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優選九篇

時間:2023-05-24 18:03:4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標

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減少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條件。200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的物質能)為1.66億噸標準煤,約為2005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相應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億多噸。加快發展水電、生物質能、風電和太陽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

《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0%,全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3億噸標準煤。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的供電問題,增加農村清潔生活燃料供應,促進農村能源建設。到2010年,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集成能力,形成自主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參與國際聯合技術攻關等多元化的技術創新方式。

五類能源發展齊頭并進

《規劃》提出,在水電領域,“十一五”時期,全國將新增水電裝機容量7300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1300萬千瓦。到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已建常規水電裝機容量占全國水電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的31%。

在生物質能領域,到201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農村戶用沼氣池達到4000萬戶,建成大型沼氣工程6300處,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農林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初步實現生物質能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培養一批生物質能利用和設備制造的骨干企業。

在風電領域,“十一五”時期,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 900萬千瓦,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風電整機生產能力達到年產500萬千瓦;小型風力發電機的使用量達到30萬臺,總容量達到7.5萬千瓦,設備生產能力達到年產8000臺。國家將重點建設30個左右1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風電場和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做好甘肅、內蒙古和蘇滬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準備和建設工作。

在太陽能領域,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累計安裝量達到1.5億平方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并進行兆瓦級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和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和試點工作。

在農村可再生能源領域,到2010年,全國戶用沼氣池達到4000萬戶,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達到4700處,農村戶用沼氣年產氣量達到150億立方米;農村地區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太陽灶保有量達到100萬臺。

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為確保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措施保障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首先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明確發展目標,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考核指標。

其次,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需要,提出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試點項目建設、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資源評價、標準制定和設備國產化等工作。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等給予稅收優惠支持。

第2篇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電力行業;經濟激勵機制

1.引言

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和美國,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制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及相關的法規和政策體系[1],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得到了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中國政府積極鼓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能源,其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具有巨大的開發和利用潛力。中國的小水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但總體上發展還是比較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2]:

2.1 缺乏一個綜合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政策體系

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仍處于研究階段,其市場競爭力弱。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國家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必要建立一個具體、明確、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目前,中國已經出臺了一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和法規。但就整體而言,系統仍是不完善的,支持顯然是不夠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還比較低。此外,政策協調和穩定性也較差,沒有完全成形的鼓勵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激勵機制。

2.2 缺乏有效的融資機制

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這些都會增加在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時的成本,最終導致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中國為了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需要在金融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為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已設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專項基金。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仍然不足,一個穩定政府的籌資機制尚未形成。

2.3 價格共享和電網接入的限制

目前,風電的價格建立和攤銷缺乏統一的原則。由于風力發電規模小,成本高,地理位置偏僻,功率傳輸非常困難。因此,電網企業缺乏熱情,攤銷是非常困難的,投資風力發電企業收入微薄,輸入和輸出不成比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補償給電網公司,電網的接入問題將非常困難。雖然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可再生能源必須納入電網,價格攤銷和激勵措施不到位,具體實施就非常困難。中國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化石能源短缺資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滯后,所以我們需要加強政策支持,促進技術創新,促進工業發展。

3.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激勵機制

目前,新能源的經濟激勵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政府補貼,融資支持,稅收手段和價格改革[3]。

3.1 政府補貼

政府補貼在能源技術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任何成熟的能源技術都需要巨大的長期的投資金額,它可以支持國家要發展的行業。但補貼將覆蓋產品的真實成本,扭曲價格,擾亂市場,導致效率低下。能源補貼補貼生產者的投資和補貼消費者兩種方式,它們都將使生產價格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成本。低居民消費價格將導致能源的過度使用,高價格將鼓勵過量生產和運行成本高,所以一般補貼只適應國家迫切需要支持的行業。

3.2 稅收手段

稅收激勵是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商業化,并加強市場滲透和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具。這不僅能限制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也可以鼓勵資源綜合利用,開展節能技術的研究和發展。稅收可以有效地解決有關物質賠償和生態資源價值補償的雙重關系,消除外部不合理的現象,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后,它可以通過鼓勵降低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稅,以促進新能源開發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可以通過稅收來源積累專項資金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鑒于此,建議充分利用能源使用稅和排污稅。能源使用稅包括能源產品的價格,由消費者承擔,很簡單,具有廣闊的稅基。排污稅,它需要建立相應的國家無公害標準,超過該標準將被征稅。排污稅是從生產者的角度調節能源使用,能源使用稅是從能源消費的角度調整并引導能源消費。

3.3 價格改革

新能源屬于新興產業,我們需要避免可再生能源和常規能源之間的直接競爭,但缺乏競爭會傷害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個沖突,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國情采取適當的市場發展機制。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實施了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優惠政策,例如美國“能源政策法”規定,電力公用事業公司以成本價購買可再生能源電量,這實際上是一個價格優惠政策。理論分析和實踐證明,價格優惠政策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激勵措施。如果應用得當,可以促進科技進步和降低成本。為滿足市場規律的需求,我們應實施價格保護,使可再生能源不參加與常規能源競爭,并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制造商的價格競爭機制,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價格。

4.結論

中國現在面臨的是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為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我們需要改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條件下,利用經濟激勵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是必要且可行的。

參考文獻:

[1]Di Dio, V., Favuzza, S., La Cascia, D.,Miceli, R., “Economical Incentivesand Systems of Cert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from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ean Electrical Power, 2007. ICCEP ‘07. pp.277-282.

[2]Liming Ying;Chelai Yin,Rongxiang Yuan, Huang Yong, “Economic Incentive Mechanism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08. ICEMS 2008:2689-2694.

第3篇

關鍵詞:日本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及作用機制

眾所周知,全世界的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資源遲早會枯竭,人類對這些化石燃料的使用十分依賴,石油甚至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沒有了這些能源資源,人類社會將無法正常的運轉。但是燃燒化石燃料會帶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比如近些年愈發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為此,世界各國為解決化石燃料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逐漸開始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發達國家對環境污染問題尤為重視,率先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就是日本、德國和美國等。隨著這些政策的推進,涌現出了一批新能源技術產業,如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對于發達國家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方面上的政策和作用機制,值得廣大學者進行研究,本文就日本在該領域實施的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探討。

一、日本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促進政策

日本的領土面積較小,其本國的各種化石然后資源儲量很少,幾乎所有消耗的資源都是依賴進口,一旦出現能源的匱乏,就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日本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一直很重視,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日本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所做的措施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政府支撐的科學研究項目,二是各經濟省份制定促進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法規,三是政府資金的支持,以下就這三個方面進行概述。

(一)政府支撐的科學研究項目

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計劃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其相關領域的促進計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1974年提出的“陽光計劃”,該計劃主要就是集中于太陽能的利用開發上面,主要是發展太陽熱能,圍繞其進行熱能的儲備和利用開發。隨著太陽能技術的升級,這個計劃到了1980以后,就逐漸轉換成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研究,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

隨后,日本在1978年提出了“月光計劃”,這個計劃的研究重點是燃料電池技術,旨在研究利用氫氣、甲烷等可燃原料,制造化學燃料電池,以取代石油的消耗。為此,日本還在1980年,成立了專門管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辦事機構“新能源開發機構”。

到了1992年,為了整合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單位,日本政府將“陽光計劃”和“月光計劃”進行了整合,統一為“新陽光計劃”,為了支持該計劃的研究,日本政府每年提供了570多億日元的研究資金,主要就是研究太陽能發電技術。

(二)制定促進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法規

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促進計劃當中,除了由政府主導的科學研究計劃,日本政府還出臺了相關的法規,以幫助相關研究機構進行貸款以及提供保障。其中最開始出臺的法律法規就是1997年制定的《關于新能源利用等的促進的特別措施法》,該法律就是專門給新能源技術研究機構提供低利息的貸款保證。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領域,都提出了有關政府補貼政策,以促進可再生能源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日本政府開始研究進一步推廣這項技術,于是在2003年頒布了《新能源特別措施法》,該項法律提出電力公司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推行和采用新能源發電技術,如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技術,這就從法律上進一步推進了新能源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三)政府資金的支持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

日本政府除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提出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計劃以及出臺相關促進法律法規外,還不斷進行資金的投入,或者采用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推廣。如表1所示,日本在1996到2001年這6年期間,對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預算資金逐年增加,依次560億日元、748億日元、875億日元、925億日元、1105億日元以及1449億日元,甚至在2001年度,其預算資金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31.1%。

在日本政府的不斷推動下,其太陽能產業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商業化進展不斷提升。據統計,從2000年起,日本的太陽能發電量遙遙領先,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的寶座。日本在2000年太陽能裝機發電量占世界總發電量的45%,到了2002年,其占比一度上升到了49%,而且其每年的增長率都維持在40%以上,這都是十分令人吃驚的。此外,日本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太陽電池、風機制造等方面的技術水平曾經領先于世界,至今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比如松下公司在2014年開發的太陽電池的變換效率達25.6%,作為民用太陽電池(除人造衛星使用的太陽電池)堪稱世界最高水平。在資源開發方面,日本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潛在開發量,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很大,特別是太陽能、風力與地熱,這種潛力將會隨著電力市場的自由化而迅速釋放出來。2013年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太陽能市場之一;2014年4月日本政府的“新能源基本計劃”設定的目標是在2030年使太陽能發電能力提高到53吉瓦。與太陽能相比,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的潛在開發量達1600吉瓦,是太陽光發電的10倍,是地熱與中小水電的100倍。由此可見,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一直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

(四)日本政府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據日本政府2012年1月的公告,日本政府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使海上風力、地熱、生物質、海洋(波浪、潮汐)四個領域的發電能力擴大到2010年度的6倍以上。從各領域的發電能力來看,海上風力發電能力要由2010年度的3萬千瓦提高到2030年的803萬千瓦,地熱發電要從53萬千瓦提高到388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由240萬千瓦提高到600萬千瓦,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的海洋能源發電也要提高到150萬千瓦。

二、日本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作用機制

世界各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時,其目的都是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的,只有形成了一定的商業機制和產業規模,可再生能源技術才能得到較好的推廣。雖然各國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上的方法大不一樣,但是其根本思路是一致的。如圖1所示為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分析。可以看出,國家政策的推出都是從市場建立、技術創新以及外部環境改良等幾個方面進行的。日本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作用機制主要可以分為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發展和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二是為可再生能源企業以及研究機構提供支持。

首先是發展和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個最主要途徑就是進行發電。因此,日本政府從電網運營商、用電消費者兩方面出發,對電網運營商進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入網提供政策優惠,例如進行發電補貼等。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廠,采用強制入網措施,確保產生的電能得到可靠的利用。此外,對于用電消費者同樣采取電費優惠政策,使用可再生能源電能的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加優惠的電價,或者得到政府的優惠補助。這對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都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環境。

其次是對可再生能源企業以及研究機構提供支持,分為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無法得到廣泛利用的根本原因就是技術水平不夠成熟,這就需要科學院所、高校、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精力,將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提高,降低其成本。政府在這方面也就需要提供很大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保證研發上的投入。

三、結語

日本在可再生能源上的發展起步較早,期間出臺了許多可再生能源研究計劃,旨在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為了⒖稍偕能源技術進一步的推廣,日本政府還提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以及法律法規,以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費市場環境和促進其利用。總的來說,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經驗值得廣大學者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邱一平. 發達國家可再生能源開發現狀簡述[J].節能,2015,5(8):34-35.

[2] 趙媛,郝麗莎. 世界新能源框架政策及形成機制[J].資源科學,2011,8(9):78-79.

第4篇

瑞士能源部門官員邁克爾•考夫曼當天在伯爾尼告訴新華社記者,瑞士聯邦政府已將清潔能源發展納入瑞士2011年至2020年經濟發展戰略。今后10年,瑞士將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能來減少能源消耗,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今后10年,瑞士打算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至50%。

考夫曼承認,過去10年,瑞士在清潔能源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有所動搖,瑞士清潔能源專利技術出口有所減少。他強調,目前國際市場上化石燃料的價格處于高位為瑞士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契機。

除政府努力外,民間力量對發展可再生能源同樣重要。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當天在伯爾尼能源戰略會議上說,各國為迎接挑戰,必須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只有通過最先進的解決方案,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據悉,皮卡爾5年前發起名為“太陽驅動”的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項目。今年4月,“太陽驅動”號實現首飛,完全依靠太陽能驅動,飛行了90分鐘。

近年來,瑞士加大投入力度,積極促進新能源研發。

2009年瑞士聯邦各州及企業用于能源研發和生產的資金高達14億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1.02美元),其中半數投入到可再生能源領域。今年6月,瑞士聯邦議會批準的一項法案規定,到2013年以后,聯邦政府每年將獎勵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能源企業。瑞士聯邦政府在日前出臺的清潔能源技術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瑞士應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國家。

目前,40%的瑞士人生活在“新型能源城市”中。在瑞士,“新型能源城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就各有千秋。譬如,錫永和馬爾利分別利用居民生活垃圾和木屑發電,從而減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瑞士能源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說,相關技術既提高了燃料熱效率,又減少了污染。

第5篇

關鍵詞: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是指相對于常規能源,在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基礎上,通過系統地開發利用而獲得的能源,主要指常規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根據聯合國1981年會議的定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發電、風能、生物質能、薪柴、木炭、畜力、海洋熱能、波浪力能、潮汐能、泥炭、油母頁巖和重質油砂共14種。1981年8月,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之后,各國對新能源的稱謂有所不同,但達成的共識是,除常規化石能源和核能之外,其他能源都可稱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氫能和水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可以循環利用。相對于化石能源,對環境的影響很小,但利用難度和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都很大,分布比較分散,目前有很多關鍵技術還亟待解決。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根本上克服了常規能源存量有限、污染嚴重的特點,所以有利于能源、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開發署(UNDP)和世界能源理事會(WEC)經過歷時5年的研究,于2000年發表了《世界能源評價》(World Energy Assessment)的報告,報告根據對未來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研究確定了21世紀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方向。該報告認為,到21世紀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世界能源系統的主角(王革華,2010)。

根據初步資源評價,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中,可開發水能資源約4億千瓦,小水電資源蘊藏量在1.6億千瓦左右;5萬千瓦(含5萬千瓦)裝機以下的小水電資源可開發量達到1.3億千瓦,這說明小型水電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風能資源合計可開發量有10億千瓦,陸地上離地面10米高度風能資源儲量約為32.3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的資源量為2.5億千瓦,近海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儲量有7.5億千瓦。如果陸上風電場年等效滿負荷按2,0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電量5,000億千瓦時,海上風電年等效滿負荷按2,5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電量1.8萬億千瓦時,合計2.3萬億千瓦時電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未來必將在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全國2/3國土面積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每年太陽能光熱應用可以達到17,000億噸標準煤;只要技術可行,成本可接受,如此巨大的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量是沒有上限的。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因此生物質能資源十分豐富。農業廢棄物等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作為能源使用的數量相當于5億噸標準煤。根據中國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未來50年內年可供開發利用的生物燃料能將超過2億噸。中國的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儲量十分豐富,其資源儲量占世界的7,9%,總資源潛力有2,000億噸標準煤;其中可供開發的高溫發電和中低溫熱利用的資源量分別為600萬千瓦和33億噸標準煤。中國有32,000公里的海岸線,其中大陸海岸線18,000公里,有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各種海洋能資源,其中可供開發利用量約5,000萬千瓦(林伯強,2010)。

一 我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能源與環境是目前制約中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兩個重要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社會能源供應、能源安全以及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石油價格迅速上升。到2020年我國實現GDP翻兩番的發展目標,能源需求量將達到25-33億噸標準煤(倪維斗,2009)。屆時,中國能源供應不僅總量上面臨更大壓力,而且石油進口依存度將超過60%,能源供應安全也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世界范圍而言,化石燃料消費形成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已開始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主要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我國2007年碳排放量占世界總量的1/4,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盡管發展中國家當前不可能承擔絕對地、強制性地減少碳排放義務,但是隨著發達國家減排承諾的履行,中國在未來國際談判中也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在能源供應、經濟發展、環境制約的形勢下,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約和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減輕環境壓力,是保障國家能源與環境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羅漢武,2010)。

“十二五”能源規劃的制定,重點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和碳減排兩個目標展開。到2015年,來自天然氣、水電與核能以及其他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風能)的電力消費比重將從目前的3.9%、7.5%、0.8%上升到8.3%、9%、2.6%。而與此同時,到“十二五”末,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從2009年的70%下降到63%左右,天然氣消費占比將從目前的3.9%提高至8.3%。為實現非化石能源到2020年達到15%的目標,我國將重點發展三類非化石能源,即核電、水電、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據測算,屆時核電規模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水電裝機規模至少達到3億千瓦以上,其他生物質能的利用規模達到2.4億噸標準煤以上。而根據目前規劃,2015年中國天然氣利用規模會達到2,600億立方米;水電利用規模達到2.5億千瓦,核電利用規模達到3,900萬千瓦,水電和核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1.5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1.8個百分點。

按照國家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十二五”能源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前投入5萬億元用于新能源產業建設。除了資金的投入,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強調將重點推廣257項技術;國家能源基地建設正緊張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正在加速。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十二五”與“十一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經濟的低碳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雙重背景下,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無疑是“十二五”能源規劃的

關鍵所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減緩溫室氣體增長、保護環境的同時,還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務的挑戰。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未來可持續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隨著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和產業的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將成為國家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也將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對中國而言,加強促進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

二 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規體系

目前,已有近50個國家頒布了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法規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自正式實施以來,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可再生能源法》確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基本法律制度體系,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一個法律框架,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投入和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比較完整地規定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法律制度,有益于解決中國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環境惡化問題。

2007年8月,國家發改委頒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重點發展領域、投資估算和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規劃提出的總目標反映了從2005-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整體要求。根據這1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解決偏遠地區無電入口的供電問題和農村生活燃料短缺問題,推行有機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5%。規劃還對水電、生物質能、風電和太陽能提出了分類發展目標;規劃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包含大水電)將占總裝機容量的30%以上,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步伐。

國家發改委2010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人調配暫行辦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還與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聯合頒布了《促進風電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關于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和《關于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國家發改委還牽頭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風能和生物質能資源的普查工作也正在進行中。在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方面,還有其他一些措施,如通過平攤電價或實行價格補償等機制,計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競爭力。

三 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傳統化石燃料資源一直是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形式,但近年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因此受到各國普遍的關注。世界各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原因主要在于:(1)傳統能源儲量有限,能源價格波動劇烈。3次石油危機迫使西方發達國家轉向國家能源安全的建設上來,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獲得充足和安全的能源替代形式。(2)傳統化石能源不僅具有高污染性,而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在2008-2012年之間,將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從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平均下降5.2%,這使許多發達國家致力于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僅清潔而且對環境無害或危害很小,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3)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的產生,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逐漸降低。

相對于中國目前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中國電力工業中僅占很小的比例,除水電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尚不足1%。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種類多,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因此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有差異。然而,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缺乏足夠的經濟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差,沒有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穩定的市場需求,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時間和速度很重要,政府應當以豐厚的補貼和有效的稅收以及價格支持政策,盡快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陳元,2007)。考慮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在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對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無論政府如何鼓勵,都不過分。(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業在開創初期風險較大,贏利能力不強,較難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融資機制,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很大限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運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資高,需要建立穩定有效的投融資渠道予以支持,并實行優惠政策,降低成本。(3)受技術水平的限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相對較高,與其他能源相比缺乏競爭力,其環保和社會效益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難以體現出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及產品的技術論證、檢查監督,也缺乏有資質認證的專業公司,增加了運行風險。(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缺乏強有力的法規保障,尚未確立在我國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地位。(5)沒有建立起完備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體系,研究開發能力弱,技術水平較低,關鍵的設備仍需進口,一些相對成熟的技術缺乏標準體系和服務體系的保障。(6)可再生能源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已經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發展目標。但距離大范圍普及利用,還面臨著高投入、高成本、技術瓶頸和商用化周期長等諸多難題。(7)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力度不夠。公眾對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認知程度低,沒有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良好環境。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相對緩慢,需要特殊政策和努力去推廣應用。科技攻關,降低生產成本,是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發展的關鍵。但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長方式造成中國能源后備儲量不足,資源過快消耗,從而影響能源安全和長遠發展,因此,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

四 加快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般認為,技術成熟度是新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瓶頸,但是忽視了一個被經驗所證明的規律:一個國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是本國新能源技術、產業鏈對接以及政策驅動的結果。中國之所以還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步履蹣跚,其主要障礙不是技術上的,而是戰略和體制上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明確了美國國家戰略的幾大目標,其中第一目標是重新奪回新能源的領導權。美國迫切需要尋找替代傳統能源的戰略發展方向,新能源無疑是承擔這一重任的最好選擇。我們在國家層面上并未形成同時考慮所有能源利用和技術發展兩個方面的新能源戰略,幾乎所有影響了中國新能源發展過程的重要決策都是從行業的局部出發。一方面中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短缺,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偏高,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單純依靠化石能源難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豐富,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條件,因此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速度,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目前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截至2008年底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不包括大水電)才7,600萬千瓦,與可開發利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儲量相比,目前已開發利用的資源十分微小,因此在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揮作用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應該更大一些,發展速度應該更快一些。具體的對策建議主要有:

1 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

從現象上看,以往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是技術造價昂貴,與常規能源相比缺乏優勢。昂貴的直接原因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還不成熟,達不到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深入分析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歷史,則發現不是技術不行,而是主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政策環境不完善,政策體系不完整。這些障礙的本質,是沒有真正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的考慮和規劃之中。從立法層面到技術應用層面都涉及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只是缺乏國家戰略層面的法律以及行政和全社會之間的協調聯動,多數條款缺乏與之配套的具體措施,可操作性不強。導致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廣的遲滯。為此,我們的新能源戰略需要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將各類新能源全部納入,統一考慮,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全面參與和踐行。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借鑒國際經驗,尤其把強制性的制度手段落到實處。

2 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經濟鼓勵政策

在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還不能形成適度經濟規模的時候,需要政府在財政、信貸、稅收和價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目的在于吸引企業參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品的生產成本,盡快形成規模效益,增強其在我國乃至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力。經濟鼓勵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批準執行的各種經濟鼓勵措施,如稅收減免、價格優惠、投資補貼等經濟政策。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部件引進實行減免稅收或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保證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高電價收購;為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企業提供貼息貸款和投資補貼;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納入政策性貸款范圍,發放專項貸款;建立公共發展基金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拉動和引導全社會增加投資,形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下游產業鏈條的持續發展態勢;建立鼓勵企業和私人投資機制,擴大投融資渠道,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優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公司上市融資。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府采購政策,通過政府采購刺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場。

3 明確發展規劃和目標,建立協調的管理機制

總結國內外經驗,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要有明確可行的發展規劃和目標,確保市場規模和效益的逐步實現。根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制定規劃目標,并且將目標進行年度分解。規劃目標不僅要通過省級規劃和產業規劃,具體落實到每個省、每項技術和每個項目,而且要將規劃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時間表,統籌安排,分階段實施,保證規劃目標的最終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為一種未來長期戰略能源,需要政府花大力氣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和調控,設置職能明確、管理有效的機構,建立以戰略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機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政府要逐步從依靠行政手段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逐步發展到政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和標準,主要依靠市場機制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4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創新體系,推進產業化體系建設

今后20年是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國的總體目標是要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大多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都應該達到規模化、現代化生產的要求,實現商業化運作,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清潔化使用做出實質性的貢獻。為此,需要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產業體系,同時還要形成和完善產業標準和產業服務體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創新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它不僅隨著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和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而不斷發展,同時又面臨著經濟、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需要企業、社會、政府等多個主體的共同參與。只有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創新平臺、產業知識基礎與關鍵技術、創新投入機制、產業化政策等諸多方面不斷完善,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才能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形成市場競爭力。

5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人才和能力建設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要大力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以企業為主體,實現產、學、研相結合,整合現有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資源,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鼓勵創新,加快人才培養速度,建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人才培養基地,促進國內外信息交流。與國際標準接軌,加強運用適合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術的經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能力建設。加強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點行業和產品制造能力建設,加強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開創者和管理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實施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和商業化發展戰略。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和吸收相結合,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創新,力爭掌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心技術,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的產業化和本土化。

6 提高全社會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識,形成全民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社會環境

加強全社會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樹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未來主體能源的觀念。各級政府應該率先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政府采購計劃中積極購買和安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品,帶動全社會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鼓勵國家級大型企業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引導其積極投入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開發和設備制造中去。對企業和個人自愿認購高價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品的行為予以鼓勵。

第6篇

關鍵詞: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利用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目前在中國,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利用、循環再生的一種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隨著世界石油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類歷史進程中長期依賴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稈等屬于生物質能源,另外還有水力、風力等,這些能源大部分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資源。

人類近代社會大規模開發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其能量來源實際上也是源自太陽能的轉化,但它們是地球在遠古時期的演化化過程中形成和儲存下來的,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一旦用完就無法恢復和再生,因此屬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資源。

2.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意義

2.2.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農村是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薄弱的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落后,許多農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稈、薪柴等生物質低效直接燃燒的傳統利用方式提供。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解決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問題,可以將農村地區的生物質資源轉換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為農村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潔的能源供應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保障。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長壓力大,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能源問題,不斷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本要求。

2.2.3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領域、促進經濟轉型、擴大就業的重要選擇。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廣泛,各地區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件。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有效拉動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擴大就業,推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2.4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生態系統脆弱,大量開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長較快,對氣候變化影響較大。可再生能源清潔環保,開發利用過程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現在我國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整體上缺乏科學規劃,發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實際推廣應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規模化生產之前的成本也較高,配套設施跟不上;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面臨著基礎設施和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嚴重缺失的問題。

4加強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學評估,加強產業引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學評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潛力。根據我國國情,考慮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運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節能政策體系,建立能源管理機構和咨詢機構,使得政策對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制度保障具有綜合性和戰略性。

4.2加大投資力度與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加大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從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發的技術性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投資巨大、外部性明顯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必須以足夠投入,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和檢測平臺,成立工程技術中心,在技術研發、風險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形成集研發應用于一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

4.3實現多元化發展

大力發展除風能、太陽能之外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質能源、沼氣、垃圾焚燒、地熱等。生物質能源在中國發展潛力巨大,應重點發展農林廢棄物(如秸稈)發電、生物質液體話(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燃料等。

4.4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

堅持實用性第一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如電網布局、新能源汽車賴以運行的充電站建設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為新能源的應用提供基本條件;調整能源利益結構。

⒖嘉南祝

第7篇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國外經驗;困境

1 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勵瓶頸問題探討:以保定光伏產業為樣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相關問題探討

第一,國家與地方穩定的新能源消費市場并未形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穩定的消費市場支撐,而現階段受到國外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市場受到嚴重影響,新能源產品需求訂單大幅減少,給我國新能源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第二,政府新能源產業管理體制比較分散。新能源行業的領導和管理又分屬于多個部門,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缺乏統一的協調和指導,這樣的管理機制既不利于新能源開發體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臺統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產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亟待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光伏產業中進行對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依然是材料、銷售市場、關鍵設施三頭在外的產業格局。生產光伏電池、電池組件等所需的高純度硅料進口還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產的很多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產業的關鍵設備依然依賴進口。研發科技的滯后,不僅使一些具有市場前景的新能源技術難以實現產業化發展,也制約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第四,缺乏明確的新能源行業規范。光伏產業中缺乏明確的行業規范。行業規范的缺失,導致在全國范圍內光伏企業的參差不齊,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的情況十分突出,光伏市場呈現無序發展的情況,這無形中也給光伏產業帶來了隱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產業政府政策激勵問題

第一,結構性缺陷:缺乏完整專項的產業規劃。《河北省新能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為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規劃了藍圖,但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之上應當還有完整的專項規劃,我省現在“新能源專項規劃”體系中僅僅只包含了風電與生物質能,從結構上看顯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內容性缺陷:目標依據、原則規定、研發戰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內容中發展目標的制定缺乏依據,戰略規劃缺乏預見性。二是政策規劃中的原則性規定較多,政策手段的實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政策內容中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不夠,缺乏研發戰略具體設計。四是政策手段缺乏規范設計與組合,而對于宣傳教育手段體現不夠。

第三,配套性缺陷:大量綜合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許多還沒有完全落實。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政策激勵體系中除詳盡而科學的戰略規劃之外,還有著大量綜合配套政策落實和出臺。與此同時也明確了相應政策具體配套措施應該緊跟落實到位。

2 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1 發展模式

命令控制。在英、澳、德、西班牙等國,他們國內的壟斷性能源企業,主要是電網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或價格計算規則,收購可再生能源產品。以色列政府強制要求開發商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經濟激勵。眾多發達國家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電價。在德國等多數歐洲國家,政府采用固定電價的政策,規定風電:9~10歐分/kWh;光伏發電:45.7~57.4歐分/kWh;生物質能發電:10.5~15歐分/kWh,均保持在常規能源發電成本之下。

財政補貼。主要包括投資補貼、產品補貼和用戶補貼。希臘、瑞典、印度對投資項目分別是30%~50%、10%~25%、10%~15%的補貼,荷蘭對個人投資風電補貼20%,美國對風電補貼1.7美分/kWh,為期10年,歐洲大部分國家對太陽能熱水器補貼20%~60%。

稅收優惠。印度政府規定進口風機整機25%關稅,散件零關稅;美國風力發電實施1.7美分/kWh的生產稅抵扣;希臘對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和產品免稅;丹麥對個人投資風電免征所得稅;瑞典、英國對非可再生能源強制征收電力稅,分別為1.99歐分/kWh和0.13歐分/kWh,從而使企業選擇新能源燃料。

市場產業化。美國、丹麥、德國、西班牙、英國、印度等國設置專門的國家可再生能源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丹麥政府累計投入了20多億歐元的研發經費,支持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風力發電設備與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 2 發展經驗

以上列舉的發達國家新能源發展模式為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省的新能源發展路線必須根據本國新能源的發展階段,合理制訂規劃,定制明確而具階段性發展目標。同時省內各地區能源結構、政策導向和發展趨勢有所差異,我們應明確重點,差異發展。新能源的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多方鼓勵,以經濟激勵為主。政府應當通過法律手段鼓勵和規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新能源企業提供法律保障,開辟綠色通道,并且在全面促進的同時避免資源浪費和經濟犯罪的出現。技術創新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利用各種方式支持新能源設備制造與技術創新。

3 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路徑探究

1 政府政策激勵

財政補貼、收費政策。關于財政補貼政策,建議通過以下措施建立系統的財政補貼激勵政策:第一,根據新能源不同產業的實際狀況,制定各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第二,定位河北省新能源發展目標,研究、制定具體的財政補貼實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細則,細化地方政府預算支持新能源研發、商業推廣及對資金進行監管的具體操作規程,將相關財政補貼計劃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第三,細則中應視發展階段給予不同力度的投資比例,按發展進度安排由多到少的合理財政補貼額度;第四,明確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對象應具備的條件以及接受補貼者的義務,如資金用途、不得隨意放棄研發或生產,以及享受優惠條件后應達到的經濟和技術目標,研發或生產失敗如何處理等。

稅收減免政策。建議河北省新能源稅收激勵政策的建構,需注意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利用稅收杠桿對使用新能源的主題進行稅收優惠的同時,注重對傳統化石能源利用稅收進行消費限制;二是注意選擇多種稅收的手段方式配合進行激勵;三是稅收手段要和其他不同手段配合使用。具體包括:制定鼓勵新能源技術進步的稅收政策。對從事符合發展規劃的新能源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所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單位和個人為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服務有關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所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多元化融資政策的設計。一是建議成立專項新能源發展基金。積極爭取國家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設立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建議推動與商業化銀行合作,打造綠色銀行概念,提供綠色貸款,發行綠色債券。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3.2 技術創新

我省政府應鼓勵新能源企業加強風力發電設備核心制造技術的研究;加強開發與建設相結合的太陽能利用技術和產品,利用新能源全面解決建筑耗能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發展方向。加強生物燃料與垃圾燃燒發電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動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加強潮汐發電技術的研究,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資源。

培養人才、穩定隊伍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人力基礎。一方面,要加快引進人才,穩定現有人才隊伍;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培養人才。要與本省的主要大專院校建立聯系,有計劃地培養新能源專業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改善人才成長環境。 3 市場保障

優化新能源發展環境,拓展消費市場。我省可以借鑒德國等國的做法,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給予明確、具體的優惠政策,確保參與可再生能源研發、生產的企業略微贏利,促使企業更積極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產業。

強力推行公用設施、設備新能源、建筑使用消費新能源政策。建議推廣保定經驗,出臺分階段逐步全面推廣河北省各地公用設施、公用設備、公用建筑等使用新能源的相關政策。

強力推行新能源政府采購。建議以政策的形式明確對新能源產品采購范圍。明確將新能源電力列入各級政府強制采購的產品清單,將新能源技術如地熱能技術、太陽能技術結合到新建筑物的建設中,以及優先考慮在生產或運輸等環節使用新能源的供應商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樣政府采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涉及可再生能源產品在價格上的障礙,以調動企業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建立規范的新能源技術標準與產品認證體系。建議以政策形式盡早出臺各個新能源產業的行業標準,建立新能源相關的工程技術質量標準體系和新能源產品認證體系,建立嚴格而具體的新能源市場準入的規則與制度,規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力爭為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規范、有序的新能源市場環境。 4 價格引導

第8篇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勵;天津港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圖分類號:TE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2-0086-04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加快,由于環境壓力的約束和常規能源的有限性,大力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是必然選擇。可再生能源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例如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環境污染、加快可持續發展等。就目前情況來看,可再生能源縱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其屬于新興產業,成本高、資金不足等是其與傳統能源相比明顯的缺陷,急需相應政策的出臺來進行支持與指導。因此,應該怎樣制定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促進其利用開發是中國現在最為緊迫的議題之一。天津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蘊藏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海洋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為港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本條件。筆者分析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以期對天津港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參考作用。

2我國可再生能源及相關政策現狀

2.1風電

2011年我國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62.36GW,保持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第一的地位。但是,風電發展的重大難題是“棄風”問題,2011年風電“棄風”超過100億kW?h。不同于常規電源,風電的出力特性特殊: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的特點,導致風功率預測精度較低;風力發電形成一定規模后,如果系統備用水平不夠的話,調度運行過程中做到不棄風很難。

在相關政策里面提到,當地的省級電網結算光伏發電、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如若超出,則將由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對超過的部分給予補貼。在明確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上網電價等方面,政府大力提倡各地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但通過此種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有明確規定,即不能超過國家規定的同類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當地上網標桿電價水平[1]。

2.2光伏

光伏產業也是新興產業,“十二五”時期我國新增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約1000萬kW,太陽能光熱電站裝機容量100萬kW,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約1000萬kW。這幾年在全國各個地區的招商中,光伏產業很受人們看好,其中關鍵原因就在于光伏產業資金投入大、使用人力多,既能創造GDP,又能帶動就業,而且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其與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等概念緊密相關,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相應政策要求。

價格政策方面,實行光伏發電、陸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的擴大逐步下降的方式。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在建筑物屋頂等設施場地所時,項目備案模式選取可以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同時,如若項目享受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或者金太陽示范工程補助資金,則不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范圍中;同樣不屬于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范圍的還有光伏電站執行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2]。

2.3地熱能

我國對當地資源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時間、規模和分布容易控制。在環境影響上,地熱能的危害程度小,因此不論是用于發電還是直接熱利用,其作為替代能源都能大幅度減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我國開發地熱能時間較早,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目前直接熱利用的設備熱功率2443MW,排名世界各國之首。

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地熱能供熱制冷、地熱能資源評估與勘查、發電和綜合利用等示范項目受到中央財政的主要扶持。為了滿足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策的要求,電價補貼政策將應用在地熱發電商業化運行項目。為了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力保障性收購的要求,電網企業需履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地熱發電量義務。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要重視地熱能的發展,嚴格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積極推進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工作,促進地熱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3,4]。

2.4海洋能

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是一項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根據海洋能自身特點,其涵蓋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海上風能等海洋能資源。目前總體上我國海洋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但其在能源產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將市場機制引入海洋風能開發中之外,國家和地方仍需對其他海洋能開發技術研究進行財政資助[9]。

港口和臨近港口的產業用海區,指的是港口建設和臨近港口產業拓展所需的海域。港口和臨港產業用海必須符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合理布局,加快臨港產業聚集發展。限制建設規模,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業結構趨同化。禁止占用和影響周邊海域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河口行洪區和防洪保留區等[5]。

3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我國可再生能源在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上存在很多問題,歸納主要有以下6點。

3.1市場不成熟,保障能力不足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采用以往的舊方式進行管理,缺少和市場完善結合的創新體制,沒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機制。

3.2措施不配套,政策體系不夠完善

從總體上,雖然《可再生能源法》修訂之后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發展奠定政策基礎,營造發展環境,但是體系還不夠完整,經濟激勵不強,缺乏相關的配套實施細則、財政支持和補貼優惠等完善的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體系[7]。

3.3戰略地位需鞏固,規劃的銜接性和科學性不足

雖然我國政府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到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其十分看重,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社會仍需要鞏固與提升,同時也需要加強規劃的銜接性和科學性。

3.4研發投入資金不足,技術創新較弱

目前,企業自身進行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科學技術開發與創新,缺陷是資金投入不足且使用分散,缺少科研人才和核心技術,很難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快速突破。

3.5產業體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強

關鍵的設備工藝和原材料不得不依賴進口,標準體系不健全,一些可再生能源相關技術不先進,產品競爭力不足,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不完善,管理服務落后。

3.6資源評估不深入,限制產業化發展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評價數據不完善導致無法高效率、規模化地對其開發利用[6]。

總而言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較高、市場競爭力弱。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規模化[8]。

4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建議

4.1制定系統、科學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

從國外經驗來看,歐美等國家都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發展戰略規劃,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詳細目標和實施步驟。我國在國家總體規劃中缺乏有關各種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使得涉海能源的各級各規劃的關系難以有效協調。因此,我國應該制定海洋能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嚴格規劃、有效地引導海洋能產業的發展,科學統籌、合理布局,以保證其長遠健康有序發展[9]。

4.2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其可操作性

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利用結構中的比例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我國現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規都是一些嘗試性規定,難以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活動進行有效規范。需要修改和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增加細則支持,增強可操作性,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律地位,改變我國以往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缺少法律等更高層次行政管理的局面,為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和保障。

4.3加大激勵力度,通過經濟激勵政策為其發展提供支持

政府應該從電價優惠、補貼優惠、稅收優惠、信貸扶持等多個角度,支持該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從有效供給和突破需求約束兩方面入手,結合國外的實踐經驗和我國的發展現狀,實行配額制和稅收改革,以可再生能源的有效供給和市場吸收,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10]。

4.4拓寬融資渠道,政府繼續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

直到現在,我國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還沒有十分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計劃性預算,這是阻礙其發展的關鍵,開發和研究資金不足,導致產業化、商品化程度很低,發展緩慢。對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規劃,積極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把它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列入國家的各級財政預算中去。在投資方面,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積極拓寬可再生能源的融資渠道;地方政府和企業也要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

4.5推動科技進步,提高裝備水平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重點加快科技研發。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學院校建立產研聯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新技術和相關新產品,加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同時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引導,提高設備制造的能力和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水平。

4.6支持國產化工作,組織實施示范工程,加快產業化進程

政府積極組織實施并引領企業參與建設示范工程,推進技術制造的開發,擴大應用領域。風電等設備國產化示范工程要堅持繼續實施,政府支持設備制造企業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力發電等設備和零部件。為使風電場等初始投資下降較大幅度,大力促進國產化示范工程設備造價降低。同時組織實施熱電聯產技術商業化示范工程和生物質發電上網商業化示范工程。

5天津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參考

作為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個重要功能區,天津港戰略地位的日益加強。在這個過程中,能源消耗和能量供給逐漸成為一個困擾天津港持續發展的一個緊迫問題,這就要求天津港在產業多元化的過程中逐步完成能源領域的轉型。作為沿海地區,天津港蘊藏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淺層地熱、海洋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這為港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本條件。隨著開發的深入和加強,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良好。新能源制約于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在資源、成本、核心技術等方面存在著較大挑戰。因此為推進港區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條件作為基礎,為港區能源轉型提供保障措施[11]。

5.1發展光伏、風電與地熱,制定《天津港太陽能(風能)發展規劃》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目標要求,指導新能源合理投資,促進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平衡發展各地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天津港作為濱海新區的重要功能區,其光伏和風電也應該收到重視。鼓勵各類電力用戶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方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開拓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積極推廣建設與建筑結合的分布式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積極探索相應的電力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支持光伏企業從光伏產品制造向光伏電站建設轉型,協調光伏電站與配套電網規劃和建設。在風能方面,建立小風電示范工程,加快建設沿海風力發電基地,發展非并網風電淡化海水產業,努力為風電應用拓展新空間。同時天津市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可以通過設置能源站并根據地熱井勘察結果和土地利用計劃,考慮與城市熱力管網連接等問題。

5.2構建完善的經濟激勵和政策扶持體系

為使得能源科技和產業發展得到保證,建立政府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對新能源生產和消費進行補貼。通過投資補貼、設備生產補貼和消費者(即用戶)補貼的方式,提高新能源設備生產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吸引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對新能源產業進行投資。例如對在新建房屋提供太陽能供熱及其他應用的房地產開發商、將太陽能供熱使用在物業管理中的物業公司以及消費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政府辦公大樓或者公共設施優先采用新能源技術,企業事業單位和家庭中使用太陽能的相關設施也給予一定補貼等。建立綠色能源評價體系,在科研經費和低息貸款等方面對有綠色能源標識的企業給予價格激勵[3]。

5.3優化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

建立金融資本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如有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是有利于吸引國內外更多的新能源企業落戶天津港。對于發展較好的新能源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引導風險投資公司在新能源項目上投資,讓龍頭企業帶動整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鼓勵可再生能源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之間結合成戰略聯盟關系,優勢互補,產業整體競爭力會得到顯著提高。同時積極實施新能源示范工程,意義在于使綠色能源率先在一些地區得到推廣,產生聚集和示范效應,從而實現產業規模化、集中化發展[12]。

5.4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為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引進先進技術,組建港區生產力督促中心和新能源研究院,成立綠色能源公共技術平臺,力圖建立一批國家級、省級新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鼓勵高校多多與科研單位合作,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調動產學研各方面的力量聯合攻克新能源技術難題,與先進國家簽訂新能源技術交流與合作協議,建立以促進生產力為中心、企業孵化器為主題的創新服務體系[13]。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6(1):105~106.

[2]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地熱資源管理規定[C]∥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二集).北京: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2008:3.

[3]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J].太陽能,2013(4):15~17.

[4]中國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

[5]韓芳.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J].可再生能源,2010(4):137~140.

[6]楊鳳華.江蘇沿海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6):702~706.

[7]李俊峰,時Z麗.國內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綜述與進一步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建議[J].可再生能源,2006(1):1~6.

[8]李春華,張德會.國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7(12):88,124~126.

[9]邢曉軍,施祖麟,蘇明山.電力產業重構中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美國的經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6):149~151.

[10]邴興國,趙立華,王澤敏.天津市新能源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經濟,2012(8):5~9.

[11]中國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R].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13.

第9篇

【關鍵詞】歐盟;能源發展戰略;能源安全;節能低碳

一、引言

能源與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低碳節能、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各國的基本能源政策和研究方向。發達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總體代表了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而發展中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再結合實際國情基礎上,也在積極跟蹤世界能源發展的潮流[1,2]。

2010年11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歐洲能源發展戰略部署的文件,這些新的戰略調整與改革以保障歐盟能源供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以能源節約為主線,以保障能源安全、激勵技術創新、建設節能歐洲、加強國際交流等為基本框架[3,4,5]。本文研究分析歐洲國家在能源這一國際化問題上的發展思路和戰略政策,對我國的能源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二、歐洲能源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和內容框架

政策提出之初,歐盟委員會認為,歐洲面臨著內部市場分散、投資和技術發展緩慢、各成員國能效行動計劃質量不佳等一系列挑戰,主要問題在于歐盟制定的法律在許多成員國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落實。為了降低能源供應風險,適應能源供應結構變化,加快基礎設施更新,鞏固歐洲在國際技術市場上的競爭力水平,并能夠有效實施開展下去,歐盟決定制定面向2020年的能源發展戰略。這一新的發展戰略為歐洲實現中期目標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保障能源安全

新能源發展戰略提出要提供用戶友好的能源服務,持續改進能源安全保障。為消費者提供可負擔的能源消費方案、幫助消費者更好地參與能源市場、提供最新的費用與服務信息、幫助用戶降低能源消耗等。

(2)推動技術創新

盡快落實戰略性能源技術計劃,制定10億歐元的資金計劃以支持低碳能源技術的前沿研究。建設聯接整個歐洲電力網絡系統的智能電網;重建歐洲在電力存儲的領導地位,未來將通過存儲設施的建設為電網各個電壓等級接納分布式或大規模集中的可再生能源做好準備;另外,在城市、農村地區推廣更好的能源節約方法等。

(3)建設節能歐洲

整合歐洲市場,構建歐洲2020-2030年基礎設施計劃,及時有效地貫徹歐洲內部市場立法,推動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與可再生能源接入,對于商業生存能力差、但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通過創新基金等公共融資方式給予支持等。在建筑、運輸等高耗能領域挖掘最大的節能潛力,實施能源管理機制,增強能源供應效率。加強能源配送,供應企業記錄用戶的節能狀況,并通過第三方能源服務、認證激勵、智能電表等方式讓用戶從節能中受益等。

(4)加強國際交流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與鄰近國家統一能源市場與監管制度,與主要合作者建立特惠伙伴關系,強化歐盟在未來低碳能源領域的全球作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核安全項目,政策加強與新興國家進行能源技術方面的合作。

三、歐洲能源發展戰略與政策的要點

從內容上看,新歐洲能源發展戰略與政策包含五個要點:

(1)節能擺在新能源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

智能電網是歐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案。歐盟將建設能效歐洲作為實現能源供應和應對氣候長期目標的重點。為了有效的落實節能方案,能源效率管理將貫徹到所有相關的政策領域、能源服務與審計、原材料使用與回收、能源產業鏈等各個方面,包括政府投資支持能源服務企業、創新金融工具等措施加速能效推進速度,在政府采購中強化能效標準等。

(2)構建統一的歐洲能源市場,加大基礎設施更新等投資

歐盟計劃整合目前松散聯系的歐洲能源市場,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制定統一標準等方式,增強各國能源網絡的互通性,大規模接納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發揮能源部門的最大規模效率,同時增加市場的競爭性和透明度。在制度層面,歐盟將進一步統一監管框架,實行統一的內部市場規則和競爭原則。另外,歐盟將加快網絡基礎設施更新和跨國電網建設,充分接納分散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另外,為了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歐盟將出臺新的能源價格與投融資機制。

(3)重視戰略性能源技術計劃和能源技術前沿研究

歐盟將盡快啟動戰略性能源技術計劃,加快第二代生物燃料、碳捕捉與存儲、電力存儲與電動汽車、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供暖與制冷技術等項目,尤其是歐洲能源研究聯盟與六大產業計劃(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智能電網、核裂變與碳捕捉和儲存)的聯合規劃,并啟動近10億歐元以支持低碳能源技術突破的前沿研究。

(4)強化能源服務管理

歐盟還將出臺有效的能源政策措施,完善市場競爭體質,同時將幫助消費者更好地參與能源市場,保障消費者獲得廉價的能源。歐盟將努力發展能源服務市場,將關注的焦點從能源價格轉向能源成本。歐盟還將出臺常規性的報告,評估與消費者相關的監管政策的實施狀況,尤其是將關注弱勢群體和幫助消費者降低能源使用的情況。

四、歐洲能源發展戰略對我國的啟示

1.大力推動堅強智能電網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的核心內容。我國應積極將堅強智能電網作為一種緩解未來國際能源緊張、能源結構多元化的重要解決方案,爭取獲得國家層面的政策與資金支持。

2.支持電網市場的統一。構建歐洲內部統一市場的原因在于,只有整個歐洲規模才能充分發揮能源部門最佳的經濟效率。同樣,中國的能源資源需求結構及分布也需要全國統一的資源配置平臺與大電網的有力支撐。

3.加快能源領域戰略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依托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增強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建立適應能源清潔化的電力機制。提升電網在支持清潔能源發展和促進資源優化的作用,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質機制,對我國當前能源領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4.進一步重視節能服務公司的建立。提供友好的能源服務以及優化能效管理是歐洲應對未來能源挑戰的重要方式,我國也應進一步加快發展能效管理機制,大力鼓勵重視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另外,加強電網基礎設施的更新建設。

5.密切關注發達國家能源市場的進展,積極借鑒能源節約的最佳實踐,充分把握國際合作契機,加強與各國的能源交流。

參考文獻:

[1]高翔.主要經濟體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及其啟示[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

[2]European Commission.Energy infrastructure priorities for 2020 and beyond-a blueprint for an integrated European energy network[EB/OL].2010-11-17.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er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 99九九精品视频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草草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2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婷婷6月天|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 激情影院在线观看十分钟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 avtt亚洲天堂 | 日韩天堂 | 99热网址|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 欧美日本视频一区 | 国产毛片久久精品 | 91视频最新地址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国产男女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 欧美顶级情欲片免费看 | 埃及艳后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 |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 | 狠狠色丁香婷婷第六色孕妇 | 五月天综合色 | 日本高清不卡免费 | va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 国产综合第一页在线视频 | 毛片在线播放网站 | 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