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3:2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公共安全教育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 關于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反思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探討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基本內容探析 論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高校學生工作的新視點 關于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啟示 略談小學校園公共安全教育 媒體責任與公共安全教育 福建:公共安全教育讀本納入免費教科書 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談素質教育中易被忽視的公共安全教育 傳媒在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新形勢下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研究 重視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培養合格人才 實施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徑 中美日高校安全教育的對比研究 加強中小學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六個一” 公共安全賬單 《關注公共安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0-08-17/2012-09-20.
[7]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Crisis Planning:A Guide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Z].2003-05.
[8] Stanford puter Security User Awareness Training [EB/OL].,2010-05-03/2012-09-25.
[9] 沈霞娟,寧玉文,高東懷.美國高校信息安全教育探析及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1):111-113.
[10] Princeton University.OA Trips & Activities[DB/OL].http://princeton.edu/~oa/trips/index.shtml,2011-12-12/2012-09-01.
[11] 尹曉敏.美國如何加強校園安全管理?[J].中小學管理,2007(4):52-55.
[12] 王沫,石佳.美國高校安全教育及啟示[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3):89-91.
[13] 謝興華.高校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14-216.
[14] 吳春梅,劉曉杰,石紹成.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與社會安全[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9-113.
[15] 黃迎乒.大學安全教育、學生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7(5):179-182.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公共安全教育,在途徑上一定要多樣化且要落實到實處。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班、團、校學生會、升降旗儀式、墻報等形式來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并以參觀、專題講座、演練等為輔助手段,加強公共安全教育。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為例,學??裳埛ㄖ聘毙iL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還可利用圖片展覽、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來營造氛圍,專題講座后以交通安全問卷形式來促進學生系統掌握交通安全知識。這樣,從意識上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講座來進行知識講解,以問卷來強化安全行為,從而使安全教育更具有系統性。其次,注重通過游戲、活動等體驗活動來開展公共安全教育。
一直以來,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基本是以講授方式進行,活動形式較為單調,學生較為反感,甚至一些學校將公共安全教育作為一種“指令性任務”,只是利用校會、節日等進行一些“講話式”的教育,效果甚微。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作,不僅要讓學生從意識上得到強化,還要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得到技能培養,這就需要以體驗活動來進行。如用火安全教育,教學中可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實地操作滅火器、進行主題班會等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這樣的安全教育效果才會更好。當然,要讓公共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學校公共安全教育實踐中還需加強和公安、消防等部門的合作,要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如“飲食衛生安全教育”過程中,引導家長帶領學生通過調查食品的說明書來獲得基本飲食衛生安全常識就是不錯的方法。
二、綜合實踐活動中公共安全教育保障機制
公共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公共安全教育又成為“可有可無”的,這就自然讓公共安全教育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而這不僅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體制上也存在較大問題,畢竟我國的教育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為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需要從機制上得到保障。首先,在時間上一定要得到保障。雖然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內容繁多,且以學科教育為主,但在活動實踐中定要以《綱要》精神和內容為出發點,除了要在課程上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外,還要結合學校實踐在班會、校會中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其次,在資源上要不斷豐富。
公共安全教育并不是簡單的說服教育,而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深入其中,自主性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因此,在資源上就必須較為豐富。在學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中,要豐富公共安全教育資源,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思路,循序漸進地進行。以交通安全教育為例,學校原有的圖片資料可不斷補充,在圖書方面也要不斷補充,還要借助網絡不斷豐富網絡資源,與此同時,可發揮學生在過程中的作用,將學生的一些作品收集起來作為資源進行整理。最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當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專業教師進行,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從專業化角度講,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科教師,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都存在一定欠缺,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教師專業化培訓,學校也應加強校本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學校綜合實踐課中公共安全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解讀政策,引起注意,強化公眾危機意識
2004年“7?11”四川丹巴特大泥石流災難發生前,省、州、縣的有關預警非常準確及時,期間有較充裕的時間,可以規避災難,然而當晚21時左右,在現場聯歡的群眾和外地游客在接到緊急撤離的通知后,仍然繼續唱歌跳舞,遲遲不散,22時30分左右,泥石流發生了,現場只有在一樓的4人僥幸逃脫,而在二樓聯歡的51人全部遇難或失蹤。這都是公眾危機意識缺乏所造成的后果。
當前,國家日益重視安全教育的大背景下,傳媒應及時跟進政府舉措,及時組織或制作相關節目,向公眾解讀國家應急法律、法規和各種危機應急政策,通過大范圍的信息傳遞,在不引起公眾恐慌的情況下,提升公眾對危機意識以及危機應急常識的關注度,從而以各種實例現身說法,強化公眾危機意識。央視經濟頻道2009年9月1日的《開學第一課》就是很好的典范。
二、專家介紹、權威解讀,豐富公眾應急常識
無論如何,危機面前,公眾無所適從、恐慌騷亂,都源于公共安全知識和應急常識的缺乏。那么,除卻傳統的學校應急教育外,大眾傳媒可以發揮社會教育功能,通過日常報道中公共安全知識的滲透來達到普及的目的。
2005年印度洋地震海嘯之后,美國一些主要媒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都很快推出有關地震海嘯科學知識的報道;國內網絡媒體如新浪也邀請地震、海洋領域的專家通過網絡回答網民提出的問題。從防災減災的角度看,媒體、權威專家、公眾等的多方互動,其一可以迅速激發公眾對此事件的關注,增強其參與的熱情;其二在媒體報道災難事件本身同時,權威專家的介入以及現身說法,也正是普及科學知識、公共安全常識的好時候,而這些安全常識、應急常識的普及能夠對今后的防災減災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大眾傳媒在發揮其傳播優勢的同時,更應該制訂有組織的日常報道策劃,按部就班,使公眾逐步掌握應對各種災害的應急常識。不同地區的媒體需要了解所在地區和生活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及其危險性,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邀請相關專家展開安全教育。
另外,除了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還可利用畫冊、掛圖、墻報、板報等多種載體,宣傳和普及預防、自救、避險、互救、減災等知識,鞏固和發展全民動員、預防為主、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
三、推動應急演練,塑造危機狀態下的理性公眾
常識的掌握是必要的,而實際行動的應急演練更為重要。那么,對于傳媒而言,不管是紙質媒體還是電子媒體,都可以運用新聞、評論、電視劇、電影等多種文體、形式,通過細致情節的描述和分析,推動應急演練。當然,不同類型的媒體可以取長補短,采用不同的有效地宣傳策略。
紙質媒體,不管是黨報、都市報抑或是專業類報刊,都可以利用圖片、漫畫、圖畫故事、文字新聞、文字故事等來傳播應急常識和演練舉措,尤其是圖片類新聞報道,更能很好地利用人們的“視覺”達到普及目的。
關鍵詞:成人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管理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1-0249-02
一、中國公共安全教育的現狀和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
2003年SRSS事件之后,中國政府初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機制,同時重視并加強了對大中小學生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以來,中國陸續修訂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頒布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對做好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規定。2007年頒布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科學的公共安全教育評價標準,并將其列為學校督導和校長考核的重要標準之一。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普通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和法規中,明確指出高等院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公共安全教育[1]。
可以看到,中國大中小學的公共安全教育正在有序開展。那么,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須的。目前,對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經開展得比較成功,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鑒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經驗加以開展。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益經驗
中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形成了一些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比較系統的工作方法。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食宿安全。俗話說,衣食住行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高校中的食堂和宿舍是大學生三點一線生活中的重要的兩點。食堂的衛生和安全是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堂環境衛生的清潔整齊,食堂中各種主、副食品的新鮮,食堂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都是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宿舍則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現代高校的住宿條件已經大為改觀,大多數大學生都居住在四人間的宿舍里。80后大學生充滿活力,對于各類電子產品非常感興趣,筆記本電腦、蘋果IPOD、黑莓手機成為他們的最愛,與此相關的情況是宿舍里電線亂接,插頭無數,火災的隱患日益突顯出來。高校宿舍與居民住宅不同,是大學生聚居居住、集體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注重宿舍安全對維護校園的安全秩序,維護學生人身財產安全日益重要。另外,有一部分大三、大四學生習慣在校外租房生活,他們在租房過程中,被騙、被盜、被搶,甚至被殺等情況時有發生,已成為影響社會和高校安定的一大因素。如何加強大學生租房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目前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社會交際安全。過去的大學校園被人們詩意地稱為象牙塔,學生們和社會的聯系較少。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體制和辦學模式的改革,高校和社會各個領域的聯系越來越多。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各階層人員的交往機會也就隨之增加。在這些過程中,大學生的社會閱歷相對稚嫩,容易受到一些欺騙和傷害,特別是在兼職勤工儉學的時候,容易被拖欠工資和欺騙。(3)學生運動和校外活動安全。運動損傷或傷害事故,將直接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現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強,學生干部的組織能力也非常強,在節假日常會組織班級校外參觀訪問和自助旅游。在這些校外活動過程中,交通安全和突發事件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安全。所以,對于這些校外活動,學校要派專人指導和陪同引導,防患與未然。(4)實驗者與實驗室的安全。現代高等教育離不開教學實驗,在實驗中,常常要使用各種儀器設備和實驗藥品以及水、電、煤氣等,實驗者及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實驗者缺乏安全防護基礎知識,在出現事故時其不知所措或處理方法不當,就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2]。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方法。針對新形勢下高校的公共安全情況,將學校的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到教學管理和教學計劃中,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公共安全教育。(1)針對大學生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識系列講座。利用課余時間,請一些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講解安全知識,普及安全常識。讓大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2)應對一些多發事件,如火災,組織大學生模擬場景學習實用知識。糾正一些錯誤的逃生方法,普及一些正確的做法,在模擬實踐中鞏固所學到的安全知識。(3)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加以疏導,可以在學校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可聘請專業人士或培養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在教學計劃內開辟專門的課時用于心理輔導課,對于大學生進行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其健康積極的心態。(4)對于社會上的各種騙術和就業陷阱,學校要從正面上引導學生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防他們在復雜的社會交往中受騙上當,蒙受經濟損失。
三、借鑒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經驗,開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類別復雜,其中有很多業余函授的社會學員,也有很多考不上大學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學習形式和類別也是多樣化的,有雙修日學習的業余形式,寒、暑假集中學習的函授形式,還有脫產學習的形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主要的對象是那些應屆高中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剛剛高中畢業,學習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對薄弱,對他們尤其需要開展有效的公共安全教育??梢越梃b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經驗,同時又要針對成教學生的特點,開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成教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要相對薄弱許多。要落實安全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措施,把安全教育納入正式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使用科學規范的教材,走安全教育系統化、規范化的道路,避免安全教育出現隨意性[3]。針對成教學生特點,需要設置班主任制度對脫產班的學生進行相對于高校大學生更為嚴格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對成教學生進行公共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定期開展班會,安排專門的時間講解一些安全知識和常識。在每個宿舍設立安全員,監督大家的生活習慣,防止水電引發的安全事故。成教學生和社會的聯系更為緊密,但學校周邊和社會上的“四廳一吧”(歌舞廳、游戲廳、卡拉OK廳、錄像廳和網吧)隨處可見,一些成教學生出入這些場所容易受誘惑、犯錯誤。班主任必須加強對學生外出時間段的監督,晚上可以限制學生進入宿舍的時間,9點之前,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按時回到宿舍。同時也要組織學生進行外出活動,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和短途旅游,到一些紅色旅游目的地接受思想的洗禮,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開設專門的安全講座,請一些專業人士講解在突發狀況下正確的避險方法,掃除一些錯誤的認識和看法,加強成教學生在面臨緊急狀況時的反映和處理能力。比如在火災現場的逃生技能和地震中的避險位置,讓學生避免心中無數,在危險來臨之時才能從容應對,從而避免危險、轉危為安。同時,要利用辦學依托的高校資源,使成教學生和大學生結對。采用大學生教、成教學生學習的方式,將所在學校的公共安全教育傳遞給成教學生,讓成教學生在相對輕松氛圍中,學到實用的知識,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創設一個溫馨交流的場所,班主任老師定期和成教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生活上和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老師協商解決,和諧師生關系。確保一旦發生意外事故。能按照“迅速到場,及時上報,妥善處理”的原則,以“實事求是,保護學生”為目的,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網絡與成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但網絡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針對目前成教學生安全問題的新特點,要特別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分析把握成教學生心理和網絡信息使用方面的新問題,預防和有效干預學生心理危機,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如何預防成教學生網絡成癮、網絡受騙、網絡失德、網絡犯罪等信息安全問題,使成教學生懂得如何在網絡中保護自己,不要輕信他人,更不要隨意接受他人的邀請,或將自己的相關信息告訴他人,避免上當受騙,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4],這應擺在目前成教學生安全教育的一個突出位置上。法律知識教育是增強大學生尤其是成教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應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入手,例如,《憲法》、《刑法》、《教育法》、《國家安全法》、《國防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內容的法律知識教育,通過舉辦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強學生守法自律意識,減少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這是對成教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4]。對成教大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的問題容易被忽視,要進行以學習校紀校規和學生守則為主題的始業教育,成教新生一進校,就要對其進行以校紀校規為主要內容的入學教育,讓學生全面了解、熟悉校紀校規,特別是涉及日常行為安全的規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嚴重違反校紀行為的人要予以嚴肅處理,以便維護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綜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成教學生的切身利益。借鑒普通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經驗和有效方法,切實推進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為成教學生營造出安全、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從而全面提升成教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成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光遠.大學生安全教育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0):104.
[2]鄭孟望,湯玉明,張宏.大學生安全問題的對策分析[J].傳承,2009,(1):124-125.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階段,他們青春而活潑,追求個性解放,在中學教育中實施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從教室這一狹小的空間中走出來,走入到社會實踐中,在活動中認識外界事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但因中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技能匱乏等多種原因,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各種安全事故。為此,立足中學生安全素養現狀,思考相應的對策則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中學生安全意識較為淡薄,這是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該階段的中學生開始追求個性的解放,思想較為活躍,由此而帶來了學生在活動中較為沖動、好表現自己等各種現象,而在活動中,學生又沒有一定的安全意識,故而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如在“植樹節”開展“只有一個地球”的植樹活動中,學生在使用鋤頭、鐵鍬時就喜歡“舞刀弄劍”,從而導致意外事故發展。這是因為他們很少考慮行為的后果,只關注當下所做。
其次,中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較為缺乏,這可以說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生意外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中學生都遇到過被“小混混”敲詐、勒索的現象,而當問及如何處理時,大多數學生都只是選擇“不聲張”的做法,而沒有及時和家長、學校聯系。而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會實踐板塊中又表現得尤為突出。確實,我國教育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了對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這不得不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短板。
此外,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不難發現,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普遍不強、安全行為不規范、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應急能力較差等也是典型現象。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分析中學生安全素養現狀是實施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礎,落實好這一點才能保證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
二、綜合實踐活動中公共安全教育途徑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實踐性、實用性和實效性。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公共安全教育,在途徑上一定要多樣化且要落實到實處。
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班、團、校學生會、升降旗儀式、墻報等形式來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并以參觀、專題講座、演練等為輔助手段,加強公共安全教育。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為例,學??裳埛ㄖ聘毙iL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還可利用圖片展覽、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來營造氛圍,專題講座后以交通安全問卷形式來促進學生系統掌握交通安全知識。這樣,從意識上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講座來進行知識講解,以問卷來強化安全行為,從而使安全教育更具有系統性。
其次,注重通過游戲、活動等體驗活動來開展公共安全教育。一直以來,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基本是以講授方式進行,活動形式較為單調,學生較為反感,甚至一些學校將公共安全教育作為一種“指令性任務”,只是利用校會、節日等進行一些“講話式”的教育,效果甚微。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作,不僅要讓學生從意識上得到強化,還要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得到技能培養,這就需要以體驗活動來進行。如用火安全教育,教學中可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實地操作滅火器、進行主題班會等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這樣的安全教育效果才會更好。
當然,要讓公共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學校公共安全教育實踐中還需加強和公安、消防等部門的合作,要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如“飲食衛生安全教育”過程中,引導家長帶領學生通過調查食品的說明書來獲得基本飲食衛生安全常識就是不錯的方法。
三、綜合實踐活動中公共安全教育保障機制
公共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公共安全教育又成為“可有可無”的,這就自然讓公共安全教育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而這不僅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體制上也存在較大問題,畢竟我國的教育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為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需要從機制上得到保障。
首先,在時間上一定要得到保障。雖然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內容繁多,且以學科教育為主,但在活動實踐中定要以《綱要》精神和內容為出發點,除了要在課程上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外,還要結合學校實踐在班會、校會中滲透公共安全教育。
其次,在資源上要不斷豐富。公共安全教育并不是簡單的說服教育,而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深入其中,自主性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因此,在資源上就必須較為豐富。在學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中,要豐富公共安全教育資源,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思路,循序漸進地進行。以交通安全教育為例,學校原有的圖片資料可不斷補充,在圖書方面也要不斷補充,還要借助網絡不斷豐富網絡資源,與此同時,可發揮學生在過程中的作用,將學生的一些作品收集起來作為資源進行整理。
最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當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專業教師進行,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從專業化角度講,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科教師,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都存在一定欠缺,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教師專業化培訓,學校也應加強校本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學校綜合實踐課中公共安全需要注意的問題
社會環境的復雜化和學生安全意識的薄弱已經讓公共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在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轉變安全教育觀念,還要從方法上進行優化,將安全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工作來抓,這樣才會收到更好效果。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公共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傳統學校教育中安全教育只是被看作是學科教育的“附屬產品”,而沒有將其納入“正統”的范疇,這種觀念導致公共安全教育只是注重形式而不關注效果。轉變觀念就是要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核心體系中,并將安全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工作來抓,這樣才能保證安全教育活動的順利展開。
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公共安全教育要系統化、科學化,尤其是在方法上要多樣化。以“信息技術教育”為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制作各類宣傳廣告、制訂活動計劃、參與學?;顒右巹澋榷喾N方式來進行。在活動過程中也可實施公共安全教育。如學生在“竹編”活動中,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竹編方法而導致手被劃破,教師可在處理問題后及時引導學生對事件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來加強學生的體驗。當然,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公共安全教育還要做到長期化,不能熱一時、冷一時,要讓學生將安全作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理念,這樣的安全教育才會成為有效的教育。
安全無小事,沒有安全就沒有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安全是基礎。要落實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我們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思考相應的對策,建立安全保障機制,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安全活動,達成綜合實踐的目的,讓他們成長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盛梅.淺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J].大連教育學院
學報,2012(2).
[2]呂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有效指導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3).
[3]李劍,幺娜.警惕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科化傾向[J].中小學管理,
近年來,國內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反映出公共安全面臨嚴峻的形勢,同時也暴露出公眾安全教育的嚴重缺失。公共圖書館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履行社會教育職能,對公眾開展安全教育,提升國民的安全素養,從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和減少安全事故的損失。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安全事故;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不受危害,它是生命和健康的保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人類社會存在和進步的必要條件?!稘h語大詞典》對安全的解釋,一是平安、無危險;二是保護、保全[1]。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將安全需求視為人的第二層次需要,認為人除了第一層次需要即生理需求之外,其他三個層次的需求,即歸屬和愛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是建立在安全需求得以保障的基礎上[2]。沒有安全的保障,人類的生存與生活不可想象,更別提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單位、國家,沒有了安全的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梢?,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社會安定、人類發展的頭等大事。當今社會,我們不僅面臨大自然給人類人身安全帶來的威脅,如地震、洪水、火山爆發、動物侵害、疾病等,還要面臨財務安全、社交活動安全、信息安全、心理疾病等等。我國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安全事故發生,地震、臺風、山洪、雷擊、校園傷人、爆炸、火災、樓體垮塌、污染、詐騙、踩踏、交通事故、生產安全事故、自殺等等。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數據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較大事故起數總數達1944666起,年均達324111起,死亡人數總數達430818人,年均達71803人[3]。數字觸目驚心,安全形勢非常嚴峻。這些血的教訓無不警醒人們決不能忽視國民的安全,必須重視和加強國民的安全教育。
1目前我國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經過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在安全教育方面與以前相比有明顯進步,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國民的安全教育現狀令人擔憂,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安全教育體系不健全
從2004年開始,國家教育部就將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計劃和教學內容。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已有的安全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增加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內容和形式,逐步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規范化。”[4]但是學校安全教育中有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如,學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樣的運行機制,以什么形式納入學校教學系列,從上到下沒有明確的規定;安全教育的時間、內容、教材、教師、教學效果等,都沒有統一的規劃和落實[4]。由此可見,安全教育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位置。公眾的安全教育覆蓋面相對學生來說更小,普通公眾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和學生相比,他們是受到各種安全事故危害最多的群體,公眾的安全教育還需要進一步推進。
1.2國民安全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國民安全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導致了安全教育體系的不健全,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缺乏整合,公共安全教育設施匱乏,缺少專職從事公共安全教育的師資力量。學校的安全教育難以落實,很多學校并沒有把安全教育真正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體系中,學校安排安全教育課時少,大部分學校安全教育內容有限,培訓方式主要以講座為主,很少開展消防、急救等方面的自救技能培訓與實戰演練,教育手段整體上處于較低水平。很多地方還停留在“運動式教育”階段,缺乏安全教育長效機制。社會上很少針對公眾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現有的安全教育課程不僅數量少,而且受眾人群有限。各地安全演練大多缺乏實戰性,表演的成分居多,實際效果不明顯。
1.3安全教育師資力量十分薄弱
目前,我國各地幾乎沒有專職從事安全教育的師資,也沒有專門培養安全教育師資力量的機構。大部分學校和單位的安全教育培訓,由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兼任或是臨時聘請一些從事安全工作的人員來舉辦一些講座,這些老師都不是專業的安全與應急教育教師或專家,有些可能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對安全知識的系統性掌握不全面,民眾接受的都是零散的、不系統的安全知識,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
2公共圖書館開展公眾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公眾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徑很少,安全教育的任務又很緊迫,公共圖書館應該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職責,滿足人們對安全文化的需求。
2.1開展公眾安全教育是公共圖書館應履行的社會教育職能
加強我國普通民眾的安全教育,培養公眾的安全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自救互救能力應成為當前和今后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開展社會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之一,公共圖書館是向公眾提供平等免費教育機會和終身教育機會的文化場所,是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國家從2011年底實行公共圖書館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政策,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公民享受到免費的教育和文化信息,不斷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結合社會熱點和市場需求,積極和社會教育機構合作來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的求知需求,來彌補學校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提高國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和素養。
2.2開展公眾安全教育可以使公共圖書館滿足人們更多的文化需求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樓大廈和奧運金牌,而是在于國民的教育程度和生存質量,而圖書館發達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國民的啟蒙和教化。隨著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公共圖書館將進一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不但滿足人們新的文化需求,而且挖掘和拓展、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更多需求。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豐富、越多樣,公共圖書館就越具有更加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公共圖書館能夠讓城市的生活更美好。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個人對安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堵摵蠂炭莆慕M織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明確提出“圖書館服務必須適應鄉村和城市社區的不同需求。”作為公民終身教育的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更新服務模式來滿足人們更多的文化需求。
3公共圖書館開展公眾安全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公眾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應該建立在豐富的安全理論知識和應急能力掌握的基礎之上。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教育的主陣地,要結合自身在資源方面的優勢,通過多個途徑來對公眾進行安全教育。
3.1向讀者推薦安全主題的圖書資料,增強公眾安全防范意識,減少和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教育日開展以安全為主題的專題圖書推薦活動,館員可以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安全主題圖書做成課件,在宣傳電視、led屏上播放;設立安全主題專柜,向讀者推薦包括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日常生活安全、突發公共事件防范等圖書,鼓勵讀者借閱,提高讀者的安全意識;館員可以編輯一些應對安全事故的常識性小冊子,免費發給讀者。公眾通過閱讀安全主題方面的系列圖書資料,可以了解安全與應急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安全與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知識,突發事件的誘發原因及特點,可以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能夠培養人們“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增加公眾對危機的認知,提升對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識,杜絕不該發生的安全事故。安全防范意識是良好安全的前提條件,是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表現了人們對安全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安全防范意識,才會做事認真,遵紀守法,不違規操作,事事考慮周全,預見存在的隱患。據統計,安全事故中除少數的不可抗力外,絕大多數與人們缺乏安全意識有關,所以必須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使公眾從被動的“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如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黃浦區外灘廣場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事后,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團,事故原因:“是對事發當晚外灘風景區特別是廣場人員聚集的情況,黃浦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思想麻痹,嚴重缺乏公共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對重點公共場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員聚集風險未作評估,預防和應對準備嚴重缺失,事發當晚預警不力、應對措施不當。”[5]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難、8人失蹤,798人受傷。調查組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運抵區南側集裝箱內硝化棉由于濕潤劑散失出現局部干燥,在高溫(天氣)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熱,積熱自燃,引起相鄰集裝箱內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導致堆放于運抵區的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發生爆炸”[6]。調查組認定,瑞海公司嚴重違法違規經營,是造成事故發生的主體責任單位。事故還暴露出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等問題。2016年的“11.24”特別重大坍塌事故,造成了74人遇難和2人受傷,從初步掌握情況看,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壓縮工期、突擊生產、施工組織不到位、管理混亂等有關[7]。
3.2開展安全教育講座,培養公眾的應急決策能力,扼制安全事故的進一步惡化
公共圖書館可以和安全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合作,由圖書館提供場地,邀請安全教育培訓機構的專業老師來給讀者培訓,安全教育應該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如地震、火災、突發性疾病、飲食中毒、心理健康等,授課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不應該僅局限于傳統教學模式,應多結合案例剖析,情景模擬等方式,以更加有感官沖擊的形式或模擬場景的體驗式環節來加強受眾的學習興趣和記憶點,來培養公眾的應急決策能力。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常發生包括自然災難、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突發疾病等,這些非常態的安全事故會對公眾的生存和環境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性的嚴重后果。公眾通過參加安全教育講座,學習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的案例,可以借鑒過去處置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從而在面對非常態、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時,在事件的初期就能迅速、及時地做出決斷,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扼制安全事故的進一步惡化,降低事故的損失。
3.3定期進行安全演練,增強公眾的自救能力,有效減少傷亡和損失
公共圖書館除了向讀者推薦安全主題的圖書、開展安全教育講座以外,還應該跟社區合作,定期組織館員和市民進行安全演練。因為圖書、展覽、講座這些都是關于安全方面的理論知識,只是紙上談兵,如果缺乏演練,公眾真正面臨危險時會顯得手足無措。公眾安全素養提高最有效的形式是參加安全演練。模擬觸目驚心的災難場面會比課堂上的說教給參與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應急處置會讓參與者掌握到應急技能。開展公眾安全演練,可以提高民眾的安全與應急技能,知道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該如何應急和自救,掌握以安全為前提的自我保護技能、溝通技能和解決問題技能。目前,我國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公眾自救意識和應急能力還不夠強,主動參與程度不高,過分依賴政府救助,當災害突然來臨,人們就會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自救及求救,有些甚至會采取一些極端的行為,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如地震時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驚慌跳樓事件等,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從宏觀角度看,安全演練是提升全社會公共安全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大面積地實施安全演練培訓,有助于迅速提升各級、各領域應急管理人員和機構的能力,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2005年8月,由北京專業調查公司的《城市居民危機意識》的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民中有4成不知道哪里有避難場所,更有近7成根本沒有想到過避難。我國2013年4月20日蘆山發生的7.0級地震,造成了196人遇難、21人失蹤、1.34萬人受傷[8]。日本由于平時注重國民的防災教育和避險救護技能的訓練,使得日本民眾積累了豐富的應急知識,遇到突發事件并不慌張,臨危不亂、快速準確地做出最佳的逃生方案,使得逃生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生命、財產損失。2016年11月22日清晨5時59分,發生在日本福島縣近海的7.4級地震,僅造成6人受傷,沒人遇難[9]。
3.4舉辦安全教育展覽,培養國民的安全責任感,提高政府安全管理的效率
【關鍵詞】安全教育;改進;影響
安全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重視,有關于安全教育的課程也被列入了日常的教學內容,但是從全國來看,中小學安全事故依然頻發。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學校當中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課程教學流于形式,并沒有讓學生們體會到安全教育的重點之所在。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借此篇文章談一下關于目前學校安全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改進辦法。
一、學校方面重視不足
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安全教育工作應該作為學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確保學生的和諧、平安、健康成長,確保校園的安定穩定,全面建設和諧平安校園。但我們的教育現狀卻是:大部分學校都有公共安全教育的詳細計劃,很難真正落實到現實工作中。因為在校園當中發生的危險事件只是極個別的現象,這就讓眾多的學校抱有僥幸心理,關于安全教育的內容也僅僅是敷衍了事。許多學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不科學、不系統、不能一以貫之,教育時間遠遠不足,特別是一些中學,由于教學任務較重,公共安全教育課程雖寫在課程表上,但卻往往是掛個名而已,大多數的時候其課程時間分給了語、數、英等課程。更有的學校完全依靠一個學期的一、兩次安全演練完成公共安全教育的任務,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都認為學校有必要開展公共安全知識教育活動,學生認為在校得到的公共安全教育在生活中是相當實用的,然而,在學校受到的公共安全教育遠遠少于父母或家人以及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針對于這種情況,學校方面必須重視起來,安全教育是學校當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亞于像語文、數學這樣的主科,甚至要比這些教學科目重要的多。所以為了保證安全教育的課時不被占用,一方面學校要制定好相關的規章制度,明令禁止任何教師以任何名義占用安全教育的課時,同時規定好相關的處理辦法,保證制度的落實。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關于教師的思想認識教育,從而從根源上杜絕擠占安全課程現象的出現。
二、教學方式手段單調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是以傳統授課的形式來上安全課程,口頭講授成為了主要的授課方式。這種方式不能說是錯誤,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單純的講解理論知識無異于是紙上談兵。理論方法講的天花亂墜,到真的發生什么情況的時候,由于慌亂,這些理論有可能完全發揮不上作用。所以作為安全教育的老師,我們的講課不能單單的局限于普通的語言講授,使用模型或者是多媒體,再或是組織小范圍的實踐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比如,在講地震逃生時,可以通過ppt或者是模型演示,讓學生們知道哪里是安全,這樣的方式肯定要比單純的語言更有說服力。再比如通過班級內小范圍的模擬,讓學生們尋找安全的地方,這樣一來,老師也可以糾正出有些學生錯誤的做法,將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概率降到最低。
三、防災演練重視程度不足
防災演練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模擬災難發生的實際情況,好讓學生們了解災難發生的場景。這種演練目前在大部分的學校當中都已經開展,效果也差強人意,但是在演練的開展和具體環節上,依然存在著問題。一方面是,演練開展的頻率嚴重不足,大部分的學校,防災演練一學期往往只有一次,而且流于形式,就如同過家家一樣敷衍了事,通常一次的時間只是一個課間操時間,這還遠遠不能達到提升學生防災意識的目的。還有另一方面就是老師還不夠重視,在一次防火防災演練當中我發現,學生們都貓著腰,捂著嘴快速的從教學樓里面跑出來,而旁邊的兩位老師,慢悠悠的一邊走路一邊聊天。試問,老師給學生做了如何的榜樣?如果連老師都不能重視起來,那又怎么能去要求學生去認真嚴肅的參加防災演練呢?所以從學校方面來講,要著手提升防災演練開展的頻率,最好是可以一個月一次,以便讓學生們充分的學習到相關的防災安全知識。從教師方面來講,老師要以身作則,在演練進行的過程中,也要參與其中,絕不能一副與自己無關的樣子。做好表率,起到帶頭作用,這樣學生們也才能更認真的投入到防災演練當中,也能讓防災演練發揮更多的成效。
結語
為推進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積極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增強學生安全自救和避險抗災能力,現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建章立制,充分認識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各教育辦和學校必須把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分層落實責任制。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修改和完善有關規定和措施。要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真開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廣大中小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要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在部署、檢查、指導各項工作時,都要把學校安全教育做為必講、必看、必查的內容,增強責任意識,加大工作力度。
二、豐富內容,深入開展中小學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是加強校內安全教育工作。各中小學校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教育納入課堂教學體系,做到師資、課時、計劃、考核“五落實”,并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和“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活動的開展進行以安全知識、自我防范、自我救護、應對突發事件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教育。要充分利用班會、團隊活動及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征文評選,組織參觀考察、實地演習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適時邀請公安、司法、衛生等職能部門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在春秋兩季開學初,各中小學必須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課,并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深入扎實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二是加強校外安全教育。各教育辦和學校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好校外安全教育工作,特別注意加強防火災、防溺水、防中毒、防劫持、防勒索等方面的教育。對學生有計劃地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傳和交通安全常識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學校創建活動,使學生交通安全常識普及率達到100%、知曉率達98%以上;要強化交通安全自我防護意識,確保不發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要加強對接送學生車輛和駕駛員的管理、審查,做好上(放)學期間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力度,教育和引導學生拒絕進入電子游戲廳、錄像廳、臺球廳、網吧等場所。
三是加強對集體活動的安全教育。在舉辦學生運動會、組織校外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時,要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踩踏、擠傷等危害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是大事,作為班主任,對于安全教育更不敢懈怠。為落實好學生的安全工作,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能做到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特制定安全工作計劃:
一、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小,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因此,作為班主任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蹤他們的行為,并及時矯正,主要的措施有:
1、做到每天都科任老師進行溝通、聯系,及時及時發現他們的不當行為、有安全隱患的行為,以便及時教育、矯正。
2、碰到有安全隱患的行為的同學,及時和其家長聯系,讓家長共同教育,使學生能更快地改正過來。
3、課間活動要規范,不興鬧、追逐;不玩小石子等危險物品;不玩危險游戲等等。
4、杜絕學生帶小刀、刀片、危險玩具等有安全隱患的東西到學校。
5、杜絕學生私自外出的現象。
二、認真組織實施。
1、對教室內的電、門、窗及其它設施進行排查,加強維護。
2、防止校園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對集會上下樓梯、地震、火災如何逃生,如何疏散都進行講解、示范。
3、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利用班會、主題隊會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
進一步加強我班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在工作中,我還會把學生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讓學生遠離安全隱患、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為了進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安全,把“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落到實處,切實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特擬定本計劃。
一、提高安全意識,加強班級管理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隱患,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安全教育。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二、教育內容安排:
1、帶領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里有關安全教育的各項規定,增強學生學習、執行規范守則的自覺性。抓好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學生的人生安全。
2、圍繞“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題,開展上放學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上放學,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3、強調課間文明休息,教育學生不在教室、過道追逐打鬧;有次序的進出教室;沒有老師允許不隨便上教學樓;不攀爬籃球桿等危險的高處;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
4、不能帶刀或其它尖銳器物等危險物品到學校,使用刀、剪等用具必須有家長或老師的陪同。
5、上體育課或課間休息時要避免運動受傷,在運動或游戲時,教育學生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不做危險性游戲。
6、教育學生不在校園內外玩水、玩火。
7、上課時教育學生正確使用鉛筆,不用鉛筆戳同學;教育學生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文明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