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摘》文風活潑輕松,語言簡明易懂,屢屢文學文摘界領軍作用的重頭文章,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新華文摘》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積極成果,不僅在改革中誕生,而且隨著改革開放而不斷發展,也必將隨著改革的深化而不斷壯大。改革是《新華文摘》發展的動力,只有通過改革,雜志才能發展壯大。而改革就要求拓寬思路、轉換體制和理順機制,在經營管理、薪酬激勵、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創新。
2007年12月,國務院批復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中國有5000年的燦爛文明,傳承并發揚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是當前教育工作應擔負起的重要使命。早在68年前,同志就曾批評過“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不去認真研究我們自己的歷史”的學風,今天,我們要繼續傳承文明遺產,首先也需要糾正一些學風上的偏頗。
2009年11月22日下午,《新華文摘》在創刊30周年之際舉辦了“全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發展論壇”。近百家全國重點學術期刊的社長、總編和各大高校學報主編就學術期刊的改革、創新、發展與面臨的挑戰展開重點發言、討論與展望。現將部分發言整理刊登,以期對學術期刊的發展有所借鑒。
學術期刊的活力源泉來自于學術作品的創新性思想,而這種思想直接來自于編者和作者的交流與互動。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擔負著傳達時代精神、傳播原創知識、傳承學術文化的使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思維、先進理念和精神動力。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不斷繁榮發展,社科學術期刊有了長足的進步。
學術、管理、市場是人文社科期刊生存發展必須依靠、接受、面對的三個方面。“學術為本”是我們高校、社科院、社科聯眾多人文社科期刊的辦刊方針。沒有學術內容,期刊就成了一具“文字木乃伊”。期刊必須接受各方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指導,特別是期刊作為意識形態的一個方面,必須講政治,必須懂得期刊管理制度、法規,否則將失去生存之地。
學術話語是對學術問題的言說與表達,是一個民族精神與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符號表征與價值荷載,其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學術話語體系就是對學術話語符號元素的有機整合,是在一定價值觀念、方法體系與理論體系支撐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構將話語符號整合在一起的有機語詞體系。
關于公信力人文社會科學評價機構應該是公認的,與強調影響力有所不同,我們強調公信力一他人評價。什么是公信力?什么是學術期刊和學術評價的公信力?它來自哪里?公信力(Credibility),必須體現他人評價:“公信力”具有公眾確認的權威性、在社會中的信譽度(值得信賴)和在公眾中的影響力等多重特征。
1、雜志為預訂預售型商品,如需調整(提前或延后)下單后請聯系客服。
2、正品雜志可開具發票國稅機打,但需要另支付稅費,下單填寫抬頭,首次配送附上。
3、訂單配送時間以起刊時間為準,如需修改起刊時間請務必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