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審美能力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3-18 00:46:3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審美能力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審美能力論文

第1篇

1.1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想象力

孩子在幼兒時期,這是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與疑問的時候。所以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的舒適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樂的自由發揮自己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當孩子們進行自己的藝術創造時,老師不能夠打擾,讓他們的思路斷掉。我們要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孩子們進行自由的想象。對于孩子們的作品,不能站在自己的審美角度上進行否定和批評教育,而是站在一個傾聽者的角度,傾聽又有作品中一個一個小小的故事和美好的愿望。使用恰當的方法,發現幼兒的可塑性,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從而促進幼兒的豐富想象力的發展。

1.2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藝術是多樣性的,富有想象力和隨意發揮的特性,容易使孩子們產生極大的滿足感。老師要你不斷的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并且有創新的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孩子們在模仿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當孩子們不斷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時,自身的成就感和成功感油然而生。能夠激發他們對藝術創造的興趣和熱情。當老師對他們的夸贊和評價越多,孩子們成功的次數就越多、藝術創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來強。當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增強了自信心,從而表現的愈來愈額積極。依次循環,未來就越有可能成為可造之材。

2.小班幼兒藝術審美能力教育的對策

2.1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的主體性表現在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等方面。幼兒的藝術教育上分為設計、組織、實施、總結的整個過程不是只注重知識、技能等訓練。更應該注重的是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等問題上。老師要以幼兒為教學主體,發揮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他們隨心所欲的創造,只要不違反道德和法律,老師都不應該加以阻止。這樣,可以通過搭建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2.2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才能

小班幼兒藝術審美能力教育培養,能夠提高孩子們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通過藝術表達不但能夠是孩子們的想象力增強,還能夠使孩子們的感性思維得到提升,培養了他們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老師要你不斷的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并且有創新的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孩子們在模仿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

2.3夸贊每一位孩子

由于每一個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受父母的熏陶不同,個性差異也不同,因此,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和體驗的結果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這就要求老師不能因循守舊,有革新,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孩子給予的關注也要不同。對于靦腆的孩子老師需要鼓勵他們給他們提供表現機會讓孩子們克服恐懼,展現自我。對于愛表現的孩子,適時地鼓勵他們,但又不會讓孩子們驕傲自滿。總之,作為老師,要做到愛護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藝術教育。

2.4修改小班幼兒藝術教育的教材內容

時代在進步,對幼兒的教育當然不能夠一直停留在過去,還是需要不斷創新。但是,無論如何創新,有幾點要求卻是一定要遵循的:對幼兒的藝術教育需要符合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生活實際;教學內容應具時代特性,反應當時時代的潮流發展;發展創新空間的最大化,要增強教學的開發性和選擇性;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拓寬我國幼兒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和實驗方式。

3.小班幼兒藝術審美能力培養的教育建議

3.1營造美的氣息

在為幼兒營造美的學習環境時,要做到美化,綠化、兒童化,將音樂和舞蹈帶入孩子們的日常的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元素和舞蹈動作,與大地同在,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什么是自然美,才能融合到自然中去,創造出不一樣的藝術之美。這樣可以更輕松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并且引導他們去認識美和追求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正確的藝術審美視角和觀點,并逐步引導孩子們自主的對周圍的事物的美丑發表自己的觀點。

3.2感受美的氣息

要培養孩子們對美的具有自己獨特的認識角度。根據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去感受大自然鬼斧神雕的藝術之美。從自然環境中感受最基審美教育途經和方法,欣賞廣闊的大自然的風景。

3.3創造美的方法

對小班幼兒藝術審美能力教育來說,增強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感官。創新式教學需要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思維調動的主要施控者,老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點到為止,不可越俎代庖,剝奪學生們獨自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們有屬于自己的創造空間,這樣才能發揮孩子們獨特的創新邏輯思維。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及時加以褒獎,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尊重原創精神,發揚藝術多樣性形式,是孩子們在輕松、快樂、滿足的創造中樹立勇氣和信心。

第2篇

在中國半數以上的高職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教師們也只是偶爾對學生進行一些理論課的講解。北京某著名高校的課程安排表上顯示了各科課程的安排數量,其中美術課程是所有課程中課時最少的,并且通過學生的反饋得知,在課堂上教師對于書本知識也只是一語帶過,較為注重理論教學,因此時間一長,該課程也無人問津,也導致了教師在安排課程時將美術課程的時間一縮再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除了上述所說的教師和學生對課程不夠重視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較為薄弱。高職教育中的教師輔導員并不像公辦院校中的老師是通過正規渠道應征而來,相反的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高職學校的教師輔導員無外乎是本校的留校生或者是應屆大學生,甚至不是專業人員。這些人所組成師資隊伍如何能夠提高教學水平。另外,由于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學校對于學生的美術學習也僅僅是局限于書本層面上。

2.培養高職學生美術教學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

2.1為學生選取優秀的美術作品,提高其鑒賞能力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高職教育的美術教學中學生最缺乏的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正確指導,更多的教師都注重學生美術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并且在欣賞的過程中為學生講授欣賞作品的主要方法,如此一來,學生不斷對美術產生一定的興趣,也相應了解了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美術學習的綜合素質都會有明顯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國內外的優秀美術作品供其欣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者不同風格來選取指定的作品。比如說,世界繪畫大師梵高先生的作品就曾經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其生平事跡和經歷也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教師可以從其生活經歷著手,再去欣賞其美術作品,比如《向日葵》、《自畫像》等,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2.2從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對于美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除了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美術作品供其欣賞外,也要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比如說公園的設施、設計新穎的大樓或者造型獨特的小店。這些設計都源于設計者對生活的熱愛或者也可以說這些藝術家們都具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卓越的審美能力。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優秀的藝術設計,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學價值,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2.3培養學生獨自動手能力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也要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所吸收到的是非常少的,只有將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對于書面上的知識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通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創作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親自感受美術的魅力所在,因為學生在進行創作的同時也是提升審美能力,感受美的過程。

3結束語

第3篇

因此,我認為:正是由于詩歌的凝練性、抒情性、音樂性、時代性等特點,決定了教師應該運用特有的教學方式,在積極引導的過程中,盡最大能力與學生一起去感受美、品味美、挖掘美、創造美。

一、感受音樂美

詩歌大多講究押韻,富有節奏,讀來瑯瑯上口、余味無窮,具有韻律和諧的音樂美。要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必須反復朗讀,在緩歌慢唱中把握詩的韻律、節拍、停頓,把握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婉轉。這樣,才能心神合一,忘乎所以,自我沉醉,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給他們以音樂般地享受。其實,最早的詩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勞動中“唱”出來的嗎?如《關雌》:“關關雌雞,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此詩四字一句,語句整齊,采用雙聲疊韻連綿詞,韻律音調和諧,瑯瑯上口,具有強烈的節奏美和音律美。

難怪古人會配上樂曲,在勞動中,在小河邊,在節日里,或淺吟,或低唱,或于動情處放聲高歌呢?作為教師,在課堂上何不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順應詩歌本身的特點,來一次語文課堂的創新呢?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體驗了詩之韻味,又何嘗不可呢?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或是在悠悠的音樂聲中,甚至在款款的舞蹈之中,感受到“親射虎,看孫郎”之豪邁;“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之雄壯;‘舊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之磅礴;“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之落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散淡;“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之凄涼·一感受到詩人或悲或喜或怨或怒的情感,讓學生自然愉悅地獲得與詩人情感上的共鳴,豈不快哉?

二、品味語言美

詩歌語言準確、生動,凝練、含蓄,具有表現力。賈島尊奉韓愈為“一字之師”,杜甫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充分說明了詩歌語言需要千錘百煉。用最準確,最生動的詞語表現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很多名家詩句讀來如行云流水,好似詩人信手拈來,其實一字一句,無不是詩人嘔心瀝血之作。所以,在學習詩歌須認真精讀、細細品味、反復推敲、含英咀華、以小見大,才能體會到作者煉字譴詞之匠心,才能品味到詩歌語言之精華。

如: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前一句是虛筆,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另辟蹊徑來寫造物主對泰山的情有獨鐘?!扮姟弊钟戌娗?,鐘愛之意,此字將大自然對泰山的那份厚愛那份情義寫得淋漓盡致。而后一句的“割”字,則生動地寫出了泰山參天人云的雄偉氣勢,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詩人通過天才的想象和夸張,淋漓盡致地表現泰山的神奇,秀麗,高峻,闊大。多美地語言!多美的畫面!我們只有通過精讀細品才能體會得到泰山非凡的氣勢和作者對泰山的贊美。

三、想象畫面美

古詩中許多描寫山水風景的詩歌融合了繪畫的特點,如:色彩,線條,背景等。我們只有細心默讀,借助豐富的想象來補充或描繪畫面的內容或色彩,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才能受到美的感染,獲得美的熏陶。

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边@是歷代廣為傳誦的名句,具有永恒的魅力,被近代學者王國維稱作“千古壯觀”的名句。

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一幅畫面是茫茫大漠孤煙直上,另一幅畫面是滾滾黃河邊,鮮艷奪目的太陽斜斜的掛著,顯得分外的圓。這不僅準確地寫出大漠孤煙落日的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把自己因受朝廷排擠而深人大漠的孤寂情緒不露痕跡地融人廣闊的自然景象中,但又不給人哀愁悲傷的感覺。確實是意境雄奇,耐人尋味。不愧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所以,我們不妨讓學生根據詩歌展開想象,并鼓勵他們畫出心中的畫面,往往能將自己投身于具體情境之中,獲得藝術的美感和心靈的感知。就算是涂鴉之作,甚至不堪人眼,又有何損失呢?

四、領悟意境美

“詩貴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讀詩歌時,我們以欣賞的角度去讀,仔細感受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揣摩詩歌的意象,就能領悟到作者所創造的意境美。常見的意境有孤獨凄涼、豪放曠達、閑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郁頓挫等。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痹娙艘粤攘?0字,描繪了漫天的雪景,在廣闊背景上點染的一葉小舟,一個漁翁,讓人感覺色彩冷艷,意境凄清,充分顯示作者孤寂的情懷,這是作者感情外化而成的意境。

詩歌往往“情景交融”,我們在教詩之時,緊扣情和景,讓學生隨意發表自己的感受,將自己的經歷與詩人之經歷相似處說一說,談一談,說對給予表揚,說錯一笑而過,讓學生感到詩人并不是遙不可及,詩歌更不只是鑒賞家的事。同時,用這種方式去靠近詩中之景,抓住詩人之情以達到領悟整體意境之目的。自己的獨特感悟才是最珍貴的。

五、體味哲理美

很多古詩蘊含哲理美。哲理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包括人生的真諦、萬物的奧秘、自然的規律等。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慢慢品讀,善于聯想思索,認真體會,才能感悟到詩歌的哲理美。

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痹娋浔緦懺娙嗽趯訋n疊嶂的山間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錯綜復雜,詩人不知道哪條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紅柳綠,幾家農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隱若現,詩人頓覺眼前一亮,不禁J驚喜交加。

第4篇

在職高現有的美術教育環境里,教師應當突破常規,對一些較為復雜的美術課題要將其化整為零,采取分而治之的教學手段。如在水粉靜物畫的教學里,第一步,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握好顏色與色彩的關聯性,有效運用色彩的原理體會顏色之間的微妙關系;第二步,教會學生把握水粉畫的不同繪畫工具以及色彩的技巧,熟練運用多種繪畫表現形式,如濕畫法、干畫法及其工具的運用等。在學生接觸色彩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悉構成色彩的原理,感受存在于色彩中的魅力,做一些簡單的色塊速寫練習,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事物的比例、體積、形體及質感之間的關系。當學生的知識容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塑造形體并深入研究形體,以先前的色彩基礎為參照,提升學生表現畫面的能力。

在這一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不管是作畫的速度還是對事物的表現能力及審美能力等,學生都能獲得有效提升。當下一些職高的美術課程僅與色彩、素描有關,沒有相應的輔助課程,因此,職高的美術教師有責任重視提升自己的美術修養,不能僅僅停留于教學本身的需要。教師應當主動汲取人文方面的有益知識充實自己,并將這一修養滲透到美術教學環節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要求學生也要注重作品的人文特征。教師還要促使學生經常交流,使美術專業學習不再停留于單一的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善于運用審美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事物,將美術課堂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用畫筆抒發自己內心的審美情懷,從而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二、要運用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

目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職高美術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文化資源,為美術教學搭建了學術信息交流的共享平臺。其一,職高美術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網絡獲得美術課程資源,并挖掘先進的美術教育方式,鼓勵學生主動運用網絡汲取美術專業的更多信息。其二,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作出平面設計作品,在互聯網上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成果,與其他美術教育工作者展開交流,不斷改進自己的美術教學方式,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美術教學是職高美術教師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對學生傳承多元文化功能、挖掘人文內涵等十分重要。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形成是以當地特有的地理環境、歷史等為基礎的,其存在形式十分穩定、獨特,是當地人熟悉的事物,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之一。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獨具審美意義,如果我們忽視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將會失去地方文化的精髓。

第5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教學手段;創造情境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判斷美、愛好美的能力教育,它的意義在于培養人、美化人。語文教材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絕大多數作品無不與美有關,與人的美化有關,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今天,美育與語文有質的統一性。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各種審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兩點來實施審美教育。

一、高中語文教材本身是審美教育的富礦

語文教材的內容包羅萬象。從文體的角度看,既有莊重嚴肅的議論文,也有多種多樣的文學作品;從語言的角度看,既有通俗易懂的民間言語,也有規范可學的政論性語言,還有優美抒情的詩一般的文學語言。學生讀后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引發審美想象力。以文學作品中的詩歌為例。高一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其中有獨立于橘子洲頭的少年、依依不舍康橋的詩人、癡癡等待的女子;有對未來的無限期望、對祖國的深深愛戀、對愛人的堅貞不一。

如何將這些審美感受帶進課堂,傳達給學生呢?

首先,應該特點突出朗讀的地位?!皶x百遍,其義自現”,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都語言凝練、音韻和諧、感情豐富,讀起來瑯瑯上口、讀完后則回味無窮。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讀和朗讀,讓學生充分體味其中的韻律美。

其次,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它們對理解全篇的結構脈絡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描繪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凈的秋天晚景的自然美。蘇軾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則盡顯了豪放派詞人的浪漫主義雄壯美。以上這些文學作品無不給人以美的熏陶,增添了無窮的審美樂趣。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高中語文既然肩負了審美教育的責任,教學中如何加強審美教育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引導者。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苯處?,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組織者、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應更好地引導學生發現美、感知美、認識美、欣賞美。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達到熏陶學生的情操、塑造美的心靈、完善人性、培養學生人格素質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審美資源進行審美教育。

如上說述,高中語文教材本身是審美教育的富礦,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審美資源進行審美教育是如何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之關鍵所在。對于教材中的詩歌與散文,富有感情的范讀和要求學生反復的朗讀,讓其充分體味其中的韻律美和語言美,通過評析揭開其內在意境美、精神內涵美的神秘面紗。對于小說與戲劇要求參與到角色扮演,融入到時代背景之中,體會到小說與戲劇對人物塑造的刻畫美、矛盾沖突的藝術美,對作品人物、情節、場景等產生共鳴,理解作品的豐富內蘊和深層意義。對于科普類的文章,要求學生從作品中理解科學家們無與倫比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并通過對此人格美與科學的奧妙美、新奇美的具體體驗,得到積極的審美感受和巨大的精神激勵。

三、審美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審美體驗的個性化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篇章雜沓,質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圓該?!睂τ谕徊孔髌罚煌淖x者有著不同的審美體驗,這不僅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且也存在年齡、性別、經歷等方面的因素。

這樣一種處理方法為學生打開了發散思維的窗口,使學生的審美活動真正達到了獨立、自由的境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可以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潛移默化的思想啟迪,充分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2.注重寓教于樂

羅馬時代的賀拉斯提出“寓教于樂”,主張把文學藝術的娛樂作用與教育作用統一起來,他說:“寓教于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边@個提法完全符合人對美的接受的心理形式。隨著人們審美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審美活動“潛移默化”的特點的認識更加自覺了。正如杜甫在詩中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審美活動往往使讀者在靜觀中、在笑聲中、在淚水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受到教育。教師應及時將學習興趣向志趣轉化,運用教材教育因素契進深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對高中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熏陶學生的情操、塑造美的心靈、完善人性、培養學生的人格素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曾指出:“來的社會更需要美,需要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審美資源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創造審美教育情境進行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荊學民.《審美學基礎》[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

第6篇

語文課的教學不僅要練習學生聽、讀、寫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這意味著語文課不僅要擔負起培養學生高尚道德、發展學生智力的任務,還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初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語言藝術的教學,與美育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美育內容,二者始終辯證地統一在一起。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的人文學科,涉及到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諸多方面。在語文課中,有許多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形象和意境,以及許多美麗的詞語等。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實際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對作品的優劣,美丑進行思考并作出準確的判斷。而作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經驗的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審美可能是處在一種初級階段,獲得美感僅是一種直覺,而審美能力的培養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手段依據作品創建意境,在激起學生情感漣漪的同時,引導他們將道德情感和理智參與進去,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鑒賞作品深層次的美,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品味。

審美能力主要包括三個層次:(1)感知美的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具有審美意識,能敏銳的捕捉作品中的美學因素;(2)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覺深入的體驗和領悟作品的形象和語言,初步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3)創造美的能力。在實踐中以已有的審美能力為基礎,發揮想象、思維、表達、鑒賞、等審美創造力。

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把語文視為美學載體,就可以發現,語文可以傳達世界上美學家們所研究、所表達的一切的美。因而可以從審美的角度來整合語文這一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力求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把知識的傳授與美感體驗結合起來,據不同文體,設計不同的切入點與鑒賞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審美意趣與審美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完善個性品質。這就需要作為審美主導者角度的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美學修養,進而外化為具有審美性質的教育行為。也需要教師正確處理審美主體(學生)與審美客體(教材)的關系。要求教師不斷開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美學滋養,尋找語文教學中知識傳授與美育熏陶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實現學生知、情、意協調發展。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發現語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審美能力

語文課學習中,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是學習語文的動力。因此要抓住導入課的時機,把導語設計的富有情感,詼諧優美,既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和興奮點,又能渲染氣氛,很自然的導入語文課的學習。例如在教學《海燕》一課時,我先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說:在蒼茫的大海上,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海鴨,海鷗都躲了起來,它們瑟瑟發抖。只有一種海鳥在大膽的飛翔,它就是海燕。這句話既概括了海燕的特點,又撥動了學生的心弦,讓學生順利的進入課文所表現的意境之中。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在語文課堂中要搭建平臺,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審美意識的提高,取決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程度,要讓學生擁有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讓學生激情飽滿的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時期,因此,對他們進行社會美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顯得十分重要。初中語文教材中社會美的素材非常豐富,我們所提倡的“五講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從中找到例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完全可以加強“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靈美,而社會美的核心也是心靈美。心靈美是相對于人的外在美(儀表美)而言的,現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較注重儀表美。人固然應該講究儀表美,但更重要的還是內在美即心靈美。心靈美是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基礎,它借助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表現出來。反過來,通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靈。

初中語文教材具有語言美的特色。語言美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形式美來說,語音、語調、語法、句法正確,速度適中,就是美的,否則就是不美的;從內容來說,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就是語言美的體現,可以說初中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行為美素材,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材料的教學,以及布置適當的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美的教育。

三、初中語文教學與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對于社會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兩種:一種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如湖南的張家界、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四J1I的九寨溝;一種是經過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如山川綠化、江河治理、園林景觀。“五講四美”中的“環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環境美,尤其是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環境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環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語文第三冊的《國寶——大熊貓》,內容是通過對大熊貓這一國寶的說明,提出了對于動物的保護這一主題。在教學中,就可以滲透這一主題,從而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保護自然環境,同時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環境,美化環境。再如初中語文第六冊中的《寫在第11億位國民出生前夕》一文,這篇短論宣傳控制人口、計劃生育的意義;另外通過本文的教學,不但有利于全社會增強控制人口增長的意識,而且也有利于增強環保意識。

四、初中語文教學與藝術美的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來進行藝術教育的資源。教師在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1.自制語文教學掛圖。可能有人會認為教學掛圖僅限于英語等學科,其實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場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圖的方式反映出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插圖放大、加工成彩色掛圖,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圖畫的方式將課文內容描繪出來。

2.根據課文內容排演短劇。初中語文教材中幾乎每冊中都有由多個角色可組成的文章,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改編成短劇,自己演出,比如說《選場》、《選場》等。

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復述課文,將課文內容加工、改編成故事,講述出來。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述活動都可以在學生中開展競賽活動。

五、美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相長”

第7篇

關鍵字:語文 審美 措施

語文課學習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各種各樣的美。有的文章中著重帶給學生一種自然美,有的旨在傳遞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美的精神和文化。高中的語文課堂就是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時利用文字資源,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1、 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對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是審美培養的第一步。高中教材收錄了很多古今中外優美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有優美的環境描寫還有很多豐富的人物生活。對于現代的散文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對這些文字的講解,在閱讀中給學生描繪一幅美麗的場景圖,或者借助現在的高科技手段展現一些圖片,視頻或者聲音等。在講課時不僅僅可以圖文并茂使教學更加生動有感染力還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這些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例如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朱自清的這篇散文給當代學生就展現了一副優美的荷塘景色。因此在老師講述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前收集不同時間的荷塘的照片,通過不同的對比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的荷塘的美。同時,在講課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自己描繪所想象到的美景,這樣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對美的感受,即審美感知力。當學生自己了解景色之后會有自己對荷塘的理解,然后再講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兩種感情的對比讓大家領會書中的意境。之后,通過對創作背景的講解,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以作者的思維和立場去體會作者的心情,感受這些景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讓老師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加有趣味,讓學生從內心中去理解這種美,讓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逐漸提升。對于一些古典的詩歌或者文言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某些有點睛之筆作用的詞、句的推敲,講述使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美的意境,感受到傳統文化中不一樣的韻味。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在講解時可以營造出一種慷慨激昂的氣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在講解時就可以對傳神的句子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對這樣意境磅礴的句子進行重點賞析??梢砸龑W生的自主想象,自主感受從而領略蘇軾的情懷,感受蘇軾赤壁的情感,感受那種不一般的美。

2、培養學生的對美的鑒賞能力

對美的鑒賞力是體現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在語文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感知美的內容,這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前提。高中生,已經具備自我思考能力,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儲備,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在自主鑒賞時不僅僅根據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和自身的知識結構、文化背景、人生觀價值觀結合在一起。不僅僅讓學生發現美,感知美,通過對美的鑒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想象能力。對美的鑒賞離不開想象,離不開分析,通過聯想分析加深對美的了解,再結合對景物不同角度的聯系,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同時感受到美,完成一次對情感的體驗和升華。

2.1、善用教材引導。

不同的文章,鑒賞時的情況也是不同的,有的旨在刻畫人物形象,有的是為了渲染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在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時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如荷花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旨在表現豐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因此大篇幅的運用語言對話描寫。鑒賞這篇文章時,就要引導學生能夠揣摩簡單對話中深刻的涵義和豐富的內心生活,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精煉的筆墨。

2.2、重視想象力

想象是鑒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很多文字中的意境美是老師無法用語言簡單描繪出來的,因此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交給學生合理想象的方法,還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借助熟悉的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

3、 拓展閱讀面

廣闊的閱讀面時培養審美能力中不可忽視的一方面。豐富的課外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3.1、提高閱讀興趣,在讀書中積淀審美

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好書,好文,不僅僅可以給枯燥的高中生活增加情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名人事跡的激勵下,努力向上?;蛘呖梢酝ㄟ^饑餓療法,設置懸念讓學生們帶著好奇或者問題去閱讀,這樣不僅僅可以體會文章的涵義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讀書渴望,從而在不斷閱讀中提高審美情趣。

3.2、在作品中樹立正確審美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個好友,不只可以通過讀數樹立正確的人身觀還可以樹立正確的審美。從好書中升華自己。

4、結語

語文是一門豐富的課程,是高中生活調色的重要環節,不僅僅讓學生在知識領域取得收獲還可以在審美,人生觀等等方面都獲得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建軍.“班班通”環境下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1,12(2)22-23

第8篇

關鍵詞: 美育 小學語文教學 審美能力

審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美育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實現人類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彩。語文教師除了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主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體驗到評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些審美能力呢?

一、在對比中感受形象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形形的人物,或美或丑,或正或邪。這些人物在相互的對比中呈現出鮮明的褒貶色彩,只有掌握了人物在思想行為方面的對比差異,才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如《“你們想錯了”》一文中就含有對比因素,通過與敵士兵的不同神態、不同語言反映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教師在教學這一課時,應引導學生對兩人的神態語言進行分析,認識到兩種人物的差異后,可以運用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對英雄大無畏精神的贊賞,帶著對敵士兵的憎恨仇視,再現面對敵人威嚇,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壯烈場面,使學生在文字敘述和肢體表演的雙重鞏固下感受英雄的形象美和敵人的種種丑行劣態,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英雄的美好形象此時便會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他們會以英雄為榜樣,鄙視丑惡勢力的思想會油然而生。因此,老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心、主觀與客觀、形象與本質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二、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小學語文教材入選的課文文辭優美,作者精雕細琢、錘詞煉句,神韻可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詞句認真琢磨,反復推敲,仔細品味,讓學生通過比較、推敲、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遣詞造句的精妙。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語感,使學生得到美的感受、美的陶冶,從而提高學生美的表達能力。

如《鳥的天堂》:“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边@段話寫得很生動,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別傳神,它描繪了樹葉一片挨著一片,層層疊疊的景象,“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靜態的樹葉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些詞語如不引導學生認識琢磨,他們就很難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美感。又如《桂林山水》這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非常講究,在“山、水”這兩段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工整的排比,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分析各分句之間的結構聯系,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韻味,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的強烈情感。

三、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并且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如《荷花》一文語句優美,富有韻味,令人百讀不厭。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把荷花的美讀出來。朗讀第四自然段,要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荷花,這樣才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當學生讀到“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時,可讓學生做動作,體會“翩翩起舞”的姿態,從而感悟荷花的動態美。這時讀的形式應該靈活而有變化,既要有朗讀,又要有默讀;既要有個別讀,又要有齊聲讀;既可以表演讀,又可以比賽讀;既可以學生讀,又可以師生共同讀。還可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文章所描繪的情境。在畫面和音樂中,學生會很直觀很形象地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麗,如身臨其境。

四、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第9篇

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審美特征具有意象的流動性、感知過程的聽覺性、內在情感的直接性、審美創造的再現性、藝術欣賞的理解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審美興趣,并進1步提高學生感覺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最終使學生能自如地運用適合的表演手段,通過音樂表演表現內心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育的1項基本任務。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1”。與其他學科相比,音樂中的美育因素是得天獨厚的。無疑,美育諸手段中的音樂教育在完成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任務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欣賞,它在完成美育的任務上,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謂審美能力的培養,除了向學生傳授必要的藝術基礎知識,了解藝術表現的手法和技巧外,還要引導學生參加藝術欣賞活動,培養對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評價能力,加深對美的理解。

關鍵詞:審美與審美能力;音樂課堂審美體現;能力培養

ABSTRACT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 青青草久久伊人 | 99精品热 |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 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视频 | 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 |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男人的天堂免费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观 | 午夜免费福利网站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日本色综合网 | 永久免费看毛片 | 日韩美女在线看免费观看 | 漂亮的保姆完整版免费韩剧 | 99pao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 婷婷五色月 | 97在线观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都市激情网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m9 | 欧美 日韩 中文字幕 | 免费福利在线 | 五月综合激情网 | 久热只有精品 | 米奇影院在线 | 人人草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激情五色月 |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 黄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 国产一级理论免费版 | 免费看高视频hh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