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描寫教育學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4-25 14:45:0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描寫教育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描寫教育學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寫意;素描;教學

寫意性是中國畫凸顯的美學主張,中國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主張神似。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唐王維詩、畫俱佳,后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宋人尚意,其繪畫富有詩情畫意和文人情趣,元夏文彥《圖畫寶鑒》卷三:“仲仁以墨暈作梅,如花影然,別成一家,所謂寫意者也。”寫意是中國繪畫精神之所在,寫意與寫實相對,是通過簡練放縱的用筆著重表現對象的意韻神態的一種畫法。寫意不求工細形似,只求以精練之筆勾勒景物的神態。寫意是抒寫胸中逸氣,抒發作者的情趣,寫意之法,亦是寫心之法。寫意素描教學要弘揚寫意精神,體現中國的人文關懷和對自由的追求,筆者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嘗試從以下四點加強對寫意精神的理解與表現。

一、強調用意第一

夫寫意者,無意而寫何為?寫意的實質就是自由表現,抒寫心意。觀山人、黃賓虹、揚州八怪、石濤等寫意大師的作品,其筆斷意連,意斷神連,無不體現大師們在用心寫意,“心即是法”“意即是得”。素描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言心聲,書心畫,抓住心靈的感悟,表現作品的“精、氣、神、情、意”。有感而發,才能創造出有情感的作品。素描教學中,不能為了素描而素描,而是通過心靈的感悟讓學生得到修養的提升和人格的升華。

二、凸顯人文內涵

繪畫要注重文以載道。素描教學不單是技巧的教學,更是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寫意是中國傳統審美精神,寫意素描是建立在主客體關系之上,托物言志,創造心中意象。一方面藝術創造的過程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流露,需要藝術家將眼前之竹物化為手中之竹,其物態化過程離不開畫家的文化修養和獨特的審美體驗,文化修養深厚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教學中讓學生反復體悟藝術家的創作經驗與審美思想,把自己想象成藝術家,體驗藝術家的所想所思,領悟作品蘊含的意蘊哲理。另一方面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加強對表現題材、內容的文化挖掘,通過反復推敲、取舍、升華,增強作品的人文內涵,有助于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

三、追求個性品質

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各民族的審美觀念也不盡相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有不同的藝術審美觀,才產生了多元的文化藝術。藝術之間相互融合滲透,藝術觀念也在不斷碰撞,在滲透與碰撞中不斷發展演變。我們在學習汲取其他藝術的同時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如果丟了寫意的精神,中國繪畫藝術將黯然失色。因此,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強調學生個性的發揮,重視對寫意精神的理解與表現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摒棄循規蹈矩的思維方式,力求畫面生動有韻味。可以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甚至表現夸張的、夢境的、荒誕的形象,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內心的情感。此外,讓學生通過想象、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表現筆情墨趣

寫意素描不同于寫實素描,兩者在內容、形式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寫實素描側重造型的具象逼真,強調比例、結構、透視、質感等造型要素,是再現自然的一種表現形式。寫意素描側重表現,強調畫者內心主觀情感的表達,其表現手法多樣,能體現作品的筆情墨趣。以線形寫意素描為例,以粗細不同,剛柔相間、曲直有別、疏密相對、虛實相襯的線條來刻畫形象,抓住對象的形神、動勢等,會塑造出更生動的形象來。中國書法藝術就是線的藝術,書法的筆意通過富有張力的線條得以顯現,同時也蘊含了書法家的修養和秉性。在線形素描中加強線的表現,融入書法的藝術審美,能夠豐富寫意素描的表現形式,提升作品的審美意蘊。在寫意素描教學中,找到中國文化的寫意精神,在技術意識和精神意識上,更加側重精神意識的熏陶。拓寬學生視野,從哲學、宗教、美學中吸收營養,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不僅注重個性心理和情感的表達,又能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識。寫意素描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克舉.對話寫意[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第2篇

關鍵字:影視素材 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日常作文教學中缺乏想象力是影響學生作文的重要因素,而影視媒體和素材卻是啟發學 生想象的有效途徑,讓原本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活現在銀屏上,引發學生主動想 ,增強學生想象的生動性和新穎性;影視藝術具有時空跳躍、時間倒置、蒙太奇等手法的運用,也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想象。所以,影視素材和影視藝術手法能最大限度地營造一種積極、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和行動,活 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已有的社會知識和生活閱歷,從而寫好作文,

那么具體如何利用影視素材組織寫作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巧借影視素材,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在激發學生想象力方面,很多優秀的影片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發揮了重要的作 用。例如法國著名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用詩意的現實主義、懸疑的故事情節、另類 的拍攝角度構造了經典電影《天使愛美麗》。導演精心的構思挑戰了我們的日常經驗 和思維局限,所有的細節,所有的鏡頭,所有的情節,徹徹底底地出乎我們的意料。可以讓學生看完一個片段之后,讓學生根據情節 的發展,展開合理想象,構思和寫作后面的故事情節,也就是我們作文中的“續寫”,然后與原影片比較,看看各自的意境,進一步激發想象空間。同樣在放映《那山那人 那狗》給學生看,只放映前面的一小段,即在影片開始,兒子與 父親走在山路上的距離,是隔得很遠的,兒子走得飛快在前面,父親拄著竹棍踉蹌的 跟在遠遠的后面,父親說什么,兒子都說我知道,倆人之間很少交流,兒子心中充滿 了對父親的不理解――接下來會怎樣呢?停止放映后,學生還回味于剛才觀看的影片 情節,帶著懸念和好奇,讓學生將故事接下去發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 故事中的主人公安排命運。學生饒有興致地開始動筆寫作,完成后在課堂上進行總體 的交流,分享大家的故事,看誰的想象最合情合理。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影 片已有的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以此來訓練學生想象性的思維能力。

2.利用影視素材,充實學生的創作寶庫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文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而現實中,學生作文常常是苦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尤以中學生議論文 寫作詬病最為顯著――材料單一、雷同,總是舉一些毫無新意的例子,諸如愛迪生、 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針對這些問 題,借助影視可以優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我們從電視劇中看人生百態,從新聞調查中深刻 地認識社會,各類影視資料成了學生豐富的精神食糧。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好這一資 源,學生作文就會有話可談,有情可抒了。學生通 過觀看一些電視欄目可提高議論水平。如“焦點訪談”、“新聞調查“ 等欄目。通過觀看這些電視欄目,自然又能為議論文積累大量的素材。新聞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我們從央視、省級及地方衛視的眾多優質節目 中汲取話題,開闊學生的視野,間接地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讓每位同學在看到話題 作文時,“有話可說”、“有事可評”、“有感而發”,而不是翻來覆去只會寫那些 “假大空”的套話,引導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社會,為寫作積累素材。所以,我們教 師可以指導學生有選擇地從影視中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透視影視素材,升格學生的寫作技巧 影視素材手法與文學的表現手法有許多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轉換。我們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內容,嘗試指導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知識 的同時,自覺地巧借影視的表現技巧,汲取影視的藝術營養,用之于自己的寫作。比如“首尾呼應”,使用單純的文字范例,學生很容易將其簡單的理解為相同的內容在文章首尾重復出現。而如果利用影視素材,用多媒體播放2008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片段,開幕時,一幅畫多彩畫卷徐徐展開,以 畫卷為載體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閉幕時,畫卷緩緩合攏,火炬 漸漸熄滅。以畫卷的開合將閉幕式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強調展現中國文化的主題, 加深印象,引起共鳴,并不是簡單重復展現畫卷。還有“伏筆”、“對比”以及“側面烘托”等寫作技巧在熱播劇中比比皆是,因此透視影視素材對學 生正確理解寫作技巧、合理利用寫作技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借鑒特寫鏡頭教學生如何進行細節描寫。特寫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表現方法, 如《歐也妮?葛朗臺》中描寫葛朗臺搶奪女兒梳妝匣的一段,影視資料就以細膩傳神 的“特寫鏡頭"表現了這個守財奴對于金子的貪婪執著,我們可以以此為例指導學生 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在寫作中提高細節描寫能力。如《祝福》中先后三次描寫祥林嫂的外貌時對其眼睛的刻畫,不正似影視素材的特寫鏡頭嗎?作者抓住人物具 有特征性的某一部分,進行細致描寫,讓使讀者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具體操作時可以選擇影片中一兩個特寫鏡頭,根據前后情節的發展,讓學生用文 字把鏡頭寫出來,并說出這樣描寫的理由,加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內心活動的揣摩, 加深對細節描寫作用的體會。利用特寫鏡頭學細節描寫,一個欣喜的眼神、一彎緊蹙 的蛾眉、一個佝僂的背影……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在指導學生在作文時少 些平鋪直敘,多些細節描寫,那么學生作文水平將會得到新的提升。

綜上所述,影視素 材資源與語文日常教學整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影視素材內容豐富,并以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無數人,把影視素材資源應用于語文日常教學是切實可行的。影視素材可以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環 境,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還將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拓展學 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精神。同時,影視素材引入語文教 學中,可以豐富語文課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提供便捷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蔡偉.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曹浩明.影視素材:激活語文課堂[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 (3 ).

3. 陳煥新.影視――拓展語文教學點的立體空間[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4(01 ).

第3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議論文;教學策略

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面臨這樣一個困境:有的學生愛看好文章,愛學好文章,偏偏怕寫文章,尤其是談到議論文的時候,粉嘟嘟的小臉立即色變,老是覺得“無話可議”或“有話不會議”。

其實,議論文教學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初三是學寫議論文的啟蒙階段,只有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才能為高中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生怕寫議論文的探究

初中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接觸最多、練習最多的是記敘文。對于寫簡單的記敘文,他們早已輕車熟路。但是,議論文和記敘文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們在反映客觀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卻各有千秋。對于學生來說,議論文是陌生的朋友、生澀的朋友,甚至是枯燥的朋友。那么,議論文與記敘文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文章的寫法上,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敘述、描寫,或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巧妙地反映現實生活;而議論文則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恰當的來論證和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

其次,記敘文所描寫的客觀事物,和刻畫的人物形象總是獨立的、具體的、生動的,這種個別形象和具體事物中,往往體現著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和本質:議論文雖然也必須用翔實的、個別的材料作為基礎,但它在論證客觀事物的真理時,卻總是作概括性、抽象性、真理性的論述,從大量的具體的事實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結論來。

最后,記敘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僅影響人們的思想,而且誘惑人們的情感,激發人們強烈的愛憎之情;而議論文主要是以理服人,雖然有不少議論文也蘊藏著豐富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們的理智,以無可爭辯的道理,說服觀眾。

二、初中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策略

初學議論文寫作,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可以采用“拆骨剝皮”分開教學、“先說后寫”逐個擊破的方法,讓學生對議論文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掌握的過程。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深入淺出,掌握常識

議論文的教學,首先要講述寫作議論文的基本常識。不但要先讓學生了解什么叫議論文和立論、駁論這兩種最常用的形式,還要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引論(緒論)、本論和結論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論述之間的聯系;掌握議論文的主要論證方法:典型事例論證法、科學道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等。

我在教學理論知識時的做法如下: 首先,用談話的方式引出話題:

老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從春節開學到現在,我們班的垃圾桶里,天天都會有同學們吃了一半丟掉的小面包、火腿腸等,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學校里存在的浪費現象,請同學們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1:我認為這種現象很不應該,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這是不孝的表現,是對辛苦培養我們的父母的不尊重!

學生2: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反對浪費之風,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堅決抵制校園里浪費現象飛發生。

我用身邊的鮮活事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浪費現象”學生既熟悉又有話可說,大家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實際上學生的這些發言就可以看作是議論文的引論部分,包含了論點。接著,我繼續將話題引向深入。

師:剛才同學們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要反對浪費、提倡節約。那么下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呢?

學生思維敏捷,舉了很多例子,有、、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也有雷鋒、焦裕祿等時代楷模的生活榜樣;還有的舉了商紂王酒林肉池而亡國、秦朝大興土木而衰亡等反面事例:有一位學生還引用了的一句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們的精彩發言,為后面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后,進入正題――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實際上,學生剛才的發言已經包括了議論文的各個元素:論點、論據、論證,事例論據、道理論據皆有,還運用了對比論證法等。在此基礎上,我只稍作點撥,加以補充,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起單純的理論化教學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們學習議論文的興趣。為以后議論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鮮明扼要,提煉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闡述的觀點和主張。在文章中回答“要證明什么”的問題。議論文最忌諱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鮮明的論點。所謂“鮮明”,一為作者態度鮮明,褒什么,貶什么,涇渭分明。二為語言表現形式鮮明,一般都用簡潔明了的短語或者句子來表述。

3.提供論據,分析論據

所謂論據,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為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而選取的證據!在文章中是解決的“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證則是作者使用論據,對自己所認同的觀點用各種方法進行闡述證明的過程。在文章中是用來分析、解決“論點為什么正確”的問題。

4.取題課文,模仿名作

經過三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對議論文的寫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礎上,稍加整理思路,就可以進行整篇寫作。但是訓練之初,不必急于讓學生去寫,而要讓他們先從模仿開始。

學生學寫議論文,需要老師進行正確地引導。要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章法以至語言都能真正成竹在胸,讓外來的東西,通過巧妙的加工,變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總而言之,議論文起步階段的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按序訓練,講求實效。作為學生作文的引導者,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創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寫好議論文。

參考文獻:

第4篇

會議先后共安排了兩次大會發言和15場分組討論,均是采用先主題發言后評議的方式進行。會議包括八個主要議題:明代詩詞、散文、小說、戲曲等個體文學研究;明代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研究;明代作家生平、交游研究;明代地域文學研究;明代中外文化交流與文學關系研究;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之關系研究;科舉文化視野下的明人別集整理與研究;文學視角下的明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200余位與會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涌現出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不僅全面反映了正在進行的科舉文獻整理和科舉文化研究的新進展,也集中展現了明代文學研究的新風貌。因研究成果數量較大,擇要綜述如下。

一、科舉文化研究

科舉文獻的整理與科舉文化的研究是會議討論的重心。武漢大學陳文新教授介紹了其主持的大型出版項目“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的編纂和出版情況,引起與會者的強烈關注。“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的內容重點包括兩個方面:反映科舉制度沿革、影響及歷代登科情形的文獻;與歷代考試文體相關的教材、試卷、程文及論著。第一批將要出版的書目包括《歷代制舉史料匯編》、《歷代律賦校注》、《唐代試策試律校注》、《八股文總論八種》、《七史選舉志校注》、《四書大全校注》、《游戲八股文集成》、《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明代狀元史料匯編》、《欽定四書文校注》、《翰林掌故五種》、《貢舉志五種》《正、續編》、《欽定學政全書》、《科舉史料匯編》、《梁章鉅科舉文獻二種校注》、《二十世紀科舉研究論文選編》等17種,共計約3000余萬言,預計2009年上半年開始出版。陳教授將《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總序》作為會議論文提交,他在發言中對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他認為,整理出版歷代科舉文獻。“一方面是為了傳承文化,讓這份豐厚的遺產充分發揮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古為今用,讓它成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智力資源”。參與“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編纂工作的有關學者羅積勇教授(武漢大學)、王同舟博士(中南民族大學)、王煒博士(華中師范大學)、余來明博士(武漢大學)等也分別在發言中陳述了相關文獻整理工作情況和科舉文化研究的新發現。

科舉文化研究不乏熱點,如中國社科院文學所胡小偉研究員的論文《關公:明清科舉神》首次指出,三國時代的歷史人物關公在晚明和清代曾被奉為科舉考試神。南京大學周群教授的論文《與明代科舉》認為永樂十三年編成的《四書大全》“章一代教學之功,啟百世儒林之緒”,對明代科舉、教育等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科舉與文學的關系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中國藝術研究院趙伯陶先生的論文《明清八股取士與文學及士人心態》以“難以化解的矛盾”來總結士人對八股文的復雜心態:相信命數,卻又不甘心聽天由命,總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去突破命運的羈絆,實現理想。南京師范大學陳書錄教授的論文《崇禎辛未進士科與吳偉業的負恩愧悔心態及其雅俗文學創作》認為明崇禎辛未進士科造成了吳偉業的報恩、負恩及愧悔的心態,并可見于其傳奇與雜劇創作的實踐。臺灣嘉義大學徐志平教授的論文《科舉考試對明遺民杜濬及其詩之影響》則以明末清初詩人杜濬為個案,分析了科舉對身處明清易代之際的詩人杜漕及其詩作、詩風及詩論的影響。廈門大學劉海峰教授《科舉文學與“科舉學”》界定了科舉文學的范圍,即以科舉考試為目的的文章和以科舉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揚州大學黃強教授的《(游藝塾文規)正續編的文學理論價值》、哈爾濱師范大學關四平教授的《唐代科舉題材小說文化意蘊探微》、浙江工業大學萬晴川教授的《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與科舉制度》、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的《明代科舉對徐霞客游記成就的影響》、江西師范大學李舜臣副教授的《博學鴻儒科與康熙詩壇》等成果也對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明代文學研究轉貼于

關于明清小說戲曲研究方面的成果相當豐富。香港中文大學周建渝教授的論文《解構批評:論(三國志通俗演義>文本意義之不確定性》以解構批評的視野來解讀小說中的曹操、劉備、魏延等人物,發現“奸雄”、“仁義”、“天生有反骨”等固有結論并不具有確定性。中央民族大學傅承洲教授的論文《天許齋小考》通過相關文獻證實,晚明時期著名書坊天許齋齋主就是馮夢龍。浙江大學周明初教授的論文《如何正確理解“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說”》探討紀德君教授關于徐朔方先生“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說”的學術質疑,認為徐先生更重視考察這個漫長的動態的累積過程本身,而紀教授更關注這個動態過程的最后定點,兩者結合才能有更全面更科學的認識。程國賦教授的論文《論明代書坊對通俗小說體制發展的貢獻》指出,明代書坊及書坊主促進了演義體小說的演進和定型,加快了演義體小說通俗化的進程。武漢大學吳光正教授的《的宗教描寫與作者的藝術構思》認為《金瓶梅》中的宗教描寫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是作家用來表達創作意圖的重要手段,借此可以對作品更好地進行還原解讀。此外,臺灣彰化師范大學許麗芳教授的《章回小說敘事之內在展現:以百回本及百二十回本(水滸傳)的韻文運用為中心之考察》、東南大學徐子方教授的《朱權及其“二譜”》、北京外國語大學羅小東教授的《論“三言”“二拍”的時間操作藝術》、臺灣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的《黃向堅“萬里尋親”紀程與圖繪探析》、湖北大學宋克夫教授的《的正視與人生的警戒》、暨南大學王進駒教授的《論明代戲曲創作的“自況”現象》、上海財經大學許建平教授的《與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江蘇教育學院馮保善教授的《論凌瀠初的傳奇》、北京外國語大學魏崇新教授的《的欲望敘述》、香港嶺南大學劉燕萍副教授的《遺憾、補償與惡勢力》、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周艷博士的《欲望與詩:明代中篇傳奇的題詩唱和與性別表現》等著也多有新見。

日本學者多從文獻角度梳理小說故事情節或人物的發展演變歷史,顯示出一定的特色。日本宮崎大學上原德子的《關于劉東山的故事》將《初刻拍案驚奇》第3卷中的劉東山故事與其它多個版本的劉東山故事進行了比較,早稻田大學松浦智子的《“楊家將”故事形成史資料考》以山西楊忠武祠的文物資料為線索,考察了“楊家將”故事在楊氏家族內部的傳承,揭示了楊家將故事的“世代累積型”發展、體系化的過程。早稻田大學巖田和子的《楊忠愍蚺蛇膽表忠記考》以“蚺蛇膽”為中心,探討了王世貞與楊繼盛的關系、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丁耀亢創作此故事的背景等問題。

第5篇

這樣的新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從簡要的語言輸出的角度上升到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具體的事情,抒發自己的思想。近些年來一些高考作文更重視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和應用能力。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我們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把握教材,重視接觸到的課程資源,并為學生提供更多新鮮的語言。現在課文取材很寬泛,寫作的形式很多樣,寫作的體裁也非常多樣,并且難易程度很適中,非常適宜學生進行縮寫、仿寫等英語寫作練習活動。這些練習要求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課程知識,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重視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英語表達的才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善于按照教學實際的要求,更加靈活科學創造性地選擇學生的教材。教師要重視以教材為中心,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大量的研究試驗表明,以教材為藍本的寫作訓練往往會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具體教學的經驗從以下一些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縮寫,運用縮影的形式把握教材

縮寫就是在保留原有的文章的體裁和題材、主要內容和結構順序、人稱角度等方面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文章的重要的內容,壓縮文章的篇幅,讓文章內容更簡明、語言更加精煉、中心更加突出。教師在指導學生縮寫的時候一定要指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對于和文章有關的主題內容一定要進行科學的剪裁,不能隨意摘取文章的主要內容應付了事。

教師要教育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要求學生做到切近中心,對學習進行科學而高效地提升,使文章不斷精煉。

我們可以在縮寫的過程中運用以下幾種縮寫的辦法:

1.對于敘事記人的文章,要按照情節或者人物性格的線索,通過敘述的重要情節和性格特點來敘述文章。一般文章如果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事件,我們可以用表示時間脈絡的詞語來穿插,概述全文。

2.對于科普文章、說明文章或者說理文章,我們可以列出段落的中心句子,迅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文章的中心論點,把握文章的框架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每個主題句,并進行科學的歸納。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要恰當運用一些關聯的詞語,讓學生添加一些支撐的句子,串聯成較好的概要。

縮寫可以提升學生的分析、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提煉語言的能力,縮寫,是改寫和續寫的基礎,仿寫的前提。

二、仿寫,用類似的情境來模擬文章

英國著名的作家在談到寫作經驗的時候曾經講過,學習寫作除了要多練習以外,還要學會多模仿。學生仿寫不僅能夠反饋學生對文章的體裁和重要句型的掌握,也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材料進行科學系統地掌握,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以下一些方法:

1.仿寫課文的思路

仿寫最重要的是模仿寫作的思路,教師教育學生仿寫記敘文的時候要把握文章的線索,重視將事情的發生或者發展的條理敘述清楚,在描寫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邏輯性,要求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重視從具體到抽象,從淺顯到深刻的理解過程。說明文要求學生選擇科學的角度,按照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順序來認識事物的特點。要教給學生把握各種文體的寫作,保證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2.仿寫文章的結構

高中英語寫作的重要部分是記敘文、議論文等,教師在教學生仿寫的時候,要教授學生把握文章的特點。以記敘文為例,教師要教育學生運用三段式的方式進行科學地布局,并采用一定的敘述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第一段交代具體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第二段交代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第三段交代事件的結果。教師在教會學生寫好議論文時,教育學生在第一段擺出論題,第二段擺出正方的觀點,第三段列出反方的觀點;也可以教育學生采用四段式的方法,第一段擺出論題,第二段列出正方的觀點,第三段列出反方的觀點,第四段展示自己的觀點。在教育學生把握好了文章的結構以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寫出結構緊密的好文章了。

3.仿寫文章的句式

第6篇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引言

    “利用錄音批改作文”(以下簡稱“錄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何萬貫先生首創,經香港及內地五個大城市的中學實驗證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經何先生授權,華中師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鄭重引薦,1998年春天,我們在華中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初二年級進行了一系列利用“錄音批改”幫助學生修改作文的實驗和研究,整個實驗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設計進行操作,并力求貫徹何先生課題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印證了何先生這一創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紹我們的具體作法,并談談我們對這一實驗的初步思考。

            錄音批改作文的具體作法

        一、制訂實施計劃

    全學期錄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為:

    第一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愛嘮叨的媽媽》。訓練目的:讓學生學習用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法。

    第二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我家的周末》。訓練目的:①怎樣把事情寫得具體而簡明;②怎樣圍繞一個中心,有詳有略地寫幾個人。

    第三次議論文。作文題是《成功來自勤奮》。訓練目的:學習用事實來證明文章的觀點。

    第四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游記》。訓練目的:①用移步換景法組織材料;②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寫景物。

    第五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我的鄰居×××》。訓練目的:①用肖像描寫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用幾件事表現一個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點。

        二、操作程序

    1.學生實驗前測驗。整個操作過程分兩個組進行:一個組利用錄音批改作文,稱實驗組;另一個組不利用錄音批改作文,而用傳統方法批改作文叫控制組。學生統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文。實驗組與控制組同時測驗,將作文紙混合裝訂密封,由2—3位教師同時打分,然后打出每位學生作文的平均分,記載存檔。

    2.每次作文前,教師提出寫作訓練的目的要求。

    3.學生作文須當堂完成,由學生科代表收齊交實驗教師。

    4.教師批改辦法:

    (1)總覽全篇,從中挑出三四個作為重點評論的核心, 在文下加符號標注并標上①②等序號。

    (2)錄音評語。教師在擬好錄音提綱后對重點地方逐一評論。

    (3)評論內容:

    a.每次至少找出作文的一處優點,除鼓勵之外,還提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b.對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修改意見,提出改進的方法,要有啟發性。

    c.以訓練目的為主要評論內容,同時針對每位學生的主要問題區別對待,要有較強的針對性。

第7篇

關鍵詞:日文;論文;文體特點

目前大部分高校日語專業的本科生要求用日文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往往安排在第八學期或第七學期。雖然開設了寫作或論文寫作等課程,但是在缺乏系統、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及大量研讀日文論文的情況下,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都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在語言表達這一形式層面上出現的錯誤,有一些是語法錯誤,而更多的是由于不熟悉日文論文的文體特點造成的遣詞造句方面的錯誤。本文將列舉一些例子,分析日文論文的文體特點以及論文中不能出現的一些詞語和形式。

一、“である”體的文末表現

日文存在簡體(“だ/である”體)和敬體(“です·ます”體)。學習日語,一般都是從學習敬體開始的,而且在本科生四年的學習中接觸的書面文字也大都是敬體結句。很多學生在寫論文時,沒有專門學習、訓練過敬體和簡體的區別使用,不知道簡體的句子該如何結句,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論文要求簡體結句,而使用敬體(“です·ます”體)結句。使用敬體文體的文章,往往是存在聽話者(讀者),或者假設存在聽話者(讀者),而發話者以一種尊敬、禮貌的態度將所要傳達的信息、陳述的事件傳遞給聽話者(讀者),體現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最典型的敬體文章是書信。所謂的“敬”,就是在于尊敬聽話者或讀者,這種尊敬的表達方式實際上來源于日文敬語表達體系中的“丁寧語”。

然而,論文、學習報告是闡述客觀事實、表明邏輯推理過程、提出自己觀點的專業性學術文章,不同于書信文章,不存在預設的讀者對象,無需表示尊敬。因此,論文中不使用“です·ます”體,更無需出現“差し上げる、いただく、申し上げる、おっしゃる、いらっしゃる、まいる、なさる、いたす”等敬語、自謙語。一般日文論文使用簡體中的“である”體,而不使用“だ”體,這是由于前者給人更加客觀、正式的語感,而后者更傾向于口語等比較隨意的場合使用。同時,論文也有異于報刊文章,應使用準確、嚴謹、簡明、平易、莊重的語言,不能使用倒裝句、省略句以及名詞直接結句等帶有強烈主觀情感色彩的語言表達形式。[1]關于“である”體的句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形容詞(一類形容詞)謂語句應以形容詞終止形結句,不能在形容詞(一類形容詞)后加“である”。

二、多使用被動句和自發句

在日文的說明文、論文中經常使用被動態和自發態句子。“態”(ヴォイス、態)主要指與動作有關的施事或受事在句中的語法地位變化,以及說話人表述事物時的視點變化等。“態”的表達形態包括主賓格變換、動詞詞尾的規則性變化等。日語的“態”這一語法范疇主要指主動態、被動態和使役態,但廣義的“態”還包括可能態和自發態。此外,有些學者將動詞所表現的相互行為、授受關系以及自動詞與他動詞的對應關系等也看作“態”的一部分。[2]主動態句子是說話人站在動作主體的視點描寫事態,而被動態和自發態是說話人站在客觀事物的視點描寫事態。在論文中,就研究對象而言,站在研究對象的角度來客觀地分析說明、解釋問題,使用被動態句子會顯得非常自然。同樣,在論文的論證過程中,經過邏輯推理論證后形成某種結論、觀點,使用自發態句子會給人一種客觀、自然的感覺。具體例如下:

1.Lakoff&Johnson(1980)、Lakoff(1987、1990、1993)などによって、まず認知現象としての概念メタファーの重要性が指摘され、その深さと広がりが解明されてきた。その要點はメタファーとは単なる言語表現の問題ではなく、我々が世界を理解し認識する際の本質的なやり方なのだということにある。

2.「軽い·重いという概念が物體の重量の領域から動作の遅速というより抽象的な領域へと投影されるメタファーは、日常経験される重いものは動きが鈍いという認識から生じるメトニミーに支えられ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る。[3]

三、多使用雙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匯

日語的詞匯可以分為和語、漢語、外來語、混種語。而在日文論文中,表達同樣一個意思,使用漢語詞匯的比率是相當高的。這是因為相對和語詞匯來講,漢語詞匯更多地表達“抽象關系”和“人的活動”。另外,從語體來看,當存在一個漢語詞和一個和語詞表達一個相近的意思時,通常漢語詞為書面用詞,和語詞為日常用詞。書面詞用于文章或比較正式、公開場合的演講,論文中的用詞屬于書面用詞。雙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匯較單個漢字詞匯顯得更加鄭重,更加書面化。因此,日文論文語言中多使用雙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匯。例如,一般口語和文章語中的詞匯:私、この節、見る、思う、比べる、述べる、調べる、前に述べた通り、筆者の知る限りでは、よく知られる、たくさん。對應在論文的雙漢字漢語詞匯分別是:筆者、本節、観察する、考察する/判斷する、比較する、言及する、調査する/観測する、前述のとおり、管見では、周知する、多數。

四、論文中不能出現的一些詞語和形式

日文論文除了不能使用“です·ます”體之外,其文體還有一些特點,如:不能使用終助詞,不能使用縮約形,不能使用擬聲擬態詞等等。

(一)終助詞

日語的“終助詞”,是接在句末或句節的末尾,表示疑問、禁止、感嘆等各種語氣的助詞,相當于漢語的語氣助詞。論文屬于科學性說理文章,不存在預設的讀者對象,不存在實際對話的交際功能,而且論文要通過具體的數據或者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分析論證,既不靠“よ”來強調說話人的觀點,也無須用“ね”來征求讀者的認同和意見,更不能用“わあ”像文學描寫一樣來敘述論文。因此,日文論文的句子中不能使用體現情態(モダリティ)的“か、かしら、さ、ぞ、ぜ、わ、よ、ね、の、かな”等終助詞,例如,一般語言——影響力があるよ、こちらの方が一般的だよね、明らかになったなあと思う,對應的論文語言分別是影響力がある、こちらの方が一般的である、明らかになったと思う。

(二)縮約形

縮約形是指在實際口語中,為發音便利而出現的音的脫落或融合,即形成了比原本的語音形式更簡單的語音形式的現象。[4]論文屬于書面文章,語言形式要求規范嚴肅,因此不能使用口語,更不能使用對話中出現的縮約形,應該使用產生縮約形之前的原形。例如,一般語言中常見的縮約形~ちゃう、じゃない、~とく、~てる、~なきゃ、~って,對應的論文語言分別是~てしまう、ではない、~ておく、~ている、~なければ、~という。

(三)擬聲擬態詞

擬聲擬態詞是表示事物聲音、狀態的詞,這類詞語具有非常強烈的表現力、現場感和主觀性,使語言顯得通俗、生動、活潑。但是,論文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其用詞不能使用缺乏客觀性和嚴肅性的擬聲擬態詞。如果一定要表達類似的意思,可以選擇其他近義詞替換。例如,一般語言ごちゃごちゃになっている、ぺらぺら話している、どんどん進んでいく、だんだん増えている,對應的論文語言分別是混亂している、よどみなく話している/流暢に話している、急速に進んでいく、次第に増えている。

(四)避免過多使用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語的“て”形承接前后分句

現代日語中接續助詞“て”接在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語的連用形后,起到接續的功能,其所連接的前后分句處于對等、并列關系,表示動作、狀態、事項的繼續或演變推移。然而,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語的連用形本身就有中斷前句、接續后句的語法功能(活用語連用形的中頓法)。因此,兩種形式在中斷句子,承前啟后兩個分句的語法功能上基本是一致的,區別在于用活用語連用形承接前后分句比用接續助詞“て”更具有書面語色彩。如果過多使用活用語的“て”形承接前后分句,論文就會喪失書面語色彩;“ず”是日語文言中的否定助動詞,“せ”是サ變動詞“する”的未然形,在同樣表達否定意思時,“~せず(に)”比“~しないで”更帶有日文古語色彩。日文論文中應盡量避免使用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語的“て”形承接前后分句。例如,一般語言現狀を分析して、原因を究明する,使用頻度が高くて、誤差率も高い,動詞の前項に頼らないで、後項で決める,相談しないで、決めた,對應的論文語言分別是現狀を分析し、原因を究明する,使用頻度が高く、誤差率も高い,動詞の前項に頼らず(に)、後項で決める,相談せず(に)決めた。

五、結 語

綜上所述,日文論文的文體特點包括:使用“である”體結句,多使用被動句和自發句,多使用雙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匯,不能使用終助詞、縮約形、擬聲擬態詞,以及避免過多使用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語的“て”形承接前后分句,等等。

參考文獻:

[1] [日]浜田麻里,平尾得子,由井紀久子.大學生と留學生のための論文ワークブック[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7:2.

[2] 翟東娜.日語語言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0.

第8篇

關鍵詞: 中學作文評價 作文文體教學 駕馭文體能力 內容效度 效標效度

高中語文人教版“表達與交流”模塊對高中寫作教學無疑具有指揮棒的作用。由五本課本中“表達與交流”內容編排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材注重什么淡化什么。具體為必修一: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必修二:直面挫折學習描寫,美的發現學習抒情,想象世界學習虛構。必修三: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理論的角度,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善待生命――學習論證,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必修四:解讀時間――學習橫向展開議論,發現幸福――學習縱向展開議論,確立自信――學習反駁,善于思辨――學習辯證分析。必修五: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錘煉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注重創新,學習寫得新穎。

不管從標題上,還是從篇目內容及課后練習上,認真分析比較,我們都可以歸納出“表達與交流”的三大內容:一談如何寫好記敘,描寫,抒情,議論,二談“虛構”與真實,側重虛構,三談好文章的四項指標――深刻、充實、文采、新穎。沒有涉及它們與文體的相關,更沒有涉及文體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指導。必修教材的“表達與交流”忠實地執行了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國《語文課程標準》并不特別強調文體,小學以敘述文為主;初中有明確的文體要求:“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普通高中只要求綜合運用記敘、說明、描寫、議論和抒情等表達方式,并沒有明確的文體規定。這反映出《語文課程標準》淡化文體意識的價值取向。

美國高中作文教學卻與我們不同,文體教學在美國高中作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在作文教學的幾大模塊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如在作文教學綱要和指導觀念里,實用文體的寫作訓練和寫作基本能力訓練與表達方式的訓練共同組成美國的寫作教學的三大內容。這三大訓練有多種訓練體系,有單向的也有綜合的。“文體”意識和實際指導在這些體系中隨處可見,如“思維―表達訓練體系”主要進行思維和文體寫作的訓練,其他還有一般文體寫作訓練體系、實用文體寫作訓練體系。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公立學校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寫敘述文、文學評論、研究報告、勸說文、技術性文章及常用應用文,對每一文體都有明確規定。

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文體教學得到了同樣的重視。

如三冊《美國語文》(200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國語文―――美國著名中學課文精選》,以下簡稱《美國語文》)是中國大陸第一套系統引進的西方著名中學語文教材。文體類型(除編譯時由于篇幅關系刪去的戲劇、詩歌外)統計如下:

文體類型具體類型舉例:

(1)小說:短篇小說、科幻小說、長篇小說;

(2)散文:分析散文、諷刺散文、說明散文、思考性散文;

(3)其他類:日志、神話、傳說、故事、敘述文、布道、自傳、勸說文、演講、格言、書信、通告、游記、回憶錄等。

課后寫作練習文體訓練類型舉例:

(1)想象、娛樂、感受類:神話、短篇小說、科幻小說、電影情景、人物傳記、日記、續寫、改寫、廣告、網頁制作、格言等;

(2)通告、闡釋、描述類:通信、通告、新聞報道、報告、描述性信件、摘要、訃告、課程描述、競賽公告等;

(3)勸說、建議、說明類:說服性的短文、給校長的建議、建議專欄、收藏者指南、提議、有說服力的信條等;

(4)分析、評論類:文學分析、社論、批判性回應、說服力評價、比較研究等。

與淡化文體教學對應的是中國作文評價標準是面向文學性、詩意和哲理性很強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通用標準;與注重文體訓練對應的是美國評價標準鮮明地體現為分文體定標準。這種分文體制訂評價標準的做法是較為嚴謹的。它能充分反映評價學生駕馭不同文體的能力,較之抽象地評價內容充實否、結構完整否、符合要求的“通用”標準否,更能起到實際的評分指導與規范作用。

我認為美國作文教學對文體教學的重視,是美國作文教學卓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在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普遍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盡可能遣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這種情況,反映的正是美國高中作文評價有相當高的效度。

美國作文教學之所以卓有成效,注重文體教學和注重效標效度的分文體制訂評價標準的作文評價功不可沒。這樣的結論不是主觀臆測,而是通過客觀分析得出的。了解美國文體教學與分文體制訂評價標準的作文評價,并對評價效度進行分析,我國作文評價的效度問題亟待解決。

怎么改進甚至改革高中作文教學呢?作文成績與寫作能力是否成正比呢?

舉個比較絕對的例子,假如高中作文教學只有新詩教學,作文練習與測評題只有新詩形式的測評題,有這么一個可能結果,老師抱怨作文難教,學生抱怨作文難學難寫、沒東西可寫、太多束縛不自由……還有一個可能結果是,作文測評成績不錯的高中畢業生在社會上不會寫讀書筆記,不會寫文學評論,不會寫報告,不會寫社論,不會寫計劃書,不會寫基本的商業策劃,不會寫比賽公告……作文測評成績不好的高中畢業生在社會上卻成了新興作家或者公司的文案高手……于是作文教學改革呼聲四起,興起了半命題寫詩、話題寫詩、材料寫詩、漫畫寫詩、不定題材寫詩、生活化寫詩、心靈化寫詩、學生詩作互評、多就少改詩、總評詩、面評詩、每日一詩……

當然,上述是一個較為絕對的例子,可事實是,這個絕對例子與當下高中作文教學內容的關系只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別。高中作文教學中并未有更多樣的文體介紹和指導,在大部分學生的腦海中,他們知道的文體就只有文學性質的記敘文、散文、論點論據論證式議論文、詩歌和戲劇,就在這有限的三四個文體中選擇,較之于事實上豐富多樣的文體而言,“文體不限”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文體不限么?腦海中根本就沒有多少文體概念知識,何談文體不限的選擇呢?在記敘文、散文、論點論據論證式議論文、詩歌和戲劇范圍內分文體定標準的作文評價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分文體定標準作文評價呢?如前文所示美國中學文體訓練類型涵蓋了工作崗位上大部分的文體寫作,培養了美國人而不是美國學生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而大部分接受過高中作文教學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在進行工作崗位上基本的文案寫作時一般都是初次接觸,能力匱乏。這不僅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文體教學缺失造成的后果,還反映了對應于淡化文體教學的淡化文體評價的作文評價的低效度。

任何測評都涉及效度。效度是指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在作文教學中或者在升學考試中指作文測評的分數反映學生作文真實能力的程度。在判斷作文測評是否有效性時,在考慮到測評的內容效度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效標效度。

內容效度最容易理解,它關心的是測量的內容。比如某一個學段進行詩歌寫作教學,內容效度就會考察詩歌寫作測題是不是與這個學段教授的詩歌寫作知識、方法和技能有正相關。

效標效度稍微復雜些,是指當前一項測驗結果與作為效標的資料或數量之間的相關程度。效度的高與低,需要有一定的參照點加以考查,尤其是能力的測試。實際上能力都是無法測量的,因此我們只能確定一個或幾個能反映能力的標準,然后做間接的比較。這種人為確定的效度標準簡稱“效標”。效標效度關心的是測量結果和另外一個效標(criterion)的符合程度。比如,據說微軟公司招人的時候會考一些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像“紐約有多少個水井蓋”之類。考察者并不真的關心答題者是不是真的知道紐約有多少個水井蓋,他關心的是答題者以后的工作業績(相當于效標)。那么考題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工作業績呢,或者說這些考題和工作業績的相關程度到底如何呢,這就是效標效度。比如,在美國高中作文教學進行的同時,進行多種文體的訓練與測評,這個測評,除了關心測評題與教學內容的相關程度外,更關心學生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寫作能力及發展。測題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寫作能力呢?或者說這些測題與日后的寫作能力的相關程度到底如何呢?這就是效標效度。

內容效度和效標效度的區別首先是調查者(investigator)的觀察的取向(orientation)不同。使用內容效度的調查者,關心的是測量的得分。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測驗,那么學生在這張試卷上的得分正是教師所關心的。使用效標效度的調查者,他關心的是效標的得分。比如上面舉的招聘的例子,公司并不真正在乎你在招聘試題上的得分,他在乎的是你以后的工作業績(相當于效標),上面舉的作文測評的例子,教師還關心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寫作能力(相當于效標)。

這是兩種效度在觀察重心上的區別,另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推論(inference)的程度的不同。對使用內容效度的測量者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推論。還以作文測題為例,作文成績高分就說明這學生作文能力好,教師不需要進行推論,作文成績得分直接說明問題(如果要引申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是在進行推論了)。在效標效度的例子里,推論是很明顯的。招聘試題上的得分真的能預測將來的工作業績嗎,詩歌寫作成績好真的能預測將來生活和工作中的寫作能力嗎?局限于記敘文、散文、小說、論點論據論證式議論文和詩歌的寫作成績好,真的能預測將來的寫作能力嗎?這時候推論的意味已經很強烈了,實際上效標效度就是用來衡量這種推論的可靠性的。

測量者關心的是測量得分時,用內容效度;測量者關心的是效標得分時,用效標效度,也許還需要解釋一下,這兩種效度并非只能用于不同的作文測題,而是取決于測量者如何使用作文測題。比如,同樣是一套或一系列作文測題,兩種效度都可以用來考核它,這取決于施測者如何使用這套或者一系列作文測題。如果施測者只想從中知道學生對相關的寫作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那么他應該關心這套或這個系列作文測題的內容效度如何;如果施測者想以此推斷學生將來工作生活中的寫作能力,那么他應該關心這套或者這個系列的寫作測題的效標效度如何。

在關注效標效度時,不能忽略了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它們是在時間上對效標效度進行的分類。它們的區別是時間上不同,同時效度的效標和原測量工具是同時施測的,而預測效度的效標是在原測量工具之后施測的。比如學習期間正式進行的作文寫作測驗的同時效度的效標是與這些測驗并行的學生寫作練習成績和老師觀察評價等,而預測效度的效標則可以是期末考作文成績,高考作文成績和生活工作中的寫作能力。

前文已經說道,效標效度的使用者真正關心的是效標上的結果,因而待檢驗的測量工具其實是作為效標的替代物出現的。為什么要使用替代物呢?其理由在預測效度這里很明顯,效標是作用于將來的,我現在要知道結果就必須使用替代物。比如要知道學生在將來正式高考時的可能成績,那么我們需要使用有較高的預測效度的模擬試卷。又或者要知道學生將來寫研究報告的能力,那么教學時應該使用有較高的預測性的作文測題;這兩個例子里的模擬試卷和寫作測題都是為了實現預測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替代性的測量工具。

結合以上關于內容效度和效標效度的分析,我國作文教學和作文評價的現狀如下:高中作文教學模塊“表達與交流”有三大內容:一談如何寫好記敘,描寫,抒情,議論,二談“虛構”與真實,側重虛構,三談好文章的四項指標――深刻,充實,文采,新穎。作文評價對應于這三大內容的評價標準。那么從理論上說作文評價已有了較高的內容效度。可是內容效度高并不代表作文評價的效度高,并不能真實反映作文教學的成效如何,是否科學合理。在作文教學中,文體教學的嚴重缺失,文體意識嚴重匱乏導致學生日后生活中自由寫作思維極為狹隘,沒有可供自由選擇的文體寫作,駕馭文體能力相當乏弱導致學生日后無法快速應對豐富多樣的文體寫作,這反映了我國高中作文教學評價相當低的效標效度。

事實上,高中畢業后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開始社會生活、走上工作崗位后,沒有多少人會繼續進行我國高中作文類型的寫作,例如寫文學性、詩意、哲理性很強的記敘文、散文、議論文,反而是當下高中作文教學所淡化的形式規范性很嚴格而且思維能力要求各具特色的其他文體寫作特別是實用文體寫作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寫作,可是在作文評價過程中,忽視對效標效度的分析,并沒有把駕馭這些文體的寫作能力當做預測效標來分析和重視。缺少這種效標效度分析的作文評價就無法發現當下作文教學成效低微,學生應對生活與工作的實際寫作能力低弱的真正原因。

參考文獻:

[1]黃全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問[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陳文中.外國大學入學作文考試的啟示[J].中學語文教學,2004(4).

[3]周鸞飛.近五年我國高中教學作文評價的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

[4]賀義廉.高考備考作文訓練的現狀與誤區[J].當代教育論壇,2008第5期.

[5]王選遨.構建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寫作教學新思路[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版,2005(3)

[6]朱曉斌.西方寫作教學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科學,2001,VOL24(4).

[7]張娟.我國高考作文命題及評價回歸生活的訴求[J].教育測量與評價,2008.9.

[8]黃全愈.“高考”在美國[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9]瞿寶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評價[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一、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畢業論文考核機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畢業論文考核機制的現狀

畢業論文寫作是開放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規范畢業論文的寫作和指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于2002年5月出臺了《關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意見(試行)》。

1.畢業論文基本要求。選題必須是法學專業范圍,不能用專科畢業論文替代本科畢業論文。畢業論文形式必須為學術性論文,不能用法學案例評析、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法律工作總結等其它形式。畢業論文正文字數必須在6000字以上。畢業論文選題不能太集中,本科階段課程內容選題要高于總選題的30%,選題要同我國司法實踐相結合。

2.指導教師資格與職責。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必須由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寫作水平高的老師擔任,一般選用中級職稱或是具有碩士學位的人員。本科畢業初級職稱的教師工作五年以上才有資格擔任本科論文指導教師。本科畢業工作五年以上的審判員、檢察員、律師也可以被聘為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選題,資料收集、寫作方法的運用、文獻檢索、寫作提綱的擬定、督促學生按寫作計劃完成初稿;論文初稿進行審閱,提出修改意見;對論文定稿進行成績初評,書寫評語。

3.論文答辯及成績評定。開放教育法學本科學員須全員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答辯組由3人組成,答辯主持人須具備高級職稱,答辯組由電大教師和外校答辯教師組成。法學本科畢業論文成績的認定除了要看畢業論文的本身質量外,還要看學員現場答辯的情況,通過答辯來檢驗論文是否為學員本人完成。成績分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優秀五個等第。優秀人數不得超過參加答辯總人數的20%。

(二)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考核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計劃中學術訓練課程缺失。開放教育法學本科教學計劃中沒有論文寫作課程,課程考核方式也都是考試形式。學員沒有經過專門的學術訓練,缺乏論文寫作的能力。學員不知道如何收集資料,不知道如何撰寫研究綜述,不知道論文的布局謀篇。雖然有開設《法律文書》課程,但講授內容為司法機關、公證機關、仲裁機關法律文書的規范和要求,并非學術論文技能的訓練。

2.畢業論文表現形式單一。畢業論文只能寫學術型論文,導致部分學術功底差,但實踐經驗豐富的學員興趣不大。學術型論文需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格式,束縛了學員的手腳,難以調動學員的寫作熱情,不能充分發揮學員的經驗優勢。

3.畢業論文答辯過場化。答辯過程中有一部分學員答不出來答辯教師提出的問題,部分學員法學基礎知識欠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問,但為了能讓畢業率達到一定的比例,答辯主持人往往會放寬答辯要求,一個班級只留下一兩個最差的同學不通過,其他同學即使再差,也送個及格分數。導致整個論文答辯過程不是很嚴謹,學員認為通過太容易,不能夠引起學員的重視,不利于論文寫作質量的提高。

4.存在抄襲和購買論文的現象。開放教育學員因為沒有時間或是因為能力不足無法按時完成畢業論文,但為了畢業,就去網上抄論文或是花錢買論文,助長了不正之風,構成了學術腐敗。

二、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的機遇和挑戰

(一)國家開放大學的成立為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創造了條件

電大開放教育法學本科過去是同中國政法大學聯辦,在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等環節受聯辦學校的制約。2012年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可以設置本科專業,按教育部規定,首批設置本科專業為19個,這19個專業有獨立發放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資格,其中就包括法學專業。國家開放大學可以自主設定教學計劃,決定畢業論文的形式。可以說國家開放大學的成立為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二)國家開放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也需要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

開放教育的教學具有開創性[4],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多元化必將更加適合成人學生,更符合開放大學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應用型法律人才,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具有嫻熟的法律職業技能,能夠公平合理地處理法律糾紛。[5]調查報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更有利于學員將法學理論同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對學員的職業技能的提高更有幫助,更有利于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變。

(三)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有利于法學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電大系統的法學教師在學歷、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上和普通高校的教師都有一定差距,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電大系統自身的原因。省級電大以下的法學教師無法兼職從事律師職業,導致這些法學教師無法案件。電大系統組織的法學教師業務培訓數量也不多,省級電大的老師還有機會參加培訓,基層電大法學教師很少有機會參加培訓。一所基層電大,法學教師只有一兩個,教研活動很難開展,在教學壓力不大的情況,教學技能很難提高。如果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將促進促使教師知識更新,并提高法學實踐能力。

三、普通高校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改革的嘗試

(一)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

如果學生的學術功底較好,可以通過撰寫傳統畢業論文來獲得學分。此外,學生還有其他選擇,或是在有國際國內刊號的雜志上,或是提交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還可以選擇模擬審判案卷及審結報告或法律意見書作為畢業論文成果形式。畢業論文的形式確定后,不得隨意更改,確需更改的,須報指導教師同意,并須重新開題答辯。

(二)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法學院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法學院實行畢業論文“雙軌制”改革,在法學專業114名大四學生中,推行法庭模擬審判和論文結合的方式,法庭上的表現和制作完整的卷宗占60%,論文占40%。目前,此項改革尚未全面推開,該校采取自愿選擇方式,在2011屆114名畢業生中,已有22人選擇了“上法庭”模式,其余學生還按傳統模式寫作畢業論文。[6]

(三)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法學本科生科研立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暑期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優秀研究成果經鑒定程序直接轉化為畢業論文。

(四)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論文除了學術型畢業論文形式之外,新增案例分析、畢業設計和調研報告三種形式。[7]

(五)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

2008年年底,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宣布改革舉措:2009年畢業的本科生必須寫案例分析,而且必須是具有爭議、比較新穎、有研究價值的案例。[8]

(六)華僑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要求畢業生在實習過程中,復印一個已結案件的全部卷宗。案件可以是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或其他案件,但復印卷宗必須完整。根據該卷宗呈現出來的證據材料,對該案件的性質和判定結論進行分析,并撰寫案例評析報告,內容包括:案件的簡介、證據的認定(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實體法和程序法)以及最后的認定結論。畢業生在答辯的時候,必須帶上復印的全部卷宗,以便備查,期間要求畢業生先介紹該案件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以及事實與法律根據。答辯老師可以根據該案件的具體情況,從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對案件處理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自己是如何處理案件以及認定結論的事實與法律根據。答辯老師根據畢業生撰寫的案例評析報告的質量和答辯的表現進行評分。[9]

四、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制度設計

國家開放大學可以嘗試畢業論文改革,既保留傳統畢業論文,也采用其他形式。

(一)傳統型畢業論文

論文的選題必須是法學專業范圍,選題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切記題目不能過大,如在題目中出“中國”或是“我國”等字樣,撰寫的論文能夠解決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員論文選題盡量不要重復,最好一人一題。在論文的格式和學術規范上要嚴格要求學員,論文格式必須符合要求,字數不少于6000字。論文的復制比必須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論文理論性方面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論文的寫作著重在于培養一種法律思維能力,重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根據開放教育法學本科學生的工作性質和生活閱歷,引導其選擇能將工作經驗、生活積累都運用起來的題目,以充分發揮社會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的優勢,而避免了理論基礎相對較薄弱的劣勢,從而揚長避短,寫出具備電大畢業論文特色的高質量論文。[10]

(二)調研報告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輔導教師可以通過專題討論、主題辯論、布置小論文等方式,引導學員將自己的工作實踐同法學專業課程相給合,確定調研主題。教師要對學員的調研活動及調研報告的撰寫進行指導,提高學員運用法學知識解決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調研報告原始材料應真實可信,調研內容應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實證性和時效性,調研材料能有效支持調研報告,調研報告能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審視現有法學理論,研究報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調研報告應格式規范,內容明確、資料充實、方法科學、結論可靠,字數不少于10000字。

(三)模擬審判

模擬審判是一項最綜合、最全面的實踐性環節,通過一個模擬法庭的組織與演練,可使參加的學生熟悉相關的訴訟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種訴訟法律文書的寫作,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善辯能力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1]。輔導教師帶領學員去法院旁聽,和學員共同確定模擬法庭選用案例,確定模擬法庭開庭計劃,指導學員完成所有訴訟文書的撰寫。模擬審判適用普通一審程序。模擬審判全過程的演示,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是對其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而法律文書和判決書的撰寫又可以檢測學生對所學理論和法律條文的實際運用能力[6]。沒有撰寫法律文書的學員可以撰寫審判總結上交。輔導教師根據學員在模擬審判過程中的表現及提交的訴訟文書和總結給學員打分,審判過程中的學員演示表現占總成績的60%,提交的訴訟文書或是總結占總成績的40%。

(四)

鼓勵學員在讀書期間撰寫、,學校對公開的同學依期刊的不同級別給予一定的補助。公開發表的論文選題必須是在法學專業范圍之內,作者所屬單位必須是學員就讀的學校。論文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對學員上交的發表過的論文進行成績評定時要進行學術不端檢測。論文應當觀點明確、論證充分、方法科學、邏輯嚴密、層次清晰、結構合理。在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發表的論文只要達到4000字即可,在其它公開出版且有國際和國內刊號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要達到6000字。在公開出版的論文集或其他公開出版的編著中發表,且字數在6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應具備申請認定的資格。

(五)審判卷宗

在法院工作的學員或是參加法院實習的學員可以對本人審判或是參與過的案例進行歸納、匯總、分析和總結。要求學員提供完整的案件卷宗,卷宗及審結報告要符合格式要求,要對案件的基本經過、案件中證據的采信、法律的運用情況進行詳細的描寫,以不少于4000個字為宜。

(六)論文獲獎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看欧美高清视频免费 |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日日操狠狠操 | 四虎影视大全免费入口 | 韩国三级理论电影青春 |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免费影院入口地址大全 | 好姑娘中文在线播放 |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日本天堂在线 | 日韩经典第一页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性淫爽www视频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 激情五月社区 |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免费网站黄成人影院 |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 六月激情婷婷 | 99re在线观看视频 |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 手机在线精品视频 | 综合久久精品 | 电视剧情之债全集免费观看高清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你懂的视频网 | 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99久久er热在这里都是精品99 | 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 | 国产精品第八页 | 视色4se影院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青草视频 | 婷婷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精品 |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九九九九精品免费 | 97在线看|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