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2 14:54:3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大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臨床專業 XX級x班4組
調查時間:XX年5月下旬-6月上旬
調查地點:廣西醫科大學
調查對象:本科生
調查目的:了解我校學生目前的消費情況,分析其中的差異,并提出我們的合理建議
樣本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8份
通過此次調查問卷的信息反饋,我們對信息進行了匯總與分析,并進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粗略的建議,希望能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理念,理財觀念以及價值觀趨向有一定幫助。
1.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城鎮 c.鄉村
2.你的消費來源 a父母b 獎學金c勤工儉學d貸款
3.你的月生活費是 a<300 b300-500 c500-700 d>700
4.你月消費的主要目的是 a伙食 b交通、通訊 c購物 d購買學習資料
作為學生,一個重要的本職任務就是學習,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同學們的學習支出僅占月消費支出的1.40%。我們應該引導大學生們形成一種觀念,即“豐富大腦不惜錢”的理念。
5.你平時每月的伙食費是 a<2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e>500
6.在護膚、美容、著裝等形象消費上,你每個學期花費多少
a<50 b50-100 c100-200 d>200
7.你平時每月購買日常用品的花費是 a<20 b20-40 c40-60 d60-100 e>100
8.你平均每月的電話費是 a<10 b20-30 c30-50 d50-100 e100-200
擁有了手機,消費支出也會隨之而來,差別存在除了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如工作外,同時還與同學們自身的理財能力有一定的關系。
9.你每月學習方面的花費是 a<20 b20-50 c50-100 d>100
在學習方面花費較少的情況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對精彩的外部環境缺乏定力,五彩繽紛的世界的確熱鬧,但是如何做到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理性的面對則是一個值得去研究的問題。精彩的世界是否有你逗留的理由是當代大學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懂得如何在紛繁的的誘惑中獨善其身,完成對自己的進一步提高,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10.外出購物的頻率 a.幾乎不 b.偶爾 c.經常
11.外出購物的地點一般是 a.商場的專賣店 b.路邊的小店 c.地攤 d.精品店
12.外出的交通方式一般是 a.步行 b.自行車 c.公交車 d.出租車
13.您有的電子產品是 a.mp3 b.mp4 c.mp5 d.數碼相機 e.電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而電子產品行業的競爭也是日趨激烈,電子產品逐步大眾化,得到普及。
14.您已有的(或打算購入的)電腦的價位是
a.XX及以下 b.XX至3000 c.3000至4000 d.4000至5000 e.5000以上
15. 您的手機的價位是
a.500元及以下 b.500至1000元 c.1000至XX元 d.XX元及以上
16.花父母的錢,心中有何想法
a理所當然 b心有慚愧,但是無可能何 c 希望以后有所償還
17.當你需要購買某商品時,你更注重 a品牌 b質量 c外形和美觀 d價格 e其他
雖然從我們現實的消費層面上看不出有明顯重品牌的傾向,但并不代表以后沒有,畢竟目前的消費方式極大程度上受到客觀經濟條件制約,作為一個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大學生應該更多的追求一種精神上舒適,物質上合適的生活。無計劃的消費方式,不平衡的消費結構不利于我們形成比較規律,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狀態。
18.你的消費方式是 a能省則省 b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 c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19.若某個月的花費低于預算,你會怎么處理余額
a存入銀行 b馬上花光 c轉入下月生活費 d用于投資 e沒有余額
20.當你想要買某樣東西時,發現錢不夠用,你會
a向父母要 b自己存 c向同學借 d不買 e其他
21.你認為你的理財能力如何 a較差,花錢沒計劃 b一般 c有較強的理財能力
22. 外出聚餐的頻率 a.幾乎不 b.偶爾 c.經常
23. 外出聚餐的付款方式 a.輪流請客 b.均攤 c.某人提出自己請客 d.aa制
24.外出聚餐一般去的地點是
a.大型的中餐廳 b.小型的中餐廳 c.西餐廳 d.連鎖快餐店 e.自助餐廳 f. 路邊小攤 g.其它
25. 單獨或和同伴外出用餐時自己平均花銷為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6. 因同學過生日或其它原因送禮物的頻率 a.幾乎不 b.偶爾 c.經常
27. 若送同學禮物,一般禮物的價位是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元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8.您覺得您的消費合理嗎? a.剛剛好 b.偏高 c偏低 d經常超前消費
在被調查對象中,7.20%的同學是超前消費型,“今朝有酒今朝醉”型的消費方式不考慮長久,它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就更加嚴重了。我們反對超前消費,提倡“量入為出,合理消費”,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問卷調查后的思考: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正在逐步完成一個從揮霍到理性理財的過渡階段。必要的追求我們無可厚非,他可以反映出時尚年輕人獨特個性的消費觀。注重品牌與質量更是領先于時代的價值觀,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完善與健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不夠理性,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由于他們還沒有實現的經濟上的獨立,費用的主要來源還是家中的補給。
當今我們提倡創建一個節約型社會,我們大學生理應從我做起,講求節約消費。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大學生獨立的理財能力(即“財商”)、科學的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消費習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而恰恰種種理念正是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
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起到了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代表了現代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而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議:
關鍵詞: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
青年旅游者,是旅游市場中最為活躍的生力軍,大學生是青年市場的主要群w,是帶動旅游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世界旅游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旅游過程中,大學生自有求新、求知、求異的消費心理。隨著90乃至95后大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大學生的旅游消費行為特點成為推進旅游行業繼續發展的首要課題。三亞市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重點發展的旅游城市,其在校大學生群體中來自內地的學生比重較高,研究三亞市大學生的旅游消費行為特征,對于分析內地旅游市場對海島型休閑度假方式的消費特點,以及了解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群體的旅游消費訴求,開發本地區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十分重要。
一、調查概況
1.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選擇三亞市三亞學院和三亞理工職業學院兩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級的文理學院的大學生,調查對象范圍較廣泛全面。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是研究分析三亞市高校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的習慣,包括島內及出島的旅游開銷、出游時長、年出游次數,出游時間選擇、和誰一起出游、旅游目的,島內及出島旅游選擇的交通工具、影響出游的要素、傾向選擇什么類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獲取渠道等內容。通過了解三亞市高校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習慣,分析提出三亞市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及提升策略,為研究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及旅游市場開拓提供經驗借鑒。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進行,訪談地點主要設置在三亞學院,問卷發放地點選擇在三亞學院和三亞理工職業學院。調查工作始于2016年9月,完成于2016年12月,問卷發放共計100份,收回問卷100份,其中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96份,問卷有效率96%。
通過整理回收的問卷,按照要求將基本數據處理,利用計算機軟件EXCEL數據處理分析,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找出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并提出有效開發提升建議。
二、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習慣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調查的方法,人口統計特征分析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展開:性別、年級、對旅游的喜好程度、是否經常出游。根據對收集的有效問卷中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調查男生39人,女生57人,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年級各有涉及。
其中,在對旅游的喜好程度上,多數學生表示喜歡旅游,但就是否經常出游的選項,相當部分學生的選擇是沒有。這兩項數據充分反映,三亞市高校大學生對于旅游這種休閑方式秉持支持的態度,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們的出游計劃,導致他們的出游經歷及體驗不多。
1.旅游消費水平調查
(1)旅游經濟來源
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旅游經濟來源依靠父母給予的比例占40%,通過生活費結余的比例占29%,自己打工做兼職的占16%,其他包括獎學金、戀人資助、其他途徑分別占3%、5%和7%。通過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的旅游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另外,當代大學生的旅游經濟來源正呈現多元化的結構特征,大學生在獲取旅游資金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兼職和獎學金甚至依靠戀愛對象的資助等方式,并占有一定比例。
(2)每次旅游平均消費金額(島內/島外)
考慮到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島內外出游涉及交通、旅游動機有所差別,故而在調查統計旅游花銷時,本人在問卷中進行了島內和島外的區分。根絕調查數據反饋,學生用于每次島內旅游的平均花費在200元以下的占10%,平均花費在200元-400元的占39%,平均花費在400元-600元的占29%,平均花費在600元以上的占22%;學生用于每次島外旅游的平均花費在200元以下的占4%,平均花費在200元-400元的占10%,平均花費在400元-600元的占19%,平均花費在600元以上的占67%。充分說明,三亞市大學生在計劃島內旅游和島外旅游在消費支出上有很大的差別,島內旅游消費集中在200元-400元及400元-600元的區間,島外旅游消費區間主要為600元以上,三亞市大學生對島外旅游的消費開支相比島內旅游開支要大的多。
(3)平均出游時長
根據調查數據結果,三亞市高校大學生平均出游時間為1-2天的占比22%,3天-5天的為56%,6天-10天的為19%,11天以上的為3%。大學生的出游時長主要集中為10天內,11天以上的長時間旅游選擇比例較小,這可能與高校學生的無固定經濟收入來源,無法支撐長時間的旅游開銷,以及高校假期時間安排較為固定有直接關系。
(4)每年出游次數
年出游次數是反映普通旅游消費者旅游消費意愿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數據分析得出,年出游次數在1次及以下的選擇比例為15%,選擇2次-3次的人數比重為69%,選擇4次的為8%,選擇5次及以上的為8%。調查數據充分說明,三亞市高校大學生旅游意愿及旅游動機較為強烈,85%的學生每年都會有安排2次及以上的旅游計劃,旅游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2.出游方式選擇
(1)旅游時間選擇
大學生的閑暇時間較多,包括寒假、暑假、法定節假日、周末以及五一、十一黃金周等。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學生們傾向于選擇寒假(22%)、暑假(38%)和十一(16%)出游,其中在暑假時間大學生的出游意愿最強。暑假和寒假是學生一年中最長的兩個假期,選擇這個時間段出游方便自由靈活安排出游計劃;另外,寒假時間正處于我國的冬季,氣候較為寒冷,加之中國家庭春節要團圓的傳統觀念,相比較暑假,學生的出游意愿稍弱;十一國慶周使我們國家的旅游黃金周,景區客流暴增,出行困難,而大學生們更偏向于求新求異的旅游心理,對旅游品質和出行體驗的要求較高,導致大學生對十一黃金周時間的出游意愿不算強烈。
(2)出游伙伴
根據數據結果分析,大學生選擇和同學及朋友出游的比例占51%,選擇陪伴家人出行的比例占24%。除此之外,還有選擇和戀人(15%)一起旅游,以及獨自旅行(8%)。大學生們樂于與交流情感,傳遞價值理念,和同學及朋友一起,彼此志趣相投,更有交流溝通的共同語言,加之他們的閑暇時間較同步。選擇與家人出游,在旅行過程中增進與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維系家庭關系的和諧穩定,備受中國家庭重視。15%的大學生選擇與戀人一同旅游。大學生情感生活日漸豐富,保持與戀人的良好關系,旅游過程中增進情感,贏得好感,可以說,旅游是當下大學生為感情生活加分不錯的選擇。另據調查發現,選擇獨自出游的這部分群體多為單身大學生,且他們對冒險旅游、徒步旅行等特色旅游項目比較感興趣,求新求異求知和艷遇的心理需求較大。
(3)旅游目的
學生們選擇娛樂放松、增長見識、人文體驗的比例較高,分別為34%、18%、和14%。現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知識儲備較豐富,求追自由舒適的生活方式,旅游作為一種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成為首選。大學生的求新求知的旅游心理也使得大學生群體在選擇出游目的地的時候與其他游客有明顯區別,反映在數據中增長見識和人文體驗的選擇比例較高。從調查結果看,大學生的旅游動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其中冒險刺激比重也比較高,且多為男生;選擇的旅游購物群體多為女生,這和大學男女生不同的旅游心理及消費需求有很大的關系。
3.出游目的地選擇
(1)出游交通工具選擇(島內/島外)
鑒于海島城市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游客進出島依賴的交通工具的選擇十分重要,加之海島本身具有的地區性特色性的旅游資源特色,本地大學生在選擇出游交通工具時會對島內和島外做區分。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三亞市大學生在島內旅游時選擇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火車和市內交通,分別占比37%、29%和25%。汽車作為旅游交通工具具有靈活、方便停車、實現點對點的送達等特點,大學生島內旅游選擇汽車作為首要出行工具,主要是基于短途旅游情況下的選擇;另外,海南島建設有環島鐵路線路,也方便了島內旅游的交通;同時,旅游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豐富的市內交通系統,也是游客依賴的重要交通工具。
通過對大學生島外旅游交通的數據分析,與島內旅游情況相比大為不同。大學生選擇島外旅游考慮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為飛機和火車,分別占比56%和27%。充分說明,大學生在選擇出島旅游時,更多考慮的時間成本,以及出游的體驗;由于海島型城市的地域性特點,出入交通工具選擇性較少,飛機和火車成為必選項。
(2)出游目的地影響因素
影響旅游者出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閑暇時間、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目的地情況及出行安全考慮。通過調查數據分析,三亞市高校大學生認為景點知名度及吸引力是影響出游目的地選擇的最重要的因素,占比31%,選擇知名景點和有吸引力的景點仍是大學生首先考慮的要素。另外,選擇假期時間和路程距離、門票價格、地方治安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是19%、18%、16%和11%,大學生沒有固定經濟收入來源,在旅游過程中會注意控制旅游開支,對旅游目的地的路程距離和門票價格比較關注,當然假期時間夠充裕也是旅游成行的保障。另據走訪調查,出游影響因素選擇地方治安的多為女大學生,年輕女性在生理體能和社會經驗上處于弱勢,她們在外出游對人身安全的保護格外重視。
(3)旅游目的地類型選擇
大學生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凸顯了他們的旅游動機和休閑需求。在調查結果分析過程中,可以發現自然風光類旅游景點仍是大學生的旅游主流選擇,占比33%,其次是休閑度假類,占比21%,當代大學生普遍展現對高質量生活品質追求,通過自然觀光和休閑旅游陶冶情操,以及在旅游過程中增長見識,提升對人生對世界的感受和認識。另外,大學生選擇城市旅游(13%)和探險刺激旅游(12%)的也占一定比例,充分體現大學生旅游類型豐富,對特色旅游消費需求呈現上升趨勢,這是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的新的形勢。
4.旅游信息獲取渠道
旅游者信息獲取渠道直接影響旅游者出游的選擇和旅游市場營銷效果。根據調查數據反映,無論陌生還是確定的景點,大學生相關的信息獲取渠道都以互聯網主要的方式,占比分別為45%和49%。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作為適應能力最快的群體,他們對新事物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接受使用互聯網的熱情更高,對他們進行互聯網營銷效果更直接有效。通過朋友介紹的選擇比例也比較高,其他還有書刊雜志和廣播電視及旅行社推薦等傳統信息傳播渠道。朋友介紹,是口碑宣傳的重要手段,是個人經驗的傳授和推廣,大學生群體性極強,周邊同伴的意見建議對其做選擇很有影響。
三、調查總結
大學生是青年旅游市場的主體,其旅游消費需求是未來旅游消費的趨勢。根據以上調查分析,大學生對出游旅行的需求很大,出游頻率相比增加,尤其隨著80后,90后成為社會生產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生活習慣引領社會消費的新趨勢,包括旅游經濟來源呈現多元化;出游時間相對集中,且時間較長;求學求新求異的旅游心理明顯;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等。海島型城市大學生旅游消費特征差異性明顯。如三亞市大學生旅游消費存在島內島外的差別。第一,大學生在島外的旅游消費明顯高于在島內的旅游消費。大學生島內旅游多為近距離的短途旅游,加之多乘坐汽火車,交通成本較低,出游時間多為周末,時間不長;與之相反,島外旅游出行距離遠,多乘坐飛機出行,且時間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及十一黃金周,旅游消費動機較為強烈。第二,出游交通方式也有明顯的差別。受地理區位的限制,大學生島內旅游多選擇火車、市內交通和汽車,島外旅游主要依賴飛機和火車,三亞環島高鐵也為大學生出游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通過調查研究三亞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習慣,有助于開發海島型旅游城市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整海島型旅游城市季節性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內需性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