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7:10:2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護理安全概念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項目名稱:用fMRI實時檢測rTMS治療MCI患者的急性顱腦反應及機制探討
本文把南充衛生學校附屬醫院老年護理院護理安全策略改進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改進后一年(2014年1月-2014年12月)發生的護理安全事件統計出來,進行分析總結,現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南充衛生學校附屬醫院護理院在院老人平均28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4人,不能自理的22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南充衛生學校附屬醫院護理院在院老人平均43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6人,不能自理的37人。發生的護理安全事件如下表所示。
2.討論
通過表1看出,護理安全問題改進前南充衛生學校老年護理院共發生護理安全事件20人次,發生率從高到低依次是為壓瘡、尿路感染、跌倒、走失、肺部感染、噎食、燙傷。由此得出壓瘡和感染是護理院老人發生護理安全的高風險事件。改進后共發生護理安全事件3人次,其中壓瘡2人次,尿路感染1人次。說明改進措施效果顯著。討論如下。
2.1 與護士有關的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2.1.1工作責任心不強
護理院工作繁瑣、生活護理多,個別護士為了方便省事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不按時巡視,病情觀察不仔細。沒能及時發現問題與隱患。(例如梁**因為受涼導致的肺部感染、徐**家屬為老人洗腳導致的燙傷)。②不認真執行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護理核心制度。當班該做的事落到下一班做的現象時有發生。③基礎護理不到位,出現護理并發癥。(例如雍**的壓瘡)④護理記錄書寫不及時,有漏記、記錄不實或專業術語不準確的現象,使老人病情照顧的連續性得不到保證。
2.1.2專業素質和能力欠缺
我校護理院0-3年資質的護士占77%,專業技術不夠熟練,缺乏敏銳的觀察力,三基不夠扎實,經驗不足,加之不熟悉服務對象的身體情況,對老人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不能及時發現,缺乏應急、應變能力。(如趙**的跌倒事件、袁**的跌倒事件)。不能及時識別疾病的先兆、對疾病的發展及并發癥預見能力不夠。(例如雍**的癲癇發作)。
2.1.3組織構架及管理因素
我校護理院成立僅一年多,由于“全護理”的養護機構屬于新興產業,可以借鑒的成熟的東西較少。所以各種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質量標準等不健全,培訓學習也不夠,存在監督、調控等不足。故護理管理的各個方面還需要大力提升。
2.2與護工有關的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辦好護理院需要有一批有愛心、責任心、吃苦耐勞、懂護理技巧的護工隊伍。我國護理界存在護工隊伍培訓難、管理難、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我校護理院也不例外。
2.2.1 素質不高、缺乏愛心
護工主要來自農村,年紀多在50歲以上,普遍是小學學歷,沒有一技之長,無法在其他行業謀求職位的弱勢群體。存在專業培訓少,流動性大、小農思想嚴重、無集體觀念,不會團結協作、缺乏自主服務意識、貪圖個人小利等特點。聘用后需費心進行培訓。由于護工待遇不高,加之服務觀念未轉變,人們普遍認為伺候人的工作下賤、低人一等,導致招人不易留人也很難。
2.2.2缺乏必要的護理技術與技巧
我校護理院90%以上都是全護理的老人。絕大多數長期臥床、意識不清、吞咽困難、大小便失禁,生活護理難度大;而且入住的老人以中風偏癱、植物人狀態、老年癡呆、帕金森、癌癥晚期等多見,且同時存在多種疾病,護理問題多,由于護工沒有專業護理知識,加之流動性大,沒有培訓熟練就上崗,對老人的具體情況不熟悉,這些都是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2.3影響護理安全的老人自身因素
老人大多各種慢性疾病共存,而且不服老、不想麻煩別人;或者疾病原因(比如老年癡呆癥),造成危險因素增加。如病情突變、跌倒、壓瘡、誤吸、誤食、走失、燙傷等。
2.4 影響護理安全的病區環境因素
居住環境對老年人的安全問題尤其重要,如燈光、地面或病床、坐椅、輪椅剎車、扶手等等因素,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我校護理院的硬件條件稍顯薄弱,對于安全隱患的控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 護理策略
3.1關于護士
3.1.1加強護士教育
對護士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培訓,強化護理安全意識,使每位護士都能自覺遵守醫德規范,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護理操作規范、疾病護理常規及工作流程,切實提高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利用各種會議、查房、講座、晨交班等進行安全教育,將安全意識滲透于整個護理工作中。
3.1.2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
加強護士“三基三嚴”的規范化培訓,進行各種護理安全隱患演練及工作情景模擬演練,提高護士應急、應變能力。鼓勵護士參加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學習,拓寬知識面,分層次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操作考核和理論考試,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3.1.3加強質量控制
護士長組織護理組長、辦公室護士、總務護士每周召開一次工作會議,進行上周的工作總結及評價,解決護士工作的問題,了解護士的心理狀況及工作情況,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務和重點,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基層護理管理人員,效果良好。
3.2關于護工
職業護工作為一種新型的職業應運而生,加強培訓及管理護工的工作勢在必行[2]。
3.2.1招聘能相對固定、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年齡45歲以內,身體健康、儀表端莊,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員擔任護工。
3.2.2制定護工工作質量標準、崗位職責、服務項目、質量要求、工作流程、規章制度等,并編寫成冊,按手冊內容進行培訓理論及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崗。每月進行工作質量檢查,每周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對上一周的工作考核、評價、總結以提高服務質量。
3.2.3確定工作范圍,加強業務培訓。護工的工作范圍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護理,如擦身、拍背、洗頭、洗臉、喂食、協助大小便、洗澡、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協助患者功能鍛煉等。定期組織相關知識培訓,如法制宣傳教育,安全教育、溝通技巧培訓、醫院感染培訓、消毒隔離知識培訓等。使護工的安全防護意識加強,避免交叉感染。同時要求護工與老人及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并養成及時報告的工作習慣。
3.2.4加強質量控制。建立護工工作評價表,每位護工的工作表現都由當班質控護士評價,根據護工的工作質量、勞動紀律及評價內容等手段,實施獎懲。護士長每周召開一次護工的工作短會,進行上周的工作總結,解決護工之間的矛盾,了解護工的心理狀況及工作情況,效果良好。
3.2.5人性化管理。要處理好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關系。既要關心護工工作,又要關心他(她)們的生活及健康,理解他(她)們的難處,使他(她)們能輕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不想離開,從而穩定護工隊伍。
3.3關于組織架構、規章制度
3.3.1不斷補充完善崗位職責和護士工作能力、標準要求、基礎護理和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內容的內涵要求及各項制度等,使護理院護士工作有章可循。
3.3.2建立護理安全的組織機構,安排每天的質控護士,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進行檢查,督導,評價,分析及改進。
3.3.3制定完善的護理安全風險控制制度及預防壓瘡、跌倒、燙傷等護理風險的評估標準、護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3.3.4外出參觀學習,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購買相關書籍,在學習中進步和提升。
3.4具體護理安全事件的預防措施
3.4.1壓瘡的預防
壓瘡的預防措施主要在于壓瘡發生的原因:要求做到五勤:即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① 避免長期局部受壓:更換臥位,保護骨隆突使用石膏甲板時注意保護皮膚,松緊適宜。②避免潮濕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長期臥床病人的床褥柔軟、透氣性高、吸水性好。 ③避免摩擦力和剪力,防止患者滑動,護士在為患者更換床單位時要避免拖、拉、拽,以防皮膚受到磨損。④增進局部血液循環,溫水擦洗、全身及局部按摩。⑤加強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保證正氮平衡。
3.4.2肺部感染的預防
應做好以下幾方面:① 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并調節室溫20-22°C,濕度50%-60%。② 進食后保持半臥位30-60分鐘后再恢復。每餐進食量在300-400ml;速度不宜過快,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 溫度40°C左右,避免冷、熱剌激而致胃痊孿造成嘔吐誤吸;進食后,常規為老人清洗口腔,特別要注意對口腔內癱瘓側頰粘膜的清潔,以免食物殘渣存留發生口腔感染后繼發支氣管或肺部感染。有假牙的老人睡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凈后放在盛有涼開水的容器內。③保證充足的攝水量,2000ml/天左右,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每天上午、下午定時喂水。④保持呼吸道通暢,以伸展肺的不活動部分能最好地預防呼吸道感染,鼓勵老人咳嗽咳痰。⑤對于意識障礙、長期臥床老人,要多取側臥位,每天2次取半臥位,每2小時翻身、叩背,以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4.3尿路感染的預防
男老人常因前列腺肥大、尿儲留繼發細菌感染;女老人由于尿道短、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發生尿路感染;糖尿病老人常因尿中有糖,易反復發生尿路感染;長時間臥床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因污染而發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的老人更易發生尿路感染。由于老年人各種功能下降,疾病表現反應差,尿路感染往往不容易被發現。措施如下:①多飲水,每日攝入量在2000ml左右,勤排尿(2~3小時排尿1次),以促進細菌和炎性物質的排出;②進食清淡,富含水分食物;③注意個人衛生,每日2次清洗會,勤換內褲;④失禁老人每次處理完大小便都要清洗會,并保持床單元的清潔、干凈、整齊。
3.4.4跌倒的預防
措施如下:①提高老人自身的警覺性及對預防跌倒的重視度。②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延緩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的衰老。③定期體檢,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④避免單獨活動。⑤改善居住環境,規則擺放物品,增加室內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廚房、洗手間等處保持地面干燥或鋪防滑墊。⑥調整床、座椅、馬桶的高度,加裝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⑦穿著寬松舒適的服裝,保證鞋底防滑,避免穿拖鞋行走。
3.4.6走失的預防
①制作一張身份卡或腕帶,上面寫清楚老人的姓名、住址及聯系電話,放在老人的衣袋內或是戴在老人手腕上;也可將標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縫在老人外套上。②老人外出時,必須由家人或護工陪同,避免讓其離開工作人員的視線范圍。③加強門衛管理工作,對于愛走動老年癡呆老人進出鎖門。
3.5加強安全環境管理
病區地面應保持干燥、防滑,病房整潔,通道通暢,衛生間、走廊等安裝扶手、呼叫設施等,病室光源避免過強或昏暗。意識障礙患者使用保護具避免墜床或撞傷,各種安全提示卡規范使用,做好告知及知情簽字存檔。當然,還需要對護理院居住的硬件進行改造和建設。
3.6設立護理安全隱患、缺點登記本
鼓勵護士主動報告護理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各班護士間積極“補臺”,把安全隱患、護理缺點消滅在萌芽狀態,人人參與護理安全管理,把單一的護士長管理變為全員參與的安全質量管理,充分樹立護士“安全老人”、“安全自我”的責任意識。
4、體會
護理是小事、瑣事;護理安全卻是大事、要事。通過積極的根因分析,有效的護理計劃的制定、護理措施的執行;嚴格遵守工作流程、操作流程;嚴密組織管理, 質量控制等手段,將老年護理院的護理安全事件降到最低是可能的。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147-02
圍手術期護理的概念誕生已有20余年,引起醫學界極大重視,各大醫院紛紛組織學習和實踐,并且產生了積極效應,但在一些基層醫院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現將圍手術期的概念、內容和重要性加以歸納,以期與同行探討并共同提高護理水平。
1 圍手術期護理相關概念
1.1 圍手術期概念 圍手術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詞最早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歷史文獻中,1981年Doland.s醫學詞典對該詞加以詮釋,稱圍手術期是指“從病人因需手術治療住院時起至出院時止的期限”。
1.2 圍手術期護理概念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關于圍手術期護理的相關文章越來越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護理界對圍手術期護理的認識越來越明確,圍手術期護理亦指“從病人確定入院治療時起,對病人從心理、生理、社會等整體護理,貫穿術前、術中、術后直至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2]。另外有文章指出,圍手術期護理是指病人以手術治療為中心,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的一段時間。但是,圍手術過程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3]。參考圍手術期的概念,時間同樣約在術前5-7天至術后7-12天。
2 圍手術期護理內容
病人手術治療如果想要得到滿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圍手術期護理,也要有優質的服務和優良的護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這其中,完善的圍手術期護理較普通的護理技巧更為重要。圍手術期的護理包括不同時間段對病人的評估、環境準備、心理準備、身體準備、器械與藥品準備、健康教育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從整體的觀念來考慮的,這與當今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相吻合。有了這些才能確保病人安全度過圍手術期,不僅取得良好的手術療效,而且不造成心理陰影。概括起來,圍手術期護理分三個階段,其具體內容如下。
2.1 手術前期護理
2.1.1 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況,現病史和既往史,過敏史,心理狀況,對手術的耐受性、各項化驗和檢查結果,重要臟器功能的評估。
2.1.2 手術前期病人護理內容
2.1.2.1 心理準備 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者疑問,針對性地給予支持和疏導。
2.1.2.2 環境準備 病房溫度應適宜,保持在18℃-20℃,濕度50%-60%為最佳,減少陪護。對于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讓病人了解病區環境
2.1.2.3 身體準備 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皮膚準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愈合的機會。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并備皮。呼吸道準備: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胃腸道準備:禁食禁飲、灌腸、放置胃管或腸管、排便練習。
2.1.2.4 手術晨護理 測量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檢查皮膚及胃腸道準備準備情況。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取下發夾、假牙及身上飾品。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準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2.1.3 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后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2.2 手術中期護理
2.2.1 手術室的環境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2.2 手術中病人的護理內容
2.2.2.1 手術的要求 總的原則是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手術區域,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撐。根據手術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
2.2.2.2 手術野皮膚消毒 清潔區手術從中心向順序消毒,污染傷口從周圍清潔區開始,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區域一定面積。
2.2.2.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并迅速采取處理,防止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確保手術過程的安全完成。
2.3 手術后期護理
2.3.1 手術后期護理評估內容 病人的麻醉恢復情況,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傷口恢復及引流物情況,情緒狀態。
2.3.2 手術后期護理內容 生命體征與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與異常情況的觀察。術后常規護理和專科護理。康復訓練技術實施與管理。維持內穩態平衡與良好的代謝支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與家屬康復知識實施教育,護士對所做護理進行效果評價和總結,提高護理質量[5]。
3 重視和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研究的意義
圍手術期護理的概念是從手術前準備與手術后護理發展起來的,但是許多護理問題貫穿于手術前、中、后三個階段作為一個整體而不能分割,因此,現已從手術前后護理擴展到手術前、中、后―圍手術期護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重視和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既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 黎介壽.圍手術期處理學[M].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1-3.
[2] 王美德,安之壁.現代護理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50:7.
[3] 薛富善,袁風華.圍手術期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6.
【關鍵詞】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72
快速康復外科是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而發展的一種外科護理理論, 它將外科圍手術期間的多學科醫療措施給予綜合, 以通過選擇最優的護理干預路徑, 促進患者術后早運動、早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目的[1]。本文通過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引入膽囊切除術患者, 通過比較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及排氣時間, 評價該方案對患者術后康復和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膽囊結石需行膽囊切除術患者42例, 根據入院病歷號奇偶數分為對照組(奇數組)與觀察組(偶數組), 各21例。對照組年齡35~54歲, 平均年齡(42.2±6.1)歲;男17例、女4例。觀察組年齡37~52歲, 平均年齡(41.3±5.4)歲;男18例、女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入院診斷為膽囊內結石, 具有臨床手術切除指征, 病程不限, 不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年齡18~60歲;所有患者均了解病情并同意治療方案;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1. 3 排除標準 患者不能按照預期研究方案完成護理內容。
1. 4 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臨床常規護理內容給予護理干預, 主要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禁食>6 h、禁飲>2 h。術前告知患者手術方案及處理預防。給予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以減輕患者對手術產生的負面不良情緒, 并在術前做好胃腸道準備護理工作。②術后護理:術后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干預, 保持病房干凈衛生、通風良好, 溫濕度適宜, 做好各種導管的護理工作, 密切觀察引流量和導尿量。術后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適當給予疼痛藥物干預。常規鼓勵患者于術后12 h后進行床上適度活動。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根據快速康復外科概念給予相應處理, 具體措施如下:①不再常規給予患者術前腸道準備, 保持術前患者胃腸道的水喝電解質的平衡狀態。②不絕對要求患者禁食、禁飲的時間。但應以易消化或高能飲料為主, 避免食物的胃腸道殘留。③不再強調排氣后再進食, 術后第1天可以以少量清流質性食物開始進食, 如胃腸道條件允許可在術后第4天以后開始改進半流質飲食, 盡量減少靜脈營養液體的輸入。④盡量減少術中常規放置的導管留置時間。⑤強調對術后疼痛的持續止痛。可預防性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干預, 不必等待患者對疼痛無法忍受后再給予止痛措施干預。
1. 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下床時間、排氣時間, 同時記錄術后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下床時間及排氣時間 對照組下床時間(14.2±4.2)h, 排氣時間(38.1±6.6)h;觀察組下床時間(5.7±4.2)h, 排氣時間(22.4±5.7)h。兩組下床時間、排氣時間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如皮下氣腫、膽漏、術后出血等), 兩組術后均取得良好手術效果。
3 討論
快速康復外科概念是在2001年由丹麥外科醫生Kehlet首次提出的[2]。近年來, 快速康復外科概念在歐美一些國家受到了極力的推廣與應用。且國內也能看見較多報道。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降低手術應激, 是安全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 同時能夠降低手術并發癥[3]。但是由于傳統觀念和現行的醫療措施應用的不當, 造成了快速康復外科在外科圍手術期間應用的局限性[4], 使得快讀康復外科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的空間。快速康復外科要求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 加速患者康復為目的, 通過一系列措施協同完成圍手術期的醫護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術前宣教、選擇最優麻醉方式和給藥途徑、強調術后止痛減少術后應激反應, 強化術后患者康復。快速康復外科的有效實施, 不但要求醫護人員能夠對快速康復理念有充分的認識, 同時也需要患者和家屬能夠積極配合協同完成具體治療內容。
本文將快速康復外科概念引入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護理方案。通過比較分析認為, 在常規外科護理干預措施基礎上配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內容, 并在護理實施過程中注重快速康復外科的核心理念, 提倡早活動、早康復的快速康復理念, 結果顯示與傳統護理措施相比較, 該方案能夠取得滿意的臨床護理療效, 且該方案的臨床安全性與傳統護理方式在術后并發癥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說明該方案具有安全性, 值得臨床護理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志偉, 黎介壽.快速康復外科――優化的臨床路徑.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2, 15(1):12-13.
[2] Kehlet H, Wilmore DW. 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 Am J Surg, 2002, 183(6):630-641.
[3] 張小紅, 何紅燕, 何紅, 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外科手術患者恢復效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4):18-21.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10年7月選取北京市某三級綜合醫院婦產科的護士共97名。入選標準:①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以上;③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疾病。排除標準:①返聘、退休護士;②進修護士。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由調查者自行設計,包括婦產科護士的年齡、工作年限、學歷、婚姻狀況、子女狀況、編制等。(酣理專業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 Instrument,PSCNI):由ArthurLlo研制和發展,目前在臨床應用廣泛,其中文版已在國內注冊護士和護生中進行了測試,Cronbacha系數為0.84。量表包括管理能力、靈活性、專業技能、滿意度、溝通交流能力5個維度,共3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1-4分分別為不同意、傾向于不同意、傾向于同意、同意。平均分>2.5分表明自我概念趨向積極,量表總分>75分表明專業態度積極舊1。③離職意愿量表(Turn over Intention Questionnaire)。由Michaels和Spector。43于1982年編制,修訂后的中文版具有可靠的信度,Cmnbach§a系數為0.84"J。量表共6個條目,各條目評分為1-4級,量表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離職意愿越強烈。參照相關文獻關于該量表的等級劃分標準肺J,將離職意愿總分除以條目數換算成總均分,按總均分劃分為4個等級,≤1分為“很低”、>1分且≤2分為“較低”、>2分且≤3分為“較高”、>3分為“很高”。
1.2.2問卷發放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調查者發放問卷,并向研究對象說明目的和問卷填寫注意事項。問卷由研究對象以不記名方式自行填寫后當場統一回收。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份,有效同收率為97.00%。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資料錄入與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統計、Pearson相關分析等。2結果2.1一般資料97名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9~51(28.034-8.02)歲,從事護理工作時間1—32年,中位數為4.00年,其他一般資料見表l。
2•2專業自我概念評分
調查對象護士專業自我概念總得分為(88.72±9.96)分,條目均分為(2.96±0.33)分。各維度得分見表2,以2.5分為界,調查對象的自我概念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趨向積極。均分最高的維度為專業技能,最低的維度為滿意度。
2.3離職意愿評分
調杳對象離職意愿總分為(12.494-4.57)分,將總分除以條目數換算成總均分,得分為(2.08.4-0.76)分。離職意愿各等級人數及所占百分比詳見表3。
2.4專業自我概念各維度與離職意愿總分的相關性(見表4)
3討論
3.1婦產科護士專業自我概念狀況
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是一種持久的自我態度,積極的自我概念可以被認為是護士積極的自我評價、自尊和自我接納,有利于護士對自身和他人采取積極行為,對于提高工作質量、保證護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進護理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一J。在本研究中,調查對象的專業自我概念總分>75分,且各維度平均分均高于界值2.5分(見表2),其中“專業技能”維度均分最高,說明婦產科護士的專業自我概念總體趨向于積極,尤其對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認同度較高。護理學是--t-J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專業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而婦產科護士的工作會直接關系到母嬰雙方的健康與安全,需要其運用知識和技能完成復雜的臨床護理工作,因此,熟練的專業技能是對婦產科護士的基本素質要求。本研究還表明,在專業自我概念各維度中,“滿意度”得分最低,說明滿意度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工作滿意度越低,離職意愿越高。這與吳林靜和姜冬九的研究結果一致。
3.2婦產科護士離職意愿狀況
離職意愿是個體在~定時期內變換工作的可能性,是離職行為的前因變量,能很好地預測實際離職情況,且能更好地反映組織實際的管理水平∽J。護士的離職行為會對組織的成本、文化和凝聚力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尤其是可能造成醫療護理質量的下降,加重護士的短缺。本調查顯示,在婦產科護士離職意愿水平分級中“較高”與“很高”者共占51.55%,說明超過半數的婦產科護士考慮過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應引起管理者重視。婦產科護士的工作具有負荷高、風險大、責任重等特殊性,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而長期高應激狀態會導致較高的心身壓力,影響工作的完成,繼而出現離職意愿和離職行為。隨著我國婦幼保健工作和分娩模式的轉變,以及孕產婦和家屬的期望值不斷增高,應注重維護婦產科護理人員隊伍的穩定性,進而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母嬰安全,維護婦女健康。
3.3專業自我概念與離職意愿的相關性
溫雅化妝品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香港特區的民族企業,遵從“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的指導思想。集團成立于1993年,目前由六間子公司組成,其中包括分別位于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天河工業區的兩間月生產能力高達百萬件美發產品的先進工廠,座落在廣州市中心珠江河畔的由兩間銷售子公司組成的全國銷售中心,設立于香港的專項負責海外事務的投資公司以及專業采購中心。目前,“溫雅”品牌美發產品有五大系列產品已經在內地以實力顯示出民族品牌的勃勃生機,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溫雅正在走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染發品的新概念:亮彩同時護理
染發的同時給秀發特別的關懷,溫雅給了染發品一個全新的概念。
溫雅發采護理染發霜――全程護理染發新概念
特含染發護理精華素和染后護理精華液,導入全程護理染發新概念。溫雅集團新一代產品,芳香無氨味,采用染時、染后雙重護理配方。精心研制的染發護理精華素,在染發的同時形成發絲色素保護膜,令發色璀璨持久,生動自然;染后護理精華液更令頭發得到充分滋養,健康柔順。特創巧手調色瓶,配以實用完善的使用工具,助您輕松享受自助染發的樂趣。
溫雅發采染發油系列――全情演繹彩色發絲
色璀璨持久,染黑發膏快速染黑,色澤自然。溫雅發采染發油系列為新一代無氨味染品,含SW海藻深層護理因子及天然甘菊活性成分,提供頭發所需的多種蛋白質,修護受損發質,使染后頭發富有光澤,色彩自然。配有護發精華素,令秀發得到額外的呵護。安全可靠,染后效果持久。經中國衛生部、質量檢驗所檢驗合格,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
溫雅染發油系列(染黑系列)――烏黑亮澤,倍添自信
新一代無氨味產品,安全呵護配方,5分鐘快速染黑,有效遮蓋灰白發,染色效果持久。溫雅染發油將染發和油的功能二合為一,深層護理秀發,有效避免因染發而損害發質,令頭發干枯等現象,使染后頭發健康亮澤,柔順易理。經中國衛生部、質量檢驗所檢驗合格,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
溫雅植物/海藻精華護發油膏系列――免蒸設計,高效方便
特含天然滋潤素和多種植物/海藻護發精華,有效提供頭發所需養分,令頭發飄逸亮澤;含特效調理增效劑,修復受損發質,令頭發柔順光滑。
特別推薦“溫雅”嶄新護發方程式:
溫雅植物/海藻精華護發油膏系列+植物/海藻護發精華素=家中專業級倒模護理效果
現在你只需安坐家中,在溫雅油膏里加入溫雅護發精華素,溶匯兩者精華,即能產生出最佳的頭發護理效果,令你的秀發充滿彈性和活力,不易脫落,柔順亮澤,輕松擁有專業頭發倒模的效果。
護發進入新時代:特別時期特別護理
愛護頭發早已不是洗洗頭發,用點護發素那么簡單的事了,在陽光曝曬的日子頭發受損的時候,溫雅功能護發品會給頭發更貼心的呵護。
溫雅發質修護系列――特效濃縮精華,秀發動能N次方
溫雅發質修護冷凝露系列、發質修護營養水系列都為秀發提供全方位的呵護。
“頭發毛躁、暗淡、開叉、斷裂、枯黃……”您的頭發正面臨以上煩惱嗎?實驗證明頭發和人體一樣需要定期攝取均衡營養補給能量,這樣才能以健康的狀態對抗日曬、燙染等外部損害。溫雅公司專業研究機構精心研制的溫雅發質修護系列能夠科學、均衡地為頭發補充所需營養元素,為頭發所需營養成分的合成提供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產品為新一代免洗護發品,特含高效精華成分Hydrocreatine(肌酸),有效加速頭發自我修復能力,顯著改善發質,防止頭發開叉、變脆及斷裂。其內含豐富維他命原B5及特效調理成分,有效增加頭發光澤,抗靜電,使頭發順滑易理。
溫雅防曬系列――護發新時代,頭發要防曬
溫雅防曬喱水、喱膏、喱摩絲。防曬做不好,不但皮膚受損,頭發也同時會受到損害:干枯、分叉、斷裂、暗淡和靜電,從而影響您美麗的形象。溫雅專業研究機構現在為你解決“頭”等大事,精心研制防曬配方,內含革命性的HS防曬因子及固色因子,在頭發表層形成保護膜,有效阻隔紫外線UVA和UVB,防止頭發及頭部皮膚曬傷,防止頭發變色和褪色,令秀發充滿光澤,倍增活力。
飾發同時不忘全面呵護秀發
具有現代感的飾發產品不僅僅具備定型的功能,濕潤、提亮、護發面面俱到。
溫雅喱摩絲系列――開創定型新概念
濕潤護發型、保濕亮采型喱摩絲的成分為水溶性高分子成膜劑和易被毛發吸收的水溶性營養劑組成的水溶液體,徹底避免有機溶劑對人體的損害,更具安全性。21世紀全新定型概念,集喱水與摩絲兩種產品之特長,只需輕輕擠壓噴頭,即可將豐富泡沫均勻涂抹于秀發,更具保濕、定型、護發功效,令秀發永保生命光彩。
關鍵詞:心血管;護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106-01
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餐桌飲食質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經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是血管疾病和心臟疾病的統稱,具體還可以表現為腦血管疾病和肺循環疾病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見的為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同時也是危險性和突發性最高的兩種,下面就心血管護理的安全管理進行簡單的介紹。
2 心血管護理安全管理簡介
2.1 護理安全管理的概念:在護理安全管理中護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位置極為重要,主要原因有護士是患者進行自主護理的協作者和教育者,同時也是患者與醫生之間的代言人以及整個患者群體的管理者,總得來說護士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不僅要負責患者的安全,同時還要負責對患者的安全進行管理,是一個肩負著管理研究與改進的雙重角色。而護理安全管理是指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針對可能引起或導致患者發生法律和相關規章制度允許外的機體結構、心理或功能上損害、缺陷或死亡等的管理活動,其不僅包括護士的執行安全,同時還包括保證患者享受到應有的良好服務和護理等。深入的分析和概括護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安全因素,不僅能夠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理論基礎,同時還是有效的減少醫患糾紛和加強整個護理工作的水平。
2.2 護理安全管理中隱患分析:在護理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的是環境因素,包括患者床位的穩固性、周邊物品擺放的合理性,室內光線的強弱,地面是否濕滑造成跌倒等;其次是藥物因素,在使用藥物之前首先應該了解患者是否具有不良反應或者過敏癥狀,而對于鎮靜劑、心血管擴張劑及強心劑的使用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規范和標準且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避免造成不良傷害;最后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協調功能差導致跌倒、墜床或燙傷等,此外由于心肺功能較差或者情緒低落導致的自殘、自殺等心理不安全因素也是應該重點注意的方面。
3 心血管內科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入院評估的安全管理:入院評估是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管理的首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對于重癥或者緊急的病人應該安排在靠近護士站的房間以方便搶救和病情觀察,同時還應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合理的安排護理病房的類型及位置遠近等。此外對于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使用床頭卡、腕帶等等級標示制度,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以考慮留院陪伴以最大限度的確保患者的安全。
3.2 重點患者和重點環節的安全管理:所謂的重點患者是指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出病情較重或需要特殊照顧的患者,如急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患者均應安置在重癥監護室進行密切的心理、生活或療效觀察,在保證護理工作預見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做到全面、準確和及時的掌握患者的情況。此外對于一些年老、行動不便和患病種類較多的患者也屬于重點看護的對象,由于老年患者屬于心血管內科疾病的多發人群及重點看護人群,所以對于這類患者的安全管理也應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還有就是對于患有血壓病的老年患者極易出現飯后低血壓、性低血壓和藥物性低血壓,所以在進行安全護理時應該盡量安排患者進行臥床休息,在改變或者下床行動時應保證動作緩慢或有專人進行幫助,此外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還應建議家人陪護,如果家人不能陪護的應該簽訂說明病情的協議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另外采取簡單易懂的語言向老年人進行護理安全措施的講解,及時進行溝通也是減少和降低安全隱患的重要措施。
重點環節的安全管理可以分為對于醫院感染防控的重點管理和針對重點區域和時段進行重點管理等兩個方面,其中第一點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為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或老年人,很容易感染流行病毒延誤治療或者加重病癥,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做好病房環境及個人的衛生工作,采用無菌技術進行操作以降低發生感染的可能性。而第二點是指對于廁所、門窗、用水房等容易發生意外的區域應該安排專人進行管理,保證隱患的及時發現和排除。此外重點時段是指在患者就餐或起床的時段應該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進行相關的協助工作,而對于患者因起夜時易發生意外的時間應該采取雙板或者倒班的制度。
3.3 患者出院前的心理康復指導: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復性和難治愈性等特點,多數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長時間的恢復和反復治療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極易產生沮喪、不安和情緒激動等影響治愈效果或配合程度的不安全心理因素,所以安全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和消除其不良情緒,幫助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患病的本質和特征,在保證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加強患者心理康復的指導。此外還應該向患者或其家屬耐心、詳細的講解相關的日常飲食注意事項或者需要進行進補或調養的環節,這樣不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還
有助于患者身體和心情狀態的同時恢復。
4 結語
通過上文對于心血管護理安全概念和相關影響因素的簡單介紹,加深了對安全護理管理的認識以及相關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雖然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安全還存在較多需要改進和分析的方面,但隨著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不斷提高,一定能夠使心血管內科護理的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護士 崗前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7)11-0135-02
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開放床位750張,年出院病人2.4 萬人次。自1995年開始,公開向社會招聘,平均每年從地方護校招收了相當數量的聘用制護士。聘用制護士承擔了大量的臨床護理任務,緩解了床護比例和醫護比例失調的矛盾,亦給護理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分析以往聘用護士上崗后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護理部自2004年以來,不斷完善崗前培訓,將實用的培訓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方法引入崗前培訓,取得了滿意效果。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4~2007年新招聘的護士142 名,其中中專59名,大專78 名,本科5名,年齡(18~24歲)平均(21±1.3歲),均為女性。
1.2 培訓方法
我院過去傳統的培訓時間為1周,培訓方法以院內講課為主,培訓內容包括醫院環境介紹,各項規章制度、院感知識、護理文書書寫,護理常規,護理操作等。我們在沿襲多年的傳統方法上延長培訓時間至3月,增加了職業道德教育、服務理念教育、軍事訓練、護理與法律、健康教育、操作技能及急救知識培訓等內容。現介紹如下:
1.2.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醫院領導高度重視,直接參與培訓,采用講、看、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引導新護士做好職業定位,制定職業生涯計劃。大力提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作為醫院的價值觀。
1.2.2規范護理服務行為,重視護理藝術
羅杰斯指出:護理是科學又是藝術,護理服務藝術是護理服務文化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組織新護士觀看《護理禮儀》光碟;觀模市內酒店管理;請專業的職業培訓人員為新護士授課,導入服務概念并說明服務價值,培訓基本禮儀,如:各種姿態、微笑、著裝、禮貌用語等。以酒店服務為導向,規范各種護理服務的姿勢與語言,通過學習使大家改變固有的被動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意識,促進護理文化建設。
1.2.3軍事訓練
將所有新聘用護士組成“女子民兵連”,參加三天軍事訓練。按要求嚴格作息制度,按標準進行體能訓練。培養她們樹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及學習習慣,鍛煉合格的身體素質。通過軍訓強化新護士集體主義觀念,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精神,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2.4加強法律意識與安全教育
為培養新護士法律意識,下發《護理法律導論》人手一冊,采取個人學習與集中講解相結合,以法律理念與實際案例相結合,闡明護理與法的關系,并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護理缺陷管理內容,分析發生護理缺陷的原因、危害及補救方法,使新護士從思想上認識到預防護理缺陷的重要性。另外詳細講解《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反復練習,力求盡快掌握護理文書書寫基本要求,避免由于護理書寫不當而引發護理糾紛。
1.2.5加強基本技能與急救知識培訓
我們運用目標管理模式實行新護士規范化操作培訓,首先集中學習《護理應急預案及程序》,對各種突發事件進行詳細講解,并通過模擬訓練加深印象,幫助理解。下發《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序及評分標準》,結合觀看光碟,強化訓練,進行統一考核,考核合格者,分期分批到ICU、急診科輪訓2月,將理性的概念與規范化的操作技能不斷結合,使所學專業知識、急救知識更加牢固。
1.2.6強化健康教育意識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重要內容之一。護理部請有經驗的老師精心設計,采取各種合適的教具和講課方式,學習護理程序、整體護理相關知識,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目的等等,強化健康教育意識。用真實事例從不同角度詮釋護患溝通的重要性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且鼓勵新護士加強學習,在掌握醫學護理知識同時繼續學習與護理相關的人文、社會、哲學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
2 體會
2.1通過規范化的崗前培訓,較好地幫助新護士盡快進入角色,使她們分配到科室后,短時間內即能獨立工作,受到了用人科室的好評。
2.2通過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加強了新護士的凝聚力,調動了新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了工作責任心。服務態度明顯改善,達到了病人滿意、醫院滿意、社會滿意的效果。
2.3通過學習法律法規的知識,增強了新護士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從而自覺履行職責,規范服務行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護理不安全性,差錯事故明顯下降,確保了護理安全。
2.4新護士通過規范化的崗前教育,護患溝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僅滿足了病人的需求,還給病人帶來了親切感和溫暖感,充分體現了護士對服務對象的愛心、細心與責任心。
2.5通過培訓,新護士對服務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工作中能夠主動、熟練地運用簡單的禮儀與技巧,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病人對新護士滿意度達98%。
2.6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加速新護士盡快成才的有效途徑之一,使其職業素質和操作能力得到穩定提高,基礎理論知識和規范化操作均呈上升趨勢,較好地保證了醫院護理用人和臨床護理質量。
3 小結
護理領域的觀念演變和服務功能的不斷擴展,護士被賦于多元化角色,對當代新護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對新護士實行合理、有效的崗前培訓,有利于新護士的角色轉變,對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桂萍,李玉琴,古麗.招聘護士崗位培訓方法的臨床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3,9(10):229.
【關鍵詞】 護士;自我管理;業務素質
現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員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與其工作質量密切相關的因素,也最終體現到企業形象上。因此,提高員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現代管理者研究的課題。護理工作是一種以“人”為服務對象的特殊職業,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護士個人獨立完成對病人的護理操作,這就需要護士掌握工作質量標準并能自覺按照標準去工作。這樣,護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業務素質及自我管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和病人的康復。同時,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健康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質和量都在增加;由于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使得護理服務和護理技術都有可能受到投訴。因此,使得護士工作壓力增大,甚至產生職業倦怠。為了確保護理質量,同時減輕護士職業壓力,加強自我保護,護士需要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我管理。現闡述如下。
1 自我形象管理
1.1 掌握自我概念,做好自我管理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即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個人身心健康的必要元素,它影響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護士是一個職業概念,是一個人整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護士的職責和任務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幫助健康人促進健康”。護士被人喻為“白衣天使”,護理工作是令人崇尚的職業;從護士所受的學歷教育及職稱晉升來看,護士和各專業的知識分子一樣,是知識分子的一部分。因此護士要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認識到自己職業的特殊性,自己的職業使命,樹立正確專業價值觀和專業自信,自覺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1.2 做好新型的護士角色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護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護士不僅是恢復健康的照料者,還是健康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1,2]。這樣,多元化的護士角色,使護理的功能得以擴大。護士應在充分認識其角色轉變的基礎上,扮演好自己的職業角色,以“整體護理”的理念護理病人,改變傳統的護理形象,由被動的醫囑執行者,轉變為主動的健康促進者。
1.3 按照護士職業禮儀要求,做好自我儀表形象管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護士想讓自己打扮的更漂亮、更時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美的標準因職業而異,每種職業都有各自的儀表禮儀要求。護士的工作對象是受身心疾病折磨的病人,他們需要護士給他們以照顧、安慰和鼓勵,希望護士和藹可親,容易接近。因此,護士的儀表應該是自然大方,典雅樸實。這是護士自我形象管理的重要內容。
2 自我素質管理
2.1 自我品德管理
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其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認識、人生觀以及精神境界雖然各不相同,但護士的工作對象為病人,因此思想品德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以致影響工作質量。為此,護士要做好自我品德管理,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崗敬業精神,帶著耐心和同情心,主動為病人服務。
2.2 自我安全管理
護理工作有其職業風險。首先,護士有職業暴露的危險,即在日常護理操作和與病人接觸的過程中,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因此,護士要掌握醫院感染的有關知識,并且有預防醫院感染的理念,自覺地做好醫院感染的防范工作,在保護病人的同時,嚴防自我職業暴露。其次,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執行,護士的服務態度及護理技術都有受到病人投訴的可能,護士要增強法律意識,同時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做好“三查七對”工作,更要做好與病人的溝通宣教工作。還要及時準確地做好護理記錄,做好自我安全管理。
2.3 自我業務素質管理
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護理理論的不斷完善,護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應用學科。護理模式的轉變,使護理工作范圍及工作場所擴大。護理工作范圍由病人的治療護理擴大到對健康人的預防保健;工作場所由醫院擴大到社區。這就要求護士不僅掌握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更要掌握疾病的預防保健知識,并且能夠應用溝通技巧,對病人及健康人做好有關疾病方面的宣教指導工作。這對護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還有,醫學新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新的診療手段應用于臨床,護士要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更新護理知識和技術,樹立終身主動學習的意識,自覺做好自我業務管理。
2.4 自我文化素質管理
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他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同時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個人修養。一個文化素養高的人,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這對于提高工作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護士的工作兼體力和腦力,從接觸病人進行護患溝通,到護理技術操作,再到護理文書記錄,都與個人文化素養有密切的關系。現代護理教育進行大學教育,在各家醫院,都希望聘用接受過高中教育的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護士,這說明個人文化素養對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護士在工作中,應不斷從多方面提高個人文化素質,以滿足工作需要,同時使個人精神世界得到充實,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
總之,護士良好的自我管理,既有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自我保護,減輕精神壓力;同時有利于護理服務水平和護理質量的提高。因此,護士應做好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護理安全;措施;影響原因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5(b)-0160-02
護理安全這一概念指的是患者在接受醫院護理時,不出現違反相關法律及法規的身體上、心理上以及器官功能上的缺陷、受損,或是死亡情況[1]。安全護理作為護理工作質量的前提,也是作為優質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減少工作差錯,降低醫療事故糾紛的關鍵環節。因此,護理安全工作在醫院護理工作內容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討如何提高護理安全操作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該研究主要探討影響護理安全的一些原因,并指出解決方法。
1 概念
護理安全在廣義上,其包括了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安全,也就是在工作時不會遭受到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范疇之外的意外不良影響,以及身體及心理受損[2]。該研究是根據環境因素以及系統因素進行分析護理安全的影響。安全工作管理旨在確保病人的身心健康,并針對出現各種不良影響因素或是潛在原因進行有效、及時控制或是預防。安全管理作為確保病人安全的一個必要環節,能很好的幫助提高護理質量,也是幫助降低事故發生的重要步驟,在消除或是控制不良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分析護理安全工作的影響因素
2.1 護士缺乏廣泛的法律知識
護士在工作崗位上沒有認真學習與醫療工作內容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規章制度,當患者出現疑問時,不能給予證據說明。在工作過程中沒有慎獨精神,沒有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在工作崗位上發現缺陷時沒能主動上報領導,并采取對應的解決或補救措施。對于患者或是其家屬提出的問題,不經過思考分析或是詢問醫生就隨便提供答案。
2.2 護理人力資源缺乏
在護理工作上,病床護士與臨床護理人員在人數之比稍微低于衛生部門規定的1∶0.4比例要求[3]。護理任務多,從而造成護理人員一個人做了幾個人的工作量,使護理質量出現降低,比如巡查病房不及時、護患交流不到位、簡化工作步驟或是縮短時間等。
2.3 護理管理方面問題
在醫院實際工作操作過程中,表現出醫院管理制度不系統、不健全,管理質量監控執行力度不強,這是導致護理安全性不高的影響因素。比如,上級領導對下級員工的監督控制工作不強,崗位培訓、專業技能培訓不夠。各崗位護士沒有得到合理編制,造成工作負擔重、壓力大,而且待遇不高。
2.4 護理設施方面
隨著醫療技術逐漸發展,新治療措施以及醫療器械在護理安全上也有了不同或是更嚴格的要求。護理設施能幫助更好的完成護理工作,若缺少這方面的硬件設施,或是設備質量性能不佳,會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產生重大影響。而護理人員如果不熟悉并掌握新型設備的操作方法、設施條件不佳,尤其是急救設備、工具出現故障或準備不到位,都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2.5 患者原因
患者因某些原因而不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及護理管理,在治療過程中隱瞞自身身體真實情況,沒有對護士及醫生說明自身真正的感受。無視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并在病室內擅自使用電源,不聽取醫生囑咐要求,沒有向醫生請假就私自外出。
3 提高管理護理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重視護士法律意識、職業道德意識的培養
護士應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做到遵紀守法。護理人員從事護理工作時,既要獲得護理工作的從業資格,遵守對應的職業道德規范,還要不斷擴充法律理論知識,規范操作,在工作崗位上做到敬業、認真。醫院應該注重護理工作者的技能培訓,針對不同護理工作類型多開展各種崗前知識教育,從而不斷提高護士的能力水平。培養護士養成全心全意為病人排憂解難的理念,以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理念作為目標,提高護理質量,防止醫療事故出現。
3.2 合理進行人員編制,真正做到關心護士的工作及生活
根據醫院實際工作情況需要,進行合理安排各崗位工作,避免出現超負荷工作情況,確保護理質量。真正做到關心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及生活水平,并根據各人員能力水平、資歷進行崗位提升,提升員工的工薪待遇,使護理人員真正感受到重視和關懷,進而在工作過程中能投入更多的心思。
3.3 健全醫療機構管理制度
制定能有效管理護理安全工作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護理部,并設置“科護士長護士長骨干護理人員普通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小組,做到細化分工操作[4]。對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可對應采用PDCA循環理論作調整,然后根據出現的問題制定對應的操作步驟,然后真正落實到位。這樣,在今后再遇到類似問題是就不會出現束手無措的情況,也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真正做到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少差錯情況出現,從而降低醫事故出現。
3.4 加強護士與患者的交流溝通
良好的護患交流溝通,能明顯改善病人與護士之間的關系。使患者了解所在醫院的相關規定,從而使其做到自覺遵守這些規章制度,積極配合醫生及護士進行治療及護理。
4 結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護理安全工作管理是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管理內容的核心,也是管理護理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更是患者選擇醫療機構的一個關鍵評判依據,還是醫療健康發展并在社會立足的前提條件[5]。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不斷加強護士的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注重學習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降低護理意外事故的發生幾率,為患者提供安全、科學、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榮偉.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和管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1,9(5):1185-1186.
[2] 葉和梅.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及管理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6):535-536.
[3] 耿榮娟,陳莉,張俠,等.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1):1408-1409.
[4] 夏引芳.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0,24(S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