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膠印印刷方法優(yōu)選九篇

時間:2023-10-02 08:58:21

引言:易發(fā)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膠印印刷方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內容,可隨時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膠印印刷方法

第1篇

在筆者看來,傳統(tǒng)印刷的色彩管理應包含設備本身調校、色彩校準、制作設備特性化文件以及色彩轉換和后期維護等。可以說,色彩校準只是色彩管理的一部分。

色彩管理有標準可依。國際印刷標準ISO 12647-2是國際通用的平版膠印的唯一標準,得到廣泛應用。其中規(guī)定了承印物(紙張)色彩、油墨實地色相以及階調復制曲線(網點增大)等主要影響顏色因素的標準。基于這些標準進行測試,每家印刷企業(yè)都可以制定本廠的標準,但每家印刷企業(yè)的設備、物料、做法等又不盡相同,雖然有一個廣義指導性標準綱領,但依然無法保證顏色的統(tǒng)一。因此,國際知名的地區(qū)性印刷組織,包括Fogra、Ugra、IDEAlliance等,在ISO 12647-2的基礎上,又在各個地區(qū)進行了廣泛的、嚴格的印刷測試,并對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和優(yōu)化,制定出了具體的規(guī)范。相關組織(如ECI)也會ICC Profile文件,由于他們均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代表性,通常被認作是印刷的具體標準或地區(qū)性規(guī)范。他們對ISO標準的具體推進和落地實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那么如何能達到這些標準規(guī)范呢?ISO/TS 10128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3種方法:一是匹配網點增大曲線,二是校準灰平衡,三是采用CMYK直接轉換CMYK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近年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現(xiàn)在看來依然非常有效。

在介紹這些方法之前,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設備本身的校準或調試,這是最基礎的。比如滾筒間壓力的調節(jié),滾筒直徑是否標準,橡皮布、襯紙是否平整,橡皮布是否已老化,橡皮布安裝緊度是否合適,潤版液(水斗液)調配比例是否合適等。這些都是基礎工作,但對最終的印刷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建議印刷廠按照設備供應商的要求盡可能地把設備調校至標準狀態(tài),并將相關參數詳細記錄在冊,讓印刷設備在標準狀態(tài)上進行色彩校準和管理。這樣如果色彩出現(xiàn)偏差,印刷設備就有了檢查和調校的依據,也便于快速恢復色彩。另外,在測試乃至生產過程中還應保持設備的穩(wěn)定和標準化。下文所述的3種方法均基于此,不再贅述印刷設備的影響。

方法一:匹配網點增大曲線

膠印機在壓印時,橡皮布會產生一定形變,使印刷網點邊緣向四周擴展,從而產生網點增大(又稱“機械性網點增大”)。新標準ISO 12647-2∶2013(以下簡稱“ISO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各種條件下的網點增大曲線(如圖1,其中,A、B、C、D、E為不同印刷條件下的網點增大曲線),印刷校準時參考相應的網點增大曲線進行校準即可。

網點增大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印刷壓力、油墨黏度、紙張狀況、潤版液調配等,即使對設備做了精心調校,也不一定能保證其完全在ISO標準要求的范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密度是印刷網點增大的關鍵影響因素。目前油墨密度的確認基本上已經參考ISO標準,多數情況下也不再采用印刷反差等方式來確定,而是依據Lab值,調整油墨密度使其達到最接近的目標Lab值,即可確定為最佳密度。不同油墨要達到最接近的目標Lab值所需要的密度是不一樣的,客觀上也影響了網點增大。

這時候根據印刷測試印張的測量結果,對出版網點進行反補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圖2中藍色為 ISO標準規(guī)定的網點增大目標曲線,橙色為對印刷品進行實際測量得到的曲線,如何計算輸入網點百分比為50%處的網點補償數據呢?

在橫軸50%的地方垂直向上劃線與目標曲線相交,然后由交點水平向測量曲線劃線使二者相交,最后再由交點垂直向下劃線與橫坐標軸相交,交點45%就是補償后的網點值,即相同條件下,印前文件中網點百分比為45%的網點印刷出來剛好能夠達到50%的網點面積率,剛好達到目標曲線的要求。以此類推,即可計算出整個階調的補償數據,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反函數運算”。依此方法,可計算出其他三色印版的網點補償數據。

這種方法由來已久,完全按照ISO標準的要求進行校準,但其他參數也必須與ISO標準規(guī)定的一致,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結果,比如色序必須是KCMY,所使用的材料、印刷方式、測量方式也必須一致。特別是在匹配Fogra數據集時,應優(yōu)先采用此種方法。順便一提,于2015年的Fogra 51,是依據ISO 12647-2∶2013建立的,將來可能逐步取代Fogra 39,其印刷條件如圖3所示。

通過匹配網點增大曲線進行色彩校準的方法,在歐洲和中國都比較盛行,如海德堡印通(Prinect)流程中,默認就是按照網點增大的方式進行前端印刷曲線校正的。特別是近幾年,伴隨著相關印刷數字化評估軟件(如PressSIGN等)的流行,其測量色帶后便可以直接生成網點增大補償曲線,大大提高了校準的效率和方便性。

一些行業(yè)內的認證,如Fogra/ Ugra PSO及GMI認證等,都要求網點增大必須在容差范圍內。但該方法基于單色印版的單獨調整,雖然也對CMY網點增大的相對差異提出了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上往往比較麻煩,難以得到好的灰平衡表現(xiàn)。此外,由于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網點增大曲線,也造成了色彩不一致。

方法二:校準灰平衡

首先,什么是灰平衡?灰平衡肯定不是彩色,不是單獨的C、M、Y。那是不是純黑色油墨的中間調?顯然也不是。這里所說的灰平衡是在整個階調范圍內,CMY三色以適當的網點比例進行疊印所達到的非彩色階調,如果偏向某個彩色,則認為是失去平衡。

ISO標準也定義了具體的網點構成,但不夠詳細,還對灰平衡進行了解釋,但在實際操作中較為麻煩。在此,我們不得不提一種得到印刷行業(yè)普遍認同的方法,那就是G7。此法起于美國,由Don Hutcheson研發(fā),得到IDEAlliance旗下GRACoL工作組的支持和認可,后來迅速風靡北美,成為一個地區(qū)性標準。2006年IDEAlliance與香港APTEC開始在大中華區(qū)進行相關測試,并得到了好評,后來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在全球超過4000家企業(yè)獲得G7 Master認證,在大中華區(qū)已有280多家企業(yè)先后進行過G7認證,也培訓了200多位G7專家進行G7技術的推廣和認證。

G7明確定義了灰平衡的計算方法,與承印物材料相關,也定義了達到灰平衡時各色的網點百分比,并設計了相應的測試圖P2P,經過P2P23、P2P25的發(fā)展,更適用于大幅面噴墨印刷色彩校準的最新版本P2P51(如圖4所示)也已推出。

此外,G7還定義了灰色的階調,以密度方式確定了階調的深淺,即中性印刷密度曲線(NPDC),橫軸為輸入網點百分比,縱軸為印刷密度值。NPDC分為兩副,一副是P2P51第5列的CMY所構成的三色灰所對應的密度曲線(如圖5a),一副是P2P51第4列單色K所對應的密度曲線(如圖5b)。其實反映的是不同實地密度下的階調復制特性。從圖中可以看出,盡管實地密度相差很大,但25%以下的高光區(qū)密度趨于一致,即相同的亮調反差(HC),對于大多數印刷方式的密度從1.0~1.6,基本上能實現(xiàn)中間調及高光階調的一致,即相似的亮調范圍(HR)。同時,G7對于灰平衡的定義完全基于紙張,得到的是相對紙張的視覺灰平衡,這正是G7校準的優(yōu)勢所在,可以實現(xiàn)各種印刷方式的共享視覺外觀。

G7校準可以采用手繪方式進行,測量各個階調的密度值并與目標值相比,類似于網點增大曲線的方式計算出C和K的補償曲線,M和Y則需要到特別設計的灰色查找測試圖GrayFinder中單點查找并繪出補償曲線,過程相對較為繁瑣,效率較低。

當然也可以通過軟件計算方式輔助進行G7校準。目前,除了官方原始的CHROMiX CurveTM軟件外,越來越多的軟件已支持G7校準方式,比如Bodoni PressSIGN、Heidelburg Color Toolbox、Alwan Printing Standardizer X、Caldera Print Stand Verifier G7、ColorGate Production Server、FUJIFILM ColorPath Sync、KonicaMinolta

ColorCare、Mutoh G7 Calibrator等。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企業(yè)都采用軟件校準方式。該方式只需測量P2P數據,然后將數據導入到軟件中,即可計算出補償曲線,非常快捷。

G7采用灰平衡校準方式,廣泛應用于使用CMYK的各種印刷方式,不限定印刷材料,并且校準后,印刷品具有共享視覺外觀,更是得到了印刷買家的青睞,由于近年來印刷買家的認同和中國香港APTEC等機構對于G7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熱衷于這種方式。并且ISO 15339中7種參考印刷條件數據集(CRPC)均基于該種校準方式(印刷效果如圖6所示),相信未來會得到更規(guī)范的應用。

方法三:CMYK-CMYK轉換

多數情況下,這種方法需要一個特定的Device Link Profile,即設備關聯(lián)配置文件,其將兩臺設備或印刷條件對應的ICC進行運算,一個設定為源,即目標色域,一個設定為輸出設備,省去了中間的色彩空間PCS(Public Color Space,公共色彩空間),直接實現(xiàn)目標色域到輸出色域的轉換。

常規(guī)ICC profiler進行色彩轉換,需要先將設備色彩空間(如RGB或CMYK)轉換到與設備無關的色彩空間(通常為Lab或XYZ色彩空間),然后再轉換到另一個設備色彩空間(如RGB或CMYK)。經過兩次轉換,顏色必然有所損失。

而CMYK直接轉換到CMYK的方法,省去了中間的PCS,其優(yōu)點是色彩轉換更加精確,并且可以單獨控制CMYK,保持原色的純凈,特別是黑通道,這一點意義重大,避免了因單黑文字和細線被轉換為四色黑而造成的套印不準的故障。在某些專業(yè)的軟件(如CGS ORIS Pressmatcher等)中,還可以控制黑色加入的起點、黑色階調的寬度等更有用的參數,由于黑色的加入,使得在印刷過程中的色彩控制更加容易,灰平衡表現(xiàn)更加穩(wěn)定,同時也達到了省墨(基于GCR/ UCR)的目的。

在傳統(tǒng)膠印領域,采用這種轉換方式,可以維持出版線性不變,即不需要做出版補償曲線,只需要對文件進行轉換即可達到準確的色彩匹配。

由于目標可以設定為印刷行業(yè)標準ICC或某特定印刷條件的色域,輸出設備則為實地測試所得,故而可以實現(xiàn)不同印刷條件的色域匹配。且由于是點對點的精確色彩轉換,整個IT8或ECI2002色塊都有超過1000多個色塊一一對應生成數據對應表,不同于以上兩種方法的單通道控制技術,所以可以取得更接近的色彩匹配效果,主要應用于不同設備、不同材料、不同印刷方式的高精確要求的色彩匹配。

目前在國內,這種方式在傳統(tǒng)膠印領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十家大中型企業(yè)作為高端色彩管理在生產中應用,如港資的利豐雅高、深圳中萬等。當然其好處是可以獲得比曲線調節(jié)更為理想的色彩匹配結果,其弊端在于需要一筆不菲的額外投資,而且生產計劃排產不宜經常變化。

這種方法應用更普遍的自然是在數字印刷領域,如惠普、富士施樂、柯尼卡美能達等。原因是數字印刷不需要CTP制版環(huán)節(jié),采用軟件轉換后的文件可以迅速進行印刷來驗證實際效果,在ORIS PMW等軟件中還可以進行多次循環(huán)色彩校準,實現(xiàn)更加精準的色彩匹配。

第2篇

關鍵詞:、膠印印刷;耐印力;原因;對策

Abstract: In the offset printing process, the printing plate height decide the printing quality, reduce the resistance force led directly to the printing quality is poor, while a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plates for offset printing, there are many cause of plates down, such as the print process is not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he improper selection of the pressure plate, which in the selection and printing plate exposure time contr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Key words: offset printing; printing; cause;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D035.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圖分類號:TH17

在膠印印刷過程中,印版耐印力的高低是決定印刷質量優(yōu)劣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在膠印印刷時又難免出現(xiàn)印版(PS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在印刷界有過許多的研究,對于有些觀點我不敢茍同,在此,只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我們知道,PS版的耐印力指的是印版在一定的質量允許范圍內所能承印多少份額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印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耐印力則印品質量好,成本消耗少;降低耐印力則印品質量差,成本消耗多,額外功做得多(如人力物力等)。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引起。

制版工序不能規(guī)范化操作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

如制版工序在制版前未認真檢查膠片的密度是否勻實;在拼版時是否做到“三無”(即無膠跡、無搭疊、無臟污);在曬版時曝光時間控制是否正確,曬版機真空抽得是否密實,顯影時間控制的如何,顯影液的配比是否合理;烤版時間與烤版溫度控制調整的是否得當等等。

膠片的密度是否勻實,是曬版工在曬版前必須知道的,膠片的密度對曬出的印版質量好壞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曬版人員在曬版時對其心中無數,就會出現(xiàn)在正常曝光時間內曬出的印版局部網點丟失或局部文字線條缺筆斷劃、字虛不實等現(xiàn)象,使印版耐印力下降。

有些膠片實在制版工序由拼版工自己拼版的,如果拼版工在拼版時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去拼版,出現(xiàn)底片有臟污、廢屑、膠跡,或出現(xiàn)有的膠片互相搭疊(尤其是離圖文特別近這種做法),膠帶紙糊貼圖文邊緣等現(xiàn)象,使曬出的印版出現(xiàn)字虛、網點不實等問題,引起印版耐印力的下降。

正確地控制印版曝光時間是提高印版耐印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若曝光時間過長,即曝光過度,就會使印版網點發(fā)虛,字線不實;若曝光時間過短,即曝光不足,就會使印版表面砂目在顯影時腐蝕不全,引起糊版字攤等現(xiàn)象。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時,在曝光時應注意曬版機抽真空的情況,若真空抽不實,就會出現(xiàn)膠片與印版或膠片與玻璃之間存有氣泡,在印版曝光時使其網點丟失或不實,影響印版質量,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為曝光完畢的PS版顯影時,應該正確地控制其顯影時間,在顯影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印版圖文部分發(fā)虛,使其圖文表面網點的附著力下降,同時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顯影正確處理后的印版在涂擦保護膠(阿拉伯樹脂膠)時應盡量做到“薄而勻”,抹布“潔而凈”,否則待膠干后會出現(xiàn)“剝版”現(xiàn)象,也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烤版可以提高印版的耐印力,并使圖像部分產生抗化學性,但若在烤版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確,同樣也會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如烤版時烤版液配比不合理,涂布不均勻,烤版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間過長或過短等等,同樣會出現(xiàn)“軟版”或“剝版”現(xiàn)象,使印版的Al2O3膜層發(fā)脆或使空白部分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wěn)定性變差等。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求烤版液應涂布得“薄而勻”,烤版溫度控制在200℃~230℃之間,烤版時間在8~10min為宜。

印刷壓力調節(jié)不當,潤版液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印版耐印力下降

印刷壓力是指在印刷過程中壓印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力,它是有版壓力印刷必不可少的,由此必然帶來壓縮變形、速差和摩擦,印刷壓力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首先是滾筒壓力調節(jié)不當,即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調節(jié)不當。若出現(xiàn)壓力過大,就會加劇印版與橡皮之間的摩擦力。使印版的圖文部分的網點受到損壞,耐印力下降。

其次是墨輥、水輥之間的壓力調節(jié)不當,尤其是靠版墨輥(一般是不等徑的4根)和靠版水輥(一般是等徑的2根),若它們與印版之間的壓力調節(jié)過大,同樣會加大摩擦里,是印版的網點受到損失,出現(xiàn)“掉版”等現(xiàn)象,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當然,無論是與印版直接接觸的橡皮,或者是靠版墨輥、水輥,它們自身質量(尤其是橡膠面)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印版的耐印力,如橡皮滾筒上的橡皮出現(xiàn)老化、晶化,形成玻璃面;靠版墨輥的軟化、老化,靠版水輥的絨套硬化等,同樣會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當然這些情況都是在包襯合理化的前提下提出的(包襯的形式有軟性包襯、中性包襯、硬性包襯3種,在此不做研究)。

在平版印刷過程中,使用潤版液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空白部分與圖文部分的平衡,保護印版的空白部分不受油墨的侵入。如果在印刷過程中潤版液使用不當,使?jié)櫚嬉旱腜H值過高或過低,就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潤版液的PH值過低,會使印版版基嚴重受蝕(還會使印跡墨層干燥緩慢)。因為平版膠印使用的PS版的版基主要成分是鋁,這種金屬十分活潑,在強酸或強堿溶液中均不穩(wěn)定;潤版液PH值過高,會使印版圖文部分(光分解型PS版)——陽圖型PS版的圖文部分未曝光的重氮化合物被溶解,造成圖文殘缺不全,使其強度和親油性削弱,使印版的壽命降低,一般認為,PS版的潤版液控制在(PH值)5.0~6.5之間為宜,即讓潤版液略呈弱酸性,因為在弱酸性的潤版液中,鋁基版材會被輕度腐蝕,生成一層親水的無機鹽層。若在潤版液中加入親水膠體,以此來補充損耗了的親水膠體層,同樣不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平版印刷過程當中,還應盡量做到水墨平衡,所謂的平版膠印印刷的水墨平衡,是指在印刷速度和印刷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在保證圖文印跡色彩還原、灰平衡、各色密度及階調值符合客戶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墨量和使空白部分限制在規(guī)定限度的面積之內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水量,以此來保證印品的質量,若在印刷過程當中沒有做到水墨平衡,同樣會影響印版的耐印力。水大則油墨乳化,印跡墨色密度達不到要求,印版版基受侵能力加大,腐蝕程度加深;水小則印版“糊版”、“堆墨”,影響印品質量,降低印版壽命。

第3篇

認識人民幣防偽特征

為了防范假幣,每個國家從貨幣的設計到印制過程中都精心設計和制作了各種防偽措施。人民幣的防偽就從紙張、油墨、印刷等方面采用了各種措施。

水印:水印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預制模具。改變紙漿纖維密度的方法制成的,其圖案都有較強的立體感、層次感并生動傳神。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100元、50元紙幣采用了固定人像,20元采用了固定花卉水印(荷花),10元、5元、1元紙幣分別采用月季花、水仙花、蘭花等花卉水印,其中10元、5元還采用了數字白水印: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紙幣在沿用1999年版人像水印和花卉水印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白水印。水印以其制作難度大、生產周期長和生產成本高等特點。在貨幣防偽方面有獨特的作用,世界各國的鈔票幾乎都使用了這個技術。

安全線:安全線是在造紙過程中采用特殊技術在紙張中嵌入一條比較薄的金屬線或塑料線。近年來,許多國家在安全線上使用了許多防偽技術,如印有縮微文字的安全線、有全息好磁性的安全線、熒光安全線、開窗安全線(指局部埋入紙張中,局部在紙面上的一種安全線)等。1999年版100元、50元紙幣采用了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迎光觀察,可見“RMB100”、“RMB50”微小文字,儀器檢測有磁性。20元采用了一條明暗相間的安全線。10元、5元紙幣采用了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縮微字符“¥10”組成的全息圖案,儀器檢查有磁性。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紙幣都采用了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分別可以看到由縮微字符“RMB100”、“RMB50”“RMB20”組成的全息圖案。

手工雕刻凹版印刷:雕刻凹版印刷是紙幣防偽使用的一項主要防偽措施。特別是手工雕刻凹版,由于每個雕刻師均有自己的刀法和風格,其雕刻線條的手法、力度和藝術表現(xiàn)方式。別人很難模仿,就是制作者也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兩塊雕版。凹印版經雕刻而成。其圖案線條呈凹槽形,涂布油墨印出圖案后,油墨附著于鈔紙上,凸出于紙張表面,具有立體感強,層次分明的特點,用手觸摸有凹凸感。這是貨幣印刷應用最早、使用最廣,也最具成效的防偽技術。第五套人民幣1元以上紙幣在正面主景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面額數字、盲文面額標記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紙幣還在票面正面主景圖案右側增加了凹印手感線,用手觸摸,有極強的凹凸感。

隱形面額數字:是利用圖案線條深淺、角度變化制作印版印出的圖案。它正面觀看是一種圖形。將鈔票轉換適當的角度,會看到圖案中還隱藏著另外的圖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版別紙幣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橢圓形圖案,從一定角度觀察,即可看到與面額相同的數字。

對印:一般是采用正背面同時印刷,迎光透視鈔票,會看到正背面同一部位的圖案經前后對接,組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對接無錯位、無重疊現(xiàn)象。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100元、50元、10元和2005年版10元以上各券別紙幣均有一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正背圖案重合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假幣的識別方法

為便于社會公眾方便快速地鑒別人民幣真?zhèn)危瑥娜嗣駧旁O計之初,主持者就從多方面設計了防偽措施,對普通群眾來講。識別假幣的最簡單方法可以概括為:眼看、手摸、耳聽、機測。

眼看:一看鈔票的水印。真幣的水印層次分明、立體感強,透光觀察清晰。假幣水印多是用淺色油墨加印在紙張正背面。不需迎光透視就能看到。二看50、100元看左下角光變面額數字是否在金色和綠色(50元)、藍色和綠色(100元)之間發(fā)生變化,假幣采用珠光油墨或綠色油墨印刷,不會變色。三看對印古錢幣對印圖案、膠印、凹印接線印刷對接是否吻合。假幣受印刷設備和技術的限制,對印不吻合,存在錯位、間隔、重疊等現(xiàn)象。四看安全線。真幣安全線是將金屬或塑料線條夾在鈔紙中間,實物與安全線融為一體,結合牢固,具有磁性,安全線上可見數字縮微文字或全息圖案。假幣一般是印上的,少數假幣加入實物安全線但沒有相關信息。五看隱形面額數字。第五套人民幣真幣右上角橢圓處,通過一定角度清晰可見與鈔票面額相同的數字,假幣無隱形面額數字。

手摸:一摸紙張的厚度。假幣用紙是普通膠版紙或普通書寫紙,手感較厚。二摸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手感。人民幣紙幣在人物頭像、行名、主景圖案、盲文面額數字、凹印手感線等部位采用雕刻凹版印刷,仔細觸摸是明顯凹凸感;假幣為膠印印刷,無凹凸感,少量假幣通過二次加工,要么是在人物頭像和凹印手感線部位壓印凹印手感,要么在整張鈔票上壓印凹印手感,而真幣只有在使用凹印印刷技術的部位有凹印手感。

耳聽:鈔票紙是特殊紙張。挺括耐折,用手抖動會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假幣紙張綿軟,抖動時聲音沉悶。

第4篇

地點:xxx印刷廠

這次能有機會去工廠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到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在實習期間的一些總結以及心得體會。在以后開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對客戶的溝通應對上,希望能有所借鑒。

一、工廠的總體規(guī)模水平

xxx印刷廠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占地600平米,員工6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歷史已經發(fā)展成一家具有專業(yè)規(guī)模的印刷品專家,在臨沂印刷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也小有名氣。

走進廠區(qū),只見潔凈整齊的環(huán)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雖然是國內的制造廠家,但是,到了車間,看過那些先進的流水線,那些熟練的技術水平,完全會感覺到現(xiàn)代化的管理。作為印刷產品的制造廠,一些諸如紙屑的飛揚,機器的喧囂以及混合著的顏料味汽油味等問題,都是難免存在的,但是工廠已經把這些都盡可能的減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車間,這些大多的木制廠家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似乎在我們工廠并沒有太大的困擾,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參觀者。

工廠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并且都會嚴格遵守。就連中午休息間隙,每個工人都會把自己得區(qū)域整理得井然有序,這樣的自覺整理也是工廠之所以能保持潔凈的原因之一。在用餐問題上,工廠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上至高層主管下至普通工人,吃的飯菜一律相同,沒有任何的特殊化。

二、學習過程

如下幾點是在工廠實習期間,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學習到的一些知識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顏料的選用

工廠最常用的顏料都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比較先進的,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司的報價要比國內同等廠家的價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傳統(tǒng)顏料也是常用的材質之一。我司很多產品也都可以選用傳統(tǒng)顏料來達到印刷的效果。對于一些想節(jié)省成本的客戶來說可以推薦一用。

這些常規(guī)顏料在倉庫里都備有一定數量的庫存,其他的顏料也有備量,但是一般都要盡量推薦選用常規(guī)顏料(除非客戶定購的產品數量龐大值得工廠采購另外一些昂貴的顏料),這對于工廠的加工技術、生產周期、生長成本等都會有所幫助。

(二)加工方面

工廠所采用的機器都比較先進,一般來說都是機器自動操作,比如大型自動印刷機等。所以,只要操作得當,人員安排合理,一般都能產生較高的效率(一般來說,都需要熟練人工)。

雖然說工廠對于大多數的印刷產品都能生產,但是以后在和客戶溝通過程中,在盡量滿足客戶要求的同時,還要盡量站在工廠的立場上考慮。比如,可以向客戶推薦一些外形相同,但是做法簡單,結構清晰的樣品。這對于工廠來說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還可以提高效率。

(三)獲得知識

在為期接近一個禮拜的實踐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印刷的東西,現(xiàn)總結如下。

1、 彩印的知識。

一般的彩印店所用的打印機有兩種,一個是墨粉激光打印機,一個是墨水打印機,都是打印機配套所用墨料。好的點的機器會有8色,經過相互撞色出來的彩色。但是印刷在書刊或者是包裝上的顏料,是專業(yè)的印刷油墨,一般是四色墨,需要印版來進行轉印,是一層層印刷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區(qū)別除了質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印刷機的墨水要便宜得多。但是前后不能通用的。

2、 顏料三原色與印刷三原色是不是一樣的?

答案是不一樣,從理論上說他們應該是一樣的,但是一旦要實際印刷,就要涉及到材料的問題了,所以說不但名稱不一樣(這個原因就不討論了)實際的材質也不盡相同。

所謂的3原色是美術色彩理論上的概念名詞而已。到底那些才是各個領域實際應用的三原色呢,這個就是實踐部分了,到底應用什么樣材質的顏料。(我們不難理解,同樣的稿子,不同的印刷工廠,不同品牌打印機,最終效果都是不一樣的,當然有人員的微操差異,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各個公司的色譜標準執(zhí)行的是不全一樣的)所以,綜上所述,理論只是實踐的指導,各種實現(xiàn)理論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這就出現(xiàn)了顏料材質這個學問了。從工藝科技的發(fā)展中,人類得以不斷更新材料,我們現(xiàn)在只會說,品紅、洋紅,黃這些名稱而已,而他們背后都是保密的顏料配方,這直接導致了顏料的鮮艷程度(飽和度),和透明度(這直接關系到了色彩完全混合模式下的中間色是否鮮艷純凈)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顏色的理論名稱和顏色的實際材質而已了,即便我們說得 黃,檸檬黃,鎘黃,鵝黃呢;青(群青、花青、中國顏料里的4青);品紅、洋紅、玫瑰紅呢?其實這里有很多的顏料是不能應用于印刷的,比如在三原色里的藍,應該是更接近于標稱‘湖藍’的顏料,但是它,及為不透明,所以根本不被采用,所以選擇的透明度極好的群青(或者化學替代品了)或者靛藍了,而你我所知道的也只是藍,或者是青這樣的名詞了。

3、 印刷機械初步認知。

現(xiàn)代印刷機一般由裝版、涂墨、壓印、輸紙等機構組成。它在工作時先將要印刷的文字和圖像制成印版,裝在印刷機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機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圖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間接地轉印到紙或其他承印物上,從而復制出與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印刷術最早發(fā)明于中國,自九世紀起印本書籍已在中國出現(xiàn),隨后中國發(fā)明的印刷術傳到世界各國。印刷機的發(fā)明和發(fā)展,對于人類文明和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國的谷滕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機,這種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機雖然結構簡單,但卻沿用了3XX年之久;18XX年,德國的柯尼希制成第一臺圓壓平凸版印刷機;1847年,美國的霍伊發(fā)明輪轉印刷機;19XX年,制成六色輪轉印刷機;19XX年,美國的魯貝爾發(fā)明膠版印刷機。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傳統(tǒng)的凸版印刷工藝在印刷業(yè)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印刷機的發(fā)展也以凸版印刷機為主。但鉛合金凸版印刷工藝存在勞動強度高、生產周期長和污染環(huán)境的缺點。從60年代起,具有周期短、生產率高等特點的平版膠印工藝開始興起和發(fā)展,鉛合金凸版印刷逐漸被平版膠印印刷所代替。軟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靜電印刷、噴墨印刷等,在包裝印刷、廣告印刷方面也得到發(fā)展。

印刷機按印版形式分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印刷機;安裝版和壓印結構分為平壓平式、圓壓平式和圓壓 圓式印刷機。世界印刷機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20多年來,印刷機械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這一階段是膠印印刷工藝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單張紙膠印機最大印刷速度為10000印/小時。一臺四色印刷機印刷前的預調整準備時間一般為2小時左右。印刷機自動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動結紙、自動收紙、自動清洗、墨色的自動檢測及墨量自動調節(jié)以及套準遙控等方面。這一時期除了單色、雙色機外,每個單張紙膠印機制造廠商幾乎都還具有四色機的制造能力,多數制造商都能夠制造紙張翻轉機構,進行雙面印刷。

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初至20世紀末。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單張

紙膠印機為標志,國際上印刷機械設計制造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與第一階段的機型相比,新一代機型的速度進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時提高到15000印/小時,印前預調整時間也由第一階段的2小時左右大大縮短為15分鐘左右。機器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進入21世紀以來印刷機械迎來第三個發(fā)展階段。目前,單張紙膠印機的某些機型可以達到17000—18000印/小時,但制造廠商并不極力追求印刷機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進一步縮短印前準備時間和更換活件的時間追求更高生產效率。

4、關于健康問題。

現(xiàn)在外面一般海德堡平張紙機使用的都是氧化結膜型油墨,油墨的成分由色料,連結劑,填充劑,助劑,調墨油等組成。若不是直接吸入,那對人體的傷害不能說沒有,但是相當的細微什么情況會導致直接吸入油墨呢?飛墨,造成飛墨的原因大致兩點1·油墨附著里差導致其在膠輥上高速運轉時飛離膠輥(油墨乳化也可能導致附著力降低)2超高速印刷~商業(yè)輪轉或者報業(yè)輪轉這些機型都屬于超高速印刷機型(速度每小時3w—8wb不等)~由于離心力的作用~使其油墨飛離膠輥 當然 飛墨肉眼是看不見的 因為及其細微 基本處于漂浮狀態(tài)~但吸入過多。。。印刷機上的化學用品還有 汽油,異丙醇,潤版液,潔版液,修版液等等。所以在實習時,我們都被要求像正式工作人員那樣,穿上工作服,戴好口罩。

三、心得體會

第5篇

畢業(yè)之前到印刷廠實踐是高職印刷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實踐課,是高職學校全程教學計劃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進入畢業(yè)設計前的實踐準備。

畢業(yè)實踐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專業(yè)知識,為后緒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印刷設備操作實踐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學生直接參與,親自動手。帶隊教師需給實踐生講解必要的印刷理論知識和生產工藝過程及要求,有組織地輔導學生完成相關的實踐和生產制作過程。

畢業(yè)實踐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生產實踐使我更深入地掌握專業(yè)知識,進一步了解印刷工作的生產流程,了解印刷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把所學的印刷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實際工作能力與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 實踐單位的介紹

根據學校的安排,我于XX年11月17日至XX年1月5日到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實踐。這是我第一次有這么長的時間,有這么好的機會到印刷廠了解印刷生產現(xiàn)場,讓我更深一步地了解理論與實際的差別。

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是昆明雅昌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坐落于昆明黃土坡普吉村,公司原名叫昆明富春印刷廠,經昆明雅昌集團收購后正式取名為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昆明雅昌集團作為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的總部,負責印前處理,例如,排版、設計等。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負責制版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最后包裝成品,還有負責成品運輸等。

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擁有正式員工約300人,其中有1/4是殘疾人,這一點在其他印刷公司是很罕見的。為什么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能夠把這些殘疾人很好地利用上呢?原來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精美畫冊印刷和高檔精致的包裝盒制作。例如,關于汽車、美容化妝品和山水畫方面的畫冊,還有關于月餅、普洱茶方面的包裝盒等。而這部分殘疾人就可以從事粘貼盒子、清潔盒子和檢驗成品等方面的工作,這樣既節(jié)約了公司工資方面的開銷,又給殘疾人一份關懷和一個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通過和殘疾朋友們在一起工作,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動作熟練,而且還非常認真,許多時候我遇到工作上的困難都是他們在幫助著我,鼓舞著我!

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印刷生產車間、手工車間和裝訂車間三大車間。

印刷生產車間:包括制版工作室和印刷車間,主要負責制版和印刷生產。制版工作室有ctp直接制版機,設備相當先進,不僅效果好,而且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印刷車間一共有三臺膠印機和一臺切紙機,它們分別是j2108對開單色單面膠印機、秋山對開四色膠印機、小森對開四色膠印機和數字顯示切紙機sqz920nz。

裝訂車間:主要負責書刊的覆膜、配頁、折頁、模切壓痕、鎖線訂、膠訂、鐵絲訂、燙金等工作。

另外,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還設有一個大倉庫,倉庫分為兩間,一間為成品區(qū),另一間為原料區(qū)(包括紙張、油墨和其他輔料等)。公司還有自己的職工食堂,我們平時下班都是在里面用餐,口味不錯,也很實惠。

注:xxx彩色印務有限公司現(xiàn)在所在地是公司暫時租的,租期為5年,公司新廠在昆明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正在籌建中,預計XX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三. 實踐內容

根據學校與公司的安排,我們的實踐形式實行輪崗實踐制,所以每個崗位我基本上都實踐過,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下面就分別從印刷生產車間、裝訂車間和手工車間作詳細的實踐內容介紹。

(一)印刷生產車間

我首先是在印刷生產車間實踐,工人師傅們生產工作都很忙,所以他們很少有時間主動教我們東西,一般情況都是我們站在機器旁邊看著他們操作,有問題了問師傅就行了,師傅也會簡明扼要清楚的告訴我們。接下來我分別介紹一下我所實踐的機臺以及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并且解決的問題。

1. j2108對開單色單面膠印機

j2108對開單色單面膠印機是國產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現(xiàn)代膠印機,它的啟動、壓印、離壓、輸紙等可由操作人員根據生產需要按動相應的按鍵即可。

(1)機器說明

a. 機器特點

設計結構先進合理,性能優(yōu)良,整機的操作充分考慮人機的協(xié)調,安全方便。

自動給紙,速度高,穩(wěn)定可靠。

主電機采用變頻調速,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運轉平穩(wěn)、節(jié)約能源。

采用精心設計、加工的遞紙、恒力凸輪和叼紙牙控制機構,運動更加平穩(wěn)。

收紙設有自動副收紙、噴粉等裝置。

b.技術參數

最大紙張幅面: 650×920mm   最小紙張幅面 :393×546mm

最大印刷面積: 638×900mm 印刷紙張厚度 :.06-0.6mm

印版尺寸:765×950×0.3 mm 膠皮布尺寸:850×960×1.8 mm

印刷速度:10000張/小時 給紙堆最大高度:1496 mm

收紙堆最大高度:910mm 主電機功率:13 kw

外形尺寸:5006×2782×2066mm 機器凈重(包括給紙機):8.5t

(2)為什么膠印機在印刷過程中要使用包襯?

因為膠印機的橡皮布滾筒上包覆有橡皮布,在橡皮布和滾體之間還襯有紙張、紙板、塑料薄膜、毛織品等材料制成的襯墊,橡皮布和襯墊一起組成了膠印機橡皮布滾筒的包襯。膠印印刷使用的印版、紙張表面在微觀上都有明顯的不平度,若它們直接接觸印刷,便會造成印刷表面接觸不良,致使油墨轉移量降低,印張上的印跡發(fā)虛。為使印刷面在印刷時充分接觸,則要使用包襯。

(3)j2108膠印機滾筒壓力的調節(jié)

膠印機印刷滾筒組成了膠印機的心臟部件,不論膠印機的結構如何,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如何,都是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能印刷出好的產品。膠印機的滾筒部件直接與印品質量相關,一張好的印刷樣品要有好的機械設備及其高精度的零部件配合,還要有好的調節(jié)精度、使用精度。因此要達到一張印品上圖文網點完全再現(xiàn),印張圖形變化量、印版耐印率的高低、橡皮布使用壽命的長短,機器本身是否得到合理使用,滾筒軸承軸套和齒輪磨損的快慢等等,都需要調節(jié)使用得當。若調節(jié)使用不得當,則有可能出現(xiàn)印刷、機械故障,如網點變形、花版、糊版、墨杠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因為印刷滾筒中心距調節(jié)不當,即印刷壓力不當而造成的。

印刷離不開壓力。沒有壓力,印版上的圖文墨跡就無法轉移到橡皮布上,橡皮布上的圖文墨跡也無法轉印到紙張上,因此沒有壓力的印刷是不存在的。組成印刷系統(tǒng)的各滾筒中,印版滾筒表面需要裝上印版及襯墊,橡皮滾筒則要裝橡皮布及襯墊。而壓印滾筒上的紙張厚度不是固定不變的,滾筒之間中心距又是調節(jié)的,因此涉及對滾筒的包襯計算,確定中心距等一系列問題。調節(jié)時應掌握一個原則,在保證印張準確還原的條件下,使用壓力越小越好。這同時也取決于操作者是否按規(guī)定的數據以及各滾筒表面線速度盡可能一致的要求,準確合理地對滾筒進行包襯。

如果滾筒中心距的調節(jié)以及包襯計算操作不適當,就可能造成滾筒半徑不相等,從而引起不該存在的速差和滑動摩擦。壓力在印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平壓力時要十分細致,做到心中有數,對影響壓力的因素應該認真分析研究,精確測量。一些決定印刷壓力的因素如:印刷紙張質量、印刷速度、產品的質量要求、橡皮布及其襯墊物的彈性等等,調節(jié)滾筒中心距及確定襯墊厚度時就需根據這些因素來考慮。對于印刷表面粗糙且厚度不均的紙張,印刷壓力增加到足以使印跡結實就行,壓力越小越好。壓力大小可通過試印樣張來判斷。白板紙、膠板紙壓力稍大于銅版紙,當印刷速度增加時,印刷壓力也要增加。因為印刷速度提高時,印刷面之間相對應質點所接觸的時間也有所減少。不同產品也有不同的復制要求。除了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和印版外,還可以從印刷壓力方面設法調節(jié)。印實地圖文可以使壓力在一定范圍內稍大些,使之符合印跡結實的要求,印刷網線版圖文時就應該十分注意理想壓力,避免網點過于擴大而損失層次。印刷中應注意版面的水墨平衡,橡皮布及其襯墊材料的變形特性對印刷壓力有密切的關系,應該選用富有彈性而在大量印刷后彈性不易失去的橡皮布。可通過增減襯墊來改變印刷壓力的大小。在選擇中心距及壓力包襯時還應考慮到各滾筒在互相接觸轉印墨跡的滾壓過程中的表面線速度,理想狀態(tài)應是各滾筒表面線速度相等、做純滾動,才能在滾壓時表面間不產生相對摩擦。但事實上,由于紙張厚度的變化,以及橡皮布及襯墊的彈性形變,滾筒之間存在一定的壓力,使得三個滾筒表面的線速度有差異,對此只能通過正確合理地調節(jié)各滾筒之間的中心距及改變包襯來相對彌補這一缺點。

欲將這種摩擦減小到最小限度,以提高印版壽命和印刷質量,就必須使包襯后滾筒半徑盡量接近相等,盡量減小表面速度差。這里的關鍵是橡皮布的彈性變形。因此要在橡皮布壓縮形變指標上,優(yōu)選出合理的數據來,而印刷壓力是否適宜,最終反映在印品上。

在常壓過程中,由于各滾筒軸承存在間隙,間隙大小因機器而異,一般都控制在0.05mm范圍內,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滾筒離讓值。在印刷壓力的作用下會使?jié)L筒中心距增加0.05mm左右,在精確計算滾筒中心距時也應將這一值考慮進去。

橡皮滾筒的厚度,在未裝入滾筒之前,其總厚度應比計算的厚度大0.05~0.10mm,因為根據實際測試,橡皮布厚度裝入滾筒拉緊后會減少 0.05~0.10mm左右,紙張厚度對常用紙來說約為0.1mm,它可視為壓印滾筒的包襯。前面的橡皮滾筒和壓印滾筒的中心距,就是以紙厚0.1mm來計算的。當紙厚大于0.2mm,則應調整橡皮滾筒和印版滾筒中心距。

調整壓力的方法有兩種,即通過調整機構來改變滾筒中心距和增減滾筒包襯來改變滾筒直徑實現(xiàn)對印刷壓力的改變。不論采用哪種方法調整壓力,都應先考慮所印刷的紙張性質、厚度、印版圖文類型及其對產品的要求等因素,再來確定印刷壓力。滾筒的包襯采用軟性包襯則印刷壓力應大些,若采用硬性包襯則印刷壓力應小些。壓力的大小實際上就是由兩接觸面積的變形程度來決定,材料越軟則變形程度越大,所使用的壓力也大,反之則壓力小些。在通常情況下,只需變換襯墊就可以改變壓力。當紙張厚度變化較大時,則要通過調壓機構來調整各滾筒之間的中心距來改變印刷壓力。采用調壓機構調節(jié)滾筒中心距必須兩側同時調節(jié),使?jié)L筒兩端平行平移,這可通過調整兩滾筒兩側肩鐵間隙相等來保證。具體步驟如下:

a、卸去滾筒上的印版、橡皮布及襯墊,用汽油清洗干凈滾筒的被測部位。

b、手動合壓到滾筒完全合上壓,在合壓狀態(tài)測量壓力。以壓印滾筒為基準,先測量壓印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中心距,將直徑合適的軟保險絲兩端同步壓入滾筒肩鐵間隙處點車(盤車),滾壓后取出,測量其厚度值,調節(jié)相應壓力調節(jié)機構,使得兩邊保險絲壓痕厚度符合要求且相等,或直接測量滾筒體,在滾筒體上取有代表性的三個點(三點應在同一直線上)測量。

c、用同樣方法調節(jié)橡皮滾筒與印版滾筒中心距。因壓印滾筒是基準滾筒,調節(jié)壓印滾筒與橡皮滾筒系通過調節(jié)橡皮滾筒偏心套來實現(xiàn),調節(jié)橡皮滾筒與印版滾筒中心距時通過調節(jié)印版滾筒偏心套來實現(xiàn)。

在調節(jié)滾筒中心距時應注意中心距的調節(jié)范圍,中心距過小過大均不允許,要嚴格依照機器使用說明來調節(jié)。

(4)j2108膠印機滾筒叼牙的調節(jié)

套準精度是影響印刷品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能否做到套印準確,則取決于滾筒叼紙牙能否準確無誤地叼紙。在印刷生產中,為了保證滾筒叼紙牙能夠準確叼紙,需要對機器進行一系列調節(jié)。下面介紹一下j2108膠印機滾筒叼牙的調節(jié)步驟及注意事項。

a.確保滾筒叼紙牙軸的3個軸承在同一軸心線上,并且轉動自如。

b.叼紙牙軸應與其軸心線上的軸承配合準確,無明顯磨損。因此就要求經常清洗、加油,發(fā)現(xiàn)磨損要及時檢修、更換。

c.叼紙牙軸兩端的大撐簧撐力要適當,保證在咬紙時簧的力量全部集中在叼紙牙上,不與定位塊接觸。

d.調節(jié)滾筒叼紙牙上的小彈簧時,施力要均勻、適當。壓縮力量過大,叼紙牙開牙程度就會過小,同時使叼紙牙片與叼紙牙軸之間產生過量的相對摩擦,時間長了會導致叼紙牙軸或牙片磨損,嚴重影響套印的準確性。

e.壓印滾筒上的叼紙牙牙墊要保持平直,并與滾筒面對齊,遇有明顯低凹,應及時檢修或更換。牙墊的表面應有較大的摩擦系數,硬質牙墊表面最好適當采取粗化處理后再投入使用。

第6篇

在傳統(tǒng)的定義中,印刷工業(yè)是復制加工業(yè)。印刷媒體是一種古老的媒體技術,在歷次的產業(yè)革命中,印刷媒體不斷融合新技術而持續(xù)發(fā)展,表現(xiàn)出極強的生命力。盡管數字出版技術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對印刷業(yè)帶來了沖擊,但同時也為印刷業(yè)開辟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和空間。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印刷業(yè)作為整個產業(yè)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正在向數字化的進程邁進,印刷業(yè)加工復制知識的手段、方法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產業(yè)基礎技術變遷引發(fā)印刷工程教育的變革,印刷教育同樣面臨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大多數開設印刷工程專業(yè)的學校都在積極應對新技術變革,重新審視今后的印刷教育,在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方面緊跟技術與產業(yè)的發(fā)展步伐。在課程的實施上,從易到難,從基礎到尖端,試圖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不斷適應新技術要求的與時俱進的產業(yè)技術人才。

一、開設數字印刷課程的基本條件

印刷技術專業(yè)是筆者任教學校的傳統(tǒng)特色專業(yè),也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骨干示范專業(yè),多年來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學校在課程設置和建設上不斷跟蹤新技術的發(fā)展,增開數字印刷相關專業(yè)課程,主要基于對印刷技術創(chuàng)新的基本判斷而作出的課程調整。

我國印刷業(yè)正處于印刷技術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化工作流程應用在平版膠印中使行業(yè)內發(fā)生了更深刻變化,印前、印刷和印后技術設備的數字化應用越來越廣泛,且數字化應用正在由印前領域擴展到印刷全過程,這正是學校數字印刷技術課程設置和建設的基礎。學校配套的數字印刷設備也為學校數字印刷技術課程設置和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

(一)數字化由印前走向印刷全程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引發(fā)了一次印刷技術革命,實現(xiàn)了排版數字化,而現(xiàn)在印刷技術正由排版數字化向印刷全過程數字化發(fā)展。事實上,數碼印刷就是傳統(tǒng)的靜電復印利用數字化排版提供的數字化頁面,實現(xiàn)了印刷全過程數字化,整個印刷過程無需人的干預,噴墨印刷就是這種典型的數字印刷。但是,印刷技術數字化不只表現(xiàn)在數碼印刷的出現(xiàn),CTP甩掉膠片和曬版,實際是印前制版的數字化,而當實現(xiàn)在膠印機上直接制版或自動上版,無需人的直接干預,在數字化系統(tǒng)控制下自動完成印刷全過程的時候,膠印印刷也可以被稱為數字印刷,并且凹印、凸印、柔印等其他方式的印刷也在向數字化發(fā)展,都能成為數字印刷。從整體上看,印刷技術正在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fā)展,無論是計算機直接制版,(CTP)技術新成果,還是印刷機數字工作流程,都體現(xiàn)出了數字化在印刷全程的應用趨勢。

(二)印前數字化設備提供了技術條件

相對于膠印和印后數字化的發(fā)展,印前制版數字化在業(yè)內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從近幾年產業(yè)變化的情況分析,幾乎90%以上的印前生產都用計算機拼大版、數字打樣。學校配備了計算機直接制版機、熱敏CTP印版沖印機、北大方正暢流JDF&PDF數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統(tǒng)、印刷包裝印前實驗室流程軟件系統(tǒng),這些印前數字化設備的完善為印前實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

(三)印后設備趨向自動化、集成化

事實上,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應用與推廣,已經帶動了印后設備生產商對印后設備數字化功能的研發(fā),數字化折頁、自動配頁、訂書、上膠、裁切等都基本實現(xiàn)了計算機數字化管理。印后設備的數字化和自動化主要體現(xiàn)在印后工作的整合集成化。目前,為使學校數字印刷課程建設產生良好的實效,發(fā)揮印后設備具有多功能和多工位的效率,達到縮短工序、提高效率,實現(xiàn)一人適合多工序的工作需求,學校配備了數碼高速多功能一體機、液壓程控切紙機、壓平機、腹膜機等印后數字設備,真正培養(yǎng)能適應印后技術自動化、集成化的印刷人才。

二、數字印刷技術課程建設的實際應用

課程建設要服從、服務于社會需要。學校開設數字印刷技術課程從理論和實訓兩方面入手,既讓學生掌握數字印刷的理論基礎,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近兩年數字印刷技術課程已逐步成為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的重要課程,對打造符合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學校印前專業(yè)理論教學部分圍繞正在迅速增長的數字印刷展開授課,復制工藝層面涉及像和轉印、功能部件和結構,應用層面涉及數字印刷的各種應用。由于數字印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一體化特點,因而教學過程和方法應該考慮到這種特殊性。數字印刷與多門基礎課程存在密切關系,性質上屬最終專業(yè)課程,是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崗位之一,為此需要介紹與數字印刷市場有關的信息。

實訓部分通過結合目前已商業(yè)化的數字印刷技術、設備類型、市場目標、應用領域、產品種類和企業(yè)生產過程等設計6個學習單元,學校建立了每一個單元按典型產品的目標設備(技術)和生產工藝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各種數字印刷原理,區(qū)分各種數字印刷技術以及數字印刷與傳統(tǒng)印刷的質量差異,在學校數字印刷實訓室硬件和軟件系統(tǒng)的支持下完成預定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與設備操作、產品開發(fā)和工藝設計、材料選擇、質量檢測等有關的知識。

根據數字印刷設備與技術多樣化的特點,學校數字印刷課程以靜電照相數字印刷、噴墨印刷和其他數字印刷技術設備為物質載體,按各種類型數字印刷技術的工作原理、應用領域、生產工藝、產品特點和質量檢驗要求等安排教學內容與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學習熟練操作技能。

三、數字印刷技術課程建設的措施

反觀近年來,學校數字印刷課程設置和建設的實踐,摸索出了初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總結起來,就是在課程建設中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

(一)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改革不適應專門人才培養(yǎng)的體系和結構,使教學內容與地區(qū)或行業(yè)經濟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貫徹“學為主體、導為主線、 能力培養(yǎng)為重”的原則,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移到“學”,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廣泛吸收先進經驗,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現(xiàn)代新教學手段互補,取長補短,形成課堂、 多媒體、實訓教學并用的綜合教學模式。

(二)高度重視實驗、實習實踐性教學

與普遍教育相比,職業(yè)教育的課程學習強調的是職業(yè)性和技術應用性。所以,學校數字印刷課程建設中,加強實踐性訓練,在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實習指導課探索,并聯(lián)系基礎理論課程進行檢驗,構成理論教學——實習教學——社會企業(yè)貫通的現(xiàn)代教學鏈。

第7篇

【關鍵詞】印刷工藝 平面設計 重要性

平面設計作品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數不勝數: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絢麗的畫冊、精美的書籍……我們不免會問:這些美的東西是怎么呈現(xiàn)出來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色彩和圖案。那么,怎樣才能使這些色彩和圖案得以實現(xiàn)呢?印刷它就能讓這些美好的、吸引人的事物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嗎?

一幅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比如好的DM冊、好的書籍設計、好的包裝不僅僅在排版上有講究,在印刷材料的選用上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是符合美學觀點并且匠心獨運的,是經過周密的設計考慮后的結果。作品質量的好壞與后期制作密不可分,精湛的后期制作能使作品錦上添花。從這個意義上看,整體效果的把握與后期選材的好壞也就顯得極其重要。平面設計的后期效果在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印刷,平面設計的結果是通過印刷展現(xiàn)出來的。因此,印刷是決定平面設計作品效果好與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印刷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印刷術先后經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先是出現(xiàn)了雕版印刷術,后來是活字印刷術。早在10世紀末,雕版印刷術伴隨著佛經的傳播首先從中國傳入朝鮮,繼而陸續(xù)傳入越南、菲律賓等南洋、東南亞及歐洲各國。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9年),畢升發(fā)明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中國的印刷術、造紙術傳遍全世界并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

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印刷行業(yè)不斷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現(xiàn)代印刷技術在專業(yè)設置上融合現(xiàn)代新興媒體的特點,緊緊把握現(xiàn)代印刷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繼“告別鉛與火”的革命后,現(xiàn)代印刷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臺平臺掃描儀、一臺電腦、一臺數碼相機、安靜優(yōu)雅的工作室,所有的圖文設計在這里就可以完成了。而在10多年前,我們使用的還僅僅是手工排字,幾乎是一夜之間,手工排字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在印刷行業(yè)的應用。1990年桌面出版系統(tǒng)問世;1995年,推出了直接制版技術、數字印刷、彩色桌面系統(tǒng);2000年,我們看到的是跨媒體出版技術和完整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在如今信息化網絡時代,印刷網絡化的雛形已經展現(xiàn)出來,印刷行業(yè)也漸漸趨向于數字化,圖文傳遞數字化、獲取圖文數字化,數字化將傳統(tǒng)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流程全部聯(lián)系在一起。今天,隨著電子出版物的日漸普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現(xiàn)代印刷行業(yè)的使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二、印刷工藝

(一)油墨配色

任何不同的顏色都是以黃、青、品紅三原色為基色,按不同比例調和,可獲得我們想要的各種不同顏色。因此,我們只要獲得原圖三原色的分色片,再將三原色分色片制成三塊印刷版,分別用相關的油墨去疊印,就可以生成彩色復制品。通過加濾色鏡分色掃描或攝影就可以獲得黃、青、品紅三原色分色片。

專色油墨,指預先調和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珍珠藍色、熒光黃色、金屬金銀色油墨等,它們不是靠CMYK(藍、紅、黃、黑)四色調和出來的。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比可見光色域窄,而專色油墨的色域則比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寬,因而可以表現(xiàn)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許多顏色。金色、銀色油墨屬于專色油墨。

(二)印刷制版分類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如同蓋章和木刻版畫一樣,是一種直接加壓印刷。在印版凸出的部分涂上顏色,印版凹進部分沒有文字與圖像,直接印在紙上。在印刷過程中,每平方厘米不小于30公斤的壓力。凸版印刷的優(yōu)點是:印刷時的壓力較大,印成后的文字和線條清晰。凸版的不足是:印刷的制版相對較難,版上的圖文部分為反像,在上色的過程中,油墨的均勻度較難把握。因此,凸版印刷的印張不能過大,最好小于四開,并且印刷的數量受到很大的限制,隨著印刷次數的增長,版面也會不斷磨損。凸版印刷比較適用于一些套色少的明片、標簽、請?zhí)⒌跖啤⑿偶垺⑿欧獾取?/p>

2.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分為照相印版與雕刻凹版兩種。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凹痕的深淺來反映原稿的明暗層次。凹版印刷的圖像與文字凹于版面以下,把凹下去的部分用油墨填上,沒有文字與圖像的部分很平滑,再把沒有文字與圖像部分的油墨擦干凈,然后在紙上印刷。

凹版印刷是直接印刷,印版和承印物直接接觸,具有色彩表現(xiàn)力強、層次豐富、墨汁色厚實等優(yōu)點。凹版印刷的速度快、印數多、印刷質量好,能在大幅面的粗質紙、塑料薄膜、金屬箔等承印物上印刷,是不錯的印刷方法,常用于高質量畫報、郵票、鈔票、股票、證券等。但是制版比較復雜,制版費用比較貴。

3.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版印刷發(fā)展而來,不同于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圖文(著墨部分)和空白(不著墨部分)兩部分幾乎處在同一平面上,故稱為平版印刷。1905年,美國人威廉·羅培爾發(fā)明了間接平版印刷,開始使用橡皮布的滾筒印刷,因它是通過橡皮布間接印刷,因此被稱為膠版印刷。平板印刷是利用水與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在有文字與圖案的位置形成一層油脂的油膜,沒有圖案與文字的部分形成抗墨作用。印刷時,固定在印版滾筒上的印版(陽圖正像),通過潤水和給墨工序,使圖文部分著墨拒水,空白部分親水拒墨,將印版上的陽圖正像轉印到轉印滾筒的橡皮布上,形成陽圖反像,再經過壓印滾筒將橡膠布上的陽圖反像壓印到承印材料上,從而得到印跡清晰的印件(陽圖正像)。平版印刷質量好、制版簡便、成本低,更適合大批量印刷,常用于雜志、包裝、海報、書籍等印刷品的印刷。

平版印刷的優(yōu)點是:生產周期短,制版工序簡單,印刷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圖文精細、層次豐富,圖像、色彩的還原效果好;套印準確,平印印版較為平整,紙張在印刷過程中的壓力小、速度快,變形和伸縮性小;印刷范圍廣,能適應各種設計要求;可以很好印制純色塊的底色和過渡色,或根據設計需要增加金、銀等任何專色版;在尺寸上,能適應全張到八開印張的印刷,小于八開的可利用拼版加大印張幅面;在單色印刷上,特別適宜印制配有層次豐富單色繪畫插圖或照片的書刊、報紙和說明書、樣本簡介等產品。

平版印刷的弱點是:由于膠印速度快、幅面大、壓力小所印大面積色塊往往不實在,不夠飽和鮮艷,視覺感虛、弱。因此在套印大塊面實底色塊,需要表現(xiàn)色彩厚重、輪廓顯明時,應采用襯底色或疊印色。

平版膠印是當前印刷行業(yè)應用最廣泛的印刷。按印色可分為單色印刷機、雙色印刷機、四色印刷機甚至八色的多色套印印刷機;按印面可分為單面印刷機和雙面印刷機;按印刷的上機尺寸可分為全開印刷機、對開印刷機、四開印刷機及八開印刷機。

4.絲網印刷

絲網印刷是以金屬、合成材料、絲絹及絲網等為印版,絲網印刷也稱孔版印刷,先將圖案與文字部分進行鏤空處理,讓油墨穿透鏤空部分的絲孔,用刮刀刮壓,印在承印物上。絲網印刷有著其他印刷工藝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制版迅速、印刷簡便、操作簡便、承印范圍廣、色彩鮮艷、油墨濃厚、成本低、對承印物的適應性較強。絲網印刷的印刷物尺寸不受限制,不僅可以承印平面的承印物,也可以在各種曲面承印物上進行印刷。絲網印刷適用于各種印刷材料,以及工業(yè)產品、不干膠、廣告橫幅等印刷。

在絲網印刷中,設定的專色數不可過多,不然會增加工序出錯的幾率和成本。一般情況下,要手工單做一個白版底(要注意透明墨及鐳射膜情況)。如要絲印類似油畫類的圖像文件,可選用絲印的四色印刷完成。

(三)后期表面特殊工藝

表面特殊工藝除了能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熱、耐磨、耐折、耐光、耐水等性能外,還能增加印刷品的表面光澤度。因此,在印刷品完成圖文印刷后,還需要進行表面再加工處理。表面再加工不僅能夠美化和保護印刷品,同時也能提高印刷品的檔次。還可以使平面中圖案的效果大大提高,再與圖底相結合,平面作品的效果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一般表面加工方法有模切、壓痕、上光、壓箔、覆膜、電化鋁燙印、植絨、UV油等。如常見的工藝“上光”,該工藝是在印刷品進行最后加工之前,利用上光油對紙板或紙張印件的表面進行涂布加工,在印刷品表面進行保護性處理。上光使得印刷品表面顯得更加光滑,油墨層更加光亮,光線反射均勻,會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實用價值和宣傳效果。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一些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殊印刷方法應運而生,這些方法超出了凸版、凹版、平版、絲網版四大印刷范疇,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迅速得到應用,對提升產品的檔次和美化產品,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平面設計作品確認以后,就要通過印刷工藝進行大量重復生產。平面設計最大的制約條件就是印刷工藝。在印刷過程中一些不經意的發(fā)現(xiàn),往往能給設計師帶來一些靈感。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僅靠一般的應用軟件與設計方案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印刷時網點線數高低的變換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對設計師來說就非常重要,能給設計師帶來許多靈感。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只有采取個性化的方案與其相適應的工藝條件,才能實現(xiàn)最佳的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每一個平面設計師在進行前期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所涉及對象的特性及在作品制作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平面設計作品的后期制作加工工藝十分復雜,如印刷前需要準備好出片制版、打樣,印刷后需要壓型、燙箔、覆膜、裝訂粘合、上光等,而且印刷的加工材料、加工設備、工藝流程繁多,每一個步驟都會對設計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考慮如何讓平面設計更完美地按照設計師自己的意念呈現(xiàn)出來。

平面設計最終是為生產服務的。因此,設計必須符合生產的需要,還要學會一些有關印刷的工藝與原理。在工藝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出平面設計無限的魅力,既不超出印刷工藝條件,制版又方便,印刷又省工、省時,減少印工。如此一來,我們便可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同時在成本上又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不掌握印刷工藝條件,我們辛苦設計出來的成果難以制作成最終的印刷品,無法得到完美的效果,精心設計的“杰作”將前工盡棄,對國家、對企業(yè)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影響企業(yè)生產。

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僅僅注重創(chuàng)意的靈魂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懂得如何使先進的印刷工藝更好地為平面設計作品服務,從而把想象轉化為現(xiàn)實。現(xiàn)代印刷工藝的學習和掌握能幫助平面設計師盡量去避免設計中不能克服的困難,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設計思路,使平面設計作品更好地為社會所用。

由此看來,印刷工藝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從、缺一不可,可以說是臺前與幕后的關系。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就像一個人的軀體與靈魂的關系一樣:創(chuàng)作是靈魂,印刷則是盛放靈魂的軀體。總之,印刷與設計二者互相依存。印刷離不開設計,沒有印刷的設計也毫無意義,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印刷工藝課程是每位平面設計師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吳冬蕓.試論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藝術效果的提升[J].美術大觀,2010(7).

[2]吳建軍.印刷媒體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第8篇

一、印刷化學的重要性

“印刷化學”是印刷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包括無機和有機化學的基本內容。通過學習這門課,學生可以掌握與印刷專業(yè)有關的化學基礎和化學應用方面的知識,并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

課堂上,不少學生認為印刷術與化學的關系不大。若說到四大發(fā)明,化學老師都會問學生:四大發(fā)明與化學有什么關系?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專門記載了畢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最早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它使我國的印刷技術提高了一大步,印刷效率也大大提高,活字的制造歸功于松香和蠟遇熱熔化為液態(tài),冷卻后呈固態(tài)的化學性質。到了現(xiàn)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印刷技術有了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但仍然離不開化學。在印刷系統(tǒng)工程中,印版、油墨、紙張、塑料薄膜或其他承印物的狀態(tài)、性能、質量等對最終的印刷品質量都會產生決定性影響,而這些狀態(tài)、性能、質量與化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二、教材選擇及內容簡介

教材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印刷化學的教材有很多,其中較多學校選用的教材有兩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印刷化學》和編譯自德國的《印刷化學》。

兩套教材各有所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印刷化學》編寫時避免了偏多、偏深、偏難內容的介紹,力求體現(xiàn)簡潔性與實用性,以夠用為度。全書內容包括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解離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等。這樣的分章學生不容易接受,印刷相關的化學知識比較分散,容易造成印刷過程中化學變化的混淆。

《印刷化學》主要介紹了印刷流程中的一些基礎化學知識,是國內目前唯一一本基于印刷技術的化學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化學基礎知識、合成材料、照相化學、曬版過程、黏合劑、紙、印刷油墨、印刷工業(yè)中的溶劑和洗滌劑、廢水處理、事故中的應急處理等。

三、 《印刷化學》 教學上的完善

所有優(yōu)秀的教材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進的。某一天課后,我遇到了教《印刷工藝》的老師,他問我印刷化學中是否講授了印版方面的化學,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之后學習印版制作幫助很大。經與其他專業(yè)老師溝通后,我發(fā)現(xiàn)不單單是印刷工藝需要這部分內容,印刷材料等其他科目同樣需要。但是《印刷化學》并沒有平版印版版材及表面處理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到圖書館借閱了一些與印刷相關的參考資料,發(fā)現(xiàn)在《平制曬版》《平版膠印印刷工藝》《印刷原理與工藝》和《印刷材料學》中都分別提及平版印版版材及版基處理的部分知識點,但是內容分散,需要一門學科起到橋梁的作用,能把這部分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并進行整理歸納,而印刷化學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在參考了相關科任老師意見后,本人認為有必要在《印刷化學》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平版印版版材及表面處理”一章。

四、印版金屬版材及表面處理的引入與教學方法探討

參考《印刷原理與工藝》《印刷材料學》等教材及我校以平版印刷為主的特點,增加的“金屬版材及表面處理”都以平版印版為主,我決定在教材第九章講完無機化學和電化學的基礎上引入印版化學內容比較合適。在教學上,我把上述課題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講授。. 平版印版的金屬版材

平版印刷使用的版材是由金屬制成的。作為印版的金屬必須具備如下幾個條件:(1)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而進行印刷的,因此必須在同一金屬平面上形成既具有親油抗水的圖文部分,又要有親水抗油的空白部分,這就要求金屬版材既具有高度的親油性,又具有良好的親水性。(2)印版是包在圓筒上印刷的,因而版材也應具有一定的柔軟性。(3)在印刷過程中,印版會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要求印版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及機械強度。(4)為了制得理想的印版,需要在曬制印版時對其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處理,因此要求金屬版材有一定的適應性,以適應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處理,達到印刷的目的。按上述要求,以下是一般金屬的親油性順序:銅Cu>鐵Fe>鋅Zn>鎳Ni>鉻Cr.課程以鋅版、鋁版為主,通過研究這兩種金屬的物理性質(親油性能、機械強度、延展性等)、化學性質(與與酸堿鹽的反應),讓學生從本質上掌握各種版材的優(yōu)缺點,能根據印刷適性的要求選擇相應版材,及利用其性質學會版材的使用與保養(yǎng),為日后實際上版操作打下基礎。

2. 版材的表面處理

理想的金屬印版要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處理后,才能提高其親油和親水的性能,以適應平版印刷需要。鋁板從物理、化學和印刷性能上都優(yōu)于鋅版,如鋁是輕金屬,處理方便,表面的親水性能良好,能研磨出細砂目,適用于涂布粘度低的感光液薄層;同時,鋁版經過化學處理,使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不易與感光層發(fā)生反應,從而提高了對感光版的保存性能。因此,商用PS版(預涂感光版)多數用鋁版基。根據目前大多印刷企業(yè)采用PS版印刷的情況,新增內容以講授PS版(鋁版)的表面處理為主,其他金屬版為輔的方式教學。為了提高版材對感光液的吸附能力,建立鞏固的圖文和空白部分,應對版材表面進行脫脂(除油)、除污、表面粗化以及表面清潔和增感處理。

3. 表面清潔和增感

作為PS版版基的金屬鋁,表明雖經過粗化后,增大了吸附能力,但其機械強度不高,耐磨性不夠,親水性能還不理想,而且鋁是兩性金屬,易與酸或堿反應,影響曬版。為了獲得理想的印版,須將鋁板進行氧化,使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改進鋁版表面性能。利用電解池氧化還原反應講解陽極氧化原理。

鋁板經陽極氧化處理后,版面上有很大的孔隙度,吸附能力過強,最后必須對氧化膜層進行封孔處理,減少微孔,以適應印版的要求。利用無水三氧化鋁的水合作用,增大氧化膜體積,封閉孔隙。

第9篇

(一)為了統(tǒng)一規(guī)范新聞出版業(yè)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反映新聞出版業(yè)的會計信息,有利于新聞出版業(yè)的公平競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yè)會計制度》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并結合新聞出版業(yè)特點及實際情況,特制定《新聞出版業(yè)會計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新聞出版工作(含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發(fā)行、印刷、復制加工、物資供應等活動)的經營單位,在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同時,執(zhí)行本辦法。

(三)本辦法僅對新聞出版業(yè)主營業(yè)務的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規(guī)范,由《出版單位會計核算辦法》、《發(fā)行企業(yè)會計核算辦法》、《報業(yè)單位會計核算辦法》、《印刷、復制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和《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組成。從事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投影片(含縮微制品)等出版業(yè)務的單位(以下簡稱“出版單位”)、發(fā)行企業(yè)、報業(yè)單位、印刷、復制企業(yè)、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應根據其經營特點,執(zhí)行相應的會計核算辦法。

二、出版單位會計核算辦法

(一)說明

1.出版單位在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同時,執(zhí)行本辦法。出版單位所屬具有法人資格并獨立核算的下屬單位,在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時,應執(zhí)行相應的會計核算辦法。

2.出版單位內部單獨核算、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發(fā)行、期刊、印刷等機構,參照執(zhí)行相應的會計核算辦法,并在出版單位統(tǒng)一的會計賬簿體系之內分別設置相應的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按照有關規(guī)定定期進行賬賬、賬實核對。

3.出版單位根據出版物的特點,可對庫存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縮微制品)等的呆滯損失實行分年核價、提取提成差價的辦法。

4.出版物經審批報廢時,應按報廢清單設置輔助賬。再銷售時,其收入在“營業(yè)外收入”科目中核算。

5.出版單位非獨立核算的發(fā)行機構經銷外版出版物,屬受托代銷商品的,應按《企業(yè)會計制度》有關規(guī)定進行核算。屬非受托代銷的,應將購進出版物視同本版出版物進行管理與核算,其中采用售價核算的,可在“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等科目中設置相應的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6.原在“編錄經費”科目核算的可以反映單一出版物的費用作為出版物的直接成本,在“生產成本――其他直接費用”科目核算。

不能反映單一出版物的費用通過“編錄經費”科目核算,并按照合理分配方法分配計入相關出版物的成本。

7.出版單位以提供廣告服務、專有出版權使用再許可版權使用費(含租型)、版權貿易為主營業(yè)務的,其廣告收入、專有出版權使用再許可版權使用費收入(含租型收入)、版權貿易收入,在“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中核算;否則,在“其他業(yè)務收入”科目中核算。

8.出版單位委托有關單位協(xié)助進行出版物的宣傳推廣;可視同委托代銷方式按合同規(guī)定以推銷出版物總定價(碼洋)的一定比例支付宣傳推廣費。

(二)補充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1.會計科目的設置

本辦法在《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增設了“應計生產成本”、“編錄經費”等科目,并對“庫存商品”、“產品成本差異”、“委托代銷商品”、“存貨跌價準備”、“其他應交款”、“資本公積”、“生產成本”、“主營業(yè)務收入”、“補貼收入”等科目的明細科目設置和核算內容進行了補充規(guī)定。

2.補充會計科目的使用說明

1243庫存商品

一、本科目應按出版物類別、品種分版(印、批、期)次、定價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庫房應按品種分版(印、批、期)次、定價設置實物明細卡片,記錄庫存出版物的進銷存情況。

二、庫存商品的計價可采用定價法(或計劃成本法,下同)或實際成本法。

(一)采用定價法核算庫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庫時,按入庫出版物定價,借記本科目,按實際生產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定價與實際成本的差額,貸記“產品成本差異”科目。

2.采取委托代銷(寄銷)或分期收款銷售方式發(fā)出出版物時,按發(fā)出出版物定價,借記“委托代銷商品”或“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

3.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產品成本差異”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

(二)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庫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庫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

2.采取委托代銷(寄銷)或分期收款銷售方式發(fā)出出版物時,按實際成本;借記“委托代銷商品”或“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

3.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

4.單品種銷售成本的結轉,可采用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等方法確定已銷出版物的銷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三、銷售退回出版物的核算

(一)采用定價法核算

1.未確認收入的已發(fā)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記本科目;貸記“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

2.已確認收入的銷售出版物的退回,對銷售收入在當期已確認,但銷售成本尚未結轉的,借記“主營業(yè)務收入”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等科目;對于銷售成本已結轉的,還應同時,按退回出版物的定價,借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產品成本差異”科目。

3.資產負債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生退回的,應當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調整事項處理,調整報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二)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

1.未確認收入的已發(fā)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記本科目,貸記“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

2.已確認收入的銷售出版物的退回,對銷售收入在當期已確認,但銷售成本尚未結轉的,借記“主營業(yè)務收入”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等科目;對于銷售成本已結轉的,還應同時,按退回出版物的成本,借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3.資產負債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生退回的,應當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調整事項處理,調整報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1244產品成本差異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單位按定價法(或計劃成本法,下同)核算庫存出版物時,庫存出版物的實際成本與定價(或計劃成本,下同)的差異。

二、出版物完工入庫時,按定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定價與實際成本的差異,貸記本科目;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按應分攤的成本差異,借記本科目;按本期銷售出版物的定價,貸記“庫存商品”、“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

三、本期銷售出版物應分攤產品成本差異的計算公式如下:

產品成本差異=本期銷售出版物總定價×產品成本差異率

本期產品成本差異率=(期初產品成本差異+本期產品成本差異貸方發(fā)生額/期初出版物總定價+本期入庫出版物總定價)×100%

其中,出版物總定價包括庫存出版物、委托代銷出版物、分期收款銷售發(fā)出出版物的銷售總定價。

四、本科目應按庫存出版物的種類或經營部門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出版單位庫存出版物、委托代銷出版物和分期收款銷售發(fā)出出版物的實際成本小于總定價的差異。

1261委托代銷商品

一、本科目按照出版物的品種分版(印、批、期)次、定價及受托單位分別進行數量和金額的明細核算。

二、采用定價法核算委托代銷(寄銷)出版物

(一)采用定價法核算的,可按“實洋”和“折扣”設置明細科目。

(二)出版物發(fā)出時,按發(fā)出出版物定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三)結轉當月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產品成本差異”;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委托代銷(寄銷)出版物

(一)出版物發(fā)出時,按發(fā)出出版物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二)結轉當月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1281存貨跌價準備

一、出版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出版物提成差價”明細科目,核算對庫存出版物提取的呆滯損失準備。

二、出版物包括庫存圖書、期刊(雜志)、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縮微制品)。

三、出版單位應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庫存出版物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并實行分年核價,按規(guī)定的比例提取提成差價。出版單位首次提取提成差價時,借記“管理費用――出版物提成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以后年度末應計提的金額大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額時,應按差額,借記“管理費用――出版物提成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應提取的金額小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額時,應沖回差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管理費用――出版物提成差價”科目。

四、提成差價的計提標準:

(一)紙質圖書,分三年提取,當年出版的不提;前一年出版的,按年末庫存圖書總定價提取10%―20%;前二年出版的,按年末庫存圖書總足價提取20%-3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按年末庫存圖書總定價提取30%―40%.(二)紙質期刊(包括年鑒)和掛歷、年畫,當年出版的,按年末庫存實際成本提取。

(三)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縮微制品),按年末庫存實際成本的10%―30%提取,如遇上述出版物升級,升級后的原有出版物仍有市場的,保留該出版物庫存實際成本10%;升級后的原有出版物已無市場的,全部報廢。

(四)所有各類提成差價的累計提取額不得超過實際成本。

五、出版物經批準報廢時,在出版物提成差價中列支。

(一)采用定價法報廢核算時,按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定價與實際成本的差額,借記“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按定價,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二)采用實際成本法報廢核算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六、“存貨跌價準備――出版物提成差價”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出版單位提取的庫存出版物的呆滯損失準備。

2176其他應交款

一、出版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明細科目,核算出版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按照廣告收入一定比例計算交納的文化事業(yè)建設費。

二、出版單位按廣告收入提取文化事業(yè)建設費時,借記“其他業(yè)務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實際交納時,借記本科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192應計生產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單位期末歸集當期完工產品生產成本時(出版物已入庫、已發(fā)貨或已銷售),按照權責發(fā)生制原則的要求,以合同、付印通知單、協(xié)議工價、市場材料價、稿酬計算標準等為計算依據,應計入生產成本但尚未結算的款項。

二、應計入本期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的各項支出,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根據真實性原則的要求,應計的生產成本應盡可能接近實際成本,不得以應計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三、應計生產成本項目實際結算時,應根據實際結算金額與應計成本的差額對庫存商品或本期銷售成本進行調整。

(一)采用定價法核算庫存商品時,按應計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結算金額與應計成本的差額,借記“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按實際結算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庫存商品時,如果相關出版物尚有庫存,按應計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結算金額與應計成本的差額,借記“庫存商品”、“委托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fā)出商品”等科目,按實際結算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出版物已經出售完畢,按應計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差額,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按實際結算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應按出版物單一品種、分版(印、批、期)次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已計入生產成本但尚未結算的款項。

3111資本公積

一、出版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明細科目,核算出版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獲得的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撥款和專項貼息資金。

二、出版單位收到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撥付的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撥款和專項貼息資金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4101生產成本

一、本科目應按“稿酬及校訂費”、“租型費用”、“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氣“制版費用”、“印裝(制作)費用”、“出版損失”、“編錄經費”、“其他直接費用”等項目設置明細科目。其中:

(一)稿酬及校訂費,是指支付給著者、譯者、校訂者的基本稿酬、印數稿酬、版稅、額定稿酬等所有報酬及翻譯文字的校訂費用;

(二)租型費用,是指從境內外出版單位租賃型版、本單位印制發(fā)行而支付給出租型版單位的專有出版權再許可使用費;

(三)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是指出版物生產所需的紙張、裝幀用料等原材料以及輔助用料的成本;

(四)制版費用,是指在出版物的排版、制版以及紙型、膠片、母片、母帶的型版生產過程中支付的各種加工費用;

(五)印裝(制作)費用,是指在出版物生產過程中支付的紙質出版物印刷費用、裝訂費用,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的復制到錄費用、印刷費用、包裝費用,投影片(含縮微制品)的復制費用和裝幀費用等;

(六)出版損失;是指生產過程中某種產品尚未完工之前發(fā)現(xiàn)的各種廢品扣除過失人應承擔的賠償或保險公司賠款和殘料價值后的報廢凈損失,包括由于出版單位的責任形成的重新生產所支付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及加工、退稿等費用,以及非管理原因造成的報廢損失等;

(七)編錄經費,是指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的編錄經費;

(八)其他直接費用,是指除上述各項費用以外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選題策劃、開發(fā)、設計制圖、編輯加工、專題會議、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實驗以及各類專項費用等。

以包印張(件)方式進行結算的,應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計算清單或合理的比例按本科目所設置的明細科目分解記入相應成本。

二、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時,圖書應按品種分版(印)次核算,期刊按單一品種分期次核算,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及投影片(含縮微制品)按品種分批次核算。

三、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一)發(fā)生書配盤(帶)或盤(帶)配書時,以有定價的一方作為成本核算對象,無定價的一方視為另一方的成本組成部分。書或盤都有定價的,應分別核算。

(二)正在制作過程中的同批(印)次出版物需增加制作數量時,如果能同批(印)次制作,應當將增加的數量、成本并入本批(印)次出版物;如果不能同批(印)次制作的,應按新的批(印)次核算。

(三)紙質出版物為刊登廣告而加版、加頁的生產成本,可按廣告成本單獨核算,不計入生產成本。

(四)期末,出版單位應將完工品種的生產成本全部轉入庫存商品,不得僅按已售產品或部分生產成本結轉。完工出版物品種根據入庫、發(fā)貨、銷售清單(包含非本社庫和作者包銷)確認;紙質期刊根據收到的樣刊確認。

四、實際發(fā)生或應計的各項生產費盡,借記本科目,貸記“現(xiàn)金”、“銀行存款”、“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資”、“應計生產成本”等科目。

4106編錄經費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單位編錄部門所發(fā)生的、無法直接計入某一種出版物成本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如人員工資、辦公費、編錄用品等費用。

總編輯及總編室、設計、校對、繪圖、印制、村料等人員工資、社會保險、職工福利、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圖書資料等費用作為期問費用,應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編錄經費中能直接確定為某種出版物費用的,直接計入其生產成本Z不能直接確定為某種出版物費用的,按編錄部門歸集分攤。期末;歸集當期完工產品生產成本時,應按總印張或總定價、總初版字數、盒數、總印數等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組合進行分配。

年度內,出版數量不均衡,也可在本年度的l-11月份(或l-3季度)按計劃定額分配,全年實際編錄費用減去l-11月份(或1-3季度)累計已分配數后的余額,在12月份一次分配完畢。

出版單位具體采用何種分配方法,由出版單位自行決定。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三、發(fā)生編錄經費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現(xiàn)金”、“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工資”、“低值易耗品”、“待攤費用”等科B.四、期末,在完工產品之間分配編錄經費,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五、本科目可分別按編錄部門、個人及費用項目等,進行明細核算。

六、編錄經費按實際發(fā)生數分配的,本科目期末應無余額;采用計劃定額分配的,期末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本科目如有余額,并入“存貨”項目。

5101主營業(yè)務收入

一、本科目應按品種分版(印、批、期)次、類別進行數量和金額核算。

二、出版單位應按以下規(guī)定確認銷售出版物收入實現(xiàn),并按已實現(xiàn)的收入記賬,計入當期損益。

(一)出版單位銷售出版物的收入,應當在下列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

1.出版單位已將出版物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

2.出版單位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lián)系的繼續(xù)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出版物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出版單位: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銷售出版物的收入應按出版單位與購貨方簽訂的合同或協(xié)議金額或雙方接受的金額確定。

(二)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出版物時。通常以取得索取貨款的憑據,并將提單交給購買方時確認銷售出版物收入。

(三)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銀f于收款方式銷售出版物時、通常以發(fā)出出版物并辦妥托收手續(xù)時確認銷售出版物收入。

(四)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銷售方式銷售出版物時,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同時,按商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出本期應結轉的銷售成本。

(五)采取委托代銷(寄銷)方式銷售出版物時,分為視同買斷和收取手續(xù)費兩種情況確認收入;

1.視同買斷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簽訂協(xié)議,委托方按協(xié)議價收取所代銷出版物的貨款,實際售價可由受托方自定,實際售價與協(xié)議價之間的差額歸受托方所有的銷售方式。在這種銷售方式下,委托方在交付出版物時不確認收入,受托方也不作為購進出版物處理。受托方將出版物售出后,應按實際售價確認為銷售收入,并向委托方開具代銷清單。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時,再確認收入。

2.收取手續(xù)費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據所代銷的出版物數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續(xù)費的銷售方式。在這種代銷方式下,委托方應在受托方將出版物銷售后,并向委托方出具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受托方在出版物銷售后,按應收取的手續(xù)費確認收入。

(六)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銷售出版物,是指購買方依照有關協(xié)議有權退貨的銷售方式。在這種銷售方式下,如果出版單位能夠按照以往的經驗對退貨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計的,應在發(fā)出出版物時,將估計不會發(fā)生退貨的部分確認收入,估計可能發(fā)生退貨的部分,不確認收入;如果出版單位不能合理確定退貨的可能性,則在售出出版物的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七)采取預交定金方式銷售出版物時,以發(fā)出出版物確認收入。

(八)出口出版物

1.采取離岸價方式銷售出版物時,以辦妥報關、發(fā)運手續(xù),貨物裝上船或飛機確認收入;

2.采取到岸價方式銷售出版物時,以購買方開據的收貨憑據確認收入;

3.采取代銷(寄銷)方式銷售出版物時,以收到貨款確認收入。

三、出版單位對外提供勞務,其收入按以下規(guī)定確認:

(一)在同一會計年度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應當在完成勞務時確認收入。

(二)如果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年度,在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情況下,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完工百分比5去確認相關的勞務收入c當勞務總收入和總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出版單位、勞務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時,則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

(三)在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的情況下,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收入分別以下兩種情況確認和計量:

1.如果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預計能夠得到補償,應按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并按相同金額結轉成本;

2.如果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預計不能全部得到補償,應按能夠得到補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并按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作為當期費用。確認的收入金額小于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的差額,作為當期損失;

3.如果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預計全部不能得到補償,應按已經發(fā)生的勞務成本作為當期費用,不確認收入。

四、采取出租型版方式取得專有出版權使用再許可版權使用費,以收到貨款或將銷售憑單交給承租型版單位時確認出版物銷售收入實現(xiàn)。

專有出版權使用再許可版權使用費中包含著譯者版權收入時,根據版權使用協(xié)議,應按扣除著譯者版權收入后的部分確認收入。

五、采取刊登廣告方式取得廣告收入應在相關的廣告刊出或商業(yè)行為開始出現(xiàn)于公眾面前時予以確認收入。出版單位委托廣告公司等中介機構廣告業(yè)務,廣告收入按扣除費后的金額確認收入。

六、采取版權貿易出口版權和合作出版境外銷售方式,以收到境外銷售單位支付的款項確認出版物銷售收入。

七、出版單位根據應確認的收入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現(xiàn)金”、“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

八、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203補貼收入

一、出版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增值稅返還款”和“其他補貼收入”明細科目,用于核算出版單位取得的增值稅返還款以及出版物出版補貼等專項補助。

二、出版單位取得增值稅返還款和專項補助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報表項目補充編制說明1.“編錄經費”科目余額應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項目。

2.“應計生產成本”科目余額應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付賬款”項目。

3.出版單位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說明庫存出版物的構成及提成差價的計提標準。

三、發(fā)行企業(yè)會計核算辦法

(一)說明

1.本辦法對發(fā)行企業(yè)有關存貨、收入的核算方法作了補充規(guī)定。

2.發(fā)行企業(yè)可以采用售價(或碼價)核算,也可以采用進價核算。

3.發(fā)行企業(yè)出版物的采購業(yè)務可以不通過“物資采購”科目核算,直接通過“庫存商品”科目核算。

4.發(fā)行企業(yè)包裝物的采購與攤銷業(yè)務可以不通過“包裝物”科目核算,直接通過“營業(yè)費用”、“其他業(yè)務支出”科目核算。

(二)補充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1.會計科目的設置

本辦法在《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對“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委托代銷商品”、“受托代銷商品”、“主營業(yè)務收入”等科目的明細科目設置和核算內容進行了補充規(guī)定。

2.補充會計科目的使用說明

1243庫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發(fā)行企業(yè)從供貨方購進的出版物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或明碼標印的定價(碼價)。凡所有權不屬于本企業(yè)的出版物,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期刊”、“教材”、“圖書”、“年(歷)畫”、“音像制品”、“出租商品”等出版物的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或碼價)核算

1.期刊、教材、圖書、年(歷)畫、音像制品的核算

(l)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驗收入庫時,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賬款”與“現(xiàn)金”、“銀行存款”、“預付賬款”、“商品進銷差價”等科目。

(2)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委托外單位代銷,商品發(fā)出時,借記“委托代銷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

(3)期末,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發(fā)行企業(yè)應在“出租商品”明細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售價(或碼價)”、“出租商品攤銷”設置三級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2)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對外出租時,借記本科目(出租商品售價或碼價),貸記本科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3)期末,攤銷出租出版物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攤銷)。

(4)出租出版物報廢時,按已攤銷的價值,借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攤銷),按未攤銷的價值,借記“營業(yè)費用”、“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售價或碼價)。

四、庫存商品采用進價核算

1.期刊、教材、圖書、年(歷)畫、音像制品的核算

(l)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驗收入庫時,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現(xiàn)金”、“銀行存款”、“預付賬款”等科目。

(2)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委托外單位代銷,商品發(fā)出時,借記“委托代銷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

(3)期末,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委托代銷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發(fā)行企業(yè)應在“出租商品”明細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進價”、“出租商品攤銷”設置三級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2)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對外出租時,借記本科目(出租商品進價),貸記本科目。

(3)期末,攤銷出租出版物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出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攤銷)。

(4)出租出版物報廢時,按已攤銷的價值,借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攤銷)、按未攤銷的價值;借記“營業(yè)費用”科目,按進價,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進價)。

1244商品進銷差價

一、本科目核算發(fā)行企業(yè)采用售價(或碼價)核算的出版物售價(或碼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二、本科目設置“進銷差價”、“進項稅額”明細科目。

三、發(fā)行企業(yè)購進出版物驗收入庫時,按出版物的售價(或碼價),惜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售價(或碼價)與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進銷差價),按含稅進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貸記本科目(進項稅額),按不含稅進價,貸記“應付賬款”等科目。

結轉當期出版物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本科目(進銷差價、進項稅額),貸記“庫存商品”、“委托代銷商品”、“受托代銷商品”等科目。

四、本科目可以按照出版物的種類設置三級明細科目。

五、本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尚未銷售也尚未攤銷的出版物的進銷差價。

1271受托代銷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發(fā)行企業(yè)按照寄銷方式接受外單位委托,代其銷售出版物的進價或售價(或碼價)。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受托代銷出版物的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將受托代銷出版物委托外單位代銷,可以按照委托代銷單位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受托代銷商品的核算

1.受托代銷商品采用進價核算

(1)發(fā)行企業(yè)收到受托代銷出版物驗收入庫時,按進價,借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代銷商品款”科目。

(2)發(fā)行企業(yè)將受托代銷出版物委托外單位代銷,出版物發(fā)出時,借記本科目(按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二級科目)。

(3)結轉當月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或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

(4)期末,根據受托代銷出版物銷售匯總單結轉應付賬款,借記“代銷商品款”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

(5)受托代銷單位向發(fā)行企業(yè)發(fā)生退貨時,借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

(6)發(fā)行企業(yè)向委托代銷單位辦理退貨時,借記“代銷商品款”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二級明細科目)。

2.受托代銷采用售價(或碼價)核算

(1)發(fā)行企業(yè)收到受托代銷出版物驗收入庫時,按售價(或碼價),借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代銷商品款”科目。

(2)發(fā)行企業(yè)將受托代銷出版物委托外單位代銷,出版物發(fā)出時,借記本科目(按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

(3)結轉當月銷售成本時,惜記“主營業(yè)務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或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

(4)期末,根據受托代銷出版物銷售匯總單結轉應付賬款,借記“代銷商品款”科目,貸記“商品進銷差價”、“應付賬款”科目。

(5)委托代銷單位發(fā)生退貨時,借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委托代銷單位設置的明細科目)。

(6)向委托代銷單位辦理退貨時,借記“代銷商品款”科目,貸記本科目(按受托代銷出版物類別設置的明細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發(fā)行企業(yè)受托代銷出版物的進價或售價(碼價)。

5101主營業(yè)務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發(fā)行企業(yè)在出版物銷售活動中所取得的銷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托收貨款過程取得付款方滯納金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應作為營業(yè)外收入核算。

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原則,應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相關規(guī)定。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核算內容設置“商品銷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銷售折讓”、“銷項稅額”等明細科目。

三、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核算

(一)采用進價核算庫存出版物

1.實現(xiàn)出版物銷售收入時,按實際售價,借記“應收賬款”、“現(xiàn)金”、“銀行存款”、“預收賬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商品銷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實現(xiàn)收入時,借記“現(xiàn)金”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據“商品銷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等明細科目的本期發(fā)生額計算銷項稅額,借記本科目(銷項稅額),貸記“應交稅金”科目。

(二)采用碼價核算庫存出版物

1.實現(xiàn)出版物銷售收入時,按實際售價,借記“應收賬款”、“現(xiàn)金”、“銀行存款”、“預收賬款”等科目,按碼價與實際售價的差額,借記本科目(銷售折讓),按碼價,貸記本科目(商品銷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實現(xiàn)收入時,借記“現(xiàn)金”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據“商品銷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銷售折讓”等明細科目的本期發(fā)生額計算銷項稅額,借記本科目(銷項稅額),貸記“應交稅金”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四、報業(yè)單位會計核算辦法

(一)說明

1.報業(yè)集團、報社(以下簡稱“報業(yè)單位”)在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同時,執(zhí)行本辦法。

2.報業(yè)單位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出版社、雜志社、發(fā)行公司、廣告公司、印務公司等單位,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及相應的會計核算辦法。

3.報業(yè)單位承接外部報刊等印刷業(yè)務時,由委托印刷單位自購提供新聞紙等印刷材料的,單獨設置“代管新聞紙”等備查簿登記,進行收、付、結存的核算。

(二)補充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1.會計科目的設置

本辦法在《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增設了“撥付所屬資金”、“社會公益往來”、“上級撥入資金”、“采編費用”、“記者站經費”科目,并對“其他應交款”、“資本公積”、“生產成本”、“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支出”、“營業(yè)費用”等科目的明細科目設置和核算內容進行了補充規(guī)定。

2.補充會計科目的使用說明

1441撥付所屬資金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對所屬的非獨立5去人單位撥付的經營等項目所需資金。

二、報業(yè)單位向所屬單位撥付資金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報業(yè)單位向所屬單位投入的資金總額。

2176其他應交款

一、報業(yè)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明細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按照廣告收入的一定比例計算交納的文化事業(yè)建設費。

二、報業(yè)單位按廣告收入提取文化事業(yè)建設費時,借記“其他業(yè)務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實際交納時,借記本科目(文化事業(yè)建設費),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182社會公益往來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及個人以報紙為載體聯(lián)合舉辦社會公益性活動的經費。

二、本科目應按社會公益活動項目名稱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報業(yè)單位收到專項公益活動贊助款時,借記“銀行存款”或“現(xiàn)金”科目,貸記本科目。專項活動發(fā)生費用支出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xiàn)金”科目。

待該專項活動結束時,本科目如為惜方余額,借記“營業(yè)外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yè)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報業(yè)單位尚未結束的社會公益活動的經費余額。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本科目余額應在“其他流動負債”項目列示。

3102上級撥入資金

一、本科目由報業(yè)單位所屬的非獨立法人單位使用。

二、所屬單位收到報業(yè)單位撥入的資金時,借記“銀行存款”、“現(xiàn)金”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本科目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上級撥入資金”項目列示。

四、運用“撥付所屬資金”和“上級撥入資金”科目對報業(yè)單位進行內部核算時,期末,報業(yè)單位在編制匯總會計報表時兩個科目余額相互抵銷。

3111資本公積

一、報業(yè)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或新聞出版發(fā)展基金”明細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取得的專項資金撥款。

二、報業(yè)單位收到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撥付的專項資金撥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4101生產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報紙的生產成本。

二、報紙的生產成本可按紙張費、排版、傳版費、印制費、采編費、其他費用等成本項目進行核算,反映報紙編輯、印刷等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一般報紙的單位成本以千對開印張(簡稱“千對開”)為核算對象。其中:

(一)紙張費,是指報紙印刷全部用紙成本。

(二)排版、傳版費,是指報紙照排費用、委托印刷所發(fā)生的版面?zhèn)鬏斮M用。

(三)印制費,是指報業(yè)單位印刷機構和委托印刷等發(fā)生的費用。

(四)采編費,是指歸集采編費用、記者站經費等發(fā)生的費用。

(五)其他費用,是指除上述費用以外,應計入報紙生產成本的其他直接費用。

相關費用發(fā)生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xiàn)金”等科目。

三、月末,將歸集完整的費用全部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期末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4106采編費用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采編部門開展新聞采訪、報紙編輯業(yè)務所發(fā)生的費用,主要包括采編部門人員工資及附加、福利費、稿費、辦公費、差旅費、郵電通訊費、美術攝影費、圖書資料費、通聯(lián)費、業(yè)務招待費、外事經費、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物業(yè)管理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水電費、社會保險費等。

其中,稿費包括出版稿件支付的稿費,內部采編人員非職務撰稿及非采編人員撰稿的稿酬,按規(guī)定支付的審稿費以及對來稿摘編向投稿者支付的信息費等。通聯(lián)費包括采編部門組織大型讀者活動以及為作者、通訊員組織大型業(yè)務交流、培訓活動的各項費用等。

二、本科目應按費用項目類別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采編費用發(fā)生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付工資”、“待攤費用”、“累計折舊”等科目。

四、月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4108記者站經費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駐外記者站所發(fā)生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各駐站記者及工作人員工資及附加、福利費、辦公費、差旅費、交通費、郵電通訊費、圖書資料費、通聯(lián)費、房屋租賃費(物業(yè)管理費)、折舊費、低值易耗品攤銷、修理費、水電費、社會保險費等。

二、本科目應按費用項目類別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記者站發(fā)生費用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現(xiàn)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四、月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101主營業(yè)務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的報紙發(fā)行收入。報業(yè)單位承接外部報刊印刷等取得的印刷收入也在本科目核算。廣告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應在“其他業(yè)務收入”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按收入項目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報紙發(fā)行收入的金額應為報業(yè)單位與郵局或發(fā)行機構實際應結算的金額。

四、報業(yè)單位預收的報刊費在報紙實際出版發(fā)行時,確認為報紙發(fā)行收入。

五、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405其他業(yè)務支出

一、報業(yè)單位應在本科目設置“廣告成本”明細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的廣告成本。

二、報業(yè)單位為客戶刊出廣告所支付的費用,包括組稿費、廣告業(yè)務費、設計制作費、專設廣告機構人員工資及附加、福利費、辦公費、差旅費等。廣告的制版、印刷費等一般不單獨計算。如采用加版、加頁等方式刊登的廣告,則應計算所有費用。

相關費用發(fā)生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xiàn)金”等科目。

三、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501營業(yè)費用

一、本科目核算報業(yè)單位在報紙發(fā)行、銷售業(yè)務過程中支付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發(fā)行人員的工資及附加、福利費、辦公費、差旅費、宣傳推廣費、業(yè)務招待費、租賃費、運輸費、發(fā)行網點費、其他等項目。

其中,宣傳推廣費,是指報紙發(fā)行過程中,為促進和擴大發(fā)行量,支付給其他媒體或協(xié)助報紙推廣的部門的相關費用、勞務費,為報紙發(fā)行、推介組織各類活動所支付的費用等。發(fā)行網點費,是指為組織報紙發(fā)行工作而設置的門市、經銷網點、投送網點所發(fā)生的各項業(yè)務經費等。

二、相關費用發(fā)生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現(xiàn)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五、印刷、復用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

(一)說明

1.為了規(guī)范印刷、復制企業(yè)的會計核算,正確計算印刷、復制企業(yè)的產品成本,根據《企業(yè)會計制度》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印刷、復制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2.本辦法適用于書刊、報紙印刷、音像電子出版復制(復錄)等企業(yè)。包裝裝潢、鐵制罐和塑料等其他印刷制品企業(yè)可參照執(zhí)行。

(二)書刊、報紙印刷成本核算

1.印刷具有連續(xù)、多品種生產和分階段結算產品的特點,要求印刷產品成本核算采用分類與分批相結合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按產品類別、定單、批量等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在分批核算成本的基礎上,也可按“本”、“件”、“張”計算成本。

2.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費用,按實際發(fā)生數計入本期成本、費用。如采用計劃成本法或定額成本法等方法核算的,應在規(guī)定的成本核算期內調整為實際成本。

3.為正確計算印刷產品的生產成本,企業(yè)應按各個生產車間(包括獨立工段、獨立小組,下同)在生產過程中所擔負的任務,劃分為基本生產與輔助生產。

(1)基本生產,是指為完成各類印刷產品加工任務而直接進行的生產,例如電腦制版、膠印印刷、裝訂等基本生產車間,分別核算各基本生產車間產品生產時所發(fā)生的生產費用。

(2)輔助生產,是指為本企業(yè)基本生產服務而進行的生產,單獨核算企業(yè)內部為印刷產品生產提供勞務時所發(fā)生的生產費用。

4.為便于按加工步驟計算分類產品的分段成本和總成本;對具有幾個生產工段多生產步驟的基本生產車間,企業(yè)還可按各工段在生產中擔負的任務劃分為基本工段和輔助工段。

(1)基本工段,是指直接為各類印刷產品進行生產加工,并能按產品的批別分別統(tǒng)計工時消耗且工時所占比重較大的主要生產工段,如制版車間的電腦排版、電分,或CTP直接制版等工段;印刷車間的輪轉膠印、平印、零件印刷、上光、貼塑、過油等工段,裝訂車間的騎馬河、平裝、精裝、聯(lián)動機等工段。

(2)輔助工段,是指為基本工段提供勞務或對基本工段的產品進行檢驗的附屬工段或工序,如制版車間的整版、磨版等工段或工序,印刷車間的曬版、調墨、成品檢查、文字檢查等工段或工序;裝訂車間的烊膠、毛(光)本檢查、磨刀等工段或工序。

5.為統(tǒng)一印刷產品的計量單位,企業(yè)計算分類產品單位成本時,應采用實物產量,個別不便統(tǒng)計產量的特殊產品可用百元產值;計算分批產品的單位成本和機種單位成本時,應采用實物產量。

印刷產品基本分類及計量單位,示例如下:

電腦排版(萬字)

制版(四開塊、十六開塊)

書版輪轉膠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書版雙面膠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單色膠印印刷(包括制上車版)(對開色令)

彩色膠印印刷(包括制上車版)(對開色令)

零印印刷(百元產值)

騎馬裝訂(千本――32開、令)

平裝裝訂(串線訂、無線膠訂)(萬頁――32開、今)

精裝裝訂(萬頁――32開、令)

特種裝訂(萬元產值)

上光(或過油)(令)

壓膜(平方米、令)

外購商品

紙張代料

其他

其中,外購商品,是指本企業(yè)向其他單位購入的不經過本企業(yè)任何加工或裝配,或為客戶發(fā)外加工后加收管理費的商品。

6.印刷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應設置以下成本項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雖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各種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如制版用的軟片和各種藥水,印刷用的油墨、橡皮布、PS版,裝訂用的熱熔膠、線、布,壓膜用的塑料薄膜、膠水等。

(2)印刷用紙,是指為委印單位代墊紙張進行產品加工時,該產品實際耗用的紙張成本。

(3)燃料和動力,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燃氣和動力費用。

(4)工資及福利費,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以及其他各種屬于工資性質的補貼和職工福利費。

(5)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報廢損失,包括紙張超伸放、產品缺交與補版和重制重印的損失。

(6)制造費用,是指生產車間為加工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和職工福利費、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保險費、勞動保護費、季節(jié)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7)委托外加工,是指委托外加工時所發(fā)生的各項費用。

7.企業(yè)進行印刷產品加工生產,應按生產過程中各項生產費用的用途;分別設置“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及相應的“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明細賬子以歸集。

(l)基本生產明細賬,應按各個基本生產車間及其所屬各個基本工段和各分類產品別設置,分別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登記。

對基本生產車間所屬各輔助工段的生產費用,可以合并設置一個賬戶予以歸集;輔助工段只設置工資及福利費一個成本項目,其他各項生產費用并入“制造費用”明細賬進行核算。

(2)輔助生產明細賬,應按各個輔助生產車間、部門,以及為受益部門提供的勞務或產品別由廠部統(tǒng)一設置,分別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登記。

(3)制造費用明細賬,應按各個基本生產車問及所屬工段分別設置,并按制造費用細目進行歸集。

8.原材料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1)企業(yè)生產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應按車間、部門、工段和用途別歸集的“材料耗用匯總表”,據以登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有關明細賬。

(2)基本生產車間一個基本工段生產兩類或兩類以上的產品,且耗用同一種原材料,應盡可能分別統(tǒng)計各類產品的實耗數,并按實耗數計入產品成本;如不能劃分而又必須分配的,可按實物產量、工時比例或產值比例進行分配,計入有關產品成本。

9.人工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1)基本生產車間的工資及福利費,應按車間、部門的“工資匯總表”,據以登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有關明細賬。

(2)基本生產車間的一個基本工段生產兩類或兩類以上產品,各類產品的人工成本,可按該工段的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乘各類產品的實耗工時數(或實物產量)計算后求得。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工段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工資及福利費總額÷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總數

(3)基本生產車問的幾個基本工段共同完成的同一類產品,其人工成本應按各工段的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乘各工段實耗工時數(或實物產量),分段計算各個工段成本,經加總后計入該類產品成本。

(4)基本生產車間輔助工段的工資及福利費,按各受益工段的受益程度采取定額法比例分配。

輔助工段發(fā)生對外供應勞務收入,不得直接沖減基本生產成本;對外供應勞務應負擔的工資和福利費,可以根據實耗工時及工時工資率或定額成本進行分配。

10.燃料和動力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l)基本生產車間生產耗用的燃料和動力,按使用車間、部門的儀表記錄數的比例進行分配。沒有儀表記錄的,燃氣按所用設備每小時耗用量計算耗用數分配;動力按使用機器的馬達匹數與開動臺時的乘積比例分配,分別記入有關明細賬內:

①屬于基本生產車間的基本工段耗用的;應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

①屬于基本生產車間耗用而不能按基本工段劃分或由輔助工段耗用的,應記入“制造費用”明細賬;

③屬于輔助生產車間耗用的;應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

(2)基本生產車間的一個基本工段生產兩類或兩類以上的產品,其燃料和動力直接記入受益產品;如不能直接記入的,可按實物產量或工時比例進行分配。

11.其他直接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其他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1)印刷用紙張和委托外加工發(fā)生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2)固定資產折舊和低值易耗品攤銷,分別按使用車間、部門編制的“應計折舊明細表”和“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表”,將應由各受益的車間、部門負擔數,分別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和“管理費用”等有關明細賬;對應由基本生產車間負擔的部分,還應按各受益的基本工段分別歸集登記,盡可能直接計入受益產品成本。

(3)照明電和水,應按使用車間、部門的照明電表和水表的記錄數的比例進行分配。如無儀表記錄,照明電按使用燈光的千瓦數與使用小時數的比例分配;水按每小時耗用量或人員比例分配,分別記入“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有關明細賬。

(4)機器和房屋租賃費,能直接按使用車間、部門劃分的,應直接記入“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和“管理費用”等有關明細賬;不能劃分的,應按受益車間、部門的使用工時或使用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

(5)基本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廢品損失,應在同類產品已完工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不得將報損的廢品支出,列入其他成本項目。

12.共同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一定標準分配計入產品成本。

(1)輔助生產車間成本的分配

①輔助生產車間有商品制造任務或對外供應勞務的,應根據有關的施工單和用料、耗料記錄,按其應負擔的實際成本計算。

②輔助生產車間為企業(yè)內部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支出,應按該輔助生產車間為之服務而實際耗用的原材料和人工實耗工時數乘以工時成本率計算。

③輔助生產車間分配轉入基本生產車間、各輔助生產車間和管理部門的勞務成本,應分別記入“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管理費用”和“營業(yè)費用”明細賬的有關項目內。

(2)制造費用的分配

基本生產車間的發(fā)生的制造費用,按實物產量、工時比例分配于該車間的基本工段。

13.月末,企業(yè)應根據“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有關明細賬和各種材料、費用分配表,及其他有關的單據,進行成本核算與分配,求得如下各種成本:

(1)各輔助車間當月各項目成本和總成本;

(2)各基本生產車問及其所屬工段當月各項目成本和總成本;

(3)各類產成品的各項目成本、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4)各類在產品的各項目成本和總成本;

(5)各批產品的分批成本和單位成本。

14.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界線

(l)電腦照排產品以出菲林片為產成品,未出菲林片為在產品;

(2)膠印照相制版產品以打樣簽準為產成品,未簽準為在產品;

(3)印刷產品以印制單規(guī)定的產量印刷檢查完畢后可供銷售,或可移交下一工段為產成品,在此以前為在產品;

(4)裝訂產品以裝訂、檢查、包扎好可供銷售為產成品,在此以前為在產品;

(5)其他產品,以加工完畢可以單獨向客戶結價收款的為產成品;不能單獨結價收款的,以可移交下一工段加工的為產成品,在此以前均為在產品。

15.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分配標準

(1)材料成本:凡能按產品批別建立用料記錄的,均按分批記錄計算產品的用料成本;如不能按批建立分批產品用料記的,可按實物產量、約當產量或產值比例進行分配。

(2)人工及費用成本(指工資及福利費、燃料和動力、制造費用),一律按在產品與產成品所消耗的工時、產量比例或約當產量進行分配。

16.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核算

(1)企業(yè)必須如實核算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對由基本生產車問的幾個基本工段,多步驟加工完成的分類產品,可以按工段計算在產品成本。

(2)企業(yè)核算各分類在產品和產成品應負擔的單位生產成本時,應將上期結轉在產品成本與本期各同類產品的生產費用發(fā)生額合并后計算。公式如下:

①材料成本計算

本期產成品和期末在產品應負擔的單位生產成本(指實物產量或產值)

=(期初在產品成本十本期生產費用發(fā)生額)÷(本期產成品實物產量或產值十期末在產品實物產量或產值或約當產量)

②人工及費用成本計算

本期產成品和期末在產品應負擔的單位生產費用數(指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

=(期初在產品成本十本期生產費用發(fā)生額)÷(期初在產品工時數或實物產量十本期發(fā)生工時數或實物產量)

17.產品銷售成本的核算

產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產品成本的核算,按完工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同口徑的實物產量或百元產值成本計算的單位成本進行核算。公式如下:

(1)按實物產量計算銷售成本

①實物產量單位成本

=(期初完工產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完工產品產量十本期增加完工產品產量)

②本期產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產品數量×實物產量單位成本

③期末產成品成本

=期初完工產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產品成本―本期銷售產品成本

(2)按每百元商品產值成本計算銷售成本

①每百元商品產值成本率

=(期初完成產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產品成本)÷(本期銷售收入十已開發(fā)票尚未回籠的銷售收入十已完成但尚未開出發(fā)票的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估計數)

②本期產品銷售成本=本期產品銷售收入×每百元商品產值成本率

③期末產成品成本=期初完成產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產品成本―本期銷售產品成本

④每本(套、張)單位成本一該批總成本。印制本(套、張)數量

該批總成本=∑(各產品實物量×該產品單位成本)

(三)音像電子出版物復制成本核算

1.音像電子出版物的復制,是將母帶、母盤上的信息進行批量翻錄的生產活動,要求企業(yè)按產品載體形式(產品品種)歸集產品生產費用,一般將母帶、子帶、CD母盤、CD子盤、DVD母盤、DVD子盤等品種作為產品成本的核算對象。企業(yè)可按上述分類產品分別核算產品成本。

2.音像電子出版物產品的復制成本,應設置以下成本項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巨料和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燃料及動力,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如磁帶復制企業(yè)的C―0外盒、印刷品(唱詞等)、書型盒、餅帶、AB貼、包裝月、PP盒、粘接帶、封口膠、打包帶、紙箱等,光盤復制企業(yè)的聚碳酸酯、銀靶、硅靶、鋁靶、鎳靶、感光膠、膠水、油墨、網框、網布、包裝盒、紙箱、打包帶等。

(2)委托加工母盤,是指光盤復制企業(yè)委托外部加工制作的母盤。

(3)動力,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動力費用。

(4)工資及福利費,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以及其他各種屬于工資性質的補貼和職工福利費。

(5)制造費用,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但不便于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以及間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包括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和職工福利費、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和辦公費、勞動保護費等。

3.音像電子出版物復制成本的計量單位:磁帶制品為“盒”、光盤制品為“張”。

4.復制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按照生產步驟進行歸集,分別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進行歸集登記。生產步驟一般包括:母盤(帶)制作、子盤(帶)復制、盤面印刷、包裝、裝潢等。

5.原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產品生產耗用的原材料,應根據各生產步驟的領料憑證和“材料耗用匯總表”,直接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如不能直接計入的,可按各產品的產量、重量、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等確定分配標準,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

6.委托加工的歸集與分配

企業(yè)應根據委托購入母盤的實際成本,直接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

7.動力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實際發(fā)生的動力費用,應根據儀表記錄耗用動力的數量以及動力的平均單價計算,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項目;如沒有儀表記錄的,可按生產實物產量和工時比例、機器功率時數(機器功率X機器時數)比例,或定額消耗量比例等確定分配標準,分配計入各個有關產品成本。

8.人工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1)計件工資,應根據工資結算憑證和“工資分配表”,直接計入產品生產成本;計時工資,應根據人工工種的不同,按不同工種生產各類產品的生產工時(實際工時)比例,分配計入各生產步驟的有關生產成本。

(2)獎金、津貼、補貼和計提職工福利費,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應按計入的工資額比例或生產工時比例,分配計入各生產步驟的有關生產成本。

9.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l)根據車間、部門分別設立制造費用明細賬進行歸集與分配。

(2)按車間、部門受益情況分別核算;不得將各車間、部門的制造費用匯總后統(tǒng)一分配。

(3)月末,根據各類費用的項目性質和特點,確定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計算后將制造費用分配記入各有關產品成本。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幾種: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等。

10.月末,企業(yè)根據“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等有關明細賬和費用分配表以及各類單據,進行復制成本的計算與分配。

(1)每個步驟產品完工經檢驗合格后,由車間填制完工產品轉移通知單,分別作為財會部門成本計算的依據和下道工序或倉庫接收的憑證,以及車間產品轉移記錄的備查單據。

(2)財會部門依據最終產品車間送來的完工產品轉移通知單、倉庫產品入庫單、產品成本明細賬和有關原始憑證資料,選用移動平均法等產品計價方法,編制產品成本計算表,據以計算產成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3)根據復制企業(yè)的生產特點,一般不計算各步驟在產品成本。月末,如有在產品及可回收廢品,可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約當產量,并結合已完工產品產量,與總生產成本相配比,最終計算在產品成本和可回收廢品的成本。

11.產品銷售成本,應按該產品銷售數量和該產成品單位成本計算后結轉。

六、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

(一)說明

為了規(guī)范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的會計核算,正確計算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的商品成本,根據《企業(yè)會計制度》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成本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二)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成本核算

1.印刷物資供應屬于商品流通領域,其成本核算包括印刷物資銷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核算。

(1)印刷物資銷售成本,是指企業(yè)經營過程中購進商品的價格,以及屬于價格性質的價外支出。

(2)期間費用,是指其他不屬于價格性質的經營支出。

2.印刷物資供應企業(yè)的成本核算對象,為當期實現(xiàn)銷售收入的全部商品。

印刷物資銷售成本可按印刷物資的屬性劃分為:印刷機械設備類、印刷器材類(版材、感光材料、配件等)、印刷耗材類*墨、包裝材料等人紙張類、木漿類、光盤材料類和其他物資類等。

3.企業(yè)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和各類商品的性質,對印刷物資銷售成本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一般按類選用以下核算方法:

(1)印刷機械類物資,因單價大、購銷數量和次數少,適用進價計價的個別計價法核算成本。

(2)耗材類物資,因品種多、單價小而雜,且銷售數量大、進貨批次多,但銷價較穩(wěn)定,適用售價計價的分類進銷差價率的方法核算成本。

(3)紙張、木漿和光盤材料類等物資,因進銷數量大,品種少、批次多,價格較單一,適用進價計價的加權平均法(或后進先出法等)核算成本。

4.印刷物資銷售成本應與當期實現(xiàn)的商品銷售收入相配比。企業(yè)當期商品銷售成本核算一般按出版系統(tǒng)內外劃分:

(1)供應系統(tǒng)外的物資銷售,以當期實現(xiàn)銷售的商品作為成本計算的依據;

(2)供應系統(tǒng)內的物資銷售,以出版社、供應方和承印廠確認付印單上的數量,并按供應結算金額確認的銷售收入部分,作為當期成本計算的依據。

5.商品銷售成本的核算

(1)根據銷售收入情況,分別計算當期各類商品物資的銷售數量或金額。

(2)按確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各類商品物資當期銷售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①按進銷差價率的方法計算成本

某類商品進銷差價率=(某類商品期初進銷差價十當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某類商品期初庫存商品金額十當期購入庫存商品金額)×100%

某類商品銷售成本=該類商品當期銷售收入×(l――該類商品進銷差價率)

②按加權平均法的方法計算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某商品當期銷售數量×按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進貨單價)

③月末,企業(yè)匯總各類商品銷售成本后,計算出當期全部銷售成本。

6.期間費用的計算

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發(fā)生非價格屬性的費用,一般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劃分為“營業(yè)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l)營業(yè)費用,是指企業(y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yè)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營費用,以及購買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進貨費用。一般包括:

①商品銷售費用,是指企業(yè)在商品銷售過程中發(fā)生的包裝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等。

②商品促銷費用,是指為擴大商品銷售所發(fā)生的促銷費用,包括展覽費、廣告費、經營租賃費、銷售服務費等。

③商品倉儲費,是指倉庫在儲存貨物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和倉庫租賃費用。

④銷售部門的費用,是指為銷售商品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銷售部門)有關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業(yè)務費、質量檢測費用等。

⑤委托代銷費用,指委托其他單位代銷商品時,按代銷合同規(guī)定支付的委托代銷手續(xù)費。

⑤商品進貨費用,是指企業(yè)在進貨過程中發(fā)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以及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和入庫前挑選整理等。

(2)管理費用,是指企業(yè)為組織和管理商品經營活動所發(fā)生的各種管理費用。一般包括:

①工資性支出和管理費用,是指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yè)保險費、審計費、訴訟費、咨詢費、聘請中介機構費等。

②無形資產攤銷。

③業(yè)務招待費,是指企業(yè)正常業(yè)務經營活動發(fā)生合理的支付,如招待費、業(yè)務費用等。

④損失或準備,是指企業(yè)存貨盤點時發(fā)現(xiàn)盤虧、盤盈的凈額損失以及按規(guī)定計提的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

⑤各項稅費,是指按規(guī)定計入管理費用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 伊人草久久 | 国产一级精品视频 | 四虎影院在线看 | 99久久999久久久综合精品涩 |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 国产日韩第一页 | 美女午夜色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视频99 | 加勒比伊人 |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三级 | 精品国产91 | 婷婷开心激情网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 国产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 | 激情五月六月婷婷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激情视频网 | 免费在线观看a级毛片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污污网站在线 | 国产在线短视频 |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a| 91久久99热青草国产 | 少女免费播放片 | 五月天中文网 | 60分钟短片高清免费观看 | 丁香激情小说 | 四虎在线影视在线影库 | 激情在线网| 三级成人影院 | 99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 精品无人区乱码一区2区3区 | 欧美亚洲第一页 | 久久九九视频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殴美性生活视频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