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教育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0 18:13:1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教育與道德之間的關系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教育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第1篇

[論文摘要] “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認為,道德的學習、道德發展在本質上是主體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通過主動的建構來實現的,可以從其所主張的學習形式、教育原則、師生關系幾方面借鑒該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進,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道德學習理論不同于以往的道德教育理論 ,它重視對道德學習問題的研究,“道德學習”是與“道德教授”相對而言的,主要是從學生的角度講,探討學生在道德上的發展變化,也就是他是如何學習道德的④。“實踐一建構”學習理論的觀點是:道德學習的內容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道德學習的動力來源于實踐 ,個體道德的學習、道德發展在本質上是主體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通過主動的建構來實現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實踐~建構”道德學習理論進行借鑒,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一、“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主要特征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種道德學習理論,“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理論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即道德學習是實踐的,是具有社會性和情境性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中,有兩點是比較突出的:一是缺乏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二是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不夠。

道德的習得和其他知識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它必須通過人的感性實踐,通過親身的參與,才能被人直接體驗、感受和建構。因為道德這種“知識”在本體意義 L有其獨特性和復雜性 ,認識、掌握、創造道德的根本途徑只能通過親自去實踐道德、體驗道德來實現。同時,道德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統一體,這些要素無法分割地統一在人的道德實踐中,單純的內部心理活動尤其是理智上的活動絕不能直面真實的道德。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在內容還是方法,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訓練和實踐活動 ,單純的知識傳授現象 比較嚴重。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為習慣和勇于實踐的態度與能力。單純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手段,是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的。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主體,受教育者應該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但實際上,學生的實踐活動常常流于形式,這就必然導致我們將社會規范內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愿望落空,更難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觀念外化為品德行為。

“實踐一建構”學習觀認為,道德學習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在面對現實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實現道德的發展,這就是道德學習的社會性和情境性。道德學習之所以有這個特征,一方而是因為道德彌散在社會生活中、彌散在人際交往的氛圍中、始終見諸于具體情境的,沒有抽象的、獨立于生活和實踐之外的道德。從書本上、從課堂里學到的“道德”并不是真實的道德,也沒有內化為學生心理、道德經驗的一部分。所以,較之其他方面的學習,道德學習對環境、社會情境的依賴性更強。另一方面是因為個體的道德學習要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積極的和消極的社會因素在個體道德經驗的建構過程中發揮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個體盡管可以選擇和超越,但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它們的影響。因此,個體的道德學習始終是在真實的、一定的社會情境中進行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從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 ,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對大學生熱衷和關注的一些頹事物、新現象不能給予相應研究和及時指導,難以解決學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認知上的困惑,再加上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和心理欠成熟的時期,結果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和行為方式乘虛而入,誤導甚至貽害了大量學生,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現實面前變得脆弱和無力,不能全方位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價值。

二、“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從“如何學”逆向理解道德教育“如何教”的問題,必然催生了對道德教育課程、教育原則及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這些問題具有革新意義的理解。從解讀“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角度來觀照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會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1.“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主要學習形式及其啟示。活動課程是“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主要學習形式,在一般的理解中,它又被稱為“經驗課程”“學生中心課程”,其目的不是傳授與實際生活脫離、與生活經驗脫離的所謂系統知識,而是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當前認為主要的問題②。“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認為道德是人際間社會交往的需要和過程的產物,對個體而言,也只有通過個人的社會交往,通過自主構建,才能將外在于己的道德約束落實為自己的道德發展。所以,道德教育的影響只有被個體納入到“實踐一建構”的自主活動中,才會產生實際效用。在高校中,和活動課程相對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踐環節與各種實踐活動,但是,這些環節和活動并沒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流于形式和被忽視掉。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而:一是主觀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環節和活動對于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作用;二是客觀上的經費 、師資、時間等投入不夠。實踐環節和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對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 、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把實踐環節和活動納入教育教學的總體規劃與教學大綱,并付諸實施。要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促進學生了解社會,增強誠信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 、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2.“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基本教育原則、形式及其啟示。道德教育的順利進行,不僅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問題,還有一個依據什么原則實施教育的問題。從 “實踐一建構”這種新的道德學習理論出發進行道德教育,必須貫徹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民主性原則和心理匹配原則。

主體性的教育把學生當做主體來看 、來尊重,以發揮、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的主動性為己任,以培養主體性素質為豐要 目標。人的主體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教育的結果。因此,要使大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首要的任務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發展他們的主體性。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主體覺醒階段,需要給予正確的價值引導;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和社會太多的呵護下成長,有些大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與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以至于少數大學生不敢直面社會。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在幫助大學生確立主體性上下工夫,使大學生真正成為既具有獨立人格,又能夠適應社會的人。

實踐性原則是指在實踐中進行道德教育,把實踐作為道德教育的手段、工具來使用。堅持實踐性原則,意味著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自覺履行道德標準,突出道德教育的實踐性特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大學生不排斥,但是覺得政治理論與現實實際的距離太遠 ,也不知道如何用科學的理論來分析、解釋現實問題。因此,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擬定周密的實踐教學調研課題 ,確定實踐調研基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實踐教學與每年的大學生暑期社會調查等活動緊密結合 ,安排教師指導和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調研 ,組織教師對學生的調研報告進行評閱、計算成績,逐步形成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課課外實踐教學模式。要以課外社會實踐為途徑,引導大學生深入實際,了解國情、民情、世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養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民主化是社會生活的必然趨勢,民主性原則體現在德育的方法上 ,就是指主要采取平等對話、說服疏導、實際鍛煉、自我評價等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方法。師生間、學生間的平等和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民主化原則主要強調的兩點。我們要認識到大學生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看法,他們希望得到尊重得到關心。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自尊、自信,發揮他們的自覺性、積極性、主體性。因此,我們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性格特點,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要和他們“互相信任”“平等對話”。我們要及時、不斷地了解他們的心態,關注他們心理的發展,尤其是他們的物質觀 、自由觀、愛情觀。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只有從大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出發,從他們的實際意圖出發,正確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融入他們的思想,與他們成為朋友。

心理學的研究與道德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道德教育者可以從心理學的研究中汲取大量養料,有效的道德教育不僅有賴于一種適當的和成熟的思想道德觀念,而且還有賴于人們對思想發展過程的理解,對學生發展水平和人格構造的理解。心理學及其所揭示的個體道德發展的規律對道德教育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心理匹配原則要求道德教育者在工作中要正確理解和對待心理學的結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心理匹配原則落實到實處,要做到: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心理學的規律其次,關注有關大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和研究;再次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3.“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師生關系及其啟示。因為教育活動是在師生之間展開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實踐一建構”理論認為,師生關系應是一種對話合作的關系,通過一定媒介的師生對話,產生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接,可以增加學生的道德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加強學生的道德意志,促進學生的道德行為,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與對話合作相對應的師生關系應該包含這樣幾個內容:平等、尊重、寬容、信任、愛。在高校中,師生之間以進行涉及內想法和真實感受的對話機會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相關課程教學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而這兩種方式往往是一個教師對多個學生,即大班授課或對學生的日常規范與服務,這樣就使得學生和教師沒有機會進行一對一的對話。而在一些集體討論之類的環節中,由于場合、時間、自身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專業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談話往往也僅限于專業知識的討論。今天 ,大學生中心理不健康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 自殺、殺人等極端事件也能經常聽到,如果師生之間進行過對話,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了釋放 ,不正確的觀念得到了矯正 ,獲得了幫助,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再有,進行對話 ,對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以及良好心態的培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的活動課形式,還是它提倡的教學原則和師生關系,都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借鑒“實踐一建構”道德學習理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注釋]

第2篇

【關鍵詞】和諧師生關系 大學生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42-02

師生關系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中的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之一,師生關系是普通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功能的實現。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因素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內涵式發展,大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凸顯,師生關系的內涵以及人們對師生關系的認識進一步發生了轉變。

“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是中國古典大學的基本理念,大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道德教育和品性修養始終。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教育中具有價值的目標”是培養“直接的德行”,并認為“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亨利?紐曼在《大學理想》中則認為“即使是純粹的智育,也蘊含著道德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學教育的本身就成為一種道德性的教育和引導,大學教育的成效可以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以及道德素質呈現。大學教師肩負著學術責任,更重要的是肩負著育人責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實現和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基礎與保障。文中所指的高校教師涵蓋了校園中與學生有聯系的全體教職員工,包括一線的專任教師、學校的職能部門人員、政治輔導員以及其他工勤人員。全面構建涵蓋學校各工作崗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要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著力點,并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 提高專職教師自身素質,以學生為主體,建立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全部教學環節的意識,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從古人所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北師大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可以看出,教師職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大學教師更應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同時有高尚的人生境界,要能夠嚴謹治學,既注重教書同時強化育人責任,學生對這樣的教師才會產生敬佩感,這樣的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師生關系,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可使教學雙方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相互促進,使教與學相結合,師生才能在心情舒暢、氣氛融洽的心理環境中達到共同進步。教師要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用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隨著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應用,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教師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知識權威和文化知識傳遞者身份逐漸轉變為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實踐活動的詮釋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傳統學生唯一的信息源和學術權威地位受到挑戰。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掌握學生學習規律。同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潛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獲得自尊和自信,端正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

在教學實踐的各環節中,每一位教師要因材施教,能夠正確評價每一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缺點,對于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能夠傾聽并且辯證地接受,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創新意識和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教書與育人并重,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綜合素質和思想教育質量。

二 立德修身,完善輔導員自身人格,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與能力,以人為本,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教師,在新時期承擔著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學生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新的歷史時期要求輔導員有較高的政治修養、理論修養、文化修養和人格修養,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和關鍵。

目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信息來源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輔導員與學生“貓和老鼠”般的關系不再適應時展和教育對象的變化。輔導員應主動轉變觀念,樹立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理念,以人為本,保持對教育事業和對思想教育工作的熱情,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是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的有力保證。輔導員要真切地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改進“貓和老鼠”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要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投入發自內心的感情,使師生都能夠切身地感受到相互的關愛與和諧關系,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的抵觸和逆反心理與情緒,使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由于目前學生評價體系仍未完全擺脫“以成績論成敗”的模式,因此輔導員應努力嘗試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正確評價每一位學生,激勵和幫助每一位學生,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以誠相待,培養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和習慣,增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效果。

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輔導員還應該全面地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情感交流與心理溝通,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達到師生之間道德與人格的交流融合。輔導員與學生在專業知識、情感認知、道德情操、行為心理等方面溝通、交流與融合,使學生認同教育理念,最終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尊重、寬容和共鳴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地尊重與理解學生,在學生犯錯時需要給他們寬容與幫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自內心地、主動參與到全部教育和教學環節中來,成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角”。因此,輔導員應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 改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作風,一切從學生利益出發,突出“服務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強窗口建設,構建管理工作者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回報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

學校各級職能管理部門是學生了解學校的窗口,隨著服務對象的變化和時展,“服務育人”的功能日顯重要。但目前部分高校的職能管理部門依然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學生到相關管理職能部門辦事,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與服務,職能部門如果存在不良的機關作風會影響到學生對學校的看法,也使學生對于學校的認同感降低。這種不良現象也會使學生對當前的社會產生不良認識,從而產生與學校相對立和抵觸的情緒,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同時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產生負面影響。目前應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意識和工作作風建設,借鑒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機制,在高校建立服務質量監控體系。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提高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構建管理工作者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建設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任重而道遠,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普通高校要注重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的形成,發揮全體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蘇寶芳.創新視野中的師生關系[J].教書育人,2005(Z2):88~89

第3篇

關鍵詞:社會體育;實踐教學;體系

突破傳統教學體系思維,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特點,也是高校所倡導的辦學理念。在國內眾多高校進行轉型期間,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做為教學重點工作,眾多學者在此方面也都做了探討與研究。海口經濟學院自開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以來,結合省內外高校的對比探討,以及學校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視,在以市場為導向的過程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具有一定的成效。以此依據教學規律與轉型發展特點,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為市場輸送優秀的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構建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培養機制

專業基礎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在校內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一些基本的實踐機會,結合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對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突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中的指導與管理能力。

(一)教學能力培養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中,對學生的指導實踐能力具有要求與安排。我校在學生教學能力培養方面除了專業課程內凸顯指導或教學能力培養,實踐的平臺重點是學校對全校大二年級所開展的15個體育俱樂部課程中擔任助教,通過教師的前期指導,學生擔任主要教學任務,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教學能力與指導水平。學生通過體育俱樂部助教的一年實踐后反饋良好,感觸頗多,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二)體育競賽組織與管理培養

體育賽事在當代社會中如火如荼,人們強身健體意識強烈,做為體育專業學生,具備體育競賽組織與管理能力,是一項基礎能力。在該項能力提升辦法上,我們主要是依據學校所開展的體育競賽活動及學生組織的賽事來提高學生組織與管理能力。學校每年舉辦“三大球”聯賽,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比賽,田徑運動會等常規比賽,同時也通過實踐教學周,讓學生自己組織些小型賽事,全程賽事由學生主導,教師指導。成功舉辦了網球比賽、校園迷你跑、攀巖比賽、健美操比賽、三人籃球賽等等。

二、構建適應社區體育的實踐能力培養機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人群對體育鍛煉意識明顯提高,需求加大,但目前社區內專業的指導員缺乏,人群未能有效的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我們積極主動的進入社區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社區體育的認知與實踐能力。

(一)體適能進社區活動

體適能是機體各個系統的有效的功能,有著良好體適能的人,可以對生活充滿活力,可以出色得完成日常工作而不顯疲態,可以有足夠的精力去消遣時光,也能夠面對緊急情況。[1]從服務社會角度出發,我院成立了“我運動、我健康”進社區服務隊,分別進入鄉鎮、社區,為群眾測量血壓,咨詢答疑、出運動處方等形式服務社區,深受社區、群眾的歡迎。

(二) 社會調研活動

當前,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作為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有利于擴展教學空間、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結合我校社會調研政策,從“三下鄉”等方式M入社區進行調研,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調研活動由專業教師帶隊,入學校、入鄉鎮進行調研,調研成果多次獲得學校獎勵。

三、構建小學期實踐體系機制

關于小學期的概念與實施,國內多所高校均已開展與研究,構建小學期實踐體系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校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促使學生發現自身缺陷,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進而反思、改善自身。從而達到畢業時能夠快速的融入工作崗位,發揮自身才能,體現自身價值。

(一)教學實踐小學期

教學實踐小學期一般在第二、四學期進行。主要以觀摩、頂崗等形式進行小學期的實踐,結合專業特點、個人興趣愛好、就業方向,進行安排。我校專業學生通過進入海口市及省內的健身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等單位,進行聯合實施教學小學期。

(二)畢業實習實踐

畢業實習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專業特點與單位需求不同,學生選擇就業的方向或單位不同。通過畢業實習實踐,能夠于學生的就業盡可能的對接。我校統籌安排,采取定點定向、自由選擇等方法開展畢業實習實踐工作。通過聯系行業內單位,學校指派指導教師,接收單位指派專人對畢業實習工作進行指導。效果明顯,多名學生與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四、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踐基地

校企合作的雙方(校方和企業)各為獨立主體,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標需求指向所進行的信息、知識、資源及行為合作活動,實現功能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3]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從而達到雙贏局面。

(一)基地建設

教學實踐基地是教學體系中關鍵環節,基地的數量、質量決定了學生實踐能力水平。從教學實踐基地的選擇上,眼光瞄準體育相關行業,適合我院專業特點而建立。我院從最初的健身俱樂部到相關體育行業協同建立基地,解決俱樂部的教練、會籍顧問,公司親水項目上各類崗位,基地與學校達成培養目標共識,學生通過基本崗位依次輪轉實踐,將校內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少數學生畢業后就職于健身俱樂部教練等崗位,主要起因是教學實踐基地的實習中喜歡上該行業。

(二)校企協同管理制度建設

教學基地的各項建設中以制度建設為主要目標,以實體公司與校方對學生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原則下,配合實體公司的管理,逐漸完善教學實踐基地的制度建設。制度的完善能夠促進學生在教學實踐基地中進行學習,且認真對待教學實踐,適應社會工作管理制度,為畢業就業夯實基礎。

五、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

從我國目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狀來看,迫切需要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逐漸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力度,各高校也在大力扶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是國家層面對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從而提高社會經濟多渠道、多樣化的發展。

(一)創新創業基地建設

依據國家及學校加大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引導教師與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同時在學校的支持下,努力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尤其做為體育專業,在社會市場需求方面,原有的經濟項目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在校內我們可以通過創新創業基地進行項目孵化,基礎實踐、模擬實踐等手段與方法,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健全創新創業制度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更好的凸顯成效。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通過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加大創新創業教育比重,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應用型高校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舉措。一方面從專業教師進行引導,課內培育創新創業意識;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主要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申報為主,結合創新創業基地進行孵化;還有一方面通過體驗式培訓,培育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六、小結

針對專業建設及社會市場需求現狀,學生實踐能力是各用人單位的首要條件。我們在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校內外的教學實踐,校企合作的渠道逐漸完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等等,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各高校的職責所在,也是符合國家提出建設應用型高校的目標。社會經濟的發展,x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培養方案,建立完善教學實踐體系,培養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毋張明.體適能研究發展綜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11)

[2]張軍蓮,蔡高強.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社會調研的模式與路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

[3]徐科軍,黃云志.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7)

第4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觀;大學生;道德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07-0020-03

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深受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等學習理論的影響,認為道德就是起約束作用的社會規范,道德學習就是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過于強調學生道德認知結構的發展,過分夸大認知在道德學習中的作用,認為道德推理或道德判斷的發展是道德發展的根本內容和衡量標準,忽視了道德在根本上是一種實踐精神,最終無法回避知行脫節的尷尬境地。在這種情況下,稱得上是學習領域“奇葩”的建構主義的興起,無疑為高校德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西方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被譽為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雖然建構主義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各種建構主義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但就學習理論的核心問題――學習觀來說仍存在共同的看法,即人的學習不是被動的過程,也不是機械的摹寫、移入、再現或重復外部信息過程,更不是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過程。學習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是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經由與世界相互作用而對世界(外部信息)進行重組、改造、整理、加工的過程。概言之,學習的實質是個體根據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起關于世界的知識的過程。

“因為沒有一種最好的成長方式,所以沒有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法。”[1]建構主義作為一種學習理論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譬如知識觀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等,但是它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強調學習者新舊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學習者對意義的建構,而不是考慮如何把客觀世界的知識和信息盡快盡多地傳遞給學生,教師也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與先知先覺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與對話者。從這一意義上說,建構主義學習觀“翻轉”了人們對學習的看法,改變了人們對學習的認識,沖擊了原有的道德教育觀念,呼喚著一種全新的道德學習觀念。

一、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主動道德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動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主體的自控過程,對學習負有責任的是學習者本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主動性啟示我們,學生的道德并非先天預設的,也不是單純由外在塑造決定的。大學生的道德學習也不完全是被動的,而是在有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大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自覺不自覺地從社會交往過程中學習,理解規則并最終形成完全獨特的道德觀念。模式化的道德教育是不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大學生有自己對道德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大學生是道德學習的主體,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來反映道德世界。

傳統道德教育目的是讓學生記住各種道德要求,并最終體現在行為中。“道德規則是在學生意識之外的,也就是說,它獨立于學生。”[2]道德學習的內容由教育者依據成人社會和成人生活的需要編訂,呈現為“要如何”和“不要如何”式條例。學生被剝奪了作為學習真正主宰者的地位和權利,無從選擇,完全處于接受者和被塑者的客體地位,其基本假設是“知識和價值――首先在文化中存在的――乃是學生通過模仿或通過直接的教學和獎勵與懲罰內化而成的”[3]。通過反復說教、條件反射或獎懲訓練,學生自然會變成“有道德的人”。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無論在目的上、內容上還是方法上,都是以否認大學生的道德主體地位和道德發展的主體性為前提的,否定了道德主體在道德學習中的意志和參與,道德發展自然成為無源之水與無本之木。

二、高校道德教育是在大學生先前道德經驗基礎上的學習

經驗是建構主義學習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幾乎每個建構主義者都強調學習者的經驗。他們認為,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開始學習新的材料之前,大腦中并非像傳統觀念所認為的那樣是“白紙”一張,而是已經存在許多先前的概念,盡管對每個學習者來說這些概念或多或少是不一樣的。

經驗同樣適用于道德學習領域。國內有學者研究指出,“生活中的道德學習是以我們擁有的道德本能為基礎,通過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選擇和自主選擇交互作用而實現的。”這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學生在道德上都不是一個空白,甚至剛出生的嬰兒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完全的道德文盲,他不但繼承了來自父母和祖祖輩輩的道德遺產,而且在母親的子宮中已經和父母有了初步的交流,已經有了自己的親社會性傾向。”[4]因此,作為擁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大學生在接受高校道德教育之前已有自己的道德經驗。

學生不是道德經驗的“空白者”,這提醒我們,以學生沒有相應的道德知識和思維能力為由,強迫學生接受的道德教育是站不住腳的。在大學生的道德學習中,教師要盡量關注大學生已有的道德經驗,在設置教學情景、道德教育活動時,盡量以大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注重與大學生先前生活經驗的銜接,而不是以理想的生活為模本,應以學科的邏輯為依據。

三、高校道德教育是大學生主動建構道德意義的學習

“知識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起來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這個原則幾乎得到了所有建構主義的認同。當學習者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新經驗發生變化時,即建立在自己的解釋和理解基礎上時,才能使新的知識和經驗同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聯系重新得到建構。學習就是理解,理解就是一個意義的賦予過程,即學生必須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對建構的對象作出解釋,在新的學習材料與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從而獲得真正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獲得的知識意義對學習者而言也是一種“創造性的理解”過程。

這種“創造性的理解”“建構”尤其適用于結構不良的知識領域。道德作為一種對世界的把握方式,比一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更加復雜,有著更多結構不良的領域。因此,道德學習在這種意義上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它更適宜于學習者“創造性的理解”“建構”。而傳統道德教育、道德學習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把道德完全等同于法律法規式條例,等同于一般的知識,把社會與“我”、道德與“我”置于一種對立的狀態,人為割裂了道德作為一種行為價值的整體內涵,最終使“道德規則獨立于學生”,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外在規范,既抹殺了道德及其學習的特殊性,忽視了道德在人類自身實踐中,對自身實踐經驗的總結,也否定了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道德是為了人而產生,但不能說是人為了體現道德而生存。[5]道德是基于人的實踐需要,人的實踐是具有過程性的不斷發展變化的,那么,道德也同樣不是靜止不變的,它追隨生活的變化而不斷呈現新的特征。所以,對于生活在一個信息化、價值多元化時代的大學生來說,道德之于大學生的意義更多是有待于發現而不是被動接受,道德學習并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固定不變的外在的道德規范,而是通過大學生的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在與他人交往中逐漸建構道德意義的過程。

四、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學生情感的生成為核心的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觀指出,學習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性過程,情感參與并影響了主體的建構過程。情感或情緒的好壞能影響或控制認知,進而影響學習。良好的情感或情緒對學習具有內在驅動性。

道德學習是一種價值學習,不同于知識技能的學習,它是以情感為核心的認知學習,是情感學習與行為學習的有機統一。道德是一種情感性存在,是一種對事、對人與對社會的態度,根本的不在于“知不知”“做不做”的問題,而在于“愿不愿知”“愿不愿做”的問題。“知”是可以記憶的,“行”是可以訓練的、強迫的,但“情”只能是生成的、內發的。所以,情感在道德學習中的作用,不只是形成道德行為的“催化劑”,而更是道德生成的核心。道德的深層本質應該是發于情,出于自愿的行為。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與認知的最大不同在于,學生在道德知識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直接反映了這些道德知識對學生所具有的主觀意義,而且更加具有內在性和直接性。如果在道德學習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情感體驗,學生不僅會對道德知識加以排斥,而且會對道德知識產生懷疑或不確信。

由此可知,大學生道德學習的本質特征在于其情感性。沒有情感,就沒有大學生道德的發展。沒有情感滲入其中,道德認知的學習就成了干巴巴的道德知識的學習,道德行為學習就是機械與被動的盲從行為訓練,失去了道德的本來意義。

五、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基點的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基于情境的。真實的學習應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出現,參與基于社會情境的一般文化實踐是個人認知的源泉。[6]所以,個體學習于豐富的情境中進行,通過與情境中的人和物的互動創造出知識。

道德作為一種價值性存在,是彌散在社會生活中與人際交往的氛圍中、始終見諸具體的情境,沒有抽象的、獨立于生活和實踐之外的道德。從書本上、從課堂里學到的“道德”并不是真實的道德,也沒有內化為大學生心理、道德經驗的一部分。所以,較之其他方面的學習,道德學習對情境的依賴更強。另一方面,個體的道德學習要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包括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積極和消極的社會因素,它們在個體道德經驗的建構過程中發揮著影響。因此,個體的道德學習始終是在真實的、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真空”中培養不出道德生活的主體。

回歸生活的道德理念認為,道德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之中,是不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真實的情境。道德學習離不開大學生的生活情境,只有遵循大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為源泉的道德學習,才能讓大學生在與自我、他人、自然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與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自然與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逐步建構起屬于自己的道德觀。由此看來,高校道德教育應以大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基點。生活情境不僅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熏陶與體驗道德,而且也使大學生的道德學習具有了現實的道德生活基礎。

參考文獻:

[1] Fox,R.Constructivism examined[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1(1).

[2] Durkheim,Emile.Moral Education:A Study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61.

[3] Kohlberg,L,Mayer,R.Development as the Aim of Education[J].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1972(9):453.

[4] 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1-52,58.

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11-01

血液透析首先應建立一條血管通路,穩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證。置管部位為鎖骨下、頸內和股靜脈,鎖骨下靜脈為最常用,最佳的部位是右側頸內靜脈,插管可以直接到達腔靜脈和右心房連接水平。

1 臨床資料

總結我院86例血液透析病人留置導管的護理。頸內靜脈為53例,股靜脈為18例,鎖骨下靜脈為15例,這些病人大多數是建立動靜脈內瘺之前作為臨時性血管通路,12例成為了永久性血管通路,6例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拔管,其余治愈或改為自體動靜脈內瘺后拔管。

2 留置導管功能不良的因素

導管功能不良是指常規治療時間內導管不能提供足夠的血流量來達到充分的透析。大部分插管置入后很快就有纖維鞘形成,只是大部分不導致臨床癥狀,大約41%的患者并發導管血栓形成。容易形成血栓的原因有患者的基礎疾病導致高凝狀態、患者的血管條件、插管次數、插管類型和材質、插管部位(左側置管發病率高于右側)和管尖位置,血栓形成的其他影響是誘發感染,可能引起回流障礙和肢體腫脹,肺栓塞。

3 留置導管感染的因素

置管的局部及全身因素是造成導管感染的重要因素,局部因素包括衛生習慣,使用不透氣敷料,出口周圍潮濕,鼻腔及皮膚攜帶金黃色球菌等,全身因素包括病人是否處于免疫抑制狀態,有無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癥和高鐵蛋白血癥等。導管出口處和(或)隧道感染占導管相關性感染的8%-21%,且為被迫拔除導管的重要原因。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壓痛、滲出和結痂,如不能及時處理,可以引起導管相關性菌血癥,抗生素與肝素混合液封管可用以預防導管感染。

4 尿激酶溶栓治療

尿激酶溶栓治療的成功率是70%-90%,應作為首選。用這種方法創傷最小并且費用最低。5-10萬u尿激酶加3-5ml分別注入留置導管的動靜脈腔內,保留20-30min,回抽出被溶解的纖維蛋白或血凝塊,若一次無效,可反復進行。對導管位置不良,可以經導絲引導糾正其位置或者更換導管。定期肝素封管,長期口服小劑量華發林(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管內血栓形成的危險。對于患者來說,除意識到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對預防感染的意義外,活動和睡眠時避免壓迫導管,以防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損傷。

5 靜脈留置導管患者在治療后自我護理要求

5.1 導管留置期間活動幅度不宜過大,睡覺時盡量取平臥位或導管對側位,以防導管移位、受壓、折疊。

5.2 頸內或鎖骨下靜脈患者洗臉、洗頭、洗澡時不要讓水流入插管部位,股靜脈置管患者不宜過多下床活動,洗澡時不能淋浴。洗澡后及時消毒,更換敷料。

5.3 注意留置導管創口有無出血、滲液、紅腫、滑脫。注意保護個人衛生,保持局部及皮膚、敷料清潔、干燥,不要用手繞抓置管部位皮膚、發現潮濕、松脫、污染后及時消毒、更換敷料。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2遍。

5.4 血液透析開始、結束及換藥時患者要戴上口罩,防止口鼻部細菌進入導管部位。有報道,血液透析患者大約50%-60%鼻腔內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

5.5 若留置導管超過3天未使用,請立即到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進行檢查,以防導管內形成血栓及局部敷料污染。

參考文獻

[1] 黃蓉芳.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導管的護理.護理雜志,2009年5月.

第6篇

摘 要 高校體育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強健學生身體素質,調整學生心理狀態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種教學都需要有對應的監督管控機制來引導教學向規范方向發展,充分發揮高校教學的實際價值。而該理念也適用于高校的體育教學,因此要充分的針對體育教學的問題設計教育監督管控機制。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監督機制 問題 策略

當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是朝著綜合素養人才方向進行,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理論與技能,同時也需要由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而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強健體魄和調整心理的作用。而為了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高校開展了相關的監督機制,但是監督機制本身由于不成熟而導致多種問題的存在。因此,要充分的看到監督機制問題,而后做對應的調整改善。

一、高校體育教學監控與督導機制作用

對于體育教學進行有效的監督機制,可以有效的對課程內容、學生反饋情況、實際考評情況做有效的監督,從而觀察教學實際開展是否符合學校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于教學的實際效果做有效的評估。同時依據教學中的問題做對應的問題糾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監督作用,促使教師不斷地與時俱進的積極配合學校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的改良。同時可以依據發現的問題有效的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通過討論與研究規劃出適用性的解決措施,有效的幫助教師進行課程的改良,成為了教學質量的晴雨表。

二、高校體育教學監督機制常見問題

(一)監督理念滯后

當下的體育教學監督理念主要沿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操作模式,但是實際上并不僅僅如此。監督操作是對實際教學反饋與推動的方式,而并不是對教師教學的簡單監督。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不僅僅是教師的不負責任,更多的情況上可能是學生需求與情況的多樣性,教學硬件設備缺乏,教學政策的不足等。因此教學效果的滯后并不是教師單一性問題,而是多方面問題的集合。因此監督工作應該是對多種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所監督評估,從而促進整體的改善。監督也并不僅僅監督教師,還需要監督學生,監督整個學校的管理體系中的各項工作等。

(二)缺乏對學生主體的關注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主體的關注。體育教學服務的主體是學生,教學不僅僅要滿足學校對于教學理念定義,同時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況、身體情況等。要充分的對學生情況做全面調查,充分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反饋,適當的依據學生的需求多對應的教學方式、內容與理念的調整。

(三)監督方法操作不科學

在傳統的教學評估中,僅僅依照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觀察以及學生簡單的問卷調查進行,同時調查范圍較為局限,只是抽樣調查,缺乏對全部學生情況的了解。評價的內容主要針對教學內容的滿意與否情況,但是缺乏對學習接受情況做深入評估。即便采用了網絡評估的方式,但是總體來說都較為形式主義,沒有深化到實際核心關鍵點。

三、高校體育教學監督機制對策

(一)完善監督機制

在監督機制中,要明確相關制度的完善科學性。既要滿足學校教學理念的符合和教學內容的規范性,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反饋情況的深入了解。評估要擴大評估范圍,避免簡單的抽樣檢查,擴寬評估途徑,方便學生做教學評價的時時反饋,及時的對日常教學反饋情況做有效的關注,并依據實際情況作及時有效的糾正,避免形式主義的每年定點某一時段的抽樣調查。同時要做好監督考評機制的權威性,促使教師與學校方面積極的應對改善,而不是僅僅接受反饋情況而熟視無睹。要將全面的監督與實際操作改善工作貫通,發動全校師生的監督力量,不僅僅是依賴單一的組織與個別監督人員。

(二)充分肯定教師的價值

在對教師做評價時,要充分的了解教師的實際工作壓力而后做對應的公正人性化的評價。不能以個別不公平的評價言論就否定教師所做出的所有教學價值。同時要積極的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讓教師發揮教學內在的熱情,不斷的積極改善,同時提供教師更為寬松的教學氛圍,讓教師更自由的對教學內容、形式的改良,避免單板的約束而導致教學模式的枯燥乏味。要尊重教師的專業性,教師畢竟是教學一線的感受者,對于學生的需求與教學領域的變化有更敏銳的感知,從而有效的提出對應的教學改良方式,因此要充分的尊重教師的意見,避免非專業性人員提出不切實際的監督與改良方法。

(三)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

在教學上,教師是專業的主導人員,學生是最有效的反饋群體。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積極的表達想法,讓教師全面有效的了解學生需求與實際的身心狀態,從而有效的做對應的教學調整。開通學生反饋的多元渠道,同時減少其反饋的阻力。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學監督機制不能嚴肅的認為是一種嚴苛的教學約束,應該更多的通過監督機制的改善,調整更為積極向上的體育教學氛圍,讓體育教學更活躍、更符合時展需求,滿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的提升體育教學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金富,高風.關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反思[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91-92.

第7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訓導;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b)-0000-00

在高等教育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形勢下,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管理中的職業素養訓導,有助于推進工學結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確保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的現有問題進行了調查,初步編制出基于職業素養訓導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

1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現存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對于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用還不強,在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1.1 對職業素養訓導教育的重視不足

通過走訪了解到,62%的專業教師認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最需要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而職業素質不是主要因素。相當多的專業教師認為職業素養訓導教育主要是學生管理工作的責任。

1.2 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脫節

目前的實踐教學基地管理中師資嚴重缺乏,除了教務部門和實訓教師外,幾乎沒有其他人員參與管理,造成在管理過程中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脫節。

1.3 訓導教育途徑單一

目前實踐教學基地的職業訓導教育僅僅依靠部分任課教師和實訓教師在實訓課上進行說教式教育,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2 構建基于職業素養訓導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

通過對政府部門、用人單位、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進行走訪調查,結合《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初步編制出基于職業素養訓導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

2.1 制度架構管理

制度架構管理分為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和執行力三個二級指標。組織架構要求組織健全、分工合理,參與人員來源多樣化,除了學校外,也應該增加政府、企業甚至是學生代表。規章制度則需要滲透企業文化和借鑒企業制度,并且科學、完備。執行力要求管理規范、運轉高效,具有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和建立安全預案。

2.2 日常規范管理

日常規范管理主要針對人員行為、文件檔案和成本控制三方面指標進行管理。在實踐教學基地活動的學生和老師必須要有合乎的行為規范,如按時考勤、統一著裝、佩戴胸卡等。所有運行文件檔案必須真實完整記錄,及時歸檔并保留一定時限。成本控制引入企業成本管理意識,除了控制采購計劃外,還需要合理節省。

2.3 師資隊伍管理

針對師資嚴重不足,這一指標下設人員構成和師資提升兩個二級指標。人員構成除了對管理人員的來源和比例有要求外,對于師生比也要有科學的要求,同時管理人員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對接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職業素養訓導的成效。師資提升主要指管理人員通過外出交流培訓、企業一線實踐、學歷提升、資格證書獲取以及參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及改造等多種途徑達到管理能力的提升。

2.4 多元教育管理

多元化的教育途徑才能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很好地提升,因此本指標分為學前體驗和學生活動兩個二級指標。學前教育主要指學生在進入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教學活動前,通過崗前培訓、安全教育、情境體驗等多種形式體驗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而學生活動主要覆蓋了社團活動、技能比賽、創新設計和企業家講壇這些與職業素養密切相關,又能在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的學生活動。

2.5 場地設備管理

場地設備管理主要由場地布置、設備管理和廢棄物處置三個二級指標構成。場地布置需要突出實踐教學場地高度仿真,有明顯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警示。企業典型人物宣傳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視。設備管理要求落實專人負責,對所有儀器設備建立使用說明,做好日常保養和安全防護,并能利用現有條件對儀器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廢棄物處置往往被忽視,因此廢棄物的規范處置和循環利用也被引入本管理體系。

以上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基于職業素養訓導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制度架構管理

組織架構

組織健全

分工合理

參與人員類型

規章制度

企業文化滲透

企業制度借鑒

科學完備

執行力

程序規范

運行效率

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建立安全預案

日常規范管理

人員行為

學生行為

教師形象

文件檔案

記錄真實完整

歸檔及時和保存時效

a成本控制

采購計劃周全

消耗合理節省

師資隊伍管理

人員構成

來源和比例

師生比

對接度

師資提升

外出交流培訓

企業一線實踐經歷

學歷提升

資格證書獲取

參與建設及改造

多元教育管理

學前體驗

崗前培訓

安全教育

情境體驗

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

技能比賽

創新設計

企業家講壇

場地設備管理

場地布置

布局仿真度

操作指南

安全警示

企業典型宣傳

設備管理

責任落實

建立使用說明

日常保養

安全防護

更新改造

廢棄物處置

符合規范

循環利用

實踐教學作為大學生培養職業能力、進行職業定位的重要手段,而實現大學生成才、謀求職業生涯發展又是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實踐教學基地作為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對于當今高職大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構建基于職業素養訓導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能使學校實踐教學基地管理更好地同職業素養訓導教育相結合,管理工作越來越規范,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也得到了明顯地提高。本管理體系從多個方面對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管理,并且契合社會和行業需求,通過綜合多方面資源形成合力指導實踐教學基地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應煌,吳興.高職校內實訓學生職業素質培育訓導研究[J].成人教育,2013,4:104-105.

第8篇

【關鍵詞】人工流產次數;繼發不孕;免疫學因素;健康教育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ced abortion times and second infertility and health education

Pan Lei(Heze City Hospital,Shandong 274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duced abortion to fertility and look for more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Methods:Two hundred patients suffered induced abortion more than one time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voluntarily.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volves 110 cases who accept health education voluntarily.The control group involves 90 cases who refuse health education becauses of kinds of reasons.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involves 80 cases who are healthy and married without abortion experiences. The serum and AsAb was det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abortion times and infertility was analyzed.The effect of education to abortion times was also analyzed.Results: The abortion times incre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re is the abortion times,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 immune factor.It is of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econd fertility. There is obvious significance(P<0.01).The increase is not obvious in intervention group.The immune factor is not important and of no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econd infertility.There is no obvious significance(P<0.01).And there is obvious significance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Among the reasons of second infertility after abortion,repeated abortion is more important and immune factor is related.Health education is of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bortion times. Health education is imminent and urgent.

【Key words】 Relation between induced abortion times;Second infertility; Immune factor; Health education

在妊娠24周以前,采用人工方法,把已經發育但還沒有成熟的胚胎和胎盤從子宮里取出來,達到結束妊娠的目的,稱為人工流產。妊娠12周前做人工流產稱為早期人工流產;妊娠12~27周做人工流產稱為中期引產。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觀念的改善,人工流產上升率較快,而重復性人工流產也逐漸增多所導致的繼發性不孕隨之增多,繼發性不孕是人工流產的一個常見遠期并發癥。有資料表明「1:人流后繼發性不孕占繼發性不孕的65.8%,而免疫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免疫系統在維持機體的穩定和健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保證機體的生殖和生理健康,我們的婦女保健健康指導工作更要全面具體。因此,本文通過檢測人工流產患者的血清、宮頸粘液抗抗體(AsAb),探討人工流產與繼發性不孕的關系,通過婦女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來分析衛生健康指導重要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婦科門診就診的女性病例,均有人工流產史,年齡18歲~33歲不等。平均年齡25.5歲。愿意接受衛生健康教育指導的110例為干預組,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接受衛生健康教育指導的90例為對照組。另設正常對照組80例(已婚未有人流史,身體健康之婦女)。

1.2 標本采集:采集空腹靜脈血2ml,分離血清即刻使用或儲備于0℃以下。根據基礎體溫和宮頸粘液檢查或B超檢查,禁欲兩天于排卵期用注射器或吸管吸取宮頸管內的粘液標本置高倍鏡下觀察。

1.3 檢測方法: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AsAb。試驗程序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試劑盒由上海玉蘭生物技術所提供,每次試驗均設陽性、陰性對照組。

1.4 衛生健康教育指導

1.4.1 青春期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智力發展、世界觀形成和信念確定的重要時期。是對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保持兒童時代某些心理特點,另一方面已具有成人某些心理特征,開始萌發獨立意識,喜歡與同齡人來往,先是同齡,隨著年齡的增長,喜歡與異往。幫助青少年培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自己生理、心理的特點,懂得自愛,合理安排生活、工作與學習。性教育對青春期少年必不可少「2:①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按照國家的方針和文化背景,不要效仿西方“性解放、性自由”。②正面教育,給青少年指出一些不良習慣、行為問題的控制預防方法。③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抓住青少年好奇心、新鮮感的特點。④理解、尊重、關懷、引導。

1.4.2 婚前健康教育 婚前健康教育能保障個人和家庭幸福,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人類發展。①以醫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婚前衛生咨詢服務。②幫助選擇適宜的結婚時機、最佳受孕時機。③婚前衛生指導,注意心理和生理調適。④新婚避孕指導。

1.4.3 人工流產術的健康指導 流產是不得已采取的避孕補救措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防止給身心健康帶來更多的麻煩。①人工流產術前體檢及全面的婦科檢查,有生殖系統感染時首先控制炎癥。在行人工流產術前需要運用抗生素系統、足量治療,待炎癥控制后再行手術。手術之前三日內應該禁止性生活,術前一日洗澡,更換內衣內褲,手術當天帶一些清潔衛生用品,以保持外陰清潔,防止感染。②術中避免“心腦綜合征”[3],消除精神緊張,術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亦可用麻黃素30mg肌注。③術后兩周是受術者全身各系統的復原過程。流產后由于機體內環境改變,容易發生感染,受術者術后應按時服用抗生素,并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一定要在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一定不要盆浴,勤更換衛生紙墊,保持外陰清潔。

2 結果

2.1 三組AsAb陽性率分布見表Ⅰ。

統計學分析,兩組間AsAb陽性率比較,血清各組間有顯著差異(P<0.01);宮頸粘液:觀察組與對照組無差異(P>0.05)。兩組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

2.2 人流次數與AsAb陽性的關系見表Ⅱ。

統計學分析,血清及宮頸粘液AsAb陽性率在人流1次組與2次組相比中,均無顯著差異(P>0.05);人流≥3次組的AsAb陽性率明顯增高,與前兩組有明顯差異(P<0.01)。

2.3 健康教育與人流次數的關系見表Ⅲ。

統計學分析,對照組流產次數之間有明顯差異(P<0.01)。干預組流產次數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之間流產次數有明顯差異(P<0.01)。

3 討論

3.1 多項研究表明[3]:AsAb對不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①抗頭部的抗體可干擾獲能及頭反應。②細胞毒抗體在補體參與下使膜損傷、死亡,抗尾干的抗體抑制活動。③抗抗體的Fc段與宮頸粘液蛋白結合,干擾穿過排卵期宮頸粘液。④抗抗體的調理作用增強生殖道局部吞噬細胞對的吞噬作用。⑤抗頭部的抗體能阻止與透明帶及卵細胞膜結合,抑制受精。⑥干擾已著床的胚囊生長發育導致流產。根據以往研究「4原發性不孕患者血清、宮頸粘液抗抗體陽性率均顯著高于正常組。本資料結果表明,人流后患者血清、宮頸粘液抗抗體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而人流次數越多,患者中血清、宮頸粘液抗抗體顯著增高更明顯。這說明免疫學因素對人流后的繼發性不孕有很大的影響,而人流次數越多影響就越大。提示我們繼發不孕的原因當中,人工流產引起的免疫反應是重要原因,應當重視起來。

3.2 人工流產后AsAb增高與不孕的關系

3.2.1 生殖道局部的損傷及感染是AsAb增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人流后常見的并發癥。

3.2.2 炎癥未消失之前性生活,局部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增強,吞噬大量。

3.2.3 多次人工流產加重了生殖道局部的感染與損傷,AsAb進一步增高,加重不孕。本文資料表明,人流后其血清、宮頸粘液中AsAb陽性率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人流次數≥3次血清、宮頸粘液AsAb陽性率明顯增高,顯著高于1~2次流產者(P<0.01 )。

3.3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系統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人工流產對婦女的生殖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實施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減輕這種影響。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后終止妊娠的有效措施。隨著生殖健康知識及教育的普及,廣大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避孕失敗所致意外妊娠對要求終止妊娠的育齡婦女大部分采用人工流產術。做好人工流產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減輕吸宮術中受術者的痛苦,縮短手術時間,配合醫生,最大限度減少術中或術后出現的并發癥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青少年較為普遍,趨向低齡化發展,特別是少女未婚懷孕呈現逐年上升和低齡化趨勢。婚前群體中未成年女性比例較大。在非婚日趨增多的現階段,由于生殖健康教育的不足,導致非婚青年性健康知識普遍缺乏,有相當多的非婚青年不敢或者不懂得如何采用避孕措施。因此,一旦懷孕,人工流產則成了惟一解決問題的辦法,殊不知,不管是人工流產,還是藥物流產,都會嚴重影響非婚女青年的身心健康,人工流產是女性避孕失敗不得已的一種補救措施,人工流產只是一種補救手段,而決非首選的上策。因此,我們加強青少年的衛生知識以及性知識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他們心理及生理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資料表明:通過青春期健康指導、婚前健康指導及人工流產術的健康指導,流產次數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使重復流產率明顯降低,減少繼發性不孕的發生,提高婦女生活質量,保證婦女身心健康 。

參考文獻

[1]唐英珍.人流術后不孕淺析.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85,5181:168.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一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053.

第9篇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多元智能;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98-01

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實踐證明,以多元智能人才觀指導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對提高教學效果,促進中職生多元智能發展,提高中職生的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觀

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人類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在特定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聯系的八種甚至更多的智能。這八種智能包括:體現思維及語言組織能力的邏輯數理智能和言語語言智能,偏重于技能方面的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身體動覺智能,還有就是體現心智方面的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及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在每個人身上不同程度地組合,使得每個人的智能都各具特點。中職生的特點是:形象思維占主動,卻不善于抽象思維;不善于系統性邏輯性強的理論學習,卻善于實際操作。認真分析中職生的特點,筆者認為在某些智能方面中職生特別具有優勢。中職生只是在邏輯數理智能方面較弱。作為中職教師,我們的任務是發現中職生究竟在哪些智能方面有優勢,給他們找到正確的智能定位,并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并開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成為未來所從事行業的專業人才。而要做到這一點,中職教師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掌握專業知識,使他們將來具有更強的立足于社會的競爭力。

二、語文課程特點及其重要性

《語文》(基礎模塊)這套教材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務實求真,遵循語文教學規律。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一要“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二要“服務學生專業學習”,三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語文教學承載著人類文明傳承的重任,承擔著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責任,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讓語文課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一個生活的濃縮片段,一個理想展翅的天空。學生在語文課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釋放自己的激情,培養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三、以多元智能人才觀指導語文教學實踐

職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中學語文教學。中職語文教學必須確立能力培養的“專業化”導向。必須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的“職業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專業性,“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的宗旨,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這既是完成職業教育的培養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要求。筆者擬在教學實踐中,重點培訓學生的其中四種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言語語言智能、交往交流智能以及自知自省智能。在此展開闡述,與大家共同探討。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調動學生身體動覺智能,促進學生交往交流智能的發展。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調動學生身體動覺智能,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

2、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開啟學生言語語言智能。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利用課堂教學,講解應用文寫作的基本常識,加強寫作訓練。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引導他們進行日常應用文和公文的寫作。

3、應培養快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制定學生的閱讀計劃,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如中職語文教材外的經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輔以一些必要的說話技巧方面的書籍。并要求他們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同學之間積極開展合作學習,訓練人際交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是指與人交往合作、察覺、體驗以及解讀他人的情緒、情感及意圖,并能據此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創設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可以訓練中職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學習興趣既跟著提高,又形成了積極的人際關系。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心激情综合网 | 午夜男人天堂 | 丁香花在线电影播放 | a级免费毛片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 欧美大片大片播放网站 | 婷婷激情四月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 看片网站推荐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 97色在线播放 |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 成人小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黄色视屏在线免费观看 | 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激情五月 | 免费一级网站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成人丁香 |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 激情五月婷婷基地 | 免费一级网站 | www.国产网站| 九九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 午夜激情福利在线 |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 | 丁香花在线影院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区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 试看120秒非会员体险区一二 | 善良的嫂子bd | a级毛片免费高清毛片视频 真正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东京干男人 |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 久久成人亚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