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英語角策劃書優選九篇

時間:2022-11-13 16:10:4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語角策劃書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的融合、“地球村”也越來越小,如何使中國與國際社會進行更好的交流,促進彼此的發展,是當代中國大學生不可推卸的責任。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國際的交流中自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英語口語顯得尤為重要,是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因此,舉辦英語角不僅能夠很好的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提供一個可以展現自我,激勵他人的舞臺,而且也能為一些英語愛好者提供了與外教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讓他們找到學習語言的靈感,為以后學習語言打下更好的基礎 。

一:活動目的 1、進一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口語表達能力,開辟英語學習的新途徑,無拘無束,瘋狂的說英語,展現自我。

2、促進文化間的交流,擺脫原有的教學模式,領略另一面風光,學習一種新思想、新文化。

3、掌握學英語的方法,不斷的積累,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和事業中更好的運用。

4、加固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為愛好英語口語交流的同學們搭建一個施展才華提高英語能力的平臺,加強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二:活動時間

xx、9—xx、1

三:活動策劃主辦單位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小湖)

四:基本設想

體現以學生為主,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1、活動場地的布置由學生設計和裝飾,體現學生的愛好和需求,同時以海報的形式進行宣傳,吸引學生參加。

2、每次活動的主題由學生商定,活動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和生活。

3、活動以游戲、對話等形式開展,突出語言的功能性。

五:活動介紹

1、主題多樣,每周更新,例如:“come just for our friendship and your english”、“one world,one dream”“blessing” 2、活動對象

各班級同學均可積極參與,以國貿系學生為主,同時熱烈歡迎其他的英語愛好者。

3、活動開展形式

以戶外形式開展,例如:辯論、晚會、比賽

六:活動流程

前期準備: 1、準備橫幅、海報,做好橫幅、海報宣傳工作(提前三四天掛出),通知每周的主題。

2、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先一段與該主題相關的較為輕快的音樂,以使大家感到愜意與放松。負責人員負責統計觀眾的出席情況并將參加節目的人員及時反饋主持人以便活動正常進行。

3、活動正式開始。主持人致開場白,并介紹到場嘉賓。之后進入節目表演。

4、活動環節:英語歌曲、朗誦、小品等節目穿行,中場進行互動游戲。

5、結束后主持人致結束詞,現場參與節目人員集體謝幕。 后期準備:

成員負責場地收拾,做好清潔工作,當日做好總結,下周總結,記錄并分享學習經驗。

七、活動的人事安排

負責人:角長xxx、副角長xxx、部長xxx(輪流值班)

八、活動組織(注意事項)

1、通過學習部成員和各班負責人將參與英語角活動 的同學組織起來,并能很好的維持會場秩序。

2、現場準備音響、話筒等相關器材,且能保證其在

活動中的適用性。

3、設置現場專職照相及記錄人員提高活動

九、活動經費

活動費用向學校申報,考慮到學生的經濟狀況,新生入角時,不用交活費用。1

十、補充說明

各位教師:

本學期我系將開展系列的英語角活動,為了帶動學生較好的參與,營造良好的學英語的氛圍,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建設服務,我們需要各位教師能積極的加入到英語角活動中。

第2篇

給同學們營造一個用英語交流的良好環境,使英語學習的氛圍更濃厚;增強大家對英語的興趣,在實踐中提高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不斷擴寬大家的知識面,使同學們在英語的世界中多認識結交新的朋友。

二、 活動主題

英語一小角,學習一大樂

三、 活動時間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晚 7:00-9:00

四、 活動地點

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前、展架(1個)

游戲

雜物:小蜜蜂、插線板、透明膠、泡沫膠、雙面膠、剪子、繩子、馬克筆

3 .嘉賓及主持人的邀請:

留學生(Catherine、其他求助于盧思林、林丹等)

主持人:李潔

4.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安排

物品籌備:孟麗負責

現場的布置:胡佳,王潔,孟麗,徐夢楠,蔣小梁負責

現場秩序的維護:蔣小梁,徐夢楠負責

獎品的發放:孟麗負責

拍照:胡佳負責

收拾物品,清理工作:胡佳,王潔,孟麗,徐夢楠,蔣小梁

注意事項:(1)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工作牌

(2)工作人員不得在場地內瘋鬧,無事情請待在固定地點,且不能提前離開場地,有責任心的工作直至結束。

(3)工作人員起好在現場的調節作用。

八、 活動過程

1. 主持人致開幕詞并介紹到場嘉賓

2. 游戲環節

(2)扮時鐘

① 在白板上畫兩個大的時鐘模型,分別將時鐘的刻度標識出來;

② 找六個人,分為三組,一組兩個成員,每一組的兩個人分別扮演時鐘的分針和時針,手上拿著兩種長度不一的熒光棒(代表時鐘的指針),在時鐘前面站成一縱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扮演者看不到時鐘模型);

③讓臺下的觀眾任意說出一個時刻,比如現在是3小時45分,讓三個組的兩個人迅速地將代表指針的道具指向正確的位置,看哪個組表演正確,并且所用時間更短;

④ 重復玩三次(這個活動主要是考大家的合作能力、判斷力和反應力)(控制在20分鐘內)比賽勝出的一方領取獎品。每組5分鐘。

(3)猜謎(控制在25分鐘內) 自愿一個人上臺,念出每個謎語的題目,2人負責7題,然后由臺下面的人來猜,由這個人來決定誰來回答。參與者和答對者都有獎品

第一組的題目:

1.What can hear without ears and answer without a mouth?

什么東西沒有耳朵卻能聽,沒有嘴巴卻能回答你?)

2.What room has no walls,no doors,no windows,and no floors?

3.What is easy to get into but hard to get out of ?

4. What is black When it is clean and white when it is dirty?

5.What animal wears big black glasses on its face?

什么動物臉上戴個大墨鏡?

6.How many sides does a house have?

7.What has four legs and a back but can't walk?

3. 自由交流時間

游戲之后,大家自由交流談論,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得到新的收獲。“(40分鐘左右)

十、 注意事項

1. 現場的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其工作牌。

2. 工作人員應盡自己職責,努力維護好現場秩序,使活動得到有序開展。

3. 工作人員不能提前離開活動地點。

4. 在活動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保存好道具。

第3篇

文化是具有獨特性的,不同國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這就要求外語教學與學習能夠起到跨文化交際的作用。“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不但要講究言語的正確性,而且要講究得體性、可行性以及可接受性。語音、語法、詞匯都正確的言語不一定得體,甚至可能不被接受。在交際中,應根據交際的目的、對象和場合結合其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對所用詞匯、句式等做出正確的選擇。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也應向學生講解相應的社會背景與文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使語言知識成為幫助他們交流的工具,使他們學有所用,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 活動目地

(1)使同學們了解英語,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2)在學院里盈造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氣氛

(3)讓同學了解英語的重要性,做好充分準備面對英語a、b級四、六級考試

三、活動主題: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流

四、活動地點:學院禮堂

五、活動時間:xx年11月03日下午19點到21點

六、活動對象: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全院師生

七、主辦單位:學院團委

社團聯合會 英語沙龍協會

八、活動方式:以講座的方式進行

九、 活動流程

(一)前期工作:

1:策劃書的跟進(策劃部)

2:提前五天做好橫幅(10.5m)

宣傳海報 (3張,本部兩張、羊城一張)

宣傳單 300份(宣傳部負責)

3:提前一周申請禮堂與講座所需的設備、物品、主持臺(秘書部)

4:提前一天通知英語沙龍全體會員(秘書部)

5:禮儀八個、服裝向團委借(文娛部)

6:相機二部(策劃部)

7:邀請函(秘書部)

8:準備五個問題(口語部)

9:邀請社聯督導處監督(外聯部)

10:拉贊助(外聯部)

11:維持秩序八個人 (外聯部)

12:邀請函提前三天發給王賢老師審批

13:主持人:王賢老師

14:邀請嘉賓:領導、老師:王賢負責

:各協會嘉賓:杜傳光負責(包括科貿學院代表)

15:攝影由曾輝老師負責

16:廣播站廣播。(秘書部)

17:打印領導名稱,及嘉賓席位名稱。

(二)中期工作

1:負責布置講座現場(文娛部)(四點半到六點)

2:負責簽到工作(秘書部)(英沙會員、英沙理事會、各協會代表)

3:英語沙龍會長迎接講座領導、老師、及到場嘉賓。

4:講座照相(策劃部)

5:在講座開始半個小時必須布置好會場。

(三)后期工作

1:大合照(策劃部)

2:歡送嘉賓(全體會員)

3:散會后負責清理現場(全體會員)

4:本次講座總結(秘書部)

5:本次講座新聞稿(含照片)當天完成(策劃部)

廣外院長簡介:

梁學宏,

男,廣東肇慶端州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院長、直屬黨支部書記,廣東省高校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翻譯協會副會長。曾留學英國和美國并兩次赴英國牛津大學工作學習。從事翻譯工作二十多年,擅長口譯和筆譯。曾訪問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教育機構。獲1996年度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稱號、被廣州市國家安全局評為xx-xx年度“優秀宣講員”,獲xx年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講座流程:由王賢、廣外院長安排

英語學習講座籌備組:

晚會指導人:王賢老師

晚會總負責人:杜傳光

講座策劃組負責人:王家屏

講座主持負責人;王賢老師

宣傳組負責人:劉剛

后勤組負責人:謝紹榮 危廣柱

機動組負責人:劉燕玲

外聯組負責人:史曉杰

禮儀組負責人:杜傳光

十、經費預算:

橫幅一副:100元

宣傳海報:3*20=60元

宣傳單:300*0.2=60元

邀請函:50*1.5=75元

飲用水:40*2=80元

水果:(葡萄、火龍果、香蕉、蘋果、橘子、)100元

合計:475元

注意事項:

1、英語沙龍全體成員全部參加這次活動(秘書部做好簽到工作,并做好統計)

第4篇

關鍵詞:二語習得 優化輸入產出

Abstract:In the 1980s S. Krashen proposed his theory on input and caused a great stir in the realm of SLA studies. Since then people brains their mind to find the best method to help students in optimal input. This thesis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optimal input and presents several methods which can help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SLA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 words:SLA optimal input output

一、Krashen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假說概述

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說重點是向人們解釋了怎樣習得語言的,他認為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是學習者理解稍高于他現在水平的語言輸入。如果學習者現在的語言水平是i,那么對他的輸入應當是i+1,學習者的語言水平是不斷的在i+1的循環過程中提高的,他認為要想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語言輸入應具備以下幾點,即: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語法順序安排、充足的輸入量。此外,Krashen還補充到:學習者還要注意自身的情緒,心理狀態等恩素。這些因素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自身心態的調節[1]。

二、優化輸入的作用

優化輸入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是獨立于目的語語境下學習語言,其作用有如下幾種:

1、抑制母語干擾

母語干擾是指在第二語言學習運用的過程中母語對其的影響。 Krashen認為,只有通過習得才能免除這種干擾,而真正的習得來源于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2](Krashen,1981)。對于學習者來講,最重要的是學到具體的語言特征以及區別于其它語言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只有在足夠的目的語輸入的環境中,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才能培養并習得,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語感(a feel of language),如果接觸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就會漸漸的產出有語感的符合語法的句子來。因此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是有效抑制母語干擾的方法之一[3]。

2、內化二語語法作用

喬姆斯基認為所有的人類都與生俱來一種普遍語法(UG),這種普遍語法是預先設定的,帶有開放性參數的一套語法規則。這種參數要求外部因素設定―即輸入。這種假說雖然沒有被證實,但我們可以確定,頻繁的輸入有幫助學習者培養語感,這也許和學習唱歌的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一首歌曲只要聽過幾次即使是通常沒有樂理知識的人也能哼出一些曲調來。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種吸收語言系統的傾向。由此可見,對于學習者來說,充足的純正輸入最終能幫助學習者完成內化二語語法[3]。

3、減輕石化,并保持中介語能力

Sleinker[4]在1996年重新對石化定義時說:“語言石化現象是指外語學習者在過渡語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法規則和系統性知識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學習者在習得外語的過程中,其過渡語的石化問題始終存在。只有通過充足的可理解性輸入使學習者撐握鮮活的目的語,才能克服這種石化現象,使語言水平更加接近于目的語,從而得到良好的學效果。

三、優化輸入的方法

輸入在二語習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輸入對于學習者來說最具有意義呢?通過對Krashen的定義做出了一些修正后,筆者認為語言的輸入應當應遵循以下一些特征:可理解性、真實性、能引發興趣、互動性、新穎性、有文化培養性、充足的數量。

1、可理解性

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對兒童來講可接觸到的素材幾乎是無限的,但在一定的時期內兒童對一些輸入是有選擇的。兒童只聽和記憶其所急切想知道的信息而忽略其它信息。他并不是在同一時間內學習所有的語言項目。心理學研究成果也證實(Carroll,1999)[5],只有話語或句子能被理解和處理時,才能被存儲在長期記憶中。Krashen(1978) [6]也稱,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外部世界提供的信息或輸入的過濾器,只有可理解的部分才能被通過,并為學習者所吸收,不可理解的部分不但不能促進習得的產生,而且還毫費學習者大量的努力去濾掉它。因此不可理解的部分不但不能促進學習,而且還對學習者產生挫敗感,阻礙學習的進行,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只有理解才能產出,沒有理解為基礎,學習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2、真實性

國內學生的二語知識更新主要來于課本,然而課本的編撰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大多都是采用標準的書面語形式。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涉及很少。所以中國學生們能接觸到豐富多樣的真實語言的機會很少。這也難怪目的語國家的人們常說中國學生都“書生氣十足”,與他們談話時他們十分正式就像是在背書,而在寫作時又不正式好像是在談話一樣。Cook(1991)[7]指出練習和授課應當從特殊構建的課堂語言轉向到本族語使用者的日常用語上來。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國學生可以從一些國外電影,視頻中獲得到原汁原味的材料如《走遍美國》(Family Album U.S.A.)就是一部很好的影音學習索材。

3、能引發興趣

根據調查中國學生所獲得的輸入,極少能滿足趣味性及相關性,在中國幾乎所有層次英語測試都有含有下列項目:聽力理解,閱讀理解,詞匯和結構,填空,改錯,作文。這種以測試為定向的教學首先使語言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并使學生產生了抵觸情緒。這種測試即不能展示學生交流能力,也不能展示語法能力,即使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在口語上也犯有明顯的錯誤。這促使學生形成了錯誤的學習習慣。他們逐漸被培養成了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不是主動的產出者,也就是說這種輸入沒有恰當的及時的進行輸出性練習,導致了輸入與輸出的脫鉤,結果使輸入的功能大大降低,一些輸入根本沒有被學習者吸收。

4、互動性

眾所周知,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語境中學習,此時語言完全是交流的媒介,如果學習者每天都接收到自然語境條件下的大量的輸入那將受益非淺。在以目的語進行反饋的同時,學習者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其母語。在這種情況下母語干擾降至最低點,在回答問題時,學習者必須排練及處理剛剛聽到過的信息。這種情景語境將有助于理解他所不知道的語言項目。通過重復剛說過的話,學習者能更容易的理解那些語言項目,因此通過情景互動學習,學習者不但獲得更多的輸入,同時也使輸入更容易理解,結果輸入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保證。

5、新穎性

新穎性是指輸入的材料是最新的。對學習者來說輸入的語言要求是最新的現代的用法,因此,我們應盡少用那些過時的材料。對于有些教科書中的課文占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發生在久遠以前的事情或幾十年前的名人軼事,如果學生們確實要知道那些知識,他們可以母語的方式獲得,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已經知道了那些故事,這種輸入不會給學生帶來多大的興趣,依據Carroll(1999)[8]當人們對一定課文不感興趣時,他們不會在更深的層次上處理語言,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人們在閱讀時要求新的信息,信息越吸引人,人們就記的越好,人們對信息的處理和解碼也就更深更有意義,因此在材料選擇上,最新的材料要優先考慮。

6、文化培養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語學習不能孤立于目的語的文化。輸入不僅要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同時也要包含文化成分,培養學生們的文化意識,在中國的學習條件下由于缺少目的語的文化環境及與外國人接觸了機會,與目的語相適應的社會文化知識必須通過輸入介紹給中國的學生。我們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不僅僅是語言能力。因此,最佳的輸入不但要提取語言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目的語的社會生活習慣等社會因素融入進去。

7、充足的數量

在某種意義上,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為學習者提供最佳的語言例子,并使其從中受益,然而,如果輸入的數量如果不能保證,這種輸入就不能稱之為最佳的輸入,這就是為什么Krashen稱最佳輸入要有足夠的數量。實際上,輸入和數量是可理解性輸入假說的主要問題,因此,在母語環境下的外語學習與在目的語言環境下的第二語言學習最大不同點就是學習者所接觸的輸入的數量。這也是國內英語學習者的一個最大弊端。國內的學生大多只是從教科書中學習,糾纏于各種練習、考試使學生們很難再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在種情況下輸入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想改變這種頭部,只有進行充足的輸入。

四、結語

在語言學習中沒有輸入就沒輸出,因此優質的語言輸入,對學習者的最終語言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教師要彌補現有教材的缺陷與不足,除了教材以外還要更多搜集高質量的輸入材料,博采眾長,活化語言。時刻引導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密切結合實際,采用各種優化輸入方法融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惠舟等,“從克拉申的監控理論看語言輸入調整策略”《成都理工大學學報》 2006,Vol.14, No. 3.

[2]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 press,1981.

[3]牛強,“Reexamining the Role of Input and the Features of Optimal Input”《中國英語教學》2001,Vol.24, No.3,6-8.

[4]Slelinker, L.,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Internet, 1996.

[5]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256-259.

第5篇

一、借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的導入中運用多媒體,使用圖片、音頻、視頻、動畫,增強感染力,從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活動而逼真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認知,產生對語言學習的親切感和興趣感,從而更加激發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課前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英文歌曲,選擇與具體教學內容先關的曲目,且圖文并茂,從而為學生即將進入英語課創設氛圍。例如,在練習MayIhave…?這一句型時,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圖:在在烈日下工人正在干活,汗流浹背,如果你是這位工人叔叔,你最想要什么?在觀看圖片后,我讓學生將MayIhave…?這一句型運用到其中,有學生馬上回答:MayIhaveabottleofwater,please?,還有學生說:MayIhaveanice-cream,please?,學生在這樣情境下學生參與熱情很高,都能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了學生的主管能動性。

二、借助多媒體直觀教學,解決教學難點

在英語教學中很多知識無法通過黑板及教師講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而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直觀化,輕松解決教學難點。如英語發音由于受到母語及地方方言的影響,無法學生口形、氣流等的控制不到位,發音很多都有偏差,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不理解,更學不會,但多媒體技術就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可以輕松的展示單詞、音標的發音部位,發音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和[з]音標發音時,通過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學生口腔發音的動畫,即口型是什么,如何變化,氣流如何變化等,學生根據畫面反復練習即可掌握發音的要領,又生動有趣。例如,[∫][t∫][θ][δ]四個音標發音都比較容易混淆,這樣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設計游戲,讓學生照他們具體的字母組合(sh,ch,th)是什么。學生在有趣的真實語境中一定能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學的重難點就輕松突破了。

三、借助多媒體豐富課堂,激發課堂活力

1.信息展示優勢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展示普通教具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且能提供豐富的信息,豐富課堂充實課堂,讓學生有興致學,教師有激情教,從而激發課堂活力。例如,教學八年級上Unit3時,教師這樣引導:T:Doyouknowtheseplaces?Aretheseplacesfantastic?Wheredidyougo?Wheredoyouwanttogo?S:IwanttogoHongKong/…T:That’sagoodidea.WeknowNationalDayiscoming.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Doyouwanttostayathomeortravel?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各個著名旅游勝地的美麗圖片,如香港、、夏威夷,五大湖區等,學生看到這些精美的圖片,都打算去度假。這就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習語言目標,讓學生主動張口表達自己的計劃做好了鋪墊。

2.為了解文化架起橋梁英語學習文化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僅僅通過書本了解到的畢竟有限,而多媒體技術給予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架起了橋梁。例如,在教學“Christmas"相關話題時,我們知道這一“洋節”現在已成為人們必過節日,但對其的了解僅僅限于媒體和電視的零星報道,真正了解的學生沒有幾個。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美國是如果過圣誕節的,讓學生了解圣誕節及其相關的事物,讓學生了解西方的圣誕節文化;同時,可以和中國的春節作比較,教師一邊展示圖片,一邊用英語講述中國怎樣過春節,了解二者在文化上的差異,讓學生發現我們節日的魅力。

四、正確使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第6篇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倡導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較高,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英語課堂教學仍然較為傳統。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則忙于記錄知識點。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這種教學方式扼殺了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很多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高,但是英語交流能力卻很差。英語未能切實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很多大學生在工作后,為了滿足工作要求,而不得不得參加培訓班,浪費了高校的教學資源。

(二)英語教學缺乏實用性和創新性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英語教學必須要強調其實用性。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大學生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明顯不足,教師自身也缺乏創新精神。教師創新性的缺失,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受限制。絕大部分老師寧愿抱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停滯不前,也不愿意冒險創新,導致當下大學英語教學缺乏實用性和創新性。

(三)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

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影響頗為廣泛,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學習無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甚至大學生也未能逃脫這種影響。學生學學英語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過四、六級服務的,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學習的內容單一,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雖然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降低學校和學生對四六級的重視程度,但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得學生對四六級的重視程度反而有增無減。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特點和實現途徑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特點

多元化教學方法涉及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對學生、教師和教學任務等方面的特點。第一,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元化教學方法相對傳統教學方法而言,重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和個性化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既要加強課堂學習,也要重視課外學習,加強學生對西方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網絡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技術在英語學習中的使用,為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增強了英語課程的實用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第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打破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同時,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使用,為學生營造出了輕松的學習環境,從根源上消除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緊張情緒,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第三,突出了任務教學的重要性。多元化教學方法尤其強調任務教學的使用,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學習中發揮出其特點和優勢,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采用主體聯想的備課方式,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應該強調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確保任務是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在教學中強調多元化教學工具的使用,充分利用網絡計算機技術,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現途徑

我們知道,大學英語是一門綜合性質的學科,強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擁有豐富的英語理論知識和良好的實用技能。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特點,筆者認為,大學生英語多元化教學有以下幾種實現途徑:第一,增強大學生英語多元化教學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在大學生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要強調教學模式的系統性,明確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目標。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確保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的有效統一。第二,大學英語教學多元化方法應該突出特色。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化,就是要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獨到之處。這種獨特具體表現在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比如,部分高校的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缺少實踐性,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演講比賽或是情景劇活動等,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第三,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強調其動態性。隨著大學英語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英語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發展,一些教學方法已經發展成熟,但是更多的教學方法仍然在探索中。要實現大學生英語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就必須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強調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共同發展。好的教學方法離不開理論的指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在發展中完善理論,呈現出一個螺旋上升的趨勢。

三、高校大學英語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優勢

(一)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都局限在課前預習和課后預習,在不斷預習和復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刻板的模式,許多學生的英語理論知識完善,但是卻沒有基本的使用能力,成為了一個只會看不會說的“啞巴學生”。在傳統的培養模式下,學生過分考試成績,忽視了對英語的全面學習。多元化教學模式的使用,有效打破了這一模式,脫離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對單詞和課文的死記硬背,強調了英語實際運用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具備實際運用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比如,在上《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時,內容講的是孩子和家長思想觀念的不同,其中很多對話和情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排練情景劇,讓學生有開口講英語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多媒體技術手段為多元化教學方式提供了便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高科技技術手段逐漸被運用到了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使用,加強了現代教學技術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視、聽、說同步教學環境,實現了教學的教學過程的形象化和生動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擴大了學生的信息交流范圍。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定期為學生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電影,如《歌舞青春》這種類型的青春系列電影,讓學生能夠在觀看美劇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美劇,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通過觀看美劇學習英語。

(三)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為謀求更好的發展,相關部門正致力于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變革就是現在大學教育的基本特征,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這種變革將不斷深入。大學生英語教學課程改革主要針對的是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結構,要求相關教學理論能夠及時更新和發展,更好的指導教學實踐。教學結構能夠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比如,很多高校大一的學生都還沒有自己的電腦,學校為了方便學生的英語學習,設置了專門的視聽說教室,為學生練習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可能。而且是視聽說教師的電腦中,有很多美劇和電影,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同時,為了防止學生沉迷于美劇,每一次觀看美劇的時間都有一定的限制。語音教室的設立,就體現出了學校對英語教學工作的支持。

(四)在教學中融入了新的元素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強調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這種多元化的思想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對多種教育理念的融入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素質教育的融入,強調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將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作為重點,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促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深入探索的能力。在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增加學生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第二,創建了一個多媒體的自主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創建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創建自主學習的環境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更加友好的界面,培養了學生的協商會話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而且網絡計算機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提供了便利。第三,多樣化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融入了人文精神,培養了學生人文精神內涵。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更是要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追求。

(五)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教學雖然一直在強調個性化,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效果并不好,教學缺乏系統性,導致個性教學成為了一句口號。高校大學生英語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最喜歡的授課形式。比如,一些高校就開設了除《大學英語》這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外的其他一些英語課程,包括英語口語、英語翻譯、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關課程。再比如,部分高校在大學入學之初就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了摸底考試,針對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成A、B班,A班學生的成績相對較好,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要求也不同,而B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相對較差,老師也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一些A班的學生如果感覺學習困難也可以申請調入B班,同樣B班的學生如果表現良好,也可以申請調入A班,這不僅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機制,而且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實現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

(六)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強調了口語的重要性

傳統英語教學對口語教學有所忽視,多元化教學方法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強調口語教學的重要性,而且實施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純理論的教學中脫離出來,通過讓學生講述一些小故事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知。通過口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也將接觸到更多西方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內容,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和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也會向學生提問,除了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外,大多數學生都只會說“sorry”,“Idon’tknow”,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也有可能是學生根本沒聽懂老師的問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支持和鼓勵學生多說,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而且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減少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覺得說錯也沒有什么。

四、結語

第7篇

關鍵詞:英語教育;數字出版物;質量優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際交流的增加,英語在中國逐漸從知識教育演變為基礎技能教育,學生接受英語教育的時間也在不斷提前,從之前的小學三年級開始英語教學提前到現在的幼兒園甚至英語早教。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對后期的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在普及英語教育等語言技能教育的同時也在大力支持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等教材刊物的發展,為探究適合中國國民教育的教材和刊物提供基礎保障。

1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概念和特征

1.1數字出版物的概念

數字出版物品是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新型產物,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傳播方式的發展,數字出版物涉及互聯網信息技術、存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技術[1]。數字化出版物與傳統出版物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以光盤為載體的數字出版物在實際的編寫過程中一般會將信息以二進制代碼來編寫在數字化光盤中,進行信息處理和接受的一般是計算機或者其他終端設備。在數字化出版物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強調內容數字化、生產規模化和產業化的流程。數字化出版物的發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在不斷發展,現階段的網絡期刊和網絡圖書在拓寬知識傳播道路的同時也為數字化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1.2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特征

英語教育類的數字出版物一般以其出版特質來進行特征區分。現階段市場上所廣泛應用的有英語教育類電子出版物和英語網絡教育類的電子出版物。與傳統的紙質教材出版物相比較,英語教育類電子出版物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編制過程的基礎特征,在傳統教學中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一般會經過編寫、校對、印刷等多個環節,在具體的過程中需要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進行通力合作。為了保證教材的準確性,一般會使用較多的流程和時間進行內容確認[2]。英語數字出版物的編寫一般是收集素材、編寫、校對,后期的流程不僅少,而且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定期進行教材的更新替換,更新替換的成本較小。其次是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與傳統教育的數字出版物相比較,其出版介質與傳統出版物有較大的差異。與傳統出版物以紙為主要傳播媒介相比較,數字出版物的傳播介質更加多樣,除了光盤和U盤等實體傳播介質之外,網絡也逐漸成為新的傳播媒介。

2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現存問題

2.1缺乏兼具外語素養和專業編輯素養的人才

在各種刊物數字化出版的大環境下,數字化出版物的編輯出版流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發展過程中首先面臨是人才問題。在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的出版過程中編者和編輯室屬于分工合作的,編輯要負責的工作一般是出版物的選題和甄選,對出版物的內容進行把關,但是在數字出版物的出版過程中對編輯有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編輯實際的工作涉及設計、加工、出版、營銷等多個環節,而且在實際的編制過程中要求編輯具有一定的信息檢索能力、多媒體轉化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等。現階段市場群眾購買或者使用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的主要原因是其信息承載能力高于傳統的英語紙質出版物,但是讓家長或者教育機構采納的主要前提是編者的權威性。

2.2英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創意不足

現階段的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產品策劃可以主要分為素材策劃和技術策劃這倆基礎階段。所謂素材策劃就是數字出版物中的各項引用文字、圖片、音頻素材的策劃,現階段的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對傳統出版物的素材策劃有著較多的借鑒,在實際的出版過程中會遇到以下問題:電子教育出版物與實際使用的紙質教材之間存在著銜接上的差異,在出版的過程中是否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現階段所使用的教材進行調整。在使用過程中教材是基礎知識,數字出版物代表了前沿教育教學方法和新的教育素材。面對這些問題,首先要從現階段的實際需求出發,然后通過教育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側重點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在實際的策劃過程素材策劃在調和與教材之間的矛盾的同時還要注重跟緊時展的步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關素材的采集。

2.3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版權不明確

現階段的英語教育類數字化出版物因為策劃和編寫人員的素質差異,在實際的出版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作品授權問題。在編寫過程中選取大量的英語原文作為編寫素材,這些原文的版權問題錯綜復雜,在使用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侵權的糾紛。除此之外,與傳統的出版物相比較,數字出版物豐富的承載內容和直觀的呈現方式一般是依靠圖片或者視頻來實現的,但是現階段很多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圖片等素材的版權的重視程度低,在編寫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內容的豐富性經常會在網絡上下載一些素材,在使用的過程中各種素材的作者注釋不清,很容易引發版權的糾紛。

3英語教育數字出版物的質量提升策略

3.1加強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人才培養

數字出版物的編制過程中,需要大量綜合性的編輯人才。編輯人才是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形式進化和內容優化的基礎保障,想要從根本上提升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質量,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首先要進行的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觀察力培養是首要內容。因為在策劃過程中,只有發現相關市場的教育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才可以從實際需求出發進行針對性的策略調整,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提升策劃質量。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創新意識也是重要的培養內容,因為教育個體的差異性,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英語類教育數字出版物作為語言教育的主要內容載體之一,在編寫過程中首先要到的就是“與時俱進”,只有符合時代需求的文化產物才能被時代所認可,因此進行編輯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創新意識是重要的培養內容。

3.2提升選題的新意

首先要針對英語教育類的選題與選材進行策劃。在出版發行的數字出版物中,有兩種出版物,一種是獨立出版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作為獨立的出版物。所謂的附屬出版物就是在進行紙質教材或者出版物的出版過程中光盤等數字出版物作為附屬品隨之出版,大多數是與紙質出版物共同出售,單獨出售的出版物占據的份額較少[3]。現階段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如教育光盤等)都是紙質出版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因此在選材過程中,相關教育機構和選材老師對于紙質出版物的重視程度高于數字出版物。這樣的選材行為不僅會增加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推廣難度,而且增加了新型教育內容的推廣難度。因此在進行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過程中要以實際需求為依據,提升相關科目的選題新意,通過提升教材質量來為相關的推廣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3.3根據需求進行針對性策劃

在英語教學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設計過程中,策劃人員的創新意識對整體教材的使用效果有直接影響,因此在進行策劃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教材的策劃理念要秉持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心態,在對傳統優勢繼承發展的基礎上結合英語教育趨勢和英語教育需求來提升教材質量[4]。在編寫過程中要保持專業性的同時要保證英語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為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質量提供基礎保障。例如在編寫英語數字出版物的內容上對英語的句子、句型以及詞性等方面進行綜合,使讀者能夠在理解英語知識的同時更加輕松。在選擇英語文章時,要增強英語內容的趣味性,并結合相應的視頻與音頻結合,使讀者能夠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第8篇

本次活動主要面向工商管理學院09,10級本科生,同時可以面向其他同學,作為院級活動。

1 、知道什么是“四六級”及其重要性

2 、介紹 4,6 級考試的考試技巧,使同學們能更輕松得高分。

3、 介紹英語考前復習技巧,提高同學復習效率。

4 、最后介紹大學英語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大家學習英語更有效率。

活動時間:2012年11月5日(周五)晚七點

活動地點:工商管理學院院樓B105

活動對象:工商管理學院09,10級本科生

活動規模:現場可容納150人左右

主辦單位:工商管理學院學生會

承辦單位:工商管理學院學生會學習部

活動時長:估計3小時

六.特邀嘉賓:

1.院學生會主要干部,

2.學習部主要干部,

3.高分通過四六級的學長學姐(包括研究生),

4.外語院經驗豐富的四級輔導班老師

七.活動準備:

1.由學習部部長將活動策劃書等材料上交老師,獲得老師及領導的同意與支持;

2..確定嘉賓和主持人(3月25日之前),聯系嘉賓,收集嘉賓個人資料,. 學習部負責牽頭由院學生會學習部部長負責發出邀請涵,邀請相關嘉賓。

3.提前一周大概(4月初)申請好教室,并提前準備嘉賓飲水;

4.由新聞部做出宣傳海報,. 做好宣傳工作,海報三張,請求新聞部支援,各班學委務必在班上宣傳

5.會場負責人維持會場紀律,同時主持人注意控制會議節奏

6.會場負責人負責會場黑板的布置及簽到工作;

7.做好與嘉賓的溝通工作,搜集相關資料制作現場宣傳PPT。

八.活動流程:

1.相關負責人提前1小時開展會場布置,確定教室內麥克風等設備運作正常。

2.晚18:40特邀嘉賓及相關人員到會場簽到處簽到;

(1)晚19:00由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本次交流會主題,并介紹到在座干部、嘉賓。

(2)19:05院學生會負責人發言。

(3)19:15優秀學生做自我介紹。

(5)19:55由優秀學生作心得介紹

(6)21:15由現場學生發問

(7)22點預計結束,主持人致結束詞,感謝學長學姐的到來和經驗介紹,對交流會的效果進行總結。

(8)22:00交流會結束,集體合影留念。相關人員留下清理會場。

九.注意事項:

1. 嘉賓可將自己的聯系方式,QQ號,電子信箱等留下,方便同學們課下有困難時及時交流

2.主持人也可以現場提問,活躍現場氣氛

同時,在主要教學樓展板展示優秀交流會心得及精彩照片和相關報道;在校園網上發出關于外院學習經驗交流會取得效果的相關報道。學習部要派專人整理相關活動紀錄,撰寫新聞稿及總結

4..讓同學們從第二排起往后坐,第一排留給嘉賓

5.大會時間安排要合適,主持人要隨機應變,保證各個環節緊促、順暢進行;

6.會議中工作人員要服從安排及隨機調動,保證每項工作都要有人負責;

7. 各負責人要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會場氛圍。

第9篇

采用自編《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調查問卷》,從生活適應、學習適應、宗教適應及心理適應四個維度對南昌工學院514名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狀況進行調查,并提出改善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狀況的對策。

關鍵詞:

文化適應;少數民族大學生;多元文化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1014303

1引言

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是當今文化心理學和教育人類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文化適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有不同文化的群體及其成員在相互直接的、持續的接觸中所產生的文化和心理雙方面的變化過程。近年來,在我國多元文化教育興盛和民族教育事業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內地高校接收并培養了越來越多來自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當少數民族大學生離開本民族文化環境,從孕育成長的母體文化進入漢族文化圈時,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面臨文化適應問題。文化適應是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校的文化適應狀況與其學業成就密切關聯,文化適應程度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業表現水平顯著相關,較低的文化適應水平是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國內有關少數民族學生文化適應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還遠遠落后于我國蓬勃發展的民族教育實踐。少數民族大學生肩負著本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承載著民族文化傳承的使命,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研究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問題對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適應能力,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發展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研究設計

2.1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調查問卷》,并結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訪談編制而成。調查問卷共包括兩部分:(1)個人背景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專業、學歷層次等。(2)文化適應狀況調查,具體包含生活適應、學習適應、宗教適應及心理適應四個維度。

問卷題項采用5級計分方式:很好(4分)、較好(3分)、中等(2分)、較差(1分)、很差(0分)。把5級分數看成連續數據,設定以各維度得分與該維度滿分的百分比為依據,將適應性分為4個等級:很適應(百分比≥80%),適應(百分比在

2.2研究對象

南昌工學院是全國四個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之一,擁有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預科生,本、專科也有為數眾多的少數民族學生,總計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達13000余人,包括53個少數民族學生,是一個較有代表性的樣本。本文選擇以南昌工學院少數民族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文化適應問卷調查研究,不僅對本校有意義,而且對全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研究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3研究結果及分析

3.1調查樣本基本數據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80份,其中有效問卷514份,有效問卷率88.6%。調查所得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被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和特征如下:調查對象平均年齡21.3歲,從性別分布上看,男女比例較為均衡,男生263人,占51.2%,女生251人,占48.8%;從學生類別上看,預科生186人,占36.2%,高職生125人,占243%,本科生203人,占39.5%;從學科背景上看,理工科學生287人,占55.8%,文科類學生227人,占442%;從民族成分上看,被調查人數排名在前五位的是藏族103人(20.0%)、維吾爾族84人(16.4%)、蒙古族77(14.9%)、壯族72(14.0%)、苗族65(12.8%),其他民族合計113人(21.9%)。

3.2調查結果及分析

(1)從文化適應的總體水平來看,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狀況不太理想。總體不適應與很不適應者比率(58.6%)高于適應和很適應者比率(41.4%),表明超過半數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面臨文化適應困難。從具體維度上看,學習方面的不適應和很不適應者高達763%,其他依次為生活適應性(54.5%)、宗教適應性(51.5%)和心理適應性(34.8%)。可見,大多數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存在文化適應困難的癥狀,甚至有部分學生遭遇“文化休克”,主要表現為難以適應學校當地的飲食、南昌的氣候,不能很好地與漢族學生、老師交往,常常有孤獨、失落之感,會感到因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壓力,對文化知識學習缺乏興趣與熱情,學業成績較差,等等。同時也反映出學校、老師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適應問題沒有足夠重視。

(2)文化適應的性別差異分析。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女生在各維度的平均分都高于男生,文化適應性優于男生,而且女生在總體適應水平、生活適應維度和學習適應維度與男生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但在宗教適應和心理適應方面男女差異不顯著。這和女生的性別角色及性格特點有很大關系,女生在高校中對大學生活態度比男生更積極,在學習上更耐心,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強,有助于提高她們的文化適應能力。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學校、老師應該更加關注男生的文化適應問題,在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指導。

(3)不同類別學生的文化適應差異分析。南昌工學院少數民族學生包括少數民族預科生、高職生和本科生三類。研究發現,在生活適應維度,少數民族高職生的適應性要好于本科生和預科生,而且三類學生存在顯著差異;在學習適應、宗教適應、心理適應三個維度,得分排名均為本科生、高職生、預科生,在宗教適應維度上差異顯著,但在學習適應和心理適應維度差異不明顯。從總體適應情況上看,本科生、高職生和預科生有顯著性差異,文化適應性最好的是本科生(38.89分),其次是高職生(37.56分),最后是預科生(35.09分)。調查結果顯示,少數民族預科生在各維度的得分較低,適應性較高職生、本科生要差。

可能的解釋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相比于高職生和預科生,本科生入取分數較高,文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本科生的文化適應能力更強。另一方面,道格拉斯?布朗(Douglas Brown)將文化適應過程分為4個階段,即興奮階段、文化休克階段、文化初步適應階段和文化基本適應階段。南昌工學院預科生大多數屬于一年制預科生,每年9月初入學,在本研究調查時(2014年11月份)預科生來校時間僅有兩個多月,與學校當地接觸時間較短。少數民族預科生可能正處于文化休克階段,在進入大學不久,主流文化給少數民族預科生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沖擊和文化壓力,對與先前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的漢文化環境感到十分不適。

(4)文化適應的民族差異比較。限于篇幅,本文只對人數排在前五位的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壯族、苗族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在生活適應維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別為:壯族、蒙古族、苗族、維族、藏族;在學習適應維度,苗族學生的適應性最好,其次是蒙古族、壯族,維族和藏族學生學習適應性較差。在宗教適應方面,適應狀況較好的是蒙古族、苗族及壯族,維族和藏族學生的宗教適應性得分較低;在心理適應維度,壯族學生的得分最高,心理適應性最好,其次是苗族、蒙古族學生,而藏族和維族學生的心理適應狀況相對較差。從總體水平上看,蒙古族、壯族、苗族三個少數民族學生的得分排名靠前,平均分值高于維族、藏族學生。不同民族學生在學習適應、宗教適應和心理適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這一調查結果有其理論和現實的依據。巴比克爾(Babiker,1980)等人提出了文化距離(Cultural Distance)的概念,指的是由于距離和空間的阻礙、文化共同點較少所產生的距離感和陌生感。文化距離越大,跨文化交往群體對主流文化的適應性就越困難。維吾爾族和藏族學生大部分來自我國西部最偏遠的新疆和地區,很多學生來校之前從未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地方。當他們來到千里之遙與原生活環境、文化環境巨大差異的高校求學時,自然而然會產生比其他民族學生更大的文化適應壓力。此外,絕大部分維吾爾族和藏族學生分別信仰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有著強烈的本土民族情結和宗教感情,在文化適應策略上,傾向采取分離策略,即重視母文化,避免與其他文化群體進行接觸和交流。在現實中,根據筆者在校園和教學過程中對維族、藏族學生的觀察、了解,來自新疆和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藏族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組織紀律性、人際交往意愿遠不如壯族、苗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學生,這說明他們的文化適應態度不夠積極,對其他民族文化有較強的排外心理。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學校對維族和藏族學生的文化適應教育引導存在不足,亟需改進和加強。

4教育對策

(1)營造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環境。在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方面,學校的辦學理念應體現民族文化包容的思想和尊重民族文化的觀念,實施多元文化一體教育,學校的管理制度要體現民族平等和文化公平。同時,在教學模式和學業考評上也應該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差異性,以調動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創設多元文化融合的教學制度環境,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消除民族誤解、增進了解和信任。

(2)設置多元文化課程。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每一個民族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每一個少數民族學生都帶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利用這些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文化基因,體現多元民族文化特色,構建多元文化教育的校本課程,有意識地將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融入課程之中。

(3)加大民族傳統文化知識普及。高校教育者應充分融合多種教育資源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普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讓少數民族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了解異質文化,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身份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以更好地實現在主流文化社會環境的文化適應。

(4)加強雙語教學。語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數民族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能力影響著其對漢族文化的適應程度。學校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教育,另一方面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進一些具備少數民族語言能力的專兼職教師,為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文化適應提供專業化的教育和引導。

(5)加強心理干預與輔導。針對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適應狀況不良及適應能力較差的現狀,利用課堂教學、課外講座、心理咨詢活動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輔導機構、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的三級網絡體系作用,建立和完善暢通的溝通機制,多與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其提供心理疏導服務,使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跨文化交流意識;

(6)組織多元文化活動。定期安排一些有關各民族歷史、飲食、服飾等文化展覽活動,讓學生更加立體直觀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增進校園里的民族關系和諧。通過舉辦多種多樣的民族傳統節日(如藏歷新年、古爾邦節等)、民族歌舞、民族體育競技的藝術文化活動來宣傳和交流民族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多元化繁榮發展。此外,還可以與多元文化課程相結合,開展異文化體驗訓練,讓少數民族學生感受漢族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異同,幫助他們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增強文化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儒練,劉葉飆,熊山妹.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研究現狀評述與展望[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4):5862.

[2]李懷宇.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基于教育人類學的認識[J].貴州民族研究,2006,(4):133139.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青草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你懂的视频在线 |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第一页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 国产国产在线播放你懂的 | 漂亮的保姆4-bd国语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高清视频ww | 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s色|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五月花综合 | 无需付费看大片免费 | 丁香婷婷电影 | 福利国产在线 |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不卡 | 免费在线观看mv网址入口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aa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婷婷五月情 | 瑟瑟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丁香乱小说 | 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午夜在线 | 久久福利资源站免费观看i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久久综合五月天婷婷伊人 | 国产va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