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大學生科研訓練優選九篇

時間:2023-06-15 17:05:4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大學生科研訓練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大學生科研訓練

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實施情況;創新人才

作者簡介:金翠云(1978-),女,浙江江山人,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汪曉男(1971-),女,黑龍江五常人,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研究員。(北京 100029)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研究項目“自動化卓越工程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A20120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211-03

創新能力是高素質人才的核心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1]在21世紀,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是時代賦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是專為在校大學生設計的一種項目資助計劃,它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在導師指導下以團隊的形式完成科研項目、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其目的就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科優勢和科研條件,引導學生自主選題、組建實訓裝置,進行硬件設計和軟件編程、調試,以培養大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培養科研素質,啟發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

一、SRT發展概況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最早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69年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簡稱UROP)。UROP鼓勵和支持具備一定條件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UROP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系統和完整的運行體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本科生科研訓練。目前,UCLA設有2個“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別在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生命與物質科學兩個領域組織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3]在90年代,隨著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兩所大學開始對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項目進行組織并提供服務,美國研究型大學中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的項目越來越多。[4]

在我國,清華大學于1995年提出了“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并于1996年開始正式實施。1998年,浙江大學開始試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5]隨后一些高校也陸續設立了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這一行列。

北京化工大學在借鑒國內外高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于2006年設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2007年起實施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2008年起實施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這些由國家、省部級、校級組織的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努力構建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體系,搭建科研創新平臺,經過約6年的運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二、SRT實施情況

1.組織管理

SRT計劃由學校教務處負責統一實施,設有校院兩級組織機構。校級指導小組由校教務處聘請的相關學科、教學科研水平高、治學嚴謹、德高望重的教授組成,他們來自各個學院及教務處本科教學督導組。其具體職責是:審核項目的可行性和創新性。對各學院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和評價項目實施效果,評選優秀成果,并對SRT的有關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院級科研訓練計劃指導小組由院級教學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由主管教學的院長擔任組長,各系、中心主任、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擔任委員組成管理指導小組。其職責是:全面規劃學院科研訓練計劃項目,負責本院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審核、監督、實施、評價和驗收。

2.項目實施

(1)課題來源。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是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創新活動的新舉措。為使學生在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中能切實得到鍛煉,我們在選題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所選課題的意義、可行性、創新性、應用價值等幾個方面。選題要充分體現課題的基礎性和合理性,又使實踐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課題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教師課題。隨著本科導師制的推進,我院每年有近2/3的本科生參與導師制。這使得很多學生可以較早進入導師的課題組,參與科研活動。在科研訓練的申報過程中,課題的立項可以源于導師課題。教師課題的優勢在于它來自于教師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有一定積累,其可行性和應用價值都有所保障。實施過程也較為嚴謹。對學生而言,不論從項目立項還是項目實施,都可以得到教師的充分指導。在課題執行過程中,學生接受規范的科研訓練,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可以分擔具體工作,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又能夠更好地予以指導,相互促進和提高。

二是學科競賽相關課題。我院近幾年對學科競賽的投入比較大。對于各類競賽由專人負責并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比賽,在學科競賽方面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了將學科競賽的成果轉化也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科競賽的開展,結合SRT計劃,由競賽指導教師將學科競賽內容轉化為研究課題,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的申報和實施。這類課題因操作性強,另外學生通過項目的訓練還能參加與之相關的學科競賽,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因此比較受學生們的歡迎。

三是自選課題。自選課題一般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社會的實際需要,自行設計項目的研究內容。學生自選課題完全由學生自行設計,因而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鼓勵學生自主立項,但自選課題必須是可行的、有價值的。根據學生反饋來看,學生對這類課題興趣濃厚,會投入更高的熱情和更多的精力。

四是外部課題。為了進一步拓寬項目來源,同時也為了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SRT計劃的項目還可以來自企業。在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推動下,我院與多家企業制定聯合培養計劃、建立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在電工電子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我院與多家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申請與合作企業相關的課題。學院也會密切與企業的聯系,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申報和實施。

(2)項目申報。項目的申報每年一次。一般學校會在每年的10月組織申報工作。為了做好組織和宣傳工作,我院在每年的9月會面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做科訓計劃啟動和宣講會。通過宣講會,讓學生較為系統了解SRT計劃的目的、意義,如何選題、申報、實施、驗收等,以及相關的獎勵政策。通過適時地宣傳和引導,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避免部分學生盲目跟風的現象。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院組織答辯會,由院級SRT指導小組對項目的選題、研究意義、可行性、預期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進行審核,根據項目的總體情況,給出國家級資助、校級資助、不予資助三個級別,并將建議資助的項目上報校教務處。對于學院推薦的國家級資助項目,學校還會進一步組織校級評審專家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再次審核,最終確定是否資助。

我院對SRT指導教師的要求是指導教師必須具有高級職稱(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以上)或具有博士學位,為人師表并具有豐富的科研經驗;參與SRT計劃的學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學院并不會根據學生成績限定申報資格,僅要求每位學生只能作為1個項目的負責人進行申報,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并能使得更多的學生受益于科研訓練計劃。

(3)中期檢查。在項目執行的中期,學校將統一安排時間進行中期考核,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由項目負責人撰寫項目中期報告,對項目進展情況、初步研究成果、存在問題及后期計劃安排等進行總結,并由指導教師簽字。學院組織科研訓練計劃中期檢查評審會,各項目組以PPT及實物演示等多種手段向評審專家匯報項目的具體進展情況。評審專家對各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審核并給出指導意見。根據中期檢查情況,及時發現實施較好的項目,予以肯定。對于實施情況較好的校級項目,學院可以推薦其升級為國家級項目,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經費資助。對于進度偏慢的項目也加強監督和管理。而對于進度不符合中期要求的項目,學院會對此類項目進行“黃牌警告”,酌情降低經費資助,并在后續執行過程中重點關注此類項目的進展。通過獎懲分明的中期檢查制度,對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監督和引導作用,從而確保SRT項目得以順利開展。

(4)項目結題。科研訓練項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進行結題驗收。在項目結題時,各項目組需要撰寫項目結題報告和工作總結,并由我院統一組織答辯,各項目組向院SRT工作小組進行匯報。我院SRT工作小組在所有結題項目中按照完成情況推薦一定比例的優秀項目上報學校。校教務處對完成優秀的項目組成員給予獎學金獎勵。學校在每年的11月舉辦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成果展,對完成優秀的項目展示其成果,并將項目成果匯編成冊,以論文集的形式在校報上出版。在結題階段,對優秀項目成果的展示,不僅對完成項目的學生是精神上的獎勵,同時也是宣傳SRT計劃很好的窗口。

3.訓練時間和場所安排

科研訓練計劃的主體是本科生。本科生的課業相對比較繁忙,因此訓練時間需要合理安排,才能保證科研訓練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合理利用學習階段性。科研訓練計劃的執行時間一般為1年。在10月立項之初,一方面學生在這個時期課業較輕松,而課題又剛立項,學生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這一階段項目進展速度較為理想。而到了期末,由于很多課程都已結課,考試科目較多,學生忙于復習功課,在科研項目上投入的精力就少,課題進展在此時基本停滯。根據這種學習時間的階段性,應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將主要的研究訓練工作安排在學期初,并合理控制研究內容和研究進度。二是充分利用小學期和暑期。根據每年科研訓練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學生課程安排的特點,可以將SRT計劃和小學期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相結合。學生利用小學期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小學期之后就是暑假,學生根據課題進展情況,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加快課題進展進度。三是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對多數SRT項目,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項目已經結題。但我們建議對完成情況良好的項目,可以根據項目的內容進一步深化項目的研究,結合畢業設計繼續深入研究,不僅能夠深化科訓課題,同時也可以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為了營造良好的科研訓練環境,校內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實踐教學基地等面向本科生全面開放。我院于2011年成立電氣信息類大學生創新基地,創新基地與傳統的專業或通用實驗室有所不同,是專為大學生提供創新活動的場所。基地實行開放式管理、預約實驗方式,學生首先根據課題、項目研究和競賽訓練需要向創新基地提出使用申請,經批準后進入創新基地,而在結題后須退出實驗室,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自主支配實驗室空間、實驗時間、實驗內容以及實驗形式,實行自我管理。創新基地為學生提供完成其課題、項目所需的設備與器件以及基礎維護。

4.相關政策

校級科研訓練項目,學校一般給予2000元的課題經費,國家級項目每項給予8000-10000元的課題經費。學校對科研訓練項目進行過程管理,即如果在中期檢查期間,項目的進度緩慢,未達到進度要求,中期檢查不合格,學校可以對此類項目予以終止,不再資助。而對于中期進展優秀的項目,學校會加大資助力度。在結題期間,對結題驗收合格項目的項目組成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學分;如研究成果得到應用,申請發明專利、公開發表研究論文等,學校會給予獎金獎勵。對于結題驗收合格的SRT項目的指導教師,給予適量的教學工作量補貼。SRT項目的成果既可作為教師參評學校、學院教學、科研優秀獎的依據,也可作為教師評定職稱的依據,以鼓勵教師的積極性。

三、SRT訓練計劃的成效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校不斷完善科研訓練項目運行管理體系,形成了服務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教學、科研、協調管理的體制,使大學生科研訓練的組織管理更為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為學生搭建科研創新平臺,使本科生及早接觸科研,及早了解社會實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參加科研訓練項目,自主進行課題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訓練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近幾年,國家對于大學生科研項目的資助力度越來越大,就以我院近5年實際獲得的資助情況來看,我院獲得立項資助項目97項(含國家級、校級立項項目),參與計劃的本科生達345人次。立項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學院SRT立項基本情況

開展SRT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學生的小作品、硬件制作等15件,程序、軟件設計12套,發表學術論文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篇,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在第35屆大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獲得銅獎的學生,在我校參加過相應的SRT項目訓練;在各類學科競賽,如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全國飛思卡爾杯智能車競賽、全國西門子杯自動化仿真挑戰賽、全國軟件設計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中獲獎的許多學生前期也曾參與了SRT項目的基礎訓練。從反饋的信息來看,SRT訓練計劃的實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結語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為大學生提供了科研創新平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態度、團隊協作精神等。在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應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更科學更系統的指導學生的方法和策略,完善項目過程管理辦法及規章制度,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林,陸靈云,沈明霞,等.SRT計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2):8-11。

[2]葛亞明,寧紅梅,劉俊偉,等.對高等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訓練的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6):14-16.

[3]劉碧強,葉勇.基于SRTP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16(3):48-53.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創新創業;管理機制

教育部計劃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希望通過此計劃轉變高等學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養方式,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這種計劃項目更加注重過程管理,堅持中期考核、經費變化的管理方式,通過中期驗收項目的管理模式,給予科研成果有顯著成效的團隊更大的支持,同時也適當終止不合格項目的支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理的現狀,對影響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對新的政策下對項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一、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項目管理師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會對大學生的質量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項目訓練,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更加高效的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對科研工作的興趣愛好。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

(一)基層組織的嚴格評審管理

學院單位關于團隊申報的科研項目評選標準應該做到統一化、公平、公正、公開,它關系著大學生對科研工作的研究態度,并且對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觀有重要影響。在教學單位教師評選的良好環境下,申報項目的團隊會更加認真嚴謹的進行項目設計和論證。

公正合理的評選制度和認真的學術環境提高了學生的科學論證能力,培養了學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學術習慣,能夠高效的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

(二)應對挫折的教育和心態

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時,充滿興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計劃的進行過程中充滿失敗的風險 ,因此大學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科研創業的起點很低,同時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會認同度、大學生經濟能力、技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對風險信息的預判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過程相當困難。在高校的科研工作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敗、能重新科研訓練的思想。

(三)創建獎勵機制

對學生的獎勵。在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科研訓練工作,學校應該適當在保送研究生、獎學金評定方面對于參加項目并取得顯著成果的團隊給予相應的傾斜,以此激發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的熱情。

對教師的獎勵。教師對大學生的指導影響了學生對科研項目完成的質量,因此指導教師對項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與學生團隊進行負責任的溝通都關系到項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學校在教學勞酬分配過程中對指導重點項目的教師給予相應的補貼。

獎勵機制的創建能夠對學生和教師對科研項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積極作用,能夠促進教師為指導學生團隊付出更多的時間,并且能夠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使得學生在實踐能力提高的同時,增強專業素質和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四)大學生實踐與科研的促進作用

理論文獻、實物對專業的學生來說很熟悉,通過直接接觸學術資料,結合實踐內容的經驗和教訓,提高學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真正做到實踐與專業學習的促進與結合。

參與計劃高校的大學科技園要積極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任務,為參與計劃的學生提供技術、場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傳科研申報的流程

培養大學生的科研項目意識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學院教學組織的公平評審,另一方面需學院管理人員關于申報的組織和獲批項目的良好管理。學院副書記和教學院長領導下的輔導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組織安排工作需嚴謹、及時、有新意。教學秘書應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進行側重宣傳,使新生入校的時侯即對參與科研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紹培養科研能力對大學生全方位能力培養和專業素養鍛煉的價值。

(六)創設科研資金,營造科研氛圍

學院為鼓勵學生參與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學院設立研究小組,有的學院組織以科研工作為主題的項目大賽。學院教學管理人員可以建立了院級和教研室級科研項目,用來支持和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工作、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

搭建項目學生交流平臺,定期開展交流活動。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支持項目學生參加校內外學術會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共享資源的機會。學校還要定期組織項目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

三、結語

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學院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需采取嚴謹、公正的態度去進行過程管理、宣傳、評審等,然后不斷探究創新的思路來支撐和優化項目的實施,從而形成促進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多方面培養模式,最后達到增強大學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生科研訓;創新性人才培養

綜合國力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創新人才的競爭,如何培養國家和社會亟需的創新人才成為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焦點。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在國內不少高校開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樣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加強大學生科研訓練研究的價值

加強大學生科研訓練體制的構建模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其績效評估研究工作,對于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具有極端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這是因為:

(一)造就大批優秀創新人才是增強國家人才儲備,提升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們恰逢人才盛世,人才研究開發提到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人才培養十分活躍。學術研究走向繁榮,國外人才思想源源流入,精英人才紛紛涌現,人才工作進入了歷史最好時期。2010年6月8日,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創新型國家戰略貫徹落實中,對新時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抓住這個學術研究的歷史機遇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善于把傳統人才思想、國外人才學術理論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人才實踐結合起來,發揚中華民族的智慧、振起偉大創新力的翅膀,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理論,造就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大軍,這不但是實施科教強國戰略與人才強國戰略的第一戰略資源,也是推動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和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決定性因素,關乎自主創新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敗的關鍵。

(二)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迅速發展要求新時代大學生具備創新性解決問題的品質和能力。

社會經濟、文化、科技迅速發展的21世紀是以知識和信息創新為基礎的時代,是人才制勝的時代。把嘗試“解決新問題”的創新追求,從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數人,擴大到人群中的絕大數人,并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有機構成的一部分,這已經是21世紀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國家未來的戰略人才貯備資源,只有不斷地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形成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結合實際,提升個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力,實現順應時代潮流,開拓發展空間,謀求組織進步的最終目標。

(三)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躍升需要完善、高效科研訓練體制的支撐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科研體制改革的日益推進,科學發展的分支化趨勢和綜合化趨勢的加強,通識教育的推進使得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和滲透性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加強創新訓練已成為重中之重。高校開展的各項科研訓練項目越來越成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平臺,全校性規范的科研訓練項目不僅匯聚了科研設施優勢、研究師資優勢、專業整合優勢,而且可以有效地發揮專業院系的合作效應和群聚效應,有效地推動了學生參與以往想得到做不到的科研題目。高校科研訓練項目旨在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創新,積極實踐,勇于突破,而對于科研成果沒有太多的硬性要求,適度壓力下的科研實踐有助于培養個體科研與創新能力與科研團體合作能力。總之,完善、高效的科研訓練項目是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躍升的可靠選擇。

(四)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高校學生科研訓練體制是實現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盡管高校科研訓練項目先后在國內各大高校發展起來,幾年來在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生能力鍛煉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與國外較為成熟的科研訓練項目相比,還存在著很多提升的空間。例如學校對學生科研立項的經費支持、學校實驗設施的進一步投入、科研項目前期培訓和中期指導、項目成果的轉化和利用等方面還有不少完善的空間。進一步研究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的組織管理模式,改進績效評估機制,有利于高校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在開展中獲得完善,在進步中成為傳統,成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經典之作。

高校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已經成為新時代和新形勢下,我國人才強國戰略和自主創新戰略實施的內在要求與重要環節。只有真正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學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才能在增強我國創新人才戰略儲備,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和世界知名度,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方面實現綜合發展。但是,當前高校學生科研訓練體制還有待改進,主要表現在學生科研訓練團隊如何指導、如何管理、如何運行、如何考核、如何激勵、如何約束,都還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施辦法。同時,還要看到,如何打造高水平學生科研訓練指導團隊,增強學生科研動力與協同研究能力,更是當前十分必要和緊迫的事情。

二、大學生科研訓練狀況的訪談與思考

在對高校學生科研訓練機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之上,筆者于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之間,實地訪談了五位來自浙江大學不同院系負責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的老師,和十五位來自浙江大學第十五期、第十六期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的相關同學,獲取了大量數據和信息,涵蓋了浙江大學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基本概況、組織與管理模式、項目申請流程、現狀和滿意度等基本情況,從他們的描述中了解到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在浙江大學的發展情況。

訪談法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收集資料的方式,在社會調查中具有重要位置。在本研究中,筆者主要采取無結構式的隨機訪談。無結構式訪談是一種半控制或者無控制的訪問,事先不預定提問的標準程序,只給調查者一個題目,由調查者與被調查者就這個題目自由交談,調查對象可以隨便地談出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而無需顧及調查者的需要,調查者雖有一個粗線條的問題大綱或幾個要點,但所提問題是在訪問過程中邊談邊形成,隨時提出的。因此,在這種類型的訪談中,無論所提問題本身和提問的方式、順序,還是被調查者的回答方式、談話的外部環境等,都是不統一的。

筆者在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間,進行了實地調查。受訪者中,負責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老師(Teacher)記為T,同學(Student)記為S,并對每位受訪者依此進行編號。例如:編號為J-T-1的受訪者即是J院系負責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老師中的第一位受訪者。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實地調查,筆者從實地訪談中總結出以下問題:

(一)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實施是有必要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科的視角。

筆者前往J院系進行實地訪談,J-T-1向筆者詳細介紹了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J院系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果涵蓋了論文、設計、調研報告、研究報告、專利和課件建設等多種科研形式。現在J院系對本科生的基礎科研訓練非常重視,也投入了不少經費和人力。當然,參加過科研訓練的學生所撰寫的論文質量和檔次明顯要高于沒有參加過的學生。通過參加科研訓練計劃,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培養他們在該學科的特定范式內進行科學研究,為將來的深造打好堅固的基礎(J-T-1)。”J院系是浙江大學發展勢頭較為強勁的社科院系,擁有多個重點學科,本科生生源質量也相對較好,而院系對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的重視又從側面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C-T-2認為,“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即SRTP的實施,表面上學生只是完成了一次科研任務,實際上,SRTP的精髓在于讓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嘗試著走完整個科研的過程,在該學科的范式之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確立研究假設、搜集各種資料、獲取各種數據、利用各種分析方法驗證或者假設,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學生在面對一個問題時就知道如何下手、如何來撰寫報告或者論文了(C-T-2)。”筆者認為,本科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參加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能夠帶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并以SRTTP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不是純粹的科研,而是在科研過程中學習、溝通、思考、協作,是一個學習過程的綜合體。

N-S-2認為,“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外顯特征是科研,但科研只是其部分屬性,科研僅僅是載體或者途徑,關鍵的是通過這種載體,我們塑造了自己的學科意識,開始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科并喜歡上自己的學科(N-S-2)。”

(二)大學生科研科研計劃提升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J-S-2在訪談中說到,“我參加了浙江大學第十六期SRTP訓練計劃,我感覺自己收獲最多的不是學術上獲取了什么,而是真正明白了團隊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我們的科研訓練計劃中,我結識了其他學科的同學,并成為了好朋友,這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J-S-2)。”

“科研訓練一般都是有幾個人組成的團隊來申請立項,而團隊成員不一定來自同一個院系,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分歧,但大家都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這就需要我們用大局觀來看待問題,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D-S-1)。”

“科研訓練確實大大提升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浙江大學的SRTP訓練計劃還是很規范的,必須通過立項申請、評審、立項、期中撿查、結題驗收等幾個環節,規范化的訓練能夠培養我們規范化的做事態度,我們的指導老師常常教育我們,只有正規才有機會,細節往往對結果會造成決定性的作用。今后不管我是讀研深造還是直接進入社會參加工作,這都是很好的經驗(X-S-4)。”

(三)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SRTP確實很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指導老師往往很少出現,基本就是我們團隊的成員自己在做,指導老師經常出差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有問題我們也只能郵件聯系,而很多東西在郵件里又很難說得清楚(X-S-3)。”

“現在浙江大學的SRTP科研訓練,大部分的本科生都會做,都是為了拿二課分數,這就導致了很大程度上SRTP流于形式,立項審批不太嚴格,中期基本不檢查,到結題了交個報告上去就算完事了,所以學校還得抓好各個環節(H-S-1)。”

“各院系在SRTP的審批過程中界限分的比較清楚,不少院系都對本學科的科研訓練計劃大力支持,而涉及到交叉學科就非常尷尬,雙方院系都不愿來批這樣的項目(N-S-1)。”

“有的質量較高的項目,往往是導師大課題的子課題,都是跟著導師在走,學生根本沒有自主性,何談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C-S-1)。”

三、總結與建議

在梳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輔以詳細的實地訪談,筆者對大學生科研訓練有了基本認識和初步了解,并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需要強化保障,落實責任。學校相關部門應將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放在重要位置,專人負責,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頒布相應的管理文件,確保經費獨立;不斷完善學生與指導教師的交流平臺,定期對指導教師進行督導,落實相關責任。

其次,需要對癥下藥,破解難題。總結多年來施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過程中良好的經驗,同時也要認真研究各種短板和瓶頸。定期召開研討會,邀請有經驗的指導教師和參加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學生,對癥下藥,圍繞提升大學生創新科研能力這一中心,把握學校職能部門和指導教師這兩個重點,整合各類資源。

第三,需要選樹典型,形成常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是一項常態性的工作,在每一期的執行過程中要挖掘重點、優秀個案,讓參與的學生與教師現身說法,并根據優秀的經驗做法形成常態化機制。

參考文獻:

[1]葉民,魏志淵,樓程富,毛一平.SRTP:浙江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4)

[2]王愛民,崔建偉.SRTP 和課外研學活動融入導師制的模式研究[N].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05)

[3]唐立華,張仲風.大學生“挑戰杯”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02)

[4]王茹,王玉華.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探討[N].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03)

[5]楊牧磊.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的探討[N].大理學院學報,2008,(07)

第4篇

關鍵詞: 大學生 科研訓練 研究課題

1.大學生開展科研訓練的重要性

大學生科研訓練被普遍認為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當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以及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積極組織他們參加科學研究工作,使其學習過程和研究過程趨于一致,在科研過程中培養其創造性;通過課題,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培養優秀的職業道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秀的工作作風。

大學生通過科研訓練,在大學里能夠找到自己的發展定位,并能夠獲取持續發展的機會,搭建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堅實橋梁,走出一條學生、家長、高校、社會都歡迎和支持的“四贏”之路。

2.大學生科研訓練研究課題存在問題分析

本科教育存在重教學、輕科研,教學和科研相脫離現象。如何確定科研訓練課題,對科研訓練項目的開展影響極大。對科研課題的來源和形式進一步做理論和實踐的分析,豐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調研分析發現科研訓練研究課題存在以下問題。

2.1項目覆蓋范圍不廣

科研訓練的規模在逐漸擴大,但覆蓋比例仍然較小。

2.2項目形式較單一

目前,科研選題大部分在本專業和本學科內部實施,學科間滲透性和交叉性較差,且項目主要集中在工科專業或基礎研究,從內涵上講,科研訓練計劃應該擴展到理、工、文、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提倡學科交叉。如果學生僅僅接觸本專業的知識,就會不利于多思維分散型的培養,而且也很難提高對于目前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研究認識,利于培養高素質的發展潛力的人才。

2.3項目的開放性不夠

3.課題來源及特點分析

課題的選擇應注重學科交叉,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關注社會問題,與社會接軌;尊重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能力提高,等等。課題來源廣泛,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總的來說可以有以下途徑。

3.1教師科研課題

教師科研課題為專業性較強,具有一定深度和科研價值的課題,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等特點。學生參與進來,可拓寬知識面,夯實基本功。

借鑒“導師制”形式,在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同時關心學生成長。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科技開發,指導學生參加設計,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機會增加,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因此可以在學生的學習、科研過程中及就業、深造等方面給予切實直接的指導,教師與學生也容易建立起融洽的關系。

大學生對科研的強烈好奇心和參與欲望,思路敏捷,精力充沛,對新知識的敏感、進取精神、批判和質疑的精神,使教師在指導科研的過程中,獲得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教學相長。

3.2學生興趣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發掘學生的興趣點和潛力。興趣課題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在研究中發現商機,發現新的就業機會。如仿生設計、飛行器設計等。

不同課題組相互溝通,共同學習,以沙龍的方式舉辦交流活動,每次圍繞一個技術主題,交流心得,對活躍學術氛圍可起到積極的作用。

3.3社會課題

開展面向社會需要的科研實踐活動。利用假期和社會實習機會深入社會進行調研,堅持以社會需要為目的,以開發新產品為主體,以科研為重點,可得到社會的關注,收到良好的效果。

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目的性更強。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現象,比如能源短缺問題、交通問題、環保問題、教育問題等、社會老齡化、設計人性化等方面,從專業和非專業的角度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通過社會背景認識科技問題,學生能加深對科技的社會功能、社會價值的理解,激發開展科學研究的熱情。

社會課題可以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專業研究課程課題

結合課程所做的研究課題,課題涉及范圍較小,針對性強,相對比較靈活,可以結合課程特點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積極性和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5企業課題研究

企業課題研究項目實用性強,注重基本知識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針對性強,專業性強。聘請校外技術人員作為顧問,根據其技術特點,針對不同項目,現場指導,對學生能力的快速提高和人才培養的規模效應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企業課題研究可以實現與社會需求無縫銜接,大幅提高就業成功率。在人才培養、教學創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受到學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可產生廣泛的影響力。

4.結語

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不但有助于其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是全面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大學生通過科研活動,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對實踐對象的認識,鍛煉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研選題、申報立項、科研調查、文件檢索、科研實驗、論文撰寫等科研技能與方法;并在科研實踐中增強情感,磨煉意志,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鍛煉團結協作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為全面提高素質奠定基礎。大學生科研活動有利于營造一個開放、進取的校園學術氛圍,對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大學生科研訓練過程,圍繞科研課題,形成科研團隊,以培養隊員高尚的道德情操、優秀的工作作風和扎實的專業技能為目標,將導師制、科研團隊及工程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將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為社會提供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劉寶存.美國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與本科生科研[J].外國教育研究,2005,(129).

[2]劉獻君.論教學服務型大學[J].教育研究,2007.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SRTP;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22-0167-02

1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計劃的意義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我國部分大學開始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簡稱SRTP),并逐年得以推廣,進而在廣大高等本科院校廣泛開展起來,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參與,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大學生參加SRTP,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科研能力。大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基本理論知識、一定數量的實踐活動,卻很少能夠給大學生提供科學研究的機會,科研素養難以得到提高,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作為一種新的大學教學活動模式,重在推動學生在研究中學,在做中學,在問題、同伴和教師引導下立足自學[1],得到調查研究、查閱文獻、分析論證、制訂方案、設計或實驗、分析總結等方面的獨立能力訓練[2],有效提高他們的科研素養。其次,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代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和要求,也是衡量大學生活力的重要指標。大學生在參與 SRTP 項目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從項目的申請課題到結題,都需要大學生親自動手來做,要以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和解決項目所面臨的問題,制訂可行的研究方案或調查方案,并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必然會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有利于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大學生SRTP項目是由一個團隊共同申報和完成的。在申報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在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共同完成。沒有團隊團結協作精神,遇到的疑問和難題將無法克服和解決,也就無法完成項目的研究任務。

2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計劃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雖然在高等院校廣泛開展起來,但針對大學生而言,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計劃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大學生對參加SRTP的認識不到位。高校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目的是為了給大學生創造和提供一個科研訓練的機會,使大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團隊精神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由于大多數高校SRTP項目是人才培養計劃之外的要求,不是大學生畢業的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學生對SRTP項目的不重視。加上課程多,負擔重,使大部分學生的精力只能應付課程學習和考試,加上社會上對英語四、六級及其他技能資格證的重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對參加SRTP的積極性不高。

(2)大學生專業領域及知識的局限。由于申報SRTP項目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大學生往往由于專業的局限不知道該如何申報項目,即便有了項目,又需要組建由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組成的團隊,并制訂可行的研究方案或調查方案,完成研究任務,這對申報者或項目負責人的要求較高,大部分學生有望而卻步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申報SRTP項目的積極性。

(3)大學生參加SRTP項目常常是被動參加。在許多高校中,大學生SRTP項目來源常常比較單一,一般都是高校教師在研的科研項目,項目參與人員也常常是由指導教師指定的,項目提出的研究目標、設計思路、實驗過程等往往超出大學生的能力范圍,大學生只能按照指導教師的研究思路去做,沒有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對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計劃的幾點建議

(1)要有一個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成敗,沒有一個良好的態度,科研訓練計劃必將不能很好的開展。所以大學生應當抱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以項目主人翁的感覺融入項目當中去。一個SRTP項目是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由全體項目組成員共同參與并完成。在SRTP的施行過程中,大學生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超過自身能力的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所遇到的困難,不能一味地找指導老師去尋求幫助,而應該通過主動出擊,查找文獻資料以及相關知識,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去解決問題。

(2)要有一個良好的團隊意識。由于科研訓練項目涉及的知識領域較多,需要項目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分工一起共同完成。通常在一個SRTP項目中,不同的成員指導老師會按照不同的內容分配不同的研究任務,根據他們所擅長的知識領域開展課題研究,這就需要每一位項目組成員都要有團隊意識,要具有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

(3)要有主動溝通的意識。這里的溝通包括與指導老師及項目組成員溝通。與指導老師的溝通可以將自己的看法與見解表達給指導老師,指導老師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這會在項目的進行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與項目組成員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分歧,但最終大家都會以完成好課題為目標,這使同學們學會了從大局著眼,也學會了為人處世的方法[3],也有助于了解其他方向的知識和和諧團隊的建設。當溝通做好了,項目的進展也必將提速。

(4)要有勤儉節約的精神。在開展SRTP項目的過程中,學校下撥的項目開展經費往往是不夠的,對于經費的使用項目組每個成員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精神,要將項目的經費實實在在的用到項目最需要的地方,不能亂用。對于研究過程中采購的材料和物資應該節約使用,而在科研訓練過程中所要用到的設備與儀器,要在熟悉使用或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使用。因為有些設備與儀器的使用復雜,如果不熟悉使用方法和操作規則,很容易損壞儀器設備,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5)要正確看待SRTP項目所帶來的利弊。大學生們參加SRTP項目,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學會并提高收集和檢索資料的能力[4],從而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為今后的畢業就業、工作或讀研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但與那些未參加SRTP項目的大學生比較,需要花費大量的業余時間,使得課余生活顯然沒有那些同學豐富,再加之有些同學以短淺的眼光看待科研訓練的意義,認為只是給指導老師打打下手做點小東西,根本沒有什么實質上的利益,在遭受其他同學的不理解后,可能對堅持參加科研訓練產生動搖,導致參與的項目半途而廢。這些都是不應該發生的。大學生要正確認識SRTP項目帶來的利與弊,抓住主流,堅持將科研訓練計劃進行下去。

4結論

大學生SRTP項目涉及大學生、指導教師和高校三方主體,必須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機制,明確規范三方的權利和義務,才能使SRTP項目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作為三方的重要一方高校更是對大學生SRTP項目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是高校要完善科研訓練計劃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激勵制度,鼓勵教師和大學生積極參與SRTP項目,強化教師在科研訓練計劃中的指導作用;二是要以項目為中心,加強SRTP項目過程管理,建立大學生科研項目來源多元化機制,完善大學生科研素養培育體系;三是要增加對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經費投入,加大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基地建設,保證大學生SRTP項目研究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鄭家茂,張胤對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2]王菊,周宗瑤,等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4)

[3]任曉光對大學生科研訓練的若干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第6篇

關鍵詞:科研訓練;參與環節;專業學習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hen Qiang Lu Kun-peng Liu Yuan Yang Wei-min

(College of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BUA , Beijing, China. 1022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stud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harvest brought by the different links to the student training and its effects on students' learning. The result shows: The student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expect more closely combin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followed by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However, students of farmer medical class expect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is independent subject. No matter which section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team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are improved, the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re widely approve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has yet to be strengthened, and participate in objective remains to be clear.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ublicity, incentiv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respectively

Key word: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articipation secti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s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好發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根據國際脊柱側凸研究會(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定義,AIS為年齡>10歲,骨骼發育尚未成熟時,冠狀面Cobb角 >10°的原因不明的脊柱畸形。不僅會造成患者外觀畸形和心肺功能受損,還對患者的心理甚至生存質量產生重大影響[1-3]。隨著三維矯形理論和內固定器械的不斷發展,AIS的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醫療模式的改變及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I )量表的提出,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應更多的關注AIS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患者對畸形的感知,而不再是僅限于提高手術的矯正率。在針對脊柱外科實習醫生的帶教過程中,應注意對年青醫師關于此方面的介紹和引導。下面對 AIS的相關生存質量評估方式進行初步探討。

青少年脊柱側凸患者HRQL的評估方式及進展

HRQL是指在疾病、意外損傷及醫療干預的影響下,與個人生活事件相聯系的健康狀態和主觀滿意度,反映患者主觀感知的生存質量。HRQL通過測量一般健康狀態或某種疾病特征的操作性量表和問卷來體現,一般涉及例如健康狀態、疼痛、功能、滿意度等維度上的評測。目前常見的HRQL量表分為兩大類:普適性HRQL量表和疾病專用HRQL量表。

1.1 普適性HRQL 量表

一般用于評測大體的健康狀態,最常用的是健康狀況調查問卷(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其他較為常用的還包括兒童健康調查問卷(the Child Health Questionnaire,CHQ)和小兒療效數據收集量表(the Pediatric Outcomes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PODCI)。

1.1.1 SF-36調查問卷

SF-36問卷是一普適性量表,可用于評估各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3],其涵蓋8個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雖然SF-36系統臨床應用極為廣泛,但作為普適性量表,其對于脊柱側凸患者缺乏特異性,且部分問題重復、測試時間過長。最重要的是,SF-36量表中并不包括自我形象的評估,而這對于AIS患者卻極為重要。

1.2 疾病專屬HRQL量表

針對特定疾病(如脊柱畸形)專門設計制作的一類HRQL量表,常用的量表包括[4-7]:脊柱側凸研究學會患者問卷調查量表24/22(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Outcomes Instrument,SRS-22,SRS-24)、脊柱畸形生存質量分析量表(th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 for Spinal Deformities。QLPSD)、脊柱側凸生存質量指數(the Scoliosis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D、Walter Reed視覺評測標準(the Walter Reed Visual Assessment Scale,wRVAS)、脊柱外觀調查問卷(the Spinal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SAQ)、伯特-索伯恩海姆生活壓力調查問卷(the Bad Sobernheim Stress Questionnaire,BSSQ)。

1.2.1 SRS-24調查問卷

Haher[8]等于1999年提出在脊柱側凸手術療效的評估中應加入患者主觀滿意度及患兒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評估,并建立了針對脊柱側凸患者簡單、實用的脊柱側凸研究學會HRQL量表(SRS-24)。量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疼痛、自我形象、功能及活動能力評估,適用于所有側凸患者;第二部分只適用于評價脊柱側凸術后患者,包括術后自我形象、功能及治療滿意度三方面內容。

1.2.2 SRS-22調查問卷

盡管SRS-24系統具有應答性強、簡潔、層次分明等優點,但該系統的第二部分只能用于評估脊柱側凸術后患者。因此,Asher先后在2000年、2003年分別提出改良版SRS問卷及SRS-22問卷調查表,其內容涵蓋功能狀況/活動能力、疼痛、自我形象、心理狀況及對治療的滿意度五個領域。與SF-36相比,SRS-22量表在功能、 疼痛和精神健康等維度上的評測更為準確、有效。此外,SRS-22量表不僅可用于側凸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還可用于保守治療的側凸患者,國際上的應用也最為廣泛。目前,SRS-22量表已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土耳其語、日語等多個語種;Cheung[9]等在香港地區建立了繁體中文版SRS - 22量表,李明[10,11]等對英文版SRS-22量表進行簡體中文翻譯和文化調適,并最終得出結論:簡體中文版SRS- 22量表擁有良好的信度及同期效度,可用于對中國內地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術后患者的臨床評估。

1.2.3 SAQ調查問卷

SAQ調查問卷:Sanders[12]于2007年在wRVAS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修正和完善而設計出的一種新式HRQL量表。SAQ包括2O個項目,共9個維度,聯合使用標準化的圖像和調查問題,設計用于評測患者及家屬對脊柱畸形的主觀感受。Sanders等[12]對IS人群調查研究表明:SAQ相比于SRS-22,在自我形象/外觀維度上具有更好的敏感性,能夠更加可靠、敏感地區分術前和術后生存質量改善。魏顯招[13]等根據國際標準化指南對英文版SAQ問卷進行翻譯和文化調適后建立簡體中文版SAQ,并最終得出結論:簡體中文版SAQ對于測量中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外觀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1.2.4 其他調查問卷.

WRVAS調查問卷:設計用于評估脊柱側凸患者對自身畸形的主觀感受,評測得分與畸形的程度保持一致性;同時與脊柱側凸矯正率也存在很好的相關性,能夠更好地區分患者術前與術后生存質量變化。

BSSQ調查問卷:設計用于評估支具或功能鍛煉等保守治療在IS中的長期療效,可以測量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時承受心理壓力的程度。研究表明[14]:BSSQ評測結果中患者心理壓力水平和脊柱側凸程度及治療方法具有相關性,支具治療可以增加脊柱畸形帶給患者的心理壓力。

影響AIS患者生存質量的因素分析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15,16]以及相關量表的不斷完善改進,疾病對患者造成生存質量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Payne[17] 等的研究表明,脊柱側凸患者無論進行過何種治療,脊柱側凸的存在都是心理抑郁發生的危險因素。青少年時期是個人心理成熟的敏感時期,脊柱側凸對個體造成的外觀畸形和軀體不適等諸多因素將影響AIS患者的生存質量。

2.1 疾病因素:脊柱側彎嚴重程度及分型

絕大多數AIS患者就診時,往往以外觀的畸形,如雙肩不等高、“剃刀背”畸形、雙側腰線不對稱等為主訴。青少年時期正是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脊柱側凸導致的外觀畸形對患兒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社會心理壓力,畸形程度越重,心理應激也越大。

AIS是一種復雜的三維畸形,脊柱在3個平面上的畸形都有可能影響患者HRQL量表的評測結果。對于AIS術后患者,冠狀面上主彎的矯正度數及殘余Cobb角是生存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Helenius[18]等研究了98位使用Harrington進行融合手術的AIS患者,其平均隨訪時間為21年,這些患者胸彎殘余Cobb角與SRS-24量表中美容方面條目(條目5、14和15)的得分呈負相關。Watanabe[19]等研究發現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胸彎殘余Cobb角與SRS-24量表總體自我形象維度的得分呈負相關(rs =-0.23,P

2.2 治療因素: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

2.2.1 保守治療

支具治療是AIS患者保守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佩戴支具治療,可以明顯減輕AIS 患者脊柱側凸的程度或明顯減緩脊柱側凸的進展[20,21]。然而佩戴支具容易產生不良心理應激,影響生存質量。Climent[22]等對一組接Milwaukee 支具和Boston 支具治療的AIS 患者進行了研究,應用脊柱畸形生活質量圖表QLPSD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果顯示Milwaukee 支具治療組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明顯高于Boston 支具治療組。說明Milwaukee 支具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Maruyama [23]等以一組佩戴Milwaukee 支具的AIS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SRS-22 量表進行評估,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即佩戴Milwaukee 支具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Matsunaga[24] 等采用馬茲雷人格調查表(the Maudsley Personality Inventory)對AIS患者支具治療前、后的人格變化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支具治療前人格測試正常的134例患者中,有108例在支具治療后1個月測得人格異常,經過對人格異常患者進行心理干預,108例中有47例人格測試恢復正常。提示我們可以通過心理測驗并配合心理治療以減輕支具治療對患者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Pham[25]等采用QLPSD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全天佩戴支具組患者的心理社會功能方面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不佩戴支具),提示我們使用個性化的支具治療方案將有助于保證支具的治療效果,最大限度減小了支具治療的負面效應。

此外,有學者認為佩戴支具治療的患者在生活和學習中感到害羞和內心的壓力。因此面對支具治療對患者心理健康產生的消極影響,需要給予AIS 患者更多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評估,對AIS患者的支具治療前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來評估患者的人格類型,以此來調整支具治療的方案[24],降低支具治療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提高AIS 患者的生活質量。

2.2.2 手術治療

手術對AIS患者社會心理的影響與支具的影響相比,在文獻中受到的關注較少。但是,對AIS患者而言手術同樣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必須面對很多問題:容易引發焦慮的醫院環境,對手術并發癥的憂慮,休學以及術后恢復期帶來的社會交往的缺失等[26]。術前擁有高焦慮特征及低認知成熟度的AIS患者在術后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在Clayson[27]等的研究中,年齡小于15歲的患者術后使用加利福尼亞心理調查表進行評測,其各維度的得分都在正常范圍內,相反,年齡大于16歲的患者術前其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的多個維度的得分在正常范圍之外,術后這些維度的得分更加偏離正常。因此,手術年齡越大的患者其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也越高。

上官磊[28]等采用癥狀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對住院的46例AIS患者進行心理學評分,并和同年齡段的50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對照組)的評分進行比較分析,發現AIS患者的心理特征為軀體化、敏感、偏執、抑郁和焦慮,重度脊柱側凸患者心理異常較中輕度脊柱側凸患者更為明顯。特發性脊柱側凸病情復雜,手術矯形有一定難度,危險性也較大,因此,對于該類患者不能只重視脊柱側凸矯正率的提高,還必須關注其心理狀態,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心理干預措施。

2.3 個體因素:性別

男性AIS患者與女性AIS患者在心理特征上存在差異。Payne WK[2]等收集了68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269名,女性416, 年齡分布均為12-18歲)青少年健康問卷調查表(The Adolescent Health Survey, AHS),統計并分析結果發現,脊柱側凸患者更易過度關注并擔憂身體發育和同伴關系,更易產生自殺想法等社會心理問題。其中,男性患者中60%更傾向于認為自己體重過輕,而女性患者中52%更易有自殺想法,且其酗酒的概率是未患脊柱側凸者的3.5倍。在青少年時期,外觀的變化常常會造成患者有自卑心理并對社會活動產生恐懼和拒絕,形成內向、高神經質人格以及對疾病的錯誤認識,更容易對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并且對脊柱側凸治療后的效果評價產生不利。

2.4 社會因素:城鄉差異與家庭環境

2.4.1 城鄉差異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城市和農村在生活環境、經濟收入和醫療制度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與農村相比,城市的生活方式相對開放,經濟收入較高,醫療保險制度也相對完善。這些社會因素的差異勢必使城市和農村AIS患者的生存質量評測結果產生差別,這種差別會在SRS-22量表的得分上體現出來。王傳鋒[29]等關于地區因素對AIS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的研究顯示,城市組治療滿意度維度的得分高于農村組,而自我形外觀維度的得分低于農村組,提示地區因素會影響AIS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評測結果。

2.4.2 家庭環境

研究顯示,對于青少年脊柱側凸患者,家庭環境也是影響其生存質量的因素之一。Kahanovitz和Weiser[30]對72例l2-l6歲的女性AIS患者的研究發現,單親家庭的AIS患者的生存質量較低,而母親對脊柱側凸的積極態度能夠正面影響女性患者對治療的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患兒由于自身生理與心理變化特點,有著與成年人不同的心理表現,在治療護理上缺乏依從性,此時家長的心理狀態對兒童有直接的影響,父母的傾向很可能轉化為兒童的傾向。因此,重視患兒家屬的心理問題能為患者治療和康復提供直接可靠的幫助,提高其生活質量。

小結

綜上所述,AIS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是需要脊柱外科醫生關注,并且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幫助年青醫生建立此類概念。不能單純僅僅去關注手術方法和手術技術。對于疾病、治療方法、個體及社會等眾多因素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應用現代綜合性特定疾病有效問卷對其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及時追蹤觀察。這樣年青醫生對于AIS此類疾患的學習和掌握才能更加細致和全面。

參考文獻

【1】 Tones M,Moss N,Polly DW Jr.A review of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social issues in scoliosis.Spine,2006,31:3027-3038.

【2】 Payne W K 3rd,Ogilvie JW,Resnick MD,et al.Does scoliosis have a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does gender make a difference Spine,1997,22:1380—1384.

【3】 Ware JE.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fSF-36).1.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Med Care.1992,30:473—483.

【4】 Climent JM,Reig A,Sdnchez J,et a1.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spine deformities.Spine,1995,20(18):2006-2011.

【5】 Feise RJ,Donaldson S,Crowther ER,et a1.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scoliosis quality of life index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Spine,2005,30(11):1310-1315.

【6】 Asher M ,Min Lai S,Burton D,et a1.The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patient questionnaire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Spine,2003,28(1):63—69.

【7】 Asher M ,Min Lai S,Burton D,et a1.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patient questionnaire: responsiveness to change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Spine,2003,28(1):70—73.

【8】 Haher TR,Merola A,Zipnick RI,et al.Meta—analysis of surgical outcome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 35-year English literature review of 1 1,000 patients.Spine,1995,20:1575-1584.

【9】 Cheung KMC,Senkoylu A,Alanay A,et al.Reliab 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adapted Chinese version of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questionnaireⅢ.Spine,2007,32(10):l141-1145.

【10】 Li M ,Wang CF,Gu SX,et al.Adapted simplified Chinese (mainland)version of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 Spine,2009,34(12):1321-1324.

【11】 李明,王傳鋒,賀石生,等.簡體中文版脊桂側凸研究學會22項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18(3):212—217.

【12】 Sanders JO,Harrast JJ,Kuklo TR,et al.The Spinal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results of reliability,validity,and responsiveness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Spine,2007,32(24):2719—2722.

【13】 魏顯招,李明,陳家瑜,等.中文版脊柱外觀問卷在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外觀評價中的初步運用[J]. 脊柱外科雜志,2011,9(6):342-344.

【14】 Kotwicki T,Kinel E,Stryla W ,et a1.Estimation of the stress related to conservative scoliosis therapy:an analysis based on BSSQ questionnaires. Scoliosis.2007,2:1.

【15】 HEMSWORTH PH,COLEMAN GJ,BARNETT JL,et al.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attitude an d behavior of stockpersons and the behavior an d productivity of commercial dairy cows[J]. Anim Sci,2002,80(1):68-78.

【16】 KRAAIJ V,VAN EA,GARNEFSKI N,et al.Effects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self-help program and a computerized structured writ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ed mood for HIV-infected people: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atient EducCouns,2009.

【17】 Payne WK,Ogilvie JW ,Resnick MD,et al.Does scoliosis have a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does gender make a diference[J].Spine,1997,22(12):1380—1384.

【18】 Helenius I,Remes V,Yrjonen T,et parison of long—term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 outcomes after Harrington instrumentation and spondylodesi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 review 0f 78 patients[J].Spine(Phila Pa 1976),2002,27(2):176-l80.

【19】 Watanabe K,Hasegawa K,Hirano T,et a1.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residual spinal deformity and patient outcome in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in Japan using 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outcomes instrument[J].Spine(Phila Pa 1976),2007,32(5):550-554.

【20】 朱澤章,邱勇,王斌,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支具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5):276-280.

【21】 Lonstein JE, Winter RB. The Milwaukee bra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 review of 1020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8):1207-1221.

【22】 Climent JM,Sánchez J. Impact of the type of bra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spine deformities[J].Spine,1999,24(18):1903-1908.

【23】 Maruyama T, Takeshita K, Kitagawa T. Milwaukee brace[J].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11,27(1):43-46.

【24】 Matsunaga S,Hayashi K ,Naruo T,et al.Psychologic management of brac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e,,2005,30:547—550.

【25】 Pham VM ,Houlliez A ,Carpentier A ,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heneau brace on quality of life for adolescent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Ann Readapt Med Phys,2008,51:9-15.

【26】 LaMontagne LL,Hepworth JT,Cohen F,et al.Adolescent scoliosis:effects of corrective surgery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and age on activity outconle[J].Appl Nurs Res,2004 ,17(3):168—177.

【27】 Clays,on D, Mahon B, Levine DB. Preopera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po- stoperativ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atterns inscoliosis[J].Spine,1981,6(1):9-12.

【28】 上官磊,樊星,苗丹民,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13(3):204-207.

【29】 王傳鋒,李明,顧蘇熙,等.城鄉差異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價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l8:820—823.

【30】 Kahanovitz N.Weiser 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on the adolescent female. A preliminary multi.Center study.Spine(Phila Pa 1976),1989,14:483-485.

【文章注釋】

1.Payne WK,Ogilvie JW,Reanic MD,et a1.Does scoliosis have a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does gender make a difference『J].Spine,1997,22(12):1380—1384.

第7篇

(華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高等學校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旨在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根據指導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經歷,就如何通過創新訓練項目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大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 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科研能力;培養方法

Discuss the Training Method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rogram

GE MingCUI Guang-Hua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 school aim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about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ject, how to cultiv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through innovation training project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rogram;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method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及科研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新形勢下,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需具備發現及研究問題的能力,從而推動創新能力的提高。德國著名教育家洪堡指出:“科研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大學要通過科研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1]。為此,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旨在促進高等院校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科研能力訓練,培養適應創新性國家需要的人才[2]。然而,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很多大學生缺乏洞察力以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亟待提高。本文根據筆者指導國家及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經驗,同時結合大學生在創新項目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高等學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法。

1科研思維融入課堂,營造濃厚科研氛圍

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要求本科生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探索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大學生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減少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改革授課方式,如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鍛煉本科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將原先只有教師在主動的教學方式改為學生積極參與,要求學生主動思考,跟教師共同研討發現的問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一定程度上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同時,鼓勵大一學生早進實驗室進行參觀和學習,協助研究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驗,使大學生盡早接觸科研項目執行過程,能夠引起學生進行科研活動的興趣。

學校層面上要重視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途徑(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欄及校園網絡等)宣傳科研創新的重要意義,對科研成果突出的本科生進行嘉獎,在獎學金評比、免試推薦研究生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此外,筆者發現大學生科研立項數目少,經費少,遠不能滿足大部分本科生從事科研能力訓練,因此,學校要一方面加大對創新訓練項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使教師們拿出部分自己科研經費用于本科生科研能力訓練,成果顯著者在職稱評定方面進行加分處理,激勵教師們重視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2加大促進科研能力培養的課程比例

大學本科課程主要包括基礎課及專業課,跟科研訓練有關的課程往往學時較短,科研訓練程度及效果有限。筆者在指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時發現,學生連文獻調研、數據處理等基本問題都一知半解;此外,雖然大學生在大一時都通過計算機初級考試,但做不到對基本辦公軟件的熟練使用,缺乏最基本的科研素養。因此,筆者建議,可針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改革課程設置,適當加大促進科研能力培養的課程比例,為本科生進行科研創新提供指導。以應用化學專業為例,開設《文獻檢索》、《計算機在化學中的應用》、《數據統計與分析》等促進科研能力培養的選修課程,同時保障科研訓練課程學時足夠,使對科學研究感興趣的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為以后科研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3科研訓練過程教師全程參與指導,以學生為主

相對于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經費支持少,份量低,往往引不起重視,在創新訓練執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研究生指導本科生的情況。然而,研究生本身科研任務重,額外的時間有限,對本科生的指導不能保質保量,不利于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因此,指導教師需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全程耐心指導課題組學生。本科生剛接觸科研創新活動時,往往會存在選題不夠新穎的問題,這就要求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熟悉的科研方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選題,讓學生自己去查閱文獻、調查研究獲取新穎的研究課題,切不可由指導教師代勞,不然無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項目執行過程中指導教師需全程監控創新項目的進程,定期組織小型討論會及時解決大學生創新訓練過程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使學生感受到指導老師和他們是一個團隊,利于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此外,指導教師需要給予課題組學生一定壓力,出現問題時先讓學生們自己尋求解決辦法,通過動腦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們自己解決,不能大小問題指導教師都給予解決方案,做到以學生為主,指導教師為輔,從而真正達到科研訓練目的,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

4層次管理法擇優重點培養

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往往由一個研究小組來完成,有些學生參與創新訓練項目僅僅是為了獲得創新學分,這樣他們在科研訓練過程中往往投入的精力不夠,科研熱情不高。因此,教師需要有層次性的管理和指導課題組成員。對于研究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擇優重點培養,讓他們多承擔一些項目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要求他們自主撰寫、發表科研論文或申請專利,鼓勵他們以后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對于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不可放任自流,讓他們游離于創新計劃項目之外,應該采取靈活的培養方式,讓他們認(下轉第24頁)(上接第20頁)識到科研能力的培養對以后自己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引領他們真正投入到創新訓練項目中來,完成他們負責的任務。

5學校強化對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規范管理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后,學校應該強化對創新項目過程的規范管理,從項目開始實施到中期檢查,再到經費使用和項目驗收,學校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進行全程監控,保證項目按時按量順利完成。對于按時按量結題的項目,對指導教師申請以后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予以優先考慮;針對研究進展緩慢、成效差及未按時完成的項目,取消指導教師及項目負責人在以后1年內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的資格。通過學校的規范管理,一方面增強指導教師及課題組成員對項目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可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對于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6結語

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開展,是教育部在人才培養上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創新項目的實施,利于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筆者在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過程中,感覺到本科生的科學態度、團隊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及自學能力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新項目,有效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需要學校、教師和大學生的進一步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呂瑩,陳壁州.教學研究型大學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探析[J].2014(3):69-71.

第8篇

【關鍵詞】地方 本科院校 科研 體系 構建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歷史上最為劇烈的變革當中,世界各國軟實力的競爭,使高等教育面臨著空前嚴峻的形勢,加之近年來教育呈現出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的趨勢,由此導致大學生特別是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在學習、實踐、溝通、創新、就業等方面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高等教育質量的下滑成為常被社會所詬病的事實。如何盡快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主動地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一、地方高等院校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的必要性

對大學生進行科研能力方面的訓練始于歐美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部分大學也開始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研究型大學便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但有些研究者卻據此認為:“積極推進研究型學習,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應是研究型大學與普通大學的根本區別。”這種觀點其實是將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對大學生進行科研能力訓練的權利給“一票否決”掉了。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來臨,也隨著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實力日漸豐厚的地方本科院校越來越認識到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重要性。

(一)是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和建立創新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大學不僅僅意味著學校擁有能夠進行高層次科研的師資,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時也意味著學校需要培養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國家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大學今日培養的人才大多成為明日社會各領域的中堅,甚至肩負引領某方向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重任。因此在大學期間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以外,必須使學生接受一種能為其今后從事更深層次研究和社會活動打下良好基礎的教育,進行系統的科研訓練是最好的解決途徑和辦法。

(二)是打破高等教育等級劃分、追求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資源分配嚴重不公平的現象,這導致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無論在師資、生源、經費、硬件、地域分布等諸多發展要素面前失去了話語權。如果在培養人才的措施和方案上再采取不同的版本,將不利于地方高等院校的長期發展。而這些院校培養的人才當前恰恰正是支撐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中間力量,能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是順利實施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需要

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一直存在著教學與科研相脫節的現象,尤其在地方院校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學生受傳統教學體制的限制,難以獲得參與科研的機會,而傳統模式下的教學內容也陳舊僵化,不能反映專業研究的最新進展,這種模式很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雖然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新教育,并開展了一系列課外科技活動。但由于該類活動中競賽類型的比率偏多,教育科普性質類型的比率偏少,這就使得受益人群的范圍大大受限。學校為了保證獲獎,往往在人員選拔、項目篩選上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在資源投入和使用上也往往集中于優勢項目,對學生干涉過多,學生難以得到真正的科研訓練和進步。

(四)是為了大學生能夠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必然要求

科研訓練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大學生于其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專業知識,而且也培養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鍛煉了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了團隊合作以及交流溝通的能力。今天,在80、90后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高校,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獲得持續發展最有力的動力和源泉。

二、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科研訓練體系的構建

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慶三峽學院于2008年5月正式啟動和實施了“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簡稱“SRTP”),“SRTP”是面向全日制在讀本科學生開展的一項創新性教育計劃,旨在培養大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幾年來學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概括而言做了如下幾點工作:

(一)制定文件、搭建組織機構

制定一個好的大學生科研訓練方案是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精心調研、了解國內外各類高校的實際情況和地方政府對經濟文化事業建設的具體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實施方案。方案制定后要以文件形式下發,要搭建實施計劃的組織領導機構,要安排一定的經費保障,還要安排專人負責。并且要將科研訓練計劃與大學生的創新學分、獎學金、先進個人等的評比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大學生有目的、有激情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精心設計實施措施和辦法

1. 成果完全參照教師科研立項的模式進行,實行項目主持人負責制,實行課題申報、中期檢查和結題答辯。項目強調主持人的權利和義務,其權利不僅可以決定項目的創意、分工、組織等環節,甚至可以依據成員的表現決定其去留。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鍛煉課題負責人的責任意識、領導能力,同時也鍛煉團隊成員間的組織、協調等能力。

2. 項目申報注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注重受益面的問題。方案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分別30%、40%、30%的人數比例限制數量進行立項,這樣做使得大學生在項目申報中感到巨大的壓力,因此他們會積極、主動、超前地選擇導師指導,醞釀好方案,并精心地進行方案論證。立項也考慮到三年內對所有本科生做到100%的覆蓋率,使每一個人均能獲得平等的科研訓練機會。

3. 結題要求采用多媒體(PPT)答辯制,一年安排兩次進行。項目運行周期一般為一年,但對完成優秀者和完成一般者可以在半年和一年半中做彈性調整,直至取消不合格者的答辯資格并要求其重新申請項目。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和答辯,將視頻、影像、聲音資料和傳統文本資料加以結合,鍛煉其運用新技術的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二是視成果進展靈活安排答辯有利于給學生帶來挑戰,也有利于學生自行處理好科研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4. 選擇題目、選擇團隊、選擇導師完全打通。選題上既鼓勵在專業學科的范圍內進行,也允許打破專業限制,按照自身的愛好任意選題。團隊組成允許打破班級、年級、專業、學校、地區的局限,鼓勵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成員,唯一要求必須是在校大學生。如我校項目目前已有重慶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綿陽職業學院等高校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做有利于加強大學生間的校際交流,也有利于對分布其他省域間的研究內容進行調查。導師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自由選擇,并自行聯系,如果確因研究課題校內無法解決的,經申請也可以聘請校外專家。

5. 立項歸屬地原則。從安全、經濟和項目運行的深度、廣度及運用等因素考慮,一般來說立項中傾向于考慮項目成員和項目所屬地之間的關系,這是學生項目不同于教師和科研機構項目的地方。靠近家鄉有利于學生調研中的人身安全和節約經費考慮,畢竟學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研究內容的實質,更有利于現在或者將來這些學生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家鄉經濟文化事業的建設上。

(三)能力過程并舉

方案設計中我們鼓勵教師在指導中多提思路而不是“越俎代庖”,不主張教師直接參與到學生的調查過程中去,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學生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鍛煉。同時,我們也鼓勵大學生帶著項目積極投身到當前國家所倡導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并要求每一名學生寫下活動感言或日記,并且將好的東西及時運用媒體和網絡進行宣傳。注重過程訓練使廣大青年學生在深入基層的調查研究中,擴大了視野,學會了做人做事,懂得了責任和擔當。

三、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科研訓練體系的成果及運用

從2008年運行至今,重慶三峽學院“SRTP”項目參與成員達到上千人,共立項建設了200多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共產生了一批調查報告、學術論文、DV短片等成果,其中有近200篇在省級刊物上。學生還依托項目成果申報了一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大、小“挑戰杯”項目,并獲得一批市級、校級獎勵。通過項目運行,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由于部分項目與“挑戰杯”“三下鄉” 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有效結合,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了國情、市情和民情,相信這段經歷會對他們一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部分大學生在調研中留下了感人的日記,文中摘錄幾條:“在這里,我得感謝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感謝那些在實踐活動期間幫助我們的人。因為他們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團結、互助、友愛、進步’的團隊精神。”“在進行調查期間,每次看到留守在家的孩子們充滿渴望而又略帶憂傷的眼神時總是心酸。我們需要用更多的力量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走出心靈的陰霾,讓他們的生活和心靈都不再孤獨,這是我的一個心愿。”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出去實地考察的那段日子。不管之前在網上、在書上查閱了多少資料,也不及我們親自從古寨走過。只有到了實地,我們才能真正產生自己的想法;只有親自去做了,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成果。這個簡單樸實的道理,我想是適用一輩子的。”

四、結語

總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是鍛煉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今天,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的不斷進步,大學早已不再只被當作是理論學習的場所了,它更應該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社會團體。在這個環境中,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高校都需要給學生提供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土壤,只有如此才能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永不衰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葉民,魏志淵,樓程富,毛一平. SRTP:浙江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4).

[2]余國貞,杜旭莫,王卓明,高文菁.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第9篇

1.1能量代謝特征人體的運動由磷酸肌酸(ATP-CP)、無氧糖酵解、有氧代謝三大供能系統來提供能量。獲得球員比賽中的能量代謝信息有助于體能教練制定更加科學的訓練計劃。從直觀上看,由于籃球項目的不規則間歇性特征,預示它是由這三大供能系統混合供能的運動項目。但欲了解三者的供能比例如何,訓練的重點在哪?還必須定量化地研究三大供能系統的貢獻率如何。美國著名籃球教練BobKnight的觀點認為籃球是一項高強度的無氧運動,85%的能量消耗主要來自于無氧代謝系統。Mclnneset進一步指出在籃球運動中糖無氧酵解系統供能占更大的比例,他認為在籃球比賽中諸如快速上籃、跳躍、投籃、持球突破和搶籃板球等持續時間很短的關鍵性動作主要靠CP轉化為ATP供能,但這一供能系統僅能供應10~15s就會被用完。由于比賽的持續性特征,球員保持高水平無氧代謝供能的能力成為籃球比賽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Stone和Steingurd(1993)還歸納了籃球比賽中運動員活動方式與供能系統的關系(見表1)。Ben.Abdelkrim(2009)等以參加土耳其U19錦標賽的38名青少年精英男子球員為受試對象(球齡在8±1.6年),分別在比賽前、中場休息及賽后即可采取血樣,分析球員在比賽過程中相關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特征。研究發現,隨著比賽的進行,甘油三酯(TG)和自由脂肪酸呈顯著性增加,尤其是下半場。從位置看賽后的這兩項指標后衛明顯低于中鋒球員。在中場休息時,血糖濃度呈顯著增加,但是在下半場明顯降低。隨著比賽的進程,所有球員的血漿胰島素逐漸下降,血清皮質醇逐漸增加。說明在比賽的后半段,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在提高。因此,雖然無氧代謝供能對球員的技戰術表現起著關鍵作用,但有氧代謝供能能力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基于以上認識,在進行籃球專項體能和技戰術訓練時,首要原則就是要符合項目本質要求,訓練負荷供能模式應符合比賽中球員供能模式的要求。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手段,都必須強調用頭腦指揮肌肉,強調“帶著專項意識練體能”,強調神經肌肉系統的高度協調配合。對于高水平競技運動員來說,技術已相對定型,所以體能訓練應貫徹“技術化”的訓練思路,盡可能地按實戰強度要求設計訓練,“賽練結合,以賽促訓”。

1.2球員移動特征研究球員比賽中的移動結構特征,有助于教練員設計更好地體能訓練方法。籃球項目的間歇性特征決定了球員的活動形式千變萬化,是由一系列的沖刺、慢跑、跳躍、滑步、后退、走動、站立等具體的移動方式及因暫停、犯規和受傷等短暫中斷而組成。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利用Time-motionanalysis和SimiScout等軟件解析了球員比賽中的移動特征。研究發現,在有效比賽時間內,球員平均大約每21s有一次大強度的移動方式出現。沖刺特征:球員比賽中單次沖刺的平均距離為16.8±3.1m(范圍:12~21m),單次平均持續時間在2s以內。高強度的專門化移動(滑步等):單次的平均距離在4.3±0.7m以內(總距離為169±54m),單次時間也在2s以內。跳躍:優秀運動員的起跳頻率在1.6~2.2次/min之間,起跳次數在45~55次之間。這提示我們兩點,其一,在這種移動規律下,球員很難達到自己的最大速度。米靖等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CBA優秀中鋒最高移動速度可達7.3m/s左右,前鋒最高移動速度可達7.6m/s左右,后衛隊員最高移動速度達8m/s左右。因此,對籃球運動員而言,啟動、加速和制動能力非常關鍵;其二,球員進行反復高強度移動的能力訓練對體能的保持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球員的高強度移動是間歇性出現的,因此,籃球比賽的本質不僅需要球員具備很強的單次高強度的運動能力,還需要球員在低強度運動時具備快速恢復的能力,從而不影響下次的高強度動作的完成效率,也就是在比賽中保持高效的反復高強度移動的能力是最大的挑戰。

1.3技戰術特征籃球運動是同場直接對抗技戰術主導類的集體項目。比賽中雙方隊員始終是在制約與反制約之間進行面對面的較量。這種對抗性體現在身體的直接接觸、攻守技戰術的制約。對于對抗性規律的理解,美國籃球體現在訓練的質量和防守上。技戰術訓練都是在有對抗的情況下進行的,比如訓練中2對2、3對2和5對5等的練習形式,并且這種對抗的程度甚至比比賽還要激烈。所以在組織訓練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對抗的因素,不論是成年籃球還是中、小學籃球訓練,對抗情況下的技戰術運用所占比例要明顯高于徒手和無防守的訓練。小學一般占35%~45%的比重;中學一般占45%~65%的比重;大學一般占65%~85%的比重。國家女籃主教練孫鳳武在回答記者采訪時說到,“對抗是我們和歐美籃球,包括黑人打比賽時的弱點,除了要讓身體變得更強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強對抗的意識,將力量用在點子上,就在那個關鍵的時間,卡到關鍵的位置上,這才是最重要的。”通過跟蹤觀察眾多CUBA優秀球隊的訓練課后發現,訓練中的高強度的對抗練習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導致在激烈的比賽中失誤較多,球員的競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CUBA球隊科學化訓練的關鍵———訓練質量的保證

通過對大量CUBA球隊的主教練走訪調查發現,對比體校系統的青年籃球隊,當今CUBA運動員作為在校大學生,首先要在保證正常學業的前提下開展訓練和比賽活動。因此,具有“業余訓練”的性質和“學訓結合”的特點,訓練時間尚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學”、“訓”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于普通高校的競技訓練中。在這種客觀條件下,教練員如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訓練質量就成為了CUBA球隊實施科學化訓練的關鍵問題。要將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更多地運用于訓練實踐,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減少甚至避免訓練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增加客觀性和針對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訓練效率,就成為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核心任務。另外,隨著訓練強度和比賽次數的不斷增加,注重訓練后的身體積極恢復也是保證持續高質量訓練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它要求教練員不僅要考慮負荷刺激的設計,還要注意刺激后機體的疲勞和疲勞消除。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訓練質量的同時,有效避免過度訓練和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

3CUBA球隊科學化訓練的保障———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綜合運用

隨著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競爭的日趨激烈,當今的運動訓練實踐已經不是過去僅憑教練的經驗來指導訓練了,也不是單一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就能奏效的,欲要全面保障CUBA球隊科學化訓練的實施,就必須使訓練形成和建立在現代管理學、教育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營養學等完整學科體系的基礎上,要集最前沿、最現代的科學技術為訓練所用(如圖1)。目前的高速視頻動作解析、生物學指標的訓練監控、自動化訓練輔助器械等都已全面介入到各個競技項目的運動訓練當中,尤其是在籃球、橄欖球等相對復雜的集體球類項群當中體現更加明顯。比如,在籃球運動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用便攜式血乳酸儀對不同時段的血乳酸及用紅外線遙測心率表對即時心率的動態監測,采集的數據可以及時反饋球員的機能狀態和疲勞程度;運用SYNER-GY、SIMISCOUT等技戰術分析軟件對球員訓練和比賽中的技術結構進行解析。總之,多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充分合理地運用是提高CUBA球隊科學化訓練水平的重要保障。

4提高CUBA球隊科學化訓練水平的出路

4.1CUBA教練要建立自己的教練哲學在美國眾多的大學籃球教練中,凡是比較成功的教練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coachingphilosophy)。美國教練的籃球哲學并不是簡單的一些哲理,都是非常認真的告訴讀者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球隊,不是講大道理,而是指導你如何教好你的球員、如何領導他們走向成功、如何制定訓練計劃、如何塑造球隊的獨特風格等。5次獲得全美高中籃球聯賽冠軍的著名教練MorganWootten認為,“建立籃球哲學是走向成功的籃球教練最重要的一步。沒有籃球哲理,你就缺乏能引領自己和球員走向成功的路線圖”。劉丹教授在《球類運動訓練理念批判》一書中寫到,美國籃球哲學的內容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l)籃球的教育作用;2)隊員的訓練態度;3)獲勝的信心;4)教練與隊員的關系;5)如何組建籃球隊伍等。CUBA教練員的執教哲學建立途徑主要包括:閱讀書籍、球員時代的經歷、觀賞比賽、執教經驗等,再結合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幾個方面結合起來最終形成教練自己獨到的教練哲學。MorganWootten在《籃球成功執教》(Coachingbasketballsuccessfully)一書中談到,教練經歷的質量及如何執行他的教練哲學對執教成果同樣的重要。

4.2建立大訓練觀的執教理念———重視場內外一體化目前的大學籃球隊訓練工作的理論和實踐主要關注的焦點是訓練過程,即運動員在承受一定負荷按照特定要求完成某種練習的過程,面對訓練過程中的非負荷因素及非訓練過程中的一些內容重視不夠。然而,這些重視不夠的內容卻對球員的技戰術水平的提高起著不同的制約作用。如果想使球員的競技能力水平達到最優化,必須借助多學科的知識來從多角度進行支撐,這就要求CUBA的教練建立起場內外一體化的大訓練觀的科學執教理念。建立籃球是項要求全隊球員密切配合進行的競爭游戲,而球員之間的默契和凝聚力不僅要靠場內的技戰術訓練階段,而更重要的是在訓練之外的時間要具有融洽的關系和氛圍。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為了培養球員比賽過程中高度一致的團隊精神,CUBA教練在執教球隊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場內外一體化的大訓練觀,不僅僅把籃球的訓練活動看成是場上2個小時的短暫時刻,要將這種默契的配合和良好的團隊關系貫徹于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湖人隊的菲爾•杰克遜將冥想訓練作為球員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訓練的重要內容,使球隊的軟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進而增強了球隊的競技能力,其所率領的球隊取得的傲人戰績就是對這種執教理念的最好注腳。

4.3繼續加強國際交流的發展戰略CUBA球隊競技能力的提升,最關鍵的還是在一線執教的教練員的科學施教,而教練員的關鍵能力取決于其對籃球運動專項特征和規律高度的認識及高質量執教經驗的積累。只有具有高文化素質的教練員才能最廣泛地汲取一切有用的人類知識,并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訓練操作能力。美國NCAA著名教練邁克•沙舍夫斯基(K教練)在談到自己的執教經驗時說到,教練員由高水平教練主講的培訓班是極其必要的,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了解成功的教練是如何想的,還能有機會面對面與其進行深入的交流。為解決CUBA球隊長期以來缺乏與世界頂級水平大學球隊交流的問題,學習歐美強國大學球隊的先進訓練和管理理念。雖然CUBA組委會每年利用夏令營的機會邀請NCAA大學的球隊的教練來給CUBA球隊的教練、隊員講課,還安排一些球隊的教練到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接受短期的專門培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離切實快速地提高CUBA球隊的科學化訓練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因為教練員的英文水平參差不齊,很難與外教進行語言上的溝通,使授課效果不甚理想;二是時間太短(兩周),不能得到外教的整個訓練體系和執教理念,只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先進的理念在訓練實踐中仍然難以得到落實和變通。我們應繼續堅持國際化的發展戰略,邀請更多國際知名籃球教練員、裁判員來華指導及講學,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聘請有經驗的高水平外籍教練到中國的大學CUBA球隊進行執教,帶動CUBA訓練科學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拓展國內教練的國際視野。

4.4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在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的培養問題上,CUBA所在高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多學科共存、高科技領先和師資強大等方面,要善于借助于其他先進的科學理論與技術運用到籃球隊的訓練和比賽當中去,增加訓練和比賽的科技含量。因此,在CUBA球隊的日常訓練、比賽、招生等換屆中,要統籌考慮科學化問題,對人員、設備、管理、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規劃和設計。目前,CUBA教練員對競技籃球運動的訓練、比賽、球員管理等方面進行主動且深入的研究存在嚴重不足,致使球隊的訓練長期處在僅憑經驗的訓練階段,與美國NCAA教練員團隊廣泛圍繞籃球競賽各個環節與其它學科的科研團隊開展很有針對性的研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當前籃球項目訓練科學化的內容已經不是從簡單的生理、心理等單學科角度進行探索,而是從多學科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如生理學、測量學、生物力學、醫藥生物學、營養學、管理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對運動訓練進行研究。例如著名教頭K教練所執教的NCAA勁旅的杜克男子籃球隊,他們的訓練科學化就包括了生理生化監控、健康和運動損傷監控、營養和體重監控、心理咨詢與監控和技術訓練輔助系統共方面。

5結束語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美国一级毛毛片 | 日本中文字幕精品理论在线 | 聊斋艳谭8陆判性水仙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 | sese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 男人天堂网在线观看 | 久久青|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福利 | 99精品热 |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奇迹少女第5季免费观看 | 欧美日批视频 | 国内自拍偷拍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 六月丁香啪啪六月激情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99re热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 99精选视频 | 瑟瑟网站免费 | 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 | 免费观看欧美一级高清 | 色播五月婷婷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9 | 4d影院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高清自拍 | 久久一级片 | 成人自拍视频网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毛片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