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智能農業的發展趨勢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14 16:50:0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智能農業的發展趨勢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智能農業的發展趨勢

第1篇

關鍵詞:智能化除草機器人;技術原理;發展趨勢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15

0 引言

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農業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為我國經濟的增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從春播到秋收,通常需要進行很多項工作,其中除草工作是其中主要的工作之一,該項工作進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而當前階段進行該項工作時,通常是采用化學農藥除草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不高,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不滿足我國現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高中生的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加強對智能化除草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展望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1 智能除草機器人的發展概述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農村人口一直占據很高的比例,具相關部門統計,當前階段我國農村人口超過了7.5億,將近占具我國總人口總數的60%。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國土地面積非常的廣闊,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不是很多,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工作的過程中,農業機械的應用程度還不是很高,并且在使用的機械設備中自動化程度較低,從而對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研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研究還非常落后[1]。而在我國當前階段中,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加重,同事一些農村又在逐漸的向著城市化的方向發展,導致農村勞動力數量逐漸的減少,對農業生產正常的進行造成了嚴重影響,從而使原有的工作量使用更少的人員來完成,提高了人們的勞動強度,而且還增加了生產過程中的投入成本,不利于我國農村的發展。

我國當前的農業除草工作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人力除草的方式,這是一種古老的除草方式,是由我國古代人民總結出來的除草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強度非常大,而且效率還不是很高,不利于農業生產的進行,正在逐漸的被拋棄。另一種為化學農藥除草,這種方式是根據一些化學成分對雜草的影響,殺死雜草中的細胞,從而達到了除草的目的。使用該種方式除草時,會對從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可以將化學農藥殘留到作物中,如對作物使用時清理不當,就會導致這些化學成分進入到人們的體內,出現中毒的問題,從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利于人們正常的生活;其次是我國缺少完善的農藥使用標準,同時農民還缺乏安全意識,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常使用錯誤的施藥方法,致使農藥出現飄散的現象,不僅使農藥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而且隨著農藥的飄散,還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不利于人們的生活與作物的生長[2]。

智能除草機器人研究的過程中,首先是美國、英國等國家對其進行了研究,研究的相對較為完善,而我國當前階段中,國家與社會逐漸加強了對農業生產中的除草工作的重視,開始了對智能除草機器人的研究,通過對國外技術的借鑒,也在開始自行的進行研發。雖然我國研發的時間較晚,但是我國一直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較高,也會加強對智能除草機器人研究的重視程度,在之后的研究過程中,一定會追趕上國外的先進技術,形成我國獨特的智能除草機器人系統,為我國農業生產更好的進行提供了良好的幫助[3]。

2 智能除草機器人的技術原理與重要技術分析

除草機器人中硬件系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中包括了很多部分,如PC處理機、末端執行器等,通過這些部分起到的不同作用,才能使智能除草機器人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1 除草原理

在智能除草機器人工作的過程中,主要的工作原理為:首先要對田間各種類型的雜草與植物的信息進行收集并分析,并將分析的結果存儲到相應的硬盤當中,為之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對照信息;然后進行除草工作時,硬件中的攝像頭就會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根據農田的壟條形狀,對拍攝進行調整,從而對每一條壟條進行拍攝,并將拍攝的畫面通過傳送裝置傳輸到PC處理機中,之后PC處理機根據傳回的結果,與硬盤中的對照信息進行比較。最后,根據比較出來的結果,對除草系統進行控制,使除草系統在工作時,能夠與作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其對作物造成損害[4]。

2.2 除草的重要技術

(1)視覺影像技術。在智能除草機器人中,視覺影像技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智能除草機器人運動時,該項技術可以對環境進行拍攝,拍攝出多個物體圖像,然后將該圖像傳輸到相應的計算機中,計算機就會對其進行處理與分析,之后將分析的結果傳送到控制系統中,控制系統就會根據傳輸的結果對機器人進行控制,從而準確的尋找到作物的生長位置,保證該設備能夠正常的在田間行走,不會對作物造成影響。

在使用該技術時,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利用OCD-ICP的圖像配準方法,在使用該種方法進行應用時,應用了一定的圖形學原理,在圖像的邊緣處,根據農田的實際情況,選取出多個邊緣角點,并結合相應的篩選規則,對其進行篩選,使邊緣角點不斷地優化。當其優化到一定程度后,就要通過迭代最近點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從而得出最佳的配準,從而確定出了作物的準確位置;另一種方式是利用HSI顏色分量的顏色特征提取法,采用該種方式進行運行時,由于植物的高矮、性狀等存在差異,導致光照射到不同的植物上,會產生不同的光照強度、色調與飽和度,因此,在繪制圖像時,就會直接采用多閾值分割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將其以量化的形式體現出來,然后將這些量化后的顏色進行組合,并提取出不同顏色中的特征,根據特征內容的不同,將其分為不同的種類,最后將不同種類的特征進行組合,是圖像達到了跟個的效果,從而完成了整個工作[5]。

在實際的智能化除草機器人中,一種視覺影像技術往往達不到要求,通常情況下是對兩者共同應用,將兩者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更加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并在該技術的基礎上,構建出了良好的操作平臺,在該平臺中就會更好的進行工作。當前階段中,國外的研究時間較長,研究基本上比較完善,而我國研究的時間較短,相對來說還不是很完善,還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6]。

(2)機械控制技術。在智能化除草機器人中,另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控制系統,該系統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整個設備的工作性能。通過視覺影像技術得到的圖片信息,控制系統對其運動進行控制,從而使其達到了運動除草的目的。

在當前智能除草機器人當中,對該種技術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為建模分析的方式,在使用該種方式進行應用時,當圖片信息進入到該系統后,就會將其導入到相應的三維軟件中,該軟件就會根據圖像的信息,建立出相應的模型,然后通過該軟件具有的仿真功能,模擬出農田的不同環境,并根據農田的環境,來對機器人的移動進行設計,從而使其達到了移動的目的。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會根據相應的動力學原理,對機器人運行的效果進行研究,計算出其不可測的滑移量。在計算出該數據之后,將其輸送到控制器中,從而使其進一步對移動進行設計,產生出相應的補償控制器,這時就會將其導入到三維軟件與商業數學軟件中,利用兩者來對其進行仿真。通過該仿真結果可以發現,使用該種控制方法對機器人進行控制時,效果較好,使其運行的距離更加精確,對作物產生的破壞影響較小;另一種對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應用。在當前階段中,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其更加的完善,具有了更加強大的功能,被廣泛的應用在我國的各個領域中,為各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幫助。在智能化除草機器人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使機器人更有效的對外部信息進行采集,而且還會加強其對環境的理解,為機器人正常的運行提供了保障[7]。并且在機器人運行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一個是對其自身的運動進行檢測,另一個為對目標的跟蹤,在使用該技術后,就能夠達到這兩項工作內容的要求,使機器人能夠更好地對雜草進行識別,并將識別的信息輸送到傳感器中,其內部的執行部門就會對機器人下達準確的行動命令,從而使其安全、穩定的移動到規定的位置,之后對其除草操作進行命令,從而使其完成整個除草的工作。

3 智能除草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各項工作具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農業生產工作作為我國社會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的要求也逐漸增加,因此使其向著現代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其之后的發展中,主要向著以下兩個方向發展。首先智能化除草機器人是在自然條件下應用的,人們無法對自然現象進行控制,使得與其他類型機器人的工作環境相比,具有多變的特點,對工作性能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其之后的研究過程中就要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之后的研究過程中,就要進一步對上述兩種技術進行研究,使其發展的更加完善,不僅使機器人在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降低制造的成本,能夠更加廣泛的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其次在當前的智能化機器人工作中,通常是電力能源為其提供動力,在其運行中,會消耗大量的電能,這樣為了滿足其對電力的需求,電力系統就會增加對電力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對煤炭等資源的消耗,而且機器人在工作中還常常會發生電量不足的問題,使其突然停止運行,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因此,在其之后的發展中還要向著節能的方向研究。在該研究中,可以對耗能系統進行研究,降低機器人的運行功率,減少其運行過程中消耗的電力能源,而且還可以對新能源系統進行研究,在機器人運行時能夠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源,降低了其對電能的需求,從而可以達到節能的目的[8]。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智能化除草機器人后,不僅可以提高除草的效率,是農作物更好的生長,而且還有效的對環境做出了保護,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在當前階段實際的農業生產工作中,智能化除草機器人應用的還不是很廣泛,還沒有形成一定的估摸,因此,本文作者就根據自己對其了解的程度,對智能化除草機器人進行了研究,為其更好的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這就要加強國家與社會各界對其的重視程度,通過人們共同的努力研究,使其更加的完善,為農業生產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文莉,陳樹人,褚德宏.除草機器人研究現狀與趨勢[J].農業裝備技術,2015,04(02):6-10.

[2]林歡,許林云.中國農業機器人發展及應用現狀[J].浙江農業學報,2015,09(05):865-871.

[3]王儒敬,孫丙宇.農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03(06):803-809.

[4]畢昆,趙馨,侯瑞鋒等.機器人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方向和發展趨勢[J].中國農學通報,2011,12(04):469-473.

[5]馬旭,齊龍,梁柏等.水稻田間機械除草裝備與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學報,2011,10(06):162-168.

[6]易中懿,胡志超.農業機器人概況與發展[J].江蘇農業科學,2010,08(02):390-393.

[7]宋欣,楊磊,張仲雄等.一種智能除草機器人的設計與模型實現[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2(07):16-17.

[8]朱鳳武,于豐華,鄒麗娜等.農業機器人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2013,06(06):10-13.

第2篇

傳統的農業機械產品在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缺乏全局性和一致性,一旦達到使用年限后,由于部分構件損壞,購買不到合適的配件,沒有做好廢舊和閑置農業機械設備的回收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浪費,同時加大了農業機械的環境處置壓力。現代農業機械的綠色制造有效改善了這一問題,不僅在農業機械生產制造方面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能夠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對農業機械生產進行規劃,提高農業機械生產的高資源利用率,有效減少資源消耗。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在農業機械制造上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現代農業機械生產的綠色經濟效應,加強了資源共享,促進了現代農業綠色制造的不斷優化。

2綠色制造在現代農業機械中的發展趨勢

2.1現代農業機械綠色制造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綠色制造在現代農業機械中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主要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和綠色制造設計將從多個層面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全球化、社會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產業化等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業機械制造的主要特點。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關于農業機械產品的生產環境指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加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農業機械綠色制造涉及的各個方面都要進一步完善。另外,綠色集成制造技術和綠色集成制造系統將成為未來農業機械綠色制造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

2.2農業機械綠色制造與資源環境的關系綠色制造在現代農業機械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優化農業機械制造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農業機械的綠色設計和制造方式方法都應當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消耗,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農業機械綠色制造,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力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另外,為了進一步優化農業機械制造的資源環境功能,還應當將綠色制造設計和實施與新興產業緊密的結合起來,例如農業機械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服務業、綠色制造軟件產業等等,在豐富和擴展農業機械制造的延伸領域之外,還應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制造的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

3結語

第3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新技術;可持續發展

1我國農業機械新技術的運用

1.1關于人工智能技術

21世紀新時期的誕生物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運用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在平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術十分常見,比如電視、電腦、洗衣機、手機等。伴隨當代農業的不斷進步,在農業生產中也漸漸引進了人工智能技術,諸多的智能電子技術被運用在農業機械設施中。在西方發達國家里,大多數農業生產現已實現機械化,而且對人工智能技術展開了廣泛運用。例如有些國家探究出了激光拖拉機,此拖拉機運用了激光技術,可以智能掌控拖拉機的前進方向,并且還能準確定位其地點,有利于農業生產速率的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減少農業資本投入,降低環境污染,而且還能提升農業機械生產操控準確度。應用者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過程中,其操控更加方便與舒服[1]。

1.2關于機器人技術

國內、國外專業人士始終沒有終止過有關機器人技術的探究作業,然而機器人頂替人的操作現已在諸多領域被運用,比如西方發達國家諸多廠家里,幾乎都在用機器人來進行生產作業,讓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即使我國農業里有關此方面的技術依然位于探究時期,然而此技術的運用對農業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3關于自動掌控技術

機械自動化掌控技術是農業中利用率較高的一門技術,此技術的運用,高效地提升了農業生產速率。在農業生產作業中,自動掌控技術可依據農業現實狀況來開展自動化協調,以此來降低人工作業量。比如在蔬菜大棚栽培里,自動掌控技術能對大棚里的濕度、溫度等展開自動化協調,以此確保良好的蔬菜成長氛圍。

1.4關于三維參數制圖軟件技術

市場中運用范疇比較寬廣的技術是三維參數制圖技術,在農業中現已逐漸運用此技術。現階段,我國諸多農機單位早已運用CAD技術來展開農業機械設備的策劃,特別是高精準要求的腹脹面要件的策劃與生產,獲得了不小成就,然而CAD的運用依然不足,還要進一步進行探究。

1.5關于計算機視覺技術

計算機視覺技術在農業機械里的運用重點在于用來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級等方面的監測。此技術是在視覺模擬技術、圖像處置技術等前提下衍生出來的技術。現階段,此技術在農業播種、收割等環節都有用到。然而此技術的運用進程中依然存在大量技術困難,比如迅速取得動態圖形訊息手段等,此技術仍有待提升。

1.6關于液壓技術

對于液壓技術來講,是創建在微電子技術、工業傳感技術前提下的一種技術,農業機械運用此技術后,機械能量變換的速率得以高效提升,體系作業速率也大大提高。農業機械體系動力學特點,動態特點漸漸彰顯,并且伴隨此技術信息搜集處理、故障問題監控技術等技術的逐漸優化,農業機械變得更加準確與合理,非常有利于農業環保工作的正常進行。

2我國農業機械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2.1農機產品高科技含量愈來愈多

伴隨農業機械的逐漸進步,諸多新興技術在農機產品里的運用會愈來愈多,并且推廣范疇會愈來愈寬廣,農機產品的高新科技儲量也會隨之逐漸攀升。近年來,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基礎上,微電子技術與計算機得到普遍利用,農業設備朝著機械化與智能化以及機電液一體化的方向前進。將來農業則會轉變成精細(精確)農業,并且農業生產的水平會得到明顯提高。高新科技的龐大驅動力,會讓農業機械的工作效能連續提高。

2.2重視總體農機生產品質

將來農業機械的進步,會格外重視農機產品的質量,完成農機三化水準的高效提升。農機產品品質的提高,展現在其策劃到生產等諸多方面。在產品設計規劃過程中,現代化設計技術能獲得普遍運用,比如CAD與穩定性策劃等等,可以完成設計合理性與高效性的明顯提高。在產品生產方面,會分外重視農機產品的總體外型與構造。在外表制造過程中,率先利用高效的機械與化學處置,然后使用高品質的油漆,讓油漆效果俱佳,不但持久度大大提升,其顏色飽和度,亮艷程度也隨之提升。不但如此,農機內在配置的基本要件與發動機屬性也較為良好,重點搭配均為知名產品。

第4篇

【關鍵詞】溫室;智能控制;現狀;發展方向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level, intelligent contro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eenhouse control technology,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greenhouse control an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Green House; Intelligent Control;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0 引言

自動化行業的飛速發展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現代農業非常依賴于溫室環境,溫室是一個獨立的為農作物生長創造環境的設施,由于農作物的培育對于溫度、濕度、CO2濃度等參數的要求很高,所以溫室管理需要引入更為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所以智能溫度控制系統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智能溫室是專門為農業溫室、農業環境控制等開發生產的智能控制系統。可測量溫度、濕度、光照、氣壓、紫外線、土壤溫濕度以及CO2濃度等農業環境要素。

將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于溫室當中,使得溫室內大氣、土壤、光照、CO2濃度、風向、風速等參數的采集更加準確,從而模擬出最適合的棚內植物生長的環境,再通過控制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由一些控制器來進行自動化控制,從而調節到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外現狀

溫室控制技術在國外的發展要追溯到羅馬時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計算機控制技術也開始應用到溫室控制當中,最開始是用現場采集技術,發展到后來應用了較為高級的分布式控制系統。目前,美國已經將眾多新型技術應用到溫室生產當中,包括全球定位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和遙感技術等。除此之外,許多發達國家在溫室控制方面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國內外對溫室環境控制系統的研究也為其帶來的飛速的發展,在控制手段的技術上經歷了“手動―自動機械―分散電動―集中電子―計算機集成”五個階段。其中,溫室控制系統的難點在于對環境參數的采集,然后針對于環境做出相應的控制動作,這對于傳統控制系統來說是一個挑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也包括溫度控制系統當中。

目前世界制造業的迅猛發展為溫度控制系統也帶來了巨大的革新,人們已經不滿足于自動化控制,而是追求全自動化、無人化控制,例如荷蘭在生產它們作為標志性的花卉及蔬菜時,自動化控制占85%。針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參數,例如溫室材料、結構、載荷、微環境(包括溫濕度、通風、光照、CO2濃度等)等,英國有一家專門機構來進行研究,這樣,全自動化溫室控制技術就能更便捷的發展。目前日本研究出無人化的溫室大棚,對只能溫室控制及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新的啟發。

總的來說,國外在溫度控制系統方面的研究已經非常的深入,包括參數采集,控制方式的升級,以及無人化的實現。但溫度控制系統應用于農業生產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因為農作物的生長有許多經驗性的因素存在,所以要達到完全的自動化生產還需要更多的仿真數據及實踐研究。

1.2 國內現狀

我國將溫室應用于農作物生長起步較晚。20世紀60年代簡易塑料大棚開始出現。70年代之后,新型的節能型日光溫室技術慢慢普及,發展至1981年,保護地的面積約為1.6萬公頃,占種植面積的4.35%,其中溫室僅僅1500公頃,占蔬菜種植面積0.4%。到了1994年,全國有節能型日光溫室115萬畝,大棚400萬畝,總面積達515萬畝。直到近幾年,溫室種植技術才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而溫室自動控制系統能夠大大提高溫室的工作效率,現在國內許多機構都在著手研究,但是溫室自動控制系統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投入產出低,運行經濟效益差,并且引進價格高。

(2)技術要求高,一般用戶不易掌握,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3)不適合我國氣候的特征。從國外引進的溫室不能適合我國的運行模式,從而在氣候特征方面不能完全契合。

所以,研究出一個適合我國氣候環境,并且能夠推廣開來的溫室自動控制系統是當務之急。基于上述各類因素,我國農業自動化領域的學者在吸收了外國智能溫室技術優點的基礎上,進行了我國溫室環境中各種參數變化的研究。從而越來越多的溫室自動控制系統產品問世,也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應用于一些農業示范園,甚至應用到量產的農作物溫室當中。目前,國內智能溫度控制技術的發展正逐漸成型。

2 我國溫室存在的主要問題

(1)起步晚、科技水平低。我國機械栽培技術起步晚、基礎差,生產設備不規范,沒有完整的成套電器設備,也沒有完善的自動化生產體系。

(2)技術單一。目前的技術研究僅限于單個溫室,沒有針對于多個溫室的集中控制系統,目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有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3)通信方式落后。目前,我國溫室測控系統的通信主要是485總線以及CAN總線等有線方式。因為有線通信方式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布線復雜,空間限制級故障率高,維修維護復雜等等。而現在由于無線傳感技術正逐漸成熟,無線通信技術有望更多的應用于溫室控制系統中。

(4)缺少合適的上位機管理系統。目前的溫室控制系統中,一些上位機只限于存儲采集的歷史數據,而之前提到農業生產需要許多經驗因素,溫度控制系統則需要更多的農業專家進行實時控制管理系統。

(5)設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目前大多建筑材料包括鋼材、玻璃等等。而這些材料沒有國家統一的標準和規格,且應用率不高,僅占設施栽培面積的10%,而自動化溫度控制需要對溫度、濕度、光照等參數進行調節,而一些自己建造的塑料設施并不能實現這些要求,所以設施的規范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6)機械化水平不高。目前,在操作方面還是以人工為主,沒有大型的機械等輔助進行生產等行為的實施。

3 智能溫室控制的發展趨勢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的出現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而放眼未來,為了完善和加強智能溫室控制系統技術,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行研究。也將會有越來越高科技的產品的出現來促進農業及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越來越多的參數檢測及控制,除了溫度濕度及氣體濃度等常見的參數,還需要針對于不同農作物的多種參數進行控制。

(2)相對簡單的操作終端,由于農業生產的操作者并非自動化行業的從業者,所以相對簡單的用戶操作界面也非常重要。

(3)便于維護維修,由于系統較為復雜,故障點也較多,所以需要便捷的維護維修。

(4)系統便于升級,從農業物聯網的角度出發,會有越來越多的功能加入,所以智能溫室控制系統需要更加的有可開發性。

【參考文獻】

[1]郭世榮,等.我國設施園藝概況及發展趨勢[J].中國蔬菜,2012(18):1-14.

[2]農業部設施園藝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組.我國設施園藝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園藝,2011(4):13-16.

[3]周長吉,編著.現代溫室工程-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第5篇

[關鍵詞]淺談;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80年代以來,我國對高新技術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采取多種促進科技進步措施。如國家科委負責實施生物技術、信息、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五個高技術研究的“863”計劃,支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和開發。同時我國農業在實現商品化、現代化的進程中,正轉向高產、優質、高效并重發展。但從研究領域看,大多數研究局限于城市的傳統工業,缺少對傳統農業改造的研究和探索。這嚴重阻滯我國農業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進程。因此,我國對農業的科技創新還不夠快。但我國增加了對其的研究與發展投入,逐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以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1農業科技創新

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業科技創新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各方面的問題都很重要。一要突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穩定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二要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作為主要目標,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構建農業安全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1.1農業科研發展現狀

我國農業科學研究是在20世紀50年代形成的多系統型體制,簡稱“四個方面軍”,即國家、地方(省和地市)、高等農業院校和中國科學院有關科研單位等組成。他們各有各的分工和范圍。截止2003年底,全國從此業人員9.57萬人,科研5.7萬人,生產經營2.57萬人,省屬機構47186人,地市屬37502人。目前,全國高等農業院校60余所。我國的農業科研機構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好,涉面越來越廣,促進了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1.2國家獎勵農業科技成果的整體情況

50多年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各級農業科研單位認真貫徹“理論結合實際,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科技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方針,不斷努力,為我國“三農”和農業科技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查閱《國家獎勵農業科技成果匯編》得知,從1964-2005年期間,全國各級農業科研單位、農業和綜合性高等院校、技術推廣單位和部分企業等,共取得國家獎勵重大農業科技成果1631項。其中種植業占的最多,1207項,74%。在農業科技成果獲國家發明獎中,動植物新品種類成果占49.2%,應用技術類32.3%,新產品類18.3%,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動植物新品種類占27.5%,應用技術類45.6%,新產品類11.4%,軟科學和應用基礎類15.5%。結合獲獎范圍可看出,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多,發展方向廣,但不足的是大獎項較少,國家獎勵的農業科技成果總體數量呈下降趨勢,獲獎等級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存在后勁不足,創新機制和體制不順等問題,科技創新還不能全面支持農業生產發展需要。

1.3農業科研成果與轉化

科學技術是潛在生產力。當今世界競爭激烈,根本上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只有把它應用于生產實際才能成為現實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我國就此專門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我國的科技工作者也作出相當貢獻,但由于種種原因,它是一個較薄弱的環節,其轉化率僅35%左右,而發達國家70%-80%,遠遠高于我國。分析我國的科研成果轉化存在問題,主要是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礙因素,及農民對成果吸收轉化的障礙因素等。

1.3.1農業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礙因素

主要表現在農業科技成果的無效供給;農業科技成果研究周期長,利用周期短,導致適用技術供給相對缺乏;農業科技成果低償或無常償轉化,影響科技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農業科技生活轉化的周期長,影響成果推廣的速度。

1.3.2農業方面的障礙因素

我國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土地細碎化,不利于農業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高素質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實現角色轉換,留守人員多年紀偏大,婦女居多,文化素質較低,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現行的農產品價格體系,致使農業比較效益變差,農業科技投入缺乏外部刺激和內在動力。所以我國的科技創新發展緩慢,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2發展趨勢

農業科技創新走向大眾化、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已成為顯而易見的發展趨勢。將產生巨大生產力,促進農業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

2.1信息化趨勢

農業創新發展已與信息化密不可分。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從60年代開始,80年展,90年代,已成為時展趨勢,與此相關的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造產生深刻影響,氣象和病蟲害測報預警、精細灌溉、精準施肥等將以全新面貌出現。

2.2智能化趨勢

在農業中運用智能技術,對復雜的過程進行量化和集成,綜合和分析,達到科學認識和決策管理,基礎是系統的模擬模型。如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水循環(SPAC)等模型研究;隨計算機技術發展,農業專家系統(AES)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得到長足發展;1996年,國家863計劃設置了“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在農業應用方面,中國農業大學已建立了虛擬土壤–植物系統實驗室,在虛擬玉米方面得到很好應用。這些與國際接軌的成果,標志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2.3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趨勢

動植物育種,微生物發酵、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必形成一個以生物技術為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浪潮,將使農業進入一個高生產率、高效率和高速度發展的新階段。

2.4集成化趨勢

隨技術進步,農業技術分散性會減弱,慢慢走向規范化、集成化。

2.5可持續發展趨勢

第6篇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 應用現狀 發展趨勢

電氣自動化是一個涉及電工、電子、計算機工程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技術,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技術,其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電氣自動化已經在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促進著我國各個行業的進步。基于此,根據我國目前電氣自動化的發展現狀,對未來工業發展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電氣自動化的應用現狀

1.電氣自動化在工業中的應用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工業的進步,工業自動化得以實現,而在工業發展取得這一成績的基礎上,電氣自動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很多工廠生產操作的實施都是通過機械進行的,電氣自動化技術作為支持機械操作的核心技術,其大大的加快了我國工業發展的速度。同時,在我國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工業的自動化程度也在逐步的上升。

2.電氣自動化在農業中的應用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此,農業成為了我國的基礎產業和第一產業,而我國在農業發展中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也一直沒有間斷[1]。在我國的部分農業生產基地中,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程度在不斷的加深,播種機、收割機等電氣自動化產品,為農業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促進著我國農業的增產、增收。

3.電氣自動化在第三產業中的應用

第三產業即為服務行業,作為一種服務行業,其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工作,而在這一工作的良好體現上,很多自動化工具為服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2]。第三產業中,游戲機、機器、足浴器等這些常見的電氣自動化工具,無一不帶動著服務行業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而這些電氣自動化服務工具也為顧客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服務。

二、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1.向核心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電氣自動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發展中也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向更高層次邁進。未來,企業在電氣自動化上的設計、研發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會逐步的加大,而投入的增加也促使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在技術的進步中,我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電氣自動化中的差距就會縮短,進而實現電氣自動化自主研發和創新的全面性,提高著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電氣自動化目前的發展來看,其主要呈現著分布式和開放化的發展趨勢,分布式的結構能夠保證電氣自動化系統中相對獨立功能模塊系統的建立,開放式的系統趨勢,實現著電氣自動化和外界系統之間的聯系。根據這兩種變化趨勢,電氣自動化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減少系統運行的風險,保證系統運行的正常,還能和企業的管理系統進行聯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自動化和管控一體化。

2.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從目前我國電氣自動化的發展程度分析,其已經在自動控制、專用集成電路、機器人產品、CIMS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各電氣自動化開發設計公司也推出了他們的一些設計理念和設計模式,促使電氣自動化線智能化方向的發展[3]。在電氣自動化已經智能化發展的局勢下,電氣產品將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這種智能化所指的是電氣自動化產品的自動性能將更好,更能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計算機信息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了更好的吸引消費者對自己商品的購買欲望,眾多的電子產品生產商都在絞盡腦汁的研發新產品,這就要求他們使產品具有消費者所需要的便捷性,讓消費者省心省力。而在技術力量的支持下,我國電氣自動化產品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3.產品的生產更具安全性

目前,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正在朝著一個安全防范技術的集成系統方向發展,并對安全和非安全系統控制一體化的集成進行了加強。那么,現階段,在用戶非安全系統控制的基礎上,采取最低的設計開發費用,實現自己制定的安全方案,這都是開發者所需要慎重考慮和面臨的問題。隨著用戶對產品安全性能需求的不斷加深,未來,電氣自動化系統的一個開發亮點和重點就集中在了電氣自動化產品系統的安全性能上,而這一安全性也是電氣自動化產品設計和研發中的一項基礎工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各個行業中,電氣自動化技術都被廣泛的應用著,并逐步的發揮和體現著其在各行業中優良的適用性。根據這一應用現狀可以發現,電氣自動化產品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顯著,那么,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未來的發展需要,電氣自動化行業必須從社會的發展需求出發,加強電氣自動化的研究力度,運用電氣自動化的力量,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高檢法.淺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3,(19):79-80.

第7篇

關鍵詞:物聯網;NB-IoT;低速率窄帶

1 NB-IoT低速率窄帶物聯網通信技術現狀

移動通信近年來從人與人的聯接,開始拓展到人與物的聯接以及物與物的聯接。NB-IoT是全球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提出的面向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多終端業務的物聯網技術,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覆蓋、強連接等四大優勢,全面超越其他技術,成為最適合長距離、多終端物聯網業務的通信技術[1]。

我國企業參與的NB-IoT技術標準迅速確立,NB-IoT技術協議于今年6月16日獲得了3GPP無線接入網(RAN)技術規范組會議通過,是3GPP 2016年提出的三個技術標準之一。標準確立的高效率體現出市場對該技術落地實施的迫切需求。NB-IoT是由華為、沃達豐和高通等共同提出的NB-Clot技術和愛立信提出的NB-LTE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我國的華為和中興公司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通過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企業不僅推動了技術發展,引領了產業進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行業核心技術,取得了發展主動權。

隨著技術和相關器件的成熟,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國內模塊市場整體規模已超過3000萬。且據TSR預測,從2015到2020年,全球蜂窩M2M模塊應用的主要垂直市場分別是智能交通、遠程監測與控制、智能電表、安防以及移動支付,其總量將從9800萬片增長至1.9億[2]。

2 NB-IoT低速率窄帶物聯網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原來大部分產品都是以手機為核心,所有物聯網產品都是周邊配套的產品。在物聯網時代,物聯網將徹底打破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單一載體(智能手機終端)為特征的網絡架構和商業模式。因為NB-IoT在消費級領域將爆發出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規模,它將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的形態。

物聯網將建立一種以感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核心的商業生態模型。NB-IoT標準推動物聯網新發展,大大增強物聯網的普及率,為消費類電子企業帶來下一個值得期待的潛在市場,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向于扁平化,中國的技術和市場將和全球產業鏈趨于同步,最終實現萬物互聯。

NB-IoT適合的垂直應用場景如下:

公共事業:智能水表、智能水務、智能氣表、智能熱表等。

智慧城市:智能停車、智能路燈、智能垃圾箱、智能窨井蓋。

消費電子:獨立可穿戴設備、智能自行車、慢病管理系統、老人小孩寵物管理。

設備管理:設備狀態監控、白色家電管理、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管道管廊安全管理。

智能建筑:環境報警系統、中央空調監管、電梯物聯網、人防空間覆蓋。

智慧物流:冷鏈物流、集裝箱跟蹤、固定資產跟蹤、金融資產跟蹤。

農業與環境:農業物聯網、畜牧業養殖、空氣實時監控、水質實時監控。

其他應用:移動支付、智慧社區、智能家居、文物保護、可穿戴智能設備。

農業物聯網通常采用M2M、Zigbee、433MHz、WiFi、有線等方式,主要問題集中在網絡覆蓋、供電和成本方面。NB-IoT技術和傳感器結合,全密封外殼,低成本、散布在田野、水下、山林,只要網絡覆蓋到位,可輔助農業生產上升一個大臺階。對于城郊和一些覆蓋到位的區域,NB-IoT可大大提升水產養殖、大棚、花卉等高附加值的農業生產流通領域。

預計2016年全球智能水表安裝數將上升到3250萬只,占全部水表的比例將超過30%。目前,中國智能水表安裝比例僅為15%,預計從2016年起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水表的增量市場大多采用M-Bus總線通信。水表的存量市場是無線水表的機會。無線水表的施工簡單,因功耗、信號覆蓋和電池壽命的問題,迫切需要NB-IoT技術來解決現實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機械工程;智能化;發展趨勢 前言

我國科技不斷進步與發展,機械工程智能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就其發展趨勢展開了探討。

2.機械工程智能化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目前的國情以及技術、信息等的限制,我國部分機械工程企業還未實現智能化發展,還是以傳統的制造模式為主,但可喜的是,機械工程企業一直都在不斷改革,借鑒國內外發展較好的機械工程企業的成功經驗,在技術、管理、產業結構等各方面開拓創新,將智能化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總之,未來的生產是智能化的集約生產,顧客的需求是智能化的服務和產品,因此,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必須以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為目標。

雖然目前還存在較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我國機械工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趨勢總體上是良好的。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少企業在國家產業政策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支持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研發產品技術,將產品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中國機械工程行業一定能夠克服當前的困難,走上科技、智能發展的軌道。

機械工程是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礎,是將技術科學理論知識運用生產實踐中的一門應用性工程。任何生產和生活活動都離不開機械,如農業機械、冶金和化工機械、食品加工機械、礦山機械設備等,各個工程領域的發展都需要機械工程提供必需要的設備,各個領域不斷提高的需求促進了機械工程的發展,同時機械工程自身的發展,如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也能更好的滿足各個工程領域的不斷發展的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機械工程在提高人類物質文明和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如廢水、廢棄、廢物的污染;資源的大量消耗等。因此,機械工程的發展不能一味的以提高生產、生活效率為目標,而要尋求一條既不破壞環境也不影響生產生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出,智能化發展是機械工程未來的發展方向。

3.機械工程智能化的優勢

3.1 生產能力和工作質量得以大幅提高

應用機械自動化生產出的產品在信息自動處理和控制方面有著突出的優點,其控制和檢 測的靈敏度、精度和范圍都有較大幅度提高,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可以精確的保證機械的執行 機構按照設計的要求完成預定動作。

3.2 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機械自動化產品一般都具有自動監視、報警。診斷和自動保護的功能,在工作的時候一 旦遇到過載、過壓和短路等故障時能夠采取自我保護的措施,有效保護操作者和設備的安全, 由此可見,使用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技術對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非常大的提升。

3.3 提高了產品科技含量,提升了產品的具體功能。

機械自動化產品在安裝調試時,可通過改變控制程序來實現工作方式的改變,以適應不 同用戶對象的需要以及現場參數變化的需要。這些控制程序可通過多種手段輸入到機械自動 化產品的控制系統中,使產品更具科技含量。

3.4 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機械自動化產品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屬于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將人們從繁 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重要途徑,可以加速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農業自動化及交 通自動化,另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技術還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4.機械工程的智能化的應用

4.1 機械工程企業的管理過程要向智能化發展

智能化管理是當今機械工程管理的重要思路,對機械工程企業的管理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使得原有的交叉式、多層次管理方式轉變成了階梯模式的管理方式;使得原有的人力管理為主成為微機管理。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來進行機械工程企業的生產、銷售等活動的檢測,并積極跟進檢測結果來進行修正,保證了企業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保證了管理信息的透明度,還極大的降低了人力資源的浪費,降低了人為因素對管理的負面影響。

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促進了當今社會管理模式的不斷發展,智能化管理模式的不斷推廣,可以有效的提高機械工程企業對市場環境的檢測,保證了決策的有效性,有利于規避存在的風險,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4.2 機械工程企業的設備要向智能化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化在機械設備中廣為體現,機械設備都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發展。機械設備的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智能化的進程,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機械設備的智能化使得設備的參數可以及時有效的反饋到工作人員身邊,保證了機械設備的有效運行,一旦出現故障,智能化系統可以進行警示并且做出相關的停機、斷電反應,保證了設備以及生產安全。

4.3 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

科學技術的智能化是實現產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機械設備智能化的基礎保障。科學技術智能化在當今的機械工程生產過程中廣為應用,如微顯微技術、遠程控制技術、導航技術等。

機械工程在不同的生產領域其相關的產品、生產設備、生產技術要求也不一致,其相關的智能化發展模式、發展目的也不一致,這意味著不同領域的機械工程生產需求的智能化也是不一樣的。在進行科學技術的智能化應用時,要根據行業特點和生產領域特點,適當的進行技術、設備的選用,保證智能化生產的有效性,保證機械工程智能化的順利進行。

5.機械工程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5.1 生產產品智能化

產品是促進企業進行正常經營活動與持續發展的基本,也是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手段,尤其是機械設備直接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要保證產品生產出來的質量,同時也要保證生產效率,滿足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智能化的生產方式不僅能保證機械設備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精益求精,還能兼顧提高生產效率。

5.2 管理方式的智能化

智能化管理方式在機械工程管理中的應用逐漸深入,勢必會給機械工程企業所固有的管理方式造成沖擊,促使企業管理方式發生變革,由原來交叉粗放的管理方式轉變為細化到個人的管理模式,保證決策的實效性;由原來的人力管理轉變為計算機系統管理。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確保機械工程企業的生產、銷售、產品維護、市場開發等方面都得到及時的跟進與補充,實現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并且能給及時反饋運行的結果,方便后續的生產經營活動。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僅能有效節約管理成本,還能有效提高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5.3 機械工程設備的智能化

在現階段,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突破創新,機器設備也在朝著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機械工程智能化不止是生產產品的智能化、管理方式的智能化,同時也是機械工程設備的智能化,這種智能化的機器生產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協助設備管理人員對機器設備進行智能化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通過機器管理機器,達到智能化管理機器性能與運行狀態的目的,如當機器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故障時,監管設備就會發出警報,停止該問題設備的運轉,保證機器不會發生二次故障的情況。

5.4 科技的智能化

科技智能化是實現生產產品智能化、管理方式智能化以及機械工程智能化的前提條件。科技智能化能廣泛應用在機械工程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感應技術、聯動控制技術、遠程控制技術等。因此現代機械工程企業要密切關注科技發展趨勢,緊跟科技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將新型的科技應用到生產中。

6.結束語

只有加強對機械工程智能化的研究,才能完善該部分技術,掌握發展趨勢,為我國機械工程更好的服務,該部分研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彭海輝.機械工程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探討[J].建筑遺產,2013(3):166-168.

[2]王朝.機械工程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探討[J].建筑遺產,2012(3):16-18.

[3]高潔.機械工程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探討[J].建筑遺產,2013(6):66-69.

第9篇

1.農業機械門類品種有一定的缺陷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有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就是我國水稻機械化的水平明顯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拋荒的現象,棉花目前還沒有機械化的能力,而玉米機械化在少數地區也還是剛剛起步,一些節種節肥節水性能較好的機具普遍都存在著水平低、數量少的問題,所以始終都無法大面積的推廣使用。

2.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問題

農民之所以愿意購買農業機械產品,就是要在省時省力的同時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在我國的很多地區的農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購買農業機械,或是他們用不好這些產品,這也就制約了農機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為:一是“買不起”。我國農田機械產品的價格基本都在1-10萬元之間,最小型的產品也在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臺了購買農機產品的補貼政策,但補貼的力度較小,對于普通的農民來說,價格還是無法承受的;二是“不會用”。在農民購買了這些產品后,各地的農機管理部門對于農機具的引進、推廣以及使用技術的培訓等工作都還無法有效、順暢的開展;三是“效益差”。因為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所以在他們使用農機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問題,設備也容易出現故障,也沒有形成完善的農機作業市場,很多農機具都處于閑置的狀態,無法發揮出農機產品應有的經濟效益,這也就降低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產品的積極性。

二、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和趨勢

1.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策略

首先,我國的農業機械發展應更加重視對高科技的投入和應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應與信息技術、儀器與控制技術、現代液壓技術以及現代微電子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機的融合,同時應朝著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其次,應繼續研發和生產與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特點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認真分析和研究我國農業的生產規模、農業資源、經濟實力以及農藝制度等現狀,結合我國農業生產的自身特點,研發與之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第三,應逐步提高農業裝備產品的質量,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生產農業裝備產品的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的體系,提高農機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適性,進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員的作業條件,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趨勢智能化以及自動化將是我國社會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國發展高效節約農業的最重要措施。

(1)應用農業傳感器技術

要想真正的實現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控制,首先我們必須能夠實時的監測農業裝備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夠準確的評價農產品的生物學的活動和性狀,所以應用農業專用的傳感器技術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現階段,農業傳感器的應用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比如采用谷物濕度傳感器可以對谷物的濕度進行實時的監控;采用溫度傳感器能夠準確的測量糧食烘干和儲存過程中的實時溫度等等。

(2)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應用

在農業機械裝備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將進一步的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現也為農機產品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說在農機裝備上安裝電子監控裝置,這樣農民就可以實時掌握裝備的工作狀態,提高作業質量,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3)農用機器人技術

作為機電一體化的實例,農用機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以及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種高新技術,農業的作業對象和環境的復雜多變性對農用機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現階段農用機器人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隨著計算機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項技術也將越來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確的農業體系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 国产第一页在线观看 | 在线99热 | 奇米四色影院 | 青青伊人网 |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 免费在线看视频 | 激情黄色小视频 |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99re5|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 成人综合网站 | 国产成年视频 | 成人久久18网站 |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 丁香综合网 |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90 |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 视频二区在线 | 欧美视频久久 | 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年视频 |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 大伊人影院 | 欧美1区| 9191精品国产免费不久久 | 五月婷婷丁香在线 | 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啪啪网|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