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化學實訓報告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4 15:19:5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化學實訓報告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化學實訓報告

第1篇

1、在培訓范圍內的全體教師進行教學業務能力培訓,特別是進行五步六動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研究,使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高,適應實施課堂改革的需要。

2、建立以教研組為單位的研究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2、選拔部分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品位,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輻射作用。

4、以薔薇工作室為載體,以青藍結對活動為紐帶,做好新教師的培養工作,使新教師盡快適應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為我校的發展積蓄力量。

二、主要工作

(一)逐步實現培訓規范化管理

本學期,我校的培訓要加強層級管理,就是各個管理層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培訓管理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校級決策層,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把握校本培訓的方向,提供人、財、物、時、信等方面的條件;二是培訓執行層,教導處的主要職責是在校長室的領導下,組織和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并通過管理擴大參與面,提高培訓水平。具體做好五項工作:①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②師資隊伍建設;③組織培訓;④負責培訓效果測評;⑤檔案建設;三是教研組備課組基礎層,組長主要職責是:①動員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培訓;②主持以組為單位的教科研和集體備課活動。

(二)探索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

1、以教育博客為平臺,加強教師自我反思。結合自我的工作經歷與經驗,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借助集體力量和個人一起備課、評課,全過程地研究、反思、改進。通過教育博客這一平臺,強調內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學習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的方法運用,引導教師以教學后記、反思日記、成長自傳、觀摩交流、理論對照等形式加強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的自我反思。

2、教師集體同伴互助。本學期突出引導教師展開互助的三類形式:對話、協作、幫助。針對我校新教師較多的實際情況,學校以薔薇工作室為載體,為青年教師創造必要的條件,使新任教師盡快適應和勝任教學崗位,不斷豐富和更新學科知識;加強“師帶徒”活動和“名師臨摹”活動,以學科骨干教師資源共享帶動其他教師共同提高。

3、加強專業引領,切實做到請進走,走出去。聘請教育專家、教研員、校內外有一定經驗和知名度的教師,以“外請內招”的形式積極開展學術專題報告、理論學習輔導講座、教學現場指導活動,學校指定各科教師閱讀《新課程標準》,同時加強教師自學理論、獨立思考,規定每位教師撰寫讀書筆記,以切實提高教師專業理論水平

4、加強教師讀書學習。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我校積極鼓勵老師讀書。首先,鼓勵老師積極利用學校圖書室資源,加強專業學習。其次,鼓勵老師學習新課標,通過記業務學習筆記、基本功大賽、賽課等形式,促進新標課學習,提升教師素質。

(三)突出兩類教師的針對性培訓

1、加強骨干教師隊伍的使用和培訓。培訓重點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質,同時在業務能力、知識水平、示范作用發揮等方面,對骨干教師提出要求,對他們給任務、壓擔子、搭臺子,完善骨干教師考核機制,并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本校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通過講座或示范課向其他教師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充分發揮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展示其示范輻射作用,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2、以青藍師徒結對活動為抓手,提高青年教師的組課能力。學校為青年教師創造必要的條件,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不斷豐富和更新學科知識;加強“師帶徒”活動和“名師臨摹”活動,以學科骨干教師資源共享帶動其他教師共同提高。

三、培訓措施

1、建立組織機構,提高認識。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把培訓工作擺到日程上來,提高學校教師的認識,自覺參加培訓。

2、通過各種競賽活動及獎勵措施,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提高培訓質量。

第2篇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使中小學的信息化環境不斷改善,信息化教學資源日益豐富,也使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實施信息化教育既是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與潮流,也是廣大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性因素,信息化教育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有效地實施信息化教育,什么是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由哪些方面構成?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等一系列問題,是教育信息化實踐亟待解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豐富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理論與實踐,而且能促進信息化教育的實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專業能力,是由多種具體能力構成的一個綜合體,教學環境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新要求。信息技術環境特別是網絡環境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需要具備的新教學能力得到了一些學者的研究與關注,陳麗等學者(2003)提出了中小學教師要具備現代教育觀念、系統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監控能力等七個方面新的能力。Smith,T.C.等學者(2005)根據課程教學的三個階段,歸納總結了教師開展網絡教學應具備的51種能力,并分析了每個階段教師的具體能力。Vera Queiroz(2003)分析指出,在網絡環境下,教師要具有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技術應用能力、課程設計和實施能力等。Jia-Ling Lee與Atsusi Hirumi(2005)、陳麗等(2003)、Smith,T.C.(2005)、Vera Queiroz(2003)、Ahmad G. Abdulla(2004)、陳鳳燕(2005)、錢煥新(2006)等學者雖然從不同側面探討了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構成,但還缺乏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系統研究,其能力體系尚需進一步研究和明確。

對教師能力的發展, Benner, P.(1984)、Fuller F. 和Bown O(1975)、Melanie Clay(1999)、歐陽向東(2003)、張煥華(2001)、譚強(2003)等國內外學者已經在這方面有較多研究成果,國內外對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小學教師技術操作能力方面的研究與培訓較多,對于網絡環境下通過校本培訓來發展教師教學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還比較缺乏,需要進行系統深入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構建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明確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目標和內容,探討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由于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研究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對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將研究提出通過校本培訓發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在實踐中予以檢驗和完善,從而優化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的質量,促進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師實施信息化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

1.信息化環境下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構建的研究

研究當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改變了傳統教學環境以后,中小學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要順利實施教學活動應該具備的能力體系,厘清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內容,明確信息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目標。

2.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通過調查、訪談、實地觀察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掌握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際狀況,探討中小學教師能力發展的途徑,分析影響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阻礙因素,剖析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

3.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特點

分析研究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特點,才能針對其特點,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

4.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校本培訓是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針對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培訓模式單一、理論脫離實踐等問題,將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于校本培訓,在混合學習理論、知識管理理論等理論指導下,研究網絡環境下通過校本培訓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策略。

5.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踐與反思

以廣州市部分中小學為試驗基地,實施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驗證策略的有效性,通過反思,總結其優點與不足,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本課題研究擬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的方式,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實地觀察法、綜合法、歸納法、行動研究、試驗等多種研究方法開展。

對于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構建的研究將采用文獻研究法、綜合法等研究方法;對于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將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在運用文獻研究法、綜合法、歸納法等方法提出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以后,綜合上述研究成果,采用行動研究法,開展網絡環境下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校本培訓,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

六、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對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抓住了實施信息化教育的關鍵因素和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構建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使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2.本選題將信息化資源的應用與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結合起來,探索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新視角,有利于調動教師、學校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積極性,通過校本培訓促進信息化資源應用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互相作用,使二者在互促互動中相得益彰。

七、理論意義和研究價值

研究中小學教師實施信息化教育過程中專業能力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構建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研究網絡環境下通過校本培訓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途徑與策略,對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豐富中小學校本培訓和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對于信息化教育的順利實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中發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的研究與實踐,能為廣大中小學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優化校本培訓的質量,促進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八、預期成果

1.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構建的研究,論文。

2.網絡環境下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研究報告。

第3篇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訓;實訓教學現狀;教學建議

一、傳統的生物化學實訓教學存在問題

1.對實訓教學重視不夠

傳統的大學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的現象。實訓教學的計劃是緊緊圍繞理論教學而制訂的,從內容到進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論課,沒有形成獨立而完整的實訓教學體系。實訓內容陳舊,多是驗證課堂理論實訓,忽略了對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實訓設備落后,實訓用品不夠,從而使學生缺乏獨立實訓操作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實操能力。

2.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

傳統實訓教學中對學生實訓成績的評定僅以實訓報告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而當前學生實訓報告卻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書寫框架太多,對實訓過程和結果的分析過少,相互抄襲實訓報告的現象普遍,只按教材內容填寫而不按實際實訓結果完成實訓報告的也大有人在。這些都會造成評價結果不準確,真正做過實訓的學生和沒做過實訓的學生成績相差不多,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被動和抵抗情緒,影響素質教育的真正魅力和效果,同時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實訓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

二、目前實訓教學中的一些現狀

目前,生物制藥專業生物化學實訓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以簡單的驗證性實訓為主,同學們在實訓過程中很少需要去深思實訓原理、淺析理由,實訓結果也早在同學們的意料之中;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也以灌輸式教育為主,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做,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一下實訓,等到實訓結束,這節課的實訓內容基本也就忘記了。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學生很少在實訓過程中主動深思實訓教學的目的和用途,嚴重影響了學習生物化學實訓技能的培養和革新能力的提高,將來進入工作崗位,還要從頭學起。另一個突出的現狀就是老師和學生都過于重視實訓報告的書寫,忽視了學生在具體的實訓過程中的操作和淺析能力的培養。當然這個狀況不僅存在于生物化學實訓課中,在其他實訓課程中也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由于學校要應付上級部門的評估,書寫規范、工整的實訓報告往往能得到高分,而具體實訓操作的考查可以靠臨時抱佛腳來提高。因此,學校往往對實訓報告的書寫非常重視,每年都要進行抽查,這種片面的引導方式使得任課教師也根據實訓報告的成績來打分。這樣的評分方式使得學生普遍有“重報告輕過程”“重論述輕操作”的現象,違背了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三、對生物化學實訓教學的幾點建議

1.思想上重視實訓教學

教育者應從“重理論輕實訓”的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高度重視實訓教學在培養創新型和實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實訓教學是實訓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實訓研究被納入教學過程的具體體現。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是兩個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學環節,對于大學教育來說,更應該重視實訓教學,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實際操作型人才。重視實訓教學,還應加大實訓室的投入,更新實訓設備,使人人都有實訓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2.加強實訓師資隊伍建設

實訓室應配備一名專職的實訓技術人員,加強實訓技術人員的素質培訓,給實訓人員提供外出進修和學習新技術、新方法的機會,提高實踐教學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應調動實訓人員的積極性,從制度上解決實訓人員的職稱晉升和待遇問題。

3.改良實訓教學方法

多數的實訓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抱著走”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告訴學生實訓原理,實訓所用儀器及藥品實訓方法和步驟,甚至將實訓結果及誤差分析全都告訴了學生,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我個人認為生物化學實訓教學中應更多地采用啟發誘導教授學生的實訓方法。例如,在蛋白質電泳實訓中,我們首先讓學生觀看視頻,要求學生注意電泳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細觀察電泳緩沖液的配制、加樣、電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驟,觀看視頻之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對該實訓的一些重點問題和難點加以強調和解釋,開展實訓教師與學生互動環節,由學生提出迷惑和見解之處,多樣化設想思路。在此基礎上,學生即可進入實訓操作階段,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加強輔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加強動腦、動手,掌握方法,提高實操能力。

4.建立多元化,多方面考查評價體系

這是生物化學實訓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保證,實訓成績由平時成績和實訓操作考試成績組成,各占50%,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前預習(10%)、課堂表現(20%)和實訓報告(20%)組成。在課前預習中要求學生明確實訓目的,原理與方法,做到實訓時心中有數,以課堂隨機提問方式進行;課堂表現只是考核學生的實訓動手能力、學習態度和協作能力;實訓報告中重點考查學生從實訓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實訓操作考試主要選取基本操作與能力驗證兩方面的小實訓進行操作考試,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第4篇

1明確培養目標

通過天然藥物化學技術的教學,培養學生文獻系統查閱、整理和總結能力、數據統計、儀器設備的選擇等綜合能力和科研素養,強化學生對事物進行客觀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中藥制藥前處理中的提取、精制、分離方法及操作技術,能根據中藥中所含成分設計合理的提取分離工藝流程,能預見中藥提取分離工藝流程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查閱工具書解決實際工作中常見的簡單問題。針對中藥制藥前處理職業崗位和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包括中藥提取、濃縮、分離精制等步驟,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1〕。天然藥物化學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倡導教學內容學以致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勇于創新〔2〕。教師在授課時對實驗原理和操作進行重點講解,對關鍵操作環節進行演示;學生需要提前進行相關實驗的文獻調研,撰寫實驗設計方案和實驗預習報告。教師對學生實驗方案進行點評后,學生開始實驗〔3〕。在撰寫實驗報告時重點討論項目的成敗原因,解釋實驗現象,對本次實驗進行總結和分析,以利于項目的優化和改進。通過理論和實訓的授課,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強化實驗實訓條件

我校的天然藥物化學實訓室的小型提取分離玻璃儀器和學校中心實驗室的提取分離活性成份成套設備為學生實驗實訓的順利進行及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力求滿足學生實現零距離就業的要求,大力推進產學互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1〕。天然藥物化學技術課程具有抽象性強、直觀性差等特點,因此引入實訓視頻、微課程等方式來銜接理論課與實訓課,解決化學成分提取分離內容教學直觀性差的問題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給學生觀看了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連續回流提取法等溶劑提取法的具體操作視頻;在實訓前讓學生通過萃取法、超聲提取法、紙色譜、薄層色譜、柱色譜等相關視頻、微課程,提前了解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在課余時間,讓學生參與旋轉蒸發儀、萬能粉碎機等儀器的完整操作視頻錄制過程,使學生加深理解儀器的正確操作步驟。總之,利用實訓視頻、微課程等方式,使學生在實訓課之前對實驗設施合理搭配及組合使用、實驗現象、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所了解和預見,大大降低了由于操作造成的危險事故和人身傷害的幾率,在整個模擬實訓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4〕。

3合理安排實驗內容,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天然藥物化學實訓時間較長,需要教師優化實訓課程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訓時間。教師把密切相關的實訓環節安排在一次實訓課,先對實訓思路做整體介紹,再講解當天的實訓內容,使學生充分理解實訓過程。合理設計實訓方法,節約實訓時間,例如回流提取耗時長,而超聲提取時間短且提取效率高,因此回流提取作為演示實驗,要求學生看懂并會安裝玻璃儀器即可,學生在實訓中采用超聲提取法。在上實驗課之前,要求學生實訓預習并書寫預習報告,使其掌握實訓目的、意義、實驗流程。通過優化實訓內容、合理安排實訓時間、巧妙設計實訓流程、提高對學生的實訓預習要求等,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

4提高創新性,增強實踐性

4.1查閱科技文獻,設計新方案

為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實訓課前給學生布置翻閱與實訓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的任務,通過查閱文獻中所用方法、實驗結果,討論在實訓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預計結果,設計更合理的實驗實施方案,最后再與教師給出的實訓方案進行比較和調整。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實訓項目外,筆者還給學生布置了從油茶籽中提取分離茶油、茶皂素、茶多糖等各類化學成分的實訓任務,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文獻,在理解文獻所列方法的前提下,自己設計合理的技術路線和操作流程,標明實驗原理。學生在閱讀文獻、設計方案、具體操作、實訓報告的全過程中,創新能力不斷形成和提升。

4.2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為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教師根據理論知識和實訓任務的重點和難點提出討論內容,先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并討論,課堂上學生脫離書本,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然后由教師總結點評,從而達到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互動的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微課程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將實訓課未開設的其它類型成分的提取、分離、檢識實驗過程拍攝成圖片、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3〕。目前,筆者已將槐米中蘆丁的提取分離與鑒定、黃連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分液漏斗萃取技術、減壓蒸餾技術等實訓視頻及圖片供學生實訓前自學;制作了大黃中蒽醌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秦皮中香豆素類成分的提取分離與檢識等實訓圖片供學生實訓過程中參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豐富并完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講義等教學資料;撰寫適合本校藥學系學生的特色實訓指導校本教材;建立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庫,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發放中英文參考文獻,實現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4.3強化科研思維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藥材選擇、藥材加工、工藝流程、提取分離參數控制、制劑過程等多方面對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和討論〔1〕;在實訓任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提取分離流程、組合實驗儀器,熟練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離、精制、檢識等技能。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如13級藥學專業學生、13級藥物制劑專業學生、13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學生積極參加了《閩臺道地中藥澤瀉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成分及作用機制》、《油茶抗糖尿病多靶點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油茶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有效部位和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中藥單體成分及其機理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中藥單體成分的體外研究》、《槐花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活性成分篩選與健康產品開發》等省、市、校級科研課題的研究。通過鼓勵學生參加或參與科研項目,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思維的訓練。

5增強實驗力度

5.1加強基本技能

在學生完全掌握安全知識的前提下,要求其熟練使用實訓設備,反復練習操作要領,強化基本技能,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學生在實訓前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實訓微視頻,了解實驗的具體步驟和詳細要求。教師授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演示實訓任務中的基本操作,強調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為后續復雜的實訓任務奠定基礎。

5.2開設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由教師選題、學生檢索查閱與實訓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并設計方案、實驗員準備實驗材料及試劑、學生具體實施實驗等多個環節〔5,6〕組成。在每次實訓工作中2~3人一組共同完成實訓任務,通過完整的綜合實驗鍛煉,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思路,強化操作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團結合作精神〔7〕。筆者現已給學生開設油茶葉中皂苷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及檢識、油茶葉中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及檢識等設計性實驗。

5.3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工作

將教師的與課程緊密相關的科研工作及國內外科研成果引入到天然藥物化學實訓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時間積極參與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前沿動態、開闊學生眼界;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機會〔8〕。筆者已申請省、市、校級科研課題,共計30余萬元科研經費,已有十余名學生參加到科研課題工作中。

5.4拓展實訓教學內容

將學生實訓室開放,鼓勵學生在周末和假期時間依據自己的興趣選課并提交合理的設計方案,進行創新性試驗。針對創新性試驗中存在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7,9〕。我校設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項目,鼓勵和支持在校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筆者已申請到10萬元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科研經費和10萬元校級科研課題經費,用于大力支持學生作為主體申報和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用于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有十余名學生參加到項目任務中。

5.5構建開放性實驗室

開放性實驗室建設作為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對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協調發展,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0,11〕。構建開放性實驗室的主要目的在于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增強實驗力度和實驗效果,讓學生在設計實訓方案、實施實訓、梳理實訓結果、書寫實訓報告的完整過程中,創新能力得以提升。

6完善實訓考核辦法

為加強培養并合理評價、提高學生的實訓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專業素養,優化實訓考核辦法迫在眉睫。

6.1實驗考核方式多元化

實驗考核方法以能力考核為導向,以綜合設計能力和科研素質考核為主,注重過程性評價,制定嚴格的扣分點,通過教師對實驗設計方案、方案陳述、實驗操作、實訓預習報告、實驗原始記錄、實驗報告及討論、答辯等多環節的綜合評判及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最終確定學生的實驗成績。該考核方式側重對實驗過程和綜合專業素養的評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造熱情〔3,6〕。

6.2鼓勵討論式實驗報告

提倡采用討論式實驗報告,提高實驗結果分析討論部分的評價比重,要求學生提交原始記錄,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理念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在撰寫實驗報告時,學生需要結合實驗原理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3〕。

6.3優化題庫

建立試題庫,利用試題庫系統對實訓課進行輔考核,題型包含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筒答題、問答題、工藝設計等,試題內容涵蓋本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訓內容所有的重要知識點,既考核了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訓任務的情況,又考查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5〕。

7結語

第5篇

【關鍵詞】高職 應用化工技術 實訓教學過程 創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C-

0177-02

實訓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基本理論的認識,使學生掌握專業實訓的主要過程、基本方法、技能,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創新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訓教學還可以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難題,促進企業的發展。本文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過程創新進行研究。

一、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現狀

(一)學生基礎較差。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處于廣西邊遠地區,受廣西生源數量減少的影響,近年考入該學院應用化工專業的學生高考分數最低為一百多分,且有部分文科生高中化學知識不牢固,學生基礎較差。

(二)實訓教材陳舊。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目前使用的實訓教材陳舊,大多是理論課本配套教材,如基礎化學中的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但這些課程在任課學期只有一周的實訓課,而一周內最多能開設5~6個實訓,每本實訓課本只做幾次實訓,而且實訓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綜合性、針對性的實訓,難以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效果。

(三)實訓教學方式比較呆板。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實訓教學大多是根據實訓教材進行,而實訓教材中實訓目的、實訓原理、使用材料儀器、操作步驟等都列得很清楚。教師在動手操作前先講一遍實訓原理,然后演示一遍,之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但學生對實訓原理的理解較慢,在動手操作時也是依葫蘆畫瓢,得出的實訓結果直接填入表格或直接代入公式計算,實訓報告也是將教材中的實訓目的、實訓原理等全部照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缺乏對實訓內容的思考和吸收,難以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實訓操作意義理解不深刻,導致實訓效果事倍功半。

(四)實訓指導教師少,導致教學資源利用率較低。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與化工相關專業包括應用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分析與檢驗、冶金技術,但所有專業的實訓員只有一個,實訓員負責準備實訓藥品、設備等材料,實訓課還是該門課程理論課的任課教師去指導。這樣就出現有時一個教師同時指導六七十個學生的情況,這不利于開展實訓,也不利于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如果一次同時開多個實訓,實訓指導教師就得每個實訓都講解一次,有相當部分學生就必須在指導教師講解其他實訓的時候在實訓室等待。實訓教師的缺失影響了實訓教學的完整性和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五)考核方式單一,體系不完整。基于以上原因,導致指導教師很難在整個實訓過程全程跟蹤所有學生的每一步操作過程,只能憑借部分操作內容或根據實訓報告上的最后結果給出學生實訓操作成績,這樣造成了對學生考核的主觀性成分較多,不能進行更客觀和更全面的評價,難以發現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影響教師對學生下一步實訓考核內容的制定和實施。

二、針對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現狀的創新性研究

針對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當前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還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創新。

(一)推行創新項目式教學法在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在以往的實訓教學中,都是首先由教師給學生講授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之后學生按筆記或教材去操作,整個過程顯得機械呆板,學生沒有多少思考的空間,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導致實訓原理難以經過思考而理解消化。因此,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推行項目式教學法。該法分兩個步驟:首先,將實訓的名稱作為一個項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項目名稱去尋找相關的實訓資料,將不同的實訓資料經過思考、整理、歸納綜合寫出實訓步驟內容,并合成自己的產品,完成自己得到的項目,寫出自己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寫成實訓報告上交;其次,教師將標準的實訓內容講解一遍,在講解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操作時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再讓學生將實訓內容操作一遍,解決出現的問題。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提出辦法、解決問題過程之后,專業實訓技能得到提高。

(二)自編具備自身特色的實訓教材。對于實訓教材方面,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化工教師目前已自編一套適合該學院化工類高職生使用的專業實訓教材。教材內容對與專業相關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內容進行精簡,刪除重復性的驗證性實驗,增加能增強學生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訓內容,并根據當地化工類行業的發展及學生生產實習,增加與之相對應的實訓,實訓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和生產,這樣就能使高職教育為當地經濟服務。例如,廣西河池金興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一種產品為2-甲基-5-硝基咪唑,而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學生常在該廠進行生產實習,那么在精細化工實訓中可增加“2-甲基-5-硝基咪唑的合成”實訓。首先在校內實訓室中安排學生合成2-甲基-5-硝基咪唑,通過合成實驗理解和掌握生產的基本原理,然后帶學生到該廠實習,安排不同的操作崗位,讓學生輪換崗位操作,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化工產品的合成原理,同時對化工實際生產過程特別是單元操作有感性的認識,也認識到實訓室試驗與化工生產的區別,提高學生在實訓操作過程或以后的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有些專業課程實訓的教材,由于設備本身是根據尺寸訂購的,故實訓教材也應根據設備性能參數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如針對化工原理實訓購買的指導書與實訓室現有設備在參數、構造方面有一些出入,故對于此類實訓指導書,應在購買指導書的基礎上作相應修改,或根據現有設備自編校內實訓指導書。

(三)采取“雙考核”的實訓考核方式。在過去的實訓考核中,大多是實訓任課教師依據學生所上交的實訓報告結果來評定學生的成績,這樣得出的成績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也難以對該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鑒定,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實訓的考核不僅應涉及學生,也應涉及該門課程的指導教師。根據這一實訓改革思想,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結合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制定符合實際的“雙考核”的考核方式。第一,對教師進行考核。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目前正在實施以抽查教師所教學生的技能的方式來考核教師教學工作是否達標。具體形式是:每個班隨機抽取20%的學生,若所抽取學生實訓90%能夠正確地完成整個實訓操作,則該指導教師合格,否則不合格。這種考核方式可提高教師對實訓教學的責任心,從而提高學生在實訓操作方面的能力。第二,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對實訓操作掌握與否,除根據實訓報告的數據進行評定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全程跟蹤考察及成果的鑒定。學生考核成績分為操作考核(約占總成績的50%)和產品考核(約占總成績的50%)。操作考核是把實訓項目分解為具體若干個操作步驟并設置評分標準,學生邊熟悉操作內容邊操作,反復進行直至操作考核合格;產品考核是指對學生實訓操作得到的產品進行鑒定并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不合格等級的學生需要重新進行考試至合格為止,最后由操作考核成績和產品考核成績綜合計算得出學生實訓總成績。此外,學生的考核不一定得在課堂上進行,可以在課后或者利用晚自習的時間進行。這樣既有充足的考核時間,又對學生有一定的壓力,使得他們在實訓前能主動預習,在實訓過程中能積極主動也請教教師,還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考核能夠真正全面反映和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四)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訓教學管理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由于教師數量相對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采取讓學生參與實訓教學管理過程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實訓開始前的設備及耗材的準備、實訓操作指導等。例如,在進行實訓操作分組時,將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成績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在實訓過程中,組長可以先為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指導并解決一些問題,組員共同協作完成實訓項目。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周鮮嬌.加強實訓室管理與建設培養高校學生的實訓素養[J].高教論壇,2008(1)

【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2012JGA403)

第6篇

【關鍵詞】化學分析;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提高人才質量,不僅是讓學生學到一門專業知識,掌握一種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適應職業變化的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始終將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基本完成上崗前所需知識和能力的各種準備。

高職化學分析是化工專業的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以及核心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握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 精心設計 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依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分析化學教學內容的設置應以適合本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為重點,以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在優化項目目標、優化項目實施過程、強化項目考核等三個方面下功夫,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上花力氣。

第一,優化項目目標

在項目實施前,研究每一個實訓項目的操作規程、能力目標以及應具備的技能等等,并保證每一個項目目標的“師生共知”,讓每一位學生也清晰地知道該實訓的目標,諸如,“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依據什么?”、“有什么好處?”等等,這樣的“師生共知”不僅保證了整個實訓過程的科學性,同時又能夠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實訓,避免了盲目性。

下面就以《配制和標定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為例說明應該明確優化的實訓目標。

專項能力目標就是能根據所需配制的標準滴定溶液的濃度和體積,正確配制并標定堿標準溶液,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從而具備配制和標定堿標準溶液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很明確進行該實驗應該“做什么”。

應具有的知識有酸堿滴定的基本原理、指示劑選擇原則、滴定分析的有關計算、配制和標定堿標準滴定溶液的方法等。這些內容在學生咨詢過程中教師已把相關內容及方法滲透給學生,應該說是學生有備而來,這也就解決了“為什么這么做”的問題。

應具備的技能是正確配制和標定堿標準滴定溶液,掌握滴定管、分析天平的操作。通過實驗也就明確了“有什么好處”,從而調動學生主動、認真地開展實驗。

第二,優化項目實施過程

目標明確以后,關鍵在于實施。我們在咨詢、方案設計、實訓操作、總結報告等環節上細化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1.實訓前的咨詢。組織學生仔細閱讀實訓指導書,引導學生掌握所做實訓項目應具備的理論知識、應具備的技能,明確應達到的專項能力目標。

2、方案設計,初步擬定實訓步驟。組織學生根據咨詢的相關內容和實訓標準擬定實訓步驟,并給學生解釋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項。

3、實訓操作實施。組織學生動手完成實訓過程,根據實訓進展情況給予個別指導。整個實訓過程要求學生按照實驗規程嚴格操作,并注意發現和解決實訓中的各種問題,做好實訓記錄。

4、寫出詳細的實訓報告。根據實訓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寫出詳細的實訓報告。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實訓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積極地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第三,優化實訓考核

考核是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綜合評定,嚴格的技能考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有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對于每一項訓練項目,從訓練到考核層層把關,認真對待,確保技能訓練達到預期目的。我們的具體作法是:

1、課堂隨機考核。每一次實訓課前先明確本次實驗的技能訓練項目和應該達到的目標,然后在下一次課做實訓前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該項目的考核,記錄考核成績,并將該成績納入期未考試成績中。

2、期未綜合考核。每學期未我們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實驗作為考核項目,并制定出考核辦法,對每個學生的技能熟練程度嚴格按照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通過這些強化訓練,不僅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各種實驗儀器的使用,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獨立工作的能力。

二、嚴格要求 注重細節 加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在能力的培養上,除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組織計劃、信息處理和團隊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就業、擇業、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1、培養學生仔細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分析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必須認真仔細、文明規范操作、實事求是。我們要

求每一個學生準備一個原始數據記錄本,每一次實驗將自己原始數據記錄在本子上,每節課下課前由老師簽字,不得因為實驗數據不準確而隨意更改。并要求學生根據測定結果,分析、判斷誤差的種類和來源,找出減少和消除誤差的有效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分析結果。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逐漸養成了認真仔細、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

2、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現在的很多學生個性強、合作能力差,在做實驗的時候,同組的同學經

常出現矛盾。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良好修養是十分重要的。在每次做實驗前我都提醒學生做好分工,并正確處理學生之間出現的矛盾。引導學生尊重他人,說話和氣。能耐心聽取別人的想法和意見,順利完成實驗。

3、培養學生合理支配時間的能力

工業分析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合理支配時間的能力。每次做實驗前我們都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實驗任務,然后根據要求確定各項分析環節的時間分配及順序安排,按預定的計劃,在規定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各項分析任務。

4、培養學生保持清潔有序的工作環境的能力

分析過程保持清潔有序的工作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學生了解分析過程

對工作環境的具體要求,了解廢棄物品的處理方法及排放標準。做實驗過程中,要將儀器及藥品按實驗要求,有序地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上。分析任務結束后,及時清掃、整理工作場所。并將廢棄物品按規定進行處理。

總之,在《化學分析》教學中,我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提高學生從事化工分析檢驗的專業能力,使學生盡快盡早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第7篇

關鍵詞:高職藥學類;有機化學實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5?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40-02

有機化學實訓是藥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實訓課程,它的后續實訓課程是藥物化學實訓、藥物分析實訓、藥劑學實訓等專業課。目前,在工學結合的推動下,藥學各專業實訓課都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對有機化學實訓課程的開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當前高職藥學專業面臨的問題,教學面臨的問題

目前,高職高專有機化學實訓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缺乏高職高專教育特色。主要問題有:首先,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有機化學實訓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課程成績主要由理論考試成績來決定,使實訓教學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夠明顯,造成部分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其次,是實訓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不適合高職高專能力培養目標。一方面,近年來,生源減少,高校擴招,導致大多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滑,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實訓理論及驗證實訓偏多,綜合有機合成實訓較少,幾乎沒有開設綜合設計實訓,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再次,部分實訓教學內容和實訓手段陳舊。這就致使與后續實訓課程脫節,不適應現代科學的新發展。

二、實施工學結合有機化學實訓教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藥學專業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良好職業素養和較強的崗位適應性,為臨床藥學、藥品生產、藥品檢驗、制劑等藥學工作崗位第一線服務的技能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主要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以完成任務為主線,強調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要與企業崗位對接,使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后能更勝任工作崗位,這就要求我們在校期間使學生成為基礎扎實、思維敏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新型人才。顯然,目前有機化學實訓教學現狀難以達到這一目標要求。筆者所在的學校將“以提高綜合實訓技能為主線的模塊化教學”應用于藥學類有機化學實訓課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工學結合下藥學類有機化學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重視有機化學實訓課程開設、優化課程結構,精選實訓內容。目前,大多數高職藥學類專業都把有機化學實訓作為有機化學的輔助課程,課時往往是“68+20”式,即:理論課68課時,實訓課20課時。從數據上看僅僅是幫助學習有機化學而開設的,難以完成當前教學培養目標。我校已將“68+20”式改成“58+40”式,即:將有機化學實訓作為獨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與有機化學同等重要,而且建立了一套獨立的考核制度。這樣不但形勢上重視了該課程的開設,更重要的是切實加大了實踐教學,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實訓主要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性質驗證、有機化合物的制備等四個部分。為了優化課程結構我校把課程分成三部分:基本知識及操作、有機化合物的制備和綜合設計性實訓。其主導思想是:精化基本知識和操作、刪除性質驗證實訓、加大合成實訓、增開設計實訓。適當增開一些設計性實訓,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為了優化課程結構,精選實訓內容,使整個制備的產物不僅是各種有機化合物類型,而且是常見藥物(如:阿司匹林、肉桂酸的制備等),這樣可以兼顧到各種知識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不但能鞏固有機化學知識,學到實訓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還能學到一些藥物知識,實現知識、技能和興趣的三重收獲。我們討論修訂了原實訓教學大綱,增開了藥物合成實訓,刪減了性質驗證實訓,并與合成部分合并。其中有機制備實訓是綜合實訓,需要基本的有機化學知識、基本操作能力、性質驗證知識及有機化合物的鑒定知識,是學生有機實訓操作技能、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綜合體現.也是對實訓水平的檢驗。如果在這一部分加強教學,可為后續課程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實課程驗的藥物合成、分離、提取及鑒定的操作能力打下扎實基礎[1]。利用合成的產品進行性質驗證,這樣既節約了實訓藥品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也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訓操作技能的系統化,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如:改經典驗證型的內容為應用型的內容,適當開設綜合設計性實訓。設計性實訓由任課教師出題(如:乙酰苯胺的制備、水楊酰苯胺的合成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后,自選設計方案,經任課老師審閱后,再獨立進行實訓。這種實訓方法和材料貼近專業,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與藥學接軌,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探索知識、獨立思考、靈活運用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研究創新能力。實踐表明:通過優化實訓內容,既能促使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不斷增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實訓興趣,訓練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綜合實訓能力,為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2]。綜上所述,我院有機實訓課程作如下開設(表一):

2.完善教學模式,建立開放性的課堂,培養實訓能力。根據三部分實訓內容的特點,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首先,在基本知識及操作模塊,這一部分安排課時較少,可采用理論教學、動手操作與軟件模擬相結合的方式,曾加基本知識的信息量,強化基本操作技能。其中動手操作練習可以選常見的基本操作如:沸點測定、熔點測定、減壓蒸餾等以提高動手能力,以滿足有機化合物的制備實訓操作的基本需要;其次,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模塊是有機化學綜合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部分,這一部分可以采用“四步走”模式:預習與問題操作與記錄總結與思考再操作,在實訓操作前提出問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增強學生的實訓興趣,并記錄作為考核參考;總結與思考階段,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實訓的成功與失敗,并找出改進實訓的方法,如:如何提高產率,如何提高純度等;再操作階段,可利用“開放性實訓室”,即:建立課余時間開放的實訓室制度,為那些一次實訓不足,需要改進實訓的同學提供彌補機會,也為那些追求完美、敢于探索創新的同學提供機會,而這些都記錄作為考核依據,以鼓勵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最后,設計實訓部分,教師給出幾個題目分組討論,并根據設計有機合成路線總結組織實施實訓總結實訓成果及不足的步驟來檢驗效果。

3.細化考核,促進有機實訓的高效開展。考核不是目的,考核是保證教學實施的方法和手段,而實訓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平時的實訓中進行。本著這個原則建立平時考核(60%)+期末考核(40%)相結合。其中期末考核分為期末實訓操作知識考試和期末單項基本操作演示,成績各占20%,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學生重視實訓,增強學生參與實訓的動力和興趣[4]。平時成績要細化到以學生每次實訓的預習報告、回答問題、操作規范、實訓報告及學習態度、良好習慣、開放性課堂等來進行綜合評分,涉及到實訓教學的各個方面,這樣既保證了整個實訓教學的有效進行,同時也避免了最后一次操作技能考試的偶然性。因此這個考核比例分配是比較具有科學性和人性化特點的。

參考文獻:

[1]黃耀峰,何彬,等.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時代教育,2010,(02):55-56.

[2]鄭明,盧薇等.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2006,5(5):82-83.

[3]王麗君,景蕾,等.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有機化學實驗體系[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2(2):60-61.

第8篇

一、轉變育人觀念,培養科學精神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是一群特殊群體,常常受到忽視或漠視.同時,因這些學生經歷了不少失敗體驗,因而存在一定的消極心理.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育人觀念,關注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穿插化學科學家探究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品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利用科學知識來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價值,以科學眼光觀察世界,以科學態度面對問題.如學習原子與分子概念等,可引導學生明白世界是物質的,理解運動與靜止之間的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強化雙基教學,構建知識模塊

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雙基教學是其關鍵所在.教師要通過合理分類基本概念與理論,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實際,運用多變方式,以強化雙基教學,讓學生把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構建知識模塊.

第一,合理分類化學理論與概念.①直觀型概念,模式固定,通過感知與記憶即可把握.如化學反應速率、物質化學式、元素符號與名稱、單質與化合物.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等.②簡單理解型概念,需簡單加工概念才可理解與把握.如非電解質與電解質,需由“或”與“化合物”上進行理解與把握等.③抽象型概念與理論,較為復雜而多變,需由本質上進行理解與把握.如化學平衡、原電池原理等.

第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①多變的引入,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故事、圖片、游戲等引入法.②注重預習引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③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有常規練習題,有比賽方式練習.

三、加大教改力度,開發校本教材

在中職化學教學中,若想提高教學實效性,還需加大教改力度,這是課程改革的推動力,是化學教師得到解放與自由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善于開發與利用校本教材,促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更富有地方特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與了解社會,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融于社會生活之中.

例如,通過專題形式對校本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這不必與書本內容有連貫性,僅需開發有關書本內容的化學教學資源,使之變為具有特色的專題,以補充教材內容,讓學生了解生活實際情況,并深刻理解與記憶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注重實驗實訓,突出學以致用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實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提高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院校與教師應重視實驗實訓,以突出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聯系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把握實驗操作原理,了解實驗器材的使用,學會自主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培養創造力.

例如,在講“氫氣的實驗室制取”時,教師可將其作為實驗實訓內容.首先,根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明確實驗目的:理解氫氣的實驗室制備的原理,把握其制取方式,并能夠試著改進實驗發生裝置;觀察各種金屬和酸的化學反應,可選擇氫氣的實驗室制取的藥品;聯系已學知識,正確選擇發生裝置與收集方法;可選擇氫氣的實驗室制備的方法.然后根據教學目的進行實驗實訓,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實驗,自主進行探究實驗,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藥品,并填寫好實驗報告.

五、踐行教學互動,促進和諧發展

第9篇

關鍵詞 工學結合 化學實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

Research on the " Work integratedLearning " Model of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 Lizhen, CHEN Hui

(Shangrao Branch of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3340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higher vocatonal colleges.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lay stress o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teaching philosophy. This pape explores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combining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with the work. It achieves that the concepts, models and methodolog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reformed.

Key words"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①近年來,為了突顯職業教育特色,我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視校企合作,突出專業技能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在教學改革方面,逐步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研究,為社會培養了實用型合格人才。

化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基礎課程,是臨床、護理、助產、美容等專業的基礎課。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鞏固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職業工作作風。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化學實驗占化學總課時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等現象。我校依據高職高專教育目標對化學教學進行研究,探索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強化化學課程改革,提出化學課程設計理念、課程特色和教學內容與方法。

1 化學課程設計理念

1903年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開始實施 “三明治”教育模式,這就是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雛形。之后,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開始實施與英國基本相同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并稱之為“合作教育”。2000年協會理事會經討論決定,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凸顯“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②這種工學結合模式,融“教、學、做”于一體,即邊教邊做邊學,能夠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打破傳統教材的系統性,重新整合理論課程與實訓實習課程,實現教中學,學中做,提高教學效益,培養學生能力。我校堅持“工學結合”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思路。注意了化學與后續課程的銜接,注意了化學與職業資格考試的聯系,注意了化學理論及技能與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序化和整合教學內容,逐步構建適應“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化”需要的化學課程體系。

(1)板塊式教學:我們對化學理論與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序化,做到教學內容職業化,實踐教學技能化。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合成實驗、驗證性實驗、實驗設計四大模塊。根據社會對醫學藥學各專業人才模式的需要,選取不同的模塊的內容進行整合。

(2)開放式教學:開放實驗教學,建立完全開放的實驗教學體制。在校內我們充分利用無機實驗室、有機實驗室、分析實驗室、儀器分析室、藥化實驗室、生化檢驗室和儀器室等實訓場所,進行化學實訓教學。校外,我們與藥品質檢所、藥廠、醫院等企業、行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分析與解決實際相關問題的能力,保證專業技能的提高。

(3)與后續課程的銜接。例如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我們改革了有機物的合成實驗內容,與藥化銜接,改做常用藥物的合成,如磺胺藥和阿司匹林的合成,學生興趣高,實驗效果好。同時,我們帶學生下工廠見習這些藥物的合成及工藝流程,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技能教育一體化。

2 化學課程特色

(1)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建設。為實現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課程設計理念,我們引入“雙師型”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參與課程建設。從教材的編寫、實訓的指導、學生職業素質的形成到學生畢業后的跟蹤調查,各個環節全程參與,保證了企業、行業所需人才與學校培養模式一致。

(2)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將復雜的化學體系按理論、實驗、實訓等內容模塊化操作。堅持以真實工作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強化專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崗位技能,重新構建教學內容。教學全部采用案例法項目法,體現任務驅動,項目導向, 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3)動畫演示實驗。模擬真實實驗,自制動畫實驗系統性強,內容豐富,表現力良好。flash演示實驗,模擬化學反應真實環境,使理論與實訓教學自由切換。08年,我們建設了《有機化學》學習網站,09年藥劑專業《有機化學》被評為江西省精品課程。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進一步研發和完善網上實驗教學資源。

(4)工學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各個專業方向,組織學生到企業、醫院、質檢等部門參觀。例如我院藥學類專業與醫院、藥廠、藥檢部門等企業行業建立合作機制,與校內實訓基地統籌規劃,布點合理,功能明確,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工作環境,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無縫對接、專業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

3 化學教學內容與方法

(1)自編了《化學實驗》工作任務書。實訓課程設置成“基本操作訓練”、“ 驗證性實驗”、“ 合成實驗”、“ 實驗設計”四個模塊。實驗實行循環制教學模式2~3人一組,自愿組合。在實驗操作前要求學生預習任務書,經教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室。教師講解工作任務,學生再開始做實驗。實驗強調規范操作和注意事項,整個實驗過程有專門教師巡視指導。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準確處理數據并填寫任務書,完成實驗報告。教師通過審閱實驗報告和任務書,對學生進行指導。

(2)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我們堅持以“必需、夠用”“教師好教,學生好學”為度,重點突出基礎理論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如下:減少理論學時,增加了實驗課時。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比例近乎1:1。突出化學與后續課程的聯系: 每個實驗,我們會開辟專欄采取“導課”或“課堂互動”的形式,介紹化學在行業的用途。如:在藥檢部門,阿司匹林的檢測,因其水解時產生游離的酚羥基,可用三氯化鐵試液鑒別,實驗現象為紫色。

(3)堅持工學結合。校外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鍛煉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場所。設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將課堂與實踐一體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實現畢業生的能力與社會接軌。

我校現已建立了實訓實習基地100多個,能夠滿足實踐教學需求。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是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以“雙師”型教師和具有技師以上職稱的行業專家為指導老師,如紅外光譜檢測各種藥物的實驗,由外聘老師親自講學指導。同時,我們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培訓、實踐、考察,讓教師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參與社會技術服務。

4 存在問題與對策

工學結合是指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使學生工學相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這種模式要求 “教、學、做”一體化,符合中國職教特色。具體表現為教師一體化,教材一體化和教室一體化。教師一體化指理論課教師與實訓指導課教師構成一體,即“雙師型”教師;教材一體化,即理論課教材與實訓課教材構成一體; 教室一體化,即理論教室和實訓實習室構成一體。在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1)“雙師型”教師不足。工學結合模式的化學實驗教學必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還需具備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要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理實結合的教師隊伍,即所謂“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指從事職業教育的、既能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實踐,具備“雙師”知識、素質、能力的教師。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學校應加大引進企業、行業專家充實教師隊伍,或是外聘專家指導實驗和舉行專題講座。

(2)實驗內容的整合有待完善。對于藥學系的《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以及《分析化學》與《藥物分析》,實驗內容相近的我們合并成一個實驗,刪除已在生產實踐中淘汰的實驗。對若干相關聯的化學實驗,我們進行整合,模仿藥廠生產流水線,將藥物設計、合成、分離、檢驗幾個環節用一個大的實驗完成。但對于醫學各專業的化學實驗內容我們也應深化改革,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3)實訓實習基地尚需加大建設力度。實訓實習基地是實現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的保障條件,只有建設完善的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基地,設置良好的實訓儀器,健全各項實訓實習規章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些學校資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內實訓基地在硬件軟件兩方面難以達到模擬職業環境,如實訓設備陳舊,數量少,有制度未落實,校外實訓基地使用率不高等。事實上,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實習中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并未得到保證,因此,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實訓室的建設,建立健全實驗室、實訓室管理制度,才能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提供優質的場所。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教改課題 “高職{專藥劑綜合實訓教學的應用”編號[jxjg-09-27-1]

注釋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看片一区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久久久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 精久久| 青青伊人精品 | 91视频最新| 黄色片aa | avtt国产|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 | 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 美国免费视频 | 五月天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你懂的在线免费观看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 久久婷婷五夜综合色频 | 国产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成人午夜看片 | 99精品欧美| 九九视频这里只有精品99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 成人免费网站 |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 九九亚洲精品 | 精品孕妇一区二区三区 | 色老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 五月婷婷之综合激情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男女试看120秒 | 9久久精品 | 美人图未删减 | 青草草产国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青草 |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