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基礎英語教學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2 17:46:4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基礎英語教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基礎英語教學論文

第1篇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以來,廣大教師已經逐漸地熟悉了新的課堂教學步驟"五步教學法"。五步教學法在對教材的處理上,練習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變化,使課堂容量加大,節奏加快,時間緊湊,氣氛活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練習方面,幾乎每節課都會有同桌兩人一組的"對練"(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組的"組練"(Groupwork)等小組活動方式,這成了課堂上不可缺少的練習方式。那么,這些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穿插、實施和控制小組活動呢?本文想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來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小組活動的實施方式  

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方式,這些活動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幾種教學步驟之中進行。  

1.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后  

在"呈現"新的語言項目后,就轉入操練(Drill)這一環節,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新的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此時的操練難度一般不大,以教師控制式的機械性練習為主。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幻燈、實物、提示詞等"指揮"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最好穿插Pairwork(內容簡單的話不必讓學生先準備,反之,事先作些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一對一對地(pair by pair)、一問一答地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口頭表達,很快地掌握新的語言項目。這樣做的特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使學生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差生也跟得上。  

2.在"練習(Practice)"階段  

"練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地運用作好準備。練習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或"組練"方式,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看物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視監聽,對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作用。練習結束后一定要抽查幾對或組當堂表演,以了解練習情況,并對表演出色的組進行適當的表揚,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節奏放慢,頻率放低,但密度大,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3.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造的機會和余地。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為好)、會談、討論解難、模擬采訪、擴展對話、補充想象性結尾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裁判(judge)、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們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隨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增加,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小組活動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種教學步驟中,然而,教無定法,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小組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課堂環境幾乎是外語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外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1.小組活動在課堂上起到操練語言、有目的地實踐語言項目的作用,從而達到當堂鞏固的效果。  

新大綱中提出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言語技能發展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對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特定功能的必要條件。通過教師設置的與課文和學生實際相關的交際情景,學生能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大量的操練,加深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理解,從而使"言語技能"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發展成為自然和可能。  

第2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初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18-01

當前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普遍偏低,英語綜合素質和英語應用能力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英語教學也面臨著復雜而深刻的改革形式,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將被打破,解決英語教學問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大課題。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英語興趣和英語能力普遍偏低。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進入初中后,接觸到一門全新的語言學科,同時英語學習難度較之前也明顯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另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普遍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功利化的應試傾向明顯,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

2、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雖然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持續了一段時間,但依然還是有很多教師固守著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無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這就導致了初中英語教學的停滯不前。此外,當前初中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于全新教育理念的貫徹執行力度有很大差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語教育的發展。

3、教師教學手段落后,缺乏創新精神。結合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依然以應試為目的,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能引導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缺乏創新精神,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英語能力提升都起不到幫助作用。此外,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中,教師往往只關注讀寫的理論教學內容,而對于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則不夠重視,這也造成了當前很多初中生難以將英語知識學以致用,最終演變成具有普遍意義的“啞巴英語”問題。

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

1、轉變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教師要更新自己的英語教學理念,掌握當下最新的教育思想,轉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為教學的出發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實現學生英語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初二上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采取知識灌輸的模式進行教學,而是先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關于robots的視頻,激發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自行查找相關資料,開展了一場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為題的英語辯論賽。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教學效果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2、豐富并創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上。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本教學主體及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這一方面要求教師有扎實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能緊跟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不斷完善自身教學。

例如,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多多接觸英語,平時會開展一些英語課內課外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和主動性,給學生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對于初一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還相對薄弱,教師的活動集中在詞匯競賽、朗讀、書寫等方面,而對于初二、初三的學生,為了提高其英語能力,教師會采用英語寫作、演講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英語活動等等。

3、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業務水平。教師的綜合素質及業務水平對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初中英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從源頭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首先,要從整體上提高初中英語教師的準入門檻,保證英語教師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以此來為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打好基礎。例如,教師的口語能力強,發音純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其次,要加強對初中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及英語學科動態,并能將最新的教育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最后,作為英語教師自身也必須樹立重身學習的觀念,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4、改善教學環境,健全評價體系。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自由的環境下進行英語學習。在學校方面,可以完善英語配套設施建設,如建立英語圖書館、購進英語書刊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在教師方面,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全英教學,并鼓勵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全程用英語交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最后,教師還要健全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改變過去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弊端,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內容,如英語成績,課堂積極性,學習態度等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同時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手段,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等,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相統一,最終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創新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發現并及時解決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英語教學過程,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

(一)教學模式改革

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扭轉了傳統醫學英語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真正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核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點安排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內容,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引導者、輔助者及組織者角色。醫學英語屬于工具性基礎教育課程,開展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學生對教學活動參與熱情,端正學習態度,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加強交流,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不斷鍛煉和強化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及處理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實踐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以當前教學領域中較為盛行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全面開展針對醫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開始于以教師布置的任務的完成為目的的活動,教師在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的情況下,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活動中所采用的語言上來,同時對學生在語言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進行及時糾正和點評。與傳統的“3P”教學模式中信息單向傳遞不同,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信息是雙向傳遞或者多向互動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并且以學生對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最后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從而促進自身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及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方法改革

1.任務型教學法基本內容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進一步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任務型教學法主要涉及以下四部分內容:

(1)任務目標,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布置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通過指導學生完成該項任務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強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自信心為任務目標,也可以鍛煉學生某一語言技巧為目標。

(2)任務輸入材料,所輸入的材料必須真實有效,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自然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性及共鳴;

(3)以輸入材料為基礎的相關活動。一般按照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順序設計任務;

(4)任務中隱含的教師及學生作用。教師指引學生利用其現有知識儲備以及所掌握的技巧及技能完成任務;鼓勵學生積極開展交流、溝通、信息收集及整理等活動,以進一步強化對英語的理解及運用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實施步驟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全面踐行任務型教學法,具體應按照以下步驟開展。第一步,設計。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踐行任務型教學法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設計任務,這也給醫學英語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前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任務類型及形式的確定,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最具針對性的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個體化差異,所設計的任務應涵蓋不同難度,從注重理解的任務向有控制的產出活動逐步過渡,在此基礎之上開展更具意義的交際活動,以確保最終形成一個有效貫通的任務鏈,換句話說,就是前一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是后一項任務開始的前提和基礎,后一項任務的開始有賴于前一項任務的實現。第二步,導入。醫學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組織、引導及輔助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培養學生對醫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加強交流與溝通,培養團隊協作意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更加充分的思想準備,奠定更加堅實的知識基礎。第三步,任務前期階段。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在任務前期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師向學生展示要想順利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所需要具備的知識以及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并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所布置的任務具體要求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對任務完成的基本環節及步驟有充分的認識。第四步,任務的具體實施。在任務實施階段,主要活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設計并安排具有針對性的一系列小任務,這些小任務相互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的,共同構成一個任務鏈,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或個人形式來完成相關任務。第五步,任務匯報及點評。在該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各個小組將本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向全班同學及老師進行匯報,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務型教學法中的教師點評環節不再沿用傳統的教師一人拍板的做法,而是教師組織多渠道、多層次的點評,并且在任務型教學法中的任務完成情況點評更加提倡學生開展自我點評、小組點評。在上述五大步驟完成之后,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針對學習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語言語法等知識點進行深入解讀和練習,確保學生對這些重點知識真正掌握,并可以靈活加以運用。

3.課下輔導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改革過程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除了應關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對課下輔導引起足夠重視,應采取有效的課下輔助教學手段及措施,以促進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引導學生掌握醫學英語學習的技巧及策略。從一定意義上講,醫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確保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觀念,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就是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策略。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創新的英語學習策略,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學習,并以此為中心開展工作,有助于對學生認知因素及情感因素的開發,充分激發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將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第4篇

教師給學生進行口語輔導過程中,會發現兩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學生對文章進行讀和背時,有很多錯誤出現。例如:學生的語音語調比較奇怪、單詞發音不準,學生不會連讀和斷句等等。學生比較緊張,導致在讀的過程中語速比較快,學生聲音比較小,有顫音出現,學生讀文章不夠連貫,還出現語法錯誤、人稱混亂等等問題。學生在上機考試時,難免會出現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避免有口誤錯誤出現。

二、學生口語輔導策略

(一)要熟悉評分、明確重點知識

在口語考試過程中,電腦一般會綜合四個方面因素給學生口語進行打分,這四個因素分別是準確性、完整性、韻律性以及流利性。在這四個因素中,完整性所占的比例是70%,準確率是20%,剩下的是5%。進行單詞評估時,如果學生在單詞重音、輔音以及元音都準確無誤時,可以拿到比較高的分數??谡Z不太流利,主要是學生在詞匯、短語停頓時,只注意到句子中的實詞和虛詞,沒有注意到首詞。因此,不能準確地進行停頓。一般而言,停頓主要有連詞后停頓、代詞停頓以及副詞停頓等等。因此教師要在準確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上下工夫。

(二)全面普查,分層要求

在學習初期,教師要對學生的口語部分進行全面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教師會有所發現,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他們自我感覺比較良好。在朗讀短文以及話題時,一般都是課堂中臨時進行,很多學生都缺乏流利性以及準確性,韻律性就很難達到了。這個時候,學生要使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進行自我監控。想要實現監控應該滿足兩個前提:一、學生要重視語言的準確性,有避免語言錯誤出現的強烈欲望。二、學生要了解相關的語言規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給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教師明確提出教學要求。借助要求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自我的監控,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教師才會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口語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從而推動班級教學水平提高。

(三)創設情境,加強訓練

從口語考試題型中看出,很多都是情景問答類型的。教師對學生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教學針對性,這才可以彌補應試不足問題出現。深入研究發現,學生缺乏的不是材料的準備,而是在面對情境時,不能準確地做出回答。學生在進行回答時,不論是選擇了完整回答還是簡略回答,一般都會使用到語塊。語塊之所以會被大量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它的省力原則。使用語塊可以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的流暢性,如果只是簡單的依靠語法規則是遠遠不夠的,這還注重對語塊的學習和使用。在情境問題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語言的使用靈活性。學生平時學習到的語塊可以簡單的被使用,而且還能夠保障流暢性和準確性。語塊的使用不僅是使用于簡略的回答,完整回答也是需要的。舉個例子,進行動作陳述時,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李華看了場電影,名字是《音樂之聲》。他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第一,When andwhere did LiHua see the film The Sound of Music第二,What did he think of it?學生在進行問題回答時,需要明確這兩個過去式的問題使用的句式,第一問題可以回答為He saw it at the Red StarCinema last Sunday,對第二個問題回答時,只能回答“He thought itwas wonderfu1不能簡短的回答成wonderfu1。

(四)當堂抽查,現場指導

進入了總復習階段,一般學習時間都比較緊張,學習任務也比較繁重。但是教師不能忽略了當堂抽查,現場指導教學環節。上課時,教師可以隨機抽查三位學生,要求學生朗讀某一個短文,學生的語音語調要正確,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連讀、停頓、注意爆破音等等。節奏要緊湊、語速要自然流利。最好全班要進行情境問題訓練,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的聽,教師隨機叫一位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速度,看學生表達準確性。學生可以針對話題進行簡述。進行朗讀短文教學時,學生對文章背誦連貫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都需要進行觀察把握,從細節中查看變化。

三、使用圖式理論方法推動閱讀水平提高

閱讀前要求學生要有充分的準備,要能夠實現從上到下的內容圖式激活。所謂激活就是對學生鬧鐘所學知識及結構的刺激。在實際閱讀之前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課本中的插圖或者關鍵詞來進行預測。學生應該高度重視這些關鍵詞,要仔細研讀掌握這些關鍵詞并結合這些關鍵詞來探討文章的主題。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要進行深入理解,通過深化理解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要求學生建立起相應的語篇圖式。通過建立圖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迅速地掌握教材脈絡,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推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此外在閱讀過程中還應該把新知識融入到學生原有的圖式結構中,最終產生新的圖式。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更加寬松的討論范圍,要允許學生進行爭論,通過討論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際討論過程中要逐步擴充和應用新的圖式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圖式知識,在閱讀完成后還可以進行圖式復述以及圖式協作。

結束語

第5篇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在導入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前,先復習舊的知識,以舊帶新自然過渡就是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復習導入新課。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并使之系統連貫。教師在備課時應努力挖掘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通過巧妙設疑,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傳授新知識的契機。

二、簡筆畫導入法

利用簡筆畫導入新課,直觀、形象,有助于培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三、創設情景導入法

情景導入是指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把認知活動與其發生的實際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情景導入法是英語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導入新課方法。在導入階段,教師要想法創設一個饒有趣味、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比較真實的活動情景,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運用好情境導入法必須與教材中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教材及學生心理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饒有趣味、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場景,,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掛圖導入法

課文掛圖的作用是增加直觀性,使學生能形象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講時,筆者就把書上有祖孫三代共八個人和圖進行分解,使其變為只有兩代人的小家庭,先讓學生仔細觀察一分鐘,然后根據觀察到的內容就每幅圖介紹人物,最后教師再與學生就八個人一起歸納敘述。

五、競賽導入法

采用競賽導入法,既可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其集體榮譽感。例如筆者在教學時,就采用競賽導入法。競賽適用于課文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文章。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讓他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在自己題板上寫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最迅速,且合理的觀點最多,形成一種競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用競賽法導入方法時,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設立獎品給予優勝小組。實踐證明,以競賽法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并能提高課堂效率。

六、游戲導入法

游戲導入法就是在呈現新知識前組織生動有趣的游戲,通過游戲,學生參與導入新課,在充滿趣味的教學情景中學習,為教師的新課教學做好鋪墊。這種導入法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玩中有學,樂中有得。這也是筆者最為推崇的導入法之一,做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受學生的歡迎。輕松、自由的氣氛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并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索知識。

七、猜測導入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問題,產生疑惑,激發思維,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師導入新課時,激發學生有疑,或向學生質疑,能迅速、有效地活躍學生思維,使之以良好的狀態進入課堂??梢哉f在英語教學中,疑、激疑、探究的方式導入。每篇課文都可以用設在導入階段用猜測導入新語言內容,不僅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狀態,而且使語言輸入直接進入加工階段。

八、實物導入法

直觀教學是一種自然的教學法,它既簡單又形象,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大都對英語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精力較集中,又喜歡模仿,直觀能力較強,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常采用實物導入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利用實物進行導入教學,形象直觀,能調節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

第6篇

凸現技術能夠以新的、更具成效的方式來支持內容的表征和操作,并常常對學科本質帶來基礎性的變革。

2.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

是體現用具體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來改變教學與學習的方式、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F代信息化教育的發展使得TPK變得越來越重要!從技術層面看,要求技術為教育教學的目的而設計和應用,其操作和應用流程又必須符合教學法的原理;體現教與學過程的科學性、合理性,符合教與學的規律。從教學層面看,要求教育教學專家和教師了解并能深刻理解技術在教學功能上的可供性和限制性,并生成整合技術運用的學科教與學的境脈和方式,從而指導幫助技術能根據具體的教學途徑更具教學的目的性、過程性、創造性和有效性。從廣大教師和學生看,則要求樹立現代信息化教與學的意識,徹底轉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充分應用技術去教學與學習,從而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3.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CK)

是現代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基礎。它超越了學科內容、教學法和技術三個要素的形式,存在于三個要素間的動態交互(transactional)關系中。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改變,另兩個要素就需要同步進行改變來予以整合。例如:劍橋語音識別技術給學生提供了課內課外隨時隨處可進行朗讀和說的實踐機會,教學就能把課堂上T—S和T—Ss的交互方式更多地讓位于技術,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開口實踐的機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課堂無法逾越的教學限制,同時,這樣的改變又給教師帶來“怎么才能了解每個學生讀和說的情況呢?”這一問題。于是技術又得改變和完善評價反饋方式,讓教師能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評價結果與分析。這就是技術和學科教與學的整合過程。從該例子還可見,在現代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通常是新的技術出現會迫使大家去改變基礎教育教學并共同重建三個要素的動態平衡。所以美國在“2010~2020變革美國教育”戰略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技術增強學習”。TPCK知識框架能引領學科課程內容及其資源、教學與學習的途徑或方式、數字化教育技術開發及其應用等三者有機的整合,并在整合過程中不停頓地、動態地相互促進、發展和變革,從而使得教育教學能充分使用數字化技術;能以豐富、多元的技術更有效地呈現學科課程及實踐內容,以及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操作;能用符合現代學習特征的教學途徑和方式踐行即滿足多元化群體,又滿足每位個性需要的教與學,實現教學與學習的高效性。同時也使技術能更好地滿足教育教學的目的性、體現現代教育教學途徑、促進教與學的有效性;能有更多教育技術的創新。在現代信息化教育教學中,TPCK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必須研修并努力在教學中去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是未來教育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全美教師教育學院協會創新與技術委員會,站在現代教師專業化的維度,以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視野。

第7篇

1 思想上的若干共識

1.1 抓好問答訓練是加強英語基礎知識教學的一種基本方法。加強英語基礎知識教學是英語教研活動中廣泛討論的重大話題。隨著新教材的普遍使用,我校教師仔細考察研究了實際教學過程,一致認識到抓好師生課堂上的問答是上課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使學生能牢固掌握并運用基礎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一個個英語單詞、詞組及句型,只有經過反復見面,反復使用,才能獲得鞏固,進而理解掌握。使用與見面相比,層次又更高一點,效果也更好一點。大量的英語基礎知識依附在師生的問答這一形式上,可以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得更主動、更實際。

1.2 抓好“問答”是培養英語語言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師經過教學提煉的發問聲音,傳到學生耳朵里,經過耳膜的震動作用、通過聽覺神經傳到大腦的語言聽覺區,促使學生對語言進行辨別、比較、判斷。常常接受這一訓練,學生的聽覺靈敏了、聽力也隨之提高了。經過精心設計的師生問答,可以及時糾正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斷幫助學生克服在運用英語來表達某種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點。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學生進入課文內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幫助學生依據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英語語言能力標準,迅速提高英語語言能力。

1.3 抓好“問答”是發展學生智力、陶冶語言情操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學理論告訴我們,你問我答是一種視覺、聽覺、運動覺等感受器官的共同參與,通過中樞神經、多渠道的信息反愧協調的活動。教學實踐表明,具有較高訓練標準的問答活動是一種密集型智力活動,它能充分反映智力上的精細性、敏銳性、清晰性和豐富性。從腦科學角度來看,問答過程,左半腦球分管詞的連續,右半腦球分管聲調變化。訓練力度較強的一問一答,有利于開發腦的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另外,英語語言是一種很美的語言,語言中的韻律美、節奏美,通過教師問學生答或學生問答的形式促使學生感受和品味,確實能陶冶學生的語言情操,進而演變為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動力。

2 實踐上的若干做法

2.1 要認真備課。師生課堂問答,是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樣涉及到怎樣備好課的問題。譬如問答目的是否明確,問答內容是否正確、恰當,問答方法是否得當,問答對象的選擇是否合適,問答過程如何組織進行等等,都要方方面面周密考慮。還應十分注意:(1)針對性強;(2)時間緊湊;(3)只許成功。針對性強與時間緊湊是“問答”教學成功的二個重要標準。

2.2 要正確選擇“問答”時機。“問答”時機一般有三種:課首、課中、課末。課首是一個好時機,因為它能有效地牽制學生的注意力,立即營造出“緊張”的教學氣氛。課首“問答”內容有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作用。課中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課中時機在多數場合都具有突發性,起到隨時集中學生聽課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學生意識到沒有逃脫教師的注意,是老師給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課末也是一個好時機。因為它能有效地消除學生聽課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學生持續興奮,充實45分鐘的邊角時間。課末“回答”內容都是鞏固授課內容性質,有畫龍點晴、捉漏補缺、強化要點的作用。

2.3 要在“內化”上下功夫。“內化”就是學生將要學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具體“內化”措施之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教師認定的答案稍加變動表達出來?!皟然贝胧┲憾嘟Y合訓練,摸一摸實物,演一演過程,畫一畫圖畫,進行與之相適應的問答訓練?!皟然贝胧┲?,把英語問答教學形式納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整體工程之中,引導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第8篇

一節好的初中英語課堂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從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入手,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并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教學步驟,逐步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引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工作。教學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只有確保教學目標的準確、科學、合理,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教學目標要細化、具體

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效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課標中涉及的語言基礎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課標中描述的英語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枯燥地要求學生掌握單詞、背課文,而是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使學生掌握語言的技巧和策略,體驗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立不宜空、大、假。針對某一課時或者某一單元,哪些知識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運用;在練習聽、說、讀、寫的能力時,哪一項技能是本課的訓練重點、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都要在教學目標中有明確的預測。只有細化教學目標,才會使課堂教學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進行魯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學設計時,筆者確立的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熟練使用have對物品所屬進行提問和回答;學會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類運動,并表述喜歡的原因;能夠談論怎樣和朋友度過美好的時光。

(3)文化目標:了解各種球類運動的規則以及中西方國家人們對球類運動的不同愛好。

(4)情感目標:通過談論球類運動,倡導人們熱愛運動并以此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操練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用英語表達的熱情。同時,在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要有體現該課時教學重點的更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將該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目標:熟練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單詞;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進行提問并能進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標:培養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習慣。這樣,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每個課時再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就使教學重點明確突出,更有針對性,教學過程就更加順暢清晰。

2.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習者語言學習的規律,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所處年級不同,學習目標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例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低年級的教學目標是以音標指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認識的單詞,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高年級的教學目標則是讓學生學會用詞綴構詞法自學課文中的新詞或由已知詞匯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單詞。我們常說“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的就是預習中的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分層和作業布置的分層等。在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時,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這樣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預設問題的分層教學。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應盡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對不對”之類的問題以及只需學生回答“是、好、行、對”的問題。有些過多、過小、過淺的問題,并不能真正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被問題牽著走,忙于應付回答,根本就無暇思考,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例如,把何時(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這樣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把為什么(why)、怎樣(how)以及類似Whatdoyouthinkof…?等開放性、有深度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教師還應研究作業布置的問題,在布置作業時也要注意分層。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熟練背誦本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和課文,還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擴展課外閱讀和練習;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本節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及課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僅要求他們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單詞、詞組。這樣的作業布置既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也能避免學生敷衍以及抄襲等不良習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是順利實施教學設計的基本條件。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英語教學要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營造良好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在每一節課上的發展。

1.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領導者

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過程本身也在不斷地創造著學習的情境和氛圍,反過來又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關系和作用與以前相比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轉變成導演、觀眾,在教學中起引導、指導以及欣賞的作用。教師不能滿足于給學生灌輸和講解教材的現成知識,而是要有效引導學生尋找相關知識并且自主處理和應用已知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創造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之中,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在教學中要注意控制情緒和言行,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盡量熱情地鼓勵,避免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學生克服了膽怯心理,不怕出錯,學習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2.教師在課堂上是引導者、合作者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搭建了師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進行心靈溝通和對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密切關注學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比如有的學生善于表現,顯現出積極、熱情、踴躍的狀態,教師要適時地肯定,讓他們繼續保持;有的學生則比較內向,顯示出膽小、靦腆、回避的狀態,教師要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挑戰。教師要發揮杠桿作用,關注不同學生的狀態,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避免視域盲區;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用智慧的語言激勵學生。以筆者參加的一次省優質課評選為例,課前筆者在與學生簡單打過招呼之后,就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其能安靜地閱讀文本,預習新授課的內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預習,該閱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在語言輸出環節,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筆者不時地停留在學生的身邊,認真地參與他們的討論,及時地給予肯定、點撥、鼓勵和幫助……整節課雖然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語和嘩眾取寵的游戲,但是師生關系融洽默契,學習過程自然流暢,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更要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教師要采取寬容的態度,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語言實踐中出現的錯誤,避免課堂上出現教師在“吶喊”,學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語課堂真實、高效。

(三)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在教授魯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時,筆者沒有直接講解定語從句的用法,而是先與學生談論音樂。在給學生播放了幾種歐美盛行的音樂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樂(classicalmusic)、鄉村音樂(countrymusic)、搖滾(rock)、說唱(rap)等后,順勢詢問學生聽到不同種類音樂后的感受、他們喜歡的音樂形式以及喜歡的原因,啟發并引導他們盡量用定語從句進行表達。這樣,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很快就掌握了定語從句的用法。課后作業也是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音樂及歌手,并在下節課用定語從句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以便進一步夯實課上學習的內容。事實證明,用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樂學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練習方面,都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有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導課設計要基于學情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水到渠成地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師往往絞盡腦汁地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有的教師把導課等同于活躍課堂氣氛,活動內容和形式與學習內容脫節,這直接導致了導課形同虛設,沒有任何的意義。例如,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前做各種游戲,學生興高采烈地“熱身”之后,卻發現上課要學習的內容與之毫不相干,這就是失敗的導課設計。設計導課時首先不能脫離教材,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比如,有位教師在講授魯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時,在導課中就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QQ表情符號。這種在學生看來非常流行和時尚的QQ表情符號在課堂中一出現,學生就表現得異常興奮和關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緒的英語單詞。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比較輕松地學習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2.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過程中的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要做好活動的監督者和指導者。例如聽說課,教師經常會設計小組活動,有二人組、四人組等,使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進行語言操練和練習。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任務,并在學生身邊加以指導,盡最大可能地發揮活動的效能。所以,在設計對話活動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信心自始至終地參與活動。在設計閱讀后的練習時,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考慮整體理解文章和研讀文章細節的關系,設計一些填空、連線、填表格、判斷正誤等活動。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宜太寬泛,要求要明確,指向性要強;要合理、有效,做到貫穿全文,讓學生生成有效的思維導圖,從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導學習策略,積極評價學生

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還取決于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給學生滲透了各種學習策略,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能激活英語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1.有效指導學習策略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教材內容給學生滲透有效的學習策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這些學習策略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種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漢字典、聯系現實生活學習和運用語言、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良好的書寫習慣等,都是必須具備的學習策略,尤其是在學生打基礎的起始階段,必須指導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學習策略。又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圈畫重點句和中心句、聯系上下文猜詞、利用英語交流、總結和歸納已有知識等,都是必備的學習策略。英語教學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及時、積極、有效地評價學生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既關注知識、能力,又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也能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傳統的評價形式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言語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師要延續傳統意義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良好表現給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樣和開放,如使用擊掌、微笑、擁抱、獎勵小禮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給予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有調查問卷、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學習小測試等。形成性評價不同于終結性評價,它更能階段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一些評價方案,不僅能對監控教學過程起到促進作用,還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學生的持續進步提供反饋。

二、結語

第9篇

記憶按保持的時間可分為瞬時記憶,即時間保持短、信息容量大、形象鮮明、原始的記憶;短時記憶,即以能容納7+2個組塊為主要容量的記憶;長時記憶,即信息在記憶中儲存時間超過1分鐘以上,甚至幾天、幾周或數年,甚至終身不忘。記憶的基本過程為:識記、保持、再現/回憶。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具有極強的選擇性;已經獲得的經驗在頭腦中的鞏固過程就是保持,否則就會出現不能再現或回憶不起來的情況,即遺忘。遺忘是有規律的,學習之后立即就會出現遺忘,最初的遺忘速度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遺忘了。

2記憶規律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詞匯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要有長遠的記憶目標和意圖。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黃金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詞匯的累積是成段表達的基礎和條件。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制定合適的記憶目標和計劃,以促使其英語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其次,記憶的時間意圖應準確和明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開始學習英語,但因英語屬于表音文字,與漢語的表意文字體系相差甚遠,許多學生深受遺忘困擾,很難將教材中出現的詞匯進行識記。長此以往,生詞越積越多,以至于許多學生開始主動放棄英語學習,并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英語。但心理學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的記憶能力都處于中等水平,能進行基本的學習生活活動。所以學生要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層級對英語詞匯進行歸納,將記憶的重點放在需要短時記憶的詞匯上。最后要培養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點。例如許多女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能短時間記住教材中出現的詞匯,且能通過課外閱讀增加其他詞匯。另外,教師還要通過鼓勵、表揚等手段激發學生積累詞匯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之愛學習、會學習。

(2)音意結合

意義記憶的材料保持時間長,利用提取快,受干擾少。在學習中,要以意義記憶為主,機械記憶為輔,發揮兩種記憶各自的長處,從而提高整個記憶的效果。首先,有效利用前綴與后綴詞素。如面對“unlike、unhappy、unlock、unmarried、unnatural”“impossible、impolite、immoral”等詞時,可有效利用“un-”“im-”前綴,從而快速記憶同類詞匯;面對“useful、awful、careful”“careless、hopeless、workless”等詞時,可有效利用“-ful”、“-less”等后綴,從而輕松記憶。英語詞匯量巨大,逐一記憶無異于浪費時間,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詞綴進行歸納記憶。其次,有效利用同根詞。積累大量詞匯的目的是成段表達,而英語的時態變化都依賴于不同的詞性。所以在詞匯記憶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由一個詞擴展到多個詞。以“use”為例,我們可以聯系“useful、useless、usedto、user、usefully”,這幾個詞雖然拼寫不盡相同,但都含有詞根“use”。所以當學生學習某一詞時,可引導其聯想該詞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短語等形式,從而擴大詞匯量。最后,有效拆分合成詞。有時,一個單詞中往往含有多個獨立的單詞。如掌握了這一規律,學生可有效拆分單詞,從而理解單詞大意。例如class+room=classroom、world+wide=worldwide、police+man=policeman。這樣,學生就能在英語單詞的拼寫中做到游刃有余。

(3)對單詞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單詞的理解

為了解記憶的材料,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把它的邏輯標示出來,然后進行概括并正確敘述出來。精加工的材料組織得好,提取的線索多,利用也更容易。首先,合理歸納同義詞。每種語言的同義詞都相當豐富。一定程度上,同義詞的數量決定了學習者的詞匯擁有量。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斷聯想到相同或相近的詞。例如記憶“nice”這一單詞時,可聯想起“good、kind、fine”等一系列同義詞。其次,合理歸納反義詞。例如,教師在講解“big”這一單詞時,學生要積極參與記憶,并能正確拼讀、書寫、理解單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由“big”聯想到其反義詞“small、tiny”。這種方式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還便于教師進行單詞講解。再次,合理利用歸類法則。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并逐漸接近成人。教師可讓學生對各名詞進行合理分類,如動物類、植物類、生物類、水果食品類、運動類、職業類等。經過歸類,學生的詞匯量將得到極大豐富。最后,對容易混淆的單詞進行比較。一方面,找出在拼寫上相似的單詞,區分其意義。例如window與widow、hour與our、fake與flake。另一方面,盡管學生記憶力強,能記住大量的生詞,但卻并不能正確運用這些生詞,無法學以致用,這源于學生在單詞的意義上出現了混淆。例如right與correct,in、on與at。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對材料的組塊化實際上就是把若干的組塊組合成數量更少、體積更大的組塊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輸入信息有效地進入長時記憶。常見的組織加工方式是類別群集,把一系列項目按一定的類別來記憶。按照短時記憶的規律,人在記憶的過程中既不能囫圇吞棗,一次性記住所有的內容,也不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進行逐一記憶,應將材料分成5~9份。所以教師在講解生詞時,要啟發學生,使之一次性記憶多個單詞。例如面對“clothes/line/whose/blouse/dress/shirt/trousers/skirt/dark”,教師可按“whose/clothes/dress/line/dark/blouse/skirt/shirt/trousers”順序引導學生巧妙記憶,使學生將這些單詞聯想成一句話“誰的衣服有深色線條/屬于女襯衫、女裙子/屬于男式襯衫和褲子”,經過整合,原本零散、毫無規律的單詞間有了緊密的聯系,學生的記憶效果也必將提高。

(5)多種感官參與,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對中國學生而言,英語是其第二語言。真正使用這種語言需要經過學習與習得這兩種方式。學習是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獲取英語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習得是學生在目的語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某種語言的過程。為快速了解英語表達及其文化,我們要在記憶的過程中手、腦、耳、眼并用,從而全面掌握英語知識與文化。如看到“eat”這個單詞,學生要將其正確拼讀出來、寫出來,且放到句子中辨別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頭腦中要展現出一幅畫面:“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人端坐在餐桌前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正吃著披薩、培根……”

(6)及時復習,防止遺忘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 激情五月综合网 |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 婷婷综合五月 |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视频你懂得 | 华丽的外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八月丁香 | 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97精品视频在线 | 天堂网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成人国产网站 |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 | 久久永久影院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 xxxxx国产| 久久网国产 |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 精品无人区乱码一区2区3区 | 国产永久地址 | 激情春色网 |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18 | 久久伊人成人网 | 国产人成精品 | 精品亚洲欧美高清不卡高清 | 三级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 动漫羞羞网站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 | 善良的嫂子3中文 | 青青五月天 | 五月天在线播放视频在线 | 色视频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