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47:2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中醫兒科和兒科區別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Abstract:Objective Fine ou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location,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iority disease in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diseases,drugs,dosages,courses and frequenci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consult formal prescriptions.Results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included cough,influenza,acute pharyngitis,chronic pharyngitis,and mon medicine contained bellflower,licorice,asters,orange peel etc.Most dosage interval arranges in 3 to 12 g and number of agents was about 3 to 5 dose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The pediatric prescription dose was small and flexible in group partie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wo func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treatment,we should play advantage role and gain character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it play a greater role.
Key words:Nediatrics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uperiority disease
中醫兒科源遠流長,在兒科頗多領域內中醫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兒身體的特殊性,對藥物非常敏感,所以用藥劑量與成人有一定的區別,而中藥在用藥情況可以方便地針對這一情況用藥,方便增減劑量,是中藥治療在兒科的一大優勢,從這一方面來說,增加了小兒家屬為小兒選擇中藥的選擇性。另外中醫辨證分析,因人而異,治療方案個體化,中藥調理治療兼備,是優勢之二。所以如何讓更多的人發現中醫藥在兒科的特色優勢,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工作。
我院中醫兒科有有自身的特點、常見病和優勢病種。中醫優勢病種[1]指醫療機構在相關部門確定臨床研究基地、重點專科(專病)、重點學科、重點研究室以及臨床優勢學科的項目是所認定的優勢病種以及醫療機構自認為具有中醫優勢的中醫病種。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對2014年隨機抽取的1275張處方進行查閱,詳細記錄患兒用藥情況,用藥療程,病種。
1.2方法 利用EXCEL軟件對處方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中醫門診兒科常見病 1275張處方調查可知,中醫藥治療在兒科前六種常見病為:咳嗽、流行性感冒、急慢性咽炎、消化不良、慢性鼻炎、扁桃體肥大;其中咳嗽最高,百分比占41.65%,見表1。
@心然Sandra對@兒科薛征主任說:
給小孩喝的中藥的煎煮方式和給大人喝的有什么區別嗎?
兒科薛征主任V
給大人和小孩喝的中藥,其煎煮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提前將中藥浸泡。還需注意特殊煎法的藥物,一些解表的藥物如金銀花等不能煎煮太久。孩子喝的中藥應少放點水,分數次服下,避免孩子一口氣服了味苦的中藥后不舒服。喝完后可以給他們一些小餅干或粘紙以資鼓勵。中藥實在太苦的話可以稍加些冰糖。
@孫傲字定宇對@兒科薛征主任說:
孩子晚上磨牙是怎么回事?
兒科薛征主任V
磨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睡前吃了太多東西,或精神緊張,或脾胃失調,還可見于腸道寄生蟲病等。應該帶您的孩子讓醫生看看,做出綜合分析,得出診斷。在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同時,對于脾胃不調的孩子采用健脾消食等中藥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腫瘤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嗨皮的球媽媽對@李雁主任醫師說:
我的朋友做完肝癌介入術一個月了,現在能不能結合中醫治療?
李雁主任醫師V
目前對于肝癌介入術后的患者,可予以益氣養血的中藥,從而促進手術患者機體的恢復。如疏肝健脾的中藥,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扶正與驅邪相結合的中藥,可減輕晚期患者的癥狀,增加長期帶瘤生存的機會。
@摘下翅膀的魚對@李雁主任醫師說:
我同學的爸爸肺癌放療后持續發熱,請問中藥可以治療嗎?
李雁主任醫師V
這種情況是放化療后的毒副反應,建議配合中醫治療。中醫中藥有扶正固本、補氣養血、軟堅散結的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循環、緩解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神志病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哦哦demon對@徐建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醫院說:
我有個朋友3年前由于碰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心情一直很低落,后來診斷為中度抑郁癥,現在抗抑郁藥吃得越來越多,請問中醫可以治療抑郁癥嗎?
徐建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醫院V
我科針對輕中度抑郁癥專門開設了郁證專科,以平肝活血解郁的中藥為主,輔以解郁II號顆粒,臨床效果顯著,且副反應少,希望對您的朋友有所幫助。
@今天很熱2013對@徐建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醫院說:
我因為工作需要經常熬夜,睡眠也不好,該怎么辦?
徐建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醫院V
若經常熬夜,會干擾人體正常的生物鐘,而且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建議最好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若情況嚴重,可服用中藥來調理。
耳鼻喉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吳芳吉對@耳鼻喉科郭裕醫師說:
我最近常常耳鳴,很不舒服,據說腎虛會引起耳鳴,那吃點補腎的藥會不會有所改善呢?
1中西醫結合對兒科疾病的診斷
由于小兒不能主訴或者表達不清,因此西醫更多借助于現代檢驗檢測技術,如測量體溫,進行血尿便等常規化驗,必要時還進行放射科拍X光片檢查,而中醫更多的還是望聞問切,看患兒精神狀態、看體征癥狀、看舌苔顏色、看大便干濕,更注重了解患兒生病前有無吃過什么、有無受風著涼、有無挑食偏食、有無不良僻好,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辯證分析。
1.1呼吸系統有關疾病
比較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西醫了解一位5歲女患兒,1年內曾反復外感,感冒基木每個月1次,支氣管肺炎患了3次,并經相關化驗,診斷為反復呼吸道感染。而中醫了解到該患兒體重超標,平時愛吃肉而不太喜歡蔬菜,晚上睡覺手心腳掌都發熱,大便干巴有時便秘,舌苔較少舌頭發紅,故診斷為易感兒,這種情況跟小兒愛食肉導致體內熱量積聚,而攝入粗纖維少,時間長了胃腸蠕動消化減弱,致使表里陰陽平衡遭破壞,容易受外邪侵入。
1.2消化系統疾病
最為常見的是小兒腹瀉,西醫主要考慮其并非由單一因素引起,臨床上可根據發病機理不同分為功能性、感染性、藥物相關性和炎癥性四種腹瀉,一般行大便常規、血常規化驗即診斷[2]。而中醫認為小兒腹瀉主要是由于體內各臟器稚嫩,還沒有積聚強勁的精氣,故對氣溫變化、不潔或變質食物、濕熱因素等影響,致使抵抗力減弱,導致腸道疾病患生,一般從患兒近期生活診察。
1.3淋巴系統疾病
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淋巴結炎,中醫問知患兒平素喜冷飲,喜食肉食,現食欲下降,大便干燥且不能每天排泄,小便偏黃偏紅,晚上睡覺不實,舌苔也異常。遂診斷辨證為邪熱入里,毒聚喉核。
1.4其他病癥
如麥粒腫,也不是就眼睛看眼睛,而是由一小兒眼瞼紅腫疼痛,深入了解到其患病時間已久,平時喜歡吃肉和辛辣,現在胃口不好,3天未大便,繼而觀察小便、舌苔、脈搏等情況,綜合辨證為脾胃積熱,循經上攻眼瞼,毒結眼瞼所致麥粒腫。
2中醫兒科治療
中醫對兒科疾病的治療離不開中藥的應用,給藥途徑主要有煎服、穴位敷貼兩種,現在已針對少兒特點制作了不少中藥飲劑,還可行藥浴、刮痧、針灸等輔助和針對性療法。
2.1煎服中藥治療
一方而由于許多中藥還不能制成性能穩定的飲劑,另一方而由于同一病患的表征、病理、致因等不同,采用的藥方如使用品種、劑量等也有區別,且隨著病程變化還需增減藥種、藥量,因此中醫治療大量的還是以煎服中藥為主。如急性鼻竇炎、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淋巴結炎治以清熱解毒、滋陰利咽,口瘡治以清熱解毒、瀉脾導滯,反復呼吸道感染治以清解脾胃伏熱,方用瀉黃散加萊菔子、內金、連翹、甘草水煎服等。
2.2穴位貼敷療法治療
穴位貼敷療法就是通過人體相關穴位給藥,一般是把配方所需的各種中藥通過煎熬、調制最后形成軟膏、藥餅,然后貼敷于患者有關穴位上。穴位貼敷療法好處是,不需口服中藥,特別是小兒口服又苦又澀的中藥相當困難,而且小兒胃腸道稚嫩,肝腎解毒功能差,不能承受口服中藥來的不良刺激和毒副作用,用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純自然綠色療法。差別就是這種方法起效要比口服稍慢,所以療程相對較長,再就是尋找病癥所對應的穴位比較麻煩,需要較為深厚中醫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而且一種病癥常常需要多個穴位同時敷貼治療,以求綜合療效。
2.3刮痧治療
刮痧療法也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其理論基礎是中醫經絡理論,通過對相關穴位附近用適當的手法刮拭,以祛除體內風、濕、火等邪氣。刮痧既可以促進健康,還可用以判斷人體健康狀況,還可以避免口服中藥的不便以及毒副傷害,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刮痧常用于成人,因刮痧常使肌體有火辣辣的疼痛感。近年來,經臨床探索和實踐,刮痧也可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前提是刮拭手法要適應小兒特點,力量運用要控制在小兒承受力之內,做得好可以很好防止邪氣入侵,增強小兒體質。[3]如反復呼吸道感染、口瘡、麥粒腫、經常性腹瀉等,在口服或者敷貼相關中藥進行清熱解毒時,可以配合刮痧治療祛除濕熱,共同奏效。
參考文獻
[1]劉楓.淺析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疾病的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19-20.
[2]陳春明,楊平.二甲醫院3年兒科住院患者統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04):131.
[3]蔣霞,黃曉清,楊玉芳,等.我院兒科門診中成藥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0,7(01):32-33.
以質量為中心
2008年6月,李橋兒童專科門診部順利注冊成為北京首兒李橋兒童醫院。院領導審時度勢以醫院成功注冊為契機,全面落實“以質量為中心”的工作目標,重點抓好醫療質量建設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醫療水平及服務能力,滿足社會上高消費群體對高端醫療技術和優質服務的需求,北京首兒李橋兒童醫院在現有門診基礎之上,依托首都兒科研究所強大的專家隊伍開設了知名專家專業門診,同年11月8日,籌建多日的知名專家專業門診如期開診。知名專家專業門診的開設,一方面使知名專家資源得以充分開發與利用;另一方面為醫院樹立優質服務標桿、培養高端服務人才、提升管理層次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知名專家專業門診無論是醫療技術質量、服務水平、還是就醫環境都與普通門診有很大的區別。
就醫療技術質量而言,出診的專家都是多年從事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首都兒科研究所知名兒科專家。知名專家專業門診開設有: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新生兒科、內分泌科、保健科等多個科目,科室更細化,專家更專業,這有助于患兒家長根據孩子的病情選擇更合適的醫生診治。良好的工作環境與貼心的服務激發了專家們積極工作的熱情,他們更加耐心細致地為前來就診的患兒診斷、治療。對于醫學常識匱乏的家長,專家們則不厭其煩地做好解釋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好評。
服務方面,知名專家專業門診提供標準化接待服務、電話預約掛號服務、兒童健康管理服務等多項服務。院內設有專家門診“綠色通道”,各項檢查均優先安排,無需排隊等候,節約了患兒家長大量的時間,看病不再是一件令人緊張的事情。預約掛號的開展,極大地緩解了專家號難掛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患者享受這一便利的服務,掛專家號也不再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兒童健康管理服務為患兒復診與延續性治療提供了便利。這些服務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使就醫過程變的更為簡單和便捷。
就醫環境安靜、溫馨,無論是衛生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體現出“兒童為本”的理念。整潔舒適的就醫環境不但有助于緩解患兒的恐懼心理,而且有利于消除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從醫學角度講,最大程度地減少交叉感染。
知名專家門診的開設讓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延伸至京郊,為患者就診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滿足了部分追求高品質醫療質量患者的需求,充分地開發與利用兒研所知名專家資源,不僅為醫院創造了經濟效益,而且也創造了社會效益。
開診四年來,知名專家門診共接待患兒1.5萬余人次,復診率近40%,充分贏得了患兒家長的認可。知名專家門診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培養了一批醫療技術強、服務態度好的高端服務人才,極大地提升了醫院管理層次,為其他科室的管理樹立了標桿,成為醫院管理服務的新亮點。
關注兒童眼病
知名專家門診的成功運營為醫院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奠定了基礎。醫院在強化醫療質量、提升服務管理的同時,積極的“走出去、請進來”,選送優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進修、培養。針對重點專業、新開展專業,采取外部引進為輔的原則,有計劃地培養和招聘專業技術人員,提升醫療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
近年來,兒童眼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呈現低齡化,眼保健一直是家長們比較忽視的問題。嬰幼兒過早地接觸了手機、電視和電腦,極大地影響了視力的正常發育。為普及兒童眼病防治知識,提高家長對兒童眼病的認識及加強眼保健意識,李橋兒童醫院與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嬰幼兒童視覺發育和眼保健指導中心合作,成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斜弱視防治眼保健指導中心北京首兒李橋兒童醫院分中心。
2011年3月,分中心正式成立,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眼病防治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邵立功博士指導工作。邵博士積極策劃開展眼保健宣教工作,指導購置多臺新型兒童眼病治療儀器,深入開展兒童眼病檢查、治療工作。
3月30日,李橋兒童醫院“走進幼兒園,專家面對面”活動走進港馨幼兒園。邵博士擔任主講嘉賓,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近視、弱視問題,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嬰幼兒視覺發育特征,圖文并茂地講解了常見眼病防治與弱視發病機理與矯治原理。邵博士反復強調,3-4歲是糾正孩子用眼習慣的最好時期。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樹立眼保健的意識,注意用眼衛生。講座結束后,邵博士與家長們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耐心詳細地解答家長提出的各類問題,并為部分孩子做了眼部檢查,對于發現有眼部疾病的孩子,邵博士給出了合理的保健及治療建議。
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廣大兒童家長的強烈反響,為滿足轄區內兒童家長的迫切需求,醫院組織醫務人員利用暑假期間全面開展兒童健康公益體檢活動。與此同時,醫院與順義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合作,深入順義校區為廣大中小學生進行免費公益體檢活動。體檢活動以兒童視力檢測及沙眼等眼科相關疾病的篩查為重點,醫院抽調醫護人員全力做好體檢工作,體檢過程中積極向學生及家長講授眼保健常識及眼病預防治療知識,普及用眼常識,提高學生及家長的眼保健意識。醫院方面則積極配合體檢活動,做好眼病兒童的接診治療工作,盡最大努力為轄區兒童做好服務。
打造專病專治的中醫兒科醫院
為提高醫院中醫兒科特色治療與服務水平,使優質的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的兒童,該院與全國名老中醫孫光榮經驗傳承工作室合作,于2012年6月成立了全國名老中醫孫光榮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首兒李橋兒童醫院工作站。
工作站的成立,既表明了一個老中醫工作室探索交流有了新路子,又表明了一所兒童綜合醫院在結合老中醫學術經驗防治兒童疾病方面開創了新出路。兒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因此研究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以及兒科疾病防治的理論,防治兒童疾病的臨床能力已經成為我們醫藥衛生系統所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實踐出真知,唯有通過豐富的臨床實踐,才能夠真正提高兒科臨床水平,正確總結提煉出兒科疾病防治的經驗。兒科臨床現在是尋求突破的關鍵時期,因此工作站在重大課題的選擇上要本著以下四點原則:一是起點要高,開辟兒科醫藥發展新領域、新成果;二是定位要早,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但要避免過度預防、過度診斷、過度治療;三是設計要巧,在西醫有標準、中醫有療效的基礎上尋求課題進行設計;四是成效要好,要充分利用基地有醫院和藥廠的先天條件,尋求新方藥、新制劑、新方法、新技術,達到顯著療效,且便于推廣應用。
[關鍵詞] 萬安方;兒科文獻;應用價值
[Abstract] Wan An Fang is a prestigious medical book in Japan's Kamakura era. In all of 62 volumes, there are 11 volumes about pediatrics contents. In Wan An Fang pediatrics, 95 percents of the contents are reproduced in You You Xin Shu. There are three citation principles: firstly, excerpt the literature of the common multiple disease in author's era; secondly, the medicines contained in the prescriptions are easy to get at that time in Japan; thirdly,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by cutting out the superfluous. Each recorded disease has detailed classific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The readers can enrich the ideas of pediatric treatment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y reading.
[Key words] Wan An Fang; Pediatric literature; Application value
《萬安方》全名《覆載萬安方》[1],是日本著名的大型醫學全書,由日本鐮倉時代(1185~1333年)的僧醫|原性全所撰,完成于嘉歷二年(1327年)。該書由作者征引輯錄中國宋、元時期大量的醫學文獻,并加以整理分類而成。其中卷第三十九至卷第四十九共11卷為兒科部分,占全書篇幅的六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引錄了中國的醫學文獻100種,按病分門,門下列證,共記載了小兒驚癇、傷寒、咳喘、疳病、泄瀉等近百種疾病的辨證、方藥、相關治法及初生小兒養護法。
《萬安方》兒科部分內容雖均摘錄于中國醫書,但所摘錄的內容又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筆者從學術淵源、學術特色、學術價值三方面來探討《萬安方》兒科部分的內容、特色及其價值:探究其淵源,分析其摘錄諸醫論方藥的原則;總結其診療特色和處方用藥特色;最后結合現代中醫兒科學的內容,淺述其兒科部分的應用價值。
1 《萬安方》兒科部分文獻來源
《萬安方》兒科部分所摘錄的內容均標明了出處,可供整理歸納其文獻來源及引用情況;在多處卷首或卷末均有“《幼幼新書》第幾卷出之”的標注,經與《幼幼新書》相對照后發現,所摘錄的內容雖出自100種醫籍,但是大部分內容轉引于《幼幼新書》,即從《幼幼新書》中摘錄其所記載的歷代醫籍的內容;又考慮到盡管其文獻來源十分廣泛,但作者摘錄各家文獻時應有一定的規律和原則,故今擇其重點,通過考察被摘錄較多的《幼幼新書》的引用情況,以此來總結作者撰寫該書兒科部分的原則和規律。
1.1 兒科部分文獻來源及引用情況
統計引用總次數達到20次以上的醫籍,以及對各醫籍醫論、方藥引用的次數;再將該書相關內容與《幼幼新書》的內容兩相對照,統計引用各醫籍原書和轉引于《幼幼新書》的次數,得到數據見表1。由表1可知:《萬安方》兒科部分的內容主要來源于中國醫籍《太平圣惠方》《千金方》等大型綜合醫籍和《張渙》《吉氏家傳》《茅先生方》等眾多醫家的醫籍。其中兒科諸證候的癥狀、辨證的理論主要來源于《諸病源候論》《圣惠方》《千金方》《嬰童寶鑒》;而所摘錄的方藥來源極廣,有《圣惠方》《千金方》之類的綜合醫籍,也有各個醫家的醫籍、經驗方、家傳方等。但是,此部分所摘錄的眾多醫籍的內容,僅有少量是從原書中摘錄出來的,約95%的內容均轉引于南宋劉P等所編撰的《幼幼新書》,由此可知,《幼幼新書》是《萬安方》兒科部分最大的文獻來源。
1.2 對《幼幼新書》摘錄情況
經統計文獻來源發現,《萬安方》兒科部分大量內容均轉引于《幼幼新書》。考慮到《幼幼新書》本身又是一部總結其以前的中醫兒科學成就的大型醫籍,故將《萬安方》兒科部分從《幼幼新書》中轉引的內容,與《幼幼新書》原書的內容兩相對照,從中推斷出作者引證文獻的原則,有助于了解《萬安方》兒科部分的編撰規律。
考察兩書中論述小兒疳病的內容:《萬安方》卷第四十五“小兒七”,論述了小兒諸疳病的辨證論治和方藥;《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三至二十六載小兒疳病的內容[2]。將《萬安方》與《幼幼新書》的相關內容對比后得到如下結果:
《萬安方》小兒疳病部分所論述的門類不到《幼幼新書》諸疳中所列門類的二分之一,且考察具體內容發現,《萬安方》對五疳、十二疳、二十四疳候的論述遠不如《幼幼新書》詳細。又根據《萬安方》卷第四十五結語“以上諸疳,自《幼幼新書》第二十三卷至第二十六卷四個卷中出疳種類四十條。事繁證多,臨于病家,卒難辨知之,是以今世常所現行,聊抄易識錄之,廣可見本方而已”[1]1183-1184。故可推斷其摘錄文獻的原則之一是:選擇日本當時常見的病證,摘錄歷代醫籍文獻中對這些病證的論述和方藥,略去其他少見的病證,從而避免了繁瑣的論述。 再考《萬安方》小兒疳病部分第一節“諸疳”的內容,該節論述了五疳辨證。開頭一段是對五疳病因病機和辨別的論述,辨證之后又列舉了紫霜圓、黃耆飲子等五則方劑,通治五疳。這些內容轉引于《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三的五疳論,而《幼幼新書》五疳論中仍有大量的方劑未被轉引。作者|原性全在《萬安方》該節的末尾闡述:“以上總治五疳良方如斯。凡各治一疳之藥方,可見《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三卷。或牛黃、蘆薈,或干蚵o、蟾蜍等,藥材則難得,故不抄載之。疳病尤重,治療亦難矣。”[1]1155由此可知,在《萬安方》的兒科部分,作者是本著“方中藥材在當時易得”的原則來抄錄方藥的。
以上兩例分析了《萬安方》小兒疳病部分征引《幼幼新書》的規律,具有這種摘錄特點的內容,在該書兒科部分各卷均有分布,且在相應卷次或章節的末尾均有標明。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萬安方》兒科部分對《幼幼新書》的引錄原則主要有三個:第一,根據作者所處時代的治病所需,摘錄常見多發病證的相關文獻;第二,方劑所載藥材在當時當地易得;第三,刪繁就簡,實用有效,略去相關門類中過于繁瑣的內容。
2 《萬安方》兒科部分的學術特色
《萬安方》的兒科部分,卷第三十九、四十為初生小兒將養之法;卷第四十一至四十七,每卷論述一種類型的疾病;卷第四十八、四十九為小兒雜病。其詳論的病證類型并不多,如卷第四十至四十七分別對小兒驚癇、中風、傷寒、瘡疹、發斑、咳喘、瘧疾、溫熱諸病、骨蒸勞氣、黃疸、寒疾、胃腹諸病、疳病、泄瀉痢病、丹毒等做了詳細的論述,每一病下分類繁多,廣納諸方,羅列各家之說,對諸證逐一進行全面闡述,然而其所摘錄的各家醫論觀點相似,眾多方劑涵蓋該證候論治的各個方面。
例如,卷第四十一“小兒三”,詳細論述了小兒驚癇證候的辨證分類和方藥。分為六節:驚候、急慢驚風、急驚風、慢驚風、天、諸癇。
“驚候”一節為總論,首先援引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之說,闡述驚癇的病因病機:血氣不和、熱實在內、心神不定,所以發驚,甚者掣縮變成癇[1]1042。接著征引《小兒形證論》《惠眼觀證》之說,根據癥狀不同,將驚候又分為驚邪傳入肝心脾肺腎的“五臟驚傳候”。《小兒形證論》和《惠眼觀證》兩書之說雖大同小異,但作者將它們一一羅列出來,全面闡述了五臟驚傳候的辨別。本節最后摘錄了來自《圣惠方》《博濟方》《劉氏家傳》等書的十余首方劑,諸方主要圍繞“心熱發驚”的病機來論治,用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甘寒養陰與苦寒清熱之品同用以清熱解痙,如羚羊角、犀角、麥冬、玄參等配伍黃芩、龍膽草、山梔子等;②清心熱開竅,用辰砂、龍腦等;③重鎮安神,常用龍齒;④扶正安心神,用人參、阿膠、茯神等;⑤亦有用下法化痰利膈,引《博濟方》金花散,用川大黃、樸硝、干葛、炙甘草。
在“急慢驚風、急驚風、慢驚風”三節,論述了小兒驚的兩種類型――急驚風、慢驚風的辨別和方藥。引《養生必用》《錢乙附方》《萬全方》《圣惠方》《病源論》之說來論述急、慢驚風的病因、病機和鑒別。諸書之說大同小異,觀點均為:急慢驚即是古醫經方論所謂的陰陽癇,陽癇屬腑,陰癇屬臟,皆由內有積熱、外感風邪而發,候有速遲,因而為名[1]1046。驟見壯熱抽掣、痰壅口噤者,謂之急驚;心神不安、嘔吐痰涎、睡中多驚、乍發乍靜、荏苒經日者,謂之慢驚。末尾又摘錄“漢東王先生論”部分內容,提出小兒驚風可醫者11種,不可醫者7種。每節又相應摘錄數方,急驚風常從清熱鎮驚論治,多用青黛、辰砂、天竺黃等,亦有用瀉下除邪之藥,如牽牛子、巴豆霜等。慢驚風諸方則遵從“陰癇屬臟,于癇方中用溫藥”的原則,在鎮心驚開竅的基礎上,用藥偏溫,多用溫燥豁痰之品,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又用桂心、附子、干姜等溫陽;且提出從“脾困”論治,用醒脾扶正之品,如白術、厚樸、草果子、人參、茯苓等;亦有解表之法,用麻黃、荊芥穗、防風等。
小兒天證,其癥狀與驚怔頗相似,故亦編入卷第四十一。“天”一節,首先引《幼幼新書》《太平圣惠方》《諸病源候論》《全嬰集》之說,論述天的病因病機和癥狀:“小兒天者,由臟腑風熱,脾胃生涎,痰涎既生,心膈壅滯,邪熱蘊積,不得宣通之所致也。”“其曰天吊()者,蓋出于驚風之候也。以其手足搐搦,眼目上戴,如魚之著釣,遂以為名。”[1]1055諸書之說互為補充。其后也摘錄數方以及灸法,方中用藥較為駿猛,其治多以開竅解痙為主,用麝香、辰砂、地龍、干蝎等,還常用峻下之品巴豆。
“諸癇”一節論述小兒三種癇――風癇、驚癇、食癇的辨證、鑒別及用藥。引用《千金方》《諸病源候論》《秘要指迷方》之說,論述三種癇的辨證要點及論治原則,又本著“風癇可下之,驚癇不可下之,食癇早下則瘥”[1]1059的原則,分別摘錄數方。風癇多熱,方中主要從驅風清熱為治:驅風用麻黃、防風、獨活等,清熱用黃芩、黃連、生干地黃、地骨皮、羚羊角等;驚癇多從豁痰除涎、鎮驚開竅為治:用天南星、半夏、麝香、丹砂、犀角等;食癇則在鎮心驚的基礎上常用巴豆以攻下。
以上是卷第四十一驚癇有關證候的內容。
又如,第四十六卷“小兒八”,對小兒泄瀉、痢疾作了非常詳細的論述。全卷共分為27節,根據其內容,又可分為兩大板塊:第一至第十五節,論述小兒泄瀉證治分類;第十六至第二十七節,論述小兒諸痢證的辨證和方藥。
泄瀉一病中,第一節總論,首先論述泄瀉的定義、分類、癥狀,引《養生必用論》和《茅先生方》之說。其后列舉十余方,這些方劑并未明確注明治療何種泄瀉,且有數方標注“治小兒一切泄利”,說明該處作者意在列舉諸瀉利的通治之方。但是,究其用藥,則諸方亦各有寒熱補瀉的側重,經歸納總結,發現這些方劑主要包含了小兒泄瀉治療的四法:①調寒熱:寒性泄瀉方中入溫熱藥,如干姜、附子、砂仁、草果等;熱性泄瀉方中,入黃連等;而大多泄瀉是由寒熱不調所致,故方中常常寒熱并用,黃連與干姜配伍,或黃連與吳茱萸配伍。②收澀法:久瀉不固者,需入收澀之品,如赤白石脂、龍骨、訶子、象斗子等。③通因通用法:方中入巴豆、大黃等。④補虛扶正法:方中入人參、白術、阿膠等。 此外所列舉的《孔氏家傳》“茯苓圓”提出了瀉利用分利水道法,用白茯苓;《王氏手集》妙應散治腸虛受風泄瀉,方中入風藥木賊、荊芥等。
四十六卷第二節至第十五節分別論述了十種瀉利――積瀉、驚瀉、傷瀉、冷瀉、熱瀉、洞泄、水谷瀉、暴瀉、曩瀉、蟲瀉,和久瀉后的變證――利久不止、利渴不止、下利羸瘦、利瘥后遍身腫。雖然分類極細,病證眾多,但其辨證方法不外乎寒、熱、虛、實,只是因癥狀的變化而定其名,例如,暴瀉是由腸胃虛,暴為冷熱之氣所傷而卒利,故名暴瀉;曩瀉則是由秋夏晨朝中暴冷之氣,熱氣在腹不得泄,冷熱氣相并,連滯不瘥,故名為曩瀉[1]1196-1197。而諸瀉利的治方,也不外乎總論中的“四法”,只是擇藥方面略有區別。
在痢證板塊中,也是先總論痢證的分類、癥狀,主要引《幼幼新書》《茅先生方》、漢東王先生《家寶方》等的說法。痢證的分類眾多,較于泄瀉一證,其主要特點是所瀉下之物: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間,或為膿血,或為純血等等。其后又分別論述了八種痢――冷痢、熱痢、冷熱痢、白膿痢、純血痢、膿血相雜痢、五色痢、休息痢以及脫肛證。而其治療方藥中,也包含了泄瀉治療的調寒熱、收澀、通因通用、補虛扶正四法,只是方中又常常加入止血之品――炒槐花、炒地榆、炒艾葉等,此為其特點。
從上述兩個實例可以看出,對所論述的每類證型,《萬安方》作者所收集的資料極其豐富,證下分類詳細,各家之說、諸家之方均有規律可循,雖然有一些相似、重復的地方,但作者仍一一列舉,意在追求全面、完整的論述,以便于更加準確地指導兒科臨床應用。這個規律在兒科部分各卷中均有所體現,這也是《萬安方》兒科部分的學術特色。
3 《萬安方》兒科部分內容的應用價值
《萬安方》兒科部分對小兒諸病辨證論治的論述,其中某些內容在現代對中醫兒科仍有指導意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但有些內容則略顯繁瑣,且有少數無稽之說,應該摒棄。現通過舉例來論述《萬安方》兒科部分的應用價值,并討論如何應用的問題。
卷第四十“小兒二”,在第二十節和第二十一節分別論述了小兒龜胸、龜背的病因病機和方藥。第二十節“龜胸”,首先引《圣惠方》之說闡述龜胸的病因:小兒龜胸者,緣肺熱脹滿,致使胸高如龜;多食熱乳,亦能致此也。其次引張渙之論,提出了乳養小兒之法:凡乳母常捏其宿乳,常洗凈乳,捏去熱乳。若令兒飲熱乳,損傷肺氣,胸高脹滿,令兒胸高如龜[1]1037-1038。最后列舉治龜胸數方,均從清瀉肺熱、養陰潤肺為治,清肺用桑白皮、甜葶藶、杏仁等,亦有以瀉代清之法,用大黃、樸硝等,養陰用天門冬、百合等。
第二十一節“龜背”,首先引《圣惠方》、錢乙、張渙之說論述龜背的病因:由坐兒稍早,為客風吹著背骨,風氣達于髓,使背高如龜脊之狀也[1]1039。后列舉數方,主要從溫經、散寒、驅風為治,用桂心、獨活、防風、麻黃等。
這兩節對龜胸、龜背的病因闡述十分明確,所列數方的組方思路有規律可循,但在現今中醫院校常用的《中醫兒科學》中,將此二病歸在“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3]當中,并沒有對這兩個病的詳細論述,且分證論治中也只有脾肺氣虛、脾虛肝旺、脾腎虧損的辨證論治,故《萬安方》中這部分的內容值得中醫兒科參考借鑒,其所論的病因病機可以啟發開闊臨床思路;但是,對于所列方劑,則應總結其基本組方思路和擇藥用藥規律,根據臨床癥狀加減變化,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方。
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內容,如《萬安方》卷第四十五“小兒七”,論述小兒諸疳的辨證和方藥,其中有五疳之說,后又根據癥狀的變化,分為十二疳以及二十四候,分類繁多,且每種疳所說癥狀繁雜,但考察其內容,均圍繞疳病的病因――小兒腸胃細微、乳哺不和、寒溫失宜、甘肥過度、損傷脾胃,致成疳疾等病因來展開,而五疳所述肝心脾肺腎之疳,基本涵蓋其他各種分類的諸疳。這部分內容冗雜,不必完全繼承其說,而應該抓住中心內容,才能真正便于臨床應用。此外,在小兒無辜疳的論述中,作者摘錄了“無辜鳥致病”的原因,言小兒無辜疳是由夜露兒衣于庭中,遇天上無辜鳥飛過,兒著此衣后致病。此屬荒誕無稽之說,并無確切依據,應當摒棄。
筆者認為,《萬安方》兒科部分相對于《中醫兒科學》來說,前者不如后者全面、系統、簡潔明確,故《萬安方》兒科部分文獻僅可作為中醫兒科的一個補充,讀者研讀此部分內容,目的應在于尋求臨床上更加豐富的思路。對于其中有參考價值的內容,應總結辨證思路,歸納處方用藥規律;對于繁雜冗長和荒誕無稽之說,應當直接摒棄。
以上是對《萬安方》兒科部分的學術淵源、內容特色、應用價值三個方面的初步探討。而中醫文獻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梳理各個醫籍之間的繼承關系,考證源流,并考察其學術特色,發掘對現代醫學有應用價值的內容,以幫助讀者有目的、有選擇地研讀古醫籍。筆者認為,《萬安方》的兒科部分對兒科疾病的分門別類很詳細,載方眾多,某些內容仍然可以借鑒以開拓思維,在現代中醫兒科臨床中參考運用。但是,書中也不乏冗雜之處,少數方劑用藥駿猛,或有毒性,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參考文獻]
[1] [日]|原性全.覆載萬安方[M].影印內閣文庫藏延享二年(1745)抄本.東京:日本科學書院,1986:1183-1184, 1155,1042,1046,1055,1059,1196-1197,1037-1039.
【關鍵詞】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藥物;臨床療效;安全性分析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是一種并不罕見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力較低,容易發病且發病率較高,在兒科疾病中居于首位,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甚至會死亡[13]。因此該疾病受到越來越多兒科專家們的關注,將該疾病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現報告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兒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隨機分為抗病毒中藥組(A)和抗病毒西藥組(B),每組各35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2~11歲,平均(5.8±0.6)歲,病毒感染類型:流行性感冒病毒2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副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14例。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項目均確診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毒感染類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服用午時茶顆粒劑量:1~4歲,1/4袋,4~7歲,1/3袋,7~12歲,1/2袋,均2次/d(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12 g/袋,生產批號:20110322),B組服用利巴韋林顆粒,15~20 mg/(kg·d)(四川百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50 mg/袋,生產批號20110123),服用療程均為3 d。
1.3 療效評價[4] (1)觀察兩組服用抗毒藥物后的臨床療效,包括治愈率、顯效率、無效率和總有效率;(2)評價兩組服用藥物后的安全性,安全性評價標準包括1級,2級,3級,4級。
3 討論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嚴重威脅著兒童患者的身體健康,該病在全球范圍內是引起兒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疾病[5]。該疾病不僅給兒童患者帶來了痛苦,也增加了家長焦慮不安的心情,也給家庭帶來了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由此可見,及時治療和選擇治療方案是該疾病的關鍵方法。
發生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較多,最常見的7種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而兒童最為容易感染的兩種病毒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數十年來,隨著醫藥科技的不斷發展,抗病毒藥物發展的非常迅速,可以作為臨床選擇的藥物較多,醫生經常使用的經典藥物包括利巴韋林和更昔洛韋且臨床報道也較多。抗病毒藥物還包括阿昔洛韋、干擾素、抗生素、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扎那米韋等,均可用于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有報道研究資料表明,中藥更適合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由于它的優勢在于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高。其中臨床報道較多的中藥主要包括午時茶顆粒、橘紅痰咳液、小兒感冒顆粒等。另外,中藥敷貼療法成為中醫療法的新方法。目前中藥及其復方制劑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機制尚不明確,但主要存在兩種學說,一種學說認為中藥可以阻斷病毒繁殖、復制的過程,即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另一種學說認為中藥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即間接抑制病毒過程。中藥的特點是強調辨證,不僅可以起到治療作用,還可以改善機體免疫力,具有雙重作用,這也是本質上與西藥不同的最大區別。
本研究課題表明,抗毒中藥組的臨床療效與抗毒西藥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中藥抗毒藥物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療效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尤其適用于兒童,是兒童患者值得選擇的優良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胡曉貞,顏乾麟.青英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1(4):4244.
[2] 胡思源,劉虹,賀愛燕,等.豉翹清熱顆粒治療風熱感冒挾滯證的臨床研究.天津中醫藥,2008,25(2):103104.
[3] KhetsurianiN,KazerouniHN,ErdmanDD,etal. Prevalenee of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AllergyClinInununol,2007,119(2):314321.
兒科臨床中,兒童服用固體藥物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傳統口服劑型中,以糖漿劑、合劑、口服液、混懸劑、顆粒劑等應用較多,兒童用片劑多制備成泡騰片、分散片、口服速溶片、咀嚼片等形式[3],并加入適當的矯味劑調節口感,方便兒童服用。結合兒科用藥特點,近年來開發出許多新劑型。
1.1緩釋、控釋制劑
緩釋制劑系指用藥后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釋放藥物以達到長效作用的制劑,緩釋制劑可提供比較平穩的血藥濃度,減少副作用,維持持久的藥效。控釋制劑系指藥物能在預定時間內自動以預定速度釋放,使血藥濃度長時間恒定維持在有效濃度范圍的制劑。緩釋、控釋制劑可定位、定速、定時釋放,減少患兒服藥次數,可利于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可減少患兒用藥總劑量,用最小劑量達到最大藥效。緩釋、控釋制劑受胃腸道因素影響小,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釋藥平穩、恒定,副反應少,提高了臨床用藥安全性與有效性,具有適合兒童用藥的特點。如雷公藤緩釋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與普通片相當,每日劑量相同,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減輕。中藥口服緩釋、控釋制劑的研究發展很快,上市品種逐步增加,是目前中藥新制劑研究的熱點[4]。
1.2中藥泡騰劑
中藥泡騰劑是指加水后可迅速崩解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片劑或顆粒,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本劑型含有適量泡騰崩解劑,沖服時遇水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顆粒快速崩散溶解。這種劑型在中藥湯劑和糖漿劑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起效迅速、易吸收等特點,解決了嬰幼兒患者服用固體藥片的困難,是兒科用藥一種比較理想的劑型。代表品種有山楂泡騰顆粒和小兒腸胃康泡騰片等[5]。
1.3口服微囊
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為囊材,將固體或液體藥物包裹而成的一種微小膠囊[6]。該類制劑隔離外界與藥物接觸,可防止藥物揮發、氧化、水解,尤其適用于芳香類中藥,如荊芥油、薄荷油等揮發油沸點低,易揮發,又不溶于水,制成微囊后穩定性良好,既可防止其散發,又利于攜帶,便于服用。同時,微囊制劑可以掩蓋中藥的不良氣味,增加了兒童服藥的順應性。微囊還可延長或控制藥物的釋放,制成長效制劑;囊膜有隔離藥物與外界的接觸的作用,減少與復方制劑的配伍禁忌。
1.4中藥茶劑
是指含茶或不含茶的藥物經粉碎、加工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適宜黏合劑制成的方塊狀制品,以沸水浸泡取汁服用[7]。近年來開發的新型茶劑袋泡茶更便于攜帶和服用,在療效、劑量、外觀和味覺上都得到了改善,容易被家長和小兒接受,有較好的市場前景[8]。
2口腔給藥劑型
主要是口腔崩解片。是指在口腔內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劑。患者服用無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幾十秒內即可在口腔速崩或速溶,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國內文獻從主藥及輔料的溶解性角度考慮將其分為口腔速崩片(口崩片)和口腔速溶片(口溶片)兩類[9]。近年來口腔崩解片技術基本成熟,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也已經將口腔崩解片列為一種新劑型,并已有多種藥物的口腔崩解新制劑獲得藥品注冊申請。如治療兒童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的小兒清熱止咳口腔崩解片等。但中藥口腔崩解片研制的難點在于中藥的掩味技術,可通過添加甜味劑或矯味劑、應用噴霧干燥技術和包衣技術等手段解決[10]。
3非口服給藥制劑
非口服給藥劑型一般起效迅速,可避免藥物口服時受肝臟首過作用的破壞,而且又可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對于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特別是不能或不愿吞服藥物及伴有嘔吐癥狀的患兒尤其適用。
3.1透皮吸收制劑
中藥透皮吸收劑型是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其皮膚表皮比成年人薄,角質層也較薄,皮膚對藥物的可穿透性比成年人大,在用藥劑量上應嚴加控制。
3.1.1貼膏劑
中藥貼膏劑采用制劑學方法使藥物透過皮膚屏障,經皮下毛細血管吸收入血,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11]。該制劑不需口服,不被肝臟首過效應破壞,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皮膚角質層還具有貯存作用,使血藥濃度曲線平緩,恒定輸藥、控制血藥濃度,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如中藥小兒感冒退燒貼是以穴位貼劑形式,用于小兒感冒退燒[12]。值得一提的是,將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得的巴布膏劑近年來發展迅速,因其具有載藥量大,與皮膚生物相容性好,藥物釋放、吸收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特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透皮吸收劑型[13]。
3.1.2中藥浴劑
中藥浴劑是藥材提取物加營養劑、透皮促進劑、軟化劑等輔料制備而成的一種液體制劑[14]。具有使用方便,患兒愿意接受等優點,較適合嬰幼兒濕疹、膿瘡、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病以及局部高熱患兒的治療,如雙花洗液。
3.2呼吸道給藥制劑
主要是氣霧劑。是指藥材提取物或藥物細粉與適宜的拋射劑裝在具有特制閥們系統的耐壓密封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將內容物呈細霧狀或細粉狀定量或少量噴出的制劑。氣霧劑劑量小,分布均勻,奏效快,使用方便,吸入時可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外用則避免對創面的刺激性,具有速效和定位準確等特點[15]。兒科臨床多用于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如中藥霧化吸入應用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很好[16]。
3.3直腸給藥制劑
直腸給藥是一種重要的給藥途徑。直腸給藥劑型主要是栓劑和中藥灌腸劑,在引入腸道后能與直腸分泌液混合,逐漸釋放藥物,藥物經直腸黏膜下毛細血管吸收,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
3.3.1中藥新型栓
栓劑給藥方便,吸收迅速,從生物利用度看,藥物的吸收速率僅次于注射劑,尤其適合小兒使用[17]。在傳統栓劑的基礎上,現在又出現了中空栓劑和雙層栓劑等新型栓劑。中空栓劑由日本人渡道善造于1984年首先報道[18],栓中有一空心部分,可供充填各不同類型藥物。如水合氯醛中空栓在兒童鎮靜方面取得了很好療效。雙層栓劑可制成內外兩層或上下兩層,如雷公藤雙層栓,前端為空白基質,后端含有藥物,在直腸內,栓劑前端融化可形成液態的基質屏障層,可有效阻止后端所釋藥物向上擴散,避免了相當一部分藥物由直腸上靜脈經門-肝系統吸收,而直接從直腸下靜脈和靜脈繞過肝臟,進入大循環,避免了肝首過效應[19]。
3.3.2中藥灌腸劑與直腸滴劑
中藥灌腸劑是將中藥提取物灌注于直腸而迅速發揮藥效的一種制劑,采用直腸給藥,作用迅速、溫和、持久[20],不但給藥方便,且顯效速度與靜脈系統給藥相當,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給藥效果的2倍,同時減少和避免了藥物受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壞。有人應用中藥灌腸劑治療外感發熱、肺炎咳喘、中毒性腸麻痹、病毒性腦炎等兒科急重癥,使中醫藥在兒科臨床治療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21]。直腸滴劑與灌腸劑相似,不同的是滴劑劑量一般比灌腸劑小,所以要求中藥提取物純度較高。滴劑的插管置入內3cm左右的深度較好,以防止插入直腸過深使藥物大部分經直腸上靜脈吸收,被肝臟首過代謝,藥效降低。
我國兒童占全國人口的1/4,目前用藥品種卻僅有60多種[22],所以有人說中藥制劑的新劑型研究是對傳統中藥制劑的革命[23],改進劑型,是提高兒科用藥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新劑型的研究和發展極為迅速,為實現藥物的“三效”(速效、高效、長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并且,兒科中藥新劑型逐步向服用更加方便,口味更容易被兒童接受的方向發展[24]。
【關鍵詞】中藥制劑
兒童處于生理上的發育期,人體機能與成人存在區別,兒科給藥應結合藥物性質、兒科生理、病理、用藥等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劑型[1]。中醫中藥作為幾千年積累傳承下來的經驗科學,在兒科臨床治療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中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新品種開發和新劑型研制方面有重大進展[2]。
【參考文獻】
[1]佘建華,吳秀清.淺談中醫兒科用藥劑型的改革[J].基層中藥雜志,2002,16(6):58.
[2]丁彥吉,李江.兒科中藥給藥的思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7,29(3):46.
[3]羅雯曄.兒童用藥劑型的探討[J].遵義科技,2003,(4):4344.
[4]崔福德.藥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4.
[5]宮愛華,董健.劑型與兒科用藥探討[J].齊魯藥事,2005,24(7):439450.
[6]張兆旺.中藥藥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491.
[7]張曉楓,翟學明.中藥茶劑的開發與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3,14(3):164.
[8]薛旭初,康孟利.新穎保健袋泡茶現狀及前景[J].農產品加工,2006,5:87.
[9]蔡剛,朱曉薇等.關于中成藥口腔崩解片開發應用的思考[J].天津中醫藥,2004,21(5):3637.
[10]平其能.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及開發[J].中國醫藥技術與市場,2004,4(4):2425.
[11]姜梅,孫海燕.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新劑型[J].中國鄉村醫藥,2000,7(11):27.
[12]李嶸.藥物新劑型在兒科治療中的作用及展望[J].兒科藥學雜志,2004,10(6):1012.
[13]潘衛三,李華.中藥巴布劑研究的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J].中醫外治雜志,2004,13(3):34.
[14]李麗麗.兒科用藥與臨床應用中的中藥劑型淺析[J].陜西中醫,2003,24(6):537538.
[15]姚妹,周幸福.應加強嬰幼兒用藥新劑型的研究[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5,15(2):94.
[16]劉磊,宋曉東等.中藥霧化吸入應用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J].中國民康醫學,2006.4(18):310311.
[17]江長波.中藥栓劑的發展與應用概況[J].江西中醫藥,2001,32(5):4850.
[18]劉曉華,張大等.中藥中空液體栓劑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7,28(6):331333.
[19]孫潔,張景艷.中藥栓劑的發展概況[J].中醫藥學報,2005,33(4):7678.
[20]陳愛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兒科疾病體會[J].中醫兒科雜志,2006,2(1):4344.
[21]賴子建,賴婉玲.中藥灌腸法在兒科急重癥的應用[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4,14(6):19.
[22]李彥.重視兒童用藥安全改進兒童用藥劑型[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4,(115):1209512096.
【關鍵詞】 門診人次; 變化; 指數;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95
門診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醫院的規模、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門診管理水平以及患者對醫院的信任程度[1-2]。本文對本院2007-2011年5年來各科門診量進行分析,總結出門診量變化規律,為合理配置各種醫療資源,科學安排門診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本院2007-2011年統計報表。
1.2 方法 采用季節指數分析法,以指數的大小來反映門診人次在不同時間上的變化情況。季節指數的計算方法如下:季節指數=同季(月、日)平均數/各年份季(月、日)總平均數。
2 結果
2.1 1周季節指數,反映1周7天各科門診人次的變化規律,見表l。周一、周二患者最多,周日最少,只占平時的一半。最值得一提的是兒科,因兒童就診的特殊性,其周六、日的季節指數明顯高于工作日,可見兒科一周7天工作量都比較大,無明顯區別。從周季節指數看,受周六、日影響較大的科室有口腔科、內科、運動醫學科、中醫科,這些科室門診人次都比平時減少較多。
2.2 各月季節指數,反映1年12個月各科門診人次變化規律,見表2。一年中11月、12月為就診高峰,其次是9月、8月,2月、1月為一年中最冷清的月份,這與春節、元旦放假有很大關系。兒科也是11月、12月、10月就診人次最多,2月最少。內科、中醫科在12月門診人次整體上漲的情況下,指數依然上升,表明患者增加顯著,這與慢性患者年底集中開藥有關。
2.3 季的季節指數,反映1年4季各科門診人次變化規律,見表3。季度季節指數中,第4季為旺季,其次為3季度,1季度門診人次最少。這與季節性疾病有關系,心腦血管疾病在秋冬季節容易發病。
3 討論
不同時段門診患者就診存在一定的規律,細化到科室,每個科又有自己不同的周期性和反復性,醫院管理層應根據門診人次變化規律合理配置各種醫療資源,在患者就診較少的時候,可適當安排醫務人員培訓、休息等,在高峰時期,增加工作崗位,減少醫務人員因太過忙碌而造成的差錯,及患者因等待時間過長引起的不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3-4]。
參考文獻
[1] 何小丹,苗圃.2006-2008年某院門診患者統計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0,6(17):188-189.
[2] 李君,徐靜.2006年-2010年口腔醫院門診量季節變化分析[J].中國病案,2011,12(5):50-51.
[3] 徐莉蓉.某精神病醫院門診量季節變動趨勢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0,12(27):649.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的400例兒科患兒,根據其護理方式將其分為細節管理組(200例)與常規管理組(200例),細節管理組中男105例,女95例,年齡2歲~10歲,平均年齡(5.63±1.22)歲;常規管理組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2歲~9歲,平均年齡(5.59±1.1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常規管理組患兒即按照傳統常規管理模式開展護理,細節管理組患兒則在護理過程中實施細節管理,首先是提高對兒科護理的重視,更新服務理念,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的關心患兒,給予患兒貼心的服務。比如在護理過程中主動與患兒及其家長打招呼、親切問候等等;在開展各項操作之前詳細做好解釋工作,積極鼓勵患兒,并給予患兒家長以安慰性的囑咐,尤其是在進行穿刺的時候,積極通過家長的配合、對患兒的鼓勵保障穿刺順利進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護理人員在于患者及其家長接觸過程中應注意掌握正確的非語言交流,并注意文明禮儀規范,以更加拉近與患兒及其家長的距離;其次是將整個護理看作整體,并做好其中的各個細節管理,包括患兒入院時的就診、輔助檢查、相關治療等等,比如在患兒入院時護理人員便積極主動了解患兒的病史情況,為患兒及其家長講解日常注意事項,如小兒支氣管炎或者小兒肺炎患者要做好呼吸觀察、飲食調節,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或者油膩葷腥食物,對于小兒腹瀉患兒應正確區別,如果患兒為寒濕瀉則可給予生姜糖茶,如果患兒為脾虛型則可叮囑患兒家長煮山藥粥;特別是對于危重患兒,要加強患兒的重點監測;在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規范開展護理,如靜脈輸液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三查七對”制度做好藥品、患者信息的檢查,避免差錯發生;另外是在提高醫療費用透明度等多個方面進行細節管理,需要相關管理者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完善的細節管理體制,預先制定兒科護理過程的詳細護理方案,預測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及應對措施,以在日常護理中加強細節管理,做好安全隱患的防范。
1.3效果判定標準:觀察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率及患兒家長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檢驗統計計數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細節管理組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明顯低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長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