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審計的專業知識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13 17:05:5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審計的專業知識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審計的專業知識

第1篇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審專業;審計實務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等應用型人才,滿足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雙重原則,建議學校和任課教師在安排高職會審專業的《審計實務》課時,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材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下足工夫。

一、專業教學不能脫離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培養的會審專業的學生應該在畢業時就能參加企業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所以,在學好專業基礎課和其他專業課的基礎上必須開設一門《審計實務》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講授實務之前,首先要保證理論夠用。因為在上《審計實務》前已經學過《審計》,學生對審計過程、審計程序、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都有所了解,所以,在講《審計實務》時就沒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時間去重復,但仍然需要把執業道德規范、基本的審計程序、具體審計方法的運用、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的編制簡單介紹一下,尤其是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規范體系一定要強調,因為講實務,首先必須要保證其執業行為規范。理論上掃除障礙后,接下來就要強調學生的獨立操作。會操作不僅僅是指能發現會計核算錯誤,主要是指會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能編制、整理審計工作底稿;能和被審計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和出具審計報告。最終目標是學生畢業后能頂崗。要真正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目標,就得要求學生一畢業就能頂崗。學生畢業時,能明確崗位職責,進財務處就能干出納、進行日常核算;進會計師事務所就能提供會計服務和從事具體的審計業務。

二、配備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

高職學生的思維一般都很活躍,但自制力略差一些,學習的積極性、自動性和求知欲稍差一些,大都沒有預習和復習的好習慣,面對這樣的群體,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嚴慈有度,時時處處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外,還要讓學生熱愛教師,進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如果老師照本宣科,講課枯燥,學生最多堅持聽一兩次課,就對這門本來就有難度的課完全喪失了興趣。一個合格的審計實務老師,對會審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其執業的引路人,是學生未來職業道路上的榜樣。

講授高職《審計實務》教育的教師,應具有較為全面的知識儲備,較高的專業應用能力,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既要成為本專業的講師、教授,又要成為本專業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所以,教師要定期到會計師事務所的第一線去從事會計服務、審計和驗資等業務;要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及時更新專業知識,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教學水平;要成為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較高,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曾經從事過會計、審計專業的教學,后來改行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是講授《審計實務》課的最佳人選,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而且對會計、審計的行業現狀也比較熟悉,他們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有現實的幫助,而且還能給在校的專業教師提供及時的指導,所以,學校應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在實訓教師、實訓場所和就業機會等方面。

三、挑選一本好教材

《審計實務》與《會計實務》不一樣,《會計實務》開課多年,各方面都趨于成熟,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也相對低一些。而且,會計實務貼近生活,學生容易理解,教材多,可選擇的余地很大,教材的編排也比較科學,而可選擇的真正的《審計實務》教材卻很少,適合高職的就更少了。目前,市面上有關審計實務方面的教材要么是純案例教學方面的,要么是過于偏重審計理論方面的,這些作為參考書可以,但若作為教材還有欠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理論比重過大,與《審計》有太多的重復,實務部分太薄弱,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太少,根本無法滿足技能培養的需要;二是實務部分的案例過于直接、簡單,而且基本上都是會計核算方面的錯誤,沒能有機地結合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容易給人造成審計就是簡單的查賬的錯覺。而高職教育使用的應該是突出高職教育特點的,有效融入了資格認證、案例教學和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內容,能真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其操作技能的實用教材。

《審計實務》教材的編寫可以參考《會計實務》的模式,《會計實務》的編排是按照會計核算的工作流程即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的順序來進行的,這與實際的會計工作流程吻合,既系統又有條理,學生容易接受,實訓效果較好。《審計實務》也可以按照實際的審計過程進行編排,即以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為紅線,把各業務循環作為工作平臺,在每個工作階段都配套有相應的資料和對應的審計工作底稿。學生可以在執行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的同時編制審計工作底稿,這樣編排教材的好處是避免了人為地割裂審計工作,審計中不按報表項目來組織審計工作,而是按業務循環來組織審計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能明確各審計階段的工作要點和重點,能有效地強化學生收集審計證據、鑒定審計證據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用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

1.要精講理論

理論教學要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突出高職教育應用性、針對性、崗位性、專業性的特點。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中國注冊會計師鑒證業務準則、職業道德準則與規范、法律責任,這是為了讓學生清楚自己將來作為審計人員應遵守的行為守則、職業道德和違反行為守則和職業道德后應承擔的后果。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責任,規范職業行為。二是重點介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審計目標、收集審計證據的方法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方法。三是簡單介紹審計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這是為了讓學生對整個審計工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清楚每一個階段的具體工作和主要任務。目的是不讓學生迷失方向并做到心中有數。

2.要強化校內實訓

校內實訓教學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案例教學,講案例不僅僅是就案例講案例,而是通過講解案例,教學生如何識別異常現象的方法,向學生傳授審計實踐經驗,幫助學生掌握審計技巧。二是在實訓教室進行仿真模擬實訓。我建議采用學生角色互換,教師指點迷津的辦法來進行實訓練習。教師先將每12名學生分成一個團隊,在團隊內分兩組,一組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處,另一組是代表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實訓分兩個階段,團隊內的兩組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進行角色互換。分組后,教師將同專業其他班級學生完成的完整成套的《會計實務》作業發給各小組,每個小組都配套一份完整的會計資料和其他信息。準備工作做完后,教師就帶領學生從審計業務承接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編制審計計劃進行風險評估按貨幣資金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等業務循環的順序,針對各循環涉及的具體報表項目,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認定和審計總目標,選用科學的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實訓結束時,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實訓得分。

實訓時以團隊為單位,學生還能在被審計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之間進行角色互換,學生自己分工,自己為公司取名,自己商定團隊紀律,所交的實訓作業也是以團隊為單位,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審計實務的操作技能,而且還能通過團隊合作來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學習能力,培養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3.要依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校外實訓

學生較多,要將全部學生安排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實習有一定難度,所以,在開設《審計實務》課的那一學期的三、四月份,由《審計實務》老師按照6∶1的比例在每個小組挑選一名會計、審計理論基礎扎實,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將其分配到與學校有合作協議的會計師事務所去進行跟隊審計一個月,學生學成回校,再將自己的執業經歷和掌握的職業技能傳授給本組的其他成員,通過學生來教學生,及時、方便,輻射面廣,效率高,效果也不錯。

五、將素質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專業教師除了教學生專業知識外,還應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做事先做人。”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結合《審計實務》的學科特點,從審計的經濟監督、經濟鑒證和經濟評價等職能出發,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每堂課都可以結合審計案例對學生進行有關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知識,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

綜上所述,在明確了高職會審專業的培養目標和配備了會審專業實戰專家的基礎上,如果能做到內容安排恰到好處,教學方法科學適用,師生共同努力,落實檢查督促,就一定能實現高職會審專業學生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1]肖小飛.審計實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殷文玲.審計案例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第2篇

二級資質標準:

1、企業近5年承擔過下列橋梁工程施工,工程質量合格。 累計修建單座橋長大于等于100米或單跨大于等于40米的橋梁4座以上。累計完成橋梁工程合同額1、5億元以上。

2、企業經理具有8年以上從事工程管理工作經歷或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技術負責人具有8年以上從事橋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經歷并具有本專業中級以上職稱,財務負責人具有初級以上會計職稱。 企業有職稱的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不少于6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不少于40人。工程技術人員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不少于15人。 企業具有的本專業二級資質以上項目經理不少于5人。

3、企業注冊資本金1500萬元以上,企業凈資產2000萬元以上。

4、企業近3年最高年工程結算收入2000萬元以上。

第3篇

摘要:本文首先選取深交所A 股市場2010 年———2011 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是否有治理作用。然后,進一步探討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機制。發現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審計師行業專長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總體呈倒“U”型。

關鍵詞 :審計師行業專長;真實盈余管理;作用機制

一、引言

近年來,真實盈余管理逐漸成為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真實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是管理層試圖通過非正常的真實經營活動來操縱利潤,實現既定的財務指標的行為。隨著SOX法案頒布,企業為了達到盈余目標更傾向實施真實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 ;Graham et al,2005)。相較于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更具隱蔽性,所面臨的審計風險更小,對企業損害更大。(Roychowdhury,2006)由此產生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如何對真實盈余管理進行治理,并以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Cohen et al(2008)在早期對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發現公司在操縱利潤時,會替代性的使用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作為最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審計師行業專長能顯著提高審計質量。而高質量審計會抑制應計盈余管理(Becker et al,1998;Balsamet al ,2003)。

國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例如,李增幅等(2012)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能改善公司真實盈余管理。袁知柱等研究(2014)同樣表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真實盈余管理程度顯著負相關。僅有的關于外部治理方面的幾篇論文得出了與國外不同的結論:審計師行業專長能同時抑制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2013)。可見,國內外在對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的研究上并未得出一致的結論。進一步地,關于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機制,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相關文獻對此予以研究。

基于此,本文首先選取深交所A 股市場2010年———2011 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是否有治理作用。然后,進一步探討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作用機制。發現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審計師行業專長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總體呈倒“U”型。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說

自從Roychowdhury 和Cohen2006 年研究真實盈余管理以來,學術界對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漸由應計盈余管理轉向真實盈余管理。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是真實盈余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PricewaterhouseCoopers(2002)研究表明,審計師行業專長是決定審計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Balsam 等(2003)認為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審計質量之間呈現“U”型的非線性關系。但由于中國審計市場的特殊性,情況卻有所不同。以國內2001 至2004 年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審計質量負相關(蔡春鮮文鐸,2007)。劉桂良和牟謙(2008)同樣研究發現審計師行業專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審計質量。由于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成本具有相互比較優勢,兩者之間具有互相替代的作用(Zang 2012)。高質量的外部審計對公司管理層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公司真實盈余管理會增加。傅蘊英等(2013)同樣發現當企業會計彈性較大時,管理者會更少地利用真實盈余管理操控盈余額。綜上所述,提出本文的第一個假設:

H1: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假設,下面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審計師的行業專長越高,專業知識、審計經驗和對行業慣例的積累有利發現客戶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從而越能揭示客戶的重大錯報、違規現象和信息操縱行為(Dunn and Mayhew,2004)。其次,行業專長的審計師一般享有良好的品牌和聲譽,為了維護自身的聲譽,更有動機去治理公司真實盈余管理(DeAngelo,1981)。此外,一旦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審計被發現,那么行業專長的審計師將承擔更多的投資損失(蔡春,2007)。

但是,隨著審計師對某一特定行業進行審計的時間增長,審計師對行業內經濟依賴度增加,從而導致審計獨立性的降低(蔡春鮮文鐸,2007)。目前上市公司面臨審計失敗的法律訴訟壓力不大、審計師違規所需成本不高、在審計市場中企業對高質量的審計的需求有限(劉文軍,2010)。因此,當行業專長達到一定程度后,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反而減弱。然而,迫于法律法規的制約、審計質量要求等,減弱幅度不會太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二個假設:

H2: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行業專長的增加而上升,到達臨界值P0 以后,治理作用減弱,總體呈倒“U”型。

三、樣本選擇與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從CSMAR數據庫中選取2010至2011年深交所公布的A 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由于金融行業公司以及房地產行業公司的特殊性,本文將其剔除,選取其中720家合格的上市公司樣本進行實證檢驗。

(二)變量設計

H1: 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

1.真實盈余管理的衡量

本文借鑒Roychowdhury(2006)、Cohen et a1.(2010)的研究,選用新會計制度準則指標中的衡量方法,區分不同年度和不同行業的情況下,對上市公司內部的銷售操控、費用操控及生產操控中的盈余管理程度進行計算,用三個指標之和來計量真實盈余管理程度:

RDA=E_CFO+E_DIEXPE+E_PROD

①經營現金流模型:

通過(1)式回歸計算出正常的經營現金流,CFOt/At-1=α0(1/At-1)+β1(St/At-1)+β2(St/At-1)+εt (1)

將真實的經營現金流與之相減得出異常的經營現金流(E_CFO)。

②費用模型:

通過(2)式回歸計算出正常費用,DISEXPt/At-1=α0(1/At-1)+β(St/At-1)+εt (2)

將真實的費用與之相減得出異常費用(E_DISEXP)

③生產成本模型:

正常的主營業務成本有如(3)式的線性關系,COGSt/At-1=α0(1/At-1)+β(St/At-1)+εt (3)

正常的存貨變化額有如(4)式的線性關系,

INTt/At-1=α0 (St/At-1)+β1 (1/At-1)+β2 (St-1/At-)+β2(St/At-11)+εt (4)

根據(3)式和(4)式回歸計算出正常的產品業務成本((5)式),

PRODt/At-1=α0(1/At-1)+β1(St/At-1)+β2(St/At-1)+β2(St-1/At-1)+εt (5)

將真實的產品生產成本與之相減得出異常的產品生產成本(E_PROD)。

相關變量說明:

2.審計師行業專長的衡量

國內外研究廣泛采用行業市場份額Market Share和行業投資份額Investment Share 之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來衡量審計師行業專長,但是這兩個指標都有一些不足之處,所以本文嘗試使用將上述兩種指標相乘得到一個新指標來衡量審計師行業專長Specialization,以此來避免高估某些僅因一個指標相對較高的事務所的行業專長。之所以選用兩者相乘,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乘法計算簡潔,易于處理;另一方面,兩指標相乘的積在反映變量的變化程度時,更能明顯地表現出變量的微小變動,比起加法有放大效應。

其中①式中分子為審計師i 在行業中的客戶資產總額的平方根之和;分母為行業k 中所有公司資產總額平方根之和。②式中同為分子為審計師i在行業中的客戶資產總額的平方根之和;分母為i 事務所全部客戶主營業務收入總額。

3.通過建立下述多元回歸方程來驗證H1

RDA=α0+α1Specialization+α2BFA+α3ASSET+α4RDA+α5ROA+α6CFO+α7LEV+α8ILEV+α9Deficit+α10IStocks+α11Year10+ε(*)

相關變量說明:

對應每一個樣本數據的RDA 和Specialization 得到相應的α1的符號,研究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代表真實盈余管理治理作用。

H2: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行業專長的增加而上升,總體呈倒“U”型

通過上述(*)式驗證H2

對應每一個樣本數據的RDA 和Specialization 得到相應的α1的取值,對審計師行業專長進行分組,以其為自變量來研究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代表真實盈余管理治理程度α1 絕對值的分布情況,做出圖像進行檢驗。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檢驗H1: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具有治理作用

表一顯示,審計師行業專長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的系數顯著為負數,說明了審計師行業專長越好,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即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支持本文H1。

(二)檢驗H2: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行業專長的增加而上升,總體呈“U”型

圖一列示了全樣本數據根按審計師行業專長數值大小進行分組以后,以審計師行業專長為橫坐標,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為縱坐標(表一中所列的阿爾法為其部分樣本數據),所得的柱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審計師行業專長越好,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絕對值越小,大致分布呈倒“U”型。即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隨著前者的增強先增加后降低。這與假設二的預期基本一致。

表一:審計師行業專長與真實盈余管理

說明:表一列示按審計師行業專長分組,真實盈余管理為因變量,回歸得出各因子的作用系數。(篇幅有限,表中只列出5組數據)

圖一: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程度

五、結論

本文從探究審計師行業專長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并進一步探討這種外部治理方式發揮作用的機制。利用2010 至2011 年間深圳A股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起治理作用。進一步地,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呈倒“U”型。

參考文獻:

[1]Almutairi, A.R.2006.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9(5):14~32.

[2]Balsam S., J. Krishnan and J.S. Yang. 2003.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earnings quality.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2(1): 71~97.

[3]DeAngelo, L.E. 1981.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2): 113~127.

[4]Dunn K. A., and B.W. Mayhew. 2004.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 Rer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9(1): 35~58.

[5]Graham J.R., Harvey C.R., Rajgopal S.2005.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1):46~55.

[6]Gunny K. 2010.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7(3): 855~888.

[7]Payne J.L. 2008. The Influence of Audit Firm Specialization on Analysts´ Forecast, 10(2):8~25.

[8]Roychowdhury S. 2006.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1): 335~70.

[9]Wright,s, A. Wright. 1997.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hypothesis generation and audit planning decisions, 9(8): 101~132.

[10]Zang A. Y. 2007.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 Manipulatio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7(2):75~88.

[11]蔡春,鮮文鐸.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專長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的檢驗———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07(6):41~47.

[12]傅蘊英,姚瑩.真實盈余管理及其經濟后果研究.財會月刊,2013(2):18~21.

[13]李增福,鄭友環,連玉君.股權再融資、盈余管理與上市公司業績滑坡———基于應計項目操控與真實活動操控方式下的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11(2):49~56.

[14]劉桂良,牟謙.審計市場結構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08(6):85~92.

[15]夏立軍.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審計市場研究綜述啟示.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5):38~41.

第4篇

關鍵詞: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15)10(c)-0170-02

作者簡介:楊家銀(1965,10—),男,漢,廣東廣州人,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劉新紅(1981,10—),男,漢,河南信陽人,研究生,中級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

建筑施工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越來越多,由于建筑施工專業崗位對施工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對于身體素質來說則更為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在高強度施工作業下就無法更好的完善施工任務,甚至會出現一些不應該出現的質量與安全問題,因而必須高度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的身體素質培養。盡管從總體上來看,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基本上都能夠適應施工崗位的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身體素質欠佳的問題,這主要是建筑施工企業缺乏對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的培養,導致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不強。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業要高度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培養,著力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加適應不同強度、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建筑施工需要,確保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

1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因而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至關重要,主要體現在:有利于提高施技術水平,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欠佳,即使有再高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能力,那么也是無技可施,因而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如何,對其技術水平的運用與發揮具有重要影響;有利于確保施工質量,質量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線”,對于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來說,只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強度、不同環境的施工需要,才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確保建筑施工質量不出現任何差異,試想如果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出現了問題,必須會對施工質量造成重要的影響;有利于保證施工安全,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人的身體素質如何對于能否做好自我保護、能夠確保施工安全到位到關重要,因而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好否,必然會對建筑施工安全造成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建筑施工企業還是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都要把強化身體素質作為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2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足夠重視

建筑施工企業對于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的培養,目前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更多的是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養,面對于一線的各類人員來說,還沒有建立專業素質培養機制,必然會影響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的整體水平。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業還沒有將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培養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因而在身體素質培養方面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同時也沒有專業的師資力量,必然影響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工作,這一點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2.2投入比較匱乏

從目前我國一些建筑施工企業的情況來看,盡管有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培養,但在投入方面仍然比較匱乏,這就直接導致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培養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的重要瓶頸。由于建筑施工企業普遍重視經濟效益,因而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投入本身就相對較少,有限的人力資源管理費用投入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方面就更少,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欠佳。

2.3培養模式落后

培養模式對培養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培養,必須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很多建筑施工企業還沒有建立符合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需求的管理模式。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在開展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方面,普遍重視理論忽視實踐,更多的是強調身體素質的重要性,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做好工作,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往往忽視;再比如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業還沒有建立專業化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培養思想、培養計劃、培養措施等都缺乏完善性。

3加強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的對策

3.1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工作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要高度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把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要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特別是建筑施工企業領導要對此給予認真對待。建筑施工企業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規劃,明確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思路,強化培養成效。建筑施工企業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體系,既可以在人力資源部門建立組織機構,也可以單獨建立,為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奠定組織基礎。

3.2加大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投入力度

建筑施工企業在提高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重要性認識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建筑施工專業崗位的身體素質培養能夠更好的組織實施。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特別是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要大力加強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師資力量的投入力度,要聘請專業的身體素質培養人才開展工作,這樣能夠提高專業化水平,使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取得更好的成效,這應當成為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的重要措施。

3.3創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模式

建筑施工企業在開展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方面,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高度重視理論培訓,又要高度重視實踐鍛煉;既要重視系統培養,又要重視自我鍛煉,總之要在創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模式方面狠下功夫。特別是對于專業化培養來說,更要在創新培養模式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建筑施工企業可以設計出一套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自我培訓的教學課程,使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能夠每天自己通過鍛煉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再比如可以經常組織一些集體性身體鍛煉活動,既能夠形成凝聚力,也能夠提高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

4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危險性以及艱巨性,這就對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確保建筑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否則就會成為重要的隱患。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業要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原則,著眼于提高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積極推動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身體素質培養工作創新,特別是要在重視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工作、加大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投入力度、創新建筑施工專業崗位身體素質培養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施工專業崗位人員的身體素質,為確保建筑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文彬.新環境下對建筑施工人員基本素質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3):374,386.

[2]季紅.施工企業提升員工素質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3(17):94-95.

[3]壽繼平.淺談土建施工勞動力素質對施工的影響[J].現代婦女(下旬),2013(9):185.

第5篇

審計質量是會計師事務所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執業過程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職業判斷貫穿于審計過程的始終,注冊會計師作出職業判斷的質量直接決定最終的審計質量;二是注冊會計師是在成本和時間的約束下從事具體審計業務的。可見,注冊會計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出高質量的職業判斷,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勝任能力。伴隨著審計方法從最初的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發展到制度基礎審計方法再到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需要注冊會計師作出的職業判斷越來越多,職業判斷對保證審計質量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熟悉通用的審計、會計知識,而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行業審計知識,具備一定的行業審計專長。所以,行業審計專長對高效率、高質量地作出職業判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通過影響職業判斷的質量影響最終的審計質量。

一、接受業務委托階段

接受業務委托階段需作出的關鍵職業判斷是決定是否接受或保持具體審計業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職業判斷。如果會計師事務所接受或保持了不應當承接的審計業務會面臨兩種不利的局面:一種是由于不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低估審計業務風險,從而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引發審計失敗;一種是在執業的過程中發現自身不具備獨立性或專業勝任能力,從而不能嚴格按照執業準則的要求執行審計業務,引發審計失敗。此兩種不利局面都意味著低水平的審計質量。因此,要正確的作出此項重要決策必須知彼知己。知彼就是要初步了解審計業務環境,包括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性質、經營規模、組織結構、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等。知己就是在了解審計業務環境的基礎上評價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該階段的了解審計業務環境程度要低于風險評估階段,雖然了解的程度低但是還是要作出關鍵的決策,此時,行業審計專長在決定是否接受和保持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就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注冊會計師以往行業審計經驗的積累有助于其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的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能客觀的評價自身的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從而作出正確的業務承接決策,以保證整個審計過程的審計質量。

二、計劃審計工作階段

注冊會計師制定審計計劃以使審計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執行,計劃審計工作包括根據審計業務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總體審計策略用以確定審計工作的性質、時間范圍和安排,并指導具體審計計劃的制定。因此,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是計劃審計工作階段的重中之重。為了制定切實可行的總體審計策略,注冊會計師必須作出的關鍵決策是確定重要性水平,注冊會計師對重要性的決定屬于職業判斷。重要性概念的應用貫穿于審計過程的始終,直接決定最終的審計質量。

重要性是相對于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的經濟決策而言的,如果合理預期錯報(包括漏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注冊會計師的總目標而提出的。根據新修訂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是:1.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報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

轉貼于

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2.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

由上述總體目標可以看到,在執行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只需要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而無需對財務報表不存在所有錯報作出絕對保證,從而提高了審計效率。那么什么樣的錯報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回答了此問題,即凡是能夠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的錯報都是重大的錯報。注冊會計師只有將財務報表的整體錯報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內,才能夠滿足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才能保證一定的審計質量水平。所以,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兩者之間進行權衡所作出的一項重要職業判斷。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21號——計劃和執行審計工作時的重要性》,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時,首先要選擇一個恰當的基準,然后再選用適當的百分比乘上該基準。在確定基準和百分比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存在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報表項目;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及所在行業;被審計單位的規模、所有權性質以及融資方式。上述需要考慮的因素都離不開注冊會計師行業審計經驗的積累及行業審計知識的應用,所以在重要性水平的確定過程中行業審計專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實施風險評估程序階段

風險評估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無論該錯報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而實施的審計程序。由此,該階段需作出的職業判斷是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是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審計工作的主線是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只有正確的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才能有的放矢的應對重大錯報風險,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內,從而保證一定的審計質量水平。所以,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是一項重要的職業判斷,如果這個階段作出了錯誤的決策,則以下各階段所做的審計工作都會在錯誤的指引下得出錯誤的結果,從而影響到最終的審計質量。

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被審計單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樣,外部系統的任何變化也必將會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產生影響。基于此,注冊會計師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不應僅將視野投放在被審計單位內部,而應將被審計單位放在更廣泛的經濟系統中去了解。《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中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從以下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1.相關行業狀況、法律環境和監管環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包括經營環境、所有權和治理結構、正在實施和計劃實施的投資類型、組織結構和籌資方式。3.被審計單位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包括變更會計政策的原因。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評價會計政策是否適當,并與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相關行業使用的會計政策保持一致。4.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可能導致重大錯報風險的相關經營風險。5.對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6.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根據上述內容,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這一重要職業判斷的正確作出建立在注冊會計師相關行業審計經驗的基礎之上。轉貼于

四、實施風險應對程序階段

風險應對程序是指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總體應對措施;應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在確定總體應對措施以及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

總體應對措施是針對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提出的措施,因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影響多項認定,所以總體應對措施的提出是審計工作的重點,并直接影響最終的審計質量。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程序〉指南》中規定審計項目組成員中應有一定比例的人員曾經參與過被審計單位以前年度的審計,或具有被審計單位所處特定行業的相關審計經驗。所以,總體應對措施是在行業審計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其實施主體必須是具有行業審計專長的注冊會計師。

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控制測試是可選擇執行的審計程序,只有在兩種情形下必須執行控制測試:1.在評估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2.僅實施實質性程序并不能夠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實質性程序是必須執行的審計程序,無論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結果如何,注冊會計師都應當針對所有重大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設計和實施實質性程序。由此,在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時,需作出的重要職業判斷是對是否實施控制測試進行的決策。控制測試,是指用于評價內部控制在防止或發現并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方面的運行有效性的審計程序。所以,判斷是否實施控制測試即為判斷被審計單位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如果注冊會計師準備信賴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那么其就要進行控制測試,如果控制測試的結果表明該內部控制運行是有效的,則依賴該內部控制編制的財務信息即是可靠的,注冊會計師就可以減少實質性程序的數量,而控制測試的成本要低于實質性測試的成本,從而在整體上降低了審計成本,提高了審計效率。但如果注冊會計師信賴了本不該信賴的內部控制,而控制測試又未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此時錯誤的減少實質性程序必將導致低水平的審計質量。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對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判斷絕不同于制度基礎審計方法,其不是僅僅只關注內部控制,而是把內部控制放在行業環境中并與企業的經營風險等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內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賴。這種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離不開注冊會計師行業審計經驗的積累及行業審計專長的應用。

五、完成審計工作階段和編制審計報告階段

第6篇

摘要:在建筑裝飾專業中,裝飾設計課程是核心專業課,其他課程環繞它進行展開并為其服務。本文針對該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專業間知識內容進行了相互滲透的反思和實踐探索,使得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更為適應于中職學生發展及社會行業的需求,同時對本專業的課程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優化設置,在教學過程既強化核心課程,又加強與其他課程的相互聯系。

關鍵詞:中職建筑裝飾設計專業;項目教學;課程滲透;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52.4 ;J5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42-02

一、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按照國家及廣東省課程標準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我校建筑裝飾設計專業經過裝飾組內及其他部門多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建設了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分配為五門專業一般課程(制圖基礎、裝飾繪畫基礎、裝飾初步、建筑與裝飾構造、計算機繪圖(CAD)),六門專業核心課程(裝飾設計、裝飾設計基礎裝飾繪畫、裝飾材料與施工、建筑設計、3Dmax+后期制作)及十二門專業拓展課程(軟裝飾設計、建筑軟件繪制施工圖、裝飾工程設備、電工知識、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頂崗實習等)進行獨立教學。

該課程體系以《裝飾設計》課程為核心,其他課程在內容和進度上進行配合,體現課程內容的系統性,便于結合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但在實際的教育實踐難免出現不同學科內容之間的相互割裂。如果任課教師沒有完全理解整個課程體系的內部關聯,在授課過程中若一成不變地按照大綱與教材來開展教學,就會出現某些相同內容在不同課程中重復講授,或者某些關鍵內容在所有學科都未深刻講解的情況。

各科目知識點相對獨立,缺乏課程間內在的銜接性和關聯性,不能非常有效的為核心課程服務,學生較難形成完整的知識鏈,這些問題成為困擾專業學習的難點,如何才能避免學科內容相互割裂和進度上的不協調呢?我們嘗試項目教學法進行滲透式教學。

二、確定滲透教學核心:合理的裝飾設計項目

滲透式教學是將某個學科教育內容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通過各門學科課程化整為零地實施教育。裝飾專業滲透式教學以裝飾設計項目為核心,其他專業課程為輔助加以設計的。為了確定教學核心――設計項目,裝飾組內及其他部門多位老師經過多次課程優化改革。

通過召開企業和高校專家訪談會和在校生和畢業生座談會等形式,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和學生認知規律,明確我專業畢業生以裝飾設計繪圖員及軟裝飾配員為主要就業崗位,工作任務范圍以家居類和小型公共商業空間為主。以此為據確定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務,依次為見下圖1)

此項目教學建立在《制圖基礎》、《裝飾繪畫基礎》、《裝飾設計基礎》等基礎課程的訓練之后。在設計學習情境時,盡量模仿室內設計師的崗位的工作過程,每個設計項目都包括前期調研、平面設計、天花設計、立面設計、裝飾方案圖表現等實訓步驟。通過逐難遞進的項目實訓,學生不僅能掌握不同類型室內設計與裝飾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形式美的規律,學會正確快速的表現設計創意,還將設計師工作過程反復練習到非常熟練。盡管由于條件的制約,無法做到后期的現場施工指導、竣工驗收等環節。但是這些模擬工作過程的項目訓練極大增強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即將進入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環繞各設計項目展開專業課程的相互滲透教學

在實際工作中,每個項目都是由許多相關專業人員合作完成。在進行項目教學時,每個項目的實施和完成也涉及很多學科,需要其他任課老師在對應的時間段上為核心課程提供知識支持,在進度上、教學內容和作業任務上進行滲透配合。(見圖2)

1.教學進度協調

隨著設計課程典型的項目設計任務由簡單到復雜遞進式模式展開,其他專業課程根據項目設計任務的需要進行配合開設。具體體現在:確定裝飾設計課程的項目設計的進度后,依據《裝飾設計》課程進度表,其他專業課程的進度表也必須配合調整。

2.教學內容滲透

隨著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都在不斷增長,在項目設計過程設計任務的難度和圖紙內容會相應增多。圍繞《裝飾設計》課程中的設計項目需要增加的知識,各個專業課程老師在依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計劃的前提下,刪減不必要教學內容,重點強調某些特別重要的內容,以項目設計的需求橐領,明確授課重點,強化授課目標。

3.項目任務合作

項目設計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滲透的關鍵在于鏈接橋梁――共同的任務。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基本功能訓練,在第二學期設置的項目設計任務中,主臥室套房項目要求在八周時間內完成一套完整的設計圖紙,包含:調研報告、平面設計圖、天花平面設計圖、立面設計圖、空間效果圖。在第一至第六周,《裝飾設計》課程老師(即項目負責人)輔導完成四項圖紙。與此同時進行的《裝飾繪畫》課程老師培訓學生的繪制臥室單體表現,在第七、第八周的進行知識總結和綜合練習――繪制《主臥室套房設計》一點透視空間透視圖,并配上簡單的彩鉛色彩表現。隨著項目難度遞增,在《起居室設計》項目設計時,在效果圖表現上會有更高的要求:使用馬克筆繪制起居室兩點透視效果圖。如此,兩門課程因為有共同的作業任務,由兩門課程的老師穿插輔導完成,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作業任務減少,更具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習效率更高。教師也通過相互溝通和合作,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并為學生解決問題,教學效果也有較大提高。

四、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每年的項目設計任務書和設計原始結構圖和設計條件都會依據現實案例不斷更新。在實訓項目的設置合理性和實用性方面,我們一直在論證調研中進行。例如之前采用美容美發中心設計項目,經過多次社會實踐調研和畢業生反饋后,該項目改為辦公室設計。

對學生知識構成方面要求比較高。由于課程間的直接聯系非常強,以一條主線串聯成整個知識面,大部分學生比較輕松掌握知識面。但是如果出現偏科的情況,支持項目設計的專業知識減少,就會難以完整的完成整個設計項目。一直在探求一種方案,讓學生在某一門專業課程知識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仍然具備完成整個項目設計任務的能力。可惜,目前還沒有完全做到。

五、結語

經過實踐證明,中職裝飾設計課程采用以裝飾設計課程為核心,其他專業課堂環繞其展開的教學的課程體系是非常科學而且高效的,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盡管在實施過程中也碰到了不少困難。我們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共同探索。

第7篇

[關鍵詞]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

[作者簡介]周紅(1966- ),女,湖南攸縣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數控教研室,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湖南 株洲 41200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1-0111-02

我國鐵路正向高速、重載方向實施跨越式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正向“精益制造”的高標準邁進,對直接為制造業服務的數控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規范和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者作為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從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方法,營造職場環境,建設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四個方面入手,對深化工學結合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一、以制造業對人才的新需求為驅動,解構重構課程體系

1.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將職業素養、規范和技能并重作為解構重構課程體系的核心指導思想。只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講述或只注重技能培養的數控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制造業對人才的要求。我們邀請了多名教育專家和現場數控專家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論證,對學生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確定,把個人目標、企業需求和教育目標三者有效結合,從過去的注重技能,演變為職業素養、規范和技能并重;把“立德樹人”放到第一位,指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此來引領課程體系重新建構工作。

2.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從工作程序上保障課程體系開發建設的質量。借鑒cbe、雙元制理論與模式,融合英國btec、澳大利亞tafe先進職教理念進行專業建設。對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進行本土化的設計與開發,引入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創建了企業全程參與的“一支團隊、兩方論證、三個階段、四層循環”的課程開發流程,開發了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建設的程序控制文件、作業文件、記錄文件,保障新的課程體系符合市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3.大膽破舊立新,解構學科體系課程,重構基于工作過程本土化的課程體系。原有的高職課程體系是“本科的壓縮食品”或“中職的發酵饅頭”,不適合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我們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深層次剖析,依照三點對課程進行重組:一是完善工作過程的完整性,把講述性知識轉化成過程性知識;二是利用真實存在的項目、產品、頂崗實習等,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技術技能和操作規范,從而解決理論性偏強、應用性太弱這一多年存在的問題;三是把職業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強化學生的產品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以及成本意識。重新構建了基于“產品加工”的專業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構建了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公開出版了《基于工作過程數控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發與設計》專著,出版特色教材6本,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新課程體系實施后,數控技術專業在湖南省專業評估中排名同類專業第一。

二、以培養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導向,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1.以六步教學法為核心,實施教學方法創新組合。全面推廣工作過程“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六步教學法,它體現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實現了教與學的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六步教學法,任務設計法、自由工作法、實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創新組合,進行行動導向,提高學習熱情,幫助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促使學生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構建校內外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學院與企業深度合作,整合專業資源,構建“先進、豐富、共享、開放”的教學資源庫。資源庫在專業教學網站,為學生、為企業提供技術資源和培訓資源,為大眾學習提供條件,實現校內、校外資源共享。

3.構建“三三四”頂崗實習運行模式,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在“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需求為動力、有教無類”的理念指導下,建立“三三四”頂崗實習模式,即三層次目標導向、三階段實習保障和四途徑組織實施。為了確保頂崗實習順利實施,實行工期定學期的浮動管理,這樣能滿足企業柔性生產需求,學

院通過實行小學期制、串行排課、學分制等柔性教學管理,頂崗實習時間可以根據企業需求靈活安排,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因市場變化而導致的企業用工需求與校內教學安排銜接不上的問題。

三、以制造文化和現場“6s”管理為主,在實訓基地營造真實職場氛圍

1.結合學院cis標準,構建企業文化環境與氛圍。職業院校的學生只有在校內就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畢業后才能盡快融入企業。2004年開始,我院建立了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對實訓基地進行統一、規范、系統的建設,從職業教育理念、技能、態度、素養、現場管理、品質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團隊精神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了比較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

2.按企業生產的要求,建設布局實訓基地。根據企業生產管理、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要求,同時依據本專業的特點,將實訓室分成基礎教學型、產品加工型、技術應用型、模擬仿真型四種類型。擁有校內實訓車間30間,擁有企業當期主流的西門子、法拉克、華中等數控系統,及企業當期主流生產設備。

3.引入企業管理理念,全面推行“3t”“6s”管理。在實訓基地管理中,引入“3t”管理(tqm全面質量管理、tpm全面生產管理、tps / lp精益生產管理)、企業現場管理5要素(人、機、法、料、環)、“6s”管理(整理、整頓、安全、清潔、素養、清掃)等管理理念,完善實訓基地管理機制和評估指標體系。在實訓教學現場管理中,以學生素養作為“6s”管理的落腳點,從點滴小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同時嚴格執行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6s”管理的積極性。4.師生扮演企業員工角色,切實加強職業技能和素養的訓練。實訓采用“車間組織”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小班化。學生是生產員工,老師是技術主管或車間主任,實訓教學過程就是車間生產、管理過程。實訓管理依照企業班組管理模式進行,讓學生成為準員工,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鍛煉學生的協作精神、溝通能力和責任心。

四、以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打造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1.建立全員提升雙師素質機制。把雙師素質作為專業課教師的最低任教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同類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通過在校內實訓基地培訓、到對口企業培訓、參加國內知名師資培訓基地培訓等措施,對所有教師進行輪訓。校辦企業是生產型實訓基地,教師可以到校辦企業掛職,擔任技術員,零距離把握企業的最新需求和前沿技術。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比例達到100%,教師100%具有2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平均企業工作經歷為5年。有4位省級專業帶頭人,3位省青年骨干教師,1位省級優秀“雙師”,5人取得碩士學位。學生對老師的測評滿意度平均達到了95%以上。

2.建設高水平動態兼師庫。學校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原則,招聘經驗豐富的現場專家進入學校的校外兼職教師資源庫,全程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科研等工作。兼職教師的加入與專任教師形成了優勢互補。

五、實踐效果

1.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新課程體系和課程方案的實行,學生的實踐技能、開拓創新、上崗能力得到較大提高,滿意度達96%以上。該模式打破傳統,凸顯了人才全面發展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職業綜合素質的養成教育方面形成了體系,實現了突破。成果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情操和技術應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人才質量,畢業生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010年該專業三名學生獲湖南省春季數控技能競賽一等獎。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到97%、98%、96%。

2.專業建設。“示范學院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的構建”在長沙面向湖南62所職業院校進行專題交流,學院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模式開發的課程方案和教學實施方案被全國知名專家教授收錄,并在全國各地的講學中運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工匠精神 中等職業院校 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87-02

2016年全國“兩會”中,“工匠精神”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國務院總理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軟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培養中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旋律,這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業精神,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確定符合當前職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一種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好的工匠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致精細,執著專一。

在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無一不在,奔馳、西門子等德國老牌工業家族享譽世界,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著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能夠做到精益求精,他們重視手工業,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所以當代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認真、敬業的匠人,樹匠心,成匠人。

以“工匠精神”為指導培養學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認真精神、敬業精神。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客戶無可挑剔的體驗。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

2 中職物流專業引領“工匠精神”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職業教育確定人才培養方向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同時要注重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以下簡稱《意見》),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應定位如下。

(1)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物流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物流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物流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幫助物流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物流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2)堅持明確目標,搭建通道。堅持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以物流專業課程為核心,拓寬物流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橋梁。

(3)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推動學校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加強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實現產、教融合,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4)堅持以賽促教、知行合一。發揮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指導作用,積極組織、協調中職 物流技能大賽,用大賽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同時,職業教育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

(5)堅持用“工匠精神”為引領。作為制造大國的中國,必須堅持用工匠精神指引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物流職業人要從事物流行業的相關崗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和工匠品質。

3 體制保證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始終

弘揚“工匠精神”不能是一句空話,必須要落實到實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改革,用精神引領,用行動證明,用心去做人才培養工作。

3.1 精神引領,將“工匠精神”融入物流專業建設理念之中

在人才培養目標確立過程中,要體現“工匠精神”的實質,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定位在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就是物流職業素養的體現,要完整地描述在人才培養方案之中。

3.2 課程建設要融入工匠意識

在以往的課程建設中,我們往往只注重課程,而忽略了課程與素養的聯系,職業院校的課程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卻依然很多課程未能在情感目標上得以落實。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口號,更是素養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專業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將物流職業人的職業素養融入課程中,融入崗位中,每個物流崗位均有相應的崗位需求和對應的素質要求,以優秀的物流工匠為范本,在課程建設中就要融入人才培養規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3.3 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第一課堂是職業教育的主戰場,第二課堂是最有效的支撐。在第二課堂,要充分組織職業活動,利用有效活動促動學生積極性的提升。教學、實訓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還要通過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培養。

3.4 要充分利用早、晚自習

早晚自習是職業院校學生的大好時光,要充分安排任務要學生完成。比如,閱讀、朗誦、詩歌、練字、寫作等等,充分結合工匠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5 以賽促教,讓工匠精神融入大賽

技能比賽是鑒定職業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技能比賽中融入工匠精神,以工匠為要求評判學生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技能不僅僅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比素養,讓知識、技能、素養齊頭并進才能真正實現人才培養。

3.6 加強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涵養工匠精神

將歷史文化、哲學倫理、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學科知識交匯融通,讓學生涵育健全人格,明了歷史環境,樹立高遠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一流的工匠大國,不僅要培育專注技藝、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養賦予產品生命和內涵,在技術中融入巧思和靈魂的能力。人文教育有深刻的內涵,我們用“金斧頭”、“壽司之神”等故事感染學生,我們用《大國工匠》等節目激勵學生。通過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對工匠的深刻認識。

4 結語

“工匠精神”點燃職業教育的靈魂,這是一種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報國成才的方向,是支撐“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職業教育人應該勇擔重任,用工匠精神引領教學,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 秦鳳.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同行,2016(9):323.

第9篇

【關鍵詞】職務犯罪 企業性質 犯罪主體

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案件一直是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部門辦案的重點之一,在目前檢察機關所辦全部案件中仍占有相當的比重。正確認定涉案企業的性質,進而確定涉案人員的主體身份是查辦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的前提和基礎,否則很容易導致辦案管轄爭議情況的發生,從而影響到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特別是,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以股份制為主體的各種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不斷出現,企業的性質的認定日趨復雜,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筆者通過近幾年辦理國有企業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的實踐,談一下轉型時期企業性質和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認定。

一、企業資產性質應當成為判定企業性質的重要標準

一般來說,企業組織形式按照所有制性質,大致可以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四大類。國有企業,原來稱作全民所有制企業,顧名思義,就是國家所有、全體公民所有的企業。這樣一來,認定企業類型似乎不應該是什么困難的事。但由于各種復雜的產權關系等因素的存在,如何從法律意義上來認定企業類型并不容易。司法實踐中,部分貪污賄賂案件在涉案事實已經查證屬實的情況下,正是因為在企業性質認定上的認識分歧,導致久拖不決,根本原因在于對企業類型認定標準方面存在不一致的認識。

司法實踐中判定一個企業的性質,即是否為國有企業的標準,有一種目前很有市場觀點:認定企業性質,只應當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登記為準。其理由是:我國的企業成立采取的是核準制,工商企業在申請注冊成立時需要填報各種登記材料,如出資情況、企業類型等與企業性質直接有關的申報材料,這些申報資料都需要經過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審查機關審查核準,并經過相應的嚴格程序,才能批準和核發營業執照,企業才能成立。公司企業成立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還要對企業進行年檢等管理行為。工商注冊登記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因此判定公司企業性質應當以工商登記的性質類型作為當然的標準,工商登記中登記為什么性質的企業,就應當認定為什么性質的企業。

筆者認為上述這種單純以工商登記為標準來判定企業性質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判定企業性質的主要標準應當是企業資產的性質,即以企業資本金來源構成作為判定企業性質的重要標準,而不能僅憑工商登記資料。眾所周知,企業在辦理注冊登記時,出資情況等注冊材料雖然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審查核準登記,但通常情況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申報材料只是進行程序性審查,如申報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合法完整等,對于申報材料內容的真實性一般不進行實質性審查,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少企業工商登記中出資登記等申報材料,雖然形式要件沒有問題,但與實際出資事實不符的情況。在這種工商登記出資情況與實際出資不符的情況下,如果仍然單純以工商注冊登記作為認定企業性質的標準,顯然是不準確的。況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的企業類型也正在發生變化,由本文前述的四種類型變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單純從工商營業執照,并不能清晰地認定涉案企業是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國有企業。

出資登記與事實不符這種情況實踐中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在改革開放之初,通常表現為個人投資所辦企業戴“紅帽子”,即實為個人全額投資個人獨立經營的企業,但出于各種目的在工商登記時找一家國有單位掛靠并注冊成國有企業。對于這種類型企業,雖然名義上是國有企業,但國有企事業單位并未出資,也沒有參與管理,應當以實際出資情況為準,認定此類企業性質為私人性質企業,而不能僅憑工商注冊登記就認定為國有企業。近幾年來頻繁出現的企業實際出資情況與工商登記不符的另一種情況表現為,某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出于本單位小集體利益,將本單位全額出資興辦的下屬公司企業,在單位內部找部分職工作掛名股東,企業性質注冊成自然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對于這類企業,由于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全額出資,掛名的自然人股東并未實際出資,企業的全部資產仍然屬于全額出資的國有企業所有,屬于國有資產,根據企業性質認定的資產標準,應當認定這類企業為國有企業。因此在查辦貪污賄賂犯罪時,不能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的企業性質來判斷一個涉案企業的性質,而是要在深入查清該企業注冊資本和投資資本的實際來源,正確判定涉案企業的資產性質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涉案企業是否為國有企業。

二、司法實踐中幾類典型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認定

根據本文前述企業性質認定的資產標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國有獨資公司、兩個以上的投資主體均為國有企業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認定為國有企業。原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后,資產構成發生變化,非國有投資主體介入的企業,即使國有資本絕對控股,也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性質上的這些變化,必然引起原國有企業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改變,大部分改制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再符合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不再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范圍,這些變化應當引起檢察機關尤其是基層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部門的充分注意。下面筆者試針對查辦職務犯罪中經常涉及的幾類典型的企業分別予以分析說明。

(一)全國性壟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性質的認定。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聯通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油天然氣集團,這些企業均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全部資本金來源于國家投資,因此這些“巨無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在這些企業從事公務的管理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沒有什么疑義。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隨著中央企業經營機制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上述集團公司運營主體部分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石化、中石油,都已經在國內外公開上市,他們的母公司(即上述各企業集團)代表國家控股(控股比例一般在70%以上),因此,這類企業屬于國有控股企業。雖然這些上市公司由于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經營管理模式上與純國有企業相比并沒有大的實質性變化,但由于其資本構成已經發生變化,不再是法律意義上的國有企業。這里提出注意的是,某些壟斷性國有企業集團(注意不是股份公司)的省、市、縣級分支機構,由于總公司整體資本構成沒有變化,仍然屬于國有企業(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集團公司都存在核心業務和優質資產上市,少部分非核心下屬企業資產沒有上市的雙軌制管理情況),而集團核心部分上市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是股份制企業的分支機構,而不是國有企業的分支機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法釋[2001]17號)的規定:在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除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從事公務的以外,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因此,這些全國性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的管理人員,總公司本部董事會、監事會、經理機構的最高層管理人員中,多由國務院、國資委或集團公司行使所有者權利任命、委派的,符合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少部分非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股東委派的,不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這些公司省級以下分支機構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不是獨立的法人單位。這些分支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股改之前都是國家干部,股改后,這些人員皆由股份公司總部及其分支機構委派(重新任命或聘任),不屬于受國有企業委派從事公務,不適用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不能“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對這類人員的侵財型職務犯罪,按照上述司法解釋,應當作為企業人員犯罪定罪處理,如構成職務侵占罪、商業受賄罪、挪用資金罪等。在國資委管理的全國性壟斷企業中,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及其龐大的省、市、縣、鄉分支機構是個特例,由于其經濟地位的特殊性,目前仍為國有全資企業,類似的國有全資壟斷企業還有國家郵政局系統、國家煙草公司系統、國家糧食儲備局系統等為數不多的企業。

(二)各類金融機構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認定。近幾年,新的金融企業不斷出現,原有的四大銀行的經營機制也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金融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的身份也相應發生變化。(1)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四大銀行中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經通過吸收國外戰略投資者,初步完成股份制改造(其名稱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國內外公開上市。在這三家上市銀行的產權構成中,由財政部出資設立的中央匯金公司代表國家絕對控股,屬于國有控股企業,不再是純國有資本商業銀行。對于三家銀行總行及其分支機構的工作人員身份的認定,等同于本文前述全國性壟斷公司,即可以明確地說,按照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自股改完成之日起,兩行總行高管人員除由國務院、財政部或中央匯金公司委派產生的,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其省級以下分支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范疇。農業銀行的股改也已納入計劃,但目前股改未完成之前,其國有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的身份性質尚未改變。(2)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包括除四大行之外的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分支機構的交通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10余家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多屬于國有資本控股或參股的商業銀行,近年來發展很快,分支機構已經遍及全國主要城市。同樣,除有國有股東單位委派任職的極少數高管人員外,這些銀行的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不屬于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范疇。(3)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在內的地方金融企業:這些金融企業產權性質更為復雜,但地方政府一般控股或參股,其管理決策層主要管理人員,如果是由地方政府或國有企事業單位行使股東權委派的,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其他方式產生的銀行高管人員及普通員工,都不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國家工作人員范疇。(4)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三家銀行目前皆為全國有資本銀行,其總行機各級分支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都應當符合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以國家工作人員論”。(5)主要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中保人壽)、中國人民保險股份公司(中保財險)性質同已改制上市的中行、建行,屬于上市流通的國有控股股份制金融企業,平安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其他保險公司屬于國有控股或參股的股份制企業,對其工作人員的主體身份不再贅述。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各保險公司地方分支機構工作人員不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國家工作人員范疇。

(三)地方國有轉制企業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認定。近年來,地方各級政府所屬的競爭性國有企業絕大多數已經改制為民營企業,少數企業保留一定比例的國有股份,改制為國有控股或參股企業。對這類改制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不能僅因改制前后工作崗位、職責沒有變化,就理所當然地參照企改制前的主體身份與以簡單認定。此類改制企業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認定,關鍵是看其改制后的職務是如何產生的。如果是改制過程中或改制后,由國家機關、關有企事業單位委派的,屬于“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其他方式產生的,不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范疇。

三、對國有轉制企業及其工作人員主體身份歸屬的再思考

國有控股企業不是國有企業,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與當前國有控股企業管理運營的現狀并不適合,與刑法的立法本意也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實上絕大多數國有控股企業尤其是國有壟斷性股份制企業,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國家對這些企業的監督控制的力度并不亞于純國有資本企業,國家絕對控股的地位段時間內不會改變,在管理運營模式上與國有企業并沒有多大區別。筆者認為將這些國有控股企業的絕大多數高級管理人員排除在國家工作人員范疇之外,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國情,也不利于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開展,很有可能導致對此類人員職務犯罪打擊不力的不良后果,有違社會公平正義之嫌,理論界、司法實踐界目前對此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筆者認為,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確有必要盡快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解釋等途徑,進一步確認國有企業的合理范圍,明確國有控股企業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國有企業,或以國有企業論,國有控股企業中從事公務人員以“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筆者認為,將國有資本絕對控股(50%以上)的企業納入國有企業范疇,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和懲治腐敗犯罪需要的。這樣多數國有壟斷企業分支機構中從事公務的高管人員就可以納入“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范疇。在此基礎上,將涉及此類人員的侵財刑職務犯罪案件,由檢察機關統一查處,是與當前我國反腐敗工作的現實需要的相適應的。

另一方面,盡管對國有控股企業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身份歸屬尚存爭議,但目前高發司法解釋(法釋(2001)17號)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得到檢、法兩家的基本一致認同,并在司法實踐尤其是審判實踐中適用。事實上,近年來檢察機關查辦的相當一部分涉及此類企業的職務犯罪案件在審判環節被改變犯罪定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辦案的效果和案件質量。這一點,要特別引起重視。因為這些國有壟斷性控股企業的分支機構一向是檢察機關特別是此類企業集中地區查辦貪賄犯罪案件的重點領域,如果不能正確區分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法律身份,就有可能發生超越管轄辦案的違法現象或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影響到辦案的社會效果。雖然高法的司法解釋對偵查工作并無直接的約束,但偵查工作最終還是要通過審判環節來檢驗的。在目前已有高法司法解釋,尚無新的法律、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予以替代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對于受理的此類案件線索,可以通過監督公安機關立案的方式查辦,而不宜一律由檢察機關直接立案偵查,以免影響案件質量和辦案效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级一级片 | 偷柏自拍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图 | 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 999无色码中文字幕 9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爱福利视频一区 | 色偷偷网站 | 国内自拍偷拍视频 | 国产伊人精品 | www.亚洲天堂网 | 黄色网址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嫩草影院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高清 | 97公开免费视频 | 黄色短视频在线播放 | a级毛片视频 | 亚洲综合天堂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999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 99爱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 九七影院97影院理论片 |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 | 色老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尻逼视频 | 久久网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