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2 09:40:3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

第1篇

【中圖分類號】R2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141-01

脊柱的某些節段偏離了身體正常正面軸線稱為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圓錐畸形、神經源性疾病、遺傳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筆者采用銀質針聯合微波治療軟組織損傷引起腰椎側彎收到較好療效。

1 臨床表現

臨床上多見受涼、腰部扭傷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訴多為腰痛,向前彎腰時明顯。查體可見脊椎側彎,腰椎向肌肉痙攣側側彎,腰椎棘旁壓痛,腰部功能明顯受限。

2 治療方法

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

3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治愈:腰部疼痛、側彎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正常。好轉:腰部疼痛減輕、側彎好轉,腰部活動基本正常。無效:癥狀無改善。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歲,反復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側明顯,查體:腰椎側彎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壓痛,以L34、L45、L5S1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雙側70°/(-),“4”字試驗(-),雙下肢肌力感覺正常,跟、膝腱反射對稱存在,巴賓斯基征陰性。入院查X線片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左側彎畸形(腰3椎體為中心側彎14°),曲度反弓。以“腰椎間盤突出癥”入科,予0.9%氯化鈉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膽堿鈉注射液0.5靜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靜滴脫水,兩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緩解,第四日予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一次后疼痛緩解,三次后腰椎側彎、后弓好轉,四次治療結束后出院,回訪無復發,行走時無側彎體態。

5 體會

受涼、腰部扭傷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側椎旁肌痙攣,從而破壞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韌帶的系統平衡,即可導致腰椎惻彎。

銀質針療法使針刺與熱療結合,通過熱的傳導至病變部位擴散至周圍病變部位,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改善體內深層軟組織病變部位發生的血供不足及營養代謝障礙[1],從而達到消除炎癥反應、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痙攣3種功效。研究表明,銀質針傳導熱能遠比一般金屬快的多,銀質針艾火灸時皮膚進針點溫度多在43℃~51℃之間,組織溫度37℃左右,熱能傳導直接作用到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治療后病變組織血流量增加50%~100%,達到消除或減輕肌附著處的無菌性炎癥病變,促使肌痙攣自然消失,達到無痛或減輕征象,通過此機制解除炎癥致痛、缺血致痛、痙攣致痛,達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療作用[2~3]。

生物體在微波場的作用下其帶電粒子與極化分子劇烈運動而相互摩擦產生熱效應。熱效應可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循環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白細胞吞噬作用加強,促進局部病理代謝產物吸收,產生消炎、清腫作用。溫熱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痙攣,清除堆積乳酸而使疼痛緩解。

故銀質針聯合微波具有解痙、消炎、止痛的作用,對于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腰椎側彎有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施鋒.溫熱銀針治療腰臀部軟組織損傷87例.中國針灸,2000,20(3):178

[2] 王榮.軟組織勞損性頸肩腰腿痛非手術療法,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8~27

第2篇

我是一個打工妹,最近,在公司上班下樓中,因同事在后面呼喚,我回頭答應,導致一腳踏空,從5樓的樓梯上滑摔到4樓,導致胸椎第11、12壓縮性骨折。在住院期間,我看到了一本舊雜志上面有這樣的文章,說香港影星張柏芝、楊恭如2人過去在拍攝電視片時不慎摔傷脊椎,受傷的也是胸椎第11、12節。我不明白,我怎么跟這兩位女明星受傷的部位一樣?難道這也是“明星效應”?脊椎骨損傷咋不謀而合?

深圳 黃夢苗

黃讀者:

您真會聯想,連脊椎骨損傷也在考慮“明星效應”,看來也是位“追星妹”喲!至于您的疑問,這是因為脊柱受傷時往往有一個縱向壓縮的暴力,第11、1 2節胸椎和第1節腰椎正處于后凸的胸段和前凸的腰段的交界處:同時胸椎由于與肋骨相連,形成胸廓,因而相對固定,而腰椎則活動的范圍比較大,這3節脊椎又處于相對固定的胸段和靈活的腰段之間的交界處,兩個因素相加使得第11、12節胸椎和第1節腰椎處于受力最大的部位,因而在脊柱外傷中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這樣的部位一旦受傷,如果救治不當,很容易造成下肢及大小便和等喪失。

所以,對于脊柱受傷的人,在場的人員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救治方法,要用救護車轉送,不要急匆匆用出租車運送,因為出租車空間狹小,病員不能平躺,只有屈曲,這樣的姿勢容易導致脊髓和神經損傷,給患者造成終身遺憾。其次,在搬運傷員時,兩人必須平抬,另一人將傷處托起,使之過伸,動作必須協調一致,放上擔架時,傷部可用一軟墊墊起,以維持傷者伸展位。否則,如果救護不當,即使是單純的骨折,也可導致繼發性的脊髓損傷,而至截癱;對已有脊髓損傷的傷者,可增加損傷的程度,甚至可導致死亡。

據悉,香港那兩位影星在過去脊柱受傷后。在場的人沒有慌張,而是囑傷者不要動,然后急呼“120”來救治。如果他們當時亂抬亂搬,再將傷者往出租車或小車里塞,可想而知,這2位影星也許從此告別藝術生涯。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損傷大多數都發生于交通事故、工傷、高處墜落、劇烈的體育活動等遭受暴力的時刻,而黃小姐的損傷則是下樓梯不慎踏空臺階造成的,因此,要接受這個教訓,在生活中時時注意防范。以后在上下樓梯時,必須全神貫注,一步一步踏下去,必須踏在下一個或上一個樓梯級之上,且穩妥扎實之后,再動第二步,如此“足踏實地”,就可避免外傷。另外,上下樓梯時不宜做其他事,也就是說,出門前把一切該做的事做好,回家時一切事都等到家后再去做,上下樓只管上下樓,高度集中了精力,就不至于摔跌了。如果有人喊您,或在樓梯上碰到同事或熟人,待自己腳跟站穩了再答應或交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防患于未然”。

坐姿后仰135度較佳

我的工作是天天同電腦打交道,難免天天做板凳。為了預防脊椎發生毛病,我便坐得筆直,如此,好嗎?

北京 夏紅

夏讀者:

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這是人們過去對養生健身的要求?!白绷?,挺起胸”,人們從小也時常接受來自媽媽或爸爸的提醒。確實,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坐得筆直,如座鐘一樣,不僅可以美化外表,對骨骼和消化系統也是有利的。

然而,前不久英國《福布斯新聞網》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卻顛覆了這一傳統思維。在北美放射線學會的年會上,英國一個由放射線學者組成的小組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現,坐得筆直,會造成脊椎過度疲勞,使神經受到牽制,從而導致背部慢性疼痛。而對于需要長期保持坐姿的人而言,背部與地板呈135度角是理想的角度,將身體自然放松,腳與地板保持接觸,這樣的姿勢對脊椎的壓力最小。

這項在英國阿伯丁市伍登德醫院開展的研究,參與者均為沒有背部疼痛或外科手術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讓他們分別保持坐直、趴著和135度角的姿勢。通過對儀器記錄結果的分析,研究小組負責人魏塞姆·阿廖爾·巴塞爾博士說:“當脊椎承受到壓力后,就會偏離自然的方向,分析結果證實,135度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90度?!?/p>

當然,135度角的確不太好把握,且容易從椅子上摔下來,因此,人們倒不必刻意追求,只要坐著時盡量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曲線,即頸椎向前,胸椎向后,腰椎向前,身體稍稍向后傾,讓肩部靠在座椅背上,將空出的腰部墊個軟墊,身體感覺舒適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這種最合理的姿勢,也不要保持很長時間,否則也會對脊柱造成傷害。

強直性脊柱炎也遺傳?

我的父親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前不久,我因腰背及全身關節疼痛到醫院就診,也被查出患有此病?,F在,我擔心極了,難道這種病也有遺傳?若這樣,我那未出世的孩子,將來也會患這樣的毛病嗎?

安徽 方向東

方讀者:

強直性脊柱炎(簡稱AS),俗稱“不死的癌癥”,是世界性的一大疑難雜癥。該病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是一種致殘率極高的慢性全身性進行性炎性疾病。同時,這是一種具有家族傾向的風濕病,好發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是7:1。男性病人中半數最終會出現脊柱的強直、駝背或直背,5%~10%的病人最終會發展為嚴重的殘廢,喪失生活以及工作的能力。而女性病人多數為輕型和良性過程,她們一輩子都會-間歇地出現腰痛或關節痛,但僅有極少數病人會發展為殘廢。

可見,這類病人在生育問題上,不能夠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應“重女輕男”。因為女孩將來患此病的概率要比男孩低得多,即使患病也多無大礙。

為此,有關專家諄諄告誡道,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戀愛結婚問題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對方及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無年輕時起病的脊柱關節病。如果有的話,可以檢查一下強直性脊柱炎的遺傳基因(HLA—B27),以免夫妻雙方均帶有同一個病的易感基因,給下一代的健康帶來隱患。

當然,如果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孩子查到HLA—B27陽性,也不必過于擔心。若是女孩,將來患此病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很輕;若是男孩,也只是50%的可能。至于你那未出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暫時不得知。但愿你生個“一朵花!”

注意:HLA—B27.90%病人的這個基因為陽性,但并非有這個基因就會得強直性脊柱炎。

“腰突”咋易引起腰椎側彎?

最近,我因腰痛和左腿麻木到某中醫院作檢查,醫生告訴我患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并說突出物在左邊,腰椎往左側彎,左側骶髂關節有輕度后錯位,屬于“腰突”并發癥。我不明白,“腰突”咋易引起腰椎側彎以及骶髂關節錯位?另外,我們辦公室王芳突出物也在左側,腰椎卻往右側彎,疼痛麻木卻是右腿,這是怎么回事?同是“腰突”,腰椎側彎咋不一樣?

安徽 黃晴晴

黃讀者:

您所說的腰椎側彎,應該說成腰椎側凸較準確。那么,腰椎為什么會形成側凸呢?這主要為腰背肌的反射性保護反應。向患側側凸稱同側側凸,向健側側凸則稱對側側凸。此名稱僅指腰脊柱而言。具體緣由,主要由椎間盤突出(未粘連型)的位置有關。如突出物位于神經根的內側(腋部),發生對側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C”形側凸:若突出物位于神經根外側,則為同側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正“C”形側凸。您很可能就是屬于同側側凸。其次,有的人突出物較小,或從后縱韌帶兩側突出,突出物大小不等,介于上下二條神經根之間,則可出現交替性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形側凸。

還有的人根本沒有腰椎間盤突出也可發生脊柱側凸,這可能多與改變身軀重心有關,使重心放在健側,以減輕疼痛癥狀。也有的人腰椎平直,乃脊椎病時的保護性反應,以減輕對后側纖維環及后縱韌帶等組織的壓力。有的人長期翹二郎腿或長期打電腦做姿不正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凸。另外,臨床上還有的病人存在著腰椎后凸或過度前凸等,都與脊椎病時的保護性反應有關,望注意鑒別。

那么,“腰突”咋易引起骶髂關節錯位呢?我們知道,骶髂關節是人體骨盆環的組成部分,分別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狀關節面構成,屬于人體的微動關節。“腰突”患者一旦出現脊柱側凸,必然出現患側骶髂關節長時間受到異常向上牽拉(拽),久而久之,即可造成骶髂關節錯位。臨床上有前錯位和后錯位之分。兩側臀部不平衡,患側比健側稍高。X線片顯示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高度,前錯位較高,后錯位較低?;紓汝P節面排列紊亂,間隙略寬。

另外,根據您的主訴,您的椎間盤突出物很可能位于神經根的外側(或稱“肩口”突出),而您的同事突出物則位于神經根的內側(或稱“腋下”突出),即神經根與馬尾成角處。所以,雖然突出物同在一側但腰椎側凸方向則正好相反。

總之,“腰突”是主要矛盾,治愈了“腰突”,骶髂關節錯位以及腰椎側彎(凸)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何謂椎間盤突出的“個性化”治療?

我平日身體健壯,喜歡運動。一天和兒子玩耍,將兒子拋起來用手去接后,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連走路都困難了。到醫院就診,一位姓趙的主任醫生經X線和CT檢查后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和脫出,并對身邊的實習醫師說我的“突出”很有“個性”,也需“個性化”治療。請問,趙主任醫生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有“個性”是什么意思?

湖北周玉炳周讀者:

趙主任醫生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有“個性”可能有這樣多層意思,一是突出因人而異、因職業而異、因病而異等,如中老年人容易突出,女性容易突出,司機、電腦職業者容易突出,患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脊椎側彎癥的人容易突出:二是突出部位、方向、多少上的“個性”,如別人一般是單個突出或脫出,而您則是同時“占有”;二是治療上的“個性”,即別人的治療方法比較單純,或牽引或推拿或手術,可您的治療要復雜的多,甚至要施行“捆綁式”的“階梯化”治療。

第3篇

“頸椎反弓”與“頸椎曲度變直”在體檢報告中并不罕見,近些年更是普遍。我們正

>> 頸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頭 淺談實心球投擲的反弓技術原理與訓練方法 直絲弓矯治技術矯正前牙反頜40例的臨床分析 鳥弓操 健頸椎 排齊輔弓配合雙頜“2×4”技術矯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臨床研究 前方牽引器聯合快速擴弓矯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臨床應用 身備五弓 腰如反弓 個體化弓絲配合治療伴牙列擁擠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應用體會 多排螺旋CT在快速擴弓器聯合前方牽引矯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應用效果 “收回”你的關注 收回你的內心優勢 弓 前路鈦籠鈦板系統與后路釘棒系統在頸椎反曲畸形矯正Cobb角手術中的效果分析 頸椎?。褐嗅t“反”著治 中醫“反”著治療頸椎病 二胡弓法淺探 甘濤二胡行弓中的“弓頭”操作手法探微 商業世界的弓道 “滿弓”的練習方法 生命的弓與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醫學 > 頸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頭 頸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頭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編輯部")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什么是頸椎反弓?

“頸椎反弓”與“頸椎曲度變直”在體檢報告中并不罕見,近些年更是普遍。我們正常的頸椎是正“C”形,弧度向前的曲線,保證頸椎活動的高度靈活性。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勢和生活習慣,有一些人頸椎“C”形弧度逐漸變的平直,我們便稱之為“頸椎曲度變直”。而“頸椎反弓”則更加嚴重,頸椎會向反方向彎曲,形成反“C”型。 頸椎反弓有哪些危害?

頸椎反弓會引起很多嚴重疾病。首先是頸椎動脈受壓,往往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其次是周圍神經受壓,產生神經根性或交感神經病變。常表現為肢體麻木、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嚴重的還會引起癱瘓。我國頸椎病近十年來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而且近年來逐漸呈低齡化趨勢。甚至發現了6歲的頸椎反弓患兒,生長發育嚴重受損。頸椎反弓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哪些不良習慣會誘發頸椎反弓?

1.長期低頭

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將造成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頸部肌肉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受牽拉出現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刺激脊神經,進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如長期處于異常的力學作用下,就會出現頸、腰背酸痛,甚至帶來骨骼、椎間盤的變化,發展成為頸椎病。長期低頭看手機、看電腦是頸椎病的罪魁禍首。而且相相對臺式電腦而言,筆記本電腦危害更大。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一般處于比較低的位置,比起臺式電腦更容易讓人處于臉朝下的狀態。如果保持這種姿勢工作或上網數小時,會非常明顯地給頸部造成很大的負擔。

2.久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時間長達8-9小時。久坐會對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傾時間一長,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難以保持,導致正常的前凸曲線變直甚至反屈,有的則出現脊椎側彎。因此,要保護脊椎健康,就要嚴格控制電腦上網、游戲時間,即便使用電腦,也要保持頸椎正確的姿勢。

3.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時間長達8-9小時。久坐會對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傾時間一長,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難以保持,導致正常的前凸曲線變直甚至反屈,有的則出現脊椎側彎。因此,要保護脊椎健康,就要嚴格控制電腦上網、游戲時間,即便使用電腦,也要保持頸椎正確的姿勢。

4.使用過高的枕頭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時間長達8-9小時。久坐會對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傾時間一長,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難以保持,導致正常的前凸曲線變直甚至反屈,有的則出現脊椎側彎。因此,要保護脊椎健康,就要嚴格控制電腦上網、游戲時間,即便使用電腦,也要保持頸椎正確的姿勢。

如何預防頸椎反弓?

1.平時習慣。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臥床看書報、看電視,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

2.注意用枕。用枕不應過高。有側臥睡姿者睡前將枕頭塑形成中凹狀,枕頭分成三等分,兩邊可高出一些,以適應側臥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線。枕芯材料以蘆花或質地稍硬的葦蕊、綠豆殼為好,不提倡使用過軟的海綿枕或夏季常用的過硬的竹枕等。

3.多活動。長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時應有5―10分鐘的休息時間,并作頸椎自我保健操。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韌度,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4.勤鍛煉。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頸椎供血,防止和延緩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年齡。

5.常咨詢。如經常出現“落枕”或頸肩臂痛,轉頭性眩暈,應及時到康復科醫生處就醫確診,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后患。

產生頸椎反弓了怎么辦?

康復保守治療。產生頸椎反弓的朋友不必過于慌張,90%頸椎反弓的患者可以通過康復治療減輕甚至消除不良癥狀,改善頸椎曲度。

1.理療

傳統的頸椎牽引、超短波、干擾電等理療方式于炎癥的消除、疼痛的控制有一定作用。此外,體外沖擊波治療可快速緩解頸肩部肌群的緊張、痙攣,止痛效果立竿見影。

2.整復松解

頸椎反弓的患者往往伴有頸椎小關節錯位,部分肌群緊張,需要進行手法或康復設備輔助的松解整復。脈沖槍、深部肌肉振動治療儀等康復設備能深入、快速調整小關節排列,松解肌肉筋膜,配合手法治療效果顯著。

3.運動訓練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時間長達8-9小時。久坐會對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傾時間一長,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難以保持,導致正常的前凸曲線變直甚至反屈,有的則出現脊椎側彎。因此,要保護脊椎健康,就要嚴格控制電腦上網、游戲時間,即便使用電腦,也要保持頸椎正確的姿勢。

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討骨軟骨發育異常導致脊柱畸形的特征,探討其臨床特點及手術方法的選擇。[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5例骨軟骨發育異?;颊撸约怪鶄韧够蚝笸咕驮\入院,男2例,女3例;術前常規進行X線片、CT和MRI檢查,就其臨床特點及外科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對本組脊柱側凸患者均行手術治療,順利完成手術,未出現脊髓血管損傷等嚴重并發癥,頸椎不穩、胸腰段后凸、側凸和椎管狹窄在本組骨軟骨發育不良患者中常見。5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12~24個月,平均隨訪15.6個月,采用Frankel脊髓評分,術前患者評分3例C,2例D;獲得隨訪患者術后Frankel評分1例D,4例E,與術前相比神經功能改善1~2級。[結論]因氣管插管困難和阻塞性肺病,患者術前應進行麻醉科和影像評估,因患者脊柱發育不良,脊柱的內固定常常很困難。

【關鍵詞】 脊柱側凸 骨軟骨發育異常 治療

骨軟骨發育異常通常全身骨骼受累,隨著生長而進展。骨軟骨發育異常[1]包括典型的合并骨骼發育異常的矮化病,如軟骨發育不全、骺和干骺端發育異常、膠原病變(包括成骨不全)和各種各樣的骨發育不全群(溶酶體的累積異常),常常導致脊柱側凸畸形,需要進行手術處理,但由于其解剖結構和臨床表現復雜,導致治療比較困難。近年來由于影像學診斷技術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該類疾病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研究主要將作者收集的5例有脊柱側凸的骨軟骨發育異?;颊?,就其臨床特點及外科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5例骨軟骨發育異常,男2例,女3例;年齡10~18歲,平均13.6歲,均以脊柱側凸或后凸就診入院。其中,軟骨發育不全2例、成骨不全1例、粘多糖病1例、甘露糖苷貯積癥1例。

1.2 臨床表現

5例均生長緩慢,身材矮小;骨骼畸形的4例,其中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3例、脊柱側凸2例,持續的后凸畸形可以導致脊髓病變,1例出現截癱。2例患者存在間隙性跛行等腰椎管狹窄的癥狀。膝外翻的1例,雞胸、肋骨外翻的2例,下肢關節僵直2例,特殊面容的3例,多為頭大、前額突出、鼻梁低平、唇厚,1例突眼,肝脾腫大1例,臍疝1例,語言障礙2例。成骨不全患者曾發生多次多部位的骨折。

1.3 影像學表現

術前常規均行X線和MRI或CT檢查。X線影像表現:粘多糖病例和甘露糖苷貯積癥病例骨骼系統的表現為顱骨變大,脊椎椎體變扁,呈彈頭樣改變,椎體前上角變圓,前下角變尖而突出如鳥嘴狀,胸腰椎后凸成角,肋骨前端膨大成漿形如飄帶樣。髂骨體變短小,髂骨翼相對較寬,髖臼發育不良。MRI提示脊柱腰段椎管狹窄(圖1)。成骨不全X線表現為全身骨密度減低,普遍性骨質疏松并易骨折。脊柱表現為脊椎側凸,椎體扁平,明顯骨質疏松,部分呈雙凹型或楔狀變形。

1.4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術前癥狀、物理查體和影響學檢查結果,本組脊柱側凸均行手術治療。胸腰段后凸畸形1例T10~L4Cobb’s角87°,行經后路L1椎體切除、椎管減壓,后路椎弓根內固定、鈦網支撐融合術(圖1),術后后凸T10~L4Cobb’s角5°。成骨不全脊柱側凸的患者行側凸矯正手術,脊柱胸段向右側凸,腰段向左側凸。術前胸腰雙彎,胸彎T6~T11,Cobb’s角55°,頂椎T8Ⅱ度旋轉;腰彎T12~L4Cobb’s角30°,頂椎L2Ⅰ度旋轉。術后胸彎矯正至23°(圖2)。

2 結果

2.1 手術結果

根據術前檢查結果制定的手術計劃,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未出現脊髓血管損傷等嚴重并發癥,所有患者傷口均按期愈合,未見傷口感染等并發癥。

2.2 隨訪結果

5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12~24個月,平均隨訪15.6個月,采用Frankel脊髓評分,術前患者評分3例C,2例D;獲得隨訪患者術后Frankel評分1例D,4例E,與術前相比神經功能改善1~2級。

3 討論

骨發育異常指基因異常導致的異常骨生長。這些異常過去常按影像學來分類,現在逐漸依靠基因學來診斷[1]。目前國際上將此類骨骼疾病按形態學和基因學描述來分為2類:骨軟骨發育異常(osteochondrodysplasias)和骨發育不全(dysostoses)[2]。由于骨軟骨發育異常發病相對罕見,國內文獻報道較少。其發病機制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在脊椎發育成熟過程中一些刺激因素可以導致畸形。近年隨著CT三維重建、MRI等影像技術的進步,以及脊椎分子遺傳調控機理的認識,對骨軟骨發育異常的研究逐漸深入。Hall等[2]從基因學方面將骨軟骨發育不全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軟骨發育不全;(2)骨畸形性發育不良;(3)粘多糖??;(4)脊椎骨骺發育不良;(5)假性軟骨發育不良;(6)斑點狀軟骨發育異常;(7)變型骨發育不良和kniest骨發育不良;(8)屈肢骨發育不良。

本文著重討論文章中幾種病例。骨軟骨發育不全[3]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額部隆起、面中部發育不全、耳鼻喉系統功能障礙和短肢侏儒癥。骨科方面表現在脊柱和四肢,上肢可表現為橈骨頭脫位,下肢表現為膝內翻。成骨不全[4]患者主要臨床特征為骨質疏松合并骨折,關節松弛,湖藍色鞏膜,牙齒發育不良和成熟前耳聾。甘露糖苷貯積癥臨床表現為頭大、前額突出、鼻梁低平、唇厚,語言障礙。粘多糖病的臨床表現為面容丑陋、關節活動受限,手呈爪型攣縮、 骨骼畸形、 髖關節脫位、 肝脾增大、 角膜混濁及視網膜和視神經損害。骨軟骨發育不良常見脊柱畸形,頸椎不穩、胸腰段后凸畸形、側凸和椎管狹窄。本組病例中骨骼畸形的5例,其中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3例、脊柱側凸2例,持續的后凸畸形可以導致脊髓病變,1例出現截癱。2例患者存在間隙性跛行等腰椎管狹窄的癥狀。

近幾年對脊柱側凸的治療進展可以應用后路椎弓根內固定系統進行治療[4],但手術操作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必須注意此類患者解剖形態常異常、骨發育不良,有時應用內固定困難。因為正常肺的發育至8歲左右,對于年幼的患者(小于8歲)可先應用石膏、支具或Halo氏牽引架治療來延緩最終的融合[5、6]。手術方法應該根據患者的病因、癥狀和影像學資料來選擇。由于骨發育異?;颊叱4嬖谙拗菩苑尾 ⒆枞院椭袠行灾舷?、短頸畸形、頸椎不穩或后凸,麻醉風險較高[7]。

骨軟骨發育不良常見脊柱畸形,雖然這些罕見疾病的基因病因很多,但表達的脊柱畸形有相似之處,頸椎不穩、胸腰段后凸畸形、側凸和椎管狹窄是常見的表現,可以較特發性側凸更早期進行手術治療,術前必須進行詳盡的麻醉科和影像評估。雖然器械有了進展,但很多患者因骨發育不良內固定困難而仍需要先用Halo支架或支具制動治療。

參考文獻

[1]Alman BA.A classification for genetic disorders of interest to orthopaedist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2,401:17-26.

[2]Hall CM. International nos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stitutional disorders of bone (2001)[J]. Am J Med Genet, 2002,1:65-77.

[3]Ain MC, Browne JA. Spinal arthrodesis with instrumentation for thoracolumbar kyphosis in pediatric achondroplasia[J].Spine, 2004,18:2075-2080.

[4]張云海,陳博昌,張菁.成骨不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 8: 1189 - 1190.

[5]Gillingham BL, Fan RA, Akbarnia BA. Early onset idiopathic scoliosis[J].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6,2:101-112.

第5篇

【關鍵詞】 先天性脊柱側彎; 脊柱融合術; 半椎體切除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Only Via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LUO Jia-w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070-07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only via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Method:30 cases with a single hemivertebra from 5 to 14 years old who underwent operative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Hemivertebra resection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were used for correction of the scoliosis and kyphosis deformities.Cobb’s angles of the segmental curve, total main curve, cranial and caudal compensatory curves and kyphosis were measured on the posteroanterior and lateral radiographs.Result: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showed satisfied results.The mean Cobb’s angles of the segmental curve, total main curve, cranial and caudal compensatory curves and kyphosi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and the lastest follow-up assessment (P

【Key words】 Congenital scoliosis; Spinal fusion; Hemivertebra res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Xieg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5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24

脊柱側彎是是危害兒童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在我國該病的發生率約為1%。該病患者脊柱會偏離中線,向左或者向右彎曲。該疾病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高,丑化患者體形,妨礙患者進行勞動,更為嚴重的可能導致患者胸廓縮窄,骨盆發生傾斜,嚴重發育不良,心臟出現移位,心肺功能不全甚至截癱[1-3]。先天性脊柱側彎是先天椎體不良發育造成的側方彎曲,脊柱畸形,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成封閉分節型、部分分節型及完全分節型,其中后兩種類型較為常見,約占所有病例的87%[4]。由于患兒的生長發育較為迅速,脊柱側方彎曲的進展加快,若早期沒有及時治療,待發育成熟之后可能會導致脊柱的嚴重畸形,且產生脊髓壓迫,對發育情況和心肺功能造成影響[5]。及時進行手術將半椎體切除和彎曲畸形矯正,可使形體外觀及脊柱的功能得到有效地恢復。關于脊柱畸形的手術方式的選擇目前仍存有很大的爭議。至今所倡導的手術方式為原位融合,內固定融合,骺阻滯,半椎體切除等等。然而一些傳統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對該病治療策略和術式選擇是脊柱外科醫生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脊柱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及椎弓根螺釘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更傾向于采用后路半椎體切除聯合脊柱內固定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6-8]。本研究僅就后路半椎體切除短節段融合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5~14歲,平均10.4歲;側彎部位:腰椎16例,胸段14例;病理類型:封閉分節型3例,部分分節型(半閉型)10例,完全分節型17例;合并癥:脊髓脊膜突出3例,唇裂1例,泌尿生殖系統畸形1例,心肺系統畸形1例。入院時,3例患兒下肢乏力麻木,其中2例腹股溝平面以下痛覺和觸覺減退,另1例左下肢膝關節以下痛覺和觸覺減退,左膝深反射減弱。

1.2 術前檢查、手術方法及術后處理 患者取站立位或者平臥位接受X線片檢查;行MRI后檢查骨橋、脊髓脊柱及半椎體結構,確定是否存在神經及脊髓病變;接受CT掃描,重建三維,對半椎體的類型及相鄰的椎體椎弓根大小方向進行確定[9]。所有患兒都接受全麻手術,氣管插管以全身麻醉完成后,患兒取俯臥位,腹腔處騰空,在病椎中心的正中后方部位做切口,長度是至少上下2個椎體。使用電刀對骨膜進行剝離,將脊柱后方暴露(椎板、橫突及椎間關節的突出節),直至雙側橫突;采用“C”臂X線機定位椎弓根方向以及進釘點,將半椎體切除,并于相鄰椎體內植入兩對椎弓根釘,凹處采用螺母進行臨時固定。然后將半椎體后方椎板切除,同時截斷凹側的融合椎板。將該平面神經根及硬脊膜暴露并加以保護,將半椎體及基底部的橫突切斷,使椎弓根的外側暴露,沿其外緣將骨膜剝離直到椎體前緣。需要切除胸椎肋橫及肋椎關節,切除半椎體的椎弓根和前方的半椎體及上下的椎間盤。最后放松凹處臨時固定,壓縮脊柱畸形節段凸側,并撐開凹側,如果出現后凸畸形情況,應當同時進行手術矯正。在矯正畸形過程當中,需要對脊椎的誘發電位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測量;并把椎管減壓的長度做適當延長以防止脊髓褶皺對誘發電位的改變。術中需將患兒喚醒,詢問其雙下肢的活動是否正常,在確保無誤之后,縮進內固定的裝置,并將切除的半椎體自體骨于椎板和椎間隙置入,放置負壓引流,做前后路的植骨融合術。

術后患兒禁止坐起或者站起,于當天接受臥位脊柱X線片拍攝,2周后拆線,術后3個月內需支具輔助,定期隨訪并對患兒站姿的全長脊柱X線片做跟蹤拍攝。

1.3 觀察指標 測量、記錄術前、術后及最后一次隨訪時的脊柱X線片的后凸和側彎角度,觀察手術療效。測量的Cobb’s角有半椎體節段側彎(脊柱后前位X線片,半椎體相鄰上椎體的上終板與下椎體的下終板所成角度)、全主彎(主要側彎的Cobb’s角)、半椎體節段后凸(脊柱側位X線片,半椎體相鄰上椎體的上終板與下椎體的下終板所成角度)、頭側代償彎(頭側繼發代償性側彎的Cobb’s角)和尾側代償彎(尾側繼發代償性側彎的Cobb’s角)。并計算術后和隨訪期矯正率,矯正率=[(術前Cobb’s角-術后Cobb’s角)/術后Cobb’s角]×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的數據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手術時間為160~500 min,平均263 min,術中出血量600~2500 mL,平均760 mL。術后隨訪時間1.3~4年,平均2.8年,所有患兒術后均未出現脊髓損傷、感染等并發癥。

測量角度結果顯示,患兒術后的半椎體節段側彎、全主彎、半椎體節段后凸、頭側和尾側代償彎5項數值上均明顯低于術前,并隨著術后恢復,其脊柱畸形進一步矯正。

冠狀面半椎體節段側彎Cobb’s角術前平均(41.3±12.8)°、術后平均(15.3±6.3)°,矯正率63.0%,末次隨訪平均(14.8±7.6)°,矯正率64.2%;冠狀面全主彎Cobb’s角術前平均(46.8±15.6)°、術后平均(18.6±9.2)°,矯正率60.3%,末次隨訪平均(17.6±9.3)°,矯正率62.4%;矢狀面半椎體節段術前平均后凸(15.3±18.6)°,術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圍,術后尾側和頭側代償彎也有明顯改善,5項數據手術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先天性脊柱畸形占所有脊柱畸形疾病的10%~20%,致病因素主要是脊椎分節不全和形成不良,其中尤以半椎體最為常見[10]。有研究認為,該病與常染色體的顯隱性遺傳有關[11]。由于某段椎體一側發育不良,導致脊柱生產不平衡并形成側彎[12]。某些半椎體畸形并不產生明顯的脊柱側彎,故不需治療。但若半椎體畸形導致嚴重的脊柱側彎,則需盡早矯正,并阻止側彎發展[13]。如不及時治療,則隨著患兒的身體發育,不僅脊柱側彎更加嚴重,還會引起腹腔或胸腔其他器官的損傷[9],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于先天性脊柱側彎具有重要意義。

治療先天性的脊柱側彎目的應為在脊柱畸形完全矯正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使脊柱靈活度及高度得到保證[14]?,F階段術式主要有:半側骨骺的固定術、原位脊柱的融合術以及半椎體的切除術。原位脊柱的融合術雖能對脊柱側彎發展給予抑制,然而程度有限且無法對原先的畸形進行矯正,手術當中需對較長的脊柱節段進行融合;一旦融合得節段涉及到腰椎,則會造成非融合節段椎間盤出現過早退變,表現出曲軸現象,側彎明顯加重。半側骨骺的固定術可對畸形椎體沿著凸側方向的生長給予阻滯,對側彎進行逆轉,然而手術一般僅僅局限在半椎體的節段。患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當中側彎部分可以自發矯正,但這是有限的,并且療效不確切,難以掌控。現臨床上逐步開始采用更為安全可靠半椎體的切除術治療。最初由Royle提出半椎體的切除術,為一種針對患者病因的治療方法,更為合理,且手術當中切除得到的半椎體為脊柱融合植骨所用材料。半椎體的切除術通??梢苑殖汕昂舐返穆摵锨谐约皢渭兊暮舐非谐齕15-19]。文獻報道使用前后路的聯合切除半錐體術,患者于術后需更換其,存在有損傷脊髓的危險性。相比較而言單純的后路手術可使術中的更換得以避免,使手術時間縮短。

因此本研究中,筆者采用后路半椎體切除術,輔以短節段的椎弓根螺釘系統進行內固定,取得了63.0%的矯正率,總體療效滿意。半椎體切除后則不會再生長。術中需要采用內固定器械以矯正畸形,穩定脊柱,促進融合從而恢復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對年輕人而言,手術中需使用短節段的脊柱內固定系統以減少脊柱融合節段。相比于鉤、棒和鋼絲等脊柱內固定,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能夠使脊柱充分矯形,且固定強度充足,能夠將后方矯形力有效傳到椎體前方,穩定性強,是椎體最堅強部分。然而如果患兒年齡太小,椎弓根由于小、未骨化,則無法提供足夠強度。對于伴有明顯脊柱后凸畸形的患兒,在對抗螺釘拔出力量,該力量相對較大時,椎弓根釘固定后容易脫出,導致最終內固定失敗。雖然目前椎弓根螺釘應用于兒童尚存爭議,但本研究中的30例患兒均未出現相應并發癥,并且在隨訪中矯正率沒有丟失,總體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然而,后路切除半椎體的手術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手術出血多于前路切除。單純后路手術在切除半椎體之前無法阻斷椎體前外側的滋養血管,導致較多手術出血,有時甚至因此導致無法順利切除前方半椎體。因此本研究術中采取血液回收的方法,確保手術順利實施。此外,術中先確定切開位置,從側面切開椎間盤纖維環,然后使用長柄刮匙刮除終板軟骨,再切除半游離的半椎體。如此既能夠防治脊髓損傷,又能迅速操作手術從而減少出血。在本研究中,術中切割方式以及使用血液回收儀解決了大量輸血的顧慮,同時后路切除半椎體的手術時間相對較短,出血也相應減少。

綜上所述,隨著臨床上對于半椎體的脊柱側彎有不斷深入的了解,在明確了手術適應證前提之下,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明晰各類術式的優缺點,按照實際情況對術式合理選擇,規范操作流程,嚴格進行止血,對半椎體合理切除,將弓根螺釘準確植入,加強術后的康復指導,隨訪制度嚴格落實,才能夠維持較為理想矯正效果,實現手術目的。后路半椎體切除短節段融合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療效顯著,該術式能夠達到矯正先天性脊柱側彎的目的,在患兒骨骼成熟前治療,可有效預防繼發性脊柱病變,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莊偉鵬,張秀紅.脊柱側彎畸形矯正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41-42.

[2]陳理端,陳環球,林菊英,等.廣東省陽江地區城鄉中、小學生脊柱側凸患病率普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8):89-91.

[3]王紹輝.王國才整脊手法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4):121-122.

[4]許偉華,楊述華,杜靖遠.后路半椎體切除短節段融合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17-19.

[5] Hedquist D, Emans J.Congenital scoliesis:a review and update[J].Pediatr Orthop,2007,27(1):106-116.

[6] Peng X S, Chen L Y, Zou X N.Hemivertebra resection and scoliosis correction by a unilateral posterior approach using single rod an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J].J Pediatr Orthop B, 2011,20(5):397-403.

[7] Wang S R, Zhang J G, Qiu G X, et al.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bisegmental fus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more than 3 year outcomes and analysis of unanticipated surgeries[J].Eur Spine J, 2013, 22(10):387-393.

[8] Yaszay B, O’Brien M, Shufflebarger B, et al.Efficacy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J] Spine, 2011, 36(5):2052-2060.

[9]劉福云,賀盼盼,夏冰,等.半椎體切除治療兒童先天性脊柱側彎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9):775-778.

[10]賀堯,李凱,趙勝,等.兒童脊柱側凸非融合手術治療的發展及現狀[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17):3174-3183.

[11]郭偉韜,祝葆華,曾榮,等.后路半椎體切除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先天性脊柱畸形[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9):45-47.

[12]陳崇文,王宇飛,體斌.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術前分型對手術指導的重要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3):135-136.

[13]顧凱.Ⅰ期后路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的近期療效分析[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3.

[14] Lazar R D, Hall J E.Simultaneou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em ivertebra excision [J].Spine, 1999, 364(32):76-84.

[15] Hosalkar H S, Luedtke L M, Drummond D S.New technique in congenital scoliosis involving fixation to the pelvis after hem ivertebra excision[J].Spine, 2004, 29(2):2581-2587.

[16] Bollini G, Docquier P L,Viehweger E, et al.Lumbar hem ivertebra resection [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88(8):1043-1052.

[17] Shono Y, Abumi K, Kaneda K.One-stage posterior hem ivertebra resection and correction using segmental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J].Spine, 2001, 26(5):752-757.

[18] Ruf M, Harms J.Hem ivertebra resection by a posterior approach innovativ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first results[J].Spine, 2002, 27(8):1116-1123.

第6篇

【關鍵詞】 青少年脊柱側彎; 流行病調查; 研究進展

Abstract:Adolescent scoliosis is spinal deformity happening in early adolescent or before bone mature.It can affect the body figure and appearance of children,threa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youth.Serious malformation even leads to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fail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disease incidence,the incidence situation in domestic and abroad,census method,the latest gene chip technique,the latest progress of treatment,and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of early prevention,early diagnosis,and early treatment.For younger children,non-surgical treatment such as brace could be used to avoid scoliosis aggravating.

Key words:adolescent scoliosi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脊柱側凸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向側方彎曲并伴有椎體旋轉和矢狀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減少的脊柱畸形,是一種三維畸形。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對脊柱側凸定義如下:應用Cobb’s法測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線片的脊柱彎曲,角度大于10°稱為脊柱側凸。脊柱側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它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可分以下類別:1、先天性脊柱側凸:由于先天性脊椎發育不全,如先天性半脊椎、楔形椎體、椎弓及其附屬結構的發育不全,均可引起脊柱側凸。另一種類型是脊椎本身并無畸形,患者亦無其他疾病,一家兄弟姊妹數人或其父母均可有同樣現象,即有明顯的家族史。此種類型側凸出現較晚,一般12~13歲始發現,發展也較緩慢,側凸部位多局限于胸腰段,畸形不嚴重。2、后天性脊柱側凸:(1)姿態性脊柱側凸:往往由某種不正確姿勢引起,常在學齡期兒童發現。這類脊柱側凸畸形并不嚴重、當患者平臥或用雙手拉住單杠懸吊時畸形可自動消失。(2)神經病理性脊柱側凸:由于脊髓灰質炎、神經纖維瘤病、脊髓空洞癥、大腦性癱瘓等使肌肉的張力不平衡所致?;颊甙l病年齡愈小,側凸畸形也愈嚴重。(3)胸部病理性脊柱側凸:幼年患化膿性或結核性胸膜炎,患側胸膜過度增厚并發生攣縮;或在兒童期施行胸廓成形術,擾亂了脊椎在發育期間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側凸。(4)營養不良性脊柱側凸:由于維生素D缺乏而產生佝僂病的小兒亦可出現脊柱側凸。由于各種原困引起兩側下肢不等長,均可引起功能性脊柱側凸。骨折脫位或脊柱結核亦可引起側凸。3、特發性脊柱側凸:約80%的脊柱側凸病因不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發生的脊柱畸形,嚴重威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該病如果不積極治療或治療不當,不僅影響患兒的體型和外觀,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異常,使脊柱過早退變,出現疼痛,軀干不平衡。在畸形嚴重的病兒,甚至早期出現心肺功能的衰竭,增加該病的死亡率。目前,其發病原因及機理還不清楚。近年來,特發性脊柱側凸病因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包括了動物模型、影像學、組織學、神經學、生物力學、數學模型、基因學及分子生物學等,使特發性脊柱側凸病因學及治療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1 AIS的發病情況

分析AIS的發病情況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AlS疾病的發展規律。

1.1 國外發病情況 Soucacos等對82 901名9~14歲的兒童進行了大規模篩查,在篩選出的1 436名AlS患者中,AlS的總男女比例約為1∶2.1。然而隨著側彎角度的增加,男女比例將不斷變化:Cobb’s角小于10°,男∶女為1∶1.5;Cobb’s角10°~19°,男:女為1∶2.7;Cobb’s角20°~29°,男∶女為1∶7.5;Cobb’s角30°~40°,男∶女為1∶5.5;Cobb’s角>40°,男∶女為1∶12。

1.2 國內發病情況 1989年,北京地區患病率為1.04%,廣東省肇慶市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對廣東省肇慶市城區15所幼兒園8 210例4~7歲幼兒進行了脊柱側凸的普查,患病率為0.87%(72/8 210)[1]。對廣州市33 798名7~15歲在校學生的普查中,患病率為1.07%。其中男性患病率0.9%,女性患病率1.26%,兩者的患病率之比為1∶1.4[2]。海南省在8 198名受檢學生中,一檢陽性242人,陽性率2.95%[3],2002年4~5月及2003年4~5月西安市對城鄉25 725名7~15歲的中、小學生進行了脊柱側凸普查,患病率為1.33%[4]。2004年香港發病率為4%。2004年,深圳市對福田區29所中小學學生,作了脊柱的普查。在40 579名學生中,發現脊柱可疑畸形的學生851人,占學生總數的2.136%。其中高中學生1 675人,47人可疑(2.806%)。初中學生15 222人,329人可疑(2.161%)。小學學生23 682人,發現可疑475人(2.01%)。

2 AIS的普查方法

AlS已經是青少年繼視力異常、肥胖、包莖和社會心理障礙后的第5大常見病[5]。通過普查,可以早期進行防治。目前國內常用的普查方法有3種,即“一步法”,利用電視透視X線機進行脊柱側凸的篩查[6],此方法工作量小、速度快、較簡易,但所有的受檢者都受到X線照射,很多正常兒童受到不必要的輻射,目前不太容易被家長接受。第2個是“二步法(體檢,X線片)”[3],本法減少了普查的中間環節,減少了漏診,效率也高,但同樣增加了X線的暴露。第3個是“三步法” (體檢,云紋照相,X線片)是目前較常用的方法,該法由于增加了云紋照相進行篩選,減少了X線片的數量,但漏診會增加,步驟相對繁瑣,費用也高。目前國內有使用自制脊柱旋轉度測量尺,有一定的意義,但使用范圍受到限制。國外常規應用美國制造的脊柱測量(scoliometer,orthopedic systems INC,OSI 1995)結合Adams前屈實驗進行普查,經比較研究發現,脊柱測量、前屈試驗與Cobb’s角為正性等級相關,脊柱測量和前屈試驗在普查中易于實行。當前屈試驗明顯陽性,脊柱測量大于5°,可視為作X線片檢查的指征[7]。這樣既能提高靈敏度與特異度,又能減少X線照射,有利于普查的推廣,適用于學校常規體檢中初查脊柱的畸形。

3 AIS病因的復雜性

目前發現AIS的異常包括神經系統、生長發育、骨密度、結締組織、神經肌肉、血小板、中樞神經系統及激素等等。Yamada等研究認為姿勢控制障礙是脊柱側凸的病因之一。Cheng等研究了81名AIS患者的骨密度,發現有減低現象。還有許多研究認為血清中褪黑素與脊柱側凸有密切關系。有的研究發現青春早期AIS的生長激素水平較正常高。生長發育高峰的提前,導致脊柱和脊髓的生長比例失調,而這種比例失調有可能導致脊柱側凸的發生[8]。學者們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發現了AIS患者與正常人的許多差異,如單卵雙胎中的側凸表型高度一致、基因染色體異常、腦干不對稱、褪黑素、鈣調蛋白、雌激素受體、生長激素的異常、脊柱成骨異常、椎間盤和終板膠原改變等,然而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因素可以被確認為是AIS的發病原因,因為要明確某種改變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非常困難[9]。

4 遺傳因素與發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AIS存在家族聚集性。Masatosh J等對21對均有脊柱側凸的雙胞胎進行DNA分析,并與側凸形態進行相關分析,顯示AIS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Wynne-DavJes進行了2 000例的大樣本研究發現特發性脊柱側凸第1病率為7%,第2代為3.7%,第3代為1.6%,認為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異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及國立衛生研究所組織了大規模全基因組掃描和分型的連鎖分析,結果提示特發性脊柱側凸不是X連鎖顯性遺傳疾病,而可能是一個多基因疾病[10]。Ogilvie等[11]調查了一組145例AIS病人的家族史,通過家族數據庫判斷與其他AlS家族間的聯系,發現具有97%(127/131)的連通性,表明至少有一個主基因遺傳。2個無聯系大家族間的基因外顯率(41%和34%)與表現度(38%和61%)不同,表明有多基因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遺傳圖的進一步完善及基因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采用定位克隆策略以尋找易感基因或相關基因。Wise報道了特發性脊柱側凸和6p、10q、18q染色體可能連鎖。Salehi等[12]發現17p11位點有連鎖。Chan等[13]研究染色體19p13.3和次要區域在染色體2q有連鎖。

5 基因芯片表達譜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近幾年,以Affymetrix公司為代表的DNA芯片技術發展迅速,將生物科學與化學、數學、計算機技術、物理等各門學科融合在一起,開創了廣闊的應用領域。楊軍等[14~16]運用基因芯片技術研究曲張大隱靜脈基因表達譜的變化,差異表達基因中有細胞凋亡相關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細胞信號和傳遞蛋白基因等多種基因。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基因水平研究疾病發病原因是脊柱疾病根本防治的必由之路[17],這些信息結合起來,必將加速發現與脊柱側彎有關的基因變化,闡明側彎發生、發展的機制,為基因診斷和個體化治療開辟新的前景[18]?;蛐酒夹g使某些生理、病理現象的研究更簡便,可同時觀察到大量基因的相應改變[19]。將基因芯片技術和微點陣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更加準確地描繪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致病基因范圍,這種前沿性研究回溯其家系及家族發病情況,預測下一代的基因圖譜,有可能研究出異常基因的特異性標記物,從而透視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真正病因,可能成為在根本上防治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有力工具。

6 AIS的治療

AIS畸形發展期大多在10~16歲, 目前主要依據脊柱側凸畸形程度和病情發展變化,綜合考慮選擇治療方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其治療目的:預防脊柱側凸發展,保持脊柱在最佳的矯正位;改善其畸形,盡可能恢復軀體平衡,保持雙肩或骨盆在同一水平;盡可能使結構性脊柱側凸伸直,改善心肺功能。總的治療原則為:觀察、支具和手術。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早期病例多采用非手術治療,包括:體操療法、表面電刺激療法、牽引療法、支具治療以及推拿手法等。目前,有學者認為有效的非手術療法只有2種:塑料支具和電刺激療法[23]。Killian等認為Cobb’s角≤15°者生長發育過程中畸形加重的可能性較小,不需要特別治療;Cobb’s角20°~40°者需予以支具矯形器外固定;Cobb’s角>40°且隨生長發育畸形加重者需考慮手術治療。Mohanty等對102例AIS手術患者進行5年隨訪,認為側凸矯正手術應在快速生長發育期的3年,即14~16歲內進行。

6.1 體操療法

體操治療是最方便、經濟、安全且無痛苦的治療。矯正體操還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正常發育、建立正常姿勢、改善心肺功能都有一定意義。另有作者根據脊柱生物力學的原理和側彎類型,制定了各種類型的體操,并對76個中小學生大于10°者進行治療半年后復查80%獲痊愈,16%好轉,總有效率達95%,對照組僅2個好轉。對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凸有不同的效果,矯正體操作用特點不同:①在早期特別是少兒或青春前期輕度特發性側凸,脊柱活動度、柔韌性好,脊柱尚無明顯的結構性畸形時,矯正體操最能起到矯正作用。此時可作為主要的矯正手段應用;②隨著脊柱側凸度數的增大,單獨的矯正體操矯正效果減弱,須與支具矯形或其他矯形措施結合應用;③在結構性側凸及先天性側凸,矯正體操雖不能起即時矯正作用,但堅持長期練習可改善脊柱的柔韌性、可屈性,增強支撐脊柱肌肉的肌力,特別是凸側負荷過重的肌肉,防止其勞損,延緩畸形的發展;④行支具矯形時,矯正體操仍為一種必要的輔助療法,可防止因制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其他廢用性改變,預防脊柱僵硬,改善呼吸功能。

6.2 電刺激療法

由于支具治療限制患者的日?;顒雍瓦\動,外形臃腫,天熱時難以堅持佩戴,以致患者和家長不得不中斷治療而導致支具治療失敗。人們尋求療效相似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電刺激應運而生。應用電刺激治療脊柱側凸的臨床實踐中,各個兒童的治療反應不一樣,有時治療效果明顯,有時治療效果倒退,究其原因,除了年齡、病因及開始治療時的脊柱側凸畸形度等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明顯影響治療效果:①刺激位置不正確,刺激點應由有經驗的醫師根據病人立位脊柱X線片上之頂角椎體,在病人側凸凸側體表定位找出正確刺激點;②刺激強度不夠, 電流強度大于50 mA才有效,最理想強度應是60~70 mA;③是否堅持治療,每天至少做8 h以上的電刺激。葉啟彬等[20]認為電刺激用于AlS療效較好,矯正率達30.15%,先天性脊柱側凸的矯正率僅為10.99%。但對于年齡太小,不宜進行手術治療的輕型先天性脊柱側凸,亦可用電刺激治療,以減緩畸形加重的速度,推延手術時間。對于脊髓空洞癥型脊柱側凸、麻痹性脊柱側凸亦有效。

6.3 支具治療

支具治療脊柱側凸的歷史已近400年,由于脊柱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癥較多,人們又重新重視支具治療。已有較多作者比較支具治療AIS與自然病程的結果,肯定了支具用于AIS,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側凸的發展,特別是對輕型特發性側凸,可以避免手術或減輕手術患者側凸的嚴重程度,近年國內逐漸有相關報道[21~23]。目前,支具在非手術治療脊柱側凸中占有重要地位。

支具應用主要適用于處于骨骼發育高峰期的小兒脊柱畸形,其中重要的指征是椎體軟骨骨骺閉合的狀況以及Risser征,同時結合月經史、乳房發育及發育情況。在選擇支具時應考慮年齡、生長速度、骨齡等因素。Lonstein和Winter報告支具治療獲得最佳效果的患者其側凸曲度在20°~29°。如果發現曲度進行性加大,就應給予支具治療。對該病的高?;颊撸荒艿鹊絺韧骨劝l展到30°才給予治療,否則就錯過了最佳時期。支具療法的適應證包括:①Cobb’s角25°~45°,Risser征0~1(需要立即應用支具治療),嬰兒和早期少年型40°~60°之間偶爾也可用支具;②Cobb’s角25°~30°,Risser征2~3,如果半年之內Cobb’s角增加>5°(則需要應用支具治療);③Cobb’s角>30°~45°,Risser征2~3(需要立即應用支具治療);④節段長的彎曲支具治療效果佳;⑤40°以下彈性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側凸,Boston支具效果最佳。而有下列情況者不宜支具治療:①青年型的脊柱側凸超過40°者;②合并胸椎前凸者;③2個結構性彎曲到50°或單個彎曲超過45°者;④病人及家長不合作者[24、25]。1970年Moe和Kettleson首先對Milwaukee支具治療脊柱側凸的作用進行了研究,提示許多患者經支具治療后可以避免手術。1982年Nachemson等觀察分析了未予任何治療的女性胸椎側凸患者,提示胸椎彎曲度進展的危險性隨著發現該病時曲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樣曲度的患者隨發現該病時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側凸曲度為20°~29°,年齡為10~20歲者,進展危險性為60%;而同一年齡組曲度超過30°,進展危險性可達90%~100%。Lonstein和Carlson所做的大規模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論。胸椎側凸曲度在20°~29°之間,Risser征為0或1,其進展可能性為68%。而胸椎側凸曲度在19°以下,Risser征為2、3或4者,其進展可能性為1.6%。國外有學者報告了1 020例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療的脊柱側凸患者的隨訪結果,結果顯示支具治療可明顯阻止脊柱側凸的進展。國內文獻報告,使用Milwaukee支具治療脊柱側凸,患者去除支具1年后隨訪,平均矯正度為18%~20%。使用Boston支具,矯正率為32%~70%,支具停戴后為30%~35%[26]。王隼等報道32例AlS的患者隨訪13個月結果,證實使用Boston支具后平均改善15.5°,除4例高位胸椎側凸無改善,其余28例均有改善,無不良副反應。劉勇等[27]研究Cheneau支具治療脊柱側凸療效后認為,治療前Cobb’s角平均39.7°,治療2年后平均為26.8°,矯正率為35.0%。支具治療方案應該因人而異,提倡早期規范化治療,切忌非規范使用,盡量避免過早施行終末期手術。Houghton等曾將壓力傳感器放在支具頂椎襯墊中進行調查發現很多病人每日僅部分時間穿戴支具。Green的隨訪結果也證實上述結論。盡管如此,這些病人治療結果仍優于自然發展結果,這表明即使減少穿戴支具時間.仍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但開始戴支具時仍強調每天23 h,1 h洗澡,并3~4個月隨訪拍片。若側凸減少50%以上,可以間歇支具治療。支具治療應持續到骨成熟。治療時結合理療和體療效果更佳。

6.4 推拿手法治療

運用推拿手法松弛椎旁肌肉,對脊柱進行調治,以此治療脊柱側凸。該法在治療時不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并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靈活改變整脊力度,因人而異施治。但推拿手法必須堅持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效果越好,患者年齡愈小愈好。經療效比較發現,對50°以上病例,推拿治療有效,但手術療效明顯優于推拿治療;對50°以下病例,手術治療與推拿治療療效無顯著差異。

6.5 手術治療

如果采取正確的非手術治療仍然無效,側凸繼續發展,就應進行手術治療。隨著脊柱側凸三維矯形理論的不斷認識,手術治療效果大為提高。但也應該看到,脊柱矯形是一種高危手術,并發癥多。患者的病情千變萬化,要取得最佳療效,應重視病因診斷,具體分析病情,選擇合理的手術入路和合適的內固定器械。手術治療適應證包括:①支具治療不能控制畸形發展,脊柱側凸的度數繼續增加;②肺功能障礙以及青少年型脊柱側凸中的軀干不對稱,畸形嚴重需矯形者;③保守治療不能控制的較年長患者的疼痛或伴有神經癥狀者;④45°以上的青少年型脊柱側凸;⑤Cobb’s角40°,但伴有嚴重胸前凸、明顯肋骨隆起者。

脊柱側凸手術治療需要對冠狀面、矢狀面及軸面畸形進行綜合矯正,并在內固定基礎上植骨融合,防止畸形發展,達到改善外觀和防止背部痛及功能異常的目的。Lenke等應用Cotrel-Dubousset脊柱內固定系統治療76例AlS患者并經5~10年隨訪,結果顯示側凸糾正角度未丟失。Helenius等分別應用Harrington系統治療28例,Cotrel-Dubousset系統治療57例脊柱側彎患者,也認為Cotrel-Dubousset脊柱內固定系統的效果較好,且較少引起背痛和椎間盤退變。Pollock等分析比較AO-USS脊柱固定系統和Harrington或Luque內固定系統治療AlS患者的結果,發現18個月中Harrington、Luque組患者(40例)側凸糾正角度丟失9%,而AO-USS組丟失7%。

綜上所述,AIS嚴重威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該病如果不積極治療或治療不當,不僅影響患兒的體型和外觀,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異常,使脊柱過早退變,出現疼痛、軀干不平衡。通過研究找出脊柱側凸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及分布規律,為本病的治療及預防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達到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的,對年齡較輕的AIS患兒,可以通過體操、支具等非手術手段治療,以盡量避免日后側凸更加嚴重而不得不手術治療的情況出現;若發現先天性、神經病理性或胸部病理性等需要早期手術治療的脊柱側凸,可建議患兒家屬盡早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以盡早改善患兒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梁顯球,黃紹賢,余斌,等.廣東省肇慶市城區幼兒脊柱側凸普查及防治[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496-1497.

[2] 李衛平,劉尚禮,陳兆榮.廣州市學生脊柱側凸患病率調查報告[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1,2:104-106.

[3] 張壽,金旭紅,郭祥.海南省城鄉青少年脊柱側凸患病率普查報告[J].海南醫學,2003,12:5-6.

[4] 程斌,李鋒濤,宋金輝.西安市青少年脊柱側凸患病率調查及其防治[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6,3:180-182.

[5] Tse LY. Student health service[J] .Public Health & Epidemiology Bulletin, 2005,2:9-11.

[6] 丁紹省,張永平.電視透視篩查中、小學生脊柱側彎[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5,6:470.

[7] 唐盛平,付桂兵,孫客,等.前屈試驗、脊柱測量(Scoliometer)與Cobb’s角的比較[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6,7:372-374.

[8] Porter RW. Can a short spinal cord cause idiopathic scoliosis[J]. Eur Spine J,2001,1:2-9.

[9] 王渭君,邱勇.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5:380-382.

[10]Justice CM, Miller NH, Marosy B,et al.Familial idiopathic scoliosis-evidence of an X-Linked susceptibility locus[J].Spine, 2003, 6:589-594.

[11]Ogilvie JW, Braun J,et al.The search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genes[J].Spine,2006, 6:679-681.

[12]Salehi LB, Mangino M, Serio SD,et al.Assignment of a locus for autosomal domina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S) to human chromosome 17pll[J]. Hum Genet, 2002,4:401-404.

[13]Chan V,Fong CY, Luk DK,et al.A genetic locus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linked to chromosome 1[J].Am J Hum Genet, 2002,2:401-406.

[14]Tanaka H, Hata F, Nishimori H,et al.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screening between parental and highly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variants using a DNA microarra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3,22:307-313.

[15]Luo Y, Cai J, Liu Y,et al.Microarray analysis of selec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J].J Neurochem,2002,6:1481-1497.

[16]楊軍,胡新華,張強.表達譜基因芯片篩選大隱靜脈曲張致病相關基因的初步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4,2:136-138.

[17]黃宗強,劉尚禮,鄭召民,等.椎間盤退變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55-56.

[18]Maisenbacher MK, Han JS, O’brien ML,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congenital scoliosis:a candidate gene approach [J] . Hum Genet, 2005,5:416-419.

[19]Zabjek KF, Leroux MA, Coillard C.Evaluation of segmental postur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quiet standing in control and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J].Clin Biomech(Bristol, Avon),2005,5:483-490.

[20]葉啟彬.脊柱側凸外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22-130.

[21]肖建德,等.Cheneau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12:1172-1174.

[22]包岳豐,邱勇,朱麗華,等.Milwaukee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療效分析與應用體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1,4:201-203.

[23]王隼,陳祖平,應灝,等.Boston’s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J].中國臨床康復,2002,20:3045.

[24]王延宙.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診治進展[J].山東醫藥,2002,42:50.

[25]朱通伯,戴戎.骨科手術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99-2000.

第7篇

美式脊柱矯正槍激脊柱活化術或脊柱矯正器技術,與中國傳統的正骨復位相似,所區別的是它更完整系統的融合解剖學,平衡骨骼學,和解除壓迫神經學為基礎學說,有著規范和科學的矯正技術,他強調骨骼,肌肉筋膜,神經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特定技術矯正修復脊柱神經內臟功能,據科學研究平衡全身骨骼,可以放松全身600多塊肌肉,拉長人體36條大筋,活利人體的206塊骨頭,平衡的骨骼正常的體魄可以祛除一切病邪之氣,扶正氣,調節人體各大系統有序運動,使人處于一種健康強壯的狀態

范式正骨融合美式脊柱矯正槍技術在無痛的狀態下完成治療過程,因此可以消除患者不安和恐懼心理,而且獨特的診斷方法無需看x光片或問診,能夠在一分鐘內準確的判斷出疼痛的部位或癥狀,使病人心服口服,完全信任你配合你的治療,槍激脊柱活化術是目前歐美國家發展為排名第一的骨骼矯正方法,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安全速效的解除疼痛方法。

美式脊柱矯正槍加掌式治療儀技術特色:

(一)、技術強勢:能夠通督開背激活陽氣,調整脊柱偏移引發的內臟神經科疾病,通過槍激脊柱活化術可有效調整。

(二)、美容塑體技術:一分鐘矯正長短腿,一分鐘解決高低肩問題,脊柱側彎10天筆直等多項技術。

(三)、疼痛診療技術:能夠對因引起的骨病疼痛類疾病作出精確診斷,3—5分鐘快速改善或消除腰間盤突出疼痛等??萍夹g,我們的技術不僅能當場5分鐘緩解頸椎疼痛,并能有效的消除頸椎病引起的偏頭疼失眠以及腰椎引起的種種問題。

(四)、技術優點:專利器械設計,操作簡單,有無基礎看光盤一天學會,開骨病康復店,這套技術足夠,具有替代傳統正骨手法,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槍激脊柱活化術治療過程沒有任何成本,

特別聲明:美式脊柱矯正槍主要針對各種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特效,大多數患者5分鐘疼痛減輕或消失,幾次即可痊愈,對風濕類風濕治療時間要長,敬請讀者注意。美式脊柱矯正槍(器材)加掌型治療儀每套1800元包含全套獨家技術光盤教材,看光盤一天可學會全部診斷使用方法。

郵政卡號:6221881600005124711 農行:6228480900107889017范俊宏

第8篇

【關鍵詞】脊柱;結核;X線;CT

脊柱結核在骨關節結核中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結核桿菌耐藥性的增加及艾滋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等因素,結核的發病率又呈明顯上升趨勢[1]。本病是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其致殘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大,因而脊柱結核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現搜集經我院診治的脊柱結核200例X線及CT資料,加以分析,旨在探討其X線、CT表現及二者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搜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資料齊全的脊柱結核患者影像及臨床資料200份。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32.5歲。就診原因:139例因相應節段椎體結核區域疼痛就診,9例發現胸/腰背部后突畸形就診,32例因在外院確診脊柱結核到我院治療,其他原因20例。

1.2方法:儀器采用美國Kodak公司產CR系統,常規攝取脊柱正側位片。CT采用美國GE Light Speed Ultra-16排螺旋掃描機。對200例脊柱結核患者的X線及CT表現進行分析歸納。

2結果

本組200例全部于術前行X線正側位檢查,182例同時行CT病變部位掃描。200例脊柱結核中X線檢出188例,檢出率為94%(188/200),CT全部檢出,其檢出率為100%(200/200)。發病部位:頸椎6例(其中寰樞關節4例),占3%,胸椎62例,占31%,腰椎118例,占59%,腰骶部14例,占7%。單發椎體病變84例,累及鄰近2個椎體98例,累及鄰近3個或以上椎體11例,跳躍性累及2個及以上椎體7例。X線及CT表現:椎體上、下緣蟲蝕樣骨質破壞,椎體可被壓縮呈楔形樣變,椎間隙變窄及周圍軟組織腫脹,重者可有脊柱后突畸形。

3討論

3.1臨床與病理:脊柱結核在骨關節結核中最常見,約占40%-50%[2]。以25歲以上的青壯年最多見,近年來老年人脊椎結核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腰椎為最好發的部位,胸椎次之,頸椎較少見。結核桿菌通常隨著血液循環到達椎體,引起椎體中央或邊緣骨質破壞,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由于前縱韌帶下結核病變侵蝕破壞椎體。結核病進一步發展侵犯椎間盤和椎旁軟組織,導致椎間盤破壞和椎旁膿腫形成。病變常累及兩個以上椎體,可間隔分段發病。約90%的脊椎結核病變侵犯椎體,脊椎附件較少侵犯。病理可分為兩大類即椎體結核和附件結核[3],前者又分為中心型、邊緣型和韌帶下型;附件結核指發生于椎弓和骨突的結核。臨床上,大多數病人發病隱襲,病程緩慢,癥狀較輕。有的病人脊椎已形成畸形,但仍能從事勞動。全身癥狀可有低熱,食欲差和乏力。局部常有脊柱活動受限,頸、背或腰痛,多為酸痛或鈍痛。脊柱可后凸畸形。脊髓受壓可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或癱瘓。頸椎結核形成咽厚壁膿腫,可壓迫食管和氣管,引起吞咽困難和呼吸不暢。下胸椎、腰椎結核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入髂窩,甚至到達臀部。

3.2脊柱結核X線、CT征象分析:脊椎骨質破壞:椎體骨質破壞是脊柱結核的主要征象。早期根據骨質最先破壞的部位,脊椎破壞可分中心型、邊緣型、韌帶下型及附件型,但臨床上見到的常很難分型。由于骨質破壞和脊柱承重的關系,椎體塌陷變扁,呈楔形,甚至椎體完全消失為最常見的表現。少數病例為所謂附件型,主要見棘突、橫突、椎弓等附件骨質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病變引起相鄰的椎體終板破壞,髓核疝入椎體,椎間盤完全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旁冷性膿腫:膿液會聚集在椎體一側的骨膜下形成椎旁膿腫;當膿液突破骨膜后,由于重力關系沿肌肉筋膜間隙向下垂方向流注,形成流注膿腫。在腰椎可形成腰大肌膿腫,表現為腰大肌輪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在胸椎表現為胸椎兩旁梭形軟組織腫脹影;在頸椎形成咽后壁膿腫,表現為咽后壁軟組織影增寬,并呈弧形前凸。脊柱畸形:因病變廣泛,可發生脊椎畸形,可見脊椎后凸或側彎畸形。死骨:較少見??梢娭行男偷墓瞧茐膮^中沙粒狀高密度死骨影。

3.3脊柱結核X線、CT臨床應用價值:早期脊柱結核骨質破壞較輕微且軟組織腫脹(冷膿腫)往往亦輕微,X線片上很難發現,一些較為特殊部位的脊柱結核由于投照因素、患者體型因素等往往可掩蓋病變位置,本組200例中有12例骨質破壞較輕微且位置較為特殊在X線片上并未發現病變,其位置分別位于寰樞關節、腰骶椎。而CT則可100%檢出,較X線更容易顯示骨質破壞,即使較小的破壞也能夠顯示,更容易發現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平掃結合增強檢查還可幫助了解膿腫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大血管、組織器官的關系。

4小結

綜上所述,脊柱結核的X及CT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結合臨床可作出正確診斷,但早期脊柱結核的診斷CT更優于X線平片,故在X線片陰性而臨床高度懷疑結核時,宜早期選擇CT檢出,避免漏診、誤診。

參考文獻

[1]俞勇,鐘生才.脊柱結核的診斷與治療現狀[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8,5:164-166

[2]郭啟勇,主編.實用放射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53-1155

第9篇

考慮到職業特點,老王自己以及家人都認為這是幾十年風里來雨里去惹起的“風濕疼痛”。但是,跑了多家醫院,各種治療風濕關節疼痛的西藥、中藥、外用藥、理療法……都試遍了,疼 痛依然每天“報到”,儼然如揮之不去的夢魘。老王也曾努力尋找病因,腿部X光片、CT、磁共振都做了,結果“一切正?!?。就在他幾乎要絕望時,一位有經驗的醫生在他髖關節X光片的邊緣地帶發現了端倪――腰椎存在嚴重病變。

腰突壓迫神經腿痛偷天換日

一般情況下,拍攝髖關節X光片會“帶到”少部分腰椎。但誰能想到,就是這“附贈”的部分,讓老王腿痛元兇暴露于光天化日。

按理說,腰突應該引發腰痛才是,為什么腿痛會李代桃僵呢?這就要從人體神經系統的解剖結構談起了。脊椎是人體的“通信干線”,中樞神經在椎管中穿行,分出的一根根神經穿過椎間孔,與軀干、四肢相聯系,收集相關部位的感覺信號,同時向它們發送大腦的指令。直立行走難免會對脊椎造成沖擊,因此人體進化出了椎間盤這一特殊的結締組織,有了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沖擊力。但是,扮演 “脊椎保護者”角色的椎間盤,自身也會受到傷害。當其發 生腫脹、移位時,就會對周邊的神經造成壓迫,導致相應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酸、麻、脹、痛等不適。所以腰突癥患者多有腿部疼痛,嚴重者甚至還有下肢局部區域發冷、肌肉癱瘓、間歇性跛行,甚至脊椎側彎等癥狀。

微創“開窗”手術徹底剿滅病根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爱激情站 | 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不是男人是女人电视剧免费观看 | 久久公开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 午夜免费观看福利片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 日韩视频欧美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 | 欧美aaaaaa级爽激情会所 |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成人网 | 成人精品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男人的天堂黄色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 | 久久久7777888精品 |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 久久久久久99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无套露脸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 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 | 都市激情男人天堂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黄色小视频网 | 善良的嫂子3中文字幕 | 五月一区二区久久综合天堂 | 精品国产成人系列 | 美女视频大全网站免费 | 国产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