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醫學》文風活潑輕松,語言簡明易懂,屢屢健康養生界領軍作用的重頭文章,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多年來,《大眾醫學》深耕醫學科普傳播領域,見證了我國醫學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的偉大歷程,也點燃了醫生對醫學科普工作的熱情。
醫生手記,隨著兒童養育方式的精細化和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兒童下肢的美觀及運動功能。臨床上,因為出現"X"形腿或"O”形腿而帶孩子就醫的家長越來越多。有些孩子無須特殊治療,會逐漸發育為正常腿形,可繼續觀察;有些孩子則已錯過了最佳矯正時機,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干預。發現孩子腿形異常,究鏡應順其自然,還是及早干預?正確處理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多了解相關知識。
絕大部分川崎病可治愈,所有川崎病患兒均應注意避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肥胖、血脂異常、吸煙等。醫生手記,小男孩睿睿6個月時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高達39~40°C,伴右側頸部腫痛,在家自服退熱藥后體溫不降,3天后至當地醫院就診。血常規化驗顯示,他的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升高,經頭孢菌素及紅霉素治療5天,體溫仍不降,改用阿奇霉素后,體溫逐漸下降,頸部腫痛好轉。
放松心情,好“孕”在前方,今年3月底,我的門診有位女士自然懷孕,經超聲檢查看到胎兒心管搏動。她今年48歲,丈夫49歲,5年前19歲的兒子因白血病不幸去世。走出喪子悲痛后,這對夫妻去年來我院要求做試管嬰兒。
考慮到雙方高齡,我建議他們進行第三代試管嬰兒(PGT)治療,共取卵四次:第1次取卵2枚,養成囊胚1枚,PGT檢測發現染色體異常,不適合移植;第2、3次各取卵1枚,均未形成囊胚;第4次取卵3枚,也未形成囊胚。
大姨媽將至的那些"作",從2年前開始,40歲的徐女士發現自己在月經前的一周里會變得煩躁易怒:在家中,常因小事和丈夫吵架,吵完后想不開,默默流淚;上班時,常懷疑同事在背后說自己壞話。不過,這些癥狀在月經第一天就會消失。徐女士的丈夫已經掌握了這一規律,因此在妻子來月經前總是小心翼翼的。近半年,孫女士自覺癥狀越來越嚴重,從月經前半個月就開始煩躁易怒,加上最近公司裁員,她感到壓力很大,好幾次差點和領導吵起來,還出現了頭痛、失眠等癥狀,但去醫院檢查并未發現什么問題。
“試管嬰兒”的“闖關”之路,如今,不孕不育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越來越多人想"借力”輔助生殖技術圓“生育夢”。然而,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在獲益的同時,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相應的風險,“試管嬰兒”技術也不例外。過高的期待、不確定的結局、巨大的心理壓力、麻煩的就診經歷等,使生育困難家庭“難上加難”。對部分患者來說,其艱辛程度不亞于懷胎十月,一路走來有如“過關斬將”。
1、雜志為預訂預售型商品,如需調整(提前或延后)下單后請聯系客服。
2、正品雜志可開具發票國稅機打,但需要另支付稅費,下單填寫抬頭,首次配送附上。
3、訂單配送時間以起刊時間為準,如需修改起刊時間請務必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