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辦,是植物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國外發行與交換達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標準A4大16開銅版紙印刷。本學報力爭全面反映我國植物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關注國際熱點、新的學科生長點、前沿研究課題,重視報道重要的應用基礎研究。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主要欄目有植物生理生化、植物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植物生殖生物學、結構植物學、植物化學與資源植物學、植物系統與進化、植物生態學、古植物學的原始研究論文、綜述和快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獲獎情況:國家期刊獎、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劍橋科學文摘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 植物生殖生物學 結構植物學 植物化學與資源植物學 植物系統與進化 植物生態學 植物化學與資源植物學
1、出版時間
1.1一般情況下,兩個星期內即可通知作者投稿論文是否被錄用。評審通過的稿件1-2個月內(自稿件收到之日算起)刊出,通過本站快速網站平臺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
2、學術論文投稿要求
2.1學術論文投稿應具先進性、新穎性和科學性,要求資料真實、數據可靠、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精煉,標點符號準確。
2.2述評、綜述、進展、論著(包括摘要、圖表及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4000字。
2.3作者單位應對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和保密性負責,確認無署名糾紛、無一稿兩投或多投。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需注明基金中英文名稱及編號。
2.4投稿學術論文應隔行打印,一式兩份并注意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注等。
2.5接到回執后1個月未收到任何處理意見,說明投稿論文仍在審理當中;欲將投稿論文另投他刊請務必與本部聯系,切忌一稿兩投。
2.6根據著作權法,一律文責自負,本刊對投稿論文有刪改權,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3個月不返回本部者視自動退稿。
2.7投稿學術論文決定刊用后根據所占版面收取版面費,刊出后酌致稿酬,來稿請自留底稿,不擬刊用的學術論文稿件將退還作者。
2.8學術論文投稿接受后,所有作者須簽署“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授權書”。印刷版和電子版的復制權、翻譯權、網絡傳播權、發行權及許可文獻檢索系統或數據庫收錄權。
3、作品內容
3.1作品必須出自原創,并且在中國期刊采編聯盟快速網絡平臺首發,不得作假,一經發現,將取消作者的投稿資格,情節嚴重者,將在首頁進行公布。
3.2投稿者所投稿的學術論文若有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或者投稿學術論文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學術論文的投稿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中國期刊采編聯盟快速網絡平臺概不負責。
3.3作品發表要求:中國期刊采編聯盟快速網絡平臺保留審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權力。
其他情況,將根據收錄原則進行處理,不一一列舉。
4、撰稿要求
4.1題名(篇名)題名應選用恰當、簡潔的短語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盡量不設副題名。
4.2署名署名作者只限于參與研究課題設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貢獻、參加論文撰寫并能對內容負責,同時對論文具有答辯能力的人員。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發表的書面材料。注明通信作者(用#標注),并在篇首頁腳注注明其電話號碼、傳真號碼及E-mail地址。外單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名稱及城市名。
第一作者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名稱、城市名及郵政編碼。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單位著錄項目應與中文一致,并應在郵政編碼后加注國名“China”。
4.3摘要論著、述評及綜述應附中英文摘要。論著采用結構式摘要,即按照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s)4部分撰寫。內容應具獨立性和自明性,具有與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結果部分要求有具體數據、統計學顯著性檢驗的確切值,可信區間等實質內容。中文摘要不超過300個漢字,英文摘要可詳細些。述評和綜述采用報道性摘要。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下方。
4.4關鍵詞根據論文所討論的重點內容標出3~8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應一致。
4.5中圖號按照《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標引論文分類號。作者可根據論文所涉及的學科范疇標引1~3個分類號。
4.6腳注在篇首頁用短橫線與正文分開,說明:
4.6.1論文所受資助的課題基金來源(中英文)及編號;
4.6.2合作者的單位、城市名與郵政編碼(英文);
4.6.3通信作者及其電話、傳真號碼和E-mail地址(英文)。
5、版權要求
5.1、所有論文投稿無論是否發表,作者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
5.2、所有學術論文投稿作品中國期刊采編聯盟快速網絡平臺及其相關合作機構(包括網站、出版物、移動網絡等),享有有使用權。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ARABIDOPSIS | 289 | |
RICE | 234 | |
MAIZE | 92 | |
ARABIDOPSIS_THALIANA | 91 | |
PLANTS | 85 | |
PLANT | 75 | |
ORYZA_SATIVA | 64 | |
SOYBEAN | 60 | |
WHEAT | 59 | |
ABSCISIC_ACID | 56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該期刊創刊于1952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672-9072,國內刊號:11-5067/Q。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61,復合影響因子為0.92。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月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號中科院植物所內,郵編:1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