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0.02
主管單位:武漢大學中國三至...
國內刊號:42-1662/C
創刊時間:1979
國際刊號:1000-5374
業務類型:期刊征訂
學術咨詢: 預計審稿時間: 1-3個月 影響因子:0.02
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是本刊的重點與特色,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歷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研究報告 文獻綜述 簡報 專題研究。
[1]文章若確有需要調整的內容,請至少在出刊日前1個月向編輯部提出書面申請,經編輯部同意確認后方能進行調整。
[2]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3]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4]作者簡介(含姓名、工作單位、職稱、學歷學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5]3~5個中英文關鍵詞,寫在摘要的下方,英文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唐代 | 56 | 黃正建 |
隋唐 | 49 | 王素 |
唐史 | 37 | |
北朝 | 33 | |
隋唐史 | 30 | |
刺史 | 29 | |
南北朝 | 25 | |
墓志 | 24 | |
北魏 | 23 | |
武帝 | 20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洛陽出土唐代梨園弟子曹乾琳墓誌及相關問題探析 毛陽光
唐代後期湖州茶貢史及其反映的中央與州之關係一例 胡耀飛
溫庭筠《百韻》詩考注 牟懷川
中古佛教齋會疏文的演變 曹凌
敦煌本《靈寳經目》與古靈寳經分類時間邏輯問題論考 王承文
《唐會要》“補亡四卷”考 劉安志
關於臺北圖書館所藏《唐會要》鈔本 島田正郎; 羅亮
稿約
撰寫規範
該期刊創刊于1979年,出版地方是湖北,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000-5374,國內刊號:42-1662/C。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02,。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郵編:430072。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