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5:5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奇文共欣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文言文 語感 反思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中學生“應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中學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言文,特別是被譽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唐詩、宋詞、名家美文。這些作品中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獨運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可謂“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今古奇觀》)。這些傾注了無數古人心血的詩篇佳作,傳唱千古,滋養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可誰想,到了今天,由于時空的差異,卻成為千千萬萬學子望而生畏、束手無策的攔路虎。那么面對強勢推進的高效課堂,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該如何面對挑戰,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故事引導,激發興趣,激情朗讀,讓學生喜愛文言文。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我們不能給學生“硬塞”文言文知識,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初學文言文的學生講些感人的文言故事,激發興趣,然后引導他們激情朗讀,培養他們的語感,再梳理線索,教給他們背誦的方法。如《曹劌論戰》一文中公與劌的一問三答三斷,學生不易記誦,但通過翻譯還原這種方式,學生之間也嘗試互相問答,很快便誦之如流水了。或者教師設置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的第三小節時,筆者設置了這樣四個問題來幫助學生記誦課文:①滁人游是一幅怎樣的畫面?②太守在野外以何為酒食,宴請眾賓?③眾賓歡飲又是怎樣的熱鬧場景?④對此美景樂事,太守醉態如何?用幾個簡單有趣的問題既調動了學生記誦課文的積極性,又化繁為簡,學生在不知不覺間便將課文記住了,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文言文是永遠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為以后培養學生分析、鑒賞文言作品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分組歸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詞語含義。學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在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等,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捕蛇者說》中,有兩個句子出現了“賦”——“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再聯系復習舊知,《岳陽樓記》中也出現過一個“賦”——“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一種文體。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便于復習。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此類情況,決不放過。至于古今詞義的異同,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等;其次作助詞,既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多見,如“又離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這就需特別當心。復習時這些知識須綜合講授,然后要求學生舉例,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三、課堂表演,品味語言,領悟語感,讓學生體會文與言的關系。在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法也在不斷地更新,表演這一形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漸漸體現出了它的優勢。人教版初一語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情節性較強的文言文短文,大多可以用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如《賣油翁》:“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對這一情節就可以發揮想象:老翁為什么這樣對待陳堯咨呢?一定是陳堯咨又犯了“自矜”的毛病了。學生表演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發揮來表演:陳堯咨射中后圍觀的人如何喝彩的,陳堯咨的表情又是怎樣的,老翁又有什么樣的反應……這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對人物性格的挖掘。在教學過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進行德育滲透,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情操和思想境界,使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對真理、對事業、對完善人格的執著追求精神,從而體現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將教育的著眼點和歸宿真正指向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①王家政 歐小松《中學語文學科教育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4、我們讀書越多,就越發現我們是無知的。
5、千淘萬浪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6、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7、懶人做工作,越懶越費力。
8、令伯支離晚讀書,豈知詞賦稱相如。
9、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2、依然極浦遙山,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3、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4、帝子長洲,仙人舊館;
將軍武庫,學士詞宗。
5、滕王何在,剩高閣千秋,劇憐畫棟珠簾,都化作空潭云影;
閻公能傳,仗書生一序,寄語東南賓主,莫輕看過路才人。
6、把西江水一口吸干,聊潤我枯唇,縱談曩日興亡,多少桑田變滄海;
將南浦云兩手抱住,不放他出岫,免得隨風飄蕩,又無霖雨及蒼生。
7、有才人一序在上頭,恨不將鸚鵡洲踢翻,黃鶴樓捶碎;
作業不會,學霸幫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82.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吳書))
83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8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8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8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88.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新五代史。晉書》)
93.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
9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閣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98.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4、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7、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
9、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1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1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1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8、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2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22、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2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2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26、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7、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28、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29、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30、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3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32、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3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1、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5、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6、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7、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8、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2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3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3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5、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6、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7、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
8、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9、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10、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1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12、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13、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14、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5、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1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18、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19、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0、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21、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22、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23、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2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5、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26、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關鍵詞:企業文化;國企;政工;創新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國有企業不斷進行探索并推進了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的目標重點落在了提高經濟效益上。在這種情況下,個人主義、金錢至上的企業文化在國有企業中盛行,這對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起著非常嚴重的制約作用。而政工工作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使其對這些不良風氣的抵制作用較為明顯。因此如何在以企業文化為依托的基礎上,開展政工工作,是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政工工作與國企企業文化概述
關于政工,張耀燦教授認為政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內涵為某政黨、社會群體或階級通過某種政治觀念、思想理論以及道德標準,對隸屬于本組織內部人員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熏陶,使其形成符合本階級以及社會需要的道德品質的相關活動。這一理論對政工工作的性質定位較為準確,而且對其政治性以及思想性的強調也較為全面。尤其是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政工工作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更加重要。
關于企業文化,相關概念和理論較多。本文比較贊同的國企企業文化的定義為國企在自身所處環境中所形成的發展戰略、指導思想、制度理念等等。莊培章先生認為它是企業“人生觀”的體現,對企業成敗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而且由于受到體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相比于其他性質的企業,國企企業文化更多的體現出了愛崗敬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奉獻精神。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和政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重疊的。例如其中的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價值觀念等等。因此在國企企業文化基礎上進行政工工作創新,能夠使政工工作的成效更加明顯。
二、目前國企政工工作存在的缺陷
(一)政工工作的內容與時代要求不相契合
在計劃經濟時期,由于在經濟效益和工作時間方面是有統一安排的,絕大部分國企人員的待遇差不多,人心較為穩定,加之受到時代文化的影響,國企員工參與政治思想教育的熱情是非常高的,進行政治思想工作也非常容易,其所起到的作用自然非常明顯。但改革之后,經濟效益至上,企業效益與員工個人待遇直接掛鉤,待遇又決定了員工的生活質量。而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強調的愛國、敬業、集體主義等思想和精神并沒有直接和員工的經濟利益相聯系,員工與政治思想工作的聯系并不緊密,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口頭表揚等也無法激發員工的興趣,員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付諸于經濟效益的建設上,這使得國企人員學習政治思想的熱情和積極性都受到嚴重影響。
(二)政工工作的開展方式與時代要求不相契合
在目前的國企政工工作開展方式上,主要還是傳統的座談會、宣傳、培訓以及考核等等。具體來說,主要有進行口頭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宣講、宣講之后寫心得報告和體會,舉辦各類競賽,例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定期進行交流學習或是對先進個人的表彰等等。在新時代下,人心浮躁,注意力集中較為困難,這些在過去能夠促進政工工作開展的主要形式已經逐漸落伍,被時代淘汰,人們更多的被新鮮事物所吸引,陳舊的方式使得人們對政工工作的教育意義視若無睹。加之政工工作的內容本身較為嚴肅正式,落后的工作方式和本身嚴肅的內容相結合,使得政工工作的開展收效甚微。
(三)對政工工作的認知存在偏頗之處
國企經濟和政工工作的開展應該是一種“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模式,對兩者的重視程度和實際建設工作都不能放松,要等同視之。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很多國企干部對經濟效益進行嚴抓,建立了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但在政工工作方面則得過且過,敷衍了事。雖然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在進行,但其內容卻被嚴重縮水,例如批評和自我批評、討論等活動被直接省略。在文化宣傳活動方面,其所占用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主要是通過寫學習體會來進行。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工工作所取得效果也就可見一斑。
三、在企業文化基礎上對國企政工工作進行創新
(一)結合時代和個人需求對政工工作的內容進行優化
總體來說,由于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更多的對個人利益較為關注,因此國企政工工作的開展也要結合時代和個人需求來進行,將時代需求、個人需求和政工工作有機融合,根據具體情況對政工工作的內容進行優化。具體來說,就是國企要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以人為本”的文化,以員工的實際需求為準,建立人性化的文化氛圍。政工工作的內容除了宣揚黨的基本方針、路線政策以及科學發展觀等宏觀理論之外,還對員工的實際利益進行考慮,切實關注員工的思想狀況,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使員工能夠切實感受到政工工作和自身的密切關系,從而以更好的態度參與到政工工作中來。
(二)和新技術結合對政工工作的方式進行革新
和新技術結合開展政工工作就是要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政工工作的推進。國企要在本單位情況允許的范圍之內大力推行互網學習活動,建立氣氛濃厚的“互聯網文化”和“科技文化”,并將其與本單位的政工工作開展進行融合。具體來說,例如舉辦朗誦比賽時,可以將優秀人員的作品及朗誦過程進行錄制并使用專業剪輯軟件進行剪輯美化,制作成視頻集錦,并在政工工作中進行播放,增強員工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從而在后面的政工工作中更加積極。而且還可相應的設置一定的獎勵,獎勵落實到較為實用的生活用品方面,調動員工的參與熱情。此外,還可以將相關資料上傳至企業官網較為醒目的地方,尤其是對于優秀人員的事跡和照片,在經過本人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網絡宣傳。
(三)改變認知
要深入建立“政工也是生產力”的企業文化,使國企人員認識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對推動經濟工作的意義,改變國企人員對政工工作的認知。具體來說,主要可從三個層面來進行,一是國企領導干部,二是國企政工人員,三是國企員工。這三者分別為政工工作的領導者、傳播者和落實者。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都在國企政工工作的開展和落實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只有從這三個維度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宣講教育,從本質上改變其對政工工作的認知,才能使政治思想工作在各個環節都得到重視和落實,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結束語
文化和政工工作在內容方面存在重疊性,在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只要抓住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和切入點,并對其進行行之有效的銜接,就能夠以國企企業文化為依托,在文化基礎上大力開展政工工作,使政工工作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實,文化氛圍更加濃厚,群眾基礎更加深厚,使國企的政工工作成為推進企業前進的良好助力。尤其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企更要緊扣時代主題,對政工工作的內容和形式都進行優化和完善,從而凝聚人心,眾志成城,共同促進國企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向東.借力企業文化豐富黨建政工內涵[J].東方企業文化,2013(19):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