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8:4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人工智能醫藥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學的發展,人口的壽命明顯延長,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問題。按照流行病學研究資料推算,我國可能有800萬的腦血管病患者和1600萬以上的認知功能損害的患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例約250萬,在卒中后1年將近70%的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
目前,血管性癡呆的概念已經擴展,包括所有類型腦血管病導致的認知缺損,屬于血管性認知障礙(VCI)的分類。VCI指有重要的認知和功能缺失但沒有達到癡呆程度,有高度的可逆性。
2007年12月1日,匯聚國內知名神經科專家智慧結晶的《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專家共識》正式發表于《中華內科雜志》,標志著認知功能損害領域從此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專家共識指出,VCI涵蓋了由血管因素導致或與之相關的各種類型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雖然不同研究者提出過不同的分型方法,但通常包括兩類:一類是血管性非癡呆的認知功能損害(V-CIND),其中包含主要表現為多認知功能域損害的血管性輕度認知功能損害(V-MCI);另一類就是傳統的血管性癡呆(VaD)。VaD還可再分為:①多發梗死性癡呆(MID),經典但少見;②皮質下缺血型血管性癡呆(SIVD),最多見;③關鍵部位梗死型;④低灌注型;⑤出血型;⑥混合型:又稱Alzheimer病(AD)伴腦血管病;⑦遺傳性。
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是指由于各種血管病變所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這一概念是1995年由Bowler和Hachinski提出的,是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到癡呆的一大類綜合征,近年來已經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認知功能障礙的常見表現為注意力減退、定向力障礙、記憶力減退、視空間功能障礙等,合并情緒波動。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
目前對于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主要限于癡呆發生后的治療,此時,藥物的療效不佳,且目前仍沒有一個理想的治療藥物。已知的藥物主要有:膽堿脂酶抑制劑、腦細胞代謝活化劑等。但是一些藥物不良反應大,且價格昂貴,許多病人不宜或不能長期使用。而一些藥物缺乏明確療效,因而難以發展成為理想藥物。
中醫藥在癡呆的治療中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醫學歷來重視治未病,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是血管性癡呆的早期階段,因此,中醫藥在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干預中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病位在腦,與腎、心、肝、脾功能異常有關,尤與腎精虧虛密切相關,基本病機為髓減腦消,痰瘀痹阻,火擾神明,神機失用。本病多繼發于中風之后,起病相對較快,但根源于長期積損,病位在腦,涉及肝、腎、心、脾等,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初期以邪實為主,后期以正虛為主。其中標實主要是血瘀、痰阻,兼見氣滯、肝風或火熱等邪,本虛主要是腎虛、氣虛,兼見肝虛、血虛等。
中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府,神機之源,腦之元神是統御五神之主,五神者,神、魂、魄、意、志也。腦之元神與五神交會之物質是散動覺之氣,精、津是載體,任、督二脈是信息傳導之路,因此風、火、痰、瘀、虛(腎虛)、毒,上犯腦髓,氣血失調,任督失于傳導而為病,腦為至清之臟,邪不能犯,犯之則病。而腦病又易虛易實。而實證中痰濁、瘀血導致的腦髓疾病占相當比例。因其位居要地,痰瘀不易祛除。腦絡瘀阻見頭痛、肢軟不用、失語、癡呆等癥;痰凝腦竅,滯于經絡,則可表現為精神抑郁、神志昏迷、哭笑無常,或癲癇發作,或肢體麻木不仁,或半身不遂等。痰瘀不去則釀生毒邪,毒損腦髓神經,使其一損不復,導致殘疾。
中醫學認為,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病位雖然在腦,但涉及肝腎心脾諸臟,尤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多因年高正損,情志內傷等因素引起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以致痰瘀濁毒阻絡蒙竅,造成腦絡閉塞、神機失用而發病,本病病性為本虛標實,其本為精氣虧虛,其標為痰瘀濁毒內阻。癡呆發病是由于痰瘀互阻,毒自內生,下損脈絡,上害腦髓而成癡呆,究其原因,是由于血脈一傷,神氣內損,腦神上下不接,元神失統,神機失用,神經流貫受阻使然,而腎虛不足,腎精不能充養腦髓為發病之本。
痰濁瘀血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發病的關鍵[1]。多數學者認為,痰瘀是導致癡呆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結,竅閉神呆,瘀血可致痰,痰濁也可以致瘀,兩者常互為因果,錯雜為病。痰、瘀互結一方面導致瘀血阻絡,氣血、津液循行不暢,停而為痰,即“血不利則化為水”,“血瘀即久,亦能化為痰水”,出現痰瘀交阻于局部或全身;另一方面,血瘀氣滯,津液失于輸布,聚而為痰,即《赤水玄珠》所謂:“津液者,血之余,行于脈外,流遍一身,若天之清霧,若血濁氣滯,則凝聚為痰,痰乃津中之變,無處不到。”另外,痰也可通過局部阻塞脈絡和影響全身氣機而致瘀,痰濁瘀血既成,或阻塞腦絡,元神失養;或蒙閉腦竅,濁而不純,均可致愚致呆。產生痰瘀等病因很多,因此,探尋痰瘀產生的病因是治療該病的關鍵。首先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氣血津液輸布、排泄紊亂,聚濕為痰。痰濁的生成還與肝失疏泄有關。肝郁疏泄失常,既能致瘀,也可因津液輸布失常而生痰,出現瘀痰互結的病理現象;“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肝腎陰虛,一方面可出現陰津不足,經脈失潤,澀而不暢,另一方面呈現陰虛火炎,灼傷脈絡,煉津血為痰瘀。
基于血管性癡呆多與痰瘀有關,因此治療上應注意積極結合病因,給予補腎活血化痰法[2]、滌痰化瘀、填精益髓法[3]、健脾化痰等法,不可拘于一法一方。以往的科研多以癡呆為研究對象,對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研究則鮮有報道,因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為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參考文獻
1 義,張發榮.淺談中醫對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認識.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2):33-34.
摘要 目的 全麻藥物主要是通過影響中樞不同部位的遞質和受體而發揮作用,包括對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突觸傳遞的抑制作用和,或抑制性突觸傳遞的興奮作用,影響神經突觸傳遞,以及調節部分細胞離子通道活性而產生麻醉效應;全麻藥物除產生麻醉作用外,還可調節神經突觸傳遞可塑性,從而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產生影響。目前臨床使用的大部分全麻藥物都可通過不同的機制,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深入研究將會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全麻藥物作用機理的認識,同時對合理解釋全麻藥物所產生的臨床麻醉現象,為手術期間合理選擇全麻藥物,避免其副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全麻藥物;作用機制;學習記憶;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作者單位:王 海.241001 安徽省皖南醫學院在讀碩士 戴澤平.241001 安徽省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麻醉科
全身(general anaesthetics)簡稱全麻藥,是一類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CNS)功能的藥物,使CNS受到暫時的抑制,從而使意識、感覺,特別是痛覺消失,肌肉松弛以及控制內臟反射反應,主要用于手術時麻醉。全麻藥分為吸入性和靜脈,全麻藥主要是通過影響中樞不同部位的遞質和受體發揮作用。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及手術后出現的CNS并發癥,常見于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精神錯亂、焦慮、人格改變和學習記憶受損等,這種認知功能、獨立能力及技巧的變化,稱為POCD。隨手術類型和麻醉持續時間的不同,術后認知功能損害程度不一,盡管近年來在麻醉方法和技術、監護儀器、手術操作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POCD的發生仍不少見。POCD的發病原因及機制未明,目前一般認為是在患者中樞神經系統退變、老化的基礎上,由麻醉、手術等外在因素誘發或加重的神經系統退行性改變,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涉及到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等。關于全麻藥是否會導致POCD,現尚無定論,隨著對全麻藥作用機制的深入認識,其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目前臨床使用的大部分全麻藥均可通過不同的機制,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產生廣泛而多樣的作用,深入研究將會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全麻藥作用原理和作用機制的認識,同時對合理解釋全麻藥所產生的臨床麻醉現象,為手術期間合理選擇全麻藥物,避免其副作用等也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全麻藥物的作用機制
全麻藥可產生鎮痛、鎮靜催眠、意識障礙、肌肉松弛、抑制應激反應等。對其作用機制人們提出了多種假說,如“突觸學說”、“脂質學說”及“蛋白質學說”等。這些假說可解釋一些麻醉現象,但均不能全面、確切地闡明全麻藥的作用機制。現認為,全麻藥通過對CNS興奮性突觸傳遞的抑制作用和,或抑制性突觸傳遞的興奮作用,影響神經突觸傳遞,調節細胞離子通道活性而產生麻醉效應,它們對于細胞內信號傳導系統的作用和蛋白表達的影響可能是其影響神經系統功能的主要機制。
1.1激活r―氨基丁酸受體(GABA―R)的作用GABA是分布于哺乳動物腦內的一種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與其內源性配體氨基丁酸相結合,產生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現已發現,GABA受體分GABAA、GABAB和GABAC3種亞型,GABAA為配體一門控C1-通道,興奮時C1-內流增加,產生快速抑制性突觸后電位(fast IPSP);GABAB為C1-蛋白偶聯受體,興奮時K+通道電導增加,抑制腺苷酸環化酶(cAMP)和減少Ca2-內流,產生緩慢抑制性突觸后電位(slow IPSP)。電生理研究發現,大多數全麻藥物,如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吸入等均可直接激活GABAA受體,從而使C1-內流,產生超極化,降低神經細胞興奮性,抑制神經元放電,產生突觸后抑制而發揮麻醉效應,GABAA受體/C1-通道復合物被認為是全麻藥的重要靶位。這一效應可被GABAA受體阻斷劑,如荷包牡丹堿(bicuculline,BIC)或苦毒素(picmtoxine,FTX)所阻斷。GABAA受體存在多種亞單位且在不同腦區的分布不同,這也可能是多種全麻藥都以此受體為靶點的基礎。GABAA受體功能受磷酸化蛋白激酶C(PKC)、細胞內Ca2-及細胞內外C1-濃度的影響,又可與其他煙堿樣乙酰膽堿(nAch)和興奮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等相互作用,這些部位均與全麻藥的作用相關。因此,全麻藥對Ca2-及神經遞質的影響,都可通過GABAA受體得以反應,一些實驗證實,G蛋白、PKC、Ca2-―ATF酶對GABAA受體均有調節作用,它們均與全麻作用機制有關。
1.2作用于谷氨酸受體 谷氨酸是中樞的興奮性遞質,作用于皮質神經元和脊髓運動神經元,可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xcitatory postsynapric potential,EPSP),并導致神經元放電。其受體有兩種類型:代謝型和離子型。前者為G1-蛋白偶聯受體,激活后可使細胞內IP3和DG;增高,cAMP降低;后者屬于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分三種類型,分別為海人藻酸受體(KA―R)、a―氨基―3―羥基―5―甲基―4惡唑丙酸型受體(AMPA―R)和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NMDA―R)。NMDA受體是陽離子通道,對Na+、K+和Ca2+通透,可使神經細胞膜去極化,產生慢EPSP。目前已發現能選擇性激動NMDA受體的有NMDA、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半胱氨酸、鵝羔氨酸、喹啉氨酸等。NMDA受體拮抗劑分為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兩類,競爭性拮抗劑主要有CPP、AP5、A7等,非競爭性拮抗劑主要有氯胺酮、苯環利啶、MK―801以及新藥美金剛等。有實驗表明,部分全麻藥如異氟醚等可降低大鼠大腦皮層、海馬興奮性氨基酸(G1-u、Asp)的含量,提高海馬和脊髓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G1y)的含量。趙秋華等的研究也發現異氟醚可使大鼠腦皮層G1u含量下降,并呈劑量依賴性,靜注NMDA受體拮抗劑AP5后可減少異氟醚的最小肺泡濃度(MAC)及腦皮層G1u含量,增強異氟
醚的麻醉效能。
1.3作用于CNS中乙酰膽堿(Aeh―R)受體主要是M1型,少數部位有M2型受體分布,Ach興奮M―R,引起神經元興奮。全麻藥通過對中樞膽堿能系統M―R功能的抑制作用而產生麻醉效應,神經元煙堿受體(nAch―R)在CNS的主要功能是在突觸前易化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1.4作用于阿片受體既往的許多研究表明,嗎啡等鎮痛藥的鎮痛作用是由于其激動阿片受體(主要是μ受體)所致,但諸多全麻藥的鎮痛作用是否也與阿片受體有關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顯示異丙酚對內臟痛的鎮痛作用機制與阿片受體有關,姚明等給大鼠腹腔注射異丙酚可使結直腸擴張痛閾顯著增高,而腹腔預注納絡酮可明顯抑制異丙酚對大鼠結直腸擴張的痛閾提高作用。
全麻藥的作用尚涉及其他配體門控型離子通道,如腎上腺素能受體、多巴胺受體、5―HT受體、Gly―R以及其他神經遞質等。NA可使藍斑核神經元上的a2受體激活,致K+電導增加形成超極化,而在中樞的大多區域,可激活阿a1或β受體,阻斷K+通道,增強傳人興奮的強度。多巴胺受體,都是G一蛋白偶聯受體,其中D1、D5稱為D1樣受體,激活后升高細胞內cAMP水平;而D2、D3、D4稱為D2樣受體,激活后降低細胞內cAMP水平。5一羥色胺與覺醒睡眠、情緒反應及感覺傳遞等有關。
2 全麻藥物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度
藥物蓄積可能是導致術后近期認知功能低下的一個原因。全麻藥即使在極低濃度下對人的認知功能仍有影響,Bruce等觀察發現,衡量濃度的氧化亞氮(50ppm)和/或氟烷(1ppm)吸入即可造成視覺感受、瞬時記憶、認知、運動反應等能力的下降。亞麻醉濃度的安氟醚、異氟醚和氧化亞氮吸入對認知功能也有類似作用。代謝緩慢的鎮靜藥如苯二氮卓類由于存在蓄積作用可造成術后短暫的認知功能降低。
研究表明全麻藥(特別是吸入)對中樞膽堿能系統有抑制作用,中樞膽堿能系統功能降低可能與POCD有關。Feldman等的研究證明,一些術前有一定程度認知功能受損的患者應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后病情惡化,提示POCD與抗膽堿能藥物的應用有關。全麻藥抑制中樞膽堿能系統的功能,其作用包括抑制乙酰膽堿的釋放、抑制突觸體對膽堿的攝取和阻斷乙酰膽堿受體等,并通過膽堿能系統調節其它神經遞質如多巴胺、GABA等的釋放。由于中樞膽堿能系統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這可能是老年病人特別是術前已有認知功能降低的病人在應用全麻藥后更易于發生POCD的一種原因。
突觸可塑性指突觸在形態和功能上的改變,主要表現為突觸結合和傳遞的可塑性。突觸可塑性是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神經遞質是導致突觸可塑性的初始和關鍵環節。全麻藥大多表現為改變突觸前和(或)突觸后神經細胞內Ca2+濃度,從而進一步產生其它效應,這些受體和神經細胞內Ca2+濃度的變化均不同程度參與了學習記憶功能的獲得、形成和維持。作為突觸可塑性的兩個重要模式:長時程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是學習記憶的神經細胞學基礎。LTP被認為可直接反映突觸水平信息存貯過程,海馬神經元突觸可塑性與學習記憶功能密切相關,LTP已被作為衡量海馬神經元突觸可塑性的重要指標。已有研究發現,氯胺酮、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異丙酚、異氟醚等全麻藥均能劑量依賴性地抑制海馬腦片LTP或LTD的產生和維持。
位于海馬神經元突觸后膜的NMDA受體是由NRI及NRz的不同亞單位(NR2、NR2B、NR2C、NR2D)組成的復合物,不同亞單位的組成對NMDA受體的功能影響不同,NR1、NR2B與NMDA受體介導的認知功能有關,早老性癡呆患者海馬NR1和NR2B表達降低與認知功能的降低有關。咪唑安定、異丙酚或氯胺酮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中樞的NMDA受體,這可能是其影響認知功能的一個直接原因。激動NMDA受體對學習記憶有促進作用,然而在某些病理狀態下,如腦缺血時Glu大量釋放,可產生興奮性毒性作用:興奮性氨基酸(如Glu)和抑制性氨基酸(如GABA)的比例失衡,Glu/GABA明顯增高,過度激動NMDA受體,ca2+內流,激活對Ca2+敏感的各種酶類,產生氧自由基、線粒體損害,隨之出現細胞凋亡、組織壞死,造成學習記憶障礙,導致神經元損傷及神經功能損害。
2.1吸入物對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吸入物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多個部位,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應,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發現吸人對于認知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一學習記憶會產生復雜和長期的影響。氟烷可產生逆行性遺忘作用;異氟醚單獨使用或與咪唑安定、氧化亞氮聯合使用會促進新生大鼠部分區域神經細胞凋亡,影響其成年后的學習記憶和認知功能;地氟醚吸入麻醉能夠改變大鼠腦組織細胞內部分蛋白表達,其中一些蛋白參與了囊泡轉運和代謝功能,這種變化在麻醉后72小時仍然存在,這為吸入影響神經中樞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證據。長期暴露于N2O會促進成年大鼠扣帶回腦區神經細胞死亡,這種作用與其抑制NMDA受體功能有關。Culley等發現Fisher344大鼠吸入1.2%異氟醚和70%N2O2h,可長期損害青年和老年大鼠的空間記憶能力。蒯建科等的研究認為,異氟醚可降低新生大鼠認知功能,與上調海馬NMDAR及GLASr表達而產生的興奮性毒性有關。
2.2靜脈物對學習記憶等從知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咪唑安定具有GABAA受體的激活功能,能抑制大鼠離體海馬腦片的LTP,可產生順行性遺忘,臨床劑量較大時,具有逆行性遺忘作用。Jevtovic等認為咪唑安定與異氟醚聯合使用會造成新生大鼠大腦部分區域神經細胞凋亡,從而影響成年后的學習認知功能。硫噴妥鈉、依托咪酯和戊巴比妥都可直接激活GABAA受體誘發C卜內流,且隨受體亞型不同而異。O’Corman等在被動回避實驗中發現低劑量異丙酚使大鼠產生順行性遺忘,劑量增加時則產生逆行性遺忘作用,并認為這種對記憶形成的影響可能與異丙酚對基因轉錄的調制作用有關。氯胺酮是MDA受體的非競爭性抑制劑,同時也能顯著抑制nAch受體功能,這兩種受體對LTP的產生、維持和學習記憶功能至關重要,氯胺酮能夠促使大鼠部分區域神經細胞凋亡,亞麻醉濃度時即可影響靈長類動物―恒河猴的認知功能。劉毓和等的研究表明,氯胺酮對老年大鼠認知功能有短暫的抑制作用。隨著氯胺酮因娛樂用途而產生的濫用現象,其對學習記憶和認知功能的影響已引起醫學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3 展望
關鍵詞:人工智能;中醫藥;融合發展
1引言
新一輪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深刻變革,推動社會各個領域實現深刻變化。人工智能是這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成果,國家也將人工智能作為中國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中醫作為我國的國粹之一,由于主要強調臨床經驗,治療方式上也是因人施治,一人一方,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存在著發展的短板。人工智能的應用為中醫的信息化發展以及中醫研究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機遇。如何用人工智能為中醫研究應用賦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2大數據為中醫智能化提供基礎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大數據時代紛繁復雜的信息在為人們帶來挑戰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機遇。中醫與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結合是國家戰略,也是中醫藥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于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中醫藥大數據產業,提升中醫藥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中醫”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我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對“互聯網+”中醫醫療做了具體和全面的部署。具體而言,大數據對中醫發展的智能化推動有幾個方面。首先是中醫藥數據的挖掘使用,我國中醫博大精深,是一套深奧成體系的學術、臨床體系,中華幾千年的中醫藥發展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大數據,是一座亟待開發挖掘的金礦。將這些豐富的數據進行智能化,對中醫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是無與倫比的。其次,大數據結合中醫的核心理念,實現中醫的有序發展。中醫的臨床療效評價實質上是中醫辨證論治與臨床結局之間的因果關聯分析,大數據理念恰恰可以反映關聯及因果關系。中醫生更多是臨床過程的記錄,在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和案例分析中形成獨特的臨床經驗,將這些經驗通過大數據建模的形式刻畫出來,將大大實現中醫的智能化。最后,大數據為中醫發展的現代化和標準化提供條件。中醫的發展需要標準體系的支撐,落點應該在于制定標準體系,促進共享應用,進而實現中醫藥大數據在互聯網醫療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在更大意義上推動世界范圍內中醫藥大數據的發展,進而促進中醫藥國際化。
3運用人工智能促進中醫研究應用的意義
人工智能和中醫的結合,不僅可以對中醫的研究和應用起到促進、推廣作用,也是對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豐富和拓展。具體來看,人工智能對中醫研究應用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推動中醫的信息化發展。上文已經提到,我國幾千年的中醫研究建立了極為龐大且秩序井然的中醫知識圖譜,但是如何通過對數據價值的挖掘,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互聯網的出現,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更為中西藥的信息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人工智能對發掘中醫隱性知識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前,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很多,比如醫學影像、語音識別、病人看護等。延伸到中醫研究和應用領域的還不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將大量的中醫診療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從而拓展中醫人工智能的市場前景。(2)有助于推動中醫傳承發展。可以說,傳統中醫存在傳承、推廣應用和發展方面存在較大的痛點和難點。一般情況下,知名中醫的傳承主要是流派傳承或者人傳人的方式進行,這種傳承方式成長周期長,無法復制,規模化推廣應用受到限制。而通過人工智能則可以有效解決以上痛點,可以將知名老中醫的診療思想、辨證邏輯和處方經驗進行整合,形成在線的輔助學習和輔助診療系統,帶動更多普通醫師提升診療能力,也可以幫助中醫的傳承及推廣應用。(3)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動中醫診療智能化。診療是醫學的核心環節。中醫藥的診斷流程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是望聞問切、采集信息;第二是四診參合、辨證分型;第三是君臣佐使,構思方劑。不過,傳統中醫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醫生的個人經驗,這意味著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普通醫師可以通過第一步采集到患者信息,進而借助網絡實現規范化處理,后臺通過人工智能模擬名老中醫的辨證治療的方式,給出一定的方劑建議,從而使一般醫師也可以開出相對更有效的大處方。因此,也可以說,人工智能是放大中醫產能的重要工具,是中醫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4人工智能推動中醫研究中智能化的建議
(1)加大人工智能診療的結合力度。人工智能是輔助中醫研究應用的重要工具,在產能放大化、中醫推廣方面前景廣闊。要加大中醫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力度,針對中醫藥發展的特點,找準人工智能結合的切入點,研發設計更多在中醫掛號、診療、遠程診治、后期跟蹤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成果,將二者實現更進一步的融合。(2)更好集散用好大數據信息。大數據是促進中醫人工智能化的基礎和技術支撐。要加大對關于中醫方面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使用,并制定中醫診療標準和體系,將數千年的中醫經驗轉化為集中醫診斷、服務,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評價、健康指導、健康提醒功能為一體的信息系統,形成多元化診療數據,為更好服務患者、推動中醫走向現代化、國際化提供支撐。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能不是一項單一的科技產業,而是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的工具,例如將機器人和保姆結合產生的“看家機器人”,將導航和汽車結合產生的“車聯網”等。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的當下,誰率先在應用上實現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智能時代的競爭中占據優勢,“人工智能”有望成為可觸摸的新增長點之一。
發展迅猛
身體不舒服,想要打開手機淘寶問問醫生,但是怎么樣才能從幾千個在線等待咨詢的醫生中間找到最匹配的那一個?
阿里健康已經開發并在手機淘寶上線了健康小蜜――醫藥健康智能問答引擎。這個類似于智能問答機器人的引擎,可以回答普通用戶的一般性醫藥健康問題,然后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選擇,將用戶自動匹配給相應的醫生或者藥師。
事上,目前,從醫療健康的監測診斷、智能醫療設備,到教育領域的智能評測、個性化輔導、兒童陪伴,從電商零售領域的倉儲物流、智能導購和客服,到應用在智能汽車的自駕技術,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人工智能等技術是助推自動駕駛發展的關鍵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在幫助汽車解讀傳感器數據時起決策作用,通過閱讀駕駛者的駕駛行為和表情,能及時提醒駕駛員在疲勞駕駛時切換至自動駕駛模式。
“人工智能”一詞,通常被認為是1955年8月31日在達特茅斯(美國一所院校)會議上誕生的,61年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實踐一直處于不斷增長的趨勢。當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帶來了席卷全球的技術革命風暴,創造出了一個無比廣闊的市場,中國的很多公司在這股大潮中抓住機遇,表現亮眼。有觀察者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已成為一張令世界矚目的閃亮名片。
過去的一年里,長虹、TCL、創維等中國家電企業都紛紛人工智能家電產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電行業的銷售難題。
不久前,搜狗公司2016全年財報,搜狗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較大的業績增長。未來會把人工智能應用到更多的產品中,讓用戶表達和獲取信息更簡單,讓人工智能真正惠及人類。
全球人工智能研發的腳步正在加快,中國也不甘示弱。近年來,百度先后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并通過架構調整全面發力人工智能。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大腦”推出,該項目將對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和用戶畫像、無人駕駛等領域進行重點關注和研發。
在騰訊,人工智能研究項目包括WHAT LAB(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優圖實驗室、微信模式識別中心、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等多個部門。
人工智能猶如新的科技革命,為長期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去年諸多關鍵技術突飛猛進,無疑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它終于走到了從科技研發到行業應用的臨界點,蓄勢待發。
為發展更新“發動機”
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突破必將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眾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是對傳統行業商業模式、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全面顛覆,將為全球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質的變化。
發展人工智能的最大意義在于為現代化發展更換“發動機”。咨詢公司埃森哲研究了美國、芬蘭、英國等12個發達國家并作出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幫助這些國家的生產率提高40%左右。
對于中國而言,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將是多方面的。就經濟來說,借助人工智能新技術實現自動化,將極大提高生產率,節省勞動成本;優化行業的現有產品和服務,提升其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通過創造新市場、新就業等,將促進市場更加繁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在產業升級方面,中國的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亟待克服,人工智能恰恰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便利和動力,一是這些企業擁有行業海量的數據和大量資金;二是在生產力水平急需提升、傳統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傳統企業有迫切的意愿來改造升級自己的工廠、業務,提高收益,降低企業成本。因此,制造業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也是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領域。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達146筆,列世界第三。
據艾瑞咨詢預計,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年復合增速約19.7%;同期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91億元,年復合增速超50%。人工智能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就制造業而言,“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實現就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比如過去在技術上難以克服的問題,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在工程上快速地取得一些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于有效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至關重要。
面向未來長遠布局
在人工智能這場科技浪潮中,中國與其他國家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針對未來產業競爭,中國政府已在多個方面對人工智能產業做出布局,“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面向未來,做出長遠布局。
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到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
目前,在駕駛領域,通過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電腦可以在無人主動操作下,自動進行操作;在個人助理領域,通過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大數據搜索、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可以實現人機交互;在金融領域,通過分析、預測、辨別交易數據、價格走勢等信息,人工智能可以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股權投資等服務;在電商零售領域,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智能的管理倉儲與物流、導購等方面,用以節省倉儲物流成本、提高購物效率、簡化購物程序。此外,在安防、教育、醫療健康等眾多領域,人工智能都有著廣泛的用途。
【關鍵詞】 腹腔鏡;藥物保守治療;異位妊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16
異位妊娠又稱為宮外孕, 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腔外的妊娠現象。目前我國異位妊娠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嚴重威脅到孕產婦的健康, 也是導致妊娠相關性死亡的重要因素[1]。為探究對異位妊娠的有效治療方式, 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分別給予腹腔鏡手術和藥物保守治療, 觀察其臨床療效, 并比較兩者對患者生育功能的影響情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17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89例。對照組年齡20~44歲, 平均年齡(31.5±3.4)歲;觀察組年齡22~46歲, 平均年齡(31.9±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給予腹腔鏡手術。術前給予全身麻醉, 取頭高腳低位。首先通過臍孔下緣注入CO2, 后置入Trocar、腹腔鏡。然后在兩側腹部置入Trocar作為手術操作孔, 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輸卵管傘部擠壓術和切開術, 或進行切開取胚胎組織血塊術。對照組進行藥物保守治療, 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1) 100 mg/次, 2次/d, 連續服用3 d;靜脈注射甲氨蝶呤(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882)1 mg/kg。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住院時間、HCG恢復正常時間等指標, 同時統計兩組輸卵管通暢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術后再次妊娠率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住院時間和HCG恢復正常時間 觀察組住院時間、HCG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5.6±2.2)、(13.3±6.2)d,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4±4.3)、(15.8±5.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輸卵管通暢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術后再次異位妊娠率 觀察組輸卵管通暢率為80.90%(72/8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42%(60/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異位妊娠作為常見婦科疾病, 近幾年的發生率逐漸增加, 并且未婚和未生育人群的比例增加, 所以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比例也逐漸增加。對于具有保留生育能力要求的早期異位妊娠患者通常給予保守治療, 其主要方式有腹腔鏡手術和藥物保守治療[2]。
甲氨蝶呤是藥物保守治療的主要使用藥物, 但是其副作用明顯。藥物保守治療主要運用于未破裂異位妊娠者, 相比于腹腔鏡手術需要術者臨床經驗豐富, 其治療方法更為簡便。此外, 采用藥物保守治療可以避免出現畸胎和妊娠流產, 并且能夠避免手術給患者機體帶來的損傷和痛苦。但是其也具有相應的缺點, 如治療時間相對較長, 并且藥物治療也有一定失敗率。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分別給予腹腔鏡手術和藥物保守治療, 結果顯示, 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長于觀察組(P
綜上所述, 對于異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相比于藥物保守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輸卵管通暢度, 縮短恢復時間, 并且能夠顯著降低再次異位妊娠發生率,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施文銀, 陸葉青, 王海蓮, 等.血流阻斷法在腹腔鏡下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切開取胚術中的應用.中國醫師雜志, 2015, 17(2): 205-207.
[2] 王瑞玲. 術前藥物應用聯合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價值. 鄭州大學, 2013.
3月3日,百度醫生官方微信公告稱,從今年3月10日起將停止服務,同時下線第三方提供的其他所有服務,并將于4月1日正式關停并清空數據。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偶然事件。
春節后,百度CEO李彥宏在一封題為《迎接新時代》的內部信中表示,今年公司對外要迎接新趨勢,對內則要打掃門庭,對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并就并。隨后有消息稱,百度裁撤了醫療事業部,不幸成為了“該關就關”的一個典型。而此次百度醫生業務的關閉,也正是百度內部這一大動作的延續。
在“魏則西事件”后,當“百度”和“醫療”兩個關鍵詞伴隨著“裁撤”同時出現,總能吸引大量目光。不過,百度此次裁撤醫療事業部其實和飽受大家詬病的醫療廣告并沒有什么聯系。
據悉,醫療事業部是百度旗下一個才成立兩年的新興業務部門,專注于提供跟醫療和移動健康相關的服務。主要的業務范圍則是聯手國內知名醫院推出掛號預約等服務,并整合百度原有的各項移動健康和移動醫療業務。百度醫療事業部的主要代表產品有百度醫生和百度醫療大腦等。百度醫療事業部被裁撤,最直接的原因也許在于其糟糕的市場表現。
有人在《}脈》平臺上匿名爆料稱,“醫療事業部是EBG業績最差的部門,今年國際化營收16億元人民幣,教育達到收支平衡,安全事業部重組,只有醫療的業績最差,關鍵是實在沒東西,只有一個概念醫療大腦,沒有任何實際用處。”此外,還有消息稱,這個有兩三百號人的百度醫療事業部,已連續三年年終系數墊底。
新方向:人工智能+醫療
盡管百度醫療事業部該關的已經關了,但百度對于醫療業務的野心并未消亡。同樣是在《迎接新時代》的內部信中,李彥宏表示,醫療將成為百度在人工智能上改造的一個垂直行業。百度醫療事業部所研發的百度醫療大腦,正是百度“人工智能+醫療”的產品雛形。
李彥宏最近的公開講話,言必稱人工智能。早在2016年底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曾發表了《智能醫療奇點臨近》的主題演講,闡述了百度“人工智能+醫療”業務的四個發展階段。在亞布力論壇2017年會上,李彥宏又再次重申:“醫療領域有非常大的機會,與百度也非常有關系,我們將會利用人工智能參與其中。”
在百度看來,未來人工智能技術一定會被應用于互聯網醫療領域,連接各種設備與終端,通過更加豐富的用戶數據建立精準的用戶健康畫像,進而更加精準地匹配醫療服務。可以說,李彥宏本人對于“人工智能+醫療”業務有巨大熱情。此番裁撤醫療事業部,應該只是內部業務的整合,實現李彥宏在內部信中所說的“戰略上重要的項目去聚焦”。
百度曾在醫療O2O上投入了較多精力,但是市場效果欠佳,而且O2O模式也未能完全發揮百度在大數據方面的優勢。而在去年9月份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就放出話來:“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的核心。”此次醫療業務整體向人工智能轉型,顯然也符合百度當前的大戰略。
“人工智能+醫療”,百度缺什么
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最火爆的話題,而醫療服務更是一大社會剛需,而這樣的結合所帶來的醫療經濟注定會十分可觀。然而,看到了這一點的卻不止百度一家。事實上,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人工智能和醫療領域的跨界嘗試,距今已經有了五十多年的歷史。
雖然50多年的努力并未取得太大突破,但正如李彥宏所說,我們距離人工智能水平實質性的突破的確已經越來越近。放眼全球,IBM、谷歌和微軟等巨頭都是“人工智能+醫療”的忠實推進者。在硅谷,圍繞輔助診斷、醫療信息化、醫藥研發和醫學影像等領域進行開發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也正在不斷涌現。百度在和這些同行競爭時,會有優勢嗎?
解詞
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論調
2016年是人工智能概念提出60周年。對于人工智能,斯蒂芬?霍金博士評論道:“真正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是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發明。”
2016年3月初,經過7天的鏖戰,谷歌的“阿爾法狗”(AlphaGo)在人機圍棋大賽中大勝韓國九段李世石,彰顯了當代人工智能的飛速進展和強大實力,也給無數人的心靈震撼一擊。
同時,其他巨頭的人工智能產品也都在不斷顯露鋒芒。2016年4月,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成功預測了《我是歌手》第四季總決賽的前三名,并在最終對決中成功預測李玟奪冠;微軟的人工智能系統實現了“看圖講故事”;百度的“百度大腦”已經達到4歲孩子的智力水平,百度無人汽車已在路況復雜的北京五環路上試行,應急表現優于司機;度秘機器人已經入駐上海虹橋的肯德基概念店,直接為客人點餐,等等。
看上去,這些人工智能離大規模普及似乎還需較長時間,實際上,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生物醫藥、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結合,它對其他產業乃至社會經濟的滲透速度,將會越來越快。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從2016年11月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來看,世界互聯網科技的創新正在呈現出愈加趨向前沿科技競爭的方向。前沿技術的創新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幾乎決定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高度。
2016年10月,奧巴馬主持白宮前沿峰會,展望美國在未來50年的發展。白宮在峰會上《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報告,旨在把人工智能計劃的全部潛能用來強化經濟及改善社會。不僅如此,歐盟委員會也宣布,“人腦工程項目”入選歐盟“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
而中國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與扶持力度也在持續提升。2015年7月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在家居、終端、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十三五”規劃中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毋庸置疑,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飛躍,將極大地改變世界面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電報從發明到推廣用了20年;電話從發明到推廣用了不到10年時間;而當前計算機軟件的研發和推廣,常常連幾個月時間都用不到――2017年1月初,在AlphaGo的升級版化身“神秘棋手”Master以60勝0負1平的戰績橫掃人類圍棋高手之后,人工智能百度大腦又險勝“世界記憶大師”――互聯網在進入下半場的同時,新的一幕在2017年被揭開,人工智能激動人心,充滿無限可能。
記事
當前,一股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熱潮正撲面而來,無論是硅谷的創業公司、大學及科研機構,還是世界科技巨頭谷歌、微軟及百度都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著手進行前瞻性研究。
AlphaGo大勝李世石
2016年3月15日,谷歌人工智能圍棋軟件AlphaGo與韓國名將李世石的第五場對戰結束,AlphaGo以4:1的總比分大勝李世石。3月9日到15日,AlphaGo與李世石一共大戰五局,前三局AlphaGo大勝,第四局李世石扭轉了敗勢,但第五局李世石再次失利。
作為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棋類游戲,圍棋一直以來都被業內公認為是一塊計算機無法攻克的高地。回顧這場吸睛全球的人機大戰,其意義已經遠超圍棋,人們熱衷于談論AlphaGo,更多的是出于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關切。
2016年3月12日,《經濟學人》刊發題為《人工智能和圍棋一決勝負》的文章指出,不同于1997年深藍對弈的國際象棋,AlphaGo對弈的圍棋更加復雜,每下一步后能產生的可能性也更多。但AlphaGo背后的算法在比賽中已經顯示出自己的優勢。通過深度學習,它已經能模擬人類下棋,擁有“直覺”,并能給出下一步的最佳策略選擇。深度學習是未來通用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已經有眾多公司在這一領域投入資金和精力。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深度學習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甚至是醫療領域的應用。
百度大腦險勝“世界記憶大師”
2017年1月6日晚,江蘇衛視播出的第四季《最強大腦》節目中迎來一位特殊選手――百度派出搭載百度大腦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挑戰最強大腦的名人堂選手。經過兩小時比賽,“小度”憑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臉識別領域的深厚積累,以3:2險勝人類最強大腦的代表王峰。
百度大腦“小度”的背后是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和千億特征訓練,能模擬人腦的工作機制,學習訓練極其復雜的模型。
此前,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也在《最強大腦》第四季預告片中表示,如果最強大腦是人類腦力極限的代表,那么百度大腦是人工智能高水平的代表。無論輸贏,都會對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做出突破性的貢獻。
人工智能對醫療領域的影響是開創性的、變革性的、顛覆性的。智慧醫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數字化人體和數字化醫療等高度智慧化,部分代替了以往由人力完成的醫療工作,構建了從底層基因、中層病癥數據,到上層診斷和手術的上下一體,人與機器互聯、協作、共進的新醫療體系。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醫療主要有四個發展方向。
第一個發展方向是基因測序。比如某公司打造了遺傳病智能化解讀系統,首先提取和處理DNA數據,然后進行測序分析,最后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完成對疾病的關聯分析。
第二個發展方向是輔助診斷。通過讓機器學習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醫學教材,模擬醫生問診流程,采集、匯總和整理病人癥狀描述,與用戶進行反復交流和多重驗證,最終給出治療建議。
第三個發展方向是醫學影像。機器可根據病人拍攝的醫學影像資料,對病人病情進行確認診斷。
第四個發展方向是藥物研發。某公司依托智能分析技術,可以在分子結構數據庫中評估出820萬種候選化合物,減少了研發成本,并縮短了研發周期。
智慧醫療產業鏈主要由智能硬件、診斷工具、醫聯平臺、自診平臺、健康管理、醫藥電商等環節構成。
在智能硬件方面,醫療智能硬件主要有手環、手表、智能鞋等運動健康類監控設備,以及血壓、血糖、腦電等病患監測設備。
在診斷工具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前面文章所提到的IBM公司開發的沃森(Waston)醫療平臺。
在健康管理方面,WellTok公司與IBM公司聯合打造智慧醫療平臺,以數據分析服務加強個人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活習慣,還融合了醫療硬件、醫療保險、健康內容、健康應用等,豐富了平臺生態。AiCure公司利用手機終端為患者提供按時用藥的健康提醒服務。
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智慧醫療產業的融合力度將不斷加大,同時將進一步促進智慧醫療產業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診斷工具、醫聯平臺等于一體的智能云平臺企業。
英國BabylonHealth平臺計劃整合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患者在同醫生進行文字、電話或視頻交談前,就提前預知自身健康狀況。目前,BabylonHealth平臺上約有100名醫生,25萬用戶可通過月付或醫療保健的方式獲取服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業界人士認為,各大巨頭的諸多嘗試和努力是計算領域的一次進化,使用戶能更自然地同機器“交流”,指揮設備處理各種任務,比如訂貨、查閱交通狀況、預定餐廳或搜索信息等。這些程序中的人工智能元件旨在創造一個新世界,身處其間的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虛擬的助手。
谷歌
谷歌希望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博得頭籌,該公司高管將人工智能看成是與智能手機一樣強大的改變世界的力量。
谷歌最近推出了完全自主設計的智能手機Pixel,其配置強悍且內置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勢要與iPhone 7一較高下。借助這一助手,用戶能使用并整理設備上以及云端的信息、查閱電子郵件、制訂日程、瀏覽新聞、查詢交通狀況、查閱天氣信息等。
另外,谷歌于今年9月21日推出的能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全新數字助手Allo,也廣受科技行業和媒體的關注。在今年10月5日舉辦的秋季會上,谷歌除了推出Pixel系列手機外,還正式推出了Google Home智能音箱。作為要與Amazon Echo一較高下的智能家居中樞,它不僅允許用戶通過Google Home進行語音搜索,還可以鏈接家中的智能設備,并通過語音控制它們。
三星
10月8日,三星表示,將收購美國初創公司、蘋果Siri的創始團隊Viv Labs,作為進軍AI領域的“踏板”。Siri是蘋果AppStore里的一個應用,用戶像平時聊天一樣輸入文字內容,Siri會給出答案。
Viv Labs是一家人工智能和虛擬助手公司,被三星收購后,它也將帶去其最新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產品Viv。Viv具有“動態編程”和“可堆棧化”能力,有助于理解用戶的真實意圖和提高連續接受用戶請求的能力。
三星公司表示,計劃在2017年下半年將Viv引入三星智能手機。同時,三星也希望將Viv擴展至其他三星設備,包括電視、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亞馬遜
亞馬遜早在2014年就了Echo家居助手,這個聲控揚聲器由一位名叫“Alexa”的語音助理驅動。
亞馬遜Echo可以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裝置,它“身高”10英寸,圓柱形,可以擺放在家中的任何位置。Echo支持Wi-Fi連接,可作為藍牙揚聲器播放來自在線流媒體服務的音樂;另外,Echo還可以提供各種信息查閱瀏覽和提醒等功能,并且依靠語音命令進行激活。
Alexa是裝在Echo內的個人虛擬助手,相當于亞馬遜版的Siri語音助手,可以接收相應語音命令。使用Echo時,用戶只需說一聲“Alexa”,就可以開始詢問,包括新聞、創建任務提醒、設定鬧鐘時間或播放音樂等。Alexa還可以和各種智能家居設備進行交互,用來控制恒溫器或調節燈光。
此外,亞馬遜最近還推出了更小巧的Echo Dot,“身高”僅6.5英寸,并且不需要固定電源。
微軟
微軟的個人助手名為“Cortana”,中文名“小娜”,是微軟于2014年的全球第一款個人智能助理。“小娜”來源于《光環》游戲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主角士官長的人工智能助手。微軟稱, “小娜”極具幽默和詼諧天分,這一點和蘋果的Siri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有史以來最為人性化的個人助理應用。
與蘋果的Siri和亞馬遜的Alexa一樣,微軟的“小娜”能夠讓用戶以人類的方式與設備對話。“小娜”可以理解用戶說話的含義并以類人類的方式給予反饋。但是與其他語音助手不同的是:“小娜”在PC端和移動端同時適用,而且遠不是收發消息這么簡單。微軟想要她成為用戶的貼身智能秘書,協助用戶管理通信、安排日程及滿足相關需求。
臉譜
盡管臉譜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只是“后起之秀”,但“財大氣粗”,不惜投入重金進行研發。據信,該公司正在開發一款代號為“Moneypenny(簡稱M)”的人工智能助理,并已展開內測。
臉譜公司聊天工具Facebook Messenger(飛書信)服務負責人戴維·馬庫斯說:“M是一種個人數字助理,與市場上其他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服務相比,M真的能代替用戶購物、為親人送禮物、預定參觀、安排旅程等。”
臉譜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說,他想制造出一款真實版的“賈維斯(Jarvis)”。在電影《鋼鐵俠》中,“賈維斯”是鋼鐵俠的智能管家,這款超智能軟件能獨立思考、會幫助主人處理各種事務、計算各種信息;而且鋼鐵俠的機甲開發和方舟反應爐更新都離不開它的協助。
扎克伯格寫道:“我將通過探索現有技術來開始這項服務。”他的最初目標應該是一些基本智能操作,例如控制音樂、燈光、溫度等。
扎克伯格此舉并非心血來潮。早在2014年,他就以個人身份入股了人工智能公司 Vicarious。人工智能是臉譜公司三大長期科技賭注之一。扎克伯格曾明確回答為何要進入人工智能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互聯網服務的智商,從而對于用戶變得更有價值。”
目前,臉譜已經建立了三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分別位于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和加州的門洛帕克,每個實驗室擁有40-50名研究員。臉譜在人工智能開發方面雖然起步晚于谷歌、微軟,但成績斐然。
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是第一家個人助手的公司,它于2011年了語音助手Siri。今年6月份,蘋果給出的數據是,Siri周均提供20億次服務,而去年這個數字僅為10億次。
在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在努力優化這一工具。今年6月,蘋果開放了Siri,可以與非蘋果的應用交互(盡管目前僅限于包括微信在內的6種應用),因此,用戶能使用打車軟件Lyft來預約車輛,或使用Square Cash進行支付。
蘋果也引入了Home應用,來同智能家電和其他設備交互。通過Home這款應用,蘋果正努力讓Siri從智能手機的框架中跳出來,讓她變成用戶家庭中的一員,成為一名智能精明的管家。不過,未來她的表現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IBM
技術巨擘IBM公司可謂人工智能領域的急先鋒。20年多來,該公司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占據了無數家報紙的封面。1997年,“深藍”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這被視為是IT產業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之一。
隨后,人工智能“沃森(Watson)”接替“深藍”繼續對人類智能極限發出挑戰。2011年2月17日,沃森參加了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猜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并連續擊敗了該節目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兩位選手肯·詹寧斯和布拉德·魯特,成為《危險邊緣》節目新的冠軍。
沃森由90臺IBM服務器、360個計算機芯片驅動組成,擁有2880個處理器核心,約有10臺普通冰箱那么大,內裝超2億頁新聞圖書等資料。沃森不僅可以識別文字、地理位置,還可以部分感知人的情感,未來還將試圖讀懂人類的語言,學會思考。IBM將其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稱為“認知計算(cognitive computing)”。
外界普遍認為,這是IBM在個人電腦業務及傳統IT服務衰落后向死而生的新業務。目前,沃森主要應用集中在醫藥領域。去年4月IBM宣布,與蘋果、強生和醫療器械公司Medtronic合作,目標是“變身”為醫療系統中介,讓個人和醫院都得通過IBM獲取信息,優化數據收集、分析和反饋服務。
去年5月,14家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癌癥治療機構宣布,將開始部署“沃森”計算機系統,該系統能根據病人腫瘤的基因指紋選擇出適合的治療方案。今年6月,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利用“沃森”僅用10分鐘即判斷出一位60歲的女性患有罕見的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