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外商投資法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2 17:45:4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外商投資法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外商投資法論文

第1篇

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從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外貿發展的角度對此問題做進一步考察。 自1992年以來,無論國際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全球FDI總流量發生怎樣的波動,我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以下縮寫為FDI)一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和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從1983年的9.2億美元,迅速增長到1992年的110.1億美元。2002年,實際利用的FDI達到527.43億美元,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同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突破6 000億美元,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地位已經確立。

2011年,我國實際利用的FDI達到606.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 000億美元,而2005年進出口總額則達到14 221.2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吸收的FDI及對外貿易額增長迅速,對外經濟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深化。同時,外商投資和對外貿易都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外資額和外貿額這兩個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顯得很有必要。 二、我國利用外資的總體趨勢 10多年來,我國所吸引的FDI一直保持了增長的態勢。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額大幅度下降的2001、2002年,中國的FDI流入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1.5%和12.6%。

2003年,在全球FDI總流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達到了新高,為535.05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400億美元,繼2002年后再次位居全球第一。2011年我國利用外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2005年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4 001家,同比增長0.77%,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略有下降,為603.25億美元,同比下降0.5%。而2006年1—3月份,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 909家,同比下降4.2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2.46億美元,同比增長6.40%。而2000年的第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的FDI只有71.4億美元,截止到2003年該數據已經上升到130.86億美元。

三、我國利用FDI的主要特征

(一)來源比較集中

自我國開始吸收 外資以來,100多個國家在中國投資,但FDI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的分布相對比較集中。2003年、2011年度位居對華投資前五位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中國香港、維爾京群島、日本、韓國、美國,中國香港、維爾京群島、韓國、日本、美國。 2005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排序發生了變化,出現了6個超千億美元的貿易伙伴。歐盟連續兩年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2 173億美元,增長22.6%。美國上升為第二位,雙邊貿易達2 116億美元,增長24.8%。日本長期以來是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2011年降為第二位,2005年降為第三位,當年雙邊貿易額1 844.5億美元,增長9.9%。其余依次是香港特區,韓國和東盟。特別是我國與韓國的貿易首次超千億美元,其中,進口增長23.4%,我國對韓貿易逆差超過300億美元。在與東盟貿易中,進口增長很快,其已成為我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地。這和我國引進的FDI的國家或地區分布是相一致的。

(二)主要集中在制造業

FDI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這是因為制造業FDI的流入和東道國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互動關系(張紅霞等,2005)。但由表3可知,2005年制造業FDI的流入雖然仍占有絕對優勢,但比2011年已經有所減少。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及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FDI流入卻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說明FDI流入的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 同時,通過比較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進出口的產品構成發現,外資企業資本品的進口平均高于國內的10%~15%。也就是說,外資企業的進口主要是資本品,而不是以原材料為主的中間品,能夠形成未來的生產能力。

(三)FDI的地區分布

2003年以前絕大部分的FDI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表2所示: 2002年中國的東、中、西部地區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全國累計實際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分別為86.6%、9.5%、3.8%。這種分布于2003年有所改變,中部和西部所占比重比200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中部為61.4%,而東部則下降為30.5%。由于西部大開發的推動,FDI從東部地區轉移到中西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地區分布。中西部地區許多省區如河南、甘肅、青海、寧夏的進出口總額在較低的基數上實現了較快增長,尤其是進口增長比較明顯。而外貿大省如廣東、上海、北京等地的出口卻大幅下降。

四、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對外貿易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產品的出口規模不斷增長,年均增幅15.4%。突出表現在一是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總額及其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都在不斷增長。二是初級產品出口減少,工業制成品出口增加。三是FDI企業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增加。很明顯外國直接投資有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衡量外資對我國貿易增長作用最直接的方法即檢驗外資企業的貿易表現。

(一)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的進出口增長 外資企業1993年出口金額為917.4億美元,2011年為3 386.1億美元,隨之,外資企業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比例也從1993年的27.5%增加到2011年的57.1%。2005年全國出口總額達到7 620億美元,其中外企出口額為4 442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58.3%。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在我國總的進出口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我國進出口額的貢獻已超過了50%。表3顯示了1985—2005年外資企業在我國的貿易業績。如表3所示,按貿易總額計算,外商投資企業貿易總額從1985年的23.6億美元迅速增長到2005年的8 317億美元。

其余數據來源于2005年 中國統計年鑒,并經計算整體所得。 表3中數據表明,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對全國企業進出口額的貢獻率在不斷上升。實證分析證明了FDI在我國商品對外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進出口產品的結構 1.FDI與初級產品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比的相關性 1980年,初級產品進出口額160.73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2.15%。其中,初級產品出口91.1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0%;1980年初級產品進口69.59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為35%。1989年之后,初級產品的進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級產品的出口額占當年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至29%,同時進口的初級產品占進口總額的比例也有所降低,為20%。截止到2011年,我國初級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 578.16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502.41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為13.67%,比2003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其中,初級產品出口405.4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和1980年相比出口的初級產品有了大幅度的減少。同年進口的初級產品為1 172.67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445.04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比重也從2003年的18%上升至21%。 選取1989—2011年的數據,通過SPSS軟件的相關性分析,得到如下結果:FDI與TPCR(即初級產品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高度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904(見表3)。表明我國吸收的FDI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初級產品的對外貿易。這也說明外商投資企業對初級產品的進出口需求下降,特別是初級產品的出口處于迅速減少的趨勢。

2.FDI對工業制成品的凈出口貢獻率 1980年工業制成品進出口額220.63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85%。其中,出口90.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0%,進口130.5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為65%。2011年工業制成品進出口額已經增加到9 967.39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86.33%,較2003年下降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 52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7.02%,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93%,較上年增長1個百分點,進口4 439.62億美元,同比23.42%,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為79%,較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2005年,我國進口初級產品1 477億美元,增長26%,占進口總值的19.4%,增勢回落了1.5個百分點。其中,鐵礦砂進口2.8億噸,增長32.9%;原油進口1.3億噸,增長3.3%;原木和鋸材進口增長9.3%;大豆進口2 659萬噸,增長31.4%。

1990年以來,我國的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級產品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與其相反,工業制成品的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不論是初級產品還是工業制成品,其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與其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同方向變動,而進口的情況卻與此相反。初級產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緩慢上升,工業制成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緩慢下降。 用SPSS軟件包對1989年以來FDI與TIFPR(即工業制成品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得到如表4所示的結果。可見,FDI和TIFPR高度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05。得出結論:FDI對我國工業制成品的進出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合理規模 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投資,而證券投資在全球資本跨境流動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發達國家主要以證券投資為利用外資的形式。確切地說,我國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不是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

衡量一個國家利用FDI的多少以及合理規模,不僅要看絕對數量,還要看相對規模。因為,僅僅從絕對規模評價,規模偏小的國家永遠無法與大國相提并論。雖然我國吸引FDI從絕對金額來說非??捎^,但如果用GDP矯正后,我國吸引的FDI相對于其經濟規模而言,并非特別突出。外國直接投資占GDP的比例比較 客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對外依存度和開放度。1985年FDI占我國GDP的比重僅為0.64%,1991達到1.08%,之后一直處于增長的趨勢,到1994年達到最高為6.22%,1995年以來,該比值不斷縮減,到2011年為3.67%,可見我國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長的結論并不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真實反映。圖1反映了1985年以來,用FDI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表示的我國對外依存度的趨勢。 圖1 歷年FDI對我國GDP的貢獻 五、結論 通過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的對外進出口增長以及進出口產品結構等的實證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是FDI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占全國的比重不斷增大。

二是FDI增強了我國產品出口競爭能力,改善了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 出口貿易結構由初級產品升級為工業制成品,產業結構有所升級,從而提升了我國的貿易結構,而貿易結構的變化又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產生重要的作用,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跟隨國際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當出口貿易結構又以初級產品為主升級為以工業制成品為主時,必將極大地鼓勵工業制成品部門的生產,促進其參與國際競爭,加快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改造。中西部地區可以利用FDI開展以加工貿易方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制造業為主、而東部地區則要以利用FDI開展一般貿易方式的高新技術產品制造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生產及貿易活動,這樣不僅有利于不同地區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且也避免了地區間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上的惡性競爭。

饒光明,孫亞平.發展新經濟,根除中國出口貿易“貧困化”增長[J].商業研究,2001(11).

王志樂.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李國榮.我國外商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4).

高峰,高越.外國直接投資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關系[J].國際貿易問題,2006(4).

劉可,王維,陳儀.中國外商投資與貿易政策的經濟學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2).

張紅霞,等.制造業FDI流入與進口貿易關系的實證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5(12).

黃強胤.試論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區域差異[J].科技創業月刊,2006(2).

張永春.外商直接投資與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2).

黎峰.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6). [11]

黃志勇.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4(7). [12]

張宗益,李見春,等.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5(2). [13]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4(10). [14]

第2篇

【關鍵詞】外商投資企業;動機;區位

一、經典作家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動機的理論解釋

馬克思雖然沒有創立系統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但馬克思有關資本國際化,尤其是有“過剩資本”和資本輸出的思想,對于我們分析當代外商投資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仍有現實意義,馬克思有關資本輸出的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過剩資本”,形成資本輸出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本主義積累規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使資本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以日益加快的速度進行,形成大量的相對人口過剩。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國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生產過剩不可避免;同樣,相對于國內日益下降的平均利潤率而言,必然存在大量過剩資本。與生產過剩、相對人口過剩同時并存的大量過剩資本正是資本輸出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

2.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過剩資本的一條出路。按照馬克思的論述,由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增值運動并不受國家或民族地域的局限,而是生來就是具有國際性。馬克思、恩格思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都成為世界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的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雖然在當時的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資本輸出并未成為經濟現象,一國資本越出國界主要表現為商品資本,但商品生產的本性必然導致生產商品的企業為擴大商品銷路而到國外去投資,以開拓國際市場、獲取廉價原材料和追逐高額利潤為目標的資本輸出就成為過剩資本一條必要出路。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p>

3.高額利潤和獲取高額利潤是過剩資本輸往海外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力。馬克思明確指出:“如果資本輸往國外,那么,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并不是因為它在國內已經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在國外能按更高的利潤率來使用。”而且過剩資本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較高的利潤率,更重要的是追求利潤量的最大化。正如馬克思所說:“超過一定的界限,利潤率低的大資本比利潤率高的小資本積累得更迅速?!笨梢姡Y本要取得更多更快的增殖特性是資本輸出的最根本動因。

二、西方主要經濟學者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動機的分析

1.優勢理論。1960年,海默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率先提出了有關外國直接投資的一般性理論,即壟斷優勢理論,海默認為,外國直接投資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資產交易過程,它還包括非金融和無形資產的轉移,是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和發揮其內在組織優勢的過程。美國企業之所以能從事海外直接投資,其主要決定因素在于美國企業擁有技術和規模等壟斷優勢,而壟斷優勢源于美國企業控制了技術的使用以及實行水平一體化和垂直一體化經營。后來金德爾伯格系統闡述了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亦被稱為“海默-金德爾伯格學說。

2.市場內部化理論。概括而言,市場內部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第一,用自然性市場非完善性代替結構性市場非完善性,并以此作為市場內部化理論的關鍵性前提。第二,由于市場和企業是組織、配置要素和商品交換的兩種基本途徑,當企業內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場交易成本時,交易應在企業內部即外商投資企業所屬各企業間進行,從而形成一個內部交易、內部轉讓的內部化市場。第三,內部化過程超越國界,外商投資企業便應運而生,因此,內部化優勢促成了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但巴克利等人強調,外部市場的自然性的非完善性是相對于效率而言的,因此,內部化優勢并不是指給予企業擁有特殊優勢的這種資產本身,而是指這種資產的內部化過程(相對于把這種資產出售給外國生產者而言)賦予外商投資企業以特殊的優勢。換言之,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并不需要一定有壟斷優勢,而只需要創造比外部市場更有效的行政機構或內部市場。第四,海外的直接投資在外商投資企業的國際經濟交易方式中居于主導地位。

3.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從事海外直接投資是由該企業本身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等三大基本因素共同決定的。第一,所有權優勢。所有權優勢在鄧寧的幾篇論文中定義不盡相同,但主要是指企業擁有或能夠得到的別國企業沒有或難以得到的無形資產和規模經濟優勢。具體包括:技術優勢,包括專門技術、專利和商標、生產訣竅、營銷技能、研究與開發以及產品特異化功能。企業規模優勢,它是由規模、壟斷和獲得資源的能力所產生的優勢。如規模大的企業研究與開發能力強,產品創新優勢突出;寡占企業易控制原材料和產品市場;大規模企業能充分利用各種要素稟賦、市場—政府干預等方面的國際差異,分散企業經濟經營風險,獲得規模經濟優勢等。第二,內部化優勢。它是指企業為避免市場的非完善性而將企業所有權優勢保持在企業內部所獲得的優勢。鄧寧所說的市場非完善性既包括結構性市場非完善性(如競爭壁壘、政府干預等),也包括自然性市場非完善性(如知識性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及高交易成本等)。鄧寧認為,企業將共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可以避免世界資源配置的外部市場非完善性對企業經營的不利影響,保持和利用企業技術創新的壟斷地位,從而有利于獲得最大化的利潤。第三,區位優勢。它是指國內外生產區位的相對稟賦對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吸引與推動力量。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區位優勢是由東道國和母國的多種因素的綜合決定的。若東道國經濟中的有利因素吸引外國投資者前去投資,則形成直接區位優勢;若母國經濟中的不利因素迫使企業到海外從事直接投資,則稱為間接區位優勢。概括而言,區位優勢主要取決于:一是,勞動成本。由于國際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善性,尤其是妨礙各國之間勞動力移動的移民管制,導致實際工資成本的差異;而外商投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使總生產成本最小。因此,企業在選擇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時,必然先考慮勞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特別是當產品技術已經標準化以后,企業更傾向于將生產活動轉移到勞動投入的來源地。典型的例證是東道國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會吸引國外企業前來從事勞動密集型的投資。二是,市場購銷因素。盡管尋求廉價勞動成本的投資一直在迅速發展(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增長很快),但在數量上相對并不重要(尤其是與在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相比仍然只是很小數目)。這主要是因為,國際性的競爭不只是包括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勞動成本而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投資地點,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哪里出售產品和占有市場。正如斯密所指出的,“交換力”和“市場范圍”最終限制著因分工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因此,東道國市場規模、市場潛力、發展階段以及當地競爭程度等市場購銷因素對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決策有到頭重要的影響。例如,市場位置相距遙遠的國家,由于運輸成本和通訊成本較高而不利于開展貿易活動,但卻能吸引海外直接投資活動;又如,若東道國競爭激烈,出口廠商會考慮在對方市場投資生產,以“當地制造”的標簽推銷其產品,而更為重要的是,迎合東道國不同口味和需要的生產和營銷活動,嚴重依賴于東道足夠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全球經濟增長的桎梏不是來片于供給,而是來自于需求,不管是對消費品還是對工業品,外商投資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從事專業化的生產和出售復雜的產品將取決于成熟的市場。為了尋求市場需求,當代外商投資企業打破了所有國家間、地區間的界限,將生產性的環球工廠與環球購物中心相互補充,從而將全世界都作為其市場目標。但發展中國家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極其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代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三是,貿易壁壘。東道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外商投資企業在直接投資和出口之間選擇。許多東道國一直在意識地將利用關稅、配額和當地標準等手段作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地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實行進口替代戰略地發展中東道國,貿易壁壘可誘使那些過去向其出口地外國企業到當地進行直接投資。四是,政府政策。一般而言,政法、社會和經濟環境等直接關系到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國家風險。母國和東道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母國對外投資的鼓勵與限制政策、東道國引進外資的鼓勵與限制政策等,都會對外國企業進入東道國市場的方式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如母國的投資鼓勵政策和東道國的引資優惠政策能增強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優勢。第五,心理距離。前述由于經濟條件不同形成的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物質和經濟距離是跨國區位優勢的主要決定因素,而由于歷史、文化、語言、風俗、偏好、商業慣例等因素形成的心理距離,也是區位優勢的重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心理距離越小,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優勢就越大。

鄧寧認為,區位優勢不僅決定著企業從事國際生產的傾向,而且也決定著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部門結構和國際生產類型。不難看出,鄧寧有關區位優勢的解釋,不僅吸取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關于國家優勢的思想,而且承襲和發展了不少國際經濟學者有關區位因素的分析。鄧寧在抽象出上述三個決定外商投資企業行為和外國直接投資基本因素的基礎上,根據三種優勢的不同組合來說明外商投資企業如何在技術轉移、出口和海外直接投資三種國際經濟活動方式之間作出選擇。若一國企業僅擁有所有權優勢,則企業將選擇許可證安排方式進行技術轉移;若一國企業具有所有權和內部化兩項優勢,而無區位優勢,則企業將選擇國內生產然后出口的方式;而一個企業只有同時擁有所有權、內部化和區位三種優勢,該企業才會選擇對外直接投資方式。西方經濟學者對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被人們最廣為接受的綜合性國際生產模式,被譽為國際直接投資領域中的“通論”。

參 考 文 獻

[1]陳秀山等.中國區域經濟問題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魏后凱,賀燦飛,王新.中國外商投資區位決策與公共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編譯局譯.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楊丹輝.外商投資新動向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2)

第3篇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進出口貿易;貿易結構;貿易效應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3-0110-03

1江蘇外商直接投資的概況

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作為當今世界經濟活動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國際直接投資開始迅速發展,國際直接投資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于他國的生產經營并掌握一定的經營控制權的投資活動。它是資本國際流動的主要方式之一。資本國際流動不僅彌補和緩解了東道國的投資缺口,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帶動了其他生產要素的國際轉移,從而促進了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直接投資在不斷發展的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己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同時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江蘇是個經濟大省,積極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利用外資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08年度,江蘇省累計實有外商投資企業38554戶,投資總額為4159.30億美元,注冊資本為2203.10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3.45%、17.9%、16.9%。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仍好于全國其他省市和地區,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已超過廣東省,躍居全國第一。在外資流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江蘇外貿出口從1985年的15.86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380.4億美元,增長了近150倍。顯然二者發展是具有同步性的。那么外商直接投資對江蘇出口貿易發展的具體影響有多大?造成這種影響的因素有哪些?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內容,通過分析,得出相應結論,找出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

2FDI與江蘇省對外貿易關系實證分析

2.1FDI對江蘇省進出口總量影響

外資企業1995年進出口金額為67.28億美元,2008年為3035.6億美元,隨之,外資企業出口占中國總進出口的比例也從1995年的41%增加到2008年的77%。2008年全省出口總額達到3922.7億美元,其中外企出口額為1749.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74%。數據顯示,總體來說,總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在我國總的進出口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我國進出口額的貢獻已超過了50%。

表1中數據表明,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對江蘇省企業進出口額的貢獻率在不斷上升。充

2.2FDI與江蘇省對外貿易的實證分析

(1)所需變量及分析指標。

根據進出口方向的不同年度分為以下具體變量: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C)、前一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1)、前兩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2);出口額(EX)、工業制成品出口額(EXM)、初級產品出口額(EXP);進口額(IM)、工業制成品進口額(IMM)、初級產品進口額(IMP)。選用1999年至2008年這10年的外商直接投資與進出口的數據進行分析。運用的分析軟件為SPSS13.0。

(2)FDI與進口出口量相關性實證分析。

FDI為當年江蘇外商實際直接投資總額,FDIC為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因為一般經驗認為FDI當年的流入并不會立即引起出口增長,因為FDI企業建廠初期有籌備、引進設備然后再進行生產的過程,所以FDI對出口有一個滯后效應,又考慮到資本的累積效應,因此在對FDI對江蘇出口總量影響的分析中運用FDI-2,FDIC兩個變量,EX為當年江蘇對海外的出口額,IM為江蘇當年從海外的進口額。

根據表2所列數據,運用SPSS軟件分析對外商直接投資額、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前兩年外商投資額與進出口額的相關性。

表21999-2008年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額與進出口額情況 (單位:億美元)

注: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C)、前兩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2)、出口額(EX)、進口額(IM)。

從輸出結果表3中,每個變量都有三行數據:第一行為該變量與相應列上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第二行為相關系數檢驗的相伴概率值;第三行為參與計算的觀察值個數。從表第二行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額、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前兩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與江蘇的出口額和進口額都具有某種線性相關性,當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相比前兩年的外商投資額與進出口的相關性更強,簡單相關系數達到了0.944,0.926,而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與出口的相關性又超過了當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相關系數達到了0.950,前兩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與進口的相關性超過了當年外商直接投資額,相關系數達到了0.927,且在顯著性水平為0.01時,都通過了統計檢驗,都呈現出了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首先說明了江蘇外商直接投資額對江蘇的進出口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們看到FDIC,FDI-2與進出口的相關系數更大的現象,這說明了江蘇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也存在時滯性的特點。之外我們可以觀察到當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對當年的出口促進作用大于進口。

表3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額與進口量、出口量的相關系數

表4中所列數據為1999-2008年江蘇省各年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進出口情況。我們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由于時滯性強,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與進出口相關性比較大,因而為了改進研究結果,除了選用當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與當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以外,還選用了前一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作為研究對象,以FDI-1來表示。

先研究年度外商直接投資額(FDI),當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C),前一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1)與工業制成品出口額(EXM),初級產品出口額(EXP),工業制成品進口額(IMM),初級產品進口額(IMP)的相關系數。其次以出口為例,選取FDI-1與EXM,EXP,EX分別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對直接投資額與初級產品出口額,制成品出口額,出口總額作回歸分析,分別以初級產品出口額(EXP),制成品出口額(EXM),出口總額(EX)為被解釋變量,以前一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1)為解釋變量。

表41999-2008年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額與對外貿易結構(單位:億美元)

注:年度外商直接投資額(FDI),當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C),前一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FDI-1)與工業制成品出口額(EXM),初級產品出口額(EXP),工業制成品進口額(IMM),初級產品進口額(IMP)。

如表5所示,外商直接投資中當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當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上一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與工業制成品的進出口,初級產品的進出口均呈現較大的相關性,出口商品中的工業制成品與初級產品的比重與外商直接投資有著很高的正相關關系,尤其是當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這反映了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對于江蘇省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表5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額與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相關系數

由此可得方程:EX=339.467+0.674FDI-1(3)

以上的三個方程FDI-1的系數的T值都比較大,在顯著性水平a=0.05下,大于t檢驗的臨界值,表明系數都很顯著,可以用來解釋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在(1)式中,前一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每提升一單位,工業制成品出口就提高0.667倍,在(2)式中,前一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每提升一單位,初級產品出口就提高0.007倍。在(3)式中,前一年的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額每提升一單位,總出口就提高0.674倍。這表明江蘇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改善了工業制成品出口結構,對初級產品的出口也有一定的影響。其主要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資要從國外進口大量機器和設備??梢?相對于初級產品來說,外商直接投資更能促進工業制成品貿易規模的擴大。因此,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對江蘇省對外貿易結構有顯著的改善和優化作用,而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3總結與建議

3.1總結

由于長三角經濟帶造成的磁場效應,再加上江蘇良好的投資環境,來江蘇投資的國家(地區)越來越多,突破了先前以港、澳、臺為主的局面,并且在加入WTO后歐美發達國家在江蘇的投資逐步擴大。

外資在江蘇以制造業為切入口,向商業、證券、保險銀行等服務業和多領域滲透的步伐明顯加快。

FDI在江蘇省三大區域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均衡增長,是江蘇省三大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FDI對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有短期的需求拉動效應,也有長期的供給創造和溢出效應,但長期效應小于短期效應。因此,合理借助FDI的區域分布來逐步消除江蘇省區域經濟不均衡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3.2相關建議

(1)應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建設,努力營造地區聚集效應。

首先,要重視投資的硬環境建設。江蘇在投資硬環境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昆山地區開發區先后投入30多億元用于交通、通訊、供水、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次,在投資軟環境上,應特別強調樹立服務意識,實行“親商”政策,始終使外商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形成有利于FDI發展的外資來源國家和地區的集聚效應。最后,蘇中、蘇北地區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吸引FDI的有利因素。蘇中、蘇北地區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包括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和實行,發展為FDI服務的配套產業,增強為FDI服務的意識。

(2)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引導外資流向。

目前,在外商投資的具體行業上,制造業投資比重仍然較大,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度高的產業,以及化學、紡織、機械、冶金等產值比重排列前位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江蘇省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外商投資往第一、三產業延伸。對于第二產業,關鍵是要注意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實現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實現長遠發展。因此,在引資政策制定上,應該有所側重,有所選擇,有所鼓勵,積極引導外資進入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和部門,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領域。

(3)加強內資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自身技術研發能力。

中國過去多年引進外資的教訓之一就是以“以市場換技術”方針的失效,多數外商愿意轉讓的標準化技術不但無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反而導致低水平建設的重復,而重化工業賴以升級的先進技術,外商要么不予轉讓,要么作為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外商獨占技術秘密,把中方人員嚴格地隔離出來。因此,對江蘇內資企業來說難以通過這種利用外資方式達到學習目的,只能造成國內產業發育、壯大的市場基礎喪失。而對于一些先進的技術,由于內資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強,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不僅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反而造成其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內資企業要取得技術的根本性突破,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其自身的研發能力。進而,即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也可以促使外資企業采用更高的技術水平,擴大其技術溢出效應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研發合作,加大內外資企業人員之間的流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內資企業的技術指導,從而保證內資企業可以有效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最終增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

(4)促進自主品牌成長。

經濟增長質量的高低,最終都體現在產品的競爭能力上。充分發揮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優勢,通過延伸產品的加工深度、精度,提高最終產品和中高檔產品的比重,實現“以質取勝”,創自己的品牌。政府應把保護知識產權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加快科技創新的載體建設,結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的全國專利技術產業工程的一系列政策,配合出臺有關地方措施,優化專利市場環境,采取各種方式,讓專利的擁有者與需求對接,促進專利技術的轉化和實施。對外貿易要進一步推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優先發展和扶持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重點扶持具有自主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實施以質取

勝策略,狠抓出口商品質量;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加快形成品牌優勢,最終提高外貿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白承彪.外商直接投資與江蘇省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李志森.FDI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梁穎.FDI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任為.我國FDI國際貿易效應的實證分析[J].海南金融,2008,(9).

[6]李海波.FDI對我國國際貿易影響的區域性差異分析[J].財經科學,2008,(10).

[7]霍愛英.FDI對我國出口貿易的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8,(18).

[8]林杰斌,劉明德.SPSS10.0與統計模式建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9]梁瑞.外商直接投資的出口貿易效應分析――以1994-2003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為例[J].經濟與管理,2008,(11).

第4篇

[關鍵詞] 外商直接投資工業部門資本存量比較優勢貿易轉型

一、問題的提出

從傳統的生產要素定義來講,生產物質產品所需要的各種投入構成了生產要素,通常分為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資本資源三種。在這三種基本要素中,只有資本資源的增長在長時間內是沒有極限的,而且在各國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資本短缺的問題,這就需要發展中國家通過與國內儲蓄相適應的新增投資和外國資本的凈流入,提高資本存量,實現資本積累效應。就國內新增投資而言,雖然國內儲蓄水平較高,但是很難產生與其相適應的內部投資,這便更需要外商直接投資在其中發揮積累作用。

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作為我國資本積累的外國資本流入部分,對于我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貢獻程度,便成為分析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對出口貿易轉型的資本積累效應的主要問題。

二、資本存量分析

1.分析方法

(1)資本存量的估算方法――永續盤存法

該方法是由Goldsmith在1951年提出的,后經Christensen和Jorgenson等經濟學者的發展,將永續盤存法計算資本存量的基本公式表示為:

其中,Kt為t時期的資本存量,It為t時期之內的投資量,δ為資本存量的折舊率。

(2)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源主要是1994年到2005年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基本數據包括:1994年~2005年工業部門中外商投資企業的固定資本原值;1994年~2005年各年的全社會投資的建筑、設備比例。

(3)基準年K(1994)的確定

根據資本的增加值與產出的增加值之比將近似等于平均的資本產出比重來估算我國同期的資本存量總量。先估計出1994年中國工業部門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現價基期資本存量。再用同樣的方法把1994年基期資本存量分為建筑資產和設備資產兩類。

(4)固定資產投資序列

選擇利用固定資本原值一次差分獲得固定資本的形成序列值,并將其分成建筑、設備兩部分,再用固定建筑和設備投資價格指數進行處理得到1994年價格的固定資產投資序列。

(5)折舊率

使用Wu and Xu(2002)計算的工業品折舊率,并假設1991年~2005年的折舊率與1975年~1996年的折舊率相同,即建筑和設備的折舊率分別為2.44%和7.89%。

2.計算并列出結果

根據前文我國外資存量的數據,從1994年到2005年,在我國工業部門中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增長十分迅速。1994年工業部門中外商資本存量為1768.95億元和1671.51億元,到2005年以1994年價格計算為16850.35億元,增長了852.56%,年平均增長率為22.74%。經計算,我們可得到1995年~2005年我國工業部門總的資本存量(如表所示),其由1994年的24212.02億元增長到2005年66721.09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0.65%,明顯低于我國外資存量的積累速度。而總的資本存量由外資存量和內資存量兩部分構成,這進一步說明我國外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大于內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即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增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再結合前文計算結果,在1994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占工業部門總存量的比重為7.31%,到2005年這一比重達到22.86%,并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說明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的增長對我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增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分析結論

總的來講,外商直接投資對于我國工業部門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僅說明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的增加,而且還體現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顯性比較優勢的變化。上述分析表明,我國對外貿易的顯性比較優勢的變化,反映出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資本積累效應對我國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強化作用。根據外商直接投資資本存量對我國資本積累的貢獻來說,外商直接投資的資本存量效應對于加強我國資本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起到重要作用,進而加速了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向資本密集轉型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沈克華: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出口總量及結構、基礎設施投入的相關關系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7期

[2]愛德華?蒙迪?格瑞姆:利用出口加工區吸引外資及其效益――中國經驗.東岳論叢,2004年第2期

[3]龔震:六大方向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中國經濟時報,省略,2004年5月31日

第5篇

摘 要 從1997年起,開始了外商投資企業的聯合年檢,在2007年對外企又開始了網上申報聯合年檢,年檢形式的改變使得公司證照的年檢工作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于外商投資企業的證照年檢與其內資企業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外匯收支情況表的編制與審核。本文旨在對外匯收支情況表的編制方法進行淺述。

關鍵詞 外匯收支情況表 外匯收支情況表編制

一、外匯收支情況表總體說明

眾所周知,我國是資本管制國家,資本管制要求系統監測宏觀外匯風險,并適時采取調控和管制措施減少外匯風險。我國已加入WTO,外匯收支流量和規模將進一步加大,面臨的涉外經濟風險也將相應增加。但由于我國現行的外商投資企業財務報表體系不能充分披露企業面臨企業的個體外匯風險,不僅企業管理者、投資者無法正確評估企業價值,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整體外匯風險也無從測算。為防范涉外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我國利用外資質量的整體提高,有必要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外匯審核工作,準確合理的編制外匯收支情況表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外匯收支情況表反映的是外商投資企業與境外企業、機構和個人進行的經濟交易以及與境內企業、機構、個人進行的符合外匯管理規定的外幣計價、結算交易。同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一樣同為權責發生制。該表以資產負債表的樣式來揭示外幣資金的流動,其本質為外匯的現金流量表。它所披露了外商投資企業從設立到年檢年度為止所有外匯交易的余額數。外匯收支情況表它的借方表示:貨物或服務的進口,金融資產的增加,金融負債的減少,外方權益的減少;貸方表示:貨物和服務的出口,金融負債的增加,金融資產的減少,外方權益的增加。

二、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財務數據來編制外匯收支情況表?

其實外匯收支表的每一項內容可以看作為一個會計科目使用,采用復式記賬的方法來記錄?,F在我們簡述一下各科目的使用與會計處理的異同之處。

1.收到境外股東投入的資本金:會計分錄涉及實收資本,資本公積銀行存款科目,而在外匯表中涉及資產外匯貨幣資本金―資本金賬戶存款和實收境外資本―外國直接投資,對于資本溢價部分也計入實收境外資本――外國直接投資項下。

2.銷售商品收到貨款或享有應收債權時:會計分錄涉及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主營業務收入,同時相應結轉主營業務成本;外匯表中計入外匯貨幣資金-經常項目賬戶存款(應收外匯賬款)和經常項目差額。外匯表中的只用經常項目差額。

3.收到銀行存款利息會計科目:銀行存款和財務費用,外匯報表涉及科目為外匯貨幣資金和經常項目差額。

4.用外幣支付境外差旅費;會計科目:管理費用和銀行存款―外幣賬戶,外匯報表中涉及經常項目差額和外匯貨幣資金。

5.購買物資已支付價款:會計科目:物資采購和銀行存款,外匯表中涉及科目經常項目差額和外匯貨幣資金。

6.支付外籍人員工資:會計科目:應付職工薪酬和銀行存款,外匯表中涉及科目如果是用外幣資金支付所用科目為應付外籍人員工資和外匯貨幣資金;若是用人民幣支付涉及科目為應付外籍人員工資和非外匯形式資產――人民幣。

7.購買固定資產或其他物資已付款:會計科目:固定資產(工程物資)和銀行存款(應付賬款),外匯表中涉及科目:經常性項目差額,外幣貨幣資金(應付外匯賬款)。

8.外方投資中成本核算會計科目涉及長期股權投資和銀行存款(或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外匯表中分為境外投資與境內外匯投資兩類針對境外投資則涉及表中境外投資與外匯貨幣資金(非外匯形式資產)如是境內外匯投資則需用到境內外匯投資項。

9.實際支付給外方投資現金股利:會計科目:應付股利和銀行存款,外匯表中涉及科目應付外匯股利和外匯貨幣資金。

10.外商投資企業向境外(境內)外匯借款會計科目:銀行存款和長期借款,外匯表中科目為外匯貨幣資金――外債賬戶存款和境外借款(境內外匯借款)。

11.外商投資企業外方股東以其境內舉辦的其他外商投資企業獲得的分配利潤、清算、等所得的人民幣資金增加本企業外方投資會計科目:銀行存款和實收資本而外匯表科目非外匯形式資產――人民幣和實收境外資本。

12.外商投資企業接受境外股東以境外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等投資會計科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實收資本,外匯表涉及科目:非外匯形式資產――固定資產或是無形資產和實收境外資本――外國直接投資。

13.外商投資企業以機械設備、無形資產收回境外投資會計科目為:固定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應收股利或投資收益)外匯表中涉及項目:非外匯形式資產―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和境外投資(境內外匯投資或是應收外匯股利)。

14.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外方股東會計科目實收資本――中方和實收資本――外方,外匯表中項目非外匯形式資產――資本對價轉移和實收境外資本。

以上14筆比較分錄涉及企業大部分的業務往來,對在日常的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本論文只是淺論了一下外匯收支情況表的編制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需各界同仁把握好各科目的準確定義及原則,靈活掌握,以便順利通過每年的聯合年檢工作。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外資并購 PE 跨境資本流動 外匯管理

一、PE主導的外資并購成為我國FDI的重要來源

傳統的FDI以綠地投資為主要方式。近年來隨著制造業產業轉移的基本完成,跨境并購在全球FDI流動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根據《世界投資報告》,跨境并購交易金額及其與世界FDI流量的比值持續上升。在世界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跨境并購交易值占全球FDI比值高達0.893:1,有學者據此認為跨境并購已構成世界FDI流量的主要部分。根據《世界投資報告》,中國的FDI流入中綠地投資仍占據著統治地位,但外資并購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綠地投資。2006年中國外資并購(凈值)占FDI的占比一度達到15.54%。隨后在紅籌管制和世界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外資并購交易量嚴重萎縮,但近三年來又再度呈現振蕩回升的態勢。2011年度中國的外資并購凈值1同比增長77%,超過2006年成為歷史最高。而清科研究中心《2011年度中國并購市場研究報告》則顯示,2011年度僅披露金額的外資并購交易金額為68.2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09.2%。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是世界投資活動中的一支新興的重要力量。PE是針對特定對象募集,主要對非上市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最終通過被投資企業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退出的一種投資基金。世界金融危機前,PE主導的跨境并購值在全球跨境并購總額中的占比一度接近三分之一。中國以其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受到一些國際知名PE機構的青睞。2005年《世界投資報告》還提到來自PE/VC的投資已經成為中國FDI的重要來源,僅當時見諸報端的較大規模外資并購案就有德太投資(TPG)聯手泛大西洋投資和新橋資本對聯想公司3.5億美元的投資案、凱雷集團對太平洋保險4億美元的投資案和新橋資本對深圳發展銀行1.6億美元的投資案等。

二、外資PE并購境內企業兩種基本模式

(一)離岸模式

外資PE并購境內企業最初采取“兩頭在外”的離岸模式,即資金募集和投資退出都發生在境外。離岸模式多采取 “紅籌架構”:境內實際控制人在英屬維京群島等離岸中心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以其為殼公司作為海外融資平臺,吸收外資PE的投資,進而收購境內資產或股權,實現以“境內權益”境外間接上市的目的。境外殼公司完成在海外資本市場的融資后,融資資金通常以FDI的名義進入境內。外資PE則在封閉期結束后擇機出售持股退出。

由于一方面有利于境內企業降低上市門檻、實現境外融資,另一方面在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外資PE可以利用境外SPV寬松的監管環境便利地實現投資資金的進入和退出,降低資本運作成本的同時增強運作靈活性。因此,紅籌模式一度受到追捧,成為外資PE參股境內企業、實現境內企業境外間接上市的主要方式。

(二)在岸模式

在岸模式就是外資PE獨立或者與境內機構合資、合作在中國境內設立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并在境內開展股權投資業務活動的模式。由于籌資活動和市場退出都發生在境內,其特點也被歸納為“兩頭在內”。

我國從2005年開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對加強對紅籌模式的監管?!蛾P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文)對通過紅籌架構下設立境外SPV、換股并購、上市完成后融資調回等各個過程實施了全面的審查管理,其施行對外資PE的并購活動和打算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是審批層級提高;二是審批流程加長;三是審批程序與境外上市流程的銜接不順增加了紅籌重組及上市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隨著IPO重啟、創業板開閘等一系列改革的推進,以及國內A股市場較為豐厚的回報率,外資PE開始尋求在岸設立投資機構。在政策環境方面,我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人民幣基金的發展。

從原則上講,外資參與設立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采用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契約型非法人制和信托制;可以是中外合資、合作,也可以是外商獨資;境外投資者即可以作為普通合伙人(GP)出資,也可以是有限合伙人(LP)出資。出于避免雙重征稅等方面的原因,外資PE在境內設立人民幣投資機構主要采用國際上主流的有限合伙制。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 LP)于2010年3月3日成為第一家在中國設立中外合伙制人民幣基金的外國公司,隨后IDG資本、紅杉、普凱、黑石等國外知名PE也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有限合伙制人民幣基金。

三、外資PE相關并購的外匯管理

(一)外資PE離岸并購的外匯管理

對外資PE離岸并購的監管主要落實在對境內相關主體出境設立SPV以及境外融資后返程投資的規范和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2005年的《關于境內居民通過境外SPV 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75號文) 確立了以境內主體設立的境外特殊目的公司為主線的返程投資管理流程:一是界定了“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資”等重要概念的界定,將在多重控股模式下的外資并購活動納入到外匯局的監管范圍;二是登記管理方式相對于之前的核準管理方式適度放松,同時也加強了對與離岸金融中心之間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三是關于“補登記”的規定使其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但75號文在實際執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75號文對特殊目的公司“以在境外股權融資為目的”的界定,在實際執行中較難以把握。同時,我國境內存在大量被境內居民實際控制、以套取外資優惠政策為主要目的的外商投資企業,這些企業盡管并不嚴格符合75號文對返程投資企業的定義,卻屬于更廣泛意義上的返程投資企業;并且,這種企業的大量存在,也可能被利用來作為境內的外資“殼”企業以架設紅籌架構,從而達到降低審批層次、簡化審批環節的目的(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不屬于10號文的規范范圍,不需商務部審批)。

因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又于2011年5月頒布了《關于印發〈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操作規程〉的通知》(19號文),對75號文的實施進行補充和細化。19號文將外商投資企業分為三類: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資企業、非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資企業、非返程投資企業,并要求:對非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資企業轉為特殊目的公司需進行補標識,以解決在大量返程投資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對于已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則依據是否已發生實質性資本變動,來決定是否適用“先處罰,后補辦登記”原則辦理,從而使75號文關于特殊目的公司的定義和“補登記”規定更具可操作性。

(二)外資PE在岸并購的外匯管理

1.設立外資登記。公司制和契約型非法人企業的外資PE均需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辦理外資企業外匯登記手續。2012年11月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則明確了外資合伙企業所涉外匯管理以登記為主,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完成必要的外匯登記和出資確認手續后,可直接到銀行辦理外匯賬戶開立、資金購付匯等相關外匯業務。

2.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外資進行境內股權投資尚需經外匯局核準,這是目前在岸外資PE開展并購活動遇到的一大障礙。公司制和契約型非法人企業的外資PE可以根據有關規定開立外匯資本金賬戶。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于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支付結匯管理有關業務操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142號文),其中規定一般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不得用于境內股權投資,而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境內股權投資,其資本金境內劃轉須經外匯局核準2。而另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2008年11月給上海市分局的《關于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進行境內股權投資有關問題的批復》,該批復可歸納為“二次核準、按項結匯”:外資PE外匯資本金境內劃轉給被投資企業、以及境內被投資企業的外匯資本金結匯,均需要經過所在地外匯局核準后方可辦理;外資PE的外匯資金不允許由其結匯后以人民幣進行境內股權投資,而應按投資項目,由被投資企業參照外商投資資本金辦理結匯。非法人制外資PE則不允許開立外匯資本金賬戶,而應依據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相關規定開立外國投資者專用外匯賬戶,賬戶內資金的結匯和劃轉須逐筆經外匯局批準。

綜上所述,雖然不同組織形式的外資PE可能面臨的結匯管理政策有所差異,但目前外資PE資本金的劃轉和結匯均需經過外匯管理部門的審批,外資PE在岸并購活動在政策上還面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事實上,在QFLP制度試點之前尚未有一例外資PE設立并成功結匯。并且,按項目結匯的方式,影響了外資PE境內投資活動的效率,在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的時期,還可能面對較為可觀的匯率風險;而由被投資企業結匯的方式,則可能在境外投資退出,辦理利潤匯出時,面臨較為繁瑣的審批程序。

目前京津滬渝等地都陸續開展了QFLP制度試點,外資PE的結匯難題有望局部得以解決。以上海為例,該試點的一大突破在于,QFLP采用額度一次審批,分筆自行結匯的操作方式3?;鸸芾砣丝芍苯拥酵泄苄猩暾堔k理結匯。從而把有項目再結匯變為先結匯再投資。試點模式成熟并推開后,外資投資國內實體企業并經資本市場退出的渠道將更加暢通。

3.境內再投資。將于2012年11月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改進和調整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59號文),取消了外商投資性公司境內再投資的外匯登記及驗資詢證。并且,外商投資性公司與外國投資者共同出資辦理外匯登記時,外商投資性公司將被視為中方股東登記。這一規定是否意味著外資PE境內再投資項目不受《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尚有待商務主管部門的明確,但對于希望通過境內再投資而部分獲得國民待遇的外資PE而言,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4.利潤匯出與投資退出。根據《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規定》,“外國投資者回收的對創投企業的出資可依法申購外匯匯出。公司制創投企業開立和使用外匯賬戶、資本變動及其他外匯收支事項,按照現行外匯管理規定辦理;非法人制創投企業外匯管理規定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另行制定。”但對于非法人制外資PE而言,由于相關外匯管理規定的尚屬空白,其在岸并購活動的收益匯回和投資退出面臨無法適用的尷尬局面。

四、關于完善外資PE相關并購活動外匯管理的思考

對于外資PE并購境內企業的謹慎態度,主要基于如下理由:外資PE并購并不像傳統由國際產業資本主導的FDI,能給東道國帶來技術、管理和出口渠道等方面的好處。并且,由于外資PE并購后形成的廠房、設備等沉沒成本較少,缺少戰略性投資目標,一般并不謀求對被投資企業的長期控制,因此撤資的可能性比傳統FDI大得多,甚至可能出現短期套利行為影響東道國的金融市場穩定和行業長期發展。

但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外資PE并購所具有的特定優勢,如有研究指出,私募基金具有特定的所有權優勢:一是資產性的所有權優勢,主要指資金規模、資產結構、人力資本等優勢;二是交易性的所有權優勢,主要指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外資PE并購能給東道國帶來先進的資本運作模式,有利于東道國資本市場發育,其所具備的信息優勢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投資資金的配置效率,并通過示范效應提高本土行業的經營績效。并且,外資PE的相關并購活動一般具有3-7年的“鎖定期”,而與跨境熱錢“快進快出”的特點有顯著的不同。

因此,對于瑕瑜互見的外資PE并購活動,相關外匯管理應當“揚長抑短”,努力實現外匯管理“便利”與“安全”的平衡:

一是加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關立法工作,規范外資PE在岸開展并購業務的經營行為。建議在相關法規條款中,明確在岸PE機構主體身份(內資還是外資)、籌資額度、境外LP資質以及并購鎖定期的相關規定,防范外資PE經營行為的短期化傾向,抑制其投資套利行為。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發育,滿足境內企業融資需求。加強對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其跨境并購活動的研究,完善相關跨境資本流動的統計監測,提升防范風險手段。在QFLP制度試點基礎上,適時擴大試點范圍,推動境內企業跨境融資活動由“離岸”向“在岸”的轉化。

三是加強與商務部、稅務局等相關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注重監管協調與政策銜接,消除監管盲區與政策套利空間。

四是探討和研究境外LP以離岸人民幣出資的可行性,在推動產生新的外商投資形態的同時,促進人民幣跨境循環的渠道暢通。

注釋

1.外資并購凈值=東道國企業被并購總值-東道國中外國企業被并購值。數據僅包含收購10%以上股權份額的并購交易。下同。

2. 最近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改進和調整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已經取消了外商投資性公司境內投資款劃撥核準。

3. 高改芳:《上海QFLP試點先結匯再投資》(http://.cn/2012/03/01004112376195.shtml),中國證券報,2012年9月12日訪問。

參考文獻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 2007, 2008, 2012.

[2]歐陽塘珂:《后紅籌時代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以上市退出機制為中心》,《金融法苑》,2010年第01期.

[3]段寧寧、林婉婷:《2010年外資設立人民幣基金指引》,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

[4]徐衛卿:《2011年度中國并購市場研究報告》,清科研究中心,2012年1月

[5]楊丹輝、渠慎寧:《私募基金參與跨境并購:核心動機、特定優勢及其影響》,《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3期.

第7篇

【論文關鍵詞】 FDI對外貿易結構調整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

發展對外貿易,是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州FDI流入與外貿總額持續增長。例如,1992年,蘇州實際利用FDI為8.36億美元,2005年增加到113.43億美元;同期,外貿總額分別為10.35億美元和21405.89億美元,增幅很大。FDI與外貿發展是否存在相關性?現有研究表明,兩者之間相關性存在不確定性。本文以蘇州為例,分析1992年~2005年FDI與外貿的關系,探究蘇州地區FDI對外貿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文獻綜述

FDI對外貿發展的影響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是替代論和互補論。替代論的代表是羅伯特·蒙代爾,在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理論基礎上, 提出貿易障礙在一定條件下會導致資本的國際流動或者直接投資。蒙代爾認為,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兩國的生產要素的絕對和相對量完全一致。資源實現了最合理的利用和最大限度的福利,并不存在引起要素流動的原因。如果滿足要素均等化及兩國有相同生產函數的條件,貿易與資本的流動有完全替代的關系。而且資本流動越自由,替代國際貿易的作用就越大。

以蒙代爾等為代表的關于FDI對國際貿易的替論有效地解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各個國家之間發生的直接投資。 對蒙代爾貿易與投資替代模型提出挑戰的是小島清的互補論。小島清認為,生產要素流動雖然減少了商品的稀缺性,從而減少了國際貿易的機會;但另外一方面,投資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應從本國處于比較劣勢的邊際產業開始依次進行,相應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的技術差距越小,技術就越容易為東道國所吸收和普及,進而就可以把東道國潛在的比較優勢挖掘出來。

由此可見,國際直接投資并不是對國際貿易的簡單替代,而是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促進關系。在許多情況下,國際直接投資也可以創造和擴大對外貿易。 由于統計數據不全或統計方法的缺陷,蒙代爾的貿易與投資替代模型及小島清的互補模型,都是從傳統理論的分析框架上衍生出來的,并沒有經過實證的檢驗。20世紀80年代以來,貿易和直接投資的實證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實證研究來看,支持互補性關系、替代性關系及關系存在多樣性的研究都已出現,并各有自己的論據,國內學者也對中國引進外資和推動出口之間的關系展開了理論和實證方面的分析。

例如,楊全發(1999)通過對廣東利用外資與出口增長的實證研究,認為廣東總的出口貿易和一般出口貿易與外資的關系并不顯著;施敏穎(2001)則認為,FDI與我國進出口總額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但對進口的貢獻大于對出口的貢獻;謝冰(2000)依據1980年~1997年問的數據,采用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FDI對我國出口的增長作用顯著。 二、實證分析 1.蘇州地區FDI與對外貿易總量變化關系的實證分析。本文數據采用了蘇州市1992年~2005年間進出口與FDI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在這14年間,蘇州進出口總額與FDI呈快速增長。例如,進出口總額由從1992年的10.3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405.89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45.9%。FDI由從1992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13.43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22.2%。

1992年~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及FDI情況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1992年~2005年蘇州市統計年鑒。 為了進一步討論FDI對蘇州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本文擬采用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建立FDI對進出口貿易的乘數效應模型。分別以進出口總額、進口額與出口額為因變量,以當年FDI與累計FDI(累計FDI是指滯后一年的FDI余額)為自變量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由于考慮到FDI存量也會對當年的進出口總額產生一定影響,所以也將其設為自變量。模型如下: Yt=b0+b1CFDIt-1+b2FDIt+ut (1) Mt=d0+d1CFDIt-1+d2FDIt+vt (2) Xt=f0+f1CFDIt-1+ f2FDIt+wt (3) 其中,Yt、Mt、Xt、分別代表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出口額,CFDIt-1代表第t-1年末的FDI存量,FDIt代表第t年的FDI數額,b0,b1,b2,d0,d1,d2,f0,f1,f2為待定參數,ut,vt,wt為隨機誤差項。對該模型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得出回歸方程為: Yt=-229.105+0.03 CFDIt-1+13.51 FDIt (1) Mt=-116.203+0.008 CFDIt-1+6.728 FDIt(2) Xt=-112.035+0.027 CFDIt-1+6.757 FDIt(3) 方程(1)中,R2=0.98,F=284>F(2,11),變量FDIt的t值為t0=7.56>t0.025(11); 方程(2)中,R2=0.98,F=352>F(2,11),變量FDIt的t值為t0=8.46 > t0.025(11); 方程(3)中,R2=0.98,F=222>F(2,11),變量FDIt的t值為t0=6.63>t0.025(11)。

上述三個方程的擬合度和顯著性都非常高,回歸方程能夠很好的解釋FDI與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和出口額之間的關系。所以Yt,Mt,Xt與FDIt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根據上述回歸方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當年FDI每增加1億美元,蘇州的對外貿易總量可增加13.51億美元,其中,進口額可增加6.728億美元,出口額可增加6.757億美元。FDI對蘇州的對外貿易有著強大的促進作用,乘數效應非常大。 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對蘇州出口的貢獻。衡量外商投資企業對出口貿易貢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察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情況。因此筆者引入兩個衡量指標。一個是外資企業出口額在蘇州出口額中占的比重;另一個是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對蘇州出口的貢獻度。貢獻度(用P表示)是指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量(用FXM表示)占蘇州出口增量(用XM表示)的比重,即:P=FXM/XM。具體情況見下表: 表2 1992年~2005年蘇州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統計(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1992年~2005年蘇州市統計年鑒。

蘇州每年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在總出口額中的比重始終很高,平均達到77.6%。顯然,蘇州的出口依賴于外資企業的出口。此外,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對蘇州總出口保持著正的貢獻度,特別是在1995年,P值高達457.3%,表明當年蘇州對外出口完全是由外資企業出口拉動的。所以,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出口增長是蘇州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源泉。

三、FDI在促進蘇州對外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FDI對蘇州對外貿易起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蘇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但隨著FDI的不斷投入,一些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出來。

1.外商投資在產業間的分布不均。第二產業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資的熱點。2005年,在蘇州吸收外資中三次產業分別占0.14%、93.47%、6.39%。2006年1-3月份,蘇州市利用外資中,三次產業分別占0.35%、88.77%、10.87%。雖然今年第一季度情況有所緩和,但總體來看,第一、第三產業吸收外資在總量中所占比重很不樂觀。三次產業的不協調發展,勢必導致蘇州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平衡發展,最終將延緩蘇州的工業化進程。

2.蘇州對外貿易對FDI依賴過大。從模型中可以發現,FDI對蘇州對外貿易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這個結論還能這樣理解:蘇州的對外貿易對FDI的依賴性也很強。蘇州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過分地依賴對外貿易量的增長,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好幾年,FDI對外貿的這種促進作用進而可以傳遞到對蘇州經濟的影響。一旦蘇州吸引外資的比較優勢消失,FDI的減少將會以乘數效應對蘇州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 3.對外貿易中出口過度依賴進口。從模型中還發現,FDI每增加1億美元,進口額增加6.728億美元,出口額增加6.757億美元,兩者幾乎相等。這是由于蘇州的對外貿易形式以加工貿易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過度依賴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進口,因此出口的增長實際上主要取決于進口的規模。進口主要不是為了滿足產業結構優化、技術的進步,而是為了維持出口數量的擴張。外商投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獲取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在出口商品的價格構 成中,主要是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的高昂成本,蘇州僅僅處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這樣的格局使得蘇州雖然在對外貿易的規模上不斷擴大,但對蘇州當地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社會福利并非有利。 四、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FDI對蘇州對外貿易具有強大促進作用的現狀,蘇州目前仍應該不斷吸引FDI,從而帶動對外貿易及經濟的發展。

但在吸引FDI時應該改變原有的格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投資結構,改善貿易結構。當前蘇州加工貿易的主要問題在于本身還處于低級階段,企業只是發揮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勢,而要創收更多的外匯,就只有大量進口和大量出口。要改變這種情況,蘇州在吸引外商投資時就必須同時注意“量”和“質”,對進入蘇州的外商投資企業要逐步提高進入標準(主要是技術含量門檻),鼓勵高技術產業進入蘇州。并逐步優化外資在三產業中的比重,尤其是增加在第三產業上的投資。

第8篇

【論文摘要】2007年3月16日,我國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稅法),同日以主席令第63號形式公布,該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施行。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將取代1991年4月9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舊外稅法)和1993年12月13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鑒于新法在納稅人、稅率、扣除、稅收優惠等方面與現行稅法有諸多不同,文章將企業所得稅法新舊法條要點加以歸納和整理,以供大家學習討論。

一、納稅人

條例第二條規定,下列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聯營企業;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舊外稅法規定的納稅人為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外國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和雖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新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適用本法。

二、稅率

條例第三條規定,納稅人應納稅額,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稅率為33%。

舊外稅法第五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和外國企業就其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的所得應納的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的所得額計算,稅率為30%;地方所得稅,按應納稅的所得額計算,稅率為3%。

新稅法第四條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無實際聯系的,應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為20%。

三、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外,應當就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條例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納稅人的收入總額包括:1.生產、經營收入;2.財產轉讓收入;3.利息收入;4.租賃收入;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

舊外稅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的總機構設在中國境內,就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所得稅。外國企業就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所得稅。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的所得額。

新稅法規定,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包括:1.銷售貨物收入;2.提供勞務收入;3.轉讓財產收入;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許權使用費收入;8.接受捐贈收入;9.其他收入。不征稅收入有:1.財政撥款;2.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四、扣除

條例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的項目,是指與納稅人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下列項目,按照規定的范圍、標準扣除:1.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2.納稅人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按照計稅工資扣除;3.納稅人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4.納稅人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舊外稅法第十二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款,準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扣除額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新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準予扣除:1.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3.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五、不得扣除

條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1.資本性支出;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3.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4.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5.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6.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的捐贈;7.各種贊助支出。

新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2.企業所得稅稅款;3.稅收滯納金;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5.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6.贊助支出;7.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1.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2.自創商譽;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六、稅收優惠

條例規定,對下列納稅人,實行稅收優惠政策: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實行定期減稅或者免稅;2.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的企業,依照規定執行。

舊外稅法規定,設在經濟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特區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企業和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或者設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屬于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新稅法規定,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

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1.國債利息收入;2.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4.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1.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2.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3.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4.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屬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決定減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縣決定減征或者免征的,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企業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1.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2.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第9篇

工業技術論文3100字(一):綠色化學工業技術在化學工程與工藝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在當前國內化工技術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化工產品的增多會滿足人們日常的需求,但是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會產生較大的污染危害。給社會公眾帶來較大的環境污染破壞,因而,近幾年國內出現了一系列的綠色化工技術,對當前的化工產品生產帶來一定的沖擊,有效地減少了化工產品生產過程給外界環境帶來的破壞和污染。

關鍵詞:化學工藝;綠色化工;技術應用要點

0引言

近年,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逐步地提升,國家也大力地倡導在社會中發展綠色經濟,建立友好型的工藝技術。在這種背景下,綠色的化工技術就被研發出來,其中綠色技術更多的是指在傳統的化工產品生產期間,減少對外界環境的污染,降低資源的消耗,實現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化工技術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業在生產化工產品期間,應用綠色技術來避免生產過程給外界環境帶來的破壞和污染。盡量地去降低能耗,使用節能環保的材料,這樣才能夠使公司在激烈的化工市場中,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從原材料運輸到工廠,然后再將原材料運輸到生產線上,在各作業環節加強控制,使化工產品的生產走向環?;@昧阄廴尽⒌秃哪艿募夹g,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進而全面提高化工企業內部的制造技術水平。在印刷和藥物的生產領域中,都會應用一些綠色化工技術,此時該技術就為國內的化工行業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2綠色化工技術在化學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2.1合理地選擇催化劑

在化工產品的生產領域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劑(如圖1所示)會顯著地提高化學反應的效率,進而加快化工產品生產的速度,可以明顯提高整個化工產品的經濟效益。因而,化工企業應該根據實際的化學反應狀況,以及根據生產出來的化工產品特性,來選擇催化劑。此外,還要避免化工產品所形成的副產物被隨意地丟棄、排放,而造成化工產品的副產物危害到外界的環境。此時,要重點去管控好催化劑的使用,應用一些無毒無害催化劑。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加強對各廢棄物排放管控,應該結合實際的要求,來選擇催化劑材料,選擇毒性不大,而且危害程度較低的材料,才能夠保證化工產品的生產綠色化。

2.2應用沒有污染的化工原材料

科學地選擇化工材料是降低化工污染的一個有效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社會公眾都會認為化學合成物大多都是化工原料,并且認為大多數的化合物都有毒性,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危害。隨著近年國內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化工原料被研制出來,有些化工原料是從農作物和植物中提取出來,它可以替代化學的合成物,來充當化學產品的制劑。因而,選擇危害較小、綠色環保材料,從源頭上去抑制化工的污染。在生產期間,確保化學制劑使用合規,避免使用那些毒害較大、污染較大的化學藥品。

2.3科學選擇化學反應

在化工產品生產期間,要求能夠使用一些高效的化學反應,才能夠提高化學反應效率。通常化學反應都會產生副產物,而對外界環境帶來污染破壞。此時,公司要綜合考量化學反應經濟性和環保性,來實現降低污染的目的,這也是當前綠色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和應用的目的。公司綜合考慮經濟成本、經濟效益和污染問題,應用合理的化學反應方法,來實現控制化工污染的目的。

3綠色化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3.1應用清潔的生產技術

化工企業應用比較清潔的技術,能夠有效地減少生產過程的污染,例如,通過一定的處理設備,來降低化工產品的粉塵、廢氣,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這樣會實現資源的高效使用,也能夠減少固體垃圾的產生。當這些化工的污染物進入到地下水和土壤中,會擴大污染的范圍。有些工廠內部有大量的懸浮顆粒物的粉塵,這些粉塵就會形成粉塵污染,空氣中的固體離子增多,當吸入到人體內部會直接導致心肺病的產生。因而,要科學地處置生產現場的粉塵和廢棄物,來實現環保生產的目的。

3.2應用生物技術

將新型生物技術運用到化學制品的制造中,例如可以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和細胞工程技術,利用生物體內部所產生的生物酶,來作為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將生物化工的合成技術作為當前化工產品的一個主流技術,可以實現綠色生產的目的。生物技術中的膜技術是仿生學的一個重要技術組成,它也可以實現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來形成化學品。綠色的生物技術需要從動植物內部提取相應的原料,例如,煤炭、石油等都是由生物經過數萬年的生物化學反應,而形成的能源原料。在當前的一些化學反應中,會使用生物酶作為催化劑,這種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顯著地要高于化學試劑的效率,這樣生物酶作為催化劑,可以實現環保生產、無污染生產的目的。并且化學的反應比較溫和,形成的副產物對外界環境危害較小。

3.3利用友好型的環保產品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在使用環保產品期間,要盡量地避免使用那些高污染的產品。汽車在行駛中可以燃燒生物柴油、生物汽油,這些生物材料的生產制造不會對外界產生較大的污染。同時,生物酒精汽油燃燒時對外界的環境破壞力度較小,有些化石燃料內部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燃燒之后,會產生二氧化硫,會直接危害到大氣的平衡,以及會給國內的大氣帶來破壞。社會公眾平時會使用一些塑料的產品,塑料的包裝袋,這些塑料袋的使用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當人們使用完了之后,就會將這些塑料袋隨意丟棄,塑料袋難以分解,分解時間會長達數百年,會給社會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也會形成大量的固體廢棄垃圾。因而,需要對現有的化工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生產一些環保型的乙醇汽油,可降解分解的塑料,供為大眾使用。例如,化工產品生產單位將其經營的重心轉移到綠色產品生產上,大量的使用農作物植物,作為原料的提取材料。在生產期間,可以使用甘蔗來提取乙醇,作為稀有的原料物質。

3.4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

當前國內的清潔生產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金屬冶煉,海水淡化等各個行業中,應用的清潔技術生產的有害物質不多,而且清潔技術會直接將廢棄物排放控制在環保的要求標準內。在海水淡化工程中,應用環保清潔的方法,來在海水中去提純淡水。淡水是人們基本的生活用品,社會對于淡水需求量較大,然而國內淡水資源卻偏少,這是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淡水資源。在生產淡水期間,利用環保型的化學制劑,來提純淡水、蒸餾淡水,這種化學試劑的危害都較小。

3.5優化改善現有的化工工藝流程

在化工產品生產期間,企業要轉變現有的生產方式,改變過去僅僅依靠一個裝置給各個設備供熱的模式,可以給廠房的頂層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來利用太陽能為化工生產線提供電力來源。此時,化工產品的生產單位也可以購置余熱的收集裝置,利用該裝置,可以將生產線上的各類熱收集。然后,對這些能量進行轉化,進一步地轉化為電能,來為生產線進行循環的使用。

在生產化工產品期間,也可以利用電機驅動的方式,來作為生產線的電力來源。應用變頻的電動機,會降低電能消耗,有些電機在開機時浪費的能源較多,此時應用變頻電機控制電機中的頻率,來減少電力能源的浪費消耗,也能夠使整個生產線變得更加穩定。在生產環節中,會產生許多化工副產物,這些副產物對外界環境有一定的污染。但是通過將這些副產物的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4結語

近年,隨著國家大力地倡導生態文明的建設,化工企業要響應國家的號召,來引入綠色化工技術,降低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對外界環境的污染,提高化工的產品生產經濟效益,提高原材料利用水平。

工業技術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利用外資對我國工業技術進步的影響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國經濟也快速融入經濟全球化大環境。經濟發展速度、規模與科技水平息息相關,是實現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目前,外商投資模式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與進步產生巨大影響,也對工業技術自主研發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因此,要重視對外商投資問題的研究,明確技術目標,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構建更顯科學與有效的發展策略,加快我國工業技術發展進程。

關鍵詞:外資;工業技術;影響

一、前言

對于經濟增長,技術進步是源泉與動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尺度。技術進步主要涉及本國技術能力以及技術獲取。前者以技術開發與創新為主要任務,后者是通過從國外直接引進先進技術、引進外資獲取等方式來提高本國的技術水平。立足工業技術領域,外資獲取是當前重要形式,對我國工業技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需要進行全面與深入的分析,在根本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進步。

二、結合社會發展全面分析我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進步中,各個行業發展迅速,很多行業都出臺了大量優惠政策,以求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具體來講,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市場優勢突出,潛力巨大

對于我國而言,人口眾多,工業化進程發展速度較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急需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借以實現工業技術水平的大力提升。另外,對外商而言,歐美市場相對飽和,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因此,需要更具潛力的市場,具備較大的容量,呈現多層化特征。

(二)勞動力優勢巨大,原材料成本較低,有利于外商產品競爭力的增強

在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原材料價格具有明顯優勢,為外商企業成本的降低創造有利的條件,有利于全球競爭力的提升。也就是說,在我國,勞動力與原材料競爭力更具優勢。

(三)工業制造整體水平較高,消化吸收先進工藝的能力較強

對于我國制造業而言,整體能力較強,擁有大量技術能力強、熟悉制造工藝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與掌握能力突出,能夠較快理解與掌握引進的生產線的制造工藝,加快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

三、探討利用外資對我國工業技術產生的影響

(一)多種外資類型對我國工業技術產生差異化影響

依托貿易與技術合作,我國逐步進入外商價值增值鏈與經營網絡之中。盡管外商擁有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技術是增強競爭力的根本保障。基于此,外商投資技術的應用與我國工業技術水平息息相關,需要綜合考慮研發能力與產業架構。首先,對于外商投資,其應用的水平如果高于我國技術水平,但是,立足其母公司發展,尚不屬于最為先進的技術。這種情況下,投資的目的是規避貿易壁壘,謀求與占領更加廣泛的市場。從實際情況分析,我國工業技術研發水平雖然發展迅速,但較之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距離,同時,市場進入壁壘不高。因此,跨國公司在資金、營銷等領域優勢突出,極易獲取競爭優勢。其次,以母公司技術為主導,產品銷往國際市場,主要體現為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球一體化與信息化的發展中,產品周期較短。立足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這種趨勢的進一步發展促使我圍一些行業的產業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二)正視核心技術的作用,加快技術革新

基于此,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價值主要體現在我國的比較優勢。借助這種技術模式,雖然引進了現代化的自動生產線,能夠實現“干中學”的目的,同時,我國的制造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但是,無法獲取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產品的核心生產過程仍在其母國生產,只把技術含量低的零部件、產品的最終成品組裝放在我國進行。鑒于技術進步速度的加快,一旦忽視核心技術的掌握,將永遠陷入創新追趕之中。一旦跨國公司撤走,會導致技術的滯后,不利于我國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我國的技術進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如何提升我國工業技術進步水平

技術的發展是積累與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制定科學發展戰略,遵循“學習、合作、競爭”的基本原則。要增強主動性,用于面對挑戰,積極進行學習、合作、交流與競爭。具體來講,首先,要關注外商全球戰略計劃,在其轉移的一般制造業和硬件產品的加工中進行合作學習,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其次,融入外商技術開發項目,借助合作,增強能力。再次,積極創新,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參與競爭?;诖?,加快我國技術發展,最大化發揮效用,提升我國工業技術水平。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网激情 | 激情婷婷丁香 | 国产精品美女挤奶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善良的嫂子3中文 |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 国产成人a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不卡无毒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欧美高清一区 | 色视频在线观看完整免费版 | 全部免费a级毛片 | 999久久精品国产 | 丁香婷婷色 | 午夜120秒|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国产视频色 | 色成人综合 | 奇米777四色影视在线看 | 2020久久国产最新免费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 69视频网址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 | 国产一级片免费 | 播播激情网 | 美女网站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 久草免费资源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语 | 色婷婷久久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天天干夜夜爽 |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