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化學與藥物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4 15:19:5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化學與藥物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化學與藥物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商務英語課程 動態實踐教學 商務文化意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際上的商務往來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商務英語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商務英語專業的熱度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僅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述以及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商務文化素質的提升,最終導致學生在商務活動中無法有效的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甚至無法理解常見的商務英語詞匯。為了提升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商務英語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將動態實踐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商務文化意識,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商務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商務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從本質上來看,商務英語屬于語言類學科,但是它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強調學生對語言的使用能力,商務英語的使用范圍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即語言使用場所主要為跨文化的商務環境。文化與語言不可分割,二者存在著辨證關系,首先語言屬于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通過語言可以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背景;其次,如果對一個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入了解,那么就能蚋加熟練與準確的應用該國家的語言,反之如果對一個國家的文化知之甚少,那么就很容易用錯語言,有時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商務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商務文化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商務文化的了解程度。

2.商務文化之間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在商務貿易上的表現也極為明顯,首先各國在風俗傳統、行為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在商務往來的過程中,貿易雙方通常對細節較為關注,對同一問題合作雙方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果差異化的思想累積過多,就會對貿易互動的展開造成不良影響;其次在商務價值觀上中西方也有差異,中國傳統文化講求集體主義,注重對整體利益的維護,而西方文化更強調個人主義,注重個性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例如在商務談判中,我國談判代表一般需要對集體進行交代,最終結果由投票等民主方式決定,而美國、英國等則將決定權全權交給談判代表;最后是在經驗管理方式上,由于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各國在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各國的貿易形式、合作方式等不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3.商務英語的教學現狀。在當前的商務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僅注重對學生詞匯積累、詞匯理解、語言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卻忽略了語言環境、語言文化知識的滲透,致使語言與文化之間出現嚴重的脫節現象。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在貿易往來中學生以中式文化習慣或思維與合作方進行交流,那么就很容易導致沖突與誤會的發生,影響貿易合作的效果。因此就教學現狀來看,加強對學生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二、商務英語課程動態實踐教學中培養商務文化意識的方法

動態實踐教學即根據學生年級、學期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實踐培養方案,低年級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商務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計算機基礎與辦公軟件的操作能力;高年級主要培養學生翻譯、雙向口譯、商務法、商務金融、電子商務實訓等能力。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英語實踐、商務實踐以及電子商務實踐三部分,這三部分實踐同步進行,保證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對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應當貫穿實踐教學的始終。

1.構建全面的商務英語課程動態實踐教學模式。

(1)師生互動模式。商務英語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在日常的課堂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商務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形成良好的課堂實訓氛圍,在情境表演中,教師要首先肯定學生的努力,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然后對學生實訓中使用的不符合西方商務文化需求的語言予以糾正,加深學生對商務文化的理解,長期的實訓能夠提高學生的商務文化素養。

(2)人機互動模式。僅憑在課堂上的學習與實訓,學生的能力是無法滿足實際的商務需求的,因此不能讓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實訓中,否則很容易出現差錯,繼而影響企業貿易的順利展開,也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與經驗,應當通過人機互動模式進行實踐教學。學校應當引進先進的設備與軟件,并建設專業化的模擬實訓室以及語言實驗室。商務貿易在經濟活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不可能輕易讓缺乏經驗的學生參與實踐,此時人機互動模擬就顯得極為關鍵,計算機具有智能化特征,能夠與學生進行商務英語交流,同時軟件嚴格按照實際的商務需求進行設計,因此其語言使用與商務文化相符合。長時間進行人機交流,學生的商務文化素養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校企互動模式。校企合作是當前高等院校尤其是職業院校發展的主要趨勢,校企互動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共同發展。首先,企業具備大量高素質的商務英語人才,因此學校可以聘請相關人才參與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其次,企業可以為教師培訓提供實訓場所,讓教師深入到企業內部進行掛崗鍛煉,從而提升教師的能力;再次,企業可以適當為優秀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讓學生可以深入到商務環境中鍛煉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商務能力,并在真實的環境中體會商務文化在貿易交流中的作用;最后,企業可以從院校中挑選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到企業工作,使企業的人才資源得到不斷的補充。

2.把握商務英語課程動態實踐教學開展的關鍵點。

(1)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無論是師生互動、人機互動還是校企活動模式,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學校應當重視商務英語課程建設中的資金投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專用經費。學校可以設置專項科研資金以及實訓基金,專門用于動態實踐課程的建設,除此之外,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雙方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實習資金籌措機制,明確好各自的責任與義務,學校負責為企業提供人才資源與技術資源,而企業在負責為學校的課程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而學生或教師在企業進行實訓時,企業應當支付一定的報酬。

(2)促進課程體系的優化。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需學習的課程除了專業課程外,還涉及到了眾多基礎性的課程,為了保證學生專業能力與素質提升的有效性,學校應當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將非專業性課程的課時進行適當的縮減,增加專業性、實用性強的課程的課時,將就業優先作為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訓學習。當課時增加以后,教師除了可以增加實訓時間外,還能夠將商務文化的學習引入到課堂上,可利用眾多課外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增強學生對商務文化的認知。例如,泉州高職院校就對自身的課程安排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英語類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調整為1:1,將商務實踐類的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調整為了3:2。

(3)加強相應的設施建設。設施建設也是動態實踐教學開展的前提與保證,課堂實訓中,教師需要用到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在人機模擬實驗室中,學生需要利用智能化的計算機設備以及相應的軟件進行實訓。為了保證各項實訓活動能夠有效展開,學校應當加強相應的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與軟件如單證操作模擬系統與進出口操作模擬系統等,以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3.動態實踐教學中培養商務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

(1)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素質。為了保證商務文化內容能夠有效的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學校應當積極引進具有較高專業素質與能力的教師,首先教師自身應當樹立商務文化意識,能夠根據商務環境的不同改變英語交流方式;其次,教師應當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商務文化的內容有效的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商務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師應當具有調控課堂的能力,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促進學生商務能力、英語交際能力、商務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培訓與考核,與企業展開合作的學校還可以讓教師參與掛崗鍛煉,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參與真實的商務貿易活動,加深對商務文化的感知與領悟,從而更好的對學生予以專業性指導。

(2)在課程中導入商務文化。課堂是學生了解商務文化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當對課堂時間予以有效利用,將商務文化導入到日常的課堂學習中,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與整合,從文化層面上對語言內容進行講述,以“狗”這個詞為例,在中國文化中“狗”通常含貶義,代替壞人、壞事,如狐朋狗友;而在英語文化中常以“dog”一詞表示褒義,如lucky dog(幸運兒)等。商務英語與通用英語在使用中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因此需根據語境進行判斷,如“保稅區”,普通語境中可將其翻譯為“tax free area”,但是在商務往來中,這一詞語很容易被誤解為“免稅區”,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應將其譯為“bonded area”。

(3)豐富教學方法及其形式。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豐富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感受商務文化。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商務貿易的情境,讓學生自主設計對話,開展虛擬商務貿易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商務英語的運用能力;也可以采用任務學習法或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踐或閱讀教材,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在外商接待環節中,接待者說‘You must be very tired, sir.You’d better have a rest.Since you are old.’為什么會引起外國客戶的不滿?”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將充分了解商務文化意識在商務貿易往來中的重要性。

(4)開展多樣的跨文化訓練。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案例,讓學生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也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文化差異分析的視頻,讓學生能夠深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在企業實訓中,教師應當對學生予以指導,避免學生出現嚴重的錯誤影響貿易活動的順利展開,在企業實訓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參與商務翻譯等基礎性的工作,在對商務文件翻譯時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到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商務能力與素質。

結語:商務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它體現在國際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如果在貿易活動中,合作雙方沒有考慮到文化差異,那么就很可能出現文化障礙甚至是沖突,為了培養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商務英語人才,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對學生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了解商務文化的內涵與重要性,使之能夠有意識的避免文化沖突。商務英語專業應當不斷完善動態實踐課程建設,讓學生在實訓中切實的感受到商務文化的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商務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趙迎春.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2]魏巍.淺談商務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03).

第2篇

論文內容提要:我國中藥產品難以走出國門的原因眾多,中西藥文化差異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從研究中西藥文化差異入手,闡明中藥文化傳播對解決中西藥文化差異和中藥產品國際化的決定性作用,并分析我國中藥文化對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具體對策。中藥文化傳播對中藥產品國際化的重要影響目前尚未引起學術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關注,因此本研究內容具有理論創新性價值和實踐意義。

2007年,我國中成藥進出口貿易達到3億美元,但出口和進口各為1.5億美元。作為擁有幾千年中藥文化的大國,相對于中藥材的大量出口,我國中成藥的凈出口居然為零,實在令人驚愕。我國中藥產品難以走出國門的原因眾多,專家學者提出的應對策略也多種多樣,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中藥文化傳播在中藥產品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西藥文化差異概述

中藥產品國際化過程是一種跨文化的經濟活動,不同國家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多數受其本國文化的影響。中國有句古話:“人境而問禁,人國而問俗,人門而問諱。”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中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之前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中西藥是在各自不同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大。

首先,我們現在服用的中藥,無論是中成藥還是醫生開的湯劑,絕大部分都是復方,一種中藥往往含有千百個化學成分,而一個化學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這些因素合起來的作用機制十分復雜。若以單一化學成分來說明某一中藥的功效,無論是單味還是復方,十分困難。而西藥則由單一的或有限的幾個化合物單體組成,對于藥物的有效成分要求一清二楚。因此,中藥趨向于經驗治病,而西藥則更注重相關數據和實驗的支持。

其次,中醫藥從整體上看問題,重宏觀,重歸納,辯證論治。這主要表現在中藥“標本兼治”上。中藥文化中的治病不僅僅只是消除病癥,更多時候重視的是人體的整體調理和平衡,如果陰陽、五行等方面失去了平衡的話就會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的產生。相對于中藥來說,西藥則著手于消除眼見和實在發生病變的人體部位的疾病,具有相當高的選擇性和轉移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藥善于“治標”,因為只是治標,因此西藥的療程相對中藥來說比較快。

再次,從哲學體系上說,中醫藥奉行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樸素辯證唯物論,而西醫藥則是機械唯物論。如果說西醫西藥是西方人長期以來的哲學和實踐的技術產物的話,那么,中醫中藥則是中國人長期以來的傳統人學的對外仿生思維和實踐的技術產物。

最后,中醫藥講究藥食同源,而西醫藥學則將藥食截然分開。中醫藥學認為人體不平衡即為病,而西醫藥僅承認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的改變才是病。中藥用以調理人體平衡,而西藥用于改變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已經明確中西藥各自蘊含的文化,那么中藥文化究竟有何優勢呢?

一是深厚的歷史背景。中藥從起源到如今,有著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背景。從夏商西周形成雛形,到秦漢、隋唐,兩宋、明清達到發展,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且并未曾中斷。這樣的醫藥文化及文明,是世界醫學史上罕見的。中國傳統醫藥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藥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營養,遂出現了中西匯通合纂的探索。

二是中醫以整體恒動觀為指導,把“人”、“病”、“癥”統一起來;把生物、心理、社會統一起來,這一思想帶有方向性意義。近年來,多學科研究的發展越來越深刻地揭示出中醫整體恒動觀的科學實質,認為中醫學含有整體性、相關性、有序性、動態性等原則。

二、中西藥文化差異及文化傳播對中藥產品國際化的影響

為何中藥在國外屢遇紅燈?除了中藥本身存在標準缺乏而導致魚龍混雜問題外,近年來的重要原因是西方對中藥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和沖突,對中藥產品國際化影響很大。

首先,中藥和中醫一樣,都有著極其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和深厚文化,如中醫中就有經絡和穴道,而中藥中就有著“毒藥非毒,只要用法用量合理”等說法。這些都是用現代西方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因為東西方文化不同,中藥文化中就蘊含有一定程度的東方宗教文化,多少帶有點神秘色彩,但西方文化則注重實證,以可見得到的東西和實驗為準。比如經絡、穴道、毒藥能人藥等等,用西方藥學觀點而言,是根本看不見也行不通的。因此從一開始,西方人就帶著“巫醫巫藥”的有色眼鏡來看待中藥,多數外國人認為中醫藥是一種很玄妙并不能用科學解釋的東西。

其次,中西藥質量標準之間的分歧是中藥進人國際市場障礙之一。西方的藥品標準都是針對西藥的,成分是什么、含量是多少、發生作用的機理是怎樣的,都要求有清楚的數據顯示,這是因為西藥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證、重視實驗和數據。但這些要求對中藥來說卻很難實現,我國一直采用的是傳統的中醫藥方法,主要靠控制品種來源、產地、生長年期、采收加工、炮制、貯存以及外觀和一些簡單理化鑒定對中藥材進行質量評估。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質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不同國家因其醫藥文化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藥物質量標準,我國中藥產品因為達不到標準而被拒之門外的事情屢見不鮮。

最后,中西藥文化的差異在解說藥物成分方面也造成了不利影響。西藥受西藥文化注重實證與分析的影響,講究藥物有效成分,對于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一定要有準確的數據說明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來證明,這些在西藥說明書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中藥講究的是藥物與藥物之間的配伍和藥物的炮制,一種中藥往往含有千百個化學成分,而一個化學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這些因素合起來的作用機制十分復雜。若以單一化學成分來說明某一中藥的功效,無論是單味還是復方,顯然是不合理的,大多數中藥的藥性、功效及藥理作用,并不能以單體化學成分所代表。如廣東著名的地道藥何首烏,生何首烏本身含有蕙釀類成分,長期濫服確實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傷,但我國通過選用其塊根,用黑豆汁反復燉蒸,經過炮制,其有毒成分已被去除,成為“制首烏”,能補腎固肝、益精烏須,是一種滋補良藥。但這些很難向外國消費者說清楚,并得到他們的認同。

從中藥產品出口的角度看,得不到消費者認同的中藥產品很難走出國門,因此中西藥文化差異帶給中藥對外貿易的影響是極為嚴重的。

在了解文化差異對中藥產品國際化影響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探討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

廣東中藥出口的一大特點是出口市場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國和東盟等國家和地區。2007年上半年對上述4個國家和地區合計出口5787.8萬美元,占廣東中藥出口總值的85.8%;其中,對香港出口4139.2萬美元,增長34.3%,占出口總值的61.3%。為什么廣東中藥出口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香港等地區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受我國中藥文化影響較深,尤其是香港與廣東一衣帶水,文化同源。香港民眾對中藥的認知與接受程度絲毫不比廣東人差。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醫藥文化與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漢藥在這些國家深受歡迎。

由此可見,中藥文化對中藥產品的對外貿易來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接受了中藥文化,那么就等同于接受了中藥產品,這樣中藥產品進人該國家便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對外貿易是跨越文化、種族、國界的經濟活動,各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由需求決定的,需求是受文化背景制約的。對于中藥這一特殊商品來說,因其蘊含著豐富深厚的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內涵,因此在讓國外消費者接受中藥之前,首先要讓他們接受中藥文化。換句話說,實現中藥產品國際化,中藥文化首先要國際化。這就需要跨越文化障礙,加強中藥文化的對外交流和傳播。只有通過文化傳播,不斷地增進文化認同,促進相互理解,才能消除文化差異帶給中藥產品國際化的消極影響。

三、我國中藥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及問題

1.我國中藥文化的傳播現狀

從古自今,我國的中藥文化傳播一直沒有停止過,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第一,我國各級政府積極參與中藥文化的傳播活動。比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科技部2006年7月17日了《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規劃綱要》,該計劃包括6項優先領域和重點內容,其中的第五項內容是“推進中醫藥知識的傳播”。2006年1月,廣東省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中醫藥強省”,2006年3月制定了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一五”規劃,其中第五項任務是“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這為廣東省的中藥文化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中藥文化傳播中學術機構和團體(包括大學)的作用明顯。比如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宣傳中醫藥特色與優勢,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廣州中醫藥大學多次派專家參加東南亞地區的亞細安中醫藥大會,并于1989年發起成立了穗臺港澳中醫中藥界聯誼會,是把廣州、澳門、香港、臺灣的中醫藥界人聯系起來的學術團體。

第三,中藥文化傳播的主渠道是書籍、刊物、媒體。明代的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編成的《本草綱目》1596年首次刊行,17世紀初就流傳中外,曾經多次刻印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對世界醫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現存最早的中醫藥期刊,是民國11年(1920年)由廣東贊育醫社出版的《贊育月刊》。1955年創刊的《中國中藥雜志》則是我國現存創刊最早的中藥學術性刊物,該刊物與其它學術期刊在傳播現代中藥學術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中醫藥報》等報刊、《時珍國醫國藥》等網站則實時傳播現代中藥文化的最新進展和變化。

第四,中藥企業在中藥文化傳播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我國眾多的中藥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無論是產品廣告的國際宣傳、還是國內外企業的合資合作,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中藥文化在國際間的傳播。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也有利于中藥文化的有效傳播,比如廣州的“陳李濟藥廠中藥歷史博物館”和廣州白云山和黃中藥公司的“神農草堂”等等。

第五,中藥文化傳播中的中外民間交流源遠流長。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和香港的醫藥文化與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中藥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很受歡迎。

2.我國中藥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中藥文化傳播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發展我國中藥產業問題上,理論界和實際部門的討論大多從中藥產品的技術、質量和標準上做文章,或從綠色貿易壁壘人手,還有的是從中藥產品的現代化、國際化角度討論問題。但唯獨中藥文化傳播問題鮮有人提起,就算是提及,也是在文章中草草帶過,沒有深人的研究。

第二,中藥文化傳播過程中欠缺中西藥文化的結合。中藥是我國的國粹,中國人相信中藥是因為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相反,外國消費者、尤其是西方消費者很難接受中藥,因為他們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我們應該在中西藥文化中尋找共同點,或合理地彌合它們的差異。一味地對外宣傳中藥的優勢和西藥的劣勢,只會使國外消費者對中藥更加反感。

第三,中藥文化傳播過程中缺乏具有影響力的中藥品牌。產品的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為品牌不僅包含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還包括產品的文化內涵,好的中藥品牌會在中藥文化傳播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的中藥老字號必須重視塑造強有力的產品品牌,形成具有影響力的中藥文化傳播氛圍,加速我國中藥產品的國際化進程。

第四,中藥文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標準障礙。由于中西文化差異,西方國家要求對中藥的藥理藥性有精確和可信度高的藥理藥性報告,而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藥企業達不到這一要求。目前我國中藥包含植物、動物、礦物等多種成分,企業很難提交精確的藥檢報告通過歐美等國的審核,進而導致中藥不能作為藥品進人國際市場并合法銷售。

四、推進中藥文化傳播、加快中藥產品國際化的十大措施

1.

提高對中藥文化傳播、中藥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是推進中藥文化傳播的首要措施。目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企業單位等等都沒有認識到中藥文化傳播對中藥產品國際化的重要作用。如果說中藥產品國際化需要軟硬兩種條件的話,那么中藥文化的海外傳播就是中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軟條件,缺少這一條件支撐的硬條件本身(如產品質量、成分確定、療效穩定、產品成本等等)很難有所作為。

2.發揮中藥自身優勢,強化中藥文化建設,擴大中藥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藥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除了治病之外,還能起到保健和養生的功效,這與國際上刮起的草藥保健熱不謀而合。既然如此,何不借此機遇強化中藥文化建設呢?我們應該以中藥文化為載體,結合中藥的特點和優勢,挖掘中藥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培育國際知名中藥品牌,不斷地傳播和演繹中藥文化,為中藥產品國際化鋪路搭橋。

3.組織中藥和語言學科領域的專家聯合攻關,消除中藥文化傳播的語言障礙。語言是彼此溝通的橋梁,中藥有很多專業名詞如陰陽平衡、歸經等等較難理解。如何用外文通俗易懂地闡釋中藥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對此,可以組織中醫藥專家學者統一進行整理、編寫,然后再讓研究外文的專家們來翻譯,英譯名的選擇應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強調規范、通俗,適合西方思維習慣,以便于交流。

4.合理利用傳媒力最傳播中藥文化。在利用各種媒介(圖書、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網絡等)傳播中藥文化時,要注重適度、合理、可信的原則,做好受眾定位、受眾調查和市場預測,了解目標人群的需求,合理使用中外文,力爭中藥文化進人西方主流社會。比如對名藥、名方、名醫、成功的治療病例進行系列介紹等等。

5.建立、發展和完善我國的中醫藥文化信息網,借助網絡技術大力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中藥文化。傳統文化大多處于封閉狀態而獨立發展起來,與外界文化信息較少交流。而有生命力的文化應該是開放的文化。當今互聯網已成為“第四媒體”。作為開放性的媒體,它使全球成為一個共時性的超越國界的整體,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傳播面對的是整個世界。

6.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在中藥文化傳播中的主導作用。首先,政府主管部門對中藥文化傳播工作要進行總體的策劃、組織和安排。其次,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利用一切機會向各國政府有關機構宣傳介紹我國的中藥管理、生產、中醫考核等各種制度以及各種標準。再次,建立中外政府相關部門定期會話、交流、協商機制。最后,政府還可以成立專項基金,借助國內外的捐助,加速中藥文化的對外傳播。

7.積極開展中藥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推進中藥文化對外傳播。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共同開發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宣傳我國中藥傳統理論,普及中藥知識,為中藥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可借鑒國外藥物研究成功經驗,掌握國際社會對天然藥物的規定和要求及發展變化趨勢,進一步豐富中藥文化的科技含量。

8.聯手港澳,構建中藥文化傳播平臺。廣東、香港、澳門一衣帶水,文化同源。廣東與香港不僅在血緣上、歷史文化上有較深的淵源,而且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前店后廠”的經濟合作格局,經濟上唇齒相依的密切關系為兩地在更深層次上的中藥文化傳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香港是國際金融、會議、展覽、旅游中心,市場體系健全,法治完善,資訊發達,經濟國際化程度高且熟悉西方文化,為中藥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9.積極推進中西藥文化的結合,提高國外消費者對中藥的認同感。中西藥各有相應的藥學理論體系和各自蘊含的文化,就文化本身而言,并沒有誰對誰錯,有的只是相對的優勢和劣勢。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外消費者尤其是西方消費者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他們看到的多是中藥文化劣勢的一面。因此,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中西藥文化各自的優勢和劣勢,盡量做好彌合兩者差異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實現中藥文化傳播的目的。

第3篇

一、回顧西醫學與西藥學的發展史

近500年來,西醫藥學隨著化學、光電工業、生物學、計算機和相關學科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16世紀開始從人體解剖學進入器官病理研究,17世紀從發現血液循環進入全身生理學研究,18世紀開始實驗研究,19世紀開始細胞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研究,20世紀開始基因、分子醫藥學的研究。西醫藥學建立了流行病學、免疫學、基因圖譜與基因工程、研制磺胺類、抗生素類、阿斯匹林等化學分子藥物與疫苗、旦白質、DNA、 單克隆抗體等生物技術藥物,首先為人類消滅與預防烈性傳染病作出革命性貢獻,并建立了基因—分子醫藥學的先進理論。西醫學不僅深入研究生命物質的微觀世界,而且也廣泛研究產生與影響生命物質的宏觀世界,即從細胞、基因、分子等體內物質到社會、地球、大宇宙等體外環境,從神經、體液、器官等結構到生理、心理、活動等功能,從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傳染到流行病學、免疫學、藥物學等診療,從流行病學、臨床學、實驗學、化驗學、影像學、解剖學、病理學等多學科揭示人類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機、體征、癥狀,到為人類醫學史上建立了科學的診斷學理論和針對病因病位的治療學理論。在治療學方面,除了采用藥物與手術治療之外,還開展了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納米藥械的等多種治療手段。現在正在研究基因組學、基因圖譜、蛋白質圖譜,應用基因工程,優化遺傳基因,消滅遺傳疾病,研制基因一分子可控藥物,修復病損基因與消除人體毒害物,從根本上改善人類的遺傳學、保健學與治療學作出第二次醫學革命大突破。

二、回顧中醫學與中藥學的發展史

中醫藥學是在一個國土最大、氣溫帶最廣、人口最多、天然藥源最豐富、應用天然藥物防治疾病經驗最豐富的中國,逐漸創立與發展的最優秀傳統(人類)醫藥學。歷經數千年,經過廣大人民群眾和專業醫藥人員不斷采集、治療、 體驗與總結, 終于在公元前221-220年秦漢時期就出現了30余種本草書目,記載了各藥采收、應用、食禁、配伍、炮制、性味等等內容,到公元1552-1558年由世界四大科學家之一的李時珍編寫出200萬字的“本草綱目”巨著,收藥1892種,繪圖1109 種,附方11000多首,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大成, 對世界醫藥學發展作出卓越貢獻。最近20多年來,中藥學發展迅猛,建立藥物實驗研究,將藥物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物質結構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編寫了一系列“中藥系統工程體系”的巨著,總結了前人和當代中藥學科研與臨床實踐的成就。也在公元前2世紀秦漢防時期我國就有了中醫學首部著作— “內經”,記載了望、聞、問、切四診,“治末病”的預、確立“辯證求因,審因論治”;同一時期也出現了以扁鵲為代表的偉大醫學家,總結了以“內經”為代表的診療理論。公元141-1746年,先后由張仲景、華佗、孫思邈、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李時珍、葉天士為代表的中醫藥學家不斷繼承與創新,分科分病分藥越來越專業。另外,針灸學也由戰國時期著書“靈樞”,至晉代皇甫謐繼著“甲乙經”,以后迅速發展到國內外。古代中醫學堅持“天人一體”、“五臟一體”、“形氣神一體”的科學整體觀念與“全身審機論治”的綜合病機診療,以及重視“治末病”與“病后調理”的防病保健理論,已成為現代醫學模式即人類醫學模式的奠基理論。這是繼中草藥理論之后中醫學科學理論對世界醫學科學理論的又一偉大貢獻。其中有關陰陽平衡的理論,要求人體營養素需耗均衡、心態平衡、動靜平衡、維持食用物和環境清潔衛生的生態平衡,已成為當今人類追求健康長壽的“四大平衡”科學理論。這是中醫學對世界人類保健學的偉大貢獻。

中醫藥在臨床實踐上,對于產生現代人類死亡主因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Ⅱ期糖尿病、重型乙肝、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腎炎等難治病,采用針對多病因多病變的中醫中藥綜合治療,均優于西醫西藥的單病因療效。這是中醫學對多病因慢性病的診療優勢。在診療學方面中西藥學的主要區別是:

中醫學著重研究來自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多病因物質的綜合作用與人體被損害系統組織的綜合病機,以及為消除這種病機而采用具備多療效的中藥復方及配合生活飲食心理氣功針灸等作全身綜合治療——這是中醫藥學更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優勢,但也有缺乏針對單病因單病種特效治療(如病毒性細菌性傳染病)的優勢。

西醫學著重研究一種致病物質的最小病因物質的結構與人體被損害器官或組織的最小病理物質結構,以及為消除病因與修復病損器官而采用具有單一特殊療效的西醫分子藥物治療或手術等作局部病損組織治療——這是西醫精通生物醫學的優勢,但也缺乏針對多病因多損害疾病的綜合治療(如上述多病因的慢性病)的優勢。

若將人體比作森林,中醫西醫比作園丁,那么中醫就是在天空中守護、西醫就是在森林里守護的園丁,一個看得遠,一個看得細。若加現代化信息網聯系,兩者不同崗位的功能就會得到互補。建立中西醫互補的“中西醫結合”新醫學,將是在更大范圍內研用中西醫現代科技成果,更符合現代醫學模式。這也是現代中國醫學對世界醫學的另一貢獻。

以人為本的醫藥學,需要中西醫藥學優勢互補,實行20世紀50年代由和提出的“中西醫結合”方針。實踐已經證明,實行中西醫結合之后,中醫藥又開始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20世紀80年代實行開放改革之后,更有利學習與引進西醫學的先進科研成果和先進診療技術,以及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制藥設備,建立了基礎實驗基地與臨床實驗基地,編寫了中藥系列工程體系專著,出版了大量具有中西醫藥學水平的巨著。近五年來,還創新了不少超過西醫西藥療效的新型方藥:如:聯用“三參化瘀湯”與“拔毒攻堅散”,在治療93例各期胃癌,治愈率可達34%,應用“胃徵散”方藥治療41例胃癌,5-7年以上生存率可達51%,“健脾化結湯”治療5例胃癌,治愈率可達20%。有的科研單位研制了糖血寧、壓旨康、心欣舒、腦塞安等新型中成藥,可治愈Ⅱ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難治病,有的中藥廠研制便于攜帶和服用的速效救心丸與丹參滴丸等小型中成藥也很受患者歡迎。有了先進的中醫中藥參加WTO競爭, 我們就有機會占領較大的國際市場。

三、我國中醫的現有地位與我國中藥的現有市場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加強了與世界各國交往,中醫藥在世界地位逐年上升,首先在華人集居的周邊國家與地區,如日本、韓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越南等國家與港澳臺地區受到歡迎與重視。他們有的在政府部門設立傳統醫藥管理機構,有的開辦中醫院校,學習中醫專業課程,有的將中藥作為藥品,允許列入醫療保險使用。但在歐美國家盡管中醫中藥有越來越多的群眾需求,但僅當作“補償療法”或“輔助療法”,不被列入醫療保險范疇。

中藥與中醫的地位是相輔相助的,中醫未被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之前,中藥的銷售也是極有限的。2000年我國中藥年出口額僅占國際傳統藥物市場的2%,占世界藥物市場0.18%,按金額年出口額僅有幾個億美元,直到2003年才提高到7億美元,出口中藥材約占75%,中成藥僅占25%。世界中藥市場,90%以上已被日本、韓國、德國等占領,國內市場也被外國占領1/5,因為他們中成藥產品符合國際GMP標準。

四、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策略探討

我國是建立世界傳統醫藥學最先進的國家,也是世界中藥材生產量最大的國家,為何會變成中成藥市場最小的國家?隨著我國人世后大幅度降低進口“洋中藥”關稅,國內“洋中藥”市場還會繼續增大,中成藥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是:由于西藥(即化學合成藥)研制成本高、毒付作用大,天然植物藥價低、多無毒付作用,所以近幾年來歐美各國植物藥銷售量呈年均8%-15%的增長率遞增,現在日、韓與歐美俄各國都在加緊投資研究與開發天然植物藥。日本向我國購買廉價中藥材,搜集我國中藥情報,投入3萬多名科技人員,設立12個科研機制,建立200多個中藥廠,實施GMP標準,生產像救心丹與柴苓湯這樣高效、安全又便用的全球通產品,打入世界各國市場,使日本的中藥生產規模、水平和出口數量,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韓國與西德,也像日本一樣,大量研制“洋中藥”投入國外市場。韓國的高麗參、德國的銀杏葉制劑、新加坡的紅花油、香港的洋參丸、美國的仙妮蕾德等等外國洋中藥產品,年均進口額均超過我國中成藥出口額!使我國中醫藥面臨全方位挑戰。我國目前科研機構170余所,符合GMP標準的工廠車間僅有100多個, 中成藥產業人員僅有20多萬,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僅占2萬多人, 投入高科技產品的科研資金嚴重不足,符合國際GMP標準的優質產品極少,包裝又差,加上醫古文與中醫藥術語缺乏規范譯法,這些不利因素均會削弱中藥的國際競爭力。

中醫中藥如何走向世界?筆者認為除了依靠增進政府間合作、國際間學術交流、在國外創辦中醫藥院校、設立中醫院、廣泛宣傳介紹中醫藥優點,提高中醫藥在國外知名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中醫藥學理論現代化,包括科研、教學、臨床、栽培中藥、研制中成藥均要實現現代化,特別是中藥材栽培與生產,均要按GAP標準,實現產業化與國際化。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主要策略有:

(一)建立現代化中醫學。 我們按照“天人一體”、“五臟一體”、“形氣神一體”與“陰陽平衡”理論建立的古代中醫學理論,基本上已符合“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的理論。西醫學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理論,還只能劃在生物醫學理論小圈內,但它在這個小圈內,依靠先進的化學、光電學、機械學、計算機學等等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的支持,已對人體細胞里面的生命物質與損害人體組織的各種病因物質,以及消除這些病因的特效藥物,都進行了深層次的全面研究。在生物醫學的理論與技術,中醫學是遠遠落后于西醫學的,在利用中藥研制分子特效藥物方面,中醫藥幾乎空白。故此,要實現中醫藥學理論現代化,首先要認真學習與彌補這方面不足,學習與應用西醫藥學先進的理論和先進的技術,其次還要不斷繼承發展中醫藥學獨特又先進的理論與技術,才能創立起更先進的現代中醫學理論。例如既用西醫學病毒病因及其損害部位診斷感冒、肝炎的疾病,又用中醫學寒熱、陰黃、陽黃等證候,區別病機,更有利于治療。轉貼于

還有對早期無癥狀的腫瘤與許多慢性疾病,由于采用中醫師手目口耳四診感覺不到,應采用西醫先進儀器檢測,或借助循證醫學診斷,或計算機仿真診斷更能避免醫生主觀差錯。中醫術語要盡量改為清晰、易懂,能與西醫術語統一的盡量統一,不能統一的要保留。如中醫取名功能系統的“腎”,就不能與西醫器官組織的“腎”等同。還有中醫理論,一定要用牽強數字,如“陰陽”加五行、“臟”加五、“腑”加六等等,使本來科學的辯證唯物論變成形而上學的機械論,限制全面客觀地反映物質運動規律,應盡量擯棄。中醫不以一種病因與體內一種病損物質的結構診斷疾病,而以系統功能、全身病機診斷疾病,故此,應將“辯證論治”改為“審機論治”更科學。只有以“審機論治”定義,才能代表與闡明中醫學的診療本質,才能將以“病機”(人體反映疾病本質的病理機能狀態)診療疾病的中醫與以“病因”(導致疾病的物質)診療疾病的西醫,清晰地區別開來。“審機論治”與“天人一體”、“形氣神一體”的人類醫學模式相適應。現代人類醫學模式是中醫學特有的首創的整體觀念的醫學模式。中醫藥現代化,不僅需要保持與發展自己先進的科學理論學說,而且還需要吸收借鑒西醫藥微觀實驗科學的成果與先進技術,應用國際通行的術語、規則與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特優,融入世界共同市場。

(二)建立現代化中藥學。在中藥學方面,不僅要重視對單味中藥的研究,更要重視對中藥復方的研究,因為中藥復方是集中醫藥學辨證施治的精華與武器,是治療多病因非傳染性慢性病的最有效方藥,也是我們參與WTO競爭的主要產品, 所以我們要在中醫中藥理論指導下,對中藥復方進行多指標、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既要根據前輩醫藥學家從臨床上對單味中藥和中藥復方所作的功效、性能、歸經、配伍、用量、毒性、禁忌等記載,又要再通過基礎實驗和臨床實驗的手段,驗證復方與單味藥的藥理或其中某種化學成分的藥理,從分子水平上分析單味藥所含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提高中藥配方質量。中藥寒、熱、溫、涼之性,究竟是由哪些化合物產生?活血化瘀類中藥,含有哪些共同化學成分?尋找出與中藥功效、性味相對應的化學成分,并用現代科學語言表述中藥學基本理論,建立現代中藥學。

(三)研制高效、安全、穩定、可控、便用、低成本、符合GMP國際標準的優質中成藥。只有創立達到或超過現代醫藥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中醫藥理論,才能快速推進中醫藥理論步入21世紀的世界大門;只有研制超過現代西藥和傳統中藥療效水平的中成藥產品,才能快速占領21世紀的世界中藥市場。該如何研制超過現代西藥和傳統中藥療效的新型中成藥產品?筆者認為可利用以下捷徑和辦法:

1、要了解與掌握單味中藥和復方中藥具有以下十種藥理特性,避免研制新藥走彎路:(1)單味中藥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和多種藥效作用。如人參皂甙Rg1對中樞神經起興奮作用,人參皂甙Rb1起鎮靜作用,人參三醇型皂甙會增強心肌收縮作用,二醇型皂甙起擴張血管作用。(2)單味中藥有雙向調節作用。例如當機體處于低壓休克時,人參起升壓抗休克作用,當機體處于血管痙攣血壓升高時,人參又起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作用。還有靈芝、赤芍、穿心蓮、大黃、山茱萸、五加皮等均會雙向調節免疫功能作用。(3)單味中藥的有效成分會因品種、產地、采收季節不同而不同。(4)單味中藥藥效不一定會隨劑量增加而增強,即量效關系不呈1+1=2的線性關系。如人參用小劑量會起興奮作用,劑量過大,反起抑制作用。(5)傳統中藥,并經過幾千年臨床反復驗證而保留下來的醫藥結合成果,所以,要研究與創新傳統中藥復方,是不能脫離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6)中藥復方的藥效不一定是復方中每味中藥的藥效相加,或是復方中有效成分的藥效相加,即中藥復方量效關系也不呈線性關系。例如單復方, 是按照中醫學理論與方劑學理論(按君臣佐使配伍與證法方藥原則)組方遣藥用人參或單用知母,各有明顯降糖作用,若聯用二藥時,反而降低降糖效果,且人參用量比例越大,降糖作用越弱。(7)復方在煎煮、制備或口服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產生新的物質,影響了藥效或毒付作用。(8)復方中多種單味中藥之間或多種有效成分之間, 會起協同或拮抗作用,使復方增效減毒,或減效增毒。因此,在復方中要作選藥配伍及影響溶出率的實驗,以達增效減毒目的。如四君子湯,每一味中藥對胃癌抑制作用較弱,但將二味、三味、四味相加一起的時候,將逐漸增強抑癌效果。四君子湯起益氣健脾作用,若與起補血作用的四物湯聯用,就會加強四物湯的補血作用。如在四逆湯中起強心作用的只有附子中的消旋去甲烏頭堿,但單用附子時,既不明顯也不持久,若加入無強心作用的甘草、干姜之后,不僅使強心增強、持久,而且避免單味附子所產生的異位心律失常,使毒性下降四分之三,這是由于甘草與附子同煎,使附子中的烏頭堿溶出率減少22%。又如在三拗湯中,經過實驗研究,起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作用的僅有麻黃中的麻黃堿、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甘草中的甘草皂甙等三種化學成分,但用三成分代替三味中藥,其療效就不持久,且又有耐藥性。又如在參附注射液中,加入行氣的青皮之后,就會加強回陽救逆的作用。(9)復方藥效往往與方中單味藥劑量配比有關。如在四君子湯中,當炙甘草用量超過全方總量1/3時,抑癌作用明顯降低。如在白虎湯加人參湯的方劑中,知母與人參劑量為5:3時有降糖作用,達到5:9時,便喪失了降糖作用。如在四逆湯中,干姜與甘草用量宜小,附子用量宜大。如在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用120g治療組缺血性中風有效率可達100%,黃芪用30g治療組有效率僅達84.6%。又如筆者在搶救重型肝炎時,根據患者病機擬方選藥,并按當時主害病因與主導病機以及“君臣佐使”原則確定各藥量比,選擇大黃、茵陳、虎杖、黃芩、車前草或白茅根、丹參、赤芍、黃芪、西洋參或生曬參、白術、茯苓或豬苓、甘草、陳皮、厚撲、枳實、敗醬草等藥,自擬健脾利膽解毒湯,將其中大黃加至30-50g,茵陳加至60-80g,黃芪加至30-80g,再配合西醫全身營養與保肝支持療法,并隨癥加減中藥。在筆者從醫30多年期間,曾用此方經治7例陽黃重型肝炎均獲臨床治愈,每一例治愈均與選擇主藥、掌握主藥用量與輔藥合理量比有關。(10)復方中成藥或湯劑,在經過人體胃腸道吸收、代謝、排泄過程,往往有部分藥物或有效成分,會跟人體生物因素(細胞因子、消化液、 酶、激素等)起相互作用而引起藥效變化,或產生新物質,因此,對于中藥復方,還要進行體內動力學實驗研究。

2、要學習與應用方劑學理論,主要是學習與應用“君臣佐使”配方和“證法方藥”選藥的理論,提高選藥組方水平。

3、學習和應用中醫“整體觀念”與“審機施治”的理論,提高針對標本兼治的醫藥知識水平。

4、使用前輩經過幾千年臨床應用篩選的19000余種單味中藥,特別是要學習與應用有分子結構鑒定與藥理記載的400多種常用中藥,作為提取藥用有效成分的最便捷最豐富的藥源。

5、使用前輩經過幾千年臨床反復驗證與更正的60000多種復方,特別是幾百種療效較好的常用復方,作為篩選單味藥物配伍組方的最便捷最豐富的藥典。

6、依靠化學實驗、藥理實驗、臨床實驗(包括體內外實驗、藥效學實驗、藥動學實驗、毒理學實驗)等多種相輔相成的對應實驗,提高藥物研究項目與質量。

7、要根據國內外市場情況,立項研制有競爭力的獨特產品,并根據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購置省時、節能、高效的先進設備,生產符合GMP標準的中成藥產品。

8、要充分應用現代先進的分離提純技術、微芯生物開發平臺、基因圖譜、蛋白質圖譜、高通量藥物篩選、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等先進技術幫助,研制療效更高、毒性更小、成本更低、可控又便用的基因一分子特效藥物。選擇低成本又無毒性的中藥材,研制可修復病損基因,可消除體內有害物質的新藥,這是21世紀中醫藥的創新方向。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第一页 | 潦草影视官网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无遮挡男女羞羞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直播 | 国产美女白嫩嫩在线观看 | 污黄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夜色精品噜噜亚洲a |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 99er久久| 九九国产在线 | 四虎网站在线 | 国产成人mv在线观看入口视频 | 99这里只有 | 电视剧情之债全集免费观看高清 | 久久精品网|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 红色一级毛片 | 精品免费看 |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 国产视频第一页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视频a | 免费一级国产生活片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 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一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精品视频自拍 |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 | 九七影院不用播放器下载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国产网站在线 | 男女羞羞视频免费看 | 天堂的男人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