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名族學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4-03 09:56:3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名族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名族學論文

第1篇

博士后的論文上了《科學》雜志

浙江科學界有個好消息,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蔣建中課題組關于金屬玻璃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了6月17日美國《Science》(科學)雜志。這篇名為《Long-range topological order in metallic glass》(金屬玻璃的長程拓撲序)的論文,第一作者是浙大材料系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曾橋石博士后。

比金屬強度更高、更耐腐蝕

金屬玻璃做的手機外殼永葆光亮容顏,它做的高爾夫球桿,能把球送到更遠的地方,它還能被輕易地塑造成造型精巧的微小器件!

金屬玻璃的得名,來自其金屬元素的構成,以及內部的原子又像玻璃一樣無序排列。這種外柔內剛的合金材料,是近幾十年來材料科學領域的“新貴”。上世紀60年代,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Duwez教授第一次在實驗室制備出這種新型材料。金屬玻璃具有比金屬強度更高(目前世界上強度最高的金屬材料就是金屬玻璃)、更耐腐蝕、更耐磨的優良性能,還有很高的彈性極限。

金屬玻璃首飾是頂級奢侈品

目前能見到金屬玻璃蹤影的,多在航天、軍工等高端行業。比如,金屬玻璃的穿透能力非常強悍,常被用在坦克的穿甲彈上。

不過,別以為金屬玻璃只和這些陽剛行當搭邊,如果這種材料能普及開來,女性朋友一定會驚喜萬分!因為,金屬玻璃是首飾的最佳制作材料,比起金銀等材料的首飾,金屬玻璃做成的物件更加光亮、耐磨,不會留下劃痕,能夠永葆光鮮!當然,限于金屬玻璃的生產成本,現在的金屬玻璃首飾、手表,都是頂級奢侈品。

本論文的第一作者曾橋石說,如果金屬玻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那么將來手機的外殼、手表的材料等等日常用品,都會使用這種高強度、防輻射、耐磨損的無敵材料。“說是無敵,一點都不夸張,從材料的性能推測,我們有理由大膽想象,金屬玻璃將帶來一場材料革命,金屬玻璃將可以替代目前人類所使用的所有金屬材料!”

《科學》:將在科學界產生廣泛影響

1995年,凝聚態物理奠基人、諾貝爾獎獲得者P.W. Anderson就曾在《Science》雜志上說:“有關對無序玻璃態認識的問題,是目前凝聚態物理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之一。”這句話,被曾橋石打印出來貼在實驗室里。

曾橋石說,從前對于金屬玻璃的結構認識太少,導致在制造材料的過程中基本憑經驗摸索,進展相對緩慢。近些年來,由于計算機模擬和各種先進同步輻射X射線技術的應用,幫助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有了進一步的發現。

“這一次,我們揭示了金屬玻璃中可以存在長程拓撲有序,改變了我們對玻璃結構的傳統理解和認識,而且為玻璃結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曾橋石介紹說,實驗采用天然材料中最硬的金剛石,在實驗室里對頭發絲大小的一塊金屬玻璃樣品進行“擠壓”,因為受力面積小,壓強可以達到25萬個大氣壓,然后再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原子排列。

第2篇

關鍵詞:瓊南,漢族中小學生,皮下脂肪發育規律

 

1.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隨機選擇了發育正常的7~18歲海南省瓊南漢族在校學生1003人(男生504人,女生499人)。其中7~8歲年齡段的男學生60人;女學生59人。9~11歲男學生134人;女學生133人。12~14歲男學生134人;女學生135人。I5-18歲男學生176人;女學生172人。

1.2測量脂肪內容和方法。論文大全,瓊南。

1.2.1皮下脂肪的測量

(1)使用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生產的仿日本“榮研”式改良皮脂厚度計。按要求在使用之前先校正壓力,使之穩定在l0g/m㎡。

(2)檢測部位:

A.肱三頭肌肌腹位的上臂縱向皮褶;

B右肩胛下方與軀干成45。方向的皮褶;

C.腹臍部,右腹臍旁lcm處的皮褶;

D.腹側髂前上棘出部皮褶。

(3)檢測方法右手持皮脂計,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脂皺褶,使皮下組織與肌肉充分離開,然后用測量計鉗夾住離拇指下方約lcm處的皮褶,2秒內讀出指針毫米數。每個部位測兩次,讀數不得相差5%,取平均值。論文大全,瓊南。

1.2.2皮脂厚度與體密度、體脂%指標的計算方法。

(1)計算出每位受試者的(肩+臂)、(腹臍+腹側)皮脂厚度測量值之和。

(2)計算中小學生體密度值公式(見下表)計算:

年 齡男 生女 生

9~11歲D=1.0879-0.00151X D=1.0794—0.00142X

12~14歲D=1.0868-0.00133X D=1.0888—0.00153X

15~l8歲D=1.0977-0.00146xD=l.0931—0.00160X

注:式中X為上臂+肩胛皮脂厚度

(3)用國際體力測定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BROZEK改良公式計算體脂%。論文大全,瓊南。

體脂%(F%)=(4.57/D—4.142)×100

(4) 所有數據用Exce|計算程序完成。

馬維民(1955-),男,新疆伊寧人,瓊州學院體育系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測量學

2. (7--18歲)1003名漢族學生身體皮下脂肪五項指標的測定

表l 504名漢族男中小學生皮下脂肪五項指標測試結果

第3篇

關鍵詞:游牧文化;烏桓;鮮卑;研究索引

中圖分類號:K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8-0273-03

一、論著類(含博士、碩士畢業論文)

成永娜,《烏桓民族關系探析》,煙臺大學碩士生論文,2009年。

郭鵬,《十六國時期慕容燕集團文化述論》,西北師大碩士畢業論文,2009年。

閔海霞,《匈奴發展史研究》,蘭州大學博士生論文,2010年。

吳松巖,《早期鮮卑墓葬研究》,吉林大學博士生論文,2010年。

蔣東明,《慕容鮮卑興衰原因探析》,內蒙古大學碩士生論文,2012年。

李莎,《論烏桓、鮮卑的南遷及其對漢匈關系的影響》,渤海大學碩士生論文,2012年。

陶麗根,《拓跋鮮卑早期史地綜考》,內蒙古大學碩士生論文,2013年。

郝燕妮,《慕容鮮卑對“中國”認同問題研究》,吉林大學碩士生論文,2013年。

劉洋,《東漢王朝東北地區治理政策研究――以東漢王朝與鮮卑的關系為重心》,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生論文,2013年。

梁云,《拓跋鮮卑早期歷史若干問題研究》,內蒙古大學博士生論文,2013年。

周劉備,《唐代詩人眼中的漢代邊疆問題》,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生論文,2014年。

李洪波,《兩漢時期的馬政與邊疆安全》,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生論文,2014年。

李煥清,《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號與崇山習俗考論》,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生論文,2014年。

李路《漢代東北邊疆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交流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生論文2014年6月

張婷婷,《鮮卑族民間美術造型》,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生論文,2014年。

高建國,《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內蒙古大學博士生論文,2014年。

二、論文類

理論研究綜述

傅新民,《融合、消亡、新生――北魏拓跋鮮卑文化改革沉思》,《網絡財富》2009年01期。

閆祥云、馬成軍,《拓跋鮮卑史學自覺與北朝史學編纂》,《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姚勝,《甘英出使大秦原因考》,《塔里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李煥清、王彥輝,《匈奴“甌脫”考辯》,《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04期。

王平、陳文,《簡述東漢前期對北匈奴的政策》,《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薛海波,《試論漢魏之際東北各民族的政治發展形態――以部落酋豪為中心》,《東北史地》2009年08期。

閔海霞、崔明德,《試析南匈奴未能實現統一的原因》,《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李治亭,《論邊疆問題與歷代王朝的盛衰》,《東北史地》2009年11期。

陳得芝,《秦漢時期的北疆》,《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2009年12期。

焦應達,《古代北方民族法律起源探析》,《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程尼娜,《漢代東北亞封貢體制初探》,《學習與探索》2010年05期。

梁云,《內蒙古地區鮮卑歷史的研究意義》,《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秦樹才、梁初陽,《〈后漢書〉中國民族史史料概說》,《西南古籍研究》2011年06期。

楊春奮,《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男子發式微探》,《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梁云,《早期拓跋鮮卑研究回顧》,《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王冉,《論早期鮮卑和東胡的淵源》,《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2期。

付開鏡,《魏晉南北朝鮮卑民族性觀念的儒家化》,《史林》2012年06期。

周麗莎,《魏晉時期鮮卑之崛起及其被打壓》,《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年12期。

尹波濤,《略論馬長壽先生的北魏史研究――以〈烏桓與鮮卑〉為中心》,《西北民族論叢》2013年08期。

李曉標,《區域旅游開發中的文脈分析研究――以拓跋鮮卑民族文化園為例》,《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年10期。

李昆、李建鳳,《知網所見鮮卑族族源研究綜述》,《青春歲月》2014年01期。

高然,《民族歷程與慕容改姓》,《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07期。

戴光宇,《試論鮮卑語、契丹語和滿語的關系》,《滿語研究》2014年12期。

趙紅梅,《漢代邊疆民族管理機構比較研究――以度遼將軍、護羌校尉、使匈奴中郎將為中心》,《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年09期。

起源與發展史

李海葉,《北魏時期的慕容與鮮卑》,《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黃河,《3-4世紀昌黎鮮卑胡姓群體初探》,《東北史地》2010年01期。

趙學政,《詩歌(詞)中的北疆游牧史考――以匈奴、鮮卑為例》,《前沿》2010年01期。

殷憲,《拓跋代與平城》,《學習與探索》2010年03期。

李書吉,《拓跋魏代北史實拾遺》,《學習與探索》2010年05期。

曹永年,《關于拓跋鮮卑的發祥地問題――與李志敏先生商榷》,《中國史研究》2010年08期。

潘玲,《西漢時期烏桓歷史辨析》,《史學集刊》2011年01期。

劉軍,《論鮮卑拓跋氏族群結構的演變》,《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年01期。

趙紅梅,《慕容鮮卑早期歷史談論――關于慕容氏的起源及其對華夏文化的認同問題》,《學習與探索》2011年05期。

梁云,《拓跋鮮卑西遷大澤、匈奴故地原因探析》,《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年07期。

楊軍,《烏桓山與鮮卑山新考》,《歐亞學刊(國際版)》2011年10期。

倪瑞安,《拓跋南遷匈奴故地研究述評》,《東北史地》2012年01期。

穆臣,《慕容鮮卑民族共同體形成考論》,《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溫玉成,《論拓跋部源自索離》,《新疆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丁柏峰,《簡論吐谷渾西遷之后與慕容鮮卑的歷史分野》,《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崔向東,《論慕容在慕容鮮卑崛起中的作用》,《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02期。

王鵬,《鮮卑人覬覦中原慕容世家的“皇帝夢”》,《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02期。

劉宗銘,《簡述鮮卑族的起源及發展演變史》,《學理論》2013年03期。

王天蛟,《嫩江流域是鮮卑入主中原的必由之路》,《理論觀察》2013年04期。

魏俊杰,《論鮮卑段部的源流和興衰》,《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高然,《慕容鮮卑早期歷史考論》,《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08期。

文化、社會生活與習俗

高恒天、趙金國,《秦漢時代鮮卑族的道德生活及影響》,《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徐海晶,《從北朝上層女子看鮮卑族的貞潔觀》,《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孫險峰,《北魏鮮卑人的宇宙觀――從鮮卑人的祭天禮制看宇宙觀的變遷》,《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11期。

莊鴻雁,《鮮卑薩滿文化三論》,《學術交流》2012年09期。

王永平,《北魏后期遷洛鮮卑皇族集團之雅化――以其學術文化積累的提升為中心》,《河北學刊》2012年11期。

陳鵬,《拓跋鮮卑七分國人時間異說形成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2年12期。

呂凈植,《鮮卑非瑞獸辨》,《北方文物》2013年02期。

艾蔭范,《尾音節為“隗”的古鮮卑人名音讀和意涵初判》,《北方文物》2013年04期。

王春紅,《北魏鮮卑八姓之嵇、奚辨》,《許昌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趙和平,《于闐尉遲氏源出鮮卑考――中古尉遲氏研究之二》,《敦煌研究》2014年06期。

肖永明,《青海魏晉十六國墓葬的鮮卑文化因素》,《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曾順崗、張宏斌,《鮮卑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儒士命運――對北魏崔浩被誅的深層解讀》,《天府新論》2014年05期。

孫楠,《鮮卑族口傳文學的史料價值》,《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9期。

陸剛,《東漢鮮卑立體造型藝術發展脈絡研究》,《雕塑》2014年09期。

宋丙玲,《從文本和考古材料探析早期鮮卑服飾反映的漢人意象》,《中國美術研究》2014年09期。

陸剛,《鮮卑立體造型藝術作品構成形式解析》,《美術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政治、制度與軍事

薛宗正,《關于慕容氏集成制度的探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李俊方、魏舶,《漢晉護烏桓校尉職官性質演變探析》,《北方文物》2009年11期。

李大龍,《簡論曹魏王朝的鮮卑政策――以王雄刺殺軻比能為中心》,《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10期。

李瑾明,《游牧社會領導者的作用考――以鮮卑君主的地位為中心》,《宋史研究論叢》2010年12期。

金洪培,《淝水之戰與慕容垂復燕》,《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林永強,《漢朝針對降附烏桓的軍政管理措施考論》,《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4期。

曹晉,《克里孟古城:檀石槐鮮卑軍事大聯盟的指揮中心》,《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毋有江,《拓跋鮮卑政治發展的地理空間》,《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2年12期。

趙紅梅,《鮮卑朝貢制度構建的歷史軌跡――1―4世紀鮮卑朝貢中原王朝特征述略》,《學習與探索》2014年04期。

程尼娜,《漢魏晉時期東部鮮卑朝貢制度研究》,《學習與探索》2014年04期。

民族交往與融合

王華權,《漢語親屬稱謂前綴“阿”成因再探――兼說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語對中古漢語的影響》,《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崔明德、成永娜,《烏桓調整與周邊民族關系的原因及其影響》,《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周惠泉,《宇文虛中新探》,《文學評論》2009年09期。

孫玉景,《古代渾河地區民族族系嬗變及其文化特征》,《民族論壇》2010年03期。

汪錫鵬,《由太和五銖到北周三品――從錢幣上看北朝鮮卑統治者的漢化進程》,《中國城市金融》2010年03期。

羊瑜,《從六鎮鮮卑看拓跋鮮卑的漢化過程》,《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趙秀文、金鋒、包福存,《鮮卑族漢化與諾曼底貴族盎格魯化比較》,《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莊金秋,《略論段部鮮卑與兩晉的關系》,《東北史地》2010年09期。

束霞平,《芻議鮮卑族服飾對南北朝戎服的影響》,《絲綢》2010年10期。

沈波,《對鮮卑族種屬的多角度探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金洪培,《叛服不常――略論慕容鮮卑與西晉的關系》,《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12期。

高然,《鮮卑豆盧氏世系補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12期。

趙紅梅,《烏桓朝貢東漢王朝探微》,《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11期。

胡玉春,《鐵弗匈奴與拓跋鮮卑關系考略》,《黑龍江史志》2012年01期。

王荔,《慕容鮮卑漢化過程淺析》,《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3期。

李春梅,《匈奴與烏桓的關系考述》,《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3期。

李莎,《論兩漢時期烏桓、鮮卑南遷的原因及對漢匈奴關系的影響》,《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管芙蓉,《鮮卑族入主中原的意義》,《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潘慧,《淺析拓跋鮮卑和中原文化的融合與沖突》,《絲綢之路》2012年08期。

趙紅梅,《政治中心的移徙與民族文化的交融――慕容鮮卑傳統教育淵源解析》,《學習與探索》2013年02期。

孫泓,《慕容鮮卑遷入朝鮮半島及其影響》,《朝鮮、韓國歷史研究》2013年03期。

鄭亮,《試論東漢與鮮卑的和戰關系》,《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年09期。

劉彥坤,《淺析鮮卑文化在南北朝時期對民族大融合推動作用》,《商》2014年04期。

孫顥,《高句麗與慕容鮮卑關系解讀――以陶器為視角》,《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崔向東,《烏桓、鮮卑南遷西進與北方民族關系演變》,《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年07期。

楊懿,《華裔理殊:永嘉之亂前的慕容鮮卑及其改革動因》,《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7期。

苗霖霖,《黨項鮮卑關系再探討》,《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年08期。

考古研究

吳松巖,《早期鮮卑考古學主要發現與研究述評》,《東北史地》2009年01期。

韋正,《鮮卑墓葬研究》,《考古學報》2009年07期。

倪瑞安,《拓跋―北魏墓葬研究的學科背景與核心問題》,《內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01期。

吉平、劉海文、馬婧,《內蒙古南寶力皋吐鮮卑墓地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10年06期。

陳孔壇,《“北周三品”錢幣是鮮卑宇文部漢化的物證》,《東方收藏》2010年11期。

李懷順,《河西魏晉墓壁畫少數民族形象初探》,《華夏考古》2010年12期。

潘玲,《東漢至魏晉早期鮮卑墓葬的特征與演變分析―以性別和年齡差異為例》,《草原文物》2012年03期。

范恩實,《論西岔溝古墓群的族屬――兼及烏桓、鮮卑考古文化的探索問題》,《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04期。

吳葒、王策毛、瑞林,《河西墓葬中的鮮卑因素》,《考古與文物》2012年04期。

潘玲,《長城地帶早期鮮卑遺存文化因素來源分析》,《邊疆考古研究》2012年08期。

吳松巖,《拓跋鮮卑一種特殊的合葬類型―二次疊葬墓》,《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9期。

謝洪波,《北朝鎮墓獸造型與鮮卑族漢化的關系解析》,《貴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林林、馮雷、郭松雪,《慕容鮮卑早期落腳點“棘城之北”考》,《草原文物》2013年09期。

范兆飛,《北魏鮮卑喪葬習俗考論》,《學術月刊》2013年09期。

張景明,《鮮卑金銀器與草原絲綢之路》,《邊疆考古研究》2013年12期。

第4篇

論文關鍵詞:中學生,體質,海東地區

根據關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和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意見的精神,國家體育總局從2000年開始同有關部委每年對3—69歲的中國公民進行一次的體質健康監測,在2005年實施的第二次全國國民體質健康監測中,青海省教育廳、衛生廳、民委、科委根據國家

五部委的的工作部署,青海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小組對西寧、海東中學生進行體質調研,依此了解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為制定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依據,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

1研究目的

通過對青海省海東地區13—18歲漢族、土族學生進行體制調研,了解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力求揭示海東地區學生體質的發展態勢,提出相應的對策,推動全民健身的事實,提高海東地區中學生的鍛煉水平有積極意義。

2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2.1以海東地區中學生13—18歲漢族、土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漢族男生917名,土族男生639名,漢族女生925,土族女生660名,根據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調研精神,本次調查涵蓋了海東地區漢族男女生、土族男女生四個年齡組。

2.2數據收集

青海省海東地區漢族、土族中學生所有數據由青海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協調小組提供。

2.3研究項目

本次測試項目有:身體形態(身高、體重)、心血管機能(肺活量、心率)、身體素質[立定跳遠、50米跑、引體向上(男)、一分鐘仰臥起坐(女)、1000米(男)和800米(女)]

2.4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運算。

3、結果與分析

3、1形態指標特征的比較

3.1.1身高特征的比較

身高是反映學生骨骼生長發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漢族、土族中學生身高方面的數據與結果表明(表1):漢族男生在13歲、14歲時身高低于同齡土族和撒拉族男生,呈顯著差異,而15歲至18歲漢族男生身高增長較快,到18歲時超過土族男生;同樣漢族女生在13、14歲和土族女生之間存在顯出差異(表2),15歲時身高基本接近,16至18歲時,漢族、土族女生在平均身高上及發展趨勢上無顯著差異,但個體上有一定的差距。

表1:

青海海東地區漢族、土族中學生(男)身高樣本數、平均值、標準差(limi)

年齡/歲

漢族

土族

樣本數

均值

標準差

樣本數

均值

標準差

13

154

148.89

8.72

101

150.13

8.38

14

158

151.29

9.23

103

155.93

8.89

15

149

161.29

8.52

107

157.94

9.47

16

153

166.67

6.87

114

164.51

6.07

17

151

168.62

6.59

107

168.27

6.28

18

152

172.41

5.46

107

第5篇

本刊以學術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特色,主要報道國內外農業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動態,傳播科技信息。主要欄目有:綜述、育種?栽培、資源?環境、植物保護、園藝?特產、畜牧?獸醫、水產養殖、貯藏?加工、檢測分析、農業工程、生物技術、農業經濟、農業信息等。本刊改為半月刊后,信息容量更大,發表周期更短,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服務將進一步加強。歡迎廣大作者針對各欄目特色踴躍投稿。

來稿要求及注意事項

1.文章要求內容具有新意,且立論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計量單位一律采用國際單位)、文字精練(控制在5 000~8 000字范圍內,含圖表和英文);照片和圖片要規范、清晰,要求用corelDRAW繪圖軟件繪制,用.tif或.jpg文件格式存盤,文字說明要簡潔;表格采用“三線表”。

2.所有論文都要有中文和英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參考文獻(至少10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譯成英文,英文題名的首字母及各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作者姓名附漢語拼音,外文大寫、小寫、正體、斜體、上角標、下角標要分清。作者單位(中外文)用法人單位名稱。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列出,并在文中相應處標記引用參考文獻的序號;所列參考文獻必須是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外文相同)如下。

1)期刊: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超過3名的在第三名后加“等”).文題[J].期刊名稱,發表年,卷(期):起止頁碼.

2)專著:作者(要求同期刊).專著名稱[M].版次(第一版不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3)專著或論文集中析出文獻:作者(要求同期刊).文題[A].編者或主編.所編書名或論文集名稱[M]([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作者.文題[D].論文產生地:論文產生單位.論文產生年.

在著錄外文參考文獻時要特別注意:作者一定要姓在前,名在后,姓用全稱,名用縮寫,姓名均大寫;姓名之后表示學位的MD、PhD……應刪去;姓名前的冠詞或介詞,如Mac?熏Mc,O,de,Le,La……不可刪去;父、子、孫共用一個姓名時,為了區別而在姓名后附上的羅馬數字Ⅰ(父)、Ⅱ(子)、Ⅲ(孫)或Jr(子或小)、Sr(父或大)等絕不可刪去。

3.各種基金資助項目產生的論文應在文稿首頁頁腳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重點基金項目產生的論文將優先刊登。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要在文稿首頁頁腳注明出生年份、性別、民族(漢族不注)、籍貫(××省××市、縣)、技術職稱、學位(學歷)、研究方向、聯系電話(為方便快遞樣書,請務必提供手機號碼,如不愿公開,雜志上可以不出現)、電子信箱。

4.投稿請登錄網站htttp://于網上注冊后投稿。審稿時間為15~30天,30天后未收到稿件錄用通知的,稿件可自行處理。若文稿已投寄他刊或另有用途,請及時來電(信)說明。

5.本刊根據有關規定收取版面費(含審稿費、發表費、繪圖費、英文審校費等),一次交清。版面費最好從銀行轉賬并請注明“湖北農業科學雜志版面費”,轉賬不方便的可從郵局匯至本雜志社(請勿匯給個人,以免丟失)。收款后即寄回正式發票。稿酬酌付。

來稿及郵局匯款地址:武漢市洪山區南湖瑤苑1號 《湖北農業科學》雜志社

第6篇

白文固在《中國藏學》2005年第三期上發表了有關藏傳佛教的研究文章。作者認為清康乾之世,對藏傳佛教進行了多方面的禁約和整頓,諸如嚴肅國師禪師的封贈,禁止隨意私自剃度或私行建寺,嚴禁喇嘛游方他地或久居京師,并對喇嘛的服飾及飲食制度作了規整。清康乾之世對藏傳佛教的這些禁約、整飭大部分是針對蒙古各部而出臺的,是為限制蒙古王公勢力而精心設計的,從而使這些措施超出了宗教范疇,帶上了很濃的政治色彩。經過整飭,一方面清整了藏傳佛教中的諸多流弊,嚴肅了教戒僧規,促使佛教健康發展。而另一方面,使藏傳佛教增加了更多屈從性,更成了適合統治階級需要的政治宗教,變成了統治者用之得心應手的精神工具。

藏族傳統法律制度的特點

趙君在《大學學報》2005年第四期上發表了有關藏族傳統法律制度的論文。藏民族的傳統法律制度是中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對歷史上幾部重要法典的分析,如吐蕃時期的《十善法》、藏巴漢時期制定的《十六法》、清初藏區制定的《法律十三條》等,總結了傳統法律制度的幾個顯著特點:一、藏族傳統法律規范與習慣法并存;二、傳統法律規范與宗教法合體;三、傳統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合體;四、與中原王朝的法律一樣,藏族古代的法典沒有現代部門法的劃分,是各種法律部門法的綜合體,有實體法,也有程序法,既包含民法、刑法、經濟法、也包含行政法;五、軍事法規在藏族傳統法律規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六、藏族傳統法律規范均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七、中原法律文化對藏族傳統法律制度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作者認為,藏族古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條文現在已沒有法律效力了,但它的影響還依然存在,藏族傳統法律中崇尚和諧、調節紛爭、懲惡揚善、法貴如一、清正廉明的積極精神,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也并沒有消失,在今天藏族地區的法律實踐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格薩爾》部名上的“宗”

平措在《大學學報》2005年第四期上發表了有關《格薩爾》史詩部本習慣以“宗(rdzong)"一詞來命其部名的研究文章。作者通過對藏文“宗(rdzong)"一詞所含內容和《格薩爾》部名上“宗(rdzong)”一詞所含內容的比較分析,認為《格薩爾》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過去作為地方政權機構――行政區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來理解;也不能與作為過去有別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來理解。提出《格薩爾》部名上的“宗”類似于漢族長篇小說的敘述法“篇”,是一種便于記憶和說唱史詩而采取的該文學作品形式上的一種程式法或寫作模式。

當代日本的藏學研究機構及出版物

秦永章在《大學學報》2005年第四期上介紹了日本的藏學研究機構和出版物。文章對當代日本的主要藏學研究機構及其相關出版物做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主要研究機構有:一、東洋文庫內陸亞洲研究部研究班;二、大谷大學真宗綜合研究所;三、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四、東京大學;五、京都大學;六、東北大學;七、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八、大正大學;九、龍谷大學。主要學會有:一、日本學會,該學會成立于1953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專門研究藏學的學術團體之一;二、日本印度學佛教協會,成立于1951年,會址設在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印度哲學佛教學研究室。作者通過這些介紹以期對國內研究者了解日本藏學研究現狀有所裨益。

的藏語文管理機構及40年歷史變遷

周煒在《中國藏學》2005年第三期上發表文章。的語言規劃是我國語言規劃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一、語言政策的研制和調整;二、藏語文工作的指導管理機構及社會職能部門;三、藏語文政策的推行、落實和監督檢查;四、社會用字的規范、監督和檢查;五、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問題,藏語文新詞術語的規范、推廣和使用問題,藏語國際標準的制定問題。本文主要圍繞第二個問題來展開。分20世紀70年代以前、80年代后期、1990年以來幾個階段,分析藏語文管理機構創立、調整以及完善的過程及其特點,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自治區成立40多年來藏語文工作的發展。

第7篇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一)

名: x先生

別: 男

族: 漢族

出生年月: 1988年11月

婚姻狀況: 未婚

高: 168cm

重: 55kg

籍: 江西上饒

現所在地: 福建廈門思明區

畢業學校: 上饒師范學院

歷: 本科

專業名稱: 師范 小學教育

畢業年份: 2009年

工作經驗: 三個月(實習)

求職意向

職位性質: 全 職

職位類別: 教師-小學教師

職位名稱: 小學教師 ;

工作地區: 廈門市區 ; 廈門思明區 ; 廈門湖里區

待遇要求: 2000-3000元/月 可面議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職時間: 可隨時到崗

技能專長

語言能力: 英語 四級 ; 普通話 標準

電腦水平: 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熟練掌握各類辦公軟件

教育背景:

時間 所在學校 學歷

2005年9月 - 2009年7月 上饒師范學院 本科

工作經歷

所在公司: 上饒市實驗小學

時間范圍: 2008年9月 - 2008年11月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

所屬行業: 教育、培訓、科研院所

擔任職位: 教師-小學教師

工作描述: 2008年9月至11月在上饒市實驗小學實習,期間在四年級實習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獲得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深受指導老師、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

自我評價:

我最大的優點——進取,不忘腳踏實地!我最大的資本——年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城然,即將畢業,缺乏工作經驗是我的不足,但我擁有飽滿的熱情以及敬業精神。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二)

姓名:黃X文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xx年6月

畢業院校及專業、時間:1995年7月,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秘書公關)專業畢業。

參加工作時間:19xx年7月

專業技術職稱: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普通話測試水平:二級乙等

計算機測試水平:中級

從教經歷

1995-7——2006-7 在xx鎮xx小學任教,長期擔任高年級的語文科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從1998年起,一直擔任xx小學語文科組長。2006 年,更擔任語文科和綜合科兩個組長職務。

2006-9——2008-1 由于聯合辦學,xx小學合并到新成立的xx第二小學,一直擔任二小的六(2)班班主任和語文科教學、語文科組長。2007年10月,xx鎮成立小學中心教研組,又加入小學語文中心教研組,成為五名成員之一。

2007-12 xx鎮教學系統進行改革,實行校長競爭上崗制度。我參加競崗,從28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新校長。

2008-2 擔任xx鎮大盛小學校長。

2009-2 調任xx鎮大步小學總務主任。

從教以來所獲得的榮譽

1998.5 參加xx鎮中小學教師象棋賽,獲個人第六名。

1998.11.28 參加xx鎮小學語文教師說課比賽,獲二等獎。

2000.9.28 指導學生陳xx撰寫的《小河變奏曲》,在2000年東莞市中小學生保護資源教育與實踐活動的征文比賽中榮獲市小學組三等獎。

2001.9.10 被評為xx鎮教書育人先進教師。

2001.11 指導xx小學男子籃球隊參加xx鎮小學生籃球賽,獲團體第六名。

2002.9.10 被評為xx鎮教研教改積極分子。

2004.5 與林xx、林玉x老師合作,參加xx鎮小學校本教研“三個一”活動競賽,榮獲三等獎。

2004.12 被評為xx鎮優秀少先隊中隊輔導員。

2004.12 撰寫的論文《一場辯論賽及一則問卷調查帶來的啟示》,榮獲2004年xx鎮小學語文學科優秀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

2006.9 指導學生黎x榮、曾x雯參加2006年東莞市第二屆讀書節xx鎮中小學生現場作文競賽,分獲小學組二等獎、三等獎。

2007.4 參加第二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5 主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討論優效性的研究》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批語的研究》被市批準立項,成為xx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

2007.9.10 被評為xx鎮教書育人優秀教師。

2007.10.28 參加xx鎮第三屆香飄四季讀書節“讀書與成長”征文比賽,獲得成人組二等獎。

2008.1 撰寫的論文《敢問路向何方-——素質教育條件下語文作業改革的探索與反思》,榮獲2007年全國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

2008.4 被評為xx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

個人培訓、資格證書獲得記錄

1998.7 被評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

2002.6.28 獲得小學教師資格。

2003.3.29 通過xx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中級考試。

2006.7 參加xx市教育局小學語文教研室組織的xx市小學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成績合格。

2006.7 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80分,評為二級乙等。

2007.12 被評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三)

名:

籍:中國

目前住地:廣州

族:漢族

戶 籍 地:潮州

身高體重:

婚姻狀況:未婚

齡:22 歲

求職意向及工作經歷

人才類型:

應聘職位:小學教師/幼兒教師:教師 、 客服代表/專員/助理: 、 信貸管理/信用調查/分析人員:

工作年限:0職

稱:無職稱

求職類型:全職可到職日期:隨時

月薪要求:面議希望工作地區:廣州 珠海 深圳

工作經歷: 實習及社會經驗 20xx學年10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沙河小學見習兩周

20xx學年5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小學實習三周

20xx學年上半學期 當鋼琴家教(對象:4歲小男孩)

20xx學年暑假期間 曾在家鄉的一所私人幼兒園(歡歡幼兒園)兼職

20xx學年10月份 在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小學實習兩周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最高學歷:大專畢業日期:20xx-06-01

所學專業:小學藝術教育第二專業:小學藝術專業

培訓經歷:20xx年9月-20xx年6月就讀于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小學藝術教育專業

20xx年6月25日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辦公軟件應用操作員考試證書

20xx年4月20日獲得入黨積極分子結業證書

語言能力

語:英語 一般

國語水平:良好粵語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

詳細個人自我介紹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

聯系電話: 家庭電話:

機: QQ號碼:

電子郵件: 個人主頁:

看過“應聘教師優秀個人簡歷”的人還看了: 1.應聘教師個人簡歷范文

2.教師應聘簡歷模板精選

3.優秀教師個人簡歷范文

第8篇

1本刊提倡創新求實嚴謹的學風和文風,歡迎不同學術觀點的平等爭鳴與探討,原創性作品和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優先采用稿件請交編輯部登記勿交編輯個人。

2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應有英文題名。

3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整個數據項用圓括號括起且要有相應的英文。

4文稿以10000字為宜,請勿超過15000字,文稿必須附有200~300字的中文和英文內容摘要,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應是文章主要觀點的濃縮。

5關鍵詞,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術語,對文獻檢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8個關鍵詞,并附英文關鍵詞,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6作者簡介可按以下順序標出,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論著情況(任選)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作標識。

7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應以基金項目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8數字使用,數字用法及計量單位,按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和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執行4位以上數字采用3位分節法,即節與節之間空,1/4格5位以上數字尾數零多的可以萬億作單位標點符號,按GB/T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執行。

9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超過5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釋號區別。

10附表應有表序,表題一般采用三線表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11引用原文必須核對準確,注明準確出處凡涉及數學模型和公式的務請認真驗算。

12注釋一律放在文末,(篇尾注)論文應附有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且必須在正文中相應的地方標明對應符號及頁碼,注釋和參考文獻著錄項目及著錄格式如下,第一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報告(R)[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碼(任選).示例[1]劉國釣陳紹業王鳳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第二期刊文章。

【經濟問題探索投稿郵箱】

第9篇

 

畢業論文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對人才培 養質量的一次全面、綜合性的檢驗,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的訓練,不僅 能夠培養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初步具備分析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通過畢業論文寫作可以使學 生意識到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了解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從而使他 們把自己的畢業論文和以后的社會工作聯系起來,以便畢業后能更快 更好的適應社會。

 

目前各高職院校都普遍加強了對畢業論文工作質量重要性的認識, 逐步形成了較為全面的管理規章制度。畢業論文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 步成績,大多數同學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比較到位,對畢業論文 的文本格式比較注重規范,也開始注重畢業論文的實用性,大部分指 導教師對指導工作認真負責。

 

但從總體看,由于各高職院校受自身發展歷史、學術風氣、擴大 招生、就業壓力、實習時間安排、高職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 影響,在畢業論文環節中,在論文選題、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環節中 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本文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 業為例,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

 

一、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論文情況分析

 

現將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2010-2012級國際貿易專 業3個年級573名學生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

 

(一) 基本情況統計

 

(詳見表1)

 

(二) 論文情況統計

 

(詳見表2)

 

(三) 分析

 

1.選題環節分析

 

通過追蹤三年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可以看出,論文標題從假大 空逐步過渡到有具體企業和具體實踐環節,但依然存在選題陳舊或多 人重復。如表2所示,在573人中有222人選題重復,題目為“XXX 公司出口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只是公司名稱進行了替換,文 字內容有相當高的相似度,段落設置完全相同。有些論文雖然有具體 公司名和實踐環節,但學生個人從未進入公司參與具體工作,假題假 做,內容空洞,紙上談兵,無法將知識、技能很好地應用于職業與崗 位工作,造成畢業論文題目缺乏創新性和實際意義。通過表2,也看到 “其它與國際貿易專業無關論文題目”雖然還占一定比例,但可以看出 有遞減的趨勢,這可能與學院論文指南和老師加強了指導有關。

 

通過對題目和具體內容的分析,也發現一些積極的變化。通過表 2,可以觀察到學生選擇“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面”的論文題目逐年 增多,由9人到13人到24人,很多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意識也日漸成熟,在傳統營銷模式基礎上,企業紛紛采用營銷模式,說明學生的論 文題目也在與時俱進。

 

2. 寫作環節分析

 

論文寫作時間和畢業生實習時間重合,個別學生實習期間比較辛 苦,工作忙、壓力大,更有個別學生工作時間較長,經常出差,下班 后己是疲憊不堪,不能夠保證有足夠的寫作時間和寫作環境。

 

其次,論文寫作過程中基本都是教師聯系學生,詢問寫作情況, 學生個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聯系指導教師,對指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 見也是置若罔聞或不能正確理解,有時通過幾十個郵件僅僅是為了說 明一個問題。相當多的學生缺乏基本的論文寫作能力,在論文寫作時 對于自己所論的問題、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不清晰,缺乏基本的文 字功底,語言運用能力較差,只是將多處找來的一堆堆材料沒有邏輯 聯系地堆砌在一起,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文體雜亂,不符合論文寫 作基本格式,甚至將企業內部新聞稿件、規章制度等直接拿來當作論 文內容,不加任何整理。抄襲現象嚴重,從頭到尾大段抄襲原著;更 有甚者應屆學生的畢業論文沿用往屆學生的畢業論文。

 

再者,在教師指導方面,由于指導教師個人還有繁重的教學、科 研等相關工作,在畢業論文指導中個別教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 沒能及時與學生聯系溝通,逐個甄別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對學生寫作 過程無法全程掌控,造成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和檢查力度不夠。

 

3. 答辯環節分析

 

畢業論文最后環節就是論文答辯,這一環節是檢查學生畢業論文 的完成質量,考察學生知識與能力以及論文真實性,提升學生認知水 平的最后環節。許多學生認為答辯就是走過場,認為反正學校最終是 要讓他們畢業的。因此答辯之前對答辯事宜準備不充分,對自己的論 文不熟悉,尤其個別學生寫作環節就有問題,比如,有些學生拷貝抄 襲別人的論文,對論文結構完全不清楚,甚至還有買來的論文等,在 答辯現場論文陳述不清楚,對核心觀點、關鍵詞不清楚、不了解,在 回答問題時要么回答不出,要么答非所問。

 

三、改革理念及舉措

 

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在其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必須 具備鮮明的特色。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工作的通知》進一 步明確了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尤其針對高職畢業論文教育,教育部辦 公廳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針: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論文要與所學專業 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可以采取崗前實踐和畢業綜合訓練等形式,由 學校教師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情況 選題,確定訓練內容和任務要求,時間應不少于半年。在此方針的指 導下,高職院校應做到:

 

(一)畢業論文管理的改革

 

加強畢業論文管理包含兩層涵義,一是規范,二是務實。

 

規范管理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論文寫作管理規范制度,從 下達任務書、開題報告、教師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各個環 節上制訂出明確的規范和標準,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在論文的寫 作各環節,利用QQ、微信、微博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切實加強在線 的實時指導,改變過去那種“管理隨意、質量隨便”的情況。對論文 寫作的要求、意義、規范、時間、質量、獎懲等各環節,對學院、系、 教師、學生都提出明確可操作的具體要求。

 

務實管理根據高職高專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論文 寫作要求和指導手冊,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

 

(二) 選題方面的改革

 

要切實圍繞實際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提倡“小”、“新”、“真”、 “實”,一切從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問題與未來工作實際相 結合。改變過去那種“圍繞文獻資料團團轉,畢業論文紙上談兵,假 題假做、內容空洞”的現象,使畢業綜合實踐的任務緊扣畢業生的職 業崗位和所學專業,使畢業生有真實的課題可做、有真實的內容可寫。 學生可以把企業的技術改造、設計創新、正在做的實訓項目、工作過 程中遇到的問題、發現的技能技巧、工作中的經驗體會等作為畢業論 文的課題。

 

(三) 成果形式的改革

 

要努力實現高職畢業論文這一最重要教學環節的真正意義,不僅 要注重畢業論文的書面成果,而且更要注重畢業論文的實物成果,以 真正完成畢業論文。鼓勵創新,對于市場調查報告、創意設計書、創 業設計書、企業生產(管理)改革計劃書、職業規劃方案等多種靈活 的畢業論文形式應予以支持和鼓勵。

 

(四) 答辯模式的改革

 

由指導教師、企業專家、行業協會領導和企業事單位行家共同組成答辯委員會,針對學生的書面成果和實物成果,實施以就業為導向 的“畢業答辯一成果展示一就業招聘”三位一體的畢業答辯新模式, 從而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審問式答辯,對學生就業毫無益處”的做法。

 

四、結語

 

畢業論文作為教學的最后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實踐能 力與提高綜合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與人才 培養目標進行現實的改革。不僅要進行規范管理,更要從學生的實際 出發、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選題提倡“小”、“新”、“真”、“實”;加強 過程監控,從選題、開題、教師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各個 環節上制訂出明確的規范和標準,輔導方式多樣化,輔導次數要足夠, 堅持以培養能力為主的職業素質教育,努力做到以知識為載體,形式 成果多樣,鼓勵創新,讓畢業論文這一環節發揮應有的教育意義。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七月丁香 | 久久久96| 婷婷丁香视频 | 成人免费视频888在www电影 | 骚视频网站 | 热久久最新地址 |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看片a | 日本久久免费 |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黑白配 | 国产va在线 | 国产在线视频在线 | 国产看片网站 | 久久中文字幕网 | 青草视频久久 | 欧美在线色视频 | 色中色在线视频 | 天堂精品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黑白配 | 欧美高清视频性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一精品 | 九九视频网站 | 99久久成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 婷婷亚洲综合 |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 婷婷综合七月激情啪啪 | 五月婷婷六月爱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网站app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一级毛片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