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腎內科護士長護理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6 16:39:1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腎內科護士長護理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腎內科護士長護理

第1篇

關鍵詞:神經內科; 護理; 常見問題; 防護措施

我國醫療水平日益發達,對于神經內科的治療和康復,大多醫院都具備著高超的醫療技術和優秀的醫療團隊。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是對神經內科患者康復治療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在了解神經內科患者特殊性的前提下,只有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水平和護理效果,才能讓患者更好更快康復,使護理工作達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

一、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綜述

1.1、護理中意外事件的發生

根據神經內科病人的特殊性質,他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不少病人有身體機能障礙、各器官感覺或者意識上的障礙。老年癡呆和癲癇癥患者也不為少數。在行動不便,反應緩慢的情況下,由于護理人員和家屬的疏忽,容易出現很多讓病人受傷的狀況,例如墜床。家屬的疏忽下,而病人情緒又不穩定時,最容易發生墜件。行動不便的病人也容易發生跌倒的事件。還有一些反應較為緩慢的病人,容易在無意中被燙傷等問題,這些都是在護理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值得護理人員和病患家屬以及病人的注意。

1.2、病人的走失問題

在神經內科的護理中,很多病人的年齡都偏大。一些老年癡呆癥等意識不太清楚的病人容易走失。特別是在護理工作繁忙,人流量大,安排任務較多的時候,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這給醫院和病人家屬都帶來很大的壓力。

1.3、病人咬舌和窒息問題

神經內科的病人非常容易出現咬舌和窒息的情況。因為病人的特殊性,很多都有輕微的吞咽方面的問題,癲癇病患者也不在少數。在護理人員和家屬稍微的疏忽下,咬舌和窒息的傷害都很容易發生在病人身上。

1.4、人員和儀器上管理的缺失問題

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人員管理和安排必須要合理。護理人員在生活和家庭里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很多生活上的壓力總是能影響到工作的情緒和動力。一些醫院對人員審核和把關的不重視,導致很多水平較低的護理人員渾水摸魚,大大降低醫院的醫療水平效果。醫院儀器需要隨時進行檢查、清理、消毒等程序,老舊儀器應該及時處理和換新。有時候,例如儀器故障等儀器方面出現的問題,嚴重時,也會導致醫療事故。

二、對神經內科護理現狀問題提出的一些防護措施

2.1、健全醫護人員管理體制

為了達到安全可靠的神經內科護理服務,必須要對醫護人員的管理體制有所改革和重視。嚴格對護理人員的入選和安排進行把關,對護理人員的調配和調動要合理。管理措施和管理體制的健全,是衡量一個醫院的醫療質量是否安全的關鍵。

2.2、加強醫護人員法律意識

當前我國很多醫院除了主治醫師以外,大部分護理人員的學歷水平還不是很高。一些專科衛校出來的護理人員,之前只專注學習了護理方面的知識,而其他方面的素質不太健全的情況居多。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就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細節導致醫療糾紛。這既影響了病人和家屬的心情,也對醫院在社會上樹立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要擁有一定法律意識,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護理工作。

2.3、進行護理人員培訓

面臨醫療水平和技術逐年提高的趨勢,只有不斷強化醫護人員的技術和水平才能順應時代的大流。特別在神經內科護理方面,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要求更加嚴格。護理人員必須在細心負責的前提下,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各醫院應該加強人員培訓工作,在護理人員工作的同時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培訓。例如經常開展醫學講座、護理學交流會等,讓護理人員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實踐。

2.4、加大護理基本常識的宣傳力度

雖然當今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都比以往大大提升,但是,人民的醫療基礎常識并沒有因此有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對醫學方面的常識還存在很大的誤區和盲點。所以,在護理人員工作的同時,應該加大對病人及其家屬護理常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的護理常識含量。只有在護理人員精心的照料和病人及其家屬擁有護理基本常識的前提下進行配合,這種雙向性的護理工作對神經內科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才是最能夠達到效果的。

2.5、醫院積極配合,消除安全隱患

病人的治療環境本身隨時都會對病人造成各種安全隱患。醫院作為病人的治療康復中心,應該及時排除細節上會出現的安全隱患。例如電梯的定期檢查維修、樓梯扶手安全程度的檢查、各種醫療器具的擺放安全、治療儀器的定期故障排查等工作都應該做到位。排除意外的因素干擾到病人的康復和治療,杜絕一切因小失大的事件發生。

三、總結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相對于其他科室的護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在面對特殊的患者時,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護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和盡量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同時,護理人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醫療護理水平。在醫院對此重視的前提下,醫護人員應積極參加醫院組織進行的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討論,完全服從醫院的管理,以提高神經內科的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邱笑玲. 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 基層醫學論壇,2007,08:326-328.

[2]李景梅. 神經內科護理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05:66.

第2篇

神經內科常有老年人腦梗死,腦出血等急性腦血管意外的重癥患者的接診,對急重癥患者實施監護,使用監護儀也就較為普遍,成為護理工作中重要措施。先進的監護設備和檢測技術,對病情進行周密的觀察,及時的發現病情的變化,治療和維持生命器官功能,預防并發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發揮了積極地作用。監護儀的使用無疑對我們在重癥病患的護理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我們也總結發現一些問題,該如何對策,特研討如下:

1 監護儀使用中常見的問題是電極片粘貼部位過敏

輕者皮膚瘙癢,發紅,重者局部形成小水泡。例如,我們監護的一例重度顱腦損傷深度昏迷患者,在接通監護儀后3小時后,粘貼片局部出現小水泡。雖然護理人員及時發現經積極治療沒有發生并發癥,但也出現了病人痛苦的躁動。

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一定要注意密切觀察局部的情況。及時更換電極片。我們的做法是用丙酮或乙醚-酒精混合液,輕擦皮膚。在遇到胸壁長毛者要局部剃毛,用酒精脫脂。這樣電極才能盡可能減少皮膚阻力,才能保證心電圖記錄質量。并在更換電極片時一定要注意略移換粘貼的位。以避免電極片過度刺激引起的不適感,更重要的是在更換電極片時就便于仔細觀察局部情況如出現皮膚發紅、痛癢就要涂以皮康霜或皮炎平霜,盡早減輕過敏的癥狀避免加重形成小水泡。

2 監護線過多也會對患者有潛在的傷害和造成不適

每個監護的病患最少要接通三條導線。多的再加上胃管、氣管插管、頭部的引流管等,可達7~8條之多。如果遇到病患有躁動不安的因素使病人抓住導線或把導線、管道等壓倒身下,就有可能造成潛在的危險和不適。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加強床單元的護理。及時把病患床頭的各種導線和引波管進行仔細的理順,必要時給予約束、固定使病人不易觸到、摸到,以減少對病患的不必要的傷害和危險。

3 監護儀造成的精神痛苦

在監護儀使用過程中,病人的多部位都被各種監護導線和導管所纏繞。

病人的自身活動必然要受到限制,他自己很難保持合適的休息姿勢,會有一種強迫靜臥和捆綁感就會由此產生情感上的憂郁和焦慮。本來神經內科的急重病患就多有偏癱失語、意識喪失、抽搐等癥狀。會有反應遲鈍、心里失平、常表現出自卑、依賴、焦慮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加上監測儀的“捆綁”自然會加重病人痛苦的表現。

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更加耐心和細心,在盡可能范圍內幫助病患變換以減少因監護儀帶來的不適感,并要向病人講清怎樣活動而不影響監護效果。要向意識清醒,知覺敏感的患者介紹使用監護儀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尤其是要對監護儀的報警,要對病患做出簡要的解釋,使病患明白儀器是為檢測病情而使用的,并非是意味者病危。讓病患坦然對待自己的病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使我們的護理工作達到藥物治療都起不到的作用。

4 醫護人員過分依賴監護儀提供的信息也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在我科病人使用的監護儀至少能檢測病人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尖端科技的應用也會導致醫護人員對技術設備的過分依賴,如果盲目依靠儀器提供的信息,一旦這些信息與病人的臨床情況相矛盾就會導致錯誤的處理,使病情惡化。例如一例高血壓腦出血使用監護儀的患者,在翻身前監護儀的血壓顯示180/110mmHg,而翻身后血壓降至100/56mmHg。值班護士又連續兩次通過監護儀測血壓都低。而呼喚醫生來又沒查到低血壓的征象,醫生讓病患平臥,在分別用水銀血壓計和監護儀兩種方法測血壓,發現血壓與翻身前沒有明顯差別,這說明監護儀顯示血壓降低是由改變所引起的。但如醫生片面只按低血壓的顯示處理錯誤的判斷自然會錯誤治療而出現危險。

這對提醒我們神經內科護理的特點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急重的病患,尤其是意識不清表達不明的病人在使用監護儀時,更要多動腦筋,多看、多想、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正確識別儀器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多做分析,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我們科室定期考核醫護人員對儀器性能掌握的情況,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和臨床意義等基本知識,來用理論和操作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考核。對不熟悉儀器性能的護理人員限制使用并限期學會。強調護理人員不要只注視監護儀上的圖形、數字的改變,而忽視了患者的存在。要隨時想病患透露必要的信息又可隨時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的細節。例如:口腔黏膜有無干裂、潰瘍,皮膚有無出汗增多、顏色改變及肢體運動改變等,監護儀不能顯示的病情變化,這樣才能做好監護,提高護理質量。

5 監護儀使用造成的依賴性,這也是我們護理工作所遇到的問題

來神經內科的患者大多是發病急、病情重,不僅病人就連同病人的家屬都可能伴有焦慮和恐懼。有部分的病人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威脅,過分依賴監護儀。他們可能會認為只要在監護儀的監護和醫護人員密切觀察下,自己的生命安全才得到保障。對危重患者滿足其生存需要將是護理工作的重點,解決其實際問題是醫護人員的目標和義務。所以,對有使用監護儀產生依賴的患者,護士一定要做好說服和解釋,使患者知道自身疾病已緩解,不必再用監護儀。同時更要告訴患者長期處于監護的條件下會對自己的病情恢復并不利,要避免新患者或者搶救患者時對自己的影響,而建立恢復健康的信心。

我們認為在使用監護儀時,護士一定要走近患者,做好四勤:口勤、眼勤、腿勤、手勤。從病患的一點一滴的變化中了解對患者產生壓力的原因,善于發現問題采用不同的措施解除監護儀使用帶來的問題,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秀華,主編,急救護理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8:18

第3篇

我院神經外科對于收治的292例患者中的134例采取了腸內營養支持,先對于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于在2013年1月~12月,我院神經外科ICU收治了292例,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齡5~79歲,平均49歲,GCS評分處于3~8間。患者入院診斷為高血壓性腦出血137例,重型顱腦損傷140,其他15例。患者在入院12h內進行顱內手術者276例,采取非手術保守治療者16例。其中,有134例患者采取了腸內營養支持,而其他患者則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情況基本一致,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于采取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不論是否采取手術,均應采取腸內營養支持,其標準為顱內出血相對穩定、惡性嘔吐等癥狀減輕或消失。腸內營養支持應該采取鼻胃管,并且在喂養前采取頭高位。首次喂養的第1h應當給予20mL的鹽糖水,而后每小時遞增20mL,同時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嘔吐和腹脹癥狀。當患者出現活躍腸鳴音后,可以依照"低濃度到高濃度、少容量到多容量、慢速度到快速度"的原則進行喂養。如患者未出現相應的并發癥和不適應癥狀,應當通過Harris-Benedict來計算患者的基礎能量消耗,而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喂養時,應當加強相關的護理工作,比如經常采取溫開水沖洗導管防止堵塞,如果因為治療的需要而暫停營養液喂養時,應當將導管沖洗干凈,而后無菌儲藏待用,此外,應當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增加運動量,以促進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以此加強營養液的吸收和能量的轉化,最終促進患者的恢復。

1.3觀察指標 以患者排氣、排便恢復時間、每日熱量攝入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作為計量指標,以患者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為計數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排氣和排便恢復時間高于對照組,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熱量攝入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實驗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例次高于對照組,見表2。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4篇

【關鍵詞】神經內科住院病人;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病人對醫療護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神經內科是一個存在較大醫療風險、易發生醫療糾紛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腦卒中病人為主,這類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識障礙、病情變化快,合并癥多,住院時間長,致殘率高的特點。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特點,現將神經內科常見臨床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傷。

1.1.1 跌倒。神經內科病人發生跌倒的幾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體弱,骨質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應急能力低下;神經疾病導致肢體癱瘓、步態不穩;性低血壓、突發抽搐與暈厥;對疾病危險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強,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煩護士,以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著過于寬大的衣褲,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濕滑、入廁時坐凳不穩,燈光昏暗等。

1.1.2 墜床。神志不清、躁動不安,癲癇發作、不配合治療的病人容易發生墜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病人陪護對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取下床欄或解開約束帶;護士對病人病情不熟悉,沒有及時給予使用床欄。

1.1.3 燙傷。神經內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多存在感覺障礙,對痛覺、溫覺不敏感。加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病人極容易發生燙傷。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導致認知、記憶力障礙,反應遲鈍,如護理防護措施不到位,沒有家屬看護,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經系統多種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難,咳嗽反射減弱,進食時容易發生嗆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時間過長,家屬自認為掌握了鼻飼方法拒絕護士喂食,由于鼻飼不當造成誤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靜脈炎。神經內科所用藥物大多數為高滲性藥物,對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經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齡、血管因素以及護士巡視不到位等因素,導致藥液外滲,引起血管及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等靜脈炎反應。

1.5 壓瘡。神經內科臥床病人營養、感覺功能都較差,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壓瘡是神經內科患者最常見的臨床并發癥。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壓瘡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計劃性拔管。非計劃性拔管是指尚未達到拔管指征而將人體的治療性、診斷性導管拔除,包括氣管導管、中心靜脈導管、尿管、胃管、各種術后引流導管甚至起搏導線等拔除[4]。神經內科病人受疾病的影響,意識常常會發生改變。當患者清醒后經常會產生情緒激動、焦慮、恐懼等心理,如患者出現躁動時,沒有使用約束帶,極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強法律,確立護理安全信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1]。通過組織護士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以護理常規為準繩,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2 健全護理風險預案及應急處理預案,積極應對[5]。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建立一套完善的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預案。針對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絕和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3 正確及時評估危險因素,明確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覽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標記,采取預見性防護措施,避免意外受傷[6]。

2.3.1 創造安全的病室環境。病室光線充足;保潔員拖地時應設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裝橫向扶手,衛生間安裝豎向抓桿,便于患者站起時借力,增設防滑墊。床邊監護儀、氧氣筒、吸引器應擺放在指定位置,電線應卷放好,以免電線松散垂在地上將患者絆倒;患者的衣褲大小合適;用輪椅護送患者時扣上安全帶;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認真評估病人。患者入院時,認真評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為壓瘡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給予墊海綿墊、水墊,定時翻身、叩背,防止院內壓瘡的發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屬護理注意事項,護士和家屬雙方簽署“老年危重患者護理注意事項告知書”。確定患者為高危對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頭使用溫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燙傷”,“預防壓瘡”,“防止墜床”等,隨時提醒患者及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應隨時作好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

2.3.3 床欄、約束帶的使用。對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老年癡呆的患者,床邊加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防止患者拔出各種管道,約束帶松緊應適宜,每班進行交接班,注意觀察患者約束處皮膚情況,保持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屬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指導家屬正確使用床欄及約束帶。

2.3.4 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預防。癲癇患者突發抽搐時,應立即將壓舌板或毛巾條放于患者口腔一側上、下臼齒之間,以防舌咬傷;對60歲以上患者及認知、記憶力障礙患者實行腕帶識別制度,在手腕帶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別、所住醫院、科室以及醫院聯系電話;護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為病人進行治療,如熱敷、頻譜照射、理療、艾灸時,應注意溫度,注意觀察皮膚情況,以防發生燙傷。

2.3.5 加強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教會患者及指導家屬使用輔助設施,如護欄,扶手等;對于頸椎病患者,突然改變可能會誘發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應告知患者在改變時,動作要緩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個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確指導患者用藥,對服用鎮靜、安眠藥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藥到口后才能離開;掌握專科知識,進行健康教育時有針對性,如腦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屬絕對臥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動,導致發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強護士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護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強“三基”及專科知識的學習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理論、技術水平;加強工作責任心,把護理安全納入到護理交接班內容中,責任護士每天對所管高危病人進行評估,隨時增減安全防護措施,并認真做好護理記錄,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總之,護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減少護理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不斷改進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不安全護理隱患,避免護理不良事件及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差錯.中華護理雜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意外損傷及預防對策護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楊桂華.壓瘡的研究及護理進展.現代護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攝霞, 王紅艷, 郭秀茹,等.ICU 氣管插管病人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國外醫學 護理學分冊, 1999 ,18 (1) : 457-459.

[5] 劉紅.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安全隱患分析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06; (3):83~84.

[6] 張金花.神經內科若干安全護理隱患與防范對策.天津護理,2004(12)2;78~79.

第5篇

【關鍵詞】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安全隱患;防范

【中圖分類號】R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129-02

1 神經內科臨床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

1.1 護理工作方面的安全隱患

第一,在上班期間,有很多忽視都存在著對患者關心不夠的問題,同時很多基礎性的護理工作沒有做到位。這一點,比較常見的就是醫院規定對于那些偏癱以及昏迷的患者,需要每隔兩小時對其翻身一次[1]。但是,護理人員在翻身的時候,往往會對患者的受壓沒有沒有給予足夠的細心觀察,從而加大了患者出現褥瘡的概率。

第二,對于那些相對比較年輕的忽視來講,他們在臨床護理經驗上面,不是很充足,所以,對于患者的有一些病情變化情況,他們無法準確且及時的做出判斷,以至于緊急處理不及時,最終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第三,醫生和護士的記錄沒有形成一致。對于這一點,特別是在對患者意識狀態的描寫的時候,比較常見。

1.2設備和儀器的安全隱患

在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中,必須要有護理設備的配合,如果沒有了護理設備,或者護理設備不齊全,性能不高,設備設備之間不相匹配,設備老化等等的問題,那么,就會造成患者的安全隱患。這一點,尤其是那些急救物品器材,如果沒有做到位的話,或者在使用中出現故障的話,那么,也是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的。

1.3患者自身的安全隱患

對于神經內科的患者來講,他們由于肢體活動的不靈活,或者不方便,而很容易發生墜床、跌倒以及燙傷等等的問題。還有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得不到控制,往往會出現躁動不安,出現癡呆,出現意識薄弱,甚至還會出現精神不正常等等的問題[2]。不僅如此,很多神經內科的患者,其自身的體質都比較差,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對較弱,加上在行動方面的遲緩,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在肢體活動上面存在障礙,所以,很多時候,都會發生一些抽出的現象。

1.4患者經濟條件的安全隱患

還有一部分神經內科的患者和家屬,由于治療腦血管的藥物十分的昂貴,而且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對于那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患者家庭來講,是承擔不起如此昂貴的費用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很容易會出現藥物患者的使用不一致,最終產生護理安全的隱患。

2 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措施

2.1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和水平

對于這一點,首先,應該有計劃且有針對性的組織相關的護士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同時,應該反復對其護理的專業技能以及護理的技術等等做出培訓。尤其是對于年輕的忽視來講,更是要把他們的護理基礎抓好,把專科技能的培訓工作做好。其次,應該定期組織相關的護理人員,來對那些新引進的設備的具體使用知識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保證他們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熟練操作,并明白其主要的性能。當然,對于這一點,需要對護理人員做出考核,要通過考核,保證每一個護理人員都能夠在這一方面過關。第三,要強化對護理人員相關法規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對每一個患者所享有的權利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通過這樣的措施,來在整個醫院中,營造出一種安全且規范的護理文化,讓每一個護理人員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提升自我,強化自己的責任心。

2.2強化健康教育促進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溝通

對于護理人員來講,要想在護理的過程中,得到家屬以及患者的有力配合,就需要在護理的過程中,強化對患者以及家屬的健康教育,盡可能的和患者多溝通。所以,對于醫院來講,可以在每一個月,都召開一次健康教育的講座,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召開兩次。在這一健康教育講座中,把講解的重點放在神經內科的基礎知識上面,向患者家屬講述一系列病癥的預防、治療、預后以及康復等各方面的護理知識。只有這樣,患者家屬才能夠更加明白患者的實際治療情況,實際護理情況。當然,在向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把每一種病的具體注意事項告訴家屬。

2.3規范書寫護理記錄

上述也提到了,在對患者意識狀態進行描述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醫生和護士的記錄沒有形成一致的問題。而患者的意識狀態作為神經內科觀察的重點所在,如果沒有對患者觀察仔細的話,如果醫生和護理人員的記錄不能夠相符合的話,那么,是很容易會造成患者的安全隱患的。所以,可以從疼痛的反映,從喚醒的反映,從無意識自發動作,從腱反射,從光反射,從生命體征等方面,來詳細的對患者的意識障礙劃分等級。這樣一來,護理人員和醫生在對患者的意識狀態做出判斷的時候,就能夠從這六個方面來進行。當然,對于每一個護理人員來講,在進行記錄的時候,應該對患者的嗜睡、對患者的昏睡、對患者的昏迷程度等等都能夠熟練地區分開來,盡可能的實現全面的合理,全面的記錄。做到真實客觀,準確到位,從而來和醫生的記錄保持一致,降低患者的安全隱患。

2.4強化安全監督管理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于神經內科的護士長而言的,對于護士長來講,他們需要把重點病人抓好,把重點的時間段抓好,把重點的人群抓好。這里說所得重點病人,主要就是那些危機并重的患者,新入院的患者以及臥床的患者。這里所說的重點時間,基本上就是那些節假日還有中班夜班等等的時間段。這里所說的重點人群主要就是新來的忽視,能力相對較低的護理人員以及責任心不高的護理人員。

3 結語

總之,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對于相關醫院來講,必須要把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其那個花,要把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和護理能力提升,要把對患者以及對患者家屬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要強化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通過此,來有效的把安全隱患排除,從而更好、更安全的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第6篇

吉首市人民醫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并提出解決措施;方法:選取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24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1 人。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針對安全隱患的風險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缺陷的發生幾率;結果:對照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4.96%,觀察組為0.83%,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6.70%,對照組為83.47%,兩組差異顯著;結論:采用有針對性的風險護理可有限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神經內科;安全隱患;風險護理

神經內科的病人多為年老體弱、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其大多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且常伴有意識或精神障礙,病情嚴重,變化快,住院過程中常會有功能障礙以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護理安全指的是在醫院護理的全程中,避免患者發生法規、法律不允許的心理及機體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缺陷、障礙,甚至死亡。本院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1 安全隱患分析

1.1 護理人員方面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強度大,一些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或是因專業技能的不足,或是為了圖方便,盲目地簡化操作流程,致使病人的一些細節被忽視,醫院的護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2 患者及家屬方面

神經內科的病人病程一般較長,在長時間的治療下未見病情好轉就容易產生怪罪醫院的情緒。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對醫護人員態度惡劣,不愿意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工作。

1.3 技術設備方面

在臨床護理中,儀器能夠在某些時候代替醫護人員監控患者的身體數據,及時發現患者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治療。設備的落后,致使患者出現的情況不能及時被發現,可能使患者錯過治療時間,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不利影響,致使醫療事故的發生。

1.4 護理人員工作制度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十分緊張,面對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以及擔心事故發生的壓力,易對護理人員產生心理上的壓迫進而產生煩躁、暴躁等情緒,致使細節被疏忽而導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被護理的患者大多為老人,并常伴有精神問題,需要護理人員以極大耐心和細心去進行護理。因此,若護理人員工作制度不合理極易產生事故。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9 月至2014 年9 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24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8 人,女76 人,患者年齡在25-79 歲之間,平均年齡47.5±11.5 歲。所有患者中包括腦出血75 例,癲癇32 例,三叉神經痛25 例,短暫腦缺血36 例,腦梗死73 例,重癥肌無力1 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1 人。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見的護理方式,包括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情緒變化、檢測電解質常規工作等。觀察組則根據神經內科常見的安全隱患采用風險管理式的針對性護理。具體包括:

①落實護理制度。認真、如實、規范地填寫護理記錄。同時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和患病程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并認真落實。

②加大宣傳教育。有效地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增加跟醫院工作的配合度,樹立醫院的良好形象。

③更換監測儀器。采用更好的監控設備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力求在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異常,并及時處理。

④合理安排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制度。避免護理人員由于過于疲憊影響情緒,進而出現工作上的失誤,甚至跟患者及其家屬出現沖突。

2.3 療效評價

記錄整個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護理缺陷,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的發生幾率。同時采用調查表的方式,以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評價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滿意率= 非常滿意+ 滿意。

2.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121 例患者中有1 例發生護理缺陷,發生率為0.83%。對照組121 例患者中有6 例發生護理缺陷,發生率為4.96%。兩組患者在護理缺陷的發生率上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3.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121 例患者中,非常滿意者55例,滿意者62 例,不滿意者4 例,滿意率為96.70%。對照組121 例患者中,非常滿意者36 例,滿意者65 例,不滿意者20 例,滿意率為83.47%。兩組在滿意率上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統計學意義。

3 總結

神經內科的患者多有行為、意識等障礙,是意外出現的高發科室[2]。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雖易發生護理缺陷,但通過有針對性的風險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3]。

參考文獻

[1] 閡燕化. 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11):203

第7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院腎內科范圍內隨機選取從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間內,因腎內科疾病住院的患者92人。其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在18到82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1.21±3.2歲。患者中有慢性腎病的占據40例,綜合病癥的有30例,血液疾病12例,重癥狼瘡腎3例,急性發病患者7例。另外選取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住院的腎內科患者92人,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在17到7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9.82±1.45歲。患者中有慢性腎病的占據35例,綜合病癥的有42例,血液疾病10例,重癥狼瘡腎2例,急性發病患者3例。收集患者資料具有可比性,而且患者都是自愿參與護理管理研究,P值大于0.05。分別對兩組患者執行護理管理工作。第一組劃分為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另外一組為常規組,采取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觀察。收集兩組患者的恢復信息,比對記錄觀察效果。

1.2方法

常規組的腎內科患者需要執行傳統護理管理工作,保證護理順利進行。另外,針對實驗組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管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護理理念以及護理方法。收集相關腎內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訊息,在開始護理工作之前掌握相關流行疾病的護理方法。針對不同的腎病患者應該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前期應該進行職能培訓,保證護理人員了解相關的腎病內科護理知識,保證在護理的過程中有參考訊息支持工作。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并且及時的向患者家屬反饋,要求家屬配合患者治療。針對重癥患者采取嚴謹的護理手段,在護理過程中注意消毒和透析處理,需要置管的環節應該充分的做好準備,保證護理的時效性。觀察患者情況,避免其他并發癥的出現,影響患者恢復和好轉。采取優質護理管理模式,也要求護士長能夠監督護理人員的工作,保證在進行病患病癥處理的同時,護理人員能夠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做好思想引導工作。護士長要向護理人員強調工作的重要性,充滿服務意識保證患者體驗良好的護理。針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記錄,進行信息比對。觀察患者對護理的感受,比對護理階段出現的異常幾率。再使用專業的SPSS系統進行結果分析,觀察比對P值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根據記錄信息比對統計學結果數值。可以發現,應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常規組,P值小于0.05。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異常的幾率較低,患者的滿意度比較高,P值小于0.05。

3討論

第8篇

關鍵詞:腎內科;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評價

腎內科危重患者較多,病情進展快、易反復、預后差,增加了護理的風險[1],因此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對減少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探討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收治120例腎內科患者,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護理腎內科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齡3~76歲,平均年齡(44.5±3.8)歲;疾病類型:腎病綜合征30例,急性腎衰竭26例,慢性腎衰竭30例,腎小球腎炎34例。同時收集2014年3月前未實施風險管理的腎內科患者12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齡3~79歲,平均年齡(45.3±3.9)歲;疾病類型:腎病綜合征30例,急性腎衰竭25例,慢性腎衰竭30例,腎小球腎炎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風險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風險護理管理具體措施:①醫護人員接受法律法規的培訓[2]:護理人員要重視醫療安全,通過觀察錄像、舉辦講座等形式引導護理人員增強護理安全意識,知曉醫療事故的嚴重性,重點學習舉證倒置知識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②成立由護士長任組長、副護士長任副組長的護理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一線護士和護理骨干組成其成員;③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警惕性,進行留置針穿刺和護理的培訓,加強預防患者墜床或跌倒的護理管理,加強預防導管脫落或移位的護理管理,防止和減少堵管或氣泡注入等;④狠抓基礎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掌握對疾病的護理方法和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疏導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熱情、耐心地解釋患者的問題,讓其感受到被尊重及被關懷;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消毒隔離流程,由專人檢查,防止因消毒不合格導致的醫院感染。

2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116例,靜脈穿刺1次成功率96.7%,風險事件發生1例,風險事件發生率0.8%,病歷書寫評分99.3分,患者滿意117例,患者滿意度97.5%。對照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100例,靜脈穿刺1次成功率83.3%,風險事件發生5例,風險事件發生率4.2%,護患糾紛3例,護患糾紛發生率2.5%,病歷書寫評分88.2分,患者滿意101例,患者滿意度84.2%,兩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腎內科護患糾紛發生率較高,這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較低有關。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加強醫療風險意識,正確識別并有效控制存在或潛在的風險。筆者在腎內科開展的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發現,常見的護理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護理人員應進一步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其預知風險的能力降低甚至喪失,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尤其是部分新進護士法律意識薄弱甚至欠缺,如護理記錄內容不全面、漏記、涂改,護理記錄不及時及未能與醫師的記錄統一,忽視患者的基本權力,如知情權、隱私權等,甚至出現非法執業等。②護理人員應提高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護理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采用換位思考模式,加強對患者的關心,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采用藥物和語言結合的方式治療急腹癥等疼痛明顯的患者。腎內科患者多,人員混雜,且患者具有病情不穩定、并發癥較多、死亡率較高、臨床表現不典型、發病原因復雜等特點[3],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嚴格執行護理核心管理制度,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告知醫師處理,防止護理差錯事件甚至事故的發生。為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應加強各種導管的移位、脫出、堵塞及感染的處理預案。本組資料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116例,靜脈穿刺1次成功率96.7%,風險事件發生1例,風險事件發生率0.8%,病歷書寫評分99.3分,患者滿意117例,患者滿意度97.5%。對照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100例,靜脈穿刺1次成功率83.3%,風險事件發生5例,風險事件發生率4.2%,護患糾紛3例,護患糾紛發生率2.5%,病歷書寫評分88.2分,患者滿意101例,患者滿意度84.2%。兩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加強腎內科風險管理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姜靜.淺談護理干預對老年腎內科患者安全防護影響的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22(10):123-124.

[2]羅潔貞.探討腎內科不安全因素在護理風險管理中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9(9):65-66.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討追蹤管理法聯合品管圈管理對腎臟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成立追蹤管理團隊,由腎內科護理質量管理組和院級護理質量管理組組成,依據三級評審標準制定追蹤管理優先關注項目,并運用個案追蹤和系統追蹤法對腎內科優先關注項目進行持續監測與評估,每月將所發現的問題總結為十大類,并運用品管圈活動不斷改進腎內科護理質量。結果:實施半年后腎內科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患者尿量統計出錯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追蹤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動完善了腎內科護理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腎內科護理質量改進。

關鍵詞 追蹤管理法;品管圈活動;腎內科;護理質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47

作者單位:330000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腎內科

魏芳梅: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Effects of tracer method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WEI Fang-mei

(Nanchang Third Hospital,Nanchang33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acer method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A tracer team which was composed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nursing quality group and hospital nursing quality group was built up.The tracer team formulated priority contents of tracer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ertiary hospital assessment standard,and employed individual tracking and system tracking methods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iority items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All existing problems were categorized into 10 aspects,and the problems of prime concern were settled through QCC activiti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Results:After half a year,the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in nephrology depar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while the error rate of urine volume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

Conclusion:Tracer methodology and QCC activities improve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and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Tracer methodology;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Nephrology department;Nursing quality

追蹤方法學是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JCI)醫院評審過程中廣泛應用的評審方法,包括個案追蹤和系統追蹤兩種方式,其最大特點是評審專家從評審員和患者的雙重角度進行現場評審,發現醫療和護理過程中的安全、質量和服務問題[1,2]。不斷改進以完善腎內科護理質理管理體系,建立腎內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是保障患者安全、促進醫療活動有序開展、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措施。2013年4~9月我科采用個案追蹤法和系統追蹤法進行監測與評估,并運用品管圈活動不斷改進腎內科護理質量管理,獲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方法

1.1追蹤管理法及品管圈活動

1.1.1追蹤管理團隊組成與培訓追蹤管理團隊包括科室

護理質量管理組和院級護理質量管理組。科室護理質量管理組由病區護士長、6名護士和2名醫師組成,院級護理質量管理組由護理部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及豐富臨床護理管理經驗的護理管理人員組成。所有成員均參加追蹤方法學和品管圈管理工具理論及實踐培訓,熟練掌握追蹤方法學和品管圈活動的流程與方法,由培訓專家從病例選擇到個案追蹤進行全程演練,讓團隊成員能充分理解并熟練掌握追蹤方法學的實際操作,最終經護理部考核合格后入選組成追蹤管理團隊。

1.1.2追蹤方法

1.1.2.1目標患者選擇追蹤目標患者的標準:住院超過1個月的患者,經急診收入院的患者,急危重癥患者,轉科治療的住院患者。

1.1.2.2追蹤技巧(1)個案追蹤。①看或問患者,跟隨患者及家屬辦理入院手續、標本采集、接受檢查和治療的全過程,以評價各項護理項目的執行情況,如入院評估、安全核對、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等的實施。②看或問護士,針對追蹤時發現的問題,隨機抽取2~3名護士提問,并抽取責任護士現場操作,以評價護士對護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規范的掌握與落實情況,以及實施的規范性等。③評估的重點項目,包括重要的護理工作是否達標和落實,護理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和問題,跨部門交接過程中的安全情況及配合協調情況。④反饋、分析和建議,追蹤管理團隊定期對前一階段檢查涉及的相關項目進行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并提出整改建議。⑤持續推動護理質量改進,追蹤管理團隊繼續追蹤整改建議的落實情況,并定期對建議整改的問題實施第2次追蹤檢查,推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直至達標。(2)系統追蹤。①重點關注內容包括標本采集、危急值報告、健康教育、院內感染控制等。②追蹤方式包括與醫護人員座談,了解其在上述重點關注內容的執行情況;與患者或家屬座談,了解其對標本采集重要性的認識、醫護人員配合是否協調、護士健康教育與指導是否到位等。③為評估同一標準在不同人員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執行情況以及制度與流程中存在的紕漏,追蹤管理團隊定期以會議形式對相關條款進行評價,對存在疑問的問題進一步調查和分析,促進問題不斷整改。④追蹤管理團隊定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第2次追蹤檢查,推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直至達標。

1.1.3追蹤問題統計設立追蹤問題記錄本,針對追蹤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詳細描述,并將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總結為基礎護理、急重癥護理、護理安全、病區管理、藥物儀器管理、護理文書、醫院感染、管道護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禮儀十大類,并定期進行統計。

1.1.4品管圈活動統計后將發生率高的重要問題作為品管圈改進的備選項目。品管圈成員根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對備選項目進行評分[3],評分最高的問題作為品管圈的重點改進項目。品管圈成員根據品管圈9個步驟對所選改進項目進行持續分析、改進和追蹤[4]。本研究追蹤檢查的過程中發現腎內科患者尿量統計出錯率高為品管圈的重點改進項目,并對其進行重點改進。改進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全面評估患者,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識狀態、患者排尿情況及排尿方式、文化程度、溝通、理解力及合作能力。(2)根據評估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及指導,告知患者記尿量的目的及配合方法。(3)統一測量工具,指導患者或家屬購買標準刻度尿壺。(4)發量統計及監測記錄表,并教會患者和家屬使用。(5)患者、家屬或護士將每次測得的數值按時間順序記錄在表格上。(6)護士按表格上的記錄,每班進行統計,通過的就劃掉,避免多統或漏統。(7)由大夜班護士進行24 h總結,異常時通知醫師。最后采用柏拉圖評估改進前后的實施效果,改進有顯著成效并通過院級護理質量管理組審核后即形成標準化規范和制度,改進效果不明顯者重新進行新一輪整改活動。

1.2評價方法比較追蹤管理法實施前(2013年1~3月)和實施后(2013年10~12月)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基礎護理、急重癥護理、護理安全、病區管理、藥物儀器管理、護理文書、醫院感染、管道護理、健康教育、服務禮儀共10個項目,每項10分,滿分100分,由院級護理質量管理組對25名護理人員進行評分,并于追蹤管理法實施前后各隨機選取100次患者尿量統計,比較尿量統計出錯情況。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或χ2c檢驗和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追蹤管理法實施前后腎內科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表1)

2.2追蹤管理法實施前后腎內科患者尿量統計出錯情況比較(表2)

3討論

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理念傾向于將護理不良事件歸咎于護理人員的個人錯誤,但事實上絕大多數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并不是偶然和孤立的,而是眾多環節中某一個或幾個因素出現問題導致的,其中既有個人原因,也有系統原因[5]。追蹤方法學是近年來醫院評審中廣泛應用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評價方法,更加關注醫療和護理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及服務問題[6]。追蹤方法學通過對患者診療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追蹤,檢查醫護人員在各環節的工作質量,及時發現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實現了對護理質量的動態管理。追蹤方法可分為個案追蹤和系統追蹤,個案追蹤指通過對選定患者的追蹤檢查,評價護理人員對護理流程、規范的執行力和護理服務質量。系統追蹤指多個部門協同工作,圍繞某一目標就醫療過程中的高風險項目,注重組織系統功能實現過程中問題的發現與整改[7]。本研究綜合運用個案追蹤與系統追蹤法對護理質量進行持續監測與評估,并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分析與改進腎內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發現的重要問題,取得了理想效果。

兩級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應用追蹤法到腎內科病區進行現場觀察、詢問、查閱病歷、與患者交流、與醫護人員座談,全面了解患者入院、檢查、治療、護理、宣教的執行情況。兩級追蹤小組對追蹤檢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進行詳細描述和記錄,討論分析后將追蹤檢查所發現的問題歸納為十大類,并將發生率高的重要問題作為品管圈改進的備選項目。品管圈成員依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對備選項目進行評分,評分最高的問題作為品管圈的重點改進項目,最終尿量統計出錯率高被評為品管圈的重點改進項目,品管圈成員通過運用品管圈九個步驟明確重點、設定目標、解析原因,最終擬定改進對策并加以落實,落實后持續進行效果評價并最終形成標準化規范和制度。

我科通過為期半年的追蹤檢查與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完善了腎內科護理質量指標體系,同時修訂了存在紕漏的流程和制度。結果表明通過以上改進,腎內科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患者尿量統計出錯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同時科室護理人員也意識到應用追蹤方法學和品管圈管理認識問題現狀、解析內在原因、改進潛在的問題與危險因素的重點性。總之,追蹤方法學聯合品管圈管理能夠對醫療護理服務的全過程進行追蹤檢查,發現問題、制定相應改進措施后追蹤檢查,落實改進效果,對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具有重要推動作用[8]。

參考文獻

[1]劉庭芳,劉勇,陳虎,等.醫院評審追蹤方法學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醫院,2012,16(3):1-6.

[2]張幸國,劉庭芳,楊泉森,等.追蹤方法學在醫院評價及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9):691-694.

[3]蔡賢黎,王萍,徐建鳴,等.品管圈活動減少患者內鏡診療等候時間[J].護理學雜志,2013,28(13):1-4.

[4]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3-55,89-116.

[5]段霞,施雁.追蹤管理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2,27(5):1-3.

[6]傅臻,孫正英.個案追蹤法在產科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督查中的運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6-7.

[7]王海蓉,邱服斌,張愛琳.追蹤方法學在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3,27(2):551.

[8]潘繼紅,葉寧,周立平,等.追蹤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9):50-53.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6精品专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 | 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 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特级一级毛片免费看 | 毛片网站在线 | 欧美午夜视频 | 久久2019| 深田咏美中文字幕 | 免费一级片观看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免费a级毛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无线看软件 | 国产第一页亚洲 | 日产国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五月天婷婷基地 | 男人天堂官方网站 |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视频网站 | 色婷婷欧美|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 国产高清毛片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激情婷婷 |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一级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 动漫羞羞网站 | 亚洲a成人网77777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牛牛影视 |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 大片免费35分钟观看视频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 激情文学在线视频 |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在线 | 99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播放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