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英國農業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2 17:44:2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國農業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英國農業論文

第1篇

一、中國在農業市場準入方面的讓步與承諾

在加入WTO的談判中,中國就農業市場準入方面將做出以下讓步和承諾:一是關稅減讓。中國答應將農產品平均關稅繼續降低,由目前的19%降至到2005年的17%,其中重要農產品降到14.5%。象牛肉、豬肉、禽肉、柑橘、葡萄、蘋果、蔬菜(包括菜花、萵苣、芹菜、冷凍什錦菜及罐裝冷凍甜玉米等產品)、杏仁、榛子、開心果等關稅都將明顯減少。除大宗農產品外,大部分農產品進口將取消數量限制,實行單一關稅。對于采用配額關稅的農產品,配額內的關稅要采取低稅率政策。配額外小麥、玉米、大米、棉花、豆油等產品關稅也要相應降低稅率。二是放開部分農產品市場。逐步擴大小麥、玉米、大米、棉花等大宗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量。三是逐漸消除國營壟斷。按照承諾,在過渡期中國政府對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和煙葉等農產品保留國營對外貿易體制(由政府指定國有企業專營)。但是,我國并未承諾限制外商外資進入糧棉等農產品的購銷領域。同時,在過渡期完成后,我國將不得不按照WTO的要求放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領域,將豆油、小麥、大米和棉花等農產品貿易的一定比例讓給非國有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四是取消出口補貼。中國承諾加入WTO不對任何農產品,特別是玉米、大米、棉花等產品進行出口補貼。五是履行WTO動植物檢疫標準(SPS),在小麥、水果和肉類等農產品貿易上嚴格執行WTO的SPS標準。

從上述幾個方面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加入WTO的核心就是要降低農產品關稅,開放農業市場,拆除非關稅壁壘,消除國營壟斷等。這對國內農產品市場以及農業生產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二、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從總體上分析,中國加入WTO在農業領域讓步會換取社會總體福利的增加,這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是有利的。可以以此為要價,對國內的幼稚產業和部分服務業進行適當保護,并促進有比較優勢的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使我國在加入WTO后的貿易盈余獲得較大的增長。具體來說,這會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下述正面的影響。

1、我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國際農業資源,推動國內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在獲得WTO成員國的地位后,我國要相應開放糧棉油糖肉果等農產品的市場,這給我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帶來了新的、寶貴的空間。眾所周知,我國的農業自然資源相對稀缺,農產品增長空間狹小。多年來我們為了解決城鄉居民的吃飯問題,不惜投入高昂的代價,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生產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結果導致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生態環境惡化。加入WTO我們可以利用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機會,依據承諾進口土地資源密集型產品,如糧棉油糖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如花卉、水果、蔬菜、養殖業產品及其加工品,以此進行農業資源置換,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安排農業生產。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國內農業資源壓力,調整出較多的土地空間用于改善生態環境等目的。例如,可以考慮將7000萬畝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將2000萬畝湖地逐步退耕還湖等。

2、有利于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刺激農業轉變增長方式。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產品的生產仍以產量最大化為目標,產品質量低,競爭力不強。加入WTO后,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參與同類產品競爭,勢必迫使農業生產經營者采用新的技術和手段,千方百計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進口的優質農產品還可以起到示范效應,有利于農產品經營部門在產品的包裝、外觀加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改善。

3、有利于改善出口環境,增強優勢農產品出口。當前,我國的畜禽、水產、果菜和園藝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明顯的價格競爭優勢。但由于我國不是WTO成員國,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采取貿易歧視政策,運用關稅和非關稅措施限制我國產品的出口。在發生貿易摩擦和糾紛時,我們也不能利用世貿組織進行仲裁。加入WTO后,我國便可充分利用該組織的貿易對等原則、非歧視原則、公平原則、禁止數量限制原則等,擴大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的出口數量,并利用WTO仲裁規則保護我方利益。

4、可促進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農業領域進行全面合作交流,引進資本和技術,改造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有許多的基礎設施要更新改造,生態環境要改善,農產品品種也應更新換代。所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本和技術投入。加入WTO后,我國可以從發達國家吸收較多的資金,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改造國內農業。同時,還可以學習這些國家管理現代化農業的經驗,有助于我們對農業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和調控。

5、能推動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規范貿易行為,盡快形成國內農產品統一市場。我國現行農產品經營體制,特別是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的購銷(包括進出口)體制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演變而來的,帶有較大的國營壟斷性質。加入WTO,我國必須實行市場化趨向的改革,在預定期內讓非國有部門逐漸進入農產品購銷和進出口領域,以平等的身份同國營企業進行競爭。同時還要削減一些阻礙農產品貿易的各種補貼政策。

第2篇

1.1虛擬現實

1989年美國的J.Lanier最早提出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或幻境技術,是專家學者們公認的能促使21世紀社會發展巨大變化的幾大技術之一[2]。在期刊《國際虛擬現實》上,虛擬現實的含義為:使人可以操縱其內的物體,猶如身臨其境,它是一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3]。

1.2虛擬農業的概念

虛擬農業(VirtualAgriculture)是從虛擬現實、虛擬植物建立,用虛擬現實技術與可視化技術模擬植物,在計算機上土壤物質的吸附,遷移,排放的成長過程中表達的遺傳物質異化、同化的計算機虛擬現實,采取人為干預,對這些過程中各種應激作用條件下的研究[4]。具有交互操作、易現實的特點,它是農業信息化重要研究領域之一。

1.3虛擬農業的優勢

虛擬農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模擬農藥從噴霧器中噴出后的空間運行軌跡以確定農藥的最佳噴施方法;二是判別植物群體精確定量化研究利于計算植物群體空間中光通量精確值;三是通過改變植物形狀與葉子形態讓害蟲無處藏身、覓食,以此減少害蟲侵害從中找到最佳栽培方式。虛擬農業技術甚至能直觀地研究復雜的生態系統,如農田、森林等,從中發現難以觀察到的規律。結合生物學技術,為植物基因改良以及植物株型設計提供依據,加強人們對植物生命和植物生理的了解。

1.4虛擬農業的意義

虛擬農業由于虛擬對象不同,與之相對應的系統也不同。但都涉及虛擬對象,虛擬環境,認知水平以及相互間的作用關系等,是農業知識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綜合體現。盡管虛擬農業的過程非常復雜,但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科研方法,為發展農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虛擬農業改變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幾千年憑傳統經驗的種植模式,它是一個定量化的研究過程。它不僅可以模擬作物滿足最大經濟效益產量時的株型,為作物育種工作指明方向。還可以最大程度縮短育種年限,能在幾秒鐘內完成模擬作物生長的全過程。虛擬農業可以模擬不同作物和同種作物之間的間作、連作、套作等相互作用、交互影響,為作物合理耕種、合理搭配提供理想的規劃。虛擬農業的模擬使課堂學習形式更形象化、直觀化。從而使學生們以及各位學者更好的掌握、理解現代農業知識。經濟效益方面,虛擬農業替代了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費力、費時的試驗。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虛擬植物的研究與應用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新西蘭Holt開發出虛擬幾維果樹系統,能幾秒鐘摸擬出植物的發芽、生長、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果實成長等整個生長周期,不用費長時間實地種植即可觀察分析。還可以計算出蟲咬葉片后所向果實輸送糖量受到的影響。在農業科技推廣和教育教學領域,與其他智能化農業軟件系統相結合,可建立虛擬農場,可直觀生動的對農田、森林等復雜的生態系統研究,從而探索科學規律和奧秘。還可以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和栽培方式,觀測植物生長過程及最終結果[5]。從而節約大量的物力,人力。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研究越來越重要。從虛擬植物,虛擬環境的探索和研究可以看出,虛擬現實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并帶來新的理念和技術,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提供新途徑。

2虛擬農業技術的應用

2.1虛擬實驗

虛擬實驗是指借助于虛擬現實、多媒體與平臺仿真等技術,在計算機上營造部分替代、可輔助的,甚至是全部替代的傳統實驗,以及其各種操作環節相關的軟件與硬件操作環境,使實驗人員猶如在真實環境中一樣實驗各種項目,將得到的實驗效果完全等價甚至是優越于真實環境中所取得的效果[6]。虛擬實驗注重的是實驗過程的交互與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它建立在虛擬實驗平臺之上,開展虛擬實驗教學不僅能夠突破傳統實驗的“時、空”限制,而且能有效緩解大部分高校普遍面臨的實驗器材陳舊、型號落后、設備不足等方面的困難和壓力。從而使老師和學生們隨時隨地通過鍵盤鼠標進入虛擬實驗室,進行各種實驗,操作各種儀器,以此提高實驗教學質量[7]。

2.2虛擬育種

要想獲得高產的農作物,必須具有合理的株型。早期的育種工作,技術人員都是選擇在大田中完成的。而現在的育種工作,是利用虛擬農業技術結合生物技術在實驗室里模擬育種的,并且還可以培育出新品種,最后通過大田實驗做檢驗。以玉米為例,株型對作物的品質、產量等影響很大。從已知的品種出發,找出它們與品質、產量等關系,構建合理的數學模型。如每畝株數、每株穗數、秸稈的高度、穗長等,按照最佳株型,不僅可以確定育種方向,而且還可以減少資金浪費,節約大量的時間,從而提高育種效率[8]。

2.3虛擬溫室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溫室的開發與研究應運而生。虛擬溫室是將模型、數據、材料、高級算法與物理屬性整合而成的研究平臺。它是將環境學與物理學相結合,進行研究溫室對外界環境的各種反應,并且能夠顯示、觀察與打印其結果[9]。虛擬溫室與虛擬飛行器、虛擬駕駛器等相類似,其科研的意義及價值不言而喻。溫室的智能化與動態研究及虛擬植物的自適應研究,都可以應用虛擬溫室完成。即真實的溫室由虛擬溫室來再現。需要研究的內容非常豐富,實驗教學也能從虛擬環境中獲益。使用戶通過改變虛擬環境規則,在各種“環境”中進行實驗和學習。虛擬溫室作為綜合的實驗平臺,可以研究和試驗溫室特性及規律。其優勢在于為實際生產提供一種交互的、可靠的、可重復操作的參考平臺,從而為生產決策服務。

2.4虛擬農場

用計算機技術來模擬農作物生長,被知名人士稱作虛擬農場。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三維模擬植物的構造與生長,不僅能顯示出作物所具有的性狀,還可以改變作物的栽培方式。從而直接觀看玉米發芽、生長、抽枝、展葉、開花、結果等整個生長周期,無需長時間實地種植就可以觀測分析。作物的生長過程可以分解成這些重復部件生長過程的總和。在教育、教學及農業科技推廣領域,用虛擬植物構建虛擬農場,讓學者們在計算機屏幕上直接觀測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與最終結果。如虛擬種植作物,虛擬田間管理等,從而使學者們快速地掌握農田管理技術。

2.5虛擬果樹修剪

虛擬果樹修剪技術為廣大學者掌握先進的修剪技術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它是模擬果樹管理措施中的重要技術[10]。對調控果品產量以及提高果品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技術推廣和實際生產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果樹修剪技術人員相對短缺;二是普及修剪技術有一定難度。再加上錯誤的修剪具有不可逆性,總是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至于嚴重影響到果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普及和推廣果樹修剪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工作。

2.6虛擬立體農業

虛擬立體農業主要是摸擬光資源作物間的套作管理。一方面,在光資源模擬中,葉片分布狀態對光輻射產生影響,在蒸騰作用與光合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會產生變異;另一方面,光合產物的分配與生產也決定了各部分的生長速度,以及植株下一時段的形態結構[11]。因此,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建立植物三維模型,模擬光線在植物冠層內反射、傳輸及透射等,并參照光資源量就能精確計算出每一葉片的光截獲值,從而實現對立體農業管理。

2.7虛擬都市農業

簡言之,都市農業是把農業的生活、生產、生態等結合為一體的產業。對都市農業的模擬主要體現在三方面:(1)為實現最好景觀,對建筑周邊的田園景觀設計及整體規劃;(2)都市農業的結構安排、空間布局,以及農業消費、生產與流通;(3)周邊地帶與都市化地區農業的合理搭配。從而實現農業發展與城市需求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一體化關系。

2.8虛擬教學和農業科技推廣

在科普教育、教學和農業科技推廣領域,與其他智能化系統軟件聯結,使學者在計算機上進行虛擬農業管理和種植虛擬作物,通過改變栽培方式和環境條件,能多個角度觀測作物動態生長狀態、生長過程以及最終結果[12]。尤其是農業科技推廣領域,這種效果更容易使學者接受、掌握先進的農田管理技術,從而提高農業科技的現代化進程。

3虛擬農業的發展趨勢

3.1虛擬農作物

虛擬農作物就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以植物個體或群體為研究對象,在計算機上模擬作物在三維空間中的生長發育過程[13]。是數學、植物學、計算機圖形學和虛擬現實技術等交叉學科。它不僅能夠提供作物生長的空間規律反映植物的形態結構,還可以摸擬生產管理以及探索出植物生長的規律和奧秘。利用虛擬植物技術,研究者可以在計算機屏幕上設計農作物,并進行農作物育種。利用可視化技術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進行作物建模。它對于構建植物形態、探索農作物理想模型、虛擬教學甚至園林設計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應用[14]。虛擬農業的研究對象不同,系統結構也不相同。圖l為虛擬農作物結構。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交互環境”給用戶帶來了臨場感與真實感的體驗。運用此技術,能幾秒鐘摸擬出作物的發芽、生長、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果實成長等整個生長周期,不用費長時間實地種植即可觀察分析。甚至能直觀地研究復雜的生態系統,如農田、森林等,從中發現難以觀察到的規律。因其具有便于交互操作、易控制、真實感強等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3.2虛擬農作物的模型研究

虛擬農作物建模的目的是通過模擬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為發現規律,解釋現象,揭示機理,預測未來等提供有用工具[15]。以作物為研究對象的幾何模型是作物建模,它是用來構建能直接反映現實世界中實物對象的數學模型。建模的最終目的是使科研人員的研究手段、方法更準確、快捷。進行作物仿真,研究其形態變化特征以及進行三維形態模型的數據分析。三維重構法對作物建模是先采用儀器收集作物空間數據,再通過編寫程序調用一些數據,以此實現農作物的三維模擬。隨著儀器精度的不斷完善,模擬的農作物逼真性也越來越高。農作物個體的生長都具有持續、自主、主動的屬性,與環境的交互則具有應激性。通常是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構成。地上部分的根、莖、葉、花及果實與空間環境交互;地下部分的根與土壤環境之間交互[16]。作物器官間交互、協作生長:相同作物個體間是競爭關系,不同作物個體間則競爭與協作關系。人作為外部調控機制,把作物體與器官以及環境間的關系抽象為模型庫和知識庫,通過修改環境因素參數,觀察虛擬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科研等目的。圖2為虛擬農作物系統模型結構。從天氣數據庫中提取環境因素中的天氣參數;用灌溉、施肥專家數據庫實施調控水分與養分參數。其中,模擬農作物生長的必需參數是每日氣象要素(如溫度、濕度、太陽輻射、風速以及降雨量)。

4結束語

第3篇

[論文內容提要]我國古代數學對于世界文化有過偉大的貢獻,代數學無可爭辯地是中國所創,我國古代數學是講道理的,是來源于實踐,尤其是來源于農業生產中的。從豐富的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創造了有我國特色的幾何學。有足夠多的例證,說明我國古代數學立論嚴謹,為農業生產的實踐需要而服務。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巨大,科學技術方面的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火藥這四大發明,舉世聞名。可是,對我國古代數學的成就,了解的人卻不多,甚至還有人誤以為我國歷來在數學上是落后的。

其實,我國古代數學對于世界文化有過偉大的貢獻。我國古代數學是講道理的,有足夠多的例證,說明它們立論嚴謹,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古代數學在一些重要項目中獲得了“世界冠軍”。而古代數學是來源于實踐,尤其是來源于農業生產的。這是由于中國農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農業起源于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它發生于原始采集和狩獵的經濟母體之中,又由于農業生產受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受“地”的影響,古人把“地”看成是“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它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有了“地”,就要有測量,就要有計算,當然就有了數學。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我國古代數學恰恰是在數、形、數形結合這三方面有其特色和自成系統。

首先,我國最遲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普遍用算籌記數,而且采用了十進位制,有了良好的記數工具,就可以比較輕便地進行自然數運算;除不盡的除法還出現分數記法及其運算,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算籌區別正數和負數就可以通行無阻地進行有理數四則運算,能夠解決各種比例問題的“今有術”也是在這種算籌制上進行的;從兩漢歷經隋唐宋元,正確、快捷列出方程、方程組、不定方程和不定方程組也都是在這種算籌制上進行的。

另一方面,從漢末三國時代開始的出入相補、損廣益陜原理在處理空間形式問題上起到主導作用,平面圖形的割補和立體圖形的棋驗都體現了這一原理。用長方形余形相等出入相補法則來詮釋劉微重差九術就來得自然,用此來補證秦九韶三斜求積公式,“秦氏承襲希臘海倫”之說也將不攻自破,著名的劉微割圓術是出入相補的應用,祖用牟合方蓋這一專用模型來推導球的體積公式,在方法上、理論上和所得結果至今無可指責,究其原理還是出入相補之理。

數形結合、相輔相成。開平方、開立方無疑是劉微“解體用圖”的具體應用,猶如層層剝繭、井然有序。沈括、楊輝堆垛求和,又與相應立體體積公式類比,從而導出正確結果。反過來,幾何問題又依賴于數量關系。例如趙爽“勾股圓方圖注”憑借計算,以證明勾股弦關系,海島重差借助長方形余形,其理始顯。圓,作為內接正多邊形倍增邊數的極限也是通過計算,得以闡明的。

一、勾股定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中國古代數學家研究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是自成體系的,其證明方法,大都采用青朱出入法,也就是今人說的割補法。通過適當的劃分,將勾上的正方形面積與股上的正方形面積,劃分成若干個部分,而這些部分的總和又恰好能填滿弦上的正方形。所謂青朱出入就是把劃分出來的圖形,添上青、朱、黃等各種顏色,以次出入(割補時容易識別),方法巧妙簡單,令人嘆服。

據歷史資料記載,夏禹(公元前2140年——公元前2095年)治水時就已用到了勾股術(即勾股的計算方法),因此我們可以說,夏禹是世界上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與勾股定理有關的人。

《周髀算經》是我國最古老的算書,成書太約在公元前100年。在該書中說到“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這說明在大禹時,就能應用特殊情況下的勾股定理和測量了。趙爽在《周髀算經》注中說:“禹治洪水,決統江河,望山川方形,定高下之勢,除滔天之災,釋昏墊(老百姓)之厄(危難),使與注于海于無浸逆(溺),乃勾股之所由生也。”這說明當時大禹治洪水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使用勾股測量而取得的。

《九章算術》也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數學名著,是我國數學方面流傳至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世界數學史上極為珍貴的古典文獻,成書大約在公元前后100年。該書總結了秦漢以前我國在數學領域的輝煌成就,開創了獨具一格的理論體系,對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有不少來源于農業生產的例子。

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池)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選自《九章算術》)

今譯:有一正方形池塘,它的邊長為1丈,一棵蘆葦生長在這池塘的正中央,長出水面1尺,如果將蘆葦拉向池塘邊,莖尖剛巧碰到池岸邊,問池塘水深及蘆葦長各是多少?

這就是一個勾股定理的題目,使用勾股定理經過簡單計算,知水深一丈二尺,葭長一丈三尺。

二、盈虧問題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歷史上任何重要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術”,而總有其產生的實際背景和理論淵源的。那么盈不足術是在怎樣的數學歷史背景下產生,又是在何種數學思想與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個問題的探討對于了解秦漢以前古算中農業生產應用問題解法的演進以及方程術的產生都是很有價值的。

眾所周知,《九章算術》是我國秦漢以前數學成就的總結,它是一部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的數學著作,全書分為九章,第一章“方田”就是講述遠古時代簡單的土地測量及分數算法。第七章“盈不足”講什么呢?隨著農業實踐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深入,數學應用問題所涉及的數量關系已遠遠超出了比例關系的陜隘范圍。形式多樣而復雜的線性問題和非線性問題的出現,使原始的比率算法已無能為力了。一方面,應用比率算法解題需要“因物成率,審辯各分,平其偏頗,齊其參差”,這對于復雜的比例問題要求很高的分析能力和技巧性;另一方面,對于“隱雜互見”的各種線性與非線性問題,使用比率算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這便要求數學家創造一種新的有力的一般解題方法,盈不足術就是在這樣的數學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例2:今有共買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問家數牛價各幾何(選自《九章算術》)

今譯:有若干戶人家共同買牛。如果7家共出錢190則不夠330,如果9家共出錢270,則多錢330。問家數及牛價各是多少?

將盈不足術翻譯成如今方程組求解就是:

設x為家數,y為牛價,由題意得:

x/9×270-y=30

y-x/7×190=330

解得家數為126,牛價3750錢。

據《唐闕史》記載:公元855年左右,唐代有位大官叫楊損,在選用和提拔行政官吏方面以公正聞名。一次,有兩個辦事員,需要提升其中一個,麻煩的是這兩個人的職位相同,在政府里工作的時間也同樣長,甚至他們得到的評語也完全相同。那么,究竟提拔誰好呢?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吏對這件事感到很傷腦筋,便去請示楊損。楊損仔細考慮了一番,說:“一個辦事員的最大優點之一是要算得快,現在就讓這兩個候補人員都來聽我出題,哪一個先得出正確答案,他就該得到提升”。他的題是:“有人在林中散步,無意間聽到幾個盜賊在商量怎樣分偷來的布匹。他們說,若每人分6匹,就會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會差8匹。試問,這里共有幾個盜賊?布匹總數又是多少?”楊損讓兩個候補人員當場在大廳的石階上用籌進行計算。不一會,其中一個得出了正確答案,他被提升了,大家對這個決定也都表示心服。

三、體積計算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我國在古代,由于水利工程、國防工事、房屋營造和道路修建的需要,土方計算十分頻繁。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各種谷倉、糧庫容積的計算也益加繁重、到《九章算術》成書時代,我國的各種幾何體體積公式都已具備,除了常見的長方體、棱柱、棱錐、棱臺、圓柱、圓錐、圓臺以外,還出現了某些擬柱體體積公式。這些公式大量匯集在《九章算術》商功章里。

古代世界各國體積公式都沒有推導證明,所以在幾何體求積方面我國成果遙遙領先,不論在種類齊全完備上,在邏輯推理的完整上都是同時期外國所不能比擬的。還必須指出二千年前我們祖先曾經使用過的許多豐富多彩的各種體積公式至今仍有使用價值。以下給出《九章算術》的精彩例子,以饗讀者。

例3:今有委粟平地,下周一十二丈,高二丈,問積及粟幾何?

今譯:有粟若干,堆積在平地上成圓錐形,它的底圓周長是12丈,高2丈,問它的體積及粟各是多少?

答曰:積八千尺,為粟二千九百六十二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

例4:今有委菽依垣,下周三丈,高七尺,問積及為菽各幾何?

今譯:有菽若干,靠墻堆積,它的底圓半周長3丈,高7尺,問它的體積及菽各是多少?

答曰:積三百五十尺,為菽一百四十四斛二百四十三分斛之八。

例5:今有委米依垣內角,下周八尺,高五尺,問積及為米幾何?

今譯:有米若干,堆積在墻的內角,它的底圓周長的四分之一是8尺,高是5尺,問它的體積及米各是多少?

答曰:積三十五尺九分尺之五,為米二十一斛七百二十九分斛之六百九十一。

關于這種計算堆積的方法,在我國民間沿用很廣,并將這些公式編成歌訣流傳下來。其歌訣是:

光堆法用三十六,

倚壁須分十八停,

內角聚時如九一,

外角三九甚分明。

這些流傳的歌訣,可能就是后人根據《九章算術》的這個“委粟術”編寫而成的。很明顯,歌訣前三句的意思,就無異于“委粟術”的術文。至于歌訣的第四句,就是依墻外角堆米,參照術文可表達為:“依垣外角者(居圓錐之四分之三也)二十七而一”。不過,《九章算術》中沒有這樣的例子。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數學思想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極廣,本文所述僅是冰山一角,該文的作用充其量是拋磚引玉罷了。

[參考文獻]

[1]吳文俊.九章算術與劉微[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沈康身.中算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夏樹人,孫道杠.中國古代數學的世界冠軍[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第4篇

[論文內容提要]我國古代數學對于世界文化有過偉大的貢獻,代數學無可爭辯地是中國所創,我國古代數學是講道理的,是來源于實踐,尤其是來源于農業生產中的。從豐富的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創造了有我國特色的幾何學。有足夠多的例證,說明我國古代數學立論嚴謹,為農業生產的實踐需要而服務。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巨大,科學技術方面的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火藥這四大發明,舉世聞名。可是,對我國古代數學的成就,了解的人卻不多,甚至還有人誤以為我國歷來在數學上是落后的。

其實,我國古代數學對于世界文化有過偉大的貢獻。我國古代數學是講道理的,有足夠多的例證,說明它們立論嚴謹,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古代數學在一些重要項目中獲得了“世界冠軍”。而古代數學是來源于實踐,尤其是來源于農業生產的。這是由于中國農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農業起源于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它發生于原始采集和狩獵的經濟母體之中,又由于農業生產受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受“地”的影響,古人把“地”看成是“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它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有了“地”,就要有測量,就要有計算,當然就有了數學。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我國古代數學恰恰是在數、形、數形結合這三方面有其特色和自成系統。

首先,我國最遲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普遍用算籌記數,而且采用了十進位制,有了良好的記數工具,就可以比較輕便地進行自然數運算;除不盡的除法還出現分數記法及其運算,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算籌區別正數和負數就可以通行無阻地進行有理數四則運算,能夠解決各種比例問題的“今有術”也是在這種算籌制上進行的;從兩漢歷經隋唐宋元,正確、快捷列出方程、方程組、不定方程和不定方程組也都是在這種算籌制上進行的。

另一方面,從漢末三國時代開始的出入相補、損廣益陜原理在處理空間形式問題上起到主導作用,平面圖形的割補和立體圖形的棋驗都體現了這一原理。用長方形余形相等出入相補法則來詮釋劉微重差九術就來得自然,用此來補證秦九韶三斜求積公式,“秦氏承襲希臘海倫”之說也將不攻自破,著名的劉微割圓術是出入相補的應用,祖用牟合方蓋這一專用模型來推導球的體積公式,在方法上、理論上和所得結果至今無可指責,究其原理還是出入相補之理。

數形結合、相輔相成。開平方、開立方無疑是劉微“解體用圖”的具體應用,猶如層層剝繭、井然有序。沈括、楊輝堆垛求和,又與相應立體體積公式類比,從而導出正確結果。反過來,幾何問題又依賴于數量關系。例如趙爽“勾股圓方圖注”憑借計算,以證明勾股弦關系,海島重差借助長方形余形,其理始顯。圓,作為內接正多邊形倍增邊數的極限也是通過計算,得以闡明的。

一、勾股定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中國古代數學家研究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是自成體系的,其證明方法,大都采用青朱出入法,也就是今人說的割補法。通過適當的劃分,將勾上的正方形面積與股上的正方形面積,劃分成若干個部分,而這些部分的總和又恰好能填滿弦上的正方形。所謂青朱出入就是把劃分出來的圖形,添上青、朱、黃等各種顏色,以次出入(割補時容易識別),方法巧妙簡單,令人嘆服。

據歷史資料記載,夏禹(公元前2140年——公元前2095年)治水時就已用到了勾股術(即勾股的計算方法),因此我們可以說,夏禹是世界上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與勾股定理有關的人。

《周髀算經》是我國最古老的算書,成書太約在公元前100年。在該書中說到“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這說明在大禹時,就能應用特殊情況下的勾股定理和測量了。趙爽在《周髀算經》注中說:“禹治洪水,決統江河,望山川方形,定高下之勢,除滔天之災,釋昏墊(老百姓)之厄(危難),使與注于海于無浸逆(溺),乃勾股之所由生也。”這說明當時大禹治洪水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使用勾股測量而取得的。

《九章算術》也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數學名著,是我國數學方面流傳至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世界數學史上極為珍貴的古典文獻,成書大約在公元前后100年。該書總結了秦漢以前我國在數學領域的輝煌成就,開創了獨具一格的理論體系,對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有不少來源于農業生產的例子。

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池)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選自《九章算術》)

今譯:有一正方形池塘,它的邊長為1丈,一棵蘆葦生長在這池塘的正中央,長出水面1尺,如果將蘆葦拉向池塘邊,莖尖剛巧碰到池岸邊,問池塘水深及蘆葦長各是多少?

這就是一個勾股定理的題目,使用勾股定理經過簡單計算,知水深一丈二尺,葭長一丈三尺。

二、盈虧問題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歷史上任何重要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術”,而總有其產生的實際背景和理論淵源的。那么盈不足術是在怎樣的數學歷史背景下產生,又是在何種數學思想與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個問題的探討對于了解秦漢以前古算中農業生產應用問題解法的演進以及方程術的產生都是很有價值的。

眾所周知,《九章算術》是我國秦漢以前數學成就的總結,它是一部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的數學著作,全書分為九章,第一章“方田”就是講述遠古時代簡單的土地測量及分數算法。第七章“盈不足”講什么呢?隨著農業實踐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深入,數學應用問題所涉及的數量關系已遠遠超出了比例關系的陜隘范圍。形式多樣而復雜的線性問題和非線性問題的出現,使原始的比率算法已無能為力了。一方面,應用比率算法解題需要“因物成率,審辯各分,平其偏頗,齊其參差”,這對于復雜的比例問題要求很高的分析能力和技巧性;另一方面,對于“隱雜互見”的各種線性與非線性問題,使用比率算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這便要求數學家創造一種新的有力的一般解題方法,盈不足術就是在這樣的數學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例2:今有共買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問家數牛價各幾何(選自《九章算術》)

今譯:有若干戶人家共同買牛。如果7家共出錢190則不夠330,如果9家共出錢270,則多錢330。問家數及牛價各是多少?

將盈不足術翻譯成如今方程組求解就是:

設x為家數,y為牛價,由題意得:

x/9×270-y=30

y-x/7×190=330

解得家數為126,牛價3750錢。

據《唐闕史》記載:公元855年左右,唐代有位大官叫楊損,在選用和提拔行政官吏方面以公正聞名。一次,有兩個辦事員,需要提升其中一個,麻煩的是這兩個人的職位相同,在政府里工作的時間也同樣長,甚至他們得到的評語也完全相同。那么,究竟提拔誰好呢?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吏對這件事感到很傷腦筋,便去請示楊損。楊損仔細考慮了一番,說:“一個辦事員的最大優點之一是要算得快,現在就讓這兩個候補人員都來聽我出題,哪一個先得出正確答案,他就該得到提升”。他的題是:“有人在林中散步,無意間聽到幾個盜賊在商量怎樣分偷來的布匹。他們說,若每人分6匹,就會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會差8匹。試問,這里共有幾個盜賊?布匹總數又是多少?”楊損讓兩個候補人員當場在大廳的石階上用籌進行計算。不一會,其中一個得出了正確答案,他被提升了,大家對這個決定也都表示心服。三、體積計算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舉例

我國在古代,由于水利工程、國防工事、房屋營造和道路修建的需要,土方計算十分頻繁。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各種谷倉、糧庫容積的計算也益加繁重、到《九章算術》成書時代,我國的各種幾何體體積公式都已具備,除了常見的長方體、棱柱、棱錐、棱臺、圓柱、圓錐、圓臺以外,還出現了某些擬柱體體積公式。這些公式大量匯集在《九章算術》商功章里。

古代世界各國體積公式都沒有推導證明,所以在幾何體求積方面我國成果遙遙領先,不論在種類齊全完備上,在邏輯推理的完整上都是同時期外國所不能比擬的。還必須指出二千年前我們祖先曾經使用過的許多豐富多彩的各種體積公式至今仍有使用價值。

以下給出《九章算術》的精彩例子,以饗讀者。

例3:今有委粟平地,下周一十二丈,高二丈,問積及粟幾何?

今譯:有粟若干,堆積在平地上成圓錐形,它的底圓周長是12丈,高2丈,問它的體積及粟各是多少?

答曰:積八千尺,為粟二千九百六十二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

例4:今有委菽依垣,下周三丈,高七尺,問積及為菽各幾何?

今譯:有菽若干,靠墻堆積,它的底圓半周長3丈,高7尺,問它的體積及菽各是多少?

答曰:積三百五十尺,為菽一百四十四斛二百四十三分斛之八。

例5:今有委米依垣內角,下周八尺,高五尺,問積及為米幾何?

今譯:有米若干,堆積在墻的內角,它的底圓周長的四分之一是8尺,高是5尺,問它的體積及米各是多少?

答曰:積三十五尺九分尺之五,為米二十一斛七百二十九分斛之六百九十一。

關于這種計算堆積的方法,在我國民間沿用很廣,并將這些公式編成歌訣流傳下來。其歌訣是:

光堆法用三十六,

倚壁須分十八停,

內角聚時如九一,

外角三九甚分明。

這些流傳的歌訣,可能就是后人根據《九章算術》的這個“委粟術”編寫而成的。很明顯,歌訣前三句的意思,就無異于“委粟術”的術文。至于歌訣的第四句,就是依墻外角堆米,參照術文可表達為:“依垣外角者(居圓錐之四分之三也)二十七而一”。不過,《九章算術》中沒有這樣的例子。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數學思想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極廣,本文所述僅是冰山一角,該文的作用充其量是拋磚引玉罷了。

[參考文獻]

[1]吳文俊.九章算術與劉微[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沈康身.中算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夏樹人,孫道杠.中國古代數學的世界冠軍[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第5篇

論文關鍵詞:冬棗,硼,磷,鉀

 

作為植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硼種子和果實形成的重要元素,對于果實的膨大起到積極作用[1]。磷、鉀都屬于植物三大要素,對于植物的生長發育、保證產量品質與氮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冬棗作為近年頗受歡迎的鮮食水果,具有口感好,外觀美,營養豐富,等優點[2]。所以農業論文,研究與冬棗生產有關的元素含量對于促進冬棗生產意義重大。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目的,研究了冬棗果實中硼磷鉀三種元素的含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冬棗:選擇顏色、大小具代表性的冬棗果實用去離子水沖洗5次,去核待測,重復4次核心期刊目錄。

儀器:PQ Excell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TJA Solutions,USA)。

1.2 實驗方法

1.2.1 樣品前處理:用微波消解方法處理冬棗,參照王小平方法[3]。

1.2.2儀器及工作參數參照文獻方法[4,5]。

2 結果分析

結果如表1所示,冬棗果實中B、P、K含量分別是386.48ng/kg、5070.05 ng/kg和3237.28 μg/g(見表1)。

表1 冬棗果實中B, P, K含量

Table 1 Contents ofB, P, K in Chinese winter jujube fruit

 

元素

含量

 

B

386.48ng/kg

P

5070.05 ng/kg

第6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5684

國內刊號:22-1100/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7篇

掌握必要的檢索方法是快速、準確獲取網上信息的捷徑。常用的檢索方法有:

1.1概念檢索是指使用網上某一檢索系統提供的敘詞、主題詞表上提問詞進行概念層次檢索時,能同時對該詞的同義詞、近義詞、廣義詞、狹義詞、縮寫詞等進行檢索。概念檢索包括同義擴展檢索和相關概念聯想檢索兩個方面。前者檢索能夠提高文獻查全率,后者檢索則增強了檢索系統與檢索者間的交互性。

1.2分類檢索多用于目錄搜索系統。無需愉人任何字詞,只需根據目錄搜索系統提供的主題分類目錄層層點擊進人,便會查找到所需的網絡免費農業文獻信息。

1.3關鍵詞檢索這是檢索系統提供的最基本功能,無法確定所需要檢索的網絡資源的撰捌時,可以使用關鍵詞檢索。只需在檢索系統的提問框中輸人合適的關鍵詞,便會顯示與之相匹配的結果。

1.4詞組或短語檢索是將一個詞組或者短語用雙引號括起來作為一個獨立運算單元進行嚴格匹配,以提高檢索準確度的一種方法。

1.5字段檢索該檢索方法可有效地限制檢索的范圍,進一步提高檢索的準確率,但需注意各種檢索系統所支持的可檢字段的種類不盡相同。

1.6布爾邏輯檢索是利用布爾運算符號陰d、or、not、衍山等進行2個或多個檢索詞的匹配檢索,可獲得比單詞檢索更高的查準率。注意檢索時體現主題概念的檢索式、層次問題,以防部分相關文獻漏掉。

1.7基本檢索對反映所檢主題內容的提問式的要求較低,比較直觀,檢索過程相對簡單,適合于網絡檢索經驗較少的檢索者使用。需注意此檢索方法費時,查準率和查全率較低。

1.8高級檢索要求檢索者按檢索系統的檢索規則和檢索語法去構造完整的檢索提問式進行相對比較復雜的檢索方法。另外,注意在弄清所檢項目主題概念的基礎上,還需熟悉其專業知識。

2獲取網上農業文獻信息的途徑

2.1利用網上農業數據庫檢索

(1)以BI國際生物和農業中心數據庫(httIJ,八酬,.以山1.鳴)。以BI數據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文獻數據庫,收錄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出版的14儀刀萬余種期刊、圖書,涉及70多個語種,庫中約有記錄420萬條,年增文摘約巧萬條。內容涉及農業、生物科學、林業和自然資源管理等方面。

(2)AGRIS(httP刃~lao.。習噸血)國際農業科學和技術信息系統。AGRIS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根據各國農業科研和生產發展需要編制的世界農業領域的文獻目錄,它覆蓋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文獻內容。庫中文獻量約320萬條,每月增加14儀犯項、收錄范圍幾乎搜蓋全部農業領域。

(3)AGICOLA(httP:111四淤汕吐usd‘govl卿8)。Aclc0LA數據庫是由美國國家農業圖書館編輯的書目數據庫,目前被視為世界上報道農業文獻最多的目錄型數據庫,內容主要以美國國家農業圖書館館藏文獻為基礎。現有文獻記錄約340萬余條,年增記錄約12萬條,內容包含了農業及相關學科的各個方面。

(4)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httP刃)(簡稱CASDD)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研制開發的中文文摘-目錄型數據庫。是國內信息量最大、文摘率最高、文獻時間跨度最長的綜合性中文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它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豐富的館藏資源為依托,涵蓋了我國近1以幻種中文科技期刊、論文集、資料等文獻上有關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畜牧、獸醫、農業工程、農產品加工、農業經濟等領域的文獻信息,是農業科技信息機構、科研院所、教學單位、科技推廣部門進行文獻信息查詢中最全面、最可靠、最專業的信息資源。

(5)農業經濟數據庫(httP站丹W.血訊朋.c川山瀏g28.asP)。這是“中國自然資源數據庫”的一個子庫,提供全國歷年分省區農業基本情況、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總產值、畜牧業情況、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主要農產品產量等相關數據。

2.2利用一些農業信息網站進行檢索

(1)中國農業信息網(bttP辦曰卿哪乒招,,.cn)。是國內最有影響的農業網站之一。提供農業管理信息和全國農業形勢分析方面的信息等。

(2)中國農學會信息網(httP刃喻WW.~.)。該網站提供中國農學會的會員信息、會議活動、交流合作、教育培訓與新聞動態等相關信息。

(3)中國農業在線(httPJ產WWw.chi翅咖。如)。開設今日要聞、科教新聞、科技、教育、專家論壇、經濟、專題、人才、法律、企業等信息頻道。

(4)中國農網(http刃~.瞇eb.c‘cn)。是在中國農業信息網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型農業綜合門戶網站。

(5)歐洲農業網(httP刃料w.e山魅雌戶.net)。主要為農業從業人員和農業綜合企業提供虛擬論壇園地。并可鏈接到政府機構商務公司和有關協會的網站。

(6)美國農業部(httP辦舊卿.usda.gov)。該網站提供美國農業部及相關行業方面的信息,有農業部介紹、最新新聞、各分支機構信息、出版物、信息檢索服務等。

(7)美國農業研究所(httPJ際腳.o.usda.gov)。該網站提供農業科學、農業經濟、自然資源和環境、農產品等方面的信息。

(8)國際農業研究咨詢組(CGIARO址tP刃~c參盯.鳴)。這是國際農業研究咨詢組的機構網站,該網址覆蓋16個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的資源信息,其主題涉及熱帶農業、林業、早地農業、水產資源、農林系統、畜牧等。

2.3利用農業類信息檢索工具

(1)農業沖浪(http:llWWW刀幼呂川王~)。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相關網站的搜索引擎,提供了大約2加00多個農業相關網站。提供95個國家與地區的有效鏈接。

(2)農業網站鏈接(httP:Ilw,W娜州如k.co.uk)。A腳ink是英國最大、更新最快的農業網站鏈接服務網,提供各種與農村的農業有關的組織網站鏈接,現在該網站包括超過800條的網站鏈接。

(3)全球農學網站鏈接(httPJ尹~.a目丁.p耐ue.ed川場止s)。這是由美國普度大學農學系創辦的一個農學網站的鏈接集合。從本網站可以直接通過大量鏈接訪問全球農學網站。

(4)農業界(httP刃架州cultUre油記eWOdds.cotn)。該網站由毛忽北w。祝公司創辦,是面向農業的垂直門戶網站。

(5)農業網站搜索引擎。這是“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提供的農業網站導航服務,提供國內外大量有關農業科學技術的相關網站。

2.4利用電子期刊網址檢索

(1)凡朋朽e沼cienc全文電子期刊皿哭朽er出版公司出版的期刊約占全世界印刷型期刊的4%,是世界上公認的高品味學術期刊。近年來該公司將其出版的n00多種期刊全部數字化,建立了scienceD誡t全文數據庫,并通過網絡提供服務。現該數據庫的全文期刊已達1700多種,收錄期刊全文已達300多萬篇。

(2)萬方數字化期刊子系統。集納了8大類100多個類目的3500種科技期刊全文內容,其中農業期刊250種。除提供期刊的瀏覽、檢索外,還可以進行網上投稿與在線訂閱以及英文期刊的鏈接。

第8篇

論文關鍵詞:受精,環境,性別,影響

 

現代的性別調控技術主要有X.Y的分離,控制母體的受精環境,胚胎性別改造-----采用破壞SRY基因或是導入SRY基因的方法.性別控制的含義是按照人類的愿望而控制動物子代個體性別。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想讓它(某種母畜)生公就生公,想讓它生母就生母.或者簡而言之可稱之為人工決定生公生母.

一、性別決定的本質

哺乳動物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對性染色體.雌性動物的性染色體是兩條相同的染色體,即通常所稱X染色體,而雄性動物是兩條不相同的染色體.一條也是 X染色體,另一條卻是Y染色休.因此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XX構型就表示雌性,是XY構型就表示雄性.

在Y性染色體有一個SRY基因, 近代科學研究證明,住分化之前的胚胎時形態結構上.具有向雄性或雌性兩種性別發育的能力和可能.向哪種性別發育農業論文,取決于是否含Y染色體,特別是Y染色體上的性別決定基固,即SRY基因,或稱性別決定因子.當具有SRY基因時.則胚胎的原始性腺發育為,這種決定性別的信號,是在性分化之前,由SRY基因發出.在生殖脊中表達出來的.它使胚胎形成索,進一步形成雄性個體. 可見性別決定因子(SRY基因)是胚胎性別形成的決定性因子,有SRY基因則發育成雄性。無SRY基因則發育成雌性.

二、受精環境對性別影響的發現

為什么有的時侯卵子會與Y結合,又有的時侯卵會與X結合呢?卵與X或Y的結含是隨機的,還是有規律的呢?通過對母畜生殖道內受精環境的深入分析砰究,以及大量的實驗研究結果而發現:卵對XY的選擇是有條件的,在排卵前的一定時間受精,易得雌性后代,在排卵時或排卵后的一段時間受精,易得雄性后代.人們也從受精當時的各個角度進行了探索.如:遺傳因素,親本個體,胎次,季節,年齡,人工受精,時期等.

三、各種受精環境對性別的影響

1.不同排卵階段

對不同階段的認識.也隨著人工授精技術的發展和激素測定技木的提高而漸慚深入了.通過盲腸檢查農業論文,逐步掌握了濾泡發育和排卵的規律,逐步認識了卵巢的形態變化與激素調節的內在聯系,以及相應的生殖環境中離子、蛋白和酶的變化規律.研究發現:在排卵前的一定時間受精,易得雌性后代,在排卵時或排卵后的一段時間受精,易得雄性后代.高達20—30個百分點.

2.受精環境中的pH值

其理論依據為Y的特點為頭小而圓 ,體積也小 ,在相同的動力下 ,比X運動快 ,但壽命短 ,尤其是對疲勞和酸的耐受力較差 ,X與之相反。因此改變授精環境的pH值可達到性別控制的目的。一般認為母體生殖道(甚至關系到食物、血液)中的酸堿度對子代性比有影響,pH值高時,子代偏雄,pH值低時,子代偏雌.據根道,Weir曾選育出了pH高低不同的 2個小鼠品系.高pH系的雄性后代比低pH系的要高10%.

中國農科院畜牧所黃美玉等用0.3%醋酸注入母兔生殖道后授精,使雌性仔兔比例達57.1%.

3.精氨酸的影響

頭部的主要結構是核以及一系列膜性結構。核的主要成分是核蛋白,在一般細胞中,核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組蛋白、在,其核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魚精蛋白而精氨酸正是魚精蛋白的主要成分期刊網。又有把游離氨基酸結合到自身蛋自中的機能,如頂體中含很多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就可以與谷氨酸產生代謝活動、那么核中含著大量的精氨酸農業論文,外源性精氨酸是否也參與的代謝活動。其效應達60%左右.

4.葡萄糖,母體礦物質營養和光照對性別的影響

通過研究表明:增加食物的葡萄糖,鈣,鈉,鎂離子等,以及增加光照均能提高母畜產的子代為雌性的比率。

5.體質與胎兒性別的影響

受孕期間,男女體質的強弱,可以影響胎兒的性別。一般,男性的體質強則多男孩。反之相反。

四:問題思考(假想)

我認為:各種因素均是影響了卵子與兩種含XY性染色體的結合的幾率不一樣。就其本質原因是因為Y和X相比所少的那一節染色體導致它們在抗酸,運動性,穿過透明帶能力等的差異。即Y染色體上還存在另外一種基因在影響精卵結合幾率.

參考文獻:

1.李婉濤動物遺傳育種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9

2.陳元明哺乳動物的性別控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10

3.梁學強體質對胎兒性別的影響----中國排壇宿將生育之迷初探中國性科學2000.3第9卷第一期

4.梁子安論哺乳動物性別控制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3卷第5期2000年10月

5.李馨家畜性別控制研究現狀與展望內蒙古畜牧科學1997年第二期

6.趙宗勝精氨酸對綿羊性別調控的實驗報告黑龍江畜牧獸醫1998第四期

第9篇

[關鍵詞]:江村經濟 反思

自我國思想家嚴復對《天演論》算起,他第一次將民族學、人類學的學科帶入了中國的浪潮,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影響著中國早年的學人,以此開始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歷程。在學科傳入的近百年間,中國培養了眾多的人類學家與學者,而則是國內與國外培養的學者中最有成就的人類學家之一,其著作《江村經濟》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開啟了人類學本土化的歷程,同時也是西方由此開始了對中國農村進行了最為細致的描述。本文從先生的寫作過程、《江村經濟》的貢獻以及最后討論當今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的使命與責任,緬懷大師、追隨步伐,人類學、民族學探索在路上。

一、先生與《江村經濟》

先生的《江村經濟》寫于1938年,是先生在英國倫敦政治學院求學于馬林諾夫斯基時的畢業論文,因此其還有一個英文名稱 “Peasant Life in China”,直譯為“中國農民的生活”,這是中文版《江村經濟》的副標題;就像先生在題目一樣,書中對位于江蘇吳江的開弦弓村進行了細致的描述,系統對該村落的現狀進行了記錄。

當我們翻開江村經濟的扉頁時,我們會看到一段話“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由此展開了一段先生的奮斗史與不愿被輕易提起的往事。先生早年讀書于東吳大學學習醫學科,后由于各種原因求學于北京大學學習社會學,深受美國社區研究的歸國社會學家吳文藻從此開始了先生的社會科學研究,由于其良好的悟性以及發奮的努力后考入清華大學跟隨史祿國教授學習人類學,在學習期間其對體質人類學進行了細致的學習,為其大瑤山的花籃瑤的研究奠定了體質人類學基礎。

研究生畢業后,在恩師吳文藻的主持下,先生與自己比翼雙飛的才女王同惠喜結連理,開赴大瑤山進行調查;在調查期間,他們定期向吳文藻老師匯報調查狀況。但事情有時充滿了遺憾,在調查過程中前往下一個村落時先生與王同惠在向導的帶領下掉隊,因此迷失方面誤入抓捕獵物的陷阱使先生受傷嚴重,為了救助先生王同惠獨自原路返回,卻在焦急中迷失方向、溺水身亡,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或許是先生最難忘的時刻,新婚燕爾的夫妻就這樣各自天涯。先生受傷后返回吳江養病,期間在開弦弓村邊養病邊挨家挨戶的進行調查,這為《江村經濟》的寫成收集了資料。同時利用先生姐姐的費達生有力資源,并對該村新興的近代工業進行了細致的調查。先生由于養傷的機遇,為其博士論文的寫成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先生也曾有過表達,是王同惠成就了《江村經濟》的書寫,或許是命運的巧合與安排,讓先生在悲痛交加的情況下,完成兩人曾經的愿望支撐先生完成了調查,同時先生也完成了對花籃瑤數據的整理工作,最后使《花籃瑤社會組織》得以問世成為了王同惠的遺著。

二、《江村經濟》及其貢獻

在《江村經濟》的序言中,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功能主義代表人物布?馬林諾夫斯基寫到:

我敢于預言博士的《中國農民的生活》一書將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此書的某些段落確實可以看作是應用人類學和人類學的。①

因此該著作對于人類學的發展具有歷史的意義。由此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人類學的發展史。人類學、民族學的發展伴隨著工業革命與殖民擴張,人類學、民族學研究中也主要集中對異民族、異文化的研究,以及對異社會結構的分析,西方國家認為異文化是落后和野蠻的,希望由原來的文化與社會發展來反觀當重構今天西方的發展歷程。而先生的《江村經濟》便有所不同,是本土中國對自己所生活的本土社會的研究,在這一研究領域研究者不僅僅要掌握人類學、民族學的調查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對主客觀的轉換中尋找制衡點,使民族志的寫作更加具有科學性與客觀性。在先生撰寫并完成《江村經濟》的同時,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也掀起了,各國反對殖民統治,驅趕殖民者,而人類學、民族學主要是以研究異文化以及殖民文化為基礎的,此時的學科研究基點被打破,因此學科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中,而先生的著作正在此刻提醒并昭示了學科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即本土人類學。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成人| 成人小视频网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春色www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 噼里啪啦免费版在线观看 |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小视频网站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成人免费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毛片网站在线看 | 黄大妮电视剧1~48集免费观看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青草 | 四虎免费最新在线永久 | 日本精品免费 |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 97香蕉 | 99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看 | 久久96国产精品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 爱爱视频欧美 | 国产a一级毛片爽爽影院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六月丁香色婷婷 | a级高清毛片 | 91精品在线国产 |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 毛片天堂 | 你懂的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久久 | 色婷婷精品视频 | 国产亚洲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