影響因子:2.58
復合影響因子:2.03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國內刊號:11-2488/TN
創(chuàng)刊時間:1987
國際刊號:1000-7105
業(yè)務類型:期刊征訂
學術咨詢: 預計審稿時間: 1-3個月 影響因子:2.58
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chuàng)刊于1987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fā)行的專業(yè)性學術期刊,CN:11-2488/TN。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是各種電子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yōu)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yōu)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
“視覺測量與圖像處理”專題 學術論文
[1]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2]基金項目:項目來源(XXXXXXXXXXX)。
[3]力求簡明扼要、醒目、突出主題。盡量避免使用縮寫詞。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中英文標題應一致。
[4]在稿件的修改過程中,若超過稿件修改時限30日,編輯部將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為投稿日期;超過30日,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出退稿處理。
[5]秉持“清、齊、定”原則,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展現核心觀點,行文流暢,引人入勝,達到或者接近商業(yè)類出版物標準。
主題名稱 | 發(fā)文量 | 相關發(fā)文學者 |
網絡 | 495 | 歐陽一鳴;王建平;梁華國;韓江洪;魏振春 |
信號 | 449 | 徐科軍;行鴻彥;沈民奮;古天祥;汪學剛 |
傳感 | 423 | 王建平;孫偉;魏振春;李奇越;韓江洪 |
傳感器 | 387 | 王建平;孫偉;魏振春;李奇越;韓江洪 |
感器 | 386 | 王建平;孫偉;魏振春;李奇越;韓江洪 |
圖像 | 385 | 蔣建國;詹曙;王耀南;孫銳;胡敏 |
神經網 | 268 | 王耀南;何怡剛;王建平;陳光;張昌凡 |
神經網絡 | 268 | 王耀南;何怡剛;王建平;陳光;張昌凡 |
故障診斷 | 231 | 王紅軍;陳光;王厚軍;何怡剛;師奕兵 |
電子測量 | 195 | 朱江淼;孫志勇;孫巍;潘中良;莫瑋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fā)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基于交叉檢驗ORB和MCC的圖像模板匹配算法 丁小艷; 王婷
基于形態(tài)學濾波和OTSU的串聯(lián)故障電弧識別方法 謝國民; 劉寬
基于改進果蠅優(yōu)化算法優(yōu)化SVM的模擬電路故障診斷 肖曉暉
基于尺度信息邊緣提取的模糊核估計方法 張慧利; 周湘貞
基于VMD樣本熵和KELM的輸電線路故障診斷 謝國民; 黃睿靈; 丁會巧
基于改進型抓取質量判斷網絡的機器人抓取研究 成超鵬; 張瑩; 牟清萍; 張東波; 薛亮
攝像機網絡中的一種多目標分布式跟蹤策略 譚鶴毅
基于信道狀態(tài)信息的后向散射信號檢測 盧俊男; 肖本賢
基于相關濾波的儀表定位方法 鄧欣; 楊清云; 米建勛; 孫開偉; 彭松璧
該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7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yōu)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000-7105,國內刊號:11-2488/TN。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lián)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2.58,復合影響因子為2.03。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fā)行周期為月刊。發(fā)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lián)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北河沿大街79號2層,郵編: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