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藝術與民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chuàng)刊于2019年,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發(fā)布高質量的研究文章、評論以及實地調研報告,增進讀者對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形式和民俗傳統(tǒng)的理解,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并推動跨文化交流。旨在為國內外學者、藝術家、民俗學家以及所有對藝術與民俗感興趣的個人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它不僅關注傳統(tǒng)藝術和民俗學理論的研究,還特別強調兩者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發(fā)展,探索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當代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以實現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刊以其獨特的視角填補了藝術領域與民俗學之間的空白,促進了這兩個學科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它不僅加深了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也激發(fā)了人們對于保護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此外,雜志還注重國際化視野,積極介紹國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發(fā)展動態(tài),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的文化交流搭建橋梁。主要面向高校教師、研究生、科研人員、文化藝術工作者、博物館從業(yè)人員、文化遺產保護者以及廣大文化藝術愛好者。無論是專業(yè)研究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藝術與民俗文化。
民俗文物 陳列藝術 民俗研究
[1]請尊重學術規(guī)范,勿一稿二投。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和三審定稿制度,審稿周期大約3個月,作者可隨時致電咨詢。
[2]公式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數學符號、數字、公差值、絕對值和其他符號使用正確,書寫清楚。
[3]來稿若是各級基金資助項目、科研成果、獲獎成果的論文,請在首頁下方或文后標明。基金項目應注明項目編號。
[4]請?zhí)峁┰敿毜淖髡呗?lián)系方式: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傳真、E-mail等,如以筆名發(fā)表,請注明。
[5]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應選取稿件中的關鍵性詞組,避免使用較寬泛的詞,數量3~8個。
[6]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部分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碼,并在文章對應處標示出該參考文獻的序號。
[7]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均應包括單位名稱(院校給到系),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多作者的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序號,中間用“;”隔開;工作單位的英譯文給出全稱,不能用縮寫詞(系名除外)。
[8]注釋: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叫,序號用帶網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放在當頁頁腳,建議不超過5條。
[9]篇名: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
[10]正文部分小標題一般單獨占一行;段首小標題,前空兩格,后空一格。層次編碼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該期刊創(chuàng)刊于2019年,出版地方是廣東,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995-0187,國內刊號:44-Q1116。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lián)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fā)行周期為季刊。發(fā)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lián)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廣州市天河區(qū)珠江東路2號,郵編:5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