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通信管理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4-08 11:46:0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通信管理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通信管理論文

第1篇

關鍵詞:VXD實時串口通信

引言

在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中,系統內核掌管所有的應用程序,通過獨特的任務調度算法實現CPU的分時多任務處理方式。多任務處理對大多數用戶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對那些想把實時通信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的特殊用戶來說,操作界面的圖形化并不比MS-DOS的單任務更具吸引力。在視窗操作系統里可以進行實時通信和控制碼?答案是:VXD技術可以幫我們在獲取友好的人機界面的同時還擁有很強的實時性。

1VXD技術解析

VXD技術可追溯到Windows3.1,它的引入就是要讓操作系統實現多工以及硬件資源的共享。為了支持多個MS-DOS任務同時執行,Windows98讓每個MS-DOS應用程序在各自的虛擬機(VM)上運行,各自互不相干;而所有的Widnows應用程序卻都在一個虛擬機上運行。圖1所示的結構框圖很好地說明了Windows98的整體架構。

圖1中,由眾多的VXD組成系統級代碼處于最底層。其中,處于中心地位的是一名為VMM32的VXD,它負責協調和管理所有的VXDs。其它VXDs則通過消息機制(這個消息機制由VMM32.VXD來維護)彼此聯系。由所有VXDs開放出的服務接口(API)組成了一個服務網,它們彼此通過合作的方式,提供Windows98的系統底層驅動服務。

從以上Windows98系統架構可以看出,要想在視窗平臺下獲取很強的實時性,僅靠提升應用程序線程優先級的方法是不夠的。因為Win32應用程序代碼屬于Ring3級,而VXD代碼則屬于Ring0級;采用VXD撰寫的實時通信程序可以完全不受代碼限制,可以直接對硬件進行操作。VXD的這個特點正是實時通信建立所必須的。

設計實時通信的VXD前,先解釋以下幾個問題:

①VMM32使用VPICD.VXD虛擬化每個硬件和軟件中斷。VMM32為每個虛擬機(VM)維護一個IDT結構,當中斷發生時,CPU先保護中斷現場,然后經由當前VM的IDT把這個中斷引導至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式。

中斷的虛擬化,使我們有機會給每個中斷提供新的中斷處理函數,并可以讓多個硬件共享同一個中斷號。VPICD.VXD為我們提供這些服務。

②VMM有兩個調度器,用以在多個線程和VMs之間實現搶占式多工。主調度器負責選定下一個將被執行的線程。這個選擇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然后,主調度器把選擇結果送給所謂的時間片調度器,并由后者完成各個應用程序間的時間片分配。調度器也時應用程序經由呼叫Win32線程優先調整API(如SetThreadPriority和SetPriorityClass等)做出回應。當中斷發生時,VMM32自動提升中斷處理函數所在VM之優先級,保證中斷處理函數能及時被執行。

③VXD和Win32應用程序可直接通信。Win32應用程序可通過一個系統API(DevicelOControl(…))來呼叫位于底層的VXD為其服務。在呼叫VXD前,首先必須調用CreatFile(…)這個API加載該VXD(如果該VXD是一個靜態VXD,則不用加載)。所有的呼叫動作其實都通過VMM32完成。VXD也可以通過消息方式和位于上層的Win32應用程序通信。She11.VXD為所有希望以消息機制和Win32應用程序通信的VXD提供了這一服務。

以上是編寫一個串口通信驅動需要的系統層面知識。對于Windows底層的了解。

2用VXD實現一個實時串口通信驅動

接下來用VXD技術實現一個實時串行通信的驅動。這個VXD是一個動態(Dynamic)VXD,當它的服務被呼叫時,VMM32會動態加載這個VXD。作者采用的工具是C+98DDK。當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工具,如MASM6.11(或更高版本)、VtoolsD。用C搭配DDK完成VXD構建的好處是,可以使用C語言完成絕大部分的程序,程序比較容易閱讀和維護。

用C來實現一個VXD驅動,需要準備如下條件:一個.ASM的匯編語言接口文件(在其中定義VXD要處理的系統消息和輸出API),一個.C的函數實現文件(在其中完成自己函數實體),一個.DEF的定義文件(在其中定義VXD中各個段的別名并匯成一個DDB)和一個.MAK檔(用來編譯并連接生成VXD,可有可無)。在這里,僅給出用C實現的函數檔。至于其它的文件,可以從本文所列的參考書目或其它文獻中找到相關文檔的說明。

這個串口通信驅動程序的功能是:實時送出一個Byte的數據,實時接收一個Byte的數據。作為演示之用,并沒有加入其它代碼。該VXD驅動主要由如下3個系統消息(由VMM32來維護和管理)處理函數組成,其代碼如下:

(1)OnSysDynamicDeviceInit()函數

BOOLOnSysDynamicDeviceInit()

{//OnSysDynamicDeviceInit

irqhandle=VPICD_Virtualize_IRQ((DWORD)(&irq4));

if(irqhandle==0){

returnFALSE;

}

returnTRUE;//OnSysDynamicDeviceInit

}

該函數用來完成VXD初始化所做的工作。在本例中,由于實時監視串口中斷的需要,要給COM1的中斷安裝一個自定義的斷服務函數。98DDK已經提供了這個函數的C語言版,其原型是HIRQstaticVPICD_Virtualize_IRQ(PVIDpvid),在vpicd.h中。該函數需要一個指針作為參數(指向名為VPICD_IRQ_Descriptor的結構體),函數傳回一個指向該虛擬IRQ的句柄(該句柄在后來的VPICD服務中需要提供)。VPICD_IRQ_Descriptor結構體的組成為:

typedefstructVPICD_IRQ_Descriptor{

USHORTVID_IRQ_Number;//IRQ號(0~15)

USHORTVID_Options;//標志位選項

ULONGVID_Hw_Int_Proc;//硬件中斷服務程序的地址

ULONGVID_Virt_Int_Proc;//虛擬中斷服務程序

ULONGVID_Mask_Change_Proc//MaskChange調用例程

ULONGVID_IRET_Proc;//IRET調用例程

ULONGVID_IRET_Time_Out;//在Vm的進程優先級提升之前的最大等待時間

ULONGVID_Hw_Int_Ref;//硬件中斷服務程序的數據存放地址

}VID;

其中只用到三位。在本例中需要聲明一個名為irq4的全局變量為VID結構,并付給如下初值:VIDirq4={4,0,hwproc,0,0,0,0,500,0},表示將要虛擬化IRQ4,改變其中斷處理函數為voidhwproc(void),該函數的原型如下:

voidhwproc(void){

_asm{

movdx,0x3f8

inal,dx

movbyteptr[readin],al

clc

}

return;

}

在這個中斷處理中,僅僅從COM1的數據寄存器(地址為3F8h)中讀取接收到的數值,并把該數值存放在一個類型為BYTE、名為readin的內存中。

(2)OnSysDynamicDeviceExit()函數

BOOLOnSysDynamicDeviceExit()

{

VPICD_Force_Default_Behavior(irqhandle);

//解除IRQ4虛擬化

returnTRUE;

}//OnSysDynamicDeviceExit

該數提供了用于善后處理VXD在卸載時需要完成的事件。在本例中,和VXD初始化對應,需要解除對COM1的中斷IRQ4的虛擬化。作者也是用98DDK在vpicd.h中提供的外包函數voidstatic_inlineVPICD_Force_Default_Behavior(HIRQhirp)。該函數唯一需要的參數便是使用VPICD_Virtualize_IRQ函數傳回的IRQ句柄。

(3)OnDeviceIoControl()函數

DWORDOnDeviceIoControl(PDIOCPARAMETERSp){

Switch(p->dwIoControlCode)

{

case1://端口寫功能

if(!p->lpvOutBuffer||p->cbOutBuffer<1)

{//輸出緩存的有效性檢查

returnERROR_INVALID_PARAMETER;

}

if(serial_out((DWORD)(p->lpvInBuffer)))

{//數據發送

*(BYTE*)(p->lpvOutBuffer)=*(BYTE*)(p->lpvInBuffer);

}

else{

*(BYTE*)(p->lpvOutBuffer)=0;

}

open_int();//打開com1中斷

return0;

case2://端口讀功能

if(*(BYTE*)reading==0x00)

{//數據讀入

*(BYTE*)(p->lpvOutBuffer)=0x00;

return0;

}

*(BTYE*)(p->lpvOutBuffer)=*(BYTE*)(readin);

return0;

}

return0;

}

return0;

}

OnDeviceIoControl函數用來處理Win32應用程序對VXD的呼叫。Win32應用程序的呼叫會讓VMM32送給該VXD一個系統信息,并傳遞進一個DIOCPARAMETERS結構的指針。該結構里包含Win32應用程序呼叫時傳遞進來的各個參數。這個結構的組成如下:

TypedefstunctDIOCParams{

DWORDInternall;//指向客戶寄存器的指針

DWORDVMHande;//該VM的句柄

DWORDInternal2;//指向DDB結構的指針

DWORDdwIoConrolCode;//DeviceIoControl例程中呼叫的控制碼

DWODlpvInBuffer;//DeviceIoControl例程呼叫所傳遞進來的輸入緩沖區地址

DWORDcbInBuffer;//輸入緩沖區的大小

DWORDlpvOutBuffer;//DeviceIoControl例程呼叫所傳遞進來的輸出緩沖區地址

DWORDcbOutBuffer;//輸出緩沖區的大小

DWORDlpcbBytesReturned;//拷貝到輸出緩沖區中的字節數(可以為NULL)

DWORDlpOverlapped;//DeviceIoControl例程呼叫所傳遞進來的重疊I/O塊結構

DWORDhDevice;//Ring3層呼叫應用程序句柄

DWORDtagProcess;//例程標簽

}

DIOPARAMETERS;

其中,dwIoControlCode指明了Win32應用程序需要VXD提供的哪一項服務。在本例中采用一個switch-case語句作為服務入口,如下所示。其中服務1為讓串口送出一個字節,服務2為讀取一個已經由串口接收的字節。函數open_int()是用來初始化串口以便接收字節數據;函數BOOLserial_out(DWORDpBuffer)是讓串口發出一個字節。它們的函數體分別如下:

BOOLserial_out(DWORDpBuffer){

if(pBuffer==NULL){

returnFALSE;

}

_asm{

pushfd

cli

pusheax

pushedx

movdx,0x3fb;設置COM1的波特率

moval,0x83

outdx,al

movdx,0x3f8

moval,12

outdx,al

movdx,0x3f9

moval,0

outdx,al

movdx,0x3fb;設置COM1的線控項

moval,3

outdx,al

movdx,0x3f9;CMM1關中斷

moval,0

outdx,al

movdx,0x3fa;關閉com1的FIFO功能

moval,0

outdx,al

movdx,0x3f8;字節發送

moval,byteptr[pBuffer]

outdx,al

popedx

popeax

popfd

sti

}

returnTRUE;

}

serial_out這個函數體的實現是用匯編語言實現的。因為涉及到很多的端口提供以及CPU的標志(flag)和壓棧操作,因此考慮到用匯編語言編寫會簡化代碼。因為此串口傳輸中,用到了關閉中斷的指令(cli),所以,當寫操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務很多時,此關中斷指令會讓程序的實時性很好地體現出來,但cli指令有效時間過長會導致系統問題,所以還是要謹慎使用。

Voidopen_int(void){

_asm{

movdx,0x3f9;COM1開中斷

moval,0x05

outdx,al

}

return;

}

open_int函數用來把PC串口的中斷設備按照需要設立起來。函數體很簡單,僅改變了地址為3F9h的內容,意為設置Rxdataready和Linestatus中斷位,以便讓CPU可以及時在COM1的中斷服務程序里讀取串口接收到的字節。

以上涉及到串口輸入和輸出的函數體實現代碼中,用到了PC16550UART的資料。

至此,一個可用于實時串口通信的VXD驅動程序已經完成。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將其它必要的文檔一同提出來討論。

3Win32客戶測試程序

有了上述VXD驅動程序,還需要搭配一個Win32客戶程序來進行測試。在網絡補充版中,給出一個筆者在VC6下編制的一個控制臺應用程序片斷,以供參考。

現在編制VXD驅動還沒有一個集成開發環境(IDE)。本文的驅動程序是用VC6.0自帶的編譯器編譯的。由于要編譯匯編文檔,所以還需要把一個MASM匯編器(要求6.0以上版本)及其相關文檔拷貝到VC6.0的vc98\u30446目錄下。

第2篇

關鍵詞:USB教學機器人通信

EDUROBOT-680-II型教學機器人是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采用世界銀行貸款研制的一種五自由度多關節的機器人。它具備工業機器的基本功能、良好的開放性以及舒適的使用界面,主要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教學和科研工具。學生可以通過親手操作了解和學習工業機器人,它具備工業機器人的基本功能、良好的開放性以及舒適的使用界面,主要為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教學和科研工具。學生可以通過親手操作了解和學習工業機器人,科研人員還可對它進行二次開發。

教學機器人的上位機(主控計算機)和下位機(運動控制器)原先采用并行口(LPT1)的SPP方式進行通信。利用LPT1的狀態寄存器(StatusPort)具有的讀能力和每次傳送半字節(Nibble)來實現數據的雙向傳送功能。每次傳送的時序(次序)由軟件建立,在控制字的協調下按照教學機器人的通信協議接收和發送數據。

目前USB越來越普及,正逐漸取代串口和并口在計算機接口中的地位。為了研究USB在實時通信時的性能,筆者已將教學機器人上下位機通信改用USB端口實現。

圖1PL-2301結構框圖

1USB特點及其應用

通用串行總線USB(UniversalSerialBus)是1994年底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一種計算機接噪覆亡,目前已發展到USB2.0。由于USB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所以迅速普及,逐漸確定了在計算機接口中的主導地位。

(1)易用性。USB支持熱插拔和即插即用。

(2)可擴展性。用戶可以通過連接USB集線器到一個已有的端口來增加USB端口數量,集線器上還可以連更多的集線器。理論上可以連接127個外設到USB總線上。

(3)快速性。USB1.1版規定了兩種傳輸速率:低速傳輸和全速傳輸。低速傳輸的速率是1.5Mbps,全速是12Mbps。這不但遠遠高于傳統的串口傳輸速率,也比并口傳輸快了好多倍。最近推出的USB2.0允許的最高傳輸速率高達480Mbps。

(4)可靠性。USB的可靠性來自硬件設計和USB數據傳輸協議兩方面的保證。USB驅動器、接收器和電纜的硬件規范消除了大多數可能引起數據錯誤的噪聲;USB協議使用了差錯校驗和數據重傳機制,可以最大程度保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5)內置電源。USB總線內置電源線,可以給外設提供5V和最多500mA的電源供應,滿足大部分低功耗外設的電源要求。

由于USB具有這些突出的優點,不但一些傳統外設開始提供USB接口,而且大量新型外設也把USB接口作為首先甚至唯一的接口,如MP3播放器、移動硬盤等。由于USB的高可靠性和足夠快的通信速率,USB開始應用于工業級的實時通信和控制,例如機器人系統中示教盒與控制器的通信。本文論述的用USB端口實現機器人上位機與下位機的通信也屬于這些方面的應用。

2用USB實現計算機雙機通信

由于USB模型是一種Host-Slave(主機-外設)主從式結構,沒有辦法使兩臺主機不通過外設而直接通過USB總線通信。然而可通過增加外設控制器的方法使兩臺主機利用它們的USB端口通信。每個外設控制器連接到不同的主要,并利用共享的緩沖器交換數據。Cypress公司的EZ-Link和Prolific公司的PL-2301把兩個外設控制器和共享緩沖區集成到一塊芯片上,作為兩臺主機通過USB總線通俗訴橋梁。其它公司也提供類似的控制芯片。在教學機器人中,采用PL-2301。

PL-2301是臺灣Prolific公司生產的一種全速USB控制芯片。PL-2301的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PL-2301包括兩套獨立的USB控制單元。在握手信號的協調下,它們通過兩個FIFO緩沖器無阻塞地交換數據。PL-2301包含四個終端:缺省的控制終端(地址00H)、中斷終端(地址81H)、塊輸出終端(地址02H)、塊輸入終端(地址83H)。控制傳輸用于在主機列舉階段完成對PL-2301的配置及在兩臺主機通信時控制PL-2301的握手信號;中斷傳輸用于PL-2301定期(每毫秒一次)向主機報告握手信號的狀態;塊傳輸用于兩臺主機之間實時地交換數據。塊傳輸支持錯誤檢測,這對實時通信和控制很重要。控制傳輸被確保擁有10%的USB總線帶寬,中斷傳輸和等時傳輸最多可以使用90%的帶寬,塊傳輸使用剩余的最大可用帶寬(最多95%)。當總線不太忙時,由于塊傳輸只有一個很小的協議頭(13字節),它是所有傳輸類型中最快的。為了確何教學機器人上下位機以最快的速度通信,滿足實時性要求,最好不要在USB總線上掛接過多的USB外設。

PL-2301除了能對USB標準請求做出反應外,還能對幾種廠商自定義的請求做出反應。自定義請求ClearQuickLinkFeature和SetQuickLinkFeature用于控制兩臺主機通信時PL-2301的握手信號。這些握手信號是:

(1)TX_RDY指示本地USB端口是否準備好傳輸數據的指示信號。

(2)S_EN掛起使能信號。置位后,PL-2301支持標準的USB掛起特性。

(3)RESET_O塊輸出管道的復位信號,用于出現錯誤時復位塊輸出通道。

(4)RESET_IN塊輸入管道的復位信號,用于出現錯誤時復位塊輸入管道。

(5)TX_REQ塊傳輸的請求信號。

(6)TX_C塊傳輸完成的指示信號。

(7)PEER_E告訴對方本地端口是否連接好的指示信號。

在這幾個握手信號的協調下,上位機和下位機可以雙向通信。圖2是主機PCA向PCB傳輸數據的流程圖。這些底層的細節問題并不需要控制,由PL-2301的驅動程序完成。

圖3教學機器人控制系統軟件結構

3軟件結構

3.1教學機器人軟件結構

EDUROBOT-680-II型教學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控制軟件包括下位機的底層控制軟件和上位機的上層控制軟件,它們通過USB端口通信。其軟件結構如圖3所示。

上層控制軟件運行在Windows98平臺上,它為用戶提供與機器人交互的人機接口界面,完成復雜運動控制的數據處理和插補計算。它由人機界面、運算插補、主控、通信四大模塊構成。通信模塊能夠實時地發送控制命令給下位機并從下位機獲得反饋信息,同時保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為了提供對USB的支持(為了使底層控制系統有更好的實時性和更緊湊,下一步準備將底層控制系統改用支持USB的WindowsCE、VxWorks或嵌入式Linux),底層控制系統目前采用Windows98平臺。底層控制軟件接口收上層控制軟件的控制命令,同時解釋并執行控制命令。這通過多線程實現。任務調度和管理模塊是底層控制軟件的主線程,它負責從指令隊列中取出指令并解釋執行。主線程執行過程會產生一個輔助線程——通信線程。通信線程調用通信模塊的輸出函數,負責監視USB端口。如果上位機傳來控制命令,則遵循教學機器人通信協議接收并存入指令隊列中。

3.2通信模塊的實現

上位機和下位機控制軟件共用相同的PL-2301客戶驅動程序、傳輸模塊(由Prolific公司提供)和通信模塊。

PL-2301客戶驅動程序是典型的WDM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屏蔽了底層的硬件細節和USB協議,使上層軟件僅通過驅動程序接口函數就可以訪問PL-2301。主要的幾個驅動程序接口函數是CreateFile()、WriteFile()、ReadFile()、DeviceIOControl()。

傳輸模塊(Transfer.dll)是驅動程序的上層模塊,它通過調用驅動程序接口函數,實現了兩臺主機通過PL-2301通信的基本通信能力。Transfer.dll會產生一列三個線程:

(1)發送線程。這個線程對發送請求進行排隊并按先后順序處理請求。如果出現錯誤,則努力恢復。

(2)接收線程。這個線程等待來自狀態線程的消息,如果發現對方主機將要傳輸數據,就按照傳輸協議接收數據。接收線程把接收到的數據放在接收FIFO緩沖器中,等待上層軟件(Comm.dll)取走。如果有錯誤發生時,也會努力恢復。

(3)狀態線程。這個線程監視PL-2301的狀態信號。如果發現有任何狀態改變,它將給相關線程發消息或調用回調函數通知上層軟件。

Transfer.dll提供幾個供上層軟件(Comm.dll)調用的輸出函數:

·USB_InitService()調用Transfer.dll里的其他輸出函數之間必須先調用這個函數。

·USB_OpenConnect()調用此函數獲得PL-2301的句柄。發送和接收數據時要用到這個句柄。

·USB_WriteConnect()調用此函數向對方主機發送指定的數據。

·USB_ReadConnect()調用此函數從接收FIFO緩沖器中讀取數據。

第3篇

1.1軟件

公司通信系統的軟件變更主要涉及應用軟件的變更,大部分是對現有功能、數據的調整,如電話號碼的變更、使用權限的變更、使用功能的變更等。對于此部分的變更管理,目前公司管理程序僅對全廠性的行政電話、IP地址、軟件權限的變更管理進行了規定,對于各生產廠、部內部使用的指令電話、調度電話、工業電視等通信系統的功能、數據變更未納入公司管理程序,集中管理。

1.2硬件

公司通信系統硬件設備的變更,主要包括:通信設備的新增、拆除、移位、結構調整等。目前均參照公司管理程序執行。近2年各單元變更申請數量大約為25件。而通信系統硬件部分的變更,也是現階段通信系統變更的主要內容。

2變更因素分析

綜合上述公司通信系統變更管理的現狀,有以下一些原因或因素造成了這些變更的發生:在軟件變更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因素所致:第一,用戶生產工藝、產線流程等變更,導致軟件系統結構、功能的變更。第二,公司各廠、部組織機構、辦公地點、人員配置的變更等,導致使用權限的變更。第三,供應商提供服務的變更。此種變更發生幾率很小。在硬件變更方面,縱觀近二年的通信系統變更申請情況,存在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其一,設計不夠完善。其主要體現在工程建設期間終端布點的缺失、設備選型與實際環境和工藝條件的不符、設備安裝位置與實際需求不符等。如90%的電話類變更都是由于工程建設期間終端布點缺失所致;近30%的視頻類變更是由于設備安裝位置與實際需求不符而提出的。其二,需求提出不明確。系統搭建前期,由于用戶對系統整體功能認識的不全面,或是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其需求提出的可行性、完整性存在問題。其主要體現在大量的新增接入點、監控點需求。其三,使用環境的變化。在系統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出現由于關聯系統的軟、硬件設施發生變化而被迫發生變更的情況。

3建議措施

根據公司目前通信系統的變更管理現狀,分析引發變更申請的因素,有如下一些建議或措施:鑒于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且常常貫穿于整個變更管理的生命周期中[1],故而將變更管理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申請階段、審批階段、實施階段、驗收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其特點及問題。在申請階段,申請者需要盡可能的闡明自己需求、原因及所要達到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將申請的內容詳實的表述出來,才能使問題更快的得到解決。在管理程序執行之初,一些部門往往疏忽該過程,隨意填寫,造成管理的混亂及問題的發生。但經過一些宣傳、講解與實踐,目前各廠部都已經知道通信系統的變更需要根據公司管理程序填寫變更申請表,并將申請變更的原因、意圖、要求等內容經可能詳細地填寫完整。在審批階段,主要是對申請部門所提要求、內容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給出技術分析意見。在這一階段,需要現場調研進一步了解申請者的需求、并根據現場情況從系統負荷、線路負荷、資源分配等方面進行初步分析,形成初步的解決方案,故而涉及內容及人員較多,就目前的情況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支撐資料不完善。分析近兩年的變更申請可知,基本都是在原有系統上進行改動,這就需要分析申請者所提出的變更對現有系統運行的影響,包括對設備負荷、線路負荷的影響等。而這些分析的基礎是現有系統的資料,包括設計及圖紙資料。雖然公司可以借閱部分圖紙資料,但其過程較長,對于非工程指揮部體系,公司圖紙資料的查找也存在難度。并且目前部分終版圖與實際情況的匹配度也存在差異,增加了對申請者變更申請判斷的難度。同時,由于圖紙等資料的不完善,給現場調研、方案制定、施工等增加了困難,延長了審批的時間。對于圖紙資料與實際不匹配的問題,一方面,希望出圖者在最終圖紙的出具上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義務與職責,而審核者能更好的執行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唯有在今后每次的施工過程中小心核對、謹慎施工,并認真記錄,逐步完善存在差異的圖紙,匯總存檔。第二,申請內容與實際需求存在差異。在近二年36件的變更申請中,也有一部分的事件在現場調研后會發現與申請內容不符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多數是由于填表者與提出者溝通不全面出現領會錯誤。這種情況一般通過加強填表過程中的溝通能夠消除。在實施階段,主要是實施部門根據事先制定審核通過的實施方案進行施工。此階段目前執行過程良好,但過程監管需要加強。主要體現在施工過程的跟蹤、施工所用材料的確認等。加強這一個過程的控制,不僅有利于變更管理的執行,也有利于工程費用的控制。在驗收階段,主要是對施工效果的確認,是否達到申請的需求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于變更后的圖紙資料等的管理。

第4篇

現階段,有一部分企業運用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統還是采用的單機版模式,在信息系統功能的處理、數據庫的安裝以及用戶的使用上都要在一臺計算機上完成,這就不能有效的實現資源數據的共享。針對這樣的情況,就使得計算機的承載負荷在不斷的加重,并且信息系統的性能也相對較差,就不利于信息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如果計算機上裝載系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問題,那么員工的薪酬數據就會丟失,信息系統就不能正常的運作,甚至還會導致信息系統的崩潰。此外由于單機版信息系統具有信息共享程度低、安全性差等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對不同身份、不同級別的員工進行識別,就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問題,因此,一定要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分析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由于企業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復雜和困難的工作,并且由于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那么在建設信息系統中,就必須根據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和薪酬管理特點等對系統進行建設。此外,還要根據企業員工的實際情況。

(一)薪酬管理數據建設

建設數據庫的目的是為了對信息系統的有關業務數據進行更好的存儲和檢索,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庫,就必須選用Oracle數據庫來對數據進行存儲。選擇Oracle數據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優勢特點,主要包括:其一,該數據庫可以有效支持大數據庫和多多用戶的高性能的業務處理,并且可以對數據進行存取、以及操作系統化標準等;其二,在系統實施中,可以保證系統控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還支持分布式數據庫和分布處理;其三,被系統具有可以移植、兼容和連接的特點。在本系統的薪酬管理的主要數據表主要包括:人員基礎信息表,它主要是為了存儲企業經營中薪酬發放對象的記錄,包括編號、姓名以及部門等;工資項目定義表,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有效的存儲企業薪酬發放的具體欄目以及進行計算的方法等;稅率設置表,它主要是為了能夠在存儲薪酬發放管理,對員工個人所得稅進行扣除的標準信息;工資發放信息表,主要是記錄企業員工的按薪酬發放時間以及存儲每次薪酬發放的實際數據;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功能模塊分析

1、系統登錄模塊

該模塊是建設薪酬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是通過應用系統的登陸窗口,對薪酬管理數據系統的用戶進行編號和口令設置,當系統驗證完成后,就可以登錄進入系統的業務操作界面。其中系統的登錄驗證主要有兩種,密碼校驗和系統權限校驗。

2、系統基礎信息管理模塊

其一,對員工的基礎信息模塊進行管理,主要是員工的人員編號、姓名以及所在部門等基本信息進行錄入、查詢、信息轉移等,其中人員編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進行員工身份識別的關鍵。其二,企業要對薪酬項目的配置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企業薪酬發放管理欄目主要包括對欄目編號、欄目名稱、欄目類型進行管理。其三,要對稅率進行設置,其中主要是設置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標準。

(三)系統業務數據錄入模塊

薪酬數據錄入,作為企業要想把企業的薪酬數據準確的錄入,就必須根據薪酬數據的實際情況將薪酬數據自動生成表格,并且按照規定的標準,對薪酬數據進行設置,從而就可以自動的進行扣稅的計算。年一次性獎金錄入,企業人事管理部門在進行年一次性獎金數據錄入時,要根據薪酬的實際數據和納稅標準進行有效的設置,就可以計算出扣稅獎金的實際數據。年金數據錄入,在進行年金數據錄入時,必須要根據錄入的薪酬數據納稅標準來對其進行設置,就可以計算出扣稅獎金的實際年金數據。

(四)系統業務數據查詢模塊

在對系統有關業務數據進行查詢時,必須要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將薪酬數據按照部門、人員以及薪酬時間進行查詢,并且將查詢結果導出進行存儲。

(五)系統統計分析模塊

在信息系統中,進行薪酬數據、年金數據以及年一次性獎金等數據分析時,可以給其提供多條件、多視圖的統計,并且根據實際的情況,將薪酬數據按照部門、人員以及薪酬時間的不同進行分析和統計。針對分析和統計的結果將其打印成報表和數據的形式,從而用電子文件進行存儲。

三、結束語

第5篇

[關鍵詞]省際新聞流通;省委機關報;整合分析;社會變革

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報道和被報道的情形。它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甚為關注的問題。誠如政治學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間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變化,反映了它們之間聯系的力度,以及趨向分離或整合的走勢”(1981,P113)。新聞又是一種表征話語(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過連續不斷地報道社會變動而與現實建立一種特殊的關系,并且將人們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對靜止的個人經驗與社會的、流動的、制度的、整體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因而有一種“自動”獲取的“合法”權力。新聞報道及其信息流通的這種特性使其扮演一種社會性的整合離聚功能,也因此,它彰顯了所在社會的權力結構和統治合法性之間的互動關系。

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與地方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相對于時代而言,這些變化的特征較為集中體現在地方自和區域之間的聯系加強。在這一過程中,地方各級傳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呈現出何種面貌?從一個長時段的視點來看(1949年建國以來),以省為單位的區域間新聞交互是如何演變的?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政經發展又是如何從一個側面體現在省際新聞流通中?顯然,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不久前,筆者和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合作,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對該項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綜述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擴展深化。

關于中國大陸“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當時全國還沒有全部解放,由于國土遼闊,情況復雜,百廢待興,中央政府為了便于加強對各地區黨、政、軍的領導,曾于50年代在有關省之上設置“行政大區”,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區。至1955年大局穩定,中央政府決定撤銷大區。自此,“省”一級行政單位(包括中央直轄市和自治區)便成為大陸在中央政府直接領導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單位。在“省”以下雖還有“地區”和“縣”,也各自發揮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視為實質性的行政單位。

近年來,學界對中國大陸“省”的研究明顯增多,論文數量迅速增長。歸納起來,這些研究主要采用3種取向。第一種是“中央—地方”研究取向。這是研究傳統的主流思路。第二種是“區域比較”。這種方法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它主要關注區域發展中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同時分析區域間的不平衡現象和研究其發展的模式。第三種是“省的個案研究”,通常以一個省,或幾個省份為對象,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上述3種研究取向,主要是為實現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設計,方法雖異,但無所謂優劣,然而在分析闡述上則各有利弊。“中央—地方”研究取向主要關注“省與中央(北京)”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因排除了省與省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互動,以致難以深刻理解中央與“省”之間的變化。“區域比較”方法將諸多省份劃為大區(例如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中部地區、西北地區等),而不是針對省際關系和它們的互動情況探討其性質,這樣在解釋區域發展或其他問題時,忽視了省際互動和其間差異這一重要因素。此外,這種研究方法較多關注經濟發展方面而甚少涉及其他方面。“個案研究”取向雖然提供了某個省份的詳細資料,但這種方法難以令人了解全貌。不過它可以為下一步的省際研究奠定基礎。

通過以上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對“省”的研究,還未涉及省際互動領域,作為上述3種取向的補充,我們認為需要發展出第4種研究取向,即:系統的省際關系互動研究。這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將被研究對象視為某種同質單位(例如,“省”被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最重要行政管轄單位),研究的問題需涵蓋或適用于所有這類單位,并對它們之間的交互關系或這種聯系的某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這種研究取向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困難在于收集資料難度很大,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頭緒繁多。另外,如果缺乏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也使研究不易進行。就本文而言,我們嘗試采用這種研究取向,探討中國大陸省際間的新聞信息交互流通。

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要對內開放,只要目前市場經濟及區域開放持續下去,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后,各省將進一步加強它們之間的互利交往。據此,省際間的新聞流通總量及分布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了解省際水平互動關系和社會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探究省際交互聯系更具意義。當然,本文研究的范圍只是新聞信息,雖然這只是省際互動關系的一個方面,但其重要的潛在價值則不容忽視。

省際新聞流通的分析框架

上面提到,運用某種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對采用第4種取向的研究至關緊要。我們在設計研究方案時,受到盛行于70年代研究國際間新聞信息流通方法論的啟示。當時,一大批學者的實證研究成果,促成了“建立國際信息傳播新秩序”的大辯論,最后導致美國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言之,研究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學者揉合了發展傳播學和批判學派的特點,視跨國新聞信息流通為世界體系運作的一個方面和構成要素。同時,它也是世界體系的產物。許多學者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究,揭示了不平等的國際新聞傳播譜系,也揭示了世界體系內在的結構矛盾和沖突關系。世界體系是當代左翼思想家華勒斯坦(Wallerstein)提出的一套分析全球問題的理論體系,其要旨是將世界劃為“中心”(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邊緣”(不發達國家)和“半邊緣”(介于兩者之間)三大塊,以全球視野,分析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90年代,冷戰結束,但華氏理論不僅未過時,反而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而倍受重視并被其他學者發展出許多新的分析和論述。

傳播學者幾十年來通過研究國際傳播中不同國家媒體對外國的報道,總結了幾種帶有普遍性的模式。主要的發現在于“中心”地帶和“邊緣”地帶信息流通失衡現象及單向主導的傳播資源分配制度。90年代中期,在兩位著名國際傳播學者統籌下,一批學者同時對38個國家如何報道全球214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規模最大的國際新聞信息交互流通的調查,采用系統整體的研究框架和統一的內容分析方法,獲得大量的第一手數據,從2000年開始,研究成果分卷出版。

回顧幾十年來積累的文獻,可以說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研究已具備充分的理論范式和整合分析的框架。我們認為,通過對有關因素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一成熟的分析方法似可借鑒作為一國內新聞信息流通研究的基礎框架。

省委機關報與省際新聞流通

在國內傳媒體制中,每一家省委機關報就是該省的“人民日報”,它代表省的領導層向全省說話,履行傳遞政令,上情下達的職責;同時,它在中央與地方的互動關系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又在與外省的信息交流過程中,成為把門人及外省特定形象的塑造者。但是,由于國內傳媒傳統上是一種垂直單向性的宣傳型模式,省委機關報歷來以宣傳上面政策,報道下面省情為主;面對其他省份的報道,除了一些常規的新聞(如“祖國各地”,“塞外風情”等花絮新聞)可按編輯專業喜好處理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在改革搞活的年代里,尤其還要顧及地方的經濟利益、貿易往來、人口流動等有利或不利本省的因素。換言之,省委機關報在國內1500份地方報紙中占據關鍵位置,它們“守土有責”,通過某些機制,對其他省份的信息進行篩選,決定是否讓它流入本地區。也因此,這種傳遞既涉及政經因素,也涉及編輯程序;既有一定的采編運作習慣使然,也同省委領導層的理性偏好有關聯。以此類推,這種情況也可存在于地方各級傳媒中。這說明,中國地方傳媒機關報和外部信息交互的運作機制,是一塊有待深入開拓的研究領地。

省委機關報這種“精英導航”特性,使得它在眾多的各類地方媒介生態圈內始終執政治傳播之牛耳,其權威地位無可替代;也由于各省省報一般在1949年建國以后就開始不間斷地連續出版,而其他種類的媒體則無此條件(如“晚報”和城市電視臺,直到80年代才開始興盛起來,且是以某一特定城市居民為服務對象),我們順理成章選擇了全國各省的機關報作為代表媒體,并以每一省的黨報對外省的新聞報道作為研究的對象,采用長時段系統抽樣內容分析方法搜集材料,試圖從歷史延續性的角度,探究建國以來省際

新聞流通是怎樣體現在省委機關報上的。

研究關注點和主要發現

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和關注點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1949年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的模式與形態變化;

2.“”前(1949—1966),“”期間以及后時代(1977—至今)3個階段省際新聞流通的比較。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考察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反映在省際新聞流通中的變化,為進一步探索它與50年來社會變革的關系提供研究的基礎資料。(3)

因此,我們選擇以系統縱向設計的方法搜集資料,然后進行內容分析。在具體操作上,分別選定3個年段,在相距各20年的時段中,又分別選取兩個連續的年份點,每個年份抽取4個星期的省報進行全體抽樣調查。為了降低特定年份殊事件的影響,每個時段都分別包括這兩個年份。最近的年份為1995—1996年,倒溯上去的20年中為1975—1976年(末期),最后倒溯的年份為1955—1956年(前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3個年代分別是代表各自的10年時段。總之,這樣選擇在相當程度上可反映過往40多年間中國大陸社會變革的歷史軌跡,也在我們駕馭的范圍內。(4)表一、表二為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表一:省際新聞流通量統計表

1955-19561975-19761995-1996

兩年內消息總數290715097269

每天平均數51.926.9129.8

每省每天平均數2.01.05.0

單省消息比例%87.284.995.1

消息形式

一般消息%66.382.762.5

簡訊%7.3225.8

相片%26.515.311.8

涉及本省的消息%2.22.42.4

頭版消息%49.840.54.8

新聞主題

政治軍事%14.136.510.6

經濟發展%63.835.835.7

科學技術%8.310.116.4

文化娛樂%7.54.515.2

罪案%1.90.79.4

天災人禍%1.48.44.2

趣味%2.936.3

其他%0.212.1

表二:省際新聞的空間分布

1955-19561975-19761995-1996

被報道:%

最多的九個省606761

中間的九個省272526

最少的九個省13813

報道者:%

最多的九個省424155

中間的九個省323232

最少的九個省262713

被報道:%

最多的五個省435245

最少的五個省635

報道者%

最多的五個省262437

最少的九個省13147

歸納表一、表二的數據,省委機關報反映出來的省際新聞流通特征如下:

一、省委機關報每天登外省消息并不多,報道量偏低,但近年呈上升趨勢。1955—1956年間,平均每份省報每天只有兩條外省新聞;1975—1976年間,每天只有1條;目前則為5條。其中,增長最快的省份為上海、天津、廣東、江蘇等地。

二、質的方面,65%以上的省際新聞報道屬普通消息類報道,新聞圖片類型的報道不斷減少。而90年代簡明新聞類則明顯增多。

三、版面安排上,50年代不少外省新聞處理成簡訊欄放在頭版,而當下的作法是將非本地的新聞(包括國際、國家和外省)放在內頁固定的版位上。這說明近年省際消息在省報的特點是數量增多但重要性降低。

四、報道主題方面,經濟消息占據主要地位,政治新聞在文化革命后期占36%以上;同時,除了科技新聞有10%和76年唐山大地震使災禍消息攀升至8%外,其他種類的報道則少得不成比例。90年代的重大變化則是新聞類型呈多元化趨勢,趣味性的軟新聞和罪案新聞的比例增加較明顯。

五、空間分布上,在所有3個年段中,省際新聞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少數幾個省份。信息豐富省份和信息貧乏省份的差距在90年代呈擴大趨勢。1995—1996年間,9個信息豐富省份占了55%的報道量,而9個信息貧乏省份僅占13%,比率為4.21。

結論

這項研究調查了建國以后3個年代省委機關報進行省際新聞交互流通的情形和模式,取得了一批寶貴數據,對認識大陸前、中以及貼近當今的90年代省際間的新聞信息相互之間的交流狀況頗有裨益,也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示,故研究本身有一定的創新意義。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端,是一個孤立的個案實證,還缺乏多元有效的參數變量進行更復雜的量化統計,從而作出深入的分析和解釋。

傳統上,大陸的報刊是以“中央—省—市(地委)”三級黨報為核心的垂直管理體系。政治學者A.Liu早期研究表明(5),這種垂直統領性的媒體結構和全方位網絡式宣傳導向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絕對領導權和宣傳上的話語服從(1971,P175—176)。按照分工,中央一級的報紙(包括綜合性和行業對象性報紙)除了負責傳遞中央的信息外,也側重各地新聞動態的報道。在時代,傳遞和推廣各地符合中央意圖的先進典型和地方經驗往往是中央一級報紙要唱好的重頭戲。而省及市一級的報紙主要任務則放在上情下達和報道本地區新聞上,對其他省或市的橫向報道往往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尤其是80年代以來的社會轉型更使這種變化賦予了和以往不同的內涵。但是,這種變化又受制于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既有體制結構、不同媒介的限制;也受到經貿的、地緣文化的、人口的、歷史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省際新聞的流通量研究還需和中央傳媒對各地報道的新聞流通量的變化聯系起來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在的關系。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各省的省委機關報對外省報道總量一直偏低,期間,每天只有1條,反映了當時高度一元化的宣傳整合模式。到了90年代中,這種一元化的模式已有所改變,但省際新聞的流通量仍然較低。平均而言,每家省報每天也不過只有5條外省消息。換句話說,每6個省里面,只有1個省的消息出現在它省的機關報上。這種狀況,一方面大大落后于日益密切的地區間水平聯系,另一方面又揭示出中國大陸新聞媒介在宣傳報道上,至少在各省的“精英導航”機關報上,仍然較為偏重信息的垂直單向流通。而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呈現出來3種模式的異同,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與不變的矛盾,新的社會改革因素和舊的體制之間的矛盾,以及地區間愈來愈加大的信息失衡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傳媒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有的單一黨報/媒介體制在官方權力的政治掌控和市場經濟的資源調配下正不斷向雙軌制結構演變,即:新興的市民—市場導向的商業媒介體制同傳統的黨報媒介體制在經濟和政治上“各占一方,共存補缺”,甚至實行“小報(代表市民的商業媒介)養大報(代表正統的黨報媒介)”,這情形有些類似80年代以來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國營企業和非國營企業(如合資、民營、集體等)的雙軌制現象(6)。當然,由于傳媒的政治敏感性,商業媒介目前的政治地位和影響要比非國營企業小得多。但是,這類媒介(主要指市民報/晚報,消遣雜志,有線電視臺/各省的衛星臺和新近崛起的民營網站等)對促進地方信息交流意義重大。根據一些零碎的材料,一些市民報(7)如《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近年來不僅重視本土新聞的報道,也較為重視外地新聞尤其是社會的財金新聞的報道,這需要今后專門的研究予以實證了解。

注釋:

(1)見Muir.R.(1981)ModernPoliticalGeography.London:Macmillan.

(2)筆者與祝建華的一部份研究發表在《新聞學研究》期刊,2000年7月號上,題為“中國大陸省際新聞流通之研究(1955—1996)”,第161—181頁。本研究從方案設計到大量的數據處理分析,祝建華教授都貢獻良多,筆者感到受益匪淺。

(3)本研究是系列研究計劃的第一個項目。

(4)關于操作與抽樣過程的幾項說明:

1)1955—1956年間的3份省報不適用于全部3個年段,其中一份直至1975—1976年依然闕如,《日報》于1956年后期才創刊;《寧夏日報》于1959年創刊;《海南日報》則在80年代后期才出現。因此,在3個年段中互動省報樣本數不一致,1955—1956年間是27份,1975—1976年間是29份,1995—1996年間是30份。為了保持連貫性,我們只使用27份省報樣本在3個年段內進行比較,29份樣本在70年代與90年代進行比較,90年代的對比則使用30個樣本。

2)我們初步檢測發現,大部分省報很少報道其他省的新聞,因此要進行內容分析的研究(通常每年選取一或兩星期)必須選取數量相當大的樣本。我們在所選擇的6個年份中,就每一年的4個

星期28天內的省報,進行全部抽樣調查,或者說我們選取的樣本,包括了4816期報紙。

3)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省際新聞報道,其他表述意見的文章,例如社論、評述、讀者來信以及副刊、廣告、天氣預報等非新聞性的材料均未采用。

4)關于“省際”新聞的定義,我們參考有關國際傳播研究傳統界定的關于“國際新聞”定義的闡釋來判定符合本研究需要的“省際新聞報道”的定義。

5)北京是個例外,因為它既是首都又是一座主要省級城市,我們將它代表國家和城市的雙重身份作了特殊的處理,在研究中排出了有關中央政府與國家大事的報道。

6)假如一則新聞報道涉及一個以上的外省,我們采取多個省的條目處理。

7)國內一流大學的3位資深新聞資料室管理員協助擔任資料收集工作,他們運用上述標準對選自30個省份出版的省報新聞報道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下列要求逐項進行編碼:事發地點(即外省名稱),新聞數量,是否涉及本省人士,報道類型(普通新聞、簡明新聞、圖片新聞)和刊登位置(頭版或內頁)。由于編碼人員經過反復培訓,素質較高。加上編碼要求明確,最后編碼分類的一致度符合標準,達到滿意的要求。

(5)見A.Liu(1971)CommunicationandNationalIntegrationinCommunistChina.Berkeley,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6)有關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中的雙軌制怎樣在社會轉型中取得“帕雷圖改進”的積效,可參看L.Lau,Y.Qian,G.Roland的新近合作研究成果:“ReformwithoutLosers:AnInterpretationofChina’sDual?TrackApproachtoTransit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0,vol.108,no.1,pp.121—143.

第6篇

1、改變管理結構

新時期,信息化背景下的圖書館更能體現新型管理理念在實際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應用網絡管理系統的流通閱覽室,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進行高效的管理決策處理。

2、完善管理內容

傳統的流通閱覽室對人性化服務的要求不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效率也普遍低下。引用數字化管理模式的流通閱覽室,大部分管理工作都可以通過信息處理來完成,且其服務性能也會大幅度下降。

二、新時期數字化背景下流通閱覽部的管理創新

1、管理創新

現代管理理念在文化和管理技術的雙重影響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體系和制度上的結構變化對管理理念的影響很大。流通閱覽室的工作流程一般是按照規定目標和任務來擬定的,與其他圖書館管理內容不同,流通閱覽室的客流量很大,且借閱信息數據復雜,管理人員必須認真比對每個借閱信息對圖書館內書籍進行綜合管理。數字化的管理模式不僅要體現在管理計劃上的實效性發展,還應體現在方案流程與實際調控手段的合理性改革。將提高流通閱覽室的服務質量和功能效率為目標,在優化其管理模式的同時,盡可能的以標準化的管理規范對館內各管理內容進行系統性規劃。與此同時,還要將管內設施、書籍、工作人員信息實時輸入到管理信息系統中,管理人員應在規定的流程內完成借閱工作。

2、引進激勵機制

流通閱覽室的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其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都非常高。但是在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雙重負面環境的影響下,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也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巨大的轉變。激勵機制是數字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改革項目之一,通過激勵機制,圖書館領導可以宏觀地調控各流通閱覽室的管理結構,并通過工作人員的反應和工作狀態及時調整管理計劃和管理方案。一般情況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很差,其在數字化管理體制下很難找到明確的管理位置,激勵機制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一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人力資源

工作人員在復雜繁重的工作中能夠體會到數字化管理模式帶給他們的新鮮感,通過引進新的管理設施和設備可以調動其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績效管理模式是一種應用價值非常高的管理方式,引入科學適當的績效考核機制,可以規范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使其明確管理目標,嚴肅、認真的完成管理任務。

(2)發揮工作人員的管理潛質

一系列績效考核項目不僅可以提高管理質量,還能有效促進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明確發展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技能,同時,數字化平臺也大大提升了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性,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數據庫清楚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情況,員工之間的平等關系建立起來了,其管理合作關系也會更加緊密。

(3)引進交流機制

流通閱覽室的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口眾多,交流是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數字化管理系統可以讓管理者清楚的了解工作人員和借閱人的數據信息,使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能夠通過廣闊的資源信息平臺開展友好的交流活動。交流機制對提高流通閱覽室管理人員的協作意識、團隊精神以及溝通意識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3、信息集成化管理

第7篇

[關鍵詞]醫院信息系統;HIS;制度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076-02

醫院信息系統(HIS)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施的現代化醫院管理模式和優化醫療工作流程的一種重大變革。我院也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過13年的不斷升級改造,整個醫院信息系統已初具規模。總結13年來醫院信息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的經驗,深感建立和制定相應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證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現總結如下:

1結合實際,制定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醫院信息系統是把醫院產生的各種信息輸入計算機網絡系統,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的儲存、處理、傳輸和輸出,在院內形成信息共享,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但這些最終都是由人來操作和掌握的,醫院信息系統只是得以完成這些任務的工具和手段。而一個好的管理手段必須要依靠健全的制度來保證落實,切不可以為上了醫院信息系統就萬事大吉,存在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1]。要使醫院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與之相配套的制度來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我院實施醫院信息系統伊始,就將制度的建立作為首要工作,依據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實際狀況,逐步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規范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進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我院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四個大類,每類都有若干種。具體為《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各項制度》、《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

1.1《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是一個公共性的制度,分為四章二十三條。從總則、技術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規范了醫院信息系統的操作,確定了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的意義及目的,對醫院信息系統的技術管理提出了要求,對所有接入醫院信息系統的工作站點做了統一要求。

1.2《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

《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共有五章二十六條。從安全保護、安全監督、相關責任等方面對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及網絡中一切設備的安全進行了詳盡規定,并提出了對違反規定而應承擔的責任。要加強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2]。

1.3《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各項制度》

《醫院信息網絡系統管理各項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條,具體針對計算機信息中心工作職責、機房的管理、信息儲存及保管、互連網站、數據備份、應急恢復、網絡設備的購置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1.4《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

《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涉及到實際操作的各個環節,共有二十四項流程。實踐證明,如果不及時制定相應的流程規范,在醫院信息系統的運行中必然會出現混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1.5《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分為十一條,依據上述各項規定及醫院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對平時醫院信息系統應用中易出現的不規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種損害所制定的獎懲辦法,是對上述各種規定的有力補充。

2狠抓落實,確保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的實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寫在紙上,訂在墻上,而是要落在實處。自制度建立以來,狠抓制度的落實也就成為醫院信息系統成功運行的關鍵因素。只有嚴格執行這些制度,才能保證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達到建設和應用醫院信息系統的目的。

2.1組織學習,領會制度的實質

整套規章制度在頒布后,印文下發到各個部門,要求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不但對原來在崗人員,而且對新上崗人員更是廣泛宣傳,組織學習,并將其作為崗前培訓的重要方面,列為上崗考核的內容,使之人人知曉,從而強化這些制度的執行意識。

2.2加強監督,促進制度的執行

有了規章制度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監督機制來督促這些制度的執行。為此,我們將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的監督執行納入醫院綜合目標責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監督制度執行情況的局面。通過這種方法,促進了制度的執行,使制度的執行成為全院各類人員的自覺行為。

2.3建立記錄,細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實的前提。為此,我們根據制度內容,建立了各種相應的記錄本,如《服務器維護記錄表》、《網絡系統維護記錄表》、《系統軟件維護記錄表》、《HIS應用軟件維護記錄表》、《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維護更新記錄表》、《數據備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種表格和日志,從而細化制度的執行,明確各級各類操作人員的職責。

3拾遺補缺,進一步完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實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醫院管理的要求和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運行,做相應的調整,原有的規章制度必然要隨著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補充和修改。而且規章制度多半是在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制訂的,當醫院信息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往往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也需要補充和修改[2]。如社會醫療保險政策實施后,我院對醫院信息系統中有關費用結算部分做了新的規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動;再者醫院信息系統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統上線后,也都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醫院信息系統能夠正常運轉和有效應用和推廣的重要保證。同時,醫院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也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4]。

[參考文獻]

[1]梁珂.醫院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中國醫藥研究,2005,3(2):168-170

[2]宋穎杰,于明臻.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7):104,110.

第8篇

由于現在全社會對鐵路運輸的要求越來越高,鐵路的現代化管理也越來越依賴計算機通信網絡,現在的鐵路信息系統的運行基本上都離不開計算機通信網絡的支撐。但在現實中,鐵路計算機通信網絡管理的實際操作是有著一定的偏差的,操作時發生網絡系統故障導致信息損失、泄露和干擾等不安全事件也并非罕見,所以網絡安全問題也為人們所思考和研究。隨著美國“棱鏡門”的發酵,各國對網絡的安全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的角度,對網絡安全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網絡安全主要有以下幾大安全隱患。①網絡系統自身安全隱患。網絡的開放性和廣泛聯結性為網絡攻擊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得數據的保密難度加大,如今,鐵路運輸、管理的信息都是依靠通信網絡來傳遞與交流,雖然具備一定的保密手段和措施,但還是容易被破解竊取。同時該性能也為計算機病毒提供了方便,計算機一旦被病毒攻擊,可能會導致系統部分或全部崩潰,信息數據遭到破壞、銷毀、泄露或篡改等,帶來巨大損失。②網絡硬件通信設備安全隱患。由于網絡主干網設備采用不同的國家及廠家,網絡設備是否安全最隱蔽也最難檢測。③TCP/IP協議的安全隱患。TCP/IP協議是因特網的基石,但這塊基石卻很脆弱,為了提高TCP/IP協議的運行速率,所以該協議的代碼量就大大減少了,而相應的該協議的安全性也大大的降低了,而一些網絡黑客就可以利用TCP/IP協議允許的網絡端口進入網絡系統,再通過通道進入用戶的終端或服務器的其它設備,盜取信息,導致TCP/IP協議設計的本身就存在著安全隱患,也導致了一些基于TCP/IP協議應用的服務都存在著安全隱患。④所使用軟件存在著漏洞。在鐵路的改革大潮中,隨著大量的應用面向社會,名目繁多的電子商務軟件涌現于世,網絡通信安全問題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潛在威脅,現在所使用的通信軟件都是源代碼程序完全或部分公開的軟件,而且在使用通信網絡過程中,沒有一定的安全保護措施,給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入侵留下隱患。同時,由于軟件的公用性,涉及網上信息的安全、軟件的堅固性也面臨巨大的考驗。⑤通過網絡傳輸信息也不安全。因為在網絡上傳輸數據信息時是會有電磁輻射產生的,所以如果網絡信息傳輸信道沒有設置傳輸信息時所需的屏蔽措施的話,所傳輸的數據或信息是可以截取的,所以網絡的傳輸信道也是存在著安全隱患的。⑥人為因素。計算機通信網絡管理人員素質低,沒有責任心及職業道德,經常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情況下泄露相關的秘密信息,有為自身利益為目的,利用自身的權限盜取或篡改網絡內部的信息,以及有些工作人員在使用計算機通信網絡時安全意識不強,操作不熟練,明密界限不清楚,不注重密碼的有效期,長期重復使用同一種密鑰,導致密碼被破解,下發口令和密碼沒有及時回收,導致口令和密碼到期后仍能通過它進入系統,致使系統管理混亂,重要信息泄露或丟失。

2鐵路計算機通信網絡管理安全問題的解決對策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具體是指采用安全技術和防范措施來保護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以及系統中的數據及信息,不受到那些人為的或非人為的攻擊造成數據的損失、破壞、更改等,防止非授權人員竊取信息,確保網絡服務正常運行。為保證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就必須采取相關的安全措施。

①加強內部管理。

內部管理的基石就是系統本身和人員,系統的高低級也代表了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高質量、高性能系統更能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為一些小差錯或故障,導致數據及信息的破壞或銷毀,還有在操作網絡通信時出現安全問題的話,也可以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逐步將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改,強化系統的安全性,確保網絡上或計算機上數據或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樣的高素質、高技術人員也是安全的保障,人員不可靠,就算其它條件再好也沒用,所以加強網絡人員的管理和培養,是網絡安全保障的一大對策,而且經過培養的人員更具備網絡安全意識,網絡技術更加精湛,如果以后網絡安全問題再發生,能夠更快速、更高效、更徹底的解決。

②利用密碼技術為數據進行加密。

因為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傳輸數據和信息的過程中或儲存時,亦可被竊取,導致信息泄露,所以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可以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以及儲存時進行加密處理。密碼技術的基本思想就是偽裝信息,該技術是由明文、密文、算法以及密鑰構成的,其中密鑰尤為重要,無論是把明碼狀態轉換成密碼狀態的加密過程,還是將密碼狀態轉換成明碼狀態的解密過程,都是基于密鑰進行的。基本上密碼有三種即移位密碼、代替密碼和乘積密碼,但如果加密時只使用其中一種密碼,那樣是很容易被破解的,所以在使用密碼時不要一味的只使用單獨一種密碼,而是要將這三種密碼結合在一起,經過多次變換在迭代生成一個新的密碼,密碼技術也是對數據進行安全防護的一種十分常見的措施。

③用戶識別技術。

為保證網絡系統內重要數據與信息不會被不允許或不被授權用戶查看、復制、篡改及銷毀等,網絡需要采用識別技術。一般的用戶識別技術有:口令、唯一標識符和標記識別等。在一般情況下,最常用的用戶識別技術方法就是口令,而口令是由計算機系統隨機產生的,由于它的隨機性,所以產生的口令保密性強,口令字符也不容易猜測,但需要用戶去記憶它。同樣的,為了進一步增強數據安全性,可以對口令進行不定時的更改,修改口令的有效期限。對于一些安全性要求較高網絡通信系統,一般會采用唯一標識符這類用戶識別技術,用戶的唯一標識符是在該網絡通信系統建立用戶時由該網絡通信系統生成的,而且該用戶的唯一標識符在一定的系統周期內是不會被其他用戶再度使用的。標記識別是一種需要一個隨機精確碼卡片(如磁卡等)來實現的識別技術,該隨機碼卡片就是一個標記集合體,而一個標記就是一個口令,用戶用這隨機碼卡片來代替系統打入一個口令。而且這種隨機碼卡片是每個用戶必須具備的。④防火墻技術。防火墻就是相當在被保護計算機通信網絡與外界不同網絡之間設置一道防護墻,它可以通過鑒別、限制、檢測、監測以及更改等技術跨越防火墻的數據流,來達到維護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可以說防火墻技術就是攔截計算機通信網絡有害信息的防御技術。防火墻技術也有很多種,例如:網絡級防火墻、應用層網關防火墻、規則檢查防護墻等,合理的利用防火墻技術能夠更好的防范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隱患。

⑤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可以通過對入侵網絡的行為進行檢查和識別,判斷其危害性,并能夠快速的做出報警和記錄以及及時采取相應安全措施將入侵行為防御住而且進行有限度的反擊。該類技術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御中擁有非常強的效果,因為目前的計算機網絡大都是基于單一的TCP/IP協議的,而TCP/IP協議非常脆弱,所以大部分的入侵行為都是圍繞在這個TCP/IP協議下進行的,這樣就形成了有一定規律的網絡入侵模式,亦可根據這個特點設計一個專門的入侵檢測系統。同樣的,在目前常用的入侵檢測技術也有很多種,如基于審計信息的入侵檢測技術、基于神經網絡的入侵檢測技術等。⑥網絡硬件設備采購。盡量采用國產設備或國家已安全認定的設備,確保網絡的安全。

3結語

第9篇

首先信息中心組織各信息系統相關各部門,對信息系統的業務連續性需求進行分析和判斷,從系統恢復時間點目標(RTO)和數據恢復點目標(RPO)兩個方面,分為財務損失和非財務損失進行分析,從各自的業務要求出發,對系統連續性的要求提出了指標。信息中心根據滿足各時間段連續運行和數據恢復的要求,進行建設成本估算,然后將業務要求和建設成本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各系統的RTO和RPO,作為制定容災建設方案的基本參考指標。

2系統容災建設

根據業務需求分析的結果和建設成本的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改造方案,并按照方案,對各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和建設,以使其滿足相關指標的要求。根據各系統的特點和所支撐業務情況,制定全面的應急預案,包括系統恢復預案、系統恢復前的業務連續運行預案、系統恢復后數據處理預案等,保證業務運行盡可能不受系統中斷的影響或者將影響降到最低。

3應急預案演練

應急預案完成后,根據業務情況,策劃了應急預案的演練。模擬真實的環境,從各個層面檢驗應急預案的效果,已保證在真實災難發生時,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應急預案優化應急預案演練后,對演練過程和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從可行性、適宜性等方面對應急演練進行評價,并進行了優化和改進。以使其能夠持之以恒的滿足公司的業務連續管理的需要。

4總結

4.1增強企業應對各種災難的能力

(1)預防了潛在的威脅帶來的風險。(2)保護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3)使企業的業務中斷和損失最小化。(4)最大程度地減小了數據的丟失、收入的損失、客戶的流失。(5)增強了投資者、股東和消費者的信心。(6)維護了企業的形象和信譽。

4.2完善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蜜臀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99re久久在热线播放最新地址 | 男人午夜天堂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 伊人第一页 | 亚洲成人伊人网 | 丁香网五月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善良的护士bd高清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 黄色短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色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日干 |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 邱淑贞三级艳电影全集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不卡 |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视频播放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 | 国产精选自拍 | 国产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6 | 欧美色资源 | 人人爽人人草 |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男女无遮挡一进一出视频 | 啦啦啦免费 |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网址 | 国产一二三区精品 |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 精品国产成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