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鄉村建設規劃優選九篇

時間:2024-03-18 18:35:0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鄉村建設規劃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鄉村建設規劃

第1篇

一、奇峰鎮基本情況

鎮位于中部,與鎮、鎮、鎮、鎮、鎮、鎮毗鄰,東西長,南北短,幅員面積68.7平方公里。境內有河于北東環繞,河于西面貫穿,為兩埂西溝西河丘陵起伏地形。鎮由原鄉、鄉、鄉合并組成,全鎮行政區劃為13村(其中農業行政村12個),社115個,共4.6610萬人,現有總耕地5.9598萬畝,占幅員面積的57.83%,其中:水田3.9956萬畝,占67.04%,旱地1.9643萬畝,占32.96%。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5056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6082萬元,占32%。糧食總產量29863噸,其中:水稻總產量18660噸,占62.5%。全鎮年人均純收入6780.00元。

全鎮已建提蓄水工程553處,其中:小(2)型水庫9座,山坪塘513口,石河堰33道,固定提灌站19處,提蓄水能力465.96萬立方米。全鎮幅員面積6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2799.7萬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16.64%。

二、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涉及奇峰鎮6個農業行政村62個社,受益農戶5932戶),根據2013年統計年鑒可知:項目區幅員面積32.22km2,耕地面積26370畝,其中田面積17426畝,土面積8944畝,總戶數8653戶,總人口23729人(農業人口23729人),勞動力12790個,人口密度736人/km2。已建成提蓄水工程292處,其中:小(2)型水庫9座,山坪塘261口,石河堰20道,固定提灌站11處,提蓄水能力365.96萬立方米。

第2篇

一、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緊密結合鄉村實際,聚焦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片區(經濟區)為單元編制鄉村級規劃,引領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著力提升鄉村級(以下簡稱“鄉村”)規劃建設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前瞻性,強化規劃實施管理,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指導全縣鄉鎮形成一批鄉村規劃編制示范樣本,以先行試點編制的示范村鎮為基礎,根據省市目標要求及縣域發展,應編盡編鄉村規劃,實現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覆蓋。建立健全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完善鄉村規劃法規政策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三)加強試點示范

結合我縣實際,以片區(經濟區)為單元編制鄉村規劃。2021年5月底前選擇鎮開展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選擇7個產業發展試點村,6個鄉鎮振興示范村。2021年6月底前完成試點鄉鎮、村規劃編制需求摸排。2021年前完成13個試點村和1個試點鄉鎮的鄉村規劃編制初稿,力爭12月底前完成審批;2022年,全面啟動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村規劃編制工作;至2025年,根據省市目標要求及縣域發展,逐步推進編制余下村的村莊規劃和鄉鎮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力爭做到應編盡編。

(四)強化規劃管理

一是完善鄉村建設規劃管理機制,每個鄉鎮建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按區域設置自然資源所,配備專職鄉村規劃師,2021年底前率先在已實施的鎮和13個示范村所在鎮先行各設置一名專職鄉村規劃師,所在村設置一名兼職鄉村規劃員。2023年底前,實現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全覆蓋,制定鄉鎮國土空間管理機構制度。2025年底前實現每個鄉鎮或片區配備專職鄉村規劃師,制定完善的鄉村規劃師管理制度。二是健全鄉村規劃法規政策體系。2022年前按照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的原則構建鄉村規劃法規政策文件初稿,完善審批、項目監督、驗收等相關政策文件,2023年前完成鄉村規劃法規政策文件的宣傳及試落實工作。2025年確定鄉村規劃法規政策體系,建立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監督信息系統。

(五)把握規劃重點

鼓勵人才下鄉,因地制宜編制規劃,產業用地復合高效利用,科學避讓自然災害風險,推動鄉村居民點適度集聚。

突出耕地保護。建立完善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評價機制。安排專人落實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入庫監管工作,2025年底前實現對全縣13個鄉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非糧化”情況全覆蓋動態監測。

三、保障措施

(六)加大統籌推進力度。成立自然資源局鄉村規劃工作領導小組,以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分管規劃領導為副組長、各股室及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任成員統籌力量開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規劃設計中心,由分管規劃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縣自然資源局加強日常評估和監督檢查,研究規劃實施中的新情況,及時提供技術咨詢、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做好規劃的動態完善。同時鼓勵鄉鎮探索研究村民民主監督機制,實施村民對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全過程監督。

(七)多渠道強化資金保障。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原則,建立鄉村規劃編制和實施的財政保障機制,以縣級財政為主,通過納入預算、財政獎補、整合上級有關資金等方式提供必要保障,支持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一是規劃編制費用。目前我縣2021年鎮國土空間規劃和13個規劃編制試點村費用約405萬元,其中編制村莊規劃費約25萬元/村,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費80萬元/鎮(鄉),如連片建設,經費可適當降低,預計剩余鄉鎮和村還需投入資金約3000萬元。二是培訓學習費用,2025年前預計投入50萬元規劃培訓費用,每年投入約10萬元。

第3篇

關鍵詞:鄉村規劃;原則;問題;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新時期鄉村規劃概念性分析

鄉村規劃是對鄉村長期發展的整體部署,包括社會、科技以及經濟的發展,是鄉村發展以及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依據。規劃的內容有一是分析評價鄉村自然以及經濟資源。二是布局鄉村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方向與戰略目標。三是鄉村經濟的各個部門的發展水平、規模以及速度。四是對鄉村規劃的辦法與步驟進行制定。在進行規劃制定的時候,要與鄉村的資源條件相結合,把經濟發展作為中心,在效益得以提高的條件下進行,并進行平衡與比較,選擇出最好的方案。

二、鄉村規劃基本原則分析

第一,以人為本,農民是主體。對農民切身利益的維護是第一位的,對農民的意原充分尊重,將群眾認可、參與以及滿意當作根本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做好群眾的工作,通過群眾的智慧來把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

第二,城鄉一體化,進行統一發展。把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對新型的城鎮化建設進行統一的推進,對戶籍制度進行深化改革,命名農民市民化的腳步加快,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統一發展的新局面。

第三,堅持以規劃引領,用示范帶動。對規劃的引領以及指導作用進行強化,在進行美好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時要具有科學性,一定要做到先規劃后建設,沒有規劃不建設。根據統一的規劃,集中的投入,走試點先行的道路,進一步完善配套,保證建設一個成功一個。

第四,堅持生態第一,把特色彰顯出來。在生態強省建設的過程中,把農村生態建設作為其中的重點,對于農村的植物造林工作要大力開展,在森林以及濕地的保護與修復方面要不斷加強,才能使人與自然的和諧局面得以實現。另外,在進行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還要與農民生產生活的方式相適應,把鄉村的特色突出出來,保持田園原有的風貌,把地域文化的風格體現出來,在農村文化傳承方面要多加關注,預防千村一面的現象發生。

第五,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進行指導。結合各個地區發展的基礎,人口的規模以及資源的情況,還有民俗文化的不同,在分類指導方面不斷加強,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政策,現在主要是以舊村改造以及整治環境為主,不能大拆大建,預防基本農田被中心村建設占用。

三、現階段我國鄉村規劃建設中的問題所在

首先,我們國家在鄉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外在問題。一是鄉村的規劃編制質量不同,有一些規劃是在多年以前就進行了編制,對于村莊以后的發展速度以及規模沒有過多的預計,之后又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訂,與村莊發展的需求相比明顯滯后。

還有一些規劃對于鄉村居民點存在的特殊性沒有充分的考慮,對城市型社區開展了很多土建工程的建設,最后導致失去了鄉村的地方風格。除此之外,以前鄉村規劃也不夠全面,

還有一些規劃只對建房進行了規劃,沒有交通規劃,給排水系統以及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的規劃,對村民安全項目也沒有太多的涉及,這些內容都是鄉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沒有健全的鄉村基礎設施,鄉村居民點的形成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不具備科學的規劃指導,在建設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導致房屋沒有整齊的排列,各個年代建設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暢,公共活動場地以及綠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結構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為鄉村居民點的布局較為分散,規模不大,并且也沒有相應的財政支持,在公共設施運營方面的維持非常困難。所以,給每一個村莊都配上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存在一定的困難。

其次,我們國家在鄉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內在問題。一是鄉村規劃建設沒有足夠的思想認知,過去各級政府對于村莊的建設都不夠重視,重城輕鄉的現象普遍存在,國家在城市支持鄉村方面的戰略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到村莊的規劃建設中,實質性的辦法非常缺乏。村委會在村莊規劃的重要性方面也沒有深刻的認知,使得建設出現嚴重的混亂場面,不但對土地造成浪費,而且,還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破壞。二是鄉村規劃建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在進行鄉村規劃的過程中,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爭取過來的農業項目資金都用在養、種以及加工等產業的扶持中,在鄉村居住環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設施的提升方面,是嚴重缺乏資金方面的支持。另外,農民的增收較為緩慢,對規劃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來,國家在惠農政策方面的實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農民的增收還是非常的困難,這也對鄉村進一步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結構下,長期對鄉村沒有足夠的投入,直到現在很多鄉村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沒有足夠的編制規劃的費用,對規劃的編制啟動造成制約,給后期的建設帶來很大的影響。

再者,鄉村規劃建設缺乏公眾有效參與,傳統的鄉村規劃是一種偏重于物質建設規劃上的規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規劃控制方法,缺乏公眾的有效參與,使得規劃不能體現滿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莊規劃中即使存在公共參與,也只是被動的、初級階段的參與,僅停留在有限知情權和監督實施的較低層次上。首先,公眾參與范圍小、廣度和深度不夠,較少涉及

參與主體利益平衡等深層問題。其次,目前的技術手段多為問卷調查、一些意向性地選擇和規劃成果展示,它們僅被作為輔助設計手段,起不到協調、平衡作用。

最后,鄉村規劃建設缺乏長期投入機制,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鄉村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長期以來鄉村基礎設施投入偏低,多年來的建設水平遠遠不能滿足鄉村發展的需要,甚至有些舊的建設由于缺乏后期資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又十分龐大,對鄉村建設所需資金試圖主要依賴財政投入解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同時由于缺乏長期投入機制,至今難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顯“力不從心”。

四、當前我國鄉村規劃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制定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措施,鄉村規劃建設不僅受到村莊周邊地形地貌的影響,還受到區域內重大項目建設、現有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將鄉村規劃建設置于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統籌規劃,才能統籌協調村莊與周圍區域的關系。

第二,大力引導資金投入鄉村建設,地方的鄉村面貌與鄉村發展直接體現了領導部門對鄉村建設的認識與決策水平,規劃管理部門應從長遠、社會各個方面考慮,不斷提高宏觀決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設與急于求成。同時,要切實落實國家的各項支農政策,對于破壞鄉村生態環境、違背農民意愿的建設應堅決制止、追究責任。此外,政府應將鄉村公共設施建設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項規劃措施的社會效益。

第三,使農民參與規劃的水平得到提高,在鄉村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農民是其中的主體,所以,在進行鄉村建設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把傳統的規劃模式進行改變,要把農民的支持與參與放在首位,把村民的決策參與度提升上去,把村民對各項決策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充分調動起來,在進行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要給農民一定的決定權,對于問題的解決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把長遠的鄉村規劃建設方案制定出來,鄉村規劃一定要具備科學性,才能把規劃建設引上正確的道路。所以,各地區要根據本地實際的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對建筑以及建設的標準進行科學界定,預防與實際脫離。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總結,我們在實際的建設中,一定要本著節約資源、優美環境、服務共享的原則進行鄉村的打造,并且要把其特色突出出來,把鄉村建設成具有鄉村文化、科技、教育、體育以及衛生等公共服務的中心點,為我們國家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為社會主義新鄉村道路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利. 社會主義新鄉村建設規劃初探[J]. 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7,(2).

[2]李銅山,陳明星. 科學規劃新鄉村建設的理性思考[J].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3).

第4篇

關鍵詞:農村;規劃;建設

中圖分類號:U612.1 文獻標識碼:A

在解決農民各類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鄉村規劃,使鄉村的建設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鄉村建設規劃的實施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著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愿,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又要便于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新農村建設,才能在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1注重人文環境

鄉村規劃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鄉村規劃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力求在舊村落改造中注意保護原來風貌,保留原有的城墻、街巷、樹木及傳統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據歷史原貌修建了昭明臺等具有標志性的傳統古典建筑,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舊村落的歷史文脈,使得建成后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鄉村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

2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生態環境是影響鄉村規劃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盡可能在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3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

鄉村規劃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公共空間即鄉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綠地或游園,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小品或鄉村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半公共空間,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間,作為村民小組、家族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村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的疏散的有效空間,以及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村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村民小組、家族內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幢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規劃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備性,把它規劃成鄉村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村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區域內的景觀,又使村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4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

村民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村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鄉村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鄉村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村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區的規劃中應充分考慮村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規劃區和村民小組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規劃區的安全防衛能力。一是在控制規劃區和村民小組的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使居住小區具有較強的領域性和歸屬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間的強化,使居民之間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又可以使住戶視線能夠觸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對陌生人進行觀察、監視。三是注重小區交通網絡的合理組織。在小區主干道的規劃上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減少交通環境的混雜,提高安全系數,在小區級道路的規劃上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穿行的速度,達到安全與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時,規劃時應盡量減少村民小組和宗群的出入口,一般設置兩個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來行人任意穿行,從而起到安全防衛的作用。

5 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

在鄉村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村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村民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鄉村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順路購買。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鄉村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鄉村規劃中車輛停放,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村民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就近、就便放置,沒有統一集結地,因而經常發生下水溝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村民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根據居住規模設置垃圾存放點,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由鄉村委托專人清運和處理,不要讓清運垃圾的車輛橫穿小區內的小路,避免造成污染的擴散。再者,村民家畜各家應規劃飼養場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養,以免糞便影響衛生。

6注意各種線路的完善

鄉村規劃線路主要指水、電、通信線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一是給水,規劃時鄉村應設置總閘閥,各小區設置支閘閥,各戶分閘閥;二是排污,各戶應役化糞池,鄉村視地形地勢情況設置污水處理裝置,避免造成污染;三供電,規劃時要注重鄉村經濟發展需要,選用配電設備時要充分考慮容量、服務半徑和導線截面;四是電信和電視線路要注重擴容,確保隨時接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Z].

第5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保護環境,滿足功能,經濟適用”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和社會推動,大力加強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運設備和管理作業人員配備,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農村物業服務模式,形成與之配套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加大農村面源污染和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整治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提升農村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規劃原則

1、科學規劃,統籌建設。以村鎮體系規劃、集鎮總體規劃依據,充分利用現有垃圾處理設施,編制區域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統籌城鄉垃圾設施建設。

2、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政策和項目支持力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3、因地制宜、查漏補缺。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村為單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在現有的農村環境整治、重點集鎮等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填平補齊。

4、典型帶動,分步推進。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原則,以川道地區為重點,實施整村推進,每年建成一批農村清潔工程示范典型,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擴大建設規模和范圍。

5、量力而行,經濟適用。立足發展現狀,根據地理位置和發展需求,兼顧長遠,合理選擇垃圾收集處理方式和技術,不貪大求全,建設經濟、適用、環保的垃圾處理設施。

三、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逐步建立清潔的田園、家園、水源,實現農村生態良性循環,建立農村生活社會化物業管理體系,創造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

具體目標:從2011年起,用三年時間,在全區30個鎮和新城、江北、建民三個辦事處(城市環衛體系覆蓋區域除外),建立比較完善的環衛基礎設施及配套的環衛管理與服務體系。在川道鄉鎮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區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在山區鄉鎮形成戶分類回收利用遞進填埋覆土回耕的垃圾處理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使集鎮建成區和示范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確保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鎮村容貌得到顯著改觀。

四、建設內容和標準

1、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距羊皮溝垃圾處理場10公里以外的鎮辦每鎮建設一處垃圾填埋場,其余鎮辦送區垃圾處理廠處理。各鎮辦垃圾填埋場設計使用年限為10-20年。

2、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設備配備:按照人口數量、分布情況合理配置,居住集中的農戶每10-20戶配備1-2個垃圾桶,人口集中的村莊根據規模大小建設1—2個垃圾池;集鎮街道兩邊有人行道的每100米配備1個果皮箱;垃圾轉運/收集站按照鄉鎮辦規模、垃圾產量和運距按需建設,原則上5萬人以上鎮辦考慮設置垃圾中轉站;清潔工程示范村配備1輛垃圾清運車,人力垃圾收集車等清掃作業工具按實有保潔人員配備,原則上每60戶居民配備一套。

3、加強環衛管理與服務人員配備:在30個鎮和建民辦事處分別設置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整合市容與環衛管理職能,人員編制以服務人口數按有關規定標準核定,最少不低于3人。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衛生保潔員原則上按60戶農戶配備一名,集鎮環衛作業人員按服務范圍和實際需要配備。

五、建設計劃及資金概算

詳見《區2011-2013年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規劃表》。

六、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全區農村清潔工程由區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區愛衛辦負責具體牽頭組織實施。區愛衛辦要按照項目進度安排,督促相關鄉鎮及時啟動工程建設,強化督查考核力度,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區城市管理局要認真做好項目初審和技術指導、培訓等工作,成立專門的技術隊伍,派選派得力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蹲點,加強對示范村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區財政局要按進度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區審計局要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審計;各鎮辦事處要按照區上總體規劃要求,及時完善本鎮辦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計劃報區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明確專人包抓,夯實工作責任,確保項目推進、按期完成。

(二)加大資金投入。區政府把農村清潔工程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逐年加大投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包裝爭取項目,加大對農村清潔工程的投入。把農村清潔工程與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環境整治示范項目等有機結合,統籌安排,制定完善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清潔生產管理辦法等配套的規章制度,完善工作補償機制。各鎮辦事處要積極探索籌措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資金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多方爭取資金,努力滿足農村清潔工程所需。

(三)強化農村物業服務建設。各鎮辦事處要積極引進、消化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先進經驗,按照政府投入引導、資產集體所有、方式靈活多樣和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管理物業化的原則,以村為單元,探索建立物業管理站,實施鄉村保潔制度,由專人收集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秸稈等廢棄物,并負責垃圾處理、污水凈化等設施的運行、維護和服務,形成以村為基本單元、農戶為基本服務對象的鄉村服務體系,帶動村級服務產業,提升環衛管理水平。

第6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生態與人文;鄉村特色;鄉土文化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4)01-0103-05

[作者簡介]桂俊榮(1974—),女,湖北武漢人,藝術學博士,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研究中外設計思想及其理論。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中國新農村鄉村規劃研究”(10YJC760022)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新農村建設從前期的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新農村建設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逐漸從“上樓”、“強拆”走向注重科學、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經濟,彰顯地方文化,突出鄉土生態的鄉村特色建設。鄉村特色建設強調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保持農村環境生態,凸顯地區經濟特色提升農村經濟實力,重視發展地方文化,發掘村莊歷史文脈。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與村莊生態特色建設

中國在發展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所造成的二元結構模式導致城市與鄉村間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具體體現在戶籍、物質供應、就業、社會福利等諸多方面,造成城鄉發展失衡。進入21世紀,這種城鄉對立模式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提上日程。從城鄉問題提出到現在,中國新農村建設從理論探索層面進入到實質建設階段。在經歷大拆大建后,農村出現大量“新”房、中西合璧式洋樓,農村呈現“嶄新”的面貌。同時,農村原有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農村呈現出從南到北“全國化”的統一面貌。現代都市中的鋼筋水泥將人與人、人與自然隔離開來,社會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走入鄉村,體驗農家生活,帶動了鄉村旅游經濟熱。新農村建設是以現有的城市發展模式為方向,還是保留農村獨有的面貌?這一問題成為新農村建設新階段需要明確的關鍵問題。鄉村特質問題引起普遍關注。

鄉村特質是指鄉村這一聚落空間中自然生態景觀、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結構所具有的特性,它區別于城市聚落。新農村建設中對鄉村特質的突出與彰顯成為形成鄉村特色的關鍵。鄉村由物質形態與非物質形態兩個層面立體建構起鄉村特質。物質層面具體體現為村聚落空間、鄉村生態空間、鄉村基礎設施空間、鄉村服務設施空間;非物質層面表現為產業與經濟、社會組織及鄉土文化等。鄉村特質所凸顯出來的是農村生存環境的生態和諧以及村莊文脈的清晰路徑。這是當今農村政府工作的重點。

二、村莊生態特色建設的理論維度與實施舉措

(一)物質空間

從物質空間層面來說,鄉村特質更多地依托鄉村聚落空間和生態空間得以呈現和展示。鄉村格局、街巷肌理、院落構成、建筑形體色彩等將時間與空間有機融合,構成了鄉村獨有的聚落生態空間。

1.鄉村格局與街巷紋理

鄉村聚落形成是理性選擇的結果。人類最初擇地而居時,基本都會結合周邊自然環境的適宜性及生活便捷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要針對鄉村具體情況,在實施撤村合并的非移民新村建設規劃要尊重鄉村現有村莊格局,有針對性地解決格局存在的問題,不需要通過建設完全改變村莊格局。如浙江蘭溪的諸葛村,堪稱是古村落良好生態格局的經典。村中水系發達,與村落民居布局有機融合,形成良好生態空間。自建村以來,這種生態空間為生存于此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營造出優越的生存環境。新時期,這種具有獨特生態空間的村落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點區域。①以此為借鑒,在延續這種良好生態空間的基礎上,新農村規劃建設可著力突出鄉村街巷紋理特色,營造具有鄉土氣息的人居生態環境。通過籬笆、石板、竹籬等形式突出鄉村街巷特色,強化阡陌交通、巷道相連、墻頭櫛比、青石路延伸這些已經成為人們記憶中的鄉村特征。

2.院落建筑

由于我國地域范圍極廣,受一定文化影響所形成的民居建筑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可識別性極強,譬如陜西的窯洞,的碉樓,土家族苗族的吊腳樓等。它們一方面表征了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成為地域差異最為鮮明的標識。這種民居院落形式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在一定區域形成,作為有形的文化形態構造獨具特色的村貌。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面積對舊建筑進行拆除改造,雖然能重返展示新農村的“新”面貌,但在很大程度破壞了村莊本有的環境空間,也消解了區域鄉村民居特征。所以,如何處理新舊民居建筑,抑或是對村莊面貌的定位,將是新農村村莊特色呈現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這些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居院落在形成之初就契合了該地的自然環境,成為居民對抗自然環境,營造優越生存空間的最佳形式。譬如,黃土高原土層厚且松軟,同時這一區域氣候干燥少雨,窯洞就充分利用這一區域多土少木、雨水偏少的特點,依勢而開,或沉入黃土塬下或靠崖而鑿,營造出冬暖夏涼的生存空間。對院落建筑的處理可遵循鄉村原有模式,在建筑體量、色彩、構造空間等方面強化鄉村形貌特征及色彩特征。在村莊的規劃建設中,對院落建筑的處理需要遵循村落與環境所建構起的生態和諧原則,院落格局和建筑風貌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有機融合。

(二)非物質空間

誠如先生在《鄉土中國》陳述的,鄉土性構成了中國農村的本質。①農村的社會組織形態及文化形態有別于城市,鄉土性是鄉村非物質空間的重要特征,它表現為對傳統倫理道德的承襲、熟人人際交往空間、農業經濟模式等。

中國農村承繼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族、孝親等倫理思想觀念。也正因為此,很多現代學者都強調,中國倫理道德傳統在農村。雖然在市場經濟沖擊下,農村社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是其社會組織基本上延續了以宗親血緣為基礎的社會構成模式。這一點在傳統民居建筑結構就能夠清晰看出。現在農村建筑空間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建民居中三間式的傳統民居格局(中間為客廳,兩邊設廂房)雖不復存在,但是,人們在客廳或多層建筑頂層仍保留著家庭神龕的位置。這種神龕最早為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神圣空間,是家庭生活中多重神化及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物質呈現。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對祖宗的尊崇。對祖宗的追慕及尊崇是農村日常化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血緣宗親關系的確認。盡管新時期血緣宗親維系的農村社會及人情網絡出現很多新的情況,但是,鄉村民居中祖宗位置的留存即表明中國農村中仍存在較突出的血緣宗親觀念。這種觀念雖然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在宗族倫理觀念較強的幾個區域仍是維系農村社會組織的主要力量。②從21世紀初期開始在全國農村蔓延的續譜活動,也是中國農村基本社會組織關系的寫照。很多地方新修的祠堂成為宗族活動的場所,同時也是新農村村民活動中心。隨著國家權力和法制管理逐漸取代地方倫理道德力量,鄉村人際關系逐漸松散,熟人社會變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需求主導下的關系模式,鄉村社會組織向現代村治模式轉變。

在轉型的過程中,要通過規劃建設強化中國農村鄉土性特質,確立以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風、民俗、民藝為核心的文化建設模式,進一步彰顯鄉村生態環境中的特質。應配合鄉村文化建設,利用鄉村現有自然資源,尋求自然資源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在強化鄉村自然健康、綠色生態特質的基礎上,著力于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及經濟振興。

三、江西井岡山市大隴鎮鄉村生態特色規劃實例

井岡山市依憑井岡山,擁有極好的生態環境,山體蔥茂,水資源發達。大隴鎮位于井岡山市東南部,東臨茨坪,西接葛田鄉,北部毗鄰茅坪鄉,南部與湖南炎陵縣隔山相鄰。大隴鎮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革命戰爭時期,大隴鎮轄區建立了最早的革命根據地。農村建設改制后,大隴村下轄13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是大隴鎮政府所在地。由于大隴鄉位處鎮政府,因而在上一輪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建設都較該鎮其他村更好。

2013年井岡山市制定新的《村莊規劃》,總體上確立了井岡山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總原則和總體規劃方針。③井岡山市針對25戶以上自然村進行新農村規劃,未來將把新農村建設推向每一個村莊。在新一輪新農村建設中,大隴鎮投入近400萬元打造大隴鎮中心區域建筑特色(如圖1左)。臨街房屋統一規范,樓高不超過四層,白色墻壁,檐部統一為青色磚,窗欞設朱紅木質鏤空窗框。對街道道路進一步建設,協調街道房屋,做到“有出頭,有綠化”,街道不占民居門前空間,房屋與街道間有綠化帶分隔(如圖1右)。同時,大隴鄉積極參與井岡山地區紅色生態旅游區域建設,著力發展旅游經濟及特色生態自然經濟。

結合大隴鎮的現狀,針對井岡山市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當地對其生態空間及文化空間進行了綜合規劃。大隴鄉朱屋組所在位置較為優越,是大隴鎮鎮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集市、通訊、學校等相對齊備。該地與湖南省接壤,集市活動頻繁,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商客逗留。同時,該地緊鄰井岡山風景區,未來旅游業發展前景較好。綜合各方情況,該鎮的規劃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不改變村莊聚落結構的前提下,進行村貌改造、硬化道路,根據民居狀況對現有民居進行保留修整、拆除重建等。對主干道實行加寬處理,不占農田,總體上不改變道路走向。道路硬化采取分級處理,入村主干道實施水泥硬化處理,村中各戶交通的小路采用鵝卵石或當地石材鋪設。

(二)保留村莊文化特色。村莊入口加油站后有近十棵古樹,為該村風水樹,最大樹齡約為200年。這一區域具有中國傳統村落村口的基本生態特點。規劃中將該區域建成小型的公共活動區域。利用古樹分布情況和地勢特點,將綠化帶進一步擴展延伸,打造一個綠色走廊。結合村民對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將這一區域建設為村民活動廣場的綠色天然背景。村民活動廣場配合當地文化發展及傳統文化宣傳,采取弧形舞臺造型,可作為地方劇贛劇演出場所。為適應該區未來發展,在村民活動廣場旁的橋林路建四層樓高的商務酒店,配套停車場等設施。建筑外觀風格與大隴鎮鎮中心建筑風格保持一致。

第7篇

關鍵詞:城鄉規劃;原則;思路;發展

1 村鎮規劃突出問題

1. 1 規劃管理法律地位未真正確立

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不健全,城鄉規劃實施管理主體虛置或弱置,影響城鄉發展和規劃目標的實現。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界定各執己見,導致在實際管理中執法主體模糊不清。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長期以來沒有規劃機構、沒有編制規劃、沒有規劃執法權,造成規劃管理工作舉步維艱。

1. 2 規劃管理機構無統一規范依據

城鄉規劃法中尚無統一具體的規劃管理機構名稱設置規定,城鄉規劃管理機構的設置存在著與《城鄉規劃法》所賦予職責不相符的問題。1)機構設置名稱不規范。當前城鄉規劃管理機構的設置不規范表現在名稱不規范、歸口不規范、級別不規范、編制不規范等方面。2)機構設置體系不健全。規劃工作沒有形成有效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體系,城鄉規劃管理沒有達到它應有的覆蓋面。有些地方沒有專門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建制鎮規劃基本是空白,急需加強此方面的工作。

1. 3 規劃權限界定不明影響城鄉規劃整體發展

《城市規劃法》明確賦予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十種管理權限并要求依法實施城鄉規劃。有些地方未嚴格按法律賦予的權限進行規劃管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擅自下放規劃管理權,人為造成規劃管理秩序的混亂,給城鄉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副作用。

2 村鎮規劃原則

2. 1 用地統籌和城鄉統籌

用地統籌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約利用,主要是指產業和城市發展高度融合、在單位土地上產值最大化的土地高效利用、科學的土地規劃比例和人居產業聯動發展。城鄉發展統籌是以社會均衡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主要是指通過產業的發展吸納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富余勞動力,解決農民就業,通過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協調城鎮化進程中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通過城鎮的輻射效應帶動農村發展,融入區域大發展,通過二、三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實施。

2. 2 生產性投入和生活性投入

在城鎮化建設中政府需要通過引導性投入建立新的產業發展平臺,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企業進行投資拉動產業發展。生產性投入包括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投入、產業服務平臺投入、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生產業投入。生活性投入包括公共設施投入、居民消費投入、城市環境建設投入、市民安居投入。兩個投入可以解決政府獨自實施城鎮化的資金困境,同時調動企業、居民的城鎮化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城鎮化建設的效果。

2. 3

平等的市民待遇和平等發展機會

平等的市民待遇是指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的權益保障,享受到與原有城鎮居民同樣的身份待遇,平等的發展機會指的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的收入保障,通過產業的發展保證農民變市民過程中,農民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的充分就業機會。平等的市民待遇要通過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戶籍等若干領域的改革,使農民在身份上和城市居民平等。平等的發展機會是指在城鎮化過程中應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為進城農民提供適應城市生活方式的基礎保障。

3 方法及思路

3. 1 擴大總體規劃區域

總體規劃范圍擴大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做出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3. 2 深化城鎮體系規劃

加深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深度,增強它的系統性、預警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城鎮體系規劃可以延伸到村莊,對村鎮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進行合理的布局,配合土地利用規劃,從區域的角度對村鎮的整治和發展起指導作用。

3. 3 城鄉一體化的規劃

城市和農村應該一起統籌規劃以解決面臨的問題,構建城鄉一體的規劃體制、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一體的土地制度、一體的勞動力市場體制、一體的基礎設施體制、一體的社會保障體制。

3. 4 專項的城鄉統籌規劃

根據城鄉關系和矛盾修編解決這些矛盾的專項區域規劃。對城鄉統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編制規劃是對總體規劃的若干主要方面、重點領域的展開、深化和具體化,須符合總體規劃的總體要求,并與總體規劃相銜接。

4 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議

4. 1 村鎮建設目標要與農村發展的核心目標相聯系

在村鎮規劃建設過程中,按照“量力而行、適度集聚,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的要求,加快農村集中居住點及康居示范村建設。以現有的行政村為中心,按規劃保留、擴建、新建三類標準,完成農村集中居住點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通過一定時間規劃建設,將自然村莊逐步遷并農民集中居住點,對規劃外的原有自然村莊逐步完成土地復墾。認真編制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通過制定科學規劃引導鄉村發展,實行分類分區指導,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注重實現民眾的自我管理和組織。

4. 2 有整體的長遠規劃并吸收民眾全程參與

強調城鄉規劃立法的重要性,將指導性區域規劃上升為立法性規劃,明確要求制定相關村鎮規劃,強化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村鎮建設規劃分層次進行,形成市域、鄉鎮、村莊三級完善的規劃制定管理體系,規劃從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形成規劃統一、區域統籌、公眾參與的完整體系。在村鎮建設活動全過程中實現權力和決策權力再分配,讓農民參與進來,組織起來,對當地公用事業建設產生認同感和擁有感,保證村鎮的可持續發展。

4. 3 村鎮規劃建設監管機制和過程管理

建立以鄉鎮、村為單位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制。村級成立規劃建設工作管理小組,負責村莊的規劃建設管理等日常工作,鄉鎮鎮區的管理可以納入市域的總體規劃,按照城鄉規劃總覆蓋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完善規劃內容,不斷提高城鄉的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小城鎮建設應開展專項設計,按照功能定位準確,堅持節能節約的原則設計。采取相對集中公共服務中心,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和公共設施配套經費的開支,避免城鎮化進程中的浪費現象。

4. 4 城鎮歷史文化保護

城鎮開發建設中要保護有價值的古建筑,挖掘城鎮歷史文化,精心規劃設計,建設亮點工程,打造特色城鎮,通過深挖歷史文化底蘊,提高城鎮建設品位,使其成為鎮區新的亮點。

5 結語

村鎮規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關乎城鎮化的長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規劃既是行動的綱領,也是行動的方案。推進城鄉規劃統籌發展必須把村鎮規劃作為龍頭,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從城鄉統籌、市域統籌、經濟與社會建設統籌、人與自然統籌等角度來考慮,堅持高標準編制規劃,并通過搞好規劃加快城鎮化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 仇保興. 中國城鎮化―――機遇與挑戰[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 鄒兵. 實施城鄉一體化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城市規劃,2003(15):79-81.

[3] 趙鈿. 新農村規劃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 小城鎮建設,2005(21):105-107.

第8篇

關鍵詞:新型城市化;美麗鄉村;規劃;高山養生農莊;區位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 must be guided by modern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sist on producing development, wealthy life, polite phenomenon, the management democracy caught together, put the focus of the modern rural construction beautiful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villag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farmers' main body, etc.,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farmers live a happy life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mbining with zhejiang southeast mountain health farm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new beautiful countrysid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 Planning; Alpine health farms; The lo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前言

黨的十報告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這一理念,指明了我國鄉村建設方向。尊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建設可感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

浙江省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明確提出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把建設讓農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現代化美麗鄉村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文主要探討浙江省楚門鎮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的要點。

一、美麗鄉村概述

美麗鄉村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統領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局的新提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美麗鄉村建設發軔于浙江省安吉縣,從2008 年初開始,安吉縣開展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用十年左右時間,把安吉建設成為“村村優美、家家創業、人人幸福、處處和諧”的現代化新農村樣板,構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安吉模式”。2010 年6月,浙江省全面推廣安吉經驗,把美麗鄉村建設上升為全省性的戰略決策。近年來,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成績斐然,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其創造的“安吉模式”、“桐廬模式”、“江山模式”等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現階段建設美麗鄉村,絕不僅僅只是為了給村莊一個美麗的外表,關鍵在于提升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實實在在地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從先行先試的浙江及廣州的花都、增城、從化等地實踐來看,美麗鄉村的“美麗”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施完善;二是指產業發展、農民富裕、特色鮮明、社會和諧。

建設現代化美麗鄉村,要實現五個層面的“美”,即城鄉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村貌整潔環境美、農民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農民素質美、管理民主鄉村和諧美。由此可見,美麗鄉村之“美”,既體現在自然層面,也體現在社會層面。建設現代化美麗鄉村是集農村生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于一身的龐大社會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關乎千萬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新型城市化過程中美麗鄉村規劃的意義

(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發展農村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當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推進,加上發展方式相對粗放,浙江農村資源過度利用和環境污染的問題仍較突出,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日益加大。推進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民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有利于節約集約利用各類資源要素,從根本上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只有加快建設現代化美麗鄉村,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把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產業導向、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等融入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等各方面,才能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二)推進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的現實需要

盡管近年來浙江城鄉人均收入比逐年縮小,但仍遠比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及珠三角的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都要高。同時,在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等社會事業及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浙江山區農村與市區的差距還很大。如不解決城鄉差距問題,將不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和農村活力難以增強,農村社會結構矛盾和社會穩定成本有加大的風險。

(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看,新型城市化應是城鄉一體、城鄉和諧發展的城市化,是城鄉經濟互補發展的城市化,是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的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須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從根本上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共同富裕。建設美麗鄉村則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優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生活在景色優美宜人的環境中,感受和體會幸福,是浙江新型城市化進程的必經之路。

三、新型城市化過程中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的要點探析

(一)浙東南山區楚門鎮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美麗鄉村規劃的總體思路

1、區位條件

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共有規劃用地423.33ha,其中建設用地39.99ha,非建設用383.34ha。農林用地占絕大部分,占到總用地的91.43%。其中應家村規劃范圍內總用地151.6ha,余家村規劃范圍內總用地45.53ha,筠嶺村規劃范圍內總用地226.20ha。

該地區東與沙門鎮相連,南與龍溪鄉相連,其北部76省道復線穿楚門鎮而過,三級路網等級,其中盤山道路寬度4-6米,土泥車行路3-4米,村莊步行路0.9-1.5米。基地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村莊特色鮮明、交通便利。具體區位優勢見下表。

表浙東南山區楚門鎮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區位優勢表

2、“高山養生農莊”的總體規劃思路

從上表可以看出,浙東南山區楚門鎮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具有以下區位優勢:高山地理環境確保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免于破壞;存在多處較好的旅游景觀資源,且相對集中;具有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的優勢條件。由此,該地區規劃整合現狀自然要素,融入創新要素,并加以提煉,確定以下形象定位——“高山養生農莊”,即在“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養生 理念的指導下,發掘現狀空氣新鮮、環境優美、有山有水有森林、交通方便、離大城市較近的有利條件,利用高山自然村莊作為自然生態養生基地,規劃成集養胃養心養體成一體、休閑娛樂為一道、“旅”“農”結合的生態養生場所。

3、“高山養生農莊”的規劃理念

圖1“高山養生農莊”的規劃理念

①養胃

體驗農業勞作的樂趣,采摘豐收果實,品嘗綠色無公害食物。

②養心

回歸自然,體驗高山自然風光,到寺廟中會禪,都能讓現代都市人群能放松工作生活壓力,使游客達到調理身心的目的。

③養體

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參加農業體驗,進行戶外運動,到自然中洗肺,到綠色中洗眼,到潮潤中洗膚。

4、規劃理念解構

圖2規劃理念解構

①應家村“歡樂谷”

應家村的發展應借助本村大面積的集體山林用地,促進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規模水果種植產業;借助本村的農家樂旅游業基礎,充分利用本村的特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家樂旅游產業。

②余家村“養心谷”

余家村應依靠日照寺和自然山林,為游人提供一個遠離都市喧囂,既能親近自然享受田園農耕之樂,又能修身養性、明心凈氣的恬淡雅致之所,通過日照寺上香、吃素齋、坐禪、抄經、禪修課程、朝山等一系列活動,為游人提供一次滌蕩心靈的休閑之旅。

③筠嶺村“逍遙谷”

筠嶺村發展以古村為服務依托,以山林為娛樂空間,結合高山生態農業種植,將筠嶺村打造成建設具有特色的戶外運動休閑旅游區,形成極具美譽度和吸引力的城郊休閑旅游區。

(二)規劃實施措施

1、道路規劃設計

(1)鄉村干道

①用水泥硬化泥土路面,路面寬度為5米。

②道路兩旁控制0.5米到1米的綠化帶,綠化植物采取“喬木+灌木+地被”的三層垂直結構。喬木建議選擇本村特色果樹,營造地方特色。

③道路兩旁增加路燈,完善村莊亮化工程。

具體規劃設計效果圖如圖3。

圖3鄉村干道規劃效果圖

(2)街巷規劃

①清理街巷兩邊的雜物。

②就地取材,用青石板對街巷道路進行鋪裝,營造特色。

(3)景觀道路

①景觀游步道,采用青石對路面進行鋪裝,路面寬度控制在1-2米。

②部分路段,適當點綴野花,小灌木(如茶花),增添鄉村氣息。

2、民居整治要點

(1)石屋民居

二類建筑中類似于左邊的傳統石屋,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的整治策略:清潔墻面,盡量保持石屋原有的風貌;

①修繕窗戶,用暗紅色油漆粉刷木框架;

②用與現狀相同的深灰色瓦對屋頂進行翻新;

③山墻頂部噴繪“福”字花紋;

④改用具有獅頭門扣傳統風格木門,展現鄉村風貌。

(2)混凝土民居

二類建筑中類似于左邊的采用混凝土的居民房,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策略:

①用米黃色涂料對墻面進行粉刷;

②修繕窗戶,外側增加木格柵,防風防盜;

③換用更為結實的防盜木門;

④用防水涂料對墻腳進行粉刷,防水的同時,增加層次美感。

(3)水泥民居

二類建筑中類似于左邊的居民房,外層水泥涂層,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措施:

①用石灰將墻面粉刷為米白色,改善外觀;

②增加木格柵,防風防盜;

③深灰色涂料粉刷墻腳,防水和增加建筑層次感;

④山墻頂部增加“福”字圖紋,體現鄉村特色。

游客接待服務中心

此項目位于筠嶺村北部,盤山公路和村莊主路交叉口,是筠嶺村的入村村口。基地南面是山坡和梯田,北面是開闊林地,整個基地地勢較為平坦。

現狀保留8棟石屋建筑,建筑基本結構保留完好,結合地勢而建,地基多在道路水平面以下,已無人定居。規劃效果圖見圖4。

圖4游客接待服務中心

(1)功能定位為游客接待區,為游客提供餐飲、購物、休憩、娛樂功能。

(2)保留石屋結構,對建筑整體進行加固,對內部進行裝修,清洗外立面,更換木質門窗,利用燈籠、廊架等突出特色風味。對部分混凝土構建進行清洗粉刷。

(3)改造外部環境,添置具有鄉土氣息的景觀小品,規劃設計休憩廣場,為服務區和自行車騎車者提供休閑平臺。

美麗鄉村規劃中農民角色的轉變建設總結

通過浙東南楚門鎮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高山養生農莊”項目規劃,力圖使該地區發展更上一個層次,促使農民的角色從傳統角色轉變為農業工人和三產服務人員,實現農民增收,切實解決三農問題。

高度重視鄉鎮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充分考慮其在縣域功能櫛局中的地位。通過鄉鎮總體規劃修編,確保鄉鎮總體框架更清晰、功能布局更合理,重點根據各自的資源特色,立足產業找定位,宜工則商,官商則商,宜游則游。加快形成主導產業和特色經濟,努力形成一二三產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

鄉鎮建設中則堅持生態優先,切實推進環境綜合治理,積極實施垃圾化處理、污水集中治理、街面清潔保潔。突出抓好亮化、美化和綠化,健全社會治安防控

體系,完善文體活動設施,保持鄉村的和諧穩定。

在城鄉統籌上,浙東南楚門鎮更是創新提出把整個縣域作為“中國美麗鄉村”進行建設,圍繞“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辛福”目標,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要求,將全鎮應家村、余家村、筠嶺村劃分為生態農業、高效農業、休閑產業、綜合發展和城鎮村落等類別,抓點連線擴而逐次推進,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縣域新型城市化進程,實現農民增收。

在該地區現有土地構成的基礎上,結合鄉村發展規律和特點,從它與城市的差異性中尋找潛在的經濟發展機會,做到不僅為了美化環境,還要為村內產業發展尋求更多的出路。利用現有的空地規劃高山養生農莊,不但結合了農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同時也推動了高山區的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民角色的轉變。

本次規劃有別于單純完成任務式的“穿衣戴帽”工程,真正從居民日常生活入手,利用現有條件,在最大限度節約成本的同時,利用自然要素來打造藝術、生態、和諧的生活環境。通過建筑立面的美化、綠化景觀的增設、文化小品的布置,為村民帶來真正實惠且舒適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陶德凱,彭陽,楊純順,等.城鄉統籌背景下新農村規劃工作思考[J].規劃師,2010.3.

第9篇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

(一)各縣區要按照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域鎮村體系規劃、鄉鎮總體規劃等緊密結合,與農田保護、生態涵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空間布局有機銜接,科學高標準編制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鄉鎮為單位,未編制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或者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未經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

(二)各縣區政府要把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規劃經費籌集機制,建立健全市、縣、鄉規劃組織體系和規劃執法無縫隙、全覆蓋的運行管理機制,切實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引導和綜合調控水平。2012年月底前,各縣區優先完成開展試點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及詳細規劃和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費用由縣區財政負擔。

二、規劃編制的原則

高標準、科學編制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要按照《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標準(試行)》的要求,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立足當前,適度超前。以各行政村的人口與經濟社會現狀為立足點,綜合考慮各行政村在引導發展、聚集發展、整體搬遷和限制發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劃定社區應兼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堅持人口規模和地域范圍適度。按照有利于農村居民就近就便得到服務,合理設置新型農村社區。

3.堅持公共服務資源有效配置。統籌民政、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及現有的村級辦公服務設施,建設社區服務中心。

4.堅持以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相結合,使新型農村社區成為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5.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選擇各自的發展模式,尊重和保護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

三、規劃編制的主要內容

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包括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三個部分。

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是指在新型城鎮化引領下進行的新型農村社區選址布點規劃,主要包括新型農村社區的位置、人口規模、用地規模、建設引導等,也包括支撐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應以縣區管轄的行政范圍為規劃的地域范圍,鄉鎮也可以在行政管轄的地域范圍內編制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但應納入鄉鎮總體規劃同時編制。

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是指在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范圍內,對產業發展、產業布局及土地利用空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作出的安排。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應以行政村范圍進行規劃,若是多個行政村合并的,應以規劃合并調整后的行政村范圍為規劃范圍。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是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兼有控制性詳細規劃內容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主要對規劃范圍內除生產用地外的住宅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綠化用地等四類進行詳細安排布置。

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標準按照《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標準(試行)》執行。

四、規劃編制的實施

(一)編制主體

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本轄區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的編制,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本轄區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

(二)審批主體

縣區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由市人民政府審批,新型農村社區的空間發展規劃和詳細規劃由縣區人民政府審批。規劃審批前,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的技術評審,縣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和詳細規劃的評審。

(三)編制單位

編制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的單位,應取得城鄉規劃乙級以上資質;編制新型農村社區空間發展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單位,必須取得城鄉規劃丙級以上資質。

(四)成果要求

嚴格按照《省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導則》進行編制。

(五)保障措施

1.成立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的督促、指導、協調及考核獎懲工作。

2.提供優質規劃服務。各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一是加大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工作力度,認真了解農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摸清農民實際需要,切實解決農村新型社區規劃編制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制定新型農村社區住宅圖集,指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三是加大技術對口幫扶力度,開展“送規劃下鄉”活動,組織城鄉規劃管理和技術人員與一些村莊對口聯系“結對子”,免費為農民提供農村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四是努力推進規劃服務從城市向農村延伸,積極組織規劃設計單位深入村鎮和農民當中,為農民提供規劃知識普及和咨詢服務,增強農民的城鄉規劃意識,讓農民關心規劃、理解規劃、支持規劃,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當主人、唱主角,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极情综合网 | 激情五月婷婷丁香 |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 色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 久草国产在线视频 | 午夜免费电影网 | 黄色成人在线播放 | 九九热免费观看 | 欧美啪啪精品 | 免费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99 | 午夜国产在线视频 |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 欧美日韩视频 | 九九九精品视频 | 黄色小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自拍电影 | 欧美精品超清在线播放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99 | 欧美日韩亚洲m码色帝国 |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 五月婷婷婷 | 欧美色资源 |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 第十影院网| 久久只精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不卡中文一二三区 |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五月婷六月丁香 | 99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 免费一级片在线 |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 | 青青伊人国产 | 欧美精品一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