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37:0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青年研究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論文摘要: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積極性的激勵問題,從理念、目標、心理、創新等角度進行分析,提出對青年教師采取尊重激勵、期望激勵、物質激勵和綜合激勵等科學激勵的方法,使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
教師職業是一個高壓力職業。英國的調查表明:有1/5~3/5的教師感受到巨大的職業壓力。美國的研究顯示:有78%的教師感受到職業壓力,有37%的教師有嚴重的精神緊張和焦慮狀況。我國的研究者也認為:教師的職業壓力比其他職業群體更為嚴重。與此同時,由于受價值觀念、社會思潮、社會地位、利益分配,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一些青年教師業務不精深,不注重知識更新,安于教一本書,照本宣科,對工作缺乏熱情,甚至產生厭教、棄教的心理。當現實生活與他們構設的理想化前景不一致時,還會造成心理的不平衡,產生逆反心理,表現出抵觸情緒和感情偏激等現象。
外在的競爭壓力、高度自我期許帶來的持久壓力和社會因素影響;以及激勵機制建設的滯后導致了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偏低。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對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激勵,是一個復雜的、多變的動態系統,高校管理者要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主要特征靈活運用激勵理論,不斷尋求激勵的新手段、新方法,促成高校青年教師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激發他們的積極進取熱情,進而提高學校管理效能,最終使學校的整體事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1樹立新理念,進行尊重激勵
古今中外的領導者,無不懂得尊重人的需要,他們總是通過尊重人的價值去爭取員工的合作,去提高組織的凝聚力。所以對高校青年教師也要給予必要的尊重。一方面要注意研究青年教師在自尊方面的需要和特點,尊重青年教師的人格,設法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另一方面學校組織、領導、同事和學生要給予青年教師充分的尊重,尊重他們的進取心、好勝心和創新精神,尊重他們在缺點、弱點中埋藏著的優點、長處和閃光點。只有這樣,青年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才能得以更好地發揮,從而更具有進取心和創造性。
高校要樹立“以人為本”和“以能為本”的管理新理念。“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實質是尊重人、相信人、理解人。這是現代管理的出發點,也是激勵高校青年教師的基本出發點。對于力求學有所成、才有所用、業有所優的高校青年教師層面來說,應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當青年教師在教學或科研做出成績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適當的物質獎勵;當他們工作發生差錯時,領導要主動承擔責任,同時尋找解決困難的出路。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呈現出真正的寬松和諧的氛圍。這是促使高校青年教師鉆研業務,努力工作,教書育人取得最佳成績的關鍵之處。
“以能為本”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進步使“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學校管理中變得更具有操作性。尤其要在用人上克服對青年教師的不信任、不重視和不放心的傳統觀念,按照“選賢任能”原則,大膽地啟用青年教師擔任教學科研負責人,有意識地把青年教師推上教育管理和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引導學有所長、教有特色的年輕人相繼走上中層管理崗位,把少數有突出能力的青年人推上校級領導崗位。
2把握目標,進行期望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威克特?弗隆在期望理論中提出,當人們預期他們的行動會帶來既定的成果,并且這種成果對他們具有吸引力時,才會做某些事情以達到組織設置的目標。因此,心理學認為,期望是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形式,期望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力量,推動人們的行為向著能滿足需要的目標努力。所以,應給青年教師創設既遠大又切實的奮斗目標,當高校青年教師對某項活動及其結果的效用評價很高,而且估計自己獲得這種結果的可能性很大時,那么領導者用這種活動和結果來激勵他就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高校青年教師使用期望激勵時要盡量抓大多數青年教師認為效用評價最大的期望值,不能泛泛抓一般的激勵措施。依據心理學的劃分,人有3種期望心理即報酬期望、成就期望和機會期望。高??梢酝ㄟ^這3種期望的有機結合,來誘發青年教師的工作動機,激發其內心的積極因素,如建立適合青年教師創新性工作特點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績效考核成績核算工資等以此實現有效的報酬激勵。引進競爭機制,引發青年教師強大的行為內驅力,以獲得對工作成果中個人貢獻的感受,以此實現成就激勵。建立青年教師培訓、深造、考核和任用制度,使每一位青年教師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能獲得同等的個人發展的機會,形成有效的機會激勵。
期望激勵過程中要注意:一是期望激勵的漸進性。所謂“一年入門,三年懂行,五年成熟,七年顯才能”,教師的所有進步都是外在教育和內在進取兩大互動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應科學地為青年教師設計近期、中期、長期的奮斗目標,同時應強化其每一階段的使命內涵,以光榮的使命感來驅動其奮發進取;二是期望激勵的調適性。倘若期望值過高,盲目樂觀,實現不了,會產生心理挫折,如果缺乏信心,期望值過低,又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所以應及時幫助青年教師調整期望值,采取“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以便適應變化了的外界環境。這樣有利于潛能發揮,克服消極因素,強化行為動機。
3調節心理。進行物質激勵
人的行為不單純受思想、觀念、立場的支配,還要受到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激勵的過程,實質是通過外部刺激使教師把內在的心理需要和動機轉化為實現目標的外在行為過程。青年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知識分子階層,由于心理、客觀外界的刺激因素而導致其嚴重的角色壓力和強烈的內心沖突,加上教師“奉獻”應多于“索取”的職業特點,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高度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從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出發,根據青年教師的心理偏失,按照青年教師需求的不同,建立柔性的薪酬制度,比如,設計具有差別化的激勵性工資、福利、保險及津貼等項目是提高青年教師積極性的有效方式??蛇m時增加青年教師的工資,進行工資晉升、晉級;及時給予醫療保險、意外保險、養老保險;準時發放獎金、崗位補貼、津貼等等;可根據青年人的不同需求偏好,采取菜單式福利的辦法,由他們自主選擇福利項目,各取所需。通過以上方式,不斷改善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在提薪、晉級、評獎、評優等涉及青年教師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上務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并且激勵要有足夠力度,對有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一定要予以重獎。
4創新手段,進行綜合激勵
不斷尋求多元化的激勵新手段、新方法不僅是改進學校管理體制的客觀要求,也是調動青年教師積極性的關鍵所在。在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除了重視貫徹利益驅動原則,注意發揮物質激勵的積極作用外,針對當代青年教師人心思新、人心思上、人心思進的特點,始終牢記列寧同志提出的“少玩弄行政手段、少發號施令”,對知識分子“要手段異常慎重和靈活的態度”地教導,不斷地尋求激勵機制的新手段。
4.1以“自我實現”激勵為前提。滿足高校青年教師的自我實現需要,就是創造條件讓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上有所建樹,在事業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抱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所有潛能。青年教師往往喜歡挑戰性的工作和創造性的活動,挑戰自我的成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在安排青年教師工作時不僅應考慮他們的能力和興趣,也要注意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標富有挑戰性,以激勵他們最大的工作積極性。如在教學中給青年教師壓擔子,適時開展教學考查、考核和評優、最佳課堂評比等活動;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積極申報科研項目、撰寫學術論文,組織學報、校刊開辟專欄為青年教師;對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績的青年教師及時予以表彰;鼓勵青年教師自己組織“青年教師研討會”等l8J。另外,要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在學校黨政工、校級、中層的領導層面中要有一定數量青年教師,在學校教代會、職代會中增加青年教師代表名額,以及設校領導接待日和公開校領導信箱,聽取采納青年教師的一些合理化建議等,使他們得到自我發現、自我價值實現的愉悅,從而更加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人口流出;農村青年;單身
自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起,農村人口流動成為中國社會中一個最為引人注目的現象,大批的打工妹、打工仔流向東南沿海一帶,給當代中國農村的村莊社區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人口流動頻繁、村莊日益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人口流出地農村青年的婚戀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齡男青年日益增多,農村青年的單身問題日益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現實問題。我們也看到,在城市,已經出現了一個所謂的第三次單身浪潮,但與城市青年單身問題不同的是,農村青年單身問題是在城鄉二元結構和人口流動的背景下出現的,如果說現在的城市青年選擇單身是一種生活觀念的改變,農村青年單身則是生活壓力下的一種無奈選擇。為了對農村青年單身問題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筆者近日赴____地區的若干村莊做了實地調查,掌握了一些實地材料,本文試圖以個案的方式對這一問題有一個呈現。
筆者調查的村莊位于____地區,屬典型的農業型地區,其中__村和__村在__平原,__村則屬__山區。__村有人口2253人,耕地4371畝,包括13個村民小組,17個姓氏;__村則有8個村民小組,1241口人。兩村的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水稻和油菜,村集體經濟薄弱。__村有人口1020人,244戶,6個村民小組,1330畝土地,主要種植水稻。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三個村莊的農民開始外出打工,村民的通婚圈擴大,本地的男女比例開始失衡,大齡男青年越來越多。
在城市,單身青年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并且條件較好的單身女青年還不在少數,但筆者在糧食主產區__平原的__村和__村調查時發現,人口外流造成了當地男女比例的失調,單身青年就是大齡男青年,女性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單身問題。
案例1:在筆者調查的__村9組,共200多人口,就有4個大齡男青年,都接近30歲,家庭條件都不錯,房子也不錯,就是因為本地的姑娘少,在家一直找不到媳婦,后來有兩個找的對象都是“二道婚”(第二次結婚)的婦女。
由于當地農村女青年大都外出打工,男青年在本地農村很難找到對象,一般都要通過外出務工到外面找對象,而那些沒辦法外出或出去也找不到對象的男青年則成了大齡男青年。在筆者調查的村莊,女孩子大多通過讀書或外出打工留在了經濟條件更好的地方,鮮有回家找對象的,而男孩子如果沒有讀書或沒有掌握技術的話,一般都要回到村莊里來生活,在村莊里完成人口再生產。這樣一來,本地農村的男女平衡關系被打破,導致大齡男青年甚至光棍進一步增多,男青年不得不單身,單身男青年一般都背負著極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為了結束單身生活,很多大齡男青年不得不找那些離異婦女做老婆。在調查中,讓筆者非常震驚的是,在該地農村,離過婚的婦女都成了“搶手貨”,30多歲的離異婦女很容易就能找個20多歲的未婚男性,用當地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二道婚’的女的找個‘頭道婚’的男的容易的很”。
案例2:__某,1980年生人,__村六組人,先是在__一家家具廠打工,油漆工,工種比較好,工資也比較高,每月1000多元,但工廠里的女工少,“一個月能弄幾個錢,但終身大事卻解決不了”。于是,在家具廠干了2年后,他就換到了一家服裝廠,一個月才600多元錢的工資,但服裝廠的女工多,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就找到了對象。在這之前,他曾經和鄰村的一個姑娘談過戀愛,但女方的眼光太高,“不想在家種田了”,瞧不起本地的男青年,不久兩人就分手了,用當地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找不起本地的姑娘”。所以,很多男青年在外面找的媳婦都是來自落后地區的,在筆者調查的__村,外來媳婦多是__的,占到70%。在六組,另外一個男青年也是在__打工時找到了對象,女方家里是____山區的,那里的經濟條件比較差。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該地農村的男青年還都是在本地找對象,當時__村四組的一家農戶有7個兒子,全部都是在本地農村找的媳婦;但到了90年代,隨著外出務工的增多,情況開始發生變化,90年代中后期以后,幾乎沒有在家里找對象的了,男女青年一般都通過外出打工來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女攀高門”,本地農村女青年向經濟條件更好的區域流動,有的甚至通過婚姻關系留在了城市,一般不找本地的,因為當地是糧食主產區,農業外的就業機會較少,經濟條件相對較差。這樣一來,本地男青年的壓力就非常大,以至于他們外出打工就是為了“騙”一個媳婦回家來,年輕小伙子在外打工并不圖掙錢,只圖能找個媳婦。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家長送男孩子出去打工并“不圖弄幾個錢,騙個姑娘就行了”,為此,有的父母還要倒過來寄錢給孩子。
案例3:在筆者調查的__村5組,30多歲以上的大齡男青年就有5個,家庭條件不差,人也不錯,都在外打工,有一個35歲的還教過書,但就是找不到媳婦。在該村民小組,20多歲的男孩子有10多個,都還沒有找對象,在外打工的也沒有人帶對象回來。由于人口流動而帶來的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家長們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現在生了姑娘就享福,生了兒子就遭罪”。當然,“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在__村6組,村民老程的兒子今年28歲,還沒有結婚,在市里干建筑活。老程說,主要是老伴長期生病,不能干活,并且每年都要花1000多元的醫藥費,這樣就把兒子的婚事給耽擱了,而在農村,男青年年齡一大,就不好找對象了。在6組,大齡男青年不少于5個,老程的鄰居家的三個兒子都是單身,小兒子3年前在__打工,做建筑小工,因為同事不給他用鐵皮和沙子,就把別人給砍死了,因此坐牢,家里花了2萬多元的錢也沒有管用。在農村,2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目,這樣一來,就把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婚事給耽擱了,年齡越大越不好找了。
在人口流出地農村中,__村和__村的土地肥沃,人均土地較多,條件還不算是最差的,雖然這里的大齡男青年日益增多,找對象比較困難,但通過外出務工,大部分男青年還是能“騙”一個個媳婦回來。當然,由于農村女青年總是向經濟條件更好的地方流動,__村和__村的女青年是流出的,這樣一來,當地的男青年找的對象則多來自經濟條件更差的地方,比如__農村以及本省的一些山區農村。這樣一來,山區農村的大齡男青年問題就會更嚴重,筆者調查的__村就屬山區農村,山區農村的經濟條件差,外地的姑娘不來,而本地的姑娘都出去打工了,都想在外面找對象,由此,本地的男孩子就很難找到對象,單身男青年就會更多,而這顯然不是他們所愿意接受的。
【關鍵詞】冠心病病因病機辨證論治
中青年冠心病是指發病年齡小于60歲者,近幾年來,其發病呈明顯上升趨勢,筆者重視從病因病機分析入手,采用中醫藥辨證分型治療,取得較好效果。
1病因病機
中青年冠心病的發生與七情內傷,飲食失節,氣血不足,氣滯血瘀等因素有關。(1)七情內傷: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緊張,競爭激烈,憂思惱怒,情志抑郁,心肝之氣郁滯,血脈運行不暢,而致心痛?!鹅`樞·口問篇》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薄峨s病源流犀燭》認為七情除“喜之氣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氣郁結而為心痛也”?!堆κ厢t案》也認為肝氣通于心氣,肝氣滯則心氣乏。所以,七情內傷,是引出本病的常見原因。(2)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改變,飲酒過度,膏梁厚味,損傷脾胃,則濁氣壅于脾胃,致其運化失常,濕濁內蘊化熱,熱灼津傷,令心脾氣化失職,亦可化為痰濁脂液,氣血受阻,虛里阻塞,致氣血凝結而發胸痛。(3)勞倦內傷:中青年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易體力透支,勞傷心脾,損傷氣血,以致出現心臟氣血不足,心氣虛,鼓動無力,清陽失展,血氣壅滯,發為心痛,此外,心氣心血不足,也可由七情所致,或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4)過度安逸,活動減少,久坐久臥耗氣,心氣不足,鼓動無力,致血行不暢,脈絡不和而發胸痛。
2分型論治
2.1肝郁氣滯型此型為憂愁思慮,肝氣郁結致氣機失暢,氣滯血瘀,心脈瘀阻而發胸痛。癥見:胸悶隱痛,煩躁易怒,神志抑郁,兩脅脹痛喜嘆息,舌質紫黯,苔薄黃,脈弦。治以疏肝理氣,和血通脈。方用四逆散合丹參飲化裁。處方:柴胡10g,白芍25g,枳殼12g,甘草8g,丹參18g,檀香10g,砂仁3g,紅花10g。四逆散疏肝理氣,丹參飲行氣化瘀,兩方合用共起理氣活血止痛之功,如有熱象加牡丹皮15g,山梔子12g。
2.2痰濁壅滯,痹阻心脈型此型多為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致水濕運化功能失調,聚濕生痰,痰濁留踞心胸。癥見胸悶痛時作,心悸氣短,倦怠乏力,體胖,痰多,小便清長,腹脹納差,便溏,舌質暗淡,舌胖有齒印,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細無力或滑。治宜健脾益氣,寬胸化痰。方用十味溫膽湯。處方:黨參20g,五瓜龍30g,法半夏10g,陳皮6g,枳殼10g,甘草8g,炒棗仁18g,遠志8g,竹茹10g,石菖蒲10g。諸藥合用,起益氣調中,養血活血,化痰通絡之功。痰濁蘊久,一則可生熱,致痰熱壅阻,臨床則見胸痛胸悶,痰稠,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化痰,豁閉止痛。方選黃連溫膽湯加味;二則可影響血液運行,致痰瘀交阻,臨床表現心痛甚,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膩等癥。治宜化痰活血通絡,方選二陳湯合丹參飲加減。
2.3氣虛血瘀型此型多為久坐久臥,缺乏運動,久臥耗氣,氣虛血行無力而瘀阻心脈。癥見胸悶胸痛,痛有定處,遇勞即發,心悸氣短,肢困神疲,體胖乏力,舌質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治宜活血通脈,方用補陽還伍湯加減。處方:赤芍20g,川芎10g,當歸10g,地龍15g,黃芪30g,桃仁10g,紅花10g。方中黃芪補氣,赤芍、川芎、當歸、地龍、桃仁、紅花活血通絡,全方起到補氣活血、通絡止痛。
3討論
從中醫角度看,中青年冠心病是病位在心而密切關聯脾、胃、肝、腎及血脈之全身性疾病,本病病機責之于“本虛標實”。本虛者,因缺乏運動,體力透支,思慮過度,耗傷心脾引起心之氣血不足。標實者,系膏粱厚味,七情所傷產生之氣滯、血瘀、痰濁閉塞心絡,痹而致痛。辨證論治,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面:(1)抓住病因、病機,前人說“臨癥察機,使藥要和”,尋找確定發病原因,審因論治,抓住導致疾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確定治療原則。(2)要注意“臟腑相關”,強調“心胃”同治:《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1]中就用了不少治胃藥,確是經驗總結,現代生活水平高,飲食不節,肥甘厚味,脾胃升降失職,痰濁阻絡,治療要健脾消導,使其恢復升清降濁的功能,提高療效,緩解期可用保和丸調理。(3)注意補氣化痰:在臨床中發現,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過食肥甘,缺乏運動,造成氣虛濕濁痰阻為患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治療應著重從脾胃入手,治以補氣化痰,痰化氣行,則血亦行。(4)善于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病隨情志變化加重,兩脅不適,胸悶氣憋,脈弦,分別選用四逆散,逍遙散之屬可取得效果。(5)調整生活方式,減輕生活壓力,適當運動,低脂飲食,勞逸結合,做到三分治療,七分調養。
【摘要】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標志以及慢性并發癥的主要原因。HbA1c代表較長時間內血糖完整的變化,是血糖總體變化的指標,是監測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UKPDS結果顯示,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相關終點事件的危險性降低2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塞率降低14%,微血管并發癥降低37%。但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經??刂撇焕硐攵瓒啻巫≡褐委?,為了解其中原因,筆者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對132例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同時采取了有效的護理對策,現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選132例患者均為本院內分泌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住院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2個月~4年6個月,住院次數2~4次。其中男96例,女36例,年齡35~48歲,平均42.6歲。空腹血糖11.73±2.72mmol/L,餐后2h血糖16.52±5.81mmol/L,HbA1c10.4±2.0%。
1.2方法以問卷形式對132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情況,病程,糖尿病的認識程度(是否糖尿病飲食;是否遵醫囑規則服藥、注射胰島素;是否適量運動治療;是否按要求進行自我監測;是否按要求進行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生活是否有規律(煙酒、睡眠),是否受環境改變影響,工作壓力如何等。
二、結果
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三、分析
3.1糖尿病的認識誤區49例患者認為糖尿病無癥狀或血糖下降后病已治好,就自行停藥。36例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無知或一知半解,聽信廣告電視、廣播、無證小報、祖傳秘方,采取不科學的治療,其中26例患者竭力尋求靈丹妙藥,聽信偏方而中斷治療。
3.2缺乏自我保健意識116例患者未接受過正規的糖尿病教育,對糖尿病的危害認識不足。40例患者對治療采取無所為的態度,治療不規律,一味追求尋醫吃藥的形式,而不觀察療效。56例患者不了解監測血糖和HbA1c的目的及意義。40例患者即使發現血糖升高,無嚴重的并發癥發生,也不及時復診,只有感覺到嚴重不適或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后,被迫復診,住院治療。28例患者失去信心,不積極治療,造成血糖和HbA1c居高不下。13例患者未意識到吸煙、酗酒的危害,未能節制。
3.3不良的心理因素中青年往往是人生事業發展最輝煌的時候,是家庭經濟的主要創造者,肩負著家庭的重擔,疾病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易產生情緒波動,另外,患者忙于工作、應酬,飲食失控,生活或工作沒有規律,社會壓力過大,無暇顧及體育活動,造成胰島素抵抗,血糖控制不理想;另外,26例的患者害怕別人知道其患病后影響事業的發展,而不得不停止各種治療;需胰島素注射治療者中有1/3患者怕被誤認為吸毒而停止治療;3例患者害怕注射疼痛及脂肪萎縮影響美觀則隨便吃幾顆不適合自己的降糖藥安慰自己,滿足于形式上的治療。
3.4病人對醫囑不清楚由于病人文化程度低,醫務人員對醫囑交待不清楚,病人沒有記清治療方案,造成患者不正確執行醫囑而停止治療。
3.5經濟困難主要是農村病人,生活較困難,不得不終止治療。
四、護理對策
4.1加強糖尿病知識宣教要把為病人服務理念延伸和升華,從“微笑服務”轉變到“知識服務”,有計劃地、系統地傳授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知識,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患者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但僅有糖尿病知識而無行為改變,不能改善病人的各項生理功能,也不能降低病人的痛苦。因糖尿病的治療本身是一種行為:包括飲食控制、適當運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
4.1.1讓病人了解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最基本的措施了解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目的是保護胰島β細胞,控制血糖和血脂,以減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使其自覺執行飲食治療。
4.1.2讓病人了解運動療法對糖尿病的作用運動可以消耗葡萄糖,使血糖降低,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運動方法、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如步行上下班、早晚散步、游泳、做健身操等。
4.1.3讓病人了解按時監測血糖、HbA1c、血壓、體重、血脂的作用。
4.1.4讓病人了解降糖藥物是治療糖尿病最主要的措施糖尿病治療目標:控制好血糖、血壓、體重,糾正血脂紊亂。根據病人檢查結果,找出病人需要達到的指標,血糖達標是近期指標,設定為達標要改變的主要行為。
4.1.5讓病人認知行為改變被認為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項目成功與否的標志讓病人清楚地了解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體重、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必須采取的健康行為,如控制飲食、遵醫用藥、規律運動、定時自我監測,控制煙酒等,自己需要控制的代謝指標和并發癥,激勵病人產生自主改變行為的愿望。
4.2找出錯誤的行為講解正確行為后讓患者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出錯誤的行為,讓患者認識到自己需要做的是矯正不良行為,糾正錯誤的飲食觀念,教會合理搭配膳食,維持已形成的良好行為,訓練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有不良行為的患者及時給予護理干預指導。
4.3自我心理調節讓病人問自己“為達到這一目標應該做什么?”患者形成良好行為后的每項達標內容都與患者分享,并給予鼓勵,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他關心、支持,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取得信任,使之對治療充滿信心和希望,自覺改變不良的錯誤行為?;锇殛P系有利于患者對醫囑的依從性。
4.4家庭、社會支持在糖尿病教育工作中,爭取得到家屬特別是配偶的配合,讓家屬協同制定計劃,使家屬成為患者行為改變的有效動力。對于經濟困難的患者爭取社會支持,建立“惠民”病房,“糖尿病會員優惠卡”,給予優惠政策。
總之,教育者要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有計劃、針對性地實施糖尿病教育,并注重病人行為的改變情況,而不是任務式教育,真正做到教育與行為科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StefanoDelPrato.糖尿病血糖正常的探索:控制餐后血糖[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3,23(3):155-156.
[2]盛呈東,王廣銀,張永萍,等.我院對門診藥房實行開放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3):183-184.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校德育師德建設
Abstract:"Scientificdevelopmentoutlook"istheessencetostrengthenteachers''''moraleducationallevelandtopromotetheteachers''''moralqualityand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youngteachersinuniversitiesanditisalsothebasicpolicyofmoraleducationalworkinuniversities.
Keywords:Scientificdevelopmentoutlook;Moraleducationinuniversity;Teachers''''moralconstruction
在科技發展異常迅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校德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將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真正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全過程。以人為本,加強師德建設既是職業要求,也是歷史責任。教師職業的特殊、神圣,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師德,是人民教師的立教之本?!耙匀藶楸尽奔訌姼咝煹陆ㄔO提高師德素養,是事關高等教育發展、永葆高校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是強化高校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之所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高校德育的基礎和落腳點,也是高校德育創新的理論根源。以人為本,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又為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提供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食糧?!耙匀藶楸尽本哂腥龑踊竞x:其一,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它既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其二,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即強調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種思維方式[1]。以人為本,人既是所有事物的前提,又是所有事物的根據與最終的本質,以人為本的核心在于對人性的充分肯定,對人的潛能、智慧的信任。
2師德建設“以人為本”的意義
高校德育對于高校教師自身來說就是師德。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師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更需要教師達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標準,重視道德修養,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所以師德更具有自律性。師德的主體是教師,在師德建設中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師為本,一切工作圍繞服務和促進教師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
師德建設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了高校教師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肯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它突出了尊重高校教師的人格和權利,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既貼近實際走近生活,又服務社會愉悅生命;它著重突出了人自身,把人作為教育關注的對象與最終目的,注入了更多人性化的關懷與思考,既要關注人的生活世界,又要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確立起終極關懷,樹立起人的自主意識并同時承擔做人的責任,從思想認識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倫理規范都融入人的情感,師德具有發展性和開拓性。
3以人為本,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高校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生力軍。縱觀這一群體,他們在政治上日趨成熟,業務素質較強,時常提出自己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的看法和主張,視野開闊,知識結構較新,善于發現問題并敢于創新,在外語水平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上具明顯優勢,換句話說,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上都有很大的優勢和潛力。然而,在他們身上也顯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矛盾沖突,諸如: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淡漠感并存的矛盾;思想觀念上的思維敏銳與偏激性并存;認知難以和社會、實踐趨同;務實求新,講求實際,有積極的進取心,但缺乏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價值觀上的主體意識增強,渴望建功立業,但價值取向過于個人功利化;追求自主性與表現被動性及依賴性相存的問題,等等。如何以人為本正視并正確引導高校青年教師化解存在的困難、問題與矛盾,使他們的師德素質得以強化并使他們安心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貢獻才華,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
3.1以人為本,激勵高校青年教師奉獻與敬業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活動動機更重要更珍奇了。”動機是激起行為的直接原因,它代表著人內在的心理面貌和狀態,是啟動、維持和終止某一行為的能動的心理力量。而直接影響高校青年教師工作動機強弱的,則是其心理發展的成熟度。所謂心理發展的成熟度,是指教師不僅具有從事教師工作的知識、經驗、能力,而且在認識、情感、意志、個性心理等方面都達到某種完備程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并勝任教學工作。事業心、成就感是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因此,以人為本,盡可能多地培養成熟度高的青年教師,既高標準嚴要求,重使用重培養,又要關心、愛護、扶植、尊重他們,幫助解決其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問題和矛盾,促使積極性、創造性得以充分激勵、開發和調動,這亦是人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師德的最高境界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奉獻精神與敬業精神又是師德的核心部分,教師在奉獻和燃燒的同時也成就了自我。教師職業是幸福快樂的,而奉獻、敬業又充滿著挑戰,只有幸??鞓肪哂蟹瞰I精神和敬業精神并具挑戰性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所以,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以人為本,就是要發展、尊重、理解、完善他們,使其最終具有奉獻精神與敬業精神。
3.2以人為本,創造祥和文明的校園環境
3.2.1以人為本的輿論環境激發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比如對高校從教優勢的宣傳,可強化青年教師的健康情緒體驗。高等學校對于教師的誘惑,并非是地位怎樣顯赫、待遇如何優厚,而是可以有著更多的精神自由、科學活動中的選擇自由、創造自由以及成就事業的機會較多、工作有彈性,加上文體活動較豐富、待遇穩定有保障,還能享受到一份寧靜、悠閑與寬松的校園生活。因此,充分運用多種媒體來調節學校輿論環境,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引導,強化責任意識、育人觀念,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培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加強師德修養變成青年教師自覺自愿的內在需求,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教育學生,促其健康成長。
3.2.2以人為本的學術環境開啟智慧活躍思維高校青年教師求知熱情高,以人為本,就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地扶持他們參與科研,提供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實驗試驗設備、圖書音像資料以及重點科研課題、參加重要學術活動的機會和必要的資金支持等軟、硬件;提供各種進修、培訓以及出國等機會;同時抓好老、中、青傳幫帶工作,使青年教師從老教師身上學到精湛的師能和高尚的師德,在學業、學術、思想上更快地提高;注重加強校際間、國內與國外、老、中、青教師之間以及青年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允許就各自不同的學術觀點暢所欲言、各抒已見,使之在學術探討、交流、爭鳴中開啟智慧,活躍思想,承前啟后,立足于發掘和發展本學校獨有特有的學術風格、學術文化,注重精神理念的提升,給更多的青年教師創造脫穎而出的機會和條件。
3.2.3以人為本的人際關系與生活環境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以人為本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更需要高校各級黨政領導以"領導就是服務"為宗旨,做青年教師的知心朋友,及時宣傳、表彰具有良好師德的先進人物,讓他們學有榜樣,促進師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教風學風的養成,愛崗、敬業、奉獻,建立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校各級黨團組織、工會可根據青年教師的性格、特點和愛好,有針對性地舉辦諸如中國歷史文化、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文學藝術修養等各類講座或報告,舉辦文藝晚會和舞會,舉行各類體育競賽,使廣大教師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讓青年教師在其中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汲取優秀文化精華,完善和實現自身生命價值。
3.3以人為本,真正實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國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千千萬萬高素質人才和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領域中領先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雙重任務,高校青年教師是實現雙重任務的主體,“希望我們的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該自覺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范,既要有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社會尊敬的人。”[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3]以人為本,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具有很強的表率性和典范性,充分發揮榜樣在師德建設中的示范作用,加強師德修養,用教書育人的高尚品德和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弘揚正氣。
3.3.1努力認真地學政治用馬列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自己嚴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強化從師素質,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注意加強自我心理調適,著重對自身的心理品質、職業道德、知識素養、能力素養進行重塑和再提高,簡言之師德師魂就是高校青年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
3.3.2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升華自身,鉆研業務以人為本“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青年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注重知識面的拓寬、知識儲量的增加,在教學實踐和科研活動中增長才干,并注意不斷地用中國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充實自己,進而去繼承和發展人類文化的精華。
3.3.3加強對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系統地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規律、原則和方法以及一些交叉學科如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等相關的知識并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于教學之中。同時密切關注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并力爭站在發展的前沿,以開拓學科新領域?!拌T師魂,養師德,練師能,作師表”,使高校青年教師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教育教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
3.4以人為本,強化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以人為本,關鍵取決于教師本人能否積極參與、自覺、自律地提高道德修養。師德的內涵是“為人師表”,而“師德”的外延,就是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以更高的道德風尚贏得社會的尊敬?!拔覀儗τ趪业呢暙I,哪里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偉大的呢?”[4]
3.4.1加強師德規范的學習,建立健全師德監督機制要把對教師的思想道德要求,通過健全的規章制度確定下來,充分發揮法規制度的約束力。師德建設要落到實處,必須從制度上予以保障,建立切實可行的師德評估標準,重點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教學態度、育人效果等,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把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納入教師崗位職務考核體系,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將師德與聘任、職務職稱晉升、評優、獎勵掛鉤,對在教書育人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特殊津貼,這樣才能有效促進青年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更新教育理念,完善道德修養,將師德規范的要求融入到崗位職責中,使之正確地把握自己,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及消極腐敗現象的影響,牢記“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教師理論認知和工作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斷自我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不斷增強道德自律意識,進而鑒別和選擇正確的行為準則。謹記:“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師德產生的效應是無以估量的。
3.4.2強化組織觀念、紀律觀念、職業道德觀念要求高校青年教師學習老一輩教師的艱苦奮斗、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樂于奉獻的精神。教師職業是崇高的,更需要的是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教師是''''人''''的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培育者,所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大寫的‘人’,而教育教學過程就是探索完美地實現人的創造潛能的過程”。[5]因此,關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愛是教育之本”,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一種愛的奉獻。關心學生,誨人不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這是師德的核心,是高校青年教師高尚心靈的體現。
3.4.3抓緊對青年教師進行國情國力教育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底子薄,人口多,更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便是在發達的美、英等國,其教師的物質生活條件也只處于中等或中偏上的水平。真正使廣大的青年教師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從我做起,熱愛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這就是該盡的職責和本分?!保?]高校青年教師要做“人師和經師兩者合一”善于育人的“人師”,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范去影響和培養學生,“以德治學”崇尚科學,探尋真知,不斷創新,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升高校青年教師自身作為生命個體的獨立性和創新思維,關注自身生命價值的完善,在獲得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促進社會進步、祖國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韓慶祥.解讀“以人為本”[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04-27.
[2].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2-09-09.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136.
青少年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就是確定一個問題或目標。問題的內容可以涉及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在選擇研究題目時,要顧及自己研究的結果,將如何“改善這個世界及其居住者的生活”,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做研究的最基本的目標。如果目標定位正確,選題選得好,可以說研究工作已成功了一半。
科學研究的選題應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一、創新性
科學總是把目光投向新的問題、新的領域,總是追求新的發現、新的理論、新的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創新也就沒有科學。創新是科學研究的靈魂。選題的創新首先體現在要有新的目標,我們在確定目標以前必須要了解:問題所涉及的相關領域中,現在已經有哪些成果,還有什么問題?這些問題中哪些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哪些問題還需要從哪些方面作進一步探討?歷史上科學的創新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①有重大的新現象和新規律的發現;②有重大影響的新工具的使用;③有重大影響的新方法的采用;④有關鍵性的新概念提出;⑤新理論的建立;③新領域的開拓。對于青少年的科學研究的創新,歸結起來也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一)、對有關領域中的舊觀點提出新見解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提出了物質及其運動的時間、空間相關聯的相對時空觀,包括“運動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運動物體在運動方向上長度變短”等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牛頓力學的絕對權威提出了挑戰。中學生的科學與工程研究雖然不能與那些世界級的科技英才相提并論,但是中學生中仍然有一些敢于對現有的思想和觀點,經過自己的研究與探索,大膽提出自己新的見解的勇士。
上海復旦附中姚周率同學對“被戳穿”的正多面體的計數問題進行了研究。他的研究源于施坦因豪斯的《又一百個數學問題》中的題40:“用27個單位立方體組成一個3×3×3的大立方體,一條直線至多可以戳穿幾個單位立方體?”得出的結論是7個單位立方體。
姚周率同學采用了新的計數方法:“直線戳穿的單位立方體與直線被分割面截成的線段—一對應?!辈粌H將其推廣到一般情形,證明了:“有N三次方個單位立方體組成的N×N×N大立方體,一條直線最多可以戳穿3N-2個單位立方體”,并且推廣到更一般的命題:“MNP個單位立方體組成的M×N×P長方體,一條直線最多可以戳穿M+N+P-2個單位長方體”。在此基礎上他還進一步研究了一般正多面體的戳穿問題,得出如下結論:“一個N-分割后的正四面體,一條直線最多可以戳穿N個單位正四面體;一個
N-分割后的正八面體,一條直線最多可以戳穿2N-l個單位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無法進行N-分割”。
上述研究是一項組合數學中有關幾何計數問題的研究,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對前人已有的結論有本質的突破,可以說這是一項有理論價值的研究。
(二)、把分散的材料系統化.用新的方法整理成新的觀點、見解
在科學與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寬廣,許多中學生在閱讀瀏覽中,在各種媒體的信息中,找到能激起自己興趣的研究題目,用自己創造設計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查、分析、歸納整理后,提出了自己新的觀點和見解。
上海位育中學李艷艷和余蕾同學查閱了1873年至1999年有關太陽黑子的氣象資料,通過對太陽黑子月平均值與降水、氣溫、氣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計算,發現太陽黑子數與上海地區的氣溫、氣壓數據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54和負0.44,而氣溫、氣壓變化都滯后于太陽黑子活動約11個月。太陽黑子與降水之間的關系不如氣溫和氣壓。他們分析認為:這可能反映影響降水的因素有更多,因而也更具復雜性。但是通過對降水資料作分析,發現有一個清晰的大約11個月零27天的周期變化,這說明太陽黑子活動對降水也同樣有影響。
這項研究有獨到的工作貢獻,數據充足,過程完整,結論合理。但由于太陽黑子等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是“大尺度”的,如何將其影響應用于局部地區,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三)、經過自己的觀察實踐有新的發現和發明
所謂新的發現和發明(包括產品和方法),應該是在這之前別人還沒有提出過的發現與發明,其鑒定的標準是:在書刊雜志中、市場產品中、專利公報上以及各種公開的場合中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發現和發明。
復旦大學附中沈淵、袁家輝、張誠同學針對教室內的照明狀況,在分析了各種不足之處后,提出了一套優化照明的解決方案,并在理論上加以論證和考慮了實際可操作性。這套方案分為三個部分:
1、黑板照明優化:
根據教室黑板上的照明存在光利用不足,分布不均的缺點,即:離光源較近的地方有一條高光帶強反射,使同學很難看清黑板上的內容;離光源較遠處,光強又太弱。他們根據透鏡發散與會聚原理,設計一個透射和反射裝置。透射部分采用緊貼燈管的平凹透鏡和凸透鏡,發散中間光和會聚周邊光,把原來向下損失的光充分利用起來,使光線柔和均勻;反射部分采用拋物面鏡和雙曲面鏡的結合,使光線平行且強度均勻。
2、自然采光照明優化:
針對教室內靠窗口光線過于集中而太亮,而靠走廊的座位又不得不開燈,他們設想對玻璃窗作一些改進:將玻璃窗的上半部分的外表面做成鍥形,以改變光線行進方向;在鍥形玻璃之間做成階梯狀,可有效節約材料;鍥形玻璃內表面略微磨砂,使光線柔和均勻。改進窗簾的材料和顏色,增加冷光以保護視力;改進窗簾的構造,改成窗簾由下往上拉。通過這些改進,教室能更合理地利用自然光。
3、燈具布局的優化:
燈具布局的設計上他們大膽地類比原子核內電子軌道的排布,將光源比作軌道中的電子,使它的間距以幾何級數遞減,并參照穩定的氖元素核外電子和甲烷電子的排布結構設計出一個燈具布局的優化方案,并通過模擬的對比實驗加以論證。該方案的設計思想是把空間照明投影到平面,使光照分布均勻。
作者能利用學過的光學原理設計光源分布的優化組合,并有簡單的模型進行實驗驗證,構思新穎,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實用價值。但限于應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推廣實踐。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探索更簡易可行的方案。
創新包括觀點的創新和實施手段的創新,也就是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和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2000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有一個項目《人的視覺導向》,這是一個行為與社會科學類的選題。它要研究的是“人在發現他所尋找的東西時的效率”。一般來說人眼在發現他所尋找的東西時,其效率是很難通過標準的視覺模型解釋清楚的。這項研究的目的是:①認定進行視覺研究過程的切人點是要對物體的方位進行分類從而使這種分類能更有效地指導針對目標的注意力;②完善這一分類機制。為達到上述目的,作者創造了一套測試實驗的方法:由一臺電腦電視屏幕顯示幾個定向的物體在一個背景下重疊起來。問題是要被測試者尋找一個特定的目標,被測試者無論是發現了目標,還是認為目標不存在,按下兩個鍵中的一個進行選擇。通過對遮蓋或妨礙目標發現的背景定向的變換進行測試。這項研究要測量的是在每一種背景方位下,能用多少時間找到目標。研究結果顯示:當與目標在同一分類的方向下,有導向的背景影響更大,使得對方向進行分類作為有效發現目標的方位的使用得到了認可。這一研究成果充實了“預先指導”的理論,而且又為領先于“預先指導理論”的“早期視覺機械化”理論作了擴充。
怎樣確定自己的選題有沒有創新呢?通過對專利公報和情報資料的查詢是一種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從本質上加以分析,因為類似的甚至相同的題目仍然可以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過程方法和不同的結果,也能體現自己的創新成分。
二、前瞻性和時代感
自然現象繁復龐雜,瞬息萬變。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基于前人已經獲得的知識的基礎,由此才能從膚淺的、零散的,發展為比較深刻的、系統的;從片面的、局部的,發展成為比較全面的、普遍的。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非常艱巨、曲折而漫長。只有以前人已到達的地方為起點,繼續前進,才能使短暫的一生為科學創造作出貢獻。正如牛頓所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指的就是科學的前輩。
20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20世紀世界重大的科學發現、科技創造和發明,涉及數學、生命科學、農業。醫學、機械工程、交通運輸、信息技術、軍事技術、激光技術、納米技術、航天科學技術和環境科學技術等各個專業領域,正在使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茖W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和經濟持續進步的決定因素。青少年為科學與工程項目選題時,必須高瞻遠矚,了解科學發展的來龍去脈,才能在科學與工程研究中有所作為。
哪些問題具前瞻性和時代感的選題呢?從如下的一些事例中我們會得到某些啟示。
(一)、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
比如,有關城市垃圾的治理及對策問題,包括: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人類對保健品的需求問題;青少年中間的肥胖問題等等。
上海向明中學柳思南等同學研究的是樹葉應用于環保中的一種新用途,即:以樹葉為原料來制造內包裝材料,同時采用添加廢紙作為輔助料的方法解決了樹葉纖維物理性能差的問題。他們以“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為目標,著重研究怎樣最低限度使用防腐劑和防潮劑,以避免成品材料引起的污染。該產品經過實驗驗證,可以在短期內降解,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飲食與健康”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熱門話題。上海市政府在1995年曾經宣布,所有的食鹽都須加碘。從生理學的角度而言,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狀腺激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人體缺少它時,對生長與健康都有嚴重影響,會造成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但是,當攝人碘過多時,就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為此引起專家們對碘鹽的各種不同的看法。
大同中學朱嘉英同學對上海人是否都需要使用加碘鹽進行了分析。她研究設計了一個測定食物中碘含量的方法,發現上海人即使是在最普通的日常膳食中,也已經能提供足夠量的碘。通過一系列的社會調查和實驗研究,她認為:市政府在花大力氣生產加碘鹽的同時,還應當多向市民宣傳食用海產品的好處,鼓勵市民還是從食物中補碘,回歸自然為好。
肥胖是當今文明世界的流行病,對于肥胖的原因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研究的熱點。肥胖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主要的原因是與能量代謝失衡有關。
上海華東師大二附中王璐同學采用國際上的先進技術——間接測熱術,檢測體重正常者與超重者的葡萄糖、脂肪氧化和靜息能量代謝情況,以分析這三個量在兩組人群中的異同,探討肥胖的發生機制。
(二)、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問題
人類已經進人了信息時代,信息的較量在國際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科學與工程項目的選題,在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上海向明中學徐晨斐和上海南洋模范中學李愿達同學分析了目前我國關于網絡購物發展的狀況,發現目前網絡購物的方式缺乏人性化設計,因此網絡購物發展很艱難。他們設計的目標是怎樣讓網絡購物來迎合人們的日常購物習慣。為此,他們訪問了電子商務領域的技術人員,以及銀行工作人員,具體了解目前基于網頁的網絡購物的一些不足之處,然后針對網絡購物人性化設計不足的缺點,設計了一個虛擬的銀行——總服務器——商店系統,制作了一個多功能的通用客戶端網絡購物軟件——一MyShopping(我的購物),在中間添加了很多人們在日常購物中習以為常,而目前網絡購物中卻沒有實現的功能,使網上購物更加方便。
在世界上每天都有許許多多事情發生,只要注意觀察,會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
1999年上海東方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在降落時,起落架的輪子發生了故障,幸好最后安全降落,有驚無險,沒有造成傷亡事故,但這足以引起了大家的警惕。有一位中學生看到有關的新聞報道后,立即想到:要是飛機場有一種用于搶險的活動跑道,它類似大型的沒有發動機的平板卡車,如果出現這樣的事故,可以將其拖到相應的位置,飛機可以降落在活動跑道上,由它帶著飛機在跑道上滑行,然后停下。雖然這個想法離開現實還有很大的距離,可是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白色污染給人類所帶來的嚴重惡果,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從衛生健康的角度來看,一次性餐具確實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東西。所以有許多人在研究“可分解的塑料”。
1999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中有一項《制造可分解塑料——“BIOPLASⅡ”》的研究。“BIOPLASI”是指可以被分解的塑料,而“BIOPLASⅡ”就是作者要研究的那種由天然成分組成的,在耐用性和防水性方面類似于商品化的塑料。這項研究的目標是要創造出一種能在短時期內分解的塑料;這種能分解的塑料是由一些有機材料混合制成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這種最佳的有機材料。
作者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凍粉。凍粉是一種不定形的半透明的材料,加熱十來分鐘后即能熔解。將凍粉、用作為粘合劑的天然樹脂和用作為填充料的Comsoreh以15:3:l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制成的“BIOPLASⅡ”達到最佳狀態。作者對“BIOPLASⅡ”的抗水性、可分解性、抗張強度、密度、熔點和彈性等進行了測試,他們對所有的性能數據都經過了統計學方法的嚴格測試,并被逐個證明。他們確信“BIOPLAⅡ”的確是可以降解的,它比聚乙烯有更強的抗張強度,但是它的抗水性不如聚乙烯。
(三)、影響人類文明未來走勢的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問題
城市與自然共存,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謀求城市與環境的共同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方向。
比如:城市綠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上對園林綠地的量化研究主要是對其功能的量化研究。在不同的綠地條件下,采取不同的測試方法取得量化值,其中包括:人均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葉面積指數、葉于重、葉面積、綠視率、垂直綠化覆蓋面積、年游人量等指標。其中大多采用的是二維面積為綠地的評價指標。在技術上國內外還普遍將航空遙感技術、立體攝影測量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應用于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的測算研究。三維量綠色遙感調查是我國學者周堅華等提出的一種估算城市綠化環境效益的新方法,該方法中的綠量概念,進一步完善了城市綠化的量化指標體系,其測算方法的研究符合當前國際上精確地定量化研究城市綠化的新方向。其研究內容已經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值群的研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華東師大二附中周一凡等同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并建立了一個關于“上海城市生態環境評價系統”。該系統是一個以綠量的理論與測算方法為基礎,以城市綠化與生態環境的定量關系為基本內核的一個實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他的創新點主要有:在信息獲取方面實現了遙感、人工調查、綠化規劃、環境監測等多元數據的輸人和實現了遙感數字圖象的直接屏幕量化,實現了綠量和綠化環境效益的自動測算,實現了動態化的環境預測和決策支持等全視窗化的模塊和幫助子模塊,實現了直觀化、易交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目標,為綠化和環境數據的管理,為預測綠化規劃實現后的生態環境質量和決策綠地建設方案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可靠和易于操作的工具。
現代文明,使家用電腦,家用電器逐步進人每家每戶。如果不會操縱這些現代化的設備,在未來的生活中,會有許多不便。在1999年和2000年青少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中,都出現有關于便于殘障人群操作的控制電腦的方法的研究項目。如:“腳踩鼠標”和“給殘疾人的耳朵”——用詞語命令來開關連接到電腦主機上的家用電器等,為各種人群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中的生活帶來方便。
三、實用性
青少年科學與工程項目的選題,要考慮的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怎樣通過它創造有關自己,或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知識;如何改善這個世界。科學與工程項目的價值和意義體現在應用和認知兩個方面,一個研究項目價值的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但必須要體現它的價值。
比如姚周率同學的“被戳穿的正多面體”的計數問題的研究主要在認知方面體現了它的價值。上海第三女子中學金如君的“用人發合成L——胱氨酸鋅的研究”,她了解到:鋅是一種人的生命活動的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胱氨酸具有很多藥理功能,它們兩者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與傳統的補鋅劑相比,胱氨酸鋅具有較高的吸收率,而且沒有副作用。金如君研究了用人發合成胱氨酸鋅的方法:將酸加入發進行水解,調節pH值至氨基酸分子所帶正負電荷相等,使其析出沉淀,經過結晶與重結晶制得純度較高的胱氨酸;然后在胱氨酸中加人氫氧化鈣、硫酸鋅,控制溫度和pH值,在一系列化學反應之后,得到配位率很好的胱氨酸鋅,究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上海復旦附中黃晸同學的“旋轉圓盤可控梯度場微分結晶方法和裝置的結晶均勻性研究——與攪拌結晶法的比較研究”包含了認知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結晶是醫藥、生化、精細化工領域科學研究和生產過程中廣泛采用的純化和精制方法。晶體的晶型、尺寸、以及均勻程度對化合物或產品的純度、性質和用途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晶體過于細小,會導致晶體表面積增加,容易造成吸附和包裹母液中的雜質,降低產品的純度;晶體尺寸不均勻,也會影響使用。目前通常使用的是攪拌式結晶的方法,由于其設備結構的特點,母液在冷卻器和攪拌器間反復冷卻、攪拌、混合、結晶生長。部分母液過冷冷卻以及攪拌產生的機械碰撞造成了兩次成核,從而導致了結晶顆粒分布不均勻。過冷造成的共結晶,以及顆粒大小不均勻造成的母液和洗滌液抽濾可透性的不均勻使細小晶體表面積更容易吸附和包裹母液中的雜質。上述兩條是結晶純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要保證晶體的純度,就必須通過提高母液放料溫度和增加洗滌液量,使收率下降。目前所使用的一種較為合理的方法是用帶W底導流筒式的攪拌結晶器,它雖然可以控制結晶冷卻曲線,增加晶體顆粒尺寸,但仍然無法解決顆粒均勻性問題。黃晸同學研究的“可控梯度場微分結晶方法”將旋轉圓盤上的流動、溫度、濃度理論解析運用于溶液結晶。她設計和研制了旋轉圓盤式結晶裝置。在設計過程中,她解決了用實驗室磁力攪拌器驅動圓盤旋轉和調速,設計了一個能有效冷卻旋轉圓盤的冷卻槽,用特殊的密封材料和結構,以及密度大于母液的乙二醇冷卻液得到的穩定的液封解決了密封問題。她還在自己設計的試驗裝置上完成了原理性的基礎實驗,并與實驗室攪拌結晶實驗結果和帶W底導流筒式的攪拌結晶器的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旋轉圓盤式結晶裝置在提高結晶顆粒均勻性和操作穩定性(重復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她的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次成核晶核數、轉速、溫度、降溫速率是提高結晶顆粒的均勻性和得到大顆粒尺寸結晶的主要因素;而圓盤溫度過冷、轉速過快造成的流速過大是形成二次成核的主要原因。
按照的科學價值觀,生產水平和科學進步是評價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客觀標準??萍紝ι鐣挠绊懢哂袃芍匦?。一方面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杠桿,這是本質的主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當它被濫用時又會對人類造成危害??茖W對社會所產生的作用,就是社會的日益科學化。社會的科學化,使得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迅速提高。雖然由于生產的盲目發展也造成自然資源的破壞,環境污染,生態失調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現象,使一度以自然征服者自居的人類受到了自然的無情懲罰。但這不能歸咎于科學,恰恰相反,這是由于科學知識的不足,由于人們對人類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的規律的無知,一旦認識了這種規律,并采取有效的自我控制的措施,人和自然也就有可能逐漸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由于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向海邊大量傾倒垃圾所造成的污染的危害,并沒有引起一般人的重視。1999年美國有一個中學生的研究項目叫“病原體的天堂”。他研究的目的是:測試由于在佛羅里達海灣的沿海居民因為對處理污水的不良習慣,而引起的海水污染。他用轉錄酶轉換——聚合酶鏈反應測試海水中的對人體有致病作用的細菌。他研究的結果發現人類丟棄的廢棄物的滲出,污染了海水,有100多種致病細菌從人類垃圾中釋放,最終形成了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防止反復污染,他研究出了一種快速而靈敏的方法去測定水中是否有這些病菌存在。
青少年在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的過程中,特別要學習怎樣用正確的科學價值觀來評價自己的選題,使自己的研究對人類、對社會有所貢獻。
80年代以來,上海及江浙兩省的臨近城市發展非常快,人口急劇增加,一些河道污染特別嚴重。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常年黑臭,嚴重影響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經成為市政府和廣大市民共同關注的問題。雖然,近年來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蘇州河及其周圍的環境有很大的改觀,但是為了防止產生反復,對蘇州河的治理和保護仍然需要得到長期的重視。
四、分階段目標
科學家從事科學實驗活動,是為了在相對純粹的條件下更好地揭示自然規律??茖W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貫穿著極為艱苦的創造性的精神勞動,其產品則為知識。只有在知識成果的基礎上,科學才能進人生產過程,成為現實的生產力?,F代科學的不斷拓展和深化還告訴我們,科學事實也是發展變化的。由于自然界的事物是多側面,多層次的,而且認識事物的手段、方法在日趨完善,科學揭示的事實無論是廣度、深度,還是精度,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崇尚不斷探索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求研究項目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討論的問題。
1999國家科學于工程大賽有一個選題,研究“轉爐接觸反應的新催化劑”以減少環境污染。課題的來源是:因為汽車發動機會產生含有CO、NO及碳氫化合物,排出的氣體的不完全燃燒產物,如果不經過轉爐接觸反應會嚴重污染環境,美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空氣污染是由此而產生的。目前應用于轉爐接觸反應的催化劑是一些貴重金屬,價格非常昂貴。該課題要研究的是能取代現在所使用的貴重金屬、低成本的新催化劑。
這項計劃的第一階段目標是:研究一種新的催化劑,它的表面積要比其他催化劑大好幾倍,在氧化反應中的活性也是它們的好幾倍,與貴重金屬相仿。
第二階段的計劃是用一種新方法合成新的催化劑。這種新的催化劑有很高的氧吸附能力,在還原一氧化氮的反應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在這項化實驗中發現新催化劑的還原能力要高于目前最常用的催化劑,而這些發現都可以證明新的催化劑在將來很可能取代現在所使用的貴重金屬。
以后的目標還要研究新的催化劑對不同的硅酸鹽與介質的混合物如氧化氮和碳氫化合物的混合反應,及在硫化反應中的催化活性的比較。
學生研究的項目,應該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項研究解決一個問題。我們有的同學選題過大:或者提出了問題以后,不知道從何著手去解決問顆。比如關于“電池的利用、回收與處理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廢電池是一種含鉛的危險廢棄物,如果隨意丟棄的話.不但回造成鉛資源的浪費,而日還會污染大氣、水質和士壤環境,被污染的土壤需要幾百年時間才能得到自然凈化。我們許多中學生也都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有的組成志愿者隊伍,積極宣傳和回收廢電池。但是回收了以后該怎么處理?對隨意丟棄有毒的廢棄物的問題該怎么進行管理?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還不僅僅是家用的干電池,還包括大量的隨著汽車工業、電子通訊設備、電腦、電力助動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所生產的大量的被丟棄的鉛酸蓄電池。這一切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問題,這里既有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含有社會的問題。
如果我們有志研究這方面的問題,那么應該先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有關信息。據有關資料顯示:1996年8月,為了保護我國的有限鉛資
源和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改變我國再生鉛回收技術的落后面貌,上海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無污染再生鉛生產技術和關鍵設備;引進了破碎和分選設備,經過對這些引進的工藝技術進行消化、吸收、調整、提高,使它更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廢鉛酸蓄電池中的板柵、鉛膏、硫酸、PVC隔板、塑料外殼等進行分類回收和冶煉,形成了從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再生熔煉、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一條龍”生產線,建成了每年能回收鉛3萬噸、銻8000噸,硫酸1萬噸、塑料5000噸;消除3萬噸二氧化硫排人大氣;再生鉛品位達到99.99%的現代化生產企業。
但是,由于對含鉛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管理不規范,沒有統一的回收渠道,造成具有先進處理設備的企業因為缺乏原料,因而生產能力不能發揮;而不具備處理能力和技術的一些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大量收購廢鉛酸蓄電池,將廢舊電池隨意拆卸、倒酸,并利用原始的土爐、土罐熔煉廢鉛。這樣做的結果,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會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
【關鍵詞】清朝/流星觀念/流星觀測/流星記錄
【正文】
晴天夜晚,仰望天空,常??梢娏餍窃谔熘袆澾^。遇到流星雨的時候,四方流星交織夜空,大小縱橫,異常壯觀。流星和流星雨以其引人注目而喚起了古代人們的極大興趣,引發古人記錄這些現象并做出種種猜測。中國古代觀測了大量的流星和流星雨,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流星記錄和流星占體系。[1][2]到了明末,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東來和《崇禎歷書》的編定,歐洲古典天文學知識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曾認為,流星、隕石、彗星和孛星(新星和超新星)均屬大氣現象。這個認識一直流行到十七世紀。來華傳教士介紹了流星是大氣現象的說法,這個說法在關心西學的士人中又流傳開來。然而,以流星占為特點的中國傳統流星觀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以至于清朝欽天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繼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觀測和記錄流星的發生,重要的還按傳統星占方法給出占語,通過禮部迅速地報告給皇帝。考察中西流星觀念交織下的清代流星觀念和觀測,對于了解清朝天文觀念的傳播和清欽天監活動的特點,討論清代流星記錄的產生過程和分布狀況,判斷清代天象記錄的可靠程度都有重要意義,本文討論以上問題。
一、清代的流星觀念
1.兩種流星觀
中國傳統天文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觀念在天文觀念上也有體現。就流星而言,從《漢書·天文志》起,歷代正史的天文志都有流星的觀測和占驗的記載。唐朝的《乙已占》以“流星犯日月占”、“流星與五星相犯占”、“流星犯列宿占”和“流星入列宿占”為題匯集了唐以前的流星史料。宋代成書的《靈臺秘苑》卷十五說:“星辰麗于天,猶民之附于王也”,而流星出沒無常,被視為“五行之散精”,對應于“天皇之使”或將叛、百姓流離之狀。明代著述頗多的陸深(1477-1544)在《玉堂漫筆》說:[3]
“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其不動,二十八宿是也。日為陽精,月為,五行之精為五星,布于四方二十八舍為宿,咸列布于天。運形躔次,用示吉兇焉?!?/p>
“五行之散精”即為流星,可以用來顯示吉兇之兆。清初黃鼎的《管窺輯要》(1652年)搜集了當時能見到的多種天文和地理方面的古籍,其中卷60是關于流星占的內容。總之,在中國傳統天文學中,流星一直是天文的內容。
西方古典流星觀念則不是這樣。它認為,流星是大氣現象,而不屬天文范疇,即“流星非星”。古希臘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有水、土、火、氣四元素,每種元素有干和濕、冷和熱兩種屬性。太陽照射到地球,促使地球產生蒸發作用。蒸發分為兩種,一種是水蒸發后產生濕氣,這就是霧、雪、苞、雨的成因。另一種是太陽照射到陸地后,焦干的陸地產生干的、象火一樣的物質,它們升騰到九層天的第一層——月亮天的下端,就象一種易燃物分布在地球的外部空間。一旦這種物質聚集得足夠多,僅需一點點運動,比如天球旋轉,就被點燃,爆發成火焰,形成流星現象。如果有足夠的物質補充,就形成彗星。這些物質燃燒不完全,又聚集在一起,就成了隕石。把變化無常的流星、彗星和隕石的出現歸究于地(大氣層),而不是天,可以很好地符合天球形式和運動的完美性要求,因而與地心說的“水晶球宇宙體系”一起,一直流行到第谷時代。[4]
2.西方古典流星觀念在清代的傳播
明末,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東來,歐洲古典天文學知識陸續被介紹到中國。利瑪竇(1552-1610)的《乾坤體義》,上卷言天象,下卷言算術,均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卷上討論流星時說:“夜間數見空中火,似星隕,橫直飛流。其誠非星,乃煙氣從地沖騰,而至火處著點耳?!盵5]為了論證“流星非星”,利瑪竇又用到了反證法:如果夜夜果落幾星,“何以計其數乎?何像之成乎天?星不幾于盡亡乎?”他所要陳述的是西方古典天文學知識,即:
“氣無逢阻者,則氣域臻火疆,便點著。若微者,速走而消落似星;若厚者,久懸于是而為孛星焉。人在下而遠望之,如在天而為真星,不亦謬乎?”
利瑪竇的說法源于亞里士多德《氣象學》(Meteorologica)卷一第4章。稍后于利瑪竇的另一位耶穌會傳教士高一志(1568-1640),在其《空際格致》更詳細地論述了流星現象。此書二卷,[6]卷下“火屬物象”條說“……為流象,為隕星,……為彗孛,此皆從干氣而遇火燃,結成其象”,也是亞里士多德說法的翻版。卷上“氣之厚域形動”說:
“太陽攝土、水、清氣,無所阻而徑沖,直至火輪而止,乃以甚干、甚清、易燃而變火。其微者,一燃即散,是為流星;厚者,燃不易滅,久懸空中,是彗孛,必系氣之最高域矣。”
我們知道,第谷(1546-1601)在1588年論述1577年大彗星的拉丁文著作中有一個對托勒玫地心說和哥白尼日心說折中的宇宙體系,即認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諸行星繞太陽運行,而太陽則率領諸行星繞地球運轉。這已經是對亞里士多德關于天球完美和不變的觀念的一個沖擊,并且把彗星不再歸于大氣現象。不過,即使是開普勒(1630)和牛頓(1642-1727)還是認為流星純粹是大氣現象。[7]從這段話看,高一志雖然把太陽從九重天球中解放出來,卻似乎沒有認同第谷對彗星的研究。
第谷宇宙體系,經過傳教士介紹到了中國,具體反映在《崇禎歷書》?!冻绲潥v書》沒有討論新星爆發、流星、彗星現象,江曉原認為這是因為“水晶球體系必須將新星爆發、彗星、流星等現象解釋成大氣現象,也與中國的傳統天文學觀念判然不容,因此很少有人接受?!盵8]雖然清代的天文學家都接受了第谷宇宙體系,從《格致草》、《天經或問》和《物理小識》卻可以看出,許多關心西學的中國人仍受了流星的大氣現象觀。
3.清初士人對西方流星觀念的接受
熊明遇(1579-1649)《格致草》,清初順治五年(1648年)刊行。該書與熊明遇之子熊人霖《地緯》合刻,以《格致草》言天,《地緯》言地,合名曰《函宇通》。[9]事實上,熊明遇明萬歷年間在京作官時,就與徐光啟友善,又與傳教士龐迪我、陽瑪略、畢方濟時有來往,并在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11月為熊三拔《表度說》作序。他本人則著成了《格致草》的前身《則草》。王重民先生對此有公允評價。(注:王重民說,“自萬歷間西士以天算之說入中國,國人真能融會貫通者,徐、李、王征數輩,尤數先驅;熊氏父子,以教外人而邀其教中,以科學頭腦而習其科學,所得之深,有非余子所能及者?!币姟吨袊票緯嵋罚虾9偶霭嫔纾?983年。第278頁。)
熊明遇是官至南明弘光政權兵部尚書的晚明義士,《格致草》因此流傳不廣。反倒是主要抄錄《格致草》的游藝《天經或問》影響很大。前集被收進《四庫全書》,后集傳入到日本,[10]同時代的學者(如方以智、梅文鼎、揭喧)也頗加贊譽。[11]
游藝,字子六,福建建寧府人,生平不詳?!陡=ㄍㄖ尽贰拔脑穫鳌闭f:[12]
“(順治)初,江西熊尚書明遇隱閩中,作《格致草》、《原象原理》。藝受業焉,遂精天官之學,取中西之義指言數,不遺理器不遺道?!?/p>
《天經或問》的現存最早本是1675年刊刻的。不過,至遲在1660年,該書當已定形并有所傳播,因為方中通1660年在北京向湯若望學習西洋天算知識時,湯若望給他看過《天經或問》,并介紹方中通和游藝通信相識,互相辯證有關問題。(注:依據方中通《陪詩》卷二,“遠游草”,“與湯道末先生論歷法”,見《清代人物傳記》“方中通”條(任道斌撰),上編,中華書局,1994年。)
《天經或問》(前集)卷四對流星的設問與作答,完全承襲了《格致草》的“彗孛流星隕星日月暈”條的內容,游藝說:[13]
“問流星劃一火光,瞬息之間見而無定形;隕星或落而無定形,或落有如石者;彗則有尾如帚,孛則有芒如刺,能同天轉,此種何物也?
曰:流隕彗孛,皆火也?;饸鈴南聮锻辽仙?,不遇陰云,不成雷電凌空直突。至于火際,火自歸火,挾上之土,輕微熱燥,亦如炱煤,乘勢直沖,遇火便燃,狀如藥引,今夏月奔星是也。其土勢大盛者,有聲有跡,下及于地,或成落星之石。初落之際,熱不可摩,如埏氣初出。若更精厚結聚不散,附于晶宇即成彗孛?!?/p>
這里所依據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大氣論。而最后一句話中的“晶宇”一詞,顯然是指水晶球宇宙模型,表明秉承熊氏之學的游藝仍然只接受了水晶球體系。
方以智(1611-1671年)在學術上與熊明遇和游藝都有聯系,他對流星的討論,也來自《格致草》或《天經或問》。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二,“彗”條說:[14]
“滿空皆火,近天極熱,如窯中無光,投物則發光耳。此皆地氣迸上,帶物入此熱際而火光迸射。其久者,氣結厚大。隨輪天轉,去地尚近,非列宿之天也。”
同卷“雷說”條,也有意義一致的說法:“質測家曰:火挾土氣而上,火焚而上附天,土成澤而下,星隕為石,亦非星也”。
張永堂[15]和馮錦榮[16]分別對《格致草》和《天經或問》進行了研究,認為兩書是以間接的方式傳播了耶穌會傳教士的天地觀。就流星而言,也大致如此:以傳教士的說法為基礎,融入清初士人的理解和改造,文字更為淺顯通俗,影響范圍更大。另一個事實是,方中通(1635-1698)在《數度衍》提到:“同學象數而辯難討論者,則揭子子宣,梅子定九,薛子儀甫,湯子圣弘,(注:湯子圣弘,名湯澍,字圣弘,號昭夔,江蘇六合人,著有《言樹堂諸集》,《讀易考略》、《測天歷補》。見雍正《六合縣志》卷十“文藝志”,第116頁,南京圖書館藏。)游子子六,丘子幫士六君子居多,今皆各有著述,為方內所珍重,通謹書其姓氏以志不忘?!庇纱丝梢酝浦?,西方流星觀也是藉“為方內所珍重”的著述而得以傳播。后來在民間的普通讀書人中也有所體現,如徐朝俊、毛祥麟和王仁俊等。
4.西方流星觀念在民間的傳播
華亭(今屬上海)徐朝俊《高厚蒙求》五卷,收有他所著的五種著作,[17]據其“天學入門”自序所說“余先世愛研數理,手造泰西儀器,五代于茲矣”,推知他是徐光啟的五世孫,但生卒年不詳。在“日晷測時圖法”自序又說:
“昔先君子在時尚撫徽人所制之晷,愛其藻繢之極工,轍惜其師承之無本,爰口授余作種種晷法?!?/p>
可見,其父也是有心儀器之人。《清稗類鈔》“物品類”記載他曾試制的龍尾車,“進水退水,無立踏坐踏之勞。”[18]此外,他完成的“自鳴鐘表圖法”,主要講述鐘表原理及其維修,是中國第一部鐘表專門著作。[19]
關于流星的記錄,見于《天學入門》“天地雜說”條:
“在天為星,在地為石。精之流于天者為隕星,質之隕于地者為隕石。是一是二,原的攸分。大凡隕石隕星,皆在月輪天下。隕星者,日月五星之精氣,積而成形,為天帝之使命,非卻有其星。星形巨則所應之事巨,星形微則所應之事微。”
徐朝俊所認為的流星,既是“皆在月輪天下”(水晶球體系),又是“日月五星之精氣”(傳統說法),能“積而成形”,還有流星占的“天帝之使命”的含義,這實際上是對西學和傳統流星觀的一種折中處理,但邏輯上不太清楚。因此,他同時代的人對他評價不高。著《續疇人傳》的羅士琳(1789~1853年)曾說:[20]“諸說亦悉本利氏《乾坤體義》,荒遠無憑,不足取也?!睆纳鲜鲫P于流星的討論看,這個評論是恰當的。不過,徐朝俊對《乾坤體義》的接受,表明這個時候西方古典流星觀念在民間有傳播。
喜于著作、不樂仕進的毛祥麟,對流星也有所論述。他祖藉江蘇蘇州,長在上海,生卒年不詳。他的高祖、祖父和父親均為學者,各有著述。祥麟少承家訓,成年后著述涉及詩文、繪畫、醫藥、音律等。《墨余錄》十六卷,是“綴舊聞,征近事”一類的筆記,其卷四“流星俗忌”條曰:[21]
“人見流星入天獄,宜即披發坐哭,俟其出,而災始彌。說見《酉陽雜俎》。汪三農辯之曰:‘如見星流天獄而得獄,則見星入臺垣而無得相矣?!坑犑乐N牟云砜频冢Y長庚以介眉壽,拜北斗以邀福,禱女牛而乞巧者,均未必果如所愿。從知吉既不可迪,兇亦無可禳也。今小兒夜數棺星,而以罵為葉擊;新婦露行,恐觸大狗損嗣而禁之,俗忌相傳,恐多附會。”
這條材料沒有討論流星的本質問題,但揭示了對包括流星占在內的傳統星占術的否定和懷疑。該書于同治庚午(1870年)出版,之后各省翻刻者頗多。可見,傳統的流星觀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雖然不再相信流星占,對于流星雨一類的壯觀現象仍然驚詫不已。該書卷十一,“星墜地震”條又說:
“道光丙午,新秋后數日,夜將半,忽有大風驟起,勢如山崩地裂,時伯兄也山臥病,大侄女侍疾未寢,風起時,適以開窗傾水,見紅光一團,其大如盆,赤氣四射,疾若飛星,自北向南。后有流星萬點,隨之以落,其聲如雷。地即大震,室中諸器盡皆傾覆。時聞人喊馬嘶,家家扶老攜幼,開門奔避,蓋慮屋宇之坍塌也。喧呶竟夜,天明始息,未知何詳?”
這條記錄描述了公元1846年秋后的一場流星雨,伴有極光和地震等現象。如果記錄可靠的話,本身是一條有價值的流星雨記錄。[22]流星雨發生后,百姓表示詫異,卻沒有將之聯系到“庶人流徙之象”的流星雨占驗,也表明流星觀念在當時的改變。
清末王仁俊(1868~1913),江蘇吳縣(蘇州)人,光緒十六年進士,著作很多,其《格致古微》用當時的西學知識來注讀傳統文獻,即“思發古書之遺蘊,窮西學之根株”,有“西學中源”的傾向。[23]卷一“天學部”討論流星時說:
“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案;此西人流星,隕石,所論出自《天文圖說·三》。曰:昔人謂流星、隕石附近地球,由空氣凝結而成。今知不然,細考,其質散布于行星軌道中甚多,被地攝引,即下墜于地。”
流星物質散布在軌道上,“被地攝引,即下墜于地”,是十九世紀中葉的早期流星學的研究成果,[24]清末的翻譯著作,如1880年江南制造局刊刻的《格致啟蒙·天文學》,1886年總稅務司署刊刻、艾約瑟(1823~1905)翻譯的16種格致啟蒙之一——《天文啟蒙》和1887年益智學會傅蘭雅(1839~1928)作的27種格致須知之一《天文須知》等?!陡裰聠⒚伞ぬ煳膶W》的第三章“論太陽所屬天穹諸星”的“六論彗星流星”討論了流星學知識,其底本是麥克米倫公司出的AstronomyinSciencePrimerSeries,[25]而《天文啟蒙》的卷三“繞日之諸星”有“第六課:論彗星隕石流星”。后者的底本,僅有“敘”中提及“泰西新出學塾適用諸書”,由流星條目的內容可以發現兩者極為相同,可能為同一底本。傅蘭雅的27種科學入門書,是基督新教在華傳教機構推薦給教會學校使用的教科書。
流星天文學知識能夠被用來討論《左傳》的內容,而《格致古微》一書又廣為流傳,反映出流星學的知識在大眾中又有了新的傳播。不過,作為歷史的延續,清代的流星觀測及記錄方式一直是以傳統的形式來進行的,光緒年間的流星題本和地方志上的流星記載就是證明。也幸虧了這種延續,才有可能保留下這些寶貴的流星記錄。
二、清朝欽天監的流星觀測
前面已述及清代的流星觀念有中西觀念交織的特點,這種特點反映在流星觀測活動中則表現為基于流星占的傳統觀測繼續進行,其神圣性則逐漸減弱。
清承明制,《清史稿》說:“世祖入關,因明遺制,內自閣部,以迄庶司,損益有物”,[26]欽天監也是這樣。因此,在討論清代的流星觀測制度前,先考察明代的有關情況。
1.明朝欽天監的天象觀測
(1)欽天監的人選
欽天監的人選,明初一開始就規定“世業代補”、“子孫承習”。《明會典》卷一百七十六“欽天監”說:[27]
“凡本監人員,洪武六年令永遠不許遷動,子孫只習學天文歷算,不許習他業。其不習學者,發海南充軍。”
天文生是欽天監的主要成員,“俱以父祖世業代補”。“有缺,舊例天下訪取,仍會禮部考驗收用。后或有投充及收用義男、女婿者,禮部議準不許,止選世業子弟?!保ㄗⅲ好鞒踔镀哒撇健返呢惲?,即“投太仆少卿廖義仲、欽天監五官靈臺郎臧珩、司歷何洪求天象之學,得充天文生”,見(江蘇)同治《上江兩縣志》第二十八,轉引自陳久金:《回回天文學史研究》,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第122頁。)為了保證世業子弟的成才,又“立教師。教習有成,遇天文生缺,于內選用,其教師亦量升授?!?/p>
欽天監又規定,“凡本監習業者,分為四科”。(注:監候、司晨、漏刻、回回。)自五官正以下,與天文生、陰陽人,各專一科?;鼗毓偕诫`本監,子弟仍世其業,以本國土板歷相兼推算。”
此外,欽天監的人也享有一些特殊的待遇,諸如“有父母喪,例免丁憂”,“天文生除本身外,再免一丁充當民差;陰陽人止免本身”。監官本是天文生提拔上來的,如果犯了罪,應削職為民者,還可降為天文生以免其罪,“應役應發充軍者,奏請處治?!?/p>
這樣的規定,保證了欽天監的工作人員的素質和隊伍的穩定,也杜絕了欽天監人士對政治的參與。
(2)觀象臺的制度
《明史·職官志》記載:“靈臺郎辯日月星辰之躔次、分野,以占候天文之變。觀象臺四面,面四天文生,輪司測候?!盵28]這表明,天文生輪班觀測天象,靈臺郎則分辨天區,對觀測結果進行占驗。《明會典》也說:
“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風云、藹霧,本監各委官生晝夜占候?;蛴凶儺?,舊歷自具白本占奏。正統后始會堂上官僉書同奏。其觀象臺分定四面,每面天文生四人專視。凡本監觀星,有盤,系洪武十七年造,又渾天、璣玉衡、簡儀,俱正統四年造,十一年奏準簡儀修刻黃道等度。”
借助渾天、簡儀等天文儀器,可以將流星出沒的位置確定下來。就流星觀測而言,在觀象臺的四面分別安排觀測者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流星的出現時間和出沒點沒有一定的規律,觀測者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則流星稍縱即逝。而觀測者的視角又有一定的限制,特別是流星的目視觀測受人的生理因素的影響較大。據研究,[29]在半徑張角53°范圍內的監視天區內,觀測者有可能發現該天區出現的全部流星的98%。因此,安排多人分天區觀測,可以觀測到較多的流星。
天文觀測對計時儀器和授時制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流星的出現時刻很是重要。在明朝,“定時刻,有漏換時,有牌報更,有鼓警晨昏,有鐘鼓其器,皆設于譙樓”。[30]開始的時候,這套機構屬于順天府,正統六年改屬欽天監。這樣統籌起來,保證了觀測工作的需要。
日常用品的供應,也有安排。“凡觀象臺、譙樓合用燈油、木炭及祭祀、齋宮調品、壺漏,亦有油炭,俱行禮部坐派,順天府送用?!盵27]
這些規定,保證了觀象臺的觀測工作的正常進行,也使得觀測結果有較高可靠性。
(3)對妄報天象的防范
明中葉的時候,有一起妄報天象的事件。天順四年(1461),禮部右侍郎湯序兼掌欽天監監正,因欽天監失于推算,有一次月食沒有預報,發生月食時朝廷來不及救護,引起明英宗極大不滿。經調查,又發現湯序“凡有災異,多隱蔽不言,見天文有變,必曲為解說,或將不詳字語改削而進,若遇吉兆卻詳書進呈,其懷奸不忠如此”。[31]于是,湯序、欽天監監正谷濱、監副倪忠、春官正郭貴等下獄都察院。處理意見是,將湯序由三品的禮部侍郎降為四品的太堂寺少卿,不過任掌欽天監監事,五品的欽天監監正谷濱和六品的監副倪忠罰俸三月。三位均接受坐杖之刑。
降職罰俸的懲治當然不是辦法,為了防止工作中的疏誤,明朝除設觀象臺觀測外,還內設靈臺,以察異同勤惰。《明實靈》說:[32]
“(成化二十三年,)欽天監冠帶儒士朱祚陳本監利病,一謂天文生晝夜觀候,冬月露坐艱苦,宜二年一給毛襖,并依期給與歲例木炭;一謂國朝外設觀象臺,令天文生占候,內設靈臺,令內臣占候,用較察異同勤惰,而近時外臺生每預報,內臺官雷同附和,又本監歷書政事,內臺往往干預,皆宜禁止?!?/p>
“天文生晝夜觀候”得到了保存到現在的觀測記錄。始于此而延于清末的“內設靈臺”,制止了欽天監官員和內宮宦官不誠實的行為。
這些措施的效果應該還不錯,明代欽天監犯科作奸的明確記載后來就少見了。
2.清代的天象觀測制度
與明代相比,清代的設官任職,六部堂官以上設滿漢各一半,地方督撫則滿漢兼用。欽天監的配置,最早并無滿漢之分??滴跞?1664),“增置天文科滿洲官員五人,滿員入監自此始?!盵33]第二年,“定滿、漢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二人”。這樣,形成了相當于兩套領導班子的機制。
(1)人選與培養
康熙七年,朝廷發表諭示:“天象關系重大,必得精通熟習之人乃可占驗無誤。著直隸各省督撫曉諭所屬地方,有精通天文人即行起送來京考試,于欽天監衙門用,與各部、院衙門一例升轉。欽此?!盵34]乾隆二年,又詔征精通天文歷術者由國子監和欽天監共同培養天文生,再從天文生中選拔欽天監監官。
在國子監的教學中,天文算法是合在一起的。《大清會典》“國子監”規定:“凡算學之教,設肄業生。滿洲十有二人,蒙古、漢軍各六人,于各旗官學內考取。漢十有二人,于舉人、貢監生童內考取。附學生二十四人,由欽天監選送。教以天文算法諸書,五年學業有成,舉人引見以欽天監博士用,貢監生童以天文生補用?!盵35]這表明,欽天監博士和天文生都接受了至少五年的天文和算學的科班教育。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即曾經五年學習,錄用為欽天監天文生,后來在欽天監作出了重要成就。
“國子監”又規定:“凡錄選鄉試,在監肄業貢監生及武英殿供書各學教習、欽天監天文生遇大比之年,均由監集試校,文錄科冊送順天府鄉試?!笨梢姡鳛樘煳娜瞬排囵B的學子,也可以參加特別鄉試以獲取舉人身分。至于教習,“于習算有成之學生內,考補五年期滿,以欽天監博士敘用”。也就是說,通過五年的習算和五年的考補,有可能成為身為欽天監博士的算學教習。
錄用到欽天監的天文生和監官,并非萬事大吉,每三年還有一次考核。《大清會典則例》“欽天監”規定:“本監官生三年考核一次,術業精通者,保題升用。不及者,停其升轉,再加學習。如能黽勉供職,即予開復。仍不及者,降職一等,再令學習三年,能習熟者,準予開復,仍不能者,黜退?!盵34]
所有這些規定,保證了欽天監從事天文工作的人員的專業素質,也使得觀測結果具有較好的可靠性。
(2)觀測制度
清代的制度與明代相同?!洞笄鍟洹芬幎ǎ?/p>
“凡測候之法,設觀象臺于京城東南隅,日以滿漢官各一人率天文生十有五人,登靈臺,考儀器,以窺乾象。每時以四人分觀四方,晝夜輪直。按時記風雷云氣,流星諸象,次日報監。應奏者,按占密題。不應奏者,注冊?!?/p>
這里所說的“滿漢官各一人”實際上是欽天監天文科的官員。《清史稿》說“天文科掌觀天象,書云物jī@①祥。率天文生登觀象臺,凡晴雨、鳳雷、云霓、暈珥、流星、異星,匯錄冊簿。應奏者送監,密疏上聞?!倍┛炭啤罢普{壺漏,測中星,審緯度”,也與觀測工作有關。
從事天象觀測的人員來自欽天監天文科。乾隆甲申(1764年)制訂《大清會典》時,天文科共有四十八人。其中有三十四位天文生中,每次使用十五名進行觀測,晝夜輪直則需要三十人,剩下的四人大概就在輪休了。十五名天文生,平均每邊有將近四人同時進行觀測,其結果應是滿意的。
(3)觀測結果
觀測結果要有詳細記錄,于次日早晨交呈監官,監官將記錄匯錄成冊,如薄樹人先生所發現的“流星冊”。[36]重要的天象要立即給出占詞,由欽天監監正以題本方式密疏禮部,禮部轉呈皇帝,皇帝批復題本后交禮部處置。題本保存在禮部檔案里,現在還可以查看。監官完成的流星冊造送國史館,后來就成為《清史稿·天文志》中流星記錄的來源。
下面以一份禮部檔案中的流星記錄為例,討論流星觀測記錄的產生過程。
3.流星觀測記錄的一個實例:欽天監題本
第一歷史檔案館可以查閱到這樣一份材料:[37]題
欽天監監正加三級臣戈枚謹
題為觀候天象事。據天文科該直,博士瓦爾喀拜等呈報:本年二月二十九日癸卯寅時,觀見南方有流星一個,如雞子大,出房宿,往東南行,入尾宿。青色,有光,微有尾跡。臣等謹按占書,曰:流星出房宿,天子使出賑饑;入尾宿,青色,臣有歸國。有緣系觀候天象事,理謹具題。
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欽天監監正臣戈枚臣徐日升臣安多
詹事府右春坊中允仍兼官左監副事臣常額左監副臣鮑英齊右監副臣艾山臣安多右監副臣司爾瑁博士臣瓦爾喀博士臣陳之珍
道了(注:此三字為朱批。)研究這份檔案,可以得到三個有趣的─結果。
(1)給出了一個有明確的出現時間和出沒位置的流星記錄
此記錄在《清史稿》記作“康熙三十二年二月癸卯,流星如桃,出房宿,入尾,色青”,沒有時刻記錄。檔案中記“寅時”,即公歷1693年4月5日3-5時,如果定為中值,則為4時,因此,可得這顆流星的太陽平黃經。出現點為房宿附近,消失點為尾宿附近。設起始高度和終結高度為流星平均值:Hb=110公里,He=90公里,可以擬合出輻射點:α=122°,δ=50°。“如雞子大”,“有光”,“微有尾跡”是這顆流星的特征。
(2)清欽天監所用的占書可能是《觀象玩占》
這份題本按傳統占書給出了占語。流星入尾宿,《乙已占》作“流星入尾,色青黑,臣有歸者及逃走者”,[38]《靈臺秘苑》作“流星出入(尾宿),風雨時,稼穡成?!鄤t外國降”[39],《觀象玩占》作“(流星)入尾,色青黑,臣有歸國”。[40]題本作“入尾宿,青色,臣有歸國”,與《觀象玩占》同。因此,清欽天監所用的占書可能就是《觀象玩占》。
(3)反映了傳教士在清朝欽天監里的活動
清廷禮聘耶穌會士擔任欽天監監正始于湯若望(1592~1666)。監正這一高級職務首先在修會內部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這是否意味著對具有吉兇日區別的皇歷的認同和同意中國傳統星占術?不過,受請示的羅馬總教廷還是接受了湯若望的就職立場。
湯若望去世后,南懷仁(1623~1688)接任欽天監西洋監正。南懷仁去世后,意大利人閔明我(1638~1712)又于1688年4月9日被缺席委任為監正。[41]當時的閔明我正在歐洲,因此他又任命葡萄牙人徐日升(sanchoPereira,1645-1708)和比利時人安多(AntoineThomas,1644-1709)為他不在北京時的欽天監監正全權,直到1694年他自歐洲返回中國為止。在1693年4月的這份檔案西洋監正位置上署名的是徐日升和安多兩個人,他們都沒有正式頭銜。安多還同時在“右監副”上署名,這是因為他在1686年11月7日曾被任命為欽天監監副,也沒有頭銜。可見,欽天監的頭銜是“內外有別”的。
耶穌會的來華傳教士,作為欽天監官員,參與了這條流星記錄的產生。他們不可能完全認同中國的流星占理論,有理由認為他們會主動地宣傳亞里士多德的大氣觀念,只是迫于當時的形勢,還得認真地按傳統方式做應做的事情。
黃一農通過對“熒惑守心”和“五星會聚”的驗證研究認為中國古代天象記錄有政治影響的可能性,進而猜測有些記錄可能不可靠[42]。以上討論表明,由于西學的參與,有清一代對流星的認識已與星占背景的傳統觀念有所區分,這使得清代欽天監的流星觀測減少了星占的實用成分,增強了的可靠性。因此,至少清代的流星記錄是可靠的??偟恼f來,清代的流星記錄既豐富又可靠,這就為這些天象記錄的應用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清代流星記錄的分布
為了對清代的流星記錄進行應用研究,必須了解流星記錄的分布。上面已經討論了題本中的一份流星記錄,可惜的是現在能夠見到的流星題本只有24份,[36]更多的清代流星記錄分布在《清實錄》、《清史稿》、地方志和筆記中。下面分別舉例討論各自特點。
1.《清實錄》中的流星記錄
《明實錄》中保存了近兩千條流星記錄,而《清實錄》中僅有清初順治朝保留了12條流星記錄,其中9條又被《清史稿》轉載。順治以后,不再在實錄中載流星事件。這一現象可能與前述的西方古典流星觀在中國的傳播有關。
《大清世祖實錄》卷78記:
“清世祖順治十年九月壬子,夜,有流星大如彈刃,赤色,尾跡有光,出畢宿,行入紫微垣?!?/p>
這條記錄與《明實錄》的記錄方式相同,是“清承明制”的一個體現。由于沒有出現時刻的記錄,出沒點的記錄顯得很孤立。因為“出畢宿”和“人紫微垣”只是流星軌跡的天球投影,不同時刻可以對應不同的軌跡,因此無法了解其輻射點的情況。僅能根據出現日期1653年11月9日(λ=232.6°),推斷它可能屬于獅子座流星群(λ=234.5°)。
2.《清史稿》中的流星記錄
順治以后的流星記錄主要保存在《清史稿·天文志》。由于篇幅的原因,《清史稿》的記錄比題本和實錄更為簡略,如“天文志”卷39中記有“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壬午,流星如盞,出左樞,色白,至蜀沒,尾長竟天”。而題本記作:
“(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壬午)二更,北方有流星一個,如盞大,白色暉暉然,有光,尾長竟天,自紫微垣左樞外出,往南行,至近濁?!?/p>
比較兩者的內容,發現基本相同,可以確認為同一顆流星。不過,題本多時刻(二更)記錄,出現點“左樞外”也比《清史稿》“左樞”詳細;而《清史稿》有消失點的記錄(蜀)。
綜合《清實錄》和《清史稿》兩方面的信息,得到出現時間:1686年12月16日,北京時間21時43分左右,λ=269.5°。此時正是小熊座β流星群的活動期(λ=270.6°),(231°,δ=59°)和消失點(α=235°,δ=6.5°)的連線反向延長,可以近似地發現小熊座β流星群,它可能屬于小熊座β流星群。
3.地方志中的流星記錄
清代地方志很多,保存了大量的流星記錄??偟恼f來,記錄方式各不一樣,形態描述較為詳細,多數未記出現時刻和出沒點。如同治間湖北《竹溪縣志》卷十六:[43]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夜,東北有星,大如月,色如爐鐵。初出,聲則凄凄然,光芒閃爍,人不能仰視。頃之,向北一瀉數丈,欲墜復止,止輒動搖,直至半空。忽如銀瓶乍破,傾出萬斛明珠,繽紛滿天,五色俱備。離地丈許始沒,猶覺余霞散彩,屋瓦皆明。”
這條記錄描寫生動,詞藻華麗,有文學色彩。就科學性而言,既沒有時刻,也沒有出沒點,是不夠理想的。
4.筆記中的流星記錄
清人筆記很多,流星記錄也有不少。與地方志相似,由于記錄者非專業人士,其科學價值有限。如錢泳(1759-1840)《履園叢話》“星異”條記:[44]
“嘉慶戊午十月二十八、九月夜,眾星交流如織,人人共觀。庚辰七月十八日夜,亦有星移之異。二十五初更,有大流星隕于南方,光如白晝?!咨晔辉鲁跏?,西北方星隕如雨。乙酉十月二十四、五兩夜,星移如織,俱由西北而至東南。二十六日夜,東南方星隕,颯颯有聲。最后,有大星墜于地,其聲如雷?!?/p>
錢泳一生多為幕客,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兼工詩文書畫?!堵膱@叢話》二十四卷所記873條,多據經歷,兼采見聞。這里所記錄的流星和流星雨,應該主要來源于見聞。事實上,這些記錄也見于當時江南一帶的地方志。
四、結論
1.亞里士多德水晶球宇宙體系中“流星為大氣現象”的觀念在清代有所傳播,這使得清代呈現出中西觀念交織的流星觀,并影響到清代的流星觀測。
2.有清一代對流星的認識已與星占背景的傳統觀念有所區分,加上嚴密的觀測制度,導致清欽天監的流星觀測減少了星占成分,增強了其觀測的可靠性。因此,清代的流星記錄是可靠的。
3.分析四種來源的流星記錄,可以發現《清實錄》和《清史稿》的記錄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地方志和筆記中的流星記錄科學價值有限。總的說來,清代的流星記錄既豐富又可靠,這就為這些天象記錄的應用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北京天文臺主編:《中國古代天象記錄總集》,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第575-1082頁。
[2]江曉原:《星占學與傳統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30-132頁。
[3][明]陸深:《玉堂漫筆》,(叢書集成初編)從2905冊,第11頁。
[4]MartinBeech,"Themakingofmeteorastronomy:partⅡ",WGN,theJournaloftheIMO21:1(1993),pp.37.
[5]利瑪竇:《乾坤體義》卷上,《四庫全書》文淵閣影印本,第787冊第766頁。
[6]高一志:《空際格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藏刻本,年代不詳。
[7]MartinBeech,"Themakingofmeteorastronomy:PartV",WGN,theJournaloftheIMO21:6(1993):p.260.
[8]江曉原:“第谷天文工作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科技史文集》,第16輯,上??茖W技術出版社,第127-143頁;又江曉原:“天文學的輸入”,戴董光璧主編《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1頁。
[9]承蒙韓琦惠示該書日本關西大學復本,又觀《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天文卷》,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中山茂:“關于《天經或問后集》”(日文),載《東亞的科學與技術-藪內清先生頌壽記念論文集》,同朋舍,1982年,第199-208頁。
[11]方以智《天經或問》序、揭暄《天經或問》序,見張永堂《明末方氏學派研究初編》:“附錄”,(臺灣)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12][民國]《福建通志》“文苑傳”,卷七,“清一”,第5頁。
[13][清]方以智:《物理小志》,光緒宜稼堂本,中科院科學史所藏。第7頁。
[14][清]游藝:《天經或問》,《四庫全書》文淵閣影印本,第783冊第630頁。
[15]張永堂:《明末清初理學科學關系再論》,第二章,(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又見張永堂:《明末方氏學派研究初編》,“附錄”,1987年。
[16]馮錦榮:《第七屆中國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深圳,1996年),待出版。
[17][清]徐朝?。骸陡吆衩汕蟆?,嘉慶丁卯(1807)云間徐氏藏版,中科院科學史所藏。
[18]陳祖維:“清代的鐘表大師徐超俊及其《自鳴鐘表圖說》”,《中國科技史科》第8卷(1987),第1期,43-45。
[19]轉引戴逸主編《簡明清史》第二冊第315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
[20]丁福保、周云青編:《四部總錄天文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4頁。
[21][清]毛祥麟《墨余錄》,畢萬忱標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3頁、第182頁。
[22]《中國天象記錄總錄》未收入,《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認為:“是否為地震現象,待考。暫錄于此?!币娭x毓壽、蔡美彪主編:《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第三卷(下),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92頁。
[23][清]王仁俊:《格致古微》“略例”,中科院科學史所藏刻本,承王揚宗先生惠告,托名江標的《格致精華錄》(1896年),實為同一書;又見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頁;陶緒:《明清民族主義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頁。
[24]DavidW.Hughes."Historyofmeteorandmeteorshowers",VistasinAstronomy,Vol.26(1982).
[25]王揚宗:“江南制造局翻譯書目新考”,《中國科技史料》1995年第2期,第3-18頁。
[26][清史稿]卷114,“志八十九·職官一”,中華書局標點本。第3263頁。
[27][明會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18冊723頁。
[28][明史]卷74,“志五十·職官三”,中華書局標點本,第1811頁。
[29]馮占良、徐品新:“流星目視觀測的新方法”,《天好者》,1992年第4期。第21頁。
[30]《明會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18冊第720頁;又[清]朱彝尊《日下舊聞考》卷46說,觀象臺“殿東小室日壺房,即浮漏堂”,見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7冊641頁。
[31]《明英宗實錄》卷289頁1。
[32]《明孝宗實錄》卷8頁14。
[33]《清史稿》,卷115,“志八十九·職官二”,中華書局標點本。第3324頁。
[34]《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五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25冊。
[35]《大清會典》卷八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19冊;又參見李儼《中國數學大綱》,“清初數學教育制度”,科學出版社,1958年。第406頁。
[36]薄樹人:“清欽天監檔案中的天象記錄(下)”,《科技史文集》,第14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
[37]原件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欽天監檔案(康熙三十二年)。
[38][唐]李淳風《己已占》卷第七,“流星入列宿占第四十三,石云里標點本,載《傳世藏書》“子庫·科技”,海南國際新聞出版社中心。第400頁。
[39][宋]《靈臺秘苑》卷十一,“尾宿”,段異兵標點本,載《傳世藏書》“子庫·科技”,海南國際新聞出版社中心。第322頁。
[40][明]劉基:《觀象玩占》卷五十,“拾遺”。科學史所藏抄本。
[41][法]榮振華著,耿shēng@②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中華書局,1995年。第760頁。
[42]黃一農:“星占、事應與偽造天象-‘熒惑守心’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0卷第2期(1991年);Yi-LongHuang,Five-planetConjunctioninAncientChineseHistory,FarlyChina,15(1990),pp.97-112;又見江曉原:《天學真原》,第239-244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論文摘要:文章論述了關注和認識網絡時代的青少年,積極改進學校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佳選擇,指出網絡生存的常態化對人類自身遺傳體質的潛在影響,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今天,上千萬的青少年網絡成癮者和近千萬接近成癮者存在的事實,說明網絡這一高科技產物在帶給人類社會巨大財富與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一挑戰顯然是信息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一、網絡的發現功能與網絡成癮的原因
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網絡游戲關系密切。而網絡游戲是通過我們人性深處尋求交往與認同、刺激與娛樂、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與自尊的需求來實現的。網絡之所以吸引人甚至令人上癮,也正是因為它能帶給人們變幻莫測的“嶄新世界”。網絡通過它全新的吸引力,使參與者的個性幾近滅失。網絡誘因中最大的動因也許是由于我們人自身是一個復雜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體。而發現或追求它本身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快樂感,當網絡游戲帶給人們的興奮感漸成習慣、甚至無法被有效取代時,即可能成為不能自拔的網絡成癮者。適度的娛樂本身并不一定是件壞事。青少年偶爾迷戀于網聊、或沉醉于網絡游戲,本都屬于正常人性之范圍。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那種過分的向往和迷戀,因為它將違背人類身體發育和智力成長的基本規律。
每一次新技術革命,在一定意義上說都是我們人類對自身的再發現。同時也是對人類集體智慧和理性的考驗。網絡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蒙昧的,成人可以不考慮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甚至讓孩子們盲目服從的時代行將結束。對于東方文化而言、其意義和影響也許是深遠的。因此,重新認識幼稚與少年,重新認識網絡時代,重新認識成人社會的價值觀以及我們的教育看來已不容遲緩。因此,對于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思考,其意義不僅體現于對“網絡迷戀者”這一特定群體行為和心理的關注,發現其普遍的教育學、社會學意義也許更大。
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主要有“三說”:(1)“多因說”,指學校、社會、家庭、網吧,各自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負有不同程度的責任。(2)“產業責任說”,指的是作為新型產業的網絡游戲開發商、運營商和終端經營者的網吧,應當承擔起相應的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3)“三大缺失說”,則是由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提出,即:“父親功能”的缺失,游戲缺失和同伴的缺失等,是青少年迷戀網絡的重要原因。以上“三說”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就青少年網絡成癮是“多因一果”這一判斷來看,分歧較小。然而就青少年身體與心理成長的特點來看,應當說學校教育是諸多因素之中的重中之重。
誠然,在青少年網絡成癮者背后有學校、社會、家庭等多個關系密切的影響因素。然而,究竟什么是較有針對性的社會可控變量?究竟誰是管理邊界更清晰、更易于把握的社會理性因素?值得深入探討。
在社會調控方面,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是通過提醒、明示、引導、供給、鼓勵或禁止等政策措施來實現管理和調控的;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的多限于以提供生存與情感支撐,傳遞諸如自保的、防范的、基本公德方面的常識等;而學校則是以傳播認知理性(包括新知識)或價值理性,也即是通過啟蒙與教化來實現管理和疏導的。就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言,學校教育所擁有的時空優勢、專業技術優勢和同步進行學生動員與教化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不難看出,在學校、社會與家庭三者之間,與學校及社會監管相關的資源,其公共理性、社會理性之邊界更清晰,且可把握性更強。而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包括政府的發現與調控)兩方面比較的話,學校教育是一線的、常態化、專門化的公共性資源,因此,其時效性、可行性也更強。相比之下家庭教育雖然也是常態的、責任倫理明確的單元,但其在社會理性方面的確定性較差。雖然,這一判斷與傳統的家庭理念有些出入,但就日益一體化、現代化的人類社會而言,做出這一宏觀判斷也許不無道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應當提及的是,2006年5月,由“團中央”、“少工委”、“中央文明辦”等六部委牽頭,有關研究機構、各大網絡媒體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參與的“中國未成年人網脈框架工程性方案”正式出臺。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對于促進未成年人文明健康上網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也應該看到,如果沒有學校教育的配合,其長效性是值得擔心的。
二、改進學校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佳選擇
網絡迷戀如同其它形式的“路徑依賴”一樣,也是一種生命運動的慣性。要改變它非得生發新的吸引力或助推力不可,這個“力”可以是外界環境要素的改變,也可以是自身認識的改變。自身認識的改變則主要取決于教育。以陶宏開教授等為代表的研究者,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特別強調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盡管素質教育已倡導了多年,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卻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的考試評價體系。教育理性、教育愛心與快樂教育的缺乏成為教育的“三大短板”。時下,教育的弊端與教育不快樂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究其原因,是因為應試教育和教育產業化風潮使得公共教育失去了公平、失去了大愛、失去了從容不迫與心平氣和,也失去了教育應該有的擔當。在今天的校園里,即便是一些兢兢業業的好老師也難免不被過分功利的環境所同化。我們的教育離開真誠與關愛已經很久了。娛樂的理性化是網絡時代提出的特有的課題,如果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不能很好地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問題就難以得到緩解。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唯有正確的教育,才能為我們的問題和不幸,提供持久地解決方法?!?/p>
在有效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方面學校教育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主力。美國網絡上癮中心執行主任金伯利·楊博士提出“五招并施”治“網癮”——“首先要讓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了解青少年學生上網成癮的危害,讓他們在學校里更好地規范和管理學生的上網行為;其次,在健康教育計劃中引入有關‘網絡上癮癥’的內容,讓學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樣預防網絡上癮;第三,一旦發現學生有網絡上癮的苗頭,就應該多加疏導,并鼓勵學生找專業的顧問解決問題;第四,鼓勵學生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多參加校園團體和社會活動,避免與社會生活疏離;最后,應該圍繞互聯網這個主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讓他們知道網絡的益處和副作用”。以上“五招”的實施,無一不與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為相關。也有的學者認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實際情況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厘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邊界,對于認識和預防青少年過度沉迷網絡是非常必要的。
1.教育是理性選擇之源。理性是人類所特有的,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人類理性的養成愈來愈依賴于教育。無論教育過程、還是教育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公共教育的內在理性。網絡內容健康與否的識別,文明健康上網等均屬于理性選擇和理,理當訴諸于教育。這里的教育所指的主要是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帶有更強的社會公共理性。學校教育是每個孩童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它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勿須多言。青少年成長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小學或中學渡過的。這一階段,他們遇到怎樣的學校、怎樣的教育、怎樣的老師對他們一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教育的大愛或教育工作者的愛心,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更是舉足輕重。其實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個他們尊敬和愛戴的好老師。有相當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教育的激勵或教師的關愛,在孩子成長中是多么重要。生在網絡時代對網絡沒有興趣才是真正值得擔心的,適度或過度使用網絡本身就是一個理性選擇的問題。
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成敗,教育投入以及“教育產業化”的思潮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教育漸漸失去了它應有的理性,從容與愛心。關心孩子們的全面成長成了一種奢望。精英教育和應試教育,更是使大多數受教育的孩子被拋在教育者的視野之外。部分癡迷于網絡游戲的未成年人,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這種不健全教育所遺棄的結果。因而反思當下的教育,改變辦學思路應當是今后教育健康發展,使更多的孩子“回歸”校園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基礎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是占據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它擔負著文明啟蒙和理性的承繼功能。每一代人都無法選擇他們所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他們首先要被動地適應一切先在的生存文化系統,當然也包括網絡生存或娛樂方式。如果教育不介入的話,他們就只能聽信傳言或隨大流。教育引導對于孩童來說,應當是完整的,個體的知識感,道德感,是非感是在群體(學校)教育中實現的。
但是,我們的教育在其功能和機制,特別是應試取向等方面無法適應一個民族全面的進步和全社會進化的要求。盡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培養和選拔人才的職責,然而不是通過更為有效的途徑培養人才,而是由犧牲一代或幾代人的“海選”來培養所謂的人才,應當說是嚴重的失職或不理。不僅違背人類社會進化的多數準則,也嚴重忽略了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原則。羅素說:“除了一些罕見的英雄事例之外,不論你選擇哪一種人生準則,它都不應該與快樂不相容?!笨磥?、讓教育和學習成為一件伴隨孩子成長的快樂事情,也應提到日程上。而這可以大大增強學校教育對于大多數孩子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孩子樂于校園生活,當然對當下的學校教育的改進也需要有耐心。但是我們期待教育能守望公平、播撒愛心、傳承智慧、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應當不算過分。
2.家庭教育功能的局限性。家庭,一般說來是提供感情與生存支撐的。在傳播知識與理性方面相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處于弱勢地位。這主要是由于每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知識文化結構與精力配置都不可能完全適應不斷變革與發展的社會和成長中的青少年,這是其一。其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大多數是從赤貧中走過來的,生存的艱辛已經夠負擔了,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其和諧狀態與生存狀況。其三,青少年從小學到中學約有70%以上的時間是在學校渡過的(除睡眠之外),高中更是達80%以上、甚至更多。其四,在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的一些個案問題上,家庭教育難咎其職,比如家庭不和睦、教育不得法,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離心力,不出大的漏子已經是萬幸的了。然而在青少年一味地癡迷于網絡游戲的“共性”問題上,大教育、大環境理當伴演更為重要的角色。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的理性與文明,快樂與和諧也會自然而然地提上日程。目前、對于大多數尚處于打理生計階段的家庭,我們能指望它完成撫養、撫育、保持基本的和諧已經是較高的要求了。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家庭教育在大多數人的成長中,只能起到理性的補充作用。給社會提供健康合格的公民,應當更多的期待公共教育。應當說明的是:我們強調學校教育對于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極端重要性,并不等于說家庭教育可以無所作為。家庭也應意識到,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提前,而青少年體力與智力成長的不平衡本身又明顯地限制著他們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因而網絡時代的家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積極理性地介入對青少年的引導和教育,真正使他們明白什么是健康、文明上網,特別是弄明白過度上網的不良預后等等,都可以使孩子的成長變得離我們的期望更近。
由以上討論不難看出: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及其潛在的追隨者步其后塵的最好方法,還是要指望教育這一公共產品的機制性變革與功能性改進。當然高質量的教育也必須置身于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背景之下。對此,政府也在不懈的努力之中。一個法制公平、社會正義、人們相對安居樂業的環境,對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及其改進都是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前提。
三、網絡生存狀態的觀察與啟示
網絡生存的視聽狀態、運動狀態、人際虛擬狀態,乃至生理特殊化狀態及其未來潛在的對人類體質遺傳的影響,可能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話題。長期上網者身上出現的莫名其妙的病狀已有報道,其影響也許不僅僅是當下的,極可能是長遠的。網絡化生存是未來不可逆轉的一種選擇(諸如:閱讀、信息、娛樂等)。無數經驗的和科學的證據告訴我們:運動不僅是我們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必要條件,而且是長久進化的保證之一。值得擔憂的是,如今的網絡化生存是以指尖活動為特征的生存娛樂方式,一旦把握和引導不當,勢必對人自身或其后代的身體素質產生某些不利的影響。未成年人長期沉溺于網絡,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對于個人的體力、智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長時間迷戀網絡,生活和睡眠規律被破壞,對記憶與學習的影響是負面的;一些過分沉迷者會與他所在的社會及群體格格不入,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尤其未成年人不僅是身體與智力成長期,也是社會價值建構、走向社會、融入生活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缺課”會對其一生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互聯網視聽信息過多,一方面會使青少年產生信息接收疲勞——“認知疲勞”,從而加劇對簡單游戲的迷戀,另一方面,還會使感覺處于懶散與麻木狀態(嗅覺、觸覺);對于少數極度沉迷的青少年而言,潛存著體質下降與體質遺傳蛻化危險。所有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與關注。
四、網絡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和專家們所指出的那樣,“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還只是端倪性的”。預期將會像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一樣更大規模的進入千家萬戶,因而會有比現在更多的人使用網絡,并且會依賴甚至喜歡網絡,傳統媒體將部分地被網絡媒體所取代,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這個能即時、高效互動的媒體動態來看,網絡成癮的問題也許會更加普遍、甚至漫延至成年人,它將會帶來一個更為普遍而深刻的社會變化;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潛存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注與不良嗜好成癮問題的研究與跟蹤,將是一個應當長期重視的事情。PC的電磁輻射,也應充分考慮到,未成年人從小上網、甚至有可能伴隨其成長及至結婚生子,因此,更遠的擔憂也許是:常態化的網絡生存會不會對人類的遺傳基礎發生實質性影響,進而對個體或民族的發展及進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應該提醒的是:已有的重度網絡依賴者,實際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止是當下的、負面的病態及其相關治療成本;他們作為一個新時代嘗試者的親身的體驗或教訓是否還應該給我們的政府與社會提示些其它的什么?這也有待于我們給予進一步的關注。
網絡信息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的時代已經開始,今日的網絡寬帶為科學發展與科技進步提供了知識、信息與技術資源共享的平臺,全人類發展與進步的知識,信息與資源正在向我們聚攏而來,這將推動我們的學習與研究由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的開放;借助網絡這一平臺,人類的集體洞察力正在跨越千年。在我國,互聯網的全部意義尚未充分顯現出來,隨著城鄉差別、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及數字化鴻溝的縮小,互聯網將會有更多人參與和使用,其“潛能”必將進一步得到釋放。此刻,如果我們能有足夠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準備的話,何愁網絡信息時代的未來會不如我們所愿呢。
參考文獻:
1.伯特蘭·羅素.羅素回憶錄.希望出版社,2006
2.鐘志賢,楊蕾.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能力.河南教育網,2005.03.11
3.華商報.近四成孩子不愛運動.第114期華商調查,2006.07.1
[關鍵詞]青少年;財富觀;道德教育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富國富民已成為社會生活的主旋律之一,人們對財富也很關注。教育青少年科學地看待財富,正確地獲取財富,理智地支配財富,培育良好的財富品質,從而樹立健康的財富觀就顯得尤為必要。當前,青少年財富觀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它們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對此,我們必須深入反思,結合青少年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改進并加強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財富觀存在的問題
(一)在財富獲取方面
一些青少年貪欲太強。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市場,目睹多彩的外部世界,又看到其他同學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而自己得不到滿足,一些青少年從小就養成了“要”的習慣,并且是無節制地“要”、蠻橫地“要”,通過向父母長輩“要”來滿足欲望和虛榮。更有少數青少年由于通過正常途徑“要”不到他們滿意的結果而誤入歧途,進行偷盜甚至搶劫。
(二)在財富支配方面
一些青少年消費無節制,這主要表現為浪費和消費結構的不合理,可以說是“亂用”。時下,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一些青少年不顧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羨慕“一擲千金”的生活,在消費方面超越甚至是大大超越自身和家庭的正常消費水平。“太愛亂花錢”成了一些青少年的“非典型性”特征。
(三)在財富意識方面
很多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財富意識,更不用說相應的理財意識和能力。他們不知道“財富”“金錢”意味著什么,沒有“多”與“少”的概念,除了“要”就是“用”。調查顯示,相比日本、美國、韓國等國的學生,中國學生對金錢的意識是最低的,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只關心學習。對金錢:中國孩子“最沒感覺”。
(四)在財富價值觀方面
部分青少年片面夸大財富在人生中的作用。他們認為有錢就“理直氣壯”,無錢就“英雄氣短”,“金錢第一”的思想極大地影響著一些青少年。他們把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人生成功、幸福與否的唯一標準,把今后“賺大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而未能認識到財富的真正意義。拜金主義在青少年中大有蔓延滋長之勢。
二、青少年財富觀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現買的強烈沖擊
許多人將“發財致富”作為“第一要務”,篤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錢能使鬼推磨”等不健康的財富觀,從而催生了拼命追逐金錢、比闊斗富、坑蒙拐騙、欺詐失信等丑惡財富行為。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極壞的財富思想和言行給整個社會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人們在迷惑、矛盾甚至是痛苦的選擇中,價值觀發生動搖或跨塌。學校處在社會環境中,社會各種不健康的財富行為,對學生的財富觀形成強烈沖擊。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長缺乏對孩子的財富觀教育。一些家長不重視財富觀教育,不愿意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錢、談論錢,以防止孩子染上“銅臭”;一些家長溺愛孩子,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過度的物質要求;一些家長雖然意識到和進行了財富觀教育,但教育方法不科學,往往將孩子應該做的事和應盡之責任以物質(或金錢)交換或獎勵的方式體現出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只認錢而缺乏責任感,以為金錢可以交換一切;一些家長沒有采取行動,只“說”而不讓孩子“做”,不愿意青少年在讀書期間參與財富實踐活動,從而使得青少年理財能力差,財富意識淡薄,不按財富規律辦事。
(三)學校教育的缺失
學校未能很好地順應時代的要求,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對青少年進行健康財富觀教育。學校教育仍然重書本知識,教育沒有面對生動的同時也是五花八門的財富思想和行為,沒有結合現實情況來分析問題、教育學生。為此,學校必須加強財富觀教育。
三、厘清青少年財富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財富意識培育
財富先是以金錢的形式體現出來。青少年財富意識的發展,大致有四個層次:8~11歲少年具有簡單的金錢意識,認識并能計算錢的多少,意識到錢可以買東西,有比較自覺的買賣行為;12~14歲少年具有了較為復雜的金錢功能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物質交換功能,買賣行為不僅具有一定的自覺性,而且具有初步的獨立性;15~17歲少年具有了全面的財富功能意識,既認識到金錢的物質交換功能,又認識到財富在精神方面的功能,還認識到財富的社會功能;18歲以上的青少年具有了創新的財富功能意識,亦即具備了運用財富進行財富增值的自覺意識。財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讓青少年在其成長發展的各個時期形成對財富的正確認識,這不僅是財富觀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青少年社會化發展的要求。(二)財富價值觀教育
一方面,要教育學生認清財富的本質。財富“是因稀缺而需要通過勞動生產出來的對人類有用的產品”。財富的創造與增加是勞動因素和非勞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人類勞動與自然物質相結合的產物。財富是人類勞動的結晶,它凝結著父母和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所以青少年必須珍惜財富。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正確看待財富的作用和意義,使其認識到:擁有必要的財富是個人基本生活的保障,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石。但財富不是人們的終極目標,它只是個人在某些方面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的手段與途徑。學校要使學生理解人生的價值在于在創造中獲得財富,在獲取財富中向社會與他人奉獻,而不是為金錢所奴役。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瀟灑的人生,才是充實而高尚的人生。
(三)財富品質培養
財富品質是指一定社會的財富思想在青少年的觀念和行為中的體現,是青少年在一貫的財富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特征和傾向。它是財富意識與行為的有機統一,是自覺意志的結果。對于青少年來說,學習以下財富品質尤為必要。一是誠信。財富品質的核心是誠信,誠信立業,誠信致富。培育青少年財富品質首先必須使他們誠實守信,真正做到“以誠實守信為榮”。二是自立。要求青少年在財富面前保持自己的獨立品格和自立意識,教育青少年抵制金錢的不良誘惑,不能為財富左右,不能為了金錢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青少年要有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生存發展的意識,要有自立自強、奮發圖強的精神,不能始終依賴父母,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三是勤奮。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勤奮。四是節儉。要教育青少年懂得,提倡消費不等于奢侈,而是對消費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調控,做到量入為出、用之有度。
(四)財商的提高
教育不應該忽略財商,智商、情商和財商這“三商”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獲取各方面的成功。在財商教育中,重要的是加強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也即是培養青少年獲取財富的能力和支配財富的能力。社會上很多不健康的消費行為,尤其是年輕人中出現的“月光族”“啃老族”現象,無不顯示著理財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財富不斷豐裕的情況下,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這是青少年經濟社會化的必然之路,這不僅是青少年的現實所需,更是青少年的未來所需;不僅是青少年本人所需,更是青少年未來家庭所需。
四、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一)要抓住關鍵環節
學校與家庭都應主動將財富觀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視野中,納入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之中,不能使之成為青少年教育的盲點。在正確把握道德教育規律的前提下,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實現有機結合,系統的課堂教育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互促進,就能各施其能,各用其功。在這之中,必須要抓好兩個關鍵環節。一是要教育青少年學會控制對財富的欲望,特別是購買欲和享受欲。例如,教育青少年合理地對待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其他用品的需求,克服貪欲。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對青少年進行零花錢教育?!傲慊ㄥX制度給家長提供了一種非常有利的機會來教導孩子們有關金錢及其功能的知識。”“零花錢無所謂好壞,而給零花錢的辦法卻注入了各種價值導向?!币虼?,家長給青少年零花錢的同時,要進行財富價值觀的引導。
(二)要勇于直面現實
在課堂教學以及日常德育活動中,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財富現象以及日益變化的學生校園財富行為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實事求是、敢于正視、敢于分析、敢于教育,既不在傳統的財富思想里墨守陳規,也不在現實的經濟洪流面前迷失方向。例如,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富豪排行榜”,教師應該理性分析,可結合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的慈善捐贈行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財富的意義及其局限性;教育學生評判他人的標準除了金錢外,還有品行、性格、特長等,從而對青少年進行科學價值觀的引導。面對不時發生的觸目驚心的現象,學校要適時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面對校園貧富差異,學生會感受到財富的多寡不均,產生心理不平衡。針對這種現象,對于家庭富裕的學生,教師要教會他們遠離“金錢的優越感”,防止他們患上“富裕病”。對于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教導他們坦然地對待財富差距,同時用多元標準去評價別人。這些教育對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非常重要,它是磨煉學生心性、教會學生如何認識世界的重要過程。
(三)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財富實踐是生動的、豐富的、精彩的,是充滿感性的活動,因此,適當開展與財富有關的實踐活動,使青少年在財富的具體活動中加深對財富和財富觀的理解與認識就顯得尤為必要。第一,學校要開展適合青少年年齡特征的實踐活動,使全體青少年普遍接受鍛煉。例如:在小學可開展“紅領巾儲蓄銀行”“我是小小理財家”等與學生零花錢相關的簡單的課外活動;中學生可以適當參與學校的某些財務活動,尤其是與學生相關的諸如班費、學生伙食、學生社團經費開支等財務活動。第二,家庭要根據具體情況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鍛煉。例如,讓孩子參與家庭財務活動,教會孩子合理分配資源,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樹立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又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家庭成員意識和寶貴的責任感。第三,貧富家庭的學生都必須參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學活動,使他們從小明白勞動的價值,感受勞動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從而真正理解“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對孩子將來能幸福而有價值地度過一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