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進出口貿易信息優選九篇

時間:2023-11-20 10:24:0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進出口貿易信息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進出口貿易信息

第1篇

[關鍵詞] 金融危機 出口貿易 增長路徑 轉變

一、我國出口貿易所面臨的國際市場制約因素

經濟危機對國際市場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得我國出口貿易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海外市場需求的降低、制造業成本的升高和貿易摩擦的加劇,使得我國依靠低成本優勢的傳統貿易模式前景不容樂觀。

1.全球經濟低迷導致海外市場整體需求縮水。

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主要貿易國經濟的沖擊使得我國的海外市場整體需求自08下半年年以來呈持續降低的趨勢,隨著全球性經濟衰退在09年下半年觸底,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狀況已經呈現出回暖趨勢,但經濟恢復速度的緩慢以及就業及收入狀況相對于經濟恢復的反映之后形使得海外市場需求的低迷仍將長期

存在 。

2.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貿易摩擦增加

自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出于各自經濟利益及短期刺激經濟的需求使得貿易保護措施盛行,我國作為世界出口貿易大國,歷年來也是遭受貿易摩擦案件以及涉案金額最多的國家,在這場貿易保護風暴中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盡管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倡導自由貿易的呼聲在全球愈來愈強,G20峰會也將遏制貿易保護主義作為其主要議題之一,但在全球范圍內其趨勢仍有增無減 ,伴隨著09年下半年美國政府對我國輸美輪胎通過特別保障條款加征高額進口關稅以及對我國出口無縫鋼管的雙反調查,以美國為首的主要進口國將針對我國出口產品展開新一輪的貿易保護戰,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業和外貿體系沖擊的強度和規模將進一步加強。

3.全球范圍內能源及制造業原材料價格上升使我國出口產品成本增加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能源及制造業原材料價格呈逐步升高趨勢,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由于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制張預期的加強,能源及原材料價格更是有增無減,目前機電、輕工、化工等行業的原材料價格漲幅已達20%,國際海運成本更是上漲了30%,這種全球范圍內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時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生產成本大大縮小,而長期以來依靠低成本優勢的我國外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幅縮水。而我國外貿產業的高能耗性在場其中仍將持續的現實決定了我國外貿產業必將承受來自能源價格上漲的巨大壓力。另外,國際勞工標準的進一步推行以及環保壓力的加大所導致的我國外貿企業勞動力成本的省高級環境成本的逐漸內生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國出口貿易的成本壓力。

二、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內部制約因素

1.外貿出口產品不合理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

長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產品構成以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初級工業制成品為主,這種低技術含量、低換匯率、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貿易方式伴隨著近年來全球貿易格局的日益變遷已是弊端凸現,近年來我國在外貿產業優化升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頗有成效,自05年以來,我國農副產品、礦產及木材等出口量已持續呈現負增長趨勢,紡織等勞工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增長幅度也逐漸下降,而機電類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則都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勢頭。但與此同時,以初級產品為主的加工貿易產業仍舊構成我國外貿產業的主要部分,并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即便是高速增長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加工貿易的生產方式仍普遍存在,核心技術的缺乏時的出口產品技術附加值與發達國家的出口產品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語。因而,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外貿體制的結構性失衡仍是當前我國貿易條件惡化的重要原因。

2.低價策略導致出口貿易條件惡化

我國出口產品在低成本優勢導向下的低端定價策略很大程度上原于我國企業關于將價格視作影響需求的萬能調節器,認為底價必然換來高銷量,然而卻割舍了巨大利潤,這種貿易方式不僅僅使得我國出口產品被冠以廉價低質的惡名,而且成為進口國對我國出口產品采取反傾銷調查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量國內出口企業產品在進口國低端市場上的涌入必然產生了同類產品國內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在導致出口秩序混亂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出口貿易效率。

3.缺乏獨立自主的出口貿易產業鏈

目前我國外貿出口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比重占據半數以上,構成了我國外貿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生產導向性外商直接投資為主的FDI企業在外貿出口中可以憑借投資母公司完善的海外營銷渠道完成其產品在海外市場上的銷售環節,因而在出口貿易中相對于自主營銷企業來說具備較大的優勢,而且在原材料采購方面也可借助于母公司的成本優勢,這種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出口貿易量的外貿生產模式在我國外貿產業中一度成為被紛紛效仿的典范,在推動我國出口貿易規模在近年來迅速提升的同時,但對外方采購及營銷渠道過分依賴的也造成了我國外貿產業鏈在原材料采購和銷售渠道環節上的嚴重缺失,在外貿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緩解尤其是銷售環節上的受制于人,也是造成近期我國外貿出口嚴重縮水的重要原因,缺乏對海外市場信息的有效掌握,外貿生產往往會與市場需求的變動相脫節,在出口市場的商業風險來臨時更是難以規避。

三、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軌策略研究

1.促進出口貿易戰略多元化發展

我國出口貿易模式的單一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外貿方式的單一性,我國出口貿易方式多位直接出口,而間接出口比例較少;第二,出口產品結構的單一,加工貿易在出口貿易中所占比例過大而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在制成品出口方面,產品定位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而中高檔空間相對缺乏;第三,出口地理分布單一,美國、日本和歐盟是我國出口貿易主要目的地,歷年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占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90%以上,近年來伴隨著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的增強,許多亞非拉國家市場呈現出較大潛力,但我國針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貿易卻未出現增長趨勢。

促進我國出口貿易多元化發展,首先要從外貿產業層面上入手,扭轉一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為主導的加工型外貿出口,是我國出口貿易走上一條以內資企業為主導,擁有自主品牌和產業鏈的獨立自主的外貿出口之路。自2008年以來,我國大多數外資企業都因母公司

實現出口貿易的多元化發展戰略,不僅僅局限在某一產業或是出口貿易的某一層面,而要站在整個外貿體制的高度上,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與領域,拓寬視野勇于創新,積極眼發新產品、涉足新領域、開拓新市場,為我國出口貿易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我國近年來對這些海外市場的貿易輸出方式主要是以直接出口的方式來實現的,即制成品對出口目的地的直接出口的方式,隨著我國外貿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上述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一直處于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國在雙邊貿易中也大多處于順差,因此,這種對華貿易長期巨額逆差的存在導致以美國為首的我國主要貿易對象近年來對我國出口貿易頻頻設限,我國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貿易阻力逐漸上升,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市場需求的收縮以及發達國家相關產業的持續不景氣,更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對我國的貿易保護行為變本加厲,因而我國應當改變以直接出口為主的貿易方式,通過間接貿易和海外投資等方式開辟更多的貿易渠道,以多元化貿易方式實現對貿易風險的分擔規避。另外,隨著許多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這些國家的市場空間也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仍有待進一步拓展,經濟危機帶來的發展速度放緩將促使這些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拉動經濟增長,因而會出臺相對寬松的投資與貿易政策,這也是我國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促進出口貿易多元化發展的良好契機。盡管我國出口產品的絕大多數利潤仍為進口國投資方即經銷商所賺取,而且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大大降低了眾多廠商和消費者的成本,但來自進口國相關產業的巨大壓力以及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使得我國出口產品難以避免的成了“替罪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仍將維持經濟增長的偽冒依存度,但一成不變的貿易方式恐怕難以魏繼,外貿方式的多元化戰略勢在必行。

2.積極參與周邊經濟合作組織改善出口貿易條件

利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的優惠貿易協議,可以從兩方面實現對出口貿易的創造效應,一體化組織中商品和生產要素流通的便利為成員國間貿易和跨國投資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例,通過與東盟十國在貿易及產業層面上的深化合作,我國不僅可以通過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歐美日市場的貿易壓力,而且憑借自由貿易區內眾多成員國便利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資源大力發展外貿產業的跨國投資與合作生產,不僅可以彌補我國日益出口產業日益衰減的成本優勢,而且通過經濟一體化區域內產業布局的整合分配,可以促進我國外貿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最重要的是,通過區域貿易產業合作可以使得我國外貿出口由單一的出口貿易項合作生產出口及中間產品輸出加工出口相結合的間接出口方式轉變,在增加了我國外貿產業利潤的同時也降低了進口國市場上源自我國進口產品的比重,對貿易摩擦的發生起到了一定的規避作用。

3.利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的貿易優惠擴大海外市場進入渠道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不斷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除了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一些成立比較早的組織以外,許多新興的經濟合作組織也在迅速崛起,當今世界已經很少有國家獨立于區域一體化組織之外了,經濟一體化組織合作領域包括貿易、產業、科技、政治、軍事,合作程度依據一體化程度而異。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但在參與國際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人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涉及貿易領域的合作意識不強。通過與主要貿易國周邊經濟合作組織盟國間經貿合作的加強,通過轉口貿易或者海外加工生產的方式,使出口到目標國市場的產品上中國制造的影子逐漸淡化。

美國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與我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國在中美貿易中的巨大順差成為美國對我國采取種種貿易保護手段的重要原因,面臨目前美國對我國進口產品頻頻設限的狀況,我國外貿產業應將目光更多地投入到相關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上,通過與墨西哥等主要出口目的國的周邊經濟一體化組織盟國發展經貿合作,通過國際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通過關稅較低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并進行生產或在加工,最終產品就可以以他國制造的方式利用區域內優惠貿易協定較容易的進入目標國市場。歐盟東擴之后所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一度使得我國與歐盟的部分貿易背起內部貿易所抵消,主要原因是我國出口產品被東歐國家同類低成本產品所替代,而大多數東歐國家與我國的產業結構極為相似,在導致出口貿易激烈競爭的同時卻為對外直接投資創造了較好的條件,根據小島清的邊際產業理論,我國與東歐國家產業結構的相似使得對這些國家的直接投資成本較低,且更利于產業合作的發展與生產方式的輸出,這項通過對這些國家的投資與合作,不僅降低了國際市場的競爭程度,而且利用一體化組織內部貿易安排實現了貿易創造效應。當出口貿易的目標緊緊放在進口國市場時,所面對的是森嚴的貿易壁壘,而將目標市場定位為區域貿易協定所包含的經濟一體化區域時,對目標市場的出口貿易便有捷徑可循了。

4.對自主品牌出口積極推廣、加大扶持

在這次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得我國大量出口產業遭到嚴重沖擊的同時,我國的自主品牌出口卻大放異彩,體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以汽車產業為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出口近兩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而與此同時國外品牌汽車出口則一度低迷;無獨有偶,浙江省的自主品牌銷商品出口自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出口額并未受到顯著影響,相對于長、珠江三角洲一代大多數輕工產品的加工出口企業出口所遭受的重創體現出了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經濟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帶來嚴重沖擊的同時,也讓自主品牌在出口貿易中的優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自主品牌外貿產業與非自主品牌產業相比擁有更加完整的產業鏈,尤其在出口銷售環節,自主品牌大都擁有獨立的海外營銷渠道和銷售終端,在降低了中間環節的出口利潤流失的同時,能夠對海外市場信息有較好的章控能力,從而能夠及時的根據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動而對產品和銷售策略進行靈活調整,這也是自主品牌出口能夠較好的規避經濟風險的重要因素。自主品牌的自主性體現在產業運營的方方面面,從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產品生產、營銷渠道到市場信息采集,但在短期內相對于從事加工類企業其運營成本會相對較高,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自主品牌經營在短期內所需要的投資成本會給企業運營帶來較大負擔,因而政府層面的扶持政策對我國自主品牌出口產業的發展壯大至關重要。

5.通過差異化定價策略擴大出口產品的海外市場空間

近年來,標有“中國制造”的我國外貿出口產品被很多國家冠以“廉價低質”的惡名,從總體來講,我國出口產品確實廉價,但卻并不抵質,從我國眾多外貿企業多年來從事貼牌生產的狀況來看,絕大多數我國外貿企業都可以生產出符合國際知名品牌質量標準的產品,可見關于“低質”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國外競爭者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詆毀。然而可悲的是,我們可以生產出一流水準的產品,但卻只能屈居與進口國的中低端市場,而同樣的產品被冠以國外品牌價位就可以上升幾倍甚至十幾倍而仍然可以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讓人不得不哀嘆我國產品出口在海外市場所喪失的巨額利潤空間。在許多擁有獨立海外市場銷售終端的外貿企業海外市場銷售業務中,經常會出現低價與冷而高價暢銷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很多出口企業仍舊沒有走出低價競銷的誤區,認為價格是調節產品需求的萬能鑰匙,只要價格足夠低就能夠打開銷路,而在存在大量非理性消費者的現實中,產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在很多情況下并非為向下傾斜的直線,價格只是影響消費者需求的眾多因素之一,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消費者在選擇中僅僅將價格作為衡量產品性能質量的標準,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被認為是劣質品了。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差異化定價策略的重要性,構建博弈模型如下:

假設A、B兩場上位出口同類產品的出口場上,其在海外市場的定價策略為高價和低價兩種,如博弈模型所示,A、B兩場上的定價策略則構成了一個簡單的囚徒困境模型,當產品定價初期,若A場上采取低價策略而B采取高價策略,當兩廠商產品無明顯差異時采取低價策略場上往往獲得較大利潤,L1’> H2’,同樣,若A為低價而B為高價,H1’< L2’這樣,AB在該市場多次定價博弈后的占優策略均衡為(低價,低價),此時兩廠商的利潤總和為L1 + L2 < H1 + H2,而我國出口廠商在海外市場低價競銷所帶來的利潤損失不僅僅是該博弈模型內部的(H1 + H2)-(L1 + L2),低價競銷會帶來模型外部條件的改變,在海外市場上造成我國出口廠商整體市場檔次的降低,在這種情況下降價所帶來的需求增長的彈性就會越來越小甚至為負,這樣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原本具有占先優勢的國外廠商面前更毫無競爭力可言了。

一味的低端定價所帶來的市場利潤與我國出口廠商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可謂得不償失,盲目的地價不僅自我束縛了出口產品的海外市場空間,將其局限在利潤極低的低端市場,而且在低價空間上我國出口產品的高密度存在不僅導致了我國出口產品頻頻遭遇貿易制裁,而且中國國內廠商在同一市場上的低價競銷難免會讓一些劣質產品乘虛而入,損害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形象,。因而,我國出口產品定價上應當在對目標市場進行充分細分的基礎上,根據潛在顧客的需求確定產品投放種類及定價策略,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各個層面的消費者需求,將市場占有方式從單一價位的底層占有方式變為多種產品檔次不同價位的全方位立體式占有市場,從而擴大對市場利潤的占有空間,而且降低了同類產品間的競爭程度。

四、結語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最強有力的一級,我國出口貿易仿佛一匹矯健的駿馬伴隨著改革開放樊籬的大開縱橫馳騁,為我國經濟水平是先三十年持續增長的世界奇跡立下了豐功偉績,但伴隨著90年代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風云多變及我國經濟增長中諸多體制問題的日益凸現,我國外貿出口在近十年來走過的道路已并不平坦,而我國長期以來依靠外貿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過程中形成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使得我國出口貿易的每一次波動都會波及到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經濟危機充分暴露了我國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弊端,并使我國經濟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同時也讓我國出口貿易中孕育的閃光點得到了體現,為我國貿易在后經濟危機時期的發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新時期我國出口貿易之路依然布滿荊棘,因此我國出口貿易必須“內外兼修”,通過內部結構的整合提升外貿出口的整體競爭力,外部通過出口方式以及海外市場進入策略的調整,最大程度的避開貿易保護主義的樊籬,實現出口貿易的持續平穩增長。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 北京 人民大學出版社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環境貿易與產業合作探析[J] 李大凱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3]郭 燕李秀賓:日益凸現的“貿易轉移效應”[J] 國際貿易 2004(07)

[4]侯 銳董相勇:淺析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問題[J] 產經探索 2006(08)

[5]王興智:國際市場進入與營銷方法 [M]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3(01)

第2篇

(一)隨著進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為進出口貿易物流提供了發展空間

隨著國際間進出口貿易的不斷增多,各國之間貿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斷增強,這表明了國與國之間的世界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也側面表明了進出口貿易物流在世界范圍內有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二)國際間產業結構的調整,為進出口貿易物流發展提供了新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一體化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卷進了國際貿易中來,各個國家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優化配置互相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傳統的兩極配對國際垂直分工體系逐步發生改變。國際間進出口貿易的結構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國際間新的分工、新的布局,不單單導致了國際進出口貿易物流的走向和布局,也決定了進出口貿易物流新的服務內容、服務對象。

(三)隨著進出口貿易的內涵發生了變化,進出口貿易物流也有了新的服務要求

近些年來,在國際貿易中零部件貿易以年平均增長率14%的速度向前發展,加工貿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全球制成品貿易比重來看,從原來的18%增長到了現在的27%。這需要一個強大的物流體系運作支撐,只有一個完整的物流供應鏈才能幫助完成這個工程。隨著全球信息化的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大魚吃小魚的社會,競爭逐步轉變為快魚吃慢魚的特點。對于國際進出口貿易的物流系統來說,對它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興的服務行業,進出口貿易物流伴隨著國際貿易有著越來越為廣闊的前景。

(四)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放性進一步提高,進出口貿易物流有了更為穩定的基礎

WTO的成立,GATT八輪關稅的談判,對于經濟貿易全球化和經濟貿易自由化來說,國際間貿易合作進一步加強,國際市場和區域市場進一步開放,為國際間進出口貿易物流的發展消除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制度。進出口貿易物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穩定的平臺,為進出口貿易的物流在更大區域、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的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提供了條件。

二、 對未來進出口貿易物流發展趨勢的探討

(一)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未來進出口貿易物流管理趨向于網絡化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優化物流過程加強資源配置成為了未來物流發展的最本質特征,而隨著標準化和信息化在物流整合過程中讓物流的信息更加普及、更加趨向于共享,整個物流系統變成了一個阡陌縱橫、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物流系統的網絡覆蓋面更加闊大、物流更加網絡化。

(二)從物流系統的角度來看,未來進出口貿易的物流系統更加集成化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無國界發展趨勢,未來的進出口貿易物流系統逐步集成化,從傳統的點到點之間的物流轉變為現在乃至于將來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到回收一體化的物流,或者是將社會物流、國內物流、企業物流、國際物流等各個物流系統,通過統籌規劃來合作掌控商品流動,爭取做到效益的最大化,讓成本最低化,未來的進出口物流競爭,趨向演變成一個物流體系和其他物流體系之間的競爭,物流集成化之間的競爭,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共贏”關系。

(三)從物流標準的角度來看,未來進出口貿易物流的標準更加趨向于統一化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特別重視本國物流同世界物流之間的相互銜接,努力在本國物流發展的前期,就力求國際化標準,各國進出口貿易的物流標準化變成了全球性的問題,一些國際上的物流行業協會,已經開始了在技術規格、交易條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統一的國際標準,物流的國際標準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四)從物流配送的角度來看,進出口貿易物流的配送趨向于精細化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各個部門、各個產業之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為緊密,也越來越為復雜,物流行業做為經濟社會有機連接的交換紐帶,在處理競爭日益激烈且又瞬息萬變的市場關系時,必須要求它具有更快的協同配合能力、更快的響應速度。在進出口貿易物流的環節上,為了實現無時差、小阻力的協同,各合作部門之間合作更加緊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歐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 “物流革命”,其內容是對物流各種要素進行整合,讓物流活動專業化、系統化和精細化。

(五)從物流流通性來看,未來進出口貿易的物流將更趨向于便利化

隨著國際貿易的急劇擴大,為了物流的便捷性,很多國家將物流貨艙建立在靠近交通樞紐的地方,形成了一系列依托港口和機場的大型進出口國際貿易的物流中心。通過這些中心的中轉,讓整個進出口貿易物流變得更加快速、便捷,讓整個物流系統的發展更加趨向于便利化。

三、從中國目前的進出口貿易的物流系統發展角度探究其發展策略

(一)加強我國進出口貿易物流的信息化和標準化

從我國目前進出口貿易物流的現狀來看,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雖說近幾年得到了較快發展,但依舊沒有擺脫傳統物流發展模式。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物流如果要真正地強大起來,適應國際化競爭,打入國際市場,必須提高其信息化和標準化進程。

(二)加強進出口貿易物流中物流園區的建設

從目前來看,我國具有規?;摹I性強的物流園區已有很多,但是相對分散,園區的集成化優勢尚未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必須以國際化標準對物流園區進行合理規劃,催進物流管理,加強整體建設,提高綜合競爭力。

(三)利用我國國際貿易中地位,發展進出口貿易物流產業

從我國目前在國際外貿中的地位來說,2008年中國的世界排名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第32位上升到了第三位。2007年之后中國的集裝箱吞吐量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一,面對如此規模的中國外貿地位,中國進出口貿易物流有著強大的靠山。所以,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物流產業必須要運用好這個優勢資源,把握機會、深化改革、提高自身科學發展,緊緊依靠國際貿易所產生的強大物流資源,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物流產業得到突出的、穩健的發展。

四、結束語

第3篇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進出口貿易 機遇與挑戰

一、前言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將刺激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條件,如:進出口退稅及附加的優惠條件、自由貿易、自主管理、市場范圍更廣等。但是在自貿區提供的優越條件下,我國進出口貿易業同樣也面臨著創新改革的挑戰。

二、上海自貿區建立的目的

上海自貿區建立的首要核心目的就是想要“改革”,借助新的經濟交易平臺,為我國經濟貿易提供更多的交易渠道。上海自貿區的市場管理主要是由政府干預的經濟活動轉變為主要由市場主體的主導權,借此讓政府職能的性質從管理型變為服務型。其次,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為了提高人民幣在世界貿易中的認知度。上海自貿區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便于中國和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接軌、融合、合作。以此實現經濟自由化,增加經濟的開放程度[1]。

三、上海自貿區建立帶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機遇及挑戰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對于上海自貿區帶給我國進出貿易的影響也是存在兩面性的,這既是機遇也同樣面臨著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分析,才能夠較好的理解、處理好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機遇以及什么樣的挑戰。

(一)上海自貿區建立帶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機遇

進出口貿易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必須抓住時機,創新改革才能得以快速發展。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1.加大監督管理制度。針對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我國政府實行“簡政放權”,政府將原有的管理形式改為監督監理。具體來說就是政府首要任務減少管理權,增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獨立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積極性;其次對進出口貿易實行大力度、高透明度的監管。在已有的監管制度基礎上,上海自貿區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監督管理做出了如下改革:(1)建設自貿區的信息資源共享以及服務中心,實行“一口受理、綜合辦理”的服務形式,以此便利我國進出口貿易;(2)大力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實行全面的經濟貿易信用信息記錄并建立披露機制,對信用度高的企業進行獎勵和對信用度不高的進行懲罰;(3)逐步實現市場經濟的綜合監督管理體系,增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綜合監督管理能力。

2.增強我國進出口貿易開發和國際接軌的多元化。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擴大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開發,讓我國的國際貿易行業努力實現于與TPP接軌、合作。首先,上海自貿區金融業的創新業務發展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離岸交易以及海外市場開拓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較寬松的金融管理制度,給國際貿易結算以及一些跨國公司的資金周轉帶來了便利。其次,上海自貿區對進出口貿易的貿易資金管理實行先限額管理,再逐步擴大到無限額管理的方式,同時也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貨物交易實行期貨交易和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由此看來,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擴大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平臺,并且提供了資金、物資的巨大幫助。

3.優化政策,增加進出口貿易的開發度。隨著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政府也在不斷優化其對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政策。鼓勵中內外投資者加入自貿區,擴大服務行業,并給進出口貿易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創新、改進出口貿易的出口退稅、海關手續程序等?!昂喺艡唷?、大膽地讓進出口企業獨當一面[2]。

(二)上海自貿區建立帶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

上海自貿區建立給我國進出口貿易帶來了很多機遇,但是利益面前難免都會存在一些風險,這就要求我國今后的進出口貿易行業能擔得起這些風險,勇于面對挑戰,開拓創新。

1.離岸金融體系。我國進出口貿易在創立上海自貿區前,處于國家控股、國家掌托狀態,對于資金流入、流出大都有國家的支持。而現在政府大膽放手任其自主管理、自主運行,這一巨大轉變讓進出口貿易在總體管理上發生了變化。進出口貿易管理者負責對企業進行管理,進出口貿易的資金要自主籌資,這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如何運行、獲得、周轉、管理、使用資金,怎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資金流動順暢?進出口貿易可以借助自貿區的金融服務,借助離岸金融體系管理出口貨物的資金流動問題,讓國內外的貿易活動能夠井然有序的展開。

2.減少進出口貿易順差。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長期處于順差,人民幣迫于國際形勢壓力不斷升值,并且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商品大多為初級商品,出口量多。這種長期的進出口順差給我國進出口貿易帶來了壓力,交易過多的出口產品導致資金外流,不利于國內經濟的增長。為了緩解貿易順差,進出口貿易可以借助上海自貿區提供的開發平臺,吸引外商到國內投資,大力“拓市場、調V結構、促平衡”,借助有力資源,開發貿易平臺,全面提升服務,提高進出口貿易的管理以及調整相應政策(如:低稅率等),這樣可以一定程度的轉變我國當前的貿易方式,減少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順差。

3.加強進出口貿易管理。在上海自貿區建立前,我國進出口貿易是由國家控股管理,其發展方向明確。現在自貿區建立后,進出口貿易實現了自主管理,這需要更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包括進出口貨物、程序、資金、單證以及國際貿易的從業人員管理等都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管理。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它能給我國的經濟添磚加瓦,利用不好,它會導致我國經濟的流失。全面分析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機遇和挑戰,能夠讓我們更加自如的運用自貿區帶來的優勢,創造更多的經濟財富。

參考文獻

[1]黃麗薇.上海自貿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究――與香港發展的比較[J].經營管理者,2014(04):180-181.

[2]張明,郭子睿.上海自貿區:進展、內涵與挑戰[J].金融與經濟,2013(12):19-22.

第4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進出口貿易;優勢;問題;應對策略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優勢

1.交易成本降低

對于進出口企業而言,要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必須要重視成本控制。電子商務的出現與發展,無疑給進出口貿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間。其具體表現有:傳統進出口貿易產品主要通過產品展銷會、電視廣告等方式來宣傳產品優勢,或獲取交易信息。但電商出現后,進出易雙方可直接利用互聯網對接交易信息,從而大大降低了中間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據美國《福布斯》提供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電商可為進出口貿易企業節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電子商務的輔助下,交易企業對接目標客戶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業無需聘請過多的外部聯絡銷售員,從而為企業節省了人力成本。

2.貿易范圍擴大

電商是依托互聯網技術誕生的新運營方式。在電商的支持下,進出口貿易有效規避了有形壁壘與無形壁壘帶來的貿易阻礙,以至于本國企業能夠將貿易觸角伸向更廣闊的貿易領域。其具體表現為:進出口企業將產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達的互聯網上,并設置關鍵詞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戶進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戶搜索、查找到頁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過網絡提供的對話窗口與進出口企業進行產品交易溝通,最后達成跨國交易;另一方面,企業直接將商品信息置入網絡拍賣平臺傳送給全球各地的客戶,進而吸引有興趣的客戶商談交易事項。由此不難看出,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輻射范圍已從某個國家逐漸擴散到了全球。

3.貿易效率提高

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網絡實現。具體表現為: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進出易雙方可直接傳送電子合同、發票、提單、信用憑證乃至保險憑證,進而使對方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收取文件并交換文件;在電商的支持下,交易雙方還可直接通過網絡實現商品訂購、商品價格談判、合同簽約、支付結算等,整個交易過程速度快,便利性強,交易時間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國金融、海關等各個部門的整體工作效率。

4.客戶滿意度上升

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企業能夠全天候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向客戶輸送所需產品資料或相關信息。特別是在電子郵件與MSN等實時交流工具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我國進出口企業已能隨時隨地回復客戶,解答客戶的產品疑問,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大大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同時,電子商務打破了各國時差帶來的貿易談判問題,使得全球范圍內的客戶都能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進行溝通與交流,進而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1.網絡安全問題重重

電子商務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形成的一種網絡交易方式。它對數據傳輸、交換乃至處理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當下,大部分進出口企業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開設了網上資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網上劃撥資金,使交易對方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收取交易資金。然而,電商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各項安全交易認證技術與系統都還不夠完善,各項網絡基礎建設也比國外落后。加之我國并未構建權威性信用體系,以至于進出口企業的網絡交易,特別是資金劃撥等存在較大的損失風險。此外,伴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黑客攻擊、未授權資金中途篡改等問題頻頻出現,網絡安全問題重重。這也說明,電商環境下我國要提高進出口貿易效率,必須要先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2.網絡交易法規不健全

電子商務作為近些年興起的一種特殊交易方式,至今還未有標準統一的法律文獻對其進行嚴格管制。這也導致進出口貿易的法律問題層出不窮。具體表現有:電商單據資料是否真實并無可靠的辯偽法規可依;進出口貿易企業實行的合同雖然提出了多種書面形式,但書面形式并未有統一的規定;不同國家制定的進出易法規不同,使得進出易雙方可能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在合同簽訂方面,進出易雙方只能用電子簽名,但電子簽名是否屬實無法識別,且各國也未針對這方面問題提供法律依據。這些電商交易法規問題嚴重阻礙了進出口企業的正常交易,促使進出口企業在交易過程中憂慮重重。

3.電商物流未及時跟進

電子商務環境下,進出口貿易逐漸實現了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的高度統一。其中,信息流與資金流能夠在電子支付技術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別是無形商品,只需直接進行網絡交易即可。但實物交易則需依賴物流來完成??v觀當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物流系統還相對落后,硬件設備陳舊,功能少,更無法進行機械化大規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與進出易有關的通訊設備、傳真設備等設備都還相對較差,外部引入技術昂貴,以至于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電商物流無法及時跟進。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嚴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進出口貿易效率,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必須要及時解決電商物流問題。

4.網絡消費觀念落后

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基本實現了網絡交易。交易雙方能夠直接通過網絡選購貨物并付款。然而,由于進出口貿易過程中,貨物運輸路線長,一旦抵達客戶手中的貨品質量不佳,客戶需花費大量的退貨郵寄金額。部分客戶為了減少支出,則將就收下了已破損或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但這種做法卻讓客戶對網絡進出易產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戶對所有電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種情況是,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對電商存在誤解,認為電商就是單純的信息查詢與方式。這種錯誤觀念,使得我國進出口貿易始終無法擴大。部分進出口企業則害怕在電商交易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資金虧損,而不愿啟用電商為進出口貿易服務。這些落后網絡觀念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進步與發展。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解決我國進出口貿易問題的應對策略

1.引入網絡電子安全技術

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若想有效規避網絡安全問題,必須要適當引入網絡電子安全技術。具體來看,可實行以下幾個措施:一、落實數字證書身份認證方式以確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實性與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對稱密鑰碼技術,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術半路攔截或泄露;三、引入數字摘要、信封或簽名等驗證方式,對所有進出口信息進行驗證;四、引入進出口貿易雙方均認可的安全電子交易協議,并做多次合同協議條款確認,充分確保交易協議安全可靠,并由此規避篡改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進出口貿易雙方必須要達成及時更新網絡電子安全技術的協議,以防止雙方安全防范技術落后而帶來不良入侵現象,導致企業交易虧損。

2.完善網絡交易法律機制

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電商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因此,我國立法機構應將電商重視起來,并將電商的發展納入法制建設軌道,真正為進出口貿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這也要求我國立法相關人員,乃至政府部門要積極關注的國際電商貿易規則、合同協議制定規則及相關討論活動,主動參與國際電商貿易標準的制定與合作活動。特別是在電子合同、簽名辯偽、電商關稅、糾紛仲裁、交易標準等方面,要逐步落實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保障我國進出口貿易能夠在電商環境下順利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3.構建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

電商環境下,我國進出口貿易要向前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針對性創新跨國物流體系。對此,筆者建議,在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時要積極引入跨境專線物流與海外倉儲服務兩種物流模式。其中跨境專線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艙方式運輸貨物,抵達國外后再與當地物流企業合作進行目的國派送。這種專線物流最大的優勢是物流運送規模大,且配送范圍廣。如當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國專線、澳洲專線、中東專線多條物流專線。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物流配送方式價格比普通商業快遞低,可有效節約進出易企業的物流成本。海外倉儲服務則是指進出口貿易企業直接在銷售目的地設立倉儲地,以實現貨物分揀、包裝與派送。其具體操作為:首先,頭程運輸主要以海陸空方式將大量商品運輸到銷售目的地倉儲庫房;其次,我國進出口企業直接利用電商物流系統發送交易信息到倉儲管理部門,由倉儲部門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門按照上個環節提供的訂單信息,直接用當地郵政或快遞向客戶派送商品貨物。相比跨境專線物流,海外倉儲服務需花費相對較大的成本。對此,筆者建議,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4.重視電商優勢宣傳以轉變消費觀念

網絡消費是我國現代化交易發展的必然趨勢。若我國消費者依舊畏懼電商帶來的欺騙性,那么我國進出口貿易將無法得到消費者的支持,進出口貿易也將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此,筆者建議,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大電商優勢宣傳投入,讓國民清醒地意識到網絡消費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性。同時,政府部門要做好宏觀調控,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打造規范化、程序化與標準化的運營環境,真正使進出口貿易企業能夠使用電商為消費者服務,防范坑害消費者現象。在企業方面,進出口貿易企業要積極參與電商操作培訓,了解電商給進出口貿易帶來的好處,并積極構建企業內部良好的電商運作環境。

四、結語

伴隨著互聯網蓬勃進步,國際網絡全面普及,電商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應用。作為一種新型商務運作模式,電商給我國進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競爭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革等。這也要求,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電商優勢,剖析電商帶來的問題,進而針對性采取應對策略,使電商真正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璐.電子商務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朱翠婷.中國貿易伙伴國電子商務的進出口效應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

[3]韓冰.我國出口企業面臨的反傾銷問題及其戰略應對[J].長江論壇,2013(05).

[4]岳云霞,武小琦.拉美國家對華貿易摩擦現狀及應對———以巴西、阿根廷為例[J].中國經貿,2013(03).

第5篇

關鍵詞:中國農產品 進出口貿易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214-01

1 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

隨著中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政策不斷地公開和制度,我國農業不斷地融入全球貿易是勢在必行。由于我國不斷參與國際貿易進程,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不斷與國際進出口貿易制度相適應,所以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不斷出現新特點,雖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農產品出口還小于進口;還有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順差變為逆差,并且逆差的趨勢還越來越強。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存在的風險高于市場多元化趨勢,這是和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趨勢是相符合的。

2 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進口易于出口的現象顯著

由于國際市場價格長期高于中國農產品價格,對農產品的進口采取非關稅政策。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力度比較小。我國農產品的很少參與國際交流。導致現在主要的進口產品就是原來的出口農產品產品。

2.2 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受阻是因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在國際貿易中有些國家以保護生態和人類健康環境為借口,設置一系列苛刻的絕大多數國家不能接受的環保法規和標準,對國外農產品的進口采取的限制政策即為綠色壁壘。在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將的情況下,綠色壁壘成為發達國家沖擊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有效手段。傳統農產品的優勢被嚴重削減,導致我國農產品走向市場受到嚴重的沖擊。

2.3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不能適應國際貿易競爭力

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不及其他國家,盡管入世以來中國農業科技不斷進步,但是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還是沒有競爭優勢,特別我國大宗農產品中的科技含量更為低級。我國農產品科技遠遠不能適應國際貿易的需要。中國農產品在質量方面盡管不斷創新改進,但還是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創造還是占于主導地位,從根本上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增加農產品的數量、改善并且進行加工。對于我國的農產品來說,普遍存在這各種風險。

2.4 我國出口體制尚不健全且競爭嚴重影響出口

我國現行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體系已經不能適應世界貿易經濟潮流。我國農產品要適應國內市場經濟的變革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何況與國際市場接軌。我國農民的利益不斷受到損失及不能及時的了解國際貿易狀況的信息,不能及時調整生產出符合需要的農產品與這種生產與貿易分離的狀況是嚴重相關的。并且由于出口企業內部的不妥善競爭產生了許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由于我國農產品出口價格偏低,嚴重沖擊出口國家的國內市場。我國根本不存在傾銷的傾向,但是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價格確實很低,這主要是出口企業相互競爭,自相壓低價格造成的,但是由于出口值明顯落后于出口數量,所使我國的利益受到很大損失。

3 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問題的建議及對策

3.1 按農產品技術彼岸準組織生產,實施綠色品牌戰略

作為一個發展大國的中國,與世界經濟貿易相關的環保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遠遠不及發達國家。自入世以來,我國生態環境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要沖破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不斷加強宣傳環保教育加強全民意識的廣泛宣傳。利用媒體對對外貿易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的情況進行報道,使人們深刻意識保護環境的嚴重性及重要性。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環保是企業的發展與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建立、健全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嚴格關注國際標準適用來適應國際貿易潮流,使我國出口產品在環境標準方面達到國際要求,減少國際貿易摩擦,擴大產品出口,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推進環境標準制度,開發環境標準產品;發展綠色市場、開發綠色產品、開展綠色營銷。伴隨著保護環境與保護資源意識的不斷加強,同時開發環保成本低,質優,符合國際環境標準的綠色產品。采取適當的環境貿易措施來適應新的國際領域市場,嚴禁國外污和不和標準的產品向我國出口。不斷提高環保意識拉小與發達國家的距離。

3.2 依靠高新科技和規模經營,降低單位農產品成本

為了用技術創新來創造良好環境可以建立可行的科技創新運行機制和農業科技產權激勵機制,使科技工作者培育農產品等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提高其創新活力;鼓勵采用“產研學”等形式,著力發展農業科技產業用來加快科技成果的創新和應用。

第6篇

摘 要:以2004年1月-2007年6月全國進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出口總額和體 育用品出口額為 分析樣本,運用相關分析、單位根檢驗、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函數及方差 分解技術等方法,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 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存在較高關聯度,且4個時 間序列變量均為一階單整I(1)序列。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 均衡關系,但與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不是我國 進出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而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卻是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 原因,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不存在任何單向上的格蘭杰因果原因。進出口貿易、出 口貿易、進口貿易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波動的總體響應表現為“短期效應明顯,長期效 應較弱”。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增長的波動主要歸因于自身因素,體育用品出 口貿易對我國進出口貿易事業的貢獻程度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關鍵詞:體育用品;出口;進出口貿易;互動關系;實證研究;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3612(2009)03-0020-05

A Positive Research on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ing Goods Export and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CHEN Po ZHAO Heng XIA ChongDe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 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gros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imports, exports and sporti ng goods exports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07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c orrelation analysis,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analysis, Granger causalitytest, 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in the positi ve researc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ing goods export trade and China's impor 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high correlative between sporting goods,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import trade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four time series variables are in a whole bandI (1) sequence. There isno long term, stable balance between sporting goods export trade and China's imp ort and export trade, but it exists between export trade and import trade. Sport ing goods export trade is not the reason for growth, while import and export tra de and export trade is responding for sporting goods export growth. There is no oneway on the Granger causality reasons for sporting goods export trade and im p ort trade. Influenc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export, import export trade on the sporting goods trade growth fluctuations responses for the overall performan ce as significant in shortterm effects, weak in longterm effects. The fluctu at ion and the growth mainly attribute to their own factors. Sporting goods export contributes to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t a low level.

Key words: sporting goods; expor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teraction; positive research; China

在我國進出口貿易與體育用品出口貿易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國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得到 較大幅度提高?;诖吮尘?,本研究選取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為研究對象, 驗證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把握其內在作用機制,實現共同繁榮發展目標,進一步促進我國 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關于體育用品的研究成果頗多,但大部分還是純 粹的定性描 述,多以抽象的語言概括為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實證性研究成果甚少。鑒于此,本文利 用2004年1月~2007年6月的月度數據,運用多種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重點考察體育用品出 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考證二者之間的彼此貢獻程度。旨在為進一步明確體 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量化關系,完善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發展策略,不斷 壯大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提高國內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進而提升國內整體競爭實力提供理 論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2004年1月-2007年6月為樣本區間值。以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進口貿易總額 、出口貿易總額和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總額共42個月度數據為具體分析指標,數據分別源于《 中經專網》(newibe.cei.省略)和《中國統計》(2005年第1期-2007年第8期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中國統計》和《中經專網》獲取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進口貿易總額、出口貿易總額與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總額42個月度數據。同時,參考相關經濟學研究論文35篇,查閱計量經濟學專著5本,為完成本課題提供了資料保障。

1.2.2 數理統計法

分別運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5.0和社會學統計分析軟件SPSS12.0對數據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完成對數據必要的數理統計處理。

2 國內外關于體育用品的分類結構體系研究

通過總結國內外關于體育用品分類的相關研究文獻[10-11],本文現將中國與歐洲 國家關于體育用品的分類結構體系簡要列出(表1)。

由國內外關于體育用品的分類結構體系(表1)可發現,目前我國對體育用品的分類尚沒有統一標準,主要包含5大產品分類系列,而每一產品分類中又包括不同的產品內容。近些年,國內針對體育用品的分類現狀,國家體育總局裝備中心所編輯的《中國體育商鑒》和近幾屆體育用品博覽會對體育用品參展單位的分類基本大同小異。但總體上講,這些分類不夠系統,彼此間界定比較模糊,主要適用于商業目的??v觀歐洲國家對體育用品的分類結構體系,該分類體系簡單、清晰、明了,故其對本研究具有較大借鑒意義。

3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體情況分析

運用社會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12.0繪制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與體育用 品出口貿易的時間動態序列圖(Time Sequence Charts),如圖1所示。

從圖1看出,從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但存在周期性波動。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總額有著相同的周期性波動規律,在每年1~3月之間均會出現進出口貿易經濟的低谷期,但調整期限較短,對外貿易經濟能迅速恢復初始增長狀態。中國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也同樣具有相似的變化規律,但從數量規模上講,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其所占國內進出口貿易份額偏低。

4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相關分析

為初步明確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關聯程度,運用社 會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12.0對該4個對外貿易經濟指標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Pearson Co rrelation),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我國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 .828、0.826和0.805,均達到較高關聯程度,且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5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互動關系的計量分析

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進行計量分析的步驟如下:1) 對中國進 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與體育用品出口額取自然對數值,分別以LNJCK、LNCK、LNJ K及LNTYCK表示;2) 對這4個時間序列指標進行單位根檢驗(平穩性檢驗);3) 對體育用 品出口貿易與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4) 對體育用品出口 貿易與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驗證;5) 采用脈沖響應函數 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波動的總體響應;6)

運用方差分解技術考察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對進出口貿易事業的貢獻程度。

5.1 單位根檢驗(平穩性檢驗)

在對該4個時間序列指標取自然對數值之后,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來驗證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其操作過程借助Eviews5.0軟件完成,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看出,LNJCK、LNCK、LNJK和LNTYCK的ADF統計量均大于在10%、5%、1%水平下的臨界值 ,即4個變量的原序列均未通過ADF檢驗,全為非平穩時間序列。綜合考慮時間趨勢因素,并 對LNJCK、LNCK、LNJK和LNTYCK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差分后的時間序列均通過了10%、5%、1% 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說明LNJCK、LNCK、LNJK和LNTYCK是一階單整I(1)序列。

5.2 協整關系檢驗 本研究采 用E-G(Engle-Granger)兩步法,用一個變量(LNTYCK)對其它3個變量(LNJCK、LNCK、LN JK)分別作對數回歸,并根據回歸模型及模型殘差值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判斷體育用品出口 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本文所 涉及的4個時間序列變量均為一階單整I(1)序列,可直接用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協整回歸[13-14]。所有操作過 程均借助Eviews5.0軟件完成,結果如表4、表5所示。

注: R表示判定系數,AdjustedR表示調整判定系數,S.E表示標準誤差,F -statistic表示模型的F檢驗值,Prob表示顯著性概率。

1) 由變量組LNJCK、LNTYCK的協整回歸模型可知,模型擬合優度較高,解釋能力較強(R=68.85%),并具有顯著性意義(P

2) 從變量組LNCK、LNTYCK的協整回歸模型看出,模型擬合優度較高,解釋能力較強(R=68.44%),模型存在顯著性意義(P

3) 由變量組LNJK、LNTYCK的協整回歸模型可知,模型擬合優度較高,解釋能力略低于前兩個模型(R =64.20%),也具有顯著性意義(P

5.3 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要求變量必須是平穩的[14],經ADF統計量檢驗,得知變量D(LNJCK)、D(LNCK)、D(LNJK)和D(LNTYCK)均為平穩時間序列,故可對該4個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根據AIC和SC最小化準則,本文確定滯后期為2,采用Eviews5.0軟件進行處理,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對于D(LNTYCK)不是D(LNJCK)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F統計值較小,顯著性概率P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設,表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不是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就D(LNJCK)不是D(LNTYCK)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F統計值為4.25 389,顯著性概率P小于0.05,拒絕原假設,說明進出口貿易是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對 于D(LNTYCK)不是D(LNCK)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F統計值偏小,顯著性概率P也大于0.05,因此接受原假設,表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也不是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就D(LNCK)不是D(LNTYCK)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F統計值為3.89 591,顯著性概率P小于0.05,由此拒絕原假設,說明出口貿易同樣也是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對于D(LNTYCK)不是D(LNJK)的格蘭杰原因與D(LNJK)不是D(LNTYCK)的格蘭杰原因的兩個原假設,F統計值均較小,顯著性概率P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設,表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我國進口貿易不存在任何單向上的格蘭杰因果原因。從中不難看出,因受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內外環境的影響,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的規模還差強人意,但其經濟效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近些年,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并不是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增長的直接原因,而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的發展卻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產生了積極作用。

5.4 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是基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得出的,主要反映來自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對內生變量當前值和未來值的影響,刻畫內生變量對隨機擾動的動態反映,顯示任意變量的隨機擾動(新息Innovation)如何通過模型影響其他變量,并反饋到自身的動態過程[14-15]。本文運用脈沖響應函數(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重點考察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之間的互動關系。

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之前,必須構建理想的VAR模型。根據AIC和SC最小化原則,借助Eviews5.0軟件對不同滯后量模型的AIC和SC值進行反復比較,結果如表7所示,從中選出AIC和SC值最小的VAR模型,即3個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滯后期均為5,說明滯后期為5時,3個向量自回歸模型(LNJCK與LNTYCK、LNCK與LNTYCK、LNJK與LNTYCK)的回歸效果最為理想。

根據上述3個VAR(5)模型,研究運用模擬沖擊法,對模型系統施加一個外部沖擊,借助Eviews5.0軟件計算各變量對沖擊的反應,考察中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的反應狀況。圖2、圖3、圖4分別顯示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對來自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一個標準差沖擊的反應。

分析圖2、圖3與圖4可得出,在短時期內,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的變動會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產生較大影響,即在1~3期之間,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波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增長的波動產生直接作用。但從長遠來看,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波動并未對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產生明顯的影響?;诖?,研究認為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波動的總體響應表現為“短期效應明顯,長期效應較弱”。

5.5 方差分解技術

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技術也是根據VAR模型得來的,其可將系統中每個內生變量的波動(K步預測方差)按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程新息(Innovation)相關聯的組成部分,從而了解各新息對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程度[14-15]。本文采用該 技術的主要目的是考察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在不同時期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的具體貢獻程度。借助Eviews5.0軟件進行計算,結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 易與進口貿易增長的波動主要歸因于自身因素,解釋能力分別達84.61%、77.24%和91.92 %。 而受體育用品出口貿易擾動項的沖擊影響的成分較低,其對中國進出口貿易事業的貢獻程度 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解釋能力分別為15.39%、22.76%、8.08%,說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 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的貢獻程度非常有限。

6 結 論

1)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體情況分析得出,我國進出口貿易、出 口貿易、進口貿易及體育用品出口貿易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但存在周期性波動。從數量規 模上講,體育用品出口總額與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所 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份額偏低。

2)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相關分析表明,我國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 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28、0.826和0.805,均達到較高 的關聯程度,且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3)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單位根檢驗顯示,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 貿易、進口貿易和體育用品出口貿易的自然對數時間序列(LNJCK、LNCK、LNJK、LNTYCK) 均為一階單整I(1)序列。

4)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協整關系檢驗可知,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 我國進出口貿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與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 關系。

5)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表明,體育用品出口 貿易不是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而進出口貿易則是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體育用 品出口貿易也不是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但出口貿易是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的原因;體育 用品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不存在任何單向上的格蘭杰因果關系。

6)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得出,我國進出口貿易 、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對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增長波動的總體響應表現為“短期效應明顯,長 期效應較弱”。

7) 體育用品出口貿易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方差分解技術說明,我國進出口貿易、出 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增長的波動主要歸因于自身因素,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對進出口貿易事業的 貢獻程度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說明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進口 貿易的貢獻程度非常有限。

參考文獻:

[1] 傅秋仁,王躍鳳.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前景的探索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 代化,2007,492(1):25.

[2] 席玉寶,劉應,金濤.我國體育用品出口狀況分析[J].體育科學,2005,25(12):22-2 7.

[3] 王躍鳳,傅秋仁.加入WTO后我國體育用品業應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商場現代化, 2007,506(6): 262.

[4] 楊斐,趙景峰,王凱.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人文雜志,20 07,1:72-77.

[5] 李士建.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問題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2) :9-11.

[6] 余志健,陳勇.我國體育用品市場現狀及應對策略[J].集團經濟研究,2007,217(1) :61-62.

[7] 李斌,.中國體育用品品牌擴展策略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2 ):27-29.

[8] 楊明,郭良奎.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發展及政府政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7, 28(3):27-30.

[9] 祝振軍,常冬冬.我國民營體育用品企業的發展環境及前景[J].體育學刊,2007,14 (3):23-26.

[10] 李驍天,王莉.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市場結構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 5):15-22.

[11] 林顯鵬.我國體育用品業挖掘出口潛力措施的思考[J].體育產業信息,2003,(2): 13-15.

[12] 張煥明.我國經濟增長地區性趨同路徑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7,33(1):76 -87.

[13] 陳龍江,黃祖輝,周文貴.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基于1981- 2003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3(10):48-54.

[14] 楊斐,趙景峰,王凱.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人文雜志,2 007,1:72-77.

[15] 王舒健,李釗.中國地區經濟增長互動關系的脈沖響應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7,26(3):385-390.

第7篇

【關鍵詞】零關稅 進出口貿易 貿易壁壘

“零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海關不向進出口國征收關稅的政策。隨著零關稅的逐步實施,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整體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伴隨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增加,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的摩擦也不斷增加,這也給經濟貿易的宏觀調控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不斷擴大進出口并對其結構進行優化和合理配置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關稅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零關稅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帶來的變化,并在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進行展望。

零關稅背景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現狀

從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球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投資和國際資本流動等,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發展趨勢益發鮮明。

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就不斷降低對外進出口關稅,降低貿易壁壘,開放國內市場。經過連續四年的大幅度降稅,我國已經履行了絕大部分入世承諾的降稅義務。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降低100多個稅目的進口關稅,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產品,至今共降低了9000種商品的關稅稅率。其中,和東盟六國的一軌正常產品和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分別在2010年1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降為零,并實質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東盟新成員的一軌正常產品和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將在2015年1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取消。

在此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迅猛。2011年我國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6萬億美元,增幅超過20%。盡管國外需求減弱,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預計2012全年進出口額仍將在4.2萬億至4.32萬億美元之間,增幅在14%至17.5%之間。不斷增長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使我國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第二大進出口貿易大國。

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的GDP增長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貿出口帶動而實現的。①這反映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也是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地位上升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又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由于過分依賴于外國經濟的發展,一旦其他國家出現任何經濟危機,產生的“蝴蝶效應”很有可能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因此也造成了目前我國對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動蕩異常敏感。

零關稅背景下我國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問題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進出口貿易的增長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對我國內部經濟局面的穩定性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著潛在的不利因素,一旦其他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出現任何問題,進出口貿易活動頻繁、自身經濟的發展過多依賴于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國家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趨緩,個別行業出現衰退趨勢。從2007年5月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我國的出口貿易額增速在2007年第3季度開始下滑,進出口總值也從2008年的增長18%下降至2009年的5%,雖然2011年的貿易增長額達到了22.5%,但總體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嚴峻。當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是紡織與成衣產品。由于出口總額的明顯減少,許多外貿紡織企業也因此受到不小的沖擊,有的甚至因開工不足而倒閉。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使我國產品遭遇的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來保護本國某些行業的發展,以避免其他國家對本國的沖擊。部分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發展及某些特定行業的增長,或是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標準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或是增收反傾銷稅,限制我國產品的出口。例如,美國政府對中國輪胎征稅,進而抬高中國產品進入其本土市場的門檻。這些行為都使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企業產品出口面臨著更加艱難的局面。②

最后,多種商品進口關稅持續降低,勢必造成大量進出口商品的進入,國內相關產業必然會受到損害,最終也會造成這些進口商品形成壟斷,進而使價格提高。以制鞋業為例,零關稅使進口鞋價格下降,從而引發國外鞋類產品涌入中國市場,在品牌及價格等方面對中國的制鞋企業形成挑戰,并且國際知名的品牌對國內正在發展的品牌形成的沖擊會更大。

零關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

入世以來,我國不斷下調關稅稅率和打開關稅壁壘,進出口貿易展更為暢通。零關稅政策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活動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

一是整體規模及發展速度都在不斷增長,且增幅也在不斷上升。2011年我國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2.5%。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也不斷地推出相應政策,調整進出口貿易活動,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變化。

二是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進出口貿易環境。優良的貿易環境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使出口貿易環境得到優化,對市場的國際化、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及產品發展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相對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目前憑借零關稅貿易措施,進出口貿易活動由起初的單一性向多元化進一步發展,趨勢鮮明。

三是關稅對一國進出口貿易具有調節作用。進口關稅降低,可以減少進口商品的成本,使進口商品的價格適當降低,從而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改善人民生活。2006年,我國降低了一百多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產品的進口關稅,使國民得到實惠。

四是政府通過對貿易分類管理的不斷強化來構建一個“零關稅”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改變了傳統上外資企業和國內本土企業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可以起到吸引外資企業的投資及入駐,帶動國內本土企業的發展,在提升國內市場整體實力的同時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與優化,由此也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五是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強化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這使我國能夠更加充分地與世界經濟接軌,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并與進出口貿易活動形成良性互動。

基于零關稅對進出口貿易的未來展望

零關稅的貿易政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然而,零關稅措施的施行,有利也有弊。

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能源資源行業。零關稅貿易政策給能源市場帶來極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外國企業利用資源獨占來形成壟斷,肆意抬高價格,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將通過傳遞效應影響我國的國內物價,進而對我國國民經濟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這應引起相關部門注意,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長效運行的貿易協調機制, 及時磋商解決好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③

其次,零關稅的貿易政策對我國高新技術進出口戰略的完善與優化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零稅率可以吸引一些特殊的外國企業,這些企業原本不愿意轉讓的核心技術,但是通過雙方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新技術限制的枷鎖。

此外,零稅率貿易政策對一般貿易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零關稅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國內產業貿易的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減少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在貿易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在市場能夠充分發揮其調節功能的前提下,不斷鼓勵與支持國內企業進行相關先進技術與高新設備的研發與生產,通過設備更新不斷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將促進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引進,進一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長足發展。

(作者為海南大學管理學院校外碩士生導師,高級經濟師)

注釋

①胡紹山:“ 零關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中國商貿》,2012年第8期。

第8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進出口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國內外學者對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數都是從進出口單方面分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考慮進出口兩方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較少。本文主要根據我國1980-2010年的樣本數據,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運行的軌跡進行分析,并測算了外貿依存度、貢獻率和拉動度三個指標,運用協整理論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1. 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現狀

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逐步擴大,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飛速增長,經濟增長舉世矚目。圖1為進出口貿易與中國GDP增長趨勢折線圖。

從圖中可知,1980年以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和GDP總體呈增長的趨勢。1980年到2010年,中國商品出口額從181.2億美元增長到15779億美元,年均增速15.5%;同期,中國商品進口額從200.2 億美元增長到1394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14.7%。1980年到2010年,中國的GDP從4545.6 億元增長到397983億元,年均增長率15.5%。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更是迅猛增長,從2001至2010年年均增長19.3%。中國進出口貿易和GDP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充分說明了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中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分析:出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份額大幅下降,工業制成品份額大幅上升。出口商品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外貿結構的重要依據。1980年初級產品出口額為91.14億美元,其比重為50.3%,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為90.05億美元,其比重為49.7%。2009年,初級產品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其比重僅為5.3% ,而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其比重高達94.7%,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國商品的出口結構,大大提高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對工業制成品的進口需求急劇上升。中國的進口商品結構受國內工業發展的影響,主要是進口機械設備等資本品。中國商品進口尤其是資本品的大量進口為中國經濟增長添加了新的動力,導致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設備更新換代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

2. 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的實證分析

數據的處理和各變量相關系數分析。本文使用1980-2010年中國進出口額(MX)、進口額(M)、出口額(X)以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統計數據。為了避免樣本數據中所存在的異方差,對各變量取對數。

首先進行相關系數分析。用簡單線性相關系數來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用相關系數公式 ,來計算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借助EViews 5.1對中國GDP和進出口貿易數據進行相關系數計算,計算結果表明GDP與MX、M、X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在0.994045以上,說明它們之間相關性很強。

基于時間序列的實證檢驗:協整檢驗。協整檢驗是指: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階的時間序列向量單個來看是非平穩的,但它們的一種或幾種線性組合卻是平穩的,則這兩個(或兩個以上)序列向量之間存在的關系稱為協整關系。本文運用JJ方法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于協整方程個數的原假設依次檢驗,跡統計量

25.5965大于臨界值24.2758,所以拒絕原假設,也就是說三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跡統計量9.1018小于臨界值12.3198,所以接受原假設,因此lnGDP、lnX、lnM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一個協整關系。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說明了中國的GDP與進出口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需要根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作進一步的檢驗。要使模型參數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必須確定一個合適的自由度,根據赤池信息準則確定各變量的滯后階數為1,對各變量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檢驗結果可知,在1%顯著水平上,中國經濟增長不是進口的原因,進口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同時,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出口的原因,出口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即存在出口和進口到經濟增長都存在的單向因果關系;中國出口不是進口增長的原因,但進口是出口增長的原因。他們也存在進口到出口的單向因果關系。所以,中國進出口的增長都促進了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對進出口的增長沒有很大的影響。

通過進行協整檢驗表明,中國GDP與進、出口之間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說明三者之間存在內在的穩定機制。中國經濟增長與出口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經濟增長與進口之間也是正相關的關系,因此,可以看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都促進經濟的增長。

第9篇

[關鍵詞]因子分析;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

1引言

2015年,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刷新了出口低速增長的新紀錄。2016年進出口貿易呈現出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好態勢,但仍處于乏力的恢復期,其中貨物進出口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433萬億元,與2015年同比下降09%。[1]湖南省也受到中國大環境的影響,進出口貿易疲軟。2016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17822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21%。其中出口達到12052億元,增長15%,進口577億元,下降89%。[2]為了進一步刺激湖南省的M出口貿易,湖南省政府于2017年新增了進一步降低商品暫定稅率規定32項,繼續對原產于25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部分進出口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同時還取消了氮肥、磷肥和天然石墨等一部分商品的出口關稅。[3]

2文獻回顧和指標選取

21文獻回顧

關于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很多的學者都在相關的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國外,Wei Xian Xue、Rong Guo(2013)通過解釋結構模型分析法對相關結構中的14個影響因素做了分析并指出,出口貿易會受到當地政府稅收補貼、貸款補貼、降低關稅、保險補貼的直接影響。[4]MVPosne(1961)指出進出口貿易會受到技術的改革發展的影響,因為在一個國家中,特定商品的技術的改革將提高效率產生剩余時間價值,從而導致出口。[5]Patel、Krunal、Sankalpa(2016)運用1992―201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針對印度進出口貿易做了研究,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得出,經濟的增長與匯率、進出口貿易、FDI存在單項的因果關系。[6]Napshin S、Brouthers LE(2015)通過假設發達國家提高中間產品的使用將會改變跨國企業的企業決策。指出在發達國家中,FDI和進出口貿易之間有很強的聯系。[7]

在國內,沈鴿(2015)針對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提出因素主要有人民幣匯率變動、金融危機等其他因素。結果表明上述影響因素對中國進出口貿易流量、結構、條件及方式等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8]韓文文(2014)選取了各省GDP、各省人口數、各省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各省市、進口總額、各省市FDI、各省教育經費,6個變量因子分析對影響各省市出口的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貿易程度對出口影響較大。[9]邱愛蓮和安玉梅(2016)運用相關理論初步對遼寧省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影響因素做了分析,得出GDP對出口影響最大,人力資本的影響存在滯后作用,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科技投入與出口呈負相關的關系,但是科技投入對遼寧省進口貿易呈現出正相關關系。[10]寧大千(2014)通過ADF單位根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LOS回歸分析和Granger因果關系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之間具有長期的協整關系,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是我國進出口貿易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人民幣的升值會抑制出口貿易,但也同時會促進我國的進口貿易。[11]

22指標選擇

文本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全面性、可行性、主觀與客觀相一致的原則,針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特點,選取了全國GDP、湖南省GDP、人民幣匯率、實際利用外資(FDI)、人力資源、居民消費指數、外商直接投資、科技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共9個指標作為變量指標體系。全國的GDP(X1),從宏觀的角度反映了近幾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和趨勢,整體經濟水平上漲的時,會促進貿易的出口,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資。湖南省GDP(X2),反映出湖南省近幾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狀,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會使得出口增加。人力資源(X3),人才的培養,影響一個地區未來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的趨勢。人均可支配收入(X4),間接地反映出居民的消費水平,購買力的情況,整體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時,消費水平將提高,促進進口的發展??萍妓剑╔5),技術的提高會帶動生產效率的提升,增加總供給,使得出口增加。外商直接投資(FDI)(X6),外商直接投資中當FDI擴大,會帶來更多的資本,同時也將促進技術的引進和產業結構的提升,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出刺激出口。實際利用外資(X7),吸引外資利用外資,有利于經濟結構的改善,彌補經濟發展的資金不足的問題,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出口貿易。人民幣匯率(X8),人民幣升值時,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相對便宜,促進了進口貿易的發展;但是對于本國的商品出口時,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較高,失去競爭力,抑制出口貿易的發展;反之同理。居民消費指數(X9),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

3因子分析過程

31數據的選取

為了研究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選取了2006―2015年的年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Wind數據庫。由于有些指標難以直接用數據體現又是必須要用到的,因此本文選取了相對具體的數據作為變量進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從中得出結論。如人力資本(教育經費),科技水平(專利數量)。盡管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樣本指標的數據的來源都是真實可靠的。

32KMO和 Bartlett檢驗

KMO(Kaiser-Meyee-Olkin)檢驗統計量是用來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當KMO檢驗值越接近于1,表示所有變量間的簡單相關系數平方和大于偏相關系數平方和,意味著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強,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檢驗是通過關系數矩陣的行列式得到的。當sig小于005時,則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適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通過SPSS 230 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了KMO和 Bartlet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KMO=0778,大于05的檢驗標準。Bartlett概率值=0000,表示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較強。綜上所述,所選的樣本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33提取公因子

根據原有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通過軟件SPSS 230對可能影響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9個指標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表1)。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了2個公共因子作為主要因子,這兩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85925%、11743%。采用最大方差對因子進行旋轉,這兩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97668%。這2個主成分可以反映出原始數據9個指標所要反映出的信息,本文將通過選取這2個公共因子進行研究。

34因子命名

如表2所示,根據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得:在第一主要成分中人均可支配收入=0997、全國GDP=0995、湖南省GDP=0995、人力資源=0995、實際利用外資=0993、外商直接投資=0992、科技水平=0990這七個指標占有很大的載荷,表示第一主要成分能夠反映以上的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基本上都代表著生產力水平和購買力的情況,因此將其命名為“內部經濟原因”;在第二主要成分中人民幣匯率、居民消M指數這兩個指標載荷比重較大。反映出價格因素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影響較大,因而用“價格水平”來命名。

35計算因子的得分

根據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因子的得分系數矩陣,各個因子的得分系數,將公因子1設置為F1;公因子2設置為F2,根據分數表示各因子之間的函數關系,可得如下:

可知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整體發展水平受兩個因子共同作用,這兩個因子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了影響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發展狀況的綜合情況,需要兩個公因子一起才可以做出客觀的評價。因此本文通過將這兩個主因子方差貢獻率為權重進行了加權計算,得出綜合表達式如下:

式中,F1i、F2i分別表示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因子得分,Fi表示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綜合水平。

其中W1=85925、W2=11743、W1+W2=97668,代入公式可得:

通過計算可知(見表3),綜合得分分值越高,表示該影響因素的影響力越強。

4數據分析

2006―2015年期間的得分比較規律,都是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其中F1因子逐年穩步上升,表示“內部經濟因子”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一個穩定的趨勢。但是因子的綜合得分在2008年時較前兩年有較大的增幅,可能是由于當時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再加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物價水平不穩定,通貨膨脹壓力嚴峻,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湖南省進出口貿易。2015年時因子綜合得分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說人民幣持續貶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漲幅顯著、湖南省GDP、外商直接投資、人力資源的平穩增長,都對湖南省進出口貿易有積極的作用。

5對策和建議

(1)面對人民幣匯率下降的大趨勢,政府應該抓住機會大力發展出口行業,并對進口行業給予優惠政策。發展湖南省的優勢產業,政府應該對這些產業的出口予以鼓勵,例如煙花、陶瓷、雜交水稻。

(2)擴大具有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的產品出口。同時政府進行人才的引進,人才的較量才能促使更好地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為高新技術產業。根據數據反映,2015年湖南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有所下降。鼓勵科研技術的發展,加快科技向技術的轉化的同時促進生產效率水平的提高。使得出口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3)充分利用好國家推行的中部崛起的戰略,改善經濟發展中薄弱環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轉型,促進湖南省自身的GDP,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民眾的消費意愿和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2016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Z].2017-01-31.

[2][3]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湖南省外貿進出口情況[Z].2017-01-22.

[4]Wei Xian Xue,RongGuoRelative Structure on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New Energy Material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2300(655)

[5]Posner,MV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EB/OL].http://wwwjstororg/stable/2662034

[6]Patel,Krunal,SankalpaJournal of Management & Research[Z].2016(1-6):1-11

[7]Napshin,Sand Brouthers,LEIntermediary Products:FDI Strategies,Imports,Exports,and Trade Balances in Developed Economies[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5(57):311-322

[8]沈鴿2000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物業(中),2015(1):12-15

[9]韓文文我國各省市出口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14(3):61-64.

[10]邱愛蓮,安玉梅遼寧省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9(3):207-213

[11]寧大千基于人民幣匯率數據的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電子商務,2014(13):196-197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免费 | 天使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9九九视频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精选 | 日本无遮挡 | 欧美日韩乱妇高清免费 |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免费 |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 亚洲狠狠97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1 | 免费观看www视频 | 伊人色综合久久 | 开心网五月天 | 日本福利小视频 | 五月婷婷开心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夜色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五月四房婷婷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蜜月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 日本高清中文 | 国产门事件在线 | 中文字幕天天躁夜夜狠狠综合 | 花蝴蝶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更新 |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 五月婷综合| 国产青草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福利视频 | 午夜免费福利网站 |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