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7:1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陸xx,2015屆信息工程系Java軟件開發專業畢業生。
個人發展情況:
回首大學生涯,有過渴望、有過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老師們給了我許多鍛煉的機會,讓我懂得如何做好班干部,如何為同學們服務,在日常的工作中同學們的積極配合讓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使得自己的個人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我,為我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xx班的副班長,三年來,我工作認真負責,能替同學排憂解難。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此,我被評為學院 “優秀學生干部”。在學習上,我態度端正,勤奮、刻苦、好問,有較強的鉆研精神思維較嚴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榮幸連續兩年獲得學院“一、三等獎學金”及“國家勵志獎學金”。
2014年12月底,我來到xx睿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開始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公司當研發部的前端工程師,雖然和我的專業有些不同,不過我相信,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大學三年,演繹了我人生的許多第一次,而大學的珍貴,并不僅僅是這許多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涵蓋著許多的最后一次: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歷程;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純潔,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所幸的是,我認真把握住了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我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我也珍惜每一個“最后一次”,沒有讓現在的自己追悔莫及。
感謝美麗的校園,給予了我飛翔的翅膀;感謝親愛的老師和同學,給予了我展翅翱翔的信心和勇氣。
畢業感言:無論大學途中迷戀上了什么,不要忘記自己上學的主要目的。
陳x,2015屆信息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
個人發展情況:
兩年年的大專學習似彈指一揮間,從剛跨入大專時的失落和迷茫,到現在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從容,坦然.我知道,角色的轉換,這又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挑戰.這除了有較強的適應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專兩年的學習積累和技能的培養.
作為信息系學生會副主席、宿舍管理委員會副會長、班長、兩年來,我工作認真負責,能替同學排憂解難。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此,我被評為學院“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在學習上,我態度端正,勤奮、刻苦、好問,有較強的鉆研精神思維較嚴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榮幸連續兩年獲得學院“一、三等獎學金”、 “國家勵志獎學金”。
畢業后,我工作于莆田市公安局。我自認為無愧于大專兩年,剛入學時,我曾為身為大專生而懊喪過.但很快,我選擇了坦然面對.因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光.所以我確信,大專生的前途也會有光明,輝煌的一天.
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懂得了很多,從那天真幼稚的我,經過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現在成熟,穩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風順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驛站.當然,兩年中的我,曾也悲傷過,失落過,苦惱過,這緣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這只是上天給予的一種考驗,是不能跌倒的.大專生的我們應該善用于揚長避短的方法來促進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能力.
這兩年的鍛煉,給我僅是初步的經驗積累,對于邁向社會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面對過去,我無怨無悔,來到這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面對現在,我努力拼搏;面對將來,我期待更多的挑戰.戰勝困難,抓住每一個機遇,相信自己一定會演繹出精彩的一幕.
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3
傅xx,2015屆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
個人發展情況:
回首大學生涯,有過渴望、有過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老師們給了我許多鍛煉的機會,讓我懂得如何做好學生會干部,如何為同學們服務,在日常的工作中同學們的積極配合讓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使得自己的個人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我,為我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信息工程學院分團委副書記、輔導員助理、實驗室助理,三年來,我工作認真負責,能替同學排憂解難。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此,我被評為“莆田市優秀團干部”、學院“三好學生”和“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在學習上,我態度端正,勤奮、刻苦、好問,有較強的鉆研精神思維較嚴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榮幸連續兩年獲得學院“一、二等獎學金”及 “國家勵志獎學金”。
自2015年1月開始至今我到xx縱橫集團建設開發有限公司xx分公司工作,雖說工作和專業不完全對口,但我努力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學習現在是廣電項目協理。
大學三年,演繹了我人生的許多第一次,而大學的珍貴,并不僅僅是這許多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涵蓋著許多的最后一次: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歷程;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純潔,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所幸的是,我認真把握住了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我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我也珍惜每一個“最后一次”,沒有讓現在的自己追悔莫及。
感謝美麗的校園,給予了我飛翔的翅膀;感謝親愛的老師和同學,給予了我展翅翱翔的信心和勇氣。
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4
戴xx,2015屆信息工程學院xx121畢業生。
個人發展情況:
在大學期間,我始終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為目標,以自我的全面發展為努力方向。為實現社會的發展需求,我認真學習了各種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潛力,加上不懈的努力,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遺跡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
三年來,我做事認真負責,能替同學排憂解難。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此,我被評為、學院“三好學生”。在學習上,我態度端正,勤奮、刻苦、好問,有較強的鉆研精神思維較嚴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榮幸連續兩年獲得學院“二等獎學金”。
自大三實習開始,我在xx中xx集團旗下xx奧邁軟件有限公司工作,憑借著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能很好的完成安排的項目任務,也在公司中接觸到更多,學到更多,成長也更多。
1990年秋天,我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車,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廣州。
剛下火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來來往往的行人,這些行人可能很多是匆匆過客,也可能有像我一樣是來尋夢的“異類”,也可能……漸漸的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匯入了這群人流之中。同時也將希望、喜悅、恐懼等融入了進去。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在后來的一段日子里,就是找工作,找工作,短短的十多天就身無分文了,可工作仍沒著落。晚上只能睡在工廠周圍的甘蔗林或芭蕉林里了。那時候的我才真正感覺到前途的渺茫和生活的無奈。為了生存,我仍舊到處找工作,總算天無絕人之路,我終于找到一份適合我的工作---廣州市園藝場國營新館奶牛場當飼養員。
剛進奶牛場工作的時候,方知自己的知識是多么的淺薄呀!雖然自己學過一點畜牧獸醫專業的知識,可之前連奶牛長什么樣都沒見過,至于奶牛的飼養、管理、獸醫、繁育等更是無從談起,那時的我是多么想回到學校、回到教室重新學習呀。有時上天也會眷顧有心人,剛工作不久,也就是1991年4月,領導推薦我帶薪到廣東省農業干部學校學習,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半年后領導又推薦我到廣州市最大的國營新洲奶牛場學習繁育技術。學成后返回原單位,工作起來也就輕松多了。
1993年12月,由于廣州要進行城市擴建,我們的奶牛場所屬的土地也就被政府徹底征收了,我十分熱愛的奶牛飼養工作也將被丟掉。由于我當時在廣州的奶牛場也算小有名氣,1994年1月我曾經學習繁育技術的國營新洲奶牛場聘用了我,這給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更大舞臺,同時也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在了我的肩上,我暗下決心,一定干點名堂出來。單位里大學生不少,其余的也都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前輩,于是我始終虛心向別人學習,不到半年,我就被提拔到場生產部工作,全面管理整個場生產了。當時我捫心自問,憑啥領導會把xx多頭牛的重擔子交給我?憑啥我一個職高畢業生去管理大學生和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老前輩?現在我才知道,那就是我有一種永不服輸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有一顆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火熱的心。在我主持工作的幾年里,場生產效益年年創歷史新高,我也多次被評為場、區、市先進個人,94年還被推薦為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和廣州市勞動局主辦的“十佳百優”外來青工候選者之一。
人生有很多夢,不可能每一個夢都能實現,但我有一個夢我一定要實現,這個夢就是自主創業夢,我要去挖掘自己的潛力,去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是在奶牛場工作期間,我把自己僅有的幾萬元儲蓄拿出來,修建了一個小型養豬場。當時建好豬舍,進了豬苗后,幾萬元的儲蓄也就所剩無幾了。我夫妻倆的工資既要養活工人和家人,還有豬場的開支,可以想象那樣的日子是多么的艱難呀。每到這時我就會想到當初睡甘蔗林、芭蕉林的日子。只要想到這些,一切困難都微不足道,不足掛齒了。通過我們的節衣縮食,細心經營,五個月過去了,成績也就出來了。我五十多條豬純利潤就有2萬多元。我人生第一次創業終于有了小成果了,同時也第一次收獲到了創業所帶來的快樂,也加深了我對“危機”二字的詮釋。危機它一方面是意味著危險;另方面意味著機會。人的本性是貪婪,但沒有貪婪社會就不會有進步。于是,我將第一次養豬賺的錢全部投進了養豬業,就這樣循環著,日積月累著。幾年下來也就有了一點小積蓄了,也為我以后繼續創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人生的意義不在乎拿一手好牌,而在乎打一手好牌。在1998年養豬業逐漸陷入低潮時,我當機立斷,停止養豬,改養奶牛了。因為養奶牛的門檻較養豬高得多,不是每個人說養就能養得起來,包括技術,資金,場地,奶的出路等很多問題。加之我這些年下來在奶牛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再看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奶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可是在我國,奶業才占畜牧業的3.9%。中國人對奶的消費還不及世界人均消費的1/3,發展奶牛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毅然斷掉自己的退路,辭掉了當時還算安逸的工作,投入到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事業——發展奶牛業。
英雄莫問出處,如果你是一只狗熊,哪怕你是從天堂來的,你還是狗熊,我真不想成為狗熊,于是,我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奶牛場,購買了二十多頭奶牛。從此,我正式走上了第二次創業之路。養奶牛之路也不是那么平坦,近十年時間,我的牛場因城市擴建的原因搬遷了五次,每搬遷一次,也就離市中心越遠;每搬遷一次,我的牛群規模也越來越大;每搬遷一次,我那越挫越勇的的性格,也就更加顯露出來了。我現在的牛場,也由當初作坊式的養牛,發展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奶牛場了。計劃明年初,在現有的牛群基礎上增擴1/3。爭取每年xx噸鮮奶供應到香港市場。
根據不同企業營地特點,10個營制訂了各具特色的活動方案,諸如“德藝雙馨,校企互利,人才共育”“燃燒希望、放飛青春”“職業生涯我規劃,職場磨礪今啟程”“校企無縫對接,師生同臺競技”等。由行政部門或專業部負責人擔任營長,民主推選的學生代表擔任副營長,他們對營隊管理、方案實施、校企協調等事項擔負全部責任。
我營一共49人,由7名文化和專業教師及22名機電、10名制冷和10名對口單招類的學生組成,11級機電班班長陳楚同學擔任副營長,我擔任營長。我們的營地是我校90屆財會專業畢業生李躍進現任副總經理的上市企業——南通華東液壓鑄業有限公司。該公司長期作為我校校外實訓基地,不僅每年都有師生來此頂崗實習,也成為機電、財會等專業畢業生就業推薦的王牌單位。如今,該公司財務科、技術科職工都是清一色的我校畢業生,各生產車間、工段負責人也大多畢業于我校。2010年,雙方憑借長期合作和良好信譽,被南通市教育局等單位聯合授予“南通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組合”稱號。
依托自身的德育學科特點,以及長期追蹤企事業單位的用人信息和招工條件,我發現,無論哪家企事業單位,都將個人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作為企業用人的核心標準。因此,我確定本營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以德育為核心,以校企文化對接為平臺,在實踐活動中磨礪品德、錘煉技能,有效實現“德藝雙馨、校企互利、人才共育”的建營目標。
校企合作源遠流長
我校所在地白蒲鎮擁有馳名省內的四張名片,即“建筑鐵軍之鄉”“液壓鑄造之鄉”“紅木工藝之鄉”“紡織服裝之鄉”。其中,南通華東液壓鑄業有限公司即為“液壓鑄造之鄉”的龍頭企業。我校機電專業始創于1995年,1999年6月校企雙方首次簽約,長期合作由此奠基。目前,白蒲鎮規模液壓鑄造企業共有40多家,從業人員兩萬余人,現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液壓機研制和生產基地,“十二五”期間將建成液壓鑄造100億元的產業規模,打造全球最大的液壓鑄造生產基地。近年來,我校年均培養機電專業畢業生兩個班100多人(還有一個班是對口單招方向),為當地企業培訓職工年均500余人次。該專業現有三個專門化方向:液壓機制造與控制、液壓機電氣與控制、液壓機安裝與維修。
文化交流豐富多彩
營員們走進公司的第二天,在參觀了所有生產車間之后,他們與歷屆在崗畢業生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話會。首先,學哥學姐們逐一介紹個人的工作簡歷、生活體會以及對公司的看法和建議——據此學校一方面完善畢業生跟蹤檔案,另一方面也為營員們提供鮮活的感性材料;其次,讓營員們自主選擇頂崗實踐的車間和搭檔——這是至關重要的,既展現了學哥學姐的人品和感召力,也培養了營員們的“選擇”能力,一舉兩得;最后就是分工、指導,新老學生扎堆交流。
我安排一位語文老師帶領兩個對口單招班的學生,在完成自己相對輕松的分工任務同時,充當“記者”的角色,了解新老學生的工作情況,采寫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和營員實踐故事,編寫“實訓簡報”。
最初幾天的“實訓簡報”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元素的挖掘,一方面系統介紹公司的組織機構、生產布局和產品營銷情況,解讀公司的管理理念、文化內涵和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側重進行德育工作和實訓指導,加強組織紀律和作風教育,評選“每日之星”“最佳團隊”等。
我們特別重視校企雙方的無縫對接、主動作為,高度關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傳續和影響輻射作用。公司的作息時間就是營員們的行動號令,必須無條件嚴格執行。在這里,我們加進了學校一以貫之的“5S”管理元素:每天營員6∶00起床,整理內務;6∶30宿舍樓前集中,沿著廠區周邊跑操晨練;7∶20早餐;8∶00上班……公司提供的是免費餐飲,為杜絕學生浪費現象,我們明文規定每個學生預訂100張就餐券(無實物),如果發現一次浪費現象就扣除一張,最終納入每人1000分的實踐考核。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边@是道德的力量,管理者尤其應當重視這一點。
兩周時間過去了,營員們沒有絲毫懈怠現象,倒是公司的其他職工在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吃飯插隊的現象基本沒有了,以前從不打掃的宿舍現在也整潔起來,工作中冷眼旁觀者也主動當起了“師傅”……
聯誼活動精彩紛呈
8月12日,星期天。華燈初放之時,歡快的音樂響起,裝飾一新的公司大禮堂迎來了白蒲鎮黨政機關、學校、企業等各方嘉賓300多人,一場校企攜手共同舉辦的聯誼展示活動揭幕。
8:00,聯誼活動正式開始。校企雙方各20人組成的合唱團以一首經典歌曲《明天會更好》拉開了活動序幕。
第二個節目,由我校8名營員與畢業后留廠工作的8名校友合作的詩朗誦“十八歲,我是一棵樹”,將與會人員拉進了曾經走過的青春歲月,激揚的旋律應和著催人奮進的詩詞,盡情詮釋著青春的魅力。
一名08屆的學生走上臺,從主持人手中搶過話筒,這一舉動讓場面陡生波瀾。他吞吞吐吐地說:“對不起,我打擾一下,請大家熱烈歡迎吉宏蘭老師到主席臺上來?!睍r任11級機電班班主任的吉宏蘭老師走上了主席臺。在向吉老師深深鞠躬之后,他娓娓道出其中的故事:原來,吉老師曾是他的班主任,他所在的那個班級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名字——“宏志班”。該班的任課老師均為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其教室始終安排在政教處旁邊,是學校最早配置多媒體進行教學,最早實行黨員干部與學生幫扶結對,畢業時最優先安排推薦工作的班級。響亮的班級名稱、無數的“最惠班”待遇下,其成員卻是中考分數低、品行又不良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吉老師以愛治班,因材施教,傾注了大量心血。自己的孩子,她全拋給了愛人;班里的孩子,她一個也不舍得落下。她每天起在學生前,睡在學生后,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在她的辦公桌上,最醒目的是一本本學生的個人檔案,里面是她用愛心寫就的學生的點點滴滴……每逢節假日,她班里的畢業生只要回家鄉,都要大老遠地趕過來看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