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高中語文必背古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11-15 01:17:0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高中語文必背古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高中語文必背古文

第1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狀課程標準

一.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運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詩詞在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古典詩詞是指中國1840年以前出現的文學模式,從廣義上來說包括古代人做的詩、詞、散曲。狹義上僅僅是指古代人的古體詩詞和近體詩。通過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學習,我們或者領略祖國的壯麗山河,或者領略詩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爽朗,或者體會作者“凄凄慘慘戚戚”的的寂寞。作為當代高中學生,他們有必要認識到詩詞學習的必要性,從而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美,體會我國的古代優秀傳統文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提出,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②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的五冊書中有三個單元用以中國古代詩詞的學習,通過課本學習可以加深中國古典詩詞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豐富學生的素質涵養,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知識沉淀和個性特長的發揮。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古代詩詞絕大部分是以背誦篇目的形式存在,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附錄中“關于誦讀篇目的建議”中提出,要求學生背會40首詩詞曲,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中都有涉及:例如《靜女》、《離騷》、《蜀道難》、《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等③。這些篇目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大概分值約8~15分之間。通過中國古典詩詞的背誦篇目在高考試卷中的體現反映了社會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視。

二.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利用假期時間,筆者走訪寧夏的幾所中學發現,雖然學生對于《課程標準》中的必背詩詞基本爛熟于心,但是他們對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很是缺乏。提到詩詞學習他們都反映出來的是一種非常茫然的態度,甚至有些同學對于高中語文課本之外的古詩詞知之甚少。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慷慨激昂的吟誦著詩詞,而在課后他們一臉生無可戀,筆者不禁深思:在詩詞熱在全國盛行的當下,為什么我們高中生對于詩詞的學習興趣倒不如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呢?筆者經過走訪調查發現了以下幾種原因。

(一)詩詞逐漸遠離課業任務

日漸繁重的高中生在高中生的認知里語文學習的意義遠遠不如數理化等其他科目的學習,因而在課業負擔日益繁重的高中生中,學生們就開始慢慢淡化詩詞學習和詩詞的課外拓展。詩詞作為高考試卷中的必考題對于學生們來說,詩詞學習只是單純的為了提高分數。詩詞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階段理應受到學生的重視,完成從小學初中的閱讀到賞析的跨越。但是筆者在走訪這幾所高中的時候發現,隨著高中生的課業負擔逐漸加重,以及高中學生的閱讀偏差,高中生很少有時間去完成一些推薦詩詞篇目的閱讀和背誦。《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使得中國古典詩詞逐漸深入人心,但是比賽中很少出現優秀的高中生選手。按理說高中生作為詩詞儲備最為豐富的群體應該積極參加,但是由于課業負擔日漸繁重,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準備和參賽,這就說明了詩詞逐漸遠離課業任務日漸繁重的高中生。

(二)某些教師呆板的教學方

式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語文老師更多的是在逐字逐句的將這篇作品翻譯出來,通過詩人的身世背景,結合這篇作品的寫作背景來分析作者的寫作情感,但是這樣提前替學生給定基調的教學是把詩詞作品當做文言文作品來教的,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使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沒有參與感和存在感。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些中國古典詩詞篇目本來就是有些晦澀難懂的,學生沒有自己的參與體驗就沒有辦法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學生與作品所處的時代相隔久遠,本來就很難理解的詩詞在老師的教學中沒有得到更好的體驗,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疲倦心里,這樣呆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無法沉醉于作者的寫作環境中,體會不到作者的寫作美感,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慢慢消磨。當學生沒有了學習詩詞的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對詩詞產生一種抗拒,因而詩詞教學難上加難。

三.基于研究現狀的實施建議

(一)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升學習積極性

1.挖掘古詩詞的美,走進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每一首詩或者每一首詞都是作者通過自身的情感體會而成的,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去用詩人的經歷和獨特的風格,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語言精華和音樂美,樹立古詩詞學習的觀念,培養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接受美學的鼻祖姚斯曾經說過“把讀者納入作品中,可以使作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完成。”所以在高中語文中國古典詩詞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帶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作品,通過美的體驗提升詩詞教學的質量。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欣賞兩千年古文化的藝術瑰寶:古詩詞中的內涵美。

2.創設詩詞意境,通過學生自

我體驗帶領學生進入詩境讓學生從古詩詞所描繪出的形象入手,抓住作品中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情感,引導學生走進作者所塑造的美感之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逼真的畫面,準確把握古詩詞內涵,提高詩詞學習效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仍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④在學習杜甫的詩歌《望岳》的時候,先詢問學生有沒有去過泰山或者提問學生自己對泰山的了解,再用多媒體視頻或者圖片展示泰山的雄渾壯闊,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景色。緊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情朗誦詩歌,把握作者寫詩的情感基調。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呆板教學的弊端,使得學生通過直觀體驗和自身參與,不再覺得中國古典詩詞距離自己很遠,從而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涵。教師的教學語文水平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個性發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情感活動的質量。教師的課堂語言行為是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充分條件之一。⑤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基于詩詞與學生生活年代的時間距離,將詩歌語言轉變成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白話文,從而帶領學生享受更好的詩詞魅力。

第2篇

一、文言文翻譯原則

文言文翻譯有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信,指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準確無誤,讓譯文達到不讓人產生歧義,沒有文字的遺漏或者增加意義。達,指譯文要語句通順、沒有語病,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和使用習慣。雅,指翻譯出來的文章流暢自然,不僅體現原文的語言特點,還要優美、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做到譯文的信和達并非難事,但是如果想達到雅的層次,對于古今漢語的掌握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還要有比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這對多數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加上長期以來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并不注重文言文翻譯的訓練,因此在翻譯時可以達到信和達的水平就已經屬于較高檔次了。

二、文言文翻譯訓練方法

除了傳統的教學內容,文言文翻譯的學習還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就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學生要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教師要以問題鏈作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最后師生進行欣賞、修辭的學習。在這其中還要對文言字詞的特殊用法和句式進行整理,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師生共同完成。

1.學生自學

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習慣,進而逐步樹立起學習和翻譯文言文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習和翻譯文言文的興趣。對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閱讀一些相對容易的文言文作品,比如《世說新語》《孟子》,或者從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半文言小說開始讀起,之后再進行更難作品的閱讀。

2.師生合作

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要求教師在掌握充足的資料、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和理解文章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問題鏈的合理安排,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解決文言文的學習和翻譯等相關問題。比如在講解課文《鴻門宴》時,教師可以項羽的《垓下歌》作為引入點,讓學生思考《垓下歌》為何表達得如此蒼涼和悲壯,進而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項羽的人物性格、人生經歷和思想性格。

這樣的方法可以通過人物的情感、性格理解《鴻門宴》的藝術特色,能夠有效地疏通文章,比逐字逐句地理解和翻譯更加有效。同時能引發學生思考,觸類旁通,對于其他文章的分析和翻譯也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翻譯的技巧有六個,運用得好,可以有效促進文言文翻譯能力的提高。

1.做保留

對于古今意義相同的專有名詞在翻譯的時候無需做任何改變,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和書名等。

2.換詞語

對于文言文中的常用或習慣用語,現代漢語已經變為其他說法的,都要通過詞語替換的方式換為現代說法。最常見的就是將“吾”“余”換為“我”,“爾”“汝”換為“你”。

如《鴻門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這一句話當中的“倍”應當翻譯為“背”,即“背叛”的意思,進而翻譯為“希望你詳細向項王說明,我是不敢背叛項王的恩德的”。

3.加內容

有的文言文語句在使用時會因為固定習慣等原因省掉部分成分,或者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漢語增加了成分。對于這些省略,翻譯時需要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詞語的適當添加,使得譯文通順連貫。

4.調順序

文言文經常會出現倒裝句,比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等。在翻譯的時候,學生需要將這些內容調整為正常的順序進行翻譯。比如《張衡傳》中,“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前半句是賓短語后置,現代漢語句式應當為“以事驗之”,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用事實來驗證它”。

5.選意義

很多文言詞語有很多的意義,尤其是一詞多義。因此在選用詞義的時候必須恰當選擇進行翻譯。這是文言文翻譯的難點,需要學生日常多閱讀和積累。

6.譯借代

在文言文中,利用借代進行修辭的現象非常多。這個時候如果按字面翻譯,往往會造成誤解,因此須采取意譯的方法,復原本義。

比如《陳情表》中,“當侍東宮”一句,“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以此借指太子,需要翻譯成“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譯成“擔當管理東宮這座宮殿”,就會出現錯誤。

四、應試中應注意的問題

1.結合語境

語境意義是進行文言理解和翻譯時決不可丟的參考標準。很多字義和句義理解不準,都來源于對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試說明明確要求:能夠理解實詞、虛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或用法。因此在翻譯文言文時,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語境,把握所譯之點在語境中的含義或用法。劉勰說:“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也就是說,文章安排材料,像抽絲一樣,不能中斷,上下文就像魚鱗一樣一片接著一片,共同表達一個中心,即所謂“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所以,理解語句,不能離開語境,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如某年全國卷的第14題考查對“行旅”的解釋就要聯系語境,進行合理推斷,從上文的“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來推斷,“行旅”應為“商人”之意。“旅行,游覽”是動詞,從古文上下句對照的特點來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詞,故“行旅”也應是名詞才對。

2.知識遷移

文言知識扎實是準確翻譯的基礎,在解題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知識是解題的關鍵。高考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高考復習時,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認知規律,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以課內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逐一落實考點內容。

3.抓賦分點

有些學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認為對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動筆就寫,致使只寫出大意,而重要的賦分點沒能譯出,得分很少。在動筆翻譯之前,一定要有意識地抓賦分點,分析在所要翻譯的句中最重要的考查點(即得分點)是什么,這樣才能夠做到突出重點、不遺漏要點。

第3篇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的訓詁理論通過各種語言實踐為我們正確理解語言、解釋文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而能指導今日的語文教學實踐。如何讓傳統訓詁理論與新的語言實際相結合,又成了今天的語文教學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與傳統語言學理論相結合,才能收到更大成效。本文主要利用訓詁學理論彌補語文課本注釋中的一些不足。

自2004年秋季開始推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課本,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已經成為新課標的首要要求。新教材中文言文入選的篇目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比舊版本更勝一籌。教材編寫者在文言文方面下的功夫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就總體而言,課文的注釋做到了準確、簡明、穩妥,科學性和通俗性結合得很好,對語文教學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但是出于校對或其他原因,語文文言文課本注釋有著少許疏漏和失誤,還需要加以補正,使其盡善盡美。因此只有靈活地運用傳統訓詁條例和訓詁方式,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幫助準確發現和糾正已有注釋的謬誤

(1)《孔雀東南飛》:“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注:“非奇,不宜。”(必修二,2004年版,22)

“奇”義有歧解。聞一多《樂府詩箋》注此詩:“奇事,猶佳事也。”按佳事即好事。“奇”在漢末魏晉有“美好”義,如《讀史述九章·管鮑》:“奇情雙亮,令名俱完。”“奇”“令”互文。文中這句詩的意思就是現在違背跟丈夫的結誓情義,恐怕這種事情不好。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經驗方》:“或涙癢,則加生薑粉些少,時以銅筋點之,絕奇。”“絕奇”即絕妙、絕好。《晉書·律歷志中》:“棄其論,背其術,廢其言,違其事,是非必使洪奇妙之式不傳來世。”這里“奇妙”屬同義詞連用。今仍有“奇妙”一詞。“奇”有“妙”、“好”之義,在陶淵明詩中常見,如《移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詠荊軻》:“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讀史述九章》:“奇情雙亮,令名俱完。”另蘇軾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漢語大詞典》釋為猶佳,妙,例證即《孔雀東南飛》此條。

(2)《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注:“必,一定,實在。”(必修四,2005年版,70)

“必”當為果真、假使義。《辭海》103頁“必”條有釋,并舉此例。又杜甫《丹青引》:“將軍盡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必能兼美,吾無間焉。”《顏氏家訓·文章》:“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喚操筆。”三例中“必”均為果真、假如義。體味上下文,藺相如說的應該是“大王如果無人,我愿意捧璧出使。”釋成“一定”,不合文意,故誤。

2 幫助準確解釋文選中當注未注之處

(1)《琵琶行并序》:“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必修三,2005年版,41)

此句中的“暫”字課本無注。《說文·犬部》:“默,犬暫逐人也。”《穴部》:“突,犬從穴中暫出也。”可知“暫”有“碎然”、“突然”義。“暫逐人”即突然追逐人,使人猝不及防。《史記·李將軍列傳》:“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是說突然跳上胡兒馬。可知白居易詩中的“聲暫歇”,也應是聲音突然停止的意思。而“銀瓶乍破水漿進”句緊承“凝絕不通聲暫歇”,描摹聲音突然停止后又突然爆發,生動地寫出了當時的音樂效果。下文“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課本注:“暫,忽然,一下子。”就很準確。

(2)《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注:“加勝于趙,勝過趙國,意思是占趙國的上風。加,動詞。勝,這里作名詞。”(必修四,2005年版,72)

舊版中學課本以“致勝”釋“加勝”,新教材大概考慮到“加”字從來沒有“致”義,刪去了此說。但把“加勝”理解為動賓關系,“加”字如何落實?難怪新教材只說是“動詞”,避而不談其具體含義。其實,“加”“勝”都是動詞,屬同義復用,是“凌駕、超過”之意。“加”字古有“陵(通凌,下同),逾”義。如《左傳·襄公十二年》:“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杜預注:“加,陵也”。《管子·五輔》:“少不陵長,小不加大。”陵,加,互文為訓。《禮記·植弓上》:“獻子加于人一等矣。”鄭玄注:“加,逾也。”“勝”亦有“陵、逾扔義”。《禮記·樂記》:“樂勝則流。”孔穎達疏:“勝猶過也。”(按,過、逾同義。)《全唐文》卷528顧況《信州刺史劉府君集府》:“行加人,言勝文……物惡其上,自然不容。”加、勝對文,亦是二字同義之力證。因此,課本的“分字注釋”可改為:加,勝,均為動詞,義同,凌駕,超過。

(3)《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用心一也”一句,課本注“(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必修三,2004年版,48)

這樣解釋意思是對的,但對其中“用心”二字的理解有誤。現代漢語中“用心”是一個雙音詞,指專一、注意力集中,而本文是兩個單音詞的連用。“用”即“因為、由于”,“心”即“心思、思想”。全句意思是:這是因為(由于)思想專一的緣故。“用”釋為“以”,講為“因為、由于”,前人早有論述。王引之《經傳釋詞》注云:“用,詞之‘以’也。《一切經音義》七引《蒼頡篇》曰:‘用,以也。’以,用,一聲之轉。凡《春秋·公羊傳》之釋《經》,皆言‘何以’,《谷梁》則或言‘何用’。《書·皋陶謨》曰:‘信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清人吳昌瑩《經詞衍釋》和近人楊樹達的《詞詮》的注釋大致同此。今人也有依其說的,如徐仁甫先生的《廣釋詞》和尹君先生《文言虛詞通釋》等。《常用文言虛詞詞典》說得更清楚:“用,連詞。連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等。”并征引數例。其實,在古代典籍中,“用”的這種用法并非鮮見。如《詩經·邶風·谷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禮記·禮運》:“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史記·趙世家》:“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例子甚多,茲不贅列。課本之所以誤注,是因為將這里的兩個單音詞看作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故《勸學》中“用心一也”中的“用”當釋為“因為、由于”,始為合理。

3 幫助正確運用訓詁術語

在各類文言文教材中,對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的解釋一般都有固定的術語,如通假字常用“某字通某字”;異體字常用“某字同某字”;古今字則常用“某字后來寫作某”。但在新版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中,這些術語用得十分混亂。

3.1 用“通”“同”注釋古今字

上古漢字數量很少,常常用一個字形表示多個詞。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兼職”情況對書面交際越來越不利,人們就又造了一些相應的新的字形,去分擔舊字形的“兼職”。這樣就產生了古今字,可見,古今字是一個歷時的概念,今字的意義只是屬于古字其中的某一義項,而不是今字承擔了古字所有的義項。對于古今字的注釋,教材中大多地方都用了“同”或“通”這一術語,顯然是錯誤的。下面就以個案具體分析。

(1)《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注:“共,通‘供’。”(必修一,2005年版,21)

二者應為古今字關系。“共”的本義為兩手同舉一重物,供給義是在“共”這一意義上的引申。但是“供”只是“共”的后起字,因為“共”還有“供”所不具有的義項,二者不能判為通假字關系。

(2)《鴻門宴》:“拒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注:“內通‘納’。”(必修一,2005年版,24)

這兩個字之間的關系應該判為古今字更為合理。“內”《說文》:“內,入也,從口,自外而入也。”桂馥《義證》:“凡自外入為內,所入之處亦為內。今人分去、入聲,而入聲之內以納為之。”可見“內”的本義是納入、進入。使人才賢士進入家門,就可引申為收容、接納之意;與“外”相對又有“內部”的意義。由于“內”承擔的義項很多,而且表示接收、接納的意義不是太明確,于是后人在“內”左邊加上一個“糸”部,用以承擔“內”的接收、接納之義,使它的表義功能更加明確,并且也區別了其他的義項。《說文·糸部》解釋為“納,內也。”因而說“內”是“納”的本字,“內”和“納”判為古今字更為準確。

(3)《歸去來兮辭》:“景翳翳以將人,撫孤松而盤桓。”注:“景,同‘影’。”(必修四,2004版,31)

《說文》:“景,日光也。”日光照在物體上就會有影子,引申為“影子”,表示這一引申義的“景”后又寫為“影”。《顏氏家訓·書證》:“如此等字,皆當為光景之景。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為景……至晉葛洪《字苑》傍始加‘ ’。”這里“景”字則用來表示本義“日光”。 轉貼于

3.2 誤把音近義通字看成通假字

本文所指音近義通字,是指古音相同或相近,形體上沒有直接聯系,但本義有某一共同詞義特征或兩字在后來用法上有相同之處的字。區別于古音相同、意義沒有任何聯系、同時共存的本有其字的通假字。我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通假字,兩字之間就似一條平行線,起點不同(即各有其本義),在引申義上也沒有交叉或重復的地方,意義上各不相干,只是由于讀音完全相同而互相借用而已。而音近義通之字就不同,兩字在意義上是有重合之處的,要么起點上有重合(即本義有某一共同詞義特征),要么兩條線的中間有重合(即在引申義上有共同詞義特征或者有共同的后起意義及用法),但是兩字形體上又沒有直接的傳承關系,這就區別于形體上有直接聯系的同源通用字或古今字。

(1)《六國論》:“當與秦相較”,注:“當通倘,如果。”(必修三,2004版,84)

《說文》:“當,相值也。”段注:“值者,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者皆曰當。”當的本義為相值,即對等,向著。《說文》沒有倘字,《集韻?蕩韻》:“倘,止貌。一曰自失貌。”“倘”的本義是驚疑欲止貌。“倘”比“當”晚起,兩字不同時共存,且“當”屬端紐、陽部,“倘”屬透紐、陽部,古音不完全相同,因此把它們看成通假字是不夠準確的。至于二者的關系還應與“儻”字有關。

《說文新附·人部》:“儻,倜儻也。”“儻”本義為倜儻,灑脫不拘,卓越出眾。按理說“當”、“倘”、“儻”三字本義不同,也沒有任何共同的詞義特征,有可能是音同或音近而通用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是通假字,但“當”與“倘”上文已排除是通假字關系。事實上,“當”由對著、向著實詞意義轉化為副詞、介詞或連詞的用法在先秦及漢代就已經開始并頻繁使用。據《漢語大字典》收錄的“當”的副詞、介詞及連詞用法就很多且全面,而且所引的例句大多也是先秦和漢代的。如:“當,連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倘’、‘假如’。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六:‘當,與儻同。’楊樹達《詞詮》卷二:‘當,假設連詞,若也,如也。與儻音近字通,故用法同。’

(2)《五人墓碑記》:“蹈死不顧,亦曷故哉?”注:“曷,

通何”(必修三,2004版,99)

《說文曰部》:“曷,何也。”曷的本義就是用作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什么”,如《書盤庚上》:“汝曷弗告朕。”孔穎達疏:“曷何同音,故曷為何也。”曷的用法以疑問代詞、副詞為主,一般在古書中多歸為語氣詞,沒有實詞意義。又《人部》:“何,儋也。”段注:“何俗作荷,猶佗之俗作駝,儋之俗作扌詹也……凡經典作荷者皆后人所竄改……按今義何者,辭也,問也。今義行而古義廢矣。”甲骨文“何”字象人荷戈之行,因此“何”本義為擔、挑,今天寫作“荷”,后借用為“誰何”之“何”(即語氣詞),而且這種借用在先秦已基本完成,且用作疑問代詞、副詞、助詞已經定形并廣泛使用。“曷”屬匣紐、月部,“何”屬匣紐、歌部,古音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二字判斷為通假字實屬不妥,同時,“曷”本身就訓為何也,也就是“曷”本身就表示疑問代詞“什么”的意思,本義可以說得通,注釋又多派出一個通假字。

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古人對前世文化遺產,尚有如此求實作風,更何況我們呢。以務實的態度,看待課本的文言文注釋,在訓詁學方面多下功夫,增加積累,提高能力,能夠使我們自身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文言文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博采眾長,不斷吸取新的科研成果,直接關系到中學教學質量,也是中學語文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張永言.訓詁學簡論[M].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

[3]王引之.經傳釋詞[M].湖南:岳麓書社,1985.

[4]徐仁甫.廣釋詞[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5]尹君.文言虛詞通釋[M].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

[6]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7]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8]陳淑萍.現行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中的兩個問題[J] 合肥學院學報,2007(6).

[9]王敏紅.談談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文注釋問題[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9(4)

[10]黃昊.中學文言文注釋商榷[J].中學語文教學,2006.4.

[11]周建成,馮汝漢.以今律古究可嘆-中學文言文注釋商兌[J].咬文嚼字,2000(8).

第4篇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是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及其重要語句進行考查,意在引導考生重視誦讀,培養語感,強調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質。本考點包括兩個方面,即名句和名篇。所謂“名句”,是指那些廣泛流傳的詩文、格言、警句等;所謂“名篇”,是指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為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

從2014年17套高考試題來看,“名句名篇”默寫題考查頻率最高,只有北京卷沒有直接出題,其他16套試卷均直接出題考查。同時,考點范圍穩定,試題難易適度,保持平穩,題型、分值沒有多大變化,是高考語文考試中最穩定的題型之一。“名句名篇”的考查方式主要為“根據上下文填寫內容”和“根據提示填寫內容”兩種,而以第一種形式居多。分值還是5~8分,6分題比較多。選做題略有減少,回歸傳統默寫填空題,是近幾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寫題的一大變化。

從2014年考查的作品范圍來看,絕大部分名言名句來源于高中語文教材,極少數來源于初中語文教材。《赤壁賦》《勸學》《登高》等常考名篇的出現頻率仍然較高。體裁上,詩、詞、文均有涉及,沒有考查現代詩歌。

17套高考題中全國大綱卷和安徽卷頗具特色,題型為二選一,從甲和乙中任選一題作答;而且安徽卷甲題6個空全部出自《孟子?告子下》,這就提示我們在平時背誦時不要投機取巧,僅僅記憶重點句子或名句的上下句,而要背熟整個段落。

1.(2014年新課標卷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難》中“,”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也很難越過。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鳥以抒發自己悲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解析】命題改變以往給出上(下)句,填寫下(上)句的純記憶型方式,而是改為通過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寫,這樣就將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因此,解題時必須注意:一是語意的提醒,如(1)中的“百姓的苦難生活”“流淚”,(2)中的“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3)中的“花鳥”等;二是注意難寫字“猱”、形近字“哀”“衰”等。

2.(2014年浙江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罷不能。(《論語》)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3)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秋聲賦》)

(4)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念橋邊紅藥,?(姜夔《揚州慢》)

【答案】(1)博我以文約我以禮(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3)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5)冷月無聲年年知為誰生

【解析】“只選3小題”指考生應選自己最有把握的三句進行默寫,如默寫超過3題,閱卷時按照順序只批改前3題。書寫要端正,重視默寫后的檢查,以免錯寫、漏寫。2014年的默寫填空題比較容易,只有“縟”“蔥蘢”稍生疏。

3.(2014年安徽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①,②,③,④,⑤,⑥,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乙:①,唯昭質其猶未虧。(屈原《離騷》)

②但為君故,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③瀉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鮑照《擬行路難》)

④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⑤東船西舫悄無言,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_______________。(周邦彥《蘇幕遮》)

【答案】甲:①必先苦其心志②勞其筋骨③餓其體膚④空乏其身⑤行拂亂其所為⑥所以動心忍性乙:①芳與澤其雜糅兮②沉吟至今③各自東西南北流④玉露凋傷楓樹林⑤唯見江心秋月白⑥夢入芙蓉浦

4.(2014年廣東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2)開荒南野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屋八九間。(陶淵明《歸園田居》)

(3)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答案】(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2)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3)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4)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能力層級A。2014年本題的命題形式是前幾年的延續,這對中學教學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對于普遍重視背誦和默寫的考生來說則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最好體現。

四個小題分別選自《論語》、陶淵明《歸園田居》、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其中陶淵明《歸園田居》和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為2013年新增篇目,陶淵明《歸園田居》在2013年曾考查過,今年再次考查,主要還是看考生是否真的關注了這些新增篇目。

“淺易”依然是本題的最大特點。其一,試題內容完全沒有超出《考試大綱》所列出的“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要求,四小題都出自2014年指定的高中課內必背的篇目,古詩古文內容各半,所填寫的句子也都是考生應該熟悉的;其二,這些名句都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反復背誦和默寫過的,而且句子本身不存在艱深難寫的字,考生寫出錯字和別字的可能性較小;其三,四題的空格前都有句子作提示,這有助于考生思路的連接和貫通;其四,小題四選三,有利于考生棄難從易,而題干依然有明確的計分標準,在體現選擇性原則的同時又做出了適當的規范和限制,對考生和評卷老師都是一個明確的指引。總體而言,難度不大。

5.(2014年湖南卷)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

(1),為刎頸之交。(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農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或命巾車,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壚邊人似月,_______________。未老莫還鄉,_______________。(韋莊《菩薩蠻〈其二〉》)

【答案】(1)卒相與歡(2)將有事于西疇或棹孤舟(3)皓腕凝霜雪還鄉須斷腸

【解析】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必修4中的散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必修5中的詩文合一《歸去來兮辭》,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詩歌《菩薩蠻〈其二〉》,一文一辭一詩,覆蓋面廣,體裁照顧周全。默寫題中如有任何書寫錯誤,則該空不得分。注意“疇、棹、凝、須”等字,不要寫錯。

6.(2014年山東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總角之宴,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氓》)

(2),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將進酒》)

(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見歡》)

(4)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_______________,鳥倦飛而知還。(陶潛《歸去來兮辭》)

(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6)五畝之宅,_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答案】(1)言笑晏晏(2)鐘鼓饌玉不足貴(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4)云無心以出岫(5)樂以忘憂(6)樹之以桑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平時背誦名句名篇時要注意領悟其含義,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記憶,同時還要注意生僻難寫字、同音異義詞、同義異形詞,留意語句順序等。這幾句中,“晏”“饌”“岫”等字容易寫錯。

【把握方法?舉一反三】

高考名篇名句考查的題目,多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文名句,課內課外兼具,是古詩文中的經典。名篇名句默寫雖然表面看上去“簡單”,但是很容易丟分。考生要保證這部分題的得分率,除了靠平時學習中的積累之外,考場上還需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邊背邊寫。在平時的讀書背誦過程中,一定要首先讀通讀懂,理解文意之后再背誦,這樣才能記得牢固,而且不容易寫錯字。生僻難寫字寫錯造成失分的情況很常見,所以平時要克服懶惰,勤于動筆,重點突破。建議大家邊背誦,邊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關鍵詞。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的“羈”,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鶩”,都屬生僻難寫字。

(2)要注意同音異義詞。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甚至相反的詞語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著,這也是命題人“設伏”的熱點。這就要求考生應該特別注意這些同音異義詞,通過有意識地分析比較,既知其音,又知其意。例如白居易《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中“幽”的意思是“隱蔽的、隱藏的”,易誤寫作“憂”。

(3)要關注同義異形詞。意思相同而字形迥異的詞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它對考生有著很大的迷惑性,是考試得分的“盲點”之一,復習時也應給予高度重視。例如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的“材”容易誤寫成“才”。

(4)要留意具體語境。名句名篇的背誦與默寫,不應機械古板地死記硬背,而要聯系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分析、品味和識記一些關鍵的詞語,從而對名句既有感性的記憶,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如果不聯系“晴空”和“排云”這兩個語境,就會把“霄”錯寫作“宵”。

(5)要留心語句順序。有不少名句的語句順序即使顛倒,意思也不會發生改變,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一部分學生往往就是觀其大略、不求甚解,而把語句的順序寫顛倒,白白地丟掉了分數。例如“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容易把“粉骨碎身”寫成“粉身碎骨”。

【沙場練兵?新題點睛】

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龍?,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2)_______________,談笑間,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4)倉廩實而知禮節,_______________。(《管子?牧民》)

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5),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6)?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7)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匏樽以相屬。(蘇軾《赤壁賦》)

(2)民生各有所樂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3),任重而道遠。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論語?泰伯》)

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鍥而舍之,;鍥而不舍,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盤盤,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3)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

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吟鞭東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2)輪臺東門送君去,。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騏驥一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7.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選3小題)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魚我所欲也》)

(2),。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陸游《游山西村》)

8.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掛倚絕壁。(李白《蜀道難》)

(2)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4)了卻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

(5)_______________,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

(6)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9.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2)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

(3),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4)_____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靡室勞矣。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詩經?衛風?氓》)

(2)問之,則曰:“_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3)凄凄不似向前聲,_______________。座中泣下誰最多?。(白居易《琵琶行》)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韓愈《師說》)

(2),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3)沉舟側畔千帆過,。今日聽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己亥雜詩》)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3)荀子在《勸學》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一致的。

(4)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既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歌詠了壯麗的自然景色,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身處逆境時應有的人生態度。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2)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淹《岳陽樓記》)

(3)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莊子《逍遙游》)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所謂伊人,_______________。溯洄從之,_______________。(《詩經?蒹葭》)

(2)持節云中,?,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莊子《逍遙游》)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2)轉軸撥弦三兩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訴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3),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蘇軾《定風波》)

【參考答案】

1.(1)長橋臥波復道行空(2)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3)落紅不是無情物(4)衣食足而知榮辱

2.(1)行拂亂其所為(2)勸君更盡一杯酒(3)長太息以掩涕兮(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5)天生我材必有用(6)春花秋月何時了(7)檣櫓灰飛煙滅

3.(1)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2)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3)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為己任

4.(1)朽木不折金石可鏤(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縈巖巒(3)又恐瓊樓玉宇何似在人間

5.(1)浩蕩離愁白日斜落紅不是無情物(2)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1)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2)不能十步駑馬十駕(3)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7.(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1)連峰去天不盈尺(2)萬里悲秋常作客(3)同是天涯淪落人(4)贏得生前身后名(5)寄蜉蝣于天地(6)金就礪則利

9.(1)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3)最是一年春好處(4)北風卷地白草折

10.(1)三歲為婦夙興夜寐(2)彼與彼年相若也官盛則近諛(3)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11.(1)其出人也遠矣而恥學于師(2)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當世之事(3)病樹前頭萬木春暫憑杯酒長精神

12.(1)我勸天公重抖擻(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3)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4)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13.(1)黑云壓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2)浮光躍金靜影沉璧(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6 | 99v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 国产毛片在线看 |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 五月天激情综合小说专区 | 黄色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伊人网 | 久久亚洲成人 |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 韩国剧情片的网址 |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 玖玖视频 | 理论片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看亚洲 | 国产精品美女 | 四虎网站在线 | 99国内精品 | 欧美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成 人 黄 色 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蜜月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 啦啦啦视频在线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二区 | 综合精品|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涩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www|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软件 | 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 |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99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直播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播放 | 精品123|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 播放一级黄色片 | 日本天堂免费a | 天天碰天天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