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3: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語八下知識要點總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 yard n. 院子
2. task n.任務;工作
3. waitress n.女服務生 【對應詞】waiter n.男服務生
4. line n.排;隊;列
5. annoy v. 使惱怒;使生氣
6. annoyed adj. 惱怒的;生氣的
7. polite adj.有禮貌的;客氣的politely adv. 有禮貌地【反義詞】impolite / rude adj. 無禮的
8. perhaps adv. 或許;大概
9. door n. 門at the door 在門口
10. behavior n.行為;舉止;表現
11. Asian adj. 亞洲的;亞洲人的
Asia n. 亞洲
12. uncomfortable adj. 不舒服的【反義詞】comfortable adj. 舒服的
13. allow v. 允許;承認
14. voice n.聲音 in a low voice 低聲地
15. public n.公眾 in public 公開地
16. cough v. 咳嗽
17. smoke v. 抽煙 No Smoking! 禁止吸煙!
18. careful adj. 小心的;謹慎的carefully adv. 小心地
19. drop v. 扔
20. litter n. 垃圾
【短語小結】
1. wait in line 排隊等候
2. cut in line 插隊
3. keep one’s voice down 壓低聲音
4. at first 首先
5. take care 當心;小心
6. break the rule 違反規則
7. put out 熄滅
8. pick ... up 撿起
9. clean the yard 打掃院子
10. do the dishes 洗餐具
11. get out of 從……出來
12. be at a meeting 在開會
13. follow sb. around 處處跟著某人
14. the way to 去……的路
15. welcome to 歡迎來到……
16. seem like 似乎像
17. social behavior 社會行為
18. for example 例如
19. close to 離……近
20. even if 即使
21. be with sb. 和某人在一起
22. in public 當眾地;公開地
【句子運用】
1.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No, not at all.
Would you mind...? 表示說話人請求對方做某事,意為“(你)可否……;勞駕……”。回答時,如果表示愿意(也就是說不反對),不用Yes,而用Of course not. / Certainly not. / Not at all.等。例如: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把窗戶關上,行嗎?
―Not at all. 行(即一點兒也不介意)。
如果表示不愿意(也就是說反對),則用I’m sorry, but ...。例如:
―Would you mind turning on the radio? 打開收音機好嗎?
―I’m sorry, but I do. 對不起,別開吧。
2. I’ll put on another pair.
put on 與wear 的用法區別:wear意為“穿著;戴著”,強調狀態。例如:
We wear our rain boots on a rainy day. 我們常在下雨天穿雨鞋。
Are they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嗎?
put on 意為“穿上;戴上”,強調動作。例如:
She put on a red coat and went out.她穿上一件紅色外套就出去了。
It’s raining outside. Please put on your raincoat. 外面在下雨,請穿上你的雨衣。
注意:put on 為短暫性短語動詞,不能與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
3. If you finish these tasks, we can go to a movie tonight.
task 意為“工作;任務”,是可數名詞,多指他人分派的任務。例如:
Her task was to wash and cook. 分派給她的任務是洗衣、做飯。
This is a difficult task. 這項任務有難度。
job 意為“工作;職業”,既可指固定的工作,也可指臨時的或某項具體的工作,是可數名詞。例如:
Tom’s father is looking for a job. 湯姆的父親正在找工作。
There were just not enough jobs here. 那時這兒恰巧沒有那么多的工作。
A teacher’s job is teaching. 教師的工作就是教學。
work 意為“工作;差事;業務;職業”,是不可數名詞,表示比較抽象的工作。例如:
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this afternoon. 我今天下午有許多工作要做。
She put a lot of hard work into writing that report. 她下了很大的功夫來寫那篇報告。
He was out of work then. 那時他失業了。
4. The pen you bought didn’t work.
句中you bought 是一個定語從句,修飾名詞the pen。you bought 前面省略了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that。例如:
This is the house (that) we built last year. 這是我們去年建成的房子。
The watch (that) I found in the library is his. 我在圖書館里找到的那塊手表是他的。
此句中的work 是不及物動詞,意為“(機器等)運轉;(藥物)有效;(辦法、計劃、方法等)行得通”。 例如:
We can’t watch television because the TV set is not working. 我們看不成電視了,因為電視機壞了。
I think your suggestion will work. 我認為你的建議能行得通。
The medicine will not work. 這藥不靈。
5. In fact, we should also take care not to cough or sneeze loudly in public.
take care 與take care of用法區別:
take care 意為“注意;當心;留心”,可以單獨出現,后面也可跟動詞不定式。例如:
Take care! A bus is coming. 當心!公共汽車來了。
Take care not to wake the baby up. 當心不要把孩子吵醒。
take care of 意為“照顧;照料”,相當于look after, 后跟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或代詞作賓語。例如:
Please take care of my house when I am away. 我外出時,請照看一下我的家。
You must take good care of your health. 你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in public 意為“公開地;當眾”。 例如: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立足文本
閱讀教學旨在于培養學生從文本整體來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及對文章進行綜合的解讀、評價。教師在關注文本、處理閱讀中的語言教學時始終應把握兩個要點:一是語言學習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解讀。二是語言學習和操練不能脫離文本語境。
一、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文本解讀
1.正確處理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的關系
閱讀文本,可以從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進行解讀。按照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段,這是文字性解讀,重點學習有關目標語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載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技巧進行分析,是對文本的文學性解讀,重點訓練閱讀技巧。而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的解讀,都離不開對文本語言的研讀,而這些文本語言也構成了閱讀課的目標語言。
2.優化文本資源,注重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
文本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學生獲取豐富語言信息的橋梁。這種優化文本資源的方式,首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學生能夠在充分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文本的核心詞匯來表達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學生體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養其語言信息篩選能力;最后則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學生在發揮自身想象思維的基礎上能夠深入體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價值和意義。
3.感悟文本內容,提高學習思維和感知能力
閱讀教學既然是基于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礎之上,那么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養則是其中的核心。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感悟文本能力,應該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注重對文本的語言信息、深層內涵等方面予以關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學生感悟文本應該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對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煉,以此來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最后則是要求學生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學習思維中不斷總結。
二、新目標英語(Go for it)閱讀教學過程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個階段各有側重。
1.Pre-reading
Pre-reading階段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主要目的就是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為接受新知識做好準備。因此,這一階段要復習文本相關語言知識、設計有趣味性、體驗性、可說性的問題,拓展學生視野,預測文本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想象力和英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2.While-reading
課文文本處理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關鍵所在,課文是文化背景、詞匯、語法、篇章等知識的載體。通過課文處理,要求學生能把握課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結構,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語篇理解能力。
這個階段要加強文本語言、文本內容和文本結構等的指導,使教學語言與閱讀相融,加強師生交流,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3.Post-reading
在課文文本處理完成以后,設計一些問題,對文本內容進行復習、復述、總結、表演、辯論、小組討論等進行鞏固,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掌握。這一階段的活動應與文本密切相關,但不能拘泥于文本本身。這一階段應讓學生發揮想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原文,培養其思維和應用語言的能力。
三、操作實施
我選取了人教版新目標八下Unit 9 Section B 2b 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作為閱讀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重點詞匯(thousand,thousands of,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safe,simply,fear,whether,Indian,Japanese,fox,all year round,equator,whenever,spring );完成相應練習。
2.技能目標:
(1)Skimming技巧之――抓住語篇主題句了解語篇的主旨
大意。
(2)Scanning技巧之――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在語篇中尋找信息。
(3)結合語境猜測詞義能力的培養
3.學習策略: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學習策略共享。
4.情感態度:通過描述旅游交通,提高對旅游和英語的興趣。
5.文化意識:了解國外旅游景區。
閱讀教學程序設計:
Ⅰ.Pre-reading(激活知識,引出話題,激發興趣)(8分鐘)
活動一: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復習有關詞匯。
活動二:運用wordmap方式復現相關詞匯。
活動三:Background介紹:
課件呈現:(學生自讀下面信息)
走進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并以長堤相連于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因此,新加坡每天都吸引著將近12000名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旅行者前來旅游觀光。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新加坡一年四季差別很小,年平均溫度在23-33℃之間,全年都很溫暖。一年中的降水很多,全島經常會有陣雨及雷雨。不過下雨的時間都很短暫,雨后清涼舒爽,而且沒有臺風,日夜溫差不大。雖然沒有明顯四季,但是6、7、8月也會相對較熱,11月到次年2月是雨季,怕曬怕淋雨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避開這些月份。
Ⅱ.While-reading(訓練閱讀技巧.理解語言知識;完成相關練習)(28分鐘過)
step 1:閱讀策略指導:(4分鐘過)
Skimming技巧之――抓住語篇主題句和文中標題了解語篇的主旨大意。
First reading:學生自讀課文運用Skimming技巧完成Activity 2的練習――為語篇的四段文字各選擇一個標題。完成后學生小組交流,核對答案。最后由老師在全班核對答案,答疑。
step 2:Second reading:(7分鐘過)
(1)首先瀏覽Activity3“check the true statements”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強化學生和文本的互動。運用Scanning 技巧之――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在語篇中尋找信息,獨立完成活動三的六個判斷題,最后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討論,為小組匯報做準備。在活動中,老師在學生間巡回指導。
(2)由每個小組指派一名學生代表回答活動三中的問題,全班核對答案,老師對存在的問題點撥指導。總結scanning的技巧。
step 3:Third reading 猜測單詞詞義訓練(6分鐘過)
課件呈現需要猜測詞義的單詞:safe simply equator
三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的意思,猜出上述三個單詞的漢語
意思。
step 4:語言知識總結與運用(7分鐘過)
[完成練習]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
1.ten hundred a. simply
2.people who are in India b.fear
3.people who are in Japan c.thousand
4.very easy d.Japanese
5.be afraid of e.Indian
Step5 Prounciation (4分鐘過)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戴花.小談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21世紀初,經合組織有關研究項目組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結構模型,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是:21世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才能成功融入未來社會?我國則根據立德樹人的目標任務,研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框架。英語學科提出了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
在四個維度中,語言能力指聽說讀寫看等方式;文化品格是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思維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則強調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獨立地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個性特征。
二、課例背景
教學文本選自八下Unit6 SectionA第一課時聽說部分1a-2c,內容是以兩個學生對話的形式來呈現愚公移山完整的故事。本節課重點是學生能夠根據人物對白總結故事情節要點,在此學習策略的驅動下,借助疑問詞等敘述故事,并在講述過程中恰當使用連詞。難點一是將學生熟悉的中國神話故事內容轉換成符合英語習慣和思維的語言表達,即語言能力的提升。二是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分析評價等高階思維活動培養批判性思維品格。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文化意識,文化自信,形成正確價值觀。
三、教學步驟評析
Step1:Leading-in
因借班上課,教師通過PPT圖片向學生展示老師本人曾經去過的旅游地-位于濟源市的王屋山。
首先展示兩張風景圖供學生欣賞,學生同時思考如下問題:
Do you know which ancient Chinese legend happened here?
What’s the name of the legend?
老師繼而展示更多圖片,學生最終確認正確答案:愚公移山(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開門見山。一是通過觀看老師旅游所拍照片有效拉近師生距離,二是因為王屋山為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生地,學生能在真實環境中感受文本特有的文化背景,激活學生對愚公移山故事的已有認知,為之后深度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做好鋪墊。
Step2:Listening
Pre-listening
教師向學生展示故事l展的前半部分插圖,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What do think is happening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ory?
[設計意圖]插圖是教材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完成意義的建構,同時也為讀者設定了一個具體的語境。通過看圖片并問答,學生走進本課聽力的話題中。
While-reading
1st listening
學生在預測和探討后,授課教師繼而播放課本1b聽力,即愚公移山故事的前半部分,學生根據所聽,填入適當疑問詞。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What happened next?
Where would they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from the mountains?
[設計意圖]《課標》建議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因而,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授課老師將教材聽力環節做了修改。
特殊疑問詞是構成故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素,學生通過聽來對所給細節信息進行歸納,填入疑問詞,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和概括。
2nd listening:
學生第二遍聽故事的開頭,在老師提煉的故事梗概挖空處,填入時間狀語和連詞。
[設計意圖]兩遍聽力涉及聽,理解和概括的認知策略,學生梳理細節脈絡,其中時間節點標志著故事不同的發展階段,連詞讓故事的敘述完整流暢。此活動歲實際上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查找,書寫有用信息來訓練綜合運用和處理信息能力。
Post-listening
學生結對活動,在疑問詞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對故事起因進行問答。
[設計意圖]此環節以口頭輸出的方式,對學生完成聽力活動的結果進行檢測,學生主體參與,積極轉換學習策略,已有背景信息在同伴的提問合作中生成強化。不僅能讓學生將重點短語與表達用完整的句子輸出,有效鍛煉語言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深化對故事主題和主人翁的理解。
Step3:Listening
Pre-listening
授課教師提供給學生故事結局部分的插畫,打亂順序,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Do you know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picture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end?
[設計意圖]聽前預測既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又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聽的對話。“預測能夠加速聽力理解的過程,對其它諸如識別、選擇、判斷、歸納、推理、記憶等聽力技能起重要的輔助作用”
While-listening
1st listening
學生聽2a聽力,根據所聽內容將圖片排序。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學生聽并分析概括有效信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nd listening:
學生第二遍聽故事結局,填入故事結局部分的時間狀語和疑問詞。
[設計意圖]學生對故事結局從微觀深入解讀。經過此環節,最后的語言輸出,即整篇故事的敘述已經顯得瓜熟蒂落。
Post-listening
學生四人一組,在疑問詞和連詞的幫助下,講述整篇故事。當學生講述故事時,PPT上同時滾動播放授課教師特制的視頻當做背景(視頻是以上八張圖片剪輯而成,配有《黃河人》作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創造真實情景,到認知語言框架,再到構建語篇策略,充分調動了學生全員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實施明確的小組分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此小組互學環節也重視課堂生成,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方式促進思維發展和語感形成。制作視頻加上音樂原因有二:一是突出中國民間神話傳說的厚重磅礴氣勢,二是讓講故事這一語言功能的訓練更立體和生動。英語學科的文化氣質微妙滲透,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修養也得以熏陶。
關鍵詞:英語 閱讀 寫作 實踐教學
一、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1.通過閱讀培養寫作興趣
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者既是語言信息的領悟者,又是語言信息的加工者。我們在閱讀作者的文字時,能夠充分調動自身的積累(這既包括自己直接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感受,同時也包括以前閱讀的文本積累),在腦中再現那些場景。這不單單是對作品描述內容的一個簡單重復,其中還包括了讀者的許多創造。這是一個信息的接受過程,是一個情緒體驗的過程,是一個形象的再創造過程,也是一個認識的升華過程。
2.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萬事萬物都去直接觀察、經歷。怎么辦?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于間接觀察、經歷,即通過閱讀、看電影電視、與人交談請教等多種方式來了解認識事物,彌補直接觀察、經歷的不足,充實我們的作文素材。
3.通過閱讀借鑒寫作技巧
語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長期積累而成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語言。作文是語言的重組與建構,表達的思想是個性的,但怎樣表達是有規律的。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他們的情感是自然生成的,而怎么表達卻需要訓練。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基礎是從模仿開始。
二、課堂中的教學實踐
1.運用生活實際進行字母教學。
字母教學是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的重要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讓學生反復認讀,反復書寫,學習氣氛比較嚴肅,顯得不活潑。如果采用形象有趣的教學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學UFO這幾個字母時,我先問學生:“你們知道成都電視臺的英文縮寫是什么嗎?”有的學生會回答:“是CDTV。” “那么,中央電視臺的英文縮寫呢?”“CCTV。”有的學生由于平時觀看電視,對這些英文字母早已熟悉, 現在我利用日常生活中他們所熟習的知識引出字母,既生動又有吸引力,學生很感興趣,有的學生還很有興趣地說出他們知道的其他一些縮寫形式,如光碟的縮寫是CD,美國縮寫是USA等等。這樣,學生你一句,我一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鞏固運用了他們已學的知識。
在教學完英語字母后, 我還讓學生扮演字母,“開口說話”,像人一樣互相打招呼:
A: Hello,I'm“S”.
B: Hi,“S”,I'm“T”.
A: Nice to see you.
B: Nice to see you, too.
做這個游戲時,學生們個個都很興奮,激起了他們探求知識、學習知識的欲望。
2.通過直觀的物體和動作進行單詞教學。
七年級所學的單詞是英語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詞匯,而且大多數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詞匯,這些詞很適宜用直觀教具進行講解,例如:pen , book等表示文具用品的單詞,apple , orange等表示水果的單詞都可以出示實物進行教學。而car , bus等表示交通工具的單詞,則可出示模型或玩具;如果沒有實物和模型,可以用圖片、簡筆畫和幻燈片等來演示。像這樣用直觀形象的手段來解釋詞義,可以使英語單詞直接與實物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運用真實物體進行對話時我用一些簡單的詞匯和簡單的句子,使學生聽到的和要學習的英語具有很強烈真實感。例如我指著自己的黑頭發說:“This is my hair.”“It’s black.”。有時我還把一些實物變成一些簡單的游戲,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如我指著自己的鼻子說:“This is my ear, is that right ?”學生會很積極地回答:“No, it’s your nose.”有時,學生會由一個物體想到另一個物體,產生一些新的信息,增加詞匯量。
3.利用課堂實景進行句型教學。
句型教學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句型的不斷反復訓練和操練,使學生牢固掌握語音、詞匯、句子,并能在日常交際中運用口語。
機械性操練雖然是句型教學的第一步,但是句型如果脫離了生活實際,那么學生學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沒有聯系的句子。所以,我在教學句型的時候,盡量想辦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的生活經歷,利用課堂情景,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從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在教學This is … ,my friend. 的句型時,我指著班上的同學一個一個介紹:This is … , my friend.學生在大量聽了這個句型的基礎上, 自然而然地理解并領會了其涵義,并可以馬上學著老師的樣子, 用This is … 的句型來介紹自己的同桌和朋友,這樣,我就不必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漢語講解了。又比如:在教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和What's that in English ?句型時,我先指著手中的物體自問自答:“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或It’s an ….”,然后再指著遠處墻上的地圖自問自答: “What's that in English ? It's a map.” 接著教師又指著手中的物體說this,指著遠處的東西說that,通過反復對比,使學生理解this和 that的區別。例如我說: This is our classroom.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in it. Look! This is the teachers' desk. What's on the desk? There's a book on the desk. What's on the pencil-case ? There's a ruler on the pencil-box.我一邊講一邊把東西添上去,構成情景,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在鞏固和運用句型時,我讓學生自己來創設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用There be的句型來加以描述,把學習和運用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踐教學
(一) 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1.過好詞匯關和口語關。做到“見詞讀音,聽音寫詞”。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英國學者布里頓根據多年的研究指出:“學生口語句型結構和表達方式往往是他們寫作的基礎。”因此,在學生學會“寫”之前,應該讓他們先學會“說”,而且必須是在符合英語語言環境、習慣和西方文化氛圍的前提下學會準確地道地“說”。平時在抓好學生課文讀背和一些基本單詞、詞組、句型的理解掌握和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能夠根據一定的主題或所提供的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鼓勵學生先在口頭上用自己所學的語言點來表達自己初步的想法或圖片所傳遞的信息。
2.過好造句關。造句是以單個的詞或詞組為主干,組詞成句、連詞成句、寫簡單句、由短句到長句、由簡單句到復合句,這樣不斷地給詞干注入血和肉,使之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逐漸豐滿的句子。用詞準確是寫作最基本的條件。英語語言的功底指對這門語言中各種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其中包括用詞的準確和精煉、修辭手段的自如運用、時態的準確運用以及語法和句法結構的熟練掌握等。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現的句型,以圖片、實物、情景、教師的語言等為輔助,開展造句聯系。
(二)自主探究、強化寫作
1.以背助寫: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指導學生背誦課本提供的閱讀文章。一定的篇章背誦可以為寫作積累好詞、好句、好段,是個很好的輸入的方式。在朗朗的背誦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感,并且可以減少寫作時的錯誤。
2.以說促寫:除了平時課堂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活動;課前可以進行一分鐘倆倆對話比賽;也可讓每個學生準備每天的值日匯報,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可簡單匯報每天的日期、天氣、出勤人數等情況;能力強的學生則要求能說、寫一些小故事,或小短文等;還可進行采訪活動等。
3.以讀導寫:“以背助寫”是語言輸入來促進寫作,“以說促寫”則是通過輸出鞏固語言輸入。那么教師對閱讀過程的指導,對學生寫作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把教師課堂上課文教學和學生課外大量的閱讀有機地結合,引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善于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明辨同義詞,近義詞的用法,詞與詞在句中的修飾關系和邏輯關系以及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并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句型操練。從理解整篇課文內容入手,分析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的重要信息,并有計劃安排一定數量的課文概要寫作練習,或挑出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給出主題句,讓學生按課文內容,將這些關鍵詞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文。
4.以寫提寫:俗話說的好,有創見比模仿好(Originality is always better than imitation.)。但七年級學生的寫作還處于初始階段,因此應該反過來說更好,即模仿比創見好。仿寫可使學生盡快入道,可以進行段落仿寫,課文仿寫甚至于經典句子的仿寫。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淀時,可以嘗試在八年級時進行如下的實踐。
1). 續寫:可根據文章進行續寫,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新目標》八下unit3 Section 3a 描寫外星人進入博物館時,可讓學生想象此刻的人們都正在做些什么。這就迫使學生不得不大量用上when 和while的句式。這樣,教師對學生是否掌握when 和while的用法就一清二楚了。
3). 改寫:我們完全可把不同文體的文章嘗試著進行改寫。在學了《新目標》八上Unit 7 怎樣制作Beijing Duck后,可以讓學生把它編成對話、信、email等,學生寫起來就很有新鮮感。
4). 縮寫:適當給出提示詞即key words, 讓學生進行縮寫。縮寫能夠促進學生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訓練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特別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用簡練的語言凝練作者的意圖和傳遞的思想和精神,進而形成自己內化的一種感悟和理解。
(三)恰當運用“避繁就簡”原則
如果復合句用不好就不要用,用簡單句,文章雖算不上完美,但很實用。把握要點,避免遺漏,注意適度地發揮。注意句子與句子、段與段之間過渡自然,行文連貫,注意適當使用連詞。學生要想掌握這門技巧,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嚴格訓練,才能逐漸提高。因此,教師平時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堅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能做到“下筆如有神”。
【參考文獻】
1. 王成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
2. 伍新春、秦憲剛、張潔:,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