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中國傳播學評論》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19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它致力于推動中國傳播學的發展與研究,雜志不僅關注國內外傳播學理論的最新進展,還注重實證研究的應用和創新,旨在為傳播學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從業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同時,中國傳播學評論也鼓勵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傳播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如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相結合,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討傳播現象及其背后的社會機制。
在辦刊理念上,中國傳播學評論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既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也不忽視應用研究的重要性。通過對中國傳播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服務于中國的社會發展和媒體改革。對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國傳播環境、探索傳播規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庫。無論是高校師生、科研人員還是傳媒從業者,都可以從中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一部分 算法的力量 第二部分 算法 數據與城市 第三部分 “切問近思半月談”沙龍薈萃 第四部分 算法生活調研報告
[1]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2]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句通順、文字精練、標點符號正確、數據可靠。
[3]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4]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腳注在同頁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簡介(含最高學歷、職務、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及E-mail)。
[5]引言,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說明本文選題意義和創新點;內容不應與摘要和結論雷同,不能出現圖表。
[6]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400字以內,英文摘要250個實詞左右。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
[7]修回稿的撤稿須提出申請,如該文主要內容在他刊發表,本刊將通知作者所在單位,按一稿兩投處理,且兩年內將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的文章。
[8]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9]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
[10]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New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該期刊創刊于2019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