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漢籍與漢學》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chuàng)刊于2017年,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一本專注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動漢學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平臺,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崇高的歷史使命。自創(chuàng)刊以來,它始終致力于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漢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空間。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漢學不僅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因此,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雜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通過精心策劃的欄目和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向讀者展示了漢學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內涵。雜志的欄目涵蓋了漢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如經學、史學、文學、哲學等,既有對傳統(tǒng)經典的解讀和闡釋,也有對現(xiàn)代漢學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探討。這些欄目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也激發(fā)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關注。
歐美漢籍與漢學研究 日韓漢籍與漢學研究 越南漢籍與漢學研究
[1]作者應對稿件內容負責,對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如有抄襲、剽竊、侵權行為,責任自負,我刊將在合法前提下予以公開批評,今后將不再刊登該作者來稿。
[2]論文要明確地提出問題,論證嚴密,符合邏輯;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論和現(xiàn)實背景有清楚的描述,對相關領域現(xiàn)有的研究有必要的說明;清晰說明已有文獻與所投稿件在學術貢獻方面的區(qū)別與承啟關系,并指出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3]參考文獻應為在文中確切引用的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文章、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國家(國際)標準、專利、電子文獻等,接正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且應在正中相應的地方標示。
[4]題目應能準確概括文章內容,一般不超過20字。如非必要,不用副題名。英文標題內容應與中文標題相應。
[5]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shù)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shù)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6]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可將電子文本投遞至本刊電子信箱。于正文第一頁頁下注中附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來稿請勿投寄個人。
[7]本刊使用規(guī)范簡體字。標題采用宋體四號字。正文采用宋體五號字,一倍行距,A4紙打印。按照標題、作者姓名、中英文內容摘要(200字左右)、中英文關鍵詞(3-5個)、正文的順序排列。引文一律采用頁下注的形式,注釋碼用阿拉伯數(shù)字①②③④……表示,每頁重新編號,要求引文準確,并按照“作者、譯者、校注者:書名,版本,頁碼”的順序注明出處即:【朝代】或(國別)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8]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tǒng)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9]來稿須是未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來稿篇幅控制在1萬到1.5萬字為宜,特約文稿不在此例。要求學術觀點新穎,客觀審慎,論據(jù)充足,論證嚴密,文字通達,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該期刊創(chuàng)刊于2017年,出版地方是山東,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lián)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xiàn)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jù)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fā)行周期為半年刊。發(fā)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lián)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濟南市市中區(qū)舜耕路517號,郵編: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