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醫學期刊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5 11:25:5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醫學期刊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醫學期刊論文

第1篇

1.1樣本來源

樣本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發行的醫學專業期刊共有25種,占浙江省科技期刊總數(115種)的1/5。涉及基礎醫學、內、外科等13個學科,數量最多的為綜合類(4種),其次為學報類(3種)??谝栽驴癁橹鳎?2種),其次為雙月刊(11種),半月刊和季刊各1種。

1.2統計方法

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為數據源,統計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等3項反映期刊影響力的指標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同時,為客觀評價期刊的水平,對以上指標用本期刊的指數/學科平均指數來進行縱向的比較,比值>1表明該指標高于學科平均水平。

2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顯示度,與期刊影響力、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直接關聯,是目前公認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類期刊影響力大小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表2顯示:浙江省醫學期刊總體的影響因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因子/學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僅有5本: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612),護理與康復(1.243),肝膽胰外科雜志(1.203))和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1.190),其余都在本學科的平均水平之下。從以上結果來看,除了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外,其余4本雜志均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表明專業特色對提升雜志的影響因子具有較大的幫助;而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雖為綜合類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學雄厚的科研背景,使雜志的成長有了有利的環境??偙灰l次可以顯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評價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浙江省醫學期刊中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201次/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2次/刊),說明浙江省醫學期刊在學術交流過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學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僅有4本期刊:中國高等醫學教育(3.659),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1.581)),浙江預防醫學(1.187)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162)。有學者認為總被引頻次與載文量相關,本文總被引頻次/學科平均>0.6的13種期刊中只有2種是雙月刊,因此浙江省醫學期刊整體的總被引頻次較高是否與其載文量較多有關,有待探討。

2.2浙江省醫學期刊基金論文比情況

基金論文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技期刊吸收學科前沿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的基金論文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與學科平均比值>1,分別為: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溫州醫學院學報,中華急診醫學雜志,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浙江醫學和口腔材料器械雜志。一般來說,高校學報或者由高校主辦的雜志依托高等學府,基金來源豐富,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的幾率比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雜志》和《浙江醫學》,其余6種雜志均由浙江大學或者溫州醫學院主辦,這2所大學均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值得關注的是《浙江醫學》作為一本地方性的醫學雜志,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充分說明其在浙江省醫務工作者中的地位。

3討論

3.1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評價

目前,期刊的評價指標有10余種,其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基金論文比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各有局限,但還是能夠基本反映期刊的總體狀況。本文通過對浙江省醫學期刊以上3種指標的統計分析發現: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水平偏低,影響力較弱,雖然在學術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學科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與國內的優秀期刊相比還有待提高,這與浙江省期刊的總體情況相似。但是也不乏亮點,一些期刊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在其自身的學科領域內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

3.2提升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力的建議

3.2.1找準定位,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

隨著生物醫學的快速發展,要在國內的眾多雜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尋求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有著自身特色或者學科優勢明顯的期刊影響力均較強,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項指標名列前茅,這與其是為數不多的醫學領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雜志密切相關,獨特性和稀缺性導致了高影響力。另外幾種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學學報,其余幾種也都具有明顯的“小而精”專業特色。因此,找準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不僅需要編輯部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發展方向,同時也需要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引導和支持。

3.2.2探索集約化的發展之路

2011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已明確科技期刊出版體制的改革的”路線圖”,期刊的集約化發展已勢在必行。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集約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如國內中華醫學會的“中華”系列雜志,在醫學領域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浙江省主辦的3本“中華”系列雜志中,除了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因辦刊時間較短,一些指標略低之外,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在本學科領域中名列前茅,充分顯示出“中華”品牌較強的競爭力。因此,今后可以結合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特色或者學科特點,逐步整合橫向和縱向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醫學期刊集群,通過集團優勢提升期刊整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如刊名帶有“浙江”的地方性醫學期刊,因其強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響力偏低的現象,而且一些雜志的學科和內容也趨于雷同,這些雜志是否可以嘗試聯合經營,優化配置,取長補短,通過團隊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進一步帶動期刊的整體發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數字化出版

第2篇

目前,國際生物醫學界倡導盡量使用主動語態,如《美國醫學會編輯手冊》(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Manual of Style)中指出:“In general the active voice is preferred, except in instances in which the actor is unknown or the interest concerns what is acted on.(一般主動語態是首選,除了演員的實例是未知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行動)”。

然而同為總結發現,國內學者大部分還是偏愛被動語態,這大大的影響了英文摘要的寫作質量。關于醫學英語論文的寫作,我們應當與國際慣例接軌,更好地進行國際醫學學術傳播和交流。

當然,必須明確指出,主動和被動語態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使用主動或被動語態要根據摘要表達清楚、簡潔的需要。

第3篇

[關鍵詞] 醫學期刊 統計學問題 編輯

[中圖分類號] G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3) 05-0067-03

醫學統計學是一門以統計學原理和方法為基礎,探索醫學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應用科學,又可被看成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從中提煉和總結分析出新的信息的過程[1]。隨著醫學科研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科研和臨床實際工作中,人們對待科學的態度逐漸從原來的“經驗主義”轉變為“論據先行原則”,無論是在一些醫學相關學科的基礎實驗中,還是在一些臨床疾病的診治等工作中,人們遇到問題時不再“想當然”,而是首先考慮為什么,有何依據,而這些依據大多需要通過統計學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來提供。因此,醫學統計學在醫學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統計學應用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醫學科研結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可靠性,具體到醫學期刊方面,就會出現因統計學應用不恰當而導致醫學期刊不嚴謹、不科學、不可靠和不具有影響力[2]。鑒于醫學統計學在醫學期刊中的重要地位,作者結合《腫瘤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年的240篇文章中出現的統計學問題,對目前我國醫學期刊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案,為醫學編輯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醫學期刊整體水平的上升提供一定幫助。

1 醫學期刊中常見統計學問題

統計學的誤用、錯用和不用問題廣泛存在于許多醫學期刊中,統計學錯誤率處于較高水平,有文獻報道期刊論文統計學錯誤率為38%—80%,而且統計學問題的種類幾乎涉及統計學的每個方面,包括實驗設計不合理、未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軟件未介紹或介紹不清、統計學數據的描述方法不當、統計學方法的描述不清或錯用、統計值或P值不全或描述不清、統計學結果分析或描述錯誤等[3-4]。王倩等[5]對5種“中華”系列雜志刊登的文章的統計學應用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1985年統計學方法應用的錯誤率占24%,1995年占36%。沈進等[6]選取8種醫學期刊,分析發表于1998年至2005年的544篇論著文章的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結果顯示,136篇的統計學出現明顯錯誤,錯誤率達到25%,其中以資料處理方法不當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1.76%,其次為圖表錯誤、未作統計學處理等。我刊2011年刊登的240篇論文中,排除個案報道、教學論文、棕色行論文36篇,剩余的204篇論文中有126篇論文采用了統計學處理,占61.76%(126/204),現結合本刊統計學應用現狀針對醫學期刊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進行分類分析如下。

1.1 統計研究設計不合理問題

大多數非統計學專業的學者在進行統計研究設計(包括實驗設計、調查設計、臨床試驗設計)時僅僅從本專業的角度考慮,根據主觀想要得到的結果進行分組設計,而完全沒有考慮該實驗設計的可行性、組間數據是否具有可比性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實驗設計時不遵循隨機化原則、未設置對照或對照不合理、均衡性原則貫徹不徹底等[7]。常見的統計研究設計不合理問題包括缺少對照或對照不合理、單因素設計取代多因素設計、樣本量選擇不具有代表性或樣本量不足等[8]。例如,本刊《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癌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一文,在實驗分組設計時未對各組間數據是否具有可比性進行統計學分析。

1.2 未進行統計學處理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論文雖然也進行了分組設計、設立對照等,但是文中未說明采用何種統計方法,也未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僅僅通過對實驗所得的實際數據的直觀判斷就得出結論[9]。例如,本刊《肺尖癌26例療效分析》一文中,作者在分析不同治療方法對肺尖癌的療效時并未采用任何統計方法,而是直接得出了“綜合治療較單純治療更能延長肺尖癌患者生存期”的結論,這不符合現代醫學科研的結論需有據而立的原則。

1.3 統計方法的描述不具體或錯用問題

1.3.1 統計方法的描述不具體

一些醫學期刊論文中列出的統計方法過于簡單,甚至未列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0-12]:在“材料與方法”部分中的“統計學處理”中未列出所用的統計學軟件或僅列出所用軟件而未說明所用軟件的版本;對于何種數據采用何種統計方法僅籠統描述,未具體列出文中的那些數據應該用何統計方法;對于定量數據僅列出采取t檢驗或方差分析,而未列出是否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對于兩組定量數據無論是應該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還是配對設計t檢驗,均僅描述為“兩組定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對于兩組或多組定性數據的比較,無論是僅需用 2檢驗,還是需要采用矯正 2檢驗或 2分割檢驗,均描述為“兩組或多組定性數據的比較采用 2檢驗”;統計學符號書寫不規范,例如,根據GB/T3358-82,F檢驗、P值、 2檢驗、t檢驗等中的字母應為斜體,不符合上述規定的書寫均為錯誤情況,這在論文中非常普遍;未列出檢驗水準 ,檢驗水準 是事先設定的判斷小概率實踐的標準,實際意義是允許犯假陽性錯誤概率的最大值,需要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進行設定。例如,本刊《 -連環蛋白和層粘連蛋白的表達與垂體腺瘤侵襲性的關系》一文在“統計學處理”僅說明數據的比較采用t檢驗,而未說明t檢驗的類型。

1.3.2 統計方法的錯用

一些醫學期刊論文中的統計方法的應用存在明顯的錯誤。對于所有定量數據,常見的錯誤有[13-14]:無論是否符合正態分布、是否方差齊,一律盲目應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等參數檢驗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無論數據分為幾組,一律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分析,把其當做定量數據比較的萬能工具;無論各組數據是何關系,一律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例如,本刊《癌癥相關性乏力與TGF- 1的關系分析》一文中,定量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之前未說明是否進行了方差齊性檢驗和正態性檢驗。對于所有定性數據,常見的錯誤有:把 2檢驗當做所有定性數據的萬能統計工具,忽略了其應用的前提條件是, 2檢驗適用于正態分布的定性數據,且樣本量最好>40,列聯表數據進行 2檢驗時不能有1/5以上的格子其理論頻數

1.4 統計結果的描述及分析錯誤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論文中均可見到統計結果的描述或分析錯誤,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5-17]:1)對于定量數據應當根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而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符合者一般采用“均數±標準差”或“均數±標準誤”表示,而不符合者則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來進行表示,不按上述規定進行描述者均屬于錯誤描述;2)對于定性數據,常見的錯誤是構成比和百分率不分,計算率或構成比等相對數的樣本量過小;3)解釋有統計學意義時僅根據P值的大小得出相應結論,例如對于A、B組2組的療效(假定A組療效優于B組),其“P

1.5 統計值和(或)P值描述不清以及統計值缺失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對統計結果進行描述時,通常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出統計值和P值,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18-19]:統計結果僅用“P0.05”得出結論,缺少相應的統計值;統計結果包括統計值,但是P值僅寫出“0.05”,未列出具體的P值;僅列出具體的P值,而統計值缺失,上述幾種情況均不利于文獻閱讀者進行數據驗證和meta分析。例如,本刊《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臨床觀察》一文中,所有統計結果均僅列出了“P0.05”,未列出具體的統計值和P值。

2 針對醫學期刊中常見統計學錯誤的解決對策

目前,醫學期刊論文的統計學問題已經成為衡量論文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統計學的錯誤可能會導致論文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的降低,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近年來,隨著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和醫學期刊編輯及審稿專家對醫學統計學應用的重視,醫學期刊論文中的統計學問題已經明顯減少,但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這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20-22]:論文作者、編輯及審稿專家思想上不夠重視論文統計學應用;期刊編輯的統計學應用知識匱乏;選擇審稿專家只注重其專業領域內的影響力,而未關注其統計學應用水平。因此,要想提高醫學期刊的統計學應用水平,從而更進一步提高期刊總體質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作為醫學期刊編輯,必須不斷進行統計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參加相關培訓班、旁聽醫學院校的統計學課程及請教統計方面的專家等,以提高自身的統計學應用水平,并從思想上重視統計學應用的審查,在給新投稿件的作者的初步意見中就強調統計學應用的重要性,規定一旦統計學有問題,論文可隨時退稿;聘請醫學統計學專家進入期刊編委會,負責所有論文的統計學審稿;應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大科研工作者宣講統計學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養成良好的正確應用統計學的習慣;在科研課題設計過程中要求有統計學相關專家的參與;科技期刊中增加統計學應用欄目,刊登與本刊論文關系密切的統計學方法,或者刊登一些常見的統計學錯誤,與作者或讀者交流,提高其統計學應用能力。

注 釋

[1]孫振球.醫學統計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8

[2]胡良平,郭秀花,劉惠剛.醫學統計學是評價醫學科技論文質量優劣的重要依據[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36(3):229-232

[3][8]胡良平,李子建.醫學統計學基礎與典型錯誤辨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4

[4] Garc韆-Berthou E,Alcaraz C.Incongruence between test statistics and P values in medical papers[J].BMC Med Res Methodol,2004,4:13

[5]王倩,張博恒.五種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著中統計方法的應用現狀[J].中華醫學雜志,1998,78(3):230-233

[6]沈進,茍莉,湯潔,等.生物醫學期刊中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7,21(5):541-543

[7] [15]王曉瑜,王雅琢.《山東醫藥》論文中統計學錯誤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6):193-194

[8][9][10][20]邱春暉,郭明興,邱源.醫學論文中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及其防范措施[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5):116-118

[11] 冉明會,羅萍,鄧丹.醫學期刊編輯應注意的幾個統計學處理問題[J].編輯學報,2009,21(6):503-505

[12][16][18]李霞,張印朋,閆蘇平.醫學期刊作者來稿統計學應用與表述常見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88-89

[13] 王曉瑜,王雅琢,封艷輝,等.醫學期刊投稿常見統計學問題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1(11):42-44

[14] 金永勤,王維.醫學期刊編輯應重視統計學中的幾個問題[J].編輯學報,2009,21(1):33-34

[17]張功員,田慶豐.醫學科研論文中統計結果表達和解釋錯誤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7(3):338-340

[19]葉亮,李偉東,范欣生.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應用問題辨析[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4):247-248

[21]吳紅艷,尹平.醫學期刊編輯應在數據的統計把關中有所作為[J].編輯學報,2008,20(5):400-401

第4篇

關鍵詞: 學術期刊 《上海翻譯》 副標題 翻譯

1. 引言

隨著我國文化和科技對外交流的發展,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學術期刊逐漸趨于規范化和標準化,舉措之一就是論文題目和摘要翻譯。標題是論文主旨的凝結和內容的概括,具有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題和內容)、美感功能(簡潔明快,新穎醒目)和祈使功能(誘發讀者的閱讀欲)(周永模,2002),其翻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術交流和信息傳播的質量。國內一些學者就論文標題翻譯提出了一些見解,并對誤譯原因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但研究對象基本上限于正標題。副標題的使用可以縮短正標題的長度,增加信息量,對正標題起補充或解釋說明作用,并通過形式和結構的改變使標題更為醒目。副標題翻譯研究對于信息檢索、中外學術交流和學術期刊的規范化建設等意義重大。筆者以《上海翻譯》為例, 對其2000―2006年載文副標題的翻譯進行研究,寄望于為期刊論文副標題翻譯提供參考性規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國內影響巨大的《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為研究對象,對其翻譯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從文體特點、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等方面探討副標題的翻譯規范。

3. 分析與結果

《上海翻譯》(2000―2006)共24期刊載學術論文568篇,其中含有副題的論文數量為94篇,比例為16.5%。具體信息見下表:

在不同的年份,《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中含有副題的論文數均占一定比例,2006年的比例達到28.4%??梢?,副標題的使用和翻譯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學術價值的。

3.1 語體特點

學術論文采用論述文文體,副標題翻譯用詞傾向于使用正式語體的詞語,因為論述文文體用詞比較莊重、典雅、規范、嚴謹。(劉宓慶,1985)同時,由表三分析,英譯副題的結構極少使用句子,而是大量采用短語,尤其是名詞化結構。從句法功能個講,短語,尤其是名詞化結構,可以避免使用人稱主語,從而防止表達過于冗長;同時,名詞化結構的組合方式多,意義容量大,具有簡潔確切,嚴謹客觀的修辭功能。

3.2 翻譯原則

周永模(2001)將“忠實通順、簡潔地道”周圍標題翻譯的準繩;劉明東(2001)提出學術論文標題英譯應以準確、易懂、具體、簡潔和規范的原則。結合相關翻譯理論和《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題翻譯資料,筆者認為論文副題的翻譯主要把握的原則有三個:忠實、簡潔和規范。

忠實是副題翻譯應遵循的第一原則。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翻譯理論歷來強調一個“信”字,也就是將“忠實”視為翻譯的基本標準(孫致禮,2003)。當然,保證副題翻譯的副題翻譯必須以充分理解原文為前提和基礎。

其次,作為論文主題提煉和內容概括的副題的翻譯應遵循簡潔原則?!胺g要求忠實于原文,是指精神或實質內容上忠實于原文,不是要求機械地、一字對一字地翻譯。翻譯實際上是一種語際轉換活動,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之間結項語言轉換時,常常需要改變語言形式?!保ㄐ靵喣?,李建英:1998)因此,英譯副題時,應發揮英語表達靈活的優勢,用短語取代句子,同時將實質性的內容譯出即可。如2005年第四期中的論文題目“‘對等’?‘相當’?‘對應’?―關于‘equivalence’譯文的選擇”用合譯法表達為“More on Equivalence”。

副題的翻譯遵循忠實、簡潔原則的同時,還應注意規范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大小寫和標點符號方面。依照《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的翻譯信息,副題首字母和實詞首字母大寫,首字母縮略詞全大寫。就標點而言,副題前普遍使用破折號,或主、副題間使用冒號;漢語書名使用書名號,英語用斜體;英譯副題為短語或陳述句,句末不用標點,如果是疑問句,也可將問號省略。當然,根據需要,副題中還可能出現引號等標點。另外,主、副題均采用居中排列方式。

3.3 翻譯方法

何恒幸(2003)提出了標題翻譯的三種方法,即自足法、相關語篇內容結合法和翻譯目的結合法。筆者結合《上海翻譯》(2005―2006)載文副題翻譯信息,具體將翻譯方法分為對應譯法、合譯法、增譯法和省譯法。

對應譯法又可分為正、副題對應譯法和譯副法。當正、副題均體現了論文的主要內容時,應同時將正、副題譯為英語,但正、副題應搭配得當,避免重復、分離和矛盾等現象。有時,正題只是概括性評價等信息,而副題體現了主題,則省譯正題,采用譯副法。如2006年第一期的論文標題“定靜安慮 而后有得――《黃帝內經》英語翻譯隨想” 譯為“Reaction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合譯法即將正、副題合并翻譯。如2006年第四期論文標題“加強跨文化傳播交流的國際接軌意識――提高口譯人員素質迎世博”譯為“Deeping Cross-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to gear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XPO”。

增譯副題是為了補充正題信息以反映和突出論文主旨。如2006年第三期論文標題“‘博客’,還是‘部落格’?”譯為“‘Boke’or ‘Buluoke’--On Translation of ‘Blog’"。

如果正題足以體現論文主題,副題可省譯。如2006年第三期論文標題“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國的名與實--兼談翻譯學的學科范圍和界限問題”譯為“The Chinese Names and Natur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四種翻譯方法中,對應譯法和省譯法較為常用,尤以對應譯法為主。同時,副題翻譯并不苛求字句對等,而應依據論文內容靈活變通,在保證準確反映實質內容的前提下,符合英語表達規范。

綜上所述,基于《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副標題的翻譯研究,副題翻譯應以充分理解原文為基礎,傾向于使用正式語體的詞語并多采用短語以體現其語體特點,遵循忠實、簡潔和規范的翻譯原則,以對應譯法和省譯法為主,輔以合譯法和增譯法?!渡虾7g》載文副題的語體特點、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為學術論文副題翻譯提供了指導和參考規范。

說明:論文數量統計不含英漢互譯賞析、學術信息、書訊、簡訊、通告和會訊等非學術文章;《上海翻譯》(2000―2006)載文中含有副題的論文共39篇,由于2006年第一期的論文“政治詞語翻譯應當講政治――對《國家法》英譯的思考”無英譯,故表中的論文數為38篇。

參考文獻:

[1] 周永模:《忠實通順 簡潔地道:標題翻譯之準繩》,《中國科技翻譯》,2002,(3)。.

[2] 劉宓慶:《文化翻譯論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劉明東:《試論學術論文標題的英譯》,《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4]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徐亞男、李建英:《外事翻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6] 許建平:《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標題的翻譯》,《中國科技翻譯》,2005,(4)。

第5篇

"統計源期刊"全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目錄每年都會出現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國家科技部委托,從1987年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通過中國科技期刊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對收錄期刊的范圍進行調整。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構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

統計源期刊與核心期刊均能反映與某一專業有緊密聯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內容上又有一定的區別。前者包括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采用多指標綜合篩選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僅收錄自然科學類,以文獻引文數據為依據,選擇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再根據期刊論文引用情況列出排名順序。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比較大的一些期刊,為單位和個人訂購、收藏、閱讀、投稿選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核心期刊所涵蓋的期刊數量多,讀者面廣,但收錄的生物、醫藥學期刊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時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當年的期刊狀況。而源期刊則收錄生物、醫學期刊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較客觀地反映期刊的當年情況。

二、統計源期刊選刊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第6篇

作者單位:310009 杭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編輯部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在1957年創辦。50多年來,SCI數據庫不斷發展,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評價體系[1-2]。它是評價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急診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新興邊緣學科,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被SCI收錄的期刊是國際公認的相關學科的核心期刊,而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是世界上急診醫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與傳播平臺。2013年版SCI數據庫共收錄了25種急診醫學期刊,本研究擬對這25種期刊的出版語言、國家和地區分布、出版頻率、年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等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并探討SCI急診醫學期刊的可借鑒之處。

1 資料與方法

筆者登陸ISI Web of KnowledgeSM官方網站,選擇“其他資源”進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在“Select a JCR edition and year”選擇下選擇“JCR edition and year 2013”,在“Select an option”選擇下選擇“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 Subject Category”,然后提交。在給出的選項框中選擇“emergency medicine”,然后提交。系統給出了2013年版SCIE數據庫收錄的25種急診醫學期刊的各類信息,包括出版語言、國家和地區分布、出版頻率、年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等。

2 結果

2.1 出版語言分布

這25種期刊的出版語言共4種,其中英語期刊占有絕對優勢,共20種(占80%);其次是德語期刊3種(占12%);西班牙語和土耳其語各有1種期刊。

2.2 國家分布

這25種期刊分布在10個國家和地區,位居前3位的分別是美國10種(40%),英國4種(16%),德國4種(16%);愛爾蘭、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土耳其、中國香港、克羅地亞各1種(各占4%)。

2.3 出版頻率

期刊的出版頻率指期刊每年出版的期數。在這25本期刊中,23種期刊給出了出版頻率,2種期刊未給出。這25種期刊出版頻率為每年12期、6期、4期的期刊位居前3位,分別有10種(40%)期刊、7種(28%)期刊、3種(12%)期刊;出版頻率為每年2期、7期、8期的各有1種期刊。

2.4 載文量

載文量是衡量一種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情報能力的主要指標,有助于了解該學科特點和研究成果的層次水平,是掌握該學科在某一階段研究趨勢的有效方法,也是鑒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3]。這25種期刊種有1種未標注年載文量(J Trauma),其余24種期刊共3332篇,其中年載文量最多的是Am J Emerg Med,466篇,最少為Notarzt,23篇。具體分布如下:0~50篇/年共5種(20%)期刊,51~100篇/年共10種(40%)期刊,101~200篇/年共5種(20%)期刊,201~300篇/年共2種(8%)期刊,>300篇/年共3種(12%)期刊。

2.5 總被引頻次

總被引頻次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4]。該指標可以客觀地說明該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這25種期刊總被引頻次合計為74 932次,平均為2997.28次??偙灰l率最高為J Trauma,23 277次,最低為Signa Vitae,僅16次??偙灰l次>2000次的9種期刊及其文獻計量指標見表1。

2.6 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是1972年由加菲爾德提出的,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5]。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說明該刊的學術影響力也越大。這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為34.166,平均影響因子為1.366。影響因子最高為Ann Emerg Med,4.285,最低為Signa Vitae,0.067。影響因子>1的13種急診醫學期刊及其文獻計量指標見表2。

2.7 即年指標

即年指標是一個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主要表述期刊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這25種期刊即年指標最高位為1.392(Ann Emerg Med),最低為0(J Trauma)。即年指標1.000者2種。

2.8 被引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的時間跨度。在這25種期刊中,有3種期刊被引半衰期未見標注(Hong Kong J Emerg Med,Notarzt,Signa Vitae),被引半衰期8.0者3種。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浪潮日益高漲。當前,我國的科技期刊不僅面臨著網絡的巨大挑戰,還受到具有國際水平、高影響力科技期刊的沖擊,發展既有機遇又有壓力。因此,了解當前SCIE收錄急診醫學期刊的各項文獻計量學指標的基本情況,這對于國內急診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者及國內急診醫學研究者都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出版者,有助于自身學習和借鑒SCIE收錄期刊的先進辦刊經驗;對于國內急診醫學研究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國外優秀期刊信息和發表的研究成果。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科技和學術信息傳播與交流過程中占據絕對的優勢[6]。本研究也顯示,絕大多數SCIE收錄急診醫學期刊(80%)的出版語言為英語,因此,國內科技期刊想要實現期刊的國際化,應考慮出版語言為英語。這25種期刊分布在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英國和德國的期刊達72%,這表明SCIE收錄急診醫學期刊主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時也說明這些國家在國際上急診醫學研究方面的學術地位。這25種期刊出版頻率比較靈活,除了2種期刊的出版頻率未標注外,其余23種期刊的出版頻率有每年出版2期、4期、6期、7期、8期、12期等。從中可以看出,出版頻率并非是SCIE收錄期刊的標準之一,因此,我們應根據稿源來靈活設置期刊的出版頻率。總被引頻次>2000次的9種期刊為美國(6種)、英國(2種)和愛爾蘭(1種)出版的期刊,美國占67%,這說明美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從表1、表2可以看出,這9種被引頻次>2000的期刊,其影響因子也相對較高。即年指標顯示,這25種期刊論文被讀者利用的速度很快,即年指標最高者為1.392。以上表明,國內急診醫學期刊想要提高國際影響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最好使用英語作為出版語言,便于期刊在國際上的交流與傳播;提高總被引頻次和期刊影響因子要雙管齊下,從而提高刊物在本學科的地位,進而吸引更多的優秀稿源,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7];加入更多的國際重要的數據庫,提升期刊的顯示度,讓國際上更多的讀者、作者知道我們的雜志。

參考文獻

[1]龔放,曲銘峰.南京大學個案――SCI引入評價體系對中國大陸大學基礎研究的影響[J]. 高等理科教育,2010,3:4-16.

[2] 高雪山,王晶,鐘紫紅,等. 六種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國際著名檢索系統的收錄評價體系[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64-968.

[3] 彭艷.1999-2008年圖情期刊兒童圖書館學發文量分析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4:103-105.

[4] 應倩,夏慶民,戴麗瓊,等. 醫學期刊h指數與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32-234.

[5] 賈賢,黃冬華.學術期刊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學科期刊數量對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及其改進方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7(2): 39-43.

[6] Felix Moya-Anegon, Zaida Chinchilla-RodrIguez, Benjamin Vargas-Quesada, et al.Coverage analysis of Scopus: a journal metric approach[J]. Scientometrics, 2007, 73 (1): 53-78.

[7] 肖唐華,吳克力,王麗芳,等.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 947-949.

第7篇

【關鍵詞】醫學論文;英文摘要;常見問題

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一般均應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1]。目前國內大多數科技刊物的都要求刊載論著時須附有英文摘要,便于國外檢索機構收錄,讓國外相關科技人員了解我過科研進展,促進國際交流。因此,英文摘要質量的提高非常有必要,然而很多科技期刊論文中的英文摘要存在諸多問題。現對于國外雜志摘要常見慣用格式及國內雜志編輯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

1.英文題名

英文題名要求準確、簡潔、清楚,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noun phrase)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者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語構成[2]。李平和曹雁通過對4492個標題樣本的研究,結果顯示名詞短語占絕對優勢,達到84.5%,該統計遠高于張桂萍等所做的統計數據44.7%[3]。

例:The Analysis of the Self-Perception for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n a Hospital

分析:

1.1 題名要求簡潔,中心詞突出,因此,中文題名中常用的分析、研究、觀察、評價、思考等,在英文題名中如Thoughts on,Study of,analysis of等,應盡量避免使用。題名中起始處的The Analysis of 可以省去。

1.2 近年來題名趨向簡潔:冠詞可用可不用時均不用[2],尤其題名起始處的應該省去,題名中間的視情況而定,泛指的可以省,特指的則不能省。因此題名中Self-Perception 前面的the可以省去。

2.英文摘要正文

2.1 時態

目前國內大多數醫學期刊要求論著作者撰寫結構式英文摘要,由“目的”、“方法”、“方法”和“結論”四部分組成,有些國外醫學期刊要求有背景。

2.1.1 期刊英文摘要目的部分多用不定式短語,然而國外有些期刊目的是包含在背景中的,這樣,需要用句子來表達,目的部分的句子的時態多為一般過去時,如:“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smoked cannabis on this symptom.”(CMAJ, 2012, 184:1143)

2.1.2 期刊英文摘要方法部分說明課題的設計、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應該用一般過去時來描述。

例: Methods By the way of multiple iteration, boosting will change the weak classifier?。╠ecision trees) into a strong one.

分析:句子中使用了一般現在時,應改為一般過去時,will改為would。

2.1.3 期刊英文摘要結果部分介紹通過研究得出的主要結果,時態為一般過去時。

例:Results A ~ I represents the medical quality total efficacy coefficient of nine hospitals respectively 68.7, 79.1, 71.9, 86.5, 86.0, 79.5, 87.6, 83.3, 90.3.

修改后為: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coefficient of the medical quality of nine hospitals which were represented by A-I were 68.7, 79.1, 71.9, 86.5, 86.0, 79.5, 87.6, 83.3, 90.3. (中國醫院統計,2011,1:48-52)

2.1.4 期刊英文摘要結論部分大多用一般現在時,表明該實驗結果具有一般性,可以推廣。作者在很有把握得出此結論時,多用一般現在時,在第一個例子中屬于此種情況。而在第二個例子中,針對本研究得出的結論,用了一般過去時。

例:Interpretation: The WHO growth curves show no significant discriminatory advantage over the CDC growth curves in detecting cardio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 aged 9-16 years.?。–MAJ, 2012, 184: E539-E550)

例: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guideline-based usual care, exercise training resulted in a modest reduction in depressive symptoms, althoug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improvement is unkown.(JAMA, 2012, 308:465-474)

2.2 語態

采用何種語態,既要考慮摘要的特點,又要滿足表達的需要。以前強調多用被動語態,理由是科技論文主要是說明事實經過,至于那件事是誰做的,無須一一說明?,F在主張摘要中謂語動詞盡量采用主動語態的越來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簡潔及表達有力[2]。丁茂平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國內外摘要在目的和方法部分第一人稱第一人稱使用上存在巨大差異。描寫目的時,國內醫學期刊僅用不定式,國外原版醫學期刊多采用第一人稱復數主動句。描寫方法時,國內期刊幾乎全部采用被動句來表達,而國外期刊多用第一人稱復數的主動句[4]。學者們在語態的使用上意見不一,筆者現就幾個實例進行分析。

例:The perception of pathogen or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olecules by plants triggers a basal defense response analogous to animal innate immunity and is defined partly by the deposition of the glucan polymer callose at the cell wall at the site of pathogen contact.?。⊿cience, 323:95-101)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starting July 18, 2000, and randomized to 4 popular diet groups until January 24, 2002.(JAMA, 2005, 293:43)

分析:在英文中該使用何種語態,并無一成不變的規定,需根據作者表達需要及句意特點靈活掌握。

2.3 其他易出現問題

2.3.1 標點符號的誤用問題

例:Seasonal trend model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a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diarrhea syndrome obtained from the sentinel hospitals during 2006 - 2009 in Xuzhou city。The mean season index of every season were 98.77%、100.58%、100.43%、100.18% respectively, ……

分析:漢語的句號(。)和頓號(、),在英文中不存在,英文中應分別用(.)和(,)代替。

2.3.2 詞的搭配問題

例:Chronic Esophagitis: Report of 57 Cases with Emphasis on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Type

像這樣的詞語搭配問題,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特別容易用錯。

3.結語

醫學論文作者需要積累英語詞匯,熟悉英文結構及習慣表達外,還可以通過語料庫來查找語言資源比如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可為我們提供比較權威的答案[5]。近年來,很多網站開發了免費電子詞典比如有道詞典,內容選自Cobuild語料庫和英漢、漢英詞典,也為我們尋找專業的英式表達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 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S].

[2]陳浩元. 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李平,曹雁. 科技期刊論文標題抽象名詞短語結構分析與應用[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322-324.

第8篇

[關鍵詞]學術期刊;期刊評價;基金論文比;基金論文;非基金論文

[中圖分類號]R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論文比”是指某學術期刊所發表的文獻中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目前,我國一些關于期刊的大型評價系統已將“基金論文比”作為期刊評價的一項指標。例如,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分別在2001年和2004年即開始統計“基金論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也新增了這一指標。

將“基金論文比”作為學術期刊質量的評價指標,是中國期刊評價領域的獨創。其源頭可追溯到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1994年頒發的《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該文件規定:學術類科技期刊刊出論文屬國家和省、部級基金資助的比例,超過40%的,期刊可以評為“優”;在5%-40%的,期刊可以評為“良”;小于5%的,期刊評為“差”。而在推動“基金論文比”產生廣泛影響的還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對“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的選取。該所每年推出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均認為:“基金論文比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p>

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這根強力指揮棒的指揮、導向下,“基金論文比”這一期刊評價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追捧:首先,我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期刊評價體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將“基金論文比”作為一個評價指標;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響,也不斷人為地拔高“基金論文比”的評價作用,甚至認為“基金論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領域的新趨勢、‘制高點’,在各項評價指標中,應該適當增加‘基金論文比’這個指標的權重,因為‘基金論文比’比‘影響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吨形暮诵钠诳靠傆[》(2008年版)增設“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后,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也全部納入“基金論文比”的無形制約之中。

由于該評價指標在期刊評價中占有一定權重,因此,各期刊對此都予以高度重視,對基金論文趨附傾向明顯。例如,不少期刊以優先錄用、不收版費、高額稿酬、快速發表等措施來吸引基金論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啟事》中就注明“優先錄用國家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基金項目的科研論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確表示非基金論文一律不予刊發。

“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設計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課題是經過研究者申報和專家評審以及基金主管部門批準而最終確定的,從外在程序和過程看,是比較規范、嚴格、認真的,而且基金課題的確定是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而產生的。因此,作為基金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基金論文”必然也是高質量的;也因此,刊載“基金論文”的數量越多,其刊物的質量應該越高?!耙话銇碚f,各類國家級科學基金或資助項目均是通過嚴格的評審,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礎研究或科學前沿研究的項目,因而各類重要的科學基金或資助產生的論文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這一思路看上去頗為科學合理,但卻是一種想當然的推論,并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近年來,也有一些研究者對“基金論文比”提出一些疑問;但總體而言,仍是充分肯定這一評價指標,而只是在“人為影響因素”等操作性、技術性層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見。筆者認為,盡管前兩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已在綜合評價體系中降低了“基金論文比”的權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給予“基金論文比”指標的權重還不太大,但將“基金論文比”作為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不僅在操作性方面會產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體思路是欠科學、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為期刊評價的指標。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論文比”指標使評價主體與評價客置倒錯,評價邏輯關系混亂

目前,我國對基金課題項目的評審和確定,主要只是評審課題項目的價值、課題研究團隊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進程計劃、研究成果的預期目標、研究經費的數目等,而不是對最終研究成果內容的評定。而課題項目最終能否通過鑒定、予以結題結項,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和依據,是看成果論文能否發表和在何種檔次期刊發表。論文不僅是基金項目或課題研究進展的“計程器”,是基金項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基金項目結題結項的重要理論性依據。而學術期刊審選稿件時,面對的是有著實實在在內容的論文,且一般都要經過幾輪審選;同時,期刊的檔次越高,對所發論文的要求越高,把關越嚴,所以自然將論文的發表情況,作為課題鑒定結題的一個重要標準和依據。這在很大程度上實際是將課題成果質量的評審和鑒定交給了期刊。

可以說,在科技類和社科類期刊評價系統未將“基金論文比”列為評價指標前,大多學術期刊的編輯在審選稿件時,并不注重文章“貼著”哪一級基金課題的“標簽”,而只注重眼前的論文,一切都按眼前論文的實際質量決定取舍。如果我們將“基金論文比”作為評價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個指標的話(無論其權重高低),則實際上是將評審與被評審的關系顛倒過來了。因為如上所述,原先課題能否通過鑒定予以結題,主要是審核課題論文能否發表以及發表在何種檔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來評價和鑒定課題成果的質量,現在卻叉反過來由發表“基金論文”的多少來評價期刊的質量。這就將評價的邏輯關系和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位置完全顛倒了。

(二)“基金論文質量高”之說,實際是將課題產生優質成果的可能性與必然性劃上等號

為什么會出現將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劃等號的情況呢?在基本思路上,這主要是將基金課題的申報、評審中所提供的可能產出優質成果的外在條件與成果產出的必然性劃上了等號。

對通過評審并獲得基金資助的課題,只能說由于該課題的選題具有一定價值、有一支達到相應水平的研究團隊,或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還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絕不是必然、必定地)獲得較好的預期研究成果。這里必須著重指出,決不能將可能性與必然性劃等號,將預期的成果與必定的結果劃等號;決不能認為具有可能的條件因素,就必然產出預期的優質的成果。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

道理。而且必須指出,這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還建立在這樣的假設性基礎上,即假設課題項目的評審確實都是客觀、科學、公平、公正的(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中,尤其是在對基金課題評審本身缺乏評審和監控的情況下,這只能是一種假設)。

而即使認可這一假設是成立的,但在具體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由于可能出現的種種不確定的變數,也都可能使成果達不到預期的質量結果:一是課題價值的變化。即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已有他人的同類型、同性質、同內容課題(包括非基金課題)的高水平成果問世,從而使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大大降低、研究難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為價值很小或毫無價值的無效勞動。二是課題研究團隊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主客觀因素的變化。就其主觀因素而言,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的重視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對課題成果質量具有很大影響。常有一些課題主要負責人對本課題并不重視,僅是掛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體研究完全交與普通研究人員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觀因素而言,研究過程中主要負責人的身體素質下降、其他工作壓力增大、各種原因(如出國、出差、會議)擠占時間過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從心難以認真對待本課題,從而使成果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結果。三是課題執筆者的變數。執筆者本身的專業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態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課題各部分的論文水平迥異。

(三)有關數據和研究表明,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不存在正相關關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論文刊載的多少,與國際公認的代表期刊質量的“影響因子”沒有內在的關聯。例如,《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2001年和2002年影響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論文比”超過50%的僅有9種,有的期刊“基金論文比”還不足10%。有研究者對影響因子灰色關聯分析的討論結果認為:“基金論文比’對影響因子的關聯度比較小,也就是說,基金論文數的多少并沒能對影響因子起決定作用?!薄皳蟮?,中國學者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發表的論文中一半以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边@表明,獲得國家大量資助的基金論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與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論文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國產的“基金論文比”指標來評價Science和Nature的話,那么其評價結果必然是:這兩份期刊不如中國某些“基金論文比”為100%的期刊“質量高”。此外,還有不少的統計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論文刊載的多少,與“影響因子”沒有內在的關聯。而且,退一步說,即使“基金論文比”與“影響因子”正相關,則既然有了“影響因子”這項指標,就不必重復疊加“基金論文比”了。

那么,社會科學基金論文質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論文,基金論文的刊載數量能否代表期刊質量呢?有研究者通過大量數據表明“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論文質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資助論文質量高”。但其引證的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的統計數據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時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因無“基金論文比”的導向制約,在基金論文的選用和基金項目的標注上都不太重視其完整性,故其數據還欠準確、完整,其分析的信度與效度還顯不足。為了進一步了解社會科學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的質量情況,以及基金論文的刊載數量與期刊質量的內在關系,筆者選取《新華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經濟”欄目和“教育”欄目所轉載的全部文章進行了統計分析。之所以選取《新華文摘》的這些文章為樣本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的導向影響,自2009年以來至少重視了對基金項目的標注,從而使數據的采集統計更加準確、全面;二是作為二次文獻的《新華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論文比”的無形制約,在轉載文章時不會考慮其是否基金論文;三是《新華文摘》所轉載文章大多反映了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一般說,代表著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經濟”與“教育”這兩大學科的應用性強,其基金課題數量較多,因而對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進行分析比較,其結果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筆者查閱了每篇文章的原載出處,統計出24期兩大欄目的總篇數、基金論文數、非基金論文數及其各占總篇數的百分比(見表1)。

由表1可見,《新華文摘》經濟、教育兩大欄目轉載的基金論文篇數占總篇數的比例還不到1/3。數據表明:社科類基金論文并不比非基金論文的質量高;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之間并沒有正相關關系(否則,刊載基金論文不足1/3的《新華文摘》無疑將被貼上“二流期刊”的“標簽”)。

(四)“基金論文比”指標對辦刊產生負面影響,引發編、作雙方“共犯”學術不端行為

如前所述,當今期刊評價系統特別是影響很大的核心期刊評價系統的評價指標已成為學術期刊辦刊的強力指揮棒。從期刊方面來說,讓辦刊工作者擔憂的是,將“基金論文比”作為期刊的一個評價指標,將對學術期刊的辦刊造成不良影響乃至誤導,期刊審選稿件必然會趨附“基金論文”--只要是“基金論文”,即使質量差一些也會優先選用。實際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擔憂[6-9]。因為其結果將可能導致期刊實際質量的降低。從作者方面來說,“基金論文比”指標間接引發作者學術不端行為,異化學術研究風氣。由于期刊在“基金論文比”的指揮下存在趨附基金論文甚至唯基金論文的情況,作者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錄用率,在文中標注基金資助情況時出現諸多不端行為,例如,標注的基金項目中有不少是過期基金、搭車基金、無關基金、虛假基金,等等。總之,不少作者想方設法為論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對這些基金標注方面的不端行為,也抱著認假、容假、縱假的態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這就更加滋長了一些作者搭車、冒充、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可以說,“基金論文比”客觀上造成了一個利益關系鏈:“基金論文比”一指揮期刊迎合(優先錄用基金論文)一指揮作者迎合(產生搭車、冒充、造假等不端行為)。所以,“基金論文比”不僅使期刊實際質量受到影響,而且助長了學術不端行為的形成。而這里的學術不端行為并非作者單方面所為,而是有期刊的導向、縱容甚至參與,成為編、作雙方“共犯”的不端行為。

(五)“基金論文比”指標對非基金論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費了寶貴的人才資源與研究資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論文比”的導向下采取優先錄用基金論文的策略,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論文,搶占了非基金論文的發表機會,這對于非基金論文作者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

第9篇

1醫學期刊內容分類

1.1原始論文期刊

主要刊登首次發表的學術論文、實驗報告、綜合評述、病例分析、病例報告及學術交流等原始文獻為主的期刊,如“中華醫學”系列、“中國醫學”系列、“臨床”系列、“學報”系列、“實用”系列及各省市系列等。它們主要是由學術團、學校、情報單位編輯出版。

1.2譯文期刊

專門刊登醫學科技譯文的期刊。主要是為部分讀者克服語種障礙及外文期刊來源困難編輯出版的。如《國外醫學》系列、《日本醫學介紹》等。

1.3檢索工具期刊

刊登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濃縮,按照一定的著錄規則編輯而成的以目錄、文摘、索引為主要內容的期刊。它們是為了方便讀者檢索、查找原始文獻資料,了解醫學學信動態的工具期刊。如《中國醫學文摘》系列、《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國外醫學資料目錄》等。

1.4綜述性期刊

刊登將某一段具體時間內發表的某個具體課題的部分文獻進行消化、分析、綜合、凝聚其精華而成的三次文獻。如《國內外醫學科學進展》、《醫學年鑒》等。

1.5綜合性期刊

刊登醫療衛生政策、法律、法規、醫院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醫療器械學、醫學統計學等與醫學相關內容的綜合性期刊。如《中華醫院管理雜志》、《中國醫院管理》、《中國醫院統計》、《中國醫療器械雜志》等?,F實中我們常見到的醫學期刊大多是綜合形態。一期原始文獻型期刊中,除原始論文外,還有綜述、文摘等欄目。它們只是將期刊刊載的文獻的主要內容分類,重在實用。當然,醫學期刊分類角度不同其結果也就不一樣,方法也很多。如按《中國圖書分類法》的醫學類學科分類、有無中國標準刊號分類、主管部門分類、出版周期分類、按載體分類等。

2醫學期刊規范化

2.1醫學期刊出版形式的規范化

信息時代需要期刊的規范化。規范化直接影響到期刊的學術水平。醫學期刊的出版頻率逐年提高,發表周期在縮短,欄目也逐漸增多,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正向著“大力發展??漆t學期刊,全力扶持全科醫學期刊”的目標邁進。近年來,在我國已公開發行的很多具有活力的高學術水平期刊中,英文版醫學期刊達20多種,客觀上有意識地吸收國外學者參與學術交流,進而獲得更大范圍的來稿和讀者群,提高了期刊的國際競爭力。近五年來,我國郵發醫學期刊累計增加了130種,平均增長率達到5.6%,由季刊改為雙月刊的有96種,由雙月刊改為月刊的有55種。由于期刊提高了辦刊的檔次,淡化地域、擴大面向范圍的有32種期刊進而改名。為了實現族性檢索和分類統計的需要,國家應盡快制定期刊分類標引,實現規范化的期刊分類標引。并逐步實現期刊編排結構及版面編輯規范化,如規范化設置文章編號、文獻標識碼、期刊基本參數、作者簡介等項目,并使用規范的醫學術語,對論文摘要、參考文獻規范地編排。期刊載體形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A4開本,計量單位、符號、插圖等都得到統一規范。

2.2期刊標識代碼的規范化

共有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和中國標準刊號以及用于期刊檢索的機器識讀系統三個標準。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ing,ISSN)是由國際化標準組織(ISO)1974年在“赫爾辛基會議”上制定,1975年正式頒布的國際化標準。我國于1985年成立了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ISDS)中國國家中心。ISDS第6屆全體會議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受中國加入ISDS,主要負責中國連續出版物登記和分配號碼工作。ISSN共有8位數字,前7位是標準號,最后一位是通過計算機核對的檢驗號,如果是10則用大寫X表示。前7位數字是ISDS中心分配的,檢驗號則是根據前7位數字算出來。為了便于閱讀,前4位與后4位之間加以連接符。我國期刊申請ISSN必須是擁有國內統一刊號并公開發行的期刊,并按ISDS的要求申請。ISDS一旦給出ISSN號,接受對象永遠不變,期刊更名必須重新申請ISSN號。中國標準刊號則是由國內統一刊號(CN)和ISSN共同構成。CN是以國家標準GB2659規定的中國國別代碼“CN”作為識別標志,由報刊登記號和分類號組成,二者間用斜線隔開。報刊登記號為6位數字,前2位是地區碼(按國家標準GB2260給碼),后4位為流水號組成,其間用連字符。用于期刊檢索的機器識讀系統CODEN,是一種以期刊刊名的縮寫為基礎的代碼形式,由專門的機構統一編制。目前,國際上期刊的CODEN編碼為5位數和6位數兩種,但編碼是等同的,只是后者在末尾加了一位檢驗碼。以上三種主要期刊標識代碼,要求印在期刊封面顯著位置。

3醫學期刊評價

3.1期刊分級

醫學期刊是科技期刊的一種類型。而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從總體質量上對科技期刊進行分級。國家新聞出版署強調正式出版期刊不存在分級別的問題。1994年國家科委信息司期刊管理處在解釋科技期刊級別問題時明確說明“科技期刊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地市級、國家級的說法是缺乏依據的。以此級別用做職稱評定、學術技術水平的評估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并且《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也只是從管理需要的角度,將科技期刊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期刊,并不完全反映期刊的內在質量及學術水平。但目前為止,筆者從所在醫院以及外部所獲得的信息表明,全國很多科技單位在職稱晉升工作中對期刊進行分級評價,制定出“國家級”或“省級”期刊的級別,標準各有千秋。顯然,其準確性、客觀性、合理性都值得懷疑。以此“級別”作為標準,要求職稱晉升者在某類級別期刊上發表多少篇學術論文的規定,即不妥當也不科學。

3.2醫學核心期刊

指刊載生物醫學及相關情報信息的密度較大、水平較高、比較有代表性和權威性、壽命比較長,能夠反映生物醫學專業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是受到生物醫學界的學者們重視和特別關注的期刊。通常根據“三率”(引文率、文摘率、借用率)來界定核心期刊。引文率是引文分析法統計結果(引文分析法以期刊中所載的一次文獻后面的參考文獻為研究對象),具體是指統計各種期刊上發表的一次文獻為其它文獻引用次數的多少;文摘率是文獻法統計結果(文獻法是以計算主要文獻(或索引)所摘及該刊文獻篇數的數量的方法);借用率是指通過計算讀者借閱期刊次數的多少而得到的結果。通?!叭省备叩钠诳贿x為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編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所列出的核心期刊表,是目前我國期刊界最具權威的。它的選刊標準是:累計載文量占總載文量的30%-50%,累計文摘量占總文獻量50%-70%,累計被引量占總被引量的70%-80%。此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第三版收錄核心期刊總數為1571種,其中生物醫學核心期刊217種。

3.3醫學源期刊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依據文獻計量學評價和推選出的能夠較客觀地反映和展示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的中國生物醫學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1996年開始編輯出版了《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并每年舉行新聞會。選刊標準有17項,其中影響因子是一個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是指該期刊前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率,即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2000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1411種科技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及《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影響因子分別達到2.700及2.616,分別奪得冠、亞軍。2000年的1999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源期刊總數為1372種,其中,生物醫學類期刊為335種。核心期刊采用多項指標綜合篩選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表,源期刊以文獻引文數據為憑據,用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再根據期刊論文的引用情況列出排名順序。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比較大的期刊。盡管它們在統計和篩選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多指標綜合評價及排序的醫學期刊,能夠從總體上反映學科期刊的狀況是不容質疑的,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編輯學報,1991,3(3):183

[2]董炳琨.醫學信息資源的利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9

[3]國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期刊管理處.科技期刊無級別之分.健康報,1994.2.1,2版

[4]戴龍基,張其蘇,蔡蓉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48-57

[5]龐景安,郭紅,郭玉.1999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0,18-26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影视 | 99成人精品| 成人亚洲欧美综合 | 黄色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高清强视频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1区 | 国产资源免费 | 四库国产精品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成人a毛片久久免费播放 | 91福利免费体验区观看区 | 99ri国产精品|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 | 啦啦啦日本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九月婷婷综合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 视频免费播放 | 91精选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四虎黄色影视库 | kuai97|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 www视频完整版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激情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网站 | 国产亚洲女人久久久久久 | 五月天激情丁香 |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 毛片最新网址 | 色婷婷免费视频 |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2020 | 大色综合色综合资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