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0.38
復合影響因子:0.47
主管單位:甘肅省農業農村廳
國內刊號:62-1057/S
創刊時間:1984
國際刊號:1003-6997
郵發代號:54-60
業務類型:期刊征訂
學術咨詢: 預計審稿時間: 1個月內 影響因子:0.38
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農業科技與信息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CN:62-1057/S。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農業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資源環境 農藝農技 檢驗監測 農業裝備 農經管理 園林園藝 農田水利 農業工程 三農視野
[1]主題范圍:征稿作品應涉及農業科技和信息領域,包括但不限于農業生產技術、農業裝備與機械、農產品加工技術、農業信息化等相關內容。
[2]文章類別:征稿作品可以是學術論文、科技綜述、研究報告、技術應用案例等形式,必須與農業科技和信息研究相關。
[3]作者切勿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如發現抄襲、冒名等違反著作權法相關規定的,文責由作者自負。
[4]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
[5]題名要科學、精練、準確、具體,一般不是一個完整的語句,基本由關鍵詞串聯組成,是具有名詞性特點的一段文字。
[6]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7]注釋:對文章中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說明,在行文的右上角采用①②③……順序標出,使用頁下注,每頁順序編碼。
[8]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及時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9]來稿請附相關的內容摘要和關鍵詞。內容摘要在稿件正文之前,以100—300字為宜,簡介主題范圍、目的方法、內容梗概、創新之處、主要結論。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栽培 | 3620 | 杜霄;敬纏琴;王德生;張蓉;樊春霞 |
農業 | 2676 | 張平軍;張麗霞;孫莉蘋;鐘琴;高興明 |
栽培技術 | 2412 | 杜霄;敬纏琴;張蓉;李清瑞;楊秀芬 |
玉米 | 1310 | 陳玉環;任亮;敬纏琴;王祎;薛萍 |
水利 | 1135 | 陳風英;張玉俊;劉德華;張生文;成自勇 |
農村 | 1118 | 馬三喜;孫莉蘋;慕宇;龍茜;李梅 |
馬鈴薯 | 982 | 張蓉;羅守剛;劉喜霞;頡煒清;崔雯 |
高產 | 857 | 陳官印;王德生;胡新峰;董珍;杜霄 |
蔬菜 | 799 | 朱敬忠;楊海興;李芳弟;陳官印;董珍 |
水利工程 | 741 | 成自勇;劉金安;張明紅;何存鑫;孔令新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合水縣冬油菜主要害蟲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唐亞娟
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報告 王巧云; 何正奎
水稻所發現增加水稻穗粒數新途徑
溫棚土壤增溫及室內溫濕度調節系統對作物的影響試驗初報 劉常秀
小麥施用銅肥肥效試驗 王祎; 戴紅燕
甘谷縣冬小麥不同覆蓋栽培模式比較試驗 邵霞玲; 王德強; 蔣瑞芳
早熟馬鈴薯品種引進比較試驗 陳阿娟; 頡煒清; 李芳弟
施用農用保水劑對旱作區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李雪瑛
安化縣中稻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的構建 胡婭婷; 唐常青; 陳嫘
該期刊創刊于1984年,出版地方是甘肅,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003-6997,國內刊號:62-1057/S。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38,復合影響因子為0.47。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月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武都路498號,郵編: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