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紅樓夢的歷史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15 17:13:1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紅樓夢的歷史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紅樓夢的歷史

第1篇

摘要:《紅樓夢》作為名著小說以書本為載體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可,這是因為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文字歷史,文字這種形式發展成熟同時包含著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內涵。然而自1895年開始依賴于視聽特性的影視作品走進了人們生活。《紅樓夢》作為一部廣為人知的名著,憑借它巨大的影視改編潛能,自然被提上了影視改編的歷程。

關鍵詞:紅樓夢;影視改編;歷史

《紅樓夢》是我國長篇小說奉獻給世界文學的一朵奇葩,但由于不同語言造成的交流障礙,它尚不能普及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對于世界人民來說,影視的聲畫造型語言,比文字語言有著個更便捷的普及性。所以及時地對《紅樓夢》的影視改編進行規律性總結,找出經驗與不足,以進行更加高質量的改編,對于《紅樓夢》更大范圍的傳播是十分有利的。所以《紅樓夢》的影視改編是履待人們去研究的一個領域。

一、解放前

《紅樓夢》問世不久后,就由文字走向了舞臺。據史載:清朝嘉慶年間(1796),孔紹文創作了昆曲《葬花》,演出了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此時距離曹雪芹逝世僅有三十多年。《紅樓夢》最早走上銀幕是1926年,當時梅蘭芳演出的《黛玉葬花》曾被拍成電影。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電影公司的紛紛成立使得影片的數量激增。《紅樓夢》為這些公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僅1926年和1927年兩年間,就有根據《紅樓夢》改編的影片存在。包括:任彭年、俞伯巖導演的《紅樓夢》(復旦影片公司),程樹仁導演的《紅樓夢》(孔雀影片公司)。

無聲電影時期,盡管文學改編電影的實踐已經司空見慣,但是由于當時簡陋的拍攝技術,那些根據文學原著改編的影片還是顯得簡單、粗糙,只是抽取原著中的某個片段敷衍成片,因而影片的故事卻反前后關聯,線索不夠清楚,人物性格也難以得到充分展示。它們大多數采用圖解性鏡頭、幼稚的造型特征、冗長的細節和純外部的劇情發展手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原著的思想內涵。

二、解放后至80年代

解放開始,《紅樓夢》再次走上了銀幕,同時也是在名著中首先被改編的。

楊小仲導演拍攝的《紅樓二尤》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最好的影片之一。影片以原著的配角尤氏姐妹作為主人公,以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通過藝術的對比手法,成功塑造了意志薄弱、溫柔善良的尤二姐和性情高尚的尤三姐這對性格迥異的姐妹。

1950年至1978年可以說是《紅樓夢》電影創作的多產期和繁榮期,不但改編攝制的數量多,而且出了一些精品名作,尤其是1962年攝制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

這一時期的《紅樓夢》電影經歷了從黑白片到彩色片的發展過程,影片改編的方式則更是多樣化,不但有時裝片,而且還有現代改編版。戲曲電影在這一階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香港成為《紅樓夢》電影生產的中心,這個時期的19部電影中有15部是香港的電影公司攝制的上海攝制了三部,其中兩部著名的戲曲藝術片越劇《紅樓夢》和京劇《尤三姐》是和香港合拍的,這也開了大陸與香港合拍電影的先河。

在這一時期的后幾年,隨著電視制作、播放技術的發展,《紅樓夢》電視劇也開始出現在熒屏上,香港和臺灣都改編攝制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其中香港的兩部電視劇影響較大。而內地則由于經濟、技術等原因而暫時落后,未有《紅樓夢》電視劇面世。

1975一1978年在香港與內地先后掀起的“紅樓”影視熱潮讓人感慨懷念。當時香港竟一下子推出七部“紅樓”影視,有無線電視臺的5集電視劇《紅樓夢》、麗的電視的粵劇電視戲曲片《紅樓寶黛》、佳藝電視臺的100集電視劇《紅樓夢》、“邵氏”的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和《紅樓》、“思遠”的電影《紅樓春上春》和“今日”的電影《新紅樓夢》,再加上1962年上海與香港合拍的越劇電影《紅樓夢》也在香港上映,一時間,“紅”流滾滾而來,匯成蔚為壯觀的景象。而越劇電影《紅樓夢》于1978年在內地重新放映,僅此一部影片即讓全國人民如癡如醉,當時電影24小時輪轉放映,人們通宵達旦排隊購票,很多觀眾連續多次重復觀看此片,真是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值得一提的是《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制片廠攝制《金玉良緣紅樓夢》,這部黃梅調電影模仿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改編攝制,劇情與之相似,在編劇方面缺少創新。因此,雖然導演手法細膩,布景服飾豪華,演員也極為賣力,卻未能制造出感人的力量。但相對于那一年攝制的其他幾部《紅樓夢》電影來說,此片還算是較為成功的一部,主演賈寶玉的林青霞以及影片營造的“古典中國”幻象還是給觀眾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三、20世紀80年代至今

從1979年至2008年,似可稱為《紅樓夢》電影改編攝制的沉滯期與復興期,因為自1977一1978年重拍《紅樓夢》的熱潮過后,從1979年開始至1987年,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影壇對《紅樓夢》題材似乎不再青睞,近10年來沒有一部電影問世,這一階段是《紅樓夢》電影的沉寂期。

與電影不是很景氣的境況相比,這一時期《紅樓夢》電視劇(片)的改編攝制則處在一個發展和繁榮階段,尤其是內地《紅樓夢》電視劇制作發展迅猛,其中電視戲曲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臺”,不編“紅樓”誓不休。從1980年開始至今,隨著電視的發展、普及,以及戲曲和電視合作的加強,《紅樓夢》電視戲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個不同劇種的戲曲競相改編

1987年,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制36集《紅樓夢》該電視劇第1至29集根據脂本改編,而第30至36集則沒有根據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改編,編劇周嶺主要根據小說前八十回的伏線、脂評提供的信息以及紅學探佚派的觀點,重新編寫了《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故事情節,以賈府最終一敗涂地、眾女子流散亡逝、寶玉淪落最終在茫茫雪地中走向遠方告終。該劇是內地第一次全本改編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1987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來在海內外不斷重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盡管評論界對這部電視劇褒貶紛紜,毀譽不一,但在《紅樓夢》的影視改編史上,它還是比較成功的,并被不少人奉為“經典”。

2010版李少紅版《紅樓夢》,再次全本改編,選秀選出演員。此版電視劇較原來的改編有諸多的不同,進行了全本改編。因為有了全本改編大容量的保證,本來它可以對故事更多地擷取,更加從容細致地表現人物,從而較全面、更接近地傳達原著的內容與精神。而選秀也是為了起用本色演員和年齡與原著人物歲數相仿的小演員,更真切地表現了大觀園的單純美好。

改編《紅樓夢》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能褻瀆經典也不能得不到觀眾的忍痛,甚至招來罵名。然而經典作品的誘惑和《紅樓夢》本身所具有的改編潛能使大量的影視工作者投入其中,進行改編創作。中國的電影事業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那時就有了對《紅樓夢》的電影改編,無論成功與否,人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努力。《紅樓夢》影視改編的歷史,不僅是改編方法的演變也是文學和影視互動的進步,在一定意義上是文化變遷的歷史。

參考文獻:

[1]黃書泉《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2]許波《從語言藝術到視聽藝術》,《電影藝術》,2004,2.

[3]李立《視覺文化語境中名著改編的審美得失》,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陳艷濤《王扶林:尊重原著,謹慎發揮》,《新世紀周刊》, 2008,20,113―115.

[5]謝鐵驪《尊重原著是改編之本》,《中國藝術報》,2002, 8,3.

[6]蔡義江《走向了兩個極端――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觀后》,《團結報》,1987.

[7]趙鳳翔.房莉《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第2篇

寶玉的乳母李嬤嬤來看寶玉,看見酥酪,拿匙就吃。一個丫頭說是“給襲人留著的”,結果李嬤嬤聽后“賭氣將酥酪吃盡”,寶玉回來后,襲人只得哄騙寶玉去吃“風干栗子”(《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第三十七回中寫道:襲人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里面裝的是時鮮果品,又那一個,是一碟子風干栗子栗粉糕。這栗粉糕即板栗糕,是用栗子制成的。

【制作方法】

風干栗子:取新鮮栗子擇凈,放于布口袋中,懸掛于自然通風處陰干后即可取用,食用時去殼服食。

栗粉糕:鮮栗子、糯米粉、白糖適量。將栗子去皮殼,煮熟,打爛,與糯米粉、白糖適量拌勻,制成糕狀,外撒上桂花少許,上籠中蒸熟即可服食。

【歷史溯源】

栗粉糕見于南宋《武林舊事》一書,足見以栗子制糕為時甚早。《清稗類鈔》載:“栗糕,以栗去殼,切片曬干,磨成細粉,三分之一加糯米粉拌勻,蜜水拌潤,蒸熟食之,和入白糖。”清?袁枚《隨園食單》也有“栗糕”條云:“煮栗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又云:“新出之栗爛煮之,有松子香。廚人不肯煨爛,故金陵人有終身不知其味者。”賈府用新栗制糕上加桂花,當系極講究的美味佳點。

【中醫觀點】

栗子,又稱板栗,為殼斗科植物栗的種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每年8~10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去殼取仁用。栗子是我國的傳統特產,在果品中,栗子的栽培歷史最為久遠,在陜西半坡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里,便有栗子的蹤影。栗子的食療及藥用價值亦堪稱上品。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之功,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泄瀉及腎虛腰膝無力,小兒筋骨不健等。《名醫別錄》言其“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千金?食治》言其“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新修本草》言其“嚼生者涂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滇南本草》言其“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證俱可用”。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栗子做過深入的研究。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有:“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顆頓愈。”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記載:“慈禧太后最愛吃栗子,御廚們為了保證老佛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栗子,便將栗子加工磨成粉,再佐以冰糖等佐料,制成小窩窩頭,每餐必食。慈禧雖屆耄耋之年,仍皮膚細嫩,光滑潤澤。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栗子有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作用,老年人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壽延年。

【營養分析】

第3篇

賈府里的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在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之余,于是想到油鹽炒枸杞芽換換口味。柳家的對蓮花兒說道:“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吃個油鹽炒枸杞芽來,打發個姐兒拿著五百錢給我。我到笑起來了,說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彌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錢的,這三二十錢的事,還預備得起(《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這枸杞芽便是枸杞的嫩莖葉。

【歷史溯源】

枸杞春天發嫩芽,味苦中帶甘,也可當食品。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卷上“種枸杞”言“春間嫩芽葉可作菜食”。《藥性論》言枸杞芽“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言“枸杞葉二兩,雞蛋一只,稍加調味,煮湯吃,每日一次,治急性結膜炎”。《滇南本草》言“枸杞尖作菜,同雞蛋炒食,治年人白帶”。《養小錄》言其“焯拌,宜姜汁、醬油、微醋,亦可煮粥,冬食子”。賈府里的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在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之余,于是想到油鹽炒枸杞芽換換口味。據1966年出版的《大眾菜譜》中有,蘇州菜肴“生煸枸杞”,實際上就是油鹽炒枸杞,其燒法簡單方便,是江南地區極普通的家常菜也。

【制作方法】

枸杞芽、調味品各適量。將枸杞芽洗凈。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后,下蔥姜爆香,而后下枸杞芽,炒至熟時,下食鹽、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服食,每日1劑。

【中醫觀點】

枸杞芽,又名枸杞尖、枸杞菜、枸杞葉、枸杞頭、枸杞苗,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莖葉,主產于甘肅、寧夏、河北、青海等地,以寧夏產者最為著名。春季采摘其嫩葉,老者不堪食用。枸杞苗性味苦、甘,涼。入肝、腎經,有清退虛熱,補肝明目,生津止渴之功,適用于肝腎陰虛或肝熱所致的目昏,夜盲,目赤澀痛,視力減退,熱病津傷口渴等。《食療本草》言其“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日華子本草》言其“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本經逢原》言其“能降火及清頭目”。

第4篇

寶玉玩了一會兒,內廚房的婆子來問:“晚飯有了,可送不送。”說話之間,便有小丫頭子捧了盒子進來站住,睛雯麝月揭開看時,有四樣小菜,還有一碗“火腿鮮筍湯”。寶玉喝了半碗,吃了幾片筍,又吃了半碗粥就罷了(《紅樓夢》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癡理)。賈府中每日錦衣玉食,吃些竹筍,有開胃消食作用。

【歷史溯源】

火腿鮮筍湯在清代中葉,是高檔食品。《調鼎集》記載:“上席……冬筍火腿湯。”明清時食火腿鮮筍湯是江南食俗。火腿與春筍合烹,其滋味特佳,揚州人稱“一啜鮮”,故寶玉急急地端起來就喝,被熱湯燙了嘴。

竹筍,又名毛筍、竹芽、竹萌,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冬季生長采挖者名冬筍,春季生長采挖者名春筍,嫩小者加工為玉竺片。冬筍比春筍更味美誘人,有“筍中皇后”之稱,唐代大文學家杜甫曾有詩贊云:“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濃。”竹筍食法頗多,燒、炒、煮、燉、煨均可,也可與肉、禽、蛋等混合烹調,各具特色,如湖南的火方冬筍、上海的冬筍塌菜、揚州的蝦子冬筍、湖北的炒香冬筍、四川的干煸冬筍、廣東的蒸釀冬筍等,均是鮮翠嫩香,風格各異的特色菜肴。

【制作方法】

取火腿、鮮筍及調料各適量。先將火腿剁塊,洗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火腿爛熟后,調入鮮筍、花椒、蔥、姜、鹽、味精、料酒各適量,煮沸后,去浮油即成。

【中醫觀點】

竹筍性味甘、寒,入肺、胃經,有清熱化痰,解毒透疹,和中潤腸之功,適用于熱毒痰火內盛,胃熱嘈雜,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積不化,疹發不暢,脘腹脹滿等。《名醫別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本草綱目拾遺》言其“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本草求原》言其“甘而微寒,清熱除痰,同肉多煮,益陰血。痘疹血熱毒盛,不起發者,

筍尖煮湯及入藥,俱佳”。《隨息居飲食譜》言其“甘涼,舒郁,降濁升清,開膈消痰”。

第5篇

襲人依寶玉之命,將一個五寸來高的小玻璃瓶子交與芳官,里面裝著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廚師柳嫂誤以為是寶玉平時喝的西洋葡萄酒,便忙著取燙酒的器皿“旋子”準備燙酒,其實芳官拿的是玫瑰露,一種民間古老的露酒,在清代曾名揚京師(《紅樓夢》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但通過這一段的描寫,也透露了這樣的一個信息,即寶玉平時除了愛喝黃酒外,也愛喝西洋葡萄酒,而且酒的顏色是“胭脂一般的”。似乎可以推斷,“胭脂一般的”定是比較濃郁的紅葡萄酒。隨著中外交往的增多,在18世紀的清初,有一些進口的葡萄酒進入賈府這樣的貴族之家,完全是有可能的。而就連柳嫂這樣的廚役都知曉,可見西洋葡萄酒在賈府的知名度。

【歷史溯源】

葡萄,又名草龍珠,蒲桃,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成熟果實,主產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北地區,尤以新疆吐魯番地區所產的葡萄味甘品優而馳名中外。葡萄的故鄉在地中海、黑海沿岸。據《西域傳》記載,我國的葡萄是兩千多年前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國帶回并廣為傳種、繁衍的。

葡萄酒是以葡萄加工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中國在漢代以前就已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埃及在4000年前的墓葬中發現一幅有擠壓葡萄方法的壁畫,說明當時已種植葡萄并擠汁飲用。

【中醫觀點】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強筋骨,生津液,止煩渴,利小便之功,適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盜汗,腰膝酸軟,熱病煩渴,聲嘶咽干,小便淋澀,水腫等。《神農本草經》言其“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名醫別錄》言其“逐水,利小便”。《滇南本草》言其可“大補氣血,舒筋活絡,泡酒服之”。《隨息居飲食譜》言其“補氣,滋腎液,益肝腎,強筋骨,止渴安胎”。

【營養分析】

葡萄有“生命之水”、“水果明珠”之稱。據分析,鮮葡萄含糖量為10%~30%,有機酸為0.1%~

第6篇

寶玉挨打后,要吃酸梅湯。襲人只拿那糖腌的玫瑰鹵子和了,給寶玉吃了小半碗。王夫人知道后,叫人拿來幾瓶香露,襲人說只拿兩瓶來吧。彩云聽了,去了半日,果然拿了兩瓶來付與襲人。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木樨,即桂花。木樨清露為桂花蒸餾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氣、醒脾開胃之功能。寶玉挨打、肝氣受抑,胸懷郁結,宜飲此露疏理,故服后覺得“香妙異常”。木樨清露與玫瑰清露在清代是江南貢品,故王夫人說“那是進上的”。

【歷史溯源】

寶玉吃的“玫瑰鹵子”,據曹公佚著《廢藝齋集稿?斯園膏脂摘錄》中所載:“凡有色有香花蕊,皆于其初放時采來,以釀飴之露和以鹽梅,然后漬之。貯使經年,香味顏色不變。”“桂花香動萬山秋”,每到中秋佳節,銀蟾秋皎,波光醉人,金風送爽。桂花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其“雖無艷態驚群目,卻有清香壓九秋”。宋?韓子蒼言其“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

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致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叢生巖嶺間而稱“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玫瑰花,又名徘徊花、筆頭花、刺玫花、赤薔薇花,為薔薇科植物玫瑰的花。宋?楊萬里有《紅玫瑰》詩:“叫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牒通。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風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熏人水沉中。”清?秋瑾的《玫瑰》詩:“聞道江南種玉堂,折來和露斗新妝。卻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玫瑰,與月季、薔薇并稱為“薔薇園三杰”,為我國主要的觀賞花卉之一。玫瑰花艷麗多姿,呈紫色或白色,其氣芳香濃烈,往往使人流連忘返,徘徊止步,故又名”徘徊花”。

【制作方法】

玫瑰鹵子:玫瑰花、蜂蜜、烏梅各適量。取含苞初放的玫瑰花洗凈,曬干水汽,而后與蜂蜜、烏梅同放置于凈瓶中,密封貯存1個月即可食用。

《本草綱目拾遺》載:“凡物之有質者皆可取露。露乃物質之精華,其法始于大西洋。傳入中國,大則用甑,小則用壺,皆可蒸取……桂花蒸取,氣香味微苦,明目舒肝,止口臭。”

木樨清露:取桂花適量,洗凈,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蓋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藥罐中,蓋緊。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從管口流出,收集裝瓶即可飲用。

玫瑰露:與木樨清露同。

【中醫觀點】

桂花,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花蕾。中醫認為,桂花性味甘,溫,入脾、肺經,有止咳化痰,消腫散結之功,適用于寒痰咳嗽,瘰疬痰核。《本草匯言》言其“散冷氣,消瘀血,止腸風血痢。凡患陰寒冷氣,瘕疝奔豚,腹內一切冷病,蒸熱布裹熨之”。《國藥的藥理學》言其“治口臭及視覺不明”。《陸川本草》言其“治痰飲喘咳”。桂花釀酒,“香隨綠酒入金杯”,味美可口。桂花經鹽漬、糖浸后可作食品佐料。桂味食品有桂花糕、桂花栗子羹、桂花藕粉羹、桂花湯圓、桂花月餅、桂花糖等,都是人們所喜歡吃的。桂花還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有“桂花點茶,香生一室”之說。桂花還可提取芳香油或香精,作為化妝品工業和食品工業的原料。

玫瑰花性味甘、微苦而溫,有理氣解郁,和血散瘀之功。本品藥性溫和,溫而不燥,疏肝而不傷陰,長于舒發肝膽肺脾郁氣,溫養心肝血脈,在臨床上有著廣泛的用途,適用于肝胃氣痛,新久風痹,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等證。《食物本草》言其“主利肺脾,益肝膽,辟邪惡之氣”。《藥性考》言其“行血破積,損傷瘀痛”。《本草拾遺》言其“和血行血,理氣,治風痹,噤口痢,乳癰,腫毒初起,肝胃氣痛”。《本草再新》言其“舒肝膽之郁氣,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積寒,兼能破血”。

第7篇

探春寫了一封花箋給二哥寶玉。這封信寫得十分漂亮,帶些駢儷味,又顯然是出于閨閣之手的。箋云:“前夕新霽,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難逢,詎忍就臥,時漏已三轉,猶徘徊于桐檻之下。未防風露所欺,致獲采薪之患。昨蒙親勞撫囑,復又數遣侍兒問切,兼以鮮荔并真卿墨跡見賜,何惠愛之深耶。”這些鮮荔枝是怎樣送去的呢?同回中作者又用如花之筆巧做點染。他沒有正面寫,卻借襲人查點一件纏絲白瑪瑙碟子引起,由晴雯口中笑著說明了當時情況。“給三姑娘送荔枝去的,還沒送來呢……他(寶玉)說這個碟子,配上鮮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見了也說好看,叫連碟子放著,就沒帶來”(《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題)。第八十二回婆子們也提到“給姑娘送了一瓶兒蜜餞荔枝來”。

【歷史溯源】

荔枝,又名離支、丹荔,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實,產于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果中之王”之稱。白居易曾贊其:“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香。”宋朝文學家坡曾貶官廣東,心情抑郁,在吃了當地的荔枝后高興地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竟因此而不愿離開廣東了。唐朝楊玉環喜吃荔枝,無奈山高路長,便用快馬傳送。《過華清宮》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使荔枝身價倍增。賈府吃的荔枝自然也來之不易了,故寶玉送荔枝與探春時,探春喜之不盡:“何惠愛之深耶。”

【制作方法】

荔枝、蜂蜜各適量。將荔枝去皮核,洗凈,與蜂蜜同置于鍋中,文火煮沸后,再煮一、二十分鐘,候溫裝瓶,密封浸泡服食。服用時每次2~3枚,每日1~2次。可養心安神,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

【中醫觀點】

自古以來,荔枝就被視為滋補佳品。中醫認為,荔枝性味甘、酸、溫,入心、脾、肝經,有補脾止瀉、養肝益血、理氣止痛、補心安神之功,適用于脾虛久瀉,婦女血虛崩漏,胃寒腹痛,氣滯呃逆不止及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本草綱目》言其“補腦健身,開胃益脾”。《食療本草》言其可“益智,健氣”。《玉楸藥解》言其“暖補脾精,溫滋肝血”。《本草從新》言其“解煩渴,止呃逆”。

盡管荔枝有如此美味及令人稱奇的滋補治療作用,但其臨床應用遠不及荔枝核普遍。荔枝核為散寒祛濕上品,肝經血分良藥,能行血中之氣、溫散經絡之寒、治療因風寒所致的疝疾、疼痛、墜脹、胃寒疼痛等。另外,荔枝殼還可治療婦女血崩及小兒痘瘡。

荔枝熱性很大,歷代醫家有“血熱宜桂圓,血寒宜荔枝”的說法,可見血寒的人可以吃,血熱的人不宜吃。若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反應時,不適宜吃荔枝,以免加重病情。現實生活中常見有人吃荔枝后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就是因為荔枝性溫,易助火生熱的緣故。

【營養分析】

第8篇

在《紅樓夢》外譯的研究中,學界大多集中探討其英文譯本,對其德文譯本則缺少關照。《紅樓夢》最早的德文節譯本由德國人弗蘭茨?庫恩(Franz Kuhn)于1932年完成,這個譯本在歐洲具有一定影響,多年來不斷修訂和重印,并被轉譯成英、法、意、荷蘭等多國文字。2007至2009年,歐洲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紅樓夢》最新的德文譯本,由德國漢學家萊納?施華慈(Rainer Schwarz負責前八十回)和馬丁?沃斯勒(Martin Woesler負責后四十回)共同完成,是迄今為止唯一的德語全譯本。筆者以該德譯本的章回目錄翻譯為研究對象,在釋意理論的指導下,討論該理論對章回目錄德譯的適應性,探究譯者翻譯章回目錄時使用的翻譯策略,并試圖對形成的翻譯效果進行評價。

一、《紅樓夢》章回目錄的特點

《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每回皆以八字的對句構成,形式整齊劃一,同時兼具音韻美,運用疊音、疊韻等手法使之平仄協調,讀來朗朗上口,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第十九回)。

除其形式特征外,其章回目錄還有上下句意群分段處一致的特點。基本句型為“3+2+3”“3+3+2”“3+1+4”“4+2+2”“4+4”,且上下句對仗工整,詞性到詞義皆相對或相近。“3+2+3”的意群劃分句型為《紅樓夢》章回目錄的基本格式,如“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鑒”(第十二回),該句型每句三頓,每頓字數為兩個字或三個字,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此外,大量運用借代、諧音、雙關、典故等多種修辭手法是《紅樓夢》回目的又一特點,如“滴翠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第二十七回)。這無疑是章回目錄中增色添彩的部分,但對于譯者而言卻是個艱巨的任務。如何將在一N文化中不言而明的東西,在無法加注、也無法進行文外翻譯的條件下將其豐富的寓意傳遞給目的語讀者,受眾讀后并且能領悟其中的蘊藏之美,這無疑非常考驗譯者的翻譯功底。

二、釋意理論的基本觀點

1968年,法國著名口譯專家達尼卡?塞萊斯科維奇(Danica Seleskovitch)率先提出“釋意理論”這一概念,1984年,塞萊斯科維奇和勒代雷合作出版了《口譯理論實踐與教學》,標志著釋意理論的正式確立。釋意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譯者應脫離原語外殼,抓住意義實質。即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其理解、翻譯和表達的對象不是原語的語言形式,而是原語的意義和思想,實現“得意忘形”。

釋意理論從語言層次的角度出發,將翻譯分為詞義層次、話語層次和篇章層次。其中,篇章層次將注意力集中于在兩種不同語言表達的篇章間建立交際意義的等同性,只有“意義對等”才是翻譯表達追求的效果,也是衡量翻譯的標準。釋意派區分了“詞語對應”和“意義對等”兩個概念,“詞語對應”只適用于數字、稱謂、專有名詞等少數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對翻譯來說是行不通的。釋意派同時認為,翻譯是一種有人的認知參與的交際行為,基于此誕生了釋意理論的核心思想:釋意理論將“意義”作為翻譯行為中的核心對象。釋意和翻譯都要圍繞意義展開,如果不經歷這一階段,從原語到目的語的轉換只是語言間的機械代碼轉換,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翻譯。

三、釋意理論下對《紅樓夢》章回目錄德譯的評價

古典小說的章回目錄的主要功能是概括全章的內容或本章的主要事件,使讀者在讀到回目標題時就能了解本章大意,引起閱讀興趣。此外,回目翻譯與小說的正文翻譯也不盡相同,回目作為標題,所占篇幅不應過長,也不宜進行加注等文外翻譯。

(一)釋意理論對《紅樓夢》回目德譯的適應性

雖然回目的翻譯也強調對形式的要求,但當內容與形式發生沖突時,由于回目的篇章概括性特點,《紅樓夢》德譯本的譯者在必要的時候舍棄了形式,為內容作出讓步。在施華慈和沃斯勒的合譯本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釋意理論關照下,這種注重傳遞其原文“意義”的翻譯處理。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第19回)

譯: Zu traulicher Nachtstunde spricht Hsi-j?n ein ernstes Wort; in stiller Nachmittagszeit entstr?mt Dai-yü ein sü?er Duft

在這一章回中,寶玉偷跑到花襲人家去探望她,凸顯襲人善解人意的性格,古時也有用“解語花”來形容聰慧可人的美女一說;而后一句對應寶玉和黛玉在瀟湘館中玩鬧,寶玉聞到黛玉袖中有奇香,便聞個不停,盡顯寶、黛初戀的柔情蜜意。從該回目的德譯來看,施華慈的翻譯明顯抓住了本回的意義核心,花襲人的勸誡和林黛玉的自生奇香。原文用“花”和“玉”分別代指花襲人和林黛玉,可能是考慮到“解語花”和“軟玉生香”的雙關之義,而施華慈在譯本中直接用音譯的方式道出了二人的姓名,直接表明了本章的兩位主要角色和她們所實施的行為,并用兩個帶有形容詞且相對應的時間狀語zu traulicher Nachtstunde和in stiller Nachmittagszeit表明事件發生的情境,即“情切切良宵”和“意綿綿靜日”,在傳達回目本來意義的同時,打破了原文的語言結構外殼,這對缺乏中國古典文化背景的德國讀者而言,無疑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自然帶來更流暢的閱讀體驗。

例2: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第45回)

譯: Zwei Freundinnen wechseln Freundesworte; in einer Regennacht entsteht ein Herbstdicht

本回講黛玉秋日里犯病,寶釵前去探望,黛玉心生感動,不再對寶釵心懷芥蒂,兩人互訴真心,成為真正的知己,之后兩人的相處便情同姐妹。寶釵走后,獨自一人的黛玉在秋霖脈脈里不禁黯然傷懷,擬《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風雨夕》。“金蘭”在漢語中指牢固契合的友情。后也用作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如成語“義結金蘭”。在施華慈對本回目的翻譯處理中,將“金蘭”譯為朋友,“金蘭語”用一個自造的組合詞“Freundesworte”,即“朋友間所說的話”來代替,將德語回譯回來可以譯為“兩位摯友互訴衷腸”,這也圓滿地傳達了原文的核心要義。筆者認為,施華慈對“風雨詞”的翻譯處理則更為巧妙,此處他沒有強行將“風雨詞”直譯為“Regengedicht”來與前面的風雨夕“Regennacht”作語言形式上的對應,而是考慮小說原文中黛玉的秋思之苦,譯作“Herbstgedicht”,即“秋辭”,如此一來,更渲染了秋日寂寥和黛玉內心孤寂的氛圍,使本章回目真實的意境呼之欲出,也體現了對原文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尊重。

釋意理論中同樣強調了翻譯過程中人的認知參與的重要性。釋意學派認為,意義的形成不僅要依靠對原語語言含義的理解,更需要譯者的認知補充(complements congnitifs)。釋意學派認為,意義是語言含義和人的認知知識融合的結果。例3可以看出在《紅樓夢》章回目錄的翻譯中譯者的認知參與的價值。

例3: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第27回)

譯:Beim Pavillon Tropfendes Grün jagt eine Yang Guee-fee nach schillernden Schmetterlingen; am Grab der Blüten weint eine Dschau Fee-y?n um die welkende Pracht.

本回講述了《紅樓夢》故事中兩個經典的場景“寶釵撲蝶”和“黛玉葬花”。而在回目中分別用中國古代兩位著名美女楊貴妃和趙飛燕來指代她們,薛寶釵和林黛玉在體態和氣質上的差別立刻躍然紙上,《紅樓夢》書中常有“釵肥黛瘦”的具體描寫。譯者在處理此回目的翻譯時,分別將“楊妃”和“飛燕”的音譯名補全成“Yang Guee-fee”和“Dschau Fee-y?n”,f明譯者自己的認知知識庫中有與此相應的背景知識,楊貴妃和趙飛燕是中國古典美人的代表,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對她們的全名進行音譯,從目的語讀者的角度來說,顯然比只音譯“楊妃”和“飛燕”更有助于內容的理解。在《紅樓夢》的回目中,出現了很多黛玉和寶釵的別名。譯者并不是只用音譯法進行翻譯,而是根據不同別名所蘊含的意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翻譯,在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此處將“林瀟湘”譯為“Die Kaiserfrau vom Hsiau-hsiang-Flu?”,是譯者考慮到林黛玉的雅號“瀟湘妃子”進行認知補充的結果,此處運用了字譯加闡釋的方法,補足了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欠缺,筆者認為這同樣是恰當妥帖的翻譯。

(二)釋意理論下對《紅樓夢》部分回目德譯的批評

施華慈和沃斯勒在處理《紅樓夢》的某些回目翻譯時,更偏向異化的翻譯,他們盡可能保留了異己的文化因素,使目的語讀者獲得了新的文化體驗,滿足了對原語言文化的異質性期待,但同時他們又不得不面對翻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文學誤讀及文化沖突的現象,從而影響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體驗。

例4: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瓊卿夭逝黃泉路(第16回)

譯:Yüan-tschun wird für ihr Talent in den Ph?nixmusterpalast aufgenommen; Tjin Dschung mu? in der Blüte seiner Jahre den Weg zu den Gelben Quellen antreten

筆者認為,此處施華慈對“黃泉路”的翻譯還有待商榷。“黃泉路”在中國的神話和道教典籍中指人死后通往黃泉地府的路,屬于中國文化專有項,在德語中并無此意象。所以,施華慈將黃泉路字譯成“den Weg zu den Gelben Quellen antreten”,即“踏上通往黃色泉水之路”,這明顯只是釋意理論所批評的語言含義層面機械的代碼轉換,并未用符合目的語語言習慣的表達方式傳達原語的真正含義,實現“意義對等”。德語讀者無此背景知識,其在閱讀完該回目的標題后,并不會立刻如中國讀者一樣,想到秦鐘的夭亡,只有在通讀完整章內容后才會理解。這就造成回目內容和意義的缺失,降低譯本的可讀性。

釋意理論主要產生和應用于口譯領域,在該理論視角下進行《紅樓夢》的回目翻譯分析時,重點是追求其“得意忘形”,但是在回目形式的美學翻譯上有所欠缺。

例5: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第34回)

譯:Von Gefühlen bewegt, rührt Bau-yü seine Kusine; im Irrtum befangen, r?t Bau-tschai ihrem Bruder.

在本回目中,“情”和“錯”分別重復出現了三次,不僅字詞對仗工整,更傳達了音韻上的美感,體現了非常纏綿的藝術效果。此處譯者的翻譯過于簡單直白,建議本回可以譯為“Eine wortlose Mitteilung trifft auf stummes Verst?ndnis; eine grundlose Zurechnung führt zu unverdienten Taten”。筆者用兩對近義詞(wortlos和stumm,grundlos和unverdient)來表示原文反復出現的“情”字和“錯”字,并且wortlos 和grundlos 后綴相同,在形式上也有一定的對應,回譯過來即為“無聲消息更遇無言理解,無端非難導致無謂指責”,如此一來,在傳遞意義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本章回的形式美。

第9篇

關鍵詞:《紅樓夢》;儒釋道倫理思想;具體表現

引言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但是,佛家和道家思想也已深深扎根,并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核心,對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曹雪芹將自己學習和體悟到的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了《紅樓夢》中,使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主題思想等都滲透著儒釋道倫理思想。

一、《紅樓夢》的寫作背景與曹雪芹在儒釋道倫理思想中的體認

康熙年間,曹家是身份顯赫的貴族,三代人連任江寧織造,曹雪芹出生于清朝雍正二年,歿于乾隆二十八年,可以說,他的一生都處于“清朝盛世”,但是曹家由于康熙與雍正的政權交替,牽涉到了混亂的政局中,由此由盛轉衰,因此,曹雪芹經歷了家族的沒落,在悲歡離合中看盡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紅樓夢》便是曹雪芹歷經了政局變動、家族落寞、窮困潦倒后,在明末清初反理學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以自己的經歷為依據,寫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

雖然《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小說,但作者通過包羅萬象的自敘性的寫實效果,描繪了清朝中期的政治時局、人情冷暖、社會文化思想。而清朝中期也是儒釋道思想發展趨于完善且相互交融的時代,但同時也有很多思想被歪曲或舍棄,一方面是世人認知上的偏差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統治階級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而故意篡改的。曹雪芹清楚地看到了這些,他在小說中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披露了被歪曲和篡改后文化現狀。因此,《紅樓夢》中體現出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發展與交融,以及各自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二、《紅樓夢》中的儒釋道倫理思想表現

(一)人物形象中體現出的儒釋道倫理思想

寶玉、黛玉、寶釵三人分別對應了傳統文化中的佛教、道教和儒教。寶玉和黛玉靈魂相通,源于道家和佛家相似的出世態度,源于兩人共同的叛逆精神。黛玉和寶釵的對峙,本質上是老莊思想和孔孟教義的格格不入,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互不相容。

寶玉身在紅塵之中,便已對世間美好的一切有佛家的大愛。所以他懂葬花的黛玉,所以他同情弱者,所以他尊重每一個女孩兒。寶玉每回參加詩社都甘當末位,時常替丫鬟們包攬罪責,已隱隱有佛門高僧“舍己全人”的氣量。

林黛玉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她并不像王熙鳳或薛寶釵那樣一生都在努力地力爭上游,她只是在安心地做一個自己,就連她對別人的譏諷或取笑,也只是出于自我情感的表達,沒有什么更深層次的目的。

薛寶釵雖出身富商家庭,卻完全接收與承繼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主要精神之一是積極的入世態度,一個有才能的人要將服務社會當作正事。薛寶釵有儒家入世的情懷,她對儒家思想的維護與堅守,完全出于真誠,她只是按儒家的禮教要求去說去做,不知不覺就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局外的人看她是儒家的犧牲品,而她自己并不覺得,那種思想與觀念早已深入到了她的內心,異化成了那樣的一個人。

(二)故事情節中體現出的儒釋道倫理思想

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為“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主要說的是賈母帶著劉姥姥和眾人逛大觀園,走到了妙玉的住處――櫳翠庵,妙玉便用茶水招待客人,但是卻對不同的客人用不同的茶杯,如給賈母用的是“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對寶玉、寶釵、黛玉是另外的待遇,而其他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妙玉雖然是佛家弟子,但是卻沒有踐行“世法平等”的理念,將賈府眾人劃分為了不同的等級,尤其是嫌劉姥姥臟,賈母要劉姥姥嘗一嘗她的“老君眉”,劉姥姥便喝了一口,妙玉便要扔掉成窯的杯子。由此可以看出,妙玉的修行與佛教的核心思想還相差甚遠,她的意識中也有儒家的“尊卑”“階級”思想。

(三)作品主題中體現出的儒釋道倫理思想

俞平伯先生就曾提出“《紅樓夢》的主要觀念是色空”的說法。《紅樓夢》到處流露出明顯的佛家色空觀念和道家的出世思想,開篇第一回就表明整個故事是“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比如,小說開頭跛足道人闡發了“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對《好了歌》作了簡要概括,甄士隱進一步為《好了歌》作了詳細注解。在《好了歌》里,將相功名、金銀財富、夫妻恩情、兒孫孝順等都是虛無縹緲、轉瞬即逝的,表現出佛家人生如“夢幻空花”的觀念和道家浮生若夢的思想。《好了歌》里所否定摒棄的“功名”“金銀”“嬌妻”“兒孫”,正是儒家以及一般世人信仰的基本內容。

(四)作品結局中體現出的儒釋道倫理思想

小說第一百二十回寫賈政扶賈母靈柩到金陵,歸途中天降大雪,遇見出家當了和尚的寶玉與他拜別,繼而隨著一僧一道飄然離去.賈政急忙追趕,已倏然不見,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并無一人。這是宗教般的感悟,真假難辨的善惡人世,最后也不過是一場幻夢,讓每個人從中參照到了自己。一僧一道的前后對話畫龍點睛,也讓人在現實生活的藩籬中,望見了鋪就的來路和去路。

三、儒釋道“禮”“空”“無”的哲學思考

縱觀《紅樓夢》全文,作者以一道一僧開篇,最后以一道一僧結尾,體現了他對儒釋道思想的哲學思考。細細梳理小說中的一些關系,我們可以發現:甄士隱為儒家人物,之后他出家做了道士;而空空道人在轉念之間又變成了僧人;而小說的開頭就是和諧相處的一僧一道了,從中我們可以找出隱藏的信息,即甄士隱由儒入道,空空道人由道變僧,最后僧道同行。曹雪芹似乎要告訴我們:儒釋道三者雖然各有所道、各道其道,其思想核心分別為“禮”“空”“無”,但到了至高境界它們又是相通的。

四、結語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它們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對人們的思想、生活、言行等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巨著,不僅有極高的文學研究價值,也滲透著濃厚的哲學思想,在儒釋道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中,小說的內容更具哲理意蘊。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久青草国产视频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老女人性视频 | www.色婷婷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国内自线一二三四区 | 黄色短视频免费看 |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2021 | 97色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成人短视频在线在线观看 | 欧洲女人性行为免费视频 | 手机福利在线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婷婷六月综合 | 丁香花在线电影小说观看 | 狠狠综合久久久综合 | 免费在线小视频 | 婷婷网五月天天综合天天爱 | 99久精品| 久久国产99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 久久青青草视频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九九爱| 国产自偷自拍 | 欧美在线看欧美高清视频免费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四虎影视入口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人人草视频在线 | 2020亚洲天堂 |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成人 | 免费国产一级 | 男人的天堂网在线 |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福利在线看| 蜜臀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