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2 05:01:0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翻譯器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手語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動畫自動生成;知識管理
0 引言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以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和各類殘疾人數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例,推算2014年末我國聾人總人數2700萬人。中國社會對聾人群體非常關心,彭麗嬡女士曾多次到特殊學校看望聾人兒童,給其帶去社會的關愛。然而,由于手語學習比較困難,很少有志愿者懂得手語,可以和聾人進行交流,很大影響了社會服務的效果,也不利于聾人融入社會。
1 現狀分析
為了解決手語學習上的困境,國內外的學者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科院的Kinect手語翻譯系統和東芝公司的手語機器人等。
(1)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科院的Kinect手語翻譯系統:能將手語翻譯成口語。(2)日本東芝公司的手語機器人:名Aiko Chihira,擁有逼真的外觀,內置Android系統,可以自我介紹、眨眼和微笑,可以模擬出各種手語和人交流。這些軟件或系統為手語翻譯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技術,但是并不能真正用于中國聾人群體中,主要原因在于,這些軟件或系統,要么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不能推廣到普通家庭,要么實現了手語手勢的識別,不能直接用于手語學習。
本文在自然手語專家積累的自然手語資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了自然語言處理、知識管理、3D動畫建模、移動互聯網、Android開發等技術,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設計開發了聾人自然手語翻譯器。
2 總體設計
自然手語翻譯器系統的模塊結構如圖l所示。
自然手語翻譯器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1)自然語言處理模塊:包括語義理解、糾錯、全簡稱識別等功能。能完成漢語文字到自然手語詞匯序列的翻譯。
(2)自然手語動畫自動生成(也稱:手語合成):利用自然手語調序語義規則、自然手語動畫生成語義規則等,對資源庫手語動畫(手語詞匯動畫)進行最優組合,形成完整的自然手語動畫或圖片。
(3)手語資源管理子系統,提供了對手語調序語義規則、自然手語動畫生成語義規則的管理,同時提供了其他手語專家和聾人建設的手語資源的接入和同步功能。
本系統主要包括以下3個部分如圖2所示。
(1)自然手語生成子系統:為手機APP和其他接入的手語展示應用提供自然手語資源的服務。主要功能包括:①自然語言處理;②手語動畫自動生成。
(2)自然手語資源管理子系統:對自然手語資源庫中的各種資源進行管理。自然手語資源庫包括2類資源的管理。①自然手語資源:手語圖片庫、手語視頻庫和手語動畫庫;②自然手語資源服務中所需的其他資源:日常對話、語素、詞語短語、同義詞、術語語義網、自然手語文法和自然語言文法等。
(3)手語展示客戶端:在手語展示客戶端(目前主要針對手機APP)展示手語,如動畫或圖片等。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包括如何進行語義理解、糾錯、拼音術語全簡稱等的識別。首先建設了日常生活中的手語句子、詞匯的語義庫,該庫包含了這些詞匯的同義詞詞典,詞匯上下文信息詞典等各種詞典和手語句子的文法信息;然后進行了綜合最大前向和最大后向的分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拼音和糾錯;最后進行了基于文法的句子含義自動匹配和生成。
自然手語的3D動畫建模技術,包括自然手語的角色模型建設和手語動作、面部表情等的建模、手Key動作優化等。團隊首先選擇了3Ds Max作為動畫建模軟件,利用這個軟件構建3個人物角色模型,包括:成人男、成人女、小孩。然后進行了動作建模。已經通過手key的方式建了30個動作模型。擬利用國內最先進的動作捕獲設備,將日常對話300句中涉及的所有自然手語由手語專家分別進行表演并進行動作捕獲,從而生成原始的動畫并拍攝手語視頻;然后對這些動畫進行人工的調優,形成可用的動畫。
手語動畫自動生成技術:將自然手語詞匯序列的每一個自然手語詞匯對應的手語動畫自動拼接,形成完整的手語動畫。利用Unity3D上實現了該功能,可以完成已建好的30個自然手語動作的任意組合。
手語展示技術,包括調用訊飛語音識別、調用自然語言處理、調用手語動畫的自動生成和播放手語動畫等。首先完成了訊飛語音云提供的語音識別功能的調用。然后實現了自然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的自然語言處理的調用和手語動畫自動生成功能的調用。通過這些功能的調用,得到了生成后的自然手語動作的組合。最后,利用Unity3D,將得到的動作序列在自然語言手語角色模型上連續播放。
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1)語義理解準確度:日常對話300句的語義理解準確率98%,從網上隨意獲取的語料共i00句的語義理解準確率80%。(2)自然手語資源的標準性:手語資源如手語圖片、手語視頻、手語動畫(手語詞匯動畫)等必須讓聾人能夠100%理解。(3)手語動畫的聾人可讀度:手語詞匯動畫必須標準,系統翻譯出來的手語,聾人能夠真正讀懂,具體要求是:開放場景下能夠讀懂70%,限定場景下的能夠讀懂90%。(4)平臺的開放性:聾人或其他手語專家按照我們的標準建設的手語資源庫可以無縫接入本平臺。
下面以手機APP為例介紹本產品的工作過程。手機APP的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
(1)用戶在手機APP上輸入語音或文字。(2)語音通過訊飛語音云識別為文字。(3)調用自然語言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對這些自然語言文本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將符合自然語言文法的自然語言文本,轉變成符合自然手語文法的自然手語詞匯序列。返回的結果是Json字符串。(4)手機APP獲取到這些自然手語詞匯序列后,調用自然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的動畫自動生成功能,生成可播放的手語動畫。(5)手機APP以動畫、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自然手語給用戶。
3 系統實現
當用戶通過手機APP輸入一段語音時,服務器程序會返回用戶一串手語序列,這些手語序列在客戶端生成3D手語cG動畫。使手語更加簡單明了地呈現在用戶面前。
3.1 三種顯示
動畫顯示、視頻顯示、序列顯示。(1)視頻顯示:通過視頻方式,顯示手語動作。(2)序列顯示:以一張一張帶文字說明的圖的方式顯示手語動作序列。(3)動畫顯示:詞匯動畫自動生成Unity3D可播放的手語動畫。
3.2 獲得幫助
使用語音或文字,輸入“help”或“幫助”呼出系統幫助說明。
1語音識別系統設計的技術依據
近年來國內教育信息化趨勢更加明顯,英語教學活動建立信息化平臺是師生所需,改變了早期英語課堂模式的不足之處。語音識別是計算機翻譯軟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圖1,主要針對不同語言進行識別處理,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英語知識內涵。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術、模式匹配技術、模型訓練技術等三大技術,也是系統設計需考慮的重點。
1)特征提取技術。一般來說,語音識別系統輔助功能涉及到收錄、處理、傳遞等三個環節,這也是語音識別系統設計的關鍵所在。計算機語言與自然語言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如何準確識別兩種語言的差異性,這是翻譯軟件識別時必須解決的問題。特征提取技術是語音識別系統的基本構成,主要負責對英語語言特征進行提取,向翻譯器及時提供準確的語言信號,提高計算機翻譯工作的準確系數。
2)模式匹配技術。語音識別系統要匹配對應的功能模塊,以輔助師生在短時間內翻譯出語言含義,避免人工翻譯語言失誤帶來的不便。模式匹配技術采用智能識別器,由翻譯器錄入語音之后自主化識別、分析,減小了人工翻譯語句的難度。例如,計算機軟件建立匹配模型,按照英語字、詞、句等結構形式,自動選擇相配套的翻譯模式,執行程序命令即可獲得最終的語言結果,給予學生語音識別方面的幫助。
3)模型訓練技術。設計語音識別系統是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幫助教師解決英語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翻譯難題,加深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語音識別結束之后,翻譯器會自動執行模擬訓練操作,為學生創建虛擬化的語音訓練平臺,這也是軟件識別系統比較實用的功能。模擬訓練技術采用人機一體化設計思想,把翻譯器、語音識別器等組合起來執行訓練方式,快速地識別、判斷英語發聲水平,指導學生調整語音方式。
2英語翻譯器語音識別系統設計及應用
英語翻譯器是現代化教學必備的操作工具,教師與學生借助翻譯器功能可準確地理解英語含義,這對語音識別系統設計提出了更多要求。筆者認為,設計語音識別系統要考慮翻譯器具體的工作流程,事先編排一套符合翻譯軟件工作的方案,如圖2,從而提高人機語言轉換速率。語音識別系統設計及應用情況:
1)識別模塊。語音識別方法主要是模式匹配法,根據不同翻譯要求進行匹配處理,實現英語翻譯的精準性。一是在訓練階段,用戶將詞匯表中的每一詞依次說一遍,并且將其特征矢量作為模板存入模板庫;二是在識別階段,將輸入語音的特征矢量依次與模板庫中的每個模板進行相似度比較,將相似度最高者作為識別結果輸出。
2)前端模塊。前端處理是指在特征提取之前,先對原始語音進行處理,這是預處理操作的主要作用。語音識別系統常受到外界干擾而降低了翻譯的準確性,設計前段處理模塊可消除部分噪聲和不同說話人帶來的影響,使處理后的信號更能反映語音的本質特征。例如,比較常用的前端處理有端點檢測和語音增強。
3)聲學模塊。語音識別系統的模型通常由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兩部分組成,分別對應于語音到音節概率的計算和音節到字概率的計算。聲學特征的提取與選擇是語音識別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步驟直接關系到翻譯器的工作效能,對英語語音識別與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聲學模塊要注重人性化設計,語音設定盡可能符合自然語言特點。
4)搜索模塊。英語語音識別中的搜索,就是尋找一個詞模型序列以描述輸入語音信號,從而得到詞解碼序列。本次所設計的搜索模塊中,其前端是一個語音識別器,識別產生的N-best候選或詞候選網格,由語法分析器進行分析獲取語義信息,再由對話管理器確定應答信息,由語音合成器輸出。由于目前的系統往往詞匯量有限,也可以用提取關鍵詞的方法來獲取語義信息。
5)執行模塊。實際應用中,語言識別系統憑借執行模塊完成操作,對英語語言識別方式進行優化擇取,以最佳狀態完成英語翻譯工作。目前,就英語教學中使用情況,聽寫及、對話系統等是語音識別執行的兩種方式,充分展現了翻譯器在語言轉換方面的應用功能。(1)聽寫機。大詞匯量、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通常稱為聽寫機。其架構就是建立在前述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基礎上的HMM拓撲結構。訓練時對每個基元用前向后向算法獲得模型參數,識別時,將基元串接成詞,詞間加上靜音模型并引入語言模型作為詞間轉移概率,形成循環結構,用Viterbi算法進行解碼。(2)對話系統。用于實現人機口語對話的系統稱為對話系統,英語翻譯器中完成了人機對話、語言轉換等工作,全面提升了翻譯器操控的性能系數。受目前技術所限,對話系統往往是面向一個狹窄領域、詞匯量有限的系統,其題材有旅游查詢、訂票、數據庫檢索等,隨著語音數據庫資源的優化配置,對話系統功能將全面升級。
3翻譯器使用注意事項
語音識別系統就是讓機器通過識別和理解過程,把語音信號轉變為相應的文本或命令的高科技。隨著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時期到來,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活動是一種先進的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人工教學模式的不足。翻譯軟件采用數字化元器件為硬件平臺,配合遠程互聯網建立多元化傳輸路徑,滿足了英語翻譯數據處理與傳輸的應用要求。但是,未來英語教學內容越來越復雜,翻譯器語音識別系統承載的數據范圍更廣,學校必須實施更新翻譯軟件產品,才能進一步提升英語智能化翻譯水平。
4結論
關鍵詞: Leap Motion; 手勢識別; 手語翻譯器; 語音播報; 多語言翻譯
中圖分類號: TN919.8?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24?0114?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system based on Leap Motion
WENG Shenghui, CHEN Weihao, CHEN Kuanglin
(School of Computing Scienc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Zhuhai 519085, China)
Abstract: As a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normal people ignorant of the sign language and handicapped persons using the sign language, the sign?language translator has recent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However, sign?language interpreters on the market are rare. A high recognition accuracy and portable sign?language translator was achieved by utilizing Leap Mo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ecognition accuracy and small size. The interpreter implemented the sign?language recognition, text translation, voice broadcast, multi?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as well as can support static sign?language recognition and recognize dynamic sign?langu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sign?language interpreter has high recognition accuracy, and can basically realize simp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normal people. Therefore, it has a nice prospect.
Keywords: Leap Motion; gesture recognition;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voice broadcast; multi?language translation
0 引 言
目前全球大概有1億聾啞人,而我國就有超過2 000萬聾啞人,而且每年還在以2萬~3萬名的速度遞增。聽力正常人之間主要采用口語和書面語進行交流,并輔之以一定的體勢和表情。在聾人之間的交流中,手語如同正常人的口語一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正常人懂手語的較少,所以正常人與聾啞人之間的溝通存在較大的障礙。隨著社會的發展,聾啞人的地位不斷提高,手語翻譯工作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也將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我國目前手語翻譯職業化道路剛剛起步,各方面還很不完善,缺少專業的手語翻譯,尤其分科明確專業程度很高的手語翻譯人員。目前手語翻譯工作大多是由聾校教師和殘疾人工廠的手語翻譯人員,這些人不僅缺乏手語翻譯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專業培訓,而且更缺乏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儲備和訓練,如法律、醫療、心理咨詢等專業知識,手語翻譯的水平極大地限制了聾人群體的發展和生存質量的提高。但是近年來互聯網和計算機不斷的發展,機器翻譯變得隨處可見。機器能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能在不帶任何私人感情和主觀意識的情況下準確無漏地進行翻譯,解決了手語翻譯人員存在的一些翻譯缺陷,而且其便攜性也是一大優點[1]。
目前手語識別系統主要分為基于數據手套的識別和基于視覺(圖像)的手語識別系統[2]。基于數據手套的手語識別系統,是利用數據手套和位置跟蹤器測量手勢在空間運動軌跡和時序信息[3?4]。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系統的識別率高,缺點是打手語的人必須穿戴復雜的數據手套和位置跟蹤器,并且輸入設備比較昂貴。
本文提出的手語翻譯器屬于基于視覺(圖像)的手語識別系統[5]。采用的識別設備是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Leap Motion是一款μm級3D手動交互設備,只有三寸長,一寸寬,看起來像一個U盤大小[6]。可以追蹤到小到0.01 mm的動作,擁有150°的視角,可跟蹤一個人10個手指的動作,最大頻率為290幀/s,延遲比顯示器的刷新率還要低,特別適合用作手語翻譯器。
1 系統概述
手語翻譯器主要由3大模塊組成,分別是手勢識別模塊,文本顯示模塊和語音播報模塊。總體框架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框架圖
該手語翻譯器主要利用手勢識別模塊中的Leap Motion體感設備自身的兩個紅外攝像頭進行手勢的捕捉,通過識別人手的姿勢和動作,將其轉換成數據通過數據線發送到主機進行處理,主機將對這些數據進行提取,把提取出來的有用的數據通過算法處理識別出手勢動作,翻譯成文本信息顯示在顯示器上,語音模塊可以根據需要轉換成語音信息,最后還可以通過接入互聯網的方式連接云翻譯服務平臺實現多語言翻譯功能。
2 各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2.1 手勢識別
該模塊功能主要由Leap Motion控制器實現,該設備中內置兩個紅外線攝像頭,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6]。
它可捕捉到設備面前的一塊半球型區域中的人手和一切棍棒狀的工具,虛構出xyz三個軸,生成一個監聽者將檢測到的物體計算生成相關的數據,如手中各個手指的骨骼點之間的距離、手指的長度、數量、方向等;還可以識別出各種基礎手勢特征基元,如轉圈,平移等,這些數據都將按照時間片的單位封裝成1幀使用。由于手語不只有靜態的,還有動態手勢,所以一個動態手勢可以細化成很多幀,每一幀都有其特定的ID與之區別開來,而Leap Motion設備一次捕獲一幀,之后可以通過對控制器物體的輪詢獲得幀,然后將其通過數據線發送到處理機。
圖2 Leap Motion內部結構示意圖
為了更方便,需要將控制器檢測到的數據進行提取,放進一個onframe()函數中。onframe()是核心函數,它實時返回控制器所監聽到的一些基本信息并顯示,能以數據的形式更直觀的對當前手勢進行分析。通過controller對象調用onframe()函數,函數將獲取最新的運動跟蹤幀數據,并把檢測目標的信息作為標準輸出。
下面的代碼是手勢識別代碼中的一部分,實現的功能有:獲取最新的Frame對象,并根據Frame對象檢索人手的list列表,然后輸出Frame的ID、時間戳、以及幀數據中人手的數量、手指數、工具的數量:
const Frame frame = controller.frame();
std::cout
接下來,函數將檢測list列表中的第一只手,并判斷左右手:
const Hand hand = *hl;
LRhand = hand.isLeft() ? "Left hand" : "Right hand";
if(LRhand=="Left hand")
ui?>lineEdit?>setText("左手");
else
ui?>lineEdit?>setText("右手");
Hand類的一個對象包含ID、反映人手物理特征的屬性、手指對象的list列表,而每個Finger對象又包含ID、反映手指物理特征的屬性。
這是基本的信息提取,Leap還提供了基礎手勢特征基元的識別,首先調用enableGesture()函數,啟用了所有的手勢識別類型:
controller.enableGesture(Gesture::TYPE_CIRCLE); controller.enableGesture(Gesture::TYPE_KEY_TAP);
controller.enableGesture(Gesture::TYPE_SCREEN_TAP);
controller.enableGesture(Gesture::TYPE_SWIPE);
Leap設備把代表識別動作模型的Gesture對象放到Frame對象中gestures的list列表中。通過對控制器的輪詢循環讀取gestures的list列表,并把每個手勢的信息輸出。
在動態手勢的識別中,需要將當前幀的手勢信息與前面的幀里對應的手勢進行比較,可以隨時調用一個時間范圍內的幀數據,設置一個x值,通過比較并計算當前幀frame()與x幀之前frame(x)中數據變化來識別手勢。例如,畫圈的手勢動作中有個進度屬性,此屬性用來表示手指已經畫圈的次數。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如果想在幀與幀之間獲取這個進度,需要減去前一幀中手勢進度值。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手勢gesture的ID找到對應的幀。下面的代碼就是用了這個方法由前幀導出相應的角(單位:rad):
float sweptAngle = 0;
if (circle.state() != Gesture::STATE_START) {
CircleGesture previousUpdate = CircleGesture(controller.frame(1).gesture(circle.id()));
sweptAngle = (circle.progress()-previousUpdate.progr
ess()) * 2 * PI;
}
2.2 文本顯示
文本顯示模塊主要是將手勢手語翻譯成文本并顯示出來,能更方便聾啞人和正常人之間交流,實現實時交談。為了使該軟件更具實用性,該系統還加入了多語翻譯的功能,可連接上云翻譯服務平臺,將文本顯示的容易翻譯成多種語言。
多語言翻譯功能是利用網上百度公司提供的百度翻譯API實現的[7]。百度翻譯提供中文、英語、日語、韓語、法語、泰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粵語等16個語種,136個語言方向的翻譯服務,支持文本翻譯和網頁翻譯兩種類型。目前市面上百度翻譯API目前有近萬個開發者接入,日均訪問量近億次。手機百度App、金山詞霸全線產品、靈格斯詞霸、華為手機、OPPO手機、敦煌網、百度文庫、騰訊SOSO、特快翻譯IOS和Android版、百度PC瀏覽器和手機瀏覽器、百度輸入法等均與百度翻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要使用百度翻譯API需要先向百度申請開發所需的ApiKey。默認翻譯API使用頻率為每個IP 1 000次/h,如有需要可向百度開發者中心申請更高頻次權限。然后通過HTTP協議發送get翻譯請求。
發送的請求中需包含字符編碼必須為UTF?8的待翻譯內容和作為開發者已授權用戶的身份證明的ApiKey,指定要翻譯的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種類(可設置為自動識別)。之后便可以得到相應的響應。
返回的響應是ISO?8859?1編碼格式的標準JSON字符串。為了能正常使用需要先將其轉換成日常使用的字符編碼格式UTF?8格式:
QTextCodec *codec = QTextCodec::codecForName("UTF?8");
然后使用QScriptEngine一層層解析返回的嵌套JSON字符串,除去多余的內容,將需要的翻譯完成后的文字內容顯示出來:
QString all = codec?>toUnicode(reply?>readAll());
QJsonDocument myjson = QJsonDocument::fromJson(all.toLatin1(),&jsonErr);
QByteArray byte_array = myjson.toJson(QJsonDocument::Compact);
QString json_str(byte_array);
QScriptEngine engine;
QScriptValue sc = engine.evaluate("s=" + json_str);
qDebug()
QScriptValue subsc = sc.property("trans_result");
QScriptValue subsc1 = subsc.property(0);
ui?>textEdit?>setText(subsc1.property("dst").toString());
2.3 語音播報
語音功能是該翻譯器的拓展功能。翻譯不應該只有翻譯顯示的功能。為了更加適應聾啞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引入了語音播報的功能,使其更符合正常人日常之間使用語言而非文字的交流習慣。對此,翻譯器除了能發出聲音,還加入了不少特色功能。同時支持簡體中文和英語,根據使用者的性別,可在男聲女聲選項中選擇對應的聲音,而且加入了聲音大小調節、語速快慢調整等功能功能,使該翻譯器更具人性化和實用性。
語音播報模塊使用微軟免費提供的的TTS引擎和發音包,同樣只需要使用官方提供的API即可。微軟SDK提供的SAPI是基于COM封裝的,無論是否熟悉COM,只要按部就班的初始化COM獲取接口,調用接口完成某個功能,實現語音控制,程序結束時釋放資源[8?9]。
模塊的核心是ISpVoice接口,其主要功能是speak()函數,該函數的具體實現如下:
bool TextSpeech::speak(QString txt)
{
if(!_binit)
return false;
int result = this?>_voice.dynamicCall("Speak(QString, SpeechVoiceSpeakFlags)", txt ,1).toInt();
_bReading = true;
return result;
}
傳入可識別的字符串為參數,執行播報功能,返回一個參數表示是否執行成功除了Speak()外IspVoice接口還有許多成員函數,如通過SetRate(int),SetVolume(int)等語句將具體參數傳入,設置音量、音調,Pause(void)和Resume(void)來暫停和回復語音的朗讀,幾乎可以使輸出達到自然語音效果。至于音色,則通過SetVoice(ISpObjectToken *pToken)函數選擇預裝的語音庫,可實現男聲女聲的切換。不僅如此,這個TTS API功能最強大之處在于能夠分析XML標簽,輸入文本并不需要嚴格遵守W3C的標準,只要含有XML標簽就行。XML標簽同樣也能做到上述函數中的功能:設置音量、音調、延長、停頓等。再另外,根據XML標注的不同,數字、日期、時間之類的讀法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例如數字1 024,"1024"念成“一千零二十四”,"1024"將念成“一零二四”。
實際上所有的語言發音都是由基本的音素組成,以中文發音為例,拼音是組成發音的最基本的元素,只要知道漢字的拼音,即使不知道怎么寫,也不知道怎么讀,都沒有關系。對于TTS引擎來說,它不一定認識所有字,但是只要把拼音對應的符號(SYM)給它,它就一定能夠讀出來,而英語發音則可以用音標表示,例如“h eh ? l ow 1”就是hello這個單詞對應的語素。所以與一些用預先錄制的聲音文件實現發聲的應用程序相比,TTS的發聲引擎不需要大量的聲音文件支持,只有幾兆大小,因此可以節省很大的儲存空間,縮小了程序的體積。
3 應用前景預測
目前市面上的手語翻譯器很少,但是對于這種應用的需求可以從助聽器市場中窺知一二。2012年我國助聽器國內銷量為406.5萬個,同比增長21.2%,增幅較2011年增加6.5個百分點。2008―2012年我國助聽器銷量統計如表1所示[10]。
表1 2008―2012年我國助聽器銷量統計統計表
以上的數據都顯示出我國助聽器市場強勁的需求,從而可推斷出算出手語翻譯器潛在的市場容量,絲毫不必過多地擔心市場容量問題。目前市場上助聽器價格昂貴,品牌助聽器最便宜2 000元起,貴則幾萬元,據殘疾人的就業調查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聾啞人群體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雖然市場上有針對聽力障礙者推出的各類品牌助聽器,但是也相對比較昂貴。這對于有就業困難的特殊人群來說,無疑是難以負擔的。而且據調查,大部分助聽器的使用者均表示佩戴不適,伴有噪音,輕微頭暈等癥狀。而本文提出的手語翻譯器,不僅不會給使用者帶來不適,其小巧的機身與低廉的價格更具競爭力。2009―2014年我國助聽器銷量如圖3所示[11]。
圖3 2009―2014年我國助聽器銷量圖
4 結 語
本文敘述了基于Leap Motion的手語翻譯器的設計與實現。這種翻譯器利用了Leap Motion對手部識別的高精度,手勢時間片段的細化和其體積小巧的特性,做出了識別度高,便攜性好的手語翻譯器。日常手語中有很多動態手勢,該翻譯器不僅支持靜態手語的識別,同時也能識別出動態的手語。而且該設備還內置有光感調節,紅外線打的攝像頭對環境的兼容性很高,即使在強光弱光的情況下均能使用,基本實現了聾啞人與正常人之間簡單的交流。相對其他手語翻譯設備來說,Leap Motion除了具有精度高、體積小等優點外,價格也比較低廉,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倪訓博,趙德斌,高文,等.非特定人手語數據生成及其有效性檢測[J].軟件學報,2010,21(5):1153?1168.
[2] 姜華強,潘紅.基于關鍵幀的多級分類手語識別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7(2):491?493.
[3] 顧偉宏,閔昆龍,張曉娜.新型數據手套及其手勢識別研究[J].自動化儀表,2011(2):56?58.
[4] 劉明濤,雷勇.基于數據手套的漢語手指字母流識別系統[J].計算機工程,2011,37(22):168?170.
[5] 楊全,彭進業.基于深度圖像信息的手語識別算法[J].計算機應用,2013,33(10):2882?2885.
[6] Leap Motion, Inc. Leap Motion controller [EB/OL]. [2015?04?11]. https://.
寫作翻譯網權威經典散文英漢互譯:春天的融化,更多經典散文英漢互譯相關信息請訪問英文寫作翻譯網。 Every April I am beset by the same concern-that spring might not occur this year. The landscape looks forsaken, with hills, sky and forest forming a single graymeld, like the wash an artist paints on a canvas before the masterwork. My spirits ebb, as they did during an April snowfall when I first came to Maine 15 years ago. "Just wait," a neithbor counseled. "You"ll wake up one morning and spring will just be here."
Andlo, on May 3 that year I awoke to a green so startling as to be almost electric, as if spring were simply a matter of flipping a switch. Hills, sky and forest revealed their purples, blues and green. Leaves had unfurled, goldfinches had arrived at the feeder and daffodils were fighting their way heavenward.
Then there was the old apple tree. It sits on an undeveloped lot in my neighborhood. It belongs to no one and therefore to everyone. The tree"s dark twisted branches sprawl in unpruned abandon. Each spring it blossoms so profusely that the air becomes saturated with the aroma of apple. When I drive by with my windows rolled down, it gives me the feeling of moving in another element, like a kid on a water slide.
Until last year, I thought I was the only one aware of this tree. And then one day, in a fit of spring madness, I set out with pruner and lopper to remove a few errant branches. No sooner had I arrived under its boughs than neighbors opened their windows and stepped onto their porches. These were people I barely knew and seldom spoke to, but it was as if I had come unbidden into their personal gardens.
My mobile-home neighbor was the first to speak."You"re not cutting it down, are you?" Another neighbor winced as I lopped off a branch. "Don"t kill it, now," he cautioned. Soon half the neighborhood had joined me under the apple arbor. It struck me that I had lived there for five years and only now was learning these people"s names, what they did for a living and how they passed the winter. It was as if the old apple tr
但熱度終究會退卻,真正回歸產業、產品和用戶需求時,我們除了那些科幻式的暢想和預測,還需要理解,基于現有的研究進展,人工智能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幫助我們解決哪些切實需求。比如說,我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搜索結果;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更加省力的人機交互方式;計算機能夠讀出、辨別圖像中的內容等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也是可以改變全世界交流方式的工具——機器翻譯。
1、語言和機器翻譯的重要性
機器翻譯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語言對人類的重要性,《圣經·創世記》有個故事,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塔頂通天能傳揚己名的巴別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科幻作家斯蒂芬森也在著名科幻小說《雪崩》中將語言稱為人類大腦的最底層結構,對人類的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LeraBoroditsky認為我們使用的語言在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塑造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Alan Yu稱之為“語言塑造世界觀”。不同的語言帶來了文化的多樣,也對每個個人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但世界上存在的多種語言給我們帶來的不便也是顯而易見,它影響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溝通交流。
語言是人類智能的體現,是人類區別于其它生物的基本能力。而人工智能長久以來的目標就是讓機器完成那些以前只能靠人類自身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如何讓機器幫助人類進行語言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機器翻譯的產生與發展
機器翻譯一直被公認為是人工智能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讓機器理解語言,進而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不僅僅是幾代科學家們孜孜追求的技術夢想,也寄托著普羅大眾實現自由溝通交流的美好愿望。《星際迷航:企業號》里有這樣的情景:星艦通訊指揮官佐藤星利用翻譯器發明了linguacode矩陣,通過把翻譯器集成到星艦人員佩戴的交流別針上或者植入耳朵里,說不同語言的人們就可以進行自由交流。這就是理想態的機器翻譯。
機器翻譯是人們最早設想的計算機應用領域之一,1949年由Weaver提出。機器翻譯技術的發展一直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隨。從早期的詞典匹配,到詞典結合語言學專家知識的規則翻譯,再到基于語料庫的統計機器翻譯,隨著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提升和多語言信息的爆發式增長,機器翻譯技術逐漸走出象牙塔,在近10年中開始為普通用戶提供實時便捷的翻譯服務。而近幾年,許多科技巨頭也公布了和機器翻譯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機器翻譯在近幾年取得突破進展的原因在于兩方面:
第一是深度學習(模擬神經網絡)技術的出現,比如說百度此次的翻譯系統,就是借助計算機模擬的海量神經元仿效人腦“理解語言,生成譯文”,同時結合百度已有的統計機器翻譯技術,使得機器翻譯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基于深度學習的翻譯系統的核心是一個擁有無數結點(神經元)的深度神經網絡。一種語言的句子被向量化之后,在網絡中層層傳遞,轉化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表示形式,再經過多層復雜的傳導運算,生成另一種語言的譯文。科技巨頭在機器翻譯方面取得的成績和他們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域的布局和積累是分不開的。
第二是海量數據的積累,百度的人工智能專家曾把算法比作火箭的發動機,把數據比作火箭的燃料,這兩者缺一不可。還是以百度舉例,百度已有的統計翻譯系統是用大量文本語料庫的統計信息來訓練概率模型而建立起來的。這種方法并不需要一個復雜的中間語言概念本體,不需要手工建立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的語法,也不需要人工標記的數據庫。它所需要的只是數據——翻譯實例,從這些翻譯實例中可以學習得到翻譯模型。就像百度副總裁王海峰所說,百度翻譯在基于大數據的翻譯模型、翻譯知識獲取、樞軸語言翻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倪光南院士也把大數據比作“第四種科學范式“,稱其為”一個強大的工具”。而數據的積累是搜索巨頭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成為了能夠在機器翻譯方面取得進展的必備條件。
3、機器翻譯應用的重要意義
上文提到,對于人工智能,我們現在最為關心的是該項技術的應用場景,能夠在哪些方面解決我們的切實需求。對于機器翻譯來說,不管是它應用范圍的廣度,還是其發揮作用的重要性,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想象空間。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已經可以從這些科技公司的產品看到機器翻譯在未來的廣泛應用。百度副總裁王海峰在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互聯網機器翻譯論壇的演講中表示,通過在理論、技術、應用上的創新和突破,百度機器翻譯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通過免費開放API,該項技術成果支持了包括華為、金山等企業的超過7000個第三方應用。
不同語言造成信息交流的障礙。互聯網的出現使世界變平,這更有利于信息的流動和共享,但再進一步來說,我們不只要獲得信息,還要讀懂這些信息,這就對不同語言間的信息交流產生了影響,提高了信息交流成本。而機器翻譯的出現就幫我們所有人解決了這個難題,除了書面信息以外,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技術的結合可以為我們在語音通話時提供實時便捷的翻譯。
對于每個用戶來說,我們在出國旅游時,借助一個APP就能與當地人進行實時的無障礙溝通,通過拍照識別路牌和菜單;瀏覽國外網站也可以及時翻譯成本國語言。從行業來講,機器翻譯的出現對互聯網教育、旅游、金融、傳媒和外貿等行業都能產生積極影響。
翻譯批評是翻譯理論的核心問題,是翻譯實踐的規范。很多翻譯學家提出了多種不同的翻譯批評的標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翻譯學也從其他的學科中吸取了新的營養元素,翻譯家們對翻譯批評的討論仍有著極高的熱情。雖然翻譯批評活動很早就有,但是作為學科結構所構成的理論探討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以翻譯批評來指導翻譯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新亮點。
一 翻譯批評與翻譯教學之關系
《中國翻譯詞典》把翻譯批評定義為:從廣義上講,翻譯批評即參照一定的標準,對翻譯過程及其譯作質量與價值進行全面的評價,評價的標準因社會背景而異,評價的目的旨在促使譯作最大限度地忠實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翻譯批評除給予翻譯實踐以指導外,還充當著紐帶的作用。 翻譯學在發展當中有三大支柱,分別為翻譯理論、翻譯批評以及翻譯實踐。翻譯批評是處于翻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也是中介,它是翻譯理論和實踐之間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首先,翻譯批評可以根據變化的翻譯實踐活動把翻譯理論通過補充以及修正而不斷豐富化;其次,翻譯實踐在理論方面進行構建需要一個橋梁,也就是翻譯批評。翻譯學的三大支柱構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系統,促進了系統內各個元素的整合,推動了翻譯學的發展。正如紐馬克所論:“翻譯批評是翻譯理論與實踐的一條根本紐帶”。此外我們還應該從多角度來討論翻譯批評,可以從宏觀或者微觀的角度來審視它的本質。翻譯批評不僅要包括自己的翻譯觀等宏觀角度的相關內容,還要包含翻譯欣賞以及翻譯評價等傳統方面的相關內容。所以,溫秀穎博士所給出的翻譯評價的定義比較到位,他認為,翻譯批評是以翻譯批評的理論作為基礎,對各種翻譯出來的作品、翻譯現象以及翻譯的思潮進行評論的認知活動。它是一種翻譯接受活動和翻譯研究活動,屬于高層次的,有自己的獨特地位的翻譯活動;它不僅具有自律性,同時還具有他律性。我們可以看出,翻譯批評所承擔的不僅是對譯本的評論和評價的基本任務,還要從宏觀的層次上來認識翻譯的思潮。
許鈞認為:“翻譯批評是對翻譯活動的理性反思與評價,即包括對翻譯本質、過程、技巧、手段、作用、影響的總體評析。就翻譯批評的目的而言,它并不僅僅在于對具體譯作或譯法作裁判性的是非判別,更在于對翻譯活動何以進行、如何進行加以反思與檢討,進而開拓翻譯的可行性,促進翻譯活動健康而積極地發展,體現翻譯活動具備的各種價值,真正起到翻譯活動應有的作用。”將翻譯批評與翻譯教學相關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教授翻譯理論、指導翻譯實踐,而不是把兩者分開。翻譯理論以翻譯批評為基礎才能有效地指導翻譯實踐,而對翻譯實踐的批評又豐富和校正了翻譯理論。例如,教師首先讓學生翻譯原文,然后呈現參考譯文,請學生將自己的譯作與參考譯文和原文進行比較,并討論譯文之差別。通過學生間的討論和老師的評講,提高了學生對原文的理解及譯文的質量,也實現了翻譯批評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方式使翻譯批評、理論和實踐的三角關系得到了具體的展示。翻譯教學是把翻譯作為一門專業來進行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翻譯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翻譯習慣,讓學生掌握翻譯的技巧,熟悉各種翻譯理論以及翻譯批評理論,這樣學生具有了翻譯素養和翻譯的能力,成為翻譯事業的后備人才。翻譯教學已逐漸成為區別于語言學的獨立的翻譯學科,因此,翻譯教學應該樹立自己的學科意識,探索翻譯教學的最佳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翻譯教學當中引入翻譯批評有很大作用。通過培養學生的翻譯批評的能力,并且把學到的翻譯批評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文本的評判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對譯客觀的評判。引入翻譯批評還可以為翻譯的實踐建立參照系,增加對譯文的理論和實踐維度的質量評判,能夠使譯者和讀者很好地進行溝通,最大化呈現出譯作的價值。
二 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中的啟示
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中起著實踐的作用。比如,可以起到識別語篇問題的作用、反思和提高的功能。識別語篇問題的功能主要是樹立學生的正確的語篇觀念,運用翻譯批評的基本理論以及方法,根據翻譯所要達到的目的,對譯文在問題上進行分析、識別以及做評價。反思提高是學生通過翻譯的課內和課外教學的批評實踐活動,提高鑒別譯文意識、賞析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反思能力。
原著的作者是價值的主體、是智慧的結晶,原著當中所包含的主體思想以及主體精神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以及作者的意向。在對原著正文進行翻譯時,我們需要把握好原著當中所隱含的各種含義,如果想做到這點,我們需要了解原著的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先了解作品背景的好習慣。很多學生在翻譯時不看原著的作者是誰,不了解文章的出處,不考慮這部作品是如何寫成的,而是拿到文章后就開始翻譯,利用字典和語法書這些工具來完成翻譯的工作,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想要保證翻譯的質量,就需要充分認識翻譯的課題,宏觀把握整篇文章,才能在翻譯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師在教授翻譯課程時需要讓學生做到:首先,學生要謹記自己翻譯的目的,翻譯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的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在學生下筆之前要明確自己的翻譯目的和讀者的范圍以及翻譯成文后的使用功能。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只有針對不同的文本來選取合適的翻譯策略以及語言的風格,才能使得原著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其次,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在翻譯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審美取向以及審美的興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人員,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提高對文學作品的審美品位,學生可以大量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以及譯本等等,潛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審美標準。還需要學學語文等相關內容,提升漢語的修養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學生要能夠掌握英漢比較研究方面的內容。不少學生掌握了漢語的意思,可是翻譯后的英文意思卻不了解,主要是學生的語言基礎弱,基本功不扎實,沒有掌握好漢語與英語的區別。此外,學生還需要了解英語的文化,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會有不同的釋義,翻譯不好就會引起誤會和笑話。
所以,教師要教授給學生英漢語言的差異,從而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
1.翻譯批評提高學生語篇意識
傳統的翻譯理論把整個翻譯活動的重心放在原文上,所以,所有的譯文都要保證對原文作者的意圖做到忠實。多數的翻譯批評也是以原文作為重心。這只是從理論上看起來合理,可是卻偏離了實際的軌道。自從翻譯工作開始專業化、翻譯實踐實現了文化轉向以后,委托式的翻譯就要滿足委托人的利益。如果是規模很大、很重要的翻譯,翻譯人員首先要和委托人進行深入的討論,以便達成共識,更好地去實現委托人的翻譯需求。所以,多樣化的翻譯需求使得傳統的翻譯理念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如果翻譯活動只是單一的以原文為中心一定會有失偏頗。翻譯的要求、委托者的利益、原文的文體風格等很多原因都會影響翻譯的重心。在這些所有的影響因素中,原文的文體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翻譯的態度以及策略。例如,科技翻譯與文學翻譯在思維方式、翻譯心理、譯介過程、文本背景等方面均不同,其他諸如法律翻譯、新聞翻譯、經貿翻譯等又各具特點。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
功能,比如商業和宗教公文多數使用祈使功能;詩歌和談話多數使用的是表達的功能;新聞和法律多數使用的是描述的功能;小說和散文多數使用的美感的功能。但是,這種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只能說明語篇功能的傾向性。比如某個公司的年報會同時具有描述的功能,報告公司的業績;表達功能,公司負責任向股東說明情況;祈使功能,建立形象和改變讀者的態度等等。有些學者提出翻譯理論本身很難體現翻譯的語篇觀念,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翻譯教學來穿插一些翻譯批評的練習,從而提高語篇意識以及對文體的識別能力。
2.翻譯批評提高學生的翻譯技巧
通過對譯文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對譯文翻譯現象以及翻譯思潮的價值判斷和對翻譯活動的最終成果的鑒別的意識。學生通過不斷反思,可以避免成為只是按照翻譯技巧來進行翻譯。翻譯批評不斷介入翻譯教學活動當中,可以讓學生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在更高層次上對原文進行翻譯、總結,提高學生翻譯的能力。還是以上面的例文為例,通過對翻譯進行批評,得到以下更好的譯文:
“Oh, my! My parasol!” with a surge of warmth rising in her bosom, she dashed back to get her parasol from the woman’s hand.
The bus was disappearing in the distance, but she stood there in a trance for quite a while…
綜上所述,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中的文體識別功能以及反思提高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意義。通過翻譯批評,翻譯技巧和理論得到更為透徹的闡釋,師生之間及譯者和讀者之間得到更為良好的互動和溝通。它可以樹立學生的語篇觀念,培養學生對英語原文的賞析能力,根據翻譯的目標和原文的文體來靈活運用多種翻譯策略,建立翻譯實踐的有益參照系,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為培養專業化的翻譯人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羨林、葉水夫、馮亦代。關于恪守譯德,提高翻譯質量的倡議和呼吁[J].出版發行研究,2002(04)
[2]呂俊。對翻譯批評標準的價值學思考[J].上海翻譯,2007
[3]宋曉春、秦緒華。論當代翻譯批評中的排他性——兼論走向交往實踐的翻譯批評[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4]王恩冕。論我國的翻譯批評回顧與展望[J].中國翻譯,1999
[5]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6]朱健平。關于翻譯研究各流派分類的現狀分析——兼論中國譯論在國際翻譯理論體系中的地位[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02)
關鍵詞: 翻譯 語言 文化
在《語言與文化關系的多視角研究》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跟大家一起分享及分析了一些著名翻譯理論家和語言學家的翻譯理論,比如“語言決定論”、“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文化決定論”、“語言文化(雙向)影響制約論”。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翻譯實踐活動,指出“語言類型與文化類型的分布既有不平行的一面,也有相一致的一處,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這一觀點為我們開辟了更多的思考空間。首先,啟發了我們對翻譯、語言和文化三個概念的思考;其次,強調了文化在翻譯中的重要性。在翻譯活動中,為了達到對原語更好地理解和做出理想的翻譯的目的,除了使用語言學的手段外,訴諸文化學的途徑也是必要的,而且要重視對一些文化意義的更深刻更詳細的理解和傳遞。
在翻譯活動中,譯者的第一選擇是求助于語言學來尋找解決翻譯問題的出路。這樣一來翻譯就有徹底被納入語言學領域的危險,特別是現代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中。但是,語言的結構(一些形態和句法的形式)只有被注入了具體的意思才具有意義,也就是語義學。這一發現對于翻譯理論的發展可謂意義重大。因為翻譯是一些思想和意思在原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傳遞,所以語言必定成了具體意義的載體,也就是說,要在缺少意義的話語中注入一些具體的意義。這一觀點把翻譯從語言學中分離出來,把翻譯看成是通向一個思想、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間交流的特殊的道路。不同類型的翻譯所呈現的問題,光靠在語言學上的一些分析技巧是不能解決的,同樣還需要對文化的理解和傳遞。其實,一個理想的翻譯不僅要求譯者掌握外語,還要求對說這種語言的群體的文化做系統的研究。
既然我們已經承認翻譯是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間的活動,那么翻譯在理論上并不是總是可能的,但是它在實踐中是可能的。我們發現,在一種很復雜的語言中,很多結構在對它的翻譯中卻十分簡單,因此,這不再是語言學結構的問題,而是文化結構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簡要地討論在翻譯過程中文化的重要角色。
1.語言和文化
維基百科中對語言的定義是:語言就廣義而言,是一套溝通及符號、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一般稱為文法。符號通常稱為文字,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進行傳遞。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在一個先進的社會中,一般人都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等。至于文化的定義,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維基百科對文化的定義是:指人類活動的模式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不同的人對“文化”有不同的定義,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地域、音樂、文學、繪畫、雕塑、戲劇、電影等。
既然語言是人類之間轉換信息和思想的一個工具,那么就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胡德龍在談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時引用了這樣的文字:“No language can exist unless it is steep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no culture can exist which does not have at its centre,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language.”因此,任何譯者都不能把語言從文化中分離出來,否則將會產生一些錯誤。事實上,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一門語言既屬于文化又是表達文化、反射文化和傳播文化的一種方式。
2.翻譯
翻譯就是要將原語轉換成目的語。誠然,翻譯是一種語言學的活動,但是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緊密關系決定了翻譯與文化之間的緊密關系。由于翻譯跨語言、跨文化的本質,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不少的困難。一個理想翻譯的目的和標準帶來了一些矛盾。許多翻譯理論家和譯者都提出了他們的觀點,其中最著名的是:嚴復認為翻譯要講究“信、達、雅”。傅雷這位中國文學翻譯的大家也提出了“神似”說,錢鐘書的“化境”論都奠定了傳統翻譯論的基石。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認為翻譯要準確地涉及原文意思的完整和原文的精神。
奈達提出了功能對等這一術語,用來強調對目的語的閱讀的理解效果大致上必定跟原語的閱讀的原文是相等的。“使譯文文本的讀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讀者理解和欣賞原文的方式來理解和欣賞譯文……認為翻譯就是交際,譯文如果不起交際作用,不能被譯文接受者看懂,就是不合格、毫無用處的”。也就是說,在目的語中,翻譯首先在意思上,其次在風格上,制造出跟原語中的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對等語。
現在,我們明白,要實現最接近的自然對等語和可靠的翻譯,對文化內在的理解和向目的語閱讀的傳遞十分重要。文化在翻譯中的重要角色表現在兩個方面:(1)不同文化的相似使翻譯更為容易;(2)文化的不同在翻譯中雖然形成了一些障礙,但是人們還是為了實現動態的對等語嘗試找到一些好方法。
3.文化在翻譯中的重要角色
關鍵詞:翻譯;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6-0-02
一、引言
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信息專遞,更多的是兩種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語言與文化之間在發展中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互動關系,每一種語言都是在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本身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某種語言其實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象征與標志,同時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離不開語言這個媒介,因此,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文化性質是指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總體的組成部分,是自成體系的特殊文化;語言的文化價值是指語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是體現和認識文化的一個信息系統。
二、中西文化的差異
西方文化價值觀強調個體主義或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而中國文化價值觀看重群體主義或集體主義。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潛力的發揮、個人目標的實現以及個人利益的追求,個體本位的意識是西方文化最深層的內核,具有最高的價值。個性在西方文化中是極其重要的價值觀念,個人潛能的發展、個人的志趣愛好以及個人的權力等常常是至高無上的。
中華文化注重群體關系的和諧、群體目標的統一和群體利益的維護。特別是孝忠一體的泛家族主義決定了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和價值取向。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簡意賅,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整體思維,集體主義與權力的價值觀。中華文化強調個體包含在整體之中,整體利益是每個個體所圍繞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標。古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實現“家”、“國”,“天下”的和諧,追求整體的利益,可以看出古代人以家、國、天下利益為重的群體價值取向。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文化詞匯翻譯的影響
(一)詞語的表面意義對翻譯的影響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詞語有其特定的含義。人們習慣于通過詞語的字面意思來聯想并推測其含義,由于對其文化意象不夠了解,因此造成一些錯譯的現象。例1:…if I did,I would look like a bad sport.“bad sport”的字面意義似乎應該理解為“不擅長體育運動的人”,但其真正含義是指“有風度,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這句話的正確譯文是“如果我那樣做,我就會顯得像個心胸狹隘的,輸不起的人”。例2:Those signs or cues include the thousand and one ways with which we are familiar in the situation of daily life.如果將“the thousand and one ways”直譯為“一千零一種方法”,是望文生義的表達法。thousand and one在英語中用來泛指“多”的含義。此句應譯為“這些標志和提示包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很多辦事的方式”。
(二)習語對翻譯的影響習語、俗語、成語等習慣表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習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有著語言簡潔、表達生動、含義精辟等特點,也是翻譯的難點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別使得文化內涵的差異在習語中的表現尤為明顯,譯者需要深入理解,克服其中的文化障礙。例3: It was a memory of tunnel vision.漢語中用“井底之蛙”形容人目光短淺,但英語表達方式卻是“tunnel”,并非“well”。例4: In an emergency, an airline pilot may need to play it by ear if the normal techniques that he has been taught to use are not working.這句話中出現了一個俚語“play it by ear”。它的本意與音樂有關,指“不看樂譜演奏”,后引申為“在特殊情況下隨機應變”。它被譯為“在緊急情況下,如果平時所學的技術派不上用場,飛行員需要見機行事”。這一習語的正確理解離不開對其文化背景的熟悉。例5:……結果必然是半瓶醋。如果將“半瓶醋”直譯為“half bottle of vinegar”,不通曉中國文化的人一定會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因為在英語中沒有在意義上與之對應的習語。譯者根據文中的語境,將其意譯為“I would have been a scholar with a smattering of knowledge…”,即在知識的掌握上略知一二,并不精通的人。
(三)宗教對翻譯的影響
東西方的差異體現為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而佛教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因此英漢兩種語言中的某些固定表達方式均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例如英語中的一些習語來自圣經故事或者古希臘羅馬神話。例6:Butas a teenager, it was my“duty”to go against my parent s ten commandments.但是作為一個青少年,我有義務反抗父母定下的十條規矩。Adam s apple出自圣經故事。上帝警告亞當和夏娃無論如何不可摘取伊甸園中那兩棵樹上的蘋果來吃,但禁不住毒蛇的誘惑,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樹上的禁果。亞當在吃的時候有一塊蘋果卡住了喉嚨,后來“亞當的蘋果”Adam’s apple便成了“喉結”。此句應譯為“我看到他的喉結在動”。
(四)動物詞匯的文化內涵對翻譯的影響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
英漢兩種語言中均有大量與動物有關的詞匯。但由于不同民族在歷史、習俗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動物詞匯的文化內涵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例7:“…We have to be the best the-”“Top dog?”漢語中與狗相關的成語多帶有貶義,如“狗仗人勢”,“狗急了跳墻”等。但英語中的top dog卻表示“最出色的”。例8:It was not butter flies. It was a feeling of sea sickness.漢語中的蝴蝶一詞在英語中有了一個引申含義“緊張、心慌”。其文化內涵有著天壤差別。這句話可譯為:這不是緊張,而是暈船的感覺。
(五)飲食文化對翻譯的影響
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但多年來中國菜名的英文翻譯呈現雜亂無章之勢。中國的飲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一些菜名往往伴隨相關的歷史典故。如何將一道菜的特色與其文化內涵結合起來是譯者必須克服的障礙。目前眾多專家學者更傾向于采用直接音譯為主,并在菜名后附加材料、味道或歷史故事的方法翻譯中國菜名。例9:麻婆豆腐——Ma 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例10:四喜丸子——Four-Joy Meatballs (Meat 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
四、小結
文化詞匯的翻譯策略翻譯的功能之一是向目的語讀者介紹源語文化。因此,保持源語的文化特征是譯者的首要任務之一。同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必須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結構、語言習慣和語言心理。就文化詞匯翻譯而言,譯者應盡可能地實現源語與目的語詞匯的語義對等的目的。作為跨文化翻譯的兩種普遍采用的方法,歸化與異化也大量應用于文化詞匯的翻譯中。
另一方法,而應根據具體的語境靈活運用。首先,翻譯必須是易懂的,合乎邏輯,且能為目的語讀者所接受。劉宓慶說,如果譯文不能被目標語讀者讀懂,這樣的翻譯是沒有意義的,也失去了其社會交流價值。因此,當翻譯中出現文化沖突的時候,譯者必須對譯出相應的語言結構及文化方面的調整。
【關鍵詞】機器翻譯;機器翻譯方法;比較與優劣勢
一、機器翻譯方法簡介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互聯網的日新月異,迅速改變著人們信息傳播的方式,極大的刺激了全球機器翻譯產業的發展。人們期待著能夠幫助人們快速準確的翻譯理解另一種語言,獲得不同的領域不同國家的知識。人們對機器翻譯的接受度也迅速提高。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又稱為自動翻譯,是將源語言的句子或全文利用計算機翻譯成另一目標語的過程。隨著機器翻譯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翻譯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詞對詞的直譯方法,即依賴于字典的翻譯方法早已過時。人們希望清楚的了解機器翻譯能做些什么,如何能讓機器翻譯最大效能的幫助譯者進行翻譯。越來越多的機器翻譯方法的出現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實踐體會,如基于規則(rule-based MT),基于知識(Knowledge-based MT),基于實例(Example-based MT),基于模式(Pattern-based MT)和統計法(Statistical MT)。本文將挑選基于實例(EBMT), 基于規則(RBMT), 和統計法 (SMT)進行論述與比較。
(一)基于規則的機器翻譯
基于規則的翻譯方法涉及到源語言(SL)和目標語(TL)的詞匯與語法以及中間部分雙方詞匯與語法的轉換。基于規則的翻譯方法的核心就是規則(語法)和語料庫。對于源語言的詞匯與語法分析和接收之后,進行目標語接受,最后再通過深層次的目標語語法詞匯的整合輸出目標語。傳輸過程運用映射規則(mapping rules)和國際語過程(interlingua process)來轉換源語言和目標語言抽象的和深層次的文本。
(二)基于實例的翻譯方法
基于實例的翻譯方法最重要的是匹配和提取,和輸入源語言文本相匹配并從目標語中提取相等的部分。整個翻譯過程是通過對比算法從目標語中找到對應的翻譯。也就是通過把源語言分解成語言片段,將片段進一步匹配,從目標語言庫中找出最相像的句子成為翻譯的最終結果。可以看出,基于實例的翻譯方法是通過使用匹配的方法來進行翻譯的。這種翻譯方法需要目標語語料庫足夠強大并充滿了能與源語言和目標語相匹配或能夠對齊(aligned)的句子或短語。
(三)統計法機器翻譯
統計法機器翻譯首先語言模塊對源語言的語言單字進行解碼,接下來用語言模塊組合成目標語的的句子,然后對目標語的句子進行選擇與過濾。由于是基于統計的方法,能夠相對齊的數據庫至關重要。對輸入語言的分割為其后的源語言的合成和目標語片段的輸出起著重要作用。統計數據通常依賴于可用的語料庫,計算通常是基于概率,所以也叫做基于概率的機器翻譯(Probability-based MT)
二、機器翻譯方法之比較
(一)基于規則和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之比較
語言之間轉換時若結構大不相同,或者涉及到搭配和習語等,語言語法或語法樹就不起作用。基于實例的方法可以彌補基于規則的方法從而產生良好質量的翻譯。基于實例的方法可以從已翻譯的語料庫中找到相匹配的翻譯。因此,基于實例的方法是對齊,匹配和提取,而基于規則的方法則是規則(語法),轉換和生成,重點是將源語言的結構通過規則(語法)轉化成目標語。當涉及復雜的結構和微妙的詞匯,基于規則的方法就行不通了,無法生成高質量的翻譯。從理論上講,基于實例的譯文來自數據庫導出,而基于規則的方法由規則導出。
(二)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和統計法機器翻譯之比較
首先二者都需要雙語文本,即原文及其譯文。統計法機器翻譯主要是基于統計概率―詞頻。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基于片段的匹配,提取和組合,其核心是與源語言相對應的目標語片段的匹配和提取。核心過程是源語言與目標語的對齊與提取。統計法機器翻譯的核心則是通過統計的方法來從語料庫中對齊。輸入的部分分解成源語言并轉化成通過概率計算出的目標語詞組。統計法機器翻譯利用“翻譯模型”和“語言模型”,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則是利用語言數據庫。
三、結論
表1 資源需求比較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基于規則的方法需要規則,詞匯語法語義分析和分析器等。但是沒有包含雙語數據庫,相對齊的數據,平行語料庫。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和統計法機器翻譯都包含雙語數據庫,相對齊的數據,平行語料庫,看起來統計法是隸屬于基于實例的機器翻譯的一個方法。當綜合運用這兩種方法時,一定會降低錯誤率并提供翻譯質量。
表2 翻譯過程之比較
統計法運用的是單詞和詞組對應的頻率統計。基于規則的方法核心在于語法和句法的分析。基于實例的方法則是尋找相對應的語言并提取。所以得方法如何能取其優點,共同運用。當句法行不通時,可以嘗試語料庫的使用,當二者都行不通時,可以統計詞匯頻率來繼續翻譯。隨著這些方法的各自缺陷逐步為人們所認知,人們在集中探索系統中集成多種機器翻譯的實現方法,每種方法構成的翻譯模塊作為一個引擎,多個引擎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翻譯工作,使機器翻譯能夠發揮最大效能。
參考文獻:
[1] Arturo Trujillo. (1999). Translation Engines: Techniques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London: Springer-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