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玉米須的藥用價值優選九篇

時間:2023-01-29 07:48:2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玉米須的藥用價值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菜葉子

除了青菜、大白菜等葉菜外,很多蔬菜的葉子,自然而然都被丟棄。其實,有些菜葉的營養價值往往大于根、莖,棄之不吃實在可惜。如辣椒葉,中醫認為,常食辣椒葉有驅寒暖胃、補肝明目、減肥美容之功效。辣椒葉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其味甜,口感很好。

推薦做法:可與肉同炒、可煮湯、還可涼拌。

玉米須

很多人在煮玉米時,將玉米須摘得干干凈凈。大批的“黃金寶貝”就丟棄在風中散去了。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性平,有很好的預防保健作用,可以平肝利膽、瀉熱利尿。對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膽結石、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等有較好的療效。

營養學家則指出:玉米須中藏著寶貴的黃酮、苷類、礦物質、有機酸及糖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調節免疫功能等藥用價值的成分,值得我們充分利用。

推薦做法:將新鮮的玉米須煎水代茶飲。

米“外衣”

在淘米時經常用水久泡,或用熱水淘洗,或淘洗次數過多,則丟掉了米面的“外衣”。中醫認為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等功效。

營養學家指出:米“外衣”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人體神經系統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曾有報道稱,某地區經常有嬰幼兒因食用精制米、面而導致患腳氣病死亡。

推薦做法:用涼水淘洗一至兩遍即可。

妙用淘米水:1.用淘米水洗手,不僅能去污,還可使皮膚滋潤光滑。2.用淘米水漱口,可以治療口臭或口腔潰瘍。

魚眼魚鱗

吃魚刮魚鱗、不吃魚眼是很多人的做法。但是丟棄刮下的魚鱗、魚眼可都是“寶貝”。

營養學家分析:魚鱗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尤以鈣、磷較多,是一種特殊的保健品。而魚眼含有相當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增強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防止記憶力衰退、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對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等疾病患者也有輔助食療作用。

推薦做法:將魚鱗洗凈,用水煮食,用蔥姜蒜調味。放入冰箱后做成魚鱗凍食用;魚眼和魚肉一同食用。

椒鹽魚鱗做法:1.魚鱗洗凈,放鹽、料酒、胡椒粉腌10 min。2.魚鱗均勻撒上干芡粉一片片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炸,魚鱗卷曲,變金黃即可撈出。3.炸好的魚鱗放盤子撒椒鹽即可。

骨頭棒

一般人吃排骨時,往往吃完肉后,將骨頭棒丟棄,非常可惜。中醫認為,豬骨性溫,味甘、咸,入脾、胃經,有補脾氣、潤腸胃、生津液、豐機體、澤皮膚、補中益氣、養血健骨的功效。

無論是豬骨、牛骨、羊骨都含有膠原類的蛋白質、脂肪。骨膠原及軟骨素,有加強大腦細胞代謝和防止衰老的作用。骨骼中含有構成蛋白質的所有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比例均衡,屬于優質蛋白。鮮骨中還含有大量鈣磷鹽、生物活性物質等,尤其是它的營養成分比植物性食品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推薦做法:先把骨頭棒砸碎燉湯,用文火熬煮l~2 h,使骨頭中的營養物質盡量溶解、釋放出來。然后把溶有骨髓液的湯稍加過濾,再加上蔬菜,就做成了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功效的骨頭湯了。

小藕節

第2篇

烹煮食物在切配過程中,總能剩下不少“邊角料”,收集起來往往一大袋,多數會被丟棄,無用武之地。

有句俗話說“家廚眼中無廢料”,很多被輕易丟棄的廚房“邊角料”,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在中醫學中也有一定作用。如果這些廚房“邊角料”被賞識,完全可以“大翻身”,發揮大作用。

“邊角料”1:玉米須

煮玉米前,先把玉米須扔掉,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玉米須含大量的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生物堿等成分,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可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均有一定作用,也有利于減肥。

推薦用法:

??將留須的玉米放進鍋內,煮熟后倒出湯水,即“龍須茶”。“龍須茶”口感不錯,經濟又實惠,可以作為全家的保健茶,特別適合于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的患者飲用。

??小便不利、腹水、水腫時,可用玉米須煎湯飲用。

??玉米須20克、山藥50克,加水煮粥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

“邊角料”2:芹菜葉

芹菜莖常被用來烹煮食用,芹菜葉卻無人問津。但從營養學角度來說,芹菜葉比芹菜莖的營養價值高:芹菜葉中的胡蘿卜素含量是芹菜莖的88倍,維生素C含量是芹菜莖的13倍,維生素B1含量是芹菜莖的17倍,蛋白質含量是芹菜莖的11倍,鈣含量是芹菜莖的2倍有余。

芹菜葉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有平肝降壓作用,對原發性及更年期高血壓有一定益處;其鎮靜作用,有助于安定情緒,消除煩躁;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腸癌發生,還可中和尿酸及體內的酸性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痛風。

中醫學認為,芹菜葉味甘苦,性涼,具有平肝清熱、除煩消腫、潤肺止咳的作用,可治療頭暈、黃疸、水腫、小便熱澀不利等病癥。

推薦用法:

芹菜葉別具芳香,能增強食欲,可炒、拌、熗或做配料,也可作餃子餡等。適量芹菜葉與雞蛋煮湯食用,或芹菜葉拌豆腐干等,均美味可口。

“邊角料”3:柚子皮

柚子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柚子皮理氣化痰、消食開胃,可治消化不良、咳嗽少痰等癥。

推薦用法:

?咳嗽不愈時、支氣管炎患者,可將柚子皮切碎,每次取5克左右,泡茶飲用,止咳效果甚佳。

?身體出現風疹時,可將鮮柚皮搗爛,敷于患處,能止癢消腫。

?柚子皮有一股清香,放入冰箱,可除異味。

“邊角料”4:蔥白

蔥白是蔥近根部的鱗莖,隨時可采,食用方便。蔥白含脂類、多糖類、纖維素、原果膠、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A、亞油酸、油酸、大蒜辣素等成分。現代研究發現,蔥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中醫學認為,蔥白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感冒風寒、腹瀉、陰寒內盛等癥。

推薦用法:

?感冒風寒者,可用蔥白與生姜煮湯飲用,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

?蔥白與淡豆豉煮湯飲用,可祛除風寒之氣。

?腹部冷痛、小便不通者,可將蔥白炒熱,外敷臍腹。

?身體局部出現瘡癰疔毒者,可將蔥白搗爛敷于患處,也可適當加入蜂蜜,解毒散結效果更好。

“邊角料”5:生姜皮

生姜皮是生姜根莖切下的外皮,味辛性涼,有和脾行水的作用。

推薦用法:

生姜皮5~10克,煎水服用,可治療水腫。

“邊角料”6:柿蒂

柿蒂為柿樹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即柿子把,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呃逆癥。

推薦用法:

柿蒂與生姜煎湯服用,對胃寒見呃逆者有益。

“邊角料”7:白蘿卜葉和白蘿卜皮

白蘿卜葉和蘿卜皮是一組常被忽略的廚房“邊角料”,大家對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夠了解,常被白白浪費。

白蘿卜葉 民間俗語曰:“蘿卜纓子是個寶,止瀉止痢效果好。”蘿卜纓子即蘿卜葉,味道雖有點辛辣,還帶點淡淡的苦味,但大量研究證明,白蘿卜葉的營養價值在很多方面高于白蘿卜根。白蘿卜葉所含維生素C比白蘿卜根高2倍以上;鈣、鎂、鐵及核黃素等含量比根高3~10倍;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可預防便秘、結腸癌。

中醫學認為,白蘿卜葉具有消食理氣、清肺利咽、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呃逆、泄瀉、咽喉腫痛、損傷瘀腫等癥。《本草綱目》記載:萊菔(即蘿卜),根、葉同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

白蘿卜皮 白蘿卜皮含有芥辣素,可以消炎、殺菌。

中醫學認為,白蘿卜皮可順氣、化痰、止咳、解毒生津,用于治療風熱感冒、腹脹、消化不良,還可消水腫。

推薦用法:

?將蘿卜葉煮熟,切碎,用油稍煸炒,加適量糖、醋、鹽拌勻食用。腹瀉、胃腸道不適者不妨一試。

?蘿卜葉煮水,飲用時加點糖(改善口味),常喝可預防動脈硬化。

?預防感冒,可將白蘿卜皮煮食。

?咽喉炎、扁桃體炎患者,可將白蘿卜皮搗汁與姜汁同服。

?水腫時,可將白蘿卜皮切碎,煮粥食用。

“邊角料”8:冬瓜皮和冬瓜子

冬瓜皮和冬瓜子分別為冬瓜的果皮和種子。很多人食用冬瓜時,都把冬瓜皮和冬瓜子扔掉,其實它們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冬瓜皮能利水消腫;冬瓜子性味甘寒,可清肺化痰、排膿。

推薦用法:

?冬瓜皮與赤豆、茯苓一同煎服,利水消腫效果較好。

?肺熱咳嗽者,可用冬瓜子煎湯服用。

“邊角料”9:橘皮、橘核、橘絡

橘皮、橘核、橘絡也能廢物利用?是啊,橘子可渾身是寶。

橘皮 也稱陳皮,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之功。

橘核 味苦,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用來治療疝氣、腰痛等癥。

橘絡 橘絡即果皮內層筋絡,味道甘甜而清香,纖維素含量很高,可促進腸蠕動,有預防腸癌的作用;含有較多的蘆丁,對改善中老年人血管彈性、防止內臟毛細血管出血有很好的作用。

推薦用法:

第3篇

那么,常見的降糖的食物有哪些呢?

鱔魚: 黃鱔魚中含有“黃鱔魚素A”和“黃鱔魚素B”,這兩種物質具有恢復調節血糖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鱔魚(烹調方法不限)是有益的。一般堅持每天食用100~150克,連續3~4周可見空腹血糖下降,尿糖減少。

麥麩: 全谷類食品對糖尿病有預防作用,并可使血糖水平降低,機體不需要產生較多的胰島素。同時,全谷類食品中的維生素、纖維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對降低血糖、減輕癥狀也很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每餐攝入足夠的全谷類食品,可用麥麩來代替部分主食。

黃瓜: 黃瓜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量僅為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100克,大有裨益。

苦瓜: 苦瓜能降低血糖值的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和胰島素功能相似的蛋白質。胰島素具有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轉換為熱量的作用,借此可以調節人體的血糖,使它保持在正常的狀態。同理,苦瓜也能促進糖分分解,具有使過剩糖分轉化為熱量的作用。

玉米須: 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堿,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

魔芋: 魔芋是一種低熱能、高纖維素的食物,其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對降低血糖有較好的效果。因其分子量大,黏性高,在腸道內排泄緩慢,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又因為它吸水性強,含熱能低,既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又能減輕體重。

菠菜: 性味甘寒,止渴潤燥,是輔助治療糖尿病口渴喜飲的最佳蔬菜。可用菠菜60克洗凈,雞內金15克,銀耳20克,加水適量,煮熟后吃菜飲湯,每天2次。

扁豆: 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降有害膽固醇的作用。用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對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者有良效。

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是補肺健脾、利尿除濕的食藥兩用之品。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糖尿病患者可用薏苡仁15~20克,粳米30克,共同煮粥服食,每天1次。

肉桂: 肉桂性味辛溫,具有補元陽、暖脾胃的作用。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肉桂可使血中胰島素水平升高,對糖尿病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可在烹調時加入1~3克肉桂末。但肉桂辛熱,不適宜陰虛型糖尿病患者。

銀耳: 銀耳性味甘平,具有滋陰潤燥、生津養胃的作用,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人們譽為“菌中明珠”。銀耳熱能較低,又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之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用銀耳15~20克,燉爛后服食,每天1次。

第4篇

關鍵詞:玉米;種植;田間管理;病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3.010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因為它含有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玉米須還有藥用價值,玉米和玉米稈都可以加工成飼料。因此是各在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1 玉米的種植

1.1整理土地

耕種的時期。提前把田間雜草、莖桿、莖根都清理掉,然后疏松土壤、耕地、施撒足夠的有機肥和化肥做底肥、起壟、壓實。為春播做好準備。

1.2選擇品種

品種的選擇很重要,是決定玉米高產的重要因素。要根據種植區域條件、地塊條件、還有當地的積溫選擇適合的品種,要到正規的種子經營單位購買。選擇籽粒飽滿、抗病、抗蟲、抗倒伏、耐寒、耐低溫、高產穩產的優良品種。

1.3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剔除發育不好的籽粒、憋粒、有蟲眼的籽粒、發霉的籽粒、破損粒等。選擇光照充足的晴天,晾曬玉米種子2~3天,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出苗率。確認一下土壤的濕度是否適合播種,如果干旱應及時灌水。

1.4播種

播種一般都在4月下旬開始,播時密度要嚴格,不是越密越高產,超過合理密度的上限時,葉片相互遮光,光合作用會大大降低,還可能出現植株倒伏而減產。種子化肥要隔離好,防止出現“燒苗”現象。覆土要適當,滾壓后土厚2~3指就可以。

2 田間管理

2.1苗期

玉米出苗至三葉期。要及早間苗,要及時補苗,時間選在傍晚或陰天,移苗時苗根要帶土,移栽后要澆足水,確保成活率。玉米至五葉期,要及早定苗,免得耽誤生長,這個時期,玉米的根系發育很快稈莖的生長卻相對慢些,需要促進根系發育,培養壯苗,及時淺中耕松土。苗情長勢不好,要適時噴灑葉面肥,要注意6~8葉期是否有“君子蘭”苗的發生,一旦發現及早用藥劑灌根。

2.2大喇叭口期

玉米至11葉片時,上部幾片大葉突出,似喇叭形狀。干旱時要結合施肥灌水,適當加氮肥,補充鉀肥,肥量要充足。要注意中耕培土,促使氣生根大量生長,可使玉米穗粒數增加,提高玉米產量,防止倒伏。這個時期,要防治玉米螟。

2.3抽雄開花期

授粉時期要促進上部葉片增長,墩實莖稈,要保證水分充足,才能提高花粉的生活力,有利于授粉,提高結實率,增加光合作用,使得更多的養分轉移到果穗當中。此時期如果管理不當,會大大減產。

2.4灌漿期

這個階段肥水充足才能防止葉片不脫肥不早衰。要保護葉片不受損傷,延長其功能期限,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千粒重。

2.5適時收獲期

玉米穗的苞葉變白、松散、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籽粒基部出現黑帽層,這時玉米產量最高,可以收獲。

3玉米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3.1玉米螟

幼蟲進入心葉,為害植株、果穗、葉片。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在螟蛾產卵的盛期,釋放赤眼蜂,殺死蟲卵。方法是1畝地放2點,每點放一塊蜂卡,用牙簽把蜂卡別在玉米中上部葉片的背面,卵面向外固定好;農業防治。在越冬幼蟲羽化前處理掉玉米秸,消滅越冬蟲源;誘殺成蟲。在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誘殺大量成蟲,減少下一代玉米螟的為害。藥劑防治;用50%辛硫磷800倍液注雄期的雄穗。用50%敵敵畏800倍液滴在雌穗頂端,熏殺幼蟲。用1.5%辛硫磷顆粒劑1∶1.5拌煤渣,每株1克撒入心葉。

3.2大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苞葉,嚴重時葉片變黃枯死。病菌在20℃~27℃ 時繁殖最快,在連續陰雨天、氮肥不足、低洼地塊、密度過大、連續種植等都容易發生大斑病。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清除田間病殘體,不用病殘體作農家肥,施足底肥追肥,防止后期脫肥。藥劑防治: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一般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3.3蚜蟲

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以發生蚜蟲,蚜蟲一年可繁殖20代左右,在冬小麥、雜草的心葉過冬。防治方法:清除地邊雜草,消滅蟲源;保護利用天敵草蛉、七星瓢蟲、食蚜蠅等;藥劑防治。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用10%一遍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一般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3.4穗腐病

是由多種病源體引起的,孢子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先侵染玉米的根系,成為根腐病,再向莖基部擴展,成為莖腐病,通過維管束系統進入穗部,導致籽粒帶菌。這時正是空氣中孢子侵染的高峰期,從而形成穗腐病。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增施有機肥鉀肥,防止后期脫肥;促進早熟:在蠟熟期扒皮晾曬,改善果穗透氣性,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藥劑防治:在生長期噴藥防治玉米螟、棉鈴蟲和其他蟲害,減少傷口侵染的機會。用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

第5篇

郭旭光

手足皸裂,多見于中老年人,表現為手和腳的皮膚粗糙、增厚,出現裂隙,可伴有出血、疼痛,活動受限。中醫稱此為“破裂瘡”,認為其發生與陰虛血虧、經絡不暢、肌膚失養有關,治則宜滋陰養血、活血通絡、潤膚斂瘡。一般輕癥無需內服藥,而重癥配合內服方藥多可獲得良好效果。

方一:當歸6克,白芍12克,雞血藤20克,熟地、黃精、首烏、丹參各15克,桑白皮12克,防風、蒺藜、桃仁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血虛風燥者。

方二:桃仁、赤芍、生地、首烏、防風、麥冬各15克,紅花6克,當歸12克,玄參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瘀血阻絡者,15劑為一療程。

(據09.11.24《健康文摘報》)

自療腳部皸裂

趙忠云

我的腳每到秋冬季節就嚴重皸裂,傷痕不斷,疼痛難忍。我通過學習掌握了一套方法,實踐之后療效不錯――

1.用溫水洗腳后采取坐位,雙手掌各自握住一側的足后跟。大拇指握在外踝下,其余四指伸向足內側,指端到腳心處,用力向后足跟方向捋100~200次。瞬間足內側足底部位發熱,暖流沿足太陽膀胱經源源不斷地傳遞到背部,全身感到舒適,并有出汗跡象。

2.右手掌呈凹陷形,握住左足后跟,五指成彎曲形將足跟左右側抓住,與掌心同時進行揉、擦、摩、掐100~200次,反之亦然。

(據09.11.20《晚晴報》)

白芨油治手足裂口

如果皮膚出現長短、深淺不一的裂口,裂口甚至深達真皮及皮下組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則可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白芨,自制白芨油進行治療。取白芨10克,放入50毫升香油中,文火煎枯,去渣備用。睡前以熱水浸泡裂口處后涂以白芨油,用保鮮膜包裹,早晨取下保鮮膜。

(據09.11.23《醫藥養生保健報》)

白芥子外用治多種病

張向紅

白芥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其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現代研究證實,白芥子外用可治療多種病癥。

一、支氣管哮喘

白芥子15克研末,生姜50克搗爛絞汁,加40度左右白酒調勻為糊,以棉球蘸取藥糊,擦拭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時后頸處的明顯骨性突起)、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膻中(兩乳連線中點)三個穴位,每穴10分鐘,以灼熱感為度。白芥子辛溫入肺,溫肺散寒,對病程較短的支氣管哮喘有效。

二、關節疼痛

白芥子30克,曬干研末,沸水調成糊狀藥膏,均勻攤在病變關節周圍,超出病變部位約3厘米,厚約1厘米,1小時后剔去藥膏,溫水洗凈皮膚。每3天換藥1次。白芥子能散寒除濕、通絡止痛,外用可有效擴張小血管,改善微循環,對風濕性關節疼痛有效。

三、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

白芥子20克研末,白酒調和,涂于患側面部,感覺燒灼疼痛時取下(以局部發紅,不起皰為度),每日1次,連用1周。有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的作用。

四、體表纖維軟瘤

體表的良性軟贅生物,中醫辨證為痰凝氣結。以白芥子、蓖麻仁各3份,樟腦1份,共搗為末,每晚醋調外敷患處,每日1次。有辛溫疏散、祛痰豁結之效,幾周后腫塊可消失。

(據09.11.23《醫藥養生保健報》)

板栗治病6方

懷 孟

板栗,有“千果之王”的美稱,營養豐富,可口宜人,而且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現介紹幾款驗方:

1.治腎虛四肢乏力、腰膝酸軟:板栗7枚,空腹細嚼慢咽,隨即吃豬腎粥1碗;每日1次,連服15天。

2.治脾虛泄瀉:板栗15枚,煮熟食用,連服10天。

3.治消化不良性腹瀉:板栗50克,山藥100克,雞內金20克,麥芽50克,共焙干,研細末;每次30克蒸熟,加糖少許服用,每日1次,連服7天。

4.治百日咳:板栗仁30克,玉米須10克,冬瓜30克,冰糖30克,加水500毫升,同煎至250毫升時服用,每日2次。

5.治小兒發育不良、瘦弱無力:板栗仁10克,枸杞12克,豬排骨100克,加水燉爛,加鹽或糖少許喂之。

第6篇

目前在醫學界,營養治療越來越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在慢性腎臟病領域尤其突出。在飲食方面,需要遵循個性化的“以食為養”方案。

清淡飲食

我國傳統飲食一向提倡“清淡飲食”,何為“清淡飲食”?清乃偏素,淡即少鹽。慢性腎臟病患者尤需遵循,宜遠離肥甘厚味。油脂類如食用油(特別是動物油)、肥肉、堅果等。每日的食鹽攝人量控制在3克左右,其中醬油、雞精等調味料亦含食鹽,宜適當控制。建議使用低鹽勺記量法(一勺約為2克鹽)。通過改變烹調方法,如用番茄汁、芝麻醬、糖醋等調味,減少膳食含鈉量,并可增進食欲。對于慢性腎臟病3~5期的患者,每日的瘦肉、魚、蛋等葷食需控制在75~100克。要特別提醒的是,即便是中、重度腎衰竭患者也不必過于嚴格限制葷食,以防營養不良,影響生活質量。

保障優質蛋白質

何為優質蛋白?一般而言,是滿足以下3個條件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被人體吸收后利用程度高;所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種類齊全,比例適當。很多動物蛋白質如魚肉、雞肉、牛奶、雞蛋等都屬于優質蛋白。植物蛋白多不屬于優質蛋白,而大豆蛋白是特例。大豆蛋白是高生物效價的完全蛋白,是大豆的主要部分。現代研究發現,大豆蛋白不僅是優質蛋白,還包含許多特殊的成分,如異黃酮、L-精氨酸和L一賴氨酸比例較高的單氨酸、植酸等。各種成分發揮不同的生理作用,包括類雌激素作用,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抗癌、抗氧化、抗自由基等,所含植酸能幫助控制血磷水平,因此可能對慢性腎臟病的鈣磷代謝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動物實驗結果和臨床觀察顯示,大豆蛋白飲食可能保護腎并減緩慢性腎衰竭的進程。

大豆是黃豆、青豆、白豆、黑豆的通稱,素有植物蛋白肉的美稱。在長期的中醫醫療實踐中,黑大豆是作為治療水腫的常用藥物或食物,并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不管從中醫和西醫哪個角度來說,都不應將大豆蛋白列入慢性腎臟病患者禁食之列。我國有悠久的食用豆類及豆制品的歷史,豆制品的種類豐富如豆粉、豆漿、豆腐等。不過比起豆漿,更提倡食用豆腐、豆腐干,因為豆漿里會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質,對一些慢性腎衰竭患者來說往往伴有高尿酸血癥,這時飲用豆漿是不適宜的。

飲食有節,適量定時

增加淀粉類食物。中華民族傳統飲食是將稻米及面粉作為主食。但營養學認為,慢性腎臟病人宜適當減少此類主食以減少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而應選用麥淀粉來替代普通的面粉及大米。所謂麥淀粉是將小麥。玉米或紅薯等主食中的植物蛋白提取出去的淀粉。因其受到制作工藝和口感的限制,實際應用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土豆、山芋、粉絲、紅薯、藕、南瓜、山藥等食物是民眾日常生活中喜愛的食物,加工方法也多樣化,患者樂于選用,不妨多增加這類高淀粉類食物的食用量。

韭菜大蒜蔥,螃蟹蝦子海產品不宜食。中醫講究禁忌“發物”。所謂“發物”即誘發疾病或促使疾病加劇的食物,主要指過敏性食物或食物性過敏原。慢性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制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免疫反應介導的炎癥損傷。而部分食物極有可能成為誘發或加重疾病的因素。韭菜、大蒜、蔥為辛溫燥烈之品,蝦子、螃蟹、海產品含有異體動物蛋白,是常見的需要控制的食物。紫癜性腎炎以及乳糜尿的患者,需要更嚴格地控制異體動物蛋白的攝人。

實際上“發物”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判別的方法目前仍依靠生活觀察。如果一進食某食物立即發生皮膚、咽喉搔癢,水腫、蛋白尿加重,或腹痛、吐瀉者,那么該食物對此人就是“發物”。這里需要澄清的是鯉魚不是發物。在古代,鯉魚是“發家致富”“升官發財”的吉祥物,有人望文生義把鯉魚誤作引發疾病的“發物”,但孫思邈、李時珍等都不那么看,在《千金方》與《本草綱目》中鯉魚都被選人治水方。

水果不是必需品,青菜蘿卜保平安。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水果多通過遠途運輸,長期儲存,反季節銷售,時常不新鮮,并含有防腐劑等有害物質。水果中所含營養成分,時令蔬菜多可替代。因此,不提倡多食水果。青菜、蘿卜等新鮮蔬菜才是必需品;如果想進食水果,可選擇西瓜、蘋果、梨、獼猴桃之類比較安全。

定時定量,均勻分配。腎臟在功能上就好比廢物排泄及回收站,日夜不停地在工作。為了最好地保護它的功能,人體需要均勻不斷地產生廢物。如果短時間內超量進食產生大量廢物讓腎臟過勞,或是突然節食使代謝產物急劇減少致腎臟灌注不足,都會損傷腎臟功能。因此,人體在進食各類飲食物時需均勻分成3~4餐,并且定時定量,這樣營養成分在被消化吸收后,在體內平緩地轉化成代謝產物,由腎臟排出,讓腎臟在一個游刃有余的空間中發揮它的天職。

天人相應,藥食同源

中醫理論強調治病要“以食為養”,不能“惟藥是治”。天人相應、順應自然是中醫防病治病、養生康復的基本原則。慢性腎臟病患者宜多食冬瓜、絲瓜、海帶、赤豆、薏苡米,以玉米須煎湯代茶,夏季常以荷葉(鮮荷葉或干荷葉均可)泡茶、蒸飯、做粥,冬季多食白蘿卜。既是與季節時令相應,又體現藥食同源之法則。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尿、清熱、化痰、生津、解毒之功,主治水腫、淋病、腳氣、痰喘等,并解丹石毒、魚毒、酒毒。冬瓜皮的利水消腫作用尤甚。絲瓜又名天羅、菜瓜,味甘,性涼。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其有抗病毒、抗過敏作用。絲瓜子味苦、性寒,具清熱、利水、通便、驅蟲之功,常用于水腫、石淋、便秘等。總之,冬瓜和絲瓜入藥全身都是寶,除上述以外,其皮、花、藤、葉、絡、根均能人藥。 海帶有“堿性食物之冠”一稱,性寒味咸,具有泄熱利水、祛脂降壓之功;赤豆,性平味甘酸,擅長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等;薏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利水的功能;玉米須性平味甘、淡,主治水腫,小便淋瀝等;荷葉(生荷葉及干荷葉)性涼、味苦辛微澀,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據現代研究報道,荷葉中提取的生物堿,可擴張血管,清熱解暑,有降血壓調血脂的作用,亦是減肥的良藥,受到保健瘦身人群的青睞。蘿卜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其味辛、甘,性涼;熟者味甘、性平;具有消食、下氣、化痰、止血、利尿等功效。這里向患者介紹的兩款食療方:

1.海帶冬瓜苡米湯:海帶30克、冬瓜100克、苡米10克,同煮湯,用適量精鹽調味食用,適用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各個時期。

2.荷葉粥:粳米100克,荷葉30克,冰糖30克,取粳米煮粥,待粥熟后加適量冰糖攪勻,趁熱將荷葉撕碎覆蓋粥面上,待粥呈淡綠色取出荷葉即可食用,適用于慢性腎臟病食少納呆、濕濁明顯的患者。

感冒腹瀉食療為先

感冒、腹瀉、咳嗽等均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在生活中應注意保養,盡量預防,慎用藥物。

感冒,中醫學將其定義為風邪侵犯衛表所致的外感疾病,外感初期常表現為風寒束表證,貴在早期防治。建議在偶感風寒,自覺全身微微惡寒、頭痛、肌肉酸疼僵硬、噴嚏頻發之時,予大棗生姜湯頓服。具體方法:大棗3枚,新鮮生姜5片,煎湯或開水沖泡約300毫升,待溫度適宜,迅速一次性喝下,使全身微微汗出,以發散風寒,和解營衛。長期實踐證明,此法能有效預防感冒,防止其進一步蔓延。

腹瀉時宜進行血與糞的檢查,無感染證據,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中醫認為抗生素過于竣猛,易傷腎氣。非感染性腹瀉,需腹部保暖,亦可選用大棗生姜茶及米漿水溫養胃腸,必要時選用黃連素和蒙脫石等口服即可。

第7篇

【關鍵詞】 張炳秀 老中醫經驗 藥引

業師張炳秀教授,為安徽省衛生廳“首屆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68計劃)”導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兩部一局)“全國第三、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教學工作”指導老師。迄今已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40余年,學驗俱豐。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六安市中醫院大內科主任,國醫堂首席專家。

先生學宗《內》、《難》,旁征各家,早年受名師發蒙,曾受業于 “新安王氏醫學”第五代傳人王樂匋教授,深得王老學驗精髓。張師臨證,喜用且擅用 “藥引”。于藥引之用,取材廣泛,講究實用,且注重地域特色,靈活處方用藥,發揮特定療效。現就有關先生運用藥引經驗作簡要介紹,以供讀者諸君借鑒運用,豐富臨證用藥。

藥引源流簡析

1.《內經》開“藥引”先河,為后世豐富其內涵外延奠定理論淵藪

藥引的概念在《內經》中已現端倪,《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病之為君,佐君之為臣,應臣之為使。”明·何伯齋在解釋此段經文時說:“引經及治病之藥至病所者,使也。”

張師認為,《內經》所謂的“使藥”可謂是“藥引”的雛形。現代醫家仍有謂“藥引”即為“引經藥”者,

如《辭海》對“藥引”的釋義為“處方中選用某種藥物以引導諸藥達到病處”。清·尤在涇在《醫學讀書記》中說“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張睿則謂“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也都把“使藥”理解為“引經藥”。

《內經》還為后世“藥引”概念的外延發展提供了理論淵源,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謂“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為后來醫家對“藥引”概念的豐富,提供了必要的學術支持。

2.張仲景為善用“藥引”者之先驅,然“藥引”品種有限

《內經》而后,善用“藥引”者當屬南陽張仲景。被譽為“方書之祖”的《傷寒雜病論》中涉及大量“藥引”運用經驗。有學者統計,在《傷寒論》112個方劑中就有52個應用了“藥引”,占方劑總數的46%,說張仲景善用“藥引”,實屬名至實歸。但其“藥引”的品種有限,主要是甘草、生姜、大棗、粳米、膽汁、白蜜、酒、醋和童便等,這與這一時期藥物學、方劑學發展尚未成熟有一定關系。

3.漢唐以后“藥引”理論與臨床運用豐富多彩

漢唐以后,藥物和方劑都有了很大發展。藥物由《本經》的365種發展到2600多種,方劑也由原來的300多個發展到6~7萬個,這也大大豐富了“藥引”的內容,其品種由原來的十幾個發展到上百個。

宋代中成藥大行其事,政府還成立了成藥局。《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就是一部成藥典,其所載成藥788種,幾乎每一種都論述了應配伍的“引藥”的內容及服用方法。如,八正散用燈芯導熱下行,失笑散用醋調服引藥入肝經,涼膈散用白蜜以緩硝、黃之峻,凡此等等,不勝枚舉。

金元以降,迨至清代,中醫學術空前繁榮,在總結歷代經驗的基礎上,中醫學各個領域均有所發明創新。就“藥引”的應用方面,范圍已大大超出以前。如,溫病大家吳鞠通在《醫醫病書》云:“今人凡藥鋪中不售,須病家自備者,皆曰引子。”此后,有關“藥引”的內涵、外延可以說得到極大豐富,且種類、運用更為靈活。

張師對“藥引”特點理解及臨證運用概要

張師在總結歷代醫家醫著基礎上,對藥引的基本特點以及臨證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同時,在運用 “藥引”時更注重地域特色,用法多樣,簡便實用。

1.“藥引”特點

藥物易得 藥引是在處方之后,另注一物以為引子,或口頭告知病家于煎藥時另加一物以達到提高療效之目的。此物一般為病家自備,亦多為尋常易得之物,如雞子殼、浮小麥、玉米須等,在起到協同增效的同時,亦可減少藥資。

質地新鮮 許多藥鮮品比陳品療效佳,因鮮品不易儲存,藥房多不售,病家自己多能尋到,故多于處方之后囑病家自備,如鮮蘆根、鮮白茅根、鮮側柏葉等。正如吳鞠通所說“今人凡藥鋪中不售,須病家自備者,皆曰引子”。生姜、大棗、飴糖等本是常用之藥,然因價格低廉且不易儲存,故處方之后囑患者自備當作藥引之用。

協同起效 處方用引是為了提高療效,但并不是每方必用引,必須根據病情需要而用。如痹證,張師多以松節、桑枝、柳枝為引,但也辨證使用,寒偏重者用松節,濕偏重者用桑枝。還有專病用專引,如白血病或血小板減少,多囑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以花生煮粥常食。

品種豐富 《素問·藏氣法時論》謂:“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藥引”品類豐富,食物、藥物,動物、植物皆可為引,如雞子黃、粳米、蜂蜜等皆為食物,甘草、桔梗等皆為藥物。

轉貼于

2.“藥引”的作用

引經作用 宋代以前,藥引的作用即等同于“引經藥”和“使藥”,如白芷、醋、茶葉等。有關“引經”之說,先生總結有“直接歸經法”、“相關歸經法”、“病因歸經法”、“定向歸經法”等,此不贅述。

協同功效 在長期用藥中,張師尚有“專病”之引,這些藥引本就是療效獨特的藥物。如張師治療痹證,凡為寒痹者,多用松節為引。松節本為治痹要藥,《本草圖經》謂其“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痛,痿弱無力者,用此立痊”。

調節氣味 中藥一般較苦澀,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有許多病人難以入口或入口欲吐,可適當加大棗、紅糖或冰糖入藥,有矯味、改善氣味之效。

吸附作用 中醫向有“藥食同源”之說,許多藥物本身亦是食物。此外,尚有部分患者對蟲類藥物有畏懼心理,可以通過食物的吸附作用而使食物具有藥用價值。如張師在治療肝硬化、肝癌病人時,喜用斑蝥一藥,常囑患者以斑蝥煮食雞蛋,去斑蝥而食用雞蛋。

減毒作用 部分中藥具有一定的毒性,經過特定炮制或在特定藥物作用下可以起到減毒作用,以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如生南星、生半夏加生姜同煮可解其毒。

心理暗示 民間有中藥無“藥引”則效差之偏誤。有不少患者認為服用中藥皆需藥引,無藥引則效果差,特別是郁證及多慮的病人。有處方外另用一引,雖效用不大,但病人會感受到醫生考慮周到,更加信任醫生,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此所謂“醫情人情兩兼顧”。

3.張師常用“藥引”舉隅

雞子殼 又名雞卵殼,混沌池。研究表明,其含碳酸鈣91.96%~95.76%。張師治療脾胃系統疾病時,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伴胃酸分泌過多,常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雞子殼焙干同煎,以加強制酸收斂之效。

雞子黃 味甘,性平。《長沙藥解》謂其“入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又謂“雞子黃,補脾精而益胃液,止瀉利而斷嘔吐”。《傷寒論》載黃連阿膠湯一方,用以治療少陰病,心中煩,不能臥者,以其補脾而潤燥也。《金匱》百合雞子湯,用之治百合病吐之后者,以其滌胃而降逆也。后世又用其滋陰潤燥而熄風,如大定風珠。張師用其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竇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而見胃陰不足,胃燥精虧者,于處方后加雞子黃一枚,常取效迅捷。

松節 為松科植物油松、馬尾松、赤松、云南松枝干的油節。以鮮品入藥,味苦,性溫。《本草攝要》謂其“入手太陰、陽明、少陰和足厥陰經”。《本草圖經》謂其“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痛,痿弱無力者,用此立痊”。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松節有一定的鎮痛抗炎作用。張師治療痹證用自制的三生斑蝥酊、龍馬二蟲丸多以此藥為引,療效滿意。

桑枝 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性平,味苦,入肝經,能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本草攝要》謂“桑枝,功專祛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張師治風濕、類風濕四肢疼痛、漏肩風濕邪偏盛者,多以之為引。

陳葫蘆瓢 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果殼,味甘苦,性平,能利水消腫。對各種腎炎、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等辨證論治之后,加此藥為引,利水效果大增,且在西藥利尿劑效差情況下,仍有療效。

側柏葉 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和葉,味苦,性涼或微寒,偏于涼血止血。《名醫別錄》謂其“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中赤白……”張師在治療月經過多、月經先期、鼻衄、齒衄等病血熱妄行之證時多以之為引,療效肯定。此外,治療血液病時也常用此物為引。

白茅根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味苦,性寒,能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清熱生津。《滇南本草》謂其“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從臨床看,其鮮品用治血淋諸癥,效佳,而藥店多無鮮品,故常囑病家自備鮮品。

玉米須 性平,味甘,能利尿,泄熱,平肝利膽。在診治血淋、石淋、腎性水腫、乳糜尿時,常在辨證論治的同時,囑患者煎湯代茶飲,可提高療效。

向日葵桿芯 又稱向日葵莖髓,本品具有清熱通淋、涼血止血、泌別清濁之功。民間有單方,用治血淋、尿路結石、乳糜尿、小便不利。張師用其治療泌尿系結石,乳糜尿等,同時囑患者用向日葵桿芯煎湯代茶,效果滿意。

鴨跖草 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全草,味甘淡,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研究證明其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張師臨床常用其治高血壓辨證為肝火偏旺者,煎湯代茶,對于改善頭暈、口苦等癥狀效果滿意。

馬蘭頭 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之功。張師在治療血液病時,常囑患者自備佐食。

田螺 為田螺科動物中國圓螺或其同屬動物體,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熱利水,除濕解毒之功。對泌尿系感染或肝硬化腹水病人,張師常囑病家取干凈田螺3~4枚為引。

落花生葉 味甘,性平,歸肝經。根據其晝開夜閉之生命全息規律及現代學者研究成果,有較好的鎮靜催眠作用。在治療失眠病人時,常囑自備一撮為引。

第8篇

1 維吾爾醫藥理論[1-2]

維吾爾族的醫藥學經過2500多年漫長而艱難的積累,不但為東西方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吸收了他們的精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完善的理論體系,分為四大物質學說、氣質學說、體液學說、力學說、健康學說、疾病學說等一套診治疾病的治療學說,為維吾爾醫理論體系的核心,對維吾爾醫臨床診斷和治療,藥物合理配方等過程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1.1 四大物質學說(Erkan學說)四大物質學說即:火、氣、水、土。該學說主要觀點為:火的性質熱且干燥,能夠傳出溫暖,烹調食物;調節和控制“水”以及“土”的寒涼;氣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水的性質濕且寒涼,能進行營養的輸送、廢物的代謝、稀釋溶解物質,以防止材料受到火性質的破壞分解;土性質干燥而寒冷,具有多種營養成分,對過多的水引起的潮和火引起的溫熱具有調控作用,可分解某些物質并進行加工。

1.2 氣質學說(Mizaj學說)氣質學說由熱、濕、寒、干組合。這一學說的觀點為:當火、空氣、水、土壤四種物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其中有許多是正面和負面的情緒相互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心情,被稱作氣質。人的素質可分為4種類型,包括:干熱、濕熱、濕寒、干寒型。在維吾爾族醫院,氣質包含了外部機體、皮膚顏色、內心情感、個人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態等。由氣質學的概念可得,人體由各種器官、組織、細胞構成,其均具有自身的氣質,大自然中的的動物、植物、礦物精制而成的藥物也具有本身的氣質。因此,維吾爾族醫療用氣質維度來實現對疾病的治療。

1.3 體液學說(Hilit學說)體液學說是淋巴液(粘液質)、膽汁、血液、組織液(黑膽質)為基礎的理論學說。身體內每個不同的器官和腺體的從外面攝取營養素,代謝過程會產生儲存在體內,供能的液體,稱為HILIT。體內產生的HILIT可分為膽汁液(Sepra,維吾爾語稱種族撲拉)、血質津液 (Kan,稱卡尼)、淋巴液 (Belhem,也被稱為組織間液痰,維吾爾語稱百樂艾術),組織液(sewda HILIT,又稱黑膽液,維吾爾族語稱為賽烏達)四種。

維吾爾醫藥基本理論認為:生活條件與水,土,火,空氣四種物質密切相關,所有生物的自然起源和疾病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跟變化中的四種物質的作用密不可分。火,空氣,水,土壤的物質產生了四個炎熱,潮濕,寒冷,干燥的四個基本氣質,氣質生成四種體液,包含血液,膽汁,組織液、淋巴液。四種物質化生為精神,精神化生成力,力生成各種器官的功能。如果改變了物質基礎,生成異常氣質,影響4種HILIT,誘發體液平衡失調,最終導致各種功能失調性疾病。治療原則是比較用藥。

2 維吾爾醫藥的應用現狀[3-9]

長期的醫療實踐證明,維藥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各種地方疾病上具有顯著的療效。維吾爾藥和傳統中醫藥一樣,將藥材分為四性:寒、熱、溫、涼,不同的是又將寒藥和熱藥分為四級,一、二級藥較緩和,三、四級藥較強烈或有一定毒性。目前,整個新疆地區42家縣級以上的維醫醫療機構的臨床用藥,氣中維吾爾族醫藥的用量達到85%以上,個別醫院甚至達到100%,維藥越來越受到各族群眾尤其是少數民族群眾的青睞。

2.1 單味藥材龍葵果,維族語言稱其為書哈拉,屬于常見的一種抗炎藥物(成熟劑),成熟以后能夠對不正常的黑膽質及膽液質產生作用,配伍其它藥物對急性腎炎、前列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的治療具有顯著效果。馬齒莧子等濕寒性藥物用于治療熱性DM;小茴香根皮等干熱性藥材多用治療寒性糖尿病。一枝蒿屬性干熱,昧苦,能補充缺乏的膽汁質,使津液恢復平衡狀態,從而化解冷凝瘀阻,消除中毒癥狀,用于治療毒蛇咬傷。驅蟲斑鳩菊三級末干熱,散寒止痛、化瘀消腫、殺蟲祛斑,在臨床治療白癜風上取得較好療效。駱駝蓬以種子或全草入藥,治療咳嗽氣喘、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等癥,系維族醫生習用藥材。黑種草子,性味甘、辛溫,可補腦腎、止喘咳、下乳通經、利尿、潤膚、烏發。睡蓮花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兒急、慢性驚風,熱癥引起的頭痛、咳嗽。天山堇菜以全草入藥,主要用于各種發熱、受寒、感冒、胸膜炎、肺炎、疔瘡腫癰等。維藥孜然含有較豐富的zn、Fe、Mn、MS等元素,可增加陽氣虛損患者對疾病的抵抗力,起溫里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善治氣血諸郁、脘腹諸痛,并且孜然經過醋制后,Fe、Mg、Sr、Zn、Mn較生品均明顯增加。維吾爾藥玉米須具有利尿、降壓、降血糖作用,經實驗發現,其中K、Co、Zn、Cu、Fe的含量較豐富,也含有Ca、Na、Ni、MS、Mn、Cr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2.2 復方制劑比黑馬爾江散的配方主要有:黑種草子,沒食子,海螵蛸,菝葜,珊瑚等8種中草藥,能夠清除不正常的粘液質,調整鼻氣息,通氣,鎮痛消炎,收斂固澀。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鼻塞流涕,咽喉腫痛,慢性胃炎等病癥。祖卡木顆粒的配方組成主要有睡蓮子,大棗,山奈酚,藥蜀葵子,洋甘菊,乳木果等10種藥材;可調控氣質異常,發汗,通竅清火。臨床主要用于感冒咳嗽、發熱無汗、咽喉腫痛、鼻塞流涕等。養心達瓦依米西克蜜膏作為傳統維吾爾醫藥物,俗稱維吾爾醫藥中的“速效救心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鎮靜安神,補腦強心,又能清除沉著的異常致病體液,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并有增強支配器官的功能,健胃爽神,臨床廣泛用于心胸作痛、心悸、胃虛、視弱及神經衰弱。此配方中含天竺黃,珍珠,肉桂,余甘子,蘋果,香青蘭,沉香,玫瑰花,松蘿,補血草等藥材,上述諸藥配伍,止痛,以增強支配器官的功能,鎮靜,寧心之功效俱全,故在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過程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夏塔熱片是由訶子肉、地錦草、司卡摩尼亞脂、蘆薈等中草藥材構成,能夠對黏液質異常產生作用,止癢消腫,在濕疹、痤瘡、牛皮癬和多種真菌引起的皮膚病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喘消霧化液是在維醫常用單方制劑的基礎上,提取其有效部位研制而成的液體制劑,具有成熟和清除異常體液(黏液質),平喘、祛痰及抗炎作用,臨床用于咳喘病,尤其是哮喘的緩解期治療。納氣平喘顆粒是根據維醫古方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研制的復方制劑,由小茴香、紅花子、黃芪等藥材組成,臨床上用于治療哮喘病、體瘦汗多、易感作喘、咳痰不爽等。斯波皮蘇農是由玫瑰花、石榴花、除蟲菊根、沒食子、莪術等組成的是一種維吾爾醫藥散劑,具有消炎、止痛、止津、止血作用,能減少創面滲出物,并吸收滲出液,使創面干燥,同時使肉芽組織生長,促進傷口愈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牙周病。

3發展前景[10]

近些年來,天然藥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關注,疾病的變化,改變人類對健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的理解,帶來的變化在醫學界影響深遠,讓傳統醫藥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的難治性疾病和一些常見疾病,中國醫藥多發病的治療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在我區,維吾爾醫藥因為適應癥廣、醫療費用低、服用方便等優點,已得到推廣應用。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并成為了衛生保健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政府和自治區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維吾爾醫學的發展,維吾爾醫藥現代化發展的總體思路也很清楚;維吾爾醫藥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基礎,通過技術創新與多學科融合,結合中國醫學理論的發展,構建合適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維吾爾醫學的研究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促進維吾爾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維吾爾醫藥的研究不僅要重視維吾爾醫基礎理論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還應特別重視和借鑒中藥研究的成功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取長補短,加快研究開發的進程。維吾爾藥的開發研究與應用,①重視維吾爾藥資源的調查與開發;②既不能脫離其理論基礎,又不能忽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及現代醫學理論,應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③大力提倡維吾爾藥現代劑型的研究開發與利用,推動維吾爾藥走向現代化,由民間走向市場。

4結語

維吾爾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堅信,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積極努力,維吾爾醫藥一定會繼續發揚光大,并走上現代化、國際化之路,不斷給全人類帶來福祉。

參考文獻:

1]阿布都卡地爾?阿布都瓦依提.關于維吾爾醫藥外來術語改革初探[J].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學報(維文版),2013,23(1):83-91.

[2]盧紅,丁天龍,吳曙光等.新疆藥桑的藥用價值及在維吾爾醫藥中的應用[J].蠶業科學,2011,37(6):1098-1101.

[3]阿依加瑪麗?買買提,帕提古力?雅克甫,希爾艾力?吐爾遜等.朱由孜在維吾爾醫藥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19(8):68-70,76.

[4]排孜來提?艾山,麥麥提?阿卜杜拉.維吾爾醫藥利用微生物限度方法的探討[J].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學報(維文版),2013,23(3):57-59.

[5]阿瓦古麗?賽買提,熱依木?居曼,海其古麗?提力瓦地等.關于發展維吾爾醫藥事業的探討[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1):378-379.

[6]趙嬋,韓相軍,趙新建等.新疆維吾爾醫藥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8):687-690.

[7]買買提阿不拉?艾則孜,艾比拜?麥提圖爾蓀.淺談影響維吾爾醫藥療效的主要因素[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8(6):42.

[8]古麗娜?烏斯曼江,木尼熱?買買提.維吾爾醫藥訪談輯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0):152-153.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激情综合 |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奇米在线影视 | 99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 99国内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激情五月黄色 | 麻豆国产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片a77777 |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久久 |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本精 |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 日韩经典在线 | 天使的性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高清日韩成人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 国产伊人精品 | 2021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 毛片免费软件 | 爱爱电影院 | 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小视频在线 |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在线亚洲 | 999无色码中文字幕 9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 91久久老司机福利精品网 | 国产大乳喷奶水在线看 | 欧美啪啪网址 | www.com欧美| 久久国语精品 |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