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7:5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小學語文教學園地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小學英語第三單元教學
(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⒉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為新知做鋪墊。)
⒊ Review the words.
(在鞏固舊知的同時,引出新知。)
Step2 Presentation
⒈ Review dialogs 4 and 5 from page 29.
⒉ Teach new lessons.
⑴ Listen tothe tape.
(訓練學生的聽力。)
⑵ Havestudents read the dialogs.
( 訓練學生說的能力論文格式模板。)
⑶ Practice thedialogs.
①Teacher-Students
②Girls-Boys
③Have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role-play the dialogs.
(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并感到學英語很有用。)
Step3 Practice
⒈ Make thedialogs and practice them.
( 旨在及時反饋所學新知,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⒉ Review theRemember part.
⒊ Play a game.
Ear, ear, touch your ear.
Eye, eye, touch your eye.
Mouth, mouth, touch your mouth.
Hand, hand, touch your hand.
(既練習了學生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Step4 Actions
⒈ Reviewthe Remember part.
⒉ Listen tothe tape.
⒊ Read and then do the actions.
①Teachergives the order,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②T: Whowants to be teacher?
S1 gives the order. Other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③T askstwo students to come here. One gives the order, the other does the actions.
( 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⒋ Match.
( 讓學生的辨認能力和聽說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
Step5 Wrap-Up
Step6 Homework
⒈ Readthe dialogs after the tape.
⒉ Write thenew phrases three times after class.
Board Design: (omission)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語文園地;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園地”教學應整合好知識系統工作,對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新課改后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深入,因此選擇正確的教學對策非常重要。本文對“語文園地”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詳細如下文報告。
一、小學階段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特點
1、具有一定新穎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園地”教學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四個部分,每一部分中還可設計出多樣性、靈活性的小點。例如,在“我的發現”部分,其中涉及到了兩個小環節“我發現”、“我會讀”;在“日積月累”部分中還可將“我會讀”、“讀讀背背”、“讀讀記記”等內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綜合性
“語文園地”綜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是內容方面的綜合,“語文園地”是將每一單元學習內容借助各種欄目形式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將知識點進行聯系,通過這種方式的采用使學生牢固掌握每一單元中的基礎知識點;第二是策略性基礎知識點方面的綜合,在“語文園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欄目,分別在聽說讀寫方面使學生得到了一定訓練,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第三是課外教學資源、課內資料方面的綜合,也就是將課堂知識點內容借助“展示臺”欄目,讓學生對課外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最終達到課內指導教學,課外準備活動這一教學目的。在“語文園地”中,有一個欄目內容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也是一項教學重點,每個單元口語交際部分都有明確主題。例如,在小學階段三年級學習過程中,口語交際部分涉及到的內容有介紹學生課余生活、秋天的快樂、講名人故事等。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組織好語言,進而做好記錄工作,將學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間交流體驗,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有較大提升空間。
二、小學階段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教學分析
1、分散與集中在“語文園地”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園地”教學還有其獨特的特點,分別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將語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研究,并將知識點按照其特有的特點分布在具體課程中去;集中式教學則是指“語文園地”中對教材中的 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及記憶。因為小學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通過研究重點知識點發現其中有密切關聯。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講解“語文園地”之前,可以對單元中課文內容知識點進行適當歸納總結。
2、從聽、說角度多方面解讀“語文園地”教學
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當中涉及到了眾多技能知識,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從實踐角度進行教學。通常情況下,小學階段語文課程學習在知識能力接受方面比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學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較高,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幫助學生累積優秀的語言段落,將其逐漸轉化為學生自身內在語言。
3、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語文園地”教學進行解讀
“語文園地”學習可以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開展,從當前教學趨勢來看,多數學校已然具備了多媒體這一教學條件,例如,電視機、幻燈機、投影儀等。小學“語文園地”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圖片、素材,或者與影音文件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感官特征,對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展開。
在“語文園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性,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圖文結合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并恰當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文章內容進行學習,進而正確理解文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同時還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
在“語文園地”實際教學階段中,教師需要采用合理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最終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主動性。采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游戲所帶來的愉悅、在游戲環節中也能對語文知識做到進一步鞏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有一單元內容是“趣味廣告”,教師需要事先對教學流程進行優化設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事先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借助電視、網絡、街道廣告搜集趣味性廣告;第二,趣味性廣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師應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這種方法的采用,使學生深刻體會廣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語言應用方面極具幽默性,人們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廣告搜集的心得體會;第四,學生借鑒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廣告詞之后,自創廣告詞,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采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增強語文學習趣味性。
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教學中“語文園地”教學旨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語文知識學習屬于一項系統、繁雜的工作。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語文園地”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記憶情況、積極主動性方面產生了有利影響,因而,這就需要教師對“語文園地”進行合理規劃,通過這種方式的采用,提高學生理解方面能力,進而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邁向更高臺階。
參考文獻:
[1] 陳秀菊.小學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教學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3(02):37-38.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笨v觀我們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不是十分令人滿意:內容繁雜、師生負擔重;效率低下;小學畢業,學了6 年語文,不會寫文章的比比皆是,語文教學質量低;教師費心、學生費力。小語界同仁探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課堂教學的“低效”、“無效”問題依然存在。本人在學校業務線上,經常要到教室里聽隨堂課,聽后普遍覺得教學效益不高,和其他教師進行了交談,也向資深教研員、權威請教。仔細分析思考后,我認為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教師個人缺乏進取心
很多老師僅把教師這門職業當成一個養家糊口的飯碗,自覺主動學習、思考的意識不強。他們常常以忙于備課、批改作業等日常工作為借口,不學不思。教學中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一下課就讓它隨著批改作業翻過去了。備課、撰寫教學反思也只是流于形式,應付學校的業務檢查!有時間情愿花在打麻將和網上購物卻不愿騰出時間讀書學習。不讀不思,這是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解讀教材和駕馭課堂能力尚待提高
1.對新課程的學習、解讀停留在淺層次,不能深入理解,融會貫通
新課改已經進行十多年了,相關培訓老師們也參與了不少,可是當問到新課程時,老師們只會說個“自主、合作、探究”,只知道個“三維目標”,他們不知道各年段的知識序列,不知道怎樣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老師不知道高年級要求,高年級老師同樣也不知道低年級要求……
2.教學目標及知識點把握不準
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如同羅盤對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羅盤偏離了航向,航船就很難準確抵達目的地。對目標把握不準,理解淺顯,直接影響教學的實效性。如我校一位五年級老師備《五彩池》一課,這位老師的制定的第四個教學目標是: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感的方法??春笪覇査骸澳阏f一說這篇課文在表達上都有哪些特點?她想了半天也沒回答出來,于是小聲說:“‘教學參考’里就是這樣寫的……”老師們,連教學目標都沒有搞清楚,課上如何落實目標,達成實效呢!
聽課中,還發現很多老師對知識點把握不準。幾年級該學習比喻的修辭方法?幾年級該學習人物對話的寫法等等,很多老師不清楚,想幾年級講就幾年級講。三年級講完,四年級又重新講的現象時有發生。
3.不能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在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同樣重要。預設一定要細,不但要預設教學環節和設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預設當學生不能達成目標時該如何啟發、引導,要把啟發、引導細化到學生A 說法,該怎么辦?如何引導?學生B 說法,又該怎么說?如何引導?當然,在遇到預設中根本沒有想到的問題時,我們一定要隨機應變,生成出當時情況下的“最佳”方案,而不能“避而不談”或“呵斥批評”。聽課中,我總會看到這樣的情形:當老師提完某一問題后,學生不會回答,于是教師叫起第二個學生,當兩、三個都不能回答時,教師索性告訴學生答案。這樣一來,教師的答案代替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能力怎么會提高呢?
4.朗讀教學指導不到位
在不少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朗讀訓練,繁瑣的分析,多余的提問,占去了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即使讀,也是為講這一段。我認為,這種為講而“讀”,不是讀的訓練。充斥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 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 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關鍵詞:邊遠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困惑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8-0231-01
邊遠民族地區的文化相對落,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人們的語言交流都主要為地方方言,所以,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一、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現狀
邊遠民族地區的教育與沿海發達地區及城鎮地區有一定的差別,主要是由于民族語言的影響,給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作為教育部門也應該正確地認識到這方面的區別,要慢慢地提高這個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筆者是長期在民族邊遠地區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師,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有很深刻的認識。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很多的兒童進入學校之前都沒有上過學前教育,基本上聽不懂普通話,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很多教師也都是少數民族教師,大多應用雙語進行教學,慢慢地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和識字能力。邊遠民族地區的學生由于受語言條件的限制,語文水平比其他地區相對次后,成績也相對較差。例如,新疆等地民族地區的學生,很多到中學還不會說普通話,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作為教育教學機構和領導部門,在以《教學大綱》為準的同時,也要在教學上有所自主創新,研究出一套適應本地區民族的教育教學方法,為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服務。
二、要重視新課程教學改革,因地制宜
在全國上下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改革也大張旗鼓的進行著,而實際的成效到現在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新課程改革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在應用上不能走形式主義,要講求“道法自然”,所謂的“教無定法”就是講在進行課程改革時要講靈活性,隨機應變,不能生拉硬扯。要從學生的識字、閱讀、作文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拓寬學生語文知識面。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教學硬件設施較差,比如多媒體、語音室等現代科技教學設施還基本沒有完全落實,所以,在教學上教師應該因地制宜,結合本地教學實際情況,自制一些教學掛圖、直觀教具等,在教學中起到直觀、加強記憶力的作用。而很多地區的課程改革情況是,傳統的教法還未退場,素質教育只是表面的提倡,喊了幾年的口號就好像又消聲匿跡了。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民族地區的語文教育也不大受到重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放縱自由的心態。所以,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站在時展的高度,立意高遠,在發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要提高漢語言文字水平。
三、語文教學處于緩慢的發展階段,缺乏發展活力
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至今還處于一種發展的盲區,缺乏生活動力,這主要是我們還未正確認識其重要性的原因。其實,這些地區的學校要加強開展一些教學活動,例如,學校經常組織開展一些朗誦詩文競賽活動、猜字謎、作文競賽和創建校報等活動。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興趣,教師也在教學當中缺乏動力,這就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現象,使語文課教學顯得蒼白無力,這也是民族邊遠地區語文教學現狀之一,所以,我們在抓好其他科目的同時,也要重視這門工具學科的教學。
四、不能為教學而教學,走形式的教學應該改變
由于重視程度不夠,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一直走在一種形式主義之中,教師在教學當中走形式,學生在在學習當中也走形式,領導在指導上也走形式,所以,形成了極端不負責的現狀。語文教學可稱之為“國學”,是更應該使我們引以為榮地去教與學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知識,都在應用這門學科的知識,作為教育者,應該尋找一條新的教學之路,不斷提高邊遠民族地區語文教學的水平與質量。
五、識字、作文教學的困惑
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在識字上,由于學生受民族語言的影響,給教學帶來了很多難題;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學習內容,而這些地區的學生作文水平都比較落后,也是由于語言差異引起的,往往把少數民族或地方方言作為作文的造句,在語法上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
總之,邊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還需要進一步的更新和改革,只有不斷地推陳出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搞好這些地區的語文教學工作。
一、整合各欄目,求得整體效應
由于“語文天地”里的幾大欄目之間相對獨立,所以要尋找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加以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欄目與欄目之間的無縫對接就有很大難度了。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兩種整合思路。一是圍繞單元專題加以整合。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語文天地里不少的欄目之間都會圍繞著單元專題直接間接的相互貫通。鑒于此,在語文天地教學時就可以緊緊圍繞單元的專題對教材加以重組,體現出教材的整體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大腦皮層中的優勢興奮中心,從而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樣的語文教學勢必會事半功倍。至于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以求得
預期的效果,就需要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特殊性,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靈活地加以
創設。
三、注重規律的探索
“語文園地”的一大亮點就是包含了回顧和拓展,同時重視課外的拓展,又鼓勵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和生活中學習。然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語文園地”的教學不能只是“就題解題”,而是要達到讓學生通過解一道題掌握一類方法的目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于練習材料中蘊含的一些規律性信息加以提示,引導學生探索語文學習的規律,決不能局限于一道題的解答。掌握了規律,學生就能舉一反三,由特別到一般,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能不斷得到鍛煉和提升。
四、加強實踐提升效果
任何學習都不只是課堂和課本而已,語文也不例外。語文是源于生活的,語文的學習自然不能離開生活而進行。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我們要有意識地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下工夫拓寬語文學習途徑。而一旦拓寬了途徑,學生就能不斷感受到新的刺激,獲得新動力。
選擇師范
初中畢業,我選擇了師范,那便是包頭師范學校(現已合并到包頭師范學院)。當初選擇師范其實是懵懂的,大概多半是出于考學和工作出路的考慮吧。三年的師范教育,是對我人生起跑前的歷練。學校創設許多科目和訓練項目為我們將來當老師做好準備。特別是每天的口語表達、三筆字訓練,以及文學社團活動和美術選修等科目,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F在想起來,這些為我后來當好語文老師做了必要的歷練,使我受用一生。
語壇試潮
1996年,我走進了小學,就是原來的包頭市共青農場第四小學(現在已被并到包頭市萬水泉中心小學)。學校是一所村完小,規模較小,只有10位老師,五個年級百十號學生。我原來的想法是教美術課,但是學校缺少語文老師和年輕力量,安排我任三年級的班主任教授語文課,并且擔任學校大隊輔導員。初為人師后,我努力以自己的所學讓孩子們從封閉的傳統教育中跳出來,從“黑板+粉筆”單一的教學手段,到把音樂、簡筆畫、繪畫等藝術的直觀手段引進小學語文的課堂,把孩子們帶入充滿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孩子忽閃著的眸子神采飛揚,令我興奮不已。恰在那時,我遇到了語文教學中的第一位引路人——崔曉明老師,他對我的教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指導,使我備受鼓舞。
1997年春天,經過篩選,我被推薦參加了縣級青功賽。在喜出望外的激動之余,我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名副其實”。我把自己課堂上要說的話,要問的問題,要寫的板書,要畫的簡筆畫,甚至要做的動作都反復揣摩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次比賽中我獲得了二等獎,雖然沒有取得最好的成績,但是對于參加工作并開始語文教學僅僅7個月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開頭。
茁壯成長
我不能忘記2006年的春天,參加工作的第10個年頭。我執教的《世紀寶鼎》一課參加了包頭市小語青功賽,這次比賽中我也獲得了二等獎。這次講課最大的收獲不是獲獎,而是結識了包頭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的吳秀玲老師,聆聽了她的課例點評。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在語文教學上才真正“入門”。
2007年的春夏之際,隨著學校布局的調整,我面前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有幸遇到了一位好校長——馬志杰,并成為他的助手——分管教學工作;有幸和吳秀玲老師有了更多的面對面請教和學習的機會。我知道,自己必須加強學習。2008年的春天,吳秀玲老師吸納我加入“包頭市小學語文共同體”,使我有機會認識了一批有志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家、名師和一線老師,能夠經常向他們學習請教,并且學校組建了由我牽頭的語文教學團隊。2008~2012年,我陸續參加了自治區小語青功賽,成為包頭市語文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我的語文教學團隊完成了2項自治區“十一五”課題研究,自己的多篇語文教學或得獎,協助吳秀玲老師做了一些教學書籍的編寫工作……我是語文教學園地的“草根”,正因為有了學校這方沃土,有了支持我的好校長,有了吳老師的指導,以及領導同事的關愛,才使我這個“草根”實現了語文教學“質的飛躍”。
再次啟航
關鍵詞: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6-0055-01
當前的寫字教學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尤其是農村學校。由于“應試教育”的后遺癥,許多老師不重視寫字教學,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教學學生如何識記生字上,而認為寫字教學比較“耽誤”時間,因此寫字指導常?!膀唑腰c水,一帶而過”,甚至在語文課上不指導學生書寫。
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只是到最后兩三分鐘才指導學生書寫一、二個字。這樣,寫字教學就名存實亡了。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這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當仁不讓的責任和義務。
一、結兒歌,讓姿勢和習慣得到培養
每一次寫字之前都要求學生調整姿勢,做好心理準備以后再動筆開始書寫。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書寫姿勢的要領,可以編一些簡短的兒歌,學生易學易懂易記。如“頭擺擺正,背挺挺直,腳放放好”,又如:“拇指二指握筆桿,指離筆尖一寸長,中指在下托住它,無名手指來幫忙,輕輕墊在中指寸;胸離桌,要一拳;眼看書,要一尺。姿勢一,字寫好,個個都是好孩子?!睂W生一邊念兒歌,一邊進行手指操并調整好姿勢,準備寫字。特別是執筆的方法要讓學生正確掌握,執筆的高度、方向,筆鋒的使用都對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基本功,要反復強調,練好練熟,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才可能把字寫好。
二、聯生活,讓運筆方法記心間
漢字由基本筆畫組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花足時間,寫好基本筆畫。同時,還要讓學生把基本筆畫與生活形象地聯系起來,準確掌握筆畫的“形”。引導學生聯想:“撇”像劍,“捺”像掃把,“點”像雨點,“橫”像小扁擔……在準確地把握筆畫的“形”之后,再反復訓練如何起筆、運筆、收筆,掌握筆畫的“神”?!捌病逼鸸P時略頓,行筆之初剛勁有力,逐漸一邊略微改變行筆方向,一邊減弱用力直至提筆收筆,就像寶劍出鞘,剛柔相濟;“點”起筆較輕,逐漸用力,并回鋒收筆,就像雨點滴落,重心向下……由于起筆、運筆、收筆過程中筆力、筆勢變化頻繁,形神難以兼顧,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練習,熟能生巧。
三、揮聯想,讓寫字夢想放飛
大多數獨體字都是象形字、會意字,我們的祖先在書寫時都滲透了對漢字形體美的基本理解。在教學這些獨體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些字的象形寫法,讓學生聯想到相應事物的形象。
例如寫“大”: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出它像伸展四肢的人形;一“橫”要略居上方,不宜過長,像人的上肢;“撇”“捺”舒展,要長一點,像人的兩條長腿,寫短了不好看,過于收攏,也沒有張揚的自信。在這樣形象化的講解中,讓學生明白漢字書寫“上緊下松”的規律。在講解“撇捺要寫得舒展”時,學生不理解“舒展”,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旗桿上的國旗有幾種姿態?哪一種姿態顯得更精神?那么,撇捺也要寫得有精神,像國旗那樣飄揚起來,這就叫“舒展”。
四、做游戲,讓寫字玩味十足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寫字教學中的游戲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寫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一年級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在開始寫“折”時,總也寫不好,就和學生們玩了一個“轉轉轉”的游戲,把體育課上的“向左向右轉”與寫“折”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從身體的這一動作中,既學到了寫“折”的方法,又嘗試到了創造性學習的樂趣,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五、勤評價,讓寫字信心十足
由于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班級中,學生寫字水平會有很大的差異。怎樣讓那些進步慢一些的學生既不會喪失信心,又能盡快達到班級的水平呢?教師熱情的激勵和來自集體的幫助此時非常重要。我把每一次對學生寫字的評價當作一次親切的交流、溝通,讓寫得好的同學增強自信,寫得不好的小朋友可以及時發現錯誤,接受意見,及時改正。
總之,學生會寫一手漂亮的字就是掌握一門技能,可能會對他的未來有一定的幫助。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寫字教學應給予必要的重視,給學生一定的寫字時間,創設良好學習氛圍,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并加強寫字指導,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只有這樣,字理中蘊含的文化才能點點滴滴滲透進學生的心田,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教育
兒童文學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需求, 專為兒童創作、編寫的或為他們所喜愛又適合他們閱讀和欣賞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的讀者對象和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習者屬于同一人群。所以, 從接受者的角度看,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者, 他們的年齡在七至十二歲左右, 是標準的少年兒童, 同時又是接受學校教育的“人之初”階段, 那么兒童文學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將更為明顯, 因為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對于一個人所產生的影響有可能是終生的。我國著名作家魏巍, 在二十多年后, 憶起小學時教過他的蔡云芝老師, 仍然難以忘懷。魏巍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師》中, 對蔡老師當年那“假裝發怒”、“教我們跳舞”、“教我們讀詩”、“處理我和同學的糾紛”、“夢中尋師”等點點滴滴的生活片段的回憶, 都再現出蔡老師當年對于學生的那種真摯的愛和真切的了解。魏巍至今還不能忘記蔡老師用唱歌一樣的聲音領他們念的詩:“圓天蓋著大海, 黑水托著孤舟。遠看不見山, 那天邊只有云頭。也看不見樹,那水上只有海鷗?!辈汤蠋熌欠N對于兒童的理解,對于兒童的關愛, 對于兒童文學之美的那種獨特的感受力, 都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以至于終身難忘。蔡云芝老師正是用她那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征服了一個少年的心。正如教育專家談鳳梁所指出的那樣:“文學的那種潛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實在是不能低估的。我們的民族有優秀的文化傳統, 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文學中有歷史、有道德、有知識、有人性, 可以說包羅萬象。其中一脈貫穿的, 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個在文學作品熏陶中長大的孩子, 他的見識可能比別人多些, 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別人更堅強,他的情感一定是純真美好的。”由此可見, 兒童文學在兒童的成長中就像食糧一樣, 但它是一種精神食糧, 它會讓兒童在不斷吸取營養的過程中慢慢長大。所以, 兒童在感受兒童文學的藝術魅力的時候, 兒童文學的雨露就會悄悄地潛入孩子的心田, 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 陶冶他們幼小的心靈, 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1.認知作用
認知作用, 即通過兒童文學幫助兒童了解社會和人生。初步地認識社會是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這一時期的兒童文學可以用對社會、人生的反映和認識,為兒童認識社會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爾基在童年時代就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 對他日后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有著重大意義。在回憶往事的時候, 他深有體會地說:“每一本書就像階梯的一小級, 每攀登一級,我就愈脫離動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達對于這種生活的渴望?!啊蔽矣x得多, 書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 生活對我變得更加光輝, 更加美麗?!眱和膶W這時的任務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 借助孩子形象思維的特點, 幫助他們認識廣闊的世界。如郭風的散文詩里的蒲公英、油菜花、朝霞、彩虹 都散發著春草的氣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風筆下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都會激起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 對生活的熱愛, 對學習的熱愛和對科學的熱愛。
2.教育作用
兒童文學的教育手段是藝術形象。它不同于教科書, 它是通過作品中塑造的藝術形象來影響和感染孩子, 用文學和藝術的美去打動孩子的心。不僅要讓孩子從理性上獲得認識,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動, 產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強烈的感染, 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蘇聯兒童文學作家蓋達爾的中篇小說《鐵木兒和他的伙伴》, 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鐵木兒這樣一個先進少年的典型, 在小說問世不久, 便在蘇聯掀起了一個“鐵木兒運動”, 千百萬少年兒童學做鐵木兒??梢?,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藝術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靈的力量, 對于少年兒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興趣愛好等的影響是強烈而深遠的。
3.審美作用
凡是文學作品都應該是美的, 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兒童文學是文學的組成部分, 它不僅同樣依循美的規律, 使作品充滿各種形態的美, 并且由于是為孩子而創作的, 所以更應該強調藝術的美。用兒童文學培養孩子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們的情操, 提高他們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話《野天鵝》中的艾麗莎, 不僅長得美, 而且還有一顆純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過程中, 她忍辱負重, 經受了種種考驗, 自始至終地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這種感人的行為極其充分地展示了艾麗莎的堅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境界, 感染、教育了無數不同膚色的小讀者。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1.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鑒賞能力
教師應該多了解一些中外兒童文學史, 了解中外兒童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 了解兒童文學欣賞與批評的規律和標準, 閱讀一定數量的兒童文學作品, 就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鑒賞力。這樣, 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的指導, 才能成為指引學生走向兒童文學園地的領路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 學生們也確實迫切需要這樣的領路人。
2.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寫作能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 要想更好地了解兒童, 那么從事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 便是一條極好的途徑。因為在創作過程中, 你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 還要熟悉和懂得兒童文學的創作規律和技巧, 了解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對于兒童和兒童文學的愛。冰心認為:“為兒童創作, 就要和孩子們交往, 要熱愛他們, 尊重他們, 同他們平起平坐。小學語文教學者也應以這些大師為榜樣, 在提高自己兒童文學作寫作能力的同時, 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 為小學語文教育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談鳳梁.幼兒園語言文學教育活動(序)[M].北京: 中國電視出版社,1992.
【關鍵詞】寫作興趣;情感體驗;喜歡寫
湛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如茵的翠草,沁鼻的花香,這樣的家園我們喜歡;沒有農藥污染,沒有激素催熟,自然長成綠色食品我們最愛。那么,小學生的作文呢?怕些,抄寫,談寫色變,師生也不喜歡也不愛,面對這種現象,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生喜歡寫作文?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生的作文也變成綠色呢?可愛的你們,想知道嗎?
一、要開放課程,展示生活的真
寫作文貴在一個“真”字。真是的作文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容易寫的具體感人。記得有一次,我給我的學生們上作文講評課,突然恰巧那天因為停電,食堂讓大學生給我們提前送飯,我靈機一動,立即改變教學內容,把講評課改為寫作課。我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送飯同學的外貌、動作、表情,并讓同學也去抬一抬全班的大飯箱,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把所見的感受寫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開放題目,展示生活的幽默
如果我們留心學生的生活,會發現他們最愛看笑話、漫畫、小品。詼諧風趣的老師也最受歡迎。所以當學生作文普遍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時,就選一些能喚起學生表達欲的來做。那次,那天我曾和我得學生們,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又沉思很久,那天的作文也是情思涌動,自然鮮活。那天,剛走到教室,我邊說,今天我們不上作文課,今天我們就來做游戲。游戲開始了,我在黑板前自己畫了一張簡筆畫――笑臉,小臉上沒有嘴。之后蒙上一個同學的眼睛,請同學自己到黑板前來,讓他在笑臉上填上嘴,其余同學認真觀察,觀察同學的笑,觀察蒙上眼睛同學的走,感覺同學緊張的心,和做盲人的艱難。感覺開心時的捧腹大笑。又感覺在蒙眼艱難時體會人的心,感覺怎樣去幫助別人,個別情節處提生訴說,同樣情節處多人感受,體會相同的事,不同的感覺。最后,面對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進行愛心教育。我記得那天的作文課,我只是按上面的提綱和同學一起做的游戲,沒有要求同學去研究作文的寫法,沒有要求句子的華麗,可是當學生在游戲中,在幽默里竟能清楚的說出動情之處。讓人很是欣慰。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停?!?/p>
還有那次,走進教師也沒有提“作文”我獨自坐在學生中間,好像很怕很怕的跟同學們講了一個我做的夢。記得那天的教室里也是好靜好靜,當我的夢隨著我得一聲嘆氣結束時,同學也跟著嘆息。嘆息里,我問,誰還能給老師講一個夢?話音一落學生紛紛舉手,這時我適時而說:“這樣好嗎?把你的夢寫信給我看好么?”只看見,小手刷刷的都在認真的寫著。這節課的作業是以《猜》為題,
①猜物
②猜心
③猜今年的生日禮物
④猜今天的晚飯
這節課我想,我又成功了,因為我讓學生喜歡上了寫,淡化了學生寫的心理障礙,激起了我喜歡寫的創作欲望,有了這種欲望,作文是不是有了生命的綠色是色彩呢?
三、要激活語言,在生活中放飛靈性,展示生活的情
生活是快樂的,是情趣盎然。如果不用心去體會,便會無聲的從指縫中滑過,所以用心體會,展示情感很重要。有一次我上作文課《我愛四季》,我記得那是一節公開課,我得學生們在我不斷地啟發下,表現的非常活躍,公開課進行的也比想象中順利,孩子表現出色,臨近下課,只要簡單的小結一下下,這節課就結束了。然而一直沉默的張亮同學卻突然舉起了手,他的聲音很小,但很清晰:“老師我不愛秋天跟冬天可以么?”霎時間,幾乎所有的老師同時轉過頭去望著這個奇怪的孩子。
忽然他的同桌氣呼呼的站起來說:“他是個怪物,他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薄拔覑畚业膵寢?,”這時下課鈴響了,我沒有打斷張亮同學的發言。
“我媽媽是清潔工,到了秋天掃不完的落葉,到了冬天掃不完的雪,我愛我媽媽?!蔽疫煅手⑽Ⅻc了點頭,我抬頭用漸漸模糊的視線環顧所有人的時候,只見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舉起了右手贊同。
這節課我得了特等獎,但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對我說,老師你真好,你可以讓我不愛。
作為老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大的心,這個心寬大到允許學生不愛。在他的不愛里或者藏著的就是愛,我們一旦發現了這種東西,是不是便懂得了愛了呢?而那屬于靈性的、生動的、綠色的東西,是不是就在其中了呢。我們的綠色作文還會遠么?
三、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展示生活的美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彼晕覀兘淌覒搸覀兊膶W生走進自然,讓春天的一叢綠、夏天的一絲涼、秋天的一片紅葉、冬天的皚皚白雪,觸及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靈感。讓我們的學生的視野中,有柳樹發芽,有蝴蝶翩翩,有小河緩緩,有鮮花盛開,讓學生感悟綠色作文。
所以,在興趣中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慢慢發覺,那扇作文之窗,已被我們輕輕打開。打開了窗就會感受到窗外的風跟陽光。那么,綠色的作文還會遠么?當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小學語文習作姓“小”。作家陳祖芬也說的好:“人總是要長大的,可眼睛不要長大,人總是要變老的,可心不要變老,不長大的眼睛是童眼,不變老的心是童心。”小小的孩童,本就該自然、自我、自由、自在的會寫,那么孩子自己就會自然的發現,習作的源泉,想些,愛寫,善寫。慢慢的心理、心靈、心扉、心聲便會在字里行間表達出來,那作文的言內之意,言外之意,便像窗外的花香一樣,撲面而來。所以,親愛的我們,讓我們播種綠色作文吧。讓學生的童年在綠色作文中,賞光,成長,健康……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莊騰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J].小學語文教學園地,2013(11)
[2]程尚榮.童心:游戲,創造與幸福[J].小學語文教學,2015(3)
[3]劉金香,胡華杰.小學語文習作姓“小”[J].園地,小學語文教學,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