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古詩詞群文閱讀研究3篇

時間:2023-01-12 11:48:2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古詩詞群文閱讀研究3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古詩詞群文閱讀研究3篇

古詩詞群文閱讀篇1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法”的簡稱。古詩詞因為篇幅短小,容易操作,便于“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界已經被許多專家認可,被許多一線教師采用,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這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在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優化學習,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價值,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合理選擇群文素材是開展群文閱讀的前提條件。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取符合他們認知規律的詩詞文本,如此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對于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該如何進行選文,如何設計議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嘗試。

1.首先,依人選文

以作者為角度,合理選取群文素材,是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組文思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他的思想狀態、人格心境、個人追求都會發生改變,開展群文閱讀,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作者,建構起立體的詩人形象,從而達到知人論世的目的。例如,初中階段人教版教材分別選入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武陵春》。李清照的詞作最能反映她不同階段的變化,為了幫助學生建構起一個立體全面的李清照,在群文閱讀課中,不妨設計“一詞一世界”的議題,選擇李清照三個不同階段的詞作,反映少女時期自由快樂的《如夢令》,體現初為人婦時與愛人離別后相思閑愁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以及經歷國破家亡,已是天命之年時寫作的滿是凄苦悲痛的《武陵春》進行群文閱讀。三首詞反映的是三種社會狀態,展現了詩人內心的三重世界。選用這三首詞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分析詩詞。再如人教版八年級把杜甫的《望岳》和《春望》編在一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動蕩時期,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群文閱讀,設計“‘望’字背后的詩史”的議題,讓學生對比閱讀這兩首詩,了解兩首詩歌中作者不同的情懷。《望岳》中表現了年輕時杜甫積極入世的沖天豪情壯志,而寫作《春望》時作者經歷了戰爭的創傷、歲月的洗禮,此時的作者青春不再,早已沒有了“會當凌絕頂”的激情澎湃,他用自己凝重的筆如實地記錄描繪那個滿目瘡痍的社會,并將自己的憂國憂民情懷融于筆端文字之中。透過兩首詩,可以了解作者、了解當時的社會。

2.其次,依材選文

古代詩詞的題材選材豐富、視野廣泛。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我們常常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托物言志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征戰詩、送別詩、羈旅思鄉詩等。每個題材中,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際遇,所體現的內涵也不盡相同。按照題材分類,進行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對同一題材作品有深入的認識。送別詩一直備受古代文人墨客青睞,這些在分別時寫出來的詩詞,歷經幾千年,讀來依然有鮮活的生命力。例如初中階段人教版教材選入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送友人》、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送別詩。我們可以對此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設計一個中心議題“一種分別多樣情”,讓學生通過分類比較,找出離別題材的詩詞特點,如常出現的時間是傍晚、月夜,常出現的地點是渡口、長亭、古道等,常用的意象是柳、酒、水、月、夕陽、晚風、笛聲、遠山、瘦馬等,常有的習俗是折柳送別、飲酒餞別。雖然都是送別,但里面的情感各不相同,有對故鄉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有悵然若失的寂寞之情、有情深意長的勉勵之情、有坦誠的告白之情、有別后情景的想象等。而表達情感的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聯想想象、有的用比喻修辭、有的是動靜結合。經過這樣的群文閱讀,相信學生會漸漸掌握同一題材的詩詞,這也有利于學生觸類旁通閱讀課外相關古詩詞。

3.再次,依象選文

古人創作詩詞,常常會巧妙地選取合適的意象,例如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劉楨《贈從弟》寫道:“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借用松柏的意象告訴弟弟要學習它高潔的品行。寫梅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的凋落來表達作者高潔的志向。初中階段,可以依據意象分類,進行群文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通過意象來分析詩歌,而且能舉一反三讀懂其他出現該意象的詩作。例如,從小學到初中,學生的詩作當中出現了不少“月亮”意象的詩詞,在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就可以設計“詩意的月亮”這一議題,開展群文閱讀,選取王維的《山居秋暝》、李白《靜夜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峨眉山月歌》《月下獨酌》《把酒問月》、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張繼的《楓橋夜泊》、晏殊的《蝶戀花》、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與“月”有關的詩句。教學流程以學生小學課本中出現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導入課堂,然后精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分別設置“讀出月下美景”“品出月中情懷”的活動,讓學生掌握月亮這一核心意象所傳遞出來的懷疑、不滿、失望、惆悵以及豁達、樂觀、期待、祝愿等一系列情感,最后把群文中收集到的含有“月亮”的古詩詞進行歸納整理,請學生認真研讀,說說這些詩詞中“月”的意象寄托的是和蘇軾一樣的情感嗎?通過比較閱讀,我們發現,月亮被不同的詩人們賦予了各種不同的情感,有戀人對月海誓山盟,有思婦對月牽掛丈夫,有游子對月思念親人。總的來說,“月”和人的親情、愛情、悲歡離合緊密相連,孤獨者視月為朋友,迷茫者視月為希望,奮進者視月為信念;月既可以帶上孤高的氣質,也可以成為豪情的載體。可以說,在古詩詞中,“月”是生命情感的寄托。通過這一群文閱讀活動,學生基本能掌握“月亮”意象,讀懂其他與“月”有關的詩詞作品。

作者:黃中英 單位:深圳市龍華區觀瀾第二中學

古詩詞群文閱讀篇2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需要好好繼承。從《彈歌》開始,古詩詞在元朝發展到頂峰,明清時期則由盛轉衰,在幾百年間很難再出現李白和蘇軾等大師級人物。但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古詩詞重新受到關注,新課程改革也對學生閱讀古詩詞的量和鑒賞能力提出要求。古詩詞群文閱讀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具有重要價值,不僅有利于豐富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形式,更新教學方法,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興趣、學習興趣、探究興趣,使其在古詩詞閱讀中逐漸學會把握情感、體會場景、促進言語實踐,從而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因此,加強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一、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情感內容,引導學生關聯閱讀

詩詞是詩人和詞人言志抒情的產物,承載著他們對人生的獨特體驗與情感體會。一首詩詞就是詩人詞人在當下全部人生經驗的總和,這需要通過句子得到體現。或許對初中語文教師和學生而言,最初從古詩詞中獲得的感動并非源于整首古詩詞的意義,而是某句話有著豐富的情感內容,深刻撞擊讀者的內心,從中獲得繼續前進的強大力量。情感內容指的是文本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與情緒,其分析更多出現在詩詞里,所以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可優先考慮設計情感內容議題,引導學生們主動進行關聯閱讀,逐漸養成整體閱讀觀。例如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古代詩歌四首》和《散文詩兩首》,加上其他兩個課外古詩詞誦讀板塊,一共有14首詩詞,為師生提供選擇古詩詞題材文本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內重組,或者結合課外古詩詞強化群文閱讀。以劉禹錫的《秋詞》為例,他一反常態沒有寫悲秋,寫的是愛秋,其實隱含著劉禹錫愈挫愈勇的豪情壯志,教師可由此切入,設置群文閱讀議題——抒不完的豪情壯志,引導學生進行關于秋的古詩詞的關聯閱讀。

(二)重視特殊場景,引導學生對比閱讀

完整的一首古詩詞中的句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為強化對情感的表達,古詩詞的作者還會在其中設置諸多特殊的場景,為讀者呈現出立體的、古典的場景和意境,幫助讀者理解詩詞的情感與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把握情感內容,更要重視對特殊場景的感悟,通過美好的句子打開鑒賞古詩詞的大門,引起對不同人生的體驗。初中生已經接觸過很多古詩詞,雖然對不同場景的賞析不一定深入,但也有初步體會。教師可從特殊場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開啟美好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旅程。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邊塞戰斗場景的古詩詞,教師引導學生梳理不同詩人和詞人筆下用于描述特殊的邊塞戰斗場景的句子,就會發現其共同特征,并找出些許差異。唐代詩人李益就在《夜上受降城聞笛》中寫道: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簡單的一句詩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并完美融合,描繪戍邊將士在夜晚思念家鄉、難以成眠的場景,表達深沉的懷想。唐代詩人王維在《使至塞上》寫道: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管是征蓬、漢塞還是歸雁、胡天的邊塞色彩都非常濃厚,是特殊的邊塞場景,后兩句更是描繪孤獨蒼涼的邊塞畫面,勾勒滲透在心中沉積已久的情感。宋代詩人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寫道: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表達的同樣是假想自己在邊塞,耳邊聽到風雨聲,腦海里惦念激烈的戰斗場面,和眼下孤村形成鮮明對比,表達孤獨的傷感。所以教師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對描繪特殊場景的句子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場景對比感受古詩詞的美。

(三)加強言語實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把握情感和體會特殊場景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古詩詞群文閱讀中加強言語實踐,因為實踐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言語實踐指的是口語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教師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應以此為線索設計群文,鍛煉學生語言能力,促使他們明確地向外界傳遞個人閱讀古詩詞的所見所聞與所感所悟。而朗讀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幾乎被完全忽視,成為短板。其實,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專門的課外古詩詞誦讀板塊,不僅為教師提供群文閱讀選材依據,還說明朗讀可以進入古詩詞群文閱讀課堂,教師應打破群文閱讀培養學生默讀能力與速讀能力的思維定式,避免以偏概全。具體可選取適合學生朗讀的一組古詩詞,訓練學生的語音、語氣、語調和語速等,鍛煉閱讀能力。例如曹操所作《龜雖壽》,結尾的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帶有樂府詩的色彩。曹操把哲理沉思和慷慨激昂、藝術形象匯聚到一起,充分展現積極進取、老當益壯的生活姿態。在年齡的限制下,初中生理解曹操這種情志的難度較大,需結合曹操的經歷與所處年代背景,從而確定豪邁抑揚的朗讀語氣和從容有力的朗讀語調等,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怎樣確定停音、連音、重音,加強交流。李益所作《夜上受降城聞笛》一詩在形式與情感表達方面都和《龜雖壽》存在顯著差異,重點從各個視角描繪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由此哀愁滿心。還有宋代詞人晏殊所作《浣溪沙》,盡管其中透露惜時傷春的傾向,但其實晏殊主要表達抒懷感慨之情,在詞里暗含自己對人生與世界的思考,讓學生們獲得哲理啟迪以及奇妙藝術享受。所以,教師在選擇古詩詞群文閱讀素材時可通過《龜雖壽》《夜上受降城聞笛》以及《浣溪沙》這三首形式、情感、年代等的差異都較大的古詩詞實施群文組合教學,引導學生真切地找到三首詩詞在朗讀處理方面的區別。

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方面,不得脫離教材。群文閱讀教學僅僅是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教師不能排斥教材。最近幾年興起的群文閱讀沖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部分學校和教師盲目模仿,在對群文閱讀一知半解的狀態下將其運用于初中古詩詞教學,從教材之外選擇古詩詞,引發群文閱讀脫離教材的問題,群文閱讀和教材處于對立面。實際上群文閱讀是一種理念和閱讀教學方式,一線教師應從教材里選取古詩詞,并配合教材以外的古詩詞,有機整合課內課外的古詩詞閱讀資源,避免古詩詞閱讀教學目標混亂,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也有依據,不會失去目標和方向,對古詩詞群文閱讀保持興趣與積極態度。另一方面,不僅是讓學生多讀幾首古詩詞。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對傳統單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補充,其實從教育體制改革開始,語文教育工作者對閱讀教學都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其研究也有所欠缺,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傾向于讓學生欣賞字詞、單篇細讀、呈現古詩詞內容的方式相對單一,應注意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構建多元的、相對復雜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質疑、思想碰撞,從而展開思考過程,有所發現。初中語文教師尤其要注意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絕不是讓學生多讀幾首古詩詞,在選擇群文閱讀素材時要按照議題進行,不能為讓學生讀而教;學生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也不能局限于單純地閱讀古詩詞,還要據此圍繞教師設計的議題思考、辨析,從中習得知識。

三、結語

群文閱讀緊跟教育改革方向和課程整合理念,以新課程標準為主要參照,致力于擴大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群文閱讀為學生從閱讀單篇文章過渡到閱讀整個大類或整本書架起一座橋梁,在單篇精讀以外開辟閱讀教學的新途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注意聯系教材設置群文閱讀議題,全面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作者:薛琴 單位:江蘇省蘇州相城區黃橋中學

古詩詞群文閱讀篇3

群文閱讀教學法是由教師將文章按“議題”進行不同組合,組織學生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展開探討的教學方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以此類推,群文教學法是立足于課本中的例子,內探外聯勾合起這篇文章與其他文本,實現“課本例子”的效益最大化,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辨力。做到“群文閱讀教學”與“古詩詞教學”的有機結合前提是多文本按議題合理聚合成“群”,擬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議題的開發。

一、關于古詩詞語言的議題開發

古詩詞是凝練的藝術,也正是這種高度的藝術性,阻礙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對話。語言議題關乎詞語賞析、特殊句式、語言現象等,古詩詞教學應關注語言議題,幫助學生掃清理解阻礙。古詩詞中有一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動詞,當被詩人苦心孤詣地安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時,便成了一顆明珠,投射出詩人微妙的內心世界。例如,教學朱敦儒的《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時,可勾連李煜相同詞牌的作品《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對比“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與“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中作者對“清秋”所用的動詞——“倚”與“鎖”。前字“倚”是詞人登樓依靠城墻觀景的動作,登樓遠望,金陵城在秋日暮色中更顯飄搖動蕩,詞人心力交瘁,只留下無望的嘆息。一個“倚”字既是對客觀景物的描摹,也是作者心境的真實寫照。而李煜用“鎖清秋”則用“鎖”字形象可感地寫出其心情的困頓,我們似乎清晰可見一位亡國之君正站在高墻院落中,帶著亡國的恨、落魄的心、孤寂的情,欲說還休。可見,詩中的動詞能夠令描寫對象更形象,也使客觀場景折射出作者之心境。因此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議題開發可從詩文中帶有動作性的詞語入手,去感受動作背后作者的心瀾起伏。詩詞中的關鍵句可作為議題設計的出發點,教師可通過以求同存異、分門別類等鑒賞句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詩詞的理解。例如,以倒裝句入詩。學習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有“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若沒有進行講解,學生可能會將其理解為“衡陽的大雁離開了”,事實大相徑庭,作者為符合詞的格律而對“雁去衡陽無留意”進行了倒裝;且在北雁南回之際,作者想到自己“歸無計”,思鄉之情更加濃重。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也使用了相同的倒裝句式,“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將“日”“春”提前,意于強調這些美好的新生事物,通過動詞“生”“入”將“夜”與“春”擬人化,把時序交替,新物崛起之景表現得可愛可感。辭舊迎新之景固然帶來希望,但對于作者來說更容易引起漂泊在外的思鄉感慨。由此可見,古詩詞群文閱讀議題若是以詩句中的特殊句式進行開發,學生能明白更多的格律知識,也能感悟作者所要著重刻畫的場景。以詩歌語言為議題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的開發可以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培養學生的文學敏銳性,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詩人所要傳達的意圖,由“詩眼”到達“詩心”。

二、關于古詩詞題材的議題開發

古詩詞常見的題材有詠史懷古、山水田園、送別懷人、閨怨、邊塞征戰、羈旅思鄉等等。這些題材便是很好的議題開發點。以“百年悠悠,思古憑吊”為議題,可將統編語文教材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山坡羊?潼關懷古》與課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鏈接。三首古詩詞都屬于懷古詠史類作品,情感表達有相近之處,可進行對比閱讀,引導學生認識到“辛詞”緊扣政治現實,展現宏大的愛國情懷;張養浩站在百姓角度看封建王朝更替,感情痛切;“蘇詞”借周郎雄姿英發內感自我際遇的起伏等。在議題的統領下,教師引導學生在詩人與歷史、詩人與詩人、詩人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游走,讓學生在了解一首古詩詞內容后,還能透過這些文本了解這一類詠史懷古作品的特點。又如,部編版教材選入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送友人》等送別詩,教師可利用這幾首作品題材的相似性設計古詩詞群文閱讀議題,使學生掌握送別詩常出現的地點有渡口、古道等,詩中常用柳、酒、水、月、夕陽、煙等意象營造離緒。再比較這幾首送別詩,盡管題材相似,但各自表達的送別之情卻不盡相同,有情深意切的慰勉,也有對友人的依依不舍;有對自我未來的期許,也有對友人前途的深切關懷……表現情感的手法有情景交融,有比喻夸張,有動靜結合、有聯想想象。在一系列群文閱讀的影響下,學生會熟知這一題材的詩作,也能觸類旁通地獨立閱讀課外相關作品了。

三、關于古詩詞意象的議題開發

“詩歌教學,不能忽略意象及其隱喻,詩言情,往往不是直白地抒發情感,而是借助一些優美的意象,把情感寄托其中,對它精心描繪。”在初中古詩詞的學習中,意象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內容,教師可設計相關議題帶動學生借助意象體會詩詞中的豐富意味。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所收入的古詩詞中,“月”的身影頻繁出現。“中國古典詩歌的月亮是詩的意象,并不是客觀的想象,而是主觀的某種情感特征與客體的某一特征的猝然愈合,極富民族特色。”因此,教師可以開發“情感的非凡寄托——詩意之月”作為詩詞群文閱讀的教學議題,選取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王維的《竹里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等作品開展群文閱讀。首先精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學習“月”在詩中的獨特作用。詩人將月當做知情達意的信使,將詩人的情意捎帶去遠方,“月”傳遞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與慰安。其次范讀余下詩篇,探討這幾首詩歌中“月”意象所寄托的情感是否與李白相同。最后,得出“月”被不同的詩人賦予了不同的情感,有的牽掛家鄉、友人,有的視月為友解人意,也有戍邊在外的將士對家鄉的思念。這樣,學生就能通過群文閱讀活動明白“月”作為生命情感的寄托,與親情、愛情,人生喜樂苦痛相連。還有,在講解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一詞時,教師可以抓住“梅”這一經典意象,以“理解梅花意象”為議題,引入與“梅”相關的古詩詞,如陸凱的《贈范曄》、王安石的《梅花》、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高適的《寒山聽吹笛》等,由議題向外輻射,內探詩詞中“梅”的含義,并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出“梅”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可以代表高貴的氣運品格、表達離愁相思等,讓“梅”意象成為學生與詩詞文本溝通之花。當然,無論是“月”或是“梅”,都只是古詩詞經典意象一隅,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議題可在品味詩詞意象中展開。

四、關于古詩詞作者的議題開發

古詩詞群文閱讀議題可以作者為角度進行開發,合理選取群文素材,是一種高效的組文方式。學生對作者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某一側面,詩人的形象將變得立體生動。部編版語文教材的詩歌選編為從詩詞作者出發設計議題提供了便利。同一詩人的作品被反復選入: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渡荊門送別》《送友人》《行路難》六首詩入選,杜甫同樣被收入了六首詩,分別是《江南逢李龜年》《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石壕吏》《月夜憶舍弟》,彰顯了兩位詩壇文豪舉足輕重的地位,貫穿了初中三年的古詩詞學習。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有四首詞收入,密集出現在九年級語文上下冊中,陸游、李商隱、蘇軾、岑參也分別選入了三首代表作。教師可以遵循部編版語文教科書選文規律,通過同一作者的不同詩作的對比展開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例如,探討辛棄疾的豪壯愛國情時,可以教科書收入的四首詞作為群文教學篇目:《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方面縱向梳理辛棄疾的創作時間表,勾勒其情感變化脈絡。另一方面橫向對比詩篇中所采用的寫法,《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以年少與成年不同的人生感受對比,反映作者對家國命運之“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則是追昔撫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激勵,表現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太常引?健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運用神話勾勒出一個超現實的藝術世界,抒發自己反對妥協,力主收復失地的一腔忠憤;《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借古諷今,風格明快。不同的詞為我們鋪開了一條直達詩人內心深處的道路,這些反復抒發報國壯志的詞正體現了辛棄疾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辛棄疾的不屈志向如浩氣橫貫長空,又以創作手法之多變體現他的文才出眾。除了旗幟鮮明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議題開發時還可考慮如李清照、李煜等創作風格前后期相差較大的作者。因家國巨變,他們的詞作在后期都改變了清麗或柔靡的風格,走向低沉凄冷。這樣,以作者為核心的群文閱讀更貼近詩人的真實風貌,學生通過感知詩意人生,從而感受詩人生命的張力。事實上,古詩詞的內蘊可作多元化解讀,這使得古詩詞群文閱讀的議題具有開放性與可協商性,議題的有效開發需要執教者熟悉教材體系、善于歸納知識點、主動擴大知識面,也需執教者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去考慮“選擇怎樣的議題去吸引學生興趣”“什么議題能夠激發學生交流欲望”“圍繞議題可以創設哪些有趣的教學環節”等等,讓學生順利步入古典詩詞中去主動與詩人達成心靈相通。

參考文獻:

[1]茹清平.《再別康橋》備課手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5).

[2]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吳凱路

優秀范文
相關期刊
相關文章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清纯唯美亚洲综合日韩第 | 五月婷婷欧美 | 77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 | 深爱综合网|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一级国产 |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 毛片视频免费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 电影一区二区 | 九九久久精品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五月婷婷小说 | 五月婷婷六月婷婷 | 九七电影院97网手机版不用下载 |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婷婷网五月天天综合天天爱 | 国产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 日日射日日干 | run away无删减全集动漫免费观看 | 你懂的免费视频 | 黄色网五月天 | 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国产 | 试看视频免费体验区 | 免费观看小视频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97在线精品|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 激情综合五月亚洲婷婷 |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 日本天堂免费 |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午夜免费电影网 |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