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47:0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質量管理工作亮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電氣工程 電氣工程質量管理
1.建筑工程中電氣工程的地位
建筑電氣工程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很多是通過電氣工程實現的。電氣工程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工期、造價,電氣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到建筑物整體設備的安全運行、節能及使用功能。電氣工程在建筑物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2.做好電氣工程管理工作要具有一定專業技能
要做好電氣工程管理工作,就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必須的施工驗收規范,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更好的配合施工,還要了解其他專業方面的知識。電氣工程管理人員還應熟悉本專業的相關設計規范,掌握行業主管部門的一些特別規定。電氣工程管理人員應具備及時發現問題的能力,及時糾正工程中的錯誤。電氣工程管理人員應不斷更新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氣設備、材料不斷改進、更新換代,要想全面掌握各種電氣產品的性能,需要在工作中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
3.電氣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
3.1 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前要認真熟悉施工圖紙,及時發現圖紙中的問題,參加或主持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 。電氣工程師在熟悉圖紙時應注意強電、弱電、有線電視進戶預埋套管的位置、標高是否合理;戶外如果有照明、閉路監控攝像頭(防盜報警探測器、公共廣播等,也要預埋合適的套管,避免后期剔鑿;動力配電、控制設計是否與其他相關專業的要求一致;電纜橋架、插接母線、線槽等的位置、標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裝,避免與風管、水管等“打架”;預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圖,標高、尺寸是否標注清楚;浴室等特殊場所的電氣安全保護是否符合規范及驗收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應在熟悉電氣施工圖紙后,同土建、水暖等專業施工技術人員共同核對土建施工圖、水暖施工圖、電氣施工圖,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哪些部位存在矛盾。根據土建施工進度計劃,對有關基礎型鋼預埋、支吊架預埋和線路保護管預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計劃,確定準確配合時間,以防遺漏和發生差錯。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將各種預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處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術與材料準備工作。
3.2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施工中必須根據已會審后的電氣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按照國家現行的電氣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地方有關工程建設的法規、文件,經審批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施工中若發現圖紙問題應及時提出并處理,不允許未經未經同意擅自變更設計。
嚴格推行規范化操作程序,編制符合規范、工藝標準,具有可操作性的質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經有關人員在驗收表上簽字,不得進行下道工序,記錄好工作日志,防止監督流于形式。
在施工階段要嚴把材料質量關,推行質量控制卡措施,每種材料要有完整的資料(出廠合格證、檢測報告、復測報告等)并經過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簽字才可進場,將不合格材料進入工程的門路堵死;其次要嚴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質量關,重點是工序的質量控制。在施工階段中質量控制要注意細節部分,重點檢查和控制。
3.2.1 基礎施工階段電氣工程的質量管理
在基礎工程施工時,應及時配合土建做好強、弱電專業的進戶電纜穿墻管及止水擋板的預埋、預留工作。這一工作要求電氣專業應趕在土建做墻體防水處理之前完成,避免電氣施工破壞防水層造成墻體今后滲漏;對需要預埋的鐵件、吊卡、木磚、吊桿基礎螺栓及配電柜基礎型鋼等預埋件,電氣施工人員應配合土建提前做好準備,土建施工到位及時埋入,不得遺漏。電氣施工安裝中,管理人員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能力,才能把好質量關。
3.2.2 主體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
首先必須分清工程中的重點環節。在電氣工程質量監控中,確定配電裝置、電力電纜、配電箱三個重點設備交接協調環節,明確關系,制定措施,根據規范進行超前監控,達到對工程質量的預控。其次,必須在監控好重點環節的基礎上以點帶面,促動整個系統工程的質量控制。電氣工程要與土建工程緊密配合,根據土建澆注混凝土的進度要求及流水作業的順序,逐層逐段的做好電管鋪設工作,這是整個電氣安裝工程的關鍵工作,做的不好不僅影響土建施工進度與質量,而且也影響整個電氣安裝工程后續工序的質量與進度。澆注混凝土時,電工應留人看守,以防振搗混凝土時損壞配管或使得開關盒移位。遇有管路損壞時,應及時修復。
3.2.3 裝修階段的質量管理
在砌筑隔墻之前應與土建專業管理人員將水平線及隔墻線核實一遍,因為將按此線確定管路預埋位置及各種燈具、開關插座的位置、標高。抹灰之前,電氣施工人員應按內墻上彈出的水平線和墻面線,將所有電氣工程中的預留孔洞按設計和規范要求核實一遍,符合要求后將箱盒穩定好,將全部暗配管路也檢查一遍,然后掃通管路,穿好帶線,堵好管盒。抹灰時配合土建做好配電箱的貼門臉及箱盒的收口,箱盒處抹灰收口應光滑平整。
3.2.4 安裝、調試階段的質量管理
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安裝配電箱,配電箱內要配線整齊、壓接牢固,多股線要掛錫,接地線的連接,接地端子的預留應符合規范要求。按設計和規范要求進行防雷施工,做好等電位連接、防側雷擊連接、屋頂的外露金屬物體的防雷連接。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TV5文獻標識碼: A
1 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電氣、機械設備、地質、土木工程和水工建筑等技術手段,需要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統一。因此,可以將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概括為以下幾點。
1.1 人為因素。施工人員會對施工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每一個項目施工人員的素質都會影響工程建設。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之中,應該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身體素質、責任心、工程質量意識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人員操控的水平。只有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技術水平,才能使項目工程的質量得到提高,保證了施工質量。
1.2 建筑材料因素。建筑材料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應該對入駐施工現場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管理建筑材料的過程主要有:控制材料采購、對資源合理利用、減少浪費損失、建立完善的質量檢驗體系、合理處置剩余材料,避免胡亂堆放的現象。
1.3 機械設備因素。機械設備會對施工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施工中使用的設備狀況、性能、效率、故障率、完好程度等會對工程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施工設備的過程中,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機械設備的是否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是否便于操作和維修。
1.4 施工技術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包括:操作流程、組織設計、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等。其中,施工技術是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一些水利工程因為使用了落后的施工技術,會拖延工程的進度,甚至產生超出預算的現象。因此,在制定施工工藝的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并在經濟、管理、組織和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最終制定出完整的符合技術原理、經濟原理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質量。 5、施工環境因素。施工的環境因素包括保障系統、勞動系統和自然環境系統等。環境因素具有復雜多變的特征,因此,氣象、地質和水文等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復雜的影響。如果施工的環境十分惡劣,會延遲施工周期,無法實現工程施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應該針對施工工程的具體條件和特點,對施工環境進行控制,提高材料的安全性特征,提高施工機械的使用壽命,使施工工程能夠按照計劃進行。
2 我國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工程管理問題
水利工程在施工階段中,有些施工作業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規范規程進行施工,無視規范的存在,造成了工程項目協調管理的困難增加,這方面的原因也是較為突出的。
2.2 施工技術問題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更新中,水利行業所牽涉到的領域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展中。所以,對于工程施工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就當前情況來說,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中因為工程自身對特定空間和時間的要求不同,所以使得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比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術的作難度。而傳統的施工作業模式在當代工程建設項目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施工作業人員綜合技能水平低下、施工機械設備不先進和施工工法落后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些方面的缺陷給工程施工質量埋下了隱患。
2.3 施工質量問題
質量控制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內容,它在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有關的質量監督體制是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順利實施的有效辦法之一。然而,因為在實施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常常往會因為執行力度缺失的問題,權責分項不明,造成工程質量的監管與控制的力度不足,比如偷工減料、無人監管等問題屢屢發生,對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3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質量和施工質量的有效策略
3.1 強化質量控制措施
保證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努力實現施工合同中確定的施工質量要求,必須做到事前主動控制、事中積極檢查、事后嚴肅把關的積極預防措施。
3.1.1 前主動控制:選擇施工質量信譽好,具有相應施工資質的企業,把好施工企業的準入關,全部實行合同管理;確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并明確災害性外界環境因素對工期影響后的處理辦法;配備組合好相應的管理人員和責任人員;明確檢測質量的手段、方法。
3.1.2 中積極檢查:在施工過程中對照施工規范規定的檢查。施工過程即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應用保證施工質量的各項檢查手段、措施、方法去努力實現目標。事后嚴肅把關:對于質量控制要點、要害部位或質量有疑問的部位進行事后復檢,嚴格按照質量評審標準對單元、分部、單位工程組織驗收,并實行質量保證金制度,讓“制造者”跟蹤一段時間的質量保證,完善其缺陷服務責任。
3.2 嚴格遵循相應的工藝規程進行施工
施工工藝及操作規程是工人進行正確的施工操作的法律法規及依據準則,是保證相應工程工序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因而所有的工程人員都要嚴格遵循。相應的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力度,杜絕偷工減料和不合理的縮短工期的現象發生,制定科學的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
3.3 新原料的應用
在防滲土料的選取上,要有正確的土料設計、合適的機械施工設備和科學的壓實參數。
變態混凝土是我國獨創,通過摻入適量的水泥膠漿,經強力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而形成,其層面的結合質量和常態混凝土沒有區別。所以,在壩的上游面、孔洞結構周邊、巖石邊坡接合等部位可以采用同一種混凝土,可使施工作業十分方便,減少兩種混凝土接合不好的現象。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反濾、排水、隔離、防滲、防護、加筋等多種功能和重量輕、施工簡易、運輸方便、價格低廉、料源豐富有等優點。
3.4 提高人員的的素質
高素質的水利工程工作人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在擁有了良好的水利工程原始材料之后,能夠將這些優良材料運用到實處的工作人員素質對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人員對工程質量的重視程度,以求保證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
3.5 做好現場質量檢查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檢查對于工程質量管理意義重大,通過質量檢查可及時發現工程中存在的質量隱患和質量問題,并在這些問題產生影響之前就予以解決,防止工程完成后返工等現象。工程現場質量檢查的方式主要有施工人員自檢、互檢及專職檢查人員進行檢驗。施工現場的質量檢查貫穿于原料進場、各單位工序施工到工程竣工等全過程。水利工程往往存在很多隱蔽的質量問題,只有做好現場的跟蹤檢查才能發現,施工管理人員應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多在施工現場走動,老呆在辦公室是難以發現問題的,要多用眼睛細心的觀察,善于發現問題,還要多用手記錄現場的各種情況。通過施工現場的各項檢查工作,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減輕工程質量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
3.6 事后驗收,及時處理質量問題
事后驗收時工程質量控制中最后的補救措施。事后驗收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準備驗收資料、組織自檢人員、初步驗收、按評定標準進行質量評定。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現質量問題,應立即報告上級部門,通過通過總監理工程師及時下發工程暫停令,要求施工單位停工整改,同時還要及時提出解決方案,避免造成經濟損失,保證不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4 結束語
水利工程管理問題和施工質量問題都是比較復雜的,一定要加強各方面的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經濟、可行的方和,才可以有效的保證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促進企業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key to guarantee building projects investor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life and property of users in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ould reduce costs increase caused by quality problems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company's economic interests. How does the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arry ou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key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quali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imely implementation precautions are briefly discussed.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重點
Key words: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quality;management;focus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4-0039-01
1以現代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理念為指導,開展施工質量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是關系到施工企業經濟利益、施工人員生命安全、建筑使用者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作,其科學的管理對建筑施工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企業必須以現代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理念為指導,通過嚴格的事前控制減少和降低施工質量通病的發生,以此達到預防施工質量通病發生的目的,有效減少企業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科學的施工質量控制點的設置,嚴格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工作,有效保障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重點
2.1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實施作為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施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前,施工企業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以及工程實際情況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并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過程中明確施工各部門、人員職責,減少施工過程中由于職責不明確造成的推諉現象,提高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效率。通過根據自身管理結構與工作流程特點的、工程實際情況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確保質量管理工作的適用性。避免照搬其他企業或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造成的質量管理工作不能適用于實際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
2.2 施工材料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基礎施工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基礎、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質量管理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首先要注重進場材料的檢驗與檢查,確保進場材料符合設計要求。另外還要加強施工材料的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檢驗,對于受暴曬、雨水影響較大的材料要采用覆蓋等方式保障其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確保施工用建筑材料符合設計要求。
2.3 科學設置施工質量控制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關鍵質量控制點是為了保障工程質量而確定的重點控制對象、關鍵部位或薄弱換件。其科學的設置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施工企業要根據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工程所在地域的氣候特點及季節、工程特點等進行施工質量控制點的設置,以此保障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各個因素都處于受控狀態,以此保障工程的施工質量。在進行施工質量控制點設計與執行過程中,施工企業要通過對工程設計方案、圖紙的深入分析后,將影響施工質量的承重部位、操作技術參數及施工環境等設置成為質量控制點,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質量控制點進行檢查與驗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2.4 施工質量監控――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點施工質量的監控是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其通過對施工質量控制點的監控以及對可能引起施工質量隱患的因素控制達到質量預控的目的。通過嚴格的施工質量監控能夠使施工過程中影響施工質量的各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應著重對施工過程的操作進行監督與管理,避免由于操作不當或不按規定操作造成對施工質量的影響。因此,施工企業要加強施工過程的巡檢與旁站,以此提高現場質量監控力度,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質量。另外,施工企業還要加強工序交接過程的檢驗管理工作,避免事后補簽交接記錄等情況的發生。以嚴格的交接檢驗確保上一工序的施工質量不會對下一工序造成影響,避免質量隱患治理與返工等成本的增加。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還應加強施工技術的管理,對于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各項技術參數等進行嚴格的控制,確保工程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3以施工人員培訓為切入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人為因素是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施工過程的各項工作都離不開“人”這一要素。因此,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施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與責任性的提高是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工程開工前的重要工作。施工企業應根據施工設計方案以及質量控制要點等技術文件,對施工人員、施工管理人員以及質量管理人員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使其明確施工控制要點與注意事項,為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通過施工管理體系中明確的職責、權限,促進施工人員對自身工作的認識,促進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通過對施工人員的培訓能夠有效的促進施工過程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施工人員對自身工作中質量相關工作的認識,有助于提高施工過程中農民工施工技術的提高,促進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結論: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是一項貫穿于施工全過程的、需要施工過程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其是施工企業管理工作的重點?,F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注重自身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以及有關人員的培養,以此作為基礎開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工作,并通過科學的質量管理有效提高施工過程質量管理效果,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為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偉,趙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J].建筑資訊,2009,10.
[2]劉立峰.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基礎[J].工程監理,2009,12.
[3]王威.現代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點的設置[J].建筑工程,2008,11.
關鍵詞:分戶驗收 村鎮建設 專項治理
中圖分類號:E271文獻標識碼: A
一、提高監督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作為建設工程的監督方主要包括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工程質量監督站等。首先,工作人員符合市場準入的要求和條件;再次,通過不斷學習、培訓提高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最后,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方法和管理形式,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監督服務水平。
二、推行和完善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加大對住宅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提高住宅工程質量
分戶驗收應在單位工程竣工驗收前進行,當某一套住宅的一項或幾項具備質量驗收條件時,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施工單位等有關人員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對所涉及建筑結構及尺寸偏差,門窗安裝質量,墻面、地面和頂棚面層質量,防水工程質量,給水、排水、采暖系統安裝質量,室內電氣工程安裝質量等內容進行檢查驗收。已選定物業公司的,物業公司應當參與分戶驗收,已經出售的住宅應邀請用戶參加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分戶驗收全部合格后,建設單位方可組織單位工程竣工驗收。分戶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組織單位工程驗收。
三、進一步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管理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國家及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村鎮公共建筑工程設計文件未經施工圖審查的,一律不得使用;承擔村鎮共建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的單位及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資格,并嚴格遵守法定基本建設程序;有關部門必須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住宅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和新版驗收的標準規范等,組織對村鎮公建項目進行竣工驗收。
四、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治理工程質量通病
(一)專項治理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
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機構要將現澆樓板裂縫專項治理作為質量監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工程設計單位要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技術標準,優化、細化現澆樓板易產生裂縫部位和節點的設計,強化構造措施;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實際,嚴格執行設計圖紙會審交底制度,針對易發生裂縫的現澆板關鍵部位、工序,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和針對性較強的技術措施;監理單位應加強工序質量控制和事前控制,對施工組織設計中防止現澆板裂縫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措施等進行審核,對施工中易產生裂縫的現澆板部位和工序,嚴格落實旁站監理等措施;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采取調整配合比和外加劑摻量等方法,在不影響預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不斷提高預拌混凝土質量,積極配合防止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
(二)加強對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民用建筑實施節能外墻打底和使用中空玻璃
在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質量問題:保溫層與基層粘結不牢,磚墻墻面不平整直接粘貼,保溫層表面接縫明顯不平整等,使用單層雙玻璃窗,達不到節能要求,根據國家《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和塔城地區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從2009年起,要求我區所有建筑節能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外墻保溫板在粘貼之前,必須先打底找平,單層雙玻璃窗使用中空玻璃。
(三)2010年自治區建筑工程質量專項治理確定建筑護欄和扶手、住宅低窗護欄、建筑散水、建筑變形縫以及砌體結構外觀質量為工作重點。
1、建筑工程樓梯扶手欄桿、住宅低窗護欄治理措施
嚴格控制地面標高,減少誤差;樓梯正式安裝前在建筑首層先做樣板段,每種類型的樓梯樣板段長度不少于連續兩跑,低窗護欄正式安裝前在建筑內先做樣板間,每種類型的低窗至少做一個;各單位工程項目均應制定相應的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和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圖審查機構應將樓梯欄桿扶手和住宅低窗欄桿設計列為圖紙審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2、建筑散水治理措施
施工中散水下填土質量符合規范要求,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分層隱蔽,分層做土工試驗,散水基土均應密實,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宜小于0.92;建筑散水與建筑物之間留出10-20mm寬的縫隙,縫內填嵌柔性密封材料,水泥混凝土必須設置縱向伸縮縫,一般其沿長間距不宜大于3m;監理單位應在施工過程中對散水基土進行隱蔽驗收,并如實填寫隱蔽驗收記錄。
3、建筑變形縫治理措施
設計文件中明確室內外墻面、樓地面、天棚、屋面及女兒墻等相應變形縫的具體做法;施工單位進行變形縫的施工時,其做法(含細部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應對變形縫進行隱蔽驗收并如實填寫隱蔽驗收記錄。
4、砌體結構外觀質量
一、爭創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加快強市建設步伐
1、積極做好各項爭創工作。發揮爭創牽頭部門作用,做好主題答辯和分答辯材料以及城市宣傳影像資料的準備工作;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組織召開預驗收部門聯席會議,落實部門分工,細化目標任務;加強質量強市宣傳工作,依托日報、晚報、網絡等宣傳媒體,開展“城市質量精神”征集,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網絡等媒體宣傳城市質量精神的價值取向、目標追求,提升全社會對質量強市的知曉度。
2.組織實施質量強市績效考核。按照質量強省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的要求,做出特色,確保順利通過省政府年度考核。進一步完善全市質量強市績效考核體系,修訂《市質量強市工作目標考核細則》,簽訂各地年度質量強市工作目標責任狀,年底前組織年度考核。
3、加強質量強縣(市、區)示范單位建設工作。根據省質量強縣(市、區)指導意見,動員縣(市、區)開展質量強縣(市、區)建設,開展具有各地特色的質量強縣(市、區)活動。
4、開展強企、強業達標活動。制定我市強企、強業達標實施意見,全面貫徹市《質量強企建設標準》、《質量強業建設標準》,今年全市5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達到標準要求,各縣(市、區)至少要有一個行業達到標準要求,各縣(市、區)要加大質量強企、質量強業推進實施力度,要培育質量強企、質量強業的示范先導區。
5、大力推廣卓越績效模式。完善《市長質量獎管理辦法》,年內評審出1-2家市長質量獎,發揮市長質量獎獲獎企業的標桿帶動作用,鼓勵企業爭創各級質量獎。
6、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圍繞促進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培育爭創各級名牌,力爭全市新增省名牌20個以上;力爭在不同產業培育一批區域名牌,促進名牌產品由點向塊發展;完善市名牌評價標準,今年全市市名牌新增60個左右;組織專家開展名牌對經濟貢獻率課題研究,形成名牌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報告。
7、加大對企業質量人才培養力度。加強首席質量官、質量工程師等企業中高級管理層的培訓,舉辦3-4期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班,聯合人社局共同推動質量工程師在企業中的作用,加強關鍵崗位質量管理人員、檢驗員和一線員工的培訓,舉辦3-4期關鍵崗位質量管理人員、檢驗員和一線員工培訓班,不斷強化企業一線員工的質量意識,提高員工質量素質。
8、加強對企業質量管理指導。聯合市委組織部、市政府辦、市國資委、市經信委開展國有企業質量工作調研,爭取出臺我市《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質量工作的意見》;聯合市經信委開展中小企業調研,貫徹落實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部署,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爭取出臺我市《關于加強中小企業質量工作的意見》。
9、深化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按照要求推動質量信用評價向制造業企業覆蓋,完成全部生產許可證企業、省名牌企業、省質量獎企業的質量信用建檔工作,爭取7家以上企業獲得質量信用AA級及以上評價。加快完善質量信用管理網絡系統,做好信用評價推廣使用,適時企業質量信用信息,將企業質量信用等級作為名牌認定、質量獎評選的重要依據,推動發改、經信、科技、銀行、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在政策、資金、項目等環節參考和應用質量信用報告,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動激勵懲戒機制。
10、積極開展宏觀質量分析研究。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圍繞五大產業,探索開展《產業質量調研分析報告》專題研究,分析我市重點產業質量狀況與發展前景。完成全市的《汽車零配件產業質量發展分析》,組織專家開展服務業滿意度調查、城市質量滿意度調查活動,推動政府和相關部門解決城市質量發展中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做好履職創新、服務創新、監管創新,打造質量管理品牌
11、創新質量管理服務模式。完善全市質量管理專家庫,構建質量管理服務平臺,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邀請專家團隊通過研討交流、實地走訪、現場診斷、建言獻策幫助企業解決質量管理中的難題,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12、加強質量工作宣傳。利用煙花三月經貿旅游節、運博會、質量月等活動,開展名牌企業貢獻分析、汽車產業質量分析報告、卓越績效高層論壇、各級名牌企業、質量獎企業公布,提升質量強市工作的影響力。
13、開展重點產品、產業的質量提升活動。開展質量安全主體承諾活動,開展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質量安全負責人約談活動。積極落實國家局、省局部署的電線電纜、兒童用品、學生文具、車用汽柴油、林木制品、化肥、節水產品、建筑防水卷材等8類產品的質量提升行動。
三、完善行政許可工作,強化產品監督管理
14、完善行政許可工作。做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行政審批改革對接工作。做好許可證獲證企業證后監管,對不符合條件或質量不合格的,督促企業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建議撤銷或吊銷許可證。
鄭州市兒童醫院門診辦公室,河南鄭州 450053
[摘要] 消毒供應室在醫院質量管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通過供應室能夠為醫療實踐活動提供無菌器材、敷料以及其他無菌物品等等,從而提高醫院的工作質量以及患者的就醫安全。為此,強化供應室質量管理工作,對于控制醫院感染,提高患者的就醫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文從工作人員素質、工作質量、滅菌效果檢測以及無菌物品管理等角度入手,對提高供應室質量管理控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議。
[
關鍵詞 ] 供應室;質量管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b)-0116-02
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安全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醫療、護理以及教學等實踐操作正常開展的關鍵所在。為此,工作人員的素質、相關制度的制定與落實、供應室質量管理監測等方面將決定著供應室質量的優劣[1]。為此,做好供應室質量管理控制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強化人員素質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
首先,醫院應嚴格落實包括《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以及《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等在內在的供應室管理文件。以此,為培養供應室工作人員的 綜合素質,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立體化的綜合培訓體系提供支撐。
其次,通過構建有針對性的工作培訓體系和專業教育活動,樹立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強化供應室人員能夠熟練操作無菌物品,掌握工作技能的能力。在開展人員素質培訓過程中,應積極動員全體人員參與到醫療消毒技術、感染知識掌握等多種培訓課程中,對包括消毒、清潔、分類、回收、包裝、滅菌等分項工作在內的供應室工作環節的注意事項、操作技能等,通過培訓傳授給員工,構建標準化的操作方法,鼓勵員工自我學習和自我改進[2]。
最后,構建完善的監督獎懲機制。完善的監督獎懲機制的建立與落實,將能夠極大的提高供應室員工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依據相關供應室操作規范等文件、指標,構建用于評價供應室人員操作技能、職業素養等多方面在內的監督獎懲機制。通過落實該機制,對工作認真積極、技能操作嫻熟、自我學習等表現優異的員工積極精神和物質嘉獎。相反,對于表現較差的員工給予警告、處分、再培訓等在內的處罰措施[3]。從而引導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應樹立忠于職守、恪盡職守的工作責任心。引導員工積極進行自我學習和提煉,鼓勵創新、鼓勵進取。
2 做好物品洗刷工作,強化無菌物品管理
2.1物品刷洗質量管理控制
供應室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對物品進行洗刷,以提高物品滅菌質量。在對物品刷洗過程中,即開始了物品的滅菌工作。通過物品刷洗實現對包括血液、膿液、蛋白質、黏液、油污等在內的污染物的沖刷,確保供應室物品不會因上述污染物的存在而出現生物膜的現象發生。為此,需要在工作中,制定嚴格的物品沖刷質量,對刷洗的程序進行嚴格的規范性約束,對刷洗所用的物質,如安必潔多酶清洗劑,在使用過程中應按照1:200的比例在水中稀釋,以免影響其清潔效果[4]。同時再對不同物品刷洗滅菌過程中,應注意區別對待和有針對性的操作。如玻璃類物品完整配套、澄明度檢測、pH值測定、熱源檢測陰性等等,以此,衡量玻璃器皿的刷洗滅菌質量。而針對金屬器皿的清潔、滅菌、消毒等工作,需要進行器皿的除銹去污等工作,在進行清潔消毒滅菌工作中,保障此類器皿無彎曲、無裂痕、無破裂等等。
2.2強化無菌物品的管理
供應室在經過物品的刷洗、滅菌、消毒等工作后,需要進入物品的無菌管理環節。物品的無菌管理環節也是供應室質量管理控制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開展無菌物品管理進程中,確保物品水分含量不超過3%,避免物品在潮濕、破損、字跡模糊等情況下的存放管理。供應室工作人員需要對無菌物品在供應室的擺放位置進行科學的安排,確保無菌物品能夠在清潔的環境下存在,如擺放在18~25 ℃的溫度和55%~65%的濕度環境中,并嚴格按照標準,每日對無菌物品進行紫外線消毒工作。此外,針對無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供應室應嚴格構建和落實“三查四對”工作制度,以此,確保供應室物品的包裝、存放等符合規定要求,確保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落實無菌操作的制度要求[5]。
3做好化學監測工作,把好質量關
3.1 3M指示膠帶和指示卡監測
借助3M指示膠帶和指示卡監測實現對供應室物品滅菌效果的監測。一方面3M指示膠帶能夠對供應室物品的滅菌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測,一方面指示卡監測能夠對滅菌的結果進行監測,通過可以量化的指標,對滅菌效果進行有機的評價,從而確保供應室物品滅菌都能夠達到標準,提高供應室質量管理效果。
3.2做好B-D實驗
B-D實驗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做好供應室真空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空氣排除效果的監測和實驗工作。B-D實驗是保障和提高真空存儲供應室無菌物品的關鍵所在。通過B-D實驗能夠對進行的真空操作儲備物品進行衡量。提高物品滅菌實驗的質量。B-D實驗合格,則證明可以進行供應室無菌物品的真空存儲工作,以此降低物品在存放過程中被感染的概率。
3.3做好生物監測
生物監測是化學監測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確保供應室質量的最有效的把控環節。通過濕熱脂肪肝菌芽孢,實現對供應室物品無菌操作的監測。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取兩個濕熱脂肪肝菌芽孢放置在生物試管中,在標準操作規范下,將試驗包放置在滅菌室內,持續一個滅菌周期。此后,將取出的生物試管芽孢放置在56 ℃的培養罐內,持續培養48~72 h。對其顏色進行觀測。若呈現黃色,則證明物品滅菌失??;若顏色為紫色,且物變化,則表明滅菌符合要求。針對化學監測,需要做好監測檔案記錄工作。
[
參考文獻]
[1]王成玉.嚴格供應室質量監測控制院內感染[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0,13(7):1076-1077.
[2]Stefancyk AL Improving processes of care: making changes that hit and miss[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9,6.
[3]Hong RathavuthMontana. LiviaMishra Vinod.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J].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qu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use of IUD in Egypt,2006,1.
[4]蘇瓊,盧慧娜.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隔離現狀調查及質量改進[J].重慶醫學,2013,4(25):83.
【關鍵詞】質量檢驗 工作 管理 重點
質量檢驗工作的管理是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門學科,是后現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質量檢驗工作的管理是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人們慢慢認識到產品質量的好壞不僅僅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影響到了產品生產及運營成本,最終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質量檢驗工作的管理重點進行深入探討。
一、質量檢驗工作管理的作用
第一,質量統計與檢驗工作制度,補充了以往產品質量等級核驗制度的不足,也進一步明確了產品檢驗及質量檢驗部門的工作事項,將監督管理范圍擴大到更多范圍,產品質量檢驗中引進了全過程質量檢驗管理,質量檢驗管理部門對產品的監管責任,產品生產實施方相互之間的責任。避免后期出現“踢皮球”現象,將工作與職責相互掛鉤,貫徹質量檢驗管理責任制。
第二,質量檢驗工作的出現,使得產品檢驗職責不再只是由質量檢驗部門所負責,而是將責任平攤與各個部門以及單位自身,在多方監督管理下公平、公正、客觀的進行產品質量審核與檢驗,提高產品質量及監督管理質量。質量檢驗工作促使檢驗部門從宏觀監管視角出發,從在上層指導轉變成深入到產品內部對參與生產的各方進行實時把關,重點針對工產品質量、產品規格、產品數量、產品工時與技術規范等。
第三,質量檢驗工作完善了當前產品質量檢驗法律法規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產品質量檢驗工作順利展開。依據產品質量檢驗工作,各方及質量檢驗部門會將“質量”二字貫穿到產品生產、上市、運行及其后期監督的各個階段,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二、質量檢驗工作的管理重點
(一)明確質量檢驗工作的各個流程與標準
就一個檢驗產品而言,要經歷質量報告、質量考核、質量反饋等各個不同的階段。根據全面質量的觀念,為保證或提高產品質量,質量控制應貫穿整個過程。質量檢驗工作各個階段中,根據不同的時間階段可以講質量檢驗工作階段的質量檢驗分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
1.生產階段的質量檢驗的重點是:嚴把材料關和新工藝、材料、新技術的使用。
2.成品質量檢驗的重點是: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工序
(1)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材料、設備、方法和環境。
(2)工藝質量檢驗重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預先向操作者進行技術交流,要求技術規程。
2)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工序質量的控制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
(二)各級部門要確實履行監管職能。各級部門應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文件精神,提高對產品進行全過程質量檢驗的意識,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杜絕因職能的“條塊分工”造成管理的漏洞。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職責不清,而且可以提高質量檢驗工作的公正性、權威性;不但可以促進有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且可以促使產品質量檢驗各方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使各項工作真正做到“統一思想、統一路線、統一目標”。
(三)質量檢驗部門及時進行溝通協調。隨著產品生產的不繼擴大,新情況、新問題也會隨之而來,這就要求各質量檢驗部門定期召開質量檢驗管理工作協調會,將日常對檢驗不合格的處理工作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協調,并針對性地對有關質量檢驗提出有關要求和規定,才能達到檢驗不合格產品把關效果,從而促進質量檢驗工作質量提高的目的。
(四)從源頭控制虛假文件的使用。檢驗工作是把好產品質量的關鍵,建議檢驗工作領導小組,組成成員為涉及到關于產品質量檢驗方面法律、法規要求的所有相關質量檢驗管理部門,建立統一的管理公示平臺,方便各部門之間的查詢了解,核實單位最終提供的檔案資料的真實性,確保提供虛假文件的情況不再發生。此外,質量檢驗部門還需提出有關產品質量調查工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建議;指導產品質量檢驗調查的工作,研究解決產品質量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負責各地產品質量檢驗及產品質量調查工作信息收集,及時公布檢驗工作的成果,
(五)重視檢驗過程的跟蹤監管。質量檢驗工作人員應提高產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識,將國家標準和規范作為首要檢驗原則,對產品檢驗單位、專業技術隊伍的工作成果展開全過程監督和管理,內容主要有產品質量管理的可行性和正確性、參照的技術指標是否全面合理、技術參數是否與產品標準實情相符合、所采用的測量儀器及設備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采用的儀器是否合格、產品檢測成果及數量是否達到產品質量檢驗要求檢驗、監測的全過程是否記錄無誤等,特別是對產品質量與標準進行嚴格監督和審核。必要時,可對不確定是否符合產品質量管理標準的生產產品適時加以跟蹤監督與管理。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質量檢驗是指借助于某種手段或方法來測定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然后把測定的結果同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對產品做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斷的活動。因此,質量檢測部門需要將質量檢驗信息及時報告和反饋給企業,為企業研究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提供依據,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于獻忠主編.質量專業綜合知識[M].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4
[2]肖詩唐等主編.質量檢驗試驗與統計技術[M].中國計量出
版社, 2001
[3]張艷.淺析加強企業質量檢驗工作[J].福建質量檢驗.
2016(04)
[4]宇春玲.質量檢驗工作的構成要素及提升路徑[J].現代測
量與實驗室管理.2013(04)
關鍵詞:木材檢驗;概念;工作特點;質量管理;要點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execute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facilitate afforestation policy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s in wo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ood supply in serious demand exceeds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imber inspection grass-roots work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at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wood to enhanc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wood, and then can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ood's point of view.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timber insp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woo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pec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inspection wood points, the hop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spection of wood to make guide exploration.
Keywords: timber inspection; Concepts;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management; points
中圖分類號: TU20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木材是重要的天然材料,對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改善人居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封山育林政策的影響下,在國際木材市場價格飛漲的條件下,木材供應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如何在有限的森林資源中解決木材的供需矛盾,成為林業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基層一些有識之士根據木材檢驗的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加強木材檢驗工作的質量,提高對木材的利用效率,可以緩解木材供需矛盾的觀點。應該在科學定義木材檢驗概念的基礎上,研究木材檢驗工作的特點,提出加強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實現此項觀點,并以此為起點,繼續探索提高木材資源有效利用率和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的新辦法和新手段。
1木材檢驗的相關概述
1.1我國目前木材市場的現狀
近些年,我國政府陸續推出了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和封山育林等相關政策,同時,隨著國際木材關稅的提高、木材市場價格飛漲,導致我國木材資源缺口越來越大,很多木材加工企業、家具企業、建筑企業都存在著“木材危機”這一局面。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最大限度提高木材生產效益,是擺在林業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1.2木材檢驗的定義
本文對木材檢驗的定義為:在木材的生產和銷售的過程中,按照國家規定木材檢驗標準對木材進行尺寸檢驗、樹種鑒別、材質評定、材種區分、材積計算等工作,是一種權威性的堅定工作。木材檢驗的關鍵在于:尺寸檢量、材積多少、材質好壞、材質評定、樹種識別和材積計算等環節,上述環節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木材檢驗工作的質量。
1.3木材檢驗工作的特點
首先,木材檢驗工作容易出現差錯:木材是笨重的物體,其檢驗大部分在山場、室外進行,由于檢測工具不夠精確,檢驗工作容易出現差錯,又不易復查和監督。其次,木材檢驗容易出現人為誤差:木材的價格是由樹種、材種、等級、尺寸等因素決定的,其中,等級、尺寸等受檢驗水平的影響很大,極易產生人為誤差,影響林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其三,木材檢驗政策性進較強:木材檢驗包含銷售價、經費的收取在活動中設計林業和財稅等各部門,所以其政策性較強。其四,木材檢驗反應林業企業的經營狀態:木材檢驗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應林業企業經營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林業企業的利益和聲譽。最后,木材檢驗工作繁重:木材體積龐大,重量一般以噸計算,現實的基層工作中每名木材檢驗員的工作都很繁重。
2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管理的要點
根據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管理的實際基層經驗,本文將控制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的管理要點列為如下幾點:
2.1對木材檢驗員管理的要點
木材檢驗員的工作非常重要,木材檢驗員代表林業企業對木材進行權威檢驗和鑒定,這要求他們:首先,必須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的木材規范和相關規定,對財稅、法律和標準必須爛熟于心。其次,必須掌握大量木材方面的綜合知識,即能夠了才木材的材質、樹種、用途、尺寸、等級評定等知識。最后,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和良好有溝通能力。對于木材檢驗員的管理要點應該放在:首先,加強木材檢驗員溝通能力的培養,木材檢驗員要與客戶溝通,使其了解木材產品的優點、特點;同時在工作中難免要出現問題與摩擦,這就需要木材檢驗員,調整好心態,處理問題不是爭執能解決的,而是心平氣和的交談、討論。其次,完善木材檢驗員的素質,木材檢驗員是林業企業形象的代表,進行木材檢驗工作的過程中體現其素質和企業素質使客戶充分了解林業企業的的文化、聲譽。其三,增強木材檢驗員職業敏感性,引導他們從客戶那里了解市場的需求,這樣有利于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產品組合。其四,規范木材檢驗員的基礎工作,用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手段減少木材檢驗員錯誤的出現。最后,加強木材檢驗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通過各時期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木材檢驗員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2.2對木材檢驗工作管理的要點
首先,在木材檢驗工作的管理過程中如果現場發現問題,應予以制止或整改,并做好當班記錄,并及時反饋報告相關部門。其次,加強對木材檢驗現場的查看,特別是:山場集材道路、作業伐區的警示牌、現場作業工健康狀況、現場作業工人安全措施、作業山場情況、作業現場情況和集材作業的標準。其三,樹立主人翁意識,加強木材檢驗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牢固樹立主人翁精神。最后,建立明確的責任體系,只有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木材檢驗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身上,才能更好的開展木材檢驗工作,才能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企業在面臨木材可開發資源日益減少的趨勢下,做好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管理工作意義非常重大。木材檢驗工作是林業企業生產和銷售的關鍵環節,是確保木材產品質量決定性的因素,應該加大對木材檢驗工作的投入力度,從人力、財務和正常等方面保證木材檢驗工作的順利實施,此外,還應該應用科學管理和人文關懷的精神促進木材檢驗工作質量的提升。希望在今后的木材檢驗工作中加強對實際操作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實現木材檢驗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促進林業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肖清剛,鄒振和,朱長偉.加強木材檢驗及合理造材的方法[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0,03.
[2] 吳燕,齊福德,侯海波,邢福新.淺談加強木材檢驗提高經濟效益[J]. 中國西部科技. 2010,04.
[3] 丁照月,張根運.木材檢驗標準應用問題淺析[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0,06.
[4] 國林海,關海燕.淺談加強森工系統木材檢驗隊伍建設的重要性[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09,02.
[關鍵詞]質量體系;實驗室;質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58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0-02
質量管理歷經百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質量檢驗階段發展到現在的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形成了一系列科學系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體系,強調全過程的管理和全員參與。質量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或細節的偏差,都可能導致結果的重大偏差,出現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因此,細節管理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至關重要,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因其出具的檢測報告具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對社會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一旦報告質量出現問題,會影響到社會的公平、公正,甚至是重大的經濟損失和法律糾紛。
筆者主要從事巖礦分析測試、職業衛生有害因素檢測、水土分析測試等工作,負責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10余年,下面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談談如何在細節處著手,做好質量管理工作,有效控制檢測報告的質量。
1 適宜的管理體系文件是質量管理的核心
這里講的適宜有兩層意思。一是滿足規范、標準和認定準則的要求。編制文件前,必須要讀懂并且得到正確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要保證文件體系滿足有關要求,同時要易于理解和執行,保證機構的適用性。二是符合本機構的組織架構和管理職責劃分。質量體系的架構要符合本機構的行政管理框架,在管理上不能出現交叉重復。管理職責的劃分要切合實際,能夠有效執行。比如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要賦予其足夠的管理權限和權力,保證其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能獨立開展工作,若管理職能交叉受行政管理干預太多,會影響質量控制。體系內的所有人員職責和權限界定清楚,才能各負其責,可有效避免“兩張皮”的現象。
質量體系應把內部管理制度、工作的各階段、各程序及各過程環節相互緊密地結合起來,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有關標準要求、過程方法,編制出相應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和質量記錄表式,使實際工作與質量管理體系工作相互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使質量管理體系在工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保障作用。
體系文件不能照搬照抄,要花心思、下功夫,使體系文件既符合標準要求,又緊貼實驗室實際情況。要涵蓋到實驗室技術、管理活動的每個細節、每個環節,特別是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明確規定每人應干什么,怎樣去干,怎樣才能干好,怎樣才算干好,干好或干不好怎樣。簡單地說就是把日常工作通過編寫作業指導書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具有可操作性。
2 最高管理者是關鍵,全員參與是基礎,宣貫培訓是抓手
最高管理者能夠決定組織的命運。有權制定組織的政策,賦予員工職責和權限,提供資源。最高管理者應當通過其具有的領導權力,創造使員工積極參與的氛圍和環境。這是最高管理者核心作用的體現。如果最高管理者對質量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其行為模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心態和工作熱情。因此,作為質量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要保持和最高管理者的有效溝通,并獲得理解和支持,在資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上進行合理安排,才能保證質量管理工作充分有效地開展,并得到持續改進。
全員參與是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級員工是組織之本,承載著組織的目標,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源泉。任何一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形式,如果沒有全員參與并得到正確理解,就沒有辦法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全員參與也是領導作用的重要體現,充分發揮每一個員工在質量管理中的才能和工作熱情,才能達到組織利益的最大化,使員工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只有真正參與到質量管理的全過程中,才能集思廣益,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保持質量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
一個好的體系或方法,必須得到相關人員的正確理解和接受,才能得到有效實施,否則就是空中樓閣,也極易產生“兩張皮”的現象。因此,宣貫和培訓是個有力的抓手。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宣貫和培訓往往是薄弱環節,易流于形式。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培訓效果的問題。第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年度培訓計劃是質量負責人必須完成的功課,一個好的培訓計劃一定要有針對性,目標要明確,解決的問題要具體,切忌泛泛。這要求質量負責人在實際工作中具有發現問題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哪怕在一次培訓中只解決一個問題,日積月累,也能達到理想的培訓效果。第二適當借助外部培訓力量。關注與本實驗室相關的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選擇合適的優秀員工參加外部培訓,以提升其技能,接觸先進經驗,同時也會增強其質量管理工作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優秀員工的一種激勵。第三,在工作中發現問題隨時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或不良習慣時,除立即糾正外,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組織相關人員即時培訓,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第四,制訂培訓計劃時,同時制訂培訓效果的評價方法,并在培訓結束時對效果進行評價,以達到逐步改善和提高的目的。
3 細節決定成敗
毋庸質疑,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過程中,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更重要的是關鍵過程。在關鍵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決定質量管理成敗的就是細節。而一些細節往往在質量管理中容易被忽視,而這些細節往往對最終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以下舉例說明。
本實驗室承接了某項目的樣品分析,分析項目包括鉀離子和鈉離子的含量。任務分配后,操作人員按確認的方法進行檢測分析,測試結果出來后發現標樣和空白的鈉離子含量都明顯偏高,超出誤差要求。隨后,對檢測方法、操作步驟均進行了檢查,并對所用玻璃器皿和白金坩堝又重新清洗,依然沒有找到原因,最后懷疑檢測用純水是否被污染,于是對純水進行檢測,果然發現鈉離子明顯偏高,問題就出在水上。通過這個事件,經和有關領導的溝通,為確保檢測質量,決定不再外購純水,購置了一套符合標準要求的純水制備設備,并對制備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控,保持水質的檢測記錄和實驗同步進行,從而保證實驗質量和效率。
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維護保養是個關鍵環節,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可能造成儀器數據的重大偏差。比如有一次參加盲樣考核,考核項目為苯、甲苯,使用的儀器為氣相色譜儀,樣品的前處理完成以后開始進樣檢測,標準曲線的進樣過程很順利,線性良好。然后開始測試樣品,測試過程中三次進樣的溶劑峰和樣品峰越來越小,重現性很差。此時開始查找原因,從參數設置、氣路、進樣口、進樣墊、色譜柱等逐一進行排查,均未發現問題,最后檢查進樣針,發現是進樣針堵塞造成的,由于沒有備用針,只好等第二天購買后再檢測。結果解析好的溶液經過揮發之后,第二天的結果明顯低了好多。所以儀器保養很關鍵,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備用部件一定備足,否則會引起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化學實驗室是一個危險性較高的地方,實驗室管理層及所有員工都要時刻注意,質量是關鍵,安全是前提。因此,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程序和風險評估程序,識別安全隱患。比如有些礦石融樣時間比較長,期間實驗人員如果擅自離開,可能會造成銀坩堝融化,甚至可能引發火災。所以實驗無小事,任何小的失誤都有可能變成大事故。
人是實驗室檢測管理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對實驗室的全部活動起著支配作用,是決定實驗室質量的根本原因。實驗室的管理者要善于用人和管理人。從人的角度去發掘潛力,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人也是最不安全的因素,有些人因為試驗過程熟練或怕麻煩的心里,就會擅自減少保護措施,比如不帶手套,不穿工作服等行為,有時就會帶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怎樣讓員工嚴格按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去做,這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4 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