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德育畢業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1 17:12:1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德育畢業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德育畢業論文

第1篇

1.淺談高校畢業生德育教育

2.德育答辯在醫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的價值探索——以云南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為例

3.關于在本科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的思考

4.畢業生就業多元化視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衛生學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德育調研分析與對策 

6.將德育工作融入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去

7.從就業角度談高校畢業生德育的內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辯:畢業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從畢業生的職業道德表現反觀高校德育環境的社會化

10.實行“德育一票否決權”和對畢業生實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為先,實踐為重,通專合一——論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

12.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導向 以“德育素質檔案”為抓手 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特色化發展

13.發揮德育功能 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14.淺談高校畢業生擇業向市場機制轉軌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 

15.將德育工作和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

16.教育教學一體化的作法——在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工作 

17.從蘇醫畢業生情況反饋看我院教學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進思路

18.優化德育環境,營造德育氛圍——實現畢業生平穩過渡 

19.當前高中畢業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區與大學德育對策

20.高職高專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討

21.德育答辯: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22.論德育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相互結合

23.滲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24.構建高校大學生黨員“三大德育答辯”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25.落實中央精神 再創廣州市學校德育工作新優勢

26.以德育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廣播電視大學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師專業化”的邏輯理路及其悖論 

29.轉型時期的中國學校德育  

30.德育視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學科視角下對德育本質的反思 

3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內在聯系 

33.現代德育理念與高校德育創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標應有的要求:民族精神與世界精神統一

36.學校德育內容銜接的困境與出路 

37.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38.德育研究主題嬗變30年軌跡掃描——教育學視野下的敘事研究

39.高校網絡德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40.關于網絡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為本的德育本體論解讀——兼論由“民本”思想影響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歷史性發展

42.論德育實效測評的困境與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討

44.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 

45.學科德育: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體性德育——欣賞型德育模式論要 

48.德育敘事之“阻隔”問題探究  

49.我國青少年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50.對德育實效性的辯證和理性解析  

51.論大學德育生活化模式

52.為生活德育論辯護——與馮文全教授商榷

53.論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問題及其理論修正——兼談對我國德育改革的啟示

54.建國五十年大學德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55.大學德育路徑生活化 

56.關于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視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環境的挑戰及其對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礎: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論教學生態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創新不能背離教育的歷史邏輯和德育的基本原理——與高德勝教授商榷 

60.論德育的功能 

61.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輔助功能

62.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h職教中心的實踐

63.整合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評 

64.試論在青少年德育中傳統文化德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構建與程序設計 

66.心理契約:德育提升的支點

67.德育本質研究與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場的缺席——一項普通初中教師德育觀念的質性研究

69.論德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70.論青少年家庭德育環境的優化 

71.論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歸——現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體性德育與大學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國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的歷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論:走向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論高校微信德育平臺的構建 

76.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77.德育理念研究綜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中德育內容的分析與啟示

79.主體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課程問題與德育實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種開放式德育 

82.實然與應然: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兩個向度

83.體驗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樣態 

84.對“大德育體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論探源 

86.國外德育發展趨勢及我們的立足點

87.德育環境論  

88.我國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國大學德育途徑與方法的啟示 

90.當代中國德育目標的解構和重建——基于傳統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創新的路徑探索

92.在超越中適應: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標”

94.家庭環境對高校德育的影響及其優化措施

95.新時期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論特征

96.德育過程的文化解讀 

97.從知識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開放30年來德育目標的研究與反思 

99.小學德育教材中兒童德育境遇的轉變及其倫理困境

100.中國傳統人性論對德育價值取向的預制及其批判  

101.中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探析

102.德育評估:現狀、問題及成因

103.關于“生活德育”的反思與重構

104.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地區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杠桿

106.試論學科德育的問題與出路

107.網絡文化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108.論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德育體系——尤·布朗芬布倫納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啟示

109.整體構建大學德育途徑體系芻議 

110.生態德育:國外的發展走向與中國的未來趨勢

111.生態體驗德育的實踐形態 

112.德育生活化路徑新探  

113.功利主義:德育實效性低迷的歸因診治

114.論傳統德育方法論思想的現代價值 

115.在專業課程中進行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116.論新時期高校隱性德育的強化

117.大學德育中的“學校人”與“社會人”——當代大學的德育目標辨析

118.學科德育:“滲透”“融入”還是“體現” 

119.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兼評“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

120.論實踐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現實價值 

121.德育評價應超越量化取向 

122.創新德育模式 提高學生素質——安徽中職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尋

123.自由美麗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讀

124.試析我國學校德育實效低下的內在原因

125.當代德育模式分類研究與評價

126.尋找公共德育與學科德育相結合的大學德育新路徑——以藝術類大學生德育為例

第2篇

在這里我想首先強調一下有關于“保守”的概念,本文中所提到的保守并不單單指是思想的陳舊、對于固有模式的追捧,此處的保守更多的是強調關于對大學生思想的認知。 草草數萬字結束了我的大學畢業論文,結束之后才發現原來需要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不僅僅是關于大學畢業論文的內容,更多的是對于一種“態度”的思考。 很慶幸的一件事情--在大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終于在學業(不敢稱其為學術)上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向,思考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十分不幸的是--我在自己喜歡思考的問題上不可避免的重新回到了原有模式的禁錮與限制。 某人說:“研究生都寫不出什么東西,本科生能寫出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的確,現在的教育模式(我并不是批判此種教育模式)讓我們學會的更多的是“模仿”,而并非由思考引發的創新。此時可能會有人發出反對的聲音:“大學里不是也有有能力的人么”,“人家怎么就學習這么好,你學習不好是你自己的責任”,“你就這樣吧,你也想不出什么道理”諸如此類的話語。

我承認人的差別性,但是在早已不是“精英教育”模式的今天,大學生如何在大學里成才或是僅僅說“我--如何在大學里成才”,成為了我思考的主要問題。畢竟現在的大學生活就像“大鍋飯”一樣,做什么都是“一群一群”的,但多少學過點兒經濟學的人都明白,一旦人們的行為出現了集群現象,那么人們獲得的利益就會越來越小。上大學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只是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階梯。 大學里多少有點兒“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懂得--思考。但是,也不排除很多人只是在按照一種“被動的模式”進行發展而已。前一種人會在進取中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自我,而后一種人也只會為自己眼前的成績而欣喜若狂。 思考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引申出的創新才是人生的轉折點。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特殊性,我們學會的不應該是如何走別人的路,而應該是怎樣提煉他人的人生走好自己的路。 大學畢業論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尚且不提直接拼湊抄寫之同學,我們只討論關于自我撰寫的那一小部分。 大學四年第一次被老師認認真真的指導論文,第一次和老師正正經經的探討關于論文中的問題,其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這種享受也僅僅是一種短暫的美好回憶。 與畢業論文相比,我更喜歡在日記中抒寫很多我對于經濟現象的思考。其中原因有四: 1、有些人認為我們缺乏創新意識,缺乏思考,根本就不會寫出什么好文章?;蚴钦f,寫出來之后,除了身邊三五好友可以互相討論,我們沒有更加激烈的思想交鋒的戰場。 2、抄襲的模式已經固定在了很多人的頭腦當中,除非是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否則就算是你思考良久的文章也會被當做是“參考”他人文獻而拼湊出的“成果”。 3、畢業論文的目的是為了答辯之后順利畢業,所以面對畢業,大家都是風險的回避者,“安全第一”成為了論文撰寫的“指導思想”。 4、論文需要層層審批,句句需要斟酌,篇篇需要把關,可以說,很多思想是不能直接出現在文章中的。 綜上所述,這就造成了很多同學的文章缺乏新意,缺乏思想,就像是包了一層皮的骷髏。 我和很多同學討論過關于文章撰寫的問題,一部分人想過要自己寫,但是更多的人因為“麻煩”而最終放棄了大學中最后一次自我思考的機會。 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悲哀。四年的第一次“學術探討”竟然是即將畢業的時刻。

格瑞姆.漢卡克在《上帝的指紋》中闡述了一種關于他寫作的態度,即:即使文章中出現缺陷,也不要輕易的去否定和更改原有的文章,最好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重新抒寫,然后作為原有思想的補充。這種觀點是我十分欣賞的,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思考了許多問題,但最終不得不因為篇幅問題刪減了很多很多。 文章需要一種完整性,需要一種思考的連續性。當然,為了大學能夠順利畢業,我也只能很無奈的“破壞”自己思考的產物。 很無奈。 我不滿意自己寫的畢業論文,作為畢業的工具他夠格了,但是作為自己“思考”的產物,他還差的很遠很遠。 我承認,我只是一個缺乏社會經驗,還處在憑激情思考問題層面的,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已。但是,我可以在我自己的“地盤”盡情的思考我自己的人生。 創新需要他人認可么?努力需要他人認可么?

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需要他人的認可么? 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也相信,這種認可是少數的,也許只有自己--這一個人。 最后一句話,送給身邊的幾位好友:別太在乎周圍人的看法,除了考慮某些問題以外,我們還是應該思考思考經濟學里的那句名言“逆經濟風向而動”。 好了,思考到此為止。論文出處(作者):

煽情de畢業論文致謝

第3篇

范例一:

Good morning, all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am **** and my supervisor is ***. With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Now, it is the show time.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nd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itle of my paper is On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to distinguish parts of speech. Each language has its own special structure. And there are no equivalent parts of speech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version more idiomatic and stand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s always used by translators. 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o Chinese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 On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I hope by studying this topic we can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Through transformation, we can get the better vers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skill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is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nglish is a kind of static languages which tends to use more nouns. While Chinese is a dynamic one in which verbs are often used.

So when we make translation in English to Chinese, we should know this point and shift the parts of speech.

Part one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parts of speech and transformation.

Part two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Part three gives four basic ways of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through illustrative examples. There are transformed English words into Chinese verbs, nouns, adjectives and adverbs.

Part fou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about transformation and gives some advise to solve the problems.

Part five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arts of speech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chieve good transl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we can have a good master of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we must continuously study and explore in all kind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

OK! That is all. Thank you! Please ask questions.

范例二:

Good evening, all the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come from HUST, majoring in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 am *** and my supervisor is prof.***. With her sincere and intellectual guidance, for nearly one whole year's hard work,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Finally, it is the show time. This evening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ll and I gratefully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itle of my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he Gothic Stylein A Rose for Emily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I am fond of literature works , especially gothic literature works. Secondly, I am quite familiar with this short story as this is one of the texts in our intensive teaching course and I have taught this text for more than 3 times .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s a female , I am keen on the study of feminism.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he Gothic Style in A Rose for Emily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I hope by studying this short story we can know more about American southern women in certain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more importantly help women in modern society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ourselves ,help us raise our independence and confidence and show more concern for our mental health.

Next , I will present it to you. Here is an outline of my presentation. They are literature review, gothic tradition , the gothic style in the story and the causes of the gothic style .

第4篇

    一是指導性。畢業論文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畢業論文作為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次作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對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撰寫論文等等,教師都要給予具體的方法論指導。在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工作,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精神,幫助學生最后確定題目,指定參考文獻和調查線索,審定論文提綱,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修改論文初稿,等等。學生為了寫好畢業論文,必須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刻苦鉆研,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任務。

    二是習作性。根據教學計劃的規定,在大學階段的前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寫好畢業論文。學好專業知識和寫好畢業論文是統一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寫作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對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就是運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分析和解決一個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寫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作為專業人員寫學術論好準備,它實際上是一種習作性的學術論文。

    三是層次性。畢業論文與學術論文相比要求比較低。專業人員的學術論文,是指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寫的論文,一般反映某專業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一定的推動作用。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質量方面要求相對低一些。這是因為:第一,大學生缺乏寫作經驗,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撰寫論文,對撰寫論文的知識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數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處在培養形成之中,大學期間主要是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運用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訓練。第三,撰寫畢業論文受時間限制,一般學校都把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實際上停課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僅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比較困難的。當然這并不排除少數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平時積累和充分準備寫出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第5篇

關鍵詞: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管理

一、本科畢業論文的地位及在完成培養目標中的作用

(一)從培養規格上看其必要性。畢業論文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是完成培養目標及規格的有機成份。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業務知識與能力方面,培養目標及規格中要求:“……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具有較強的文學分析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和檢索古典文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睆纳厦娴谋硎鲋锌梢钥闯?畢業論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寫作和檢索資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不做好這項工作就無法實現培養目標及規格。

(二)從學員實際需要看其必要性。電大學員??扑鶎W專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論文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實踐機會,提高其實際工作、學習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經歷了論文寫作的全過程,學員才能初步掌握學術論文的功用和特征,正確運用這一科研文體,反映研究成果,傳播學術信息。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撰寫學術論文,記錄科研成果的意義主要就體現在知識積累和學術交流兩個方面;從論文作者個人的角度來看,通過撰寫、發表學術論文,將學術成果公諸于世,研究者個人的勞動成果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也才能使科學研究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

(三)從提升電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從我們周圍看,目前獲取本科學歷的渠道和途徑很多。就論文來看,與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這是樹立電大質量意識的體現,是提升電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

二、論文指導與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一)主觀認識方面。如前所述,與其它高校相比,我們的要求過高過嚴,在教師層面也感覺過于苛刻,有抱怨情緒,給論文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學生層面,認識程度更是不夠,在求易避難情緒驅使下,覺得好象是學校在為難他們,很不樂意。

(二)客觀方面。就縣級教學點來說,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學員工學矛盾突出,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論文撰寫工作上來;二是一部分學員??撇皇潜究扑鶎W專業,在專業修養方面欠缺較大,盡管本科理論階段學了一些課程,但從專業素養方面來說,仍顯不足;三是資料的搜集渠道不多,給資料的搜集帶來諸多不便;四是指導教師難聘,特別是外聘教師,不好管理,對我們的教學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指導行為上不一致,把握不住要害。

三、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首先在領導層認真學習領會上級電大關于論文工作的有關精神,從培養目標層面和提升電大品牌的角度看待論文工作;積極與省、市電大主管教師溝通,尋求幫助與指導;利用網絡查閱普通高校對論文工作的信息,借鑒有益的作法,移植在我們的論文工作中來,形成自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過日常教學活動將這些思路和模式傳達到教師中去,使大家形成共識,滲透在平時教學工作中。積極選派管理人員和教師外出學習,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導能力,為論文工作奠定基礎.

第6篇

關鍵詞: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人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2007―10―17

作者簡介:管清香(1973―),女,漢族,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大學藥學院講師,在讀博士,主要從事藥物新劑型研究。

楊曉虹(1956―),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院長,主要從事藥物化學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個體差異性較大,學習動機、需求及文化層次、認知能力等多元化,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培養合格的實用型人才,是成人高等教育在新形勢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中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也是高等學歷教育教學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全面檢驗、總結和綜合應用,又為今后走向社會的實際工作鑄就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藥劑學是藥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之一,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與藥物的生產實踐、新藥開發等具體工作聯系緊密。學生畢業后(尤其是脫產生)面臨企業的選用,社會的認可。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加強成人藥劑學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指導,對提高藥學專業學生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重點加強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培養實用型人才

培養學生熟練的基本操作技能,實際是使學生形成熟練地從事生產實踐的動手能力。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實驗的成敗,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度和儀器的使用壽命。成人學生基礎薄弱,實際操作少,動手能力差,畢業后又多從事生產、檢驗等操作性工作,而且很多用人單位又把基本操作如移液管取液等作為面試的一項內容。因此,學生一進科室后,我們會跟學生更加強調基本操做規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規范化操作示教,并為他們詳細地介紹本科室的各種制藥設備、 檢測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比如電子天平使用前應調平,預先開機預熱半小時到1小時,不能超載,稱量過程應關好天平門,使用完畢后,應關閉天平和門罩,切斷電源,罩上防塵罩等等。雖然基礎課老師講過如何正確使用移液管,而且我們實驗課也強調過,但不少學生操作時仍然右手拿吸耳球,左手拿移液管,并且操作很不熟練。為克服以上現象,我們要求學生在實驗空暇,以蒸餾水為溶劑,進行移取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在實驗中從實驗準確性、實驗速度及實驗習慣等方面嚴格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養成學生正確使用各種儀器的習慣。此外,在監督指導下要求學生獨立進行一些儀器的安裝比如回流提取、打片機沖頭的安裝調試、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的拆卸安裝等。為保證實驗中其操作的正確性,對學生進行監督,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并且嚴明可能帶來的后果,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實驗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學生獲得較全面、較系統、較扎實的實踐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真正的實用型人才。

二、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具體問題,不可能在書本上找到完全合適的、現成的解決方案,只有把所學理論知識創造性地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能解決好實際問題。這也正是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在。對成人學生,他們和普通大學生一樣完全在校內進行脫產學習,不同的是他們入學成績較低,基礎較差,個體差異大。并且好多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為保證學生的質量,指導教師對學生實驗進行“全程跟蹤”,對各個環節認真把關,對實驗中出現的意外和異?,F象,多引導和啟發學生找出問題的關鍵,并鼓勵學生通過分析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我們認為對于成人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解決實驗問題,還要培養解決實驗儀器故障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旋轉回收乙醇過程發現,兩個旋轉蒸發器連接到一個水泵,水泵有一個的壓力表的壓力上不去,而此之前使用時還正常。遇到這種情況,起初多數學生就會放棄,只用一個旋轉蒸發儀繼續實驗,根本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時我們就會鼓勵學生查看旋轉蒸發儀的密封部位、膠皮管是否漏氣,壓力表有問題,還是水泵里面連接的膠皮管有問題,之后想辦法來解決。通過分析最后確定出現問題的原因是水泵里面連接的膠皮管老化。學生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都很興奮,調動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統籌安排實驗的能力

合理的時間安排,將會事半功倍,實驗亦是如此。在指導學生畢業實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實驗。比如讓學生進行黃芩苷的提取,有學生竟然等把藥材粉碎完了才去找蒸餾水配制60%乙醇和打開水浴鍋加熱,結果發現沒有蒸餾水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最后他到了將近傍晚才開始做。事實上該實驗比較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先看看有沒有蒸餾水,如沒有,就應先打開蒸餾水器燒蒸餾水,再打開水浴鍋加熱,之后開始粉碎藥材,等粉碎過篩完畢,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實驗了。為培養學生學會統籌安排時間的能力,我們將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分解為若干個小實驗,每個小實驗又以一天為單位,讓他們學著統籌安排一天的實驗內容。指導教師嚴格監督,適時加以指導。通過具體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時間統籌安排帶來的快捷。

四、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在整個實驗開始前,強調學生按照設計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以事實為依據,必須將實驗記錄直接記錄在實驗本上,如有修改,需注明原因及簽字,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實驗開始后,及時督促學生做好實驗記錄,要求學生做完實驗后,及時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作為指導教師,應隨時抽查學生的記錄,對于記錄不規范之處,及時指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記錄習慣。

五、培養學生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高。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身上滋生了“養尊處優”的不良習慣,缺乏敬業、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和節儉的精神,眼高手低,不愿做具體務實的工作。針對該情況,老師和學生一起工作,同時用實例講解敬業的好處,讓學生在實驗中領悟到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增強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也是獲取社會的謀生手段和自我發展的條件。

六、重視論文的寫作

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科學創新的主要途徑,它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能力、設計并推理及計算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任務。由于前幾年,各高校沒有重視成教學生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訓練,更沒有開設論文寫作課。因此他們絕大數人的寫作基本功很差。但目前,我們國家的晉級、評職稱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看其情況。因此,有必要教學生使用科學術語將所做試驗寫成論文,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總結能力。

總之,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儀器的準備、試液的配制到完成實驗操作以及數據分析、統計處理、畢業論文的書寫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使得學生的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動手能力、綜合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這些訓練不僅為他們將來走上社會參與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獨立開展工作,同時也為他們以后從事科研,進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如何因此施教,利用每一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尚需進一步探索,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信息獲取權

高職畢業生信息獲取權,包括信息公開、信息及時、信息全面。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有很重要的關系,只有就業信息通暢,才能為畢業生找到屬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的有權獲得全面準確的就業信息,了解用人單位的資質,以后的發展空間等。

(二)就業指導權

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權就是學生有權從學校獲得就業的指導,這種就業的指導,學校應該安排一些專業的就業顧問或者有這方面能力的人員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再就業指導中,要積極結合各專業和學生的個人情況對學生的就業提供合理化的建議,還應該對當前就業的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三)就業推薦權

高職畢業生享有就業推薦權,包括如實推薦、公正推薦、擇優推薦,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只能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來取勝。高職院校在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中,要積極向用人單位進行優秀學生的推薦,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在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就業選擇權

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有選擇權,畢業生只要符合就業的條件,就有自主擇業的權利,在于用人單位簽訂意向時,任何的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和侵犯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權,這種干涉就是不能將個人意志強加給畢業生。

(五)待遇公平權

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有待遇公平權,很多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就會遇到用人單位待遇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如女生再就業過程中就會越到這種就業難的問題,這種待遇的公平是畢業生再就業過程中最需要維護的權益。這就應該要求用人單位保持公平,在用人過程中盡量做到開放、公正。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法制環境

現有立法不利于保護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就業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的法律法規沖突導致監管左右為難,就業監管權限劃分不清,勞動保障部門對高職大學生就業階段遭遇的權益侵害存在監管缺位的情況,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缺少強制措施。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的社會環境

高職畢業生的總體人數居高不下,當前社會很多的企業提倡精簡和增效,導致就業率的下降,畢業生面臨更多的競爭。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專業需求不均衡,很多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并不與社會需求吻合,導致某一專業的高職畢業生可能面臨集體的“畢業后失業”。

(三)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學校環境

學校的就業促進措施側重方向出現偏頗,很多學校以當年畢業生簽訂多少就業協議為就業指標,忽略了高職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法律保護等諸多問題。學校缺乏在學生就業法律知識的指導和法律意識培養,教師的法律專業知識比較薄弱,導致高職院校保障畢業生就業權益的隊伍很難對畢業生法律權益進行保護。

(四)高職畢業生就業的自身環境

很多高職畢業生的社會經驗缺乏、工作能力薄弱、對家長和學校的依賴性強,在和用人單位的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另外,大部分畢業生不重視法律知識的學習,開設的法律基礎課在學習、考試的過程中也完全依靠死記硬背,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強。

三、保障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相關對策和措施

針對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客觀現象及原因分析,筆者認為在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保護方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高職畢業生就業法律權利的保障。

(一)讓學生明確就業權益的內容和保障的原則,形成自我保護

高職畢業生權益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畢業生自我保護,讓學生明確就業權益的內容和保障的原則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對高職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時,就應該讓畢業生對國家相關的就業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了解,掌握相關的就業信息,正確明了自己在就業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就業權益的內容和保障的原則,形成自我保護。如就業過程中的就業平等權、自主擇業權、信息獲取權、就業指導權、勞動權益受保護權等等。畢業生的權利是就業的前提,而就業過程中的義務也是畢業生必須要做到的,讓學生知道并掌握就業權益的內容,了解就業過程中每個階段容易遭遇的法律問題,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就業權益受到侵害的風險。另外,畢業生應自覺遵循有關就業規范,如不顧單位需要,堅持個人無理要求,無正當理由超過一定期限不去就業單位報到,其他違反畢業生就業規定等。畢業生在工作中還應該接受用人單位的制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的行為不違反就業規范,不侵犯用人單位和其他畢業生的合法權益。在畢業生遇到就業權益侵害時,畢業生要積極進行自我保護,尋求用人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法律相關部門或者學校進行權益的保護,法律相關部門或者學校在對學生就業權益侵害進行維權時,要以保護高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就業為前提和原則。

(二)構建與完善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形成就業主管部門的保護

要建立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法律保障機制,完善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服務體系,形成就業主管部門的保護。就業主管部門要通過不同的監管,視不同的就業權益侵害個案規范相應的就業規范,來保障畢業生的就業權益。畢業生就業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對實現高職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有很重要的作用,體系內的服務人員要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為促進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提供幫助。就業主管部門可通過制定適應當前社會和畢業生的就業規范來保障畢業生的就業權益,要對侵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的行為采取措施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抵制。如對侵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的用人單位,要積極進行調解,對于調解無效的可以取消其錄用畢業生的資格,上級主管部門也應該對侵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的個案,認真分析研究,做好所有涉及高職畢業生就業法律、法規、政策甚至學校規章制度,就可以及早預防和排除這些高職受到侵害的問題。

(三)保障與落實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具體手段,形成學校的保護

保護畢業生就業權益不受侵害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除保證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推薦外,還應該及時的跟蹤畢業生的就業,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待遇、工作量等問題,由學校出面和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和抵制,來維護畢業生的就業權益。對于一些就業協議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學校要主動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更改就業協議中的相關規定,保障畢業生的就業權益,還可以規定學生的就業協議必須要通過學校的審核,方能作為編制就業計劃的依據。如在對高職畢業生進行招聘會時,就要形成保障和落實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具體手段,要求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主動出示相關的資質資料,在招聘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畢業生鑒定規范的就業協議,對畢業生的個人信息妥善保存,保障畢業生的權利和義務。

四、結語

第8篇

第一,傳統學校教育的培養模式是針對著室內設計這一主要的設計市場,環境藝術設計的授課內容從傳承來說,是以室內設計為主體,相比較而言,室內設計所學的內容成為學校教學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成為了環境藝術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的強項。環境藝術設計的畢業生在室內設計方面所學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和實用。

第二,對于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室內設計行業的就業門檻相對其他專業更有優勢,更容易。在學科發展和設計實踐中室內設計行業要求的藝術性和創造性更符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特點在專業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在就業方向上環境藝術設計的畢業生更愿意選擇和室內設計有關的行業。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選擇中從事室內設計的人數占據了總數的58%左右的比例。

二、異軍突起的景觀設計行業

隨著地產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地產業經過多年高速的持續發展達到了從就業人數到相關專業的不斷豐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于就業人員與人才的需求。在建筑行業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接近的專業是景觀設計,而這一專業在國內從傳統角度講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延伸與發展。而景觀設計的內涵和外延又有很大不同于傳統的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內容,其在設計的藝術的綜合性、創造性上來說有些內涵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又有非常接近的地方。2004年,景觀設計師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認定為我國的新職業以來,在這一行業中有統計表明有25%的從業人員是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其相關專業轉到這一行業中的。在學校的教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所涉及的室外環境部分也正是和風景園林及景觀設計有著很大部分的重合,另外在學生當中由于個人喜好及周圍學習環境的影響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中有大約15%的學生對景觀設計感興趣,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方向傾向于景觀。設計人才市場的火熱需求及學生自身的愛好使得這一就業比例也在持續走高。在目前的畢業生調查中有10%左右的畢業生選擇了景觀設計及景觀設計相關的行業。

三、環境藝術設計相關行業

環境藝術設計從大的行業分類上來說從屬于建筑行業,與之相關的行業對于環境藝術的畢業生來說,所學的知識對于進入相關專業有著學科結構上的優勢。比如,展示設計、家具設計、別墅設計、軟裝飾設計等等,這些專業本身從屬于環境藝術設計有些事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分支,有些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衍生出來的新的行業比如軟裝飾行業。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來說本身所學的知識對這些專業有所覆蓋,知識結構對于相關專業覆蓋并不是很全面,但是由于有學科優勢對于所學知識稍加調整就能夠比較適應的進入到該行業中,這一部分占到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的1290,由于有一部分是新興行業比如軟裝飾設計、新興裝飾材料設計等等沒有相關的專業而環境藝術設計的畢業生有自身優勢,目前這個就業市場的份額也在逐步增大。

四、與環境藝術設計相接近的其它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有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在考學之前進行了系統的繪畫基礎的訓練,而相關的設計行業,比如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建筑學、建筑裝飾等等他們統一的共性就是有一定造型能力、審美與創意表達這都是設計的基礎,因此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環境或者自身愛好的原因選擇了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往往他們在就業以后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會迅速的成為行業中較有見地的專業人才。這一部分占到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的3.5%。

五、本科畢業后希望繼續深造或報考公務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自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人們的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使得畢業生的就業方向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畢業生對于自身素質要求的提高和就業的壓力使得高校畢業生選擇考研和報考公務員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藝術類學生的學科結構及所學知識有著自身特點,使得畢業后最終考上研究生或公務員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這一部分畢業生占到總數的7.5%左右。

六、由于其它原因轉專到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就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10年招生及畢業學生的數量,呈現跳躍式的發展,其相應的設計市場及就業市場在種類和形式的拓展中逐漸趨于飽和。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一部分畢業生選擇對于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專業和方向來選擇就業。其就業的形式和行業的選擇種類也趨于多樣性。這一部分占到了總數的9%左右。通過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我們可以可以看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教以致用、學以致用。同時在設計門類方向上也應該在實際的情況下根據學校的教學特點,不斷調整專業的內容,修正專業的教學方向以突出教學特色。

(一)針對目前設計市場的發展趨勢調整專業的教學內容,從傳統的以室內設計為主逐漸擴充到以整體的環境為主,真正做到“大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內容。

(二)在教學內容上壓縮基礎課的教學,豐富專業教學課程的知識涵蓋量。

第9篇

畢業論文

關于××區產業發展的思考

目錄

一、××區產業發展概述

(一)××區產業發展的基本問題

(二)××區產業未來發展的兩個挑戰

(三)××區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四)××區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二、××區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工業化進程分析

(二)產業結構分析

三、××區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定位

(一)概述

(二)產業發展定位的總體指導思想

(三)產業發展的具體定位

四、××區產業發展的空間戰略思考

(一)通過“造核”打造區域的增長極

(二)構建“人”字型生產力布局的宏觀框架

(三)建構“一城兩帶三極”空間框架

(四)通過“造勢”構建區域發展的“雁行模式”

(五)構建半小時快速道路網,縮小中心城市到各鄉鎮之間的時間距離

五、××區產業發展的配套措施

(一)提升城市化的內涵,打造城市的引擎

(二)將“招商引資”逐步向“招智引商”方向轉變

(三)由注重數量的漸進式發展向追求內涵的跨越式方向轉變

(四)打造“湖泊新概念”

(五)采取中心城市帶動和周圍鄉鎮推動的城市化路徑

(六)大力弘揚本土創業精神,鼓勵和扶持本地民營經濟的崛起和發展壯大

關于××區產業發展的思考

內容提要:××區是經濟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2004年3月,根據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的決定,宿遷市對行政區劃進行了重大調整。新的××區現下轄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區劃調整后,××區區域面積達到836.5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81.26萬人。區劃調整導致××區所轄面積和人口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區劃調整的重大決策、抓住區域共同發展的大機遇,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加快工業經濟突破,進而實現××區在新的平臺上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譜寫新的篇章,描繪新的藍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本文擬就××區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產業現狀分析、產業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產業發展的配套措施等五個方面,對××區工業化的產業發展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區產業發展產業定位空間戰略

一、××區產業發展概述

(一)××區產業發展的基本問題

××區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產業技術進步不快,地區產業結構雷同,產業的重復建設,第三次產業發展落后以及該產業內各行業發展的不均衡等等。從本質上看,××區產業的發展存在一個基本問題:

××區產業必須找到在全市、全省產業體系中的位置并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制度變革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但產業競爭力不會因為制度的變革自動地強大起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按照邁克爾·波特教授的看法,一個地區產業的競爭力與該地區的要素稟賦、需求條件、相關產業支持、市場結構形態相關,一個地區產業的競爭力就是一個地區的競爭力。這個看法雖然有道理,但不夠全面。正是因為全國和世界經濟一體化,一個地區產業的競爭力從本源上看應該是內生的,但也取決于該地區產業參與全國和世界產業體系的程度與在其中的位置。何況波特教授對競爭力的內生性變量的把握還是淺層次的。產業競爭力的本源性變量應該是產業知識吸收與創新能力,因為我們已經看到有這樣的案例即它的要素稟賦、需求條件、相關產業支持、市場結構形態不一定很符合波特教授的要求,但它的產業確有相當大的競爭力,如日本、韓國等等。

我們可以對波特教授的鉆石結構作些修改(見下圖),給波特教授的鉆石體系加一個核心,有了這個核心才能真正發展出自己產業的持續的競爭力。因此,××區產業發展首先要培養自己的知識吸收與創新能力,其次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全國和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在產業鏈中謀求好的位置,進而保持與發展自己在全市經濟中的產業競爭力。

附圖

(二)××區產業未來發展的兩個挑戰

××區產業發展在產業規制的變革過程中進行,目標是要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與產業組織,使之在全市、全省經濟舞臺上有強大的競爭力。然而這樣的目標實現過程已經遇到了新的環境變化,給××區產業未來發展帶來了許多新變數,帶來了新的挑戰。

1.新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帶來的挑戰。新經濟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1996年12月30日,美國《商業周刊》發表的一組文章中創造性地使用了“新經濟”這個詞匯。1997年11月17日《商業周刊》再次發表文章,重申在美國的確存在“新經濟”。此后美國政府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都認可了這一個概念,使新經濟的說法迅速傳遍了全世界。當時一般來說,新經濟是“以高科技、信息、網絡、知識為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增長動力的、高速發展的經濟”。其特征為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經濟增長率、高勞動生產效率、高企業經濟效益(三低三高)。然而美國經濟從1991年4月到2000年3月保持了108個月的增長之后,美國股市出現了大幅度的震蕩,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綜合指數全面下跌,it、網絡等被認為是新經濟的產業引擎損失慘重,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元氣。也正是如此,一些經濟學家及社會人士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有新經濟;在我國,新經濟也僅僅熱鬧過一陣子,現在似乎也不再有人去關注去研究。

筆者認為,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不同于工業經濟形態的新的經濟形態。但是判斷一種經濟形態是否是新的經濟形態不能簡單地以所謂的“三低三高”特征為判斷依據。判斷一種經濟形態是否是新的經濟形態,要看伴隨著新經濟形態的表征是否誕生與發展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就好像工業經濟形態的背后是誕生與發展了“大機器生產”、“大規模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方式,正是這種生產方式才創造了我們今天所擁有一切財富和生產質量。新經濟如果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那么要看目前是否已誕生新的肯定是未來方向的生產方式。我認為這種生產方式已經誕生,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可歸納為“以網絡為平臺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所謂以網絡為平臺是指新經濟形態下生產、交易與信息可以在互聯網上同時進行,互聯網本身已經具備了作為信息平臺(非常方便地進行信息交換)、交易平臺(電子商務)和生產平臺(生產現場的網絡控制)這三個平臺為一體的基礎。所謂智能化是指以智能計算機為重要的技術支持使得生產經營過程是完全柔性且智慧的。智能化比自動化要更高級,是兩個不同的層次,自動化是機械的頂峰,但仍然是機械的,智能化則是智慧的。所謂定制是完全按照消費者個人的偏好來生產其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在工業經濟時代定制比較困難是因為成本過大也不可能大批量生產,而在智能計算機的控制下則完全可以做到大批量定制生產。如美國的lee公司就宣布顧客只要加10美元,公司就可以完全按照顧客的身材尺寸與其他偏好快速生產其所喜愛的牛仔衣褲。這就是大規模定制生產。又如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一條生產流水線卻生產出多型號多款式不同的別克汽車,這雖然還不能說是完全的大規模定制,但方向性已經非常明確。

新的經濟形態與新的生產方式必然產生新的經濟運行規則,雖然經濟學家們還未對那些新的經濟運行規則有充分的研究,但也發現的確存在一些新規則,具體如下:

(1)資本追逐知識。在農業經濟時代,社會生產的最重要生產要素是土地,沒有土地就等于沒有了一切。到了工業經濟時代資本成為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資本決定一切,資本可以雇傭勞動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財富的增加,社會中的資本越來越充裕,相對于現實消費需求的投資資本已經不再稀缺,新經濟條件下,生產過程中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已經是知識即創造性的新知識以及擁有這些知識與創新能力的人。

(2)邊際收益遞增。經濟學中有一著名規律就是“邊際收益遞減”,這一規律在工業經濟時代對經濟現象有很好解釋。然而,在新經濟時代這一規律卻受到挑戰,例如在軟件業中軟件產品的開發成本是生產總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它基本是一次性投資,可視為固定成本;而軟件開發后的復制生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軟件產品的變動成本接近于0。這樣的產品生產與銷售對于軟件業來說,就是邊際收益遞增。

(3)規模報酬遞增。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產要素的核心是資本,隨著生產要素投入的不斷增加,生產的邊際產量會下降,導致規模報酬下降,這就是經濟學中的“規模報酬遞減”規律。然而在新經濟中,生產的核心要素已經是知識,知識又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復制,知識的投入不再遵循規模報酬遞減的規律,而是遵循規模報酬遞增的規律。這一規律也就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羅教授提出的所謂“新經濟增長理論”。另一方面如果產品市場規模大,產品就越能成為新的生產技術標準,就可以制定新的競爭規則,從而獲得更大報酬,這也是一種規模報酬遞增。

(4)速度戰勝規模。全球最大的網絡數據傳輸公司——思科系統公司總裁約翰·坎博斯認為新經濟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的吃慢的”。這個看法實際上表明了新經濟時代速度帶來的效益要比規模帶來的效益大的多。設想當互聯網使我們的信息可以快速分享時,當我們大家都很聰明,你所想到的我也想到時,那么誰有競爭力誰能夠獲勝呢?顯然誰快誰能贏。新經濟時代知識創新的速度可能決定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是否有真正的競爭力。

新經濟形態下的新的生產方式與新的經濟運行規律將對××區目前尚處于工業化初期的產業體系產生兩個方面的重大挑戰:第一個方面挑戰是××區目前產業的生產方式必須盡快地向全省、全國經濟發展的新生產方式轉變,對目前的產業體系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變簡單機械化生產向智能化生產,變大批量標準化生產為大批量定制生產,不然××區產業未來不可能有很強的競爭力。第二個方面的挑戰是××區產業的發展在經濟制度變遷的過程中還必須調整自己的經濟運行方式,以適應新經濟條件下的新的經濟運行規則。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但又是××區產業發展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2.信息技術快速進步帶來的挑戰。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在那些新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更是如此,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信息技術對產業體系發展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實際形成了一個新興的產業即it產業,今天的it產業已經不是一般概念中的通訊或電子產業,而是一個產業群,它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現代通訊、信息分析、網絡及服務、系統集成、電子商務、通信設備等等產業。這個產業群有其自己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擴展性,即此產業群能夠不斷地擴展到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因為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對信息的需求,也正是如此,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將對國民經濟與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第二個特點是衍生性,即此產業群具有自己不斷繁衍發展的特點。最早的信息技術產業就是指計算機與通訊產業,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一產業就不斷地分化與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產業,形成了今天的it產業群。第三個特點是覆蓋性,即信息技術產業具有覆蓋其他產業的特性。所謂覆蓋就是信息技術融入其它產業的生產技術之中,對傳統產業的生產技術進行改造,進而改造了這些產業本身。

(2)信息技術產業群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信息產業群的發展,而這一新產業群的發展與壯大首先使一個國家的產業體系發生了變化,其次也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研究發現,信息產業群對gnp的貢獻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還不十分明顯,而到了90年代中期則有明顯增加,從原來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百分之零點幾發展到2000年的10%左右,其影響已經很大,盡管2000年之后,it產業有些不景氣,但它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卻依然在增加。信息產業除了直接增加gnp之外,還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產業導致信息的快速傳遞與處理,使社會經濟決策的正確與快速有可靠的保證。其次,信息產業為智能化生產創造了技術基礎,推動了新經濟形態的新的生產方式的誕生與發展,進而產生新的生產力。再次,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將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而這必將對未來的社會產生沖擊。

(3)信息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改造與推動并進而導致產業本身的變化。信息技術發展對工業經濟時代形成的產業體系與產業有重要的改造與融合的作用,例如傳統的運輸產業主要是幫助客戶實現產品與物資的空間位移,最多是所謂的門對門的運送。當信息技術與傳統的運輸業結合后就有了現代意義的物流業,物流業雖然有產品與物資的運送,但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替代其他產業與企業供應與銷售的配售功能,而且是快速準確的參與供應鏈管理等等?,F代意義的物流業在××區還沒有起步,相比與其他發達地區,××區新一輪產業發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

信息技術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配合下使智能化的生產變為可能。智能化的生產要求現有的產業技術與技術設備有極大的提高,即現有的生產技術設備與智能化生產不匹配。而××區的裝備產業與全市、全省先進水平的距離還很大,導致許多創造性的設計無法有合適的工藝技術與合適的制造設備。這對××區產業體系與產業競爭力的提高至關重要。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導致信息產業群的發展變化,直接推動產業體系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信息技術的發展還使產業組織形態發生重要變革,例如產業集群的產生、企業網絡組織、戰略聯盟組織、虛擬研發組織、虛擬企業等等。今天,××區產業組織的狀態還處于工業經濟初期的狀態,與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尚不相稱,××區產業組織的發展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這就是一個發展中的挑戰。

(三)××區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1、××區產業發展要全面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十六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前一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就科學發展觀又進一步進行了闡述。因此,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以科學發展觀來審視過去一個時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和現狀,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糾正。

2、××區產業發展要符合新型工業化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能源短缺將是今后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區產業發展要體現這些要求,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的關系。

3、××區產業發展規劃要與區域產業梯度轉移相結合。根據區域經濟學的理論,一個地區(高梯度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會逐步向欠發達地區(低梯度地區)轉移,這對兩地區而言都是有利的,能夠促進全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從世界范圍看,現階段國際資本向我國轉移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特別是轉向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從江蘇省來看,提升蘇南、帶動蘇中、推動蘇北以及開發東隴海線的戰略正在實施,蘇南地區產業向蘇北地區轉移的跡象日漸明顯。因此,××區產業發展要體現出這一要求。

4、××區產業發展要使工業與現代農業、第三產業發展相結合?!痢羺^產業規劃的重點是工業規劃,考慮到××區目前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發展落后的現實情況,必須把現代農業、第三產業,特別是生態型農業、旅游業、物流業等也作為××區發展的重要產業統籌規劃,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四)××區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1、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原則。這兩個原則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前文已論述,這里從略。

2、重點開發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原則。××區18個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存在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各自的區位條件不同,因此產業發展不可能像撒胡椒面那樣面面俱到、處處布點、四處開花,而是根據各個鄉鎮的特點,找出切入點和帶動點(增長極),重點布局,進而達到整體推進。

(3)“軟硬件”建設并重原則。既要加快××區城市化進程和各類園區建設的步伐,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的“硬件”條件,增強產業發展的載體功能;更要加快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優化、觀念創新和人才引進等工作,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軟件”建設,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區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工業化進程分析

工業化是社會經濟結構演進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與水平的重要標志。

表1××區及其鄉鎮、街道工業化發展水平(2005年)

地區

人均gdp(元)

第一產業比重(%)

第二產業比重(%)

第三產業比重(%)

××區

5087

22.3

45.4

32.3

#洋河鎮

7238

9.3

58.5

32.2

陳集鎮

4364

24.9

47.3

27.9

中揚鎮

3896

56.7

20.6

22.6

鄭樓鎮

2723

43.1

31.4

25.5

倉集鎮

4351

41.2

35.7

23.1

耿車鎮

9124

18.9

58.4

22.7

埠子鎮

4695

31.2

40.4

28.4

洋北鎮

5127

28.6

55.7

15.8

龍河鎮

4919

32.5

42.4

25.1

三棵樹鄉

4078

37.5

42.4

20.1

羅圩鄉

3003

44.8

32.8

22.4

南蔡鄉

3159

39.9

42.2

17.8

屠園鄉

4337

45.0

42.3

12.8

雙莊鎮

5203

36.3

37.2

26.5

項里街道

3807

2.6

42.9

54.4

幸福街道

3401

36.1

63.9

河濱街道

5598

3.5

25.2

71.3

古城街道

6949

0.8

32.4

66.9

從表1可以看出,××區人均gdp為5087元,各鄉鎮、街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最高的耿車鎮為9124元,是最低的鄭樓鎮(2723元)的3.35倍,但即使是最高的耿車鎮按現行匯率計算也只不過剛過一千美元大關,其余鄉鎮、街道無一超過一千美元,全區人均gdp折合成美元也僅剛過六百美元,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除四個街道外,其余十四個鄉鎮的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都比較大,超過30%的就有十個,最高的中揚鎮達到了56.7%,部分鄉鎮三次產業比重呈現“一、二、三”的結構,有的呈現“二、一、三”結構。從全區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高達22.3%,雖然產業結構呈現“二、三、一”的態勢,但是第一比重仍然偏高,二、三產業發展落后。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一產業(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將不斷減少,工業和第三產業不斷增加,工業增長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并減少,第三產業繼續增長,最終形成“三、二、一”的格局?!痢羺^作為××區市的中心城區,應發揮城市輻射和帶動功能,三次產業結構最終應形成“三、二、一”的格局。

綜上所述,××區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的初始階段。

(二)產業結構分析

1.農業

××區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具有生產特色農副產品的條件和基礎?!痢羺^現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如桑蠶、棉花、西瓜、銀杏、金針菜,霉干菜、粉絲加工,家禽養殖、淡水養殖,豬、牛、羊等養殖基礎也比較好。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區目前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社會,今后農副產品大有文章可作,應當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實現“以工帶農、以工促農、以工補農”。

2.工業

表2××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覽表(2003年)

所屬行業

企業個數

企業數占企業總數的比重(%)

產值

(億元)

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

農副食品加工業

4

6.90

3.00

16.17

食品制造業

1

1.72

0.07

0.38

飲料制造業

11

18.97

1.96

10.58

紡織業

9

15.52

5.48

29.54

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

3

5.17

0.59

3.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15

25.86

4.28

23.07

造紙及紙制品業

1

1.72

0.11

0.59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和復制

1

1.72

0.05

0.27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1

1.72

0.15

0.81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3

5.17

0.16

0.86

金屬制品業

1

1.72

0.34

1.83

通用設備制造業

3

5.17

0.41

2.21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4

6.90

1.65

8.89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1

1.72

0.30

1.62

合計

58

100

18.55

100

現階段××區產業聚集程度較高的產業有:木材加工業、紡織服裝業、飲料制造業(主要是白酒釀造業)。全區5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木材加工、紡織及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這三個產業擁有的規模企業數分別為15、12、11,三者之和遠超過了半數。此外,聚集度較高的產業還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即××區的玻璃制品加工產業。電氣機械制造業中規模工業企業有四家,規模效應雖不如其他幾個產業,但市場前景廣闊,今后需要大力發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塑料再生和加工業,雖然××區部分鄉鎮此類企業數量很多,近乎遍地開花,但這些企業中沒有一家是屬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而且,塑料再生產業在耿車鎮鋪天蓋地,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應引起高度重視。塑料再生和加工業發展前景廣闊,如果切實解決了環境污染和健康破壞問題,有可能發展成為××區的一個支柱產業。目前耿車鎮塑料再生產業僅僅涉及的是廢棄塑料的收集、分揀、簡單加工,屬于低層次的,是靠犧牲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依靠簡單的體力勞動來獲取菲薄的經濟利益,還沒有真正進入塑料再生和加工業的行列之中。

三、××區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定位

(一)概述

××區產業結構和產業區域分布是由××區現階段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所決定的。××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主要有: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產業資本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長三角、珠三角以及蘇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而導致的部分產業資本向蘇北轉移。內部環境主要指××區所擁有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和已有的產業基礎等。目前××區正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這是××區產業定位的最大前提條件,這就決定了依托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條件而發展起來的傳統支柱產業仍然是今后××區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現實基礎、出發點和著眼點。加快工業化走跨越式發展道路要依靠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充分積極調動××區內部各種要素,大力弘揚本土創業精神,鼓勵、扶持本地民營經濟的崛起和發展壯大;另一條是堅持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大項目帶小項目、小項目促小小項目,縮短工業化初期資本原始積累的時間。但應該重視的是,資本和產業轉移并不真正取決于招商力度的大小,而是由成本、要素、市場、體制、環境等一系列因素所決定的。招商引資也必須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一個產業總是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安家落戶,培育新的產業必須建立在區域的比較優勢基礎之上。因而,工業化初期資本積累的時間可以縮短、甚至出現跳躍式發展態勢,但產業結構變更和定位不能逾越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所以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深加工,應該是××區今后工業化的產業方向。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重點發展資源加工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以資源加工為基礎,實現工農業聯動發展。但這并不排斥其他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通過其他高新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的目的。借助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實際上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和進步,但這些新型產業的發展不應該是孤立的,而必須在與其他產業的聯系和互動中實現產業集聚、形成新的產業分工。

(二)產業發展定位的總體指導思想

××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選擇應成為重點考慮的戰略問題,一個地區要真正實現自身發展必須走特色化道路,正如××區市所提出的競爭戰略所采取的“差別競爭、特色取勝”。如何將這種戰略落實到具體的產業中,這是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有人認為,××區現在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對產業的選擇可以采取“來者不拒”的態度,特色會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這種觀點將會把××的發展引向歧途,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同時,××區工業化處于更加復雜的區域和全球化背景中,在這種背景下方向感非常重要。未來××區的產業發展可借鑒以下模式:

1.生態型的資源加工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應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選擇。

首先應該科學地認識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們常常將低附加值與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聯系起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實際上,目前產業發展呈現出兩種趨勢,即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化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化。我認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并不是“夕陽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是××區工業化過程或資本原始積累階段不可跳躍的階段。這是因為,產業發展必須要有要素的支撐,目前××區要素稟賦的特點是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但缺乏人才、資本、技術、品牌、管理等要素,區位條件也不佳,這種要素稟賦的特點使得××區在產業選擇上必然要走自身資源與外部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相結合,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道路,選擇的產業與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發展的如輕紡、食品等資源型的工業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目前××區的工業化進程又與整個中國區域經濟結構轉型緊密聯系在一起?!痢羺^工業化初期所接納的轉移產業恰恰是浙滬及蘇南地區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所形成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因此,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區的發展不能違背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即產業梯度轉移規律。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不是要形成產業發展的跨越,而是盡量縮短產業發展的周期,只有借勢我國三大經濟圈,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快速實現××區工業化跨越式發展,××才能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根據××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目前相當一部分鄉鎮還處于以農業為主,工業經濟幾乎為零的階段,試圖走其他的工業化道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從總體上來講,實現××區工業化唯一的路徑選擇是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并且將生態要素融入其中。這一點與浙江省有些類似,與蘇南地區上一世紀80年代的發展情況也相似之處,××區產業發展道路不能跳躍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直接進入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發展階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沒有要素的支撐。

2.形成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群。

產業的發展最終在于形成特色,有特色才具有競爭力。特色的形成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有資源只能說明具有比較優勢,但并不意味著有競爭優勢,要形成競爭優勢必須要注重“軟資源”的作用,即技術、人才、管理、品牌等相關要素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軟資源”的作用,資源再豐富也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軟資源”對“硬資源”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軟資源”對特色經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前文已將××區產業定位在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從總體上講產業遠未形成特色。目前產業發展也只能說處于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數量和密度仍然偏小,產品質量缺乏競爭力。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并未形成企業群。一旦形成企業群,分工與合作的格局必將形成,產業鏈條必然延伸,同時,社會資本,包括群體創新能力將成為產業持續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力量。根據實地調研發現,××區一部分產業已經形成“企業群”的胚胎,比如說木材加工業,龍河的農副產品特別是糧油加工,以及埠子的小商品市場等,正是因為這些特色產業使這些鄉鎮相對其他鄉鎮來說,其經濟基礎和發展前景良好。政府要加強引導,并給以財政和金融上的支持,促使這些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產業發展方面關鍵是做好“減法”,使產業朝著特色方向發展,所謂特色,就是“專”、“精”、“尖”。在產業發展方面政府要有一種“慧眼”,有些特色產業現在可能不太起眼,但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可以壯大。相反,一部分企業或產業可能“貌似強大”,但可能很快會衰落。目前,××區市包括××區招商引資存在著盲目性,且缺乏方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區域缺乏特色,在工業園區和一些地區企業缺乏必要的聯系。盡管事物的發展是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但作為政府必須要加強引導,政府不僅在空間方面要有不平衡的思想,在產業發展上也要有不平衡的思想,使區域產業朝著特色方向發展。產業特色化和后面所談到的“一城兩帶三極”的思想是完全統一的,也是與“區域政策產業化”和“產業政策區域化”的思想相統一的。如果要促成“一城兩帶三極”宏觀構架的形成,必須將“城”、“極”、“帶”與“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否則“城”、“極”沒有具體內容的支持,也不可能發展,進而也就不可能形成產業帶。

3.吸收并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

(1)依靠區內外大企業的品牌優勢,實現農業產業化。城鄉協調發展,不僅是從公正公平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城鄉協調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利于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如果能科學地認識當地的區情,將當地的資源與外部的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有效地結合起來,××區是可以走出一條特色化發展道路的。下面舉內蒙地區近年走出一條城鄉協調發展特色化道路的事例來說明上述道理。內蒙在2003年拿了3個“全國冠軍”:gdp增速16.3%,為全國第一;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20個百分點,增速全國第一;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國第一。內蒙的成功在于利用“草原概念”,將傳統的“公司+農戶”組織形式演變成不僅包括金融、科技、服務等工具,還出現了基地、奶站、飼養小區、合作社、協會等中間組織形態。同時它還實現了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其發展僅僅只有5年時間,1999年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和林格爾與弱小的蒙牛結盟,1999年和林只有2000多頭牛,而到了2003年達到6萬多頭。當地有4萬多農戶飼養奶牛。羊牛、運輸牛奶、營銷產品、工廠做工等,和林格爾有10萬人被卷入蒙牛所牽動的這個乳業鏈條里,而和林整個縣才有18萬人。蒙牛在4年間從中國乳業第1116位,上升到第4名。與此同時,一個貧困縣崛起了,城鎮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現在和林基地的輻射半徑迅速擴張,已經達到350公里左右。蒙牛隨后將和林格爾的基地經驗輸出,在內蒙興安盟、通遼和北京的通州復制。蒙牛的產業鏈已經輻射近百萬人。走同樣發展道路的還有伊利。數據顯示,伊利現有奶?;?個,簽約奶牛22萬頭,上下游產業鏈輻射人口也在百萬左右。

該模式對××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區劃調整以后××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如何帶動農民致富是需要考慮的戰略性問題。利用大企業的品牌優勢,采取貼牌生產的方式,促進農業產業化不失為一個重要選擇。同時,一個地區資源優勢如果要轉化為競爭優勢,必須要形成品牌,沒有品牌就不可能形成競爭力。

(2)內生發展模式和中小企業集群。與內生發展模式相對的是外生發展模式。蘇州是外生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經濟發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依靠外來資本的投入。溫州則是內生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溫州在一無資源優勢、二無政策優勢的情況下,白手起家,依靠自我積累,通過二十多年的時間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溫州內生發展模式通過中小企業集群帶來的經濟增長令世人矚目。以溫州打火機產業為例,小小的打火機十幾個零部件,溫州有三千多家相互競爭而又緊密合作的中小企業加工生產,零部件工序的細化、企業生產的專業化、生產企業的工序化、勞動分工的高度深化、地緣上的接近和中間產品市場獲取半成品的運輸成本極低、工藝和技術等快速創新在企業中擴散,使得溫州數千個企業的命運被息息相關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企業集群。同時各個企業也分享到了由此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使得溫州的打火機以其物美價廉而牢牢占據了世界打火機市場的霸主地位,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的70%。意大利經濟發展的成功也與中小企業集群密不可分,其中小數量之多、規模之小都是其他工業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2000年,意大利全國共有中小企業110余萬家,而意大利的人口只有5500多萬,也就是說,每50個人就擁有一家中小企業。意大利平均工業企業人數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國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區有81.26萬人口,按意大利每50人擁有到一個中小企業,××區應該有1.6萬多個中小企業,如果發展到這個水平的話,即使是一個大企業也沒有,××區也會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中小企業集群發展主要有三種模式:日本模式、美國模式和意大利模式。日本模式主要是圍繞大企業而形成的大量為大企業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服務的中小企業,從而形成企業集群;美國模式的中小企業集群則大多圍繞高新技術產業;意大利模式則更多集中在紡織品、服裝、鞋、皮革、家具、機械等傳統產業。美國模式顯然不適合現階段××區經濟發展現實,但日本模式和意大利模式應該可以借鑒。日本模式實際上也為“外生模式發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帶動××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思路,使“外生式發展”轉化為更具生命力的“內生發展”。

溫州和意大利的發展經驗尤其是溫州經驗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如何加快工業化的發展路徑,也就是要根據經濟特色,切勿盲目攀比發展高新技術,萬不可貪大棄小、重招商引資輕本地資本。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盡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造就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三)產業發展的具體定位

××區產業發展的具體定位要注意發揮下述的現有資源優勢:(1)新興城市市政府所在地,××區市享有省政府特殊政策資源;(2)交通便利,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境,京滬、寧宿徐、徐宿淮鹽高速交匯于此;(3)職業教育發達,勞動力資源豐富;(4)林木資源豐富;(5)農副產品加工、養殖業基礎好;(6)林木加工、白酒釀造、紡織服裝、玻璃加工、機械電子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要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突出以下幾點:

1、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工農聯動發展

發展思路:依托現有資源優勢,擴大加工規模,優化產品結構,積極發展農副產品的深、精加工,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積極發展市場需求大的綠色食品等優質產品,擴展發展空間。

發展路徑:

(1)提高西瓜、金針菜、霉干菜、粉絲、無公害大米、草編等農副產品的規模和質量,樹立品牌,走品牌擴張的道路。

(2)做大油脂加工業,利用在完成黃海糧油加工任務的基礎上的閑置生產能力,生產小包裝食用油,使用、開拓自己的品牌,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地方著名品牌。

(3)發展面粉加工業,加大技術改造,開拓面粉中高端市場。

(4)充分利用油脂廠、白酒釀造廠的加工廢棄物,大力發展飼料加工業。中國的飼料需求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里都將不斷增長。

(5)發展雞、鴨等家禽和淡水養殖,走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的道路。積極發展豬、牛、羊的飼養,尤其是肉類深加工,××區大有作為。

2、做大做強木材加工業

木材加工業在××區有著很好的資源優勢,××區市林木蓄積量高達800萬立方米,成片林160萬畝,農田林網100萬畝。木材加工產業基礎較好,××區有大小不一的木材加工企業近千家,整個××區市有木材加工企業2000多家,××區58家規模工業企業中,木材加工類企業就高達到15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5.86%,但從總體上看,這些企業規模普遍偏小,15家的工業產值僅為4.28億元,占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的23.07%,小于25.86%。木材加工業具有吸納勞動力強、高產業關聯度、低投資成本和低投資風險的優點,現有的木材加工企業成功的示范帶動作用和較低的資本投入有利于××人民自主創業、投身其中,數量眾多的木材加工企業將有利于促進和提升木材加工業的檔次,有助于改變當前加工企業中出現的精加工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的缺陷,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孵化、催生出龍頭企業,反過來龍頭企業帶動木材加工業的整體發展。木材加工業的聚集效應和產業鏈的延長,將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和提高整個××區的產業檔次,如木材加工機械的零部件和整機生產、木材深加工中需要的化學原材料等。

發展思路:大項目帶小項目,小項目促大項目,形成蓬勃發展的態勢,大小項目一把抓,做大做強木材加工業。建立木材加工產業園區,引導各類木材加工企業進駐園區,發揮產業聚集效應。

發展路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大項目,引進一些木材深加工企業,推廣和應用新技術和新裝備,開發生產家具、貼面板、木地板等家居裝飾裝潢材料,拓展木材加工業在××區的產業鏈空間,帶動下游木材加工業的發展;鼓勵本地民間資本進入木材加工業,鼓勵小企業走聯合發展的道路,改變木材加工企業普遍偏小的現狀,增強市場競爭力。另外,要合理利用林木資源,增加林木儲量,增添和保障發展后勁,木材原材料供給要多元化,保障木材原材料供給暢通。

3、迎接發達地區紡織服裝業資本轉移,抓住發展契機,做強紡織服裝業

××全區有2萬畝棉田,勞動力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紡織服裝業的資源優勢;目前××區紡織服裝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規模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在工業規模企業中,紡織業占到了9家,服裝、鞋帽加工業有3家,具備接受長三角及其他發達地區,乃至海外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和市場輻射的基礎和條件,具有做強紡織服裝業的產業基礎。全區20多家服裝加工企業,訂單很多,但缺乏知名品牌,要加大紡織服裝業品牌的建設力度,創建本地自己的品牌。

發展思路:緊跟市場,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發展滌綸高仿真以及錦綸等系列產品;發展高支高密織物和各種功能性纖維;發展高附加值的綠色印染,提高棉、滌棉、絲和合成纖維織物關鍵印染后整理技術的水平,加強綠色環保、高效節能、功能性等新型整染技術的開發和推廣,著重開發生態、環保服裝和各種功能性服裝,形成服裝印染、面料開發到服裝出口的完整體系。

發展路徑:通過貼牌生產的方式,借助外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通過引進技術和管理,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完成產品升級換代。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提高服裝加工和設計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競爭力。同時,積極扶持規模企業的發展,通過規模企業帶動中小服裝企業參與業務分包,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區市最大的企業之一——箭鹿集團應加大資本運作力度,超常規發展,爭取早日上市。

4、整合飲料業資源,科學地定位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區飲料產業主要是指白酒釀造業?,F階段××區釀酒業聚集程度很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0家從事白酒釀造,這10家全部坐落在洋河鎮,洋河鎮與酒相關企業182家,占全鎮各類企業總數的57%。洋河鎮號稱“酒鄉”,擁有全國知名品牌——“洋河”。目前我國白酒市場呈現出新的特點:白酒市場不斷萎縮;白酒高端市場的格局已經形成且很難打破;白酒市場區域分布比較明顯;白酒廣告、營銷策略的重要性不斷突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群體脫離白酒市場;與白酒市場日益衰落相對應的則是啤酒、保健酒、葡萄酒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痢羺^要振興和發展酒類產業必須緊抓這些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戰略,通過整合飲料資源,科學市場定位,提高市場占有率。

發展思路:利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改造傳統釀造工藝,積極倡導和參與濃香型白酒的標準制定,鞏固濃香型白酒生產基地的地位;深入實施“振興蘇酒”戰略,大力塑造品牌形象,避免濫用“洋河”品牌,參照產品原產地保護制度對“洋河”品牌進行規范使用,維護“洋河”形象,提高“洋河”等名優酒檔次。面對白酒市場趨于穩定開始出現萎縮的現狀,一方面通過整合資源、準確市場地位、不斷推陳出新以鞏固現有市場,另一方面適應市場變化,加快開發保健酒、低度酒、軟飲料以及葡萄酒等果酒系列。白酒市場的區域割據決定了“振興蘇酒”的戰役必須首先從江蘇突圍,要在廣告、營銷等方面體現白酒市場的區域性,加大在江蘇境內的產品推廣和宣傳力度。白酒消費群體的萎縮(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是造成白酒市場不景氣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白酒市場競爭中獲勝必須從命名、口味、酒型設計、包裝、品牌、廣告、營銷上下工夫,有效創造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梢钥紤]引進國外戰略合作伙伴,一方面他們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他們對中國廣闊的潛在市場很感興趣,這也加大了合作的可能。世界最大的酒類公司之一施格蘭公司已經在中國這一市場做了開拓和嘗試。此外,還應不斷擴大啤酒生產規模,迎合“青啤”戰略意圖,不斷提高青啤(××區)在××區地區以及附近地區的市場占有率。

5、利用國電(××區)熱電有限公司的屬地優勢,發展電力相關產業

發展思路:利用國電(××區)熱電有限公司的屬地優勢,充分利用熱電站的副產物,如蒸汽、煤渣等,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如建材業,抓住國家電力短缺、電網改造更新換代等機遇,發展電纜、電力相關設備等產業。

發展路徑:以江蘇精科互感器有限公司為核心,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擴大投資,提高產量,改變目前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通過資本運作,強強聯合,一方面與科研機構合作,獲取技術支撐,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把精科公司建成多型號、全系列的互感器生產基地;另一方面與電力公司如蘇源公司合作,這樣既可以確保產品市場占有率,又可以通過蘇源公司注入資本,壯大整個精科公司的實力,做大做強精科品牌。要改變觀念,不在于“所有”,即擁有整個精科公司,關鍵在于做大精科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加稅收和就業。以蘇源電線電纜廠為龍頭,做大電線電纜?!痢恋貐^黏土資源豐富,全區有制磚企業4家,規模都較小,要抓住國電××區熱電的屬地優勢和京杭大運河水運便利的優勢,做大建材業。

6、引導、規范塑料再生和加工業

耿車鎮塑料再生產業產生的廢水、固體廢棄物、由于機器設備和制造工藝的落后而產生的廢氣嚴重破壞了耿車鎮的生態環境。由于缺乏整體規劃,使得耿車鎮塑料再生產和加工業“戶戶點火、村村冒煙”,加大了整治和管理的難度。目前,耿車鎮水污染已經滲透到地表45米以下,居民用水必須取地表100米以下的深水,如果再進一步不加遏制和治理的話,已經污染的地下水一旦蔓延到整個××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目前耿車鎮部分村已經出現的癌癥發病率高,甚至出現莫名其妙的疑難疾病與環境污染有很大關系,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損失是巨大的??梢院敛豢鋸埖刂v,耿車鎮是一顆埋在××區邊緣的定時炸彈。值得注意的是,耿車鎮擁有的三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是木材加工業,這也部分反映了耿車鎮塑料再生企業業主的短期經營心理,不適宜人居的環境讓他們失去了長期經營的戰略思維。

發展思路:集中生產,規范治理,改進設備,提高技術,減少污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發展路徑:

(1)宣傳塑料再生加工業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危害。

(2)宣傳塑料再生加工的科學技術知識,加大信貸支持,幫助企業更新設備和改進技術,提高廢棄塑料利用率,減少污染。

(3)宣傳國家對塑料再生加工業的優惠政策,宣傳塑料再生和加工的前景,改變企業主短期經營心理。

(4)設立塑料再生和加工工業園區,利用各種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導各類企業進駐園區,改變家家辦廠、村村辦廠的狀況,實行集中治理污染,達到聚集經濟。

(5)提高產品的加工深度,改變耿車僅僅是廢棄塑料分揀的集散地地位,治理污染造成的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來彌補。

(6)堅決取締無證生產和經營,利用各種政策,例如工商執照發放、稅收收取等,提高該行業的進入門檻,新辦企業一律進駐園區。

(7)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項目來提升耿車鎮的塑料加工層次,提高產品加工深度,使耿車鎮的塑料再生和加工業脫胎換骨,真正成為××區的一個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如果處理好污染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耿車的塑料再生和加工業應該是大有前途的。

7、積極培育服務業

服務業對于促進生產、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痢羺^作為××區市中心城區,應該發揮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餐飲、商貿、金融信貸、旅游、社會服務等第三產業的支撐。

發展思路:在搞好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產業完善和升級的同時,重點發展金融業、商貿流通業,著力培育信息服務、旅游、房地產等新興產業,以此作為對××區開發的有力支撐。

發展路徑:在金融方面,重點擴大金融機構的覆蓋面,開展新業務,培育和規范發展信托投資公司、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讓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尤其在直接融資方面。以京杭大運河為載體,充分利用××區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引進新型流通業,發展專業或綜合市場,積極推進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為其他產業的發展開辟好的流通途徑。

四、××區產業發展的空間戰略思考

(一)通過“造核”打造區域的增長極

前文已論述區劃調整給××區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挑戰主要來源于內部,即弱小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與幅員廣闊的腹地范圍之間極度的不協調,城區(或中心城市)還沒有成為全區的核心和統帥;全區不同的區域板塊未能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城鄉二元結構表現極為突出;城區作為中心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還未能發揮區域發展的龍頭作用;周圍腹地的工業和小城鎮的發展也未能對中心城區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過弱,這既構成了經濟發展滯后的結果,同時也是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累積循環效應。因此,做大特別是做強中心城區是今后××區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這一點無論是在區劃調整之前還是區劃調整之后,都應成為毫不動搖的工作中心。目前××區正處于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在工業化初期階段,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必然要在區域中形成不均衡的現象,由于各種條件的不同,個別地區會率先發展起來,形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所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要注重“造核”,通過“核”形成對要素空間的集聚作用,在空間表現上主要以“極化”為主,也就是表現為中心城市的擴大和小城鎮實力的增強,如果沒有要素長期的集聚過程,也就不會有要素的擴散效應?!痢羺^理應是中心城市××區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但目前這種核心地位并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今后××區要進一步加快發展,使其成為中心城市××區市的“核心”。要想成為“核心”,必須要借助外力和內力的共同作用,將××區建設成為全市的經濟中心,同時也要逐步成為文化中心。區劃調整以后,××區所轄范圍擴大了,這就為××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中心城區還沒有成為自身的核心,這種現狀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區在空間的發展戰略上主要表現以“造核”,或者說以打造區域的增長極為主。為促成這樣的目標,必須科學地構建區域生產力布局的宏觀構架,有利于要素空間集聚。

(二)構建“人”字型生產力布局的宏觀框架

從區域開發和區域發展的大量實例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的空間結構如同地區發展的產業結構一樣,是區域發展狀態本質反映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從空間分布、空間組織角度考察并辨認區域發展狀態和區域社會經濟有機體的羅盤。區域發展狀態是否健康,與外部的關系及內部各部分的組織是否有序、萌芽而有活力的因素是否被置于有利的位置等因素有關,分析社會經濟的空間結構可以從一個重要方面給出確定的判斷標準。各個區域的發展在空間結構上可以表現出某種相似性,根據××區的基本情況,提出以下一些重要問題:

1.國土開發、生產力布局的總體框架是否符合經濟增長與空間不平衡性之間的倒“u”字型規律?是否順應從空間不平衡到較為平衡的客觀需要?

2.在不同階段,是空間集聚還是空間分散可發揮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在把集聚或分散作為區域發展空間戰略的重要政策目標下,社會經濟客體究竟以什么樣的空間構架來實現科學組織的?還是根本就沒有空間構架,實行“遍地開花”?

4.社會經濟的總體空間組織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基礎設施在區域經濟組織中的作用,社會經濟客體是否與現有基礎設施達到最佳的空間吻合?

以上這些問題是××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毫無疑問,雖然××區面積相對較小,但它的發展也不能同時實現均衡發展,也必須符合倒“u”字型規律,即區域發展差距在一定時期內是擴大的,當擴大到一定程度后,區域發展差距會逐步縮小。因此,區域發展必然是先以集聚為主,在集聚階段要科學地探討區域發展的空間構架,要與現有的基礎設施達到最佳的吻合?!痢羺^作為××區市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必須從宏觀視角出發來審視自身經濟的發展,即必須置身于整個××區市的經濟發展,乃至全省和全國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從某種程度上講,××區的發展事關整個××區市的經濟發展大局,其宏觀生產力布局的框架必須要考慮其開放性,即“借勢”的客觀效果?!敖鑴荨奔润w現借“長三角”之勢,又體現著借“東隴?!敝畡???v觀××區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兩條高速公路,即寧宿徐和徐淮鹽高速公路,理應成為區域發展兩條重要的產業帶,進而以此來組織區域的經濟發展。目前,這兩條高速公路并未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與滬寧高速公路對蘇南地區經濟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何利用高速公路建設××區經濟發展的產業帶,這是需要考慮的戰略性問題。兩條高速公路在形狀上呈現“人”字型結構,應該將這種“人”字型的框架作為全區生產力布局的重要構架?!叭恕弊中偷目臻g結構目前只是交通框架,并未成為產業帶。但從長遠來講,必須將這種空間構架轉變成為經濟發展、要素集聚、產業發展有效的空間組織形式,真正將其做成××區市乃至蘇北一條重要的產業帶,成為東隴海線資源加工產業帶有機的組成部分?!痢羺^作為××區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融入到東隴海線產業帶中,要借勢東隴海線和長三角實現自身的經濟起飛?!叭恕弊中偷漠a業結構不是短期的適應性的對策,而應該成為貫穿整個××區工業化發展的始終,它是實現××區工業化的重要保證。如果兩條高速公路未能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有效的空間組織,從長遠來講,××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將無法實現。

為了促成“人”字型宏觀生產力布局框架的形成,必須注重增長極的作用,增長極是拉動產業帶發展的龍頭,根據××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可以進一步將“人”字型經濟發展的宏觀框架概括為“一城兩帶三極”?!耙怀恰敝饕侵赋菂^,它是全區經濟發展的領頭雁,也是區域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皟蓭А敝笇幩扌旌托旎贷}高速公路,“三極”主要指洋河、埠子和龍河三鎮。

(三)建構“一城兩帶三極”空間框架

一個地區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必然是一個自然成核階段,在空間上表現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這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為“增長極”不可能在各個地方出現,只可能在一些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出現,這個規律在××區8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也同樣適用??臻g格局決定了空間要素的集聚和流動。從近期來看,根據經濟實力及各方面指標比較,“一城”和“三極”的地位相對突出。而從長遠來看,“一城”和“三極”的發展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也就是說,“一城”和“三極”將會在空間上融為有機的整體。因此,今后首先應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接軌。由于目前××區大多數鄉鎮還處于農業時代,空間尚處于無序或者無組織的狀況,工業化是推動其進入有序狀態的重要力量,但工業化并不是“攤大餅”、“撒胡椒面”,必須要有有效的空間組織形式。“一城兩帶三極”是對××區空間結構的科學概括,將對宿區城工業化、城市化和招商引資等起到重要的組織作用,鄉鎮工業園區建設要沿著高速公路進行布局。同時,“兩帶”將諸多鄉鎮與中心城市相連接,可以起到“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效果。因此,“一城兩帶三極”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但在相當長時期內,在“一城兩帶三極”處于極化為主的階段,也就是在做大和做強“增長極”階段時,隨著能量的增強,周圍地區將會出現新的“極點”,在“兩帶”上也將會出現新的“極點”,在區域內將會出現圍繞著兩個一級軸線的二級軸線、三級軸線,區域也將從集聚逐步走向相對均衡的階段,而且在城區與“三極”,以及其他極點之間將會出現一種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為了促成“一城兩帶三極”空間格局的形成,必須從更廣的視角來考慮××區的發展,前面已經論述的××區工業化產業選擇的路徑決定了其跨越式發展必須要借助外部的資本、人才等要素與本地資源的有機結合?!痢羺^的發展或者是整個××區市的發展已經與發達地區(例如長江三角洲)形成聯動發展的格局,如果不借助外力,這個工業化的過程將是非常漫長的。為促成“一城兩帶三極”宏觀格局的形成,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重點是打造三個“增長極”,一是洋河鎮,為促成洋河增長極的形成和強大,要建設“一園三線”,所謂“一園”就是洋河工業走廊,向北發展(洋河)、向南推進(城區);“三線”是洋青線(洋河—泗洪縣城青陽鎮)、徐淮路(城區—倉集)、高速公路的連接線(中揚—倉集—鄭樓)。通過修建各種公路將周圍的鄉鎮連接起來,有利于洋河鎮對周圍資源的整合,做大做強洋河這個“增長極”。另外,第二、三“增長極”便是埠子鎮和龍河鎮,基本思路是做活埠子,做強龍河,帶動其他;整合資源,聚集要素,富集資本。要強化埠子和龍河這兩個“增長極”,必須把交通放在戰略性地位予以考慮,重點做好“兩縱”和“兩橫”?!皟煽v”是龍河—耿車和南蔡—羅圩—陳集的公路;“兩橫”是埠子—洋河和埠子—凌城的公路。

最后,“一城”的重點是“兩園”和“兩區”?!皟蓤@”是××工業園(南下西進),向南形成洋河工業走廊,向西與市開發區相對接。新區工業園(西進北上),向西連接耿車,向北、向東與××新區對接。兩區是指××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

“一城兩帶三極”的空間結構構想對××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用簡潔的語言科學地概括了××區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這有利于未來××區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其次,體現了××區今后相當長時期內要注重發展的區域增長極,這是在空間上區域不能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第三,在區域增長極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區與“三極”之間聯動發展,以及進一步與其他鄉鎮之間聯動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通過“造勢”構建區域發展的“雁行模式”

“人”字型的宏觀框架,既構成了生產力布局的宏觀框架,也是整合區域資源和實現區域聯動發展的重要紐帶。因此,可以形象地將××區區域發展比喻一只在天上飛行的大雁,呈現出“雁行模式”,“雁頭”是“中心城區”或“中心城市”。同時在兩條軸線上布局著全區相當一部分鄉鎮,如洋河、埠子和龍河等重點鄉鎮?!痢羺^區域發展水平在空間上表現為三個層次:一是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相對來說比較快;二是洋河、埠子、龍河等鎮;三是其他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鄉鎮。目前,在三類區域發展上表現出一種空間的斷裂性,如何整合區域經濟發展,形成三類區域之間聯動發展的空間格局,這將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痢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動力應采取拉力和推力相結合的思路。區劃調整以后,腹地范圍擴大了,但腹地許多鄉鎮仍然處于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未能對中心城區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由于“缺核”,也未能對周圍地區發展起到重要的輻射作用。因此,根據目前××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工業化”和“城市化”必須是今后工作的主旋律,“工業化”和“城市化”應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中心城區應加強與洋河鎮、埠子鎮和龍河鎮的聯動發展,推動以“中心城區”為龍頭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其他鄉鎮應轉化經濟發展的思路,采取開放戰略,把工業化作為發展戰略選擇。同時,應將農業產業化作為重要戰略來抓。

(五)構建半小時快速道路網,縮小中心城市到各鄉鎮之間的時間距離

加快建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快速干道網、縮小中心城區與周圍鄉鎮之間的時間距離應成為交通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以中心城市為核心、聯結周圍重點鄉鎮的快速干道網尚未形成,而這種框架的形成可以提高區域空間的可達性,減少空間成本,增強中心城市對要素的空間集聚性。同時,還可以通過級差地租的有效調整,更加科學地進行產業布局,形成中心城市對周邊鄉鎮的輻射帶動局面,形成現代意義上的新的城鎮化,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要素向鄉鎮集聚的城鎮化。

五、××區產業發展的配套措施

(一)提升城市化的內涵,打造城市的引擎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化主要表現為城市對先進生產要素的集聚作用,而不僅僅表現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即現代意義的城市化主要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作為“一城兩帶三極”中最核心的“一城”,中心城區與其他“三極”在功能上有著重要區別,它是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區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但目前名不符實。這就決定了中心城區不僅要將第二產業作為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且要高度重視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F代城市功能的強弱主要體現在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上,城市服務業包括“生產型”的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兩大類。兩類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又有利于先進生產要素的集聚,這反過來會推進工業化內涵的提升。前文已經說明“軟資源”對硬資源作用,也說明了品牌作用,××區的發展(包括××區)在本質上取決了“軟資源”,最缺乏的是“軟資源”,而不是資金。提升城市化的內涵,就是為了集聚先進的生產要素,或者說集聚流動性的“軟資源”。另外,中心城區和周圍鄉鎮的發展要遵循“級差地租”的科學法則,中心城區要發展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工業項目,將附加值較低的工業項目向周圍鄉鎮推,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

(二)將“招商引資”逐步向“招智引商”方向轉變

不可否認,現階段××區招商引資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招商引資來的企業能否在區域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以致最終形成區域發展的特色經濟,這確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根據資料顯示,在相當一部分特色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當地政府已經樹立一種特色招商意識。例如賢官鎮木材加工業和蘇州太倉潢涇鎮的加彈產業的發展都是從不斷完善產業鏈的層面來有針對性的招商,這與目前我們政府導向“來者不拒”是完全不同的??梢源竽懙仡A測,未來區域經濟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特色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在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上,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如何向特色轉變?特色產業的形成在形成初期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蘊藏著必然性,偶然性里面蘊藏著智慧?;谶@樣的考慮,××區應該實現“招商引資”戰略向“招智引商”戰略的轉變?!爸恰笔侵赶冗M生產要素,包括技術、品牌、管理等要素。因為只有先進生產要素才能提升產業的內涵,增加附加值。

(三)由注重數量的漸進式發展向追求內涵的跨越式方向轉變

何為跨越式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無不體現在對客觀環境正確的把握,即“順勢者昌,逆勢者亡”。所謂的跨越式發展并不是產業的跨越,而是內涵的提升。如何才能實現內涵的提升和跨越?首先,必須要對市場行情和發展態勢進行深入地了解??缭绞桨l展體現著借勢和造勢的辨證統一,二者結合的根本在于企業家寶貴而稀缺的資源?!痢羺^必須樹立追求內涵的跨越式發展道路,而不能追求沒有方向性的漸進式發展道路。上面談到內蒙的發展實質上是一種追求內涵的“跨越式”發展的道路,注重品牌,注重特色,在產業發展上注重“減法”。另外,所說的跨越發展也體現在適當時候可采取發展三產來帶動二產的發展,二產和三產之間具有互動性。

(四)打造“湖泊新概念”

“兩湖”開發應成為政府政策的重要選擇。要打造“兩湖”文化,打造兩湖品牌,兩湖應成為建設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結合點?!痢羺^在產業發展上存在著以下重要的增長點,或者說可以做出特色的主要是以下幾類產業:做好農副產品的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輕紡工業),還有就是在前兩類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積累一定經濟實力,××區要不失時機地開發“兩湖資源”,它是××區城市功能轉變的重要標志。所說的開發,是湖泊功能轉變,由傳統“農業資源意義”上湖泊文化向“休閑”意義上的轉變。在農業文明時代,“湖泊”是滿足人們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工業文明的時代,“湖泊”是滿足人對“資源”的需求;未來將滿足人們休閑和體驗的需求。現代的“湖泊”文化應該體現著一種深層開放的理念,是××吸引先進生產要素的重大舉措。因此,××區在工業化過程中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開發與保護“湖泊”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采取中心城市帶動和周圍鄉鎮推動的城市化路徑

××區市城市化應采取中心城市為主,城鎮化為輔的路徑,那么對××區則更應該采取中心城市為主,城鎮化為輔的道路。但為了不走發達地區所走過的彎路,××區應該選擇中心城市為主,在某種意義上,選擇的“一城兩帶三極”就是以中心城市為主的發展路徑,將洋河、埠子、龍口作為中心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近期主要將洋河作為重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首先要將城區的發展作為重要的節點,城區作為全區的龍頭,在做大園區的基礎上,必須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強化功能的意義上來理解城市化的內涵。因此,三個極點未來發展必須要將與中心城市的接軌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而不是孤立的城鎮化發展方向。區政府提出的發展洋河工業走廊并與南區的接軌,同時,要將龍河作為一個重要的特色工業區,形成農副產品的加工基地,將埠子作為中心城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基地,這些城鎮的發展必須納入中心城鎮整體的發展戰略。因此,要從做大中心城市的戰略高度認識三大極特別是洋河的發展。其他鄉鎮作為中心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在近期的發展可能仍然必須要走城鎮化的道路,通過農業產業化來推動工業化的發展,目的在于做強工業,做特城鎮,形成與中心城區和三個極點之間的對接??偟膩碚f,依托的是中心城市帶動城市化的戰略思路,而不是各個鄉鎮自成一攤,形成“諸侯鄉鎮”與中心城市隔絕的城鎮化。

(六)大力弘揚本土創業精神,鼓勵和扶持本地民營經濟的崛起和發展壯大

根據實地調研,一些鄉鎮資產達百萬甚至千萬的個體老板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在外地投資、興辦實業,應該積極發動和鼓勵這部分資本在本地創業、安家落戶。完善對民營企業注冊、稅收、金融、收費等政策,減少審批手續和行政干預。從信貸、資金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為民營企業上市籌資服務,擴展融資渠道。放寬民資的市場準入領域,凡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允許民資進入。同時,大力提倡“服務型政府”的觀念,勤政廉政,改變機關作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增強環境的吸納力,形成環境建設與××區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優化市場法制環境,繼續抓好治理經濟環境以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堅持治標與治本一起抓,努力構建確保優良環境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法制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經濟學原理》,[美]馬歇爾主編,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2、《規模經濟論》,顧江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版。

3、《產業經濟學》,劉志彪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現代產業經濟學》,楊公仆、夏大尉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產業集聚論》,朱英明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6、《城市集聚經濟》,馮云延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周振華:《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互動與融合》,《上海經濟研究》,2002.12

薛志偉、李嬡嬡:《紡織服裝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經濟日報》,2004.6.7.

宋泓:《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經濟日報》,2004.6.15.

[英]勞拉·泰森:《商業計劃的善舉》,《商業周刊》,2004.6

謝健:《產業發展路徑依賴與溫州模式發展瓶頸》,《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11

金碚:《中國地區間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可行的戰略選擇》,《城市經濟》,2004.6

傅白水:《資金外流、人才匱乏,“溫州模式”即將沒落?》,《21世紀經濟報道》,2004.1.11.

張福通、譚剛、陳秀珍:《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產業發展的做法與啟示》,《特區經濟》,2004.10

金碚:《中國產業發展的道路和戰略選擇》,《中國工業經濟》,2004.7

芮明杰:《中國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思路》,《復旦學報:社科版》,200401

后記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老妇性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软件 | 奇米五月天| 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精品 | 久久网址 | 内地毛片 |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 成人亚洲精品7777 | 免费毛片视频网站 |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 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国产成人一区 | 免费观看美女视频的网站 |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片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 |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青草久草| www.亚洲免费 | 成人影院 1080p |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视频网站色视频播放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尤物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九九国产精品 | 丁香视频在线 |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 久久国产精品男女热播 | 日本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一级影院 | 四虎影永久在线高清免费 | 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一级高清视频在线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久久精品香蕉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3 欧美日日夜夜 | 免费观看12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