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中醫的方法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0 16:02:4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中醫的方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中醫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學;辨證施戶;感冒

感冒作為常見的、因感受四時之邪氣引起的外感病,發作率高,反復率也極高,以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噴嚏、惡寒、發熱、周身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以冬春季以及季節交替時發病率最高,普通感冒為輕者,名曰:“傷風”,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名曰“時行感冒”。現代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1病因病機

從中醫來說,其病因不外乎衛外不固及外感邪氣兩種,究其主因,是感受風邪所致,但又并非單純由風邪所致,往往因季節氣候變化而夾他邪而侵入人體,如冬季多夾寒邪,春季多夾風邪,暑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夾燥邪,其中尤以風寒、風熱為多見。風邪夾時令之邪,由人體的皮毛、口鼻而人,侵犯肺衛,則衛陽被遏,營衛失和,邪正相爭,肺氣失宣,而致感冒。時行感冒因感受時邪疫毒,故流行范圍及全身癥狀較一般傷風感冒為甚。

2辨證分型

感受外邪之后是否發病,與感邪輕重和人體正氣的強弱有關。一般來說,素體強盛,正氣充沛者在感邪后能驅邪外出,而不至于發病。若體質偏弱,則衛外不固,若起居不當,或寒熱失調,或受涼淋雨,或過度勞累,皆易感外邪為病。中醫根據體質情況,感受邪氣種類對感冒進行分型:素體陽虛者易受風寒,則為風寒感冒;陰虛者易受風熱,則為風熱感冒;感受暑濕之邪則為暑濕感冒;氣虛感邪,則為氣虛感冒;陰虛感邪,則為陰虛感冒;時疫邪氣則為時行感冒。

3辯證施護

臨床護理應該充分利用中醫護理的理論、方法及養生保健等優勢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法。

3.1感冒的一般護理方法

3.1.1保持空氣新鮮感冒患者的休息場所要求安靜,空氣流通等,故定時開窗換氣對于感冒護理相當重要,但在通風的同時應避免對流風造成患者再次感邪,成一邪未除,他邪又至的困境。同時做好空氣消毒,比如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等這些引起感冒的主要病菌在酸性環境中不易生存,故在家中可用煮醋的方法使醋酸揮發至空氣中達到抑菌、殺菌的作用。對病人的痰液及其他分泌物要妥善處理,避免成為傳染源。

3.1.2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觀察病人體溫變化亦是相當重要,特別是對于兒童而言,中醫認為,兒童為至陰至陽之體,疾病轉歸,傳變非常迅速,故而每日應測2-4次。觀察并記錄惡寒與發熱的程度及變化,可為醫生辨證論治提供準確的臨床資料。若患者體溫急劇變化,則應在第一時間通知醫生。高溫則可先行物理降溫,如用酒精、溫水等擦拭身體,或冰敷等。在物理降溫的時候應注意保持體溫,并避風,避免復感風邪。

3.1.3注意發汗感冒的治療大法為發汗驅邪,故觀察控制出汗情況在感冒護理中極為重要。發汗可起到散熱、驅邪外出等作用,但中醫講究中病即止,切不可于發汗。蓋汗為心液,過汗則損傷陽氣,故仲景言:“汗多亡陽。”發汗以皮膚微微出汗為佳。如《傷寒論》云:“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3.1.4注重飲食感冒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清淡之品如稀粥等不但可以起到養胃的作用,還可補充因發汗而丟失的水分。切不可過食辛辣及滋補之品。蓋感冒治療大法以發汗為主,辛辣之品亦可發散,食用之后與咬協同,增大發汗之力,使汗出如雨,邪未除而正先傷。邪正交爭之時,食用滋補之品,亦可資邪,往往閉門留寇。故仲景言:“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3.1.5藥物煎服方法感冒所用藥物多為發散之品,故在煎服過程中很重要。根據具體治法而選用的藥物有不同煎法。感冒的病位主要在肺衛,屬表,故在煎藥時不可過煎,使藥物性味發生變化,如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言:“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入中焦矣。”服用藥物的頻次及量亦要根據病情而定,不可拘泥于一日三劑之說。如《傷寒論》云:“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劑。”

3.2辯證施護

3.2.1風寒證風寒感冒患者需要安靜休息所居之所宜偏暖,宜加衣被以防重復受邪氣侵擾。風寒之邪以汗法治療,通常汗出而解,服用發汗劑應當熱服,服后略加衣服棉被,以助汗出,但勿使汗大出,大汗淋漓可傷陰亡陽,汗出后用酒精或是溫毛巾擦干,防當風而復感風寒之邪。若發熱,不宜冰塊冷敷或者酒精降溫,因寒主收引,若發熱時驟以冰塊或酒精降溫,可導致毛孔閉塞而邪無出路,使病情更為嚴重,可適當配合針刺退熱用瀉法,取大椎、曲池、風池、合谷等穴。飲食宜清淡半流食飲食,忌生冷,油膩。肉面,五幸等食品。其藥煎熬在十五鐘左右,服用頻次因病情而定,以汗出為度,不必拘于固定頻次。正如《傷寒雜病論》所訴:“……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3.2.2風熱證首先一般護理。風熱證患者所居之地宜通風涼爽,但避免直接吹風,若發熱身痛宜臥床休息,忌過度運動勞累。本證用辛涼解表之法,藥宜偏溫涼而服,此法遵循“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服藥原則,可提高藥效。服藥后及時觀察病人體溫、出汗、伴隨癥狀的變化。若汗出熱退身涼脈靜則為正勝邪退,則可不必盡劑。也可多食當季性質偏涼的水果,如蘋果,橙子,柚子等,但不宜多食荔枝,桂圓等偏熱性水果,食后必不利其病。若高熱,可溫水擦浴,便于引邪外出,同時可同風寒證采用針刺退熱。飲食宜清淡半流食飲食,多補充水分,可食用清涼的黃瓜、西瓜、苦瓜或綠豆湯等;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煙,過勞。藥物煎服不宜過長,一般在沸后即可,頻次亦以汗出為度。

3.2.3暑濕證其基本方法與風熱證相似,所居之室應涼爽通風,以防暑熱,因濕邪重濁,故此證患者多有頭身困重之證,對于此癥,可與按摩局部穴位,通常的施術部位是太陽,印堂,風池及頸部的多處穴位,此法可解除惡心嘔吐,脘痞等癥狀,亦可配合刮痧療法:部位以夾背兩側、背部胸肋處、肘窩、過窩處為主,此類患者忌是肥甘厚膩之品,食之恐加重嘔心嘔吐之癥,宜多服清涼解暑之品,如綠豆湯,黃瓜,西瓜等。此型患者所用藥物多有芳香之品,故需后下,煎熬時間不宜過長,以沸后5分鐘為佳

3.2.4氣虛感冒此證多見于素體體弱之人,除外一般護理,此類患者應注意保暖,同時患者應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多參加體育活動或者其他的娛樂活動,同時注意營養的補給,忌厭食挑食,生冷。因所服用方劑之中多有補虛之品,且不宜發汗過度,因其中含有補虛之藥,煎藥時注意時間比上述證型之藥長,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最大程度的溶出,一般以沸后15分鐘為佳,此型患者服用藥物需要固定頻次,以每日3次為佳。

3.2.5陰虛感冒陰虛感冒見于素體陰虛之人,或秋冬季節天氣干燥,燥邪傷陰而復感外邪而致,此類病人發汗宜相當謹慎,若過汗傷陰可導致痙攣,故需嚴格觀察其出汗情況,除服用養陰解表之劑外,可囑咐病人多服用養陰之品,如海鮮類,水果類中的柚子,葡萄等,并可頓服沙參,麥冬等以達到滋陰之效。此類患者藥物煎服方法同氣虛感冒。

3.2.6時行感冒該型患者居住要靜臥休息,其居住環境要求干爽,痛風情況良好,溫度溫和。因其具有強烈傳染性,故要進行呼吸道隔離,避免與家人同用碗筷及與家中小孩、老人過度親近。密切觀察體溫與發汗情況,觀察出汗與體溫關系,如是否戰汗,戰汗之后體溫轉歸等,并及時向臨床醫生反映,以便調整治療方案。此類患者需嚴格靜臥休息,此時護理人員要避免干擾病人休息,如葉天士言:“旁人切勿驚慌,頻頻呼喚,擾其元神,使其煩躁。”在保證患者嚴格休息的同時,護理人員須注意保證患者保暖,及出汗質量,即確保患者無掀被、露手足等。此類患者所用藥物多為芳香辟穢之品,故煎熬方法同暑濕型;其服用頻次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但應保證每日服藥量足夠。

4養生指導

平時加強鍛煉,增強御邪能力,可從夏天開始進行冷水鍛煉(冷水洗面,洗頭或洗澡),體質較弱者,注意自身防護,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切忌貪涼,避免汗出當風。感冒流行期,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外出時戴口罩。家中謝絕流感患者探視、來訪,防止交叉感染。用抗流感病毒的中藥、或30-50%的食醋蒸氣消毒空氣。亦可預防服藥:如三根湯(蔥根、白菜根、蘿卜根)、貫眾湯(貫眾、蘇葉、荊芥)連用3日,或荊防顆粒,夏季可用藿香、佩蘭、薄荷泡茶飲,每日二次,連用三天可驟祛暑之效。

5結語

感冒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程度,且近年來抗生素濫用誤用的情況日趨嚴重,使得部分患者抗邪能力減弱,而機體耐藥性增強,臨床上不乏簡單感冒就入院治療半月余的患者,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現代免疫學已經告訴我們,目前的感冒大多數都是細菌合并病毒的感染,抗生素對于細菌感染有相當的療效,但對于病毒感染卻素手無措,所以臨床加強中醫治療及中醫護理,對感冒的治療及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傳芳.中醫治感冒.家庭醫學,1997,24:56.

第2篇

【關鍵詞】 中醫經典;閱讀;方法;創新

1 研究的重要性、創新性

中醫繼承是發揚中醫的關鍵,而誦讀中醫經典可謂是傳承中醫事業的重中之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中醫經典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醫的理論水平、中醫辯證思維能力和中醫臨床水平。縱觀古今,歷代名義都把誦讀中醫經典作為治醫、行醫的一項基本功。所以對于一個個滿懷懸壺濟世、救人治病的凌云壯志的中醫學生們來說,深入閱讀中醫經典意義非凡。

通過調查發現,許多中醫院校的的現狀是這樣的,因為一系列原因大部分學生讀經典的積極性并不高。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同學們忽略這方面的學習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同學們的重視性不夠。;另一方面,他們對這些古老的文字不太感興趣。

因此,尋找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適合當代中醫學子們誦讀中醫經典的新方法意義重大。

目前許多本科院校為了深化本科教學改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本著培養適應現代社會新型人才的目標,在校園內號召大學生們探討創新型學習新方法。作者響應此號召,進行了中醫經典閱讀方法的研究。作者倡導創新性學習,通過變單一學習模式、傳統學習方法為學習與班集體活動、比賽等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的新模式,使枯燥的單純閱讀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用一種特色方法勾起了同學們讀經典的激情與興趣,而不是讓他們被動去接受一項閱讀任務。那么這樣就成功提高了同學們讀經典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學習中醫知識的效率和積極性。

2 研究實施過程

2.1 構建新的學習模式 整體思路:通過知識競答、相互提問等多種活動形式,并且把閱讀中醫經典與同學們的德育分聯系到一起,自2010年9月開始開展為期一年的誦讀中醫經典系列精品活動。

2.2 進行階段性優化學習方法

2.2.1 宣傳創新學習新方法 通過展板宣傳、校廣播站廣播、校報記者采訪、名師講座、不同專業、院系之間的同學交流等形式,做足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讓這種研究理念和途徑傳播到校園的各個角落。

2.2.2 多種形式活動開展 研究活動首先以比賽競答形式在班級內部舉行,拿試點班中西醫臨床醫學2班來說,他們每周定期進行三學活動,活動主要以“知識問答”的形式進行。在三學活動中,班干部作為出題者和裁判,對同學們進行提問,所出的問題與國醫經典相關,所有答案都出自原書。同時,所出的題還與所學的《中藥學》、《中醫診斷學》以及學過的《中醫基礎理論》等相關課程密切相關。班干部作為出題者,首先要認真翻閱經典,準備材料(材料相當于題庫)以備同學們背誦,同時還要從各個方面從材料中采集題型。班干部還要負責選擇公正的裁判人員。所有積極主動參與回答問題并回答正確的同學加德育分,加分細則班委和集體商議。除了加德育分之外,每周評出一個回答問題表現最突出的同學。每月再進行一次答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豐厚獎品和證書。然后,每班選出優秀答題者代表班級,參加院系里的總比賽。

3 主要研究成果與分析

研究進行到最后階段,以最后一次總結性的“中醫經典知識競答活動”而結束。第一臨床醫學院 護理學院 2009級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順利進行。此次活動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通過調查發現,參與此次研究活動的同學受益匪淺,一方面這種新型學習方法提高了同學們背中醫經典的熱情和興趣,從而大大縮短了背熟經典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背書的效率。另一方面,背的東西多了,自身的中醫氣息也日漸濃厚,視野拓展的更寬,了解到的中醫知識更加豐富。與此同時,他們還獲得到了德育分和比賽的榮譽,為以后拿獎學金奠定了基礎。之后,校園里掀起一陣誦讀國醫經典的熱潮。同學們收獲很多,對學習中醫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從長遠來看,這為傳承中醫進一步鋪平了道路。

同學們在此活動中提高了閱讀中醫經典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大量閱讀國醫經典,充分了解經典中的語言,哲學思想,醫學內涵,臨床意義等各方面的知識,拓寬了同學們對中醫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使這些經典里的知識與平時所學結合起來,為學精中醫奠定了基礎

最后,作者希望這種與班集體活動相結合的學習中醫的的新方法能給全國的中醫院校提供學習借鑒,從而促使那些為發展中醫事業的有志之士們相互學習,為更好地繼承中醫事業而奮進。

參考文獻

[1]鄭玉玲.中醫經典誦讀[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9

[2]馮培等著.創新素養與人才發展[J].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

[3]陶學志.創造創新能力訓練[J].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4

[4]楊友斌.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1.1

[5]謝希德.創新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第3篇

用料:生地50克、天冬25克、鮮10朵、陳皮1個、豬肝和豬瘦肉各150克。

制法:生地、天冬、鮮、陳皮洗凈、稍用清水浸泡;豬肝、豬瘦肉洗凈、切成薄片狀,用醬油、生油、食鹽腌巧分鐘。先把生地、天冬、陳皮放人鍋中,加入清水500毫升約5碗水量,文火煲滾30分鐘后,再放人豬肝、豬瘦肉、瓣,滾至豬瘦肉熟,調入少量食鹽和生油便可。豬肝、豬瘦肉撈起拌醬油佐餐用,此量可供2-3人用。

功用:生地天冬豬肝湯略帶藥材特有甘、澀氣味,但不失清潤可口,具養肝舒肝的功效。同時也適宜肝血不足、肝氣郁結、視物不清、心煩失眠、口干口苦、毛發不澤或白發早衰等。

2.丹參黃豆湯

用料:丹參10克,黃豆50克,蜂蜜適量。

制法:丹參洗凈放砂鍋中,黃豆洗凈用涼水浸泡1小時,撈出倒入鍋內加水適量煲湯,至黃豆爛,揀出丹參,加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功用:補虛養肝,活血祛瘀。適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者調補。丹參味苦微溫,功能活血去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丹參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強,減少細胞、組織、臟器的變性和破壞。黃豆性甘,性平,功能健脾寬中,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黃豆中的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維持血管壁的軟化并可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的脂肪。黃豆含大豆異黃酮,可增強巨細胞功能,使脾臟生成免疫球蛋白M作用增強,外周血淋巴細胞含量增多。這些有利于補虛養肝。

3.杞棗雞蛋湯

用料:枸杞子30克,紅棗10枚,雞蛋2只。

制法:枸杞子洗凈瀝干,紅棗洗凈去核,一起放于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燒開后,加入雞蛋煮熟,調味即可,分2次食用。

第4篇

“七情”過用必成災

人的精神活動,中醫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合稱“七情”。在一般情況下,“七情”僅是人體對周圍環境刺激所作出的精神上的反映,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精神刺激過大,情志波動劇烈,就會產生有害的影響,進而便可致病。中醫認為“七情”與內臟直接有關聯,所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這種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夠看到。如盛怒的人,會面紅目赤,感到氣往上逆,甚至“肺也要氣炸了”,更利害的,還可象“一氣周公瑾”那樣令人口吐鮮血。暴喜過度,會使體內“氣血渙散”,甚至精神錯亂,猶如《儒林外史》里范進中舉所描述的那樣,竟然會高興得發起瘋來。思慮太甚,則可以使主管消化的“脾胃”功能減弱,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悲傷過甚,損傷肺氣,往往形容憔悴。如突然受驚恐,則會傷害腎氣,使人渾身無力,站立不穩,甚至二便失禁。現代的臨床研究也表明,精神緊張或精神創傷可以成為精神病、高血壓病,冠心病,消化性潰瘍以至癌癥等的誘發因素;而因大喜過望而觸發的急性心肌梗塞也并不少見。所以“七情”中的任何一種“情”都是不可過用的,否則均有帶來危害的可能。

修身養性安康來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名醫,他注重養生,壽過了百歲,他把自己的經驗寫成《孫真人衛生歌》。其開頭幾旬便是,“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說的是應該加強自身修養,使心胸寬廣,光明磊落,情緒安定,是為衛生之道。醫家孟銑認為:“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又說。“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所謂“行善”,我們現在可以理解為多為國家、多為人民做好事。這種人必然會受到周圍人們的敬重和愛戴,從而在精神上感到無比快慰。英國人西特尼說過。“做好事肯定是人生唯一樂事。”看來他深知其中之道。

“寡欲”有助調情志

對道家“超塵出世”、“清凈無為”的逃避現實的思想,中醫是抱批判態度的,認為只是欺人之談。“摒棄俗緣,形如槁木,心若死灰者,千萬人中恐無一人。”但在承認感情和物質欲屬于人生正當要求的同時,中醫也提倡“寡欲”來求得精神上的安寧。如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少思寡欲……得喪既輕,血氣自然諧和,邪無所容。”不過在這方面要掌握得恰到好處也不無困難,為此有人提出如下主張:即要怡情適懷,不可任情使性;應心情達觀,不作無病睥嶺;須處世入俗為懷,不存去世離俗之想,一切從實際出發,不為名為利而如醉如狂;遇事既不憂心忡忡,也不盲目樂觀。認為這樣也將帶來精神安寧,使氣血調暢,身心健康,免生疾病。

“排遣”及時亦奏功

由于人畢竟生活在社會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情緒波動,實也在所難免。《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指出遇有此等情況,可以通過自我寬慰和排遣,并以漸進的方式,逐步使自己解脫精神上的窘困局面。《友漁齋醫話》也載有“遇逆境,即善自排解”之句,同樣指此而言。古人的“排遣”方法,有些屬消極遁世的,自當摒棄,有些則至今仍不無可供借鑒之處。如醫籍中多有引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典故,其宗旨即在提醒人們:“世事皆有倚伏,如意處常有大不如意之變。”也就是應看到事物可以具有兩面性,不能忘形于一時。此外“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的說法,同樣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氣功偏能顯靈驗

中醫還倡導利用氣功鍛煉以取得保養精神的效果。氣功要求思想高度集中,要求“意守”和“調息”。這在《黃帝內經》中稱作“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與《莊子?刻意篇》中的“吹啕呼吸,吐故納新”的法則相仿。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這種鍛煉方法,能夠使大腦皮層產生“良性誘導”作用,一方面讓人體弛緩的代謝功能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則可恢復組織細胞的疲勞,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這樣,在氣功效能的影響下,人體各部分的關系便可得到新的調整,從而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可見氣功在祛病延年方面的效驗,是“名不虛傳”的。

精神形體分不開

第5篇

牛肉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的補養之品,特別對大病初愈,精神體力剛剛恢復的人更適合。如果給他們吃雞肉、羊肉,易引起舊病復發或高燒復起,死灰復燃。而吃陰寒的豬肉和魚肉的話,又可能導致陰寒過重,凝滯疼痛。而牛肉的平和之性,正好符合體弱人的特點。所以,若能在五谷為養的基礎上,輔以適當的牛肉以增強補益作用,效果非常好。

如久病體虛,氣短,唇白,面色萎黃,大便泄瀉,浮腫,手足厥冷以及頭昏目眩等的人,可用牛肉燉汁,有助于緩解病情。而手術后的人,也應多飲牛肉燉汁,或用牛肉加紅棗10枚燉服,能補中益氣,助肌生長,促進愈合。如果是食欲不振,又不能進服其他補養藥的人,可先吃牛肉汁,也能起到健脾醒胃的功效。

感冒發燒或感染性疾病者當少吃牛肉

由于牛肉為溫燥食物,感冒發燒或感染性疾病發熱的人不要食用。因牛肉中含中等量的膽固醇,凡高脂血癥,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也不宜多吃;另外,民間認為牛肉是發物食品,患有濕疹、瘡毒、瘙癢等皮膚病者,患有肝炎、腎炎者也應少食。還要提醒大家一句,患瘋牛病的牛肉是禁食的。

牛肉吃法有講究

盡管牛肉是脾胃虛弱者的養生保健品,但因為牛肉生長周期長,肉質比較堅實,雖然口感很香,但脾胃虛弱的人不易消化,這時候怎么辦?可選擇用嫩牛肉做湯來食用。做法是將嫩牛肉洗凈后,切塊,加酒、水等燒煮,時間要長一些,至牛肉酥爛,再加入胡蘿卜丁、卷心菜等,略沸,即成。起鍋前,加入番茄醬。用這種牛肉湯澆汁吃小米干飯,是最好的補脾佳品。

現在,牛肉火鍋很盛行。實際上由于牛肉在其屬性上是偏于溫熱的,如果你用牛肉涮火鍋,鍋底都是花椒、辣椒、陳皮等,牛肉的溫性就加重,很多人吃了容易上火,體質虛弱的群體,更容易出現多種不適。所以,吃牛肉要注意寒涼與溫熱的搭配。可用白蘿卜、西紅柿等與牛肉共燉,因為西紅柿為酸涼之性,白蘿卜為辛涼之性,在一起燉后,這種牛肉的湯和肉就不會有明顯的寒熱之性,普通人吃了也不會上火。

如果喜歡吃牛肉火鍋的話,吃的時候也可以喝一杯橙汁、酸梅湯,以解牛肉之熱。當然,如果你在體質上是偏于陽虛的,吃牛肉火鍋反而會覺得很舒服,不在我們的禁忌之列。

L菖H庋=∈稱?

牛肉膠凍:脾胃虛弱,少食乏力者的滋補品。

本方出自《丹溪心法》,原料包括牛肉1000克,黃酒250毫升,食鹽適量。制作時,可先將牛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旺火煮沸,取出牛肉,沖凈浮沫,切成小塊。牛肉再入鍋加水煮沸,改小火煮半小時調入黃酒和食鹽,繼續煮至肉爛汁稠時即可。

牛肉膠凍又叫霞天膏,是用黃牛的肉經熬煉而成的膏。霞天膏補氣益血,健脾安中,它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能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虛弱癥狀,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吃,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人都能食用。甚至一切有形之病,包括婦科的一些良性腫瘤,以及中風病人、糖尿病病人。醫生在霞天膏的基礎上再加一些對癥的中藥,就能治療許多疾病,而且效果非常好。

蒸水牛肉: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第6篇

古代人類在狩獵過程中,常會傷及皮膚、肌肉而流血。這個過程有時竟會因禍得福,隨著流血的停止,原有的某些疾病卻不知不覺地消失了,這就是放血療法的由來。

放血療法又稱刺絡療法,是針灸中的傳統療法。據記載,神醫扁鵲是放血療法的鼻祖。《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放血療法的大量記載。如《靈樞?官針》篇中指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素問?離合真邪論》謂:“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刺出其血,其病立已。”《靈樞?小針解》說:“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傳統的放血療法,主要是用三棱針、梅花針、毫針或其他工具刺破人體某些腧穴、病灶處、病理反應點或淺表小靜脈,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療疾病的方法。臨床上采用梅花針還常配合拔罐療法。三棱針,古稱“鋒針”,具有一針三刃、針身長直、針尖鋒利的特點。實踐證明,放血療法能醒神開竅、解毒泄熱、活血通絡、驅風止痙、止嘔止吐、消腫止痛,以達“血出邪盡、血氣復行”之目的,尤其是對急性喘咳、痙攣抽搐、高熱、嘔吐、泄瀉、昏厥、腹痛、喉痹、高血壓等急危重證以及多種皮膚疾病等,不論年齡大小,均可隨時點刺。且具有取穴少、操作簡便、取效迅速等特點,常能取得藥物療法所難以達到的功效。

臨床常用的穴位

太陽:主治頭痛、眼紅腫。

上星:主治頭痛、目痛、鼻衄、熱病。

水溝:主治癲癇狂、小兒驚風、中風昏迷、中暑、口眼歪鈄、牙關緊閉、急性腰扭傷。

齦交:主治齒齦腫痛。

內地倉:主治面癱。

金津、玉液:主治口舌生瘡、舌腫、嘔吐。

十宣:主治昏迷、癲癇、癔病、乳蛾、小兒驚風、中暑。

四縫:主治小兒疳積、百日咳。

八邪:主治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指腫痛。

曲澤:主治煩熱、胃痛、嘔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腫大、鼻衄、發熱、昏迷。

商陽:主治急性咽喉腫痛、齒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瀉、腰痛(急性腰扭傷療效好)、丹毒。

八風:主治腳氣、趾痛、毒蛇咬傷、足跗腫痛。

筆者臨床最多用于急性嘔吐、腹痛腹瀉、急性頭痛、咽喉腫痛、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腰扭傷、紅絲疔、顏面神經麻痹等癥的治療。特別是在夏秋季節是最簡便有效的急救措施,值得推廣。

放血療法的常用手法

1.點刺法先在針刺部位上下推按,使瘀血積聚。右手拇、食兩指持針柄,中指緊靠針身下端,留出1~2分(3~6毫米)針尖,對準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針,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滴(對重癥患者有時可出血十數滴,血由黑紫變紅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針刺曲澤、委中穴,在孔穴周圍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緊止血帶或布帶,這樣靜脈暴露得更明顯,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將止血帶放松)。

2.散刺法又稱圍刺法,是在病灶的周圍點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癰瘡。

第7篇

關鍵詞: 中醫實驗室 管理方法 儀器設備 實驗室安全 規則

實驗課是使學生鞏固和驗證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創造性思維、接受實驗方法訓練的重要環節,能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正確使用各種儀器、儀表,并獲得觀察、測量、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構、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為了全面提高實驗課的水平,將實驗室的建設規范化,科學化尤為重要。

中醫包括中醫專業和針灸推拿專業,在2012年,我院加大了對這兩個專業的經費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棟中醫樓,將5、6、7層設為實驗室,包括針灸實驗室4間,推拿實驗室3間,中藥實驗室2間,中醫實驗室3間,辯證實驗室2間,器械練功房1間,實驗條件大大改善,達到省內先進水平。我就我院多年來的中醫系實驗室管理工作中的經驗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1.中醫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中醫實驗室教學、科研低值耐用品的管理與使用,防止財產流失、積壓和浪費,保證教學、科研的正常進行,特制定本辦法。

1.1價值不夠固定資產標準有不屬于材料范圍的低值儀器儀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文藝、體育和文具用品、醫療器械等均屬低值耐用品。

1.2各教學和科研實驗可根據教學、科研任務的需要,本著節約的原則,逐級編制年度計劃。由分管實驗室工作的系(部)負責人簽署意見后,報資產管理處匯總,經審定后,按《長沙醫學院實驗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進行采購、驗收、領用、保管。

1.3實驗室購回的低值耐用品必須建立有品名型號規格、數量、單價的明細賬(卡)。實行單位內部借用登記制度,并確定專人統一管理,任何人均不得將低值耐用品據為己有。

1.4實驗室每學期期末必須對實驗室低值耐用品進行認真的清理,并與資產管理處的儀器設備分戶賬進行詳細的核對,學校每年由資產管理處負責組織一次全面清查。

1.5保管和記賬人員在接收和開始使用賬(卡)時,要在啟用頁上簽字注明開始時間;賬(卡)交接必須嚴格,由經手人、鑒交人三方簽字并注明交接日期。低值耐用品的損壞、丟失應按《長沙醫學院儀器設備、實驗器材損壞丟失賠償處理辦法》執行。

2.中醫實驗室實驗室安全規則

2.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實驗所用儀器電源、導線要經常檢查。注意用電安全。加熱、加壓、烘干過程,需專人看管,禁止對易燃試劑直接加熱,以防發生火災或爆炸事故。

2.2實驗室和樓道中要常備滅火設備。如發現電閘、電線和電器漏電短路起火,應先切斷電源,再用適宜方法滅火。

2.3防火、防盜,杜絕實驗室安全、漏水事故的發生。積極根除事故隱患的發生,常查不懈。

2.4對違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者,按學校有關規定處理,賠償經濟損失,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3.中醫實驗室實驗室主任職責

實驗室主任在系(部)主任的帶領下,全面負責實驗室的各項工作。為了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加強實驗室的教學,提升科研實驗能力,特制定實驗室主任職責。

3.1負責本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領導、安排并檢查本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

3.2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科研任務的要求,組織制訂學年實驗教學和科研計劃,不斷充實和更新實驗內容,介紹和采納新的科學實驗手段,提高實驗技術水平。

3.3及時解決實驗室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切實保證教學實驗順利進行。虛心聽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各項建議,認真完成學院、系領導布置的其他工作。

4.中醫實驗室實驗室秘書職責

4.1實驗室工作秘書在實驗室主任、副主任領導下負責實驗室的日常工作。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實驗室教學工作,并上報系部備案。

4.2在每學期期初負責制定該學期的實驗課安排、開課前準備;中期制訂實驗室開放計劃;期末負責本學期的實驗課、實習課統計;實驗報告.實驗實習運行記錄、實驗室開放記錄的統計;安排實驗考核,進行效果評定。

4.3負責下學期實驗課實驗用品、試劑、儀器設備的申請領取工作,以及設備的維修申報工作等。了解學生、代課老師實驗實習課的情況,定期向主任匯報;落實實驗室課程的每個環節。

4.4合理安排學生實驗課、實習課,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設備。組織完成好學年或年度實驗室及設備方面的信息資料(包括報盤)的搜集、整理、錄入、匯總和上報工作。

5.中醫實驗室學生實驗守則

5.1實驗前認真預習實驗教材和實驗指導書,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和基本操作要求。

5.2嚴格遵守紀律,不準無故遲到、缺席。進入實驗室,要注意儀表形象,嚴禁赤膊或穿背心、褲衩、拖鞋進入實驗室;聽從實驗教師的指導,認真觀察老師的示范操作,合理安排時間,按時完成實驗,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5.3實驗過程中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儀器設備,集中精力,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根據實驗要求記錄實驗原始數據和實驗現象,不得擅自離開實驗室或串臺。

5.4實驗結束后,應認真總結實驗情況,獨立完成實驗報告,按時交給實驗指導教師批閱。保持實驗室整潔,確保實驗桌面、地面、水槽、儀器用品的干凈。實驗完畢,要清洗器皿、整理儀器、清點器材、打掃衛生。

6.中醫實驗室規則

6.1師生要切實遵守各教研室規定的實驗室規則,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6.2上實驗課時,不準遲到、早退。要衣著整潔,不準穿背心、拖鞋入室;不準談笑、會客。關閉通訊設備。上實驗課時,一律穿白大褂。

6.3實驗課,學生要按照目的、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嚴格進行操作,認真做好實驗記錄與報告。實驗完畢,學生應按要求將實驗器材整理好,主動做好實驗室清潔衛生工作,關好水、電、門窗。

6.4要愛護公共財物,對各種儀器、藥品、標本、教具、圖表、書籍、實驗器材及動物等,都要注意愛惜,無故損壞者,按教研室規定賠償;若帶出實驗室,除追回或賠償外,還要視情節輕重給予紀律處分。

第8篇

關鍵詞:中國文化;中醫文化;直譯;音譯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如何保留文化因素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典型代表,處理好中醫漢英翻譯的文化問題,關系到中醫的文化內涵如何在完整保留的情況下被準確傳譯。本文主張主要采用直譯、直譯加注、音譯、音譯加注的方法來傳譯含有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中醫術語。

1 漢英翻譯與中國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全部成果體現,如今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滲透和交流也日益頻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交流工具,記錄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語言翻譯是跨文化交流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在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及生活方式等廣泛影響著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文化趨同的現象已隨處可見。與此同時,不少外國朋友來華體驗中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富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中醫、中藥及針灸療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士的歡迎。由此涉及到翻譯中國文化的問題越來越得到翻譯界的重視,比如心理文化、稱謂文化、數字文化及典故文化等。

2 中醫的文化體現

中國醫藥學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做斗爭的極其豐富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是一門集大成的,以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的學科;它從哲學的角度去探索人生、探索生命;強調人是自然的產物,是大自然的延伸與精華;將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結合成一體[1]。中國醫藥學在古代的唯物觀和辨證思想影響及指導下,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的驗證,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2]。中醫文化的體現首先就在于其理論體系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自然科學的滲透和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中醫學術之洪流發源于《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將其同時期的人文科學與天文、氣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等自然科學融合起來, 以樸素的古代哲學――陰陽五行學說作為理論工具,以整體觀念作為指導思想,以臟象經絡作為理論核心, 以辨證論治作為理論基礎,構建了中醫學理論體系,從而奠定了中醫學基礎[3]。中醫文化最直觀地體現就在于“取類比象”的方法,用外界事物的生長和變化規律應用到人體的生理病理治療方面來,比如古人最開始用藤類藥(青風藤、海風藤、鉤藤)來治療關節屈伸不利,筋脈不暢等,就是因其形狀類似于人體的血脈,既然藤有伸展之功效,所以也會幫助人體內筋脈的伸展。古人用之有效,經驗得以傳承,今用現代實驗的方法也確實證明此類中草藥對關節和筋脈的伸展有作用。

3 中醫漢英翻譯文化因素的處理

隨著中醫對外交流的發展,中醫翻譯方興未艾,如何在中醫翻譯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本文提倡直譯、直譯加注、音譯和音譯加注這4種方法。

直譯是在當漢語的某些詞語可以在英語中找到基本或完全對應的詞語時,依據“同一所指”進行對應轉換,是最理想的翻譯方法;在語義對等的情況下,直譯既能夠使譯文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又能夠最大化地保留原術語的指稱含義[4]。李永安[5]提出直譯可應用的地方有中醫解剖術語、中醫基礎理論術語、中醫中某些獨特療法和中醫中有文化含義但不會引起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或者誤解的詞語,如養肝明目(nourishing liver to improve visual acuity)[6],食積嘔吐(vomiting due to food retention)[6]。

如果有些術語用直譯法,由于文化的差異給西方人士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我們可以用直譯加注法。中醫的一些特殊治法就可以采用直譯加注的方法,如引火歸原(conducting the fire back to its origin)[6],可以加上a therapeutic principle for the ascending of asthenic fire, by adding drugs for tonifying kidney-yang to those for nourishing kidney-yin to lead the ascending asthenic fire down to the kidney[6]的注釋;這樣西方人士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一術語的涵義了,明白這是一種治療方法,即治療虛火上升的方法,在滋腎陰藥中適當加入補腎陽藥、使下歸于腎。

遇到一些實在無法在英語中找到對應詞,甚至找不到相似的詞語,又具有民族和傳統特色的中醫術語,筆者提倡用音譯或音譯加注釋的方法。音譯法作為中醫漢英翻譯中的一種必要的翻譯手段,不但可以有效解決無對應語的意譯困境;如果使用得當,還能發揮出意譯法所不具備的優勢。一方面采用音譯翻譯法能夠實現譯語的統一和規范;另外一方面,隨著中外交流的不斷深化,西方人士對漢語音譯詞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適當使用音譯詞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探求精神,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醫藥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與輸出[7]。李永安[5]認為音譯有三大好處,即不濫、持久和免爭;音譯可用來翻譯有獨特文化含義的中醫術語、針灸穴位名、有文化含義而直譯時容易引起誤解或者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術語。蔣建勇[8]也提出部分術語采用拼音為手段的音譯法,避免了歧異產生,也使之烙上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最大限度地使中醫術語音譯實現了“名從主人”的原則,符合語言國情學要求。這樣的中醫英譯從理論上是最接近原文,即再現其內涵外延,又體現其民族特征,還最大限度地傳遞了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的深刻文化內涵;從形式到實質都實現了最大的近似等值。如陰(yin)、陽(yang)、氣(qi)。如果這些術語第1次出現,有時有必要采用音譯加注的方法,以便于滿足各個層次的國際上愛好中醫的人士來理解。音譯加注法指借用整個詞語的漢語發音,并在其后附加注釋的翻譯方法。雖然表面上看好像重復累贅,但卻能夠傳遞原汁原味的信息,既能夠尊重國情、保持特色,又有利于受眾理解。如康廣盛[9]建議可將白虎湯譯為Baihutang(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又如經穴名稱的英譯翻譯是整個中醫英譯中開展的最為成功、爭議最少的領域,通行的英譯方式為漢語拼音音譯加所屬經脈的英文縮寫及編碼[7]。

4 結語

傳承中醫文化是傳承中醫精髓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對外交流中,即要達到達意的要求,又要最大限度地表達出中醫文化的內在涵義。這樣不但有利于西方人士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中醫的理論體系、辨證論治,而且還有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地位。馬平[10]對于中醫藥文化翻譯提出以下幾個原則,即保持特色,能中不西;參照西醫,西學中用;尊重讀者,面向受眾。此外,中醫翻譯工作者要有意識地強調中醫藥文化的以人為本、致中和及道法自然的核心價值觀,強調調和、扶正劫邪、陰陽平衡的理念以及“救民濟世”的傳統醫德[11]。總之,在翻譯的具體過程中,要依據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做到準確把握中醫文化的內在涵義,并一步進行準確地傳譯。

參考文獻:

[1]曹山鷹.中醫文化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5(2):13-14,20.

[2]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291-292.

[3]王新陸.中醫基礎理論概念界定及其發展態勢思考[J].天津中醫藥,2004,21(6):441-443.

[4]周佶,周玉梅.直譯意譯、音意譯結合還是音譯加注―淺析《黃帝內經?素問》中養生術語的翻譯技巧[J].醫學爭鳴,2014,5(5):47-50.

[5]李永安.如何處理中醫翻譯中的文化因素[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2(6):468-469.

[6]金魁和.漢英醫學大詞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3,1882,1939-1940.

[7]任榮政,丁年青.音譯法在中醫英譯中的應用原則與策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7):873-877.

[8]蔣建勇.中醫英譯中的音譯現象與翻譯的等值理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8):750-751.

[9]康廣盛,周洪偉.淺談中醫英譯中方劑名稱的翻譯[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8(6):555-556.

第9篇

《內經》很早就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預防為主的思想和方法,在臨床上廣為應用,《丹溪心法》曰:“與其救療與有疾之后,不若攝養與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后藥者,徒勞而已。”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方法的優勢,選用中醫藥進行調補,達到補益臟臟氣血,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下面介紹幾種中醫藥預防保健方法。

1 補腎防病法

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壯、衰老根本所在,歷代醫家對補腎防病十分重視,腎氣不足的表現,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陽痿,遺精滑精,小便清長或夜尿多等癥。常用方藥:中成藥:偏腎陰虛的選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偏腎陽虛的選用桂附地黃丸,參茸三腎膠囊,補腎益壽膠囊,龜齡集等。中藥:枸杞、核桃仁、黑芝麻等經常食用。現代流行的保健酒也可選用,如茅臺不老酒、鹿龜酒,勁酒等,或用枸杞泡酒,少量經常飲用。

2 補脾防病法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能充養臟腑氣血,營養四肢,如脾胃功能不足,則后天生化之源匱乏,臟腑失養氣血虛弱,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調補脾胃是養生的一大法,極為重要。脾虛之癥,常見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倦怠乏力,腹脹便溏等。常用方藥:四君子湯,健脾膏。瓊玉膏《洪氏集驗方》:人參、生地、茯苓、白蜜、研末做餅食用。陽春白雪膏《壽世保元》:茯苓、山藥、芡實、蓮米各120 g、陳倉米、糯米各250 g、白砂糖750 g、蒸熟,研末做餅常服。《對濟總錄》輕身散:人參、茯苓、甘草、棗皮、云母粉各3 g,黃芪500 g,研末常服,補益胃氣,輕身延壽,預防疾病。常用中藥,山藥、黃精、芡實、蓮米、苡仁、茯苓、大棗等常服。

3 補益氣血防病法

氣血是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充足則體健無病,氣血虛弱則百病由生,補氣養血以健身防病。氣血虛弱,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昏眼花,心悸健忘,面色蒼白,毛發萎黃等。常用方藥:偏血虛者: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偏氣虛者:四君子湯。氣血兩虛者: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九轉黃精丹《清內庭法制丸散膏丹名配本》,黃精、當歸各等份,煉蜜為丸服用。保養延壽不老丹《集驗良方》:扁柏枝1 500 g、陰干,紫河車3個,茯苓50 g,煉蜜為丸,1日2次,1次9 g。保健湯:丹參、沙參、首烏各15 g,煎水常飲。

4 補氣固表防病法

補益衛氣固護肌表,以增強體質,提高肌表的抗病能力,用于體虛表衛不固,容易感冒之人群。常用方藥:玉屏風散《世醫得效方》:黃芪24 g、防風、白術各9 g,研末,每次10 g,1日2次,可用本方泡水常飲。黃芪、大棗泡水常飲,效果亦佳。

5 根據四季服藥防病法

四季寒熱溫涼的變化,容易導致病癥的發生,隨季節變化服藥,調整機體,使之與外界氣候變化相適應,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延年的目的,《石室秘錄》有關四季服藥防病的方法,在季節來臨之時服用。

迎春湯:人參、黃芪、甘草各3 g,當歸、白芍各6 g,陳皮、建曲各15 g,煎水服用。

養夏湯:玄參、麥冬各9 g,五味子、甘草各3 g、白術、陳皮各15 g,煎水服用。

潤秋湯:麥冬、百合各15 g,茯苓9 g、人參、五味子、甘草、蘇子、冬花、香薷各3 g、建曲1 g,水煎服。

溫冬飲:白術、熟地各15 g,茯苓、苡仁各9 g,棗皮6 g、菟絲子、棗仁、紅杞、肉桂各3 g,水煎服。

6 根據疫情服藥防病法

在疫情發生之時服用中藥,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常以清熱解毒、芳香化濕藥物為主組方,常用藥物: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蘭根、大青葉、藿香、石菖蒲、佩蘭、蚤休等煎水服用。

7 常用單方防病健身法

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保健防病與延年益壽的藥物記載,如人參、黃芪、山藥、茯苓、首烏、當歸、熟地、枸杞等。這些藥物經常服用,確能強身健體預防疾病。這里主要介紹幾種《壽世保元》中的常用單方。蒺藜:適量研末,開水吞服,1日3次,每次6 g,長期服用有耐寒暑,烏須發,防衛過當病延年之功效。黃精:陰干、研未,開水調服,不居多少,長期服用有抗衰老防病延年之功。靈芝:適量研末,煉蜜為丸,1日2次,以酒服下,有強身健體、安神寧志,防病抗衰老之功。熟地:研末煉蜜為丸,1日3次,每次6~9 g,溫酒服下,久服滋陰補腎、強身健體,防病延年益壽。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黄色片视频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 五月激情天 | 天天五月天 | 日本成人app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视频你懂的 | 色四月婷婷 | 庭院里的女人在线观看完整版 | 婷婷久草|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 | 国产一级片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成人系列 | 国产男女视频 |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 |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黑白配 |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上床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 四虎影视色费永久在线观看 | 免费亚洲网站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朝鲜肥妇鲜肉bbw | 全亚洲最大的免费影院 | 四房婷婷 | 国产在线视频你懂的 | 成人a毛片久久免费播放 | aa成人 | 都市激情男人天堂 | 五月天婷婷丁香花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婷婷 | 男人的天堂黄色片 | 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久久成人免费 | 婷婷色激情 | 九九视频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