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4:34:5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林業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使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繁榮。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是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手段,可使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1-2]。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生態資源,并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現階段,林政管理是林業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積極優化和創新林政管理工作,使林業產業健康發展[3]。
1林政資源管理的意義
林政資源管理就是合理安排林地使用,并杜絕隨意開墾和占用林地現象的發生,科學合理的對林地進行開發,建造美麗的山川湖泊,可加快促進林地生態建設。現階段,人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打造園林城市也成為小康社會的標志之一[4]。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加重,如霧霾、沙塵暴等,人類的不良行為給自然界造成惡劣影響,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加快生態建設步伐、重現美麗山川、改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這些都必須依賴林政資源管理工作與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來實現,兩者關系緊密、不可分割。林政資源管理是一項造福人類的長期持久的工作,有助于資源充足,經濟穩定發展,改變落后面目。同時停止商業性采伐加快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進行森林培育,抓住森林資源可再生的優勢,打造林業發展高效、高產、高質的目標,努力使我國森林資源不足的現狀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其意義重大。
2林政資源管理和林業生態建設之間存在的聯系
2.1林木資源管理工作
林木是森林中的主體部分,林木資源管理是基礎性的工作,能有效維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此,應不斷加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5-6]。在進行林政資源管理的工作中,應該對森林的采伐數量進行必要的限制。同時應建立國土生態安全體系,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應樹立林木的主體認識,發揮林木的基礎性作用,高度重視林木資源管理工作,要對森林資源的使用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促進和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水平。
2.2林地是保障性工作
林地是林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生態建設的重要保障,因此,應重視林地的生態化建設,促進林地的可持續性發展[7]。林業生態建設離不開林地的發展,只有對林地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在林地使用方面需要持有許可證,要從整體上實現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實施林政資源管理工作中,應借助科學的管理方式發揮林地的重要作用,即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綠色生態、抵御自然災害等,達到有效維護生態平衡,推動林業生態建設長期、穩定發展的目的。
2.3林權是關鍵性工作
林業制度的核心是林權。在林政資源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工作,及時依法調處林權糾紛,規范林地資源產權的合理流轉[8]。我國的林業發展直接受到林權制度的影響,因此需要增強人們的森林保護意識,以促進林權使用的穩定性。
3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的策略
3.1優化資源管理
3.1.1優化林木管理主要是嚴格控制林木采伐的額度,對過度消耗森林資源進行控制,有力保護森林資源,使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得到緩解。同時編制林業生態建設經營方案,提高森林管理水平。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意識到保護林木就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凸顯森林的生態作用和功能。
3.1.2優化林地管理
主要是在必須保證林地穩定不減少這一前提下,對林地使用實行許可制,嚴格執行限額制。各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當地條件開展植樹造林等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林地保護措施、林地規劃與林地開發利用措施,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3.1.3優化林權管理,做到權責分明
主要是為了確保林權穩定、權責分明,要對林權制度進行改革和調整。改革林權制度可以增加林農對護林育林等工作的積極性,激發林農參與到植樹造林工作中來,從而形成林木數量的快速增加。同時為了保證林農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在此基礎上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權流轉的制度,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優化林權制度,為林業生態建設的良好發展創造優良條件。
3.2開拓管理新思路
3.2.1正確認識林政資源的整體性和多樣性
由于林政資源覆蓋范圍廣,其中包括生物、林地、林木和地下礦藏等,所以對林政資源的整體性和多樣性必須正確認識。要進行科學分類、對林政資源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以使整個生態系統都能得到良性循環,如將商品林和公益林分開管理;將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進行差異化管理,這樣可使森林資源結構趨于合理化。
3.2.2林政資源結構合理化
必須協調其數量與質量,對低效林進行改造,調整林分結構,但必須在保證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間比例合理的前提下進行。同時積極開展森林撫育工作,實現林業資源的平衡與可永久持續利用,實現林業經濟建設、森林資源的有效管理,在確保利潤的同時,保證森林資源的再生和再次開發利用。
3.3加強林權糾紛的調處工作
林權糾紛是導致破壞林業生態環境的一個因素。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把處理林權爭議工作擺上領導部門議事日程,作為穩定林區社會秩序和依法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大案、要案及時批辦和直接參與調處。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要依法及時調處林權糾紛;另一方面,要依法嚴厲打擊一些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即以林權糾紛為名,搶造搶采、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等行為。
3.4平衡處理林業資源開發和保護間的關系
開展林政管理的實際工作時,方法要科學,要確保林業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得以平衡。一方面,需注重公益林木的保護管理,利用高科技術實施管理,構建且完善相應的保護管理機制。另一方面,開采、利用森林資源時,要在保護環境生態系統的條件下合理進行,要始終貫穿持續發展的原則。應和旅游部門有效合作,給當地群眾創造與山林環境親近的機會,例如號召民眾開展登山觀光旅游,實現較豐厚的經濟價值,使民眾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林業森林資源的保護中,意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價值,從而促進林業資源開發和保護平衡、協調發展。
3.5提高林政執法水平
3.5.1建立合格的隊伍和管理機構
應不斷完善政策,在完成生態保護工作的同時,實現對資源的管理和控制,以便建立穩定、廣泛的基層林業工作基礎,從整體上實現服務工作的良性發展。另外,還應該建立一批執行隊伍,該隊伍具有較強的專業和組織能力,促進林業的生態化建設。
3.5.2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構建和完善林業管理體系。嚴格履行我國相關的林業法律和章程,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農業生態化建設,有效解決在林業保護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3.5.3促進先進林政資源管理設備的利用
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現代林政資源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要,如一些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使用,使效率明顯提升,不僅體現在林業技術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管理能力和林業生態化建設的提升。
4結語
林業資源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作用極為突出,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政資源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不可分離,只有和諧統一、同步發展才能實現雙贏的局面。因此,依據現階段不同地區的林業管理情況,積極提高林政管理工作的質量,秉持“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原則,重視林業資源培育和保護建設,提高管理效率。與此同時,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平衡林業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推動林業產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代小燕,王碧艷,陳益為.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J].現代園藝,2017(1):113-114.
[2]吳向雄.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探析[J].綠色科技,2017(1):113-114.
[3]王龍華.探析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J].農技服務,2017,34(8):96-96.
[4]王傳星.現代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政資源管理辦法[J].山西農經,2017(1):73-73.
[5]郭家.適應改革新形勢創新林政管理[J].林業經濟,2006(12):27-28.
[6]張松丹,王鵬.新時期林政案件特點和管理對策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07(6):1-5.
[7]王知桂.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林政管理之管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1):44-46.
[8]李月清.加強和改進森林資源管理與監督的幾點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06(1):13-15.
作者:寧國瑋 單位:遼寧省海城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