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5:3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語八年級下冊總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一、著眼課改,樹立閱讀教學的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是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具體來說,教師在上閱讀課前要設計一個全面、準確、明了的目標。全面是指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準確體現在不僅讓學生掌握閱讀知識,還應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明了是指在一節閱讀課中,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應用及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達到何種程度都應明確到位。例如,筆者在教授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the word? Section A 3a--(Reading)時,設計了下列目標:(本節課基于“reading for skills”來設計,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和積累一些詞匯,訓練有效的一些閱讀技能,而且能夠對閱讀的文本進行歸納與總結,形成自己的語言積累。通過變式訓練和適當拔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當然,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悟在面對困境的過程中,人的潛能無限,永不放棄,學會挑戰自我,人能勝天。)
(一)知識目標
Let’s 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order to know some thing about Qomolangma.
(二)能力目標
Reading for skills. Ask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se strategies: careful reading(細讀) skimming(略讀)scanning(掃讀) mind-map
(三)情感目標
Love the nature;challenge ourselves; and never give up.
二、重視口語表達,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
如何在閱讀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閱讀課教學效果?在不斷實踐與反思中,筆者認為:精心設計是前提,策略培養是保障,語言延伸是重點:
(一)精心設計是前提――善于發現利用學生的興趣點,滿足學生求知欲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教學中,在學習了有關“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假期生活后,讓學生自己各抒己見,介紹自己的假期生活,難忘經歷等,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讓多數同學都能積極表現,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二)策略培養是保障――說是語言輸出的基本形式,策略水平的提高是口語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任務型教學倡導引導學習者產生主動學習的傾向,怎樣的人物傾向能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呢?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ectionB―2b―Reading 為例,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127小時”,視頻中講述的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再一次爬山過程中遭遇的突然不測,及他的絕望,自救等,與本文主人公的經歷極其相似,教師通過視頻和圖片激活學生多故事的了解和記憶,然后嘗試著先讓學生說: ““Aron’s ID card”
Name: Aron ,Nationality(國籍):the USA
Hobby(愛好):mountain climbing
Experience: Aron is used to climbing mountains. There were many times when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because of accidents.
(三)語言延伸是重點
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Reading后,設計了如下的
Free Talk:It’s time for you to make a decision!
You are the students of Grade 8 now,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homework to do and you w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will you give up studying English or keep on it? What should you do?
Discussion討論環節: What’s your decision? Why?
通過這一話題的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口、交流表達意識。
三、轉變理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一般情r下,筆者積累的閱讀課教學環節大體分為三步: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閱讀前:無論是情境導入,還是觀看視頻,學習新詞等都是為閱讀文本做鋪墊閱讀中:先聽錄音,然后下發任務清單,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研究理解文本,其中貫穿了閱讀課的“三讀”教學模式,即:跳讀(skimming);掃讀(scanning )和細讀(careful reading)。閱讀后:通過一個思維導圖進行了系統總結;運用變式訓練的對話、復述課文、書面表達等方式進一步熟悉文本,使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里,我重點想說一下,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理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Reading 后,筆者就
“Should teenagers help do some chores at home or not”?進行了小組合作探究,正反兩方進行粗淺的辯論賽,各自發表觀點。
正方:Pros ( Doing chores helps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反方:Cons( Doing chores is a waste of time.)
此種做法很是受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合作、交流、創新意識和技能。
四、改進課堂,增強閱讀的方法意識
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去看,去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營造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去思、去動、去演,教師做好引導者和指揮者。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ection B---2b---Reading 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模仿、猜測、表演等,設計了下列活動,用活動來激發學生思維,真正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禁止學生“談讀色變”。
Task One: What spirit should we learn from Aron?
Task Two: Please act out Aron’s accidents in Utah while climbing mountains.
Task Three: If you were Aron,What should you do?
or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
五、立足課堂,提升閱讀課教學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對一些問題的探究,你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學完這節課后,你有哪些與別人不同的收獲?如:在學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Reading 教材后,我又設計了三個創新實踐性作業:
(一)What do you think of Yanglei?:
(談談你對本文的主人公楊蕾的看法)
(二)llect some moving volunteers’ stories on the Internet in 2016。
(通過因特網收集更多的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如:2016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三)rite a letter to a child from China’s rural area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法
一、任務型教學法探究
1.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時下流行,受到不少英語教師追捧的閱讀教學法。顧名思義,任務型教學法就是在任務教學中采用布置任務的方式,通過使學生完成教師所設置的任務,以達到相關的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這一單元中,任務教學法更能達到教學目的。這一單元的reading是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在課文的預習階段,教師要給學生下達相關的任務。例如,讓學生觀看某部關于機器人的電影,并且提出自己對于機器人未來發展方向的觀點。在閱讀課文中,教師同樣要布置相關的任務。例如,比一比誰先讀完課文、看看誰能將文中“robot”這個單詞全都圈出來、文中出現了多少個疑問句等任務。通過提出這些任務,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二、問題式教學法探究
1.問題式教學法的優勢
問題式教學法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個收效不錯的教學法,其主要是通過聯系文前和文后相關的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問題式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標性,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同時,帶著相關的問題,則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2.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這一單元中,課文的題目是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一單元主要在講青少年遇到困擾時該如何處理。教師要充分結合前一部分中的兩個短篇閱讀,根據這兩篇小閱讀和大閱讀之間的聯系,設置相關的問題。例如,3a中的那個同學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你是如何處理Self-check中遇到的問題的。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Reading,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三、合作式教學法探究
1.合作式教學法的優勢
合作式教學法也是近些年興起的教學法,其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因此很多學校鼓勵教師采用合作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集體和團結的力量,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合作式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2.合作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的Reading是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這一單元是對UFO的探討,其語法點是過去進行時。閱讀教學時,教師將全班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得出各自的結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更容易接受同齡人的觀點和意見,因此小組學習能夠使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得出更加完善的觀點。
四、情境式教學法探究
1.情境式教學法的優勢
情境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利用相關的道具、教學技巧等方式,構建有助于學生閱讀的相關情境,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情境式教學法是一種接地氣的、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具有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明顯的效果。
2.情境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這一單元的對話內容是關于聚會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教師通過將教室裝扮成party的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音樂,讓學生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教學這一節課。通過構建這樣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西方文化中的party文化,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對話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充分地理解閱讀中的相關細節。
五、交際式教學法探究
1.交際式教學法的優勢
交際式教學法側重英語閱讀的功能教學,即明確英語閱讀的教學目的是交際。在交際式教學法中,閱讀變成交際的工具。通過交際式教學法,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有利于改變我國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的尷尬現象。
2.交際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閱讀的題目是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在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就相關的問題與學生用英語交流。例如,文中的女孩都做了什么事?她為什么會那么做?你認為你要如何幫助貧困山區的同齡人?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傳亮.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寫作能力;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3.3
一、問題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猶如泥土與鮮花,沒有深植泥土汲取I養,如何盡情盛放艷麗的花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一線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割裂開來,采用分開教學方式,單純講授閱讀題的解題策略和寫作技巧。雖然其中不乏系統歸納與精辟總結,但結果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得分情況卻很不理想,教師的教學成效事與愿違。事實證明,這種傳統的割裂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反而可能會對其思維造成負面影響,挫傷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本文從現實教學困惑出發,探究如何實現閱讀課與寫作課的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
二、讀寫結合的具體措施
1.打好基礎,讓閱讀成興趣
(1)把好詞匯積累關和句型運用關。提升詞匯儲備量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如果詞匯、句型等英語基礎關不過,那么任何形式的交流都無法正常開展,所以積累詞匯與句型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教師應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語境,聯動詞匯和句型教學,使學生自然而然學會新的詞匯和句型,不知不覺進入閱讀階段,為以后的寫作做好鋪墊。
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 men Square? 在Section C教學中,學校一位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就創設了游玩天安門廣場的真實情境,講述了游玩經歷。在聲音與圖片的幫助下,逐步引導學生體驗考察故事,并自然而然地學習了tour、experience in all directions、be full of等詞匯和時間狀語從句的使用,為本話題“描寫旅游經歷”的寫作奠定了詞匯基礎。
(2)精選閱讀材料,增加學生語料儲備。英語課本是語料的重要來源。在初中英語書上有很多短小精悍的閱讀文章,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傳遞信息,讓學生讀一讀,完成相應練習。學生一味被動、機械地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就會對閱讀興趣大減,更談不上語料儲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閱讀文章猶如欣賞美景,不同的角度能欣賞不一樣的美。教師應對所教語料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結合相關語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樣化品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語言輸入量,又能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信手拈來”。
以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3 Section D的閱讀材料為例,本文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筆者在While-reading 的設計是將復述課文環節設計成短文填空的形式,清晰地將文章分成三部分,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向學生介紹本文結構為“Beginning” “Body”和“Ending”,為寫作部分“Healthy Eating Habits” 奠定寫作結構范本。又如九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3的閱讀文章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中,學生訓練的內容是列舉生活中人們對電腦的應用,陳述電腦的重要性。文中提供了很多優美句式,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For instantce,if we…”等,這些佳句都為寫作增加了語料儲備。
二、以讀促寫,讓讀寫更有效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使學生擁有高質量的輸出,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明確閱讀與寫作的本質聯系,在教學中設計科學合理的讀寫結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歷練思維、升華情感、學會創新,從而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成效。
(1)讀前――巧設任務,激趣導入。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簡單的活動和互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閱讀做好準備。在讀前活動設計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完成詞匯、閱讀材料主題內容、閱讀材料體裁與篇章結構方面的認知,以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閱讀。
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2 Section C閱讀課前,先讓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確保旅游安全,分享旅游安全小貼士。針對這個主題學生們暢所欲言,給出了眾多建議,有些建議與課文內容不謀而合,這時進入課文閱讀,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2)讀中――歸納積累,以讀促知。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發現閱讀材料中的美詞佳句,名人名言、諺語等,采用摘抄方式,歸納記錄,為寫作積累語言素材。可以設置一些與材料有關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清晰把握文章內容和文章結構。同時解釋文中詞匯及語法,為接下來的寫作掃清障。還可以結合不同題材和體裁的閱讀材料,由教師提供關鍵詞,讓學生“按圖索驥”復述全文或片斷。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Topic 1King or Queen for a Day中,筆者要求學生利用以下關鍵詞復述加拿大、美國校園常見的籌錢辦法:“common / special ways / cost / a ticket for the draw / winning ticket /greet /carries /sit /mobile phone /order/ serve.”學生在復述中鞏固了課文的學習,培養了語感。同時,完成任務的成功感讓學生對寫作充滿信心。
(3)讀后――拓展思維,提升語言品質。盡管教師三令五申、理性分析,但“中式英語”的表達失誤在學生寫作中仍屢見不鮮,令老師頗為頭疼。究其原因在于:母語寫作中語言與思想可做到自然融合;而一旦外語寫作,學習者語言與思維脫節, 無法運用自如。隨著教學條件的優化,多媒體設備已成為大眾化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在閱讀后,運用多媒體給學生輸入與主題相關的,言語優美、富有內涵的佳句美文,既可以引領學生體驗文本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又有助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語言品質。
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5 Topic3 Section D How to Stay in Good Spirits課文閱讀后,筆者讓學生品讀關于化解不良情緒、保持好心情的諺語,幫助學生理解快樂真正的含義。
Sayings about happiness :
A good laugh is sunshine in a house.
令人愉快的歡笑是房間里的陽光。
Labor is often the father of pleasure.
勞動常常是快樂父。
One of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 is conversation.
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是交談
除此之外,讀后活動還可設置為課文續寫、針對主題討論、辯論等。總之,讀后活動應當從思維深度上引領學生思考,并通過各種口頭或筆頭任務,實現知識的內化遷移,為后續的寫作做充分鋪墊,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寫作任務。
以往大多教師忽視了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忽視了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閱讀和寫作教學成效是工作中的硬傷。可喜的是,通過教學實踐中的摸索與反思,教師們逐步厘清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他們充分解讀文章、解構文章,挖掘文本資源,努力設計出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致力打造有效的讀寫結合課堂,以期為學生鋪設好閱讀和寫作間的橋梁,最終實現知識內化遷移,實現閱讀寫作雙促雙贏,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摘 要:教材對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本文根據教材內部評估標準,通過教材結構、任務類型、素材真實性和任務實用性四方面,對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并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使用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教材 評價 分析
一、引言
教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英語教材包括所有有目的用來提高學生知識和經驗的輸入材料,英文常被稱作materials,其中包括教學中所使用的教科書,及與之配套的教輔資料,如練習冊、錄音帶、卡片、教學多媒體等等。與之相對的是狹義的教材,即英文所稱的textbook或者coursebook,主要指代傳統觀念上的教學課本或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常作為語言課程的基礎進行系統學習。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狹義上的教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實施,我國也將逐步實現教材多樣化。目前,市場上初中英語教材主要有外研版,人教版,仁愛版,冀教版,譯林版,牛津英語等。面對眼花繚亂的教材市場,我們應該具備教材評價和分析能力,作出科學的調整和取舍,整合各種資源,真正實現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更加科學地認識各種教材的優缺點,我們應該了解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只有有了客觀的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來對教材進行革新性、批判性地使用,以致有效實施課程,達到預期目標。《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建議,中學英語教材應該具有發展性、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并且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同時,教材應該做到語言真實、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教材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方式。一般而言,英語教材的評價主要由內部評價(internal evaluation )和外部評價(external evaluation )構成。內部評價是指教材本身的或內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外部評價是指教材對某一群體的適用性。筆者主要從內部評價標準出發,結合《課標》對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八年級下冊七單元“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為例進行分析與評價。
三、教材分析與評價
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describe a process follow instructions ,筆者對應《課標》(四級)發現,課標提出的目標要求有以下幾點:
分級目標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
聽能聽懂連續的指令并據此完成任務。
說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
寫能寫出簡單的文段,如指令、規則。
本單元的任務的設計是否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課標》以上要求,筆者將通過以下幾方面對本單元進行分析:
1.教材的結構。人教版教材go for it 主要以話題為主線,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一共有10單元,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完全相同,分為Section A, Section B, Self check 三部分,并且各有側重點,筆者以七單元為例進行分析,詳見表(一):
表 (一)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section 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匯的學習,section 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檢測學習效果,shelf check部分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可以說,教材這樣的結構設計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地方,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點。
2.任務類型。本單元任務涉及到聽、說、讀、寫、做五個方面的,詳見表(二):
表(二)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現,本單元更注重聽、說、寫,尤其是寫共有12個相關練習。這與我們《課標》是相符的:分級總目標要求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這其實就是對寫的要求,《課標》同樣對聽和說也給出了相應的要求,所以,相對來說聽、說、寫的練習要多。但是,我們也知道,英語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標》,讀和做也要融入,由此可見,本單元任務類型的設計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要求。
3.素材的真實性。 由于教材編寫素材的獲得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教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編者自己編寫的、 或錄用一些已過時的語言材料,這樣教材中就會存在不真實、不地道、不合時宜的語言材料。同樣的,為了模仿練習相關語言知識點,有很多對話練習也缺乏真實性。如在Section B 1b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對話:
A:Do you like lettuce in sandwiches?
B:Yes ,I do .
A:Do you like tomatoes?
B:No ,I don’t .
這段對話明顯缺乏真實性,首先兩個人的對話不會直接沒有任何鋪墊直接就進入“Do you like...”這個話題。其次,在對話中B簡單地回答“yes”“no”,這顯然這不是一個真實場景的對話,這不符合正常交流時話輪轉換原則。實際生活中,B 肯定會積極引出新的話題,不然給人一種不情愿、不樂意的感覺,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3.任務的實用性。 本單元中一些語言材料書面表達偏濃,缺乏真實的、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語言操練活動,與學習者語言交際實踐存在距離, 制約了學生真正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練習如何給出指令、按指令做事,我們也不難發現,本單元出現了大量地對話練習,旨在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學會運用相關語言規則和知識點。本單元題目: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學生在學完本單元之后到底都多少學生真正知道怎樣制作“banana milk shake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能夠對相關句型或者知識點倒背如流,但卻做不出一個“banana milk shake ” ,學生就會感覺學習英語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要以“能夠用英語做什么”為評價標準,所以,僅僅是本單元相關的任務,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與生活化。筆者針對此現象給出自己的建議:老師在對本單元進行教學時,給學生布置兩個任務:第一,讓學生到附近超市把所看到的蔬菜或者肉類全部用英語表達出來;第二,讓學生周末回家錄一個自己做飯的視頻,同時用英語描述。學生根據自己錄制的視頻再開展活動:如配音、猜謎、補充字幕,大家相互PK。最后讓學生寫一個菜譜或者寫一個烹飪過程小作文。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能夠快速達成,還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能夠用英語做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四、結論
本文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七單元教材進行了評價分析,希望通過以上評價與分析,教師能將教材評價和選擇、調整與取舍的理念植入和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教師教學的要求。通過對教材的評價、分析、調整與取舍,總結出相對穩定的經驗、規律,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詞匯教學;策略;教學延伸;有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并學會學習。而教師在“任務與應試”的雙重壓力下,既要進行詞匯語法等各種知識點的教學,又要安排課堂活動,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詞匯以及閱讀教學兩個反面探討一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詞匯教學
眾所周知,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些學生因為記不住單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有效的進行詞匯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記住單詞呢?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中實施一些策略。
1.詞匯學習策略
(1)讀音和拼寫。在教學中,我們會看到學生把first寫成 frist, tired寫成 tried, proud寫成 pround。這是因為學生對詞的讀音掌握不好。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重視單詞讀音,注意音和形統一結合,培養學生按拼讀記憶單詞,達到見形而知音,聽音而知形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掌握詞匯的效率。
(2)構詞法。英語的構詞法主要有合成法、轉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縮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轉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縮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詞根,運用構詞法,既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又能擴大詞匯量。
當然我們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對比法、歸納法、聯想法、翻譯法及猜測法。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2.詞匯教學策略
詞匯教學重在教學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現法,如可以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表演、語言或是flas來介紹生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在教alien、UFO、land這些詞時,我就用了flash呈現出從天而降、外星人走出來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幫助他們既理解了也記住了單詞。其次再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如單詞造句,翻譯句子,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猜詞游戲等,讓學生把學過的詞匯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全方位運用。如講方位的介詞時,結合教室內的布局,讓學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這種教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在語言交際中運用詞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展示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深化閱讀的內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將其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給學生相關國家的文化習俗,如歷史、地理、娛樂、運動、飲食、教育、禮儀等受學生歡迎的閱讀材料。通過對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文化進行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掃除閱讀障礙。如《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閱讀教學的文化延伸可設計介紹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會文化背景。八年級下冊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閱讀教學可以根據閱讀材料,延伸教學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特點。九年級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閱讀教學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飲食文化等等。
(2)語言的延伸。語言的延伸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分析語篇的結構層次和意圖層次,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有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級下冊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帶著學習和賞析的態度瀏覽文章,體驗新加坡美景。然后,筆者和學生一起尋找文章中的語言美。如整篇文章先總體描述,然后進行細節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氣候、食物、野生動物園等,最后總結全文。學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連接詞,把全文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還可帶著學生從文中找出優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這樣既可以讓他們理解文章,同時也可以從閱讀中許多關于寫作的方法,從“讀”上升到“寫”的高度。最后設計題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書面表達,充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許多閱讀材料都有積極的情感主題。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九年級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克服困難,頑強自信;九年級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九年級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級下冊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與人為善,參加志愿者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九年級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師善于挖掘,把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資源載體,延伸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融積極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效果。
另外閱讀教學的延伸還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維的延伸。在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說明了。
三、結束語
課堂教學當然不僅僅包括詞匯和閱讀的教學,還包括聽力、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要構建有效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能研究學生,優化教法,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并能做到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使教學有序、高效的進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淑珍.青年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易入的誤區及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6
[2]楊陽.詞匯教學方法新探(三).《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5
閱讀課堂中的教學延伸并不是隨意延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貫穿性原則
任何偏離課堂和教學目標的延伸只會耗費時間。要選準延伸的切人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學生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
2.生活化原則
教學延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確保覆蓋學生需要的各種閱讀技能,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引發真實的思考,感悟真實的生活體驗。
3.認知性原則
脫離學生實際認知能力的延伸只會讓學生望而卻步。若每個句子都有需要解釋才能搞懂的詞,句子結構、語法復雜,延伸內容很少有學生感興趣,這樣的延伸帶給學生的可能只有挫敗感。
4.實效性原則
教學延伸不應趨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應引領學生走進有效閱讀.點燃學生閱讀思維和靈性。讓學生確實在閱讀課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二、閱讀課堂中的教學延伸
1.文化的延伸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給學生相關國家的文化習俗,如歷史、地理、娛樂、運動、飲食、教育、禮儀等受學生歡迎的閱讀材料。通過對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文化進行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掃除閱讀障礙。比如,《英語(新目標)》(以下所提到的教材都為《英語(新目標)》,故下文不再標注)八年級下冊Unit3中‘'Doyourememberwhatyouweredoing?”閱讀教學的文化延伸可以設計介紹MartinLutherKing的表格,讓學生通過表格中的信息了解這位美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了解美國社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路歷程。八年級下冊Unit7中的“Wouldyoumindkeepingyourvoicedown?”閱讀教學可以根據閱讀材料,延伸教學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特點。九年級Unitl3中的“Receivingmoneymakesmeuncomfort-able”閱讀教學,可以延伸交流中西方的“送禮”觀。九年級Unit6中的“Ionlyeatfoodthattastesgood”閱讀教學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飲食文化等等。
2.語言美的延伸
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除了獲取語言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語言之美,把英語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結合起來。閱讀課堂的教學延伸可以設計寫的活動。從而進行有效的輸出和生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語言的延伸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分析語篇的結構層次和意圖層次.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如八年級下冊Unit9中的“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學習和賞析的態度瀏覽文章,體驗新加坡美景。然后,筆者和學生一起尋找文章中的語言美。
(1)框架美。整篇文章先總體描述,然后進行細節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氣候、食物、野生動物園等,最后總結全文。
(2)連接美。文中出現了一系列的連接詞,把全文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如:ontheonehand,ontheotherhand,however,whetheror,andofcourse
(3)表達美。學生從文中找出的優美句子有:It’SawonderfulplacetoMaybeyoufearthatItmightseemstrangeYouwon’thaveanyproblemOnegreatthingaboutis..最后,教學延伸設計題為“HaveyoueverbeentoNingbo?”的書面表達,借鑒閱讀材料介紹自己的家鄉。學生從閱讀中獲取了這些語言美,把這些美的體驗過渡到美的創造,當別人閱讀時,同樣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3.情景的延伸
對學生而言.學習英語最終的目的就是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閱讀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體驗。閱讀也是對話和交流,并不斷在交流中得到體驗的深化。情景的延伸指教師設計相關主題的情景,學生在題材廣泛、語言知識豐富的閱讀中,利用所傳遞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感知、理解、鞏固的基礎上,實現跨文化交際,激揚閱讀效果。九年級Unit1l中的“Couldyoupleaselendmeyourpen?”閱讀教學中.學生理解了在各種情景中運用合適的有禮貌的問答。但光是簡單地傳授這些禮貌用語,那只能是蜻蜓點水,很難達到恰當運用的效果,只有組織情景表演,讓學生用語言來做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進行如下的情景延伸設計:Makeadialogueaccordingtothediferentsitua.tiongPayattentiontothecorrectwaytomaketherequest1)Youwanttostayoutlateandaskyourparentaboutit.21Youaskedafriendtocomeforamealatyourhouse.Youwanttochangethetime.31AforeignfriendwantstogotoZhaobaoMountainandasksyoutheway.情景延伸給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語言的情境。情景表演不僅使學生所學文化禮儀知識得以外顯。而且貼近生活,是能實際應用于生活的語言操練。學生在角色表演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彰顯活力。
4.情感的延伸
心理學家彼得•薩洛韋(PeterSalvoey)和約翰.邁耶(JollIlMayer)認為,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要素,而是情感要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_2作為一名教師,既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又要培養其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在閱讀教學中,許多閱讀材料都有積極的情感主題,情感的延伸讓學生能在獲取閱讀的快樂之后,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八年級下冊Unit7中的“Wouldyoumindkeepingyourvoicedown?”閱讀教學,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文明從我做起。筆者將校園里不文明的現象拍成照片,展示給大家看:有食堂里插隊買菜、浪費糧食,校園里亂扔垃圾、踩踏草坪.走廊邊追逐打鬧等等。讓學生談談這些行為,討論我們該怎樣讓文明從我做起。把課堂中的禮儀移到學生身邊的校園中來,讓學生感同身受,促進情感的升華。九年級Unit1中的“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克服困難.頑強自信;九年級Unit7中的“I’dlovetosailacrossthe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九年級Unit8中的“I’11sendyouaphotoofLucky.”和八年級下冊Unit4中的“Shesaidhelpingotherschangedherlife.”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與人為善,參加志愿者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九年級Unit3中的“ShouldIbeallowedtomakemyown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師善于挖掘,把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資源載體,延伸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融積極的情感教育于其中,也不失為閱讀教學的點睛之筆。
5.思維的延伸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習語言離不開創造性的思維。如何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也是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思維的延伸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課的不同類型進行不同的設計.根據閱讀教學的本身特點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許多契機,延伸設計許多活動,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創造力盡情發揮。如九年級Unit9中的“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這篇課文主要描述籃球的發明和發展史。在閱讀教學中,根據課堂時間多少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如下思維延伸設計。(1)Vghoisthebestinventor?要求學生給自己或家人發明一樣最需要的東西。結合第九單元的所學內容,學生暢所欲言:“1wanttoinventapenformyself.Itcanwritequickly.Itcanhelpmedohomework.”“1wanttoinventacal"formyfather.Itwon’tpollutetheair.Itwillte11himnottodriveifheistiredorafterdrinking.”等等。這些思維延伸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2)GreatinventionsforUS.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發明適合中學生的一項運動或者一種娛樂器具。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得靈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小組合作,暢所欲言,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一組學生說要發明一個學生專用電腦(spe—cialcomputerforstudents)用來指導學習.查找資料:還有一組學生說要發明智能機器人(superrobot)幫助自己解決困難;另外有一組學生發明了海綿球(spongebal1)運動,比賽利用羽毛球場地或排球場地進行,用身體任何部位擊球,使球過網,但不能用手,球落地算輸。小組成員闡述時條理清晰。他們運用閱讀策略mind—mapping進行思維拓展,從發明物的適合人群、優缺點等添加支架來敘述。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有效開發。因為時間關系,只有三組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小組活動。但課堂上的熱情依然存在于課后的討論中。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協作;探學
英語課堂是師生圍繞語言而開展的聚會活動,體現了語言交際性和開放化理念特征。圍繞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感知和靈活綜合運用能力,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產生學習沖動,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思維情感,更能夠使得他們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合作學習精神。教學實踐證明:圍繞任務驅動,幫助學生在自我探尋問題中總結反思學習色略方法,利于激活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動力與潛能,幫助他們在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一、同桌互說“話任務”,交流空白
英語學習中的任務話題其實就是圍繞各自的空白進行對話的載體,是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融合貫通。利用同桌之間的親密關系,引導他們在相互對白中提出疑難問題,讓他們能夠在找準任務話題基礎上更加適應教學需要。
同桌相互對話,讓任務話題更有深度和廣度,便于他們在交流空白的基礎上產生探知的動力。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任務話題指導中,我根據Jenny和Daniel的交流,建議學生圍繞“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導他們進行同桌對話,幫助他們在了解語篇表達主題大意的基礎上打開思維話匣子。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在同桌交流中就“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和“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話題進行交流,讓他們在主動說出自己疑難困惑中主動搜集相應的破解策略方法,幫助他們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內容。按照學生在對話中的內容,多給他們提供具有導向性的思考話題,讓他們能夠帶著目標任務進行主動探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學習境地。
指導學生在同桌對話中找出各自的問題,讓他們在隨心所欲的交談中各抒己見,更利于他們深化理解感知。引導同桌相互說出自己的疑難問題,讓他們在表達中達成共識,在對白中交流認知,更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多感知體驗。根據學生的不同感知體驗,鼓勵學生從文本素材中摘錄相應的信息,幫助他們在主動篩選提煉的過程中形成有在針對性的學習意見方法,讓他們增強理解感知的廣延度。多以巡視傾聽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多通過指導點撥的形式來幫助他們主動探知,讓他們在深入領會和積極互動中強化感知,提高綜合運用敏銳感。
二、小組討論“探任務”,深化體驗
任務式基于語言交際基礎上的協作互動,也是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的重要環節。注重小組討論任務,讓學生在深化認知體驗的基礎上主動拓展延伸,更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理解感知,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探討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對著問題,讓他們在參考中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小組討論探討任務,使得學生在彼此議論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務探究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討論,讓他們能夠在主動表達自己意見基礎上形成更為全面的語言感知。同時,我要求學生結合文本素材中內容,引導他們就其中發現的有效信息,圍繞“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進行相互討論,讓他們能夠在靈活運用素材的知識點中生成敏銳語言感知與思維方法。
指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任務中,應多給他們創設多元化的思考題目,讓他們能夠在語篇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更加自由選擇和靈活表達運用。關注學生的多樣化學習思維感知,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感悟主動表達。創設的任務應該體現開放化,讓學生能夠在發揮各自感知積累作用基礎上靈活自如運用。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鼓勵他們能夠提出各自的觀點,幫助他們在綜合運用中不斷開闊視野。
三、組間競賽“爭任務”,活躍氣氛
課堂協作是一種互動過程,更應該體現出競爭之意。注意發揮學生的群體智慧和力量,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PK,能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組間競賽,賦予任務話題更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競爭中產生激情。
組間競賽,讓任務更有“嚼勁”。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結合學生對“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我給學生出了一道思考題目“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理解差異主動表達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爭論,讓他們在充分競賽的過程中,對“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為全面深刻的印象。
運用組間競賽任務,使得學生更加注重從學習探知過程中歸納思維方法,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上唱出悅耳的聲響。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多為學生創設友好、愉悅的環境氛圍,讓他們在積極參與和主動爭論中大膽展示才能。多參與學生的爭論過程,支持他們在爭執中闡述觀點,點撥他們能靈活運用。多給學生肯定性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主動抒發自己獨特的個性,讓他們在自由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向上的原動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四、師生溝通“論任務”,反思生成
培養學生敏銳語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他們知識技能發展創新的有效途徑。走出師講生聽的傳統學習模式,讓學生主動與教師平等對話,圍繞學習話題自由暢談,為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師生溝通任務,讓學生在主動談論中找到學習的觸發點,幫助他們在積極探究中總結方法經驗。
師生溝通應以“談任務”為中心,幫助總結反思。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務指導時,我沒有要求學生就查閱的相關資料闡述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而是提出了“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和“Why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問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真實想法主動表達。以這樣的方式談論任務,幫助學生在不斷總結反思的過程中生成豐富語言感知。借助這樣的話題來交流教與學,讓學生有更多自我表達和傾訴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使得課堂更加親切和諧,更利于學生在主動靠近教師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看法,增強學習信心動力。
談論任務過程,是教師延伸教學過程的基石。師生溝通應找準教學中的重點,圍繞話題任務多角度拓展延伸。談論任務時應多給學生反思的機會,引導他們在二次回顧中總結思維方法,讓他們能夠在自覺調整策略中提高整體運用技能。
總而言之,活化任務,給學生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方向,便于他們在緊扣要點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讓學生能有互動展現的機會,便于他們產生思維靈感。以創設和諧情境為起點,注重開放化與生活化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爭相合作和主動探知中找到興奮點,定能使得他們將任務探知當成是一種學習自覺,讓英語課堂更加生意盎然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唐麗麗.任務型閱讀運用對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影響[J].成才之路,2012(11)
關鍵詞:立體引學式教學;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
【Abstract】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the ability of studying spontaneously,good reading skill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re 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learners.Grade Six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English reading habit.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 is a worthy question for English teachers.This article intends to make some elementary explorations of this issue.Improving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cultivating their reading interests and confidence,reading habits,studying habits and developing their cooperative spirits,etc.Thus the students can hav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hav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ir emotion and knowledge.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lead type teaching;Eighth grade English;Reading teaching
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從而形成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和文化知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語言技能是自主閱讀能力的基礎,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立體引學式教學提倡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此,我想結合我多年來的八年級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運用立體引學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把握閱讀技巧,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精神
我們縱觀八年級英語下冊的教材內容,每一單元都著重培養學生的一種閱讀技巧。課文中提到的閱讀技巧歸納起來有:①預測技能;②如何使用學生字典去閱讀;③通過篇名和每段首句的理解去閱讀;④通過篇局去閱讀文章;⑤細節閱讀;⑥通過尋找中心句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等等。教學時我們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適當地了解和使用這些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和質量。在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我是采用分層次設計幾個問題來檢測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問題的設計一般分為閱讀前、閱讀時及閱讀后:閱讀前設計的問題是為了導課,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某個現象或事情的看法,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所讀課文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閱讀時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以增加閱讀的針對性;閱讀后設計的問題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總結、概括、分析段落的自主閱讀能力。有時侯問題的設計權分配給學習小組,展開組內及組間的競賽,以活躍課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精神。
二、掃除閱讀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預習是學生在課前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達到解決問題這一目的的過程。提前預習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預習時重點是生詞,啟發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單詞,了解這些生詞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詞性,而重點詞則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查找其用法,從而為進一步整體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以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輕松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課堂教學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而興趣是做好一切的基礎,因此課前的導語如果設計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課程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式和方法也應隨之而變化。我所采取的主要導入方式有:①設疑導入(對故事性較強的課文);②激趣式導入(對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③時事、新聞導入;④討論導入;⑤創設情境導入等。教師還可根據課文內容選出一些話題,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或辯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如本人在教學八年級Unit 1——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通過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own robot?導入新課, 然后再問 What do you want it to do for you/your family? 學生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最大程度的激發起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我將學生所想到的答案列舉在黑板上,并有意將學生導入課文當中。這么一來,新課的重點就基本上解決了。
四、活化課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閱讀技巧的訓練,從而保證課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本人通過活化課文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基本的語言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的效率。下面介紹四種活化課文教學的方法:
(一)提問閱讀法。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是有的放矢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能就課文內容熟練提問。問題類型必須是多樣的,有細節題、理解題、分析題等,總之要圍繞主題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例如:在教學八年級Unit 4-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時,可設計問題如下:閱讀前提問,(1) Is this a school of a village or a city? (2) 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 of the volunteer teachers?閱讀后的提問:(1) Does Yang Lei love her volunteer work? (2) What is the volunteer teachers' life there? (3) What decision did Yang Lei have after the volunteer work?
(二)表格填充法。
某些課文長,難度大,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課文有困難的,教師在啟發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地點等將課文內容整理編組設計成簡明扼要的表格以便于學生迅速掌握課文大意。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3-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時,我根據課文出現的時間列表如下:
這樣教師將表格展示給學生,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較長的課文由難變易。實際上,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頭緒,形成系統認識,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特別適應于寫人物的說明文和列舉數字較多的科普性文章。
(三)提綱法。
提綱法,就是精心設計課文的框架,引導學生填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性框架式理解。這種方法既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又增強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和駕馭文段的能力。
五、加強課外閱讀,鞏固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英語閱讀教學, 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中語言技能在讀的方面的五級要求之一:要求初中學生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并且注重考查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這對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的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盡管我們歷來重視閱讀理解課的教學,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卻提高不大,主要表現為閱讀速度慢,理解正確率低等。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兩方面:
問題一: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閱讀的訓練和閱讀能力的培養。一些教師在閱讀課上只是讓學生“聽聽錄音,翻譯成中文,講講語言點,做做練習,對對答案”,他們所關注的只是學生是否能在考試中取得較高分數。教師講的過多,學生思維太少,學生被動接受過多,自主學習過少,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
問題二:完全開放式教學。名為閱讀課,但學生在整堂課中根本就不用打開課本閱讀,他們只是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中熱熱鬧鬧地“活動”。教學方法雖然豐富、新穎,學生感到有知有味,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未能真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
那么,教師應如何設計閱讀課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模式既能不落俗套,又能真正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呢?教師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閱讀策略?又應如何兼顧學生其他語言能力的培養呢?經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嘗試,筆者發現:在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課的教學中采用“導、讀、練”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1 導讀(Presentation):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導課科學合理,會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輕松愉快地進入閱讀程序。導課方式多樣,可以介紹一些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必要的背景知識,也可以通過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通過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和身邊的一些事情的討論引出課文的內容。
1.1 利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歌曲等,通過提問或欣賞,引出新單詞,進行必要詞匯的詞匯教學。例如教八年級下冊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由于學生對機器人只有較抽象的概念,我就從網絡上找來的有關機器人的圖片和錄像短片讓學生看,并且提問: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學生們看到機器人的畫面,教室里一下子熱鬧了,尤其是男生,他們的思維立刻被打開了,紛紛舉手回答:
They look like a spider.
They look like a snake.
They look like a man/the humans.---
這樣不僅自然引出這課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詞匯,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學生還未了解的機器人的知識先通過圖片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1.2 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或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準備閱讀材料中所提及人物的信息,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引發其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這類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教八年級下冊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時,我讓學生分四個小組分頭尋找資料,在課前用課件為載體,用一般過去時向同學講述劉翔和楊利偉的個人情況;馬丁路德金的事跡;美國的911事件和人類第一次探月活動。
1.3 借助文章的標題、插圖等,通過提問或討論,鼓勵學生預測所要閱讀的內容,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例如八下Unit1教學時,我在出示機器人圖片時,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reading is about?
S1:It’s about the robots in the future.
S2:It’s about how to use the robots.
S3:It’s about what the robots look like.---
對學生的各種回答,我都笑而不語,只是自然地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學生們帶著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到閱讀課的下一個環節。
2 閱讀:閱讀課的主旋律就是閱讀,教師應從整體語篇出發,結合Reading后面的練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理解文章內涵、推測作者意圖等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方法、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閱讀訓練也可以分二步:
2.1 速讀(Skimming ):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由于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可采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利于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2 細讀(Intensive reading ):細讀是閱讀的核心。學生通過有目標的細讀,加大信息量的輸入,掌握全文的結構脈絡,從而把握文章的要領,提高獲得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Go for it八年級下冊Unit 8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Are there any fun ways encouraging people in China to speak English?What are they?
②What suggests ways for Beijingers to take an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③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o sing English songs?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筆者也啟發幫助他們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問題的線索(比如語篇標志、主題句等)。本課作者就是試圖通過來自全國各地24位歌手唱流行英語歌曲的表現和倆位冠軍的切身體會談學唱英語歌的好處,進一步談到其他學習英語的快樂方法,旨在鼓勵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英語的快樂方法。
3 練:
3.1 復述(Retelling):是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口頭訓練,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復述的同時,一方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增加同學們開口說英語的膽量和勇氣。
3.2 讀后續寫
讀后續寫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充分發揮想象力,對課文進行改寫,縮寫或擴寫等。這種延伸活動既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在Go for it!八年級下冊Reading部分的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進行了以上的教學活動后,尤其是在復述文章之后,鞏固所學的內容,學生對新加坡有了明確的認識后,從此引出回家作業―――書面表達,Hangzhou,our beautiful hometown.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好地運用了所學的閱讀材料,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3 討論或評論。學生以四人組或六人組為單位,討論所讀材料,或與材料有關的延伸內容的討論。如在Go for it八年級下冊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課后練習。作為班主任,在寬松的氛圍中,聽到了同學們的心聲,走進了學生們的內心世界。
3.4 課外拓展閱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需求與能力之間的差異,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注意材料不宜過難,體裁最好以故事、寓言或幽默笑話為主;體裁選擇一應遵循從記敘文到應用文再到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順序。
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課的教學中采用“導、讀、聽、述”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做法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在認知能力方面,速讀訓練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高度集中;細讀訓練使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展。
②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質教育的主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克服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弊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發現,學會表達,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
③它有利于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所謂認知(Cognition)就是通過學習過程的感知、領悟、推理及轉化,從而實現對學習信息的了解、發現、知曉和理解。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習者頭腦里的知識信息網絡結構,即已有的全部觀念的內容及組織結構。從整個教學設計來看,它將學習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并進一步內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參考文獻
[1] 由立發《英語閱讀-提高與超越》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